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00481B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00481B
CN108400481B CN201810109608.6A CN201810109608A CN108400481B CN 108400481 B CN108400481 B CN 108400481B CN 201810109608 A CN201810109608 A CN 201810109608A CN 108400481 B CN108400481 B CN 108400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elastic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96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00481A (zh
Inventor
冯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96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00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00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00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00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与插接于第一连接器前方的一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罩壳,罩壳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定位部;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外壳设有一枢接部,一手柄枢接于枢接部,手柄靠近枢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导引部,导引部用以配合定位部以使手柄相对于外壳开启与关闭;一致动结构用以控制手柄与外壳的锁定和打开,致动机构具有一弹性体、一操作键及一配合操作键的扣持部,当第一连接器配对第二连接器时,将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藉由弹性体的弹力,操作键扣持扣持部,致动机构锁合,以此保证电连接器组合稳定电连接,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传输高压大电流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种一传输大电流的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对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外壳,一卡扣部设于所述外壳,一手柄,枢接于所述外壳,所述手柄设有至少一导引部及一配合所述卡扣部的卡扣件,所述导引部用以扣紧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卡扣件可在手柄上滑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二连接器时,操作者将手柄转动至锁定位置,需向下致动卡扣件使得所述卡构件与所述卡扣部锁定,从而达到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效果,然而,上述结构增加了锁定所述电连接器组合过程的操作步骤,操作不方便,并且,若操作者忘记致动所述卡扣件,所述手柄未处于完全固定的状态,易因震动或者误碰导致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松动,从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合,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操作简便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前方的一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罩壳,所述罩壳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定位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设有一枢接部,一手柄枢接于所述枢接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枢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用以配合所述定位部以使手柄相对于所述外壳开启与关闭;一致动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的锁定和打开,所述致动机构具有一弹性体、一操作键及一配合所述操作键的扣持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对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将所述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藉由所述弹性体的弹力,所述操作键扣持所述扣持部,所述致动机构锁合;一内屏蔽环套设所述罩壳的后端,所述内屏蔽环向外掏料出多个弹臂用以抵接所述外壳的内壁面。
进一步,所述操作键设于所述手柄,所述扣持部设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所述手柄包括至少一连接所述枢接部的侧板及一远离所述枢接部的连接部,所述操作键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性体抵持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操作键之间。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凹设一收容槽用以安装所述操作键,所述收容槽具有一底面,所述弹性体抵接于所述收容槽和所述操作键之间。
进一步,所述操作键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体,所述主体部朝远离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凸伸出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以配合所述卡扣部。
进一步,所述底面向外凸伸出至少一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扣紧所述主体部以防止所述操作键掉落。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勾的末端设有一斜面。
进一步,所述操作键具有连接所述主体部的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枢接部数量为二,设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所述手柄具有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板,每一所述侧板通过对应所述枢接部与所述外壳相连。
进一步,每一所述侧板具有一靠近所述枢接部设置的所述导引部,所述罩壳自其两侧分别凸伸一所述定位部,每一所述定位部配对其对应的所述导引部。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面设有一凸肋,所述侧板向内侧凸伸一卡块,当所述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所述凸肋抵接所述卡块。
进一步,所述侧板进一步向内侧凸伸出一弹块,所述弹块与所述卡块间隔设置,当所述手柄朝远离锁定位置的方向翻转直至到所述卡块刚好越过所述凸肋,所述凸肋抵持于所述卡块和所述弹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前端插接于一外部组件,一屏蔽环套设所述罩壳的前方,所述屏蔽环的前端向内侧弯折延伸出多个卡勾,所述卡勾扣持于所述罩壳的外壁,所述屏蔽环的后端向外凸伸出多个弹片,所述弹片用以抵接所述外部组件。
