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348U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4348U
CN215344348U CN202120852862.2U CN202120852862U CN215344348U CN 215344348 U CN215344348 U CN 215344348U CN 202120852862 U CN202120852862 U CN 202120852862U CN 215344348 U CN215344348 U CN 215344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dapter
assemb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ata lin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28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忠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28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4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4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4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及包括电源适配器的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组件、电路板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接口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收容空间;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接口组件包括数据线及接口,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所述电源适配器具有所述数据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的伸出状态,且当所述数据线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数据线可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内。本申请的电源适配器的应用范围较广。

Description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源适配器通常被用来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
现有的电源适配器通常包括接口,电源适配器中的电路板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经由所述接口为电子设备充电。然而,由于现有的电源适配器接口固定于壳体,而电源适配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电源适配器的插脚插入插座之后,电子设备需要紧挨着插口放置,从而导致电源适配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较为不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方式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收容空间;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及
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包括数据线及接口,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
所述电源适配器具有所述数据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的伸出状态,且当所述数据线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数据线可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供电电能。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中,由于所述数据线可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因此,可使得所述电源适配可以通过将所述数据线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进而提升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可应用场景,提升了所述电源适配器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的便利性;当不需要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时,可将所述数据线收回所述收容空间内,避免所述数据线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在收纳状态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电源适配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在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驱动件及接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旋转件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旋转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壳体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2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壳体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收容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在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第一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5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插脚组件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插脚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的插脚组件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一角度下的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21为另一角度下的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22为一实施方式中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的插脚组件相较于图23中的插脚组件向上运动第一预设距离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的插脚组件相较于图24中的插脚组件向上运动第二预设距离的示意图。
图27为图5中驱动组件的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5中驱动组件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插脚的边缘到端面的边缘的距离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Power adapter)10。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应用环境示意图。所谓电源适配器10是为电子设备30提供供电电能的转换设备。通常,所述电源适配器10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比如,电源适配器10插接插座50上,接收插座50输出的交流电压,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用于给手机、电脑等用电的电子设备30充电。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10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直接供电子设备30中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应用环境示意图仅仅帮助理解电源适配器10的应用,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在收纳状态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电源适配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在伸出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的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电源适配器10包括壳体组件110、电路板组件120、第一驱动组件180以及接口组件170。所述壳体组件110具有收容空间1111。所述电路板组件 12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所述接口组件170 包括数据线171及接口172,所述数据线17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120,所述数据线171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172。所述电源适配器10具有所述数据线17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外的伸出状态,且当所述数据线171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数据线171可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
所述壳体组件110具有收容空间1111,所述收容空间1111用于收容所述电路板组件120及所述。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圆柱形、椭圆柱形、立方体、正方体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外形为类似圆柱形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外形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限定。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延伸方向为预设延伸方向。
所述接口组件170包括数据线171及接口172,所述接口172通过所述数据线171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用于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将所述直流电压经由所述数据线171传输至所述接口172,并经由所述接口172输出。所述接口17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当所述接口172为USB接口时,所述USB接口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USB 2.0接口,或者USB 3.0接口等。
所述电源适配器10具有所述数据线17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外的伸出状态。所述数据线171可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以使得所述数据线171由所述伸出状态转换至所述收纳状态。换而言之,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作用下,可调整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长度。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由于所述数据线171可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外,因此,可使得所述电源适配10 可以通过将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进而提升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可应用场景,提升了所述电源适配器10为电子设备30充电时的便利性;当不需要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时,可将所述数据线171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避免所述数据线171损坏。
