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3343B - 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3343B
CN114243343B CN202111554806.1A CN202111554806A CN114243343B CN 114243343 B CN114243343 B CN 114243343B CN 202111554806 A CN202111554806 A CN 202111554806A CN 114243343 B CN114243343 B CN 114243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assembly
groove
adap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4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3343A (zh
Inventor
戴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48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3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43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3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3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配器,适配器包括底壳、插头组件、盖体组件以及联动组件,底壳围设形成收容槽;插头组件部分嵌设于收容槽;盖体组件与插头组件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转动,以使得适配器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联动组件连接于插头组件和盖体组件;其中,盖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相向或者相背转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转动时可借由联动组件带动另一者转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通过设置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转动可带动另一者转动,使得用户在打开或者闭合适配器时,仅需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另一者即可同时打开,使用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配器。
背景技术
适配器常见的插头形式为固定式插头。固定式插头适配器在装包携带时,容易对包内其它物品造成擦刮,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配器,所述适配器包括底壳、插头组件、盖体组件以及联动组件,所述底壳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插头组件部分嵌设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插头组件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适配器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底壳,部分所述插头组件收容于所述盖体组件、另一部分所述插头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插头组件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槽;所述联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和所述盖体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所述盖体组件可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转动;其中,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体相向或者相背转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转动时可借由所述联动组件带动另一者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转动的盖体组件,使得适配器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进而使得适配器在不使用时可以呈现出闭合状态以隐藏插头组件,避免在携带时插头组件擦刮伤周围的物体。另外,通过设置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转动可带动另一者转动,使得用户在打开或者闭合适配器时,仅需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另一者即可同时打开,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插头组件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8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沿B-B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8实施例中适配器沿C-C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9实施例中适配器沿D-D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闭合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打开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实施例中适配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8是图17实施例中插头组件沿E-E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1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22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沿F-F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实施例中适配器沿G-G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7实施例中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实施例中插头组件沿H-H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的另一配合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闭合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打开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1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该适配器100大致可包括底壳10、插头组件30、盖体组件50以及连接组件70。插头组件30连接于底壳10。应理解的,“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为插头组件30直接连接于底壳10,间接连接为插头组件30连接于底壳10内的元件,从而能够固定于底壳10或者能够相对于底壳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组件30嵌设于底壳 10且部分外露于底壳10。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连接组件70连接于插头组件30和盖体组件50之间,使得盖体组件50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30或者底壳10转动,从而使得适配器100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如图1所示,在闭合状态时,盖体组件50盖设于底壳10,插头组件30的部分结构被收容于盖体组件50内、另一部分结构被收容于底壳10内,使得盖体组件50和底壳10能够配合保护插头组件30。换言之,在闭合状态时,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配合形成收容插头组件30的保护空间,以使得插头组件30能够处于被保护状态。如图2所示,在打开状态时,插头组件30未收容于底壳10的部分结构暴露于适配器100的外部,以使得插头组件30能处于待工作状态。换言之,在打开状态时,盖体组件50相对于底壳10转动以暴露出插头组件30的部分结构,进而使得插头组件30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可以均为塑料材质,其制作成本低,材质轻,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保护收纳于内部的无线耳机。例如,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均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此外,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可以为相同颜色,以提高适配器100的外观一致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也可以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表现不同的外观效果。同时,还可以在底壳10和盖体组件50上设置相应的品牌标识(LOGO),以美观适配器100的外观,提高品牌辨识度。
本实施例中的适配器100,盖体组件50通过连接组件70能够相对与底壳10或者插头组件30转动而处于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闭合状态下,插头组件30被盖体组件50和底壳 10保护,避免暴露,从而不会刺伤靠近适配器100的物体,且能够保护插头组件30,便于携带。在打开状态,暴露出插头组件30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部分结构,以使得插头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底壳10大致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结构,底壳10的边缘可以圆滑过渡,使得适配器100没有凸棱,手感较好。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壳10也可以为圆柱形结构、椭球体形或者其他结构,对此不作限定。如图3所示,底壳10设有接口101,该接口101可与插头组件30分别设于底壳10的相对两端,外接电子元件可以穿过接口101实现与插头组件30 的电性连接,适配器100通过插头组件30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后,外部电源能够为外接电子元件供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101与插头组件30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是其他。可以理解的,电子元件可以为数据线等中间连接线,也可为手机、手表、平板或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为电子设备及对应数据线的组合,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结合参阅图4,图4是图1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底壳10大致可包括底壁110及由底壁110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120,该底壁110和侧壁120围设形成底壳10的收容槽102。其中,底壁110和侧壁120之间可平滑过渡,使得底壳10具有平滑的手感。例如,底壁110和侧壁120之间可设置倒角而平滑过渡,也可不设置倒角过渡。
收容槽102内设有电路板90,该电路板90与插头组件30电性连接。上述外接电子元件可穿过接口101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从而与插头组件30电性连接。其中,接口101可设于底壁110和侧壁120之一者上,或者,接口101可设于底壁110和侧壁120的交界处,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4所示,适配器100的长度沿Y方向设置、宽度沿X方向设置、厚度沿Z方向设置。侧壁120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以及相背设置的第二侧壁122和第四侧壁124。第一侧壁121和第三侧壁123定义适配器100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第二侧壁122和第四侧壁124定义适配器100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第三侧壁123以及第四侧壁124背离底壁110的端部平面围设形成收容槽102的槽口平面。
结合参阅图5,图5是图4实施例中插头组件30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插头组件 30大致可包括底座31和穿设于底座31的插头32。底座31至少部分嵌设于底壳10的收容槽 102内,并与底壳10连接,以实现插头组件30与底壳10的装配连接。其中,底座31的材质可为塑胶,并可通过超声热熔或者其他工艺实现与底壳10的固定连接。当然,底座31的材质还可为金属,并可通过卡扣、焊接、螺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底壳10的连接固定。插头32可为圆柱形,也可以为扁平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插头32可插设于底座31上或者可通过超声热熔或者其他工艺实现与底座31的连接,即插头32可沿Y方向延伸。
