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5621B -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5621B TWI685621B TW107138766A TW107138766A TWI685621B TW I685621 B TWI685621 B TW I685621B TW 107138766 A TW107138766 A TW 107138766A TW 107138766 A TW107138766 A TW 107138766A TW I685621 B TWI685621 B TW I68562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ycloid disc
- roller
- ring
- teeth
- power sour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 B60K17/34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the transfer gear being a differential gear
- B60K17/346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the transfer gear being a differential gear combined with a change speed gearing, e.g. range g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Retarder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案關於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包含:馬達,包含:定子部;轉子部,具第一及第二偏心環;減速機構,部分容置於轉子部內,且包含:第一滾柱輪組,具第一滾柱;第二滾柱輪組,具第二滾柱;第三滾柱輪組,具輸出軸及第三滾柱;具第一及第二齒部之第一擺線盤組,套設於輸出軸上且位於第一偏心環內;具第三及第四齒部之第二擺線盤組,套設於輸出軸上且位於第二偏心環內;第一及第二滾柱分別與第一及第三齒部接觸,第三滾柱與第二及第四齒部接觸。
Description
本案係為一種減速裝置,指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一般而言,馬達包含高轉速而扭力小之特性,因此不易驅動大型的負載,故當馬達欲使用於推動重物時,便須利用減速機來進行減速,藉此提高扭力。
然而習知減速機跟馬達為分開的零部件,因此必需透過額外的機構件,例如聯軸器或是齒輪箱等,將減速機跟馬達連結在一起,如此一來,將增加減速機跟馬達在整體結構上的體積與重量,導致前述減速機跟馬達的連結結構並無法應用在一些需求輕量與空間緊湊的裝置內,例如工業用機器手臂或是行動輔具等。
另外,雖目前已有一些減速機在設計時即已包含馬達,藉此省去兩者間的聯軸器或是齒輪箱等,但該些減速機實際上係使用單擺線組(即單一的擺線盤),故該些減速機在高速運作時,將無法保持動力平衡而存在運作時具有較大的震動之問題。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習知技術缺失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實為相關技術領域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係在無需使用聯軸器或是齒輪箱等的連接結構的情況下將為動力源之馬達跟減速機結合在一起,使得減速機跟馬達為一體的設計,藉此達到減低減速裝置整體的重量與體積之功效。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係可達到動平衡、高剛性、高減速比及高負載之特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樣態為提供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係包含:為動力源之馬達,係包含:定子部;以及轉子部,受定子部之驅動而相對於定子部進行轉動,並包含具中空結構之轉子殼體部、第一偏心環及第二偏心環,第一偏心環以及第二偏心環係相鄰地設置於轉子殼體部之內側壁上;以及減速機構,係至少部分設置於馬達之相對內側而容置於轉子部內,且包含:第一滾柱輪組,係位於減速機構之第一側,且包含減速機第一外殼及設置於減速機第一外殼上之至少一第一滾柱;第二滾柱輪組,係位於與第一側相對之減速裝置之第二側,且包含減速機第二外殼及設置於減速機第二外殼上之至少一第二滾柱;第三滾柱輪組,係設置於第一滾柱輪組及第二滾柱輪組之間並容置於轉子部、第一滾柱輪組及第二滾柱輪組內,且包含輸出軸及固設於輸出軸上之至少一第三滾柱;第一擺線盤組,係套設於輸出軸上,且位於第一偏心環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一齒部以及複數個第二齒部;以及第二擺線盤組,係套設於輸出軸上,且位於第二偏心環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三齒部以及複數個第四齒部;其中第一滾柱係與至少一第一齒部接觸,第二滾柱係與至少一第三齒部接觸,第三滾柱係與至少一第二齒部及至少一第四齒部接觸。
1、1’‧‧‧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2‧‧‧馬達
20‧‧‧定子部
200‧‧‧鐵芯
201‧‧‧線圈
202‧‧‧定子殼體
21‧‧‧轉子部
210‧‧‧轉子殼體部
211‧‧‧第一偏心環
212‧‧‧第二偏心環
213‧‧‧磁鐵
3‧‧‧減速機構
30、30’‧‧‧第一擺線盤組
300、300’‧‧‧第一齒部
301‧‧‧第二齒部
302、302’‧‧‧第一外側擺線盤
303‧‧‧第一內側擺線盤
31、31’‧‧‧第二擺線盤組
310、310’‧‧‧第三齒部
311‧‧‧第四齒部
312、312’‧‧‧第二外側擺線盤
313‧‧‧第二內側擺線盤
32‧‧‧第一滾柱輪組
320‧‧‧減速機第一外殼
3200‧‧‧第一軸孔
3201‧‧‧第一固定部
3202‧‧‧第一設置部
3203‧‧‧第一環型延伸壁
321‧‧‧第一滾柱
33‧‧‧第二滾柱輪組
330‧‧‧減速機第二外殼
331‧‧‧第二滾柱
3300‧‧‧第二軸孔
3301‧‧‧第二固定部
3302‧‧‧第二設置部
3303‧‧‧第二環型延伸壁
34‧‧‧第三滾柱輪組
340‧‧‧輸出軸
