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6311A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6311A
CN112886311A CN202011638051.9A CN202011638051A CN112886311A CN 112886311 A CN112886311 A CN 112886311A CN 202011638051 A CN202011638051 A CN 202011638051A CN 112886311 A CN112886311 A CN 112886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adapter
cover body
button
power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80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6311B (zh
Inventor
安忠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80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8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6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6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包括电源适配器的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插脚、连接组件、盖体及操作组件。所述适配器本体具有第一端面;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盖体具有第二端面。当所述盖体为闭合状态时,所述插脚被遮盖,且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当所述盖体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显露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插接面。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组件,以打开所述盖体。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可保护所述插脚不易受到损坏,且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厚度较小。

Description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源适配器通常被用来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现有的电源适配器通常包括适配器本体以及外露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插脚。然而,由于现有的适配器的插脚整体外露,从而导致易于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
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具有第一端面;
插脚,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
连接组件;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盖体具有第二端面;当所述盖体为闭合状态时,所述插脚被遮盖,且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当所述盖体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显露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插接面;及
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组件,以打开所述盖体。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及如前面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且和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活动,当所述盖体为闭合状态时,因此,可保护所述插脚不被损坏且可避免其他物体被插脚损坏。当需要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时,所述盖体打开露出所述插脚。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第二端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第一端面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插接面,换而言之,所述适配器本体的第一端面仅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的部分插接面,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厚度可做得较薄,进而有利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各个部件的尺寸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各个部件的尺寸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提供的第一操作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中所示的第一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第一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所示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电源适配器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一齿轮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处于另外状态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一齿轮的示意图。
图17为图4中提供的第二操作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第二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第二驱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21为图4中所示的第四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第二盖体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第二齿轮的示意图。
图23为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下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第二齿轮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10(Power adapter)。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谓电源适配器10是为电子设备30提供供电电能的转换设备。通常,所述电源适配器10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比如,电源适配器10插接插座50上,接收插座50输出的交流电压,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用于给手机、电脑等用电的电子设备30充电。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10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直接供电子设备30中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应用环境示意图仅仅帮助理解电源适配器10的应用,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电源适配器10包括适配器本体100、插脚200、连接组件300、盖体400及操作组件500。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具有第一端面100a。所述插脚20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盖体40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0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盖体400具有第二端面400a。当所述盖体400为闭合状态时,所述插脚200被遮盖,且所述第二端面40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当所述盖体400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200显露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且所述第一端面100a与所述第二端面400a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所述操作组件50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组件300,以打开所述盖体4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所谓适配器本体100,是指实现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电压转换功能的部分。所述适配器本体100通常包括用于电压转换的电路板120,此外,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还可包括收容所述电路板120的壳体130等部件。结合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爆炸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包括壳体130、电路板120及承载座110。所述壳体130具有收容腔131,以收容所述电路板120。所述承载座110用于承载所述插脚200,且固定于所述壳体130,且密封所述收容腔131的开口。
所述插脚200的材质为金属,所述插脚200插接到插座50中,用于接收所述插座50提供的交流电压。所述插脚200的个数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200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插脚20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插脚200的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条形。所述插脚200背离所述插座50本体的端部为弧形,以便于所述插脚200插入所述插座50中。当所述插脚200插入所述插座50中,以接收第一电压,所述电路板120与所述插脚200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插脚200传输过来的第一电压,所述电路板120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
