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2016B - 一种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02016B CN112202016B CN202011040538.7A CN202011040538A CN112202016B CN 112202016 B CN112202016 B CN 112202016B CN 202011040538 A CN202011040538 A CN 202011040538A CN 112202016 B CN112202016 B CN 1122020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device
- plug housing
- housing
- winding post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插头壳体、两个第一插脚和调节件,两个第一插脚分别与插头壳体连接,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插脚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外露于插头壳体的外部且用于与插座接插配合的片状插置部,调节件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插脚相对于插头壳体转动,以调节两个片状插置部之间的夹角。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中,其两个片状插置部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插座接插配合,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而增加充电装置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如果用户携带的充电装置无法与用户所在地的插座适配,那么手机将存在无法充电的窘境,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包括插头壳体、两个第一插脚和调节件,两个第一插脚分别与插头壳体连接,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个第一插脚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外露于插头壳体的外部且用于与插座接插配合的片状插置部,调节件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插脚相对于插头壳体转动,以调节两个片状插置部之间的夹角。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中,其两个片状插置部之间的夹角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插座接插配合,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而增加充电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又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锁止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外套管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充电装置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产品研发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充电装置的插头大多采用两根相对固定的呈平行设置的扁平插脚,当面对三孔插座时,由于三孔插座上的插孔呈一定角度的倾斜设置,导致上述扁平插脚与上述插孔不匹配,用户因此无法给手机充电,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为此,本申请提出了如下实施例。
共同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所述的充电装置又一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充电装置10可以应用于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使之能够进行充电。
如图1所示,充电装置10可以包括插头壳体11、两个第一插脚12和调节件13。其中,两个第一插脚12分别与插头壳体11连接,且彼此间隔设置。另外,每个第一插脚12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外部且用于与插座(图1中未示出)接插配合的片状插置部121。进一步地,调节件13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以调节两个片状插置部121之间的夹角,使得充电装置10能够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插座接插配合,以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而增加充电装置10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同国家地区的插座可以指设备厂商依据中国标准、日本标准、韩国标准、美国标准、欧洲标准等制作的插座,而不同类型的插座则可以指设备厂商进一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等(例如是否接地,是否为家用单相)制作的插座。其中,本申请以中国标准的插座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相应地,充电装置10也可以依据中国标准制作,尤其是两个片状插置部121的形状、尺寸及其间距、夹角等参数,以使得充电装置10能够与相应的插座接插配合。
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1,调节件13可以为拨动杆,其一端与第一插脚12连接,另一端则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外部。此时,用户通过拨动调节件13则可使之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进一步地,调节件13还可以引入连杆机构,例如拨动杆通过连杆机构与两个第一插脚12连接。此时,用户通过上拉或者下压拨动杆即可使得两个第一插脚12均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件13可以驱动第一插脚12在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结合图2,在第一使用状态下,两个片状插置部121彼此平行设置;结合图3或图4,在第二使用状态下,两个片状插置部121彼此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以GB1002-2008这一中国标准为例,上述平行设置可以指两个片状插置部121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0°,上述倾斜设置可以指两个片状插置部121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3,两个第一插脚12中的一个可以在调节件13的驱动下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此时,一个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60°,即可使得第一插脚12在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相应地,插头壳体11上可以设有两个角度刻度线(图3中未示出),两个角度刻度线之间的夹角为60°,以分别标识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进而增加上述转动的准确性。