341‧‧‧第三滾柱
35‧‧‧減速機第一軸承
36‧‧‧減速機第二軸承
4‧‧‧轉子第一外軸承組
5‧‧‧轉子第二外軸承組
6、6’‧‧‧轉子第一內軸承組
7、7’‧‧‧轉子第二內軸承組
8‧‧‧第一煞車裝置
9‧‧‧第二煞車裝置
10‧‧‧編碼器組件
第1圖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之馬達之轉子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為第4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為第4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之第一擺線盤組的結構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架構於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第2圖及第3圖,其中第1圖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1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之馬達之轉子部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如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可為但不限於應用在各種動力機械內,例如工業用機器手臂或是行動輔具等,以便提供適當的減速功能,另外,減速裝置1實際上屬於兩階式擺線型減速機。減速裝置1包含為動力源之馬達2及減速機構3。
於本實施例中,馬達2係位於減速機構3的外側,且可由徑向磁通馬達所構成,並包含定子部20及轉子部21。定子部20係位於馬達2整體的相對外
側。轉子部21係位於馬達2整體的相對內側,且包含轉子殼體部210、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轉子殼體部210實際上為中空柱狀結構,且可容置部分減速機構3。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係相鄰地設置於轉子殼體部210之內側壁上,當轉子部21相對於定子部20進行轉動時,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將相對轉子殼體部210之中心進行偏轉,此外,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的偏心方向係相反。
於上述實施例中,定子部20更包含鐵芯200、線圈201及定子殼體202。定子殼體202為中空結構,可容置鐵芯200、線圈201及轉子部21。鐵芯200係貼附於定子殼體202之內側壁,線圈201係纏繞於鐵芯200上。轉子部21更包含至少一磁鐵213,例如弧狀或環狀磁鐵,係貼附於位於轉子殼體部210之外側壁上,磁鐵213可與定子部20之線圈201產生磁場間的交互作用力,使得磁鐵213帶動轉子部21相對於定子部20進行轉動。於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轉子殼體部210與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可一體成型,但不此為限,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與轉子殼體部210亦可為獨立元件,而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可以鎖固方式設置於轉子殼體部210之內側壁上。
當然,馬達2並不侷限於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由徑向磁通馬達所構成,於其它實施例中,亦可由軸向磁通馬達所構成,然因軸向磁通馬達與徑向磁通馬達在本案之減速裝置1所能達成之目的係相同,又軸向磁通馬達的結構已常見於馬達領域中,故於此不再對軸向磁通馬達的結構進行描述。
減速機構3係至少部分設置於馬達2之相對內側並容置於轉子部21內,並包含第一擺線盤組30、第二擺線盤組31、第一滾柱輪組32、第二滾柱輪組33、第三滾柱輪組34、減速機第一軸承35及減速機第二軸承36。第一滾柱輪組32係位於減速機構3之第一側,且包含減速機第一外殼320及設置於減速機第一外殼320上之至少一第一滾柱321,其中減速機第一外殼320係組接於馬達2之一
側並覆蓋馬達2之一側,且減速機第一外殼320在其中心位置係包含第一軸孔3200。第二滾柱輪組33係位於與減速機構3之第一側相對之減速機構3之第二側,且包含減速機第二外殼330及設置於減速機第二外殼330上之至少一第二滾柱331,其中減速機第二外殼330係組接於馬達2之另一側並覆蓋馬達2之另一側,換言之,即馬達2實際上係位於減速機第一外殼320及減速機第二外殼330之間,此外,減速機第二外殼330在其中心位置係包含第二軸孔3300。
第三滾柱輪組34係位於第一滾柱輪組32及第二滾柱輪組33之間,並容置於第一滾柱輪組32、第二滾柱輪組33及轉子部21內,且包含輸出軸340及固設於輸出軸340上之至少一第三滾柱341,其中輸出軸340之一端係穿設第一軸孔3200,輸出軸340之另一端係穿設第二軸孔3300。第一擺線盤組30為中空結構並套設於輸出軸340上,且位於第一偏心環211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一齒部300以及複數個第二齒部301。第二擺線盤組31為中空結構並套設於輸出軸340上,且位於第二偏心環212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三齒部310以及複數個第四齒部311。另外,第一滾柱321係與對應之至少一第一齒部300接觸,第二滾柱331係與對應之至少一第三齒部310接觸,第三滾柱341係與對應之至少一第二齒部301及對應之至少一第四齒部311接觸。減速機第一軸承35係設置於第一軸孔3200內,並介於第一軸孔3200及輸出軸340之間。減速機第二軸承36係設置於第二軸孔3300內,並介於第二軸孔3300及輸出軸340之間。
於上述實施例中,當第一滾柱321的個數為複數個時,第一滾柱321係以環狀且間格排列方式設置於減速機第一外殼320上。當第二滾柱331的個數為複數個時,第二滾柱331係以環狀且間格排列方式設置於減速機第二外殼330上。當第三滾柱341的個數為複數個時,第三滾柱341係以環狀且間格排列方式設置於輸出軸340上。