所述盖体400在闭合状态时,所述插脚200被遮盖,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几种情况:所述插脚200被所述盖体400遮盖;或者,所述插脚200被所述适配器本体100遮盖;或者,所述插脚200被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及所述盖体400共同遮盖。所述插脚200被所述盖体400遮盖的情况举例如下,所述盖体400具有收容腔,当所述盖体400闭合时,所述插脚200被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以将所述插脚200遮盖。所述插脚200被所述适配器本体100遮盖的情况举例如下,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具有收容腔,所述盖体400闭合时,所述插脚200被收容回所述收容腔内,此种情况下,所述插脚200被所述适配器本体100遮盖。所述插脚200被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及所述盖体400共同遮盖的情况举例如下,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及所述盖体400共同形成收容腔,当所述盖体400闭合时,所述插脚200被收容在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及所述盖体400共同形成的收容腔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盖体400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式是所述盖体400可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可参见所述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且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分别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均可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400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比如,所述盖体400多次翻转再调整盖体400的位置等。只要满足所述第二端面40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中,以所述插脚200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显露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为例进行示意。以所述盖体400的数目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即,所述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10及第二盖体42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中,所述盖体400的数目为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盖体400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面100a与所述第二端面400a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且所述第一端面100a与所述第二端面400a平齐。
所谓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是指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所述插脚200插入所述插座50时,与插座50配合的面,且所述插接面满足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要求。在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200插入所述插座50时,仅仅与所述插座50配合但是不满足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面不能够称为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具体地,对于电源适配器10而言,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200插入插座50时,为了避免插座50的电能通过插脚200泄露出来而对用户造成伤害,所述插脚200的边缘距离插接面的边缘需要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也称为安全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当所述盖体400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盖体400的边缘至所述盖体400背离所述插脚200边缘之间的距离d1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请参阅图5,图5为图3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举例而言,对于适用于中国的电源适配器10而言,所述预设距离为6.5mm。对于适用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欧洲)的电源适配器10而言,所述预设距离为其他数值,比如为5.1mm,或者7.9mm。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相对打开时,所述插脚200的最左边距离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表面(即,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最右边的表面)的距离d1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同样地,所述插脚200的最右边距离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表面(即,所述第二盖体420的最左边的表面)的距离d2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
具体地,当所述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10和第二盖体420时,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5mm,且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5mm,以满足适用于中国的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要求。
对于适用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欧洲)的电源适配器10而言,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且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或者,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且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换而言之,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且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或者,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41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且所述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420背离所述插脚20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
相关技术(并非现有技术)中,电源适配器10中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插脚200的端面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换而言之,相关技术的电源适配器10中的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仅仅由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插脚200的端面形成,因此,相关技术中,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通常较厚。举例而言,为了满足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要求,将电源适配器10本体的厚度(即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的宽度)设置为预设厚度(比如,22mm),下面对本申请的适配器本体100及相关技术中的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进行分析。由于相关技术中,适配器本体100的插接面仅仅由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插脚200的端面形成,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电源适配器10的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较厚。而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中由于所述盖体400的第二端面400a和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所述插脚200的第一端面100a共同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即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及所述盖体400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预设厚度。换而言之,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中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插脚200的第一端面100a仅作为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部分插接面,即,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中适配器本体100设置插脚200的第一端面100a的尺寸(即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本身不能满足安规的要求(比如,安规中关于爬电距离的要求),而需要借助所述盖体400才可以满足安规的要求。由此可见,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中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必然小于相关技术中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由此可见,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10中的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比相关技术中的电源适配器10的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薄。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中,所述盖体40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和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当所述盖体400为闭合状态时,因此,可保护所述插脚200不被损坏且可避免其他物体被插脚200损坏。当需要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时,所述盖体400打开露出所述插脚200。进一步地,所述盖体400的第二端面400a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避免用户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时,由于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的尺寸不够导致的爬电对用户造成的损害。换而言之,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仅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部分插接面,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可做得较薄,进而有利于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小型化。此外,相较于所述盖体400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翻转等其他运动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中所述盖体400可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盖体400由闭合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盖体400与所述插脚200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变化不大,因此,用户操作所述盖体400的手指距离所述插脚200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不变或者变化不大,即便所述电源适配器10与所述插座50连接时,用户手指距离插脚200的距离仍然可以满足安规的要求,不容易触电。此外,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组件500控制所述连接组件300,以打开所述盖体400,从而实现了操作所述操作组件500即可实现所述盖体400的自动打开,方便将所述盖体400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是指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在厚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10及第二盖体420。所述第一盖体41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可相对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所述第一盖体410具有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盖体42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可相对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所述第二盖体420具有第二子端面420a,其中,所述第二端面400a包括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及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与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相背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
