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1210B -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 Google Patents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1210B
TWI671210B TW105103313A TW105103313A TWI671210B TW I671210 B TWI671210 B TW I671210B TW 105103313 A TW105103313 A TW 105103313A TW 105103313 A TW105103313 A TW 105103313A TW I671210 B TWI671210 B TW I6712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xial direction
printing unit
platen roller
g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2086A (zh
Inventor
清野匠
宮脇浩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2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2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1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12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印字單元,其具備:具有從動齒輪的壓紙滾軸;使壓紙滾軸繞既定軸旋轉的驅動源;將壓紙滾軸支撐成可旋轉且組裝有驅動源的框架;將驅動源的驅動力減速並傳達至從動齒輪的減速齒輪;壓接於壓紙滾軸之外周面的熱感頭;形成於框架,組裝有從動齒輪及減速齒輪,且具有用來組裝減速齒輪之開口的齒輪箱部;將齒輪箱部之開口的至少一部分予以塞住的齒輪遮罩,齒輪箱部,係具有:在與既定軸的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凹陷的凹部,齒輪遮罩,係具有:與齒輪箱部卡合的爪部;與齒輪箱部的凹部嵌合的凸部。

Description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本發明係關於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者。
以往,熱列印機的印字單元,係在以壓紙滾軸與熱感頭夾住記錄紙的狀態使壓紙滾軸旋轉,藉此一邊饋送記錄紙一邊對記錄紙的列印面以熱感頭的發熱元件來加熱,使列印面發色來進行列印。壓紙滾軸,係在軸的一端部具備齒輪。壓紙滾軸,係使安裝在印字單元之框架之馬達的動力透過減速齒輪傳達至壓紙滾軸的齒輪來進行旋轉。
於印字單元的框架,設有:收容有減速齒輪及壓紙滾軸之齒輪的齒輪箱部。齒輪箱部,係考量到減速齒輪或壓紙滾軸等的組裝性而形成有開口。齒輪箱部的開口,係藉由齒輪遮罩所覆蓋。齒輪遮罩,係對齒輪箱部藉由扣合固定來卡合。
但是,以往的印字單元中,有著因落下衝擊導致之齒輪遮罩的撓曲,或從壓紙滾軸等對齒輪遮罩的負重等,使齒輪箱部與齒輪遮罩的卡合脫離,導致齒輪遮罩從齒輪箱 部脫落的情況。
由以上觀點來看,本技術領域中,期望著可防止齒輪遮罩之脫落的印字單元、以及具備該印字單元的熱列印機。
根據關於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在印字單元受到落下衝擊等之外力之際,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框架的壓紙滾軸,係沿著該旋轉軸亦即既定軸的軸方向來移動。如此一來,於覆蓋齒輪箱部之開口的齒輪遮罩,係透過組裝於齒輪箱部之壓紙滾軸的從動齒輪,使壓紙滾軸的負重沿著軸方向作用。且,根據該印字單元,齒輪箱部具有往與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凹陷的凹部,由於齒輪遮罩具有與齒輪箱部之凹部嵌合的凸部,故以凸部配置在凹部內之狀態保持著嵌合狀態,可限制齒輪遮罩在軸方向的移動。因此,齒輪遮罩,即使受到從壓紙滾軸沿著軸方向作用的負重,亦能防止從齒輪箱部的脫落。因此,可成為可防止齒輪遮罩之脫落的印字單元。
且,根據關於本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由於齒輪遮罩具有從覆蓋從動齒輪及減速齒輪之本體部的周緣所豎立設置的側壁部,故側壁部可發揮作為肋部的功能使本體部難以撓曲。藉此,齒輪遮罩,即使是受到從壓紙滾軸沿著軸方向作用的負重亦難以撓曲,故可防止爪部之卡合的解除。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的脫落。
