CN213242965U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42965U CN213242965U CN202022444616.1U CN202022444616U CN213242965U CN 213242965 U CN213242965 U CN 213242965U CN 202022444616 U CN202022444616 U CN 202022444616U CN 213242965 U CN213242965 U CN 213242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 pull bracket
- pull
- power adapt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推拉支架、插脚和动力组件;外壳设有容置空间;推拉支架滑动配合于容置空间,以在第一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对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插脚设有转动连接于推拉支架的转动轴和固定于转动轴的两个引脚柱;动力组件收容于容置空间,动力组件连接转动轴及推拉支架,用以驱动转动轴相对推拉支架转动;当推拉支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推拉支架闭合且收容于容置空间内的状态,当推拉支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推拉支架展开,并且其远离转动轴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的状态。电源适配器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源适配器设置可伸缩的插脚,以使得电源适配器方便携带。然而,插脚的伸出或收缩都需要用户用手接触插脚,将插脚拔出电源适配器的容槽内,或者将插脚压入电源适配器的容槽内,造成使用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推拉支架、插脚和动力组件;所述外壳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推拉支架滑动配合于所述容置空间,以在第一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对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所述插脚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支架的转动轴和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两个引脚柱;所述动力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转动轴及所述推拉支架,用以驱动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推拉支架转动;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所述推拉支架闭合且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所述推拉支架展开,并且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上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在所述插脚与电源座插接时,向所述电子设备传递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所述推拉支架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所述插脚活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支架,并随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而在随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其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使得电源适配器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2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电源适配器的V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电源适配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电源适配器的沿II-II的截面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2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图22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6是图22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第十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3是图32的电源适配器的V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4是图32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6是图35的电源适配器的内部局部示意图;
图37是图35的电源适配器的内部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38是图37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9是图35的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1是图40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2是本申请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44是本申请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示意图;
图4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6是图45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状态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7是本申请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8是本申请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9是本申请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0是本申请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51是本申请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100,电源适配器100包括外壳10、推拉支架20和插脚30。外壳10设有容置空间11;推拉支架20滑动配合于容置空间11;插脚30活动连接于推拉支架20,并随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相对所述推拉支架20闭合且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而在随所述推拉支架20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所述推拉支架20展开,并且其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11。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适配器100利用插脚30插入电源插座中,可以实现电源适配器100获取电能,从而方便将电能传递至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耳机等电子设备。电源适配器100的插脚30可以为国标、或欧规、或美规、或英规、或澳规、或日规、或韩规等各种标准的插脚30。
通过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滑动配合,插脚30活动连接于推拉支架20,并随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而在随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其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使得电源适配器100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可对推拉支架20和插脚30进行防护。外壳10呈扁平盒状,以便于携带电源适配器100。容置空间11形成于外壳10的内表面所围合形成的空间。外壳10的内表面可对推拉支架20进行滑动导向,以便于推拉支架20可较顺畅地相对外壳10滑动,即外壳10的内周侧面与推拉支架20的外周侧面间隙配合。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设置于外壳10长度方向的两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壳10也可以呈矩形柱状,或者呈圆柱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所述推拉支架20的滑动行程的两终点位置。具体的,所述外壳10的第一位置,为所述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插脚30刚好随所述推拉支架20运动至完全收容所述容置空间11,并且相对所述推拉支架20呈完全闭合的状态为准。所述外壳10的第二位置,为所述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插脚30刚好随所述推拉支架20运动至其端部完全伸出容置空间11,并且相对所述推拉支架20呈完全展开的状态未准。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均有可能完全收容或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11,即本申请对推拉支架20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其与容置空间11的配合状态并限定,而需要保证推拉支架20在其滑动行程的其中一终点位置上(第一位置),插脚30呈收容所述容置空间11并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推拉支架20在其滑动行程的另一终点位置上(第二位置),插脚30的端部呈远离容置空间11并且相对推拉支架20呈展开状态。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推拉支架20具有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插脚30设置于第一端21、或第二端22、或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之间的部分。第一端21相较于第二端22靠近第一位置,第二端22相较于第一端21靠近第二位置。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相对的方向平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的方向。第一端21至第二端22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距离,也可以大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距离。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相对外壳10移动,从而使得插脚30可以整体收容于容置空间11也可以整体远离容置空间11,也可以是其连接推拉支架20的部分收容于容置空间,其远离推拉支架2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当推拉支架20处于第一位置时,插脚30可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以使得插脚30和推拉支架20结构紧凑,便于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从而插脚30受外壳10防护,保证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当推拉支架20处于第二位置时,插脚30可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以便于插脚30远离容置空间11,且插脚30可受推拉支架20的支撑作用而可以稳固插接于电源座上。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时,插脚3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所述插脚30的长度方向为所述插脚30插入电源座的插接方向。插脚30可以是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地闭合或展开,也可以是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地闭合或展开,还可以是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且滑动地闭合或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插脚30可以经常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对插脚30进行承载转动连接的结构部件抗疲劳要求较高。插脚30需要在与电源座插接的情况下获取电能,因此插脚30常面临高压电路短路产生电弧燃烧的情况,因此为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安全性,对插脚30进行承载连接的结构部件防火抗燃烧要求较高。显然,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推拉支架20对插脚30进行承载,推拉支架20将插脚30与外壳10进行隔绝,推拉支架20相较于外壳10具有更好的绝缘防护性能,更好的耐磨抗压性能,以及更好的防火防燃烧性能,可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安全性,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