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谓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也即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当所述第一盖体410由闭合状态逐渐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而打开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逐渐靠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所述第一端面100a,直至所述第一盖体410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完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平齐或者基本平齐。相应地,当所述第一盖体410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平齐或者基本平齐,当所述第一盖体410由打开状态逐渐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逐渐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直至所述第一盖体410相较于所述是适配器本体100完全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距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之间的距离最远,且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长度达到最长。
同样地,当所述第二盖体420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谓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也即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当所述第二盖体420由闭合状态逐渐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而打开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逐渐靠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所述第一端面100a,直至所述第二盖体420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完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平齐或者基本平齐。相应地,当所述第二盖体420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与所述第一端面100a平齐或者基本平齐,当所述第二盖体420由打开状态逐渐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逐渐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直至所述第二盖体420相较于所述是适配器本体100完全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距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之间的距离最远,且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长度达到最长。
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分别层叠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相背的两侧。相应地,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相背的两侧。换而言之,所述第一端面100a夹设于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及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之间。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及所述第一端面100a平齐,以方便所述插脚200插入所述插座50内。
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长度最短;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长度最长。
请参阅图6及图7,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各个部件的尺寸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各个部件的尺寸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的范围为:6.3mm≤D1≤14mm;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的范围为:4.825mm≤D2≤7mm,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的范围为:4.825mm≤D3≤7mm。
由于安全规定的要求,对于适用于中国的电源适配器100而言,所述插脚200的宽度通常为6.3mm。因此,所述D1≥6.3mm。为了所述电源适配器10较为轻薄,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14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的范围为:9.65mm≤D1≤14mm;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的范围为:4.825mm≤D2≤7mm;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的范围为:4.825mm≤D3≤7mm。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和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相等,且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之和等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
上述尺寸的选择不是任意选择的,而是结合电源适配器10中安全规定的要求设计出来的。具体地,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安全规定的要求,因此,要求插脚200的邻近所述第一盖体410的侧面距离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最外面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6.5mm,以防止电源适配器10通过插脚200插入到插座50上时漏电伤害到用户。同样地,由于安全规定的要求,要求插脚200邻近所述第二盖体420的侧面距离所述第二盖体420的最外面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6.5mm。那么,而同样由于安全规定的要求,所述插脚200的宽度为6.3mm,因此,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的最小值为,D1+D2+D3=6.3mm+6.5mm+6.5mm=19.3mm。那么,当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D2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D3之和等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时,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D1的最小值等于19.3mm/2=9.65mm。当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时,D2=D3=9.65mm/2=4.825mm。即,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的最小值为4.825mm,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的最小值为4.825mm。由于传统的电源适配器10的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通常大于14mm,因此,为了本案的电源适配器10中的适配器本体100较薄,因此,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上限可选取为14mm。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相等时,且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加上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厚度时,所述第一盖体410的厚度的上限为7mm,所述第二盖体420的厚度的上限为7mm。
下面对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式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再次参阅图3及图4,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10及第二连接组件320。相应地,所述盖体400包括第一盖体410及第二盖体420。所述第一盖体41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一盖体410具有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盖体42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二盖体420具有第二子端面420a,其中,所述第二端面400a包括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及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及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100,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及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子端面410a、所述第二子端面420a及所述第一端面100a共同形成所述插接面。所述操作组件500包括第一操作组件510,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以打开所述第一盖体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10及第一操作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控制所述第一连接件311,以打开所述第一盖体410,从而实现了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件即可实现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自动打开,方便将所述第一盖体410开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420可随着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打开而被打开。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420的打开并不随着第一盖体410的打开而被打开。所述第二盖体420及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的具有结构稍后详细介绍。
