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0015B -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0015B
TWI690015B TW107139511A TW107139511A TWI690015B TW I690015 B TWI690015 B TW I690015B TW 107139511 A TW107139511 A TW 107139511A TW 107139511 A TW107139511 A TW 107139511A TW I690015 B TWI690015 B TW I6900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usher
centering
rotating bas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43009A (zh
Inventor
岩尾通矩
菊本憲幸
藤田直人
酒井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0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00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Wet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定心裝置包含將基板固定於旋轉基座之吸附裝置、及使推動器移動之定心致動器。定心裝置之控制裝置執行:固定執行步驟,其係將基板固定於旋轉基座;接觸步驟,其係於基板固定於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使推動器自非接觸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固定解除步驟,其係於接觸步驟中,當接觸確認單元確認推動器已到達接觸位置後,使吸附裝置解除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及推動步驟,其係藉由於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之狀態下使推動器移動至定心位置,而使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水平移動,從而減少基板之偏心量。

Description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基板之中心接近基板之旋轉中心之定心裝置及定心方法。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定心裝置之基板處理裝置及包含定心方法之基板處理方法。處理對象之基板例如包含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FPD(Flat Panel Display,平板顯示器)用基板等。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對基板逐片地進行處理之逐片式基板處理系統。該基板處理系統具備組入進行斜角處理之斜角處理裝置及進行基板之定位之基板定位裝置的基板處理單元。斜角處理裝置包含設置有真空吸盤部之旋轉部、及用於承接斜角處理所使用之處理液並將其排出至斜角處理裝置之外部的排放杯。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基板定位裝置具有:第1驅動部,其可使與基板之側面接觸之第1基準部沿基板之半徑方向直線地移動;及第2驅動部,其可使與基板之側面接觸之第2基準部沿基板之 半徑方向直線地移動。第1及第2驅動部係配置於較排放杯更下方。該等之一部分係配置於較排放杯之外周面更外側。
基板定位裝置之第1及第2基準部水平地對向。當基板配置於第1及第2基準部之間時,於基板未被吸附於真空吸盤部之狀態下,將第1及第2基準部向基板驅動,與基板之側面接觸。藉此,將基板水平地夾於第1及第2基準部。於該狀態下,第1及第2基準部與基板一起水平地移動,從而進行基板之定位。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49239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基板處理系統中,於基板未吸附於真空吸盤部之狀態下,第1及第2基準部與真空吸盤部上之基板接觸。因此,存在藉由第1及第2基準部與基板之接觸以使基板移動,導致基板以偏離設想之位置之狀態被夾於第1及第2基準部的情形。於該情形時,於基板偏移之狀態下進行定位,因此定位精度降低。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能以更高之精度對基板進行定心之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定心裝置,其具備:旋轉基座,其配置於圓板狀之基板之下方,且水平地支撐上述基板;吸附 裝置,其藉由產生使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吸附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吸附力而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旋轉馬達,其於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使上述旋轉基座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之鉛垂之旋轉軸線旋轉;推動器,其藉由推動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而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地移動;定心致動器,其使上述推動器於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位置、與上述推動器接觸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外周部且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移動結束的定心位置之間移動;接觸確認單元,其確認到達接觸位置,上述接觸位置係上述非接觸位置與上述定心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係上述推動器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狀態切換為上述推動器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之接觸狀態的位置;及控制裝置,其執行如下步驟:固定執行步驟,其係使上述吸附裝置產生上述吸附力而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接觸步驟,其係以於藉由上述吸附裝置之上述吸附力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上述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自上述非接觸位置移動至上述接觸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吸附裝置及定心致動器;固定解除步驟,其係於上述接觸步驟中上述接觸確認單元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後,使上述吸附裝置解除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及推動步驟,其係以於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之狀態下,上述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上述定心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吸附裝置及定心致動器,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移動,從而減少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
根據該構成,推動器自非接觸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與 旋轉基座上之基板之外周部接觸。其後,藉由推動器而推動基板,使其相對於旋轉基座水平移動。藉此,使基板之中心接近相當於旋轉軸線之基板之旋轉中心。當推動器到達定心位置時,推動器靜止,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移動結束。如此,使基板之中心接近基板之旋轉中心,從而減少基板相對於旋轉軸線之偏心量。
當推動器到達接觸位置而與旋轉基座上之基板接觸時,基板被固定於旋轉基座。因此,即便基板推動器與基板接觸,基板亦不會相對於旋轉基座移動。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於推動器接觸基板後解除。其後,推動器係配置於定心位置,從而使基板之中心接近基板之旋轉中心。因此,可防止因推動器與基板之接觸產生之基板之位置偏移,從而可提高基板之定心精度。
上述定心致動器既可為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線性致動器,亦可為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旋轉致動器。由於可高精度地控制上述推動器之位置,因而上述定心致動器較佳為電動致動器。於上述定心致動器為旋轉致動器之情形時,當要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時,設置將上述旋轉致動器之旋轉轉換為上述推動器之直線運動之轉換機構(例如滾珠螺桿機構)即可。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以下之至少一種特徵附加於上述定心裝置。
上述定心致動器可切換為包含一面控制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一面使上述推動器持續移動之推力控制模式、及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之定位模式的複數個模式,上述控制裝置一面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上述推力控制模式一面執行上述接觸步驟,且一面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上述定位模式一面執行上述 推動步驟。
根據該構成,自非接觸位置至接觸位置,以推力控制模式驅動定心致動器。自接觸位置至定心位置,以定位模式驅動定心致動器。於推力控制模式下,定心致動器一面控制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一面使推動器持續移動。因此,當推動器與基板接觸時,可減輕自推動器對基板施加之力。於定位模式下,定心致動器使推動器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即定心位置。因此,能以更高之精度使推動器位於定心位置。
推力控制模式既可為一面對推動器施加固定推力一面使推動器持續移動之模式,亦可為一面使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變化一面使推動器持續移動之模式。同樣地,定位模式既可為一面對推動器施加固定推力一面使推動器移動至設定位置之模式,亦可為一面使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變化一面使推動器移動至設定位置之模式。當定心致動器為推力控制模式時,自定心致動器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可大於或小於當定心致動器為定位模式時自定心致動器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亦可與其相等。