插头32与底座31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一体成型。当然,插头32与底座 31还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单独成型后再进行装配。其中,插头32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插头 32间隔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32的数量也可为三个或者其他数量,以与外部电源的插接口相适配。例如,当适配器100适配于两孔插座时,插头32数量为两个;当适配器100适配于三孔插座时,插头32数量为三个。可以理解的,插头32背离底壳1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插头32靠近底壳10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其中,电路板90靠近插头32的边缘可设有弹片91,该弹片91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插头32靠近底壳10的一端与弹片91连接以实现与电路板90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31可以部分收容于收容槽102内,即底座31的部分结构嵌设于收容槽102并与底壳10连接,底座31的另一部分结构外露于收容槽102。如图5所示,底座 31可包括装配部311和设于装配部311上的凸出部312,装配部311嵌设于收容槽102并与底壳10连接,凸出部312设于装配部311背离底壁110的一侧并外露于收容槽102,插头32 依次穿设于装配部311和凸出部312。其中,装配部311和凸出部312可为通过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进一步地,装配部311的形状与收容槽102的形状大致上相适配。可以在装配部311与收容槽102之间设置密封圈或者硅胶圈等密封结构,以避免外界水汽等杂质自装配部311与收容槽102之间的缝隙进入底壳10的内部或者电路板90上,提升适配器100的密闭性。优选地,装配部311背离底壁110的表面与收容槽1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
凸出部312自装配部311背离底壁110的部分表面朝向远离底壁110的方向凸出设置,即凸出部312和装配部311沿Y方向依次堆叠设置,并形成阶梯结构。优选地,装配部311可包括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113和第四表面3114、以及沿Z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表面3115和第六表面3116。其中,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可理解为装配部311的顶面和底面,第三表面3113、第四表面3114、第五表面3115和第六表面3116可以理解为设于装配部31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第一表面3111与收容槽1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第二表面3112设于第一表面3111靠近底壁110的一侧。第三表面3113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二侧壁122设置,第四表面3114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四侧壁124设置,第五表面3115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一侧壁121设置,第六表面3116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三侧壁123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所有“邻近”或者“邻接”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邻近”或者“邻接”的两个面完全紧贴没有缝隙;第二种情况,“邻近”或者“邻接”的两个面之间存在缝隙,比如第三表面 3113和第二侧壁122之间缝隙不大于1mm或2mm或其它尺寸,此种情况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邻近”或者“邻接”的两个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第三种情况,“邻近”或者“邻接”的两个面为部分接触,即“邻近”或者“邻接”的两个面不是完全紧贴,而是部分紧贴,部分之间存在缝隙。
凸出部312设于第一表面3111上,并自第一表面3111朝向背离第二表面3112的方向延伸设置。优选地,凸出部312和第一表面3111的边缘间隔设置,即凸出部312和第一表面3111相接触的表面边缘与第一表面的边缘间隔设置。
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4,盖体组件50可包括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体51、第二盖体52与插头组件30位于底壳10的同一端部,且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相互贴合。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分别贴合于底壳10的相背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所有“贴合”可为大致贴合,即在本申请中描述的贴合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完全紧贴没有缝隙;第二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之间存在缝隙,比如第一盖体51、第二盖体52分别与底壳10相背两侧的表面的缝隙不大于1mm或2mm或其它尺寸,此种情况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贴合的两个面可以平行也可以不平行;第三种情况,贴合的两个面为部分接触,即贴合的两个面不是完全紧贴,而是部分紧贴,部分之间存在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51为中空开口的盒装结构,第二盖体52为中空开口的盒装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形成封闭的内部空间,插头32容纳于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且插头32的数量不被限制。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体51贴合于第一侧壁121,第二盖体52贴合于第三侧壁123。
在一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相比,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均相对于底壳10分别旋转了180°左右。如图1和图2所示,适配器100在闭合状态时,将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相对于底壳10分别旋转180°左右,使得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 52分别与底壳10的相对两侧贴合,进而使得适配器100处于打开状态。在适配器100打开或者闭合的过程中,第一盖体51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52相向或者相背运动。换言之,当第一盖体51相对于第二盖体52相向运动时,适配器100可由打开状态运动至闭合状态;当第一盖体51相对于第二盖体52相背运动时,适配器100可由闭合状态运动至打开状态。
再次参阅图4,第一盖体51可包括第一内盖51a和第一外盖51b,第二盖体52可包括第二内盖52a和第二外盖52b。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外盖51b和第二外盖52b形成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内盖51a和第二内盖52a容纳于第一外盖51b和第二外盖52b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其中,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外盖51b和第二外盖52b的外表面和底壳10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保持适配器100的外观整体性。
其中,第一内盖51a和第一外盖51b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一体成型。当然,第一内盖51a和第一外盖51b还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单独成型后再进行装配。例如,第一内盖 51a和第一外盖51b可通过卡接、螺接、粘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第二内盖52a和第二外盖52b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一体成型。当然,第二内盖52a和第二外盖52b还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单独成型后再进行装配。例如,第二内盖52a 和第二外盖52b可通过卡接、螺接、粘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能够绕X方向相对于底壳10转动,使得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即适配器100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相背离,第一盖体51贴合于底壳10的一侧,第二盖体52贴合于底壳10的另一侧,以暴露出插头组件30。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相贴合且盖设于底壳10,以隐藏插头组件30。
在一实施例中,以底座31部分收容于收容槽102内,即装配部311的第一表面3111与收容槽1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凸出部312外露于收容槽102为例。第一内盖51a设有第一卡槽511和与第一卡槽511相连通的第一收纳槽512,第二内盖52a设有第二卡槽521 和与第二卡槽521相连通的第二收纳槽522。第一卡槽511、第二卡槽521与插头32的形状相似,第一收纳槽512、第二收纳槽522与凸出部312的形状相似。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卡槽511和第二卡槽521连通,第一收纳槽512和第二收纳槽522连通,插头32能够容纳于第一卡槽511和第二卡槽521内,凸出部312能够收纳于第一收纳槽512和第二收纳槽522内。在闭合状态下,第一收纳槽512和第二收纳槽522分别连通收容槽102。
其中,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卡槽511和第二卡槽521分别沿Y方向延伸。第一卡槽511和第一收纳槽512沿Y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第一收纳槽512邻接底壳10设置,第一卡槽 511设于第一收纳槽512背离底壳10的一端。第二卡槽521和第二收纳槽522沿Y方向依次设置且连通,第二收纳槽522邻接底壳10设置,第二卡槽521设于第二收纳槽522背离底壳 10的一端。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卡槽511可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卡槽511间隔设置。第二卡槽 521可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二卡槽521间隔设置。在闭合状态下,多个第一卡槽511和多个第二卡槽521分别沿Y方向延伸。多个第一卡槽511靠近底壳10的端部分别连通第一收纳槽512,多个第二卡槽521靠近底壳10的端部分别连通第二收纳槽522。
适配器100在闭合状态下,插头32完全被隐藏不外露,适配器100的外观呈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等结构,可保证适配器100的外观整体性。
连接组件70可为盖体组件50的一部分,也可为插头组件30的一部分。比如连接于第一盖体51和插头组件30之间的连接组件70为第一盖体51的一部分,或为插头组件30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二盖体52和插头组件30之间的连接组件70为第二盖体52的一部分,或为插头组件30的一部分。当然,连接组件70也可以为独立于盖体组件50和插头组件30的结构,通过机械方式或粘结方式连接于盖体组件50和插头组件30之间。本申请以连接组件70 为独立于盖体组件50和插头组件30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连接组件70适用于本申请的适配器100上,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或包装领域或家电设备上。本申请以连接组件70使用在适配器100为例进行说明。
再次参阅图4,连接组件70连接于插头组件30和盖体组件50,连接组件70可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盖体组件50可相对于连接组件70转动。其中,连接组件70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的角度可为90°,盖体组件50相对于连接组件70转动的角度可为9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70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的角度可大于或者小于90°,盖体组件50相对于连接组件70转动的角度可大于或者小于90°。
其中,连接组件70可包括第一连接件70a和第二连接件70b,第一连接件70a连接于第一盖体51和插头组件30,第二连接件70b连接于第二盖体52和插头组件30。优选地,第一连接件70a连接于第一内盖51a和底座31,第二连接件70b连接于第二内盖52a和底座31。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件70a和第二连接件70b分别连接于底座31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连接件70a和第二连接件70b可分别连接于底座31沿Z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一连接件70a和第二连接件70b的结构大体上类似,且连接配合关系也大体相同,故下文仅以第一连接件70a连接于第一盖体51和插头组件30即第一连接件70a连接于第一内盖51a和底座31为例对连接组件70进行具体描述。
第一连接件70a可设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70a沿X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连接件70a分别连接于第一内盖51a和底座3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结合参阅图6至图9,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8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又一状态示意图。其中,图6中适配器100处于闭合状态,图8中适配器10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图9中适配器处于单侧打开状态。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70a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第一方向F1为第一连接件70a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F2为第一连接件70a的厚度方向,第三方向F3为第一连接件70a的宽度方向。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方向F1沿Y 方向设置,第二方向F2沿Z方向设置,第三方向F3沿X方向设置。在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方向F1沿Z方向设置,第二方向F2沿Y方向设置,第三方向F3沿X方向设置。在连接组件70安装于适配器100的状态下,在适配器100的状态发生改变过程中,连接组件70可以X方向为轴进行转动。例如,适配器1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即由图6 状态向图8状态切换时,连接组件70以X方向为轴进行了转动。
