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5946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5946U
CN218975946U CN202223590244.9U CN202223590244U CN218975946U CN 218975946 U CN218975946 U CN 218975946U CN 202223590244 U CN202223590244 U CN 202223590244U CN 218975946 U CN218975946 U CN 218975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iece
electrical connector
elastic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02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超
张金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02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5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5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5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形成有圆柱状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壳体,所述对接部与壳体之间形成有一对插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壳体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具有相邻所述对插空间设置的锁扣件、与锁扣件相配合以驱动锁扣件朝向或远离对插空间移动的操作件、设置于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通过锁扣机构实现对接时的锁定与解锁。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电子电气装置中不可缺少的元件。随着电子电气装置的更新换代,电连接器已经发展成为相当成熟的产品。对于电连接器而言,能够接触稳定并且可靠、高速的传输信号或者电流是必须的。
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相互配对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传统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在插接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才能进行对接,并且两者之间的锁附力不够,容易导致电性接触不良;尤其是在高压状态下需要较大的锁附力来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松脱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有效实现对接时的锁扣以及解锁。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形成有圆柱状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壳体,所述对接部与壳体之间形成有一对插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壳体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具有相邻所述对插空间设置的锁扣件、与锁扣件相配合以驱动锁扣件朝向或远离对插空间移动的操作件、设置于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有朝向对插空间方向开放的收容部、设置于收容部一侧的转轴,所述锁扣件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部,锁扣件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件相配合,并且可在操作件的作用下以转轴为轴心旋转而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所述弹性件设置于锁扣件背离所述对插空间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件在所述壳体上沿所述对接部的插接方向滑动设置,并且具有在插接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向面,所述锁扣件远离转轴的一侧搭接于所述导向面上,以在操作部移动时,在导向面的推动下使得锁扣件进行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包括收容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内的锁扣斜面,所述锁扣斜面与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扣件相对的两侧,所述锁扣斜面在所述操作件及所述弹性件作用下突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斜面沿所述对接部的插接方向自下往上倾斜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引导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的所述导向面滑行抵接的凸包,所述凸包自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操作件突伸,并设置于与所述锁扣斜面相邻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包括凹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的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包括邻近所述锁扣斜面设置的锁槽及相对于所述锁槽一侧设置的开放侧,所述开放侧开放设置以使所述弹性件自所述开放侧突伸出来直至抵持所述壳体,所述锁槽靠近所述开放侧的尺寸小于所述开放侧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包括扣持于所述锁槽的固定臂及自所述固定臂延伸的突伸出所述开放侧的弹臂,所述弹臂抵持于所述壳体并具有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突伸的与所述凸包相对设置的固持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转轴的固持孔,所述固持孔半开放设置且以转轴为轴心旋转而使得所述锁扣斜面能突伸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在所述操作件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压缩或恢复弹性变形的解锁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上设置有锁扣机构,且所述锁扣机构在电连接器的对插空间内突伸设置有锁扣斜面,当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进行插接时,所述锁扣斜面可弹性卡持于对接连接器设置的对接凹槽,完成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在对接方向的锁定,再经过操作件的移动可以令所述锁扣斜面退出所述对接凹槽以完成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的解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未插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锁扣机构和操作件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操作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沿弹性件的前后方向剖开后向下看的立体剖视图。
