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9441U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9441U
CN218919441U CN202222715063.8U CN202222715063U CN218919441U CN 218919441 U CN218919441 U CN 218919441U CN 202222715063 U CN202222715063 U CN 202222715063U CN 218919441 U CN218919441 U CN 218919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witch
locking
connection
trigg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50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相柱
雷健华
申望屏
黄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50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9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9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9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壳体,内设收容室;连接器电路,被收容于收容室内;触控锁合机构,装配于收容室内,其包括锁合部、按压部以及触发部;锁合部用于与外部设备插接锁止或锁止解除;触发部用于触发连接器电路连通或断开;按压部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锁合部和触发部同时运动,以使锁合部与外部设备的插接锁止的同时,触发部触发连接器电路的连通,或者锁合部与外部设备的锁止解除的同时,触发部触发连接器电路的断开。通过按压部带动锁合部和触发部同时运动,可以同时完成插接锁止和电连接,或者同时完成锁止解除和电断开,简化了操作步骤,保障了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双芯接插器通常包括插头,通过插头与要连接设备上的插座进行相互插接而实现电性连接。双芯接插器因其连接的可靠性和取卸的方便性,使之成为储能产品常用的电连接器。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设备100a包括连接器(图中未完整示出)和储能电源(图中未完整示出),连接器包括插头10a,储能电源包括插座20a,通过插头10a和插座20a的相互插接实现电性连接。
插头10a和插座20a的插接过程如下:连接器的插头10a设置有带爪扣31a的按键30a,储能电源的插座20a设置有与爪扣31a相适配的扣位21a。插头10a装配于插座20a后,插头10a以按键30a的爪扣31a扣住插座20a的扣位31a,从而实现插头10a和插座20a的之间的插接锁止。
插头10a内部设置有低压电路模块(图中未完整示出),低压电路模块包括低压触发开关12a,低压触发开关12a套设有推键13a。按键30a的底端设置有卡柱32a,推键13a设置有与卡柱32a相适配的卡槽131a。
当往按键30a的一端拨动推键13a时,低压电路模块启动,低压电路模块启动进而控制插头10a和插座20a之间的高压电导通,同时,按键30a底端的卡柱32a滑落于推键13a的卡槽131a内,起到限制按键爪扣31a松动的效果,防止插座20a的扣位21a发生脱离,确保安全通电。
对于上述电子设备100a,一方面,连接器与储能电源的插接操作极其繁琐:插头10a与插座20a插接前,需要先按压按键30a,待插接到位后需要松开按键30a,使插头10a与插座20a之间保持插接锁止;接着,往按键30a的方向拨动推键13a到位,以启动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启动后控制高压系统安全导通;当需要将插头10a从插座20a拔离时,需要先将推键13a往相离于按键30a的方向拨动,接着按压按键30a,最后将插头10a从插座20a上取下。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与储能电源的插接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人身威胁:当插头10a插接于插座20a的过程中,由于推键13a位于插头10a上的手持部位,容易发生误推推键13a使按键30a的卡柱32a滑入卡槽131a内,不但造成按键30a按下时爪扣31a无法抬起,影响插头10a与插座20a之间的插接,而且,此时可能因插头10a与插座20a之间存在接通关系而发生高压触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双芯接插器因在连接和拔开时操作过于繁琐复杂、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两端开口、内设收容室;连接器电路,所述连接器电路用于供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建立电性连接,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触控锁合机构,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装配于所述收容室内;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包括锁合部、按压部以及触发部,所述锁合部和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部上相对设置;所述锁合部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第一端开口,用于供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形成插接锁止或锁止解除;所述触发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被配置为触控所述连接器电路,使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建立电性接通或电性断开;所述按压部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合部和所述触发部同时运动,形成所述锁合部与所述外部设备锁止解除,所述触发部触控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路断开的第一状态,或者,形成所述锁合部与所述外部设备插接锁止,所述触发部触控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路接通的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上位于两端开口之间的侧壁设置有装配凹腔,所述装配凹腔开设有贯穿所述收容室的通口;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以及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锁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触发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铰接;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通口后被收容于所述装配凹腔内,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连接;在按压或松开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在按压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发生以铰接点为支点的杠杆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电路包括低压电路模块,所述低压电路模块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所述低压电路模块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低压电路模块的通断;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一开关,令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当松开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弹性力下的作用下抵接所述第一开关,令所述第一开关闭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所述第二开关设置有抱爪,所述触发部设置卡爪,所述抱爪与所述卡爪相适配;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一开关,所述触发部的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抱爪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开关保持断