上述控制裝置以上述接觸步驟中自上述定心致動器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小於上述推動步驟中自上述定心致動器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的方式控制上述定心致動器。
根據該構成,當推動器自非接觸位置向接觸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小於當推動器自接觸位置向定心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因此,使推動器於對推動器施加較小之推力之狀態下與旋轉基座上之基板接觸。因此,可減輕因推動器與基板之接觸而產生之衝擊,從而可減少推動器及基板之彈性變形量。若推動器及基 板之彈性變形量較小,則即便於推動器與基板接觸之狀態下解除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基板亦不會相對於旋轉基座移動較大之移動量。因此,可提高基板之定心精度。
當推動器自非接觸位置向接觸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可為固定亦可變更。同樣地,當推動器自接觸位置向定心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可為固定亦可變更。於變更推力之情形時,推動器到達接觸位置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小於推動器自接觸位置向定心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之推力之最大值即可。
上述定心致動器係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線性馬達。
根據該構成,推動器係水平地直線移動,因此可減少推動器所通過之空間之體積。進而,若將線性馬達之直線運動傳遞至推動器,則推動器進行直線移動,因此亦可不設置轉換線性馬達之直線運動之機構。藉此,可使定心裝置小型化。而且,由於作為電動致動器之一例之線性馬達使推動器移動,因而可高精度地控制推動器之位置。
上述定心裝置進而具備偏心量檢測單元,該偏心量檢測單元不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接觸地檢測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上述定心位置係基於上述偏心量檢測單元之檢測值而設定。
根據該構成,檢測基板相對於旋轉軸線之偏心量、即旋轉軸線至基板之中心之最短距離。其後,定心致動器以基於偏心量檢測單元之檢測值所得之移動量使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水平移動。藉此,對基板進行定心。進而,由於不與基板接觸地檢測偏心量,因而 於偏心量之檢測中及檢測後不易使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移動。因此,能以更高之精度檢測基板之偏心量。
上述接觸確認單元包含檢測上述推動器之位置之位置感測器。
根據該構成,檢測推動器之位置。推動器移動時,推動器之位置伴隨時間之經過而變化。若推動器未移動,則推動器之位置不變化。推動器朝向接觸位置移動時,基板係固定於旋轉基座,因此當推動器到達接觸位置時,推動器於接觸位置靜止。因此,藉由檢測推動器之位置,而可直接確認推動器位於接觸位置。
上述接觸確認單元包含計時器,上述計時器測定距上述定心致動器開始對位於上述非接觸位置之上述推動器施加推力之時間點的經過時間。
根據該構成,當推動器開始向接觸位置移動時,測定距此時點之經過時間。當推動器到達接觸位置時,基板係固定於旋轉基座,因此於經過某種程度之時間後,推動器應當於接觸位置靜止。因此,若測定距推動器開始移動之時點之經過時間,則即便不檢測推動器本身之位置,亦可判斷推動器到達接觸位置並於該位置靜止。
上述控制裝置於進行上述接觸步驟後且進行上述固定解除步驟前,進而執行以使上述推動器後退至後退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定心致動器的後退步驟,上述後退位置係上述接觸位置與上述非接觸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於基板固定於旋轉基座之狀態下,推動器與基板之外周部接觸。其後,推動器後退而離開基板。於該狀態下, 將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於基板內因推動器與基板之接觸而產生應力之狀態下,若解除基板相對於旋轉基座之固定,則雖然程度極其輕微,但基板可能會相對於旋轉基座移動。若於推動器離開基板之狀態下解除基板之固定,則可防止此種基板之移動。進而,後退位置至接觸位置之距離短於非接觸位置至接觸位置之距離,因此當推動器再次與基板接觸時,不易產生基板之位置偏移。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上述定心裝置;及噴嘴,其對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供給處理液。
根據該構成,對旋轉基座上之基板進行定心,從而使基板之中心接近相當於旋轉軸線之基板之旋轉中心。其後,對旋轉基座上之基板供給處理液。藉此,可利用處理液對經定心之基板進行處理。因此,可提高僅對基板之外周部以處理液進行處理之斜角處理、及以處理液對基板之上表面或下表面之整體區域進行處理之整面處理之均勻性。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以下之至少一種特徵附加於上述基板處理裝置。
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具備筒狀之護罩,上述筒狀之護罩包圍上述旋轉基座且承接自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上述定心致動器之至少一部分係以俯視時與上述護罩重疊之方式配置於上述護罩之上方。
根據該構成,自旋轉基座上之基板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被包圍旋轉基座之護罩承接。定心致動器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護罩之上方,於俯視時與護罩重疊。因此,與定心致動器之整體配置於護 罩周圍之情形及配置於護罩之下方之情形相比,可使基板處理裝置小型化。藉此,可抑制基板處理裝置之大型化,並進行處理液之供給與定心。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定心方法,其係使水平配置於繞鉛垂之旋轉軸線旋轉之旋轉基座之上方的圓板狀之基板之中心接近上述旋轉軸線者;其包含:固定執行步驟,其係使吸附裝置產生吸附力而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接觸步驟,其係於藉由上述吸附裝置之上述吸附力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使推動器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上述接觸位置係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狀態切換為上述推動器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之接觸狀態的位置;固定解除步驟,其係於上述接觸步驟中接觸確認單元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後,使上述吸附裝置解除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及推動步驟,其係於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之狀態下,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上述推動器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且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移動結束的定心位置,藉此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移動,從而減少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以下之至少一種特徵附加於上述定心方法。
上述接觸步驟係於將使上述推動器於上述非接觸位置與上述定心位置之間移動之定心致動器設定為推力控制模式的狀態下執行,上述推力控制模式係一面控制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一面 使上述推動器持續移動,上述推動步驟係於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之定位模式的狀態下執行。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使上述推動器移動之定心致動器於上述接觸步驟中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小於上述定心致動器於上述推動步驟中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上述接觸步驟及推動步驟為利用線性馬達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步驟。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上述定心方法還包含偏心量檢測步驟,該偏心量檢測步驟係不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接觸地檢測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上述定心位置係基於上述偏心量檢測步驟所檢測之值而設定。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上述定心方法還包含接觸確認步驟,該接觸確認步驟係基於檢測上述推動器之位置之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而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上述定心方法還包含接觸確認步驟,該接觸確認步驟係基於距上述推動器開始向上述接觸位置移動之時間點之經過時間而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上述定心方法還包含後退步驟,該後退步驟係於進行上述接觸步驟後且進行上述固定解除步驟前,使上述推動器後退至後退位置,上述後退位置係上述接觸位置與上述非接觸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位置。根據該方法,可 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上述定心方法;及處理液供給步驟,其係於進行上述定心方法後,對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供給處理液。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以下之至少一種特徵附加於上述基板處理方法。
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含處理液捕獲步驟,該處理液捕獲步驟係與上述處理液供給步驟同步地,使包圍上述旋轉基座之筒狀之護罩承接自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上述接觸步驟及推動步驟係藉由以至少一部分於俯視時與上述護罩重疊之方式配置於上述護罩之上方的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移動的步驟。根據該方法,可產生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