图11为图2中沿锁扣件的前后方向剖开后向上看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省略锁扣件和操作件之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100设置有锁扣机构6,并且所述锁扣机构6包括具有突伸于对插空间的锁扣斜面61211的锁扣件61、与锁扣件61相配合以驱动锁扣斜面61211突伸或退出对插空间30的操作件71以及设置于锁扣件61与壳体3之间的弹性件62。而对应的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对接凹槽2015。当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还未对接时,所述锁扣斜面61211突伸于所述对插空间30,当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锁扣斜面61211在弹性件62的作用下被弹性抵持直至卡持入所述对接凹槽2015以完成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锁扣;当需要解锁时,锁扣机构6的操作件71沿对接方向移动,以令所述弹性件62进一步压缩,以使得所述锁扣斜面61211退出对接凹槽2015,实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解锁。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对的电连接器100和对接连接器200。为了表述方便,下文在单独介绍电连接器100或对接连接器200时,将其对接方向视为上下方向,即Z轴,与所述对接方向垂直的纵向方向视为前后方向,即Y轴,与所述对接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视为径向方向,即X轴。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围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与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形成一对插空间30的壳体3、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固定环套4、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及所述固定环套4外侧的尾部壳体5、固持于所述壳体3的锁扣机构6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防水圈8。
请参照图1及图5,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呈圆柱状的绝缘体201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体201的对接端子202。所述绝缘体201包括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的对接触部2012、位于对接触部2012下方的自所述对接触部2012的周向表面凹设形成的环形状对接凹槽2015及位于所述对接凹槽2015下方的卡持部2013。所述对接凹槽2015凹设于所述对接触部2012与所述卡持部2013之间。所述卡持部2013还包括自其表面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肋2014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凸肋2014之间的凹条2016。所述绝缘体20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卡持部2013下方的沿周向突伸设置的突出部2011。所述突出部2011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可以挡止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前端面(未标号)。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突出部2011的固持件203。
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圆柱状对接部11及自所述对接部11垂直延伸的与线缆连接的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的后端具有螺纹尾部121,便于所述尾部壳体5与其连接。所述防水圈8套设于所述对接部11上,用以防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2也可不与所述对接部11垂直连接,此处并不限制,只需按需设计即可。
请参考图2,所述壳体3还包括自所述对插空间30内壁向所述对接端子突伸设置的若干定位凸条302和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凸条302之间的凹槽301。所述定位凸条302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凸条302在所述对插空间30的内壁均匀分布。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定位凸条302滑动卡持于所述凹条2016,所述凹槽301收容所述凸肋2014,以完成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周向方向的锁定。
请参照图6至图12,所述锁扣机构6包括相邻所述对插空间30设置的锁扣件61、与所述锁扣件61相配合以驱动所述锁扣件61朝向或远离所述对插空间30移动的操作件71、设置于锁扣件61与壳体3之间的弹性件62以及设置于所述操作件71与所述壳体3之间的在所述操作件71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压缩或恢复弹性变形的解锁弹簧72。