在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由所述收纳状态转换至所述伸出状态时,可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由所述收纳状态转换至所述伸出状态时,对所述接口172施加拉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变形,而将所述数据线171拉出。稍后将结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具体结构,对于所述数据线171拉出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适配器1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作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具有所述数据线17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 外的伸出状态,当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伸出状态时,可适用于给和所述电源适配器 10距离不同的电子设备30进行充电的场景。当所述电子设备30不使用时,所述数据线171的至少部分可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因此,方便所述数据线171的收纳。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图6为图2所示的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所示的第一驱动件及接口组件的立体分解图。为了方便示意出电源适配器10中的内部结构,在图6中省略了部分壳体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包括第一驱动件181以及旋转件182。所述第一驱动件181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所述旋转件182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81,且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181的驱动下旋转。所述数据线171固定于在所述旋转件182上,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数据线171缠绕于所述旋转件182上;当所述数据线171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81带动所述旋转件182旋转,以带动所述数据线171被环绕于所述旋转件18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数据线171被拉动而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外时,所述旋转件182往预设方向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181产生形变;当所述数据线171需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81恢复形变以带动所述旋转件182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所述数据线171绕环绕于所述旋转件18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81为扭簧,当所述数据线171被拉动而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 外时,所述旋转件182往预设方向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扭簧产生形变;当所述数据线171需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时,所述数据线171被松开时,所述扭簧恢复形变带动所述旋转件182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将所述数据线171缠绕于所述旋转件182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相应地,所述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相应地,所述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81还可以为其他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并可恢复形变的元器件,比如,弹簧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81还可以为步进电机,当所述数据线171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旋转件182旋转以带动所述数据线171被环绕于所述旋转件182上,以使得所述数据线171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
请参阅图8,图8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181包括第一固定部1811、形变部1812以及第二固定部1813。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固定于所述旋转件182。所述形变部18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且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设置,所述形变部1812可产生形变。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连接于所述形变部1812的另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固定于所述旋转件182的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固定,也可以为不可拆卸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为卡扣,所述卡扣可卡固于所述旋转件182上,比如,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与所述旋转件182通过卡扣-卡槽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 1811与所述旋转件182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以为螺钉-螺母的方式固定。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与所述旋转件182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以为通过粘结件(比如粘结胶、魔术贴)的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固定于所述旋转件182的方式不做限定,只要满足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固定于所述旋转件182即可。
所述形变部18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且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形变部1812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多圈,以便产生较大形变。所述形变部1812的材质可以为金属片,或者塑料片等。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固定于所述旋转件182的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固定,也可以为不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连接于所述形变部1812的另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为卡扣,所述卡扣可卡固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上,比如,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与所述壳体组件110通过卡扣-卡槽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与所述旋转件182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为螺钉-螺母的方式固定。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与所述壳体组件110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以为通过粘结件(比如粘结胶、魔术贴)的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方式不做限定,只要满足所述第二固定部1813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图9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旋转件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0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旋转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所述旋转件182包括主体部1821、第三固定部1822以及第四固定部1823。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821,且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还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件181。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821且用于固定所述数据线171,且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与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821相背的两侧,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数据线171缠绕于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上。
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81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固定,也可以为不可拆卸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为卡槽,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81的固定方式可以卡扣-卡槽的方式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与所述第一驱动件181的第一固定部1811 之间通过卡扣-卡槽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811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可以通过螺钉-螺母的方式固定,或者,粘结件(比如粘结胶、魔术贴)的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所述第三固定部1822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81的方式不做限定。
