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3417B -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3417B
TWI683417B TW107137156A TW107137156A TWI683417B TW I683417 B TWI683417 B TW I683417B TW 107137156 A TW107137156 A TW 107137156A TW 107137156 A TW107137156 A TW 107137156A TW I683417 B TWI683417 B TW I6834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hard mask
memory structure
dielectric layer
opening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7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7698A (zh
Inventor
王鵬程
王喆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3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34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9/00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PROM]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10B41/00 - H10B63/00, e.g. ultraviolet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UVEPROM]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開披露3D記憶體結構的實施例及形成方法。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介電層並在階梯區域的介電層中形成第一開口。在周邊元件區域的介電層中形成第二開口,並在階梯區域的第一開口中及周邊元件區域的第二開口中形成一硬遮罩層。以該硬遮罩層蝕刻介電層,在相應的第一和第二開口的頂部形成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在第一和第二開口中設置第一導電材料,形成相應的第一和第二接觸線。另包括在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第二導電材料,以形成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並分別在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形成第一和第二引線。

Description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本公開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形成三維(3D)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通過改進製程技術、電路設計、編程算法和製造方法,可以將平面記憶胞縮放到更小的尺寸。然而,隨著記憶胞的特徵尺寸接近下限,平面製程和製造技術變得具有挑戰性且成本高。結果,平面記憶胞的存儲密度接近上限。3D記憶體架構可以解決平面記憶胞中的密度限制。
本公開中描述具有接觸墊的三維(3D)NAND記憶體元件的實施例及其形成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在3D記憶體結構中形成互連的方法包括形成目標通孔並在目標通孔的頂部形成通孔延伸區域。該方法還包括在目標通孔中形成接觸線並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連接到接觸線的接觸墊。該方法還包括在接觸墊上形成金屬引線並將金屬引線連接到接觸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目標通孔的頂部中的通孔延伸區域係利用雙鑲嵌製程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利用雙鑲嵌製程形成通孔延伸區域包括在3D記憶體結構上形成硬遮罩,利用曝光製程定義通孔延伸區域,以及蝕刻目標通孔的頂部以形成通孔延伸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3D記憶體結構上形成硬遮罩包括順序地設置非晶碳層和氮氧化矽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目標通孔中形成接觸線並在連接到接觸線的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包括在目標通孔和通孔延伸區域中填充金屬材料。以這種方式,金屬材料在目標通孔中形成接觸線並且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通孔包括階梯通孔和周邊元件區域通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結構包括目標通孔和目標通孔頂部中的通孔延伸區域。3D記憶體結構還包括目標通孔中的接觸線和通孔延伸區域中的接觸墊,並且接觸線通過接觸墊連接到上面形成的金屬引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通孔包括階梯區域通孔和周邊元件區域通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3D記憶體元件包括本文描述的3D記憶體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子元件包括本文描述的3D記憶體元件。
透過本公開的詳細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和附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公開的其他方面。
100‧‧‧快閃記憶體元件
101‧‧‧基底
103‧‧‧絕緣層
104‧‧‧底部選擇閘極
107、107-1、107-2、107-3‧‧‧控制閘極
108-1、108-2‧‧‧閘極線隙縫
109‧‧‧頂部選擇閘極
111‧‧‧位元線
113‧‧‧記憶體膜
114‧‧‧半導體通道
115‧‧‧核心填充層
117‧‧‧金屬接觸
119‧‧‧金屬互連
120‧‧‧摻雜源極線區域
200、300、400、500、600‧‧‧3D NAND記憶體結構
202‧‧‧基底
206‧‧‧周邊元件
208‧‧‧端點
210‧‧‧階梯區域
211‧‧‧介電層
212、232‧‧‧開口
214‧‧‧NAND串
220‧‧‧主動元件區域
230‧‧‧周邊元件區域
234‧‧‧導體層
236‧‧‧介電層
238、240‧‧‧選擇閘極
242‧‧‧交替導體/介電堆疊
310‧‧‧第一硬遮罩
320‧‧‧第二硬遮罩
412、432‧‧‧通孔延伸區域
512、532‧‧‧導電結構
514、534‧‧‧接觸墊
619A、619B、619C‧‧‧引線
621A、621B、621C‧‧‧中心軸
639A、639B、639C‧‧‧引線
650‧‧‧引線
700‧‧‧方法
702、704、706、708、710‧‧‧操作
w1、w2、w3、w4‧‧‧寬度
w5、w6‧‧‧間隔
t1、t2‧‧‧深度
所附圖式已併入本文中並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例示出了本公開所揭露的實施例,並且與詳細說明一起進一步用於解釋本公開所揭露的原理,足以使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製作及使用本公開所揭露的內容。
圖1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圖2-6為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所繪示的用於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的示例性製造方法; 圖7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用於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將參考附圖描述本公開的實施例。
儘管對具體配置和佈置進行了討論,但應當理解,這只是出於示例性目的而進行的。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可以使用其它配置和佈置而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是,本公開還可以用於多種其它應用。