请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10至图12,所述壳体3设有朝向所述对插空间30方向开放的收容部3210及设置于所述收容部3210一侧的转轴3214。所述锁扣件61和所述弹性件62收容于所述收容部3210。所述锁扣件6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32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件71相配合,并且可在所述操作件71的作用下以所述转轴3214为轴心旋转而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弹性件62设置于所述锁扣件61背离所述对插空间3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壳体3包覆于所述对接部11的外侧,以与所述对接部11之间形成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壳体3包括位于所述插接方向的上方的顶壁31及连接所述顶壁31的在径向方向上设置的侧壁32。所述侧壁32包括在所述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操作件71设置的第一侧壁321及与所述第一侧壁32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322。所述壳体3还包括位于所述对插空间30后方的所述收容部3210。所述收容部3210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侧壁321及所述第二侧壁322。所述收容部3210在自所述第一侧壁321至所述第二侧壁322的方向上设置有开口部3211、一对锁扣滑条3217、卡槽3212、在所述第一侧壁321和所述第二侧壁32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从后向前连通所述对插空间30的连通部3213、所述转轴3214、位于所述转轴3214和所述收容部3210的前后方向内壁之间的穿槽3215。所述收容部3210还包括对应一对所述锁扣滑条3217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的自所述收容部3210的上壁向下突伸设置的固定支柱3216。所述第二侧壁322靠近所述收容部3210处设置有穿孔3221。所述卡槽3212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凹设。所述转轴3214设置于所述收容部3210的前后内壁面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穿槽3215在所述转轴3214前后的空间相当。所述锁扣滑条3217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卡槽3212。
请参考图1、2、6、7、9、10以及11所示,所述锁扣件61固持于所述壳体3,更具体地是,所述锁扣件61固持于所述收容部3210内。
所述锁扣件61包括收容所述弹性件62的主体部612、自所述主体部612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30内的锁扣斜面61211,所述锁扣斜面61211与所述弹性件62位于所述锁扣件61相对的两侧,所述锁扣斜面61211在所述操作件71和所述弹性件62的作用下突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具体地,所述锁扣件61包括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设置的与所述操作件71滑行抵接的凸包611和所述主体部612。所述凸包61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321设置且自所述主体部612向所述操作件71突伸。且所述凸包611设置于与所述锁扣斜面61211相邻的一侧。所述主体部612靠近所述第二侧壁322设置。所述主体部612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靠近所述对插空间30设置的前侧部6121、远离所述对插空间30设置的后侧部6122、在所述径向方向上于所述凸包611相对的一侧设置的固持于所述转轴3214的固持孔6123、自所述固持孔6123的前后两侧延伸设置的穿过所述穿槽3215的固持臂6124以及自所述主体部61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设置的收容所述弹性件62的收容凹槽6125。所述前侧部6121对应所述连通部3213处设置有所述锁扣斜面61211,并且所述锁扣斜面61211自所述连通部3213处从后向前伸入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固持孔6123与所述转轴3214卡合固持,且所述固持孔6123在径向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侧壁322的一侧呈开放式设置,且以所述转轴3214为轴心旋转而使得所述锁扣斜面61211能突伸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固持臂6124自所述开放式的所述固持孔6123的两端插设入所述穿槽3212。所述固持臂6124能绕着所述转轴3214在前后方向上旋转。由于所述固持孔6123和固持臂6124的设计,使得所述锁扣件61可以所述转轴3214为轴心旋转而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收容凹槽6125设置有一靠近所述前侧部6121且未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前侧部6121的锁槽61251及与所述锁槽61251连通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后侧部6122的开放侧61252。所述锁槽61251邻近所述锁扣斜面61211设置,所述开放侧61252与所述锁槽61251相对设置。所述开放侧61252开放设置以使所述弹性件62自所述开放侧61252突伸出来直至抵持所述壳体3。所述锁槽61251靠近所述开放侧61252一侧的尺寸小于所述开放侧61252的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扣斜面61211沿所述对接部11的插接方向,即上下方向上自下往上倾斜设置于所述主体部612的下表面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引导对接,并最终卡持于所述对接凹槽2015内。
所述弹性件62包括设置于所述锁槽61251的固定臂621及自所述固定臂621向后延伸设置的伸出所述开放侧61252的弹臂622。所述弹臂622抵持于所述壳体3并具有弹性。所述弹臂622伸出所述开放侧61252的部分抵持于所述收容部3210内壁面。所述弹臂622与所述锁扣斜面6121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对的两侧。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触部2012伸入所述对插空间30,而所述锁扣斜面61211弹性抵持于所述对接凹槽2015,所述弹臂622提供所述锁扣斜面61211与所述对接凹槽2015弹性抵持的弹力,从而完成所述锁扣斜面61211与所述对接凹槽2015的锁扣,即完成了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对接方向的锁扣。同时为了保证这样的弹性固持效果,故所述锁槽61251靠近所述开放侧61252一侧的尺寸要设计得小于所述开放侧61252的尺寸,如此,当弹臂622抵持于所述收容部3210的内壁时给予所述固定臂621抵持于所述锁槽61251内壁一个向前的弹力,进一步给予所述锁扣斜面61211一个向前抵持于所述对接凹槽2015的弹力,所述固定臂621不会在弹力的作用下轻易地被弹出所述锁槽61251。
请参照图6至图12所示,所述操作件71固持于所述收容部3210内,并在所述壳体3上沿所述对接部11的插接方向滑动设置,并且具有在所述插接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向面7124,以在所述操作部71移动时,在所述导向面7124的推动下使得所述锁扣件61进行旋转。
