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9570B -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9570B
TWI689570B TW104110249A TW104110249A TWI689570B TW I689570 B TWI689570 B TW I689570B TW 104110249 A TW104110249 A TW 104110249A TW 104110249 A TW104110249 A TW 104110249A TW I689570 B TWI689570 B TW I6895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nding film
bonding
aforementioned
semiconductor waf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2746A (zh
Inventor
大西謙司
三隅貞仁
村田修平
宍戶雄一郎
木村雄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2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9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957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03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e pad
    • H01L23/49513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e pad having bonding material between chip and die pa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50Tape automated bonding [TAB] connectors, i.e. film carri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98Methods f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2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17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0°C and less than 950°C
    • H01L2224/45124Aluminium (Al)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7Copper (C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Die Bonding (AREA)
  • Dic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即使於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間或黏晶薄膜與被黏物之間產生空隙,也可降低空隙之影響之黏晶薄膜。一種黏晶薄膜,其特徵在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10MPa,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

Description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以往,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過程中有時使用黏晶薄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黏晶薄膜於將半導體晶片固定於引線框等被黏物時使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5-179211號公報
但是,黏晶薄膜中,於將附有黏晶薄膜之半導體晶片於引線框等上進行黏晶時,具有於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間或黏晶薄膜與被黏物之間產生氣泡(空隙) 之問題。
本發明係有鑒於前述問題而進行,其目之在於提供即使在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間或黏晶薄膜與被黏物之間產生空隙,也可降低空隙之影響之黏晶薄膜、及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另外在於提供使用該黏晶薄膜、或該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而製造之半導體裝置。另外在於提供使用該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前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經由採用下述構成之黏晶薄膜,由此即使於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間或黏晶薄膜與被黏物之間產生空隙,也可降低空隙之影響,並且完成了本發明。
即,關於本發明之黏晶薄膜,其特徵在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10MPa,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即E’2-E’1為5MPa以下。
根據前述構成,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10MPa以下,比較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使於黏晶步驟中產生空隙,也可以利用密封步驟(利用密封樹脂密封半導體晶片之步驟)中之壓力,使該空隙在不發生膨脹之情況下分散在樹脂中,從而使其在視覺上消 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熱歷程後,也可經由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於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以上,因此可防止引線接合時之晶片破裂。
前述構成中,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為0.2~1為佳。
若前述比(E’1/E’2)為0.2以上,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經由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構成中,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1MPa以下,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為0.2~1為佳。
若前述差(E”2-E”1)為1MPa以下,且前述比(E”1/E”2)為0.2以上,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得更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 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於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構成中,加熱處理前之損耗角正切tanδ1之峰值溫度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之損耗角正切tanδ2之峰值溫度之差(tanδ2-tanδ1)為10℃以內為佳。
若前述差(tanδ2-tanδ1)為10℃以內,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引起反應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保持具有柔軟性之狀態,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構成中,加熱處理前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1與在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2之比(L2/L1)為0.5~1.0為佳。
若前述比(L2/L1)為0.5以上,則即使施加某種程度之熱,拉伸斷裂伸長率之變化也少。因此,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引起反應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保持具有柔軟性之狀態,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於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構成中,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經由將含有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1重量%~30重量%之丙烯腈之單體原料聚合而得到,且具有環氧基或羧基作為官能基為佳。
若含有具有作為官能基之環氧基、或羧基之 丙烯酸系共聚物,則可利用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加熱經由前述官能基而形成交聯。另外,若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為經由將含有丙烯腈之單體原料聚合而得到之共聚物,則可提高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凝聚力。結果,可提高交聯形成步驟後之接著力。
前述構成中,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為佳。
若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則可抑制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導致之交聯結構之形成。
前述構成中,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含有0~15重量%之熱交聯劑為佳。
若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含有0~15重量%之熱交聯劑,則可利用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加熱與熱可塑性樹脂所具有之官能基形成交聯結構。結果,可於交聯形成步驟中以抑制反應性之方式進行硬化。
前述構成中,前述熱交聯劑為選自環氧系熱交聯劑、酚系熱交聯劑、酸酐系熱交聯劑中之至少1種以上為佳。
若前述熱交聯劑為選自環氧系熱交聯劑、酚系熱交聯劑、酸酐系熱交聯劑中之至少1種以上,則可得到高之凝聚力,可於回流焊評估中得到高之耐熱性。