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与所述数据线171之间的固定方式为可拆卸固定,也可以为不可拆卸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为卡槽,所述数据线171的一端形成卡扣,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与所述数据线171的一端为卡扣-卡槽的方式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与所述数据线 171之间也可以为通过粘结件(比如粘结胶、魔术贴)的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所述第四固定部1823固定于所述数据线171的方式不做限定。
请结合图2至图5且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壳体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2为图5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第一壳体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第一壳体 111以及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具有容纳空间1112,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接口172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外,且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1112内。所述第二壳体112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共同围设成所述收容空间1111。
请继续参阅5,所述接口组件170还包括固定座173。所述固定座17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数据线171,所述固定座173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172,且所述固定座173固定所述接口172并凸出于所述接口172 的周侧面。
当用户需要使用所述数据线171时,可通过握住所述固定座173拉动所述数据线171,并使得所述数据线171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之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173固定所述接口172并凸出于所述接口172的周侧面,便于用户握持。当所述数据线171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80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时,所述固定座173可抵持所述壳体组件110(比如,所述第一壳体111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12 的侧壁),避免所述插头被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
请一并参阅图2-图5和图13,图13为图2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收容状态下的示意图。所述壳体组件 110具有通孔112a,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插脚组件130以及电连接组件140。所述插脚组件130包括承载座131及插脚132,所述承载座13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所述插脚132承载于所述承载座131 上,且可随着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电连接组件140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所述电源适配器10具有所述插脚13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的收容状态及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通孔112a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140与所述插脚132电连接。
所述壳体组件110上的所述通孔112a用于供所述插脚132伸出或缩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所述通孔 112a的数目和所述插脚132的数目相适应,以供所有插脚132通过所述通孔112a伸出所述收容空间1111。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通孔112a的数目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 112a的数目也可以为其他数目,比如为三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132固定于所述承载座131上,且所述插脚13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承载座 131的运动方向相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13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方向不同,比如,所述插脚13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方向呈夹角,只要满足所述插脚132在所述承载座131的带动下可通过所述通孔112a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以及可在所述承载座131座的带动下可收容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座131可被驱动机构电动驱动而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承载座131 被手动驱动而运动为例进行示意,稍后会对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过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地,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方式不应当理解为对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限定。
所述承载座131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比如,塑胶、橡胶、塑料、陶瓷等。所述承载座131的形状与所述收容空间1111的形状相适应,以能够在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运动。
所述插脚132的材质为金属,比如铜合金,铝合金等,所述插脚132插接到插座50中,用于接收所述插座50提供的交流电压。所述插脚132的个数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两个,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插脚132的个数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两个插脚132相对且间隔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132的数目为三个。所述插脚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条形。所述插脚132背离所述插座50本体的端部为弧形,以便于所述插脚132插入所述插座50中。所述承载座131与所述插脚132可通过但不仅限于通过镶嵌注塑而一体成型。所述插脚132显露于所述承载座131的靠近所述通孔112a的端面113b。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13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收容状态,是指所述插脚13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的状态。所述插脚13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包括所述插脚132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以及所述插脚132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当所述插脚132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时,所述插脚132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所述插脚132的另一部分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当所述插脚132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时,所述插脚132的所有部位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
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工作状态,是指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通孔112a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且可被正常使用的状态。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32仅仅通过所述插脚132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但是由于所述插脚132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的尺寸较小,不能够被正常使用的状态不是电源适配器10 的工作状态。可以理解地,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工作状态是指所述插脚132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且可被正常使用,不代表所述电源适配器10插入插座50而处于使用过程中,和所述电源适配器10是否插入所述插座50无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容状态时,当所述承载座131受到作用力而朝向所述通孔112a运动时,所述插脚132背离所述承载座131的一端先通过所述通孔112a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所述插脚132的其余部分再逐渐通过所述通孔112a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当所述插脚132伸出到极限程度而不能够继续伸出时,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
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当所述承载座131受到作用力而背离所述通孔112a运动时,所述插脚132邻近所述承载座131的一端先通过所述通孔112a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所述插脚 132的其余部分再逐渐通过所述通孔112a而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当所述插脚13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且不能够再继续深入所述收容空间1111时,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容状态。