另外,第一滾柱輪組32之減速機第一外殼320及第二滾柱輪組33之減速機第二外殼330可分別有螺絲孔(未圖示),藉此可與其它機械結構相組接。更甚者,第一滾柱輪組32及第二滾柱輪組33係不轉動(不公轉),即不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且當轉子部21相對於定子部20進行轉動時,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便分別帶動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進行轉動,而由於第一滾柱輪組32及第二滾柱輪組33不轉動,故與第二齒部301及第四齒部311接觸之第三滾柱341係受第二齒部301及第四齒部311之間的推擠運動而以輸出軸340為軸轉動,又因第三滾柱341係固設於輸出軸340上,故第三滾柱341便帶動輸出軸340轉動,因此第三滾柱輪組34實際上可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而轉動之輸出軸340便可構成減速機構3之動力輸出端而產生動力輸出。又於其它實施例中,輸出軸340可包含螺絲孔(未圖示),藉此可與其它機械結構相組接,進而將動力傳遞至對應的機械結構。
由上可知,本案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的馬達2跟減速機構3為一體設計,馬達2被配置在減速裝置1整體結構的徑向外側,減速機構3係至少部分配置在減速裝置1整體結構的徑向內側,而當轉子部21轉動時,轉子部21上的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便分別帶動減速機構3上的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轉動,使得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可與固定不轉動的第一滾柱輪組32、固定不轉動的第二滾柱輪組33及可轉動的第三滾柱輪組34作用,進而產生二階減速,因此本案之減速裝置1不需要額外聯軸器來連接馬達2跟減速機構3,故可減少重量與體積。此外,由於本案之減速裝置1之減速機構3係包含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又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係分別設置於偏心方向相反之第一偏心環211以及第二偏心環212上,因此使得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可以相互平衡,並提高滾柱有效受力的個數,故本案之減速裝置1不但具有高剛性及高負載性,更可達到動力平衡。
於一些實施例中,輸出軸340實際上可為中空結構,故輸出軸340的中空結構可提供線材,例如編碼器之訊號線或定子部20之線圈201等通過,使得本案之減速裝置1的線路較為簡單。
另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減速機第一外殼320係包含具中空結構之第一固定部3201及第一設置部3202。第一固定部3201係部分組接於定子部20之定子殼體202之第一側緣,且第一固定部3201係位於轉子殼體部210之外側壁上。第一設置部3202係部分固接於第一固定部3201上,且部分位於第一固定部3201之中空結構內而形成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為中空結構,並部分位於第一齒部300及輸出軸340之間,且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之中空結構可構成第一軸孔3200,另外,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之外側壁可供第一滾柱321設置。減速機第二外殼330係包含具中空結構之第二固定部3301及第二設置部3302。第二固定部3301係部分組接於定子殼體202之第二側緣,且第二固定部3301係位於轉子殼體部210之外側壁上。第二設置部3302係部分固接於第二固定部3301上,且部分位於第二固定部3301之中空結構內而形成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為中空結構,並部分位於第三齒部310及輸出軸340之間,且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之中空結構可構成第二軸孔3200,另外,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之外側壁可供第二滾柱331設置。
於一些實施例中,減速裝置1更可包含轉子第一外軸承4以及轉子第二外軸承5,其中轉子第一外軸承4係設置於第一固定部3201及轉子殼體部210之間,轉子第二外軸承5係設置於第二固定部3301及轉子殼體部210之間。另外,減速裝置1更可包含轉子第一內軸承組6以及轉子第二內軸承組7,其中轉子第一內軸承組6係設置於第一偏心環211及第一擺線盤組30之間,轉子第二內軸承組7係設置於第二偏心環212及第二擺線盤組31之間。更甚者,轉子第一內軸承組6及
轉子第二內軸承組7可分別由至少一軸承所構成,例如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分別由複數個軸承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亦可分別由單一的軸承所構成。
再者,第一擺線盤組30係包含皆為中空結構之第一外側擺線盤302及第一內側擺線盤303,第二擺線盤組31係包含皆為中空結構之第二外側擺線盤312及第二內側擺線盤313。第一外側擺線盤302及第一內側擺線盤303係相鄰設,且第一內側擺線盤303係位於第一外側擺線盤302及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之間,而第一齒部300係凸設於第一外側擺線盤302之內側壁上,第二齒部301係凸設於第一內側擺線盤303之內側壁上。第二外側擺線盤312及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係相鄰設,且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係位於第一內側擺線盤303及第二外側擺線盤312之間,而第三齒部310係凸設於第二外側擺線盤312之內側壁上,第四齒部311係凸設於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之內側壁上。更甚者,第一外側擺線盤302藉由第一齒部300所構成之齒型係與第二外側擺線盤312藉由第三齒部310所構成之齒型相同,第一內側擺線盤303藉由第二齒部301所構成之齒型係與第二內側擺線盤313藉由第四齒部311所構成之齒型相同,且第一齒部300的個數係與第三齒部310的個數相同,第二齒部301的個數係與第四齒部311的個數相同,而第一齒部300的個數異於第二齒部301的個數,第三齒部310的個數異於第四齒部311的個數。另外,第一外側擺線盤302及第一內側擺線盤303可以組接方式相固定(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或是一體成形,第二外側擺線盤312及第二內側擺線盤313可以組接方式相固定(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或是一體成形。又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滾柱321、第二滾柱331及第三滾柱341皆可以自身的軸心轉動,即自轉。