另外,關於本發明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特徵在於,於切割片上設置有前述黏晶薄膜。
另外,關於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特徵在 於,使用前述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而製造。
另外,關於本發明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包括:準備步驟,準備前述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與貼合步驟,將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背面貼合、與切割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切割,形成晶片狀之半導體晶片、與拾取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從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拾取、與晶片接合步驟,透過前述黏晶薄膜於被黏物上黏晶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密封步驟,在前述黏晶步驟之後,利用密封樹脂將前述半導體晶片密封。
根據前述構成,由於使用了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因此即使在黏晶步驟中產生空隙,也可以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該空隙在不發生膨脹之情況下分散在樹脂中,從而使其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得更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 隙之影響。
10‧‧‧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
11‧‧‧切割片
12‧‧‧基材
14‧‧‧黏著劑層
16‧‧‧黏晶薄膜
4‧‧‧半導體晶圓
5‧‧‧半導體晶片
6‧‧‧被黏物
7‧‧‧引線接合
8‧‧‧密封樹脂
[圖1]係表示出關於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剖面示意圖。
[圖2]係用於說明關於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一個製造方法之剖面示意圖。
(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
以下對於關於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黏晶薄膜、及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進行說明。關於本實施方式之黏晶薄膜,可舉出以下說明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中未貼合切割片之狀態之黏晶薄膜。因此,以下中,對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進行說明,在其中說明黏晶薄膜。圖1係表示出關於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剖面示意圖。
如圖1所示,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具有於切割片11上層合有黏晶薄膜16之構成。切割片11經由於基材12上層合黏著劑層14而構成,黏晶薄膜16設置在黏著劑層14上。
又,本實施方式中,對切割片11存在未被黏 晶薄膜16覆蓋之部分14b之情況進行說明,但關於本發明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並不限定於該例,也可以以覆蓋整個切割片之方式於切割片層合黏晶薄膜。
黏晶薄膜16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10MPa,0.2MPa~8MPa為佳,較佳為0.2MPa~5MPa。
另外,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4MPa以下為佳,較佳為3MPa以下。
關於黏晶薄膜16,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10MPa以下,比較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使於黏晶步驟中產生空隙,也可以利用密封步驟(利用密封樹脂密封半導體晶片之步驟)中之壓力,使該空隙在不發生膨脹之情況下分散於樹脂中,從而使其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差(E’2-E’1)為5MPa以下,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關於黏晶薄膜16,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以上,因此可防止引線接合時之晶片破裂。
前述E’1及前述E’2可以經由構成黏晶薄膜16之材 料進行控制。例如,可以經由適當選擇構成黏晶薄膜16之熱可塑性樹脂之種類或含量,熱交聯劑之種類或含量來進行控制。
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0.2~1為佳,較佳為0.3~1.0,更佳為0.4~1.0。
若前述比(E’1/E’2)為0.2以上,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得更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關於黏晶薄膜16,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與在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2之差(E”2-E”1)1MPa以下為佳,較佳為0.5MPa以下。
另外,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0.2~1為佳,較佳為0.3~1,更佳為0.4~1。
若黏晶薄膜16之前述差(E”2-E”1)為1MPa以下、並且前述比(E”1/E”2)為0.2以上,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變得更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E”1及前述E”2可以經由構成黏晶薄膜16之材 料進行控制。例如,可以經由適當選擇構成黏晶薄膜16之熱可塑性樹脂之種類或含量,熱交聯劑之種類或含量來進行控制。
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E”1(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0.01MPa~2MPa為佳,較佳為0.05MPa~1.5MPa,更佳為0.1MPa~1MPa。
若黏晶薄膜16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為2MPa以下,則更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使在黏晶步驟中產生空隙,也可以利用密封步驟(利用密封樹脂密封半導體晶片之步驟)中之壓力,使該空隙在不發生膨脹之情況下分散在樹脂中,從而使其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若黏晶薄膜16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為0.01MPa以上,則可防止引線接合時之晶片破裂。
關於黏晶薄膜16,加熱處理前之損耗角正切tanδ1之峰值溫度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之損耗角正切tanδ2之峰值溫度之差(tanδ2-tanδ1)為10℃以內為佳,較佳為8℃以內,更佳為6℃以內。
若前述差(tanδ2-tanδ1)為10℃以內,則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引起反應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保持具有柔軟性之狀態,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損耗角正切tanδ1之峰值溫度及損耗角正切tanδ2之峰值溫度可以經由構成黏晶薄膜16之材料進行控制。例如,可以經由適當選擇構成黏晶薄膜16之熱可塑性樹脂之種類或含量,熱交聯劑之種類或含量來進行控制。
關於黏晶薄膜16,加熱處理於在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2之比(L2/L1)為0.5~1.0為佳,較佳為為0.6~1.0,更佳為為0.7~1.0。
若前述比(L2/L1)為0.5以上,則即使施加某種程度之熱,拉伸斷裂伸長率之變化也少。因此,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進一步引起反應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保持具有柔軟性之狀態,也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進一步降低空隙之影響。
前述L1及前述L2可以經由構成黏晶薄膜16之材料進行控制。例如,可以經由適當選擇構成黏晶薄膜16之熱可塑性樹脂之種類或含量,熱交聯劑之種類或含量來進行控制。
黏晶薄膜16之前述L1為1500%以下為佳,較佳為1200%以下,更佳為1000%以下。若黏晶薄膜16之前述L1為1500%以下,則富有柔軟性,可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拉伸斷裂伸長率之測定方法按照實施例記載之方法。
作為構成黏晶薄膜16之材料,可舉出熱可塑性樹脂。
作為前述熱可塑性樹脂,可舉出:天然橡膠、丁基橡膠、異戊二烯橡膠、氯丁橡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丁二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熱可塑性聚醯亞胺樹脂、6-耐綸、6,6-耐綸等之聚醯胺樹脂、苯氧基樹脂、丙烯酸樹脂、PET或PBT等之飽和聚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或氟樹脂等。此等熱可塑性樹脂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此等之熱可塑性樹脂中,離子性雜質少、耐熱性高、可確保半導體晶片之可靠性之丙烯酸樹脂為佳。