进一步,所述罩壳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屏蔽环之间设有一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用以封闭所述罩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包括自所述罩壳向外凸伸形成的一凸柱及连接于所述凸柱外侧的一凸帽,所述凸帽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柱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设有一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前端具有一开口,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导引槽,所述凸帽位于所述导引槽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为一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电连接器组合具有一致动机构,所述致动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的锁定和打开,所述致动机构具有一弹性体、一操作键及一配合所述操作键的扣持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对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将所述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藉由所述弹性体的弹力,所述操作键扣持所述扣持部,所述致动机构锁合,此时不需要其他动作即可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有效地解决操作人员忘记致动操作键以致所述手柄未完全固定的问题,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操作的方便程度,另外,所述操作键扣紧所述卡扣部使得所述手柄固定在锁定位置,如此可防止所述手柄转动,避免在非人为触碰,或者在震动环境下,所述手柄朝向解锁位置旋转,从而导致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松开,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组合的电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器对接前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中第一连接器手柄和外壳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第一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中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前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定位部通过开口进入导引槽时电连接器组合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中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致动机构未完全锁合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中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致动机构完全锁合的侧视图;
图10为电连接器组合完全对接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GDA000219918454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200及与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前方的一第二连接器300。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包括一塑胶主体1,一组电源端子2和一侦测片3收容于所述塑胶主体1,一外壳4包覆于所述塑胶主体1;所述第二连接器300包括一绝缘本体5,一组对接端子6和一组信号线7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5,一罩壳8包覆所述绝缘本体5;一手柄9,枢接所述外壳4的两侧,用以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所述手柄9与所述外壳4之间设有一致动机构101用以控制所述手柄9与所述外壳4的锁定和打开,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00配合时,将所述手柄9转动至锁定位置,所述致动机构101将自动扣合以完全锁定所述手柄9与所述外壳4的相对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00的所述外壳4为一体成型的管状结构,所述外壳4两侧分别设有一缺口41、一枢接部42和至少一水平设置的凸肋43,所述缺口41位于所述外壳4的前端以引导所述第一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的对接,所述枢接部42位于同侧所述缺口41的后端以连接所述手柄9,所述凸肋43位于所述缺口41和所述枢接部42的上方以限定所述手柄9的翻转角度。所述外壳4的后端设有一卡扣部44,所述卡扣部44为与所述外壳4一体成型并且为卡勾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对接时,所述卡扣部44扣紧所述手柄9,避免人为误触或者震动引起所述手柄9松动。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手柄9具有两侧板91和连接两个所述侧板91的连接部92,两所述侧板91分别连接对应所述枢接部42,所述连接部92垂直于所述侧板91,一操作键93安装于所述连接部92用以配合所述卡扣部44,一弹性体94抵接于所述操作键93和所述连接部92之间,所述操作键93、所述弹性体94和所述卡扣部44共同组成所述致动机构101,以控制所述手柄9与所述外壳4的锁定和打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94为一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94也可以是其他类型能实现弹力效果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也可仅在一侧设置一所述枢接部42,所述手柄9设有一个所述侧板91枢接于所述枢接部42,并且可将操作键93和卡扣部44位置互换,即将卡扣部44设置于所述手柄9,将所述操作键93安装在所述外壳4上。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每一所述侧板91设有一枢接孔911、一导引部912、向内侧凸伸的一卡块913和一弹块914。所述枢接孔911与所述枢接部42配对,使得所述手柄9可绕所述枢接部42枢转;所述导引部912的边缘具有一开口9122,自所述开口9122向所述枢接孔911的一侧延伸出一导引槽9121,所述枢接部42通过所述开口9122进入所述导引槽9121并可在所述导引槽9121内移动;所述卡块913为方块状,当所述手柄9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卡块913抵接所述凸肋43;所述弹块914与所述卡块913相邻设置,当所述手柄9翻转至解锁位置,所述凸肋43卡持于所述弹块914和所述卡块913之间以固定所述手柄9的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92的中间具有一收容槽921用以安装所述操作键93,所述收容槽921具有一底面9213,所述弹性体94抵接于所述底面9213和所述操作键93之间,所述收容槽921自底面9213向外延伸出两个弹性卡勾9211用以扣紧所述操作键93,避免所述操作键93脱落,每一所述弹性卡勾9211与所述收容槽921的侧壁之间具有弹性空间,当安装所述操作键93时,每一所述弹性卡勾9211可向弹性空间弯折,且每一所述弹性卡勾9211的末端设有一倾斜面9212,利于所述操作键93装入所述收容槽921。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操作键93具有一主体部931及连接所述主体部931的一操作部932,所述主体部931通过两个所述弹性卡勾9211固持于所述连接部92,所述弹性体94抵接于所述主体部931和所述底面9213之间使得所述主体部931具有远离所述底面9213运动的趋势,所述主体部931向其后方凸伸出一卡合部9311(请参考图2),所述卡合部9311用以扣合所述卡扣部44,所述操作部932位于所述连接部92的外侧且向前延伸,所述操作部932具有一粗糙面9311,利于使用者致动所述操作键93。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的所述罩壳8向其左右两侧分别凸伸出一定位部81用以配合所述导引部912,每一所述定位部81具有一凸柱812及连接于所述凸柱812外侧的凸帽813,所述凸帽813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引槽9121的宽度,当所述定位部81配合对应所述导引部912时,所述凸帽813位于导引槽9121的外侧,避免所述手柄9脱开,所述罩壳8具有一外壁95;一屏蔽环82,套设于所述罩壳8的前端,所述屏蔽环82为金属板材卷曲成型,所述屏蔽环82的前端向内侧弯折延伸出多个卡勾821,多个所述卡勾821扣持于所述外壁95,所述屏蔽环82自其后端延伸出多个弹片822,用以抵接一外部组件(未图示);一内屏蔽环83套设所述罩壳8的后端,所述内屏蔽环83具有向外侧掏料出的多个弹臂831,所述弹臂831用以弹性抵接所述外壳4的内壁,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时,所述内屏蔽环83导通所述罩壳8和所述外壳4,增强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的屏蔽效果;一防水圈84,安装于所述罩壳8在所述枢接部42与所述内屏蔽簧83之间,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时,所述防水圈84用以封闭所述罩壳8与所述外壳4之间的间隙。