将插脚30活动连接于推拉支架20,可以避免外壳10与电源座插接,避免外壳10刮花、避免外壳10受损,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性能。具体的,外壳10设有第一端面16和与第一端面16相对的第二端面17,以及连接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之间的正面13,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邻近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时,插脚30的端部相对正面13凸出。外壳10还设有与正面13相对的背面14,以及连接于正面13及背面14之间的第一侧面15。当推拉支架2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插脚30位于正面13、背面14、第一侧面15、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之间,以保证插脚30可完全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当推拉支架2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插脚30可以是移动至第二端面17远离第一端面16一侧,进而实现远离容置空间11,并且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后,其端部相对正面13凸出。插脚30也可以是移动至第二端面17朝向第一端面16一侧,并且插脚30的端部从正面13伸出远离容置空间11,从而插脚30的端部相对正面13凸出,以便于插脚30的端部插接电源插座。
可选的,正面13及背面14均为平整面。正面13至背面14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侧面15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外壳10呈扁平状,便于携带电源适配器100。
可选的,推拉支架2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外壳10为金属件或者其外表层设置金属层,以使得电源适配器100外观金属化,提高外观性能,并且可保证安全性。
可选的,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后,插脚相对正面13凸出,并且插脚30的长度方向垂直正面13。
具体的,推拉支架20具有第一表面23、与第一表面23相对的第二表面24、连接于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之间并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面25。第一表面23、第二表面24和两个第二侧面25形成推拉支架20的外周侧面。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分别邻近正面13和背面14。插脚30从第一表面23展开或闭合于推拉支架20。两个第二侧面25可以位于推拉支架20的左右两侧。第一表面23、第二表面24和第二侧面25均与外壳10的内周侧面间隙配合,以保证推拉支架20可相对外壳10滑动。
可选的,推拉支架20包括第一壳体26和与第一壳体26盖合的第二壳体27,插脚30活动连接推拉支架20的部分设置于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之间。第一表面23形成于第一壳体26背离第二壳体27一面,第二表面24形成于第二壳体27背离第一壳体26一面。利用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对插脚30的一部分夹持,使得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顺畅平稳。侧面25由第一壳体26与第二壳体27拼接后形成,即侧面25的一半形成于第一壳体26的边缘,另一半形成于第二壳体27的边缘。利用第一壳体26与第二壳体27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插脚30进行拆卸维护,提高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的驱动力可以是用户手动作用力,即用户手动作用于推拉支架20和外壳10,使得两者相对滑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活动可以是利用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驱动件驱动,即插脚30可以在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受驱动件驱动作用力相对推拉支架展开。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面16封闭设置,第二端面17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1的开口111。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收容于容置空间11,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推拉支架20的部分经开口111伸出。在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组装的过程中,推拉支架20可经开口111至少部分插入容置空间11内,以实现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滑动配合。第一端21始终与外壳10插接配合,第二端22可相对外壳10收缩或伸出。当第二端22从开口111伸出,最终推拉支架20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插脚30随推拉支架20移动,插脚30可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并最终使得插脚30的端部远离推拉支架20的进而远离容置空间11,以便于插脚30的端部与电源插座插接。当第二端22收缩于开口111,最终推拉支架20移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插脚30随推拉支架20移动至收容于容置空间11的位置,插脚30受外壳10的限制无法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使得电源适配器100在插脚30收容于外壳10后结构更为紧凑,外形更加小巧便于携带,并且外壳10对插脚30进行防护。可以理解的是,在插脚30收容于或远离于容置空间11的过程中,只需要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推拉支架20与插脚30联动,而无需接触插脚30,避免插脚30受损,保证了插脚30的安全性。可以理解的是,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运动可以是随推拉支架10相对外壳10滑动而一同运动,也可以是在推拉支架10相对外壳滑动之后,插脚30再相对推拉支架20运动。
可选的,开口111为矩形孔,即容置空间11与推拉支架20滑动配合的空间为矩形空间,以便于对推拉支架10限位,防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转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正面13设有连通开口111及容置空间11的通孔12,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插脚30的端部从通孔12远离容置空间11。通孔12开设于正面13连接第二端面17处,使得通孔12与开口111连通。通过在正面13开设通孔12,拉动推拉支架20从开口111伸出容置空间11,使得推拉支架20不必完全将插脚30带出容置空间11,只需将插脚30带动至与通孔12相对应的位置,使得插脚30的端部可以从通孔12伸出,最终实现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即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在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的状态下,通过推动推拉支架20向容置空间11收缩,插脚30可以开始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且随推拉支架20滑动而逐渐相对通孔11错开,最终插脚30滑动受外壳10抵挡限制的状态,推拉支架20的第二端22封盖开口111,即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可以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第二端22的端面与第二端面17平齐,以保证电源适配100的外观平整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也可以是第二端22存在一部分从开口111露出容置空间,以便于下次对推拉支架20露出开口111的部分施加拉动作用力,从而便于拉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推拉支架20设有与通孔12配合的凸台29,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凸台29抵接于通孔12远离开口111的内壁,以对推拉支架20限位。
具体的,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正面13具有连接第二端面17的两个内侧边缘132,以及具有连接两个内侧边缘132并与第二端面17相对的抵持边缘133,通孔12形成于第二端面17、两个内侧边缘132和抵持边缘133之间。
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即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凸台29抵接于抵持边缘133,以对推拉支架20插入容置空间11限位,防止推拉支架20过度内缩于容置空间11,而不便于下次将推拉支架20从容置空间11拉出。
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即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凸台29一部分与通孔12配合,凸台29可填塞通孔12的一部分,以避免通孔12内混入杂质,并且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平整性。当推拉支架滑动20至第一位置,凸台29靠近第一端21的侧面可与抵持边缘133抵持,以防止推拉支架20内缩于开口111内,而无法继续下次拉动推拉支架20。两个内侧边缘132还可与凸台29的两侧壁滑动配合,以实现对推拉支架20进行滑动导向。
可选的,凸台29的顶面与正面13可平齐,以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外观平整性。凸台29的顶面与正面13允许存在一定组装断差,保证凸台29的顶面始终优先正面13与电源插座接触,从而防止外壳10的外表面受损。
可选的,凸台29的顶面相对正面13凸出,使得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时,外壳10与电源座始终存在一定间距,以保证外壳10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插脚30刚好不再受外壳10限制作用,插脚30可接收驱动作用力开始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展开,并最终展开至其端部伸出通孔12的状态,且插脚30连接推拉支架20的部分靠近抵持边缘133。当需要将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时,推动推拉支架20朝向第一端面16滑动,并利用抵持边缘133抵持插脚30的周侧面,以迫使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运动,并且逐步开始向容置空间11内收缩,最终插脚30运动至与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且插脚30收缩于容置空间11内。
