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9666B - 電磁繼電器 - Google Patents

電磁繼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9666B
TWI679666B TW107134409A TW107134409A TWI679666B TW I679666 B TWI679666 B TW I679666B TW 107134409 A TW107134409 A TW 107134409A TW 107134409 A TW107134409 A TW 107134409A TW I679666 B TWI679666 B TW I6796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movable contact
fixed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3805A (zh
Inventor
李瀛
Ying Li
金子雅博
Masahiro Kaneko
谷津信夫
Nobuo Yatsu
高橋耕平
Kohei Takahashi
越村克明
Katsuaki Koshimura
北原美希
Miki Kitahara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通電子零件有限公司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通電子零件有限公司,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通電子零件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6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0Auxiliary 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for cleaning or lubricating contact-mak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01H50/045Details particular to cont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1/00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1/01Relays in which the armature is maintained in one position by a permanent magnet and freed by energisation of a coil producing an opposing magnetic fiel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ac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磁繼電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固定接點部,具有固定接點;可動接點部,具有可動接點,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相對設置;銜鐵,使上述固定接點和上述可動接點為接觸或非接觸,並由磁性材料形成;電磁鐵,用於產生磁場以使上述銜鐵移動;基部,對上述電磁鐵、上述固定接點部、及上述可動接點部進行保持;以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用於在該一對異物收集電極之間產生電場。

Description

電磁繼電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磁繼電器。
作為用於對電力等的ON/OFF(接通/切斷)進行控制的電子部件存在有電磁繼電器。電磁繼電器例如具有固定接點、與固定接點相對的可動接點、由磁性材料形成的銜鐵(armature)、及電磁鐵。電磁鐵產生磁場後,銜鐵被吸向電磁鐵,據此可動接點移動,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接觸,電磁繼電器變為ON。電磁鐵的磁場消失後,彈簧的恢復力使銜鐵離開電磁鐵,與此同時可動接點離開固定接點,藉此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變為非接觸,電磁繼電器變為OFF。
電磁繼電器中,如果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的表面附著異物,則存在會引起接觸障礙的可能性。異物來源於由有機化合物形成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基部等,例如,當電磁繼電器反復進行ON/OFF操作時就會出現異物。
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電磁繼電器,其包括長度方向的一端固定且另一端具有2個可動接點的雙可動接點彈簧、與可動接點相對配置且表面設置有V字形狀的突起或凹陷的固定接點、及配置在雙可動接點彈簧附近的雙頭螺栓(stud)。藉由驅動雙頭螺栓以使雙可動接點彈簧的可動接點分別與被形成為V字形狀的固定接點的斜面(slope)抵接,可增加接點滑動量,並可抑制異物的附著和積累,進而可提高接點的可靠性(信賴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3-098230號公報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即使採用上述技術也不能充分抑制異物的附著,依然存在會引起接觸障礙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藉由抑制異物附著至接點從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的可靠性較高的電磁繼電器。 [用於解決課題之手段]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一個觀點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固定接點部,具有固定接點; 可動接點部,具有可動接點,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相對設置; 銜鐵,使上述固定接點和上述可動接點為接觸或非接觸,並由磁性材料形成; 電磁鐵,被設置為用於產生磁場以使上述銜鐵移動; 基部,對上述電磁鐵、上述固定接點部、及上述可動接點部進行保持;以及 一對異物收集電極,用於在該一對異物收集電極之間產生電場。 [本發明之效果]
根據公開的電磁繼電器,藉由抑制異物附著在接點上,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進而可提高信賴性。
以下對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對相同部件等賦予了相同的符號,並對其說明進行了省略。
[實施方式] 參照圖1A-圖1C對電磁繼電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A是電磁繼電器的斜視圖,圖1B是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圖1C是電磁繼電器的剖面示意圖。
就圖1的電磁繼電器而言,電磁繼電器主體11由絕緣材料形成,並被收藏在一個面進行了開口的箱型外蓋10內。電磁繼電器主體11具有固定端子13上連接了固定接點12的固定接點部12a、及可動彈簧15上連接了可動接點14和可動彈簧端子16的可動接點部14a。此外,還具有電磁鐵M、及藉由電磁鐵M所產生的磁場進行移動以使可動接點部14a移動從而使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為接觸或非接觸的由磁性材料形成的銜鐵19。固定接點部12a和可動接點部14a以可動接點14與固定接點12相對的方式與銜鐵19和電磁鐵M一起保持在由絕緣材料形成的基部21上。
就電磁鐵M而言,大致圓柱形狀的鐵心17的外周上設置了卷框18a,卷框18a的外周上纏繞了線圈18。另外,線圈18的兩端還安裝了線圈端子20。電磁鐵M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為電磁鐵的磁極面17a。
線圈18的外側設置了L字狀的軛鐵(yoke)19a。另外,就銜鐵19而言,以與軛鐵19a連接的方式被進行了安裝,並能以與軛鐵19a連接的位置附近為支點進行轉動。銜鐵19和軛鐵19a上安裝了圖中未示的鉸接(hinge)彈簧,鉸接彈簧沿銜鐵19從電磁鐵M的磁極面17a離開的方向朝銜鐵19進行了施力。在電磁繼電器主體11的外周,以線圈端子20、固定端子13、及可動彈簧端子16的端部露出於外部的方式配置了外蓋10,電磁繼電器主體11被絕緣性樹脂密封在外蓋10內,並被進行了封裝(packaging)。