作為前述丙烯酸類樹脂,沒有特別限定,可舉出以1種或2種以上具有碳數30以下、特別是碳數4~18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之丙烯酸之酯或甲基丙烯酸之酯(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成分之聚合物(丙烯酸類共聚物)等。作為前述烷基,可舉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己基、庚基、環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異辛基、壬基、異壬基、癸基、異癸基、十一烷基、月桂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硬脂基、十八烷基、或十二烷基等。
另外,作為形成前述聚合物之其他單體,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 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馬來酸、富馬酸或巴豆酸等之含羧基單體;馬來酸酐或衣康酸酐等之酸酐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或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之含羥基單體;苯乙烯磺酸、烯丙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或(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等之含磺酸基單體;丙烯醯磷酸-2-羥基乙酯等之含磷酸基單體、丙烯腈。
其中,關於黏晶薄膜16,含有丙烯酸系共聚物為佳,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經由將含有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1重量%~30重量%之丙烯腈之單體原料聚合而得到,且具有環氧基或羧基作為官能基。前述單體原料中前述丙烯腈之含量較佳為5重量%~30重量%,更佳為7重量%~30重量%。若含有具有作為官能基之環氧基、或羧基之丙烯酸系共聚物,則可利用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加熱經由前述官能基而形成交聯。另外,若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為經由將含有丙烯腈之單體原料聚合而得到之共聚物,則可提高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凝聚力。結果,可提高交聯形成步驟後之接著力。另外,若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經由將含有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原料聚合而得到,則可賦予柔軟性。
在具有作為官能基之環氧基之情況下,從交聯後之柔軟性及耐熱性之觀點出發,環氧基之含有率為0.2eq/kg~1.0eq/kg為佳。
另外,在具有作為官能基之羧基之情況下,從交聯後之柔軟性及耐熱性之觀點出發,羧基之含有率為2mgKOH/g~50mgKOH/g為佳。
作為前述熱可塑性樹脂之摻合比例,沒有特別限定,但從賦予柔軟性之觀點出發,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為85重量%以上為佳,較佳為88重量%以上。另外,從賦予耐熱性之觀點出發,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為100重量%以下為佳,較佳為98重量%以下。
關於黏晶薄膜16,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含有0~15重量%之熱交聯劑為佳。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前述熱交聯劑之含量較佳為0~13重量%,更佳為0~11重量%。若黏晶薄膜16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含有0~15重量%之熱交聯劑,則可利用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加熱與熱可塑性樹脂所具有之官能基形成交聯結構。結果,可在交聯形成步驟中以抑制反應性之方式進行硬化。本說明書中,熱交聯劑係指,與熱可塑性樹脂所具有之官能基形成交聯結構之物質。
作為前述熱交聯劑之具體例,可舉出:環氧樹脂、酚醛清漆樹脂、酸酐。其中,於添加多種熱交聯劑之情況下,熱交聯劑以適合與熱可塑性樹脂所具有之官能 基形成交聯結構之方式進行選擇為佳,以熱交聯劑之間不發生反應之方式進行選擇為佳。若前述熱交聯劑為選自環氧系熱交聯劑、酚系熱交聯劑、酸酐系熱交聯劑中之至少1種以上,則可得到高之凝聚力,可在回流焊評估中得到高之耐熱性。
前述環氧樹脂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例如:雙酚A型、雙酚F型、雙酚S型、溴化雙酚A型、氫化雙酚A型、雙酚AF型、聯苯型、萘型、芴型、苯酚酚醛清漆型、鄰甲酚酚醛清漆型、三羥苯基甲烷型、四(羥苯基)乙烷型等之雙官能環氧樹脂或多官能環氧樹脂、或者乙內醯脲型、異氰脲酸三縮水甘油酯型或縮水甘油胺型等之環氧樹脂。它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前述酚醛清漆樹脂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苯酚酚醛清漆樹脂、苯酚芳烷基樹脂、甲酚酚醛清漆樹脂、第三丁基苯酚酚醛清漆樹脂、壬基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等之酚醛清漆型酚醛清漆樹脂、甲階酚醛清漆型酚醛清漆樹脂、聚對羥基苯乙烯等之聚羥基苯乙烯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前述酸酐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鄰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酸酐、偏苯三甲酸酐、馬來酸酐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或者組合使用2種以上。
另外,黏晶薄膜16中可以根據其用途適當配合填料。前述填料之摻合可賦予導電性、提高導熱性、調 節彈性模量等。作為前述填料,可舉出無機填料及有機填料,但從操作性之提高、熱導電性之提高、熔融黏度之調整、觸變性之賦予等特性之觀點出發,無機填料為佳。作為前述無機填料,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鎂、矽酸鈣、矽酸鎂、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鋁、氮化鋁、硼酸鋁晶須、氮化硼、結晶二氧化矽、非晶二氧化矽等。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並用2種以上。從提高熱導電性之觀點出發,氧化鋁、氮化鋁、氮化硼、結晶二氧化矽、非晶二氧化矽為佳。另外,從上述各特性之平衡性高之觀點出發,結晶二氧化矽或非晶二氧化矽為佳。另外,為了實現導電性之賦予、熱導電性之提高等目之,作為無機填料,也可以使用導電性物質(導電填料)。
作為導電填料,可舉出:將銀、鋁、金、銅、鎳、導電性合金等製成球狀、針狀、薄片狀後之金屬粉、氧化鋁等金屬氧化物、無定形碳黑、石墨等。
關於黏晶薄膜16,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為佳。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係指不含有、或者即使含有也相對於黏晶薄膜16整體以0.05重量%以下之量含有之情況。若黏晶薄膜16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則可抑制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而導致之交聯結構之形成。
作為前述熱交聯催化劑,可使用例如:胺系熱交聯催化劑、磷系熱交聯催化劑、咪唑系熱交聯催化 劑、硼系熱交聯催化劑、磷-硼系熱交聯催化劑等。
作為前述胺系熱交聯催化劑,可舉出例如,單乙醇胺三氟硼酸鹽(stella-chemifa(股份有限公司)置),雙氰胺(nacalai tesque(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作為前述磷系熱交聯催化劑,可舉出例如,三苯基膦、三丁基膦、三(對甲基苯基)膦、三(壬基苯基)膦、二苯基甲苯基膦等之三有機膦;四苯基溴化鏻(商品名;TPP-PB)、甲基三苯基鏻(商品名;TPP-MB)、甲基三苯基氯化鏻(商品名;TPP-MC)、甲氧基甲基三苯基鏻(商品名;TPP-MOC)、苄基三苯基氯化鏻(商品名;TPP-ZC)等(均為北興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作為前述咪唑系熱交聯催化劑,可舉出:2-甲基咪唑(商品名;2MZ)、2-十一烷基咪唑(商品名;C11-Z)、2-十七烷基咪唑(商品名;C17Z)、1,2-二甲基咪唑(商品名;1.2DMZ)、2-乙基-4-甲基咪唑(商品名;2E4MZ)、2-苯基咪唑(商品名;2PZ)、2-苯基-4-甲基咪唑(商品名;2P4MZ)、1-苄基-2-甲基咪唑(商品名;1B2MZ)、1-苄基-2-苯基咪唑(商品名;1B2PZ)、1-氰基乙基-2-甲基咪唑(商品名;2MZ-CN)、1-氰基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商品名;C11Z-CN)、1-氰基乙基-2-苯基咪唑鎓偏苯三酸鹽(商品名;2PZCNS-PW)、2,4-二氨基-6-[2’-甲基咪唑基-(1’)]-乙基-均三嗪(商品名;2MZ-A)、2,4-二氨基-6-[2’-十一烷基咪唑基- (1’)]-乙基-均三嗪(商品名;C11Z-A)、2,4-二胺基-6-[2’-乙基-4’-甲基咪唑基-(1’)]-乙基-均三嗪(商品名;2E4MZ-A)、2,4-二胺基-6-[2’-甲基咪唑基-(1’)]-乙基-均三嗪異氰脲酸加成物(商品名;2MA-OK)、2-苯基-4,5-二羥基甲基咪唑(商品名;2PHZ-PW)、2-苯基-4-甲基-5-羥基甲基咪唑(商品名;2P4MHZ-PW)等(均為四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作為前述硼系熱交聯催化劑,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三氯硼烷等。
作為前述磷-硼系熱交聯催化劑,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四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商品名;TPP-K),四苯基鏻四對甲苯基硼酸鹽(商品名;TPP-MK),苄基三苯基鏻四苯基硼酸鹽(商品名;TPP-ZK),三苯基膦三苯基硼烷(商品名;TPP-S)等(均為北興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前述填料之平均粒徑為0.01~0.9μm為佳,較佳為0.05~0.7μm。經由使前述填料之平均粒徑為0.01μm以上,可確保黏晶薄膜之柔軟性。另外,經由使其為0.9μm以下,可防止填料從黏晶薄膜飛出。又,填料之平均粒徑例如為經由光度式之粒度分布計(HORIBA製,裝置名;LA-910)求出之值。
作為前述填料之添加量,相對於黏晶薄膜16整體,0~80重量%為佳,較佳為0~60重量%。
