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333U - 插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9333U
CN220209333U CN202321369716.XU CN202321369716U CN220209333U CN 220209333 U CN220209333 U CN 220209333U CN 202321369716 U CN202321369716 U CN 202321369716U CN 220209333 U CN220209333 U CN 220209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ver body
cover
clamp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97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先节
张翔
陈涛
陈松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97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9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插头装置,包括电极座、设置于电极座的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转动地设置于电极座且能够在打开位置和拼合位置之间转动,在拼合位置时彼此拼合而围设容纳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的容纳腔,在打开位置时彼此敞开而敞露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卡扣驱动组件,卡扣驱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电极座并与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传动连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电极件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排列方向和两个第一电极件的排列方向彼此交叉。本申请的插头装置能够缩减收纳空间,便于收纳携带,还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插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插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插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头通常有棒状或铜板状等突出的公接头,能够以物理方式插入有插槽或凹洞的母接头型的对应的插座而进行使用。
但是插头在收纳时其突出的公接头不仅会占用空间,还容易刮划其他的物件设备,非常不便于插头收纳。而且插头的公接头通常在收纳时裸露,因此还容易刮伤其他的设备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装置,能够缩减收纳空间体积,便于收纳携带,且可以提高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装置,该插头装置包括:
电极座;
两个第一电极件,分别设置于电极座,且往电极座外延伸;
第二电极件,连接于所述电极座,且可相对于电极座运动;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转动地设置于电极座,且能够相对于电极座在打开位置和拼合位置之间转动,在拼合位置时彼此拼合而围设容纳两个第一电极件的容纳腔,在打开位置时彼此敞开而敞露两个第一电极件,以使得两个第一电极件能够用于接插操作;
卡扣驱动组件,所述卡扣驱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极座并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传动连接;
其中,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电极件相对于电极座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收纳位置沿两个第一电极件的排列方向且位于两个第一电极件之间,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确定出的排列方向和两个第一电极件的排列方向彼此交叉。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在插头装置中设置可转动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以使得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在转动至拼合位置时彼此敞开,以敞露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此时插头装置可以正常插入对应的插座中进行使用。或者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在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彼此拼合,以围设容纳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的容纳腔,从而遮挡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使得两个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不易刮伤其他设备物品,从而提高插头装置的安全性。同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转动的设置还能够缩小插头装置的收纳空间体积,以便于插头装置收纳携带。而且,本申请还设置卡扣驱动组件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传动连接,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处于拼合位置时,卡扣驱动组件可以限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于电极座转动,从而提高插头装置的结构紧密性。而且卡扣驱动组件还能够在受用户操作下运动,而控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进而简化插头装置的使用流程,从而提高插头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再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插头装置实施例的I局部区域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中卡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的插头装置实施例的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的插头装置实施例沿剖切线E-E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所示的插头装置实施例沿剖切线D-D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插头在收纳时其突出的公接头通常在收纳时裸露,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且插头的公接头在收纳后不仅占用空间,还容易刮划其他的物件设备,非常不便于插头收纳。而且目前插头的收纳设置通常为将公接头折叠,其操作步骤较多,流程也较为复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实施例。
以下为本申请插头装置实施例描述插头装置的示例性结构。
如图1所示,插头装置1可以包括电极座100、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第二电极件600、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以及卡扣驱动组件500。
其中,两个第一电极件200设置于电极座100,且往电极座100外延伸,用于进行接插操作以插入对应的插座中进行使用。第二电极件600设置于电极座100,能够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
可选地,电极座100可具有顶面110,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可往电极座100的顶面110外延伸。其中,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可间隔设置,且插入电极座100中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电极座100的内部并与电极座100内的导线相连接,以使得两个第一电极件200能够正常通电使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延伸方向如图1中A箭头所示,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可如图1中B箭头所示。