且,根據關於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由於齒輪遮罩具有從覆蓋從動齒輪及減速齒輪之本體部的周緣所豎立設置的側壁部,故側壁部可發揮作為肋部的功能使本體部難以撓曲。藉此,齒輪遮罩,即使是受到從壓紙滾軸沿著軸方向作用的負重亦難以撓曲,故可防止爪部之卡合的解除。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的脫落。
且,根據關於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齒輪遮罩,係從軸方向觀看時於既定方向形成較長,故在受到從壓紙滾軸沿著軸方向作用的負重之際,會朝既定方向撓曲。根據本發明,由於爪部的撓曲方向與既定方向交叉,故即使是齒輪遮罩受到從壓紙滾軸沿著軸方向作用的負重而撓曲的情況,因為齒輪遮罩的撓曲方向相對於爪部的撓曲方向為交叉,故可防止齒輪遮罩因撓曲而解除爪部之卡合的情況。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的脫落。
且,根據發明之一態樣的印字單元,由於齒輪遮罩係由比框架還高韌性的材料所形成,故在將齒輪遮罩的凸部嵌合於齒輪箱部的凹部之狀態來使齒輪遮罩撓曲時,可將齒輪遮罩的爪部卡合於齒輪箱部。因此,可容易進行齒輪遮罩對齒輪箱部的組裝。
此外,根據關於本發明之一態樣的熱列印機,藉由具備上述的印字單元,可得到能夠防止齒輪遮罩之脫落的熱列印機。
1‧‧‧熱列印機
3‧‧‧外殼
3a‧‧‧排出口
4‧‧‧顯示部
5‧‧‧控制部
6‧‧‧本體部
7‧‧‧滾筒紙收容部
10‧‧‧印字單元
11‧‧‧本體框架(框架)
12‧‧‧背板部
13‧‧‧第1側壁部
13a‧‧‧孔部
14‧‧‧第2側壁部
14a‧‧‧孔部
15‧‧‧支撐部
15a‧‧‧安裝部
15b‧‧‧貫通孔
16A‧‧‧第1滾筒插入槽
16B‧‧‧第2滾筒插入槽
17‧‧‧齒輪箱部
18‧‧‧周壁部
18a‧‧‧第1孔部
18b‧‧‧第2孔部
19‧‧‧凹部
19a‧‧‧底部
19b‧‧‧外側壁部
19c‧‧‧內側壁部
19d‧‧‧外側壁部
20‧‧‧齒輪遮罩
21‧‧‧本體部
22‧‧‧遮罩側壁部(側壁部)
22a‧‧‧下側側壁部
22b‧‧‧前側側壁部
22c‧‧‧後側側壁部
23‧‧‧貫通孔
24‧‧‧第1爪部(爪部)
24a‧‧‧板簧部
24b‧‧‧突起部
25‧‧‧第2爪部(爪部)
25a‧‧‧板簧部
25b‧‧‧突起部
26‧‧‧第1凸部(凸部)
27‧‧‧第2凸部(凸部)
41‧‧‧熱感頭
41a‧‧‧頭面
42‧‧‧發熱元件
45‧‧‧頭支撐體
45a‧‧‧止動件
46‧‧‧彈性構件
51‧‧‧壓紙滾軸
52‧‧‧滾筒軸
53‧‧‧滾筒本體
54‧‧‧軸承
56‧‧‧從動齒輪
61‧‧‧馬達(驅動源)
61a‧‧‧輸出軸
62‧‧‧驅動齒輪
65‧‧‧第1減速齒輪(減速齒輪)
66‧‧‧第2減速齒輪(減速齒輪)
67‧‧‧第1旋轉軸
68‧‧‧第2旋轉軸
71‧‧‧撓性基板
O‧‧‧旋轉軸(既定軸)
L1‧‧‧上下方向
L2‧‧‧軸方向
L3‧‧‧前後方向
R(P)‧‧‧滾筒紙(記錄紙)
圖1係熱列印機的立體圖。
圖2係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圖3係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5係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齒輪遮罩的立體圖。
圖7係齒輪遮罩的立體圖。
圖8係齒輪遮罩安裝時之印字單元的前視圖。
圖9係齒輪遮罩安裝時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係熱列印機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般,熱列印機1,係構成為可印刷記錄紙P。記錄紙P,係加熱後會發色的感熱紙,適合使用在各種標籤或收據、票券等的印刷等。記錄紙P,係以具有中空孔地被卷繞之滾筒紙R的狀態來設置於熱列印機1,對從滾筒紙R拉出來的部分進行印刷。
熱列印機1,係具有:外殼3、顯示部4、控制部5、印字單元10。外殼3,係由ABS或ABS與聚碳酸酯之複合材料等之塑膠或金屬材料來形成中空箱狀。外殼3,係具有:長方體狀的本體部6、於本體部6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往本體部6之厚度方向的一方側彎曲的滾筒紙收容部7。於本體部6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部,收容有印字單元 10。於本體部6之長度方向的一端面,形成有排出口3a。排出口3a,係將通過印字單元10所印刷的記錄紙P予以排出。在面對本體部6之厚度方向之另一方側的主面,配置有顯示部4。顯示部4,例如為液晶面板,係與控制部5連接而顯示各種資訊。於滾筒紙收容部7,收容有滾筒紙R。
圖2係印字單元的立體圖。圖3至圖5,係印字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如圖3所示般,印字單元10,係具有:具有從動齒輪56的壓紙滾軸51、使壓紙滾軸51繞旋轉軸O旋轉的馬達61、將壓紙滾軸51支撐成可旋轉且組裝有馬達61的本體框架11、將馬達61的驅動力減速並傳達至從動齒輪56的第1減速齒輪65及第2減速齒輪66、壓接於壓紙滾軸51之外周面的熱感頭41。