要指出的是,在說明書中提到“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例性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實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未必每個實施例都包括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這樣的短語未必是指相同的實施例。另外,在結合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結合其它實施例(無論是否明確描述)實現這種特徵、結構或特性應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範圍內。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從上、下文中的使用來理解術語。例如,至少部分取決於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術語“一個或複數個”可以用於描述單數意義的特徵、結構或特性,或者可以用於描述複數意義的特徵、結構或特性的組合。類似地,至少部分取決於上、下文,諸如“一”或“所述”的術語可以被理解為傳達單數使用或傳達複數使用。
應當容易理解,本公開中的“在...上”、“在...上方”和“在...之上”的含義應當以最寬方式被解讀,以使得“在...上”不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還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間有居間特徵或層的含義,並且“在...上方”或“在...之上”不僅 表示“在”某物“上方”或“之上”的含義,而且還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上方”或“之上”且其間沒有居間特徵或層(即,直接在某物上)的含義。
此外,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等空間相關術語在本文中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於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或複數個元件或特徵的關係,如在附圖中示出的。空間相對術語旨在涵蓋除了在附圖所描繪的取向之外的在設備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設備可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旋轉90度或在其它取向),並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可以類似地被相應解釋。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基底”是指向其上增加或通過其它方式設置後續材料的材料。可以對基底自身進行圖案化。設置於基底上(例如,頂部)的材料可以被圖案化或可以保持不被圖案化。此外,基底可以包括寬範圍的半導體材料,例如矽、鍺、砷化鎵、磷化銦等。替代地,基底可以由諸如玻璃、塑膠或藍寶石晶圓的非導電材料製成。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層”是指包括具有厚度的區域的材料部分。層可以在下方或上方結構的整體之上延伸,或者可以具有小於下方或上方結構範圍的範圍。此外,層可以是厚度小於連續結構的厚度的均質或不均質連續結構的區域。例如,層可以位於在連續結構的頂表面和底表面之間或在頂表面和底表面處的任何水平面對之間。層可以水平、垂直及/或沿傾斜表面延伸。基底可以是層,其中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層,及/或可以在其上、其上方及/或其下方具有一個或複數個層。層可以包括複數個層。例如,互連層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導體和接觸層(其中形成接觸、互連線及/或通孔)和一個或複數個介電層。
如本文使用的,術語“名義/名義上”是指在生產或過程的設計階段期間設置的針對部件或過程操作的特性或參數的期望或目標值,以及高於及/或低 於期望值的值的範圍。值的範圍可能是由於製造過程或容限中的輕微變化導致的。如本文使用的,術語“約”指可以基於與主題半導體元件相關聯的特定技術節點而變化的給定量的值。基於特定技術節點,術語“約”可以指示給定量的值,其例如在值的10%-30%(例如,值的±10%、±20%或±30%)內變化。
如本文使用的,術語“3D記憶體元件”是指在橫向取向的基底上具有記憶胞電晶體的垂直取向的串(在本文中稱為“記憶體串”,例如NAND串)的半導體元件,以使得記憶體串相對於基底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如本文所用,術語“垂直/垂直”意味著名義上垂直於基底的橫向表面。
隨著對更高存儲容量的需求持續增加,記憶胞和階梯結構的垂直層的數量也增加。因此,如何在製造產能和製程複雜性/成本之間取得平衡是具有挑戰性的。
微影和蝕刻製程可用於打開接觸區域以在半導體結構中形成電連接,例如,用於形成引線或通孔的開口。例如,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中,通過將導電材料設置在開口中並連接到階梯結構的每個層上的導電層來形成諸如通孔或引線的電連接。還有形成電連接以將周邊電路連接到其他元件/結構。在階梯結構和周邊電路上形成其他層和結構,例如,金屬層和通孔。示例性通孔可包括將電接觸連接到M0金屬線的通孔0。M0金屬線可以是局部互連,其代表第一互連層並且通過通孔電連接到下面的半導體元件。其他金屬線可以被形成在金屬層中。
用於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中形成通孔的微影製程包括使用微影設備,該微影設備是將所需圖案施加到基底上的機器,通常將所需圖案施加到基底的目標部分上。例如,微影設備可以包括圖案化元件,其又被稱為遮罩或光罩,用於產生要在積體電路的單個層上形成的電路圖案。該圖案可以與基底(例如,3D NAND記憶體件)上的目標部分(例如,階梯結構或周邊電路)對準並 轉移到目標部分上。通常通過將圖案成像到設置在基底上的輻射敏感材料(光阻)層上來執行圖案的轉移。隨著元件臨界尺寸繼續縮小,在圖案化製程過程中對準特徵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例如,由於諸如基底拉應力、結構變形、對準精確度的各種因素,可能發生階梯結構和周邊電路的通孔與接觸結構之間的未對準。例如,如果通孔和通道孔在主動元件區域中對準,則在階梯區域中的引線和接觸線之間或在周邊區域中的引線和接觸線(連接到周邊元件)之間可能發生未對準。通孔或導電結構之間的未對準可導致接觸表面減少,導致接觸電阻的不期望的增加。在某些情況下,未對準的連接也會導致電線之間的電氣斷開,從而導致元件故障和低元件良率。
為了解決上述缺點,本文描述的實施例涉及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接觸結構及其製造方法。示例性製造方法包括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階梯區域和周邊元件區域中形成多個目標通孔。通孔延伸區域可以形成在目標通孔的頂部,並且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可以形成諸如引線的金屬連接以通過相應的接觸墊連接到每個通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鑲嵌製程可用於形成接觸結構。可以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階梯區域和周邊區域中同時形成接觸墊。接觸墊可以提供諸如擴大的對準窗口的好處,其為相鄰導電結構之間的後續對準提供增加的接觸表面。因此,接觸墊可以減少潛在的未對準風險,確保並改善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效能和良率。
在詳細描述3D NAND記憶體元件中的接觸墊之前,圖1中示出了示例性3D NAND快閃記憶體元件。快閃記憶體元件包括基底101、基底101上方的絕緣層103、在絕緣層103上方的一層底部選擇閘極104,以及堆疊在底部選擇閘極104上的多層控制閘極107(例如,107-1、107-2和107-3)。快閃記憶體元件100還包括在控制閘極107堆疊上的一層頂部選擇閘極109、相鄰底部選擇閘極104之間的基底101部分中的摻雜源極線區域120,以及穿過頂部選擇閘極109、控制閘 極107、底部選擇閘極104和絕緣層103的半導體通道114。半導體通道114(如虛線橢圓處所指)包括在半導體通道114的內表面上方的記憶體膜113和在半導體通道114中被記憶體膜113環繞的核心填充層115。快閃記憶體元件100還包括在頂部選擇閘極109上方的多個位元線111,其設置在半導體通道114上並連接到半導體通道114。多個金屬互連119通過多個金屬接觸117連接到閘極(例如,104、107和109)。在元件製造期間,金屬互連119對準並連接到金屬接觸117。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接觸117可以是形成在相鄰層的閘極之間的絕緣層中的通孔。為簡單起見,圖1中未示出絕緣層。閘極也可以被稱為字元線,其包括頂部選擇閘極109、控制閘極107和底部選擇閘極104。