在其它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2及图4,两个第一插脚12均可以在调节件13的驱动下分别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此时,每一个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30°,即可使得第一插脚12在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相应地,插头壳体11上可以设有两组角度刻度线(图4中未示出),每组角度刻度线均具有两个角度刻度线,且两个角度刻度线之间的夹角为30°,以分别标识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进而增加上述转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2及图4,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与两个第一插脚12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二插脚14。类似地,第二插脚14的形状、尺寸及其与两个第一插脚12之间的间距、夹角等参数可以基于相应国家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使得充电装置10能够与相应的插座接插配合。其中,第二插脚14与插头壳体11活动连接,例如第二插脚14与插头壳体11铰接。如此设置,以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结合图2,第二插脚14可以设置成允许两个第一插脚12单独与插座接插配合,例如第二插脚14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而嵌入插头壳体11内;而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结合图3或图4,第二插脚14则可以设置成使得第二插脚14和两个第一插脚12同步与插座接插配合,例如第二插脚14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而与第一插脚12平行。简而言之,同样以GB1002-2008这一中国标准为例,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充电装置10可以简单地视作单相两极插头;而在第二使用状态下,充电装置10则可以简单地视作单相两极带接地插头,这样既可以满足充电装置10的使用需求,又可以增加充电装置10的用电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插脚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插脚14可以分别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其中,一个第二插脚14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部分可以呈片状结构,以使得充电装置10能够适用于中国标准;另一个第二插脚14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部分可以呈柱状结构,以使得充电装置10还能够适用于美国标准。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本申请以调节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其中,两个调节件13可以分别用于驱动对应的一个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以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两个片状插置部121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地,结合图1,两个调节件13可以对称设置。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调节件13与第一插脚12可以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动连接,也即是两者形成齿轮副,同样可以驱动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进而调节两个片状插置部121之间的夹角。
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5,第一插脚12还可以包括与片状插置部121连接的第一啮合部122。相应地,调节件13可以包括操作部131和与操作部131连接的第二啮合部132。此时,第二啮合部132与第一啮合部122可以彼此啮合。进一步地,操作部131至少部分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外部,并能够通过第二啮合部132与第一啮合部122带动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换言之,用户通过扭转调节件13,即可驱动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操作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片状插置部121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此时,第一啮合部122和第二啮合部132可以设置为锥齿轮结构。
在其它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31的延伸方向与片状插置部12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平行。此时,第一啮合部122和第二啮合部132可以设置为直齿轮结构。
进一步地,结合图5,第一插脚12还可以包括沿片状插置部121的延伸方向与片状插置部121连接的柱状连接部123。此时,柱状连接部123与插头壳体11转动连接,也即是第一插脚12可以以柱状连接部123为转轴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相应地,第一啮合部132可以套设固定在柱状连接部123上。作为示例性地,片状插置部121和柱状连接部123为导体,例如两者为一体成型的金属制件,前者可以满足充电装置10与插座的接插配合,后者可以用于设置充电装置10的走线结构(例如柱状连接部123与后文中提及的导线16连接);而第一啮合部122为绝缘体,以满足充电装置10的电绝缘性。相应地,调节件13(至少第二啮合部132)也可以为绝缘体,例如为塑胶制件。
基于此,调节件13还可以沿其轴向方向(例如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相对于插头壳体11进行插拔。具体而言,当需要调节第一插脚12时,调节件13可以相对于插头壳体11插进去一段距离,以使得第二啮合部132与第一啮合部122彼此啮合;而当上述调节完成时,调节件13可以相对于插头壳体11拔出来一段距离,以使得第二啮合部132与第一啮合部122彼此分离,进而有效地避免充电装置10通过调节件13漏电。
共同参阅图6至图8,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锁止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外套管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锁止组件15。其中,锁止组件15用于将调节件13与插头壳体11锁止固定,以使得第一插脚12与插头壳体11相对固定,进而使得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能够得以维持。换言之,当用户通过调节杆13驱动第一插脚12切换至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后,用户可以通过锁止组件15维持之前调节的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以在下次需要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时无需再次调节而直接使用,进而增加充电装置10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组件15可以为插销。相应地,插头壳体11和调节件13上分别设有对应的插销孔。此时,通过插销与插销孔配合的方式即可实现上述锁止。
在其它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操作部131可以为管状结构。此时,锁止组件15可以包括限位件151和弹性件152。其中,限位件151和弹性件152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部131内,弹性件152弹性偏置限位件151,以使得限位件151从操作部131内伸出并与插头壳体11锁止固定,也即是通过限位件151将调节件13与插头壳体11锁止固定。例如:弹性件152为扭簧,限位件151在扭簧的弹性偏置作用下从操作部131内伸入,以实现上述锁止;用户通过拨动限位件151即可使得限位件151向操作部131缩回,进而解除限位件151对调节件13与插头壳体11的锁止固定,也即是实现上述锁止的解锁。