如圖2所示般,印字單元10,係將通過壓紙滾軸51與熱感頭41之間的記錄紙P往箭頭A所指的方向予以排出。以下,主要在印字單元10的說明中,將沿著箭頭A的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L1,並將箭頭A所指方向定義為上方。且,將沿著壓紙滾軸51之旋轉軸O的方向定義為軸方向L2。此外,將與上下方向L1及軸方向L2正交的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L3,並在前後方向L3,將相對於熱感頭41的壓紙滾軸51側定義為前方。
本體框架11,係由例如含有玻璃纖維之聚碳酸酯樹脂等的板材所形成。本體框架11,在從上下方向L1觀看時係形成為朝向前方開放的U字狀。具體來說,本體框架 11,係具有:於軸方向L2延伸存在的背板部12、從背板部12之軸方向L2之一方側的端部朝向前方豎立設置的第1側壁部13、從背板部12之軸方向L2之另一方側的端部朝向前方及下方豎立設置的第2側壁部14、設在第1側壁部13與第2側壁部14之間的支撐部15。
如圖5所示般,背板部12,係形成為於前後方向L3具有厚度的板狀。如圖4所示般,第1側壁部13,係形成為於軸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於第1側壁部13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1滾筒插入槽16A。
第2側壁部14,係形成為於軸方向L2具有厚度的板狀。第2側壁部14,係從背板部12之軸方向L2之另一方側的端部朝向前方延伸,進一步朝向下方延伸。於第2側壁部14的上端緣,形成有朝向下方切入的第2滾筒插入槽16B。第2滾筒插入槽16B,其從軸方向L2所觀看的形狀及形成位置,係形成為與第1滾筒插入槽16A一致。於第1滾筒插入槽16A及第2滾筒插入槽16B,可裝卸地插入有壓紙滾軸51。
第2側壁部14之中,在比第2側壁部14與背板部12之間的連接部還下側處,安裝有馬達61。馬達61,係相對於第2側壁部14安裝在內側,且馬達61的輸出軸61a係貫通第2側壁部14而突出於第2側壁部14的外側。馬達61,係使未圖示的配線圖案透過印刷配線過的撓性基板71,而連接於控制部5(參照圖1)。馬達61,係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信號而進行驅動。
於第2側壁部14的外側,形成有齒輪箱部17。齒輪箱部17,係具有從第2側壁部14的周緣朝向外側豎立設置的周壁部18。周壁部18,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形成為朝向上方開放的U字狀。齒輪箱部17,係朝向外側開口。
於周壁部18之前側的上端緣、以及後側的上端緣,分別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9。一對的凹部19,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係彼此的形狀及位置形成為一致。各凹部19,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朝向上方使開口變寬。具體來說,各凹部19,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係具有:沿著軸方向L2的底部19a、從底部19a之外側的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外側壁部19b、從底部19a之內側的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內側壁部19c、從內側壁部19c的上端緣朝向軸方向L2之一方側往斜上方延伸的斜壁部19d。內側壁部19c的高度,係成為外側壁部19b之高度的一半左右。斜壁部19d之上端緣的位置,係與外側壁部19b的上端緣在上下方向L1大約一致。
於周壁部18,形成有第1孔部18a及第2孔部18b。第1孔部18a,係形成在周壁部18之中面對前方之部分的下部。第1孔部18a,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於上下方向L1較長的長方形狀。第2孔部18b,係形成在周壁部18之中面對後方之部分的下部。第2孔部18b,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於上下方向L1較長的長方形狀。第2孔部18b,係在上下方向L1中被配置 在比第1孔部18a還上方。
如圖3所示般,於齒輪箱部17,組裝有各減速齒輪65、66。第1減速齒輪65,係藉由從第2側壁部14豎立設置的第1旋轉軸67支撐成旋轉自如。第1減速齒輪65,係與組裝於馬達61之輸出軸61a的驅動齒輪62咬合。第2減速齒輪66,係在比第1旋轉軸67更上方處藉由從第2側壁部14豎立設置的第2旋轉軸68支撐成旋轉自如。第2減速齒輪66,係與第1減速齒輪65咬合。各減速齒輪65、66,係組裝於齒輪箱部17的開口內。
