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697U - 一种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697U
CN220456697U CN202321856362.1U CN202321856362U CN220456697U CN 220456697 U CN220456697 U CN 220456697U CN 202321856362 U CN202321856362 U CN 202321856362U CN 220456697 U CN220456697 U CN 220456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pressing
shell
locking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63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63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头,包括:壳体、插脚以及按压组件。插脚转动连接于壳体,且插脚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锁止部;按压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和连接部,按压部外露设置于壳体,连接部位于壳体的内部,连接部用于与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以使插脚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其中,按压部与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连接部与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第一预设方向与插脚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30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压部的移动可以带动连接部的活动,以实现连接部与锁止部的扣合或解除扣合,由此用户只需移动按压部就可以使得插脚旋转打开,从而使得插脚的打开变得更加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插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充电器产品比较普及且品类繁多,在相关技术中,很多插头都带有折叠设计,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打开或折叠收起插脚,以便于用户收纳。但是,在插脚打开时,需要手动拨动插脚,而因为插脚的外漏部分较小,且有些插脚的扭力较大,所以不便于用户进行打开或折叠插脚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能够更容易的打开插头中的插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头,包括:壳体、插脚以及按压组件,插脚转动连接于壳体,且插脚与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锁止部;按压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和连接部,按压部外露设置于壳体,连接部位于壳体的内部,连接部用于与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以使插脚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其中,按压部与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连接部与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第一预设方向与插脚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30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插头中设置按压组件,使得按压部的移动可以带动连接部的活动,以实现连接部与锁止部的扣合或解除扣合,也即连接部对插脚的转动实现阻挡或解除阻挡,由此插脚的旋转可以受到连接部的限制,也就是说,用户无需使用手指来拨动插脚打开,只需移动按压部就可以使得插脚旋转打开,从而使得插脚的打开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在收纳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在转动过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插脚在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插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插脚在收纳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插脚在转动过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插脚在打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插头;10、壳体;11、收纳槽;12、外壳;13、上盖;20、插脚;21、转动轴;22、锁止部;23、凸起部;30、按压组件;31、按压部;311、凸起;32、连接部;321、第一端;322、中间段;323、第二端;324、抵接段;325、限位槽;33、第一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40、第三弹性件;50、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来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携带,很多插头都带有折叠设计,可以根据使用情况打开或折叠收起插脚,以便于用户收纳。但是,在插脚打开时,需要手动拨动插脚,而因为插脚的外漏部分较小,所以不便于用户进行打开插脚的操作,且对于个别扭力较大的产品,在用手指折叠插脚时,手指会有疼痛感。
针对上述情况,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插头1,包括壳体10、插脚20以及按压组件30。插脚20转动连接于壳体10,且插脚20与壳体10连接的一端设有锁止部22。
具体地,插脚20通过一转动轴21与壳体10绕转动轴21的轴向A-A转动连接,以使插脚20由收纳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锁止部22设置在转动轴21的周侧。壳体10可以具有外壳12和上盖13,外壳12和上盖13合围形成封闭的容纳腔,转动轴21以及按压组件30可以安装于容纳腔中,以为转动轴21以及按压组件30的安装提供安装空间和支撑保护,插脚20用于接触电源并导通电流,当用户无需使用插脚20时,转动轴21位于最小旋转行程处,此时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插脚20插入电源中通电时,转动轴21位于最大旋转行程处,此时插脚20的位置即为打开状态。