本發明之上述或其他目的、特徵及效果藉由參照隨附圖式而於以下敍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闡明。
1‧‧‧基板處理裝置
2‧‧‧處理單元
3‧‧‧控制裝置
3a‧‧‧電腦本體
3b‧‧‧周邊裝置
4‧‧‧腔室
5‧‧‧FFU
6‧‧‧間隔壁
6a‧‧‧送風口
6b‧‧‧搬入搬出口
7‧‧‧擋板
8‧‧‧整流板
9‧‧‧旋轉吸盤
10‧‧‧旋轉基座
11‧‧‧旋轉軸
12‧‧‧旋轉馬達
13‧‧‧馬達外殼
14‧‧‧抽吸配管
15‧‧‧抽吸閥
16‧‧‧抽吸泵
17‧‧‧處理杯
18‧‧‧外周環
19‧‧‧承杯
19a‧‧‧承液槽
20‧‧‧護罩
20a‧‧‧頂壁部
20b‧‧‧筒狀部
20x‧‧‧護罩20之上端
20y‧‧‧貫通孔
21‧‧‧護罩升降單元
22‧‧‧藥液噴嘴
23‧‧‧藥液配管
24‧‧‧藥液閥
25‧‧‧噴嘴移動單元
25a‧‧‧噴嘴臂
25b‧‧‧驅動單元
26‧‧‧沖洗液噴嘴
27‧‧‧沖洗液配管
28‧‧‧沖洗液閥
29‧‧‧噴嘴移動單元
30‧‧‧加熱器
31‧‧‧CPU
32‧‧‧主記憶裝置
33‧‧‧輔助記憶裝置
34‧‧‧讀取裝置
35‧‧‧通訊裝置
36‧‧‧輸入裝置
37‧‧‧顯示裝置
38‧‧‧旋轉角控制部
39‧‧‧計時器
40‧‧‧定心裝置
41‧‧‧偏心量檢測單元
42‧‧‧發光單元
43‧‧‧受光單元
44‧‧‧感測器外殼
45‧‧‧定心單元
46‧‧‧推動器
46a‧‧‧接觸面
47‧‧‧機器手部
48‧‧‧臂部
49‧‧‧線性馬達
49c‧‧‧線圈
49h‧‧‧頭部
49m‧‧‧磁鐵
49s‧‧‧游標尺
50‧‧‧固定構件
51‧‧‧可動構件
52‧‧‧主基座
53‧‧‧間隔件
54‧‧‧基座環
55‧‧‧收容室
56‧‧‧單元外殼
56a‧‧‧插入孔
57‧‧‧殼體
58‧‧‧蓋
59‧‧‧波紋管
61‧‧‧定心用升降單元
62‧‧‧升降致動器
63‧‧‧傳遞機構
64‧‧‧支柱
65‧‧‧升降托架
66‧‧‧升降基座
A1‧‧‧旋轉軸線
A2‧‧‧噴嘴轉動軸線
B1‧‧‧螺栓
C1‧‧‧基板W之中心
D1、D2‧‧‧距離
Dc‧‧‧定心方向
H1‧‧‧機器手
HC‧‧‧主電腦
M‧‧‧可移除媒體
P‧‧‧程式
P1‧‧‧基準面
R1‧‧‧搬送機器人
SL1‧‧‧密封構件
SP1‧‧‧環狀之空間
W‧‧‧基板
圖1係水平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處理單元之內部的示意圖。
圖2係表示基板處理裝置所具備之控制裝置之硬體及功能區塊之方塊圖。
圖3係用以對藉由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基板之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之步驟圖。
圖4係水平觀察減少基板相對於基板之旋轉中心之偏心量的定心 裝置之示意圖。
圖5係自上方觀察定心裝置所具備之定心單元之示意圖。
圖6A係表示定心單元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
圖6B係將圖6A之一部分放大之圖。
圖6C係表示線性馬達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
圖7係表示使定心單元升降之定心用升降單元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
圖8係沿圖7所示之箭頭VIII之方向觀察定心用升降單元之示意圖。
圖9係用以對藉由定心裝置進行之定心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之流程圖。
圖10A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0B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0C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0D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0E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0F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1A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 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1B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1C係表示進行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及定心單元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圖1係水平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所具備之處理單元2之內部的示意圖。
基板處理裝置1係對半導體晶圓等圓板狀之基板W進行逐片處理之單片式裝置。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處理單元2,其以處理液或處理氣體等處理流體對基板W進行處理;搬送機器人R1,其對處理單元2搬送基板W;及控制裝置3,其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又,基板處理裝置1具備定心裝置40,但於圖1中省略其圖示。使用圖4等於下文對定心裝置40進行說明。
處理單元2包含:箱形之腔室4,其具有內部空間;旋轉吸盤9,其一面於腔室4內水平保持一片基板W,一面使其繞通過基板W之中央部之鉛垂之旋轉軸線A1旋轉;及筒狀之處理杯17,其承接自旋轉吸盤9向外方排出之處理液。
腔室4包含設置有供基板W通過之搬入搬出口6b之箱型之間隔壁6、及使搬入搬出口6b開閉之擋板7。腔室4還包含:FFU 5(Fan Filter Unit,風扇過濾單元),其自開設於間隔壁6之頂面之送風口6a,向下方對間隔壁6內吹送潔淨空氣(經過濾器過濾之空氣);及整流板8,其對藉由FFU 5向間隔壁6內吹送之潔淨空氣進行整流。
整流板8將間隔壁6之內部分隔為整流板8之上方之上 方空間與整流板8之下方之下方空間。間隔壁6之頂面與整流板8之上表面之間之上方空間為使潔淨空氣擴散之擴散空間。整流板8之下表面與間隔壁6之底面之間之下方空間為進行基板W之處理之處理空間。旋轉吸盤9及處理杯17係配置於下方空間。
自送風口6a供給至上方空間之潔淨空氣碰到整流板8而於上方空間擴散。上方空間內之潔淨空氣通過於上下方向貫通整流板8之複數個貫通孔,自整流板8之整體區域向下方流動。供給至下方空間之潔淨空氣自腔室4之底部排出。藉此,始終於下方空間形成自整流板8之整體區域流向下方的均勻之潔淨空氣之氣流(降流)。
旋轉吸盤9包含:圓板狀之旋轉基座10,其外徑小於基板W;抽吸泵16,其藉由使旋轉基座10吸附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下表面(背面)而使旋轉基座10水平地保持基板W;抽吸配管14,其將抽吸泵16之抽吸力傳遞至旋轉基座10;及抽吸閥15,其使抽吸配管14開閉。旋轉吸盤9還包含自旋轉基座10之中央部向下方延伸之旋轉軸11、使旋轉軸11及旋轉基座10繞旋轉軸線A1旋轉之旋轉馬達12、及收容旋轉馬達12之馬達外殼13。
處理杯17包含承接自基板W向外方排出之處理液之筒狀之護罩20、承接藉由護罩20而導引至下方之處理液之承杯19、及包圍護罩20及承杯19之外周環18。護罩20包含包圍旋轉吸盤9之筒狀部20b、及自筒狀部20b之上端部朝向旋轉軸線A1而向斜上方延伸之圓環狀之頂壁部20a。頂壁部20a之圓環狀之上端相當於護罩20之上端20x。護罩20之上端20x於俯視時包圍基板W及旋轉基座10(參照圖5)。承杯19係配置於頂壁部20a之下方。承杯19形成向上敞開之環狀之承液槽19a。
護罩20可相對於腔室4之底部鉛垂地移動。承杯19係固定於腔室4之底部。處理單元2包含使護罩20升降之護罩升降單元21。護罩升降單元21使護罩20於上位置(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與下位置(實線所示之位置)之間鉛垂地升降,且使護罩20靜止於上位置至下位置間之任意位置。上位置係護罩20之上端20x位於較配置被旋轉吸盤9支撐之基板W之支撐位置(圖1所示之基板W之位置)更上方的位置。下位置係護罩20之上端20x位於較支撐位置更下方之位置。
於旋轉吸盤9使基板W旋轉之狀態下,當對基板W供給處理液時,供給至基板W之處理液被甩出至基板W周圍。當對基板W供給處理液時,護罩20之上端20x係配置於較基板W更上方。因此,排出至基板W周圍之藥液及沖洗液等處理液被護罩20承接,並導引至承杯19。
處理單元2包含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向下方吐出藥液之藥液噴嘴22。藥液噴嘴22係連接於導引藥液之藥液配管23。當介裝於藥液配管23之藥液閥24打開時,自藥液噴嘴22之吐出口向下方連續地吐出藥液。自藥液噴嘴22吐出之藥液可為包含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磷酸酸、醋酸、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Tetra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氫氧化四甲基銨等)、界面活性劑、及防腐蝕劑之至少1種之液體,亦可為除此以外之液體。
雖未圖示,但藥液閥24包含形成流路之閥主體、配置於流路內之閥體、及使閥體移動之致動器。其他閥亦相同。致動器可為空壓致動器或電動致動器,亦可為該等以外之致動器。控制裝置3藉由控制致動器而變更藥液閥24之開度。
藥液噴嘴22為可於腔室4內移動之掃描噴嘴。藥液噴嘴22連接於使藥液噴嘴22沿鉛垂方向及水平方向之至少一者移動之噴嘴移動單元25。噴嘴移動單元25使藥液噴嘴22於自藥液噴嘴22吐出之藥液於基板W之上表面觸液之處理位置、與俯視時藥液噴嘴22位於處理杯17周圍之待機位置之間水平移動。圖1表示噴嘴移動單元25為使藥液噴嘴22於處理杯17周圍且繞鉛垂延伸之噴嘴轉動軸線A2水平移動的迴轉單元之例。
噴嘴移動單元25包含保持藥液噴嘴22之噴嘴臂25a、及藉由使噴嘴臂25a移動而使藥液噴嘴22水平移動之驅動單元25b。藥液噴嘴22自水平延伸之噴嘴臂25a之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當藥液噴嘴22配置於處理位置時,噴嘴臂25a於俯視時與旋轉吸盤9上之基板W重疊。當藥液噴嘴22配置於待機位置時,噴嘴臂25a於俯視時配置於旋轉吸盤9上之基板W周圍。
處理單元2還包含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向下方吐出沖洗液之沖洗液噴嘴26。沖洗液噴嘴26連接於導引沖洗液之沖洗液配管27。當介裝於沖洗液配管27之沖洗液閥28打開時,自沖洗液噴嘴26之吐出口向下方連續地吐出沖洗液。沖洗液例如為純水(去離子水:DIW(Deionized water))。沖洗液並不限定於純水,可為IPA(Isopropyl Alcohol,異丙醇)、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及稀釋濃度(例如10~100ppm左右)之鹽酸水之任一種,亦可為該等以外之液體。
沖洗液噴嘴26為掃描噴嘴。沖洗液噴嘴26亦可為相對於腔室4之底部固定之固定噴嘴。沖洗液噴嘴26連接於使沖洗液噴嘴26沿鉛垂方向及水平方向之至少一者移動之噴嘴移動單元29。噴嘴移動單元29使沖洗液噴嘴26於自沖洗液噴嘴26吐出之沖洗液於基板W 之上表面觸液之處理位置、與俯視時沖洗液噴嘴26位於旋轉吸盤9周圍之待機位置之間水平移動。
處理單元2亦可具備對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進行加熱之加熱器30。加熱器30係配置於被旋轉基座10支撐之基板W之下方。加熱器30包圍旋轉基座10。加熱器30之外徑小於護罩20之上端20x之內徑。加熱器30之內徑大於旋轉基座10之外徑。加熱器30係配置於馬達外殼13之上方,被馬達外殼13支撐。即便旋轉基座10旋轉,加熱器30亦不旋轉。