其中,第一内盖51a背离第二内盖52a的一侧设有第一槽体71,底座31上设有与第一槽体71对应的第二槽体72。第一连接件7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槽体71、另一端插设于第二槽体72,即第一连接件70a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 72。其中,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分别与第一连接件70a转动或滑动连接。
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沿Y方向相对设置;在适配器 1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沿Z方向相对设置。即适配器100在闭合状态时,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可分别以X方向或者第三方向F3为轴进行相背转动以切换至打开状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槽体71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的角度可为180°左右;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槽体71相对于第一连接件70a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第二槽体 7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70a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可以理解的,第一槽体71相对于第一连接件70a转动的角度和第二槽体72相对于第一连接件70a转动的角度之和大致为180°。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以避免产生干涉而阻碍适配器1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切换或者其他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槽体71和第一连接件7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转轴711、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槽712。第一槽体71和第一连接件7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柱713、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滑槽714。第一转轴711能够在第一导向槽712内转动,第一凸柱713能够沿第一滑槽714进行滑动,使得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
第二槽体72和第一连接件7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转轴721、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导向槽722。第二槽体72和第一连接件7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凸柱723、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滑槽724。第二转轴721能够在第二导向槽722内转动,第二凸柱723能够沿第二滑槽724进行滑动,使得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
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件70a设有第一转轴711和第一凸柱713,第一槽体71开设有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一滑槽714。第一转轴711能够在第一导向槽712内转动,第一凸柱713能够沿第一滑槽714进行滑动。第一连接件70a设有第二转轴721和第二凸柱723,第二槽体72开设有第二导向槽722和第二滑槽724。第二转轴721能够在第二导向槽722内转动,第二凸柱723能够沿第二滑槽724进行滑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711和第一凸柱713位于第一槽体71上,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一滑槽714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第二转轴721和第二凸柱723位于第二槽体72,第二导向槽722和第二滑槽724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711位于第一槽体71上,第一凸柱713位于第一连接件70a 上;第一导向槽712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第一滑槽714开设于第一槽体71,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或者,第一转轴711位于第一连接件70a上,第一凸柱713位于第一槽体71上;第一导向槽712开设于第一槽体71,第一滑槽714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转轴721位于第二槽体72上,第二凸柱723位于第一连接件70a 上;第二导向槽722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第二滑槽724开设于第二槽体72,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或者,第二转轴721位于第一连接件70a上,第二凸柱723位于第二槽体72上;第二导向槽722开设于第二槽体72,第二滑槽724开设于第一连接件70a,同样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地说明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的连接方式。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以第一转轴711和第一凸柱713位于第一连接件70a,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一滑槽714开设于第一槽体7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并以第二转轴721和第二凸柱723位于第一连接件70a,第二导向槽722和第二滑槽724开设于第二槽体7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第一转轴711、第二转轴721可为穿设于第一连接件70a的金属轴或者其他轴,且第一转轴711和第二转轴721的轴线大体上平行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10至图12,图10是图6实施例中适配器100沿B-B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图8实施例中适配器100沿C-C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2是图9实施例中适配器100沿 D-D向的截面示意图。
适配器100在闭合状态时,第一转轴711位于第一导向槽712远离第二槽体72的一端,第二转轴721位于第二导向槽722远离第一槽体71的一端。将适配器100由图10所示的闭合状态打开切换至图11所示的打开状态时,第一转轴711滑动至第一导向槽712的另一端,第二转轴721滑动至第二导向槽722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转轴711和第二转轴72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凸柱713和第二凸柱723 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凸柱713的中心点和第一转轴711分别在第一导向槽712 两端时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大致为90°左右,可满足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一槽体 71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第二凸柱723的中心点和第二转轴721分别在第二导向槽722 两端时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大致为90°左右,可满足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二槽体 72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
具体而言,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均为弧形槽。第一导向槽712的弧度向第一凸柱713凸出,第二导向槽722的弧度向第二凸柱723凸出。优选地,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均为圆弧形槽,即在F1和F2所在的平面上,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 722沿圆弧轨迹延伸,且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所对的圆心角小于90°,以使得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一槽体71进行90°旋转、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二槽体 72进行90°旋转。
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时,第一转轴711相对于第一导向槽712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一转轴711沿第一导向槽712的滑动使得第一导向槽712 的圆心角小于90°时,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90°。同理,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时,第二转轴721相对于第二导向槽722既存在转动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二转轴721沿第二导向槽722的滑动使得第二导向槽722的圆心角小于90°时,第一连接件70a能够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90°。
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时,第一凸柱713相对于第一滑槽714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一槽体71转动和滑动。同理,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时,第二凸柱723相对于第二滑槽724既存在转动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第一连接件70a相对于第二槽体72转动和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所对的圆心角可为90°,即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一起能够形成半圆形结构。其中,在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所对的圆心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712、第二导向槽722的相互背离的一侧。即第一导向槽71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一导向槽712背离第二导向槽722的一侧,第二导向槽72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二导向槽722背离第一导向槽712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714倾斜开设于第一槽体71朝向第一连接件70a的一侧,且第一滑槽714的一端和第一导向槽71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槽体71的边缘,使得第一连接件70a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一槽体71和自第一槽体71拆离。另外,第一滑槽714可以给第一凸柱713提供足够的滑动空间。第二滑槽724倾斜开设于第二槽体72朝向第一连接件70a 的一侧,且第二滑槽724的一端和第二导向槽72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槽体72的边缘,使得第一连接件70a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二槽体72和自第二槽体72拆离。另外,第二滑槽 724可以给第二凸柱723提供足够的滑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二导向槽722的弧形相向凸出,该设置与“第一凸柱713、第二凸柱723能够分别在第一滑槽714、第二滑槽724内滑动”结合在一起,使得适配器1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时,第一槽体71首先具有一个远离第二槽体72的动作,使得第一槽体71和第二槽体72之间的间距增大。即第一盖体51首先具有一个远离底座31的动作,使得第一盖体51和底座31之间的间距增大,避免二者之间转动时产生干涉,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一盖体51和底座3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盖体51和底座3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进一步保证转动的流畅性。
结合参阅图4、图6和图7,第一连接件70a、第一槽体71、第二槽体7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其他数量,且三者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第一槽体71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与第一内盖51a一体成型,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槽体71为第一内盖51a上的一部分,即在加工第一内盖51a的过程中直接在第一内盖 51a上形成有第一槽体71。第一槽体71上形成有第一活动槽710,第一导向槽712和第一滑槽714可形成于第一活动槽710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
优选地,第一导向槽712可以贯穿第一活动槽710的侧壁,以便于第一连接件70a与第一槽体71之间的装配。即可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连接件7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活动槽 710内,然后将第一转轴711依次插入第一导向槽712、第一连接件70a以完成装配。