具体地,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转动地设置于电极座100,且能够相对于电极座100在打开位置和拼合位置之间转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打开位置时可以彼此敞开而敞露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以使得两个第一电极件200能够用于接插操作。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打开位置时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位置关系可如图1所示。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拼合位置时可以彼此拼合而围设容纳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的容纳腔。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拼合位置时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位置关系可如图2所示。
可选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以分别设置于电极座100的两侧,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可位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中间。而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在位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的排列方向可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之间可以形成容纳腔,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位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其中,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的排列方向可如图2中C箭头所示,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延伸方向如图2中A箭头所示,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可如图2中B箭头所示,其中,A箭头、B箭头以及C箭头可以两两垂直。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插头装置1的结构设置更加简单,第二盖体400与第二盖体400的运动更加简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均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310和第二放置槽320,第一放置槽310和第二放置槽32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分别对应。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的第一放置槽310彼此拼合,以容纳一第一电极件200,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的第二放置槽320彼此拼合,以容纳另一第一电极件200。通过转动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而将两个第一电极件200收纳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拼合的容纳腔中的设置,能够减少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在收纳后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缩小插头装置1的收纳空间体积,以使得插头装置1便于收纳携带。
可选地,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以使得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的排列方向上,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完全遮挡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因此在插头装置1收纳时,将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转动至拼合位置便可以遮挡住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以使得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不易刮伤其他设备物品,而且还能够保护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提高插头装置1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在远离电极座100的部分均可以开设有延伸板330。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位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的延伸板330可以相互抵接,以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延伸方向上遮挡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和第二电极件600,从而能够在此时防止其他物品掉落至容纳腔内,也能够使得插头装置1的外形更加美观。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相对于电极座100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收纳位置沿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位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之间。第二电极件600能够往远离两个第一电极件200方向运动至使用位置。
其中,当第二电极件600位于使用位置时,插头装置1可以对应插入对应的插座插孔中进行通电使用,此时第二电极件600与电极座100的位置关系可如图3所示。当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与电极座100的位置关系可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能够从打开位置收纳回拼合位置,从而完成插头装置1的收纳过程。第二电极件600能够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的设置,可以在插头装置1收纳后减少第二电极件600的占用空间,进而能够缩减插头装置1的收纳空间,以使得插头装置1便于收纳携带。
具体地,当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位于拼合位置,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一端设置于电极座100,另一端穿过电极座100的顶面110并往远离顶面110的方向延伸。
其中,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确定出的排列方向和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彼此交叉。例如,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排列方向可以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彼此垂直,如此可以减少第二电极件600的运动路径,使得第二电极件600的运动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当然,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的排列方向和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可以是以小于90°的角度彼此交叉,或者也可以是以其他的方式彼此交叉,在此不再具体一一列举。
可选地,如图5所示,卡扣驱动组件500可活动地设置于电极座100,并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传动连接。
卡扣驱动组件500具有锁定状态和驱动状态。在锁定状态下,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限制处于拼合位置的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如此能够提高插头装置1的结构紧密性,使得插头装置1更加稳定且便于使用。在驱动状态下,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驱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进而简化插头装置1的使用流程,提高插头装置1的便捷性。
其中,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是元件之间通过简单的卡扣连接而形成,也可以是包括有电机等具有驱动功能的电性元件与其他的元件电连接而形成,当然卡扣驱动组件500还可以是其他的形式的连接组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包括卡扣件510和第一弹性件520,卡扣件510可活动地设置于电极座100,第一弹性件520弹性连接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
其中,卡扣件510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可以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卡扣连接,以限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从而能够将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锁定于拼合位置。卡扣件510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进而解除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之间的卡扣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