接下來對電磁繼電器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線圈18內沒有電流流動的狀態下,銜鐵19藉由鉸接彈簧沿從電磁鐵M的磁極面17a離開的方向被進行了施力。此時,銜鐵19與可動彈簧15抵接,並對可動彈簧15沿遠離電磁鐵M的方向進行按壓,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為非接觸。
電流從外部經由線圈端子20流入線圈18後,電磁鐵M產生磁場,銜鐵19被吸向電磁鐵M的磁極面17a,並以與軛鐵19a連接的位置附近為支點進行轉動。此時,銜鐵19變為不與可動彈簧15抵接的狀態,可動彈簧15藉由其恢復力沿接近電磁鐵M的方向被施力,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變為接觸狀態。據此,連接了固定接點12的固定端子13與連接了可動接點14和可動彈簧15的可動彈簧端子16之間被導通。
使線圈18內流動的電流停止後,電磁鐵M所產生的磁場消失,將銜鐵19吸向磁極面17a的力也消失。銜鐵19藉由鉸接彈簧的恢復力沿遠離磁極面17a的方向移動,銜鐵19與可動彈簧15抵接,並對可動彈簧15沿遠離電磁鐵M的方向進行按壓,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變為非接觸狀態。藉此,固定端子13與可動彈簧端子16之間變為非導通。
如上所述,電磁繼電器反復進行ON/OFF操作會導致產生來自於電磁繼電器的外蓋和/或基部的異物,異物附著在可動接點和/或固定接點的表面上後,存在會引起接觸障礙的可能性。就異物至可動接點和/或固定接點的表面的附著而言,其原因在於,起因於可動接點和固定接點之間所產生的電場的靜電吸引力會使帶電的異物被吸引至可動接點和/或固定接點的表面。
以下所述的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具有可使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以外的位置也產生電場的異物收集電極。藉由異物收集電極所產生的電場,可將異物吸引至異物收集電極並對其進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由此可防止異物的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下面的實施方式中,以異物收集電極為中心進行說明。
[第1實施方式] 參照圖2A-圖2D對第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2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圖2B是其局部擴大斜視圖,圖2C是電磁繼電器的剖面示意圖,圖2D是其局部擴大剖面圖。
電磁繼電器主體的結構與圖1所示的電磁繼電器相同,故對其說明進行了省略。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以互相相對的方式設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0、31。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分別為平板形狀,並以互不接觸的方式且按照預定的間隔被進行了平行配置。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的距離均等。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上分別連接設置了端子部30a、31a,端子部30a、31a與固定端子13和可動彈簧端子16同樣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
端子部30a、31a保持在基部21上,以使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分別在空間上分離且相互絕緣。電壓施加在端子部30a、31a上後,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之間產生電場E。藉由電場E,帶電的異物被吸引至異物收集電極30,故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並可抑制異物附著在接點上,從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尤其是,藉由對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的距離、及施加至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的電壓進行調整,可使異物收集電極30、31產生比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還大的電場。
例如,假設電磁繼電器的額定電壓V1為14V,並且施加至異物收集電極30、31的電壓V2為100V。另外,假設圖2D所示的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距離為d1,並且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0、31的距離為d2。如果d1為0.3mm,並且d2為0.25mm,則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E1為E1=V1/d1=14V/0.3mm=46666.7V/m。另一方面,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所產生的電場E2為E2=V2/d2=100V/0.025mm=400000 V/m。故,可使異物收集電極30、31之間產生大約是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的電場的9倍的電場,據此可提高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互相相對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位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但異物收集電極30和異物收集電極31無論設置在外蓋10的內側的區域的哪個位置都具有吸引並收集異物的效果。在如本實施方式這樣設置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的情況下,可提高抑制存在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周圍的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的效果。
[第2實施方式] 參照圖3A-圖3D對第2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3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圖3B是其局部擴大平面圖,圖3C是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圖3D是異物收集電極的剖面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以相互相對的方式設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2、33。異物收集電極32和異物收集電極33分別為櫛齒形狀,並以櫛齒互不接觸地進行嚙合的方式且按照預定的間隔進行了配置。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2、33之間的距離均等。異物收集電極32和異物收集電極33上分別連接設置了端子部32a、33a,端子部32a、33a與固定端子13和可動彈簧端子16同樣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除此之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本實施方式中,異物收集電極32、33在相互分開了的狀態下埋設於由絕緣材料形成的基部21,並保持在其上,端子部32a、33a也保持在基部21上。據此,可分別確保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32、33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32、33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2、33之間的絕緣。