在圖1中,為了說明的目的,三層控制閘極107-1、107-2和107-3與一層頂部選擇閘極109和一層底部選擇閘極104一起示出。各層的閘極在基底101上具有基本相同的高度。每一層的閘極被穿過閘極疊層的閘極線隙縫108-1和108-2分開。同一層中的每個閘極通過金屬接觸117導電地連接到金屬互連119。也就是說,在閘極上形成的金屬接觸的數量等於閘極的數量(即,所有頂部選擇閘極109、控制閘極107和底部選擇閘極104的總和)。此外,形成相同數量的金屬互連以連接到每個金屬接觸117。
出於說明性目的,使用相同的元件編號標記3D NAND記憶體元件中的類似或相同的部件。然而,元件編號僅用於區分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相關部分,並不表示功能、組成或位置的任何相似性或差異。圖2-6中所示的結構200-600是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每個部分。為了便於描述,未示出記憶體元件的其他部分。儘管使用3D NAND元件作為示例,但在各種應用和設計中,所公開的結構也可以應用於類似或不同的半導體元件中,以例如減小相鄰字元線之間的漏電流。所公開的結構的具體應用不應受本公開的實施例的限制。出於說明性目的,字元線和閘極可互換使用以描述本發明。在各種實施例中,層的數量、形成這 些層的方法以及形成這些層的特定順序可根據不同的設計而變化,並且不應受本公開的實施例的限制。應注意,這些圖中所示的“x”和“y”方向是為了清楚的目的而不應是限制性的。
下面參考圖2-7進一步詳細描述字元線和包括接觸墊的周邊接觸的示例性配置和製造方法。圖2-7中所示的示例性結構和製造方法可以涉及形成3D NAND記憶體元件。3D NAND記憶體元件可以包括在任何合適的方向上延伸的字元線階梯區域,例如正y方向、負y方向、正x方向、負x方向和/或任何合適的方向。
圖2示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具有介電層和各種嵌入式半導體結構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包括基底202和介電層211。為了便於描述,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可以分成三個區域:階梯區域210,主動元件區域220和周邊元件區域230。
基底202可包括用於形成3D NAND記憶體結構的任何合適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202可包括矽、矽鍺、碳化矽、絕緣體上矽(SOI)、絕緣體上鍺(GOI)、玻璃、氮化鎵、砷化鎵、任何合適的III-V化合物材料,和/或其組合。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介電材料形成介電層211,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和/或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介電層211的沉積可包括任何合適的方法,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電漿增強CVD(PECVD)、濺射、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原子層沉積(ALD)和/或其組合。介電層211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蝕刻停止層,並且為了便於描述而未示出。
在階梯區域210和主動元件區域220中形成多個導體層234和介電層236對。多個導體/介電層對在本文中也稱為“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中的導體層234和介電層236在垂直方向上交替。換句話說,除了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的頂部或底部的那些之外,每個導體層234可以在兩側與 兩個介電層236鄰接,並且每個介電層236的兩側可以由兩個導體層234鄰接。導體層234可各自具有相同的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厚度。類似地,介電層236可各自具有相同的厚度或具有不同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包括具有與導體/介電層對不同的材料和/或厚度的更多導體層或更多介電層。導體層234可包括導體材料,包括但不限於W、Co、Cu、Al、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何組合。介電層236可包括介電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何組合。
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還包括形成在主動元件區域220中的NAND串214,並且包括多個控制閘(各是字元線的一部分)。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中的每個導體層234可以用作NAND串214的每個記憶胞的控制閘極。此外,NAND串214可以包括位於上端的選擇閘極238(例如,汲極選擇閘極)和位於下端的另一個選擇閘極240(例如,源極選擇閘極)。如本文所使用的,部件(例如,NAND串214)的“上端”是在z方向上遠離基底202的端部,並且部件(例如,NAND串214)的“下端”是在z方向上靠近基底202的一端。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閘極238和240可包括導體材料,包括但不限於W、Co、Cu、Al、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何組合。
周邊元件區域230可以形成在主動元件區域220附近。周邊元件區域230可以包括形成在基底202上的多個周邊元件206,其中周邊元件的整體或部分形成在基底202中(例如,在基底202的頂表面下方)和/或直接在基底202上。周邊元件206可以包括在基底202上形成的多個電晶體。隔離區和端點208(例如,電晶體的源極區、汲極區或閘極)也可以形成在基底202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元件可以包括用於促進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的操作的任何合適的數位、類比和/或混合訊號周邊電路。例如,周邊元件206可以包括頁面緩衝器中的一個或多個、解碼器(例如,行解碼器和列解碼器)、 感測放大器、驅動器、電荷泵、電流或電壓參考,或電路的任何主動或被動組件(例如,電晶體、二極管、電阻器、或電容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元件係使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也稱為“CMOS晶片”)形成在基底202上。
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還包括階梯區域210、主動元件區域220和周邊元件區域230中的接觸結構。形成接觸結構以提供與嵌入基底202和/或介電層211中的元件的電連接。例如,3D NAND記憶體元件包括在階梯區域210中的一個或多個字元線接觸。字元線接觸可以在介電層211內垂直延伸。每個字元線接觸可以具有與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中相應的導體層234接觸的端部(例如,下端),以單獨地尋址陣列元件的相應字元線。
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還可以包括周邊元件206上方的周邊互連結構,以將電訊號傳輸到周邊元件206和從周邊元件206傳輸電訊號。周邊互連結構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接觸和導體層,其各包括一個或多個互連線和/或通孔。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接觸”可以廣泛地包括任何合適類型的互連,例如中間線路(MEOL)互連和後段線路(BEOL)互連,包括垂直互連接入(例如,通孔)和橫向線(例如,互連線)。
為了形成字元線接觸和周邊互連結構,首先在介電層211中形成開口,以顯露陣列元件的對應字元線和/或周邊元件206的端點208。例如,開口212穿過介電層211形成在階梯區域210中顯露交替導體/介電堆疊242的一個或多個導體層234。開口212的寬度w1可以確定隨後形成的字元線接觸的寬度。類似地,開口232穿過介電層211形成在周邊元件區域230中,以顯露周邊元件206的端點208。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1可以在約0.1μm和約0.3μm之間的範圍內。開口232的寬度w3可以確定隨後形成的周邊互連結構的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3可以在約0.1μm和約0.3μm之間的範圍內。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圖案化和蝕刻 製程來形成開口212和232。例如,圖案化製程可包括在介電層211上形成光阻層、使光阻層對一圖案曝光、執行曝光後烘烤製程,以及顯影光阻層,以形成包括光阻的遮罩元件。遮罩元件可以保護介電層211的某些區域,而一個或多個蝕刻製程用於在介電層211中形成開口。蝕刻製程可以是反應離子蝕刻(RIE)製程、濕蝕刻製程和/或其他合適的製程。蝕刻製程可以持續直到下面的層被顯露出來。例如,用於形成開口212的蝕刻製程可以繼續直到導體層234被顯露出來。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形成開口232的蝕刻製程可以繼續直到下面的端點208被顯露出來。