所述电连接组件140用于在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电连接所述插脚132及所述电路板组件120。可以理解地,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时(比如,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断开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的电连接关系不应当理解为对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的连接关系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断开连接为例进行示意及说明。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具有工作状态,因此,所述电源适配器10能够被正常使用;此外,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具有所述插脚13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的收容状态,因此,当不需要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时,可将所述插脚132收回所述收容空间1111内,避免所述插脚132收到损坏,比如可避免冲击变形,避免弯曲导致功能失效等风险,从而使得所述电源适配器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所述插脚13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11中,也可避免所述插脚132对其他物品的损坏,以及可避免用户携带时戳痛用户。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及图16,图14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在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电源适配器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第一电连接件的示意图。所述电连接组件140包括电连接件,为了方便区分后续的一些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命名为第一电连接件141。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41包括第一连接部1411、第二连接部1412以及第三连接部1413。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 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且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且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的不同部位。
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 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从而形成一个导电路径;所述插脚132还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从而形成另一导电路径。换而言之,当所述电源适配器 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形成两个导电路径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 12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形成至少两个导电路径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形成两个导电路径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从而使得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产生较为可靠的电性连接,防止所述插脚132与所述电连接组件140接触不良或不稳定导致的插脚组件130与电路板组件 120的导电不可靠或导电失效,同时也避免了插脚132与电连接组件140接触的位置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等搭火现象。进而避免了产生电弧或者电火花导致的局部位置温度升高,进而融化壳体组件110等不良后果。
所述电连接组件14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金属弹片,比如,铜合金,铝合金等。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 电连接所述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焊接、通过导电连接器等方式与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处的连接点标记为L2。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 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通过导电连接件相连。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直接与所述插脚132接触并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与所述插脚132 间接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当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所述插脚132时,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弹性抵接所述插脚132,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 1412电连接所述插脚132时具有较好的电性连接效果。
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 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通过导电连接件相连。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 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 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直接与所述插脚132接触并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插脚132间接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当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时,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弹性抵接所述插脚132或者通过其他导电件间接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时具有较好的电性连接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弯折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41便于制备及成型。
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14至图16以及图17、图18及图19,图17为图5中所示的电源适配器中的插脚组件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8为图17插脚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9为图17中的插脚组件沿I-I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承载座131包括第一承载面131a、第二承载面131b及连接面131c。所述第一承载面 131a与所述第二承载面131b相背设置,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用于显露所述插脚132,所述连接面131c 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及所述第二承载面131b。所述电连接组件140还包括第二电连接件142。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承载于所述承载座131并电连接所述插脚132,且显露于所述连接面131c,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且所述插脚132的周侧面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其中,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 形成所述一导电路径。换而言之,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42、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的数目与所述插脚132的数目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 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电连接件142电连接其中一个插脚132,另一个第二电连接件142电连接另一插脚132。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承载座131可通过镶件注塑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所述插脚132及所述承载座131在同一工序中形成。具体地,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所述插脚 132及所述承载座131共配合镶件注塑而形成,成型后的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插脚132均承载于所述承载座131,且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插脚132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连接件142承载于所述承载座131,并电连接所述插脚132,当所述承载座131带动所述插脚132伸出所述通孔112a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随着所述承载座131的运动而运动,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性连接的时刻与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刻相适应,保证了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可及时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 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保证了插脚132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 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显露于连接面131c的部分为弧形,一方便可减小甚至可防止第二电连接件142 在随着所述承载座131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所述电源适配器10中的其他部件剐蹭;另一方面,可在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电连接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弹性抵接,以保证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的电连接效果。
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1412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电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与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电连接,因此,所述电源适配器10工作时,所述插座50上的电能流入所述插脚132,流入所述插脚132的电能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传输到所述第二电连接件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12 的连接点L1,再自所述连接点L1流进到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再由所述第一连接部1411与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的连接点L2处流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