第二槽体72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与底座31一体成型,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槽体72为底座31上的一部分,即在加工底座31的过程中直接在底座31上形成有第二槽体72。第二槽体72上形成有第二活动槽720,第二导向槽722和第二滑槽724可形成于第二活动槽720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
优选地,第二导向槽722可以贯穿第二活动槽720的侧壁,以便于第一连接件70a与第二槽体72之间的装配。即可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第一连接件70a的一端插设于第二活动槽 720内,然后将第二转轴721依次插入第二导向槽722、第一连接件70a以完成装配。
可以理解的,当在“底座31包括装配部311和凸出部312”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槽720可直接形成于装配部311上未被凸出部312所覆盖的区域上,且第二活动槽720分别连通第一表面3111和第五表面3115。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70a可包括沿第二方向F2相对设置的第一侧701和第二侧702。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连接件70a的第一侧701凸出于第一活动槽710、第二活动槽720。优选地,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连接件70a的第一侧701外露于适配器100的外表面,且大致与适配器100的外表面平齐(如图1所示)。在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连接件70a的第二侧702外露于适配器100的外表面,且大致与适配器100的外表面平齐(如图2所示)。
其中,底壳10的第一侧壁121靠近第一外盖51b的边缘开设有连通收容槽102的第一开口103,第一外盖51b靠近第一侧壁121的边缘开设有与第一开口103对应的第二开口104。当适配器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相连通,且第一连接件70a的第一侧701外露于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当适配器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沿Z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连接件70a沿Z方向穿设于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可以为第一连接件70a 提供转动空间。
同理,第二内盖52a背离第一内盖51a的一侧设有第三槽体73,底座31上设有与第三槽体73对应的第四槽体74。第二连接件70b的一端插设于第三槽体73、另一端插设于第四槽体74,即第二连接件70b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三槽体73和第四槽体 74。其中,第三槽体73和第四槽体74分别与第二连接件70b转动或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槽体73和第二连接件70b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三转轴、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三导向槽。第三槽体73和第二连接件70b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三凸柱、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三滑槽。第三转轴能够在第三导向槽内转动,第三凸柱能够沿第三滑槽进行滑动,使得第二连接件70b能够相对于第三槽体73转动。第四槽体74和第二连接件70b的其中之一设有第四转轴、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四导向槽。第四槽体74和第二连接件70b的其中之一设有第四凸柱、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四滑槽。第四转轴能够在第四导向槽内转动,第四凸柱能够沿第四滑槽进行滑动,使得第二连接件70b能够相对于第四槽体74转动。
可以理解的,关于第二连接件70b连接于第二盖体52和插头组件30的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关于第一连接件70a连接于第一盖体51和插头组件30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故此不再进行重复赘述。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盖体组件和插头组件,且将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盖体组件、插头组件转动或者滑动连接,使得适配器可以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100闭合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100打开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适配器 100还可包括吸附组件92,该吸附组件92被配置为用于提供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以使得适配器10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 52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吸附组件92可包括设于第一盖体51内的第一吸附件921和设于第二盖体52内的第二吸附件922。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盖体51 和第二盖体52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可均为磁性件,例如磁铁等。即上述作用力可为磁力。
其中,在适配器1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的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反。例如,第一吸附件921靠近第二吸附件922的一侧为N极,第二吸附件922靠近第一吸附件921的一侧为S极。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之间通过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磁吸并贴合固定。在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吸附件921 和第二吸附件922的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反。例如此时,第一吸附件921靠近第二吸附件922 的一侧为S极,第二吸附件922靠近第一吸附件921的一侧为N极。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之间通过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磁吸并分别贴合固定于底壳10的相背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921设于第一内盖51a和第一外盖51b之间,第二吸附件922 设于第二内盖52a和第二外盖52b之间。其中,第一吸附件921可通过粘接、卡扣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内盖51a和/或者第一外盖51b的连接固定,第二吸附件922可通过粘接、卡扣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内盖52a和/或者第二外盖52b的连接固定。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当适配器100处于闭合状态以隐藏插头,并将适配器100放置于口袋或者行李箱时,可以避免插头擦刮伤周围的物体。当适配器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插头可与外部电源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上述适配器100中,用户需要分别对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可以分别单独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进而实现适配器100的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基于此,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另一种适配器,用户仅需对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使其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盖体51和第二盖体52中的另一者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30转动,从而实现适配器的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
请参阅图15至图17,图1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2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实施例中适配器2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5实施例中适配器2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适配器200大致可包括底壳20、插头组件40、盖体组件60以及联动组件80。插头组件 40连接于底壳20,联动组件80连接于插头组件40和盖体组件60之间,使得盖体组件60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40或者底壳20转动,从而使得适配器100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其中,本实施例中适配器200与前述实施例中适配器100的区别在于:联动组件80和连接组件70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17所示,适配器200的长度沿Y方向设置、宽度沿X方向设置、厚度沿Z方向设置。底壳20大致可包括底壁210及由底壁210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壁220,该底壁210和侧壁220围设形成底壳20的收容槽202。其中,底壁210和侧壁220之间可平滑过渡,使得底壳20具有平滑的手感。在一实施例中,侧壁220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 223、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22和第四侧壁224。第一侧壁221和第三侧壁223定义适配器200的厚度方向即Z方向,第二侧壁222和第四侧壁224定义适配器200的宽度方向即X 方向。
结合参阅图18,图18是图17实施例中插头组件40沿E-E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插头组件40大致可包括底座41和穿设于底座41的插头42。底座41嵌设于底壳20的收容槽202内,并与底壳20连接,以实现插头组件40与底壳20的装配连接。其中,插头42可为圆柱形、扁平状或者其他形状,并沿Y方向延伸。收容槽202内设有电路板90,该电路板90与插头组件4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插头42背离底壳4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插头42靠近底壳40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其中,电路板90靠近插头42的边缘可设有弹片91,该弹片91与电路板90电性连接,插头42靠近底壳40的一端与弹片91连接以实现与电路板90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41能够完全收容于收容槽402内,插头42背离底壁410的端部外露于收容槽402。其中,底座41背离底壁410的表面与收容槽4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所有“平齐”也可为“大致平齐”,平齐可以是完全在一个平面内,也可存在一定范固内的高度差。比如底座31背离底壁110的表面与收容槽102的槽口平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2mm或5mm或不大于10mm或其它尺寸,比如高度差不大于1mm等。
底座41可包括沿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11和第二表面4112、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4113和第四表面4114、以及沿Z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表面4115和第六表面4116。其中,第一表面4111和第二表面4112可理解为底座41的顶面和底面,第三表面4113、第四表面4114、第五表面4115和第六表面4116可以理解为设于底座4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侧面。第一表面4111与收容槽2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第二表面4112设于第一表面4111靠近底壁210的一侧。第三表面4113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二侧壁222设置,第四表面4114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四侧壁224设置,第五表面4115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一侧壁221设置,第六表面4116邻近于或者邻接于第三侧壁223设置。
进一步地,底座41的形状与收容槽202的形状大致上相适配。可以在底座41与收容槽 202之间设置密封圈或者硅胶圈等密封结构,以避免外界水汽等杂质自底座41与收容槽202 之间的缝隙进入底壳20的内部或者电路板90上,提升适配器200的密闭性。优选地,底座 41背离底壁210的表面与收容槽202的槽口平面大体上平齐。
盖体组件60大致可包括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体61、第二盖体62与插头组件40位于底壳20的同一端部,且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相互贴合。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分别贴合于底壳20的相背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61为中空开口的盒装结构,第二盖体62为中空开口的盒装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形成封闭的内部空间,插头42容纳于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且插头42的数量不被限制。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盖体61贴合于第一侧壁221,第二盖体62贴合于第三侧壁223。