又,黏晶薄膜16中除前述填 料以外還可以根據根據需要適當摻合其他添加劑。其他添加劑作為,可舉出例如:阻燃劑、矽烷偶合劑或離子捕捉劑等。作為前述阻燃劑,可舉出例如:三氧化銻、五氧化銻、溴化環氧樹脂等。此等物質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以上組合使用。作為前述矽烷偶合劑,可以列舉例如: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等。此等之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以上組合使用。作為前述離子捕捉劑,可以列舉水滑石類、氫氧化鉍等。此等物質可以單獨使用或者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黏晶薄膜16之厚度(在層合體之情況下為總厚度)沒有特別限定,5~100μm為佳,較佳為5~60μm,更佳為5~30μm。。
如上所述,切割片11具有於基材12上層合有黏著劑層14之構成。
基材12成為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強度母體。可舉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無規共聚物、聚丙烯嵌段共聚物、聚丙烯均聚物、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之聚烯烴、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離子聚物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無規、交替)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聚氨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之聚酯、聚碳酸酯、聚醯亞胺、聚醚醚 酮、聚醚醯亞胺、聚醯胺、全芳香族聚醯胺、聚苯硫醚、芳族聚醯胺(紙)、玻璃、玻璃布、含氟樹脂、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纖維素系樹脂、聚矽氧烷樹脂、金屬(箔)等。基材12於後述之黏著劑層14由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形成之情況下,由透過該輻射線之材料形成為佳。
為了提高與鄰接層之密合性、保持性等,基材12之表面可以進行慣用之表面處理,例如鉻酸處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壓電擊暴露、電離射線處理等之化學或物理處理、底塗劑(例如,後述之黏著物質)塗佈處理。前述基材12可以適當選擇使用同種或異種材料,根據需要也可以將多種材料混合使用。
基材12之厚度可以沒有特別限制地適當確定,但一般為5~200μm左右。
作為黏著劑層14之形成中使用之黏著劑,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一般之壓敏性黏著劑。作為前述壓敏性黏著劑,從半導體晶圓或玻璃等避忌污染之電子零件之、利用超純水或醇等之有機溶劑之清潔洗滌性等觀點出發,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為基礎聚合物之丙烯酸系黏著劑為佳。
作為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舉出例如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丙酯、異丙酯、丁酯、異丁酯、第二丁酯、第三丁酯、戊酯、異戊酯、己酯、庚酯、辛酯、2-乙基己酯、異辛酯、壬酯、癸酯、異癸酯、十一烷基酯、十二烷基酯、十三烷基酯、十 四烷基酯、十六烷基酯、十八烷基酯、二十烷基酯等烷基之碳數1~30、特別是碳數4~18之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酯等)以及(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例如,環戊酯、環己酯等)中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作為單體成分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等。又,(甲基)丙烯酸酯係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本發明之(甲基)全部具有同樣之含義。
為了改善凝聚力、耐熱性等,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根據需要而含有可與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環烷基酯共聚之其他單體成分所對應之單元。作為這樣之單體成分,可以列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馬來酸、富馬酸、巴豆酸等之含羧基單體;馬來酸酐、衣康酸酐等之酸酐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甲基)丙烯酸-(4-羥甲基環己基)甲酯等之含羥基單體;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醯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醯氧基萘磺酸等之含磺酸基單體;2-羥基乙基丙烯醯基磷酸酯等之含磷酸基單體;丙烯醯胺;丙烯腈等。此等可共聚單體成分可以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此等可共聚單體之使用量為全部單體成分之40重量%以下為佳。
另外,為了進行交聯,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也可以根據需要含有多官能性單體等作為共聚用單體成分。作為這樣之多官能性單體,可舉出例如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此等之多官能性單體也可以使用一種或者兩種以上。從黏著特性等觀點出發,多官能性單體之使用量為全部單體成分之30重量%以下為佳。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經由將單一單體或者兩種以上單體混合物聚合而得到。聚合可以經由溶液聚合、乳化聚合、塊狀聚合、懸浮聚合等某種方式進行。從防止污染潔淨之被黏物等方面考慮,低分子量物質之含量小為佳。從該觀點出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萬以上,更佳20萬~300萬左右,特別佳為30萬~100萬左右。
另外,為了提高作為基礎聚合物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等之數平均分子量,前述黏著劑中可以適當使用外部交聯劑。作為外部交聯方法之具體方法,可舉出:添加多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三聚氰胺系交聯劑等所謂之交聯劑進行反應之方法。在使用外部 交聯劑之情況下,其使用量可以根據與應交聯之基礎聚合物之平衡、以及作為黏著劑之使用用途來適當確定。一般而言,相對於前述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摻合5重量份左右以下,較佳為摻合0.1~5重量份。另外,根據需要,除前述成分之外,在黏著劑中還可以使用以往公知之各種增黏劑、抗老化劑等添加劑。
黏著劑層14可以利用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形成。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可以經由照射紫外線等輻射線使交聯度增大,從而容易地使其黏著力下降。
例如,經由與圖1所示之黏晶薄膜16之晶片黏貼部分16a相符地使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層14硬化,可以容易地形成黏著力顯著下降之前述部分14a。由於硬化而黏著力下降之前述部分14a上黏貼有黏晶薄膜16,因此黏著劑層14之前述部分14a與黏晶薄膜16之介面具有在拾取時容易剝離之性質。另一方面,未照射輻射線之部分具有充分之黏著力,形成前述部分14b。前述部分14b可以牢固地固定晶圓環。
又,在以覆蓋整個切割片之方式在切割片上層合黏晶薄膜之情況下,可以在黏晶薄膜之外周部分固定晶圓環。
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可以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碳-碳雙鍵等輻射線硬化性官能基,且顯示出黏著性之黏著劑。作為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可例示例如:在前述丙烯酸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一般之壓敏性黏著劑中摻合有輻射線硬化性之單體成分或低聚物成分之添加 型之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
作為所摻合之輻射線硬化性之單體成分,可以列舉例如:氨基甲酸酯低聚物、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單羥基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輻射線硬化性之低聚物成分可舉出氨基甲酸酯系、聚醚系、聚酯系、聚碳酸酯系、聚丁二烯系等各種之低聚物,其分子量在100~30000左右之範圍內是適當之。輻射線硬化性之單體成分或低聚物成分之摻合量,可以根據前述黏著劑層之種類來適當確定可使黏著劑層之黏著力下降之量。一般而言,相對於構成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等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例如為5~500重量份、較佳為40~150重量份左右。
另外,作為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除前述說明過之添加型之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以外,還可舉出:使用在聚合物側鏈或者主鏈中或主鏈末端具有碳-碳雙鍵之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之內在型之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就內在型之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而言,其不需要含有或者不大量含有作為低分子成分之低聚物成分等,因此低聚物成分等不會經時地在黏著劑中移動,從而可以形成穩定之層結構之黏著劑層,因此為佳。
前述具有碳-碳雙鍵之基礎聚合物可以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具有碳-碳雙鍵,且具有黏合性之基礎聚合物。作為此等之基礎聚合物,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本骨架之聚合物為佳。作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基本骨架,可舉出前述例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於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引入碳-碳雙鍵之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但在聚合物側鏈上引入碳-碳雙鍵在分子設計方面比較容易。例如可舉出下述方法:預先使具有官能基之單體與丙烯酸系聚合物共聚後,使具有可與該官能基反應之官能基、及碳-碳雙鍵之化合物,在保持碳-碳雙鍵之輻射線硬化性之狀態下進行縮合或加成反應。