具体地,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卡扣件510可暴露于电极座100的外表面,以使得用户能够接触并操作,从而能够便于用户通过卡扣件510控制第一盖体300以及第二盖体400的运动,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弹性件520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并可通过弹性回复带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压缩第一弹性件520,使得第一弹性件520处于压缩状态,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而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与卡扣件510连接的状态中解锁出来时,第一弹性件520的弹性回复力可以推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脱离拼合位置而往打开位置转动。
具体地,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且需要打开时,可以通过操作卡扣件510使得卡扣件510能够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进而解除卡扣件51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之间的卡扣连接,而此时第一弹性件520的弹性回复力可以带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520可以为扭簧,扭簧套设于卡扣件510,且两端分别弹性抵接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其中,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压缩扭簧的两端,使得扭簧处于压缩状态,而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与卡扣件510连接的状态中解锁出来时,扭簧的两端可以通过弹性回复力推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脱离拼合位置而往打开位置转动。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520也可以为弹簧或者是弹片的等其他的弹性元件。或者,第一弹性件520还可以包括两个弹簧,两个弹簧可以分别对应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以分别作用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当然,第一弹性件520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设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扣件510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第一盖体300相应开设有第一卡位槽340,第二盖体400相应开设有第二卡位槽410。其中,第一卡位凸起511与第一卡位槽340对应,第二卡位凸起512与第二卡位槽410相对应。
卡扣件510用于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使得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一一对应卡设于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或者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进而使得卡扣件51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卡扣连接或者解除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之间的卡扣连接。
具体地,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一卡位凸起511能够对应卡接第一卡位槽340,第二卡位凸起512能够对应卡接第二卡位槽410,以实现卡扣件51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卡扣连接,因此卡扣件510能够限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从而将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锁定于拼合位置。而当卡扣件510受到用户的操作而相对于电极座100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从而解除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之间的卡扣连接,以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从拼合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
因此如此设置卡扣件510,不仅可以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在卡扣驱动组件500的驱动下自动打开,提高插头装置1的便捷性,还能够简化插头装置1的结构,使得插头装置1便于组装。
可选地,如图3所示,卡扣件510可呈轴状设置,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以以卡扣件510为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电极座100,能够分别相对于卡扣件510绕卡扣件510的轴线转动。具体地,卡扣件510设置于电极座100,并能够沿卡扣件510的轴向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使得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靠近或远离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进而卡设于或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其中,卡扣件510可设置于电极座100的侧面,卡扣件510的轴向可以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一致,可如图3中B箭头所示。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盖体300开设第一转动孔350,第一卡位槽340开设于第一转动孔350的孔壁并连通第一转动孔350。第二盖体400开设有第二转动孔420,第二卡位槽410开设于第二转动孔420的孔壁并连通第二转动孔420。其中,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可沿卡扣件510的轴向排列,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也可沿卡扣件510的轴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卡扣件510穿设于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卡扣件510转动。
具体地,卡扣件510在受到用户的操作而沿着其轴向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时,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进行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沿卡扣件510的轴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进而卡接于或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当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时,此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以通过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并以卡扣件510为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在拼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扣件5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卡扣件510可以分别从电极座100的相背两侧设置于电极座100。且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也可以在电极座100的两侧与两个卡扣件510传动连接。其中,第一转动孔350的数量可以对应为两个,第二转动孔420的数量也为两个。
可选地,第一盖体300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360,两个第一连接部360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转动孔350一一对应开设于两个第一连接部360,且两个第一转动孔350相对设置。第二盖体400同样可以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部430,两个第二连接部430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转动孔420一一对应开设于两个第一连接部360,且两个第一转动孔350相对设置。