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插脚30可转动地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或闭合,即插脚30转动连接推拉支架20。
具体的,推拉支架20还设有位于凸台29两侧的收容槽210,插脚30设有转动轴31和固定于转动轴31的两个引脚柱32,转动轴31转动连接推拉支架20并穿过两个收容槽210,转动轴31的轴向垂直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两个引脚柱32可随转动轴31转动,并分别与两个收容槽210可翻转地旋出或旋入配合。转动轴31夹持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之间,使得插脚30可以有效地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凸台29呈“T”形结构。凸台29垂直推拉支架20滑动方向的部分靠近推拉支架20的第二端22。凸台29平行推拉支架20滑动方向的部分位于两个收容槽210之间。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及外壳10旋出时,插脚30转动连接推拉支架20的端部位于收容槽210内,另一端部位于收容槽210外。引脚柱32收容于收容槽210,实现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且推拉支架20可对插脚30进行隐藏防护,且减小电源适配器100(见图1)体积方便携带。
具体的,引脚柱32的长度方向与转动轴31的长度方向垂直。引脚柱32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31的中心轴线相交。两个引脚柱32在转动轴31的轴向上并排。转动轴31存在一部分始终位于收容槽210内。转动轴31邻近收容槽210远离第一端面,以使得引脚柱32远离转动轴31的端部可翻转出收容槽210。当插脚30处于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时,收容槽210的底壁对插脚30限位,以防止插脚30过于收缩至推拉支架20内。当插脚30处于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状态时,收容槽210邻近转动轴31的侧壁对插脚30进行限位,以防止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翻转夹角过大,不利于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利用两个收容槽210分别对两个引脚柱32收容,使得推拉支架20的稳固性增加,并且可以有效隔绝两个引脚柱32,防止引脚柱32短路。引脚柱32为金属件,以实现插脚30获取电流。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6内朝向第二壳体27一侧对应收容槽210形成轴承凸台,第二壳体27内朝向第一壳体26一侧设有与轴承凸台对接配合的轴承凸起271。轴承凸台上设有第一U形槽,轴承凸起271上设有第二U形槽。第一U形槽和第二U形槽共同对插脚30的转动轴31进行承载,实现插脚30可相对推拉支架20翻转。第一U形槽连通推拉支架20内部空间及收容槽210。轴承凸台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两个第一U形槽,以便于转动轴31经第一U形槽穿过收容槽210,引脚柱32固定于转动轴31穿过收容槽210的部分。第二壳体27对应四个第二U形槽设置四个轴承凸起271,以增加转动轴31与推拉支架20的结构稳固性,保证转动轴31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顺畅,且对两个引脚柱32有效隔绝。
请参阅图7和图8,引脚柱32具有固定连接转动轴31的根部321,插脚30还设有包覆根部321周侧的绝缘块33,当推拉支架20向端部板件16插入滑动时,抵持边缘133抵持绝缘块33,并推动绝缘块33旋入收容槽210,以将引脚推入收容槽210。即当推拉支架2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时,外壳10抵持绝缘块33,并推动绝缘块33旋入收容槽210,以将引脚柱32推入收容槽210。可以理解的是,抵持边缘133为外壳10可抵持绝缘块33的部分。
绝缘块33包覆根部321,以及包覆转动轴31连接根部321的部分。绝缘块33具有垂直引脚柱32长度方向的平整端面331和与平整端面331相对的圆弧端面332。引脚柱32穿过平整端面331。当引脚柱32处于相对收容槽210旋出最终状态时,平整端面331大致与凸台29的顶面平齐。圆弧端面332为圆弧柱面。圆弧端面332的中心轴线与转动轴31的中心轴线重合。绝缘块33还具有连接平整端面331和圆弧端面332的抵接侧面333。抵接侧面333垂直平整端面331并与圆弧端面332相切。抵接侧面333设置于绝缘块33靠近抵持边缘133一侧。当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时,抵接侧面333邻近抵持边缘133。在引脚柱32的端部已经旋出收容槽210情形下,推拉支架20受驱动力相对外壳10滑动,并以逐渐靠拢第一位置方式滑动时,抵持边缘133开始抵持抵接侧面333,以使得绝缘块33受到来自外壳10的滑动阻力,绝缘块33在外壳10的滑动阻力作用下,开始带动引脚柱32朝向收容槽210内旋入运动,而抵接侧面333逐渐与抵持边缘133滑动配合,并逐渐滑入容置空间11内,以使得引脚柱32最终收容于收容槽210,并且此时引脚柱32运动至位于容置空间11内的状态,引脚柱32部分与通孔12所对应的区域错开,以便于下次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时,插脚30可旋出收容槽21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绝缘块33也可以呈圆柱状,圆弧端面332可以为圆弧球面,抵接侧面333为圆形柱面。
在第一实施例中,外壳10设有位于抵持边缘133的倒角面134,当推拉支架20向第二位置滑动时,倒角面134与绝缘块33的抵接侧面333滑动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设有连接正面13的通孔内侧面135,通孔内侧面135形成于抵持边缘133,通孔内侧面135与第二端面17相对。倒角面134设置于通孔内侧面135和外壳10的内表面之间。当推拉支架20向第二位置插入滑动时,倒角面134接触抵接侧面333,并且倒角面134与抵接侧面333相切,抵接侧面333与倒角面134相对滑动,且抵接侧面333相对倒角面134转动。利用倒角面134与抵接侧面333配合,以减小外壳10与绝缘块33的滑动阻力,保证外壳10推动绝缘块33向推拉支架20闭合旋转顺畅,即保证插脚30旋入收容槽210的顺畅性。可选的,倒角面134为圆弧面,倒角面134与通孔内侧面135及外壳10的内表面相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孔内侧面135为圆弧面,通孔内侧面135与外壳10的外表面及外壳10的内表面相切,通孔内侧面135与外壳10的内表面连接处形成倒角面134。当推拉支架20向端部板件16插入滑动时,通孔内侧面135与绝缘块33的侧面25滑动配合。
在第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带动插脚30的端部从开口111远离容置空间11。
具体的,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将插脚30从容置空间11内完全拉出,使得插脚30完全位于容置空间11外,进而插脚30不再受外壳10限制作用,插脚30可以接收驱动作用力而相对推拉支架20运动至展开状态,并且插脚30的端部相对正面13凸出,以便于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从开口111进入容置空间11,使得插脚30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1,从而插脚30受外壳10限制作用,插脚30无法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而保持与推拉支架20闭合的状态,实现电源适配器100呈结构紧凑状态,便于携带电源适配器100。
可以理解的是,插脚30从开口111伸出并使得插脚30可运动至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的状态,使得外壳10结构完整,正面13与背面14一致,保证外壳10的外观结构性能。
更为具体的,为了便于推拉支架20可插入容置空间11内,且保证正面13与背面14一致,第一表面23及第二表面24均平整设置,进而保证第一表面23及第二表面24可与外壳10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为了便于利用所述外壳10推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第一端面在邻近开口111的边缘设置倒角面134,倒角面134靠近正面,从而便于倒角面134接触抵接侧面333,进而通过对推拉支架20施加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的驱动力,使得外壳10对插脚30施加由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的推力,进而使得插脚30可以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外壳10可推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插脚30连接推拉支架20的部分距离推拉支架20的第二端22存在距离,以使得该距离内放置闭合后的插脚30,若插脚30无需利用外壳10的推动力而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则插脚30连接推拉支架20的部分也可以是靠近第二端22。
在第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端面16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1的开口111,第二端面17封闭设置,正面13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1并邻近第二端面17的通孔12,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部分经开口111伸出,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推拉支架20收容于容置空间11。
具体的,插脚30活动连接于第二端22。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端22邻近第二端面17,插脚30可与通孔12对应,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展开,其端部可从通孔12伸出,以实现插脚30的端部相对正面12凸出。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端22与通孔12错开,使得插脚30至少部分与通孔12错开,插脚30至少部分受外壳10限制作用,导致插脚30无法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从而保持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而此时推拉支架20的第一端21从开口111伸出。第一端21从开口111伸出后,便于下次按压第一端21,实现驱动推拉支架20朝向第二端面17滑动,进而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实现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当需要将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时,对推拉支架20施加远离第二端面17的拉动力,从而使得插脚30远离第二端面17,并从通孔12处逐渐退回至容置空间11,且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
可选的,为了充分利用推拉支架20的使用空间,收容槽210邻近第一端21处至插脚30之间可以用于容纳电路板、变压器、电子元器件等器件,以使得电源适配器100结构紧凑,更加方便电路板、变压器、电子元器件等器件与插脚30电连接。
在第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均封闭设置,推拉支架20始终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正面13设有邻近第二端面17的通孔12,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插脚30的端部经通孔12远离容置空间11。
具体的,推拉支架20在第一端面16及第二端面17之间来回滑动,插脚30活动连接于第二端22。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21邻近第一端面16,第二端22与第二端面17存在间距,第二端22与通孔12错开,插脚30与通孔12错开,使得插脚30受外壳10限制而保持与推拉支架20闭合的状态,且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端22邻近第二端面17,插脚30与通孔12对应,其端部从通孔12伸出远离容置空间11,第一端21与第一端面16存在间距。利用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均封闭设置,使得推拉支架20较大部分始终收容于容置空间11,以保证推拉支架20安全性。推拉支架20可以设置部分推拉结构从第一侧面15(见图2)、正面13或背面14伸出,以便于利用推拉结构接收驱动力,而实现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当然,也可以是在容置空间内设置驱动机构,利用驱动机构直接驱动推拉支架相对外壳滑动。