再者,第一滾柱輪組32之第一滾柱321的個數係與第二滾柱輪組33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相同,且第一滾柱321的個數係比第一齒部300的個數少至少一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係比第三齒部310的個數少至少一個,且第三滾柱
輪組34之第三滾柱341的個數係比第二齒部301的個數或比第四齒部311的個數少至少一個。
於一些實施例中,減速裝置1更可包含第一煞車裝置8及第二煞車裝置9,第一煞車裝置8係設置於與轉子殼體部210相鄰之減速機第二外殼330的側面上,第二煞車裝置9係與第一煞車裝置8相對應地設置於與減速機第二外殼330相鄰之轉子殼體部210之側面上,第一煞車裝置8可與第二煞車裝置9選擇性地相互分離或相互接觸,當第一煞車裝置8與第二煞車裝置9相互接觸時,可使轉子部21停止轉動,當第一煞車裝置8與第二煞車裝置9相互分離時,則可使轉子部21得以轉動。
於其它實施例中,減速裝置1更可包含編碼器組件10,係設置於與減速機第一外殼320相鄰之轉子殼體部210之側面上,用以偵測馬達2之轉子部21在轉動時的角度或位移變化,編碼器組件10可由訊號發射端及訊號接收端所構成,其中訊號發射端可發射偵測訊號至訊號接收端,而藉由訊號發射端及訊號接收端的配合可偵測馬達2之轉子部21在轉動時的角度或位移變化。
以下將示範性地說明本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之作動,並暫定第一滾柱輪組32之第一滾柱321的個數跟第二滾柱輪組33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相同,皆為N個,而第三滾柱輪組34之第三滾柱341的個數係為M個,且第一齒部300的齒數與第三齒部310的齒數相同而為A個、第二齒部301的齒數與第四齒部311的齒數相同而為B個。當馬達2之轉子部21轉動時,設置在轉子部21上的第一偏心環211與第二偏心環212將隨轉子部21同步轉動,而當第一偏心環211及第二偏心環212轉動時,因為與第一齒部300接觸的第一滾柱輪組32上的第一滾柱321並無法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且與第三齒部310接觸的第二滾柱輪組33上的第二滾柱331並無法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使得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分別在此拘束下,轉動速度為馬達2轉速的(A-N)/A,即產生
第一級減速,同時因第一擺線盤組30之第二齒部301及第二擺線盤組31的第四齒部311分別帶動第三滾柱輪組34上的第三滾柱341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又第三滾柱341係設置於輸出軸340上,因此輸出軸340便被第三滾柱341帶動而轉動並構成減速機構3之動力輸出端,且輸出軸340的轉速為馬達2轉速的((A×M)-(B×N))/(A×M),即產生第二級減速。因此當第一滾柱321的個數係比第一齒部300的個數少例如一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係比第三齒部310的個數少例如一個,且第三滾柱輪組34之第三滾柱341的個數係比第二齒部301的個數或比第四齒部311的個數少例如一個,亦即第一齒部300個數A為N+1,第三齒部310個數A為N+1,第二齒部301或第四齒部311個數B為M+1個,則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的轉動速度為馬達2轉速的1/(N+1),構成動力輸出端之輸出軸340的轉速為馬達2轉速的(M-N)/((N+1)×M)。
請參閱第4圖、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4圖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第5圖係為第4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第6圖係為第4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之第一擺線盤組的結構示意圖。如第4圖、第5圖及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的結構、運作原理及減速比皆相似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的結構、運作原理及減速比,故於此僅以相同符號標示來代表元件的結構及作動係相似而不再贅述,惟在本實施例中,轉子第一內軸承組6’係包含單一的軸承,且設置於第一偏心環211及第一擺線盤組30’之第一內側擺線盤303之間。轉子第二內軸承組7’係包含單一的軸承,且設置於第二偏心環212及第二擺線盤組31’之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之間。此外,第一擺線盤組30’與第二擺線盤組31’的結構相較於於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第一擺線盤組30與第二擺線盤組31亦略有變化,然因第一擺線盤組30’與第二擺線盤組31’的結構係相似,故第6圖僅例示第一擺線盤組30’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齒部300’係改為凸設於第