支撐部15,係形成為沿著軸方向L2延伸的柱狀。支撐部15,係使軸方向L2之一方側的端部連接於第1側壁部13的內側面,並使軸方向L2之另一方側的端部連接於第2側壁部14的內側面。於支撐部15,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的一對安裝部15a。一對安裝部15a,係形成為在軸方向L2空出間隔。於各安裝部15a的底部,設有從上下方向貫通安裝部15a之底部的貫通孔15b。本體框架11,係於支撐部15的貫通孔15b插通螺栓等的締結構件,來對外殼3進行安裝。
如圖4所示般,熱感頭41,係對記錄紙P(參照圖2)進行印刷者。熱感頭41,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形成為以軸方向L2為長度方向的矩形狀。熱感頭41,係配置成其長度方向與記錄紙P之寬度方向一致的狀態。於熱感頭41的頭面41a,沿著軸方向L2配列有多數個發熱元件42。頭面41a,係與記錄紙P的印字面相對向,而成為 可在與壓紙滾軸51的外周面之間夾持記錄紙P。熱感頭41,係透過撓性基板71,與控制部5(參照圖1)連接,使搭載於熱感頭41上的驅動IC(未圖示),基於來自控制部5的訊號,控制發熱元件42的發熱。熱感頭41,係控制發熱元件42的發熱,而將各種文字或圖形等印刷於記錄紙P的印字面。
熱感頭41,係貼付固定於被本體框架11所支撐的頭支撐體45。頭支撐體45,係以軸方向L2為長度方向的板狀構件,於前面貼付固定有熱感頭41。頭支撐體45,係配置在第1側壁部13與第2側壁部14之間,且配置在背板部12與支撐部15之間。
如圖5所示般,在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2之間,中介安裝有使頭支撐體45與背板部12互相朝分開的方向彈推的彈性構件46。亦即,彈性構件46,係構成為常時地將頭支撐體45朝前方按壓。彈性構件46,係在軸方向L2空出間隔而複數(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配置。
如圖4所示般,於頭支撐體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來限制頭支撐體45之旋動範圍的一對止動件45a。止動件45a,係朝向頭支撐體45之軸方向L2的外側延伸出來者,且伸入在本體框架11之第1側壁部13之上部所形成的孔部13a、以及在第2側壁部14之上部所形成的孔部14a內。止動件45a,係構成為伴隨著頭支撐體45的旋動而在孔部13a、14a內移動,且可接觸於孔部13a、14a的端面。止動件45a,係藉由接觸於孔部13a、14a的端面來 限制頭支撐體45的旋動量。
如圖2所示般,壓紙滾軸51,係與熱感頭41對向配置,在與熱感頭41之間夾入記錄紙P的狀態,繞著旋轉軸O軸來旋轉,藉此將記錄紙P往箭頭A所指方向送出。壓紙滾軸51,係具有:滾筒軸52、外裝於滾筒軸52的滾筒本體53、以及安裝於滾筒軸52兩端之一對的軸承54。滾筒軸52,係形成為比本體框架11之第1側壁部13與第2側壁部14的離間距離還要略長。滾筒本體53,係由例如橡膠等所形成,沿著軸方向L2,跨越除了對應於滾筒軸52之兩端部分的全體,而一致地配置。
壓紙滾軸51,係使安裝於兩端之一對的軸承54插入本體框架11的各滾筒插入槽16A、16B。藉此,壓紙滾軸51,係被保持成可相對於本體框架11來繞旋轉軸O旋轉,且可裝卸。壓紙滾軸51,在插入至各滾筒插入槽16A、16B的狀態下,以將從滾筒紙R(參照圖1)抽出的記錄紙P夾入於該壓紙滾軸51與熱感頭41之間的狀態,設置成使滾筒本體53對熱感頭41接觸。
如圖3所示般,在壓紙滾軸51之軸方向L2之另一方側的端部,固定有從動齒輪56。從動齒輪56,係在壓紙滾軸51被保持於第1側壁部13及第2側壁部14時,組裝於齒輪箱部17的上部。此時,從動齒輪56,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與第2減速齒輪66重疊且配置在比第2減速齒輪66還內側,並與第2減速齒輪66咬合。藉此,來自馬達61的旋轉驅動力,係透過各減速齒輪65、66傳達 至從動齒輪56。壓紙滾軸51,係以保持在第1側壁部13及第2側壁部14的狀態旋轉,而可送出記錄紙P(參照圖2)。
如圖2所示般,於齒輪箱部17的開口,安裝有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塞住齒輪箱部17之開口全體的齒輪遮罩20。齒輪遮罩20,係由比本體框架11還高韌性的材料來形成為佳,例如由ABS樹脂等所形成。
圖6及圖7,係齒輪遮罩的立體圖。且,圖6,係從齒輪遮罩的外側觀看的立體圖,圖7,係從齒輪遮罩的內側觀看的立體圖。如圖7所示般,齒輪遮罩20,係具有:本體部21、從本體部21的周緣豎立設置的遮罩側壁部22。且,在以下的齒輪遮罩20之說明中所用到的方向,係將齒輪遮罩20安裝於齒輪箱部17之狀態(圖2所示狀態)的方向。