在第五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和图16,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均设有连通容置空间11的开口111,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推拉支架20的部分经第一端面16的开口伸出,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推拉支架20的部分经第二端面17的开口伸出。
具体的,推拉支架20始终至少部分从开口111伸出容置空间。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端21从第一端面16的开口伸出,第二端22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且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并邻近第二端面17,第一端21从第一端面16的开口111伸出,以便于推拉支架20接收推动作用力朝第二端面17滑动。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端22从第二端面17的开口111伸出,插脚30从开口111远离容置空间11,并且其端部相对正面13凸出,第一端21收容于容置空间11。利用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面17均设置开口111,使得推拉支架20始终部分从开口111伸出,以便于推拉支架20从开口111伸出的部分接收驱动力而相对外壳10滑动,避免推拉支架20从正面13、背面14、第一侧面15露出容置空间11,保证13正面、背面14、第一侧面15的外观完整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动力组件40,动力组件4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动力组件40连接插脚30及推拉支架20,用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
本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40始终收容于外壳10内。动力组件40可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而利用其他部件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动力组件40也可以是既能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也能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动力组件40也可以是仅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而利用其他部件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动力组件40可以是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也可以是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还可以是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既转动又滑动。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0对动力组件40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运动的方式并不局限。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7和图18,动力组件40可持续地向插脚30提供转动力矩,以实现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可转动地展开。
具体的,动力组件40将动力扭矩提供至插脚30,以使得插脚30可相对推拉支架20翻转,并呈现展开的状态。动力组件40可以是始终对插脚30提供扭矩,在推拉支架20移动至第二位置,插脚30随推拉支架20移动与通孔12对应的位置,使得插脚30接收到动力组件40的扭矩可以释放,进而使得插脚30可以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展开,最终达到其端部远离容置孔11的状态。在需要将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的过程中,通过推动推拉支架20向第一位置滑动,外壳10的倒角面134开始与插脚30接触,并迫使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以及逐渐向容置空间11的内缩,最终插脚30移动至受外壳10压迫限制的位置,插脚30受外壳10限制而无法释放转动扭矩,进而保持相对推拉支架20静止状态,即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靠外壳10的压迫限制作用力完成。
可选的,动力组件40设有扭簧41,扭簧41一端固定连接插脚30,另一端固定连接推拉支架20,以提供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的扭矩。
扭簧41具有第一固定端411和与第一固定端411相对的第二固定端412,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端411及第二固定端412之间的弯曲臂413。第一固定端411固定连接插脚30,第二固定端412固定抵持于第二壳体27内侧。第二固定端412位于弹片卡槽262内。弯曲臂413绕设于转动轴31周侧。弯曲臂413提供第一固定端411相对第二固定端412展开的弹性力。当外壳10推动插脚30旋入容置空间11时,弯曲臂413收到扭曲作用力进行形变,扭簧41开始储存动能,扭簧41的第一固定端411与第二固定端412呈相互闭合状态。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滑动至与通孔12对应的位置时,插脚30不受外壳10限制,扭簧41向插脚30释放动能,以使得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并旋出容置空间11。
具体的,动力组件40还设有固定连接插脚30的轴套42,扭簧41套设于轴套42上,并一端固定于轴套42的周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推拉支架20。轴套42套设于转动轴31的端部。可选的,转动轴31的端部设有扁平插销310,扁平插销310沿转动轴31轴向凸出。轴套42设有扁平插孔,偏平插孔沿轴套42轴向内凹延伸。扁平插销310与扁平插孔配合,以防止轴套42相对转动轴31转动,并且使得轴套42与转动轴31稳固。轴套42的周侧设有针孔,第一固定端411插入针孔,弯曲臂413绕设于轴套42的周侧,以使得第一固定端411与转动轴31固定。利用轴套42与转动轴31可拆卸连接,使得动力组件40与插脚30可拆卸维护,便于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
提供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19,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动力组件40持续提供转动扭矩至插脚30,以使得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在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动力组件40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且插脚30逐渐收容至容置空间11。当需要将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时,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至第二位置,利用外壳20的抵持边缘抵持插脚30,使得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从而最终使得插脚30的端部从通孔12伸出并远离容置空间11。
可选的,动力组件40设有闭合扭簧410,闭合扭簧410一端固定连接插脚30,一端固定连接推拉支架20,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当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状态时,闭合扭簧410呈的两端呈弹性展开状态,如图所示,使得插脚30受朝向推拉支架20闭合的驱动力,到插脚30不受外壳限制时,插脚30受闭合扭簧410弹性闭合作用力开始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旋转。
提供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20和图21,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动力组件40既可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也可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当推拉支架30由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动力组件40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当推拉支架30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动力组件40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
具体的,请参阅图22、图23和图24,动力组件40设有固定连接插脚30的第一磁性件49和固定连接外壳的第二磁性件48,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一磁性件49与第二磁性件48磁斥配合,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旋转展开,并且其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第一磁性件49与第二磁性件48磁吸配合,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旋转闭合。
请参阅图23、图24、图25和图26,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轴套42设有第一固定槽429,第一固定槽429的开口位于轴套42的周侧,且第一固定槽429的开口方向垂直插脚30的长度方向。第一磁性件49固定于第一固定槽429内,第一磁性件49与转动轴31的轴心偏置,以便于第一磁性件49可带动转动轴31转动。第一磁性件49设有第一南磁极491和第一北磁极492,第一南磁极491和第一北磁极492的相对方向垂直转动轴31的轴向并且平行引脚柱32的长度方向。第一南磁极491和第一北磁极492均部分露出第一固定槽429,以便于第一南磁极491和第一北磁极492均可以与第二磁性件48磁性配合。外壳10邻近背面14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固定槽149,第二磁性件48固定于第二固定槽149。第二磁性件48设有第二南磁极481和第二北磁极482。第二南磁极481和第二北磁极482相对的方向垂直正面。第二北磁极482至少部分露出第二固定槽149,以便于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南磁极491和第一北磁极492磁性配合。
可选的,外壳10在第二固定槽149平行推拉支架20滑动方向的两端设有抵挡板148,抵挡板148对第二磁性件48夹持稳固,以保证第二磁性件48与外壳10的稳固性。
可选的,插脚30的转动轴31两端均设有轴套42,两个轴套42内均固定有第一磁性件49,从而增加插脚30的转动平衡性。
可选的,外壳10内设置有两个第二磁性件48,两个第二磁性件48分别与两个第一磁性件49对应配合。
为了便于第一磁性件49与第二磁性件48磁力配合,推拉支架20的第二表面24对应轴套42设有滑动通槽249。滑动通槽249与第二磁性件48的一部分滑动配合,以使得第二磁性件48可以对第一磁性件49施加磁力作用。