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7,限位件151可以包括限位部1511、连接部1512和按压部1513。其中,连接部1512沿操作部131的轴向方向(例如图7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设置在操作部131内,限位部1511和按压部1513分别与连接部1512的两端弯折连接,并可以沿操作部131的径向方向(例如图7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同向延伸设置。简而言之,限位部1511、连接部1512和按压部1513可以依次弯折连接,进而使得限位件151可以呈U字型结构。进一步地,弹性件152可以为压簧等,并弹性顶持连接部1512,以使得限位部1511在弹性件152的弹性顶持作用下沿操作部131的径向方向伸出操作部131而与插头壳体11锁止固定,进而实现上述锁止。相应地,按压部1513也可以沿操作部131的径向方向从操作部131内伸出,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带动限位部1511向操作部131缩回,进而实现上述解锁。如此设置,用户按压限位件151即可实现转动调节件13的使用需求,并可以通过调节件13带动第一插脚12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以在第一插脚12转动至(分别对应于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的)合适位置之后,用户松开手即可实现限位件151锁止调节件13的使用需求。简而言之,锁止组件15与调节件13相互配合,即可实现第一插脚12的调节、锁止、解锁等使用需求,结构简单、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511可以呈柱状结构,其背离连接部1512的自由端可以倒圆角或倒直角等,以增加限位件151实现上述锁止或者上述解锁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按压部1513背离连接部1512的自由端可以设置墩粗结构和/或硅胶块,以增加按压部1513与用户的手指接触的面积,也即是降低用户对按压部1513施加按压力时可能引起的疼痛感。
进一步地,结合图7及图8,插头壳体11上可以设置有外套管111,两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其中,外套管111套设在操作部131上,两者可以为间隙配合,以增加调节件13相对于插头壳体11转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外套管11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外套管111的周向方向(例如图8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也可以视作操作部131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限位槽1111。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限位部1511在弹性件152的弹性顶持作用下伸入限位槽1111,进而实现上述锁止。其中,由于本申请以第一插脚12在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使得限位槽11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若其中一个可以对应于第一插脚12的第一使用状态,则另一个对应于第一插脚12的第二使用状态。基于此,当第一插脚12还设置有第三、第四等使用状态时,限位槽1111的数量及其具体结构可以依次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结合图7及图8,限位件15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两个限位件151可以在操作部131的径向方向上相背设置,以使得弹性件152弹性支撑在两个连接部1512之间。如此设置,每一限位件151在分别实现上述锁止的同时,两个限位件151还可以增加上述锁止的可靠性。此时,结合图8,限位槽1111可以因限位件151有两个而分成两组,每组均具有至少两个限位槽1111。
共同参阅图9至图11,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充电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充电装置处于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导线16,导线16分别与两个第一插脚12连接。其中,导线16背离第一插脚12的另一端可以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外部,并可以设置成诸如Type-B、Type-C、Lightenning等类型的接插头(图9中未示出),以便于其与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接插口进行接插配合,进而使得上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充电装置1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充电装置10设置有第二插脚14时,导线16还与第二插脚14连接。进一步地,相对于上述导线16外露于插头壳体11的有线充电结构,充电装置10还可以设置成无线充电结构。例如:导线16内藏于插头壳体11,并盘绕呈线圈结构。此时,上述电子设备置于插头壳体11上即可实现上述充电。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充电装置10还可以包括收线组件17。其中,收线组件17主要是在用户不使用充电装置10时,用于收纳导线16,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界灰尘、液滴等对导线16的侵蚀,又便于长时间保持导线16的洁净度,还便于用户携带充电装置10。
作为示例性地,收线组件17可以包括绕线柱171和收线壳体172。其中,绕线柱171的一端与插头壳体11连接,收线壳体172围设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收线腔173。此时,导线16能够绕设在绕线柱171上。进一步地,收线壳体172能够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例如图9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相对于插头壳体11和绕线柱171移动。如此设置,以在收线壳体172远离插头壳体11时,结合图10,绕线柱171从收线腔173内外露;在收线壳体172靠近插头壳体11时,结合图9,绕线柱171和绕设在绕线柱171上的导线16收纳在收线腔173内。
需要说明的是:绕线柱171可以呈管状结构,并可以与插头壳体11的内部连通。此时,绕线柱171靠近插头壳体11的位置可以设置一穿线孔(图9中未示出),以使得导线16在分别与两个第一插脚12(及第二插脚14)连接之后,可以经该穿线孔引出插头壳体11的外部。进一步地,插头壳体11与绕线柱171连接的部分可以为一盖板(图9中未示出),该盖板与插头壳体11的其它部分可拆卸连接,并可以与绕线柱171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以便于设置充电装置10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插头壳体11这部分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线壳体172设置成能够与插头壳体11直接扣合,以收纳导线16。此时,收线组件17可以设置绕线柱171,也可以不设置绕线柱171。
在其它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及图10,收线壳体172可以包括挡板1721和筒状外壳1722。其中,挡板1721与绕线柱171背离插头壳体11的另一端连接。换言之,挡板1721、插头壳体11与绕线柱171可以呈工字型结构。此时,挡板1721与绕线柱17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件,该一体成型结构件再与插头壳体1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筒状外壳1722套设在挡板1721和绕线柱171的外围,并能够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挡板1721和绕线柱171移动,以使得绕设在绕线柱171上的导线16位于挡板1721与插头壳体11之间,也即是实现上述收纳。