所述操作件71包括在所述径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按压主体711和抵持主体712以及位于所述按压主体711和所述抵持主体712之间的间隔凹槽713。所述按压主体711呈块状设置,并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21的所述开口部3211外侧。且所述按压主体711在所述径向方向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向上弧形设置的凸缘7111,当人手或机器作用其上时,比较容易操作。所述抵持主体712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两侧卡持于所述卡槽3212,所述间隔凹槽713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被一对所述锁扣滑条3217滑动抵持。所述抵持主体712的在前后方向的两侧较所述间隔凹槽713在前后方向的两侧突出,如此设计,可以使得所述操作件71在径向方向不会掉落出所述收容部3210。所述操作件71还包括位于所述间隔凹槽713内的在所述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定位槽7131,所述定位槽7131与所述固定支柱3216在上下方向上对应设置。所述抵持主体712包括位于所述其前后方向两侧向前以及向后突伸的卡持凸块7122,所述卡持凸块7122亦与所述卡槽3212卡持,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插接方向上的滑动。所述抵持主体712还包括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向所述锁扣件61突伸形成的固持突块7123,所述固持突块7123的截面呈三角形。更优的是,所述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如此所述固持突块7123的斜边从上到下且从前到后倾斜设置以形成与所述凸包611滑行抵接的所述导向面7124。所述导向面7124在所述插接方向上倾斜延伸,并自所述操作件71朝向所述锁扣件61的一侧突伸设置。所述凸包611沿所述导向面7124滑动抵接以给予所述锁扣斜面61211从前向后退出或从后向前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的一个推力。所述抵持主体712还包括对应所述定位槽7131的一侧设置的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弧形凹部7121。
总的来说,所述锁扣件61在径向方向的两端,靠近所述第一侧壁321的一端是通过所述凸包611与所述操作件7的导向面7124进行的滑行抵接。而靠近所述第二侧壁322的一端是通过所述固持孔6123和固持臂6124固定于所述转轴3214,且由于固持孔6123呈半包围开放式设计,且固持臂6124能在前后方向上以所述转轴3214为轴心旋转。而由于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锁扣斜面61211后方的弹臂622弹性抵持于所述收容部3210内壁,且弹臂622是弹性的,故这三者保证了整个锁扣件61在靠近所述对插空间30的前后方向具有一个弹性位移,可以实现所述锁扣斜面61211从后向前突伸进所述对插空间30或从前向后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
所述解锁弹簧72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所述定位槽7131以及所述固定支柱3214固定,并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被所述弧形凹部7121支撑。
以下将阐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对接的过程中,锁扣机构6进行锁定及解锁的过程。
当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未对接时,所述锁扣斜面61211突伸于所述对插空间30。当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进行对接时,所述对接触部2012插入所述对插空间30,位于对接触部2012下端的卡持部2013也随之进入所述对插空间3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凹槽2015被所述锁扣斜面61211进行弹性抵持,并且所述锁扣斜面61211的抵持力由位于锁扣斜面61211相对的一侧设置的所述弹臂622提供,并且此时所述弹性件62从自然状态变为被压缩的状态。同时由于所述锁扣斜面61211突伸于所述对插空间30内的尺寸大于对应位置的所述定位凸条302突伸于所述对插空间30内的尺寸,且所述对接凹槽2015凹入的深度大于所述凹条2016凹入的深度,在锁扣斜面61211弹性抵持于所述对接凹槽2015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触部2012及卡持部2013不会进一步插入所述对插空间30,实现了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在插接方向的插接锁定。同时,由于卡持部2013设置的所述凸肋2014与凹条2016与所述对插空间内设置的凹槽301与定位凸条302相互匹配,完成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在周向方向的固定。
当需要对上述锁扣件61进行解锁时,首先经由外力给予所述凸缘7111一个向上的力,此时解锁弹簧72被压缩,同时抵持主体712的所述固持突块7123的所述导向面7124斜面抵压所述锁扣件61的所述凸包611,带动所述凸包611从前向后移动,而又由于所述固持臂6124可沿所述转轴3214在前后方向上周向地旋转,故所述锁扣件61的整体被从前向后进一步压缩,此时所述弹性件62处于进一步被压缩的状态,直至所述锁扣斜面61211从所述对插空间30内的所述对接凹槽2015缩回,解除所述锁扣斜面61211对所述对接凹槽2015的锁定。而此时对接连接器200在没有对接方向的锁定情况下,由于所述凸肋2014、凹条2016以及所述凹槽301和定位凸条302均是沿上下方向设置,故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进行上下方向(插接方向)的解锁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能从上往下退出所述对插空间30。直至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完全从所述对插空间30退出,此时取消给予按压主体711的外力,而各部件在所述解锁弹簧72的弹性恢复力下,所述操作件71从上往下移动,使得所述凸包611在所述导向面7124的作用下,从后向前移动,并且此时所述弹性件62亦具有弹性恢复力,使得所述锁扣斜面61211从后向前再一次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30,恢复原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100设置有锁扣机构6,并且所述锁扣机构6具有突伸于对插空间的锁扣斜面61211,在与对接连接器200进行插接的过程中,所述锁扣斜面61211卡持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凹槽2015,实现两者之间的锁定。当需要进行解锁时,给予操作件71一个向上的推力,所述解锁弹簧72被压缩,所述导向面7124带动所述凸包611从前向后移动,进而所述锁扣斜面61211在所述对插空间30内从所述对接凹槽2015退出,并压缩所述弹性件62,直至所述锁扣斜面61211完全退出所述对接凹槽2015。当对接连接器200从所述对插空间30内退出时,释放所述操作件71,所述解锁弹簧72从上至下恢复原状,此时,操作件71从上至下移动,所述凸包611被所述导向面7124从后向前抵推,同时,弹性件62也恢复原状,从后向前抵推所述锁扣斜面61211,当弹性件62和所述解锁弹簧72均完全恢复原状时,所述锁扣斜面61211重新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30。