預定的電壓施加在端子部32a、33a上後,異物收集電極32和異物收集電極33之間產生電場E,藉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32、33所產生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32、33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3實施方式] 參照圖4A-圖4C對第3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4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圖4B是其局部擴大平面圖,圖4C是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以互相相對的方式設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4、35。異物收集電極34和異物收集電極35分別為多個(plural)具有銳利的前端的形狀的突起並排地進行了設置的鋸刃狀的形狀,異物收集電極34、35被設置為銳利的前端之間在多個位置處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34和異物收集電極35上分別連接設置了端子部34a、35a,端子部34a、35a與固定端子13和可動彈簧端子16同樣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除此之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本實施方式中,異物收集電極34、35在互相分離了的狀態下埋設於基部21,並保持在其上,端子部34a、35a也保持在基部21。藉此,可分別確保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34、35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34、35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4、35之間的絕緣。
預定的電壓施加在端子部34a、35a上後,異物收集電極32的前端和異物收集電極33的前端之間產生電場E,由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進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34、35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34、35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4實施方式] 參照圖5A-圖5C對第4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5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圖5B是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圖5C是其剖面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6、37在互相相對的狀態下埋設於外蓋10。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分別由線狀的電極材料形成,並在彎曲部處進行彎曲以被加工成曲折(meander)形狀。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被形成為可對兩者的互相平行的狀態進行維持。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6、37之間的距離均等。埋設於外蓋10的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的一部分從外蓋10的表面露出,成為端子部。
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在互相分開了的狀態下埋設於外蓋10。據此,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36、37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36、37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6、37之間可分別保持絕緣。
預定的電壓施加在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上後,異物收集電極36和異物收集電極37之間產生電場E,電場E從外蓋10的內側表面向內側的區域發生作用,藉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進而可防止異物的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36、37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藉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36、37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5實施方式] 參照圖6A、圖6B和圖7A、圖7B對第5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6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圖6B是其局部擴大斜視圖。圖7A是本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正視圖。圖7A是異物收集電極的正視圖,圖7B是其剖面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附近,以互相相對的方式設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8、39。異物收集電極38和異物收集電極39分別是將線狀的電極材料加工成格子形狀的電極,並被配置為異物收集電極38的表面和異物收集電極39的表面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38和異物收集電極39上分別連接設置了端子部38a、39a,端子部38a、39a與固定端子13和可動彈簧端子16同樣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除此之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本實施方式中,異物收集電極38、39在互相離開了的狀態下保持在基部21上,端子部38a、39a也保持在基部21上。據此,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38、39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38、39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38、39之間可分別保持絕緣。
預定的電壓施加在端子部38a、39a上後,異物收集電極38和異物收集電極39之間產生電場E,由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38、39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38、39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6實施方式] 參照圖8A-圖8D對第6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8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圖8B是其正視圖,圖8C是其局部擴大正視圖,圖8D是其局部擴大斜視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在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周邊(周圍),基部上設置了2個用於進行異物收集的凹部42。另外,以從各凹部42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側延伸的方式設置了兩對(two pairs)互相相對的異物收集電極40、41。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2個凹部和兩對異物收集電極的構成,但也可為具有1個凹部42和一對異物收集電極的構成。異物收集電極40和異物收集電極41分別為具有彎曲部的平板形狀,在基部21的附近,異物收集電極40、41為互相接近的平行配置,在從該平行部分開始朝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一側,異物收集電極40、41則進行彎曲,並被配置為沿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方向異物收集電極40、41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此外,在異物收集電極40、41的表面或附近的例如凹部42的內壁表面上設置有黏性物質43。異物收集電極40和異物收集電極41上分別連接設置了端子部40a、41a,端子部40a、41a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除此之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