其中,两个第一连接部360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430之间。每个卡扣件510穿设于彼此靠近的一对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以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60以及第二连接部430。两个第一连接部360可沿卡扣件510的轴向方向设置且设置于第一盖体300的两端,两个第二连接部430可沿卡扣件510的轴向方向设置且设置于第二盖体400的两端。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20的数量也可以对应为两个,两个第一弹性件520可以分别套设于两个卡扣件510,并抵接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以使得在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与卡扣件510解锁后,能够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的两端推动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往打开位置移动。
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盖体300以及第二盖体400能够在两端与卡扣件510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盖体300以及第二盖体400可以在两端被两个卡扣件510限制,或者被两个卡扣件510解锁时能够被两个第一弹性件520推动,进而使得第一盖体300以及第二盖体400的受力更加均匀,不易因为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损坏,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结构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两个第二连接部430还可以与第一盖体300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的两端相互对应设置,以使得在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在拼合位置时,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的两侧能够相互抵接,以在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排列方向上遮挡两个第一电极件200,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的安全性以及紧密性,也能够使得插头装置1更加美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卡扣件510可以包括按压部513和轴状部514,按压部513设置于轴状部514的一端,按压部513用于受外界按压并带动轴状部514沿其轴向运动。
具体地,按压部513设置于轴状部514远离电极座100的一端,且在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位于拼合位置时,按压部513背离轴状部514的一端能够暴露于电极座100的表面,以便于用户能够通过按压按压部513带动轴状部514沿其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可以设置于轴状部514,并设置于轴状部514的外周面,以能够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接触,从而能够卡接或退出第一卡位槽340和第二卡位槽410。而轴状部514经其另一端穿设于第一转动孔350和第二转动孔420,以穿过第一连接部360以及第二连接部430,从而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传动连接。其中,第二转动孔420相较于第一转动孔350更靠近按压部513,而第二卡位凸起512也同样较第一卡位凸起511更加靠近按压部5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盖体400朝向按压部513的一端可开设有容置槽440,按压部513可容置于容置槽440内,且按压部513能够在容置槽440中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设置容置槽440安置于按压部513内,可以使得整个插头装置的结构更加美观,且按压部513不易受到外界的碰撞而脱落。
可选的,如图5至图7所示,电极座100可开设有滑槽120,并在滑槽120的底壁凸出设置有限位柱121,限位柱121延伸出滑槽120外。滑槽120以及限位柱121的设置延伸方向可为卡扣件510的轴向,并与卡扣件510对应。卡扣件510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限位孔515。卡扣件510可活动地插置于滑槽120内,且限位柱121可活动地插置于限位孔515内,使得卡扣件510能够相对于电极座100沿卡扣件510的轴向运动。
具体地,限位孔515可开设于轴状部514远离按压部513的一端,以靠近电极座100。限位柱121可以沿卡扣件510的轴向通过限位孔515进入轴状部514内部,轴状部514同样可以通过滑槽120插置电极座100中。如此设置,使得滑槽120以及限位孔515能够限定卡扣件510的运动方向,从而将卡扣件510的运动限制在其轴向上,而且还能够防止卡扣件510发生松动损坏,从而增加插头装置1的紧密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限位柱121的外周可以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11,卡扣件510在限位孔515内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部5151,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5151用于在卡扣件510在往远离电极座100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彼此止挡抵接,以限制卡扣件510脱离限位柱121。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211可以相对于限位柱121的外周面凸起,第二限位部5151可以向限位孔515的内壁凹陷呈现孔状或者槽状设置,以使得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嵌入第二限位部5151中,并且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在第二限位部5151中具有一定的运动路程,以使得卡扣件510在滑槽120中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时,第一限位部1211也能够在第二限位部5151中运动。而且,当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位于拼合位置,并与卡扣件510彼此卡接时,第一限位部1211和第二限位部5151可以彼此止挡抵接,以限制轴状部514脱离滑槽120从而带动卡扣件510脱离限位柱121,以使得插头装置1的结构更加紧密。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1211也可以相对于限位柱121的外周面凹陷,第二限位部5151也可以凸出于轴状部514的内壁,且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位于拼合位置,并与卡扣件510彼此卡接时,第一限位部1211能够与第二限位部5151彼此抵接以限制卡扣件510脱离限位柱121。当然,第一限位部1211与第二限位部5151与还可以是以其他形式相互抵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和/或,电极座100还可以在滑槽120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130,限位槽130连通滑槽120。在卡扣件510位于距离滑槽120的底壁的最远位置时,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中最靠近滑槽120的底壁的一者部分位于限位槽130内,以限制卡扣件51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而按压部513在受到外界按压而带动轴状部514靠近电极座100时,轴状部514能够带动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在限位槽130中运动,或者是带动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中最靠近滑槽120的底壁的一者在限位槽130中运动,以使得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能够退出第一卡位槽340以及第二卡位槽410,从而将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从与卡扣件510卡接的状态中解锁出来。同时在此过程中,由于滑槽120对于第一卡位凸起511和/或第二卡位凸起512的限制,可以使得卡扣件510不易发生滑动错位,从而保证能够插头装置1的顺利运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卡扣驱动组件5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530,第二弹性件530可设置于限位孔515内,且弹性抵接于限位柱121和卡扣件510之间。第二弹性件530用于在卡扣件510往滑槽120的底壁方向运动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在卡扣件510远离滑槽120的底壁运动时处于弹性回复状态。