为表述第一磁性件49与第二磁性件48的磁力配合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或闭合转动,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南磁极491相对第一北磁极492靠近引脚柱32可远离容置空间11的端部。第二南磁极481相对第二北磁极482靠近背面14。如图23所示,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南磁极491与第一北磁极492相对方向平行正面13,第二磁性件48位于转动轴32邻近第一端21一侧,即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南磁极491靠近,以使得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南磁极491保持磁吸状态,从而持续对插脚30施加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的转动力矩。如图24和图25所示,当需要将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以便于利用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时,通过拉动推拉支架20,使得第二磁性件48滑动至转动轴32远离第一端21一侧,即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北磁极492靠近,从而使得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北磁极492呈磁斥状态,进而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转动,最终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二磁性件48与第一磁性件49的磁斥力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且插脚30的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如图26所示,当需要将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时,通过推动推拉支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从而使得外壳的抵持边缘抵持插脚,利用外壳10的抵持边缘133推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并且使得第二磁性件48再次滑动至转动轴32靠近第一端21一侧时,第二北磁极482与第一南磁极491开始磁吸配合,进而加速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转动,使得插脚30朝容置空间11内运动存在吸入感,便于插脚30快速复位至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第一南磁极491与第一北磁极492的位置对调,第二南磁极481与第二北磁极482的位置对调,同样可实现第一磁性件49与第二磁性件48的磁力配合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二磁性件48设置为仅有一个磁极的磁性件,以使得第二磁性件48与第一磁性件49的两个磁极分别配合,从而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转动。
提供第八实施例,请参阅图27和图28,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插脚30以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的方式展开或闭合,动力组件40用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具体的,推拉支架20设有垂直第一表面23延伸的滑槽239,插脚20滑动配合于滑槽239。滑槽239在第一表面23具有伸缩开口238。动力组件40收容于滑槽239底部与插脚20之间。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滑槽239的伸缩开口238与通孔12正对,从而使得插脚30受动力组件40的驱动作用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展开,并且插脚30的端部从伸缩开口238及通孔12伸出,实现远离容置空间11。当需要将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时,通过对插脚30施加压合力,将插脚30塞回至滑槽239,并推动推拉支架20朝第一位置滑动,从而最终使得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
可选的,动力组件40设有弹簧47,弹簧47一端固定连接插脚30,另一端抵持于推拉支架20,弹簧47用以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伸出。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处于闭合状态时,插脚30沿滑槽239滑动至收容于滑槽239的状态,且弹簧47处于弹性压缩状态,此时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当推拉支架239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插脚30不再受外壳10的滑动限制作用,进而弹簧47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使得插脚30沿滑槽239滑动至端部伸出通孔12的状态,最终插脚30滑动至与推支架20稳固连接的状态,以便于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用户通过手动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为避免用户接触插脚30的引脚柱32,可以在推拉支架20的第二侧面25设置手动驱动结构,利用手动驱动结构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
提供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29和图30,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插脚30与通孔12错开时,动力组件40停止向插脚30提供转动扭矩,而在插脚30移动至与通孔12相对应位置时,动力组件40开始向插脚30提供转动扭矩,并使得插脚30经通孔12旋出,以避免插脚30持续作用与外壳10,降低外壳10的劳损程度。例如,动力组件40设有固定于外壳10内壁的第一磁体401和固定于插脚30的第二磁体402,当插脚30移动与通孔12对应的位置时,第一磁体401与第二磁体402相靠拢,第一磁体401和第二磁体402相互磁吸或磁吸排斥作用,从而带动插脚30相对外壳10转动,以实现插脚30经通孔12旋出。具体的,第一磁体401固定于外壳10邻近邻近通孔12,第二磁体402固定于插脚30偏离转动轴31的轴心处。
提供第十实施例,请参阅图31,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动力组件40设有动能储存件403和传动组件404。动能储存件403设置于外壳10内壁,传动组件403连接于插脚30。当插脚30移动至与通孔12相对应位置时,传动组件404与动能储存件403连接,通孔12允许动能储存件403释放动能至传动组件404,以经传动组件带动插脚30转动,将插脚30旋出通孔12。动能储存件403可以是弹簧,传动组件404可以是相互啮合的齿条和齿轮,通过在外壳10设置按键,利用按键控制弹簧释放动能至齿条,并带动齿轮转动,最终齿轮带动插脚30转动。
可选的,按键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面15,或者设置在第一端面16或第二端面17。
当然,将按键替换成旋钮键,也可以利用旋钮键的转动扭矩控制动能储存件403是否释放动能至传动组件404,进而实现驱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活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2、图33和图34,外壳30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凸起112,推拉支架20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起112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28,限位滑槽28的延伸方向平行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并且限位滑槽28的两端封闭设置,以使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限位。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从通孔12旋出时,限位凸起112抵持于限位限位滑槽28靠近第二端面17一端,以限制推拉支架20继续朝第二端17滑动,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收容与外壳10后,限位凸起112抵持于限位滑槽28靠近第一端面16一端,以限制推拉支架20进一步朝第一端面16滑动。
为便于详细说明限位凸起112与限位滑槽28的配合过程,以第一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2与限位滑槽28的配合关系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推拉支架20在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8。外壳10在内表面邻近正面13处和内表面邻近背面14处均设置有限位凸起112。当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滑动配合的过程中,限位凸起112与限位滑槽28滑动配合。限位凸起112朝向端部板件16的一侧设有垂直正面13或背面14的第一侧壁113。限位凸起112远离端部板件16的一侧设有相对第一侧壁113倾斜的第二侧壁114。限位凸起112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靠近通孔12处,并位于通孔12远离开口111一侧,以在插脚30从通孔12旋出后限制推拉支架20朝伸出开口111方向滑动。限位滑槽28相对的两封闭端均设有垂直第一表面23或第二表面24的限位侧壁281。当第一侧壁113抵持于限位侧壁281时,推拉支架20无法在相对外壳10朝脱离开口111方向滑动,以保证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的安全性。在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组装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推拉支架20从开口111插入容置空间11内,第一端21的端面与第一表面23及第二表面24的夹角处设有导入倒角211,第二侧壁114与导入倒角211配合,可以减小限位凸起112对推拉支架20插入滑动的阻力,以便于推拉支架20插入容置空间11,并使得限位凸起112从正面23滑动至限位滑槽28内。
可选的,第一表面23及第二表面24均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滑槽28。外壳10的内表面邻近正面13处和内表面邻近背面14处均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凸起112。
可选的,限位凸起112可以采用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塑胶、橡胶、或硅胶材质。限位凸起112也可以是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弹片。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限位滑槽28设置于外壳10的内表面,将限位凸起112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外表面。限位凸起112还可以是设置外壳10的内表面邻近侧面15处的内壁,限位滑槽28开设于第二侧面2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5和图36,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固定于容置空间11的电路板组件50,电路板组件50电连接插脚30。
本实施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50用于从插脚30获取外部电流,并对外部电流进行处理,进而转换成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电流。电路板组件50相对外壳10固定,即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相互活动配合关系,为保证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的稳定导通,需要在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之间设置导电结构。为详细说明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的连接关系,以第一实施例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的连接关系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1在邻近第一端面处收容电路板组件50。电路板组件50远离开口111处。在将电路板组件50装入容置空间11的过程中,电路板组件50可以经开口111插入容置空间11,并最终插入至邻近第一端面16处。电路板组件50与外壳10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经固定于容置空间11的支架固定连接外壳10。利用电路板组件50与插脚30电连接,使得插脚3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时,电路板组件50可以接入外部电流,并对外部电流进行处理,以使得外部电流形成电子设备可接收的电流。
具体的,电路板组件50的厚度与外壳10内表面邻近正面13处至内表面邻近背面14处的距离相当,以使得电路板组件50收容于容置空间11后,外壳10内部结构紧凑,电源适配器100整体纤薄,便于携带。