请一并参阅图5、以及图20和图21,图20为一角度下的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图21 为另一角度下的第三壳体与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第二壳体112及第三壳体113。相应地,所述电连接组件140还包括第三电连接件143。所述第二壳体112具有所述收容空间1111。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12,且所述第三壳体113具有所述通孔112a。所述第三电连接件 143承载于所述第三壳体113,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其中,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 形成所述另一导电路径。换而言之,所述插脚132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
所述第二壳体112也称为中壳或中盖体,所述第二壳体112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比如,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所述第三壳体113也称为上壳体或者上壳,所述第三壳体113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比如,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所述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三壳体113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所述第三壳体113相较于所述第二壳体112旋转时,可带动所述承载座131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插脚132运动。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12的方式稍后介绍。
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铜合金、铝合金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113的内表面。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的数目与所述插脚132的数目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三电连接件143电连接其中一个插脚 132,另一个第三电连接件143电连接另一插脚132。
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的方式包括: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直接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或者,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间接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 143间接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承载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12,当所述第三壳体113相较于所述第二壳体112进而带动所述承载座131运动,并在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电连接所述插脚132及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从而使得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性连接的时刻与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刻相适应,保证了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可及时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保证了所述插脚132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120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组件140还包括第四电连接件144(见图17)。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电连接所述插脚132,且显露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其中,所述插脚132、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及所述第三电连接部1413形成所述另一导电路径。
相较于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直接电连接至所述插脚132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源适配器10通过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连接至所述插脚132,并且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更容易与所述插脚132相连,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1413与所述插脚132之间的电性连接更加可靠。
请一并参阅图15、图16、图17及图22,图22为一实施方式中第三电连接件的示意图。所述承载座 131具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的收容槽131d,所述收容槽131d用于收容所述插脚132及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所述第三电连接件143包括固定部1431及抵接部1432,所述固定部1431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所述抵接部1432弹性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431且所述抵接部1432相较于所述固定部1431朝向所述插脚组件130,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抵接部1432弹性抵接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
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围设于所述插脚132的周侧面,且与所述插脚132电连接。所述固定部1431 可通过但不仅限于粘结胶、螺钉等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壳体1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1431具有镂空,所述抵接部1432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431且对应所述镂空处设置,使得所述抵接部1432具有可变形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凹陷于所述收容槽131d内,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抵接部1432伸入所述收容槽131d内,所述收容槽131d可对所述抵接部1432进行限位,以进一步提升抵接部1432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的电连接效果。此外,由于所述第四电连接件144凹陷于所述收容槽131d内,可减小所述电源适配器10在延伸方向上的尺寸。
请一并参阅图17-图19以及图23、图24、图25及图26,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中沿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5为图24中的插脚组件相较于图23 中的插脚组件向上运动第一预设距离的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的插脚组件相较于图24中的插脚组件向上运动第二预设距离的示意图。所述承载座131包括承载部1311及第一配合部1312,所述承载部1311用于承载所述插脚132,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311上。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配合件 150,所述配合件150包括固持部151、第二配合部152及第三配合部153。所述固持部151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所述第二配合部152弹性连接于所述固持部151,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配合部15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130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所述第三配合部153相较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52远离所述通孔112a,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第三配合部153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130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为中间凹陷两端凸起的结构。所述配合件150具有弹性,所述配合件15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弹片,比如,塑料弹片,金属弹片等。在图24中,所述插脚组件130 相较于壳体组件110位于位置1处,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挤压所述第二配合部152,所述第二配合部152 受到挤压变形而对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产生反向作用力,所述反向作用力与所述插脚组件130的运动方向相反,使得用户感觉到有阻滞感。随着所述插脚组件130继续向上(即插脚132继续伸出通孔112a)运动到图25中的位置2处,所述第二配合部152对应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的凹陷处,所述第二配合部152 开始回弹,并产生弹力,所述弹力和所述插脚组件130的运动方向一致,从而助力所述插脚组件130继续向上(即插脚132继续伸出通孔112a),使得用户感觉到有吸入感。随着所述插脚组件130继续向上运动到图26中的位置3处时,所述插脚组件130运动到位,此时,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由上述描述可见,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152配合以使得所述插脚组件130相对所述壳体组件 110运动使得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的过程中产生阻滞感及吸入感,从而在触觉及手感上提示用户所述插脚组件130已经运动到位。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52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130 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所述第二配合部152和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以起到对所述插脚组件130定位和稳定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配合部153连接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配合部153也可连接于所述固持部151,只要所述第三配合部153可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且可相较于所述第二配合部152远离所述通孔112a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配合部153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的过程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5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的过程相同。所述第三配合部153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以使得所述插脚组件130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运动使得电源适配器10处于收容状态的过程中产生阻滞感及吸入感,从而在触觉及手感上提示用户所述插脚组件130已经运动到位。