具体地,当按压部513带动轴状部514往滑槽120的底壁方向运动,解锁与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的卡接状态时,第二弹性件53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此时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可以在第一弹性件520的作用下往打开位置运动。当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由打开位置运动至拼合位置时,可以带动第一卡位槽340以及第二卡位槽410运动至与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在卡扣件510的轴向上相对的位置,此时第二弹性件530可以通过弹性回复力来带动卡扣件510往远离电极座100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卡位凸起511和第二卡位凸起512运动至第一卡位槽340以及第二卡位槽410的位置,并与第一卡位槽340以及第二卡位槽410相互卡接,以将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锁定于拼合位置。
其中,第二弹性件530可以是弹簧或者是弹片,或者还可以是其他的弹性元件,在此不做第二弹性件530的具体限定。
本身申请通过在中设置卡扣驱动组件50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传动连接,使得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限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而且卡扣驱动组件500还能够受用户操作而运动,进而控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在卡扣驱动组件500的驱动下自动打开,进而能够简化插头装置1的使用流程,提高插头装置1的便捷性,而且提高插头装置1的结构紧密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中的一者设置有滑动轨道370,滑动轨道370的延伸方向与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确定出的排列方向相同。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能够沿滑动轨道37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滑动。
可选地,滑动轨道370可以与第二电极件600对应设置,以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能够容纳于滑动轨道370内,以使得收纳后其体积空间更小,从而能够缩减的收纳空间体积,使得能够便于收纳携带。
可选地,滑动轨道370在远离电极座100的一端设置有挡板371,滑块带动第二电极件600运动至使用位置时能够抵接于挡板371,以使得挡板371能够阻挡滑块继续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以及图9所示,插头装置1还可以包括滑块700以及伸缩连接件800,伸缩连接件800的一端连接于电极座100,另一端连接固定于滑块700。第二电极件600固定于滑块700。可选地,第二电极件600一端设置于滑块700,另一端往远离电极座100的方向延伸。其中,滑块700能够从收纳位置滑入滑动轨道370,以能够在滑动轨道370上滑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二电极件600在滑动轨道370中移动。
其中,伸缩连接件800能够伸缩变换,以能够带动滑块700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具体地,伸缩连接件800能够收缩至收纳位置,以带动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移动至收纳位置。伸缩连接件800延伸时,能够带动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运动至使用位置。而且在滑块700运动至使用位置时并抵接于挡板371上时,滑块700仍然能够受到伸缩连接件800的往挡板371方向的作用力,此时滑块700能够在缩连接件以及挡板371的共同的作用下将第二电极件600稳定于使用位置上。
可选地,如图8至图10所示,电极座100可在收纳位置开设有收纳槽140。在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滑块700位于收纳槽140内,伸缩连接件800收缩至收纳槽140内,第二电极件600自收纳槽140与两个第二电极件600同向往电极座100外延伸。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打开位置时,滑块700在伸缩连接件800的伸缩变换下能够从收纳槽140和滑动轨道370中的一者滑动至另一者,从而使得滑块700能够带动第二电极件600在收纳位置以及使用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滑块700的形状可以分别与滑动轨道370的形状和收纳槽140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地,滑块700与收纳槽140对应设置,可以使得滑块700能够嵌于收纳槽140内而不易在第二电极件600的延伸方向上从电极座100中脱落。滑动轨道370的形状与滑块700的形状和收纳槽140的形状相匹配,可以使得滑块700能够顺利在收纳槽140中与滑动轨道370之间移动,从而能够顺畅地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切换。
而且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位于打开位置时,滑动轨道370可与收纳槽140在一条直线上,此时滑块700可以从收纳槽140中进入滑动轨道370内以运动至使用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纳槽140可呈倒T型设置,并贯穿电极座100的顶面110和与滑动轨道370相对设置的侧面。而滑块700和第二电极件600连接也可呈倒T形设置。因此第二电极件600在收纳位置时从收纳槽140经电极座100的顶面110延伸出电极座100外。且滑块700和滑块700与第二电极件600连接的部分可以在第二电极件600的延伸方向上嵌入收纳槽140中,如此可以使得电极座100可以在第二电极件600的延伸方向上限制滑块700,以使得滑块700能够嵌于收纳槽140内而不易从电极座100中脱落。
进一步地,滑动轨道370也可呈倒T形的槽状设置,并且与滑块700的形状以及收纳槽140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地,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打开位置时,滑块700能够经电极座100的侧面从收纳槽140和滑动轨道370中的一者滑动至另一者,从而能够带动第二电极件600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滑动,并且使得运动更加顺畅。同时,如此设置滑动轨道370,还可以使得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在滑动轨道370中移动时在能够限制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使得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不易在第二电极件600的延伸方向上脱离移动轨道,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插头装置1还可以包括按键块900以及第三弹性件1000,电极座100还开设有安装槽150,按键块900可活动地设置于安装槽150内并且暴露于电极座100的表面。第三弹性件1000设置于安装槽150内,且弹性支撑于按键块900和电极座100之间。
进一步地,电极座100还可以开设有连通安装槽150和收纳槽140的过孔160,伸缩连接件800具有连接块810,连接块810穿过于过孔160连接按键块900。按键块90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连接块810在过孔160内运动,以带动伸缩连接件800的伸缩变换。
具体地,当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伸缩连接件800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第三弹性件1000也属于压缩状态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复力,且由于第一盖体300或者第二盖体400的阻挡,第二电极件600无法间接被第三弹性件1000的弹性回复力推动。而当第一盖体300与第二盖体400运动至打开位置时,滑动轨道370可与收纳槽140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第三弹性件1000可以推动按键块900运动,按键块900从而带动连接块810在过孔160内运动,从而带动伸缩连接件800的延伸,进而伸缩连接件800将滑块700推向滑动轨道370进而将第二电极件600移动到使用位置。
可选地,电极座100可以具有位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外的外露部分,外露部分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位于容纳腔外。安装槽150开设于外露部分,按键块900能够暴露于外露部分,以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外露部分的安装槽150可以在靠近外露部分设置有止挡部151,所述止挡部151可以设置于安装槽150内壁,按键块900可对应设置有抵接部910,抵接部910与止挡部151相对应并可以相互抵接,以用于阻止按键块900在相对于电极座100运动时脱离电极座100。且按键块900在暴露于外露部分的部分可以相对于电极座100凸起,以便于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