作為這些官能基之組合例,可以列舉:羧基與環氧基、羧基與氮丙啶基、羥基與異氰酸酯基等。此等官能基之組合中,從容易追蹤反應之觀點出發,羥基與異氰酸酯基之組合為佳。另外,只要是經由這些官能基之組合而生成前述具有碳-碳雙鍵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組合,則官能基可以在丙烯酸系聚合物與前述化合物中之任意一側,就前述組合而言為佳,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羥基、前述化合物具有異氰酸酯基之情形為佳。此時,作為具有碳-碳雙鍵之異氰酸酯化合物,可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醯異氰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異氰酸酯、間異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異氰酸酯等。另外,作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使用將前述例示之含羥基單體或2-羥基乙基乙烯基醚、4- 羥基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單乙烯基醚之醚系化合物等共聚而得到之丙烯酸系聚合物。
前述內在型之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可以單獨使用前述具有碳-碳雙鍵之基礎聚合物(特別是丙烯酸系聚合物),也可以在不損害特性之程度下摻合前述輻射線硬化性之單體成分或低聚物成分。輻射線硬化性之低聚物成分等一般相對於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於30重量份之範圍內,0~10重量份之範圍為佳。
前述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中,在經由紫外線等而硬化之情況下含有光聚合引發劑。作為光聚合引發劑,可舉出例如: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α-羥基-α,α’-二甲基苯乙酮、2-甲基-2-羥基苯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等之α-酮醇系化合物;甲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代丙烷-1-酮等之苯乙酮系化合物;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茴香偶姻甲醚等之苯偶姻醚系化合物;苯偶醯二甲基縮酮等之縮酮系化合物;2-萘磺醯氯等之芳香族磺醯氯系化合物;1-苯酮-1,1-丙二酮-2-(鄰乙氧基羰基)肟等之光活性肟系化合物;二苯甲酮、苯甲醯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之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噻噸酮、2-氯噻噸酮、2-甲基噻噸酮、2,4-二甲基噻噸酮、異丙基噻噸酮、2,4-二氯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2,4-二異丙基噻噸酮等之噻噸酮系化合物;樟腦醌;鹵代酮;醯基氧化膦;醯 基膦酸酯等。相對於構成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等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光聚合引發劑之摻合量例如為0.05重量份~20重量份左右。
另外,作為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可舉出例如日本特開昭60-196956號公報中公開之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等,前述橡膠系黏著劑或丙烯酸系黏著劑等包含:具有兩個以上不飽和鍵之加聚性化合物、具有環氧基之烷氧基矽烷等之光聚合性化合物、與羰基化合物、有機硫化合物、過氧化物、胺、鎓鹽系化合物等之光聚合引發劑。
輻射線硬化型之黏著劑層14中,可以根據需要含有經由輻射線照射而著色之化合物。經由在黏著劑層14中含有經由輻射線照射而著色之化合物,可以僅使被輻射線照射後之部分著色。即,可以將圖1所示之與晶圓黏貼部分16a對應之部分14a著色。由此,可以經由目視直接判斷黏著劑層14是否被照射了輻射線,可以容易識別晶圓黏貼部分16a,工件之黏貼也容易。另外,在利用光感測器等檢測半導體晶片時,其檢測精度高,從而在半導體晶片之拾取時不產生誤操作。
經由照射輻射線而著色之化合物,為在照射輻射線前無色或淺色,但是經由照射輻射線而有色之化合物。作為前述化合物之較佳具體例具體例,可例如隱色染料(leuco dye)。作為隱色染料,可以使用慣用之三苯基甲烷系、熒烷系、吩噻嗪系、金胺系、螺吡喃系隱色染料為 佳。具體地可以列舉:3-[N-(對甲苯基胺基)]-7-苯胺基熒烷、3-[N-(對甲苯基)-N-甲基胺基]-7-苯胺基熒烷、3-[N-(對甲苯基)-N-乙基胺基]-7-苯胺基熒烷、3-二乙胺基-6-甲基-7-苯胺基熒烷、結晶紫內酯、4,4’,4”-三(二甲胺基)三苯基甲醇、4,4’,4”-三(二甲胺基)三苯基甲烷等。
作為與此等隱色染料一起使用之顯色劑為佳,可以列舉一直以來使用之酚醛清漆樹脂之預聚物、芳香族羧酸衍生物、活性白土等之電子受體,另外,在要使色調變化時,可以將各種發色劑組合使用。
如此之經由照射輻射線而著色之化合物,可以先溶解於有機溶劑等中後再包含到輻射線硬化型接著劑中,另外,也可以以細粉末形式包含在該黏著劑中。該化合物之使用比例期望在黏著劑層14中為10重量%以下,0.01~10重量%為佳,較佳為0.5~5重量%。若該化合物之比例超過10重量%,則照射到黏著劑層14之輻射線被該化合物過度吸收,因此黏著劑層14之前述部分14a之硬化不充分,有時黏著力下降不充分。另一方面,為了充分地著色,使該化合物之比例為0.01重量%以上為佳。
在由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形成黏著劑層14之情況下,可以以黏著劑層14中前述部分14a之黏著力<其他部分14b之黏著力之方式對黏著劑層14之一部分進行輻射線照射。
作為在黏著劑層14形成前述部分14a之方法,可舉出:在基材12上形成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層14 後,對前述部分14a局部地照射輻射線使其硬化之方法。局部之輻射線照射可以經由形成有與黏晶薄膜16晶圓黏貼部分16a以外之部分對應之圖案之光掩模來進行。另外,可舉出點狀照射紫外線進行硬化之方法等。輻射線硬化型之黏著劑層14之形成可以經由將設置在隔片上之輻射線硬化型之黏著劑層轉印到基材12上來進行。局部之輻射線硬化也可以對設置在隔片上之輻射線硬化型之黏著劑層14進行。
另外,經由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形成黏著劑層14之情況下,可以使用對基材12之至少單面之、與晶圓黏貼部分16a對應之部分以外之部分之全部或局部進行遮光之基材,並於該基材上形成輻射線硬化型黏著劑層14後進行輻射線照射,使與晶圓黏貼部分16a對應之部分硬化,從而形成黏著力下降之前述部分14a。作為遮光材料,可以經由印刷或蒸鍍等在支撐薄膜上製作可成為光掩模之材料。經由所述製造方法,可以有效地製造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
又,進行輻射線照射時因氧產生硬化障礙之情況下,利用某種方法從輻射線硬化型之黏著劑層14之表面隔絕氧(空氣)。作為隔絕氧的方法,可舉出例如:用隔片將黏著劑層14之表面覆蓋之方法或者於氮氣氛圍中進行紫外線等輻射線之照射之方法等。
黏著劑層14之厚度沒有特別限定,但從兼具防止晶片切割面之缺損或黏晶薄膜16之固定保持等方面 考慮,為1μm~50μm左右為佳。較佳為2μm~30μm、更佳為5μm~25μm。
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黏晶薄膜16由隔片保護(未圖示)為佳。隔片具有在供給實際應用之前作為保護黏晶薄膜16之保護材料之功能。另外,隔片還可以作為向黏著劑層14轉印黏晶薄膜16時之支撐基材使用。隔片在向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黏晶薄膜16上黏貼工件(半導體晶圓)時剝離。作為隔片,可以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聚丙烯,也可以使用由含氟剝離劑、長鏈烷基丙烯酸酯系剝離劑等剝離劑進行了表面塗敷之塑膠膜或紙等。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例如如下所述地進行製作。
首先,基材12可以經由以往公知之成膜方法成膜。作為該成膜方法,可以例示例如:壓延成膜法、有機溶劑中之澆鑄法、密閉體系中之吹塑擠出法、T形模頭擠出法、共擠出法、乾式層壓法等。
然後,經由在基材12上塗佈黏著劑組合物溶液形成塗膜後,將該塗膜在預定條件下進行乾燥(根據需要進行加熱交聯),形成黏著劑層14。作為塗佈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輥塗佈、絲網塗佈、凹版塗佈等。另外,作為乾燥條件,可以為例如在乾燥溫度80℃~150℃、乾燥時間0.5分鐘~5分鐘之範圍內進行。另外,也可以於隔片上塗佈黏著劑組合物形成塗佈膜後,在 前述乾燥條件下使塗佈膜乾燥而形成黏著劑層14。之後,將黏著劑層14與隔片一起黏貼到基材12上。由此,製作切割片11。
黏晶薄膜16例如如下所述製作。
首先,製作作為黏晶薄膜16之形成材料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如前所述摻合有前述樹脂或其他根據需要之各種添加劑等。
接者,將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基材隔片上達到預定之厚度而形成塗佈膜,然後在預定條件下使該塗佈膜乾燥,形成黏晶薄膜16。作為塗佈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輥塗佈、絲網塗佈、凹版塗佈等。另外,作為乾燥條件,可以為例如於乾燥溫度70℃~160℃、乾燥時間1分鐘~5分鐘之範圍內進行。另外,也可以於隔片上塗佈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形成塗佈膜後,於前述乾燥條件下使塗佈膜乾燥而形成黏晶薄膜16。之後,將接著劑層與隔片一起黏貼到基材隔片上。
接著,從切割片11和黏晶薄膜16上分別剝離隔片,以接著劑層14與黏晶薄膜16成為貼合面之方式將兩者貼合。貼合可以經由例如壓接來進行。此時,層合溫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30℃~50℃為佳,較佳為35℃~45℃。另外,線壓沒有特別限制,例如0.1kgf/cm~20kgf/cm為佳,較佳為1kgf/cm~10kgf/cm。由此,可得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接者,對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以下,對使用了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括:準備步驟,準備前述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與貼合步驟,將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片之背面貼合、與切割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切割,形成晶片狀之半導體晶片、與拾取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從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拾取、與黏晶步驟,經由前述黏晶薄膜於被黏物上黏晶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密封步驟,於前述黏晶步驟之後,利用密封樹脂將前述半導體晶片密封。