本體部21,係在將齒輪遮罩20安裝於齒輪箱部17的狀態下,從軸方向L2觀看時覆蓋從動齒輪56及各減速齒輪65、66(參照圖2及圖3)。本體部21,係於軸方向L2具有厚度,且上下方向L1較長之長方形狀的板狀構件。本體部21之從軸方向L2所觀看的形狀,係對應於齒輪箱部17之從軸方向L2所觀看的形狀(參照圖2)。於本體部21的中央部,形成有將本體部21於軸方向L2貫通的一對貫通孔23。於各貫通孔23,在使齒輪遮罩20安裝於齒輪箱部17的狀態下,係插入有第1旋轉軸67及第2旋轉軸68(參照圖3)的前端部。
如圖4及圖7所示般,於本體部21的前方下部,朝向軸方向L2的一方側豎立設置有卡合於齒輪箱部17的第1爪部24。第1爪部24,係具有:於前後方向L3撓曲變形自如的板簧部24a、從板簧部24a的前端朝向前方突出設置的突起部24b。突起部24b,係可與齒輪箱部17的第1孔部18a卡合。
於本體部21的後方下部,朝向軸方向L2的一方側豎立設置有卡合於齒輪箱部17的第2爪部25。第2爪部25,係具有:於前後方向L3撓曲變形自如的板簧部25a、從板簧部25a的前端朝向後方突出設置的突起部25b。第2爪部25,係在上下方向L1中被配置在比第1爪部24還上方。突起部25b,係可與齒輪箱部17的第2孔部18b卡合。
如圖7所示般,遮罩側壁部22,係具有:設在下部的下側側壁部22a、設在前部的前側側壁部22b、設在後部的後側側壁部22c。下側側壁部22a,係設置在:從本體部21的下端緣,通過本體部21之後方下部的角部,遍及至本體部21之後端緣之下部的領域。下側側壁部22a,係以對第1爪部24及第2爪部25設置間隙的狀態來形成。
前側側壁部22b,係設置在:於本體部21的前端緣,從比第1爪部24還上方處,遍及至本體部21之前方上部之角部的領域。前側側壁部22b,係以對第1爪部24設置間隙的狀態來形成。
於前側側壁部22b的上端部,設有嵌合於齒輪箱部17之前側之凹部19(參照圖3)的第1凸部26。第1凸部26,係從前側側壁部22b朝向前方突出。第1凸部26的下端部,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形成為沿著前後方向L3。面對第1凸部26之軸方向L2之兩側的兩側面,係形成與軸方向L2正交的平面狀。
後側側壁部22c,係設置在:於本體部21的後端緣,從比第2爪部25還上方處,遍及至本體部21之後方上部之角部的領域。後側側壁部22c,係以對第2爪部25設置間隙的狀態來形成。
如圖6所示般,於後側側壁部22c的上端部,設有嵌合於齒輪箱部17之後側之凹部19(參照圖3)的第2凸部27。第2凸部27,係從後側側壁部22c朝向後方突出。第2凸部27的下端部,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形成為沿著前後方向L3。面對第2凸部27之軸方向L2之兩側的兩側面,係形成與軸方向L2正交的平面狀。如圖7所示般,第2凸部27,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係形成為與第1凸部26的形狀及位置一致。如圖3及圖7所示般,第1凸部26及第2凸部27,係在將齒輪遮罩20安裝在齒輪箱部17的狀態下,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於上下方向L1位在比齒輪遮罩20的中間部還靠從動齒輪56側。且,上述各爪部24、25,在將齒輪遮罩20安裝於齒輪箱部17的狀態下,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於上下方向L1位在各凸部26、27的相反側而夾住齒輪遮罩20的中間部。
接著,針對齒輪遮罩20的安裝方法進行說明。且,以下所說明之印字單元10之各構成零件的符號,係參照圖2至圖7。
圖8係齒輪遮罩安裝時之印字單元的前視圖。圖9係齒輪遮罩安裝時之印字單元的立體圖。首先,將壓紙滾軸51保持於本體框架11。接著,如圖8及圖9所示般,將齒輪遮罩20的第1凸部26嵌合於齒輪箱部17之前側的凹部19,並將第2凸部27嵌合於後側的凹部19。此時,齒輪遮罩20,係使本體部21傾斜成在從前後方向L3觀看時,齒輪遮罩20的下部比上部還位在外側的狀態。此時,各凸部26、27之面對軸方向L2之一方側的側面,係與各凹部19的斜壁部19d接觸。
接著,各凸部26、27與凹部19保持著嵌合,將齒輪遮罩20的下部往齒輪箱部17接近地朝向軸方向L2的一方側移動。藉此,使齒輪遮罩20的下側側壁部22a、前側側壁部22b的下部、及各爪部24、25,嵌入齒輪箱部17的周壁部18內側。然後,使第1爪部24的突起部24b卡合於齒輪箱部17的第1孔部18a,並使第2爪部25的突起部25b卡合於齒輪箱部17的第2孔部18b。藉此,如圖2所示般,齒輪遮罩20係對齒輪箱部17藉由扣合固定來卡合。根據以上,完成齒輪遮罩20的安裝。
如上述般,本實施形態的印字單元10,係形成於本體框架11,組裝有從動齒輪56及各減速齒輪65、66,並具有:具有用來組裝各減速齒輪65、66之開口的齒輪箱 部17、塞住齒輪箱部17之開口的齒輪遮罩20。齒輪箱部17,係具有:在與旋轉軸O的軸方向L2交叉的上下方向L1凹陷的凹部19。齒輪遮罩20,係具有:與齒輪箱部17卡合的各爪部24、25、與齒輪箱部17的凹部19嵌合的各凸部26、27。