圖2係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所具備之控制裝置3之硬件及功能區塊之方塊圖。圖2所示之旋轉角控制部38係藉由使CPU 31執行安裝於控制裝置3之程式P而實現之功能區塊。
控制裝置3包含電腦本體3a、及連接於電腦本體3a之周邊裝置3b。電腦本體3a包含執行各種命令之CPU 3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裝置)、及記憶資訊之主記憶裝置32。周邊裝置3b包含記憶程式P等之資訊之輔助記憶裝置33、自可移除媒體M讀取資訊之讀取裝置34、及與主電腦HC等控制裝置3以外之裝置進行通訊之通訊裝置35。控制裝置3亦可包含測定時間之計時器39。
控制裝置3連接於輸入裝置36及顯示裝置37。於使用者或維護負責人等操作者對基板處理裝置1輸入資訊時操作輸入裝置36。資訊顯示於顯示裝置37之畫面。輸入裝置36可為鍵盤、指向裝置、及觸控面板之任一者,亦可為該等以外之裝置。亦可將兼作輸入裝置36及顯示裝置37之觸控面板顯示器設置於基板處理裝置1。
CPU 31執行輔助記憶裝置33中記憶之程式P。輔助記憶裝置33內之程式P可為預先安裝於控制裝置3中者,亦可為通過讀 取裝置34而自可移除媒體M向輔助記憶裝置33傳送者,亦可為自主電腦HC等外部裝置通過通訊裝置35而向輔助記憶裝置33傳送者。
輔助記憶裝置33及可移除媒體M為不供給電力亦可保持記憶之非揮發性記憶體。輔助記憶裝置33例如為硬碟驅動器等磁性記憶裝置。可移除媒體M例如為壓縮光碟等光碟或記憶卡等半導體記憶體。可移除媒體M為記錄有程式P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之一例。
控制裝置3包含控制旋轉馬達12之旋轉角之旋轉角控制部38。於旋轉馬達12為步進馬達之情形時,旋轉角控制部38藉由調整對旋轉馬達12供給之驅動脈衝之數而使旋轉基座10以任意旋轉角停止。於旋轉馬達12為步進馬達以外之旋轉馬達之情形時,旋轉馬達12之旋轉角係藉由編碼器等旋轉角感測器而檢測。旋轉角控制部38藉由基於旋轉角感測器之檢測值而調整對旋轉馬達12供給電力之通電時間等,而使旋轉基座10以任意旋轉角停止。
控制裝置3以依照由主電腦HC指定之配方對基板W進行處理之方式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輔助記憶裝置33記憶有複數個配方。配方係規定基板W之處理內容、處理條件、及處理順序之資訊。複數個配方中,基板W之處理內容、處理條件、及處理順序之至少一個互不相同。以下之各步驟係藉由使控制裝置3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而執行。換言之,控制裝置3經程式化以執行以下之各步驟。
其次,對基板W之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
圖3係用以對藉由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的基板W之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之步驟圖。以下,參照圖1及圖3。
基板W之處理之一例為僅對基板W之斜角區域供給藥液之斜角處理。斜角區域係包含位於基板W之上表面外周部之斜角部 (傾斜部)之環狀之區域。斜角區域之內周緣與藥液之觸液位置大致一致。斜角區域之寬度(基板W之外周緣至斜角區域之內周緣之徑向距離)短於基板W之中心C1至斜角區域之內周緣之徑向距離。斜角區域之寬度可為數毫米~數十毫米左右,亦可為1毫米以下。
於以基板處理裝置1對基板W進行處理時,進行對腔室4內搬入基板W之搬入步驟(圖3所示之步驟S1)。
具體而言,於藥液噴嘴22自旋轉吸盤9之上方退避,且護罩20位於下位置之狀態下,搬送機器人R1一面以機器手H1支撐基板W,一面使機器手H1進入腔室4內。其後,搬送機器人R1以使基板W之表面向上之狀態將機器手H1上之基板W放置於旋轉基座10之上,使機器手H1自腔室4之內部退避。其後,進行將基板W之中心C1配置於旋轉軸線A1上或其附近之定心處理(圖3所示之步驟S2)。定心處理將於下文敍述。
進行定心處理後,進行對基板W供給藥液之藥液供給步驟(圖3所示之步驟S3)。
具體而言,於以抽吸泵16之抽吸力將基板W固定於旋轉基座10之狀態下,旋轉馬達12使基板W及旋轉基座10旋轉。藉此,開始基板W之旋轉。進而,噴嘴移動單元25使藥液噴嘴22移動至處理位置,護罩升降單元21使護罩20位於上位置。藉此,將藥液噴嘴22配置於基板W之外周部之上方,將護罩20之上端20x配置於較基板W更上方。
其後,打開藥液閥24,使藥液噴嘴22開始吐出藥液。於藥液噴嘴22吐出藥液時,噴嘴移動單元25可使藥液噴嘴22以藥液之觸液位置於斜角區域內沿徑向移動之方式移動,亦可使藥液噴嘴22 靜止。又,為了促進藥液與基板W之反應,加熱器30亦可於藥液噴嘴22吐出藥液期間之至少一部分對基板W及基板W上之藥液進行加熱。
自藥液噴嘴22吐出之藥液於基板W之斜角區域觸液後,沿斜角區域流向外方。藉此,僅對斜角區域供給藥液,以藥液對斜角區域進行處理。尤其於噴嘴移動單元25使藥液之觸液位置於斜角區域內移動之情形時,以藥液之觸液位置掃描斜角區域,從而對斜角區域均勻地供給藥液。當打開藥液閥24後經過既定時間時,關閉藥液閥24,停止自藥液噴嘴22吐出藥液。其後,噴嘴移動單元25使藥液噴嘴22移動至待機位置。
其次,進行對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作為沖洗液之一例之純水之沖洗液供給步驟(圖3所示之步驟S4)。
具體而言,噴嘴移動單元29使沖洗液噴嘴26移動至處理位置。藉此,將沖洗液噴嘴26配置於基板W之外周部之上方。其後,打開沖洗液閥28,沖洗液噴嘴26開始吐出純水。當沖洗液噴嘴26吐出純水時,噴嘴移動單元29可使沖洗液噴嘴26以純水之觸液位置於斜角區域內沿徑向移動之方式移動,亦可使沖洗液噴嘴26靜止。又,為了促進純水與基板W之反應,加熱器30亦可於沖洗液噴嘴26吐出純水期間之至少一部分對基板W及基板W上之純水進行加熱。
自沖洗液噴嘴26吐出之純水於基板W之斜角區域觸液後,沿斜角區域流向外方。藉此,僅對斜角區域供給純水,沖洗掉斜角區域上之藥液。尤其於噴嘴移動單元29使純水之觸液位置於斜角區域內移動之情形時,以純水之觸液位置掃描斜角區域,因此對斜角區域均勻地供給純水。當打開沖洗液閥28後經過既定時間時,關閉沖洗 液閥28,停止自沖洗液噴嘴26吐出純水。其後,噴嘴移動單元29使沖洗液噴嘴26移動至待機位置。
其次,進行藉由基板W之高速旋轉而使基板W乾燥之乾燥步驟(旋轉乾燥步驟)(圖3所示之步驟S5)。
具體而言,旋轉馬達12使基板W向旋轉方向加速,使基板W以較目前為止之基板W之旋轉速度更快之高旋轉速度(例如數千rpm)旋轉。藉此,將液體自基板W去除,從而使基板W乾燥。當基板W之高速旋轉開始後經過既定時間時,旋轉馬達12使旋轉停止。藉此,停止基板W之旋轉。
其次,進行將基板W自腔室4搬出之搬出步驟(圖3所示之步驟S6)。
具體而言,護罩升降單元21使護罩20下降至下位置。其後,搬送機器人R1使機器手H1進入腔室4內。搬送機器人R1於關閉抽吸閥15而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保持後,以機器手H1支撐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其後,搬送機器人R1一面以機器手H1支撐基板W,一面使機器手H1自腔室4之內部退避。藉此,將經處理過之基板W自腔室4搬出。
其次,對設置於基板處理裝置1之定心裝置40進行說明。
圖4係水平觀察減少基板W相對於基板W之旋轉中心之偏心量之定心裝置40的示意圖。圖5係自上方觀察定心裝置40所具備之定心單元45之示意圖。圖6A係表示定心單元45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圖6B係將圖6A之一部分放大之圖。圖6C係表示線性馬達49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圖4、圖5、圖6A、及圖6B表示推動器46 配置於原點位置之狀態。
如圖4所示,基板處理裝置1具備減少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即旋轉軸線A1至基板W之中心C1之最短距離的定心裝置40。定心裝置40包含不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地檢測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偏心量之偏心量檢測單元41。
偏心量檢測單元41既可為藉由僅檢測基板W之外周緣之位置而檢測基板W之偏心量的外周檢測單元,亦可為基於位於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圖像而檢測基板W之偏心量的攝影單元。又,偏心量檢測單元41除檢測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以外,亦可檢測基板W之中心C1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位置(繞旋轉軸線A1之角度)。圖4表示偏心量檢測單元41為外周檢測單元,且檢測基板W之偏心量與基板W之中心C1之位置之兩者之例。
偏心量檢測單元41包含朝向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外周部發光之發光單元42、及接收自發光單元42放射之光之受光單元43。發光單元42及受光單元43之一者係配置於基板W之支撐位置之上方,發光單元42及受光單元43之另一者係配置於支撐位置之下方。圖4表示發光單元42配置於支撐位置之下方,而受光單元43配置於支撐位置之上方之例。
發光單元42配置於旋轉吸盤9之馬達外殼13之中。發光單元42具備包含光源之發光部。發光單元42之發光部配置於沿上下方向貫通馬達外殼13之透過孔之下方。馬達外殼13之透過孔由使發光部之光透過之透過構件覆蓋。發光單元42之光通過透明構件而放射至馬達外殼13之外。
受光單元43係配置於腔室4內所配置之感測器外殼44 之中。受光單元43包含接收發光部之光之受光部。受光單元43之受光部係配置於沿上下方向貫通感測器外殼44之透過孔之上方。感測器外殼44之透過孔由使發光部之光透過之透明構件封閉。發光單元42之光通過透明構件而進入感測器外殼44之中,照射至受光部。
於旋轉基座10上不存在基板W之情形時,發光單元42之光沿上下方向通過自上方觀察護罩20及加熱器30時形成於護罩20之上端20x之內周面與加熱器30之外周面之間的環狀之空間SP1(參照圖5),不被護罩20及加熱器30遮蔽而到達受光單元43。於旋轉基座10上存在基板W之情形時,自發光單元42放射之光之一部分被基板W之外周部遮蔽。因此,控制裝置3可基於受光單元43之檢測值而檢測旋轉基座10上是否存在基板W。
於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未相對於旋轉軸線A1偏心之情形時,即便使基板W旋轉,入射至受光單元43之光之寬度亦不會變化。於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偏心之情形時,若使基板W旋轉,則入射至受光單元43之光之寬度會發生變化。因此,控制裝置3藉由一面使發光單元42放射光,一面使基板W以360度或與其接近角度旋轉,而可基於受光單元43之檢測值檢測出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及基板W之中心C1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位置。
定心裝置40包含基於偏心量檢測單元41之檢測值而使基板W之中心C1向旋轉軸線A1移動之定心單元45。如圖4所示,定心單元45係配置於整流板8與護罩20之間。保持藥液噴嘴22之噴嘴臂25a(參照圖1)配置於較定心單元45更上方。如圖5所示,定心單元45配置於較使藥液噴嘴22及噴嘴臂25a通過之通過區域(標註陰影線之區域)更下方。下述單元外殼56配置於較通過區域更下方,於俯 視時與通過區域重疊。
如圖6A所示,定心單元45包含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之推動器46、及使推動器46水平移動之線性馬達49。定心單元45還包含支撐線性馬達49之主基座52、支撐主基座52之基座環54、及介置於主基座52與基座環54之間之間隔件53。