具体地,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可通过连接件带动按键块900压缩第三弹性件1000,并将按键块900锁定于安装槽150内。而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打开位置,第三弹性件1000可以弹性推动按键块900往远离电极座100的方向移动,并进一步作用于连接部以使得伸缩连接件800延伸,从而带动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往使用位置移动。当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运动至使用位置时,按键块900的抵接部910与止挡部151抵接,使得按键块900不能再继续运动而脱离电极座100,且此时按键块900在暴露于外露部分的部分可以相对于电极座100凸起。
当第二电极件600需要收纳回收纳位置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暴露于外露部分的部分按键块900,以使得按键块900能够压缩第三弹性件1000,从而能够通纳连接件使得伸缩连接件800压缩,伸缩连接件800从而能够带动滑块700以及第二电极件600运动至收纳位置。
具体地,当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第二电极件600位于收纳位置时,第二电极件600可通过连接件将按键块900锁定于安装槽150内。
本申请通过设置按键块900、第三弹性件1000,可以使得第二电极件600能够实现一键回收,从而使得插头装置1的收纳更加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插头装置1还可以包括闭合盖1100、供电线体1200以及电极连接件1300。
其中,闭合盖1100可以设置连接于电极座100远离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一面,且闭合盖1100与电极座100盖合形成容置腔1111,两个第一电极件200可延伸至容置腔1111内。闭合盖1100可进一步设置有通孔1110,通孔1110连通容置腔1111与外界,供电线体1200通过通孔1110从外界延伸至电极座100内,且在容置腔1111内通过电极连接件1300与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电性连接,以向两个第一电极件200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插头装置1还包括环状锁紧件1400,环状锁紧件1400用于将供电线体1200锁紧于闭合盖1100。具体地,闭合盖1100在通孔1110边缘设置可有环状固定部1120,环状固定部1120往远离容置腔1111的一侧延伸,环状锁紧件1400通过锁紧环状固定部1120来固定供电线体1200。
可选地,且环状固定部1120的外壁具有外螺纹,环状锁紧件1400可设置有与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环状锁紧件1400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与环状固定部1120连接,从而锁紧。具体地,供电线体1200穿过环状固定部1120以及通孔1110延伸至容置腔1111内,环状锁紧件1400套设于供电线体1200,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与环状固定部1120连接,进而将供电导线锁紧于闭合盖1100上,从而使得插头装置1的结构更加紧密,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在插头装置1中设置可转动的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以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在转动至拼合位置时彼此敞开,以敞露两个第一电极件200,此时插头装置1可以正常插入对应的插座中进行使用。或者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在转动至打开位置时彼此拼合,以围设容纳两个第一电极件200的容纳腔,从而遮挡两个第一电极件200,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的安全性,同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可转动的设置还能够缩小插头装置1的收纳空间体积,以便于插头装置1收纳携带。而且,本申请还设置卡扣驱动组件500与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传动连接,且在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处于拼合位置时卡扣驱动组件500可以限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相对于电极座100转动,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的结构紧密性使得插头装置1便于使用。而且卡扣驱动组件500还能够在受用户操作下运动,而控制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从拼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使得第一盖体300和第二盖体400能够在卡扣驱动组件500的驱动下自动打开,进而简化插头装置1的使用流程,从而提高插头装置1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座;
两个第一电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极座,且往所述电极座外延伸;
第二电极件,连接于所述电极座,且可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运动;
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极座,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极座在打开位置和拼合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拼合位置时彼此拼合而围设容纳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件和所述第二电极件的容纳腔,在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敞开而敞露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件和所述第二电极件;
卡扣驱动组件,所述卡扣驱动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极座并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极件可相对于所述电极座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收纳位置沿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件的排列方向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件之间,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确定出的排列方向和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件的排列方向彼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驱动组件具有锁定状态和驱动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卡扣驱动组件限制处于所述拼合位置的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转动;在所述驱动状态下,所述卡扣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转动而从所述拼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驱动组件包括卡扣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卡扣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极座,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所述卡扣件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拼合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卡扣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转动;所述卡扣件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运动,进而解除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拼合位置时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并可通过弹性回复带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从所述拼合位置转动至所述打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件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位凸起和第二卡位凸起;所