其中,第一盖体61可包括第一内盖61a和第一外盖61b,第二盖体62可包括第二内盖 62a和第二外盖62b。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外盖61b和第二外盖62b形成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内盖61a和第二内盖62a容纳于第一外盖61b和第二外盖62b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其中,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外盖61b和第二外盖62b的外表面可与底壳60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保持适配器200的外观整体性。
在一实施例中,以底座41完全收容于收容槽202内,插头42背离底壁210的端部外露于收容槽202为例。第一内盖61a设有第一卡槽611,第二内盖62a设有第二卡槽621,第一卡槽611、第二卡槽621与插头42的形状相似。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连通,插头42能够容纳于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内。其中,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分别连通收容槽202。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卡槽611的数量和插头42的数量一致,第二卡槽621的数量和插头42的数量一致。在闭合状态时,每一插头42能够容纳于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内。例如,插头42的数量为2个时,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的数量均为2个。又如,插头42的数量为1个、3个或多个,则第一卡槽611和第二卡槽621的数量与插头42相对应。
适配器200在闭合状态下,插头42完全被隐藏不外露,适配器200的外观呈现长方体或正方体等结构,可保证适配器200的外观整体性。
联动组件80可为盖体组件60的一部分,也可为插头组件40的一部分。比如连接于第一盖体61和插头组件40之间的联动组件80为第一盖体61的一部分,或为插头组件40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二盖体62和插头组件40之间的联动组件80为第二盖体62的一部分,或为插头组件40的一部分。当然,联动组件80也可以为独立于盖体组件60和插头组件40的结构,通过机械方式或粘结方式连接于盖体组件60和插头组件40之间。本申请以联动组件80 为独立于盖体组件60和插头组件40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联动组件80适用于本申请的适配器200或者适配器100上,也可适用于其它的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或包装领域或家电设备上。本申请以联动组件80使用在适配器200为例进行说明。
联动组件80连接于插头组件40和盖体组件60,联动组件80可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盖体组件60可相对于联动组件80转动。其中,联动组件80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的角度可为90°,盖体组件60相对于联动组件80转动的角度可为9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联动组件80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的角度可大于或者小于90°,盖体组件60相对于联动组件80转动的角度可大于或者小于90°。优选地,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中的一者转动时可借由联动组件80带动另一者转动。
其中,联动组件80可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第一联动件80a 连接于第一盖体61和第二联动件80b,第二联动件80b连接于第二盖体62和第一联动件80a。优选地,第一联动件80a连接于第一内盖61a和第二联动件80b,第二联动件80b连接于第二内盖62a和第一联动件80a。可以理解的,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分别设于底座 41的相对两侧,即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可分别设于底座41沿Z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的相互背离的端部分别连接于第一内盖61a和第二内盖62a,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的相互靠近的端部连接于底座41。
优选地,第一联动件80a可设有多个,第二联动件80b可设有多个。多个第一联动件80a 沿X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联动件80b沿X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一一对应设置。例如,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可分别设有2个,1个第一联动件80a和对应的1个第二联动件80b组成一个联动组件80,2个联动组件80沿X 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联动组件80还可以是3个、4个或者其他多个数量,多个联动组件80沿X方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9至图21,图1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2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0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2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21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200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其中,图19中的适配器200处于闭合状态,图21中的适配器处于打开状态。其中,在适配器200的状态发生改变过程中,联动组件80可以以X方向为轴进行转动。例如,适配器2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即由图19状态向图21状态切换时,联动组件80 以X方向为轴进行了转动。
具体而言,第一内盖61a背离第二内盖62a的一侧设有第一装配体81,第一联动件80a 的一端插设于第一装配体81。其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一装配体81转动或者滑动连接。第二内盖62a背离第一内盖61a的一侧设有第二装配体82,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插设于第二装配体82。其中,第二联动件80b和第二装配体82转动或者滑动连接。
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沿Z方向相对设置,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位于底座41背离底壁210的一侧,即位于底壁210的同侧;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位于底座41沿Z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即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位于底座41的相对两侧。其中,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位于底座41的第一表面4111上;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位于底座41的第五表面4115背离第六表面4116的一侧,第二装配体82位于底座41的第六表面4116背离第五表面4115的一侧。
其中,第一装配体81和第二装配体82可分别以X方向为轴进行相背转动或者相向转动,以使得适配器20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体81可以以X方向为轴相对于第一联动件80a转动,第一装配体81相对于第一联动件80a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第二装配体82可以以X方向为轴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转动,第二装配体 82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装配体 81相对于第一联动件80a转动的角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90°,第二装配体82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转动的角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90°。
进一步地,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和底座4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装配体81和底座41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以避免产生干涉而阻碍适配器2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的切换或者其他状态之间的切换。同理,第二装配体82和底座41之间的间距在适配器200打开时较大,在适配器200 闭合时较小。
结合参阅图22和图23,图22是图19实施例中适配器200沿F-F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1实施例中适配器200沿G-G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装配体81和第一联动件8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转轴811、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槽812。第一装配体81和第一联动件80a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柱813、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滑槽814。第一转轴811能够在第一导向槽812内转动,第一凸柱813能够沿第一滑槽814进行滑动,使得第一联动件80a能够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第二装配体82和第二联动件80b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转轴821、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导向槽822。第二装配体82和第二联动件80b 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凸柱823、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滑槽824。第二转轴821能够在第二导向槽822内转动,第二凸柱823能够沿第二滑槽824进行滑动,使得第二联动件80b能够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80a设有第一转轴811和第一凸柱813,第一装配体81开设有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一滑槽814。第二联动件80b设有第二转轴821和第二凸柱823,第二装配体82开设有第二导向槽822和第二滑槽824。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811和第一凸柱813位于第一装配体81上,第一导向槽812 和第一滑槽814开设于第一联动件80a。第二转轴821和第二凸柱823位于第二装配体82上,第二导向槽822和第二滑槽824开设于第二联动件80b。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811位于第一装配体81上,第一凸柱813位于第一联动件 80a上;第一导向槽812开设于第一联动件80a,第一滑槽814开设于第一装配体81。第二转轴821位于第二装配体82上,第二凸柱823位于第二联动件80b上;第二导向槽822开设于第二联动件80b,第二滑槽824开设于第二装配体82。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转轴811位于第一联动件80a上,第一凸柱813位于第一装配体 81上;第一导向槽812开设于第一装配体81,第一滑槽814开设于第一联动件80a。第二转轴821位于第二联动件80b上,第二凸柱823位于第二装配体82上;第二导向槽822开设于第二装配体82,第二滑槽824开设于第二联动件80b。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地说明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述连接方式直接得出的其他连接方式均应理解为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以“第一转轴811 和第一凸柱813位于第一联动件80a,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一滑槽814开设于第一装配体81;第二转轴821和第二凸柱823位于第二联动件80b,第二导向槽822和第二滑槽824开设于第二装配体82”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其中,第一转轴811可为穿设于第一联动件80a的金属轴或者其他轴,第二转轴821可为穿设于第二联动件80b的金属轴或者其他轴,第一转轴811和第二转轴821的轴线大体上平行设置。
适配器200在闭合状态时,第一转轴811位于第一导向槽812远离第二装配体82的一端,第二转轴821位于第二导向槽822远离第一装配体81的一端。将适配器200由图22所示的闭合状态打开切换至图23所示的打开状态时,第一转轴811滑动至第一导向槽812的另一端,第二转轴821滑动至第二导向槽822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转轴811和第二转轴82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凸柱813和第二凸柱823 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凸柱813的中心点和第一转轴811分别在第一导向槽812 两端时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大致为90°左右,可满足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第二凸柱823的中心点和第二转轴821分别在第二导向槽822两端时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大致为90°左右,可满足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