如图6所示,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对接前,所述电源端子2和所述对接端子6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所述手柄9位于初始位置,所述开口9122与所述枢接部4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的方向,所述凸肋43卡持对应所述卡块913和对应所述弹块914之间,所述操作键9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00的顶端。
如图7所示,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直到所述定位部81穿过所述开口9122并进入所述导引部912,此时,所述枢接部42与所述定位部8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电源端子2与所述对接端子6的距离进一步靠近。
如图8所示,将所述手柄9向后翻转大致90度,直至所述卡合部9311接触所述卡扣部44,即所述手柄9位于锁定位置,此时,所述定位部81位于所述导引槽93的末端,所述电源端子2与所述对接端子6处于完全对接状态,所述凸肋43抵接所述第一挡止面9131,如图9和图10所示,此时藉由所述弹性体94的弹力作用,所述操作键93向下运动,所述卡合部9311,抵持所述卡扣部44,无需致动所述操作键93即可锁合所述手柄9和所述卡勾821,所述手柄9和外壳4所锁定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稳固配合。当需要分离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时,需要再次向上致动所述操作键93直至所述卡合部9311向上脱离所述卡扣部44才能进一步翻转所述手柄9,请参考图8,当所述手柄9向前翻转至初始状态,请参考图7,此时可将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插座连接器300分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宽度”、“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为具有制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具有一致动机构101,所述致动机构101用以控制所述手柄9与所述外壳4的锁定和打开,所述致动机构101具有一弹性体94、一操作键93及一配合所述操作键93的卡扣部44,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00配对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时,将所述手柄9翻转至锁定位置,藉由所述弹性体94的弹力,所述操作键93扣持所述卡扣部44,所述致动机构101锁合,此时不需要其他动作即可锁定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有效地解决操作人员忘记致动操作键93以致所述手柄9未完全固定的问题,同时有效的提升了操作的方便程度,另外,所述操作键93扣紧所述卡扣部44使得所述手柄9固定在锁定位置,如此可防止所述手柄9转动,避免在非人为触碰,或者在震动环境下,所述手柄9朝向解锁位置旋转,从而导致所述第一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00松开,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的电连接稳定性。
(2)所述外壳4两侧分别凸伸出一枢接部42,所述手柄9具有两个所述侧板91,两个侧板91枢接于对应所述枢接部42,利于结构平衡和所述手柄9与所述枢接部42的稳固连接。
(3)在所述连接部92上设置所述收容槽921用以安装所述操作键93,利于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成型。
(4)所述收容槽921自底面9213向开口9122段延伸出两个弹性卡勾9211,所述弹性卡勾9211扣紧所述主体部931,防止所述操作键93脱离所述连接部92,每一所述弹性卡勾9211与所述收容槽921的侧壁之间具有弹性空间,且所述弹性卡勾9211的末端设有一倾斜面9212,利于所述操作键93装入所述收容槽921。
(5)每一所述侧板91设有向内侧凸伸的一卡块913和一弹块914,所述卡块913为方块状,当所述手柄9位于锁定位置,卡块913抵接所述凸肋43,避免所述手柄9过度翻转;所述弹块914与所述卡块913相邻设置,当所述手柄9翻转至解锁位置,所述凸肋43卡持于所述弹块914和所述弹块914之间以固定所述手柄9的位置,避免手柄9摇摆,也方便所述第一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00的插接。
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前方的一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罩壳,所述罩壳的至少一侧设有一定位部;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设有一枢接部,一手柄枢接于所述枢接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枢接部的一端设有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用以配合所述定位部以使手柄相对于所述外壳开启与关闭;
一致动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的锁定和打开,所述致动机构具有一弹性体、一操作键及一配合所述操作键的卡扣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配对所述第二连接器时,将所述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藉由所述弹性体的弹力,所述操作键扣持所述卡扣部,所述致动机构锁合;一内屏蔽环套设所述罩壳的后端,所述内屏蔽环向外掏料出多个弹臂用以抵接所述外壳的内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设于所述手柄,所述卡扣部设于所述外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至少一连接所述枢接部的侧板及一远离所述枢接部的连接部,所述操作键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弹性体抵持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操作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凹设一收容槽用以安装所述操作键,所述收容槽具有一底面,所述弹性体抵接于所述收容槽和所述操作键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弹性体,所述主体部朝远离所述弹性体的一端凸伸出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以配合所述卡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向外凸伸出至少一弹性卡勾,所述弹性卡勾扣紧所述主体部以防止所述操作键掉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勾的末端设有一斜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具有连接所述主体部的一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数量为二,设于所述外壳相对两侧,所述手柄具有连接所述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所述侧板,每一所述侧板通过对应所述枢接部与所述外壳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板具有一靠近所述枢接部设置的所述导引部,所述罩壳自其两侧分别凸伸一所述定位部,每一所述定位部配对其对应的所述导引部。