一外側擺線盤302’之外側壁上,第二齒部301則未變動而凸設於第一內側擺線盤303之內側壁上,而第三齒部310’係改為凸設於第二外側擺線盤312’之外側壁上,第四齒部311則未變動而凸設於第二內側擺線盤313之內側壁上。此外,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係部分位於第一齒部300’及第一偏心環211之間,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係部分位於第三齒部310’及第二偏心環212之間,且第一環型延伸壁3203之內側壁可供第一滾柱321設置,第二環型延伸壁3303之內側壁可供第二滾柱331設置,因此第一滾柱321係與對應之至少一第一齒部300’接觸,第二滾柱331係與對應之至少一第三齒部310’接觸,而第三滾柱341係與對應之第二齒部301及對應之第四齒部311接觸。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齒部300’的個數係異於第二齒部301的個數,第三齒部310’的個數係異於第四齒部311的個數。另外,第一外側擺線盤302’及第一內側擺線盤303可以一體成形(如第6圖所示)或是組接方式相固定,第二外側擺線盤312’及第二內側擺線盤313可以一體成形(如第6圖所示)或是組接方式相固定。
以下將示範性地說明本實施例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1’之作動,並暫定第一滾柱輪組32之第一滾柱321的個數跟第二滾柱輪組33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相同,皆為N個,而第三滾柱輪組34之第三滾柱341的個數係為M個,且第一齒部300’的齒數與第三齒部310’的齒數相同而為A個、第二齒部301與第四齒部311的齒數相同而為B個。當馬達2之轉子部21轉動時,設置在轉子部21上的第一偏心環211與第二偏心環212將隨轉子部21同步轉動,而當第一偏心環211及第二偏心環212轉動時,因為與第一齒部300’接觸的第一滾柱輪組32上的第一滾柱321並無法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且與第三齒部310’接觸的第二滾柱輪組33上的第二滾柱331並無法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使得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分別在此拘束下,轉動速度為馬達2轉速的(A-N)/A,即產生第一級減速,同時因第一擺線盤組30’之第二齒部301及第二擺線盤組31’的第四齒部
311分別帶動第三滾柱輪組34上的第三滾柱341以輸出軸340為軸進行轉動,又第三滾柱341係設置於輸出軸340上,因此輸出軸340便被第三滾柱341帶動而轉動並構成減速機構3之動力輸出端,且輸出軸340的轉速為馬達2轉速的((A×M)-(B×N))/(A×M),即產生第二級減速。因此當第一滾柱321的個數係比第一齒部300’的個數少例如一個,第二滾柱331的個數係比第三齒部310’的個數少例如一個,且第三滾柱輪組34之第三滾柱341的個數係比第二齒部301的個數或比第四齒部311的個數少例如一個,亦即第一齒部300’個數A為N+1,第三齒部310’個數A為N+1,第二齒部301或第四齒部311個數B為M+1個,則第一擺線盤組30’及第二擺線盤組31’的轉動速度為馬達2轉速的1/(N+1)。構成動力輸出端之輸出軸340的轉速為馬達2轉速的(M-N)/((N+1)×M)。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減速裝置包含一體設計的馬達跟減速機構,馬達被配置在減速裝置整體結構的的徑向外側,減速機構係至少部分配置在減速裝置整體結構的徑向內側,當轉子部轉動時,轉子部上的第一偏心環以及第二偏心環便分別帶動減速機構上的第一擺線盤組及第二擺線盤組轉動,使得第一擺線盤組及第二擺線盤組可與固定不轉動的第一滾柱輪組、第二滾柱輪組及可轉動的第三滾柱輪組作用,進而產生二階減速,因此本案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不需要額外聯軸器來連接馬達跟減速機構,故可達到減少重量與體積之功效,更因為二階減速而實現高減速比之優勢。此外,由於本案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之減速機構係具有第一擺線盤組及第二擺線盤組,所以相較於使用單組擺線盤之減速機,本案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不但具有高剛性,更可承受更高的負荷。另外,因第一擺線盤組及第二擺線盤組係分別設置於偏心方向相反之第一偏心環以及第二偏心環上,因此本案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可達到動力平衡。
1‧‧‧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2‧‧‧馬達
200‧‧‧鐵芯
201‧‧‧線圈
202‧‧‧定子殼體
210‧‧‧轉子殼體部
211‧‧‧第一偏心環
212‧‧‧第二偏心環
213‧‧‧磁鐵
30‧‧‧第一擺線盤組
300‧‧‧第一齒部
301‧‧‧第二齒部
302‧‧‧第一外側擺線盤
303‧‧‧第一內側擺線盤
31‧‧‧第二擺線盤組
310‧‧‧第三齒部
311‧‧‧第四齒部
312‧‧‧第二外側擺線盤
313‧‧‧第二內側擺線盤
32‧‧‧第一滾柱輪組
320‧‧‧減速機第一外殼
3200‧‧‧第一軸孔
3201‧‧‧第一固定部
3202‧‧‧第一設置部
3303‧‧‧第一環型延伸壁
321‧‧‧第一滾柱
33‧‧‧第二滾柱輪組
330‧‧‧減速機第二外殼
331‧‧‧第二滾柱
3300‧‧‧第二軸孔
3301‧‧‧第二固定部
3302‧‧‧第二設置部
3303‧‧‧第二環型延伸壁
34‧‧‧第三滾柱輪組
340‧‧‧輸出軸
341‧‧‧第三滾柱
35‧‧‧減速機第一軸承
36‧‧‧減速機第二軸承
4‧‧‧轉子第一外軸承組
5‧‧‧轉子第二外軸承組
6‧‧‧轉子第一內軸承組
7‧‧‧轉子第二內軸承組
8‧‧‧第一煞車裝置
9‧‧‧第二煞車裝置
10‧‧‧編碼器組件
Claims (13)