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被布置于所述收容室内位于所述触发部的运动轨迹的两个末端;所述运动轨迹是指在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发生所述杠杆运动时,所述触发部随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运动形成的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为轻触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门锁开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电路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连接电缆;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开口,所述连接电缆的末端穿过与所述第一端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开口后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连接电缆以所述低压电路模块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延伸出铰接轴,所述铰接孔与所述铰接轴相配合,使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转动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延伸出连接板,所述按压部以所述弹性元件抵接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使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的另外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组件,包括:如上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设置有锁合部的触控锁合机构;以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器电性插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锁合部相配合,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座保持插接锁止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和连接组件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压按压部,可以带动锁合部和触发部同时运动,进而令连接组件同时达到插接锁止状态解除、电性连接断开,或者同时达到插接锁止状态维持、电性连接接通的目的,与现有的连接器相比,大大地简化了连接操作步骤,保障了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现有的双芯接插器的结构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壳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锁合机构的结构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示出了连接器的锁止状态;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示出了连接器的松脱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组件;10.连接器;11.第一连接壳体;111.装配凹腔;112.通口;113.铰接轴;114.连接板;12.触控锁合机构;121.锁合部;122.第一延伸部;122a.铰接孔;123.按压部;124.第二延伸部;125.触发部;125a.卡爪;126.弹性元件;13.第一连接端子;14.连接电缆;15.第一开关;16.第二开关;20.连接座;21.第二连接壳体;211.扣合部;22.第二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a,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组件100,包括: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相插接,以建立(高压)电性连接。
如图2b和图3,连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壳体11、连接器电路(图中未完全示出)以及触控锁合机构12。
其中,第一连接壳体11可以是由两块子壳体相接围合成的两端开口、内设第一收容室的管腔,
连接器电路用于供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例如与连接座20建立电性连接,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收容室内。
如图4,触控锁合机构12包括锁合部121、按压部123以及触发部125,锁合部121和触发部125在按压部123上相对设置。
如图5a和图5b,触控锁合机构12装配于第一收容室内。
其中,锁合部121伸出第一连接壳体11的第一端开口,用于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形成插接锁止或锁止解除。
触发部125收容于第一收容室内,被配置为触控连接器电路,使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电性接通或电性断开。
按压部123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锁合部121和触发部125同时运动(图中为做方向相反的运动):
形成如图5b所示出的锁合部121与外部设备锁止解除,触发部125触控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断开的第一状态,或者,
形成如图5a所示出的锁合部121与外部设备插接锁止,触发部125触控连接器10与外部设备接通的第二状态。
如图4,触控锁合机构1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122和第二延伸部124,以及弹性元件126。
第一延伸部122的两端分别连接按压部123和锁合部121,第二延伸部124的两端分别连接按压部123和触发部125。
锁合部121、第一延伸部122、按压部123、第二延伸部124以及触发部125可以采用注塑模具一体式注塑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榫卯或者焊接的组装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只需要确保在使用触控锁合机构12的过程中,锁合部121、延伸部、按压部123以及触发部125相互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不发生位移即可。
如图3,第一连接壳体11上位于两端开口之间的侧壁设置有装配凹腔111,装配凹腔111开设有贯穿第一收容室的通口112。
如图5a和图5b,锁合部121伸出第一连接壳体11的第一端开口;第一延伸部122铰接于第一连接壳体11;按压部123穿过通口112后被收容于装配凹腔111内,并通过弹性元件126与第一连接壳体11连接。
具体的,如图2b,第一连接壳体11的内壁延伸出铰接轴113;相应地,如图4,第一延伸部122开设有铰接孔122a。触控锁合机构12通过铰接孔122a转动装配于铰接轴113,使触控锁合机构12被铰接于第一连接壳体11。
请继续参阅图2b,第一连接壳体11的内壁延伸出连接板114,该连接板114位于装配凹腔111的正下方。通口112的正投影位于连接板114的范围之内。如图5a,按压部123以弹性元件126穿过通口112后抵接连接板114的表面,使触控锁合机构12被弹性连接于第一连接壳体11。
在实际操作时,当按压或松开按压部123后,触控锁合机构12在按压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发生以铰接点为支点的杠杆运动,在发生杠杆运动的过程中,锁合部121和触发部125的运动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除上述的以铰接点为支点的杠杆运动使锁合部和触发部的运动方向相反来实现目标状态(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设置方式使锁合部和触发部的运动方向相同来实现锁合部和触发部同时运动,以实现目标状态,其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通过驱动按压部带动锁合部和触发部同时运动,进而令连接组件同时达到插接锁止状态解除、电性连接断开,或者同时达到插接锁止状态维持、电性连接接通的目的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b,连接座20包括设置有扣合部211的第二连接壳体21。锁合部121伸出第一端开口后与扣合部211相配合,使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保持插接锁止状态。