推動器46被線性馬達49支撐。線性馬達49配置於主基座52上。主基座52配置於線性馬達49與護罩20之間。主基座52隔著間隔件53而被基座環54支撐。主基座52固定於基座環54。如圖5所示,基座環54於俯視時為包圍旋轉軸線A1之環狀。基座環54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護罩20之上方,於俯視時與護罩20重疊。
線性馬達49為藉由使作為接觸部之一例之推動器46沿水平直線方向移動,而使基板W相對於旋轉吸盤9水平移動的定心致動器之一例。如圖6C所示,線性馬達49包含固定於主基座52之固定構件50、可相對於固定構件50沿直線方向移動之可動構件51、與可動構件51一起沿直線方向移動之永久磁鐵49m、及形成使可動構件51與永久磁鐵49m一起沿直線方向移動之磁場的線圈49c。線性馬達49還包含與可動構件51一起沿直線方向移動之游標尺49s、及檢測游標尺49s於直線方向上之移動量之頭部49h。頭部49h之檢測值輸入至控制裝置3。控制裝置3基於頭部49h之檢測值而檢測推動器46之移動。游標尺49s及頭部49h包含於檢測推動器46之位置之位置感測器。
可動構件51配置於固定構件50之上方。永久磁鐵49m及線圈49c配置於固定構件50與可動構件51之間。推動器46安裝於可動構件51。推動器46與可動構件51一起相對於固定構件50移動。推動器46及可動構件51之移動方向為沿通過旋轉軸線A1之鉛垂平面 即基準面P1(參照圖5)而水平延伸之方向。推動器46及可動構件51之移動方向為與下述定心步驟中基板W移動之方向即定心方向Dc相同之方向。
線性馬達49藉由使可動構件51相對於固定構件50水平移動,而使推動器46沿基板W之徑向(與旋轉軸線A1正交之方向)於原點位置及終點位置之間直線移動。原點位置及終點位置為推動器46所通過之直線路徑兩端之位置。原點位置及終點位置為固定之位置。控制裝置3藉由控制線性馬達49而使推動器46靜止於原點位置至終點位置之任意位置。
原點位置為較終點位置外側、即相對於終點位置為與基板W之旋轉軸線A1為相反側之位置。原點位置為推動器46之內端配置於較護罩20之上端20x更外側之位置。終點位置為推動器46之內端配置於較護罩20之上端20x更內側之位置。終點位置係設定為無論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以何種偏心量相對於旋轉軸線A1偏心,推動器46仍會接觸基板W。
推動器46為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之接觸部之一例。如圖5及圖6A所示,推動器46包含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之機器手部47、及自機器手部47向外方延伸之臂部48。機器手部47經由臂部48而被線性馬達49支撐。機器手部47及臂部48配置於較護罩20之上端20x更上方。機器手部47既可具備與基板W接觸之接觸面46a,亦可具備與基板W接觸之2個接觸突起。圖5表示於機器手部47設置有接觸面46a之例。
推動器46之接觸面46a之水平截面可為向基板W打開之V字,亦可為向基板W打開且曲率半徑小於基板W之圓弧,亦可 為該等以外之形狀。於接觸面46a為V字或圓弧之情形時,接觸面46a之兩端分別配置於相對於基準面P1對稱之2個位置。同樣地,於代替接觸面46a而於機器手部47設置有2個接觸突起之情形時,2個接觸突起係分別配置於相對於基準面P1對稱之2個位置。因此,推動器46於相對於基準面P1對稱之2個位置與基板W接觸。
如圖6B所示,定心裝置40包含與護罩20一起形成收容定心單元45之收容室55之單元外殼56。線性馬達49收容於單元外殼56。單元外殼56包含包圍線性馬達49之殼體57、配置於線性馬達49之上方之蓋58。殼體57形成收容室55之周壁,蓋58形成收容室55之上壁。護罩20形成收容室55之底之至少一部分。
殼體57固定於護罩20。設置於殼體57之上端部之開口部被蓋58封閉。殼體57與蓋58之間之間隙被密封構件SL1密閉。蓋58係藉由複數個螺栓B1而可拆卸地安裝於殼體57。若卸除螺栓B1,則可自殼體57拆卸蓋58,從而可進出殼體57之內部。因此,容易進行定心單元45之維護及零件之更換。
推動器46之臂部48插入至沿推動器46之移動方向貫通殼體57之插入孔56a。推動器46之機器手部47配置於單元外殼56之外。同樣地,包圍臂部48之筒狀之波紋管59配置於單元外殼56之外。波紋管59之一端部固定於推動器46,波紋管59之另一端部固定於殼體57。波紋管59伴隨推動器46之移動而於推動器46之移動方向上伸縮。藉由波紋管59而防止液體經由插入孔56a滲入單元外殼56內。
如圖5所示,線性馬達49之全部或一部分係配置於護罩20之上方,於俯視時與護罩20重疊。當推動器46配置於原點位置 時,推動器46之整體配置於護罩20之上方,於俯視時與護罩20重疊。此時,線性馬達49及推動器46於俯視時配置於護罩20之上端20x周圍,與護罩20之上端20x不重疊。
圖7係表示使定心單元45升降之定心用升降單元61之鉛垂截面之示意圖。圖8係沿圖7所示之箭頭VIII之方向觀察定心用升降單元61之示意圖。
如圖7及圖8所示,定心裝置40包含定心用升降單元61,該定心用升降單元61使包含推動器46及線性馬達49之定心單元45升降。定心用升降單元61兼作護罩升降單元21。即,定心用升降單元61使定心單元45升降,並且使護罩20升降。
如圖8所示,定心用升降單元61包含產生使定心單元45升降之動力之升降致動器62、及將升降致動器62之動力傳遞至定心單元45之傳遞機構63。升降致動器62例如為電動馬達等旋轉致動器。於該情形時,傳遞機構63包含將自升降致動器62傳遞之旋轉轉換為直線運動之滾珠螺桿機構。升降致動器62亦可為氣缸等線性致動器。
如圖7所示,傳遞機構63包含自基座環54向下方延伸之支柱64、及連結於支柱64之升降基座66。傳遞機構63還包含自護罩20向升降基座66延伸之升降托架65。支柱64及升降托架65固定於升降基座66。支柱64插入至沿上下方向貫通護罩20之貫通孔20y。升降基座66配置於護罩20之下方。當升降致動器62產生動力時,升降基座66鉛垂地移動,定心單元45及護罩20以與升降基座66相同之方向、速度、及移動量鉛垂地移動。
控制裝置3藉由控制升降致動器62而使定心單元45及 護罩20位於上位置至下位置之任意高度。於進行基板W之定心之情形時,控制裝置3使定心單元45及護罩20位於定心高度。藉此,推動器46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外周面水平對向。只要為此種高度,則定心高度既可為上位置或下位置,亦可為上位置及下位置之間之位置。
其次,對定心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
以下各步驟係藉由使控制裝置3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而執行。
圖9係用以對藉由定心裝置40進行之定心處理之一例進行說明的流程圖。於該圖9中,表示圖3所示之定心步驟(步驟S2)之詳細情況。圖9中之步驟S11至步驟S19之步驟對應於圖3所示之定心步驟(步驟S2)。圖10A~圖10F係表示進行圖9所示之定心處理之一例時的基板W及定心單元45之動作之一例之示意圖。
於圖9及圖10A~圖10F中,吸盤ON(吸盤打開)意為以抽吸泵16之吸附力將基板W固定於旋轉基座10之狀態,吸盤OFF(吸盤關閉)意為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之狀態。以下,參照圖4及圖9。並適當參照圖10A~圖10F。
於進行基板W之定心時,進行測定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及基板W之中心C1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位置的測定步驟。
具體而言,於上述搬入步驟(圖9及圖3之步驟S1)中將基板W放置於旋轉基座10之上後,控制裝置3打開抽吸閥15,將基板W吸附於旋轉基座10(圖9之步驟S11)。進而,控制裝置3使發光單元42朝向基板W之外周部放射光。於該狀態下,旋轉馬達12使基 板W及旋轉基座10旋轉360度後原地靜止。此時,只要推動器46不妨礙基板W,則護罩20及定心單元45可配置於任意高度。發光單元42之發光於基板W之旋轉停止後停止。
如圖10A所示,發光單元42之光之一部分被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外周部遮蔽,其餘光入射至受光單元43。於發光單元42放射光之狀態下,當基板W旋轉時,光對基板W之照射位置沿基板W之外周部於基板W之旋轉方向上移動。若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偏心,則使基板W旋轉時入射至受光單元43之光之寬度變化。控制裝置3基於受光單元43之檢測值,檢測旋轉軸線A1至基板W之中心C1之最短距離、及基板W之中心C1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位置。藉此,檢測出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圖9之步驟S12)。
於檢測出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後,進行判定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是否處於容許範圍內之偏心量判定步驟(圖9之步驟S13)。於偏心量為容許範圍內之情形時(圖9之步驟S13中為Yes),不進行使基板W之中心C1向旋轉軸線A1移動之定心步驟,而進行上述藥液供給步驟(圖9及圖3之步驟S3)及其之後之步驟。於偏心量為容許範圍外之情形時(圖9之步驟S13中為No),於定心步驟中進行確認基板W是否位於配置基板W之準備位置之位置確認步驟(圖9之步驟S14)。
具體而言,進行測定步驟後,已知基板W之中心C1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位置(繞旋轉軸線A1之角度及距旋轉軸線A1之最短距離)。控制裝置3基於受光單元43之檢測值而確認基板W是否位於準備位置。準備位置為基板W之中心C1與基準面P1重疊且於俯視 時位於推動器46與基板W之旋轉軸線A1之間之旋轉角。圖10B表示基板W之中心C1與基準面P1不重疊之狀態。
於基板W位於準備位置之情形時(圖9之步驟S14中為Yes),旋轉馬達12不使基板W及旋轉基座10旋轉而使其原地靜止。於基板W不位於準備位置之情形時(圖9之步驟S14中為No),旋轉馬達12使基板W及旋轉基座10旋轉至準備位置,並於準備位置靜止(準備步驟圖9之步驟S15)。例如於基板W處於圖10B所示之狀態之情形時,旋轉馬達12使基板W及旋轉基座10順時針旋轉90度。藉此,如圖10C所示,基板W之中心C1與基準面P1重疊,將基板W配置於準備位置。
其次,進行藉由以推動器46水平推動基板W,而使基板W之中心C1向旋轉軸線A1移動的定心步驟(圖9之步驟S18)。
具體而言,於基板W位於準備位置,且推動器46位於原點位置之狀態下,兼作護罩升降單元21之定心用升降單元61使定心單元45與護罩20一起上升至定心高度。定心高度係推動器46配置於與位於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外周部相等之高度的高度。因此,當定心單元45配置於定心高度時,推動器46與基板W之外周部水平地對向。
當定心單元45配置於定心高度後,於基板W固定於旋轉基座10之狀態(吸盤ON之狀態)下,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自原點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原點位置為推動器46離開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非接觸位置之一例。接觸位置為自推動器46離開基板W之非接觸狀態切換至推動器46與基板W之外周部接觸之接觸狀態的位置。因此,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時,推動器46與旋轉基座10上 之基板W之外周部接觸。圖10D表示推動器46位於接觸位置之狀態。
當推動器46自原點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時,基板W藉由抽吸泵16之吸附力而固定於旋轉基座10。因此,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時,基板W不會相對於旋轉基座10移動,推動器46於接觸位置靜止。推動器46是否靜止係基於包含游標尺49s及頭部49h(參照圖6C)之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進行判斷。因此,控制裝置3可基於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而判斷推動器46是否位於接觸位置。