下面对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请继续参阅图4并一并参阅图8,图8为图4中提供的第一操作组件立体分解图。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包括第一按钮支架511、第一按钮512及第一驱动件513。所述第一按钮支架511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一按钮支架511具有第一收容孔5111。所述第一按钮51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内,且可在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内朝向第一预设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按钮512被按压而朝向第一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51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翻转,以打开所述第一盖体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朝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向。具体地,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为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宽度方向或者与所述宽度方向相近的方向。换而言之,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平行或者近似平行。
所述第一按钮51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内,包括:所述第一按钮5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中,且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按钮512凸出于所述第一按钮支架511;或者,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按钮512与所述第一按钮支架511平齐;或者,所述第一按钮512凹陷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中。只要能满足所述第一按钮51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中,且能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即可。所谓初始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按钮512未被按压时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按钮512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中,且能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包括但不仅限于第一按钮512直接被用户按压,或者第一按钮512被用户间接按压。所述第一按钮512被用户间接按压的情况如下,用户借助按压工具按压。
请一并参阅图9,图9为图8中所示的第一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按钮512包括第一按钮本体5121及第一配合部5122,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内,且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具有第一操作面5124(见图8),用于接收按压操作,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连接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背离所述第一操作面5124的一侧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为图8中的第一驱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驱动件513包括第一齿轮5131及第二配合部5132,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与所述第一齿轮5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和第一配合部5122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131旋转。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4中所示的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包括第一连接件311,所述第一连接件3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部3111、第一连接部3112及第二转动部3113,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与所述第一齿轮5131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齿轮5131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410。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转轴的方式。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转轴的方式。
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背离所述第一操作面5124的表面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连接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背离所述第一操作面5124的一侧,且位于所盲孔中。换而言之,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设置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中的盲孔中。
请再次参阅图9,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5123,所述第一限位部5123连接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用于对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在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内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第一按钮512从所述第一收容孔5111中脱落。
当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随着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的运动而朝向第一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可带动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旋转。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旋转,进而可带动第一齿轮5131旋转(举例而言,旋转90°)。由此可见,由于所述第一按钮512及所述第一驱动件513的相互作用,可使得所述第一按钮512接收到的按压操作转换为第一齿轮5131的旋转。由于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与所述第一齿轮5131啮合,因此,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可在所述第一齿轮5131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旋转进而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而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410,因此,所述第二转动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一盖体410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513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配合的面为斜面。
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配合的表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随着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朝向预设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的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配合的面为斜面,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之间通过斜面配合,因此,可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配合时接触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所述第一按钮512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513旋转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按钮512包括两个第一配合部5122,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513包括两个第二配合部5132,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一第二配合部5132和其中一第一配合部5122配合,另一第二配合部5132和另一第一配合部5122配合。
本实施中,通过两个第二配合部5132与两个第一配合部5122的相互配合可减小甚至避免所述第一齿轮5131的旋转时发生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12。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为图4中所示的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转动部3121、第二连接部3122及第四转动部3123,所述第三转动部312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四转动部31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12,可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带动所述第一盖体410运动时,所述第一盖体410转动较为顺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一连接件31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一连接件311位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
请参阅图13-图16,图13为电源适配器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一齿轮的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处于另外状态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一齿轮的示意图。在图13及图15中为了方便示意出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而省略了第一盖体。在图13中,由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状态可知,所述第一盖体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闭合。在图15中由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状态可知,所述第一盖体相较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打开。所述第一转动部3111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P1,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与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P2,所述第三转动部3121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P3,所述第四转动部3123与所述第一盖体410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P4,所述第一连接点P1与所述第三连接点P3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点P2与所述第四连接点P4的连线。