进一步地,结合图11,筒状外壳1722的内壁可以设置有滑槽1723,滑槽1723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相应地,挡板1721上设置有与滑槽1723配合的滑块1724。如此设置,在筒状外壳1722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挡板1721和绕线柱171移动的过程中,滑块1724与滑槽1723配合以形成导向机构,进而增加筒状外壳1722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结合图9至图11,滑槽1723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多个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弹性凸起1725,弹性凸起1725弹性顶持滑块1724。其中,弹性凸起1725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并可以呈弧形结构。如此设置,在筒状外壳1722移动的过程中,弹性凸起1725受到挤压而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并不妨碍筒状外壳1722的移动;在筒状外壳1722停止移动之后,弹性凸起1725产生一定的弹性回复而弹性顶持滑块1724,进而维持筒状外壳1722相对于插头壳体11的终了位置(如图9或图10所示)。进一步地,滑块1724上可以设置有与弹性凸起1725配合的弧形凹槽(图11中未标注),使得滑块1724与弹性凸起1725还能够形成卡置结构,以便于维持筒状外壳1722与挡板17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723和滑块1724配合形成的导向机构可以设置多组,多组导向机构可以沿绕线柱171的周向方向均匀地间隔分布,以进一步增加筒状外壳1722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结合图9及图10,筒状外壳1722靠近插头壳体11的一端和背离插头壳体11的另一端还可以分别设置止挡位(图9中未标注),以使得筒状外壳1722能够在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被滑块1721止挡,进而限制筒状外壳1722沿绕线柱171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挡板1721和绕线柱171移动的行程。
进一步地,结合图9及图10,插头壳体11和筒状外壳1722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磁吸件174,以使得筒状外壳1722与插头壳体11能够保持扣合状态。其中,磁吸件174可以呈环状结构,并可以分别嵌设在插头壳体11和筒状外壳1722内。
作为示例性地,插头壳体11正对挡板1721的一侧设有第一永磁体,筒状外壳1722正对插头壳体11的一侧设有第二永磁体。其中,第二永磁体的极性与第一永磁体的极性互异,以在筒状外壳1722与插头壳体11扣合时,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互吸附,进而维持该扣合状态。当然,插头壳体11上设置的磁吸件174可以为永磁体,而筒状外壳1722上设置的磁吸件174则可以为诸如铁、钴、镍等易于磁化的结构件,同样可以实现磁吸扣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插头壳体、两个第一插脚、调节件和锁止组件,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分别与所述插头壳体连接,且彼此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插脚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外部且用于与插座接插配合的片状插置部,所述调节件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插脚相对于所述插头壳体转动,以调节两个所述片状插置部之间的夹角;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壳体的外部,并为管状结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限位件从所述操作部内伸出与所述插头壳体锁止固定,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插头壳体相对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驱动所述第一插脚在第一使用状态或者第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两个所述片状插置部彼此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两个所述片状插置部彼此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与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二插脚,所述第二插脚与所述插头壳体活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插脚设置成允许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单独与所述插座接插配合,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插脚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插脚和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同步与所述插座接插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件分别用于驱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插脚相对于所述插头壳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还包括与所述片状插置部连接的第一啮合部,所述调节件包括与所述操作部连接的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彼此啮合,所述操作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带动所述第一插脚相对于所述插头壳体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片状插置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啮合部和所述第二啮合部设置为锥齿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还包括沿所述片状插置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片状插置部连接的柱状连接部,所述柱状连接部与所述插头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啮合部套设固定在所述柱状连接部上,所述片状插置部和所述柱状连接部为导体,所述第一啮合部为绝缘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弹性偏置所述限位件,以使得所述限位件从所述操作部内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和按压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操作部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内,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按压部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弯折连接,并沿所述操作部的径向方向同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件弹性顶持所述连接部,以使得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顶持作用下沿所述操作部的径向方向伸出所述操作部而与所述插头壳体锁止固定,所述按压部沿所述操作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操作部内伸出,并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限位部向所述操作部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操作部的径向方向上相背设置,以使得所述弹性件弹性支撑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上设置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操作部上,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部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顶持作用下伸入所述限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导线和收线组件,所述导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