具体而言,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均为弧形槽。第一导向槽812的弧度向第一凸柱813凸出,第二导向槽822的弧度向第二凸柱823凸出。优选地,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均为圆弧形槽,且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角小于90°,以使得第一联动件80a能够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进行90°旋转、第二联动件80b能够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进行90°旋转。
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时,第一转轴811相对于第一导向槽812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一转轴811沿第一导向槽812的滑动使得第一导向槽812 的圆心角小于90°时,第一联动件80a能够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90°。同理,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时,第二转轴821相对于第二导向槽822既存在转动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二转轴821沿第二导向槽822的滑动使得第二导向槽822的圆心角小于90°时,第二联动件80b能够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90°。
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时,第一凸柱813相对于第一滑槽814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体81转动和滑动。同理,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时,第二凸柱823相对于第二滑槽824既存在转动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体82转动和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角可为90°,即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一起能够形成半圆形结构。其中,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时,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812、第二导向槽822的相互背离的一侧。即第一导向槽81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一导向槽812背离第二导向槽822的一侧,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二导向槽822背离第一导向槽812的一侧。在适配器 200的闭合状态时,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812、第二导向槽82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即第一导向槽81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一导向槽812靠近第二导向槽822的一侧,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二导向槽822靠近第一导向槽812 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814倾斜开设于第一装配体81朝向第一联动件80a的一侧,且第一滑槽814的一端和第一导向槽81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一装配体81的边缘,使得第一联动件80a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一装配体81和自第一装配体81拆离。另外,第一滑槽814 可以给第一凸柱813提供足够的滑动空间。第二滑槽824倾斜开设于第二装配体82朝向第二联动件80b的一侧,且第二滑槽824的一端和第二导向槽822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装配体82的边缘,使得第二联动件80b能够方便地安装于第二装配体82和自第二装配体82拆离。另外,第二滑槽824可以给第二凸柱823提供足够的滑动空间。
可以理解的,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二导向槽 822所对的圆心分别位于第一导向槽812、第二导向槽822背离底座41的一侧。即第一导向槽81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一导向槽812背离底座41的一侧,第二导向槽822所对的圆心位于第二导向槽822背离底座41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导向槽812的弧形朝向底座41凸出,该设置与“第一凸柱813在第一滑槽814内滑动”结合在一起,使得适配器2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时,第一装配体81首先具有一个远离底座41的动作,使得第一装配体81和底座41之间的间距增大。即第一盖体61首先具有一个远离底座41的动作,使得第一盖体61 和底座41之间的间距增大,避免二者之间转动时产生干扰,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一盖体61和底座4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盖体61和底座 4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进一步保证转动的流畅性。
同理,第二导向槽822的弧形朝向底座41凸出,该设置与“第二凸柱823在第一滑槽824内滑动”结合在一起,使得适配器200由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切换时,第二装配体82首先具有一个远离底座41的动作,使得第二装配体82和底座41之间的间距增大。即第二盖体62首先具有一个远离底座41的动作,使得第二盖体62和底座41之间的间距增大,避免二者之间转动时产生干扰,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二盖体62和底座4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盖体62和底座41的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倒角,进一步保证转动的流畅性。其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一装配体8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联动件 80b和第二装配体82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第一装配体81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与第一内盖61a一体成型,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装配体81为第一内盖61a上的一部分,即在加工第一内盖61a的过程中直接在第一内盖61a上形成有第一装配体81。其中,第一装配体81上形成有第一活动槽810,第一导向槽812和第一滑槽814可形成于第一活动槽810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活动槽810并可相对于第一活动槽81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槽810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 8101,该第一装配孔8101连通第一导向槽812。第一装配孔8101被配置为用于装配第一转轴811,以用于将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装配于第一活动槽810。具体而言,可以首先将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活动槽810内,然后将第一转轴811经由第一装配孔8101依次插入第一导向槽812、第一联动件80a以完成装配。
同理,第二装配体82可通过模内注塑工艺或者其他工艺与第二内盖62a一体成型,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装配体82为第二内盖62a上的一部分,即在加工第二内盖62a的过程中直接在第二内盖62a上形成有第二装配体82。其中,第二装配体82上形成有第二活动槽820,第二导向槽822和第二滑槽824可形成于第二活动槽820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插设于第二活动槽820并可相对于第二活动槽820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槽820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 8201,该第二装配孔8201连通第二导向槽822。第二装配孔8201被配置为用于装配第二转轴821,以用于将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装配于第二活动槽820。具体而言,可以首先将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插设于第二活动槽820内,然后将第二转轴821经由第二装配孔8201依次插入第二导向槽822、第二联动件80b以完成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活动槽810自第一装配体81背离第二装配体82的一侧朝向靠近第二装配体82的方向凹陷形成,且该第一活动槽810贯穿于第一装配体81靠近底座41的一侧。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二活动槽820自第二装配体 82背离第一装配体81的一侧朝向靠近第一装配体81的方向凹陷形成,且该第二活动槽820 贯穿于第二装配体82靠近底座4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第一活动槽810和第二活动槽820,使得第一装配体81 能够相对于第一联动件80a转动、第二装配体82能够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转动。
结合参阅图15至图17,第一外盖61b上开设有与第一活动槽810相连通的第一避让口 203,第二外盖62b上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槽820相连通的第二避让口204。在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联动件80a背离第二联动件80b的一侧不凸出于第一避让口203,第二联动件80b背离第一联动件80a的一侧不凸出于第二避让口204。在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下,第一联动件80a穿设于第一避让口203,第二联动件80b穿设于第二避让口204。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203和第二避让口204,可以为第一装配体81相对于第一联动件80a转动、第二装配体82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转动提供转动空间。
结合参阅图17、图18、图24和图25,图24是图17实施例中插头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实施例中插头组件40沿H-H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底座41上开设有第一装配槽411、第二装配槽412以及第三装配槽413。其中,第一装配槽411和第二装配槽412 设于底座41的相背两侧,第三装配槽413设于第一装配槽411和第二装配槽412之间,且第一装配槽411和第二装配槽412通过第三装配槽413连通。
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装配体81,并与第一装配体81转动或者滑动连接;第一联动件80a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一装配槽411,并可相对于第一装配槽411转动。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插设于第二装配体82,并与第二装配体82转动或者滑动连接;第二联动件80b 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二装配槽412,并可相对于第二装配槽412转动。其中,第一联动件80a 和第二联动件80b通过第三装配槽413连接,且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中的一者相对于底座41转动时,可带动另一者相对于底座41转动。第一联动件80a可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相向或相背运动。当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相向运动时,适配器200可由打开状态运动至闭合状态;当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二联动件80b相背运动时,适配器200可由闭合状态运动至打开状态。
其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可分别以X方向为轴进行相背转动或者相向转动,以使得适配器20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80a 可以以X方向为轴相对于第一装配槽411转动,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槽411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第二联动件80b可以以X方向为轴相对于第二装配槽412转动,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槽412转动的角度可为90°左右。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槽411转动的角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90°,第二联动件80b相对于第二装配槽412转动的角度可以大于或者小于9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配槽411开设于底座41的第五表面4115并延伸至第一表面4111,即第一装配槽411贯穿于底座41的第五表面4115和第一表面4111。第二装配槽412开设于底座41的第六表面4116并延伸至第一表面4111,即第一装配槽411贯穿于底座41的第六表面4116和第一表面4111。第三装配槽413自底座41的第二表面4112朝向靠近第一表面4111 的方向凹陷形成,即第三装配槽413贯穿第二表面4112。换言之,第一装配槽411的槽口形成于底座41的第五表面4115和第一表面4111,第二装配槽412的槽口形成于底座41的第六表面4116和第一表面4111,第三装配槽413的槽口形成于底座41的第二表面4112。