異物收集電極40和異物收集電極41及分別與其連接的端子部40a、41a保持在基部21上,以使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40、41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40、41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0、41之間分別互相分離從而可保持絕緣。
預定的電壓施加在端子部40a、41a上後,異物收集電極40和異物收集電極41之間產生電場E,藉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這裡,就異物收集電極40、41而言,沿遠離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方向異物收集電極40、41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在基部21的附近處兩者最接近。即,就異物收集電極40、41所產生電場而言,從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側開始向基部21逐漸增大,在基部21的附近變為最大。藉由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0、41的其間的間隔不均等的部分,可使電場的大小具有梯度(gradient)。由此可將異物誘導(吸引)至電場較大的一側。本實施方式中,在異物收集電極40、41的電場最大的位置即基部21的附近處形成了凹部42,故可將異物誘導至凹部42從而可容易地對其進行收集。此外,凹部42的內壁表面上設置有黏性物質43,故黏性物質43可對被誘導至凹部42內的異物進行黏著以進行收集。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40、41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凹部的設置位置並不限定於基部21,凹部還可設置於其他絕緣性部件例如外蓋的內表面等。
[第7實施方式] 參照圖9A和圖9B對第7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9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圖9B是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是一種以圖案化的方式使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5、46在互相相對的狀態下形成在打印基板44上,並將打印基板44設置於外蓋10的內側表面的電磁繼電器。打印基板44上的異物收集電極45、46為櫛齒形狀,並以櫛齒互不接觸地進行嚙合的方式且按照預定的間隔進行了配置。打印基板44上的異物收集電極45、46的端部為端子部。除此之外與第1實施方式具有相同的構成。
異物收集電極45和異物收集電極46被形成為隔開預定的間隔,據此,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45、46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45、46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5、46之間可分別保持絕緣。
電壓施加在異物收集電極45和異物收集電極46上後,異物收集電極45和異物收集電極46之間產生電場E,電場E從外蓋10的內側表面向內側的區域發生作用,藉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45、46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45、46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8實施方式] 參照圖10A和圖10B對第8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10A是本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形成前的外蓋的斜視圖,圖10B是異物收集電極形成後的外蓋的斜視圖。
就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而言,其是一種在外蓋10的內側表面上所形成的溝10a內放入了櫛齒形狀的異物收集電極47、48的構成。異物收集電極47、48的端部為端子部。除此之外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 異物收集電極47和異物收集電極48被形成為隔開預定的間隔。藉此,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47、48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47、48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7、48之間可分別保持絕緣。
電壓施加在異物收集電極47和異物收集電極48上後,異物收集電極47和異物收集電極48之間產生電場E,電場E從外蓋10的內側表面向內側的區域發生作用,由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47、48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47、48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9實施方式] 參照圖11A和圖11B對第9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11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圖11B是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藉由鍍制工藝(例如,電鍍)在外蓋10的內側表面上形成了櫛齒形狀的異物收集電極49、50。另外,異物收集電極的端子部49a、50a保持在基部21上。另外,將內側表面上形成了異物收集電極49、50的外蓋10罩在設置了端子部49a、50a的電磁繼電器主體上後,異物收集電極49、50的端部49t、50t和端子部49a、50a的端部49at、50at進行連接。據此,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異物收集電極49、50的端子部49a、50a與固定端子13和可動彈簧端子16也同樣露出於封裝體的外部。除此之外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
異物收集電極49和異物收集電極50被形成為隔開預定的間隔。這樣,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47、48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49、50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49、50之間就可分別保持絕緣。
電壓施加在異物收集電極49和異物收集電極50上後,異物收集電極49和異物收集電極50之間產生電場E,電場E從外蓋10的內側表面向內側的區域發生作用,藉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進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49、50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據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49、50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10實施方式] 參照圖12對第10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12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外蓋10的外側表面上設置了櫛齒形狀的異物收集電極51、52。異物收集電極51、52的端部與固定端子13等同樣延伸至封裝體的下方。除此之外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構成。
異物收集電極51和異物收集電極52互相分開地設置在外蓋10的外側表面上。據此,固定接點部12a和異物收集電極51、52之間、可動接點部14a和異物收集電極51、52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51、52之間可分別保持絕緣。