在印字單元10因落下衝擊等而受到外力之際,可旋轉地被支撐於本體框架11的壓紙滾軸51,係沿著旋轉軸O的軸方向L2來移動。如此一來,於覆蓋齒輪箱部17之開口的齒輪遮罩20,係透過組裝於齒輪箱部17之壓紙滾軸51的從動齒輪56、及配置在從動齒輪56與齒輪遮罩20之間的第2減速齒輪66,使壓紙滾軸51的負重沿著軸方向L2作用。根據本實施形態,齒輪箱部17具有於上下方向L1凹陷的凹部19,由於齒輪遮罩20具有與齒輪箱部17之凹部19嵌合的各凸部26、27,故以各凸部26、27配置在凹部19內之狀態保持著嵌合狀態,可限制齒輪遮罩20在軸方向L2的移動。因此,齒輪遮罩20,即使受到從壓紙滾軸51沿著軸方向L2作用的負重,亦能防止從齒輪箱部17的脫落。因此,可成為可防止齒輪遮罩20之脫落的印字單元10。
且,各凸部26、27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在上下方向L1形成於比齒輪遮罩20的中間部還靠從動齒輪56側,故從動齒輪56係配置在比各爪部24、25還接近各凸部26、27的位置。藉此,齒輪遮罩20,即使受到從壓紙滾軸51沿著軸方向L2作用的負重,亦可將該負重集中於 齒輪箱部17之凹部19與齒輪遮罩20之各凸部26、27的嵌合部分。藉此,可減輕施加於各爪部24、25的負重,故可防止齒輪箱部17與齒輪遮罩20之各爪部24、25的卡合解除。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20的脫落。
且,由於齒輪遮罩20具有從覆蓋從動齒輪56及各減速齒輪65、66之本體部21的周緣所豎立設置的遮罩側壁部22,故遮罩側壁部22可發揮作為肋部的功能使本體部21難以撓曲。藉此,齒輪遮罩20,即使是受到從壓紙滾軸51沿著軸方向L2作用的負重亦難以撓曲,故可防止各爪部24、25之卡合的解除。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20的脫落。
且,齒輪遮罩20,係從軸方向L2觀看時於上下方向L1形成較長,故在受到從壓紙滾軸51沿著軸方向L2作用的負重之際,會朝上下方向L1撓曲。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各爪部24、25的撓曲方向與上下方向L1交叉,故即使是齒輪遮罩20受到從壓紙滾軸51沿著軸方向L2作用的負重而撓曲的情況,由於齒輪遮罩20的撓曲方向相對於各爪部24、25的撓曲方向為交叉,故可防止齒輪遮罩20因撓曲而解除各爪部24、25之卡合的情況。因此,可確實防止齒輪遮罩20的脫落。
且,齒輪遮罩20係由比本體框架11還高韌性的材料所形成。因此,在將齒輪遮罩20的各凸部26、27嵌合於齒輪箱部17的凹部19之狀態來使齒輪遮罩20撓曲時,可將齒輪遮罩20的各爪部24、25卡合於齒輪箱部17。 因此,可容易進行齒輪遮罩20對齒輪箱部17的組裝。
且,本實施形態的熱列印機1,係具備印字單元10,故可防止齒輪遮罩20的脫落。
又,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參照圖式所說明之上述的實施形態,在其技術範圍內可思及各種變形例。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齒輪遮罩20在從軸方向L2觀看時係塞住齒輪箱部17的開口全體,但不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使齒輪遮罩塞住齒輪箱部17之開口的一部分。
其他,在不超脫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可適當將上述實施形態的構成要素予以取代成周知的構成要素。

Claims (6)

  1. 一種印字單元,其具備:具有從動齒輪的壓紙滾軸;使前述壓紙滾軸繞既定軸旋轉的驅動源;將前述壓紙滾軸支撐成可旋轉且組裝有前述驅動源的框架;使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減速並傳達至前述從動齒輪的減速齒輪;壓接於前述壓紙滾軸之外周面的熱感頭;形成於前述框架,組裝有前述從動齒輪及前述減速齒輪,並具有用來組裝前述減速齒輪之開口的齒輪箱部;將前述齒輪箱部之前述開口的至少一部分予以塞住的齒輪遮罩,前述齒輪箱部,係具有:從前述框架的側壁部豎立設置之周壁部的端緣往與前述既定軸的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凹陷的凹部,前述齒輪遮罩,係具有:與前述齒輪箱部卡合之撓曲變形自如的爪部;沿著與前述既定軸的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至前述齒輪箱部的前述凹部而與該凹部嵌合的凸部,在前述凸部嵌合至前述凹部內的狀態下,限制前述齒輪遮罩往前述既定軸的軸方向的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前述齒輪遮罩,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時,形成為於既定方向較長,前述凸部,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時,係在前述既定方向形成在比前述齒輪遮罩的中間部還靠前述從動齒輪側,且,前述爪部,