所述第一连接点P1与所述第三连接点P3的的连线记为L1,所述第二连接点P2与所述第四连接点P4的连线记为L2,其中,L1∥L2。所述L1∥L2,可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在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晃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P1与所述第三连接点P3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点P2与所述第四连接点P4之间的距离。换而言之,所述第一连接点P1、所述第三连接点P3、所述第四连接点P4、及所述第二连接点P2的连线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一连接点P1、所述第三连接点P3、所述第四连接点P4、及所述第二连接点P2的连线称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一盖体410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514(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复位件514设置于所述第一按钮512及所述第一驱动件513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按钮512复位。
所述第一复位件5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弹簧,具有弹性的硅胶等可被按压而产生形变,且可恢复形变的部件。当所述第一按钮512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复位件514被压缩而缩短;当施加在所述第一按钮512上的按压力撤掉之后,所述第一复位件514伸长,从而将所述第一按钮512复位,以接收下一次操作。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复位件51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5121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的表面,所述第一复位件51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齿轮5131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的表面。所述第一复位件514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及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的外周侧,以利用所述第一配合部5122及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对所述第一复位件514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打开第二盖体4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的结构相同为例进行介绍,且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的结构相同为例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17,图17为图4中提供的第二操作组件的立体分解图。所述操作组件500还包括第二操作组件520。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包括第二按钮支架521、第二按钮522及第二驱动件523。所述第二按钮支架521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二按钮支架521具有第二收容孔5211。所述第二按钮5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内,且可在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内朝向第二预设方向运动,其中,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二按钮522被按压而朝向第二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523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翻转,以打开所述第二盖体4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510相背设置,且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的第二按钮522和第一操作组件510的第一按钮512分别显露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相背的两个表面,以方便用户同时操作造成第一操作组件510及第二操作组件5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朝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可以为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火灾与所述宽度方向相近的方向。换而言之,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平行或者近似平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完全相反。
所述第二按钮5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内,包括:所述第二按钮522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中,且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按钮522凸出于所述第二按钮支架521;或者,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二按钮522与所述第二按钮支架521平齐;或者,所述第二按钮522凹陷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中。只要能满足所述第二按钮5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中,且能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即可。所谓初始状态,是指所述第二按钮522未被按压时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按钮5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中,且能够接收到用户的操作包括但不仅限于第二按钮522直接被用户按压,或者第二按钮522被用户间接按压。所述第二按钮522被用户间接按压的情况如下,用户借助按压工具按压。
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第二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按钮522包括第二按钮本体5221及第三配合部5222。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内,且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具有第二操作面5224,用于接收按压操作,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连接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背离所述第二操作面5224(见图17)的一侧。请一并参阅图19,图19为图17中第二驱动件的立体示意图。所述第二驱动件523包括第二齿轮5231及第四配合部5232。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与所述第二齿轮52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和第三配合部5222配合,以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5231旋转。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4中所示的第三连接件的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20包括第三连接件321。所述第三连接件3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转动部3221、第三连接部3212及第六转动部3213,所述第五转动部322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与所述第二齿轮5231啮合,以在所述第二齿轮5231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六转动部32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420。
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背离所述第二操作面5224的表面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连接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背离所述第二操作面5224的一侧,且位于所盲孔中。换而言之,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设置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中的盲孔中。
请再次参阅图18,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还包括第二限位部5223,所述第二限位部5223连接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用于对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在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内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第二按钮522从所述第二收容孔5211中脱落。
当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随着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的运动而朝向第二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可带动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旋转。所述第二配合部5132旋转,进而可带动第二齿轮5231旋转(比如为旋转90°)。由此可见,由于所述第二按钮522及所述第二驱动件523的相互作用,可使得所述第二按钮522接收到的按压操作转换为第二齿轮5231的旋转。由于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且与所述第二齿轮5231啮合,因此,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可在所述第二齿轮5231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旋转进而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而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420,因此,所述第二转动部3113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二盖体420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
所述第三连接件32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分别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件32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分别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可充分利用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空间,使得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结构较为紧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2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12背离所述插脚200的一侧,以方便所述第三连接件321与所述第二按钮522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5231的一侧,且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与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配合的面为斜面。