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後,關閉抽吸閥15,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吸盤OFF,圖9之步驟S17)。於該狀態下,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自接觸位置水平移動至定心位置(圖10E所示之位置)(圖9之步驟S18)。定心位置為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減少至容許範圍內之值之位置,係基於測定步驟中所測定之基板W之偏心量而設定。即,若測定步驟中所測定之基板W之偏心量不同,則定心位置亦不同。定心位置既可為接觸位置與終點位置之間之位置,亦可為終點位置。
推動器46一面將基板W推向旋轉軸線A1一面欲向定心位置移動。於推動器46推動基板W時,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解除。因此,基板W以接觸旋轉基座10之狀態相對於旋轉馬達12水平移動。藉此,基板W向與推動器46之移動方向為相同方向之定心方向Dc移動,從而基板W之中心C1接近旋轉軸線A1。如圖10E所示,當推動器46到達定心位置時,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減少至容許範圍內之值。
如圖10D所示,自原點位置至接觸位置,以推力控制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推力控制模式係線性馬達49一面對推動器46施 加固定推力一面使推動器46持續移動之模式。於以推力控制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時,只要推動器46之移動路徑上不存在障礙物,則推動器46會持續移動至終點位置。換言之,於推力控制模式下,若推動器46之移動路徑上存在作為障礙物之基板W,則推動器46不到達終點位置而停止移動。
又,如圖10E所示,自接觸位置至定心位置,以定位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定位模式係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即定心位置之模式。推動器46之移動量例如係藉由輸入線性馬達49之驅動脈衝數而控制。換言之,於定位模式下,即便推動器46之移動路徑上存在作為障礙物之基板W,線性馬達49亦會增加推力而使推動器46移動至定心位置。如此,於以定位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時,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視需要變更。線性馬達49於推力控制模式時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小於線性馬達49於定位模式時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
如圖10F所示,當推動器46到達定心位置後,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返回原點位置。在此期間,推動器46離開基板W。抽吸閥15可於推動器46自定心位置移動前或後打開,亦可與推動器46自定心位置移動同時地打開。於任一情形時,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均再次開始(吸盤ON,圖9之步驟S19),防止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移動。因此,可維持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而定心之狀態。
於推動器46返回原點位置,再次開始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後,可進行測定步驟(返回圖9之步驟S12),亦可不進行第2次測定步驟而進行上述藥液供給步驟(圖9之步驟S3)及其之 後之步驟。於再次進行測定步驟之情形時,可於將基板W確實地定心之狀態下進行藥液供給步驟及其之後之步驟。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推動器46自原點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之外周部接觸。其後,藉由推動器46推動基板W,使其相對於旋轉基座10水平移動。藉此,基板W之中心C1接近相當於旋轉軸線A1之基板W之旋轉中心。當推動器46到達定心位置時,推動器46靜止,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移動完成。如此,使基板W之中心C1接近基板W之旋轉中心,從而減少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
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而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時,基板W係固定於旋轉基座10。因此,即便推動器46與基板W接觸,基板W亦不會相對於旋轉基座10移動。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於推動器46接觸基板W後解除。其後,將推動器46配置於定心位置,從而使基板W之中心C1接近基板W之旋轉中心。因此,可防止因推動器46與基板W之接觸而產生之基板W之位置偏移,從而可提高基板W之定心精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原點位置至接觸位置,以推力控制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自接觸位置至定心位置,以定位模式驅動線性馬達49。於推力控制模式下,線性馬達49一面控制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一面使推動器46持續移動。因此,可減輕當推動器46與基板W接觸時自推動器46對基板W施加之力。於定位模式下,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即定心位置。因此,能以更高之精度使推動器46位於定心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推動器46自原點位置向接觸位置移 動時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小於推動器46自接觸位置向定心位置移動時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因此,推動器46於較小之推力施加至推動器46之狀態下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因此,可減輕因推動器46與基板W之接觸而產生之衝擊,從而可減少推動器46及基板W之彈性變形量。若推動器46及基板W之彈性變形量較小,則即便於推動器46與基板W接觸之狀態下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基板W亦不會相對於旋轉基座10移動較大之移動量。因此,可提高基板W之定心精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推動器46係水平地直線移動,因而可減少推動器46所通過之空間之體積。進而,若將線性馬達49之直線運動傳遞至推動器46,則推動器46進行直線移動,因此亦可不設置轉換線性馬達49之直線運動之機構。藉此,可使定心裝置40小型化。而且,由於利用作為電動致動器之一例之線性馬達49使推動器46移動,因而可高精度地控制推動器46之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檢測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即旋轉軸線A1至基板W之中心C1之最短距離。其後,線性馬達49以基於偏心量檢測單元41之檢測值所得之移動量使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而水平移動。藉此,對基板W進行定心。進而,由於不與基板W接觸地檢測偏心量,因此於偏心量之檢測中及檢測後不易使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移動。因此,能以更高之精度檢測基板W之偏心量。
於本實施形態中,檢測推動器46之位置。推動器46移動時,推動器46之位置伴隨時間之經過而變化。若推動器46未移動,則推動器46之位置不變化。於推動器46朝向接觸位置移動時,基板 W係固定於旋轉基座10,因此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時,推動器46於接觸位置靜止。因此,藉由檢測推動器46之位置而可直接確認推動器46位於接觸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對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進行定心,使基板W之中心C1接近相當於旋轉軸線A1之基板W之旋轉中心。其後,對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供給處理液。藉此,可藉由處理液對已定心之基板W進行處理。因此,可提高僅對基板W之外周部以處理液進行處理之斜角處理之均勻性。
於本實施形態中,自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被包圍旋轉基座10之護罩20承接。線性馬達49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護罩20之上方,於俯視時與護罩20重疊。因此,與線性馬達49之整體配置於護罩20周圍之情形及配置於護罩20之下方之情形相比,可使基板處理裝置1小型化。藉此,可抑制基板處理裝置1之大型化,並進行處理液之供給與定心。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內容,可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亦可代替抽吸泵16而設置柏努力裝置,該柏努力裝置藉由柏努力定理產生將基板W吸附至旋轉基座10之上表面之吸附力,從而將基板W固定於旋轉基座10。即,旋轉吸盤9可並非為真空吸盤而為柏努力吸盤。或者,旋轉吸盤9亦可為將基板W靜電吸附於旋轉基座10之上表面之靜電吸盤。即,旋轉吸盤9亦可代替抽吸泵16而具備被施加電壓之電極。抽吸泵16、柏努力裝置、及電壓均為吸附裝置之一例。
於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後,亦可不將線性馬達49之模式自推力控制模式切換為定位模式。例如,亦可保持將線性馬達49設定為定位模式之狀態,使推動器46移動至接觸位置,並於其後移動至定心位置。
推動器46自原點位置向接觸位置移動時自線性馬達49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亦可大於推動器46自接觸位置向定心位置移動時自線性馬達49施加至推動器46之推力,或與其相等。
偏心量檢測單元41亦可一面與旋轉基座10上之基板W接觸一面檢測基板W相對於旋轉軸線A1之偏心量。
控制裝置3亦可使用位置感測器以外之裝置確認推動器46已位於接觸位置。例如可使用計時器39(參照圖2),亦可使用自上方拍攝推動器46及基板W之相機。亦可併用計時器39等與位置感測器。
於使用計時器39之情形時,當推動器46開始向接觸位置移動時,控制裝置3使計時器39測定距該時間點之經過時間。由於當推動器46到達接觸位置時,基板W係固定於旋轉基座10,因而於經過某種程度之時間後,推動器46應當於接觸位置靜止。因此,若測定距推動器46開始移動之時間點之經過時間,則即便不檢測推動器46本身之位置,亦可判斷推動器46已到達接觸位置並於該位置靜止。