- 一種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係包含: 為動力源之一馬達,係包含: 一定子部;以及 一轉子部,受該定子部之驅動而相對於該定子部進行轉動,並包含具中空結構之一轉子殼體部、一第一偏心環及一第二偏心環,該第一偏心環以及該第二偏心環係相鄰地設置於該轉子殼體部之內側壁上;以及 一減速機構,係至少部分設置於該馬達之相對內側而容置於該轉子部內,且包含: 一第一滾柱輪組,係位於該減速機構之一第一側,且包含一減速機第一外殼及設置於該減速機第一外殼上之至少一第一滾柱; 一第二滾柱輪組,係位於與該第一側相對之該減速裝置之一第二側,且包含一減速機第二外殼及設置於該減速機第二外殼上之至少一第二滾柱; 一第三滾柱輪組,係設置於該第一滾柱輪組及該第二滾柱輪組之間並容置於該轉子部、該第一滾柱輪組及第二滾柱輪組內,且包含一輸出軸及固設於該輸出軸上之至少一第三滾柱; 一第一擺線盤組,係套設於該輸出軸上,且位於該第一偏心環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一齒部以及複數個第二齒部;以及 一第二擺線盤組,係套設於該輸出軸上,且位於該第二偏心環內,並包含複數個第三齒部以及複數個第四齒部; 其中該第一滾柱係與至少一該第一齒部接觸,該第二滾柱係與至少一該第三齒部接觸,該第三滾柱係與至少一該第二齒部及至少一該第四齒部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偏心環以及該第二偏心環的偏心方向係相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滾柱輪組及該第二滾柱輪組不以該輸出軸為軸進行轉動,而於該轉子部進行轉動時,該第一偏心環以及該第二偏心環係轉動而分別帶動該第一擺線盤組及該第二擺線盤組轉動,使得該第三滾柱輪組係受每一該第三滾柱與對應之該第二齒部及該第四齒部之間的推擠運動而以該輸出軸為軸進行轉動,進而驅使該輸出軸轉動而產生動力輸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擺線盤組係包含皆為中空結構之一第一外側擺線盤及一第一內側擺線盤,該第二擺線盤組係包含皆為中空結構一第二外側擺線盤及一第二內側擺線盤,該第一外側擺線盤及該第一內側擺線盤係相鄰設,該第一內側擺線盤係位於該第一外側擺線盤及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之間,該第二外側擺線盤及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係相鄰設,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係位於該第一內側擺線盤及該第二外側擺線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一外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該第二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一內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該第三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外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該第四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一外側擺線盤之外側壁上,該第二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一內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該第三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外側擺線盤之外側壁上,該第四齒部係凸設於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之內側壁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減速機第一外殼係包含: 一第一固定部,具有中空結構,且部分組接於該定子部之一第一側緣,並位於該轉子殼體部之外側壁上;以及 一第一設置部,係部分固接於該第一固定部上,且部分位於該第一固定部之中空結構內而形成一第一環型延伸壁,該第一環型延伸壁為中空結構,而該第一環型延伸壁之中空結構係構成一第一軸孔,以供該輸出軸之一端穿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減速機第二外殼係包含: 一第二固定部,具有中空結構,且部分組接於該定子部之一第二側緣,並位於該轉子殼體部之外側壁上;以及 一第二設置部,係部分固接於該第二固定部上,且部分位於該第二固定部之中空結構內而形成一第二環型延伸壁,該第二環型延伸壁為中空結構,而該第二環型延伸壁之中空結構係構成一第二軸孔,以供該輸出軸之另一端穿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環型延伸壁係部分位於該第一齒部及該輸出軸之間,且該第一環型延伸壁之外側壁係供該第一滾柱設置,該第二環型延伸壁位於該第三齒部及該輸出軸之間,且該第二環型延伸壁之外側壁係供該第二滾柱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環型延伸壁部分位於該第一齒部及該第一偏心環之間,且該第一環型延伸壁之內側壁係供該第一滾柱設置,該第二環型延伸壁位於該第三齒部及該第二偏心環之間,且該第二環型延伸壁之內側壁係供該第二滾柱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外側擺線盤之齒型係與該第二外側擺線盤之齒型相同,該第一內側擺線盤之齒型係與該第二內側擺線盤之齒型相同,且該第一齒部的個數係與該第三齒部的個數相同,該第二齒部的個數係與該第四齒部的個數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滾柱的個數係與該第二滾柱的個數相同,該第一滾柱的個數係比該第一齒部的個數少至少一個,該第二滾柱的個數係比該第三齒部的個數少至少一個,且該第三滾柱的個數係比該第二齒部的個數或該第四齒部的個數少至少一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其中該第一齒部的個數異於該第二齒部的個數,該第三齒部的個數異於該第四齒部的個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81345P | 2017-11-03 | 2017-11-03 | |
US62/581,345 | 2017-11-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8650A TW201918650A (zh) | 2019-05-16 |