電壓施加在異物收集電極51和異物收集電極52上後,異物收集電極51和異物收集電極52之間產生電場E。盡管異物收集電極51和異物收集電極52設置於外蓋10的外側表面,但在外蓋10足夠薄的情況下,電場E還是會向外蓋10的內側的區域發生作用,據此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異物收集電極51、52所產生的電場優選大於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藉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51、52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進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12和可動接點14的表面的效果。
[第11實施方式] 參照圖13對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進行說明。圖13是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側視圖。
電磁繼電器主體61具有固定端子63上連接了固定接點62的固定接點部62a、及可動彈簧65上連接了可動接點64和可動彈簧端子66的可動接點部64a。此外,還具有電磁鐵67、及藉由電磁鐵67所產生的磁場進行移動以使可動接點部64a移動從而使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為接觸或非接觸並由磁性材料形成的銜鐵69。固定接點部62a和可動接點部64a以可動接點64和固定接點62互相相對的方式與銜鐵69和電磁鐵67一起保持在由絕緣材料形成的基部71上。銜鐵69上連接有卡片70,卡片70的下端部配置在可對可動接點部64a進行按壓的位置。
電磁鐵67被構成為,鐵心的外周設置有卷框,其外周纏繞了線圈。電磁鐵6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為電磁鐵的磁極面67a。
銜鐵69安裝在軛鐵69a上,並為以與軛鐵69a連接的位置附近為支點可進行轉動的狀態。銜鐵69和軛鐵69a的附近安裝了鉸接(hinge)彈簧,鉸接彈簧沿銜鐵69遠離磁極面67a的方向對銜鐵69進行了施力。外蓋10配置在電磁繼電器主體61的外周。
接下來對電磁繼電器的動作進行說明。在電磁鐵67的線圈中沒有電流流動的狀態下,銜鐵69藉由鉸接彈簧沿遠離電磁鐵67的磁極面67a的方向被進行了施力。此時,與銜鐵69連接的卡片70並不和可動彈簧65抵接,而是藉由可動彈簧65的恢復力沿遠離固定接點部62a的方向被施力,故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為非接觸。
電磁鐵67的線圈中有電流流動後,電磁鐵67產生磁場,銜鐵69朝磁極面67a的方向被吸引,並以與軛鐵69a連接的位置附近為支點進行轉動。此時,連接於銜鐵69的卡片70與可動彈簧65抵接,並沿接近固定接點部62a的方向進行按壓,故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變為接觸狀態。這樣就可使固定端子63和可動彈簧端子66之間導通。
使電磁鐵67的線圈中流動的電流停止後,電磁鐵67所產生的磁場消失,吸引銜鐵69的力也消失。銜鐵69藉由鉸接彈簧的恢復力沿遠離磁極面67a的方向進行移動,連接於銜鐵69的卡片70變為不與可動彈簧65抵接的狀態,並藉由可動彈簧65的恢復力沿遠離固定接點部62a的方向被施力,故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變為非接觸狀態。這樣就可使固定端子63和可動彈簧端子66之間變為非導通。電磁繼電器可如上上述進行工作。
圖14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側視圖。另外,圖15A和圖15B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分別配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80、81。異物收集電極80和異物收集電極81分別為平板形狀。
異物收集電極80藉由連接部80a連接並固定於固定接點部62a,並被配置為與可動接點部64a互相相對。另外,異物收集電極81藉由連接部81a連接並固定於可動接點部64a,並被配置為與固定接點部62a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0、81被配置為相對於固定接點部62a或可動接點部64a具有足夠的空間(margin),據此當電磁繼電器進行驅動時也不會與固定接點部62a或可動接點部64a接觸。圖14和圖15中,是一種在固定接點部62a的下側形成了異物收集電極81,並在可動接點部64a的上側形成了異物收集電極80的結構,但如圖13所示,也可是一種在固定接點部62a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形成了異物收集電極80、81的結構。
電壓施加在固定接點部62a上後,互相相對的異物收集電極80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產生電場。另外,電壓施加在可動接點部64a上後,互相相對的異物收集電極81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產生電場。藉由這樣形成的電場,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
本實施方式中,當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沒有接觸時,異物收集電極80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及異物收集電極81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都會產生電場。但當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接觸時,固定接點部62a和可動接點部64a變為相同電位,故不會產生上述電場。
上述構成中,異物收集電極80和可動接點部64a的距離小於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距離,或者,藉由為異物收集電極81和固定接點部62a的距離小於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距離這樣的構成,可使異物收集電極80、81產生比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還大的電場。例如,如果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距離為0.3mm,並且異物收集電極81和固定接點部62a的距離、或異物收集電極80和可動接點部64a的距離為0.1mm,則此時由於所施加的電壓例如都為5V,故所產生的電場的大小與距離的2次方成比例。因此,異物收集電極81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或異物收集電極80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所產生的電場為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電場的9倍,由此可提高異物收集電極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的的效果。
[第12實施方式] 圖16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側視圖。圖17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分別配置了一對異物收集電極82、83。異物收集電極82和異物收集電極83分別為平板形狀。
異物收集電極82與端子部82a連接,並被配置為與可動接點部64a互相相對。另外,異物收集電極83與端子部83a連接,並被配置為與固定接點部62a互相相對。就異物收集電極82、83而言,為了當電磁繼電器驅動時也不會與相對的固定接點部62a或可動接點部64a接觸,被配置為留有足夠的空間(margin)。
從端子部82a施加電壓後,互相相對的異物收集電極82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產生電場。另外,從端子部83a施加電壓後,互相相對的異物收集電極83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產生電場。藉由這樣形成的電場,可將帶電的異物吸引至異物收集電極82或異物收集電極83以對其進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
本實施方式中,異物收集電極82不與固定接點部62a和/或固定端子63連接,異物收集電極83不與可動接點部64a和/或可動彈簧端子66連接,故異物收集電極82、83在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接觸和非接觸的任一情況下都可產生用於對異物進行收集的電場。