圖11A表示推動器46位於接觸位置之狀態。如圖11B所示,控制裝置3亦可不使推動器46自接觸位置移動至定心位置,而使推動器46自接觸位置向原點位置後退至後退位置,從而使推動器46離開基板W。如圖11C所示,控制裝置3亦可於推動器46離開基板W後,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並使推動器46自後退 位置移動至定心位置。後退位置為較接觸位置與原點位置之中間更靠接觸位置側之位置,且為於推動器46離開基板W之狀態下接近基板W之外周部之位置。位於後退位置之推動器46至基板W之外周部於定心方向Dc上之距離例如為超過0且5mm以下之值。
於基板W內因推動器46與基板W之接觸而產生應力之狀態下,若解除基板W相對於旋轉基座10之固定,則雖然程度極其輕微,但基板W可能會相對於旋轉基座10移動。如上所述,若於推動器46離開基板W之狀態下解除基板W之固定,則可防止此種基板W之移動。進而,由於後退位置至接觸位置之距離短於原點位置至接觸位置之距離,因而當推動器46再次與基板W接觸時,不易產生基板W之位置偏移。
線性馬達49之至少一部分亦可不配置於護罩20之上方而配置於護罩20之下方。又,線性馬達49之至少一部分亦可於俯視時配置於護罩20周圍。
處理杯17亦可具備複數個護罩20。於該情形時,複數個頂壁部20a於上下方向上重疊,複數個筒狀部20b配置為同心圓狀。定心單元45係設置於具備位於最上方之頂壁部20a之護罩20。
定心用升降單元61之支柱64亦可不配置於護罩20之貫通孔20y(參照圖7)內,而配置於護罩20周圍。定心用升降單元61亦可為與使護罩20升降之護罩升降單元21不同之單元。於後者之情形時,可相對於護罩20之升降獨立地使定心單元45升降。進而,與護罩升降單元21使護罩20及定心單元45之二者升降之情形相比,可使護罩升降單元21小型化。
基板W之處理亦可並非為僅對基板W之外周部供給處 理液之斜角處理,而為對基板W之上表面或下表面之整體區域供給處理液之整面處理。
亦可組合上述所有構成中之2個以上。亦可組合上述所有步驟中之2個以上。
藥液噴嘴22為噴嘴之一例。沖洗液噴嘴26為噴嘴之一例。計時器39為接觸確認單元之一例。線性馬達49為定心致動器之一例。位置感測器之游標尺49s為接觸確認單元之一例。位置感測器之頭部49h為接觸確認單元之一例。
本申請案對應於2018年2月26日在日本專利廳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8-032381號,該申請案之所有揭示內容藉由引用而併入本文。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該等僅為用以闡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之具體例,本發明不應以該等具體例限定解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僅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Claims (20)

  1. 一種定心裝置,其具備:旋轉基座,其配置於圓板狀之基板之下方,水平地支撐上述基板;吸附裝置,其藉由產生使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吸附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吸附力,而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旋轉馬達,其於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使上述旋轉基座繞通過上述基板之中央部之鉛垂之旋轉軸線旋轉;推動器,其藉由推動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而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地移動;定心致動器,其使上述推動器於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位置、與上述推動器接觸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外周部且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移動結束的定心位置之間移動;接觸確認單元,其確認到達接觸位置,上述接觸位置係上述非接觸位置與上述定心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係上述推動器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狀態切換為上述推動器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之接觸狀態的位置;及控制裝置,其執行如下步驟:固定執行步驟,其係使上述吸附裝置產生上述吸附力,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接觸步驟,其係以於藉由上述吸附裝置之上述吸附力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上述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自上述非接觸位置移動至上述接觸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吸附裝置及定心致動器;固定解除步驟,其係於上述接觸步驟中上述接觸確認單元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後,使上述吸附裝置解除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 定;及推動步驟,其係以於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之狀態下,上述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上述定心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吸附裝置及定心致動器,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移動,從而減少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
  2. 如請求項1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定心致動器可切換為包含一面控制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一面使上述推動器持續移動之推力控制模式、及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之定位模式的複數個模式,上述控制裝置一面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上述推力控制模式一面執行上述接觸步驟,且一面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上述定位模式一面執行上述推動步驟。
  3.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控制裝置以上述接觸步驟中自上述定心致動器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小於上述推動步驟中自上述定心致動器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的方式控制上述定心致動器。
  4.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定心致動器係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線性馬達。
  5.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定心裝置進而具備偏心量檢測單元,上述偏心量檢測單元係不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接觸地檢測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上述定心位置係基於上述偏心量檢測單元之檢測值而設定。
  6.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接觸確認單元包含檢測上述推動器之位置之位置感測器。
  7.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接觸確認單元包含計時 器,上述計時器係測定距上述定心致動器開始對位於上述非接觸位置之上述推動器施加推力之時間點的經過時間。
  8. 如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其中,上述控制裝置於進行上述接觸步驟後且進行上述固定解除步驟前,進而執行以使上述推動器後退至後退位置之方式控制上述定心致動器的後退步驟,上述後退位置係上述接觸位置與上述非接觸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位置。
  9.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具備:請求項1或2之定心裝置;及噴嘴,其對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供給處理液。
  10. 如請求項9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基板處理裝置具備筒狀之護罩,上述筒狀之護罩包圍上述旋轉基座且承接自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上述定心致動器之至少一部分係以俯視時與上述護罩重疊之方式配置於上述護罩之上方。
  11. 一種定心方法,其係使水平配置於繞鉛垂之旋轉軸線旋轉之旋轉基座之上方的圓板狀之基板之中心接近上述旋轉軸線者;其包含:固定執行步驟,其係使吸附裝置產生吸附力而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接觸步驟,其係於藉由上述吸附裝置之上述吸附力將上述基板固定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狀態下,使推動器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位置移動至接觸位置,上述接觸位置係自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基板之非接觸狀態切換為上述推動器與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之接觸狀態的位置; 固定解除步驟,其係於上述接觸步驟中接觸確認單元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後,使上述吸附裝置解除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及推動步驟,其係於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固定解除之狀態下,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上述推動器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外周部接觸、且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之移動結束的定心位置,藉此使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基座水平移動,從而減少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