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与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配合的表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随着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朝向预设方向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的旋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与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配合的面为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与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之间通过斜面配合,因此,可使得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与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配合时接触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所述第二按钮522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523旋转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按钮522包括两个第三配合部5222,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523包括两个第四配合部5232,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一第四配合部5232和其中一第三配合部5222配合,另一第四配合部5232和另一第三配合部5222配合。
本实施中,通过两个第四配合部5232与两个第三配合部5222的相互配合可减小甚至避免所述第二齿轮5231的旋转时发生偏移。
请参阅图21,图21为图4中所示的第四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接件322。所述第四连接件322与所述第三连接件321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件3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转动部3221、第四连接部3222及第八转动部3223,所述第七转动部3221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所述第八转动部32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4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12,可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10带动所述第一盖体410运动时,所述第一盖体410转动较为顺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一连接件311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一连接件311位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件32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12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件32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分别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所述第四连接件32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分别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相背的两侧,可充分利用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空间,使得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结构较为紧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连接件32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朝向所述插脚200的一侧,以方便所述第一连接件311与所述第一按钮512配合。换而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1及所述第四连接件322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的同一侧(比如为第一侧),且所述第四连接件322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邻近所述插脚200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三连接件321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的同一侧(比如为第二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312及所述第三连接件32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及所述第四连接件322设置于所述插脚200的不同侧;所述第二连接件312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21邻近所述插脚200设置。
请参阅图22及图23,图22为第二盖体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第二齿轮的示意图;图23为第二盖体处于打开状态下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及第二齿轮的示意图。所述第五转动部3221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五连接点P5,所述第六转动部3213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连接点为第六连接点P6,所述第七转动部3221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七连接点P7,所述第八转动部3223与所述第二盖体420的连接点为第八连接点P8,所述第五连接点P5与所述第七连接点P7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六连接点P6与所述第八连接点P8的连线。
所述第五连接点P5与所述第七连接点P7的的连线记为L3,所述第六连接点P6与所述第八连接点P8的连线记为L4,其中,L3∥L4。所述L3∥L4,可使得所述第二盖体420在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的过程中不容易晃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连接点P5与所述第七连接点P7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六连接点P6与所述第八连接点P8之间的距离。换而言之,所述第五连接点P5、所述第七连接点P7、所述第八连接点P8、及所述第六连接点P6的连线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五连接点P5、所述第七连接点P7、所述第八连接点P8、及所述第六连接点P6的连线称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第二盖体420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滑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阅图1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2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524,所述第二复位件524设置于所述第二按钮522及所述第二驱动件523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按钮522复位。
所述第二复位件52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弹簧,具有弹性的硅胶等可被按压而产生形变,且可恢复形变的部件。当所述第二按钮522被按压时,所述第二复位件524被压缩而缩短;当施加在所述第二按钮522上的按压力撤掉之后,所述第二复位件524伸长,从而将所述第二按钮522复位,以接收下一次操作。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复位件524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5221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的表面,所述第二复位件524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齿轮5231连接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的表面。所述第二复位件524套设于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及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的外周侧,以利用所述第三配合部5222及所述第四配合部5232对所述第二复位件524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向。
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600及第二磁性件700。所述第一磁性件600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410。所述第二磁性件700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420,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100a的同一侧;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与第二盖体420分别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
请继续参阅图4,所述第一盖体410包括第一盖体部411及第一封盖部412。所述第一盖体部411的表面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部分外观面。所述第一盖体部411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磁性件600,所述第一封盖部412与所述第一盖体部411配合以将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封装。
所述第二盖体420包括第二盖体部420及所述第二封盖部422。所述第二盖体部420的表面构成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部分外观面。所述第二盖体部420用于收容所述第二磁性件700,所述第二封盖部422于所述第二盖体部420配合以将所述第二磁性件700封装。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封盖部412面对所述第二封盖部422,所述第一盖体部411相对于所述第一封盖部412背离所述第二盖体420,所述第二盖体部420相对于所述第二封盖部422背离所述第二盖体420。
具体地,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包括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也包括第一磁极及第二磁极。其中,所述第一磁极为N极,所述第二磁极为S极;或者,所述第一磁极为S极,所述第二磁极为N极。当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600的第一磁极面对所述第二磁性件700的第二磁极,因此,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产生磁性吸力,所述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固定在一起而不容易分开。