可以理解的,第一装配槽411、第三装配槽413以及第二装配槽412沿Z方向依次连通设置,且三者可形成贯穿第五表面4115和第六表面4116的装配槽。第一装配槽411的槽口贯穿第一表面4111背离第六表面4116的一侧,并同时贯穿第五表面4115,以为第一联动件80a转动提供避让空间。第二装配槽412的槽口贯穿第一表面4111背离第五表面4115的一侧,并同时贯穿第六表面4116,以为第二联动件80b转动提供避让空间。第三装配槽413设于第一装配槽411和第二装配槽412之间,以提供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相连接的连接空间。
结合参阅图26和图27,图2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 配合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配合时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其中,图26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的配合状态为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图27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的配合状态为适配器200的闭合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联动组件80还可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以及设于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之间的联动轴803,其中,第一装配轴801、第二装配轴802、以及联动轴803的轴线大体上平行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联动件80a通过第一装配轴801实现与第一装配槽411的转动连接,第二联动件80b通过第二装配轴802实现与第二装配槽412的转动连接。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中的一者相对于底座41转动时,可通过联动轴803带动另一者相对于底座41转动。
其中,第一装配轴801穿设于第一装配槽411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的至少一者上,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插设于第一装配槽411并套设于第一装配轴801上,以使得第一联动件80a能够借由第一装配轴801实现对第一装配槽411的相对转动。第二装配轴802穿设于第二装配槽412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的至少一者上,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插设于第二装配槽412并套设于第二装配轴802上,以使得第二联动件80b能够借由第二装配轴802实现对第二装配槽412的相对转动。联动轴803可抵接于第三装配槽413沿X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的至少一者上,并可相对于第三装配槽413沿Y方向滑动。
第一联动件80a靠近第二联动件80b的一端设有第一联动部801a,第二联动件80b靠近第一联动件80a的一端设有第二联动部801b。第一联动部801a可自第一装配槽411延伸至第三装配槽413,第二联动部801b可自第二装配槽412延伸至第三装配槽413。第一联动部801a 和第二联动部801b可通过联动轴803实现连接,即第一联动部801a和第二联动部801b可分别相对于联动轴803转动。其中,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中的一者转动可带动另一者转动。
第一联动部801a相对于联动轴803转动时,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一联动部801a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一联动部801a转动的同时沿第三装配槽413滑动。第二联动部801b相对于联动轴803转动时,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二联动部801b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使得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二联动部801b转动的同时沿第三装配槽413滑动。可以理解的,当对第一盖体61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联动件80a绕第一装配轴801转动时,即第一联动件80a相对于第一装配槽411转动时,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一联动部801a转动的同时沿第三装配槽413滑动,以此带动第二联动部801b相对于联动轴803转动,并可带动第二联动部801b绕第二装配轴802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联动件 80b相对于第二装配槽412转动,即第二盖体62可在第一盖体61的带动下相对于底座41转动。反之,当对第二盖体6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联动件80b绕第二装配轴802转动时,可带动第一盖体61相对于底座41转动。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200,仅需对第一盖体61 和第二盖体62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使其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盖体61 和第二盖体62中的另一者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从而实现适配器200的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
其中,第一联动部801a开设有第一联动槽801c,第二联动部801b开设有第二联动槽801d。联动轴803分别穿设于第一联动槽801c和第二联动槽801d,联动轴803可分别相对于第一联动槽801c和第二联动槽801d转动或者滑动。具体地,第一联动件80a绕第一装配轴801 转动时,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一联动槽801c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一联动槽801c可对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一联动部801a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制。第二联动件80b绕第二装配轴802转动时,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二联动槽801d既存在转动的动作又存在滑动的动作,第二联动槽801d可对联动轴803相对于第二联动部801b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联动轴803的轴线和第一装配轴801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与联动轴803的轴线和第二装配轴80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即联动轴803大致位于第一装配轴801 和第二装配轴802的中间位置。联动轴803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装配轴801的轴线和第二装配轴802的轴线所在平面,即联动轴803大致沿Y方向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联动组件80还可包括嵌设于底座41的导向件804,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插设于底座41的端部分别连接导向件804,使得第一联动件80a和第二联动件80b可通过导向件804实现连接。
具体而言,导向件804可嵌设于第三装配槽413,联动轴803穿设于导向件804。第一联动部801a和第二联动部801b插设于导向件804,且分别套设于联动轴803,并可分别相对于联动轴803转动或滑动。
请参阅图28,图2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804的结构示意图,导向件804大致可包括沿X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以及连接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之间的连接板804c。其中,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设于连接板804c的同侧,且连接于连接板804c的相对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分别与连接板804c的相对两边弯折连接。优选地,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分别与连接板804c的相对两边垂直弯折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板804c用于将导向件804定位安装于第三装配槽413内,第一侧板804a 和第二侧板804b中的至少一者用于引导联动轴803滑动。具体而言,联动轴803穿设于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中的至少一者,并可相对于第一侧板804a或者第二侧板804b滑动。第一联动部801a和第二联动部801b设于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之间,且分别套设于联动轴803。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板804a和第二侧板804b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导向槽,联动轴803 穿设于导向槽,并可沿导向槽滑动。例如,第一侧板804a开设有第一导向槽804d,第二侧板804b开设有第二导向槽804e。第一导向槽804d和第二导向槽804e沿Y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804d和第二导向槽804e的一端位于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靠近第一表面4111的一侧、另一端位于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背离第一表面4111的一侧。联动轴803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导向槽804d和第二导向槽804e,并可沿第一导向槽804d和第二导向槽804e滑动。当适配器200处于闭合状态时,联动轴803位于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背离第一表面4111的一侧,如图27所示。当适配器200处于打开状态时,联动轴803位于第一装配轴801和第二装配轴802靠近第一表面4111的一侧,如图26所示。其中,第一导向槽804d和第二导向槽804e可用于对联动轴803沿Y方向的滑动行程进行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配器,用户仅需对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使其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中的另一者能够相对于插头组件40转动,从而实现适配器的打开状态或者闭合状态。
请参阅图29和图30,图2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200闭合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适配器200打开时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适配器 200还可包括吸附组件92,该吸附组件92被配置为用于提供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62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以使得适配器200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第一盖体61和第二盖体 62不会出现晃动现象。
吸附组件92可包括设于第一盖体61内的第一吸附件921和设于第二盖体62内的第二吸附件922。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922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盖体61 和第二盖体62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921和第二吸附件 922可均为磁性件,例如磁铁等。即上述作用力可为磁力。
可以理解的,关于吸附组件92的相关特征可参考适配器100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此不再进行赘述。应理解的,关于适配器100和适配器200之间相对应的特征之间可以进行替换,例如,可以将适配器100中的插头组件30和插头组件70用于适配器200,或者,可以将适配器200中的插头组件40和联动组件80用于适配器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基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明示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变换而得到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围设形成收容槽;
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部分嵌设于所述收容槽;
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插头组件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以使得所述适配器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在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底壳,部分所述插头组件收容于所述盖体组件、另一部分所述插头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在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插头组件部分外露于所述收容槽;以及
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和所述盖体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可相对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所述盖体组件可相对于所述联动组件转动;