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時,係在前述既定方向形成在前述凸部的相反側而隔著前述齒輪遮罩的前述中間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前述齒輪遮罩,係具有: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時,覆蓋前述從動齒輪及前述減速齒輪的本體部;從前述本體部的周緣豎立設置的側壁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前述齒輪遮罩,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時,形成為於既定方向較長,且,前述爪部的撓曲方向,係與前述既定方向交叉。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字單元,其中,前述齒輪遮罩,係由比前述框架還高韌性的材料所形成。
  6. 一種熱列印機,其具備請求項1所述的印字單元。
TW105103313A 2015-02-27 2016-02-02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TWI671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9007A JP6462420B2 (ja) 2015-02-27 2015-02-27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5-039007 2015-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2086A TW201702086A (zh) 2017-01-16
TWI671210B true TWI671210B (zh) 2019-09-11

Family

ID=5544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313A TWI671210B (zh) 2015-02-27 2016-02-02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65057B1 (zh)
EP (1) EP3061615B1 (zh)
JP (1) JP6462420B2 (zh)
KR (1) KR102459202B1 (zh)
CN (2) CN105922744B (zh)
TW (1) TWI671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8119B (zh) * 2013-08-26 2017-08-29 京瓷株式会社 热敏头及具备该热敏头的热敏打印机
JP6462420B2 (ja) * 2015-02-27 2019-01-3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6767189B2 (ja) * 2016-07-26 2020-10-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CN107150508B (zh) * 2017-07-11 2018-09-04 宁波精芯科技有限公司 热敏标签打印机
CN111216462A (zh) * 2020-02-14 2020-06-02 东莞力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结构
CN113844179B (zh) * 2021-09-09 2022-06-07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
JP2024004551A (ja) 2022-06-29 2024-01-1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JP2024035265A (ja) 2022-09-02 2024-03-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型端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1638A (ja) * 2007-10-24 2009-05-14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3006288A (ja) * 2011-06-22 2013-01-10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1985B2 (ja) * 1993-07-07 2004-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ユニット
JP3727211B2 (ja) * 2000-01-28 2005-12-1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プラテンおよび印字装置