關於本實施方式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中,首先,準備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準備步驟)。對於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而言,將任意設置於黏晶薄膜16上之隔片適當剝離後,如下所述地使用。以下,參照圖1及圖2,以使用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將半導體晶圓4壓接於附有切割片之 黏晶薄膜10中之黏晶薄膜16之半導體晶圓黏貼部分16a上,使其接著保持而固定(黏貼步驟)。本步驟於用壓接輥等之擠壓手段擠壓之同時進行。安裝時之黏貼溫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於40~90℃之範圍內為佳。本步驟於實質上不伴隨黏晶薄膜16之反應(例如,交聯結構之形成)之範圍內設定條件為佳。
接著,進行半導體晶圓4之切割(切割步驟)。由此,將半導體晶圓4切割為預定之尺寸而單片化,製造半導體晶片5。切割之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從半導體晶圓4之電路面一側按照常規方法來進行。另外,本步驟中,例如可以採用切入至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處之稱為全切之切割方式等。本步驟中使用之切割裝置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之切割裝置。另外,由於半導體晶圓4經由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接著固定,因此可以抑制晶片缺損或晶片飛散,同時也可以抑制半導體晶圓4之破損。
接著為了將接著固定在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之半導體晶片5剝離,進行半導體晶片5之拾取(拾取步驟)。拾取方法沒有特別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之各種方法。例如,可舉出用針從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10一側將各個半導體晶片5上推,經由拾取裝置拾取被上推之半導體晶片5之方法等。
作為拾取條件,從防止崩裂之觀點出發,使針上推速度為5~100mm/秒為佳,較佳5~10mm/秒。
在此,黏著劑層14為輻射線硬化型時,拾取在對該黏著劑層14照射輻射線後進行。由此,黏著劑層14對黏晶薄膜16之黏著力降低,半導體晶片5之剝離變得容易。結果,可以在不損傷半導體晶片5之情況下進行拾取。輻射線照射時之照射強度、照射時間等條件沒有特別限制,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設定。另外,作為用於輻射線照射之光源,可以使用公知之光源。又,預先對黏著劑層照射輻射線使其硬化,並將該硬化後之黏著劑層與黏晶薄膜貼合之情況下,不需要此處之輻射線照射。
接著,拾取之半導體晶片5透過黏晶薄膜16接著固定到被黏物6上(黏晶步驟)。作為被黏物6,可舉出引線框、TAB膜、基板或另外製作之半導體晶片等。被黏物6例如可以為容易變形之變形型被黏物,也可以為不易變形之非變形型被黏物(半導體晶圓等)。本步驟於實質上不伴隨黏晶薄膜16之反應(例如,交聯結構之形成)之範圍內設定條件為佳。
作為前述基板,可以使用以往公知之基板。另外,作為前述引線框,可以使用Cu引線框、42合金引線框等之金屬引線框、或者由玻璃環氧、BT(雙馬來醯亞胺-三嗪)、聚醯亞胺等製成之有機基板。但是,本發明不限於這些,也包括魚安裝半導體晶片並與半導體晶片電連接後可以使用之電路板。
然後,如圖2所示,根據需要用引線接合7將被黏物6之端子部(內部引線)之前端與半導體晶片5 上之電極墊(die pad)(未圖示)電連接(引線接合步驟)。作為前述引線接合7,可以使用例如金線、鋁線或銅線等。進行引線接合時之溫度為80℃~250℃,80℃~220℃之範圍為佳。另外,其加熱時間為幾秒~幾分鐘。接線於加熱至前述溫度範圍內之狀態下,經由組合使用超音波之振動能與加壓之壓接能來進行。本步驟於實質上不伴隨黏晶薄膜16之反應(例如,交聯結構之形成)之範圍內設定條件為佳。
接著,於設置多段半導體晶片之情況下,可以於半導體晶片5上進一步黏晶附有黏晶薄膜之其他半導體晶片(未圖示)。此時,作為黏晶薄膜,可使用其他黏晶薄膜,但使用黏晶薄膜16為佳。作為黏晶條件,可以與半導體晶片5之黏晶條件同樣。之後,根據需要,用引線接合將被黏物6之端子部之前端與前述其他半導體晶片上之電極墊電連接(引線接合步驟)。作為引線接合條件,可以與半導體晶片5之引線接合條件同樣。
接著,如圖2所示,利用密封樹脂8將半導體晶片5密封(密封步驟)。本步驟是為了保護搭載於被黏物6上之半導體晶片5或引線接合7等而進行。本步驟經由用模具將密封用樹脂成形來進行。作為密封樹脂8,例如使用環氧樹脂。於設置多段半導體晶片之情況下,利用密封樹脂8將半導體晶片5及前述其他半導體晶片密封(未圖示)。樹脂密封時之加熱溫度一般於175℃下進行60秒~90秒,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於165 ℃~185℃下進行幾分鐘硬化。
關於黏晶薄膜16,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10MPa以下,比較具有柔軟性。因此,即使於黏晶步驟中產生空隙,也可以利用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該空隙在不發生膨脹之情況下分散於樹脂中,從而使其在視覺上消失。結果,可降低空隙之影響。
另外,關於黏晶薄膜16,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從而具有不易因密封步驟前之熱歷程(例如,多次黏晶步驟中之熱)而變硬之性質。因此,即使在經歷晶片之多段化等所致之長之熱歷程後,也可經由密封步驟中之壓力使空隙在視覺上消失。结果,可降低空隙降低空隙之影響。
又,本密封步驟中,也可以採用在作為密封樹脂8之片狀之密封用片中埋入半導體晶片5之方法(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13-7028號公報)。
接者,對黏晶薄膜16進行加熱來形成交聯結構,將半導體晶片5接著固定於被黏物6,提高耐熱強度(交聯形成步驟)。可以於80~200℃、100~175℃為佳、較佳為100~140℃之加熱溫度下進行。另外,可以以0.1~24小時、0.1~3小時為佳、較佳為0.2~1小時之加熱時間進行。另外,交聯形成可以於加壓條件下進行。作為加壓條件,1~20kg/cm2之範圍為佳,較佳為3~15kg/cm2之範圍。加壓下之交聯形成例如可以在填充有不活潑氣體 之腔室內進行。
關於黏晶薄膜16,以如下方式進行設計:不易經由交聯形成步驟之前之步驟中之熱(例如,黏晶步驟中之熱等)引起交聯形成之反應,且經由交聯形成步驟中之熱來形成交聯為佳。另外,以可發揮出該功能之方式來設定黏晶步驟中之加熱條件為佳或交聯形成步驟中之加熱條件。
接者,根據需要進一步進行加熱,將在前述密封步驟中硬化不充分之密封樹脂8進行完全硬化(後硬化步驟)。本步驟中之加熱溫度根據密封樹脂之種類之不同而不同,例如於165℃~185℃之範圍內,加熱時間為0.5小時~8小時左右。
〔實施例〕
以下,例示性地詳細說明本發明較佳之實施例。但是,該實施例中記載之材料或摻合量等只要沒有特別限定性之記載,就不將本發明之要旨僅限定在該範圍內。又,以下中,份係指重量份。
<黏晶薄膜之製作> (實施例1)
於甲乙酮中溶解下述(a)~(b),得到濃度23重量%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37-5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38-6
將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矽酮脫模處理後之厚度為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之脫模處理膜(剝離襯墊)上後,於130℃下乾燥2分鐘。由此,製作厚度20μm之黏晶薄膜A。
(實施例2)
在甲乙酮中溶解下述(a)~(c),得到濃度23重量%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38-7
10份
將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矽酮脫模處理後之厚度為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之脫模處理膜(剝離襯墊)上後,於130℃下乾燥2分鐘。由此,製作厚度20μm之黏晶薄膜B。
(實施例3)
於甲乙酮中溶解下述(a)~(b),得到濃度23重量%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39-8
將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矽酮脫模處理後之厚度為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之脫模處理膜(剝離襯墊)上後,於130℃下乾燥2分鐘。由 此,製作厚度20μm之黏晶薄膜C。
(比較例1)
於甲乙酮中溶解下述(a)~(e),濃度23重量%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40-9
將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矽酮脫模處理後之厚度為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之脫模 處理膜(剝離襯墊)上後,於130℃下乾燥2分鐘。由此,製作厚度20μm之黏晶薄膜D。
(比較例2)
於甲乙酮中溶解下述(a)~(e),濃度23重量%之接著劑組合物溶液。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41-10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42-11
將該接著劑組合物溶液塗佈到矽酮脫模處理後之厚度為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形成之脫模處理膜(剝離襯墊)上後,在130℃下乾燥2分鐘。由此,製作厚度20μm之黏晶薄膜E。
(黏晶薄膜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及損失彈性模量E”1之測定)