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永磁体或者电磁体,相应地,所述第二磁性件70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永磁体或电磁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为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也为磁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件600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410包括所述第一磁性件60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41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磁性件700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420包括所述第二磁性件700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42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
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闭合状态时,当按下第一按钮512的第一按钮本体5121时,所述第一按钮512的第一配合部5122和第一驱动件513的第二配合部5132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一齿轮5131旋转,所述第一齿轮5131旋转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11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31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盖体410和第二连接件312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一侧滑动。同样地,当按下所述第二按钮522的第二按钮本体5221时,所述第二按钮522的第三配合部5222和第二驱动件523的第四配合部5232相互配合,使得所述第二齿轮5231旋转,所述第二齿轮5231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二盖体420和第四连接件322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另一侧滑动。
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包括第一磁性件600及第二磁性件700时,所述第一按钮512的按压力和第一复位件514的合力的作用需要克服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及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吸引力,才能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一侧滑动;相应地,所述第二按钮522的按压力和第二复位件524的合力作用需要克服第一磁性件600及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吸引力,才能使得所述第二盖体420向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另一侧滑动。接下来,当所述第一盖体410滑动时,由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和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滑动也会带着所述第二盖体420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盖体410处于打开状态不再运动,所述第二盖体420处于打开状态不再运动。由此可见,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及所述第二磁性件700的设置可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同步滑动。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分别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相背的两侧。
相应地,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打开状态时,对所述第一盖体410施加推力而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滑动时,比如,用户用手指朝向所述插脚200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一盖体410,由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和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所述第一盖体410的滑动也会带动所述第二盖体420盖体400滑动,直至所述第一盖体410处于打开状态不再运动,所述第二盖体420也处于打开状态不再运动。当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固定在所述适配器本体100的第一端面100a的同一侧。
当控制所述第一盖体410滑动时,由于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所述第一盖体410滑动会带动所述第二盖体420滑动。可以理解地,当控制所述第二盖体420滑动时,由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0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700之间的磁性力,所述第二盖体420滑动会带动所述第一盖体410滑动。综上所述,由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00及所述第二磁性件700的作用,在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均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100接解除固定时,可只控制所述第一盖体410及所述第二盖体420中的任意一个盖体400即可达到第一盖体410与所述第二盖体420之间的同步运动。
请参阅图24,图24为本申请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放电接口800。所述放电接口800与所述电路板120(参阅图24)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电路板120转换得到的第二电压输出。所述放电接口80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当所述放电接口800为USB接口时,所述USB接口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USB 2.0接口,或者USB 3.0接口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请参阅图25,图2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组件1包括电子设备30及电源适配器10。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30充电。所述电子设备30可以为手机、电脑等需要充电的设备。所述电子设备30具有电池,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用于接收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所述电源适配器1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
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具有第一端面;
插脚,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
连接组件;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盖体具有第二端面;当所述盖体为闭合状态时,所述插脚被遮盖,且所述第二端面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当所述盖体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显露于所述第一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共同形成所述电源适配器的插接面;及
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控制所述连接组件,以打开所述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一盖体具有第一子端面;及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第二子端面,其中,所述第二端面包括所述第一子端面及所述第二子端面,当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第二盖体为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及所述第二子端面背离所述适配器本体,当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第二盖体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端面及所述第二子端面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子端面、所述第二子端面及所述第一端面共同形成所述插接面;
所述操作组件包括第一操作组件,所述第一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以打开所述第一盖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包括:
第一按钮支架,所述第一按钮支架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一按钮支架具有第一收容孔;
第一按钮,所述第一按钮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且可在所述第一收容孔内朝向第一预设方向运动;及
第一驱动件,当所述第一按钮被按压而朝向第一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翻转,以打开所述第一盖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钮包括第一按钮本体及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内,且所述第一按钮本体具有第一操作面,用于接收按压操作,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按钮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操作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一按钮本体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的面为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包括两个第一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二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一第二配合部和其中一第一配合部配合,另一第二配合部和另一第一配合部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转动部、第二连接部及第四转动部,所述第三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四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适配器本体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一盖体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三转动部与所述适配器本体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四转动部与所述第一盖体的连接点为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接点的连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还包括:
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按钮及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按钮复位。