其中,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体相向或者相背转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中的一者转动时可借由所述联动组件带动另一者转动;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联动件和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插头组件,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插头组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插头组件的相对两侧;
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装配轴、第二装配轴和联动轴,所述第一联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装配轴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装配轴与所述插头组件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中的一者转动可带动另一者转动;
所述第一联动件靠近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联动槽,所述第二联动件靠近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联动槽;所述联动轴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联动槽和所述第二联动槽;
所述第一联动件绕所述第一装配轴转动时,所述联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一联动槽转动和滑动;所述第二联动件绕所述第二装配轴转动时,所述联动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联动槽转动和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装配体,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体;所述第二盖体设有第二装配体,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体;其中,在所述适配器的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位于所述插头组件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在所述适配器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装配体位于所述插头组件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转轴、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装配体和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凸柱、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一滑槽;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槽转动和滑动,所述第一凸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槽转动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转轴、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装配体和所述第二联动件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二凸柱、其中之另一者设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第二转轴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向槽转动和滑动,所述第二凸柱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滑槽转动和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底座和穿设于所述底座的插头,所述底座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底座,所述第二联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以及第三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和所述第二装配槽设于所述底座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三装配槽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槽和所述第二装配槽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装配槽和所述第二装配槽通过所述第三装配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盖体、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联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装配槽转动;所述第二联动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盖体、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联动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装配槽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中的一者转动可带动另一者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槽、所述联动轴设于所述第一装配轴和所述第二装配轴之间;所述第一联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装配轴,所述第二联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装配轴,所述第一联动件和所述第二联动件通过所述联动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联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三装配槽,第二联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三装配槽;其中,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通过所述联动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三装配槽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开设有导向槽,所述联动轴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并可沿所述导向槽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还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内的第一吸附件和设于所述第二盖体内的第二吸附件;其中,在所述适配器的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通过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磁吸并固定;
在所述适配器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靠近的两极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通过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磁吸并分别贴合固定于所述底壳的相背的两侧。
CN202111554806.1A 2021-12-17 2021-12-17 适配器 Active CN114243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4806.1A CN114243343B (zh) 2021-12-17 2021-12-17 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4806.1A CN114243343B (zh) 2021-12-17 2021-12-17 适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343A CN114243343A (zh) 2022-03-25
CN114243343B true CN114243343B (zh) 2024-01-05

Family

ID=80758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4806.1A Active CN114243343B (zh) 2021-12-17 2021-12-17 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4334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4205A (en) * 1971-05-19 1973-08-21 Lenmark Enterprises Inc Protected connector plug
CN210853314U (zh) * 2019-05-17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包装盒
CN112271935A (zh) * 2020-10-30 2021-0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886311A (zh) * 2020-12-31 2021-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204063U (zh) * 2020-10-30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498282A (zh) * 2020-04-03 2021-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WO2021208571A1 (zh) * 2020-04-14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214479684U (zh) * 2021-01-15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571947A (zh) * 2020-04-27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573509A (zh) * 2020-04-24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4205A (en) * 1971-05-19 1973-08-21 Lenmark Enterprises Inc Protected connector plug
CN210853314U (zh) * 2019-05-17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包装盒
CN113498282A (zh) * 2020-04-03 2021-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WO2021208571A1 (zh) * 2020-04-14 2021-10-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543537A (zh) * 2020-04-14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573509A (zh) * 2020-04-24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571947A (zh) * 2020-04-27 2021-10-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2271935A (zh) * 2020-10-30 2021-0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204063U (zh) * 2020-10-30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2886311A (zh) * 2020-12-31 2021-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4479684U (zh) * 2021-01-15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3343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36127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connector port and a cable connector device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US20100195296A1 (en) Slid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184619B2 (ja) コネクタ
CN113543537B (zh) 电源适配器
US11876329B2 (en) Battery pack with electrical connector mechanism that maintains waterproof integrity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7078449B (zh) 电子积木
CN113498282A (zh) 电源适配器
CN114243343B (zh) 适配器
CN113571947A (zh) 电源适配器
CN212063591U (zh) 电源适配器和充电设备
CN216698840U (zh) 适配器
CN113573509B (zh) 电源适配器
US20130105192A1 (en) Protective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EP1740032B1 (en) AC adapter
JP2005229785A (ja)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用の充電器
JP5285529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子機器
US11784432B2 (en) Fixed pin charger having multiple body covers
CN213755271U (zh) 电子产品保护壳及电子产品
JP2003218547A (ja) モジュール式の制御ケーシング
CN219578420U (zh) 一种耳机盒
CN214016935U (zh) 人体模特装置
CN220741100U (zh) 一种工具箱
CN113013964A (zh) 电源适配器和充电设备
CN112769180B (zh) 充电模块和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