所述第三配合部153相较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以将所述插脚组件130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上,所述第三配合部153和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 配合以起到对所述插脚组件130定位和稳定的作用。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为中间凹陷两端凸起的结构,以所述第二配合部152为凸起结构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也可以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152为凹陷结构,只要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配合部152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130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10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5图17-图19、图23-图26所述承载座131包括第四配合部1313,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第二壳体112及第三壳体113。所述第二壳体112具有所述收容空间1111。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三壳体113包括端盖1131、周侧板1132及第五配合部1133。所述端盖1131 具有所述通孔112a,所述周侧板1132设置于所述端盖1131的周侧且与所述端盖1131弯折相连,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设置于所述周侧板1132的内壁,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和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配合以对所述承载座131相对所述第三壳体113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
所述第二壳体112及所述第三壳体113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与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配合以对所述承载座131相对所述所述第三壳体113的运动方向进行相位,以防止所述承载座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壳体113运动的过程中产生较大晃动导致的插脚132不能正常通过所述通孔112a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述第四配合部131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四配合部1313设置于所述承载座131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五配合部1133设置于所述周侧板1132相对的两侧。相应地,所一个第四配合部1313与一个第五配合部1133配合,另一个第四配合部1313与另一个第五配合部1133配合,以提升所述承载座131相对于所述第三壳体113运动时的限位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为凹陷于所述承载座131的导槽,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为凸出于所述周侧板1132的导轨。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为凸出于所述周侧板1132的导轨,使得所述第三壳体 113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为凸出于所述承载座 131的凸起,相应地,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为导槽。只要满足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与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 配合以对所述承载座131相对所述第三壳体113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配合部1313为导槽,所述第五配合部1133为导轨,且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 设置于所述导槽内。
相较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不设置于所述导槽而是设置于其他位置而言,所述第一配合部1312设置于所述所述导槽内,可使得使得所述承载座131的结构较为紧凑,进而使得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尺寸较为紧凑,提高了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便携性。
请再次参阅图5、图13及图27及图28,图27为图5中驱动组件的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8 为图5中驱动组件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组件110包括第二壳体112及第三壳体113。所述第二壳体112具有所述收容空间1111。所述第三壳体113具有所述通孔112a。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16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60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座161及第二驱动件162。所述安装座161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三壳体113套设于所述安装座161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161 旋转,当所述第三壳体113相较于所述安装座161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件162驱动所述承载座131运动。
所述安装座161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比如,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等。所述安装座161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胶水、卡扣-卡槽、焊接等方式固定。由于所述安装座161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三壳体113相对于所述安装座161旋转,因此,第二壳体112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当所述第二壳体112相对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件162相较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驱动件162驱动所述承载座131运动。举例而言,当所述第二壳体112相较所述第三壳体113往预设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件162驱动所述承载座131朝向所述通孔112a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壳体112相较于所述第三壳体113往和预设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承载座131沿着背离所述通孔112a的方向运动。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和所述预设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和所述预设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所述承载座131包括第一承载面131a、第二承载面131b及连接面131c。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与所述第二承载面131b相背设置,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用于显露所述插脚132,所述连接面131c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及所述第二承载面131b,所述承载座131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承载面131a及所述第二承载面131b的收容孔1314,及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314内的凸出部1315。所述第二驱动件162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凸出部1315配合以使得所述承载座131相较于所述壳体组件110运动。
所述螺杆深入所述收容孔1314内,且所述螺杆上的螺纹与所述凸出部1315配合,当所述螺杆随着所述安装座161相较于所述第三壳体113旋转时,带动所述凸出部1315朝向所述通孔112a或者背离所述通孔112a运动。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源适配器10,且一并参阅图5,所述电源适配器10还包括装饰圈190,所述装饰圈190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12和所述第三壳体113之间,用于对所述壳体组件110进行装饰。
请一并参阅图29,图29为插脚2的边缘到端面的边缘的距离示意图。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插脚132的边缘到所述插接面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6.5mm,或者大于或等于5.1mm,或者大于或等于7.9mm。
所谓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11,是指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所述插脚132插入所述插座50时,与插座50配合的面,且所述插接面11满足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要求。在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32插入所述插座50时,仅仅与所述插座50配合但是不满足电源适配器10的安全规定的面不能够称为电源适配器10的插接面11。具体地,对于电源适配器10而言,当所述电源适配器10的插脚132插入插座50时,为了避免插座50的电能通过插脚132泄露出来而对用户造成伤害,所述插脚132的边缘到所述端面113b 的边缘的距离d(如图29)需要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也称为安全距离)。举例而言,对于适用于中国的电源适配器10而言,所述预设距离为6.5mm。对于适用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欧洲)的电源适配器10 而言,所述预设距离为其他数值,比如为5.1mm,或者7.9mm。
请一并参阅图30,图3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电子设备组件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组件1包括电子设备30及电源适配器10,所述电源适配器10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30提供供电电能。
通常,所述电源适配器10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比如,电源适配器10插接插座50上,接收插座50输出的交流电压,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用于给手机、电脑等用电的电子设备30的电池700充电。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10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直接供电子设备30中的电子元器件使用。所述电源适配器10请参阅前面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收容空间;