10.如权利要求2-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第二操作组件,所述第二操作组件包括:
第二按钮支架,所述第二按钮支架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二按钮支架具有第二收容孔;
第二按钮,所述第二按钮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且可在所述第二收容孔内朝向第二预设方向运动,其中,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反;及
第二驱动件,当所述第二按钮被按压而朝向第二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翻转,以打开所述第二盖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钮包括第二按钮本体及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内,且所述第二按钮本体具有第二操作面,用于接收按压操作,所述第三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按钮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操作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齿轮及第四配合部,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配合部和第三配合部配合,以在所述第二按钮本体被按压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五转动部、第三连接部及第六转动部,所述第五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带动下旋转,所述第六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且所述第四配合部与所述第三配合部配合的面为斜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钮包括两个第三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三配合部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第四配合部,两个所述第四配合部间隔且相对设置,其中一第四配合部和其中一第三配合部配合,另一第四配合部和另一第三配合部配合。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转动部、第四连接部及第八转动部,所述第七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第八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转动部与所述适配器本体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五连接点,所述第六转动部与所述第二盖体的连接点为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七转动部与所述适配器本体转动的连接点为第七连接点,所述第八转动部与所述第二盖体的连接点为第八连接点,所述第五连接点与所述第七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六连接点与所述第八连接点的连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还包括:
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按钮及所述第二驱动件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按钮复位。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
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承载于所述第一盖体;以及
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承载于所述第二盖体,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的同一侧;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分别固定于所述适配器本体。
1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盖体及所述第二盖体均为打开状态时: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5mm,且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5mm;或者,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且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1mm;或者,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一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且所述插脚邻近所述第二盖体的边缘至所述第二盖体背离所述插脚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9mm。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厚度D1的范围为:6.3mm≤D1≤14mm;所述第一盖体的厚度D2的范围为:4.825mm≤D2≤7mm,所述第二盖体的厚度D3的范围为:4.825mm≤D3≤7mm。
20.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及如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CN202011638051.9A 2020-12-31 2020-12-31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112886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8051.9A CN112886311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8051.9A CN112886311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311A true CN112886311A (zh) 2021-06-01
CN112886311B CN112886311B (zh) 2023-01-10

Family

ID=7604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8051.9A Active CN112886311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8631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3343A (zh) * 2021-12-17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配器
WO202208893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WO202208890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4205A (en) * 1971-05-19 1973-08-21 Lenmark Enterprises Inc Protected connector plug
CN1926530A (zh) * 2004-02-27 2007-03-07 伊美申公司 与设备连接器和主机连接器标准兼容的存储卡
CN201699281U (zh) * 2010-04-14 2011-01-05 赵文奎 反弹式防触电插头
WO2016145598A1 (zh) * 2015-03-16 2016-09-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充电装置
CN210052912U (zh) * 2019-08-01 2020-02-11 深圳津岳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按压式电源适配器
CN210806233U (zh) * 2019-11-29 2020-06-19 浙江亿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电源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4205A (en) * 1971-05-19 1973-08-21 Lenmark Enterprises Inc Protected connector plug
CN1926530A (zh) * 2004-02-27 2007-03-07 伊美申公司 与设备连接器和主机连接器标准兼容的存储卡
CN201699281U (zh) * 2010-04-14 2011-01-05 赵文奎 反弹式防触电插头
WO2016145598A1 (zh) * 2015-03-16 2016-09-2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充电装置
CN106030922A (zh) * 2015-03-16 2016-10-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充电装置
CN210052912U (zh) * 2019-08-01 2020-02-11 深圳津岳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按压式电源适配器
CN210806233U (zh) * 2019-11-29 2020-06-19 浙江亿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电源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893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WO2022088902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4243343A (zh) * 2021-12-17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配器
CN114243343B (zh) * 2021-12-17 2024-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6311B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417325B (en) Battery connection apparatus
TWI223912B (en) Shuttered connector
CN112271935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201417413A (zh)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CN214479684U (zh) 电源适配器
EP223992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3242965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904393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185915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201532350A (zh) 電氣插頭裝置及其連動機構
CN213990478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EP4210178A1 (en)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212571460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429271U (zh) 驱动缓冲组件、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WO2022088932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EP1929592A1 (en) Rotating power receptacle
CN113904392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410700B (zh) 电源适配器
CN217589519U (zh) 电源适配器
CN114188753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53443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5347407A (zh) 电源适配器
CN111564718B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插头结构
CN217589520U (zh) 电源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