锁合部121和扣合部211可以是一对相适配的卡合凸缘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合部121可以是凸设于第一连接壳体11表面的第一凸缘结构,扣合部211是凸设于触控锁合机构12末端的第二凸缘结构,第一凸缘结构和第二凸缘结构相互卡接使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处于插接锁止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锁合部121和扣合部211并不仅限于本申请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所示出的卡合凸缘结构,锁合部121和扣合部21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采用其他任何合适的方式实现卡接配合。例如,锁合部121可以是凸缘结构,扣合部211可以是卡槽结构;或者,锁合部121和扣合部211可以是一对相适配的凹槽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2b,连接器电路包括低压电路模块(图中未完全示出)、第一连接端子13和连接电缆14。
其中,低压电路模块被收容于第一收容室内,被配置为控制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之间高压电性连接的接通或断开。
第一连接端子13被设置于第一端开口,连接电缆14的末端穿过与第一端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开口后被收容于第一收容室内,第一连接端子13和连接电缆14以低压电路模块电连接。
请参阅图2a,连接座20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器电路电连接的连接座电路,连接座电路包括第二连接端子22。第二连接壳体21内有第二收容室,第二连接端子22被收容于第二收容室内。
请继续参阅图2b,低压电路模块设置有第一开关15,第一开关15用于控制低压电路模块的通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15可以采用轻触开关。
在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相插接后,第二连接端子22与第一连接端子13建立电性连接,通过控制低压电路模块的通断,可以间接地控制第二连接端子22与第一连接端子13之间的高压电性连接的接通或断开。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这里结合附图5a对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之间的高压电性连接的通断做如下陈述:
如图5a,除弹性元件16的弹性力外,当没有其余外力施加于按压部123的常态(或第二状态)下,锁合部121处于连接锁止状态,触发部125与第一开关15相抵接,使得第一开关15闭合、低压电路接通,进而控制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之间形成高压电性连接。
当以一按压力按压按压部123后,锁合部121在该按压力的作用下处于断开松脱状态(或第一状态),即连接锁止状态被解除,触发部125远离第一开关15,使得第一开关15断开,高压电性连接随之断开;当松开按压部123后,触发部125在弹性元件16的弹性力下恢复抵接第一开关15,使得第一开关15闭合,高压电性连接随之接通。
请继续参阅图2b,连接器10还包括第二开关16,第二开关16被收容于收容室内并且与第一开关15相对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6可以是设置有抱爪的门锁开关。
如图5a,第一开关15与第二开关16分别被布置于收容室内位于触发部运动轨迹的两个末端。触发部125的运动轨迹是指在触控锁合机构12发生杠杆运动时,触发部125随之形成的路径。
如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触发部125可以是杆状部件,其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其中,触发部125的第一末端用于与第一开关15抵接,以触发第一开关15闭合;触发部125的第二末端设置有卡爪125a,用于配合抱爪。
如图5a,当首次按压按压部123到位并松开按压部123之后,锁合部121松脱并远离扣合部211,连接锁止状态被解除,同时,触发部125远离并松开第一开关15,触发部125以卡爪125a与第二开关16的抱爪相卡接,使第一开关15保持断开状态。
如图5b,当再次按压按压部123到位并松开按压部123之后,锁合部121靠近并配合扣合部211,连接锁止状态被维持,同时,触发部125的卡爪从第二开关的抱爪处松脱,触发部125的第一末端靠近并抵接第一开关15,使第一开关15闭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开关16,以及将第一开关15和第二开关16布置于触发部125的运动轨迹上,可以同时达到维持插接锁止状态解除、断开高压电性连接的目的,并且,在从连接座20拔离连接器10的过程中,简化了操作步骤,保障了人身安全。
以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连接组件100断开和接通过程作如下示意性说明。
在连接组件100的插接常态下,用户连续两次按压触控锁合机构12的按压部123后,便可以完成一次高压电性连接的“断开—接通”操作。
请参阅图5a,当以第一按压力F1将按压部123第一次按压到位并松开后,触控锁合机构12发生第一次杠杆运动。在此过程中,触发部125逐渐靠近第二开关16,最终以其第二末端第一次按压第二开关16,触发部125的第二末端以卡爪125a与第二开关16的抱爪相卡接,随着触发部125靠近第二开关16的同时,锁合部121逐渐远离扣合部211,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之间的插接锁止状态被解除。
由此,在按压部123在被第一次按压之后,连接组件100可以得到如图5b所示出的情况:第二开关16维持触发部125远离第一开关15的状态,第一开关15被断开,进而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之间的高压电性连接保持断开。
在这种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安全地将连接器10从连接座20上拔离,或者安全地将连接器10插接在连接座20上,避免了在拔离或插接时出现高压拉弧现象,保障了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如图5b,当以第二按压力F2将按压部123第二次按压到位并松开后,触发部125的第二末端第二次按压第二开关16,第二开关16松脱触发部125设于第二末端的卡爪125a,触控锁合机构12在弹性元件126的弹力下复位,触控锁合机构12发生第二次杠杆运动。在此过程中,触发部125逐渐靠近第一开关15,最终以其第一末端抵接第一开关15,随着触发部125靠近第一开关15的同时,锁合部121逐渐靠近扣合部211并与扣合部211相互卡合,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之间的插接处于锁止状态。
由此,在按压部123在被第二次按压之后,连接组件100可以得到如图5a所示出的情况:触发部125抵接第一开关15,第一开关15被闭合,低压电路模块控制连接器10与连接座20之间的高压电性连接保持接通。
通过按压触控锁合机构12并形成杠杆运动,可以同时达到插接锁止状态解除、高压电性连接断开,或者插接锁止状态维持、高压电性连接接通的目的,确保在对连接器10和连接座20进行接通、断开等操作时,避免操作人员意外触电。与现有的电子设备100a相比,大大地简化了连接操作步骤,有效地保障了人身安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而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两端开口、内设收容室;
连接器电路,所述连接器电路用于供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建立电性连接,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
触控锁合机构,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装配于所述收容室内;
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包括锁合部、按压部以及触发部,所述锁合部和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部上相对设置;
所述锁合部伸出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第一端开口,用于供连接器与外部设备形成插接锁止或锁止解除;
所述触发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被配置为触控所述连接器电路,使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建立电性接通或电性断开;
所述按压部在外力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锁合部和所述触发部同时运动,
形成所述锁合部与所述外部设备锁止解除,所述触发部触控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路断开的第一状态,或者,