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形成有圆柱状对接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壳体,所述对接部与壳体之间形成有一对插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壳体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具有相邻所述对插空间设置的锁扣件、与锁扣件相配合以驱动锁扣件朝向或远离对插空间移动的操作件、设置于锁扣件与壳体之间的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朝向对插空间方向开放的收容部、设置于收容部一侧的转轴,所述锁扣件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部,锁扣件一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操作件相配合,并且可在操作件的作用下以转轴为轴心旋转而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所述弹性件设置于锁扣件背离所述对插空间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在所述壳体上沿所述对接部的插接方向滑动设置,并且具有在插接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导向面,所述锁扣件远离转轴的一侧搭接于所述导向面上,以在操作部移动时,在导向面的推动下使得锁扣件进行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收容所述弹性件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突伸入所述对插空间内的锁扣斜面,所述锁扣斜面与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锁扣件相对的两侧,所述锁扣斜面在所述操作件及所述弹性件作用下突伸入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斜面沿所述对接部的插接方向自下往上倾斜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引导对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与所述操作件的所述导向面滑行抵接的凸包,所述凸包自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操作件突伸,并设置于与所述锁扣斜面相邻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凹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的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包括邻近所述锁扣斜面设置的锁槽及相对于所述锁槽一侧设置的开放侧,所述开放侧开放设置以使所述弹性件自所述开放侧突伸出来直至抵持所述壳体,所述锁槽靠近所述开放侧的尺寸小于所述开放侧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扣持于所述锁槽的固定臂及自所述固定臂延伸的突伸出所述开放侧的弹臂,所述弹臂抵持于所述壳体并具有弹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突伸的与所述凸包相对设置的固持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转轴的固持孔,所述固持孔半开放设置且以转轴为轴心旋转而使得所述锁扣斜面能突伸或退出所述对插空间。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在所述操作件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压缩或恢复弹性变形的解锁弹簧。
CN202223590244.9U 2022-12-30 2022-12-30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8975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244.9U CN2189759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244.9U CN2189759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5946U true CN218975946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0244.9U Active CN218975946U (zh) 2022-12-30 2022-12-3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59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6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6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CN117134161B (zh) * 2023-10-26 2024-01-26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24049B2 (ja) コネクタ
JP3731797B2 (ja) 給電コネクタ
US5816825A (en)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magnetically locking mechanism
US7367833B2 (en) Connector with anti-rotation and anti-return mechanisms
US735108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PA plug
CN218975946U (zh) 电连接器
TWI475772B (zh) 電連接器
CN108461985B (zh) 插头连接器
CN211789791U (zh) 插头电连接器
US6554641B1 (en)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2412327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3948913B (zh) 具有直接锁固与旋转预顶出功能的连接器
CN114079200A (zh) 具有直接锁固与旋转预顶出功能的连接器
CN214227253U (zh) 连接器及超声设备
JP687401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6413414U (zh) 拉带连接器及拉带连接器组件
CN21037957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KR101796200B1 (ko) 콘센트로부터 분리가 용이한 플러그
CN2133669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TWM627761U (zh) 板對板電連接器
JP651620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201729473A (zh) 裝置組件
CN214755597U (zh) 接口可伸缩旋转的充电器
CN218215917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20122226U (zh) 一种高压弯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