TWI685621B true TWI685621B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4109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8766A TWI685621B (zh) | 2017-11-03 | 2018-11-01 |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73304B2 (zh) |
EP (1) | EP3480924B1 (zh) |
JP (1) | JP6571258B2 (zh) |
CN (1) | CN110005760B (zh) |
TW (1) | TWI6856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55380B2 (en) * | 2019-08-30 | 2022-02-22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Bearing assembly and rotary shaft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
CN110966355B (zh) * | 2019-11-20 | 2022-03-11 | 苏州大学 | 齿针双模啮合少齿差行星齿轮副及精密减速器 |
WO2022036464A1 (en) * | 2020-08-21 | 2022-02-24 |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 Actuator with reduced axial length and accessory incorporating same |
CN112555359B (zh) * | 2020-12-09 | 2024-08-23 | 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速机 |
CN113305877A (zh) * | 2021-06-08 | 2021-08-27 | 南方科技大学 | 电驱动关节模组和机器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8549A (ja) * | 1985-07-30 | 1987-02-06 | Teijin Seiki Co Ltd | 駆動源付き減速装置 |
JPS6439245A (en) * | 1987-08-04 | 1989-02-09 | Koyo Seiko Co | Decelerating motor |
US20040061393A1 (en) * | 2002-09-30 | 2004-04-01 | Achim Neubauer | Symmetrical drive for wiper components |
US20120176007A1 (en) * | 2011-01-11 | 2012-07-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Electric machine device, actuator using the same, motor, robot, and robot hand |
CN103192693A (zh) * | 2012-01-09 | 2013-07-10 | 株式会社万都 | 用于轮内马达系统的安装结构件 |
JP6228549B2 (ja) | 2012-10-25 | 2017-11-0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 |
JP6439245B2 (ja) | 2013-11-21 | 2018-12-19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8807501A (pt) * | 1987-05-11 | 1990-04-17 | Heikki Tapani Koivikko | Motor eletrico com redutor |
CZ278874B6 (en) * | 1992-12-31 | 1994-07-13 | Herstek Jozef | Multisatellite gearbox |
US5908372A (en) * | 1994-02-14 | 1999-06-01 | Spinea S.R.O. | Gear system |
JP3596932B2 (ja) * | 1995-02-21 | 2004-12-02 | ティーエ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駆動モータ付き偏心差動減速機 |
CN1381938A (zh) * | 2001-04-18 | 2002-11-27 | 吴声震 | 摆线减速电机 |
JP3560947B2 (ja) * | 2001-11-06 | 2004-09-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回転電機 |
JP2006304558A (ja) * | 2005-04-22 | 2006-11-02 | Aisin Seiki Co Ltd | モータ組込みハイポ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 |
JP2007051709A (ja) * | 2005-08-18 | 2007-03-01 | Ntn Corp | ハイポサイクロイド歯車減速装置 |
JP4831319B2 (ja) * | 2006-04-06 | 2011-12-07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減速機付きモータ |
RU2435085C2 (ru) * | 2006-11-03 | 2011-11-27 | Спинеа С.Р.О. | Передача |
IL195613A0 (en) * | 2008-11-30 | 2009-09-01 | S P F Productions Ltd | Compact gear motor assembly |
JP2013086687A (ja) * | 2011-10-19 | 2013-05-13 | Asmo Co Ltd | 電動自転車の駆動ユニット |
JP5940002B2 (ja) * | 2013-02-14 | 2016-06-2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システム |
EP2784347A1 (de) * | 2013-03-25 | 2014-10-01 | Spinea s.r.o. | Getriebe |