述第一盖体相应开设有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二盖体相应开设有第二卡位槽;所述卡扣件用于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卡位凸起一一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或者退出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进而使得所述卡扣件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卡扣连接或者解除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件呈轴状设置,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以所述卡扣件为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电极座,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卡扣件绕所述卡扣件的轴线转动;所述卡扣件设置于所述电极座,并能够沿所述卡扣件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电极座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卡位凸起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进而卡设于或退出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开设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卡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的孔壁并连通所述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盖体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卡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孔的孔壁并连通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和所述第二转动孔沿所述卡扣件的轴向排列,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卡位凸起沿所述卡扣件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扣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和所述第二转动孔,使得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所述卡扣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件包括按压部和轴状部,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轴状部的一端,所述按压部用于受外界按压并带动所述轴状部沿其轴向运动;所述第一卡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卡位凸起设置于所述轴状部;
所述轴状部经其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和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相较于所述第二转动孔更靠近所述按压部,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按压部的一端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按压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确定出的排列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电极件能够沿所述滑动轨道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之间滑动;
所述插头装置还包括滑块以及伸缩连接件,所述伸缩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极座,另一端连接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二电极件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能够从所述收纳位置滑入所述滑动轨道,以能够在所述滑动轨道上滑动;所述伸缩连接件能够伸缩变换,以能够带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之间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座在所述收纳位置开设有收纳槽;在所述第二电极件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伸缩连接件收缩至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件自所述收纳槽与所述两个第二电极件同向往所述电极座外延伸;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滑块在所述伸缩连接件的伸缩变换下能够从所述收纳槽和所述滑动轨道中的一者滑动至另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装置还包括按键块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电极座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按键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暴露于所述电极座的表面;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弹性支撑于所述按键块和所述电极座之间;
所述电极座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和收纳槽的过孔,所述伸缩连接件具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穿过于所述过孔连接所述按键块;所述按键块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连接块在所述过孔内运动,以带动所述伸缩连接件的伸缩变换。
CN202321369716.XU 2023-05-31 2023-05-31 插头装置 Active CN220209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9716.XU CN220209333U (zh) 2023-05-31 2023-05-31 插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9716.XU CN220209333U (zh) 2023-05-31 2023-05-31 插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9333U true CN220209333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9716.XU Active CN220209333U (zh) 2023-05-31 2023-05-31 插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9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3855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特に充電用コネクタ
CN109473834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84004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4207953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JP2002216882A (ja) シャッタ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CN220209333U (zh) 插头装置
WO202200142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JP2001068212A (ja) コネクタ結合構造
CN218975946U (zh) 电连接器
CN114079200A (zh) 具有直接锁固与旋转预顶出功能的连接器
CN114639996B (zh) 电源适配器装置
CN117239458A (zh) 一种充电装置
JP3272248B2 (ja) サービスプラグのレバー保持機構
CN2133669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9590793U (zh) 可穿戴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CN217985129U (zh) 一种夹持支架
CN220456697U (zh) 一种插头
CN21891944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CN220797299U (zh) 适配器及具有其的电气设备
JP2926206B2 (ja) コネクタ
CN212085115U (zh) 开关组件、转换器座及电池包
CN218597972U (zh) 锁具以及智能门锁
CN219588547U (zh) 连接座和拍摄设备
CN116291051B (zh) 一种智能锁
CN218472479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