插脚连接,所述收线组件包括绕线柱和收线壳体,所述绕线柱的一端与所述插头壳体连接,所述导线能够绕设在所述绕线柱上,所述收线壳体围设形成收线腔,所述收线壳体能够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绕线柱移动,以在所述收线壳体远离所述插头壳体时,所述绕线柱从所述收线腔内外露,在所述收线壳体靠近所述插头壳体时,所述绕线柱和绕设在所述绕线柱上的所述导线收纳在所述收线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壳体包括挡板和筒状外壳,所述挡板与所述绕线柱背离所述插头壳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筒状外壳套设在所述挡板和所述绕线柱的外围,并能够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挡板和所述绕线柱移动,以使得绕设在所述绕线柱上的所述导线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插头壳体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绕线柱的轴向方向间隔分布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弹性顶持所述滑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和所述筒状外壳上分别设置有磁吸件,以使得所述筒状外壳与所述插头壳体能够保持扣合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0538.7A CN11220201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0538.7A CN11220201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2016A CN112202016A (zh) | 2021-01-08 |
CN112202016B true CN112202016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7400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40538.7A Active CN11220201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0201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94672U (zh) * | 2010-01-09 | 2010-09-29 | 董雪峰 | 两用电源插头 |
CN201674087U (zh) * | 2010-05-04 | 2010-12-15 | 陈伟荣 | 一种旋转变换插头 |
CN204834965U (zh) * | 2015-08-26 | 2015-12-02 | 颜相翔 | 一种插片旋转可控的两用插头以及带插座的插头组件 |
ITUB20154237A1 (it) * | 2015-10-08 | 2017-04-08 | Antonella Donnicola | Spina elettrica industriale |
CN106099580A (zh) * | 2016-07-30 | 2016-11-09 | 何子瀚 | 两相三相可转换插头 |
CN206401669U (zh) * | 2017-01-18 | 2017-08-11 | 丰叶电器制造厂(河源)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不同插座的usb充电器 |
CN208158184U (zh) * | 2018-05-03 | 2018-11-27 | 邵阳学院 | 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池充电装置 |
CN208257051U (zh) * | 2018-05-29 | 2018-12-18 | 衢州正邦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可旋转的电源插头 |
CN109193254A (zh) * | 2018-10-15 | 2019-01-11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插头 |
CN209487838U (zh) * | 2019-01-28 | 2019-10-11 | 温州有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充电转换插头 |
CN209608375U (zh) * | 2019-05-23 | 2019-11-08 | 深圳市盈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调节的手机适配器 |
CN210630031U (zh) * | 2019-08-27 | 2020-05-26 | 广州众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医气远程云监控系统 |
CN209913556U (zh) * | 2019-11-13 | 2020-01-07 | 常州金鼎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式充电器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11040538.7A patent/CN11220201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02016A (zh) | 2021-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91117B (zh) |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 |
JP3186041U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 |
US11804702B2 (en) | Cable-winding charger | |
JP2888334B2 (ja) | 同軸・差込みコネクタ | |
JP2020504874A (ja) |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 |
JPH1197107A (ja) | 極性決め機構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810509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EP4152529A1 (en) |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
TWM400671U (en) | Connector module | |
JP2020504869A (ja) |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 |
JP2021048124A (ja) | 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 |
CN112202016B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US20200059055A1 (en) | Socket capable of pulling off plug with one hand | |
CN213242965U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TW546500B (en) | Connector | |
EP3858741A1 (en) | Storage box and gimbal assembly having same | |
CN102341972B (zh) |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 |
TW200947812A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rotatable plug structure | |
CN101901943A (zh) | 充电装置 | |
CN107517555B (zh) | 壳体及移动终端 | |
EP4210178A1 (en) |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
CN109687542B (zh) |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 |
CN200969442Y (zh) | 易插拔卡锁插座 | |
CN221328278U (zh) | 一种转换插座和电力分配装置 | |
CN114421225A (zh)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