请参见图1和图5,按压组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31和连接部32,按压部31外露设置于壳体10,连接部32位于壳体10的内部,连接部32用于与锁止部22扣合或解除扣合,以使插脚20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其中,按压部31与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L1滑动连接,以带动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或解除扣合,第一预设方向L1与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31外露设置于壳体10,以便供用户进行按压,按压部31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可以带动连接部32活动,也即在用户的操控下,连接部32相对于壳体10发生运动,从而使得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或者解除扣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时,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此时便于节省插头1所需的收纳空间;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解除扣合时,插脚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插头1可以用来插入电源中进行通电。或者,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时,插脚20处于打开状态;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解除扣合时,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方向L1与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也即第一预设方向L1与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平行,如图2所示,按压部31的移动方向(第一预设方向L1)与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使得按压部31以及插脚20在壳体10中的设置位置更紧凑,以节省壳体10内的安装空间,也使得插头1的整体设计较薄,以达到插头1设计超薄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插头1中设置按压组件30,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按压部31的移动来带动连接部32的活动,以实现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的扣合或解除扣合,也即连接部32阻挡或解除阻挡插脚20的转动,从而使得插脚20的旋转可以受到连接部32的限制,也就是说,用户无需使用手指来拨动插脚20打开,只需移动按压部31就可以使得插脚20旋转打开,所以打开插脚20的操作变得更容易。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具有收纳槽11,收纳槽11位于壳体10的外侧表面,以便于插脚20在转动时,插脚20的头部出入收纳槽11。插脚20处于收纳状态时,插脚20容纳于收纳槽11,插脚20处于打开状态时,插脚20的头部伸出收纳槽11。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1中一般具有导电件50,导电件50的一端与插脚20电性连接,导电件50的另一端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外部设备可以通过插头1与电池或电网等电源电性连接。其中,外部设备可以为电视、电脑、冰箱或洗衣机等。另外,壳体10具有开设收纳槽11的第一侧面,以转动轴21转动90°,插脚20也可以转动90°为例,转动之后的插脚20与第一侧面垂直,以便于插脚20插入外部的电源中。以插头1插入插座中为例,插座具有第二侧面以及供插脚20插入的插孔,插孔位于第二侧面,插头1的插脚20进入插孔后,插头1的第一侧面可以与插座的第二侧面接触,从而使得插头1可以稳定的插入于插座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插脚20的转动角度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插头1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0,第三弹性件40与壳体10以及插脚20连接,第三弹性件40用于驱动插脚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以使插脚20由收纳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转动轴21带动插脚20绕转动轴21的轴向A-A转动时,第三弹性件40具有将转动轴21拉回初始位置的趋势,也即第三弹性件40会产生扭矩或旋转力。以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三弹性件40处于第一状态;插脚20位于打开状态时,第三弹性件40处于第二状态为例,第三弹性件40可以带动插脚20由收纳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也就是说,第三弹性件40的第一状态为受到旋转力的状态,第三弹性件40的第二状态为未受力状态,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三弹性件40具有带动插脚20从收纳状态回到打开状态的趋势。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三弹性件40的具体类型和设置数量均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三弹性件40优选为扭簧,设置于转动轴21的相对两端。
请参见图1-图4,以下根据连接部32与壳体10转动连接,并以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解除扣合,插脚20位于打开状态为例,详述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
请参见图2-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321、中间段322和第二端323,第一端321与按压部31触接,中间段322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端323用于与锁止部22抵接或分离,以使插脚20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31用于供用户按压,当需要使用插脚20时,用户按压按压部31,按压部31相对于壳体10发生移动,按压部31与连接部32的第一端321触接,所以按压部31的移动带动第一端321转动,与此同时,第一端321带动中间段322以及第二端323转动,使得第二端323与锁止部22之间的状态发生改变。其中,连接部32的中间段322可以通过转轴及轴承与壳体10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段322与壳体10绕平行于转动轴21的轴向A-A方向转动连接,当连接部32未发生转动时,第二端323与锁止部22抵接,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按压部31的移动带动连接部32的第一端321转动,则连接部32的第二端323也发生转动;随后第二端323的位置发生改变,第二端323与锁止部22分离,此时插脚20转动到打开状态。
请继续参见图2-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31具有朝向第一端321设置的凸起311,凸起311与第一端321触接时,中间段322处于未转动状态;凸起311向靠近中间段322移动时,中间段322处于转动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311的第一侧靠近第一端321,凸起311的第二侧远离第一端321,当按压部31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时,凸起311从第一端321向靠近第二端323的位置移动,且第一端321在凸起311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一侧而言越来越高,也即第一端321相对于壳体10发生转动,同时第二端323相对于壳体10发生转动,直至第二端323与锁止部22分离,插脚20从收纳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
同理可知,当插脚20从打开状态转动到收纳状态时,锁止部22逐渐靠近第二端323,并与第二端323之间发生接触,推动第二端323转动,直至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锁止部22与第二端323重新抵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端321在凸起311上的位置相对于第一侧而言越来越低,也就是说,第一端321可以推动按压部31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以供用户的下一次按压使用。