  12. 如請求項11之定心方法,其中,上述接觸步驟係於將使上述推動器於上述非接觸位置與上述定心位置之間移動之定心致動器設定為推力控制模式的狀態下執行,上述推力控制模式係一面控制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一面使上述推動器持續移動,上述推動步驟係於將上述定心致動器設定為使上述推動器移動至預先規定之設定位置之定位模式的狀態下執行。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中,使上述推動器移動之定心致動器於上述接觸步驟中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小於上述定心致動器於上述推動步驟中施加至上述推動器之推力。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中,上述接觸步驟及推動步驟為利用線性馬達使上述推動器水平地直線移動之步驟。
  15.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中,上述定心方法進而包含偏心量檢測步驟,上述偏心量檢測步驟係不與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接觸地檢測上述基板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之偏心量,上述定心位置係基於上述偏心量檢測步驟所檢測之值而設定。
  16.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進而包含接觸確認步驟,上述 接觸確認步驟係基於檢測上述推動器之位置之位置感測器之檢測值而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
  17.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進而包含接觸確認步驟,上述接觸確認步驟係基於距上述推動器開始向上述接觸位置移動之時間點之經過時間而確認上述推動器已到達上述接觸位置。
  18. 如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其進而包含後退步驟,該後退步驟係於進行上述接觸步驟後且進行上述固定解除步驟前,使上述推動器後退至後退位置,上述後退位置係上述接觸位置與上述非接觸位置之間之位置且上述推動器離開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之位置。
  19.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請求項11或12之定心方法;及處理液供給步驟,其係於進行上述定心方法後,對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供給處理液。
  20. 如請求項19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基板處理方法進而包含處理液捕獲步驟,上述處理液捕獲步驟係與上述處理液供給步驟同步地,使包圍上述旋轉基座之筒狀之護罩承接自上述旋轉基座上之上述基板向外方飛散之處理液,上述接觸步驟及推動步驟係藉由以至少一部分於俯視時與上述護罩重疊之方式配置於上述護罩之上方的定心致動器使上述推動器移動的步驟。
TW107139511A 2018-02-26 2018-11-07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TWI690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2381A JP6934435B2 (ja) 2018-02-26 2018-02-26 センタリング装置、センタリング方法、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8-032381 2018-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009A TW201943009A (zh) 2019-11-01
TWI690015B true TWI690015B (zh) 2020-04-01

Family

ID=6768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511A TWI690015B (zh) 2018-02-26 2018-11-07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34435B2 (zh)
TW (1) TWI690015B (zh)
WO (1) WO2019163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0027B2 (ja) * 2019-09-13 2023-08-21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7426808B2 (ja) 2019-11-27 2024-02-0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
JP7486984B2 (ja) 2020-03-06 2024-05-20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CN113109356B (zh) * 2021-04-09 2021-11-23 徐州盛科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缺陷检测的移动平台
JP2023114594A (ja) * 2022-02-07 2023-08-1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センタリング装置、セン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584A (en) * 1984-05-11 1987-04-07 Nippon Kogaku K. K. Substrate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2006032661A (ja) * 2004-07-16 2006-02-02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切削装置
JP2006156612A (ja) * 2004-11-29 2006-06-15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位置決め装置
US20110281386A1 (en) * 2006-11-28 2011-11-17 Joo-Soo Lim Array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39024A (ja) * 1984-05-11 1985-11-27 Nippon Kogaku Kk <Nikon> 基板の位置決め装置
JPS6232625A (ja) * 1985-08-05 1987-02-12 Nippon Texas Instr Kk ウエハ位置決め装置
JP4698407B2 (ja) * 2005-12-20 2011-06-08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07250783A (ja) * 2006-03-15 2007-09-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保持回転装置
JP6847770B2 (ja) * 2017-05-31 2021-03-2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584A (en) * 1984-05-11 1987-04-07 Nippon Kogaku K. K. Substrate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2006032661A (ja) * 2004-07-16 2006-02-02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切削装置
JP2006156612A (ja) * 2004-11-29 2006-06-15 Tokyo Ohka Kogyo Co Ltd 位置決め装置
US20110281386A1 (en) * 2006-11-28 2011-11-17 Joo-Soo Lim Array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009A (zh) 2019-11-01
JP2019149423A (ja) 2019-09-05
WO2019163191A1 (ja) 2019-08-29
JP6934435B2 (ja)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0015B (zh) 定心裝置、定心方法、基板處理裝置及基板處理方法
KR102127045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5593384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5475124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KR20160010334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US20190221450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2646567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위치 조정 방법
TWI733075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3676520B2 (ja) 基板載置台
TWI794675B (zh) 基板處理裝置
KR20230053160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20220062186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반송 로봇 티칭 방법
CN109256343B (zh) 基板处理装置以及基板处理方法
KR20160021405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757299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
KR102223762B1 (ko) 기판처리장치 및 방법
WO2023276703A1 (ja) 成膜装置、および成膜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75660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23183742A (ja) ノズル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202310076A (zh) 處理半導體基板的方法
JP2024064210A (ja)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240107281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KR20220161887A (ko) 기판 지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KR20230053155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20220070642A (ko) 노즐 티칭 지그 및 기판 처리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