上述構成中,藉由(1)使異物收集電極82和可動接點部64a的距離小於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距離、(2)使異物收集電極83和固定接點部62a的距離小於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距離、或者(3)使異物收集電極82、83和可動接點部64a或固定接點部62a的電壓差大於可動接點64和固定接點62的電壓差,可使異物收集電極82、83產生比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之間所產生的電場還大的電場,由此可提高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從而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的效果。
[第13實施方式] 圖18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一對異物收集電極84、85被配置為分別與固定端子63(固定接點部)和可動彈簧65(可動接點部)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5在不與可動彈簧65的可動範圍干擾的範圍內,設置在固定接點部62a的固定端子63的外周。另外,異物收集電極84在不與可動彈簧65的可動範圍干擾的範圍內,設置在可動接點部64a的可動彈簧65的外周。異物收集電極84、85的剖面都為大致“コ”字形狀,在與可動彈簧65的可動範圍干擾的部分,沒有形成異物收集電極84、85。
就異物收集電極84、85而言,可如第11實施方式所示,為與固定接點部62a或可動接點部64a連接,且從固定接點部62a或可動接點部64a被施加電壓的結構。另外,也可如第12實施方式所示,為具有異物收集電極84、85的端子部,並從外部施加電壓的結構。
異物收集電極84與可動接點部64a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4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產生電場。另外,異物收集電極85與固定接點部62a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5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產生電場。藉由這樣形成的電場,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
尤其是,藉由使異物收集電極85在不與可動彈簧65的可動範圍干擾的範圍內設置在固定接點部62a的固定端子63的外周,可擴大異物收集電極85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所產生的電場的產生範圍。另外,藉由使異物收集電極84在不與可動彈簧65的可動範圍干擾的範圍內設置在固定接點部62a的固定端子63的外周,可使異物收集電極84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所產生的電場更大。
[第14實施方式] 圖19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的斜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在固定端子63的固定接點62的附近,形成了沿固定端子63的長度方向的狹縫90,並且狹縫90的緣部處形成了斜面(slope)91。斜面91是在固定端子63的厚度的範圍內所形成的傾斜面。除此之外與第11~13實施方式相同。這裡,例如是一種具有與第13實施方式同樣的異物收集電極84、85的電磁繼電器,並在下面對其進行說明。
在固定端子63的上部存在異物的情況下,藉由互相相對的固定接點部62a(固定端子63)和異物收集電極之間所產生的電場對異物進行收集時,必須使異物從固定端子63的側部繞進來。然而,本實施方式中,固定端子63上設置了狹縫90和斜面91,由此可經由狹縫90將異物收集至異物收集電極側,並可穩定地進行異物的收集。此外,狹縫即使設置在可動彈簧上,也可同樣獲得容易收集異物的效果。
異物收集電極84與可動接點部64a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4和可動接點部64a之間產生電場。另外,異物收集電極85與固定接點部62a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5和固定接點部62a之間產生電場。藉由這樣形成的電場,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
[第15實施方式] 圖20A是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分解斜視圖,圖20B是從X方向觀察圖20A的側視圖。
本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中,在設置了固定接點62的固定端子87a上形成“コ”字狀的切口,由此設置了藉由使切口部分向可動接點部側進行彎折而成的異物收集電極87。另外,在連接了可動接點64和可動彈簧端子86b的可動彈簧86a上形成“コ”字狀切口,由此設置了藉由使切口部分向固定接點部側進行彎折而成的異物收集電極86。當以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互相相對的方式配置了可動接點部64a和固定接點部62a時,如圖20B所示,異物收集電極86和異物收集電極87變為分開預定間隔並互相相對的狀態。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電磁繼電器中,異物收集電極86和異物收集電極87互相相對,異物收集電極86和異物收集電極87之間產生電場。藉由這樣形成的電場,可對帶電的異物進行吸引和收集,並可抑制異物接近固定接點62和可動接點64的表面,從而可防止異物附著在接點上,進而可降低發生接觸障礙的可能性。
以上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了詳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些特定的實施方式,在申請請求項書記載的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還可進行各種各樣的變形・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如對具有1組固定接點和可動接點的電磁繼電器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應用於具有2組固定接點和可動接點的電磁繼電器。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也可在異物收集電極的表面上形成絕緣膜,據此可更容易確保固定接點部和異物收集電極之間、可動接點部和異物收集電極之間、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之間的絕緣。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異物收集電極除了板狀電極之外,還可根據需要選擇網(mesh)狀電極等。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內容並不是對本發明的內容進行限定的內容。
10‧‧‧外蓋
11、61‧‧‧電磁繼電器主體
12、62‧‧‧固定接點
13、63‧‧‧固定端子
12a、62a‧‧‧固定接點部
14、64‧‧‧可動接點
14a、64a‧‧‧可動接點部
15、65、86a‧‧‧可動彈簧
16‧‧‧可動彈簧端子
17‧‧‧鐵心
18‧‧‧線圈
19‧‧‧銜鐵(armature)
19a‧‧‧軛鐵(yoke)
20‧‧‧線圈端子
21、71‧‧‧基部
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5、46、47、48、49、50、51、52‧‧‧異物收集電極
30a、31a、32a、33a、34a、35a、38a、39a、40a、41a‧‧‧端子部
42‧‧‧凹部
43‧‧‧黏性物質(sticky substance)
44‧‧‧打印基板
49a、50a‧‧‧端子部
49at、49t、50at、50t‧‧‧端部
67‧‧‧電磁鐵
67a‧‧‧磁極面
69‧‧‧銜鐵
69a‧‧‧軛鐵
70‧‧‧卡片
80、81、82、83、84、85、86、87‧‧‧異物收集電極
80a、81a‧‧‧連接部
82a、83a‧‧‧端子部
86b‧‧‧可動彈簧端子
87a‧‧‧固定端子
90‧‧‧狹縫
91‧‧‧斜面