CN105443666A (zh) * | 2015-12-21 | 2016-03-30 | 中能(天津)智能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光热发电用减速机 |
EP3399211B1 (en) * | 2017-05-03 | 2021-07-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Cycloid speed reducer |
-
2018
- 2018-11-01 EP EP18203933.9A patent/EP3480924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1-01 TW TW107138766A patent/TWI685621B/zh active
- 2018-11-01 CN CN201811296094.6A patent/CN110005760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1 JP JP2018206871A patent/JP65712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1-01 US US16/177,796 patent/US106733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8549A (ja) * | 1985-07-30 | 1987-02-06 | Teijin Seiki Co Ltd | 駆動源付き減速装置 |
JPS6439245A (en) * | 1987-08-04 | 1989-02-09 | Koyo Seiko Co | Decelerating motor |
US20040061393A1 (en) * | 2002-09-30 | 2004-04-01 | Achim Neubauer | Symmetrical drive for wiper components |
US20120176007A1 (en) * | 2011-01-11 | 2012-07-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Electric machine device, actuator using the same, motor, robot, and robot hand |
CN103192693A (zh) * | 2012-01-09 | 2013-07-10 | 株式会社万都 | 用于轮内马达系统的安装结构件 |
JP6228549B2 (ja) | 2012-10-25 | 2017-11-0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車両 |
JP6439245B2 (ja) | 2013-11-21 | 2018-12-19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05760A (zh) | 2019-07-12 |
JP6571258B2 (ja) | 2019-09-04 |
US20190140515A1 (en) | 2019-05-09 |
JP2019086150A (ja) | 2019-06-06 |
EP3480924B1 (en) | 2020-07-22 |
CN110005760B (zh) | 2020-11-03 |
EP3480924A1 (en) | 2019-05-08 |
TW201918650A (zh) | 2019-05-16 |
US10673304B2 (en) | 2020-06-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5621B (zh) |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 |
JP4799199B2 (ja) |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 |
TWI679358B (zh) |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 |
JP2017516697A (ja) | 車両の電気ブレーキ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2017203546A (ja) | 駆動装置 | |
WO2018008692A1 (ja) | 波動歯車減速機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 |
KR101724787B1 (ko) | 인휠모터시스템 | |
WO2018043398A1 (ja) | 電動機付き波動歯車減速機 | |
KR20160018243A (ko) | 로봇 디스크 커플링 정밀 감속기 | |
JP5348182B2 (ja) | 減速機付きモータ | |
JP6684313B2 (ja) | 動力源を有する減速機 | |
JP7235227B2 (ja) | ブレーキ付きモータ、ブレーキ付き駆動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付き車輪駆動装置 | |
TWI738000B (zh) |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 |
US10677321B2 (en) | Speed reducing device having power source | |
JP6029273B2 (ja) | 歯車伝動装置 | |
JP2019035500A (ja) | 減速機及び減速機付きモータ | |
CN216478714U (zh) | 一种小型高精度高刚性动平衡减速马达 | |
CN103532298B (zh) | 四转子驱动式啮合电动机 | |
TWI656716B (zh) | Self-locking geared motor capable of sensing torque | |
JP2023144282A (ja) | ギアモータ | |
KR20160120071A (ko) | 하이토크 전동용 소형 싸이클로 차동감속장치 | |
JP2016145638A (ja) | 遊星歯車装置 | |
JP2013083298A (ja) | 駆動ユニッ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