圖3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形成一個或多個硬遮罩之後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300。如圖3所示,3D NAND記憶體結構300包括設置在圖2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上的第一硬遮罩310,以及設置在第一硬遮罩310上的第二硬遮罩320。第一硬遮罩310是毯式覆蓋佈置在圖2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200的所有顯露區域上,包括但不限於,階梯區域210中的開口212、周邊元件區域230中的開口232、介電層211的頂表面,和/或其他合適的顯露結構。第一硬遮罩310的沉積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製程,例如,CVD、PVD、PECVD、濺射、MOCVD、ALD和/或其組合。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形成第一硬遮罩310,例如,非晶碳。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形成第一硬遮罩310,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摻雜的氧化矽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諸如化學機械拋光製程的平坦化製程,使得第一硬遮罩310的頂表面基本上是水平的。第二硬遮罩320可以形成在第一硬遮罩310上。例如,第二硬遮罩320可以通過使用任何合適的製程,例如,CVD、PVD、PECVD、濺射、MOCVD、ALD和/或其組合,來覆蓋合適的材料來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形成第二硬遮罩320,例如,氮氧化矽。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形成第二硬遮罩320,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摻雜的 氧化矽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形成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310和32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310和320可分別由非晶矽和氮氧化矽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需要一個硬遮罩層。然而,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310和320的組合可以提供改善的微影曝光準確度等益處。這又改善了介電層211的後續蝕刻製程的品質和準確度。
圖4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形成開口之後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400,所述開口包括在開口的頂部中的通孔延伸區域。如圖4所示,3D NAND記憶體結構400包括在階梯區域210中的開口212上方的通孔延伸區域412和在周邊元件區域230中的開口232上方的通孔延伸區域432。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延伸區域412和432可以是使用一蝕刻製程或多步蝕刻製程形成,所述多步蝕刻製程包括使用不同蝕刻劑化學品的蝕刻製程。例如,分別在開口212和232上形成的通孔延伸區域412和432可以使用雙鑲嵌製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通過合適的圖案化和蝕刻製程去除部分的第二硬遮罩層320,顯露出部分的下方第一硬遮罩310。隨後可以使用合適的蝕刻製程蝕刻第一硬遮罩310的顯露出的下方部分以顯露出部分的下方介電層211。可以使用第一和第二硬遮罩310和320作為遮罩,蝕刻介電層211的顯露出的下方部分。圖案化製程可包括形成覆蓋第二硬遮罩320的光阻層、將光阻層對一圖案曝光、執行曝光後烘烤製程,以及顯影光阻層,以形成包括光阻的遮罩元件。遮罩元件可以保護第二硬遮罩320的某些區域,而蝕刻製程可以用於去除部分的第一硬遮罩310和介電層211,以在介電層211中形成開口412。介電層211的蝕刻製程可以包括定時蝕刻過程直到達到通孔延伸區域412或通孔延伸區域432的名義深度。例如,在階梯區域210中的通孔延伸區域412可以具有在約0.05μm和約0.1μm之間的範圍內的深度t1。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延伸區域412可具有介於約0.3μm與約0.6μm之間的寬度w2。在一些實施例中,相鄰的通孔延伸區域412之間的間隔w5可以在約0.1μm和約10μm的範圍內。 類似地,可以在通孔延伸區域412的相同圖案化和蝕刻步驟中形成周邊元件區域230中的通孔延伸區域432。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延伸區域432可以具有在約0.05μm和約0.1μm之間的範圍內的深度t2。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延伸區域432可具有介於約0.1μm和約10μm之間的寬度w4。在一些實施例中,相鄰的通孔延伸區域432之間的間隔w6可以在約0.1μm和約10μm的範圍內。在形成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之後,通過任何合適的蝕刻製程去除第一和第二硬遮罩310和320。
圖5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填充開口和通孔延伸區域之後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500,所述通孔延伸區域形成在開口的頂部中。如圖5所示,3D NAND記憶體結構500包括形成在通孔延伸區域中的接觸墊和開口中的導電結構。例如,接觸墊514形成在通孔延伸區域412中,並且導電結構512形成在階梯區域210的開口212中。類似地,接觸墊534形成在通孔延伸區域432中,並且導電結構532形成在周邊元件區域230的開口232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結構512可以是接觸導線,並且接觸墊和導電結構可以統稱為字元線接觸。通過在顯露的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中設置導電材料直到圖4中的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被完全填充,可以形成接觸墊514和534以及導電結構512。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材料可以溢出到介電層211的頂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諸如化學機械拋光製程的平坦化製程來去除溢出導電材料,使得接觸墊514和534的頂表面和介電層211基本上是水平的(例如,共面)。接觸墊514和534以及導體結構512和532可包括導體材料,包括但不限於,鎢(W)、鈷(Co)、銅(Cu)、鋁(Al)、矽化物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沉積方法來佈置導電材料,例如,CVD、PVD、PECVD、濺射、MOCVD、ALD和/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口中形成的導電材料可以與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的導電材料不同。例如,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沉積方法將第一導電材料設置在開口中,並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沉積方法將第二導電材料設置在第一導電 材料上和通孔延伸區域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開口中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多於兩種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諸如阻擋層、襯墊之類的其他層可以設置在開口和通孔延伸區域中,為了便於描述而未示出。