[第1A圖]電磁繼電器的斜視圖 [第1B圖]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1C圖]電磁繼電器的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第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2B圖]第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 [第2C圖]第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剖面示意圖 [第2D圖]第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局部擴大剖面圖 [第3A圖]第2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 [第3B圖]第2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平面圖 [第3C圖]第2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第3D圖]第2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剖面圖 [第4A圖]第3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 [第4B圖]第3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平面圖 [第4C圖]第3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第5A圖]第4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 [第5B圖]第4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第5C圖]第4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剖面圖 [第6A圖]第5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6B圖]第5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 [第7A圖]第5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正視圖 [第7B圖]第5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側視圖 [第7C圖]第5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剖面圖 [第8A圖]第6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8B圖]第6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正視圖 [第8C圖]第6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正視圖 [第8D圖]第6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局部擴大斜視圖 [第9A圖]第7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 [第9B圖]第7實施方式的異物收集電極的平面圖 [第10A圖]第8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異物收集電極形成前的外蓋的斜視圖 [第10B圖]第8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異物收集電極形成後的外蓋的斜視圖 [第11A圖]第9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蓋的斜視圖 [第11B圖]第9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斜視圖 [第12圖]第10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斜視圖 [第13圖]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主體的側視圖 [第14圖]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側視圖 [第15A圖]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第15B圖]第11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第16圖]第12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側視圖 [第17圖]第12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第18圖]第13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斜視圖 [第19圖]第14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的斜視圖 [第20A圖]第15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分解斜視圖 [第20B圖]第15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固定接點部和可動接點部的側視圖

Claims (5)

  1. 一種電磁繼電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固定接點部,具有固定接點;可動接點部,具有可動接點,上述可動接點與上述固定接點相對設置;銜鐵,使上述固定接點和上述可動接點為接觸或非接觸,並由磁性材料形成;電磁鐵,用於產生磁場以使上述銜鐵移動;基部,對上述電磁鐵、上述固定接點部、及上述可動接點部進行保持;以及一對異物收集電極,用於在該一對異物收集電極之間產生電場;且上述一對異物收集電極分別與上述固定接點部和上述可動接點部相對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異物收集電極產生比上述固定接點和上述可動接點之間所產生的電場還大的電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一對異物收集電極分別與上述固定接點部和上述可動接點部連接,與上述固定接點部連接的上述異物收集電極與上述可動接點部相對,與上述可動接點部連接的上述異物收集電極與上述固定接點部相對,電壓從上述固定接點部和上述可動接點部施加至上述一對異物收集電極。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上述電磁繼電器的外周設置有外蓋,在上述異物收集電極的附近的外蓋和上述基部中的至少一個上形成有凹部。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在上述異物收集電極的表面或附近設置有黏性物質。
TW107134409A 2017-10-02 2018-09-28 電磁繼電器 TWI679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2336 2017-10-02
JP2017192336A JP6892810B2 (ja) 2017-10-02 2017-10-02 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805A TW201923805A (zh) 2019-06-16
TWI679666B true TWI679666B (zh) 2019-12-11

Family

ID=65898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409A TWI679666B (zh) 2017-10-02 2018-09-28 電磁繼電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0459B2 (zh)
JP (1) JP6892810B2 (zh)
CN (2) CN109599297B (zh)
TW (1) TWI6796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2810B2 (ja) * 2017-10-02 2021-06-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014617B2 (ja) * 2018-01-17 2022-02-0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456405B2 (ja) 2021-03-15 2024-03-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0572A (en) * 2003-09-09 2005-03-16 Ind Tech Res Inst Major jet type electroplating device with partition plate and voltage testing device with multi-junctions
US20110156845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Sealed cased magnetic switch
CN102163805A (zh) * 2010-12-23 2011-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遥控油绝缘高压脉冲纳秒开关