FR2837423B1 (fr) * 2002-03-21 2004-06-18 A P S Engineering Mecanisme d'impression thermique, notamment applicable aux terminaux de paiement
BRPI0400435B1 (pt) * 2004-03-17 2015-09-15 Bematech Indústria E Comércio De Equipamentos Eletrônicos Sa mecanismo térmico de impressão
JP5196719B2 (ja) * 2005-10-25 2013-05-1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4913011B2 (ja) * 2007-10-17 2012-04-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装置
JP4294074B1 (ja) * 2008-02-08 2009-07-08 株式会社サトー知識財産研究所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8585305B2 (en) * 2010-02-02 2013-11-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er
CN201728902U (zh) * 2010-05-25 2011-02-02 宁波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
CA2844401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Datamax-O'neil Corporation Print station system
CN203305665U (zh) * 2013-05-30 2013-11-27 宁波精芯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热敏打印机芯
JP6462420B2 (ja) * 2015-02-27 2019-01-3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1638A (ja) * 2007-10-24 2009-05-14 Citizen Systems Japan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3006288A (ja) * 2011-06-22 2013-01-10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61615A2 (en) 2016-08-31
JP2016159482A (ja) 2016-09-05
KR102459202B1 (ko) 2022-10-26
KR20160105334A (ko) 2016-09-06
JP6462420B2 (ja) 2019-01-30
US9365057B1 (en) 2016-06-14
TW201702086A (zh) 2017-01-16
EP3061615A3 (en) 2016-10-26
CN105922744B (zh) 2019-01-18
CN205601392U (zh) 2016-09-28
CN105922744A (zh) 2016-09-07
EP3061615B1 (en)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1210B (zh)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US8493424B2 (en) Printer
US20130241375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6761234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JP6252451B2 (ja) 印刷装置
CN220349346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216761233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216183861U (zh) 印字单元、热敏打印机
JP5055943B2 (ja) 印刷装置
CN22070072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219096311U (zh) 印字单元和便携型终端
CN101332725B (zh) 色带引导单元及打印装置
JP2016168737A (ja) 印字装置およびカセットカバー
JP2010006001A (ja) プリン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