圖6示出了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形成引線並且電連接到各種導電結構之後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600。如圖6所示,根據一些實施例,引線619A-619C形成在階梯區域210中,引線650形成在主動元件區域220中,並且引線639A-639C形成在周邊元件區域230中。以引線619A-619C為例,每根引線電連接到相應的接觸墊514。如圖6所示,引線619A-619C可能與下面的導電結構512不完全對齊,因為引線的中心軸線偏離其下面的導電結構512的中心軸621A-621C。如圖6所示,引線650與NAND串214對準。由於各種因素,例如基底拉應力,引線619A-619C和639A-639C可能不會分別完全對準下面的導電結構512和532。然而,接觸墊514提供額外的對準窗口,使得即使引線619A-619C不完全對準導電結構512,只要引線619A-619C電接觸它們各自的接觸墊,也可以在引線619A-619C和選定的導電層234之間建立電連接。類似地,在周邊元件區域230中,只要引線639A-639C電連接到接觸墊534,即使引線639A-639C未與導電結構532完全對準,引線639A-639C同樣可以電耦合(例如,導電連接)到端點208。
圖7是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的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中形成導電結構的示例性方法700的流程圖。基於本文的公開內容,方法700中的操作可以以不同的順序執行和/或變化。
在操作702,根據一些實施例,形成具有介電層和目標通孔的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的示例可以是包括基底和介電層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基底可包括矽、矽鍺、碳化矽、SOI、GOI、玻璃、氮化鎵、砷化鎵、任何合適的III-V族化合物材料,和/或其組合。可以使用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和/或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形成介電層。在3D NAND記憶體結構的階梯區域和主動元件 區域中形成多個導體層和介電層對。在一些實施例中,交替的導體/介電堆疊242包括具有與導體/介電層對不同的材料和/或厚度的更多導體層或更多介電層。導體層可包括W、Co、Cu、Al、摻雜矽、矽化物或其任何組合。介電層可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任何組合。3D NAND記憶體元件還包括形成在主動元件區域中的NAND串,並且包括多個控制閘極。周邊元件區域可以包括形成在基底上的多個周邊元件。周邊元件可以包括形成在基底上的多個電晶體。隔離區和摻雜區也可以形成在基底中。可以在階梯中形成目標通孔以顯露出交替導體/介電堆疊的選定導電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通孔可以形成在周邊元件區域中,以顯露出選定的摻雜區或嵌入式半導體元件的端點。
在操作704,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在結構上形成一個或多個硬遮罩。3D NAND記憶體結構可以包括第一硬遮罩層和設置在第一硬遮罩層上的第二硬遮罩層。第一硬遮罩層毯式覆蓋設置在3D NAND記憶體結構的所有顯露區域上。第一硬遮罩的沉積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製程。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形成第一硬遮罩,例如非晶碳。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諸如化學機械拋光製程的平坦化製程,使得第一硬遮罩的頂表面基本上是平的。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材料在第一硬遮罩上形成第二硬遮罩,例如,氮氧化矽。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可分別由非晶矽和氮氧化矽形成。
在操作706,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開口形成在結構中並且包括開口頂部中的通孔延伸區域。通孔延伸區域形成在階梯區域中的開口上方,並且通孔延伸區域形成在周邊元件區域中的開口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一蝕刻製程或多步蝕刻製程來形成通孔延伸區域。例如,形成在開口上的通孔延伸區域可以使用雙鑲嵌製程形成。通孔延伸區域可以具有在約0.05μm和約0.1μm之間的範圍內的深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區域中的通孔延伸區域可以 具有介於約0.3μm與約0.6μm之間的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區域中的相鄰通孔延伸區域之間的間隔可以在約0.1μm和約10μm的範圍內。類似地,在形成階梯區域中的通孔延伸區域的相同圖案化和蝕刻步驟中可以形成周邊元件區域中的通孔延伸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元件區域中的通孔延伸區域的深度可以在約0.05μm和約0.1μm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元件區域中的通孔延伸區域可具有介於約0.1μm和約10μm之間的寬度w4。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元件區域中的相鄰通孔延伸區域之間的間隔可以在約0.1μm和約10μm的範圍內。通孔延伸區域的不同尺寸可以基於不同元件區域的不同功能和需要提供設計靈活性。例如,通過實現本申請中描述的通孔延伸結構和方法,通過提供不同寬度的通孔延伸區域,可以在階梯區域和周邊元件區域中提供不同的對準公差。可以在相同的製造步驟期間形成不同元件區域中的不同的通孔延伸區域,而無需增加額外的製造步驟或利用額外的遮罩。此外,通孔延伸區域的最大寬度和間隔也可以通過製造限制和設計需要來確定。例如,更大的寬度可以提供更大的對準公差,但是更小的通孔延伸區域間隔可能導致相鄰的通孔延伸區域之間的電短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延伸區域間隔可以基本上等於用於製造包含通孔延伸區域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的微影設備的臨界尺寸。在形成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之後,通過任何合適的蝕刻製程去除第一和第二硬遮罩。
在操作708,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填充有導電材料。在階梯和周邊元件區域中,在通孔延伸區域中形成接觸墊,並且在開口中形成導電結構。通過在顯露的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中設置導電材料直到通孔延伸區域和開口被完全填充,可以形成接觸墊和導電結構。可以使用諸如化學機械拋光製程的平坦化製程來去除溢出的導電材料,使得接觸墊和介電層的頂表面基本上是齊平的。接觸墊和導體結構可包括導體材料,包括但不限於W、Co、Cu、Al、矽化物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何合適 的沉積方法來佈置導電材料,例如,CVD、PVD、PECVD、濺射、MOCVD、ALD和/或其組合。
在操作710,根據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形成引線並將引線電連接到各種導電結構。引線形成在階梯和周邊元件區域中。各引線電連接到相應的接觸墊。引線可能未與下面的導電結構完全對準,因為引線的中心軸偏離其下面的導電結構的相應中心軸。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引線與NAND串對準但是由於諸如基底拉應力的各種因素,其他引線可能不完全對準它們各自的下面的導電結構。然而,接觸墊提供額外的對準窗口,使得即使引線未與導電結構完全對準,只要引線電接觸它們各自的接觸墊,就可以在引線和選定的導電層之間建立電連接。