對於實施例、比較例之黏晶薄膜,分別層合至厚度200μm,得到寬度10mm、長度40mm之測定樣品。然後,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SA(III),Rheometrics科技公司製),於卡盤間距22.5mm、頻率10Hz、升溫速度10℃/分鐘之條件下測定-30~260℃下之拉伸儲存彈性模量及損失彈性模量。此時,150℃中之儲存彈性模量及150℃中之損失彈性模量如表1所示。另外,進行該測定時之損耗角正切tanδ1之峰值也如表1所示。
(黏晶薄膜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及損失彈性模量E”2之測定)
將關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黏晶薄膜於150℃下加熱1小時。然後,對於實施例、比較例之黏晶薄膜,分別層合至厚度200μm,得到寬度10mm、長度40mm之測定樣品。然後,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SA(III), Rheometrics科技公司製),於卡盤間距22.5mm、頻率10Hz、升溫速度10℃/分鐘之條件下測定-30~260℃下之拉伸儲存彈性模量及損失彈性模量。此時,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及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如表1所示。另外,進行該測定時之損耗角正切tanδ2之峰值也如表1所示。
從上述測定之結果求出差(E’2-E’1)、比(E’1/E’2)、差(E”2-E”1)、比(E”1/E”2)、差(tanδ2-tanδ1)。結果如表1所示。
(黏晶薄膜於加熱處理前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1(%))
對於實施例、比較例之黏晶薄膜,分別層合至厚度200μm,得到寬度10mm、初始長度40mm之測定樣品。接著,使用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公司製)於拉伸速度300mm/分鐘、卡盤間距10mm之條件下測定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結果如表1所示。
(黏晶薄膜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2(%))
將關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黏晶薄膜於150℃下加熱1小時。接著,將它們分別層合至厚度200μm,得到寬度10mm、初始長度40mm之測定樣品。接著,使用拉伸試驗機島津製作公司製)於拉伸速度300mm/分鐘、10mm之條件25℃下之啦身斷裂伸長率。結果如表1所示。
(空隙評估)
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得到之黏晶薄膜於60℃下黏貼於9.5mm見方之鏡面晶片,將附有鏡面晶片之黏晶薄膜於溫度120℃、壓力0.1MPa、時間1秒之條件下黏晶於BGA基板。接著,利用乾燥機於150℃下實施1小時熱處理。接者,使用成形機(TOWA Press公司製,Manual PressY-1),於成形溫度175℃、合模壓力184kN,壓鑄壓力5kN,時間120秒之條件下密封步驟。密封步驟後,使用超音波映射裝置(日立高科公司製,FS200II)觀察黏晶薄膜與鏡面晶片之間之空隙。使用二值化軟件(Win Roof ver.5.6)算出觀察圖像中空隙所佔之面積。空隙所佔之面積相對於黏晶薄膜之表面積而言小於10%之情況評估為「○」,為10%以上且小於30%之情況評估為「△”」,為30%以上之情況評估為「×”」。結果如表1所示。
(耐濕回流焊試驗)
將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得到之黏晶薄膜於60℃下黏貼於9.5mm見方之鏡面晶片,將附有鏡面晶片之黏晶薄膜於溫度120℃、壓力0.1MPa、時間1秒之條件下黏晶於BGA基板。然後,利用乾燥機150℃下實施1小時熱處理。接著,使用成形機(TOWA Press公司製,Manual PressY-1),於成形溫度175℃、合模壓力184kN,壓鑄 壓力5kN,時間120秒之條件下進行密封步驟。接著,於175℃進行5小時熱硬化。之後,在溫度30℃、濕度60%RH、時間72小時之條件進行吸濕操作。然後,將樣品通入以260℃以上之溫度保持10秒之方式設定了溫度之IR回流焊爐。對9個鏡面晶片,用超音波顯微鏡觀察於黏晶薄膜與BGA基板之介面是否發生了剝離,算出發生了剝離之比例。結果如表1所示。
Figure 104110249-A0202-12-0045-1
10‧‧‧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
11‧‧‧切割片
12‧‧‧基材
14‧‧‧黏著劑層
16‧‧‧黏晶薄膜
4‧‧‧半導體晶圓
16a‧‧‧晶圓黏貼部分

Claims (9)

  1. 一種黏晶薄膜,其特徵在於,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1為0.1MPa~10MPa,前述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儲存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5MPa以下,加熱處理前之損耗角正切tanδ1之峰值溫度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之損耗角正切tanδ2之峰值溫度之差(tanδ2-tanδ1)為10℃以內,且實質上不含有熱交聯催化劑。
  2. 如請求項1之黏晶薄膜,其中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為0.2~1。
  3. 如請求項1之黏晶薄膜,其中加熱處理前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150℃下之損失彈性模量E”2之差(E”2-E”1)為1MPa以下,前述E”1與前述E”2之比(E”1/E”2)為0.2~1。
  4. 如請求項1之黏晶薄膜,其中加熱處理前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1與於150℃下加熱1小時後於25℃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L2之比(L2/L1)為0.5~1.0。
  5. 如請求項1之黏晶薄膜,其中相對於全部有機樹脂組合物,含有0~15重量%(不包含0)之熱交聯劑。
  6. 如請求項5之黏晶薄膜,其中前述熱交聯劑為選自環氧系熱交聯劑、酚系熱交聯劑、酸酐系熱交聯劑中之至少1種以上。
  7. 一種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其特徵在於,在切割片上設置有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黏晶薄膜。
  8.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特徵在於,使用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黏晶薄膜或如請求項7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而製造。
  9.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準備步驟,準備請求項7之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與貼合步驟,將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之黏晶薄膜、與半導體晶圓之背面貼合、與切割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圓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切割,形成晶片狀之半導體晶片、與拾取步驟,將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前述黏晶薄膜一起從前述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拾取、與黏晶步驟,透過前述黏晶薄膜於被黏物上黏晶前述半導體晶片、與密封步驟,在前述黏晶步驟之後,藉由密封樹脂將前述半導體晶片密封。
TW104110249A 2014-03-31 2015-03-30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689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2190 2014-03-31
JP2014072190A JP6322026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シート付き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746A TW201542746A (zh) 2015-11-16
TWI689570B true TWI689570B (zh) 2020-04-01

Family

ID=5416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249A TWI689570B (zh) 2014-03-31 2015-03-30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2026B2 (zh)
KR (1) KR102398132B1 (zh)
CN (1) CN104946150A (zh)
TW (1) TWI689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8760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東レ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樹脂シート、保護フィルム付電子部品用樹脂シート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72490B1 (ja) 2016-02-10 2016-08-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
JP6005313B1 (ja) 2016-02-10 2016-10-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
JP5989928B1 (ja) 2016-02-10 2016-09-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
JP5972489B1 (ja) 2016-02-10 2016-08-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
JP6005312B1 (ja) 2016-02-10 2016-10-1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
JP6670177B2 (ja) * 2016-05-30 2020-03-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8029744A1 (ja) * 2016-08-08 2018-02-15 東レ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樹脂シート、保護フィルム付電子部品用樹脂シート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64299B2 (ja) * 2016-10-31 2022-11-0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感圧性粘着剤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及び構成物