示例性的,凸起311靠近第一端321的一侧可以为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设置更便于第一端321的滑动,第一端321可以沿导向斜面滑动,第一端321的位置与导向斜面的高度相关。
请继续参见图2-图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压组件3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第一弹性件33的另一端与第一端321或第二端323连接,第一弹性件33用于为中间段322的转动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段322发生转动时,第二端323与锁止部22分离,插脚20向打开状态转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3发生形变,第一弹性件33具有将连接部32的第一端321或第二端323拉回初始位置的趋势,也即第一弹性件33产生弹力,从而可以带动连接部32复位至未转动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弹性件33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第一弹性件33的另一端与第一端321或第二端323连接,连接部32在壳体10中转动,连接部32的中间段322为转动部位,中间段322的位置是固定的,第一端321以及第二端323的位置相对于中间段322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当连接部32未发生转动时,以第一端321、中间段322及第二端32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为例,当连接部32转动后,若第一端321相对于中间段322的水平高度变高,则第二端323相对于中间段322的水平高度会变低,由此会使得第一弹性件33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驱动连接部32复位。其中,第一弹性件33可以为弹簧或弹片。
请参见图5-图8,以下根据连接部32与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连接,并以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扣合,插脚20位于收纳状态;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解除扣合,插脚20位于打开状态为例,详述本申请中的一些实施例。
请参见图6-图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31以及连接部32与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L1滑动连接,连接部32包括朝向锁止部22设置的抵接段324,抵接段324用于与锁止部22抵接或分离,以使插脚20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2未转动,且插脚20在收纳状态时,尽管插脚20在第三弹性件40的作用下具有从收纳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的趋势,但是抵接段324与锁止部22抵接,抵接段324阻挡了插脚20的转动轴21转动,从而使得插脚20固定于收纳状态,也即抵接段324与锁止部22抵接,从而维持了插脚20收纳的状态。其中,抵接段324可以设置于连接部32端部。
请继续参见图6-图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按压组件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4与按压部31及壳体10连接,且第二弹性件34沿第一预设方向L1延伸,第二弹性件34用于为按压部31以及连接部32的滑动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需要使用插脚20时,沿第一预设方向L1,使得按压部31以及连接部32移动,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从扣合状态变为解除扣合状态,则此时插脚20处于可转动状态,当插脚20从收纳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之后,在这个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4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34具有将连接部32以及按压部31拉回初始位置的趋势,所以第二弹性件34带动连接部32复位。其中,第二弹性件34可以为弹簧或弹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按压组件30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复位机构,例如按压组件30包括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连接部32靠近壳体10的一侧,第二磁性体设置于壳体10靠近连接部32的一侧,当连接部32未移动时,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接触;当连接部32发生移动之后,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分离,此时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之间产生磁性吸附力,从而可以驱动连接部32复位。
请继续参见图6-图8,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上开设有限位槽325,限位槽325的槽口朝向锁止部22设置,其中,限位槽325用于避让锁止部22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部32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时,位于连接部32端部位置的抵接部与锁止部22分离,在第三弹性件40的作用下,插脚20从收纳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此时插脚20上的锁止部22经过限位槽325的槽口处,从而避免连接部32对锁止部22的转动造成影响,也即设置限位槽325可以为锁止部22提供转动空间。具体而言,若不设置限位槽325,则插脚20在转动时,锁止部22会与连接部32之间产生干涉,从而影响插脚20的转动,所以本申请中限位槽325的槽口朝向锁止部22的一侧设置,可以保证锁止部22较为顺畅地转动。其中,抵接段324和限位槽325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使得抵接段324和限位槽325之间具有一体性,且结构更加紧密牢靠没有缝隙,且便于连接部32的生产制造。