示例性製造方法包括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階梯區域和周邊區域中形成多個目標通孔。通孔延伸區域可以形成在目標通孔的頂端,並且形成接觸墊以連接通孔延伸區域中的各個通孔。可以形成金屬連接以通過相應的接觸墊連接到各個通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鑲嵌製程可用於形成接觸結構。可以在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階梯區域和周邊區域中同時形成接觸墊。接觸墊可以提供諸如擴大的對準窗口的益處,這是由於增加的接觸表面,用於相鄰通孔之間的後續對準。因此,接觸墊可以降低潛在的未對準風險,確保並改善3D NAND記憶體元件的效能和良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形成三維(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介電層並在3D記憶體結構的階梯區域的介電層中形成多個第一開口。該方法還包括在3D記憶體結構的周邊元件區域的介電層中形成多個第二開口,以及在階梯區域的多個第一開口中和在周邊元件區域的多個第二開口中形成至少一硬遮罩層。該方法還包括使用該至少一硬遮罩層蝕刻介電層,以在相應的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的頂部中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該方法還包 括在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中設置第一導電材料,以形成相應的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線。該方法還包括在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第二導電材料,以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並分別在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形成三維(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介電層並蝕刻介電層以在3D記憶體結構的階梯區域中形成多個第一開口。該方法還包括蝕刻介電層以在3D記憶體結構的周邊元件區域中形成多個第二開口,以及在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中以及在介電層的頂表面上設置第一硬遮罩層。該方法還包括在第一硬遮罩層上設置第二硬遮罩層並使用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蝕刻介電層,以在相應的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的頂部中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該方法還包括在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導電材料,以分別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該方法還包括分別在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3D NAND記憶體結構包括其上形成有介電層的基底和階梯區域,該階梯區域包括形成在介電層中的交替導體/介電層堆疊。3D NAND記憶體結構還包括周邊元件區域,該周邊元件區域包括周邊元件和多個互連結構。多個互連結構包括在階梯區域中的多個第一導電結構,其包括多個第一接觸墊和多個第一接觸線。各接觸線電耦合到交替導電/介電層堆疊的導電層。多個互連結構還包括周邊元件區域中的多個第二導電結構。多個第二導電結構包括多個第二接觸墊和多個第二接觸線。各接觸線電耦合到周邊元件的一個或多個端點。3D NAND記憶體結構還包括分別在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的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
對特定實施例的上述說明將完全地展現本公開的一般性質,使得他人能夠通過運用本領域技術範圍內的知識容易地對這種特定實施例進行修改及/ 或調整以用於各種應用,而不需要過度實驗,不脫離本公開的一般概念。因此,基於本文呈現的教導和指導,這種調整和修改旨在處於所公開的實施例的等同物的含義和範圍內。應當理解,本文中的措辭或術語是出於說明的目的,而不是為了進行限制,從而本說明書的術語或措辭將由技術人員按照所述教導和指導進行解釋。
上文已經借助於功能構建塊描述了本公開的實施例,功能構建塊例示了指定功能及其關係的實施方式。在本文中出於方便描述的目的任意地定義了這些功能構建塊的邊界。可以定義替代的邊界,只要適當執行指定的功能及其關係即可。
發明內容和摘要部分可以闡述發明人所設想的本公開的一個或複數個示例性實施例,但未必是所有示例性實施例,並且因此,並非旨在通過任何方式限制本公開和所附權利要求。
本公開的廣度和範圍不應受任何上述示例性實施例的限制,並且應當僅根據以下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來進行限定。
600‧‧‧3D NAND記憶體結構
202‧‧‧基底
206‧‧‧周邊元件
208‧‧‧端點
210‧‧‧階梯區域
211‧‧‧介電層
214‧‧‧NAND串
220‧‧‧主動元件區域
230‧‧‧周邊元件區域
234‧‧‧導體層
236‧‧‧介電層
238、240‧‧‧選擇閘極
242‧‧‧交替導體/介電堆疊
512、532‧‧‧導電結構
514、534‧‧‧接觸墊
619A、619B、619C‧‧‧引線
621A、621B、621C‧‧‧中心軸
639A、639B、639C‧‧‧引線
650‧‧‧引線

Claims (19)

  1. 一種形成三維(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包含:在一基底上形成一介電層;在所述3D記憶體結構的一階梯區域的該介電層中形成多個第一開口;在所述3D記憶體結構的一周邊元件區域的該介電層中形成多個第二開口;在所述階梯區域的所述多個第一開口中和在所述周邊元件區域的所述多個第二開口中形成至少一硬遮罩層;使用所述至少一硬遮罩層蝕刻所述介電層,以在相應的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的頂部中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中設置一第一導電材料,以形成相應的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線;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一第二導電材料,以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以及分別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至少一硬遮罩層包含在一第一硬遮罩層上設置一第二硬遮罩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一硬遮罩層包含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中設置所述第一硬遮罩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至少一硬遮罩層另包含在所述第一硬遮罩層上進行一平坦化製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一硬遮罩層包含設置一非晶碳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二硬遮罩層包含設置一氮氧化矽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另包含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進行一平坦化製程,使得所述介電層和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的頂表面基本上是齊平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另包含去除所述至少一硬遮罩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包含將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的各個引線對準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的一相應接觸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階梯區域中形成所述多個第一開口包括蝕刻所述介電層直到露出下面的一導電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周邊元件區域中形成所述多個第二開口包括蝕刻所述介電層直到暴露出一電晶體的一摻雜區。