CN104275331A (zh) * 2013-07-08 2015-01-14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触头的污染物的清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6141A (en) * 1958-04-24 1963-04-16 Jacob H Rubenstein Starter and circuit for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DE1447489A1 (de) * 1962-06-15 1968-11-14 Frenning Tommy August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Filterung und der Kopierzeit beim Photokopieren von Farbnegativen und -diapositiven sowie elektrisches Messgeraet zur Ausuebung des Verfahrens
JPH0398230A (ja) 1989-09-11 1991-04-23 Nec Corp 電磁継電器の接点開閉機構
JP3182498B2 (ja) * 1995-10-27 2001-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ガス絶縁断路器
DE69936026T2 (de) * 1998-08-26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Einpoliger Schalteranordnung mit Relais
JP2001179130A (ja) * 1999-12-27 2001-07-03 Daikin Ind Ltd 空気清浄装置
US6441707B2 (en) * 2000-01-20 2002-08-27 Kilovac Corporation Electrical relay contactor
JP2003031094A (ja) * 2001-07-16 2003-01-31 Nec Tokin Ceramics Corp リードスイッチ
JP2004179081A (ja) * 2002-11-28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リレー
JP2007059240A (ja) * 2005-08-25 2007-03-08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JP5022304B2 (ja) * 2008-05-22 2012-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装置
KR101004465B1 (ko) * 2008-09-05 2010-12-31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계전기
CN201956226U (zh) * 2010-11-25 2011-08-31 上海思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金属微屑捕捉机构
JP6093540B2 (ja) * 2012-10-18 2017-03-0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装置内の異物除去方法、及び荷電粒子線装置
JP5987631B2 (ja) * 2012-10-24 2016-09-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磁継電器
JP5859142B2 (ja) * 2012-12-21 2016-0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電気機器
CN103531263B (zh) 2013-11-04 2016-07-0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一种使用电场降低碎屑的方法、装置和euv光源系统
KR101887316B1 (ko) 2014-07-23 2018-08-09 후지쯔 콤포넌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 릴레이
JP5935912B1 (ja) * 2015-02-13 2016-06-1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6556514B2 (ja) * 2015-06-19 2019-08-07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6624554B2 (ja) * 2015-09-15 2019-12-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6892810B2 (ja) * 2017-10-02 2021-06-23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10572A (en) * 2003-09-09 2005-03-16 Ind Tech Res Inst Major jet type electroplating device with partition plate and voltage testing device with multi-junctions
US20110156845A1 (en) * 2009-12-31 2011-06-30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Sealed cased magnetic switch
CN102163805A (zh) * 2010-12-23 2011-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遥控油绝缘高压脉冲纳秒开关
CN104275331A (zh) * 2013-07-08 2015-01-14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触头的污染物的清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7988A (zh) 2021-06-08
JP6892810B2 (ja) 2021-06-23
US20190103240A1 (en) 2019-04-04
TW201923805A (zh) 2019-06-16
CN109599297A (zh) 2019-04-09
US10930459B2 (en) 2021-02-23
CN109599297B (zh) 2022-07-26
JP2019067640A (ja) 2019-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666B (zh) 電磁繼電器
US8698582B2 (en) Relay
US8841979B2 (en) Relay
US20180061600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919252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10741349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5720729B2 (ja) 接点機構部
US10665406B2 (en) Contact mechanism and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provided therewith
JP646148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427492B2 (ja) 電磁継電器
EP373463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9407172B2 (en) Vibration power generator
CN107026053B (zh) 电磁继电器
JP5807174B2 (ja) 電磁リレー
JP5763941B2 (ja)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接点装置
WO2018159060A1 (ja)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スマートメータ
EP2922074B1 (en) Reed with hinge for reed switch
JP6830259B2 (ja) 電磁継電器
US11636992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including fixed terminal having chamfered shape or movable contact piece having chamfered shape
US20220108857A1 (e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US20220093355A1 (en) Relay
KR20230167707A (ko) 전자 계전기
DE102023100222A1 (de) Kontaktgeber
JPS61176025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