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及
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包括数据线及接口,所述数据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
所述电源适配器具有所述数据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纳状态,以及所述数据线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的伸出状态,且当所述数据线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数据线可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收回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以及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且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数据线固定于在所述旋转件上,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数据线缠绕于所述旋转件上;当所述数据线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旋转件旋转,以带动所述数据线被环绕于所述旋转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线被拉动而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外时,所述旋转件往预设方向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产生形变;当所述数据线需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第一驱动件恢复形变以带动所述旋转件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所述数据线环绕于所述旋转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旋转件;
形变部,所述形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且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所述形变部可产生形变;以及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形变部的另一端,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
主体部;
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且所述第三固定部还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驱动件;以及
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用于固定所述数据线,且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相背的两侧,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数据线缠绕于所述第四固定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组件外,且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围设成所述收容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组件还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数据线,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接口,且所述固定座固定所述接口并凸出于所述接口的周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具有通孔,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
插脚组件,所述插脚组件包括承载座及插脚,所述承载座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插脚承载于所述承载座上,且可随着所述承载座的运动而运动;以及
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
所述电源适配器具有所述插脚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收容状态及所述插脚通过所述通孔显露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工作状态,所述插脚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插脚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组件;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至所述插脚;以及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且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至所述插脚,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至所述插脚的不同部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部及第一配合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插脚,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包括:
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
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弹性连接于所述固持部,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以及
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配合部远离所述通孔,当所述电源适配器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将所述插脚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第四配合部,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收容空间;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端盖、周侧板及第五配合部,所述端盖具有通孔,所述周侧板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周侧且与所述端盖弯折相连,所述第五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周侧板的内壁,所述第五配合部和所述第四配合部配合以对所述承载座相对所述第二壳体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合部为导槽,所述第五配合部为导轨,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导槽内。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所述收容空间;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具有通孔;
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第二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及第二驱动件,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三壳体套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旋转,当所述第三壳体相较于所述安装座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承载座运动。
14.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供电电能。
CN202120852862.2U 2021-04-23 2021-04-23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5344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862.2U CN215344348U (zh) 2021-04-23 2021-04-23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2862.2U CN215344348U (zh) 2021-04-23 2021-04-23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4348U true CN21534434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2862.2U Active CN215344348U (zh) 2021-04-23 2021-04-23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4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42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eplaceable plug
TW417325B (en) Battery connection apparatus
TWI377740B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lug capable of changing plugging direction
EP1220379B1 (en) Pin configuration adapter for AC-adapter
EP2413437B1 (en) Rotatable plug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ch rotatable plug
US7175474B1 (en) Power adapter having replaceable plugs
JP2008086189A (ja) 折り畳み式電気コネクターおよび同器を有する電力供給装置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US6604951B2 (en) Adapting head having a charging mechanism
CN2153443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US7402979B1 (en)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US751040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foldable plug
CN113644492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2571460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I768643B (zh) 電子裝置與其之充電腳座
CN105577865B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CN113410700B (zh) 电源适配器
CN115275670A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5186429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5989432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7387613U (zh) 一种充电头
CN210724268U (zh) 充电座和充电装置
TW20081220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output and power adapter using the same
CN216959381U (zh) 具第二接电角度的充电器
CN215009633U (zh) 一种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