  12. 一種形成三維(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包含:在一基底上形成一介電層;蝕刻所述介電層以在所述3D記憶體結構的一階梯區域中形成多個第一開口;蝕刻所述介電層以在所述3D記憶體結構的一周邊元件區域中形成多個第二開口;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中以及在所述介電層的頂表面上設置第一硬遮罩層;在所述第一硬遮罩層上設置一第二硬遮罩層;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硬遮罩層蝕刻所述介電層,以在相應的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開口的頂部中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通孔延伸區域中設置一導電材料,以分別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以及分別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形成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一硬遮罩層包含在所述第一硬遮罩層上進行一平坦化製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一硬遮罩層包含設置一非晶碳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形成3D記憶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設置所述第二硬遮罩層包含設置一氮氧化矽材料。
  16. 一種3D NAND記憶體結構,包含:一基底,其上形成有一介電層;一階梯區域,包含形成在所述介電層中的一交替導體/介電層堆疊;一周邊元件區域,包含一周邊元件;以及多個互連結構,包含:多個第一導電結構,在所述階梯區域中,包括多個第一接觸墊和多個第一接觸線,其中各個所述第一接觸線電耦合到所述交替導電/介電層堆疊的一導電層,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接觸墊的各個接觸墊的寬度在約0.3μm和約0.6μm之間的範圍內;以及多個第二導電結構,在所述周邊元件區域中,包括多個第二接觸墊和多個第二接觸線,其中各個所述第二接觸線電耦合到所述周邊元件的一個或多個端點;以及多個第一和第二引線,分別在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接觸墊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接觸墊中的各個接觸墊形成在所述多個第一接觸線的各個接觸線的頂部中。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其中所述多個第二接觸墊中的各個接觸墊形成在所述多個第二接觸線的各個接觸線的頂部中。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3D NAND記憶體結構,其中所述多個第一或第二接觸墊的各個接觸墊的厚度在約0.05μm和約0.1μm之間的範圍內。
TW107137156A 2017-11-23 2018-10-22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683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84323.0 2017-11-23
CN201711184323.0A CN107946237A (zh) 2017-11-23 2017-11-23 三维存储结构连线方法、存储结构、存储器及电子设备
??201711184323.0 2017-11-23
??PCT/CN2018/110859 2018-10-18
PCT/CN2018/110859 WO2019100875A1 (en) 2017-11-23 2018-10-18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fabricating methods thereof
WOPCT/CN2018/110859 2018-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698A TW201937698A (zh) 2019-09-16
TWI683417B true TWI683417B (zh) 2020-01-21

Family

ID=6193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7156A TWI683417B (zh) 2017-11-23 2018-10-22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107946237A (zh)
TW (1) TWI683417B (zh)
WO (1) WO20191008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212A (zh) * 2020-12-02 2022-06-07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237A (zh) * 2017-11-23 2018-04-20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结构连线方法、存储结构、存储器及电子设备
US10535669B2 (en) 2017-11-23 2020-01-14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fabricating methods thereof
CN109768049B (zh) * 2019-01-24 2020-06-05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8845B (zh) 2019-11-22 2022-01-07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件中的具有处于衬底内的导电部分的接触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WO2021097797A1 (en) * 2019-11-22 2021-05-27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act structures having conductive portions in substrate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1024739B (zh) * 2019-12-31 2023-03-2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畸变的表征方法及表征装置
WO2021184287A1 (en) * 2020-03-19 2021-09-23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ct structures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US12100657B2 (en) 2020-08-12 2024-09-24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4078850A (zh) * 2020-08-12 2022-02-22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KR20220118742A (ko) * 2021-02-19 2022-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CN115643750A (zh) * 2021-07-19 2023-01-2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和半导体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0286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Seung-Jun Lee Vertical-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104715A1 (en) * 2014-02-20 2016-04-14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memory stack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307917A1 (en) * 2013-12-19 2016-10-20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 dimensional nand device with channel located on three sides of lower select g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4559A (en) * 1996-03-06 1999-05-1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Three dimensional contact or via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sidewall contacts
US8466068B2 (en) * 2007-12-31 2013-06-18 Sandisk 3D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memory lines and vias in three dimensional memory arrays using dual damascene process and imprint lithography