更为具体的,第一端面16设有连接器接口161,电路板组件50设有与连接器接口161配合的电连接器51。电连接器51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电连接器51经连接器161接口与USB电缆线电连接,以使得可连接电子设备的USB电缆线将电路板组件50处理后的电流导通至电子设备,以实现电子设备经电源适配器100获得电流。利用电源适配器100设置连接器接口161,使得外壳10与USB电缆线可拆卸连接,便于携带电源适配器100。
请参阅图36、图37和图38,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导电弹片60和导电线缆70,导电弹片60固定于推拉支架20,导电弹片60的一端与插脚30弹性抵触,另一端朝向电路板组件50延伸,导电线缆70的一端电连接导电弹片60朝向电路板组件50延伸的一端,另一端电连接电路板组件50,导电线缆70可在推拉支架20向电路板组件50靠拢过程中弯曲。
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100包括两个导电弹片60,两个导电弹片60分别与两个引脚柱32电连接。引脚柱32设有穿过圆弧端面332的导电接触端322,当插脚30旋出收容槽210的过程中,导电接触端322与导电弹片60弹性抵触,当插脚30完全旋入收容槽210时,导电接触端322与导电弹片60分离。
具体的,导电弹片60包括稳固端61和弯曲端62。稳固端61对应夹持于轴承凸台的端部和第二壳体27的内壁支架。弯曲端62与插脚30的引脚柱32相对。弯曲端62沿曲线弯曲。弯曲端62具有弹性形变性能。当插脚30处于旋出收容槽210的状态,导电接触端322转动至与弯曲端62接触,以使得弯曲端62形变,弯曲端62对导电接触端322施加弹性抵触力,使得引脚柱32与导电弹片60接触更加紧密,使得引脚柱32在翻转过程中存在阻尼力,即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翻转过程中存在阻尼力,以减小插脚30对推拉支架20的翻转冲击作用力。当插脚30处于完全旋入收容槽210状态,导电接触端322转动至与弯曲端62分离状态,弯曲端62回复至自然舒展状态。
更为具体的,第一壳体26在轴承凸台的一侧还设有弹片卡槽262,导电弹片60设有卡入弹片卡槽262的导通支脚63,导通支脚63的一端朝向电路板组件50延伸,并且导通支脚63的一端与导电线缆70电连接。弹片卡槽262对导通支脚63稳固,使得导通支脚63可以在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多次翻转后仍保持与导电线缆70有效接触,增加导电弹片60的稳固性,以及与导电线缆70有效导通性能,增加电源适配器100的使用寿命。利用导电线缆70可弯曲,以便于推拉支架20可相对外壳10滑动,保证推拉支架20的滑动顺畅性。
可选的,导通支脚63设有通槽,转动轴31的端部穿过通槽,以便于转动轴31的端部接收动力组件40的驱动力。
请参阅图39、图40、图41,在第一实施例中,推拉支架20部分外露于外壳10,推拉支架20外露于外壳10的部分用以接收推拉驱动力,使得推拉支架20沿容置空间11滑动。推拉支架20外露于外壳10的部分可接收外部驱动力。例如,推拉支架20外露于外壳10的部分接收用户推拉力。当用户手动推动推拉支架20外露于外壳10的部分朝向第一端面16滑动,即推拉支架2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时,以使得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向容置空间11内移动,并且插脚30受外壳10抵持作用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最终插脚30旋入容置空间11。当用户手动拉动推拉支架20外露于外壳10的部分远离第一端面16滑动,即推拉支架20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以使得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移动至与通孔12对应区域,插脚30的端部在动力组件40的驱动作用力下旋出容置空间11,并相对外壳10伸出。
具体的,外壳10设有推拉槽19,推拉支架20设有与推拉槽19滑动配合的推拉键211,推拉键211经推拉槽19外露于外壳10。外壳10在两个第一侧面15均设有推拉槽19。推拉支架20设有两个推拉键211,两个推拉键211分别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两个第二侧面25,利用两个推拉键211分别设置于推拉支架20宽度方向两侧,以避免电源适配器100整体厚度增加。
可选的,推拉键211包括推拉板212和设置于推拉板212内侧的至少两个插柱213。第一壳体26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插孔262,第二壳体27的侧边设有至少一个插孔262,推拉键211的至少两个插柱213分别与位于推拉支架20同侧的至少两个插孔262插接配合,以使得推拉键211与第一壳体26和第二壳体27稳固。
可选的,推拉板212背离插柱213的一面设置为波纹曲面,以使得推拉板212与用户手指接触的摩擦力增大,便于用户向推拉键211施加推拉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拉键211也可以是与第一壳体26或第二壳体27一体成型,以增加推拉键211与第一壳体26或第二壳体27的稳固性。
更为具体的,推拉槽19设置于第一侧面15邻近第二端面17处,推拉槽19与开口111连通。推拉键211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第二端22。当推拉支架20滑动第一位置,插脚30旋入容置空间11,第二端22与开口111配合,推拉键211滑入推拉槽19,并充塞推拉槽19。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插脚30远离容置空间11时,第二端22相对外壳10伸出,推拉键211滑出推拉槽19。
在第十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2,推拉槽19与第一端面16及第二端面17隔离。推拉槽19的两端封闭设置。推拉键211在推拉槽19的两端来回滑动,以带动推动支架20在第一端面16和第二端17之间来回滑动。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一位置,推拉键211滑动至推拉槽19靠近第一端面16的一端,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旋入容置空间11。当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推拉键211滑动至推拉槽19靠近第二端面17的一端,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远离容置空间11。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3和图44,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正部板件13和背部板件14均设有两个推拉槽19。正部板件13设有两个推拉槽19,正部板件13的两个推拉槽19分别位于通孔12两侧,第一壳体26的外表面设置两个推拉键211,第二壳体27的外表面设置两个推拉件211,以使得用户可捏住推支架厚度方向的部位,从而实现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5和图46,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0和推拉支架20之间的阻尼机构80,阻尼机构80用以提供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的阻尼力。
本实施方式中,阻尼机构80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阻尼机构80位于外壳10的内表面与推拉支架20的外表面相配合的部分。阻尼机构80的阻尼力可使得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过程中存在停滞感,避免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过于顺畅,从而造成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相互撞击。
在第一实施例中,阻尼机构80包括设置于外壳10内表面的第一阻尼凸起81和第二阻尼凸起82,以及设置于推拉支架20外表面的滑动凸起83,第一阻尼凸起81与第二阻尼凸起82在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滑动凸起83与第一阻尼凸起81抵触配合,以使得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的端部即将达到最终远离容置空间11过程中时受阻尼力作用,即推拉支架20即将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受阻尼力作用。滑动凸起83与第二阻尼凸起82抵持配合,以使得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的端部刚开始要远离容置空间11的过程中受阻尼力作用,即推拉支架20刚开始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时,受阻尼作用力。
具体的,第一阻尼凸起81和第二阻尼凸起82均设置于外壳20的内表面邻近第一侧面15处。第一阻尼凸起81相对第二阻尼凸起82靠第一端面16。第二阻尼凸起82相对第一阻尼凸起81靠近开口111。滑动凸起83设置于第一壳体26的侧边。第一壳体26的侧边设有阻尼滑槽263,滑动凸起83设置于阻尼滑槽263内。第一阻尼凸起81和第二阻尼凸起82与阻尼滑槽263滑动配合。阻尼滑槽263在第一端21具有阻尼开口,并在远离第一端21处封闭设置。滑动凸起83设置于阻尼滑槽263靠近阻尼开口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尼滑槽263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7的侧边,滑动凸起83设置于第二壳体27。阻尼滑槽263也可以是一半设置于第一壳体26的侧边,另一半设置于第二壳体27的侧边,滑动凸起83一半设置于第一壳体26,另一半设置于第二壳体27。
更为具体的,第一阻尼凸起81具有第一倾斜面811和与第一倾斜面811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倾斜面812,第二阻尼凸起82具有第三倾斜面821和与第三倾斜面821呈夹角设置的第四倾斜面822。当推拉支架20带动插脚30由闭合状态翻转至最终旋出状态的过程中,滑动凸起83依次与第一倾斜面811、第二倾斜面812、第三倾斜面821和第四倾斜面822抵触配合。
第一倾斜面811与第四倾斜面822平行。第二倾斜面812与第三倾斜面821平行。以侧部板件15的内表面作为基准面,第一倾斜面811、第二倾斜面812、第三倾斜面821和第四倾斜面822均可以构成坡面。第一倾斜面811的坡度大于第二倾斜面812的坡度。
滑动凸起83具有大致平行第一倾斜面811的第五倾斜面831和大致平行第二倾斜面812的第六倾斜面832。当推拉支架20由第一位置准备开始朝第二位置滑动时,插脚30收容于容置空间11,第一倾斜面811与第五倾斜面831抵持配合,此时推动推拉支架20以带动插脚30开始远离容置空间11运动存在较大的阻滞感,需要对推拉支架20施加较大的推动力才能驱动推拉支架20滑动,以防止推拉支架20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外壳10滑动。当第五倾斜面831滑过第一倾斜面811,第六倾斜面832与第二倾斜面812滑动配合时,推拉支架20所受滑动阻尼力瞬间减小,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朝向第二位置滑动存在助推感。当第五倾斜面831滑动至与第三倾斜面821抵持配合时,推拉支架20即将滑动至第二位置,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呈展开状态,并且插脚30的端部即将运动至最终远离容置空间11的姿态,此时推拉支架20再次受到阻尼作用力,此时阻尼作用力较小,推拉支架20相对推拉支架20滑动存在一定阻滞感,以降低插脚30最终远离容置空间11的转速,避免插脚30与推拉支架20冲撞、推拉支架20与外壳10冲撞,保证电源适配器100的安全性。当第五倾斜面831滑过第三倾斜面821,第六倾斜面832与第四倾斜面822滑动配合时,推拉支架20滑动至第二位置,插脚30的端部快速运动至最终远离容置空间11的状态,推拉支架20再次受到助推作用并且保持在定位状态,以利用第四倾斜面822对第六倾斜面832存在较大的阻力作用,限制推拉支架20自行回退,使得插脚30的端部保持在最终远离容置空间状态,以便于插脚30的端部与外部电源插座有效插接。
可选的,第一阻尼凸起81、第二阻尼凸起82与外壳10一体成型。滑动凸起83与第一壳体26一体成型。
可选的,外壳10的内表面邻近两个第一侧面15处均设有第一阻尼凸起81和第二阻尼凸起82。第一壳体26的两个侧边均设有滑动凸起83。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阻尼凸起81和第二阻尼凸起82也可以设置于外壳10内表面邻近正面13或邻近背面14处。滑动凸起83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26的外表面或第二壳体27的外表面。
请参阅图47,提供十三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阻尼机构80包括固定于外壳10内表面的第一阻尼件84和固定于推拉支架20外表面的第二阻尼件85,第一阻尼件84与第二阻尼件85磁性配合,以使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过程中受磁性阻力作用。