形成所述锁合部与所述外部设备插接锁止,所述触发部触控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电路接通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上位于两端开口之间的侧壁设置有装配凹腔,所述装配凹腔开设有贯穿所述收容室的通口;
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以及弹性元件;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压部和所述锁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按压部和所述触发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铰接;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通口后被收容于所述装配凹腔内,并通过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连接;
在按压或松开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在按压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发生以铰接点为支点的杠杆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电路包括低压电路模块,所述低压电路模块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
所述低压电路模块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低压电路模块的通断;
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一开关,令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当松开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弹性力下的作用下抵接所述第一开关,令所述第一开关闭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
所述第二开关设置有抱爪,所述触发部设置卡爪,所述抱爪与所述卡爪相适配;
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触发部在所述按压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第一开关,所述触发部的所述卡爪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所述抱爪相卡接,以使所述第一开关保持断开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被布置于所述收容室内位于所述触发部的运动轨迹的两个末端;
所述运动轨迹是指在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发生所述杠杆运动时,所述触发部随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运动形成的路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为轻触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门锁开关。
7.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电路还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连接电缆;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开口,所述连接电缆的末端穿过与所述第一端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开口后被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连接电缆以所述低压电路模块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开设有铰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延伸出铰接轴,所述铰接孔与所述铰接轴相配合,使所述触控锁合机构转动装配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的内壁延伸出连接板,所述按压部以所述弹性元件抵接所述连接板的表面,使所述触控锁合机构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
10.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设置有锁合部的触控锁合机构;
以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器电性插接于所述连接座;
所述连接座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锁合部相配合,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座保持插接锁止状态。
CN202222715063.8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Active CN218919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063.8U CN218919441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5063.8U CN218919441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9441U true CN21891944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5063.8U Active CN218919441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9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1115B (zh) 自由更换插头的电源插座
CN109950746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8521051B (zh) 一种二次锁紧及延时解锁结构
EP1548901B1 (en) An external power source connec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JP6050680B2 (ja) コネクタ
CN115428271A (zh) 用于高电流插接连接器的锁定机构
CN211173483U (zh) 电子挂锁
CN218919441U (zh)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CN114498193A (zh) 微动控制高压互锁的高压连接器
CN212365886U (zh) 一种接线端子和断路器
CN111129835A (zh) 一种方便插接的大功率电源连接器
CN111585103A (zh) 一种cpa推动互锁结构
CN113097801B (zh) 用于车辆电池的插接连接器
CN117477262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壳体组件以及电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WO201720750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lider
CN111446093A (zh) 锁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断路器
CN220065967U (zh) 一种锁定机构、电池包以及移动空调
CN115395319B (zh) 一种连接装置及充电枪
CN114914755B (zh) 适配器、电气设备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4362407U (zh) 挂烫机
CN117276023A (zh) 安装锁定装置以及插入式断路器
CN220209333U (zh) 插头装置
CN220420486U (zh) 一种侧操转接件和低压开关柜
CN213071574U (zh) 适配器
CN220171945U (zh) 电源模组及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9th floor, building 1,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No. 168, Tongsha Road, Xinwe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9th floor, building 1, kaidar group center building, 168 Tongsha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