JP6961387B2 (ja) * 2017-05-19 2021-11-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
CN108300363B (zh) * 2017-09-05 2021-01-08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pcb制作的保护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JP6977588B2 (ja) * 2018-01-30 2021-12-08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着フィルム
JP7217175B2 (ja) * 2019-03-01 2023-02-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背面密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ダイシングテープ一体型半導体背面密着フィル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3768B2 (ja) * 2003-04-23 2009-12-1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封止用フィルム接着剤、封止用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封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9211A (ja) 1991-12-30 1993-07-20 Nitto Denko Corp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イルム
US7238421B2 (en) * 2002-03-28 2007-07-03 Mitsui Chemicals, In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ilm for protection of semiconductor wafer surface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semiconductor wafer with th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ilm
TWI289155B (en) * 2002-04-03 2007-11-0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Adhesive sheet for produc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06144022A (ja) * 2002-06-26 2006-06-08 Hitachi Chem Co Ltd フィルム状接着剤、接着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
JP4319892B2 (ja) * 2003-11-07 2009-08-2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半導体装置製造用接着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331166B (en) * 2005-02-07 2010-10-01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m-like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me
JP4654062B2 (ja) * 2005-03-30 2011-03-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半導体装置製造用接着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238188A (zh) 2005-08-05 2008-08-06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粘接薄膜及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
KR101023844B1 (ko) * 2007-06-25 2011-03-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접착수지 조성물, 접착필름, 다이싱 다이 본딩 필름 및반도체 장치
JP2010171402A (ja) * 2008-12-24 2010-08-05 Nitto Denko Corp 熱硬化型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
JP5437111B2 (ja) * 2010-03-01 2014-03-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及び半導体装置
WO2012091122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防湿フィルム
JP2012184324A (ja) * 2011-03-04 2012-09-27 Nitto Denko Corp 薄膜基板固定用粘接着シート
JP5398083B2 (ja) * 2011-03-11 2014-0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用途
KR20130063155A (ko) * 2011-12-06 2013-06-1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반도체용 접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착 필름
KR20130075188A (ko) * 2011-12-27 2013-07-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반도체용 접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착 필름
JP6133542B2 (ja) * 2012-02-29 2017-05-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状接着剤、接着シート及び半導体装置
JP5499111B2 (ja) * 2012-07-06 2014-05-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用接着剤組成物、半導体装置用接着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フィルム付き接着フィル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3768B2 (ja) * 2003-04-23 2009-12-1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封止用フィルム接着剤、封止用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封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8132B1 (ko) 2022-05-13
JP2015195267A (ja) 2015-11-05
CN104946150A (zh) 2015-09-30
JP6322026B2 (ja) 2018-05-09
KR20150113849A (ko) 2015-10-08
TW201542746A (zh) 2015-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9570B (zh) 黏晶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KR102165006B1 (ko) 전자 디바이스 패키지용 테이프
JP5830250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39729B (zh) 黏晶膜、附切割片材之黏晶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800167B2 (ja) 半導体加工用テープ
CN109041575B (zh) 电子器件封装用带
TWI643930B (zh) 電子裝置封裝用膠帶
JP2011102383A (ja) 熱硬化型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
TWI664684B (zh) 接著膜、切晶黏晶膜、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裝置
TWI666290B (zh) 黏晶(die bond)薄膜、附有切割片之黏晶薄膜、半導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2015092594A (ja) 保護層形成用フィルム
JP2011103440A (ja) 熱硬化型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
KR20150113853A (ko) 다이싱 시트가 부착된 다이 본드 필름,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5219302B2 (ja) 熱硬化型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及び、半導体装置
KR20140142676A (ko) 열경화형 다이 본딩 필름, 다이싱 시트 부착 다이 본딩 필름,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20053453A (ja) 電子デバイスパッケージ用テープ
WO2017110202A1 (ja) 半導体加工用テープ
KR20140142675A (ko) 열경화형 다이 본딩 필름, 다이싱 시트 부착 다이 본딩 필름,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4931125B2 (ja)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
JP5436524B2 (ja)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10358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03579A (ja) 熱硬化型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シート付きダイボンドフィルム、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