第一阻尼件84固定于侧部板件15内侧。第二阻尼件85固定于第一壳体26的侧边。第一阻尼件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阻尼件84分别沿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第二阻尼件85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第一端21。当第二阻尼件85滑动至靠近端部板件16(见图1)的第一阻尼件84磁性配合时,第一阻尼件84对第二阻尼件85施加磁吸力或磁斥力,以阻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使得推拉支架20保持与外壳10收缩的状态,即插脚30保持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的状态。当第二阻尼件85滑动至远离端部板件16的第一阻尼件84磁性配合时,第一阻尼件84对第二阻尼件85施加磁吸力或磁斥力,以阻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使得推拉支架20保持与外壳10伸出的状态,即插脚30保持其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的状态。
可选的,第一阻尼件84为磁体,第二阻尼件85为磁体。
可选的,第一阻尼件84为磁铁,第二阻尼件85为铁质件。
请参阅图48,提供第十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阻尼机构80包括设置于外壳10和推拉支架20之间的阻尼弹性件86,阻尼弹性件86用以提供阻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的弹性作用力。
阻尼弹性件86固定于侧部板件15内侧。阻尼机构80还包括固定于第一壳体26的阻尼抵持件87。阻尼弹性件8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阻尼弹性件86分别沿推拉支架2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阻尼抵持件87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第一端21。阻尼弹性件86设有卡槽,当阻尼抵持件87滑动至与卡槽配合时,阻尼弹性件86对阻尼抵持件87施加弹性卡持作用力,以使得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存在阻尼作用力,并且在撤销对推拉支架20的驱动作用力下,可使得推拉支架20保持与外壳10相对静止状态。当阻尼抵持件87滑动至靠近第一端面16的阻尼弹性件86卡持配合时,阻尼弹性件86对阻尼抵持件87施加弹性卡持力,以阻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使得推拉支架20保持与外壳10收缩的状态,即插脚30保持相对推拉支架20闭合状态。当阻尼抵持件87滑动至远离第一端面16的阻尼弹性件86卡持配合时,阻尼弹性件86对阻尼抵持件87施加弹性卡持力,以阻止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使得推拉支架20保持其端部远离容置空间11的状态,即插脚30保持相对推拉支架20展开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0并不局限于以上利用推拉键19(见图20)接收用户的推拉力而驱动推拉支架20滑动,例如电源适配器100还可以在外壳10内设置驱动机构,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推拉支架20滑动。
例如,请参阅图49,在第十五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弹性驱动件90,弹性驱动件90弹性连接外壳10和推拉支架20,弹性驱动件90用以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当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收缩时,弹性驱动件90压缩形变,并开始储存动能,此时插脚30开始旋入容置空间11。当弹性驱动件90向推拉支架20释放动能时,弹性驱动件90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伸出滑动,并带动插脚30移动至与通孔12对应的区域,插脚30可在动力组件40的作用力下旋出外壳10。
具体的,外壳10的内表面邻近背面14处设有抵挡板141,弹性驱动件90的一端固定于抵挡板141,另一端固定于推拉支架20的第一端21。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0的解锁部901,解锁部901连接弹性驱动件90,用以对弹性驱动件90解锁,并使得弹性驱动件90的驱动力传递至推拉支架20。解锁部901为按压键。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锁紧件902,锁紧件902设置于推拉支架20的第一端21周侧。锁紧件902为弹性卡片,锁紧件902设有锁紧凸起903,外壳10内壁设有锁紧凹槽109,当锁紧凸起903与锁紧凹槽109配合时,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锁紧,并保持相对固定状态。解锁部901穿过外壳10,并可按压地相对外壳10往复运动,按压解锁部901时,解锁部901抵触锁紧件902,并使得锁紧件902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锁紧凸起903与锁紧凹槽109分离,从而实现对推拉支架20和外壳10进行解锁,此时弹性驱动件90的动能可释放至推拉支架20,以驱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运动。
请参阅图50,在第十六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电源适配器100还包括滑动或转动连接于外壳10的控制部110,以及连接控制部110和推拉支架20的传动部120,传动部120用以将控制部110的滑动或转动力矩传递至推拉支架20,并使得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
控制部110部分外露于外壳10。控制部110可接收用户的操控作用力,使得控制部110相对外壳10滑动或转动,控制部110可经传动部120带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从而使得插脚30可旋出或旋入外壳10。
例如,控制部110为设置于外壳10的旋钮,传动部120包括设置于外壳10并连接控制部110及推拉支架20的齿轮1201和齿条1202,通过用户旋转控制部110,控制部110将转动扭矩传递齿轮1201,齿轮1201带动齿条1202滑动,齿条1202与推拉支架20固定,以带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从而使得插脚30可旋入或旋出外壳10。
请参阅图51,又例如,控制部110为设置于外壳10的滑键,传动部120为设置于外壳10内并连接控制部110及推拉支架20的两个齿条1202和齿轮1201。其中一个齿条1202固定于控制部110,以随控制部110相对外壳10滑动,另一个齿条1202固定于推拉支架20,以带动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滑动。齿轮1201与两个齿条1202啮合,以将控制部110的滑动力传递至推拉支架20,从使得通过对控制部110施加向端部板件16滑动的拉动力,可使得推拉支架20相对外壳10伸出,并使得插脚30可相对外壳10旋出,实现将插脚30旋出外壳10操控简便省力。
请参阅图5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200,电子设备组件200包括电源适配器100和电子设备300。电源适配器100与电子设备300电连接,电源适配器100用以在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时,向电子设备300传递电流。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300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耳机等设备。电子设备300设有电源端口3001。电源适配器100设有与电源端口3001电连接的电连接器51,电连接器51可以与电源端口3001有线或无线电连接。
可选的,电子设备300为手机,电源端口3001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底端。具体的,电源适配器100包括一端与电连接器51可插接的USB电缆线190。USB电缆线190另一端可与电源端口3001插接。当插脚30相对推拉支架20翻转伸出后,插脚30与电源座插接,使得电源适配器100获得电流,电源适配器100将电流进行处理后经USB电缆线190传递至电子设备300,以实现对电子设备300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所述推拉支架与所述外壳滑动配合,所述插脚活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支架,并随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而在随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其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使得电源适配器使用快捷方便,省力安全。
以上是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33)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推拉支架、插脚和动力组件;所述外壳设有容置空间;所述推拉支架滑动配合于所述容置空间,以在第一位置和与第一位置相对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滑动;所述插脚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拉支架的转动轴和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两个引脚柱;所述动力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转动轴及所述推拉支架,用以驱动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推拉支架转动;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所述推拉支架闭合且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状态,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转动至相对所述推拉支架展开,并且其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正面,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邻近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引脚柱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引脚柱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相对所述正面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封闭设置,所述第二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的部分经所述开口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插脚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容置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设有连通所述开口及所述容置空间的通孔,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支架设有与所述通孔配合的凸台,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台抵接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开口的内壁,以对所述推拉支架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支架还设有位于所述凸台两侧的收容槽,所述引脚柱收容或伸出所述收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柱具有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根部,所述插脚还设有包覆所述根部周侧的绝缘块,当所述推拉支架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时,所述外壳抵持所述绝缘块,并推动所述绝缘块旋入所述收容槽,以将所述引脚推入所述收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可抵持所述绝缘块的部分设有倒角面,当所述推拉支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过程中,所述倒角面与所述绝缘块的侧面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封闭设置,所述第一端面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的部分经所述开口伸出;