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面设有一凸肋,所述侧板向内侧凸伸一卡块,当所述手柄翻转至锁定位置,所述凸肋抵接所述卡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进一步向内侧凸伸出一弹块,所述弹块与所述卡块间隔设置,当所述手柄朝远离锁定位置的方向翻转直至到所述卡块刚好越过所述凸肋,所述凸肋抵持于所述卡块和所述弹块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前端插接于一外部组件,一屏蔽环套设所述罩壳的前方,所述屏蔽环的前端向内侧弯折延伸出多个卡勾,所述卡勾扣持于所述罩壳的外壁,所述屏蔽环的后端向外凸伸出多个弹片,所述弹片用以抵接所述外部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屏蔽环之间设有一防水圈,所述防水圈用以封闭所述罩壳和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自所述罩壳向外凸伸形成的一凸柱及连接于所述凸柱外侧的一凸帽,所述凸帽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柱的尺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设有一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前端具有一开口,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导引槽,所述凸帽位于所述导引槽的外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一弹簧。
CN201810109608.6A 2018-02-05 2018-02-05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108400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9608.6A CN108400481B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9608.6A CN108400481B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481A CN108400481A (zh) 2018-08-14
CN108400481B true CN108400481B (zh) 2020-03-20

Family

ID=6309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9608.6A Active CN108400481B (zh) 2018-02-05 2018-02-05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00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01177B1 (en) * 2018-09-07 2020-03-24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lock with reverse stop
CN109287086A (zh) * 2018-11-09 2019-01-29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把手结构组件
CN109449685A (zh) * 2018-11-21 2019-03-08 绵阳昱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带屏蔽具有防水功能的开放式电连接器
CN109524859A (zh) * 2018-12-25 2019-03-26 安徽华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芯90°带辅助信号连接器
CN109818192A (zh) * 2019-02-20 2019-05-28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接器插头的外壳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9442A (ja) * 2008-04-14 2009-11-05 Molex Inc コネクタ
CN202601952U (zh) * 2012-06-05 2012-12-12 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防水连接器
KR101632557B1 (ko) * 2015-03-25 2016-06-23 케이유엠 유한회사 레버 타입 커넥터
CN105098482B (zh) * 2015-07-13 2018-07-17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连接器插头分步锁定装置
CN105846242B (zh) * 2016-05-20 2018-01-23 苏州思科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手柄式高压连接器
CN205790657U (zh) * 2016-05-31 2016-12-07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芯弯头连接器
CN206712134U (zh) * 2017-03-28 2017-12-05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互锁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00481A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04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JP2501005Y2 (ja) コネクタ
JP2842145B2 (ja) コネクタ
US6439902B1 (en) Pre-set locks for a connector lever
US6213795B1 (en)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367833B2 (en) Connector with anti-rotation and anti-return mechanisms
EP11749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035644A (en) Proper coupling confirm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connector
JPH0878083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5738493B2 (ja) 差込みコネクタ
US201102567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ust-proof device with self-driven arrangement
CN210007015U (zh) 电连接器
US6846195B2 (en) Housing for a coaxial connector element, and a coaxial connector element
JPH09204958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プラグ
US20190058277A1 (en) Electrical plug device
TWM627233U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US11223171B2 (en) Multifunctional plug and power adapter
US6257916B1 (en) Device for locking two mating connectors
US7211729B1 (en) Jack structure
JP6907024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EP4071939A1 (en) Connector
CN220492330U (zh) 插头锁扣机构及电源连接器
CN220672885U (zh) 连接器组件
TWI676323B (zh) 電連接器
CN220021689U (zh) 电源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