JP2009238874A (ja) * 2008-03-26 2009-10-15 Toshiba Corp 半導体メモ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30070153A (ko) * 2011-12-19 2013-06-27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캐패시터, 레지스터,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CN103369873B (zh) * 2012-04-06 2016-05-11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与重布层基板以及其形成方法
KR102307487B1 (ko) * 2014-06-23 2021-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128731A (ko) * 2015-04-29 2016-11-08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장치
CN106206447A (zh) * 2015-05-05 2016-12-0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3d nand器件的形成方法
US9449986B1 (en) * 2015-10-13 2016-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3-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having peripheral circuit devices having source/drain contacts with different spacings
CN105655368B (zh) * 2016-01-15 2018-09-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三维堆叠相变存储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47820B (zh) * 2017-03-07 2018-10-1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维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46237A (zh) * 2017-11-23 2018-04-20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结构连线方法、存储结构、存储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90286A1 (en) * 2008-10-09 2010-04-15 Seung-Jun Lee Vertical-typ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307917A1 (en) * 2013-12-19 2016-10-20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 dimensional nand device with channel located on three sides of lower select g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US20160104715A1 (en) * 2014-02-20 2016-04-14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memory stack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212A (zh) * 2020-12-02 2022-06-07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2062615B2 (en) 2020-12-02 2024-08-13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00875A1 (en) 2019-05-31
CN110100307B (zh) 2021-08-03
CN107946237A (zh) 2018-04-20
CN110100307A (zh) 2019-08-06
TW201937698A (zh) 201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417B (zh) 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683423B (zh) 具有貫穿陣列接觸的三維記憶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US10861742B2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having an etch stop layer over conductive lines
US10580788B2 (en) Methods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TWI667774B (zh) 具有貫穿階梯接觸的立體儲存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US11450770B2 (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stress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US10847534B2 (en) Staircase structures fo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double-sided routing
JP7254956B2 (ja) 三次元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US11195846B2 (en) Staircase structures fo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double-sided routing
US10770468B2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and fabricating methods thereof
US7786520B2 (en) Embedde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planarization resistance patter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214898B2 (ja) 三次元メモリ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作方法
US10483280B1 (en) Method of forming staircase structures fo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double-sided routing
US859297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22535236A (ja) 3次元メモリデバイスにおける自己整合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JP7313489B2 (ja) 3次元メモリデバイスのローカル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れ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0800823B1 (ko) Mim 커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의 배선 제조 방법
KR100587660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컨택 홀형성방법
KR100866684B1 (ko) Mim 커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KR20000066538A (ko) 콘택 플러그를 갖는 반도체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20060038012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제조 방법
KR20080011495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배선 구조물 및 이의 형성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