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封闭设置,所述推拉支架始终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正面设有邻近所述第二端面的通孔,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引脚柱远离所述转动轴的端部经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容置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的部分经所述第一端面的开口伸出,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推拉支架的部分经所述第二端面的开口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支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驱动所述引脚柱相对所述推拉支架展开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驱动所述引脚柱相对所述推拉支架闭合旋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设有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磁性件和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力配合,以驱动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推拉支架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斥配合,以驱动所述引脚柱相对所述推拉支架旋转展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拉支架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吸配合,以驱动所述引脚柱相对所述推拉支架旋转闭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所述转动轴的轴心偏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推拉支架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滑动配合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推拉支架的滑动方向,并且所述限位滑槽的两端封闭设置,以使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限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引脚柱。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连接器接口,所述电路板组件设有与所述连接器接口配合的电连接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导电弹片和导电线缆,所述导电弹片固定于所述推拉支架,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与所述插脚弹性抵触,另一端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所述导电线缆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弹片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一端,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导电线缆可在所述推拉支架向所述电路板组件靠拢过程中弯曲。
2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推拉槽,所述推拉支架设有与所述推拉槽滑动配合的推拉键,所述推拉键用以接收推拉驱动力,使得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
2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性驱动件,所述弹性驱动件弹性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推拉支架,所述弹性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连接所述弹性驱动件,用以对所述弹性驱动件解锁,并使得所述弹性驱动件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推拉支架。
27.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滑动或转动连接于外壳的控制部,以及连接所述控制部和所述推拉支架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用以将所述控制部的滑动或转动力矩传递至所述推拉支架,并使得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推拉支架之间的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用以提供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阻尼力。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壁的第一阻尼凸起和第二阻尼凸起,以及设置于所述推拉支架外壁的滑动凸起,所述第一阻尼凸起与所述第二阻尼凸起在所述推拉支架的滑动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滑动凸起与所述第一阻尼凸起抵触配合,以使得所述推拉支架即将滑动至第一位置的过程中受阻尼力作用,所述滑动凸起与所述第二阻尼凸起抵持配合,以使得所述推拉支架即将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受阻尼力作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凸起具有第一倾斜面和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阻尼凸起具有第三倾斜面和与所述第三倾斜面呈夹角设置的第四倾斜面,当所述推拉支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滑动凸起依次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第三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抵触配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内表面的第一阻尼件和固定于所述推拉支架外表面的第二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磁性配合,以使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过程中受磁性阻力作用。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推拉支架之间的阻尼弹性件,所述阻尼弹性件用以提供阻止所述推拉支架相对所述外壳滑动的弹性作用力。
33.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3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子设备组件还包括电子设备,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在所述插脚与电源座插接时,向所述电子设备传递电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44616.1U CN213242965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EP21884668.1A EP4210178A4 (en) | 2020-10-28 | 2021-08-31 |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PCT/CN2021/115714 WO2022088936A1 (zh) | 2020-10-28 | 2021-08-31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44616.1U CN213242965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42965U true CN213242965U (zh) | 2021-05-18 |
Family
ID=7588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44616.1U Active CN213242965U (zh) | 2020-10-28 | 2020-10-28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4296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88936A1 (zh) * | 2020-10-28 | 2022-05-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CN115966525A (zh) * | 2022-12-27 | 2023-04-14 | 江苏威森美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tvs二极管封装结构 |
-
2020
- 2020-10-28 CN CN202022444616.1U patent/CN2132429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88936A1 (zh) * | 2020-10-28 | 2022-05-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CN115966525A (zh) * | 2022-12-27 | 2023-04-14 | 江苏威森美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tvs二极管封装结构 |
CN115966525B (zh) * | 2022-12-27 | 2023-12-08 | 江苏威森美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tvs二极管封装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242965U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WO2022001426A1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111799587B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112886311B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TWM400671U (en) | Connector module | |
WO2022088936A1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114421225A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WO2022095562A1 (zh) | 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组件 | |
CN113314908A (zh) | 转接器 | |
CN213693497U (zh) | 电源适配器、电子设备组件 | |
CN116391301B (zh) |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 |
CN212571528U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WO2021057385A1 (zh) | 电源适配器 | |
CN111564718B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 |
CN212848952U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 |
CN212848951U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 |
CN113889804B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220456697U (zh) | 一种插头 | |
CN212323261U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 |
CN213461197U (zh) |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 |
CN217334521U (zh) | 充电器 | |
CN219576088U (zh) | 一种连接器锁紧机构 | |
CN112202016B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221041670U (zh) | 一种防尘盖可顺畅滑动的拓展坞 | |
CN221468068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