插脚20与壳体10的转动轴21上还设有凸起部23,凸起部23避开锁止部22设置,凸起部23用于与限位槽325的侧壁抵接或分离,以使连接部32与锁止部22形成扣合或解除扣合,也即使得插脚20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插脚20位于打开状态时,连接部32上的限位槽325可以与转动轴21上的凸起部23抵接,从而使得连接部32可以阻挡插脚20的继续转动。其中,当按压部31以及连接部32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并解除与锁止部22之间的扣合之后,插脚20从收纳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动,与此同时第二弹性件34带动连接部32及按压件复位,由此使得连接部32上的限位槽325与转动轴21上的凸起部23抵接,再次阻挡插脚20上转动轴21的转动,也即使得插脚20被固定于打开状态,以便于用户的使用。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凸起部23位于限位槽325外时,连接部32上的抵接段324与锁止部22抵接形成锁止,在形成锁止状态下,插脚20处于转动起始位置(或转动终止位置);如图8所示,凸起部23位于限位槽325内时,限位槽325的侧壁与凸起部23扣合形成锁止,在形成锁止状态下,插脚20处于转动终止位置(或转动起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325中用于与凸起部23抵接的侧壁为第一侧壁,限位槽325还具有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当插脚20要从打开状态转动到收纳状态时,按压按压部31,按压部31带动连接部32沿第一预设方向L1移动,此时限位槽325的第一侧壁与凸起部23分离,第二侧壁接触凸起部23,随后第二侧壁与凸起部23抵接,并带动插脚20的转动轴21转动,使得插脚20从打开状态回到收纳状态。其中,第二侧壁可以设置为弧形面,以便于第二侧壁与凸起部2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防止第二侧壁与凸起部23之间的运动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插脚,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插脚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设有锁止部;
按压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按压部外露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以使所述插脚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止部扣合或解除扣合,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插脚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3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中间段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按压部触接,所述中间段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与所述锁止部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插脚保持在收纳状态或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端触接时,所述中间段处于未转动状态;所述凸起向靠近所述中间段移动时,所述中间段处于转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为所述中间段的转动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朝向所述锁止部设置的抵接段,所述抵接段用于与所述锁止部抵接或分离,以实现连接部与锁止部的扣合或解除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按压部及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为所述按压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的滑动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锁止部设置,所述插脚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转动轴上还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避开所述锁止部设置,所述凸起部用于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抵接或分离,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止部形成扣合或解除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凸起部扣合形成锁止;或,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外时,所述抵接段与所述锁止部抵接形成锁止;在形成锁止状态下,所述插脚处于转动终止位置或转动起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槽,所述插脚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插脚容纳于所述收纳槽;所述插脚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的头部伸出所述收纳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
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插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插脚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插脚由收纳状态转动至打开状态。
CN202321856362.1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插头 Active CN220456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6362.1U CN22045669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6362.1U CN22045669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697U true CN22045669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6362.1U Active CN22045669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6460A (en) Safety dual plug structure
WO202200142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4207953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CN220456697U (zh) 一种插头
CN213242965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US6325646B1 (en) Power plug assembly having a plug that is lifted up when plugged into an outlet
CN114899640A (zh) 插座装置
JP2879412B2 (ja) イジェクト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CN212542777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CN218975946U (zh) 电连接器
CN113422237B (zh) 弹出式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112636050B (zh) 电源适配器
CN113594813A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20456763U (zh) 一种插头
JPH11195451A (ja) イジェクト用ボタン
CN216252543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壳体
CN215583938U (zh) 一种锅具的手柄及锅具
CN116291051B (zh) 一种智能锁
CN216002409U (zh) 自动打开和锁定机构及手套箱
CN220138872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延长线插座
CN216054376U (zh) 一种锁定机构及断路器
CN214204169U (zh) 电连接器
CN220209333U (zh) 插头装置
CN217009749U (zh) 端子台总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