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0322B -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 Google Patents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0322B
TWI670322B TW105127944A TW105127944A TWI670322B TW I670322 B TWI670322 B TW I670322B TW 105127944 A TW105127944 A TW 105127944A TW 105127944 A TW105127944 A TW 105127944A TW I670322 B TWI670322 B TW I6703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mass
organic acid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8761A (zh
Inventor
下拂卓也
Takuya SHIMOHARAI
藤井泰人
Yasuto Fujii
清水隆浩
Takahiro Shimizu
安井淳一
Junichi Yasui
堀口悟
Satoru Horiguchi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0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03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13/00Use of mixtures of ingredients not covered by one singl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each of these compounds being essential
    • C08K13/06Pretreated ingredients and ingredients covered by the main groups C08K3/00 - C08K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8Metal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0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045Sulf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4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聚酯樹脂組成物,適於形成光反射體之光反射面,具有高耐熱性與低產氣性,且能大幅抑制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該聚酯樹脂組成物包含:含有50~10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聚酯樹脂A,且包含:為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中之任一者或為其兩者之有機酸金屬鹽B、預定量之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及平均粒徑為0.05~3μm之無機填料D。聚酯樹脂組成物含預定量之鹼金屬原子/鹼土金屬原子,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

Description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本發明關於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及光反射體。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具有射出成形性、機械特性、耐熱性、電氣特性及耐藥品性等優良之特性,而作為射出成形品廣泛使用在汽車零件、機械零件、電氣零件及通信零件等領域。此外,因模具轉印性亦優良,故也特別被利用作為適用於需求良好外觀之汽車的車燈飾板(extension)等之車燈構件。
但是已知: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連續地持續成形的話,在成形中會有各種氣體(以下亦稱為「散逸氣體(outgas)」)產生,此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寡聚物等會附著於模具,殘留而成為模具污染。此模具污染會有損成形品的外觀。因此,為了構成需求高亮度外觀(平滑性)及均勻的反射性等之汽車用車燈、其他照明器具等之零件、以及構成在表面設置光反射層之光反射體用零件等,若使用以往習知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時,在連續成形中就需要頻繁地清掃模具。為了清掃模具則必須要暫時中斷生產,故對生產性造成不良影響。據此而尋求可抑制模具污染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 另一方面,依作為車燈構件之形狀、規格,有時會有產品成為高溫的情況,亦常要求也具有高耐熱性之樹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0288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32383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作為抑制上述散逸氣體產生的方法,日本特開2014-028883號公報(專利文獻1)等中有人提出使用苯基磺酸而使觸媒失活的方法,並觀察到其降低的效果。但是,有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寡聚物的減少之記載則無,故針對抑制模具污染仍有改善的餘地。日本特開2004-323837號公報(專利文獻2)記載有關減少環狀二聚物及環狀三聚物等之環狀寡聚物之情事,但有關如後述之鏈狀寡聚物的記載則無,抑制模具污染並不充分。
本發明人們為了抑制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進行深入研究後,結果發現:因連續成形導致模具污染累積的根本原因並非在於迄今已知的環狀二聚物及環狀三聚物等之環狀寡聚物,而是鏈狀寡聚物,遂達成本發明。此外發現:藉由獲得能減少成形時所產生的散逸氣體之低產氣性,而展現有關模具污染及霧化性之改善效果,乃至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目的為提供:具有低產氣性,可大幅地抑制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且具有高耐熱性,並表現低霧化性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及光反射體。 [解決課題之手段]
亦即,本發明係如下所述: [1]一種聚酯樹脂組成物,包含:含有50~10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聚酯樹脂A;前述聚酯樹脂組成物尚包含:為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中之任一者或為其兩者之有機酸金屬鹽B、含量相對於前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係為0.05~3質量份之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及1~20質量份之平均粒徑為0.05~3μm之無機填料D;前述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前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005~0.05質量份,且前述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前述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 [2]如[1]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酯樹脂組成物中上述鹼金屬原子及上述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5~0.05質量份。 [3]如[1]或[2]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鈦原子之含量為50mg/kg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酸金屬鹽B之金屬種類係選自於由鋰、鈉、鉀、鈣、及鎂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上述有機酸金屬鹽B係選自於由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苯甲酸鋰、苯甲酸鈉、及苯甲酸鉀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無機填料D係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7]一種光反射體用零件,含有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 [8]一種光反射體,係於如[7]所記載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光反射金屬層。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具有低產氣性,可大幅地抑制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且具有高耐熱性,並表現低霧化性之聚酯樹脂組成物。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聚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係一種聚酯樹脂組成物,包含:含有50~100質量%(5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本說明書中數值範圍若使用「~」來表示時,其範圍係定義為包含上限及下限之數值)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聚酯樹脂A。聚酯樹脂組成物尚包含:為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中之任一者或為其兩者之有機酸金屬鹽B、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係為0.05~3質量份之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1~20質量份之平均粒徑為0.05~3μm之無機填料D。此外,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005~0.05質量份。此外,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藉由含有有機酸金屬鹽B,可抑制成形中之散逸氣體[四氫呋喃(以下亦稱為「THF」)等]的產生,且抑制組成物中所含的環狀寡聚物及鏈狀寡聚物被THF搬運到模具並附著,而抑制源於該等之寡聚物的模具污染。又,藉由含有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可捕捉成形中所產生的散逸氣體(游離有機酸等)、環狀寡聚物及鏈狀寡聚物並達成低霧化性,且對模具污染之抑制有貢獻。
此外,聚酯樹脂組成物可含有後述之脫模劑E。此外,聚酯樹脂組成物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因應需要可含有各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例示例如:改質劑、耐熱安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塑化劑、改性劑、抗靜電劑、阻燃劑、染料、顏料等。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聚酯樹脂A、有機酸金屬鹽B、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無機填料D、及脫模劑E(惟,脫模劑E之摻合係為任意)之合計宜佔85質量%以上,佔90質量%以上更佳,佔95質量%以上再更佳。
而且,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具有低產氣性且高耐熱性,更可大幅地抑制連續成形時之模具污染,尤其適用於構成汽車用車燈或照明器具等之零件、表面設置光反射層之光反射體用零件用等係為有效。
<聚酯樹脂A> 本發明中聚酯樹脂A含有50~10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酯樹脂A並不排除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外的第3成分,但以此2成分構成較理想。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聚酯樹脂A只要以聚酯樹脂A為主成分則無特別限制,宜為90質量%以上,為92質量%以上更佳。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係可利用使以對苯二甲酸或其酯之形成性衍生物為主成分之二羧酸、與以1,4-丁二醇或其酯之形成性衍生物為主成分之二醇進行聚縮合反應等之一般的聚合方法而獲得之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係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重複單元為80莫耳%以上較理想,為90莫耳%以上更佳,為95莫耳%以上再更佳,為100莫耳%最佳。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在不損及其特性之範圍內,例如在約20質量%以下,可含有其他聚合成分。作為含有其他聚合成分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癸二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癸烷二羧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乙二)酯等。該等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固有黏度(IV)宜為0.3~1.6dl/g,為0.45~1.35dl/g更佳,為0.5~1.2dl/g再更佳,為0.55~1.05dl/g特佳。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藉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固有黏度(IV)為0.3~1.6dl/g,而使機械性特性及成形性變得良好。上述固有黏度(IV)係利用烏氏黏度計(Ubbelohde viscometer),使用苯酚/四氯乙烷(質量比1/1)之混合溶劑,各別測量30℃中的濃度0.4g/dl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溶液與僅混合溶劑之掉落秒數,並根據ASTM D4603由下式(I)求得的值。
固有黏度(IV)=0.25(ηr -1+3lnηr )/C・・・(I) 上述式(I)中,ηr =η/η0 ,η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溶液之掉落秒數,η0 為僅混合溶劑之掉落秒數,C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溶液之濃度(g/dl)。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羧基在聚合物的水解反應中扮演催化性的角色,故隨著末端羧基量的增加,水解會加速。因此,此末端羧基的濃度宜低。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羧基的濃度宜為40eq/ton以下,為30eq/ton以下更佳,為25eq/ton以下再更佳,為20eq/ton以下特佳。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羧基的濃度(單位:eq/ton)可藉由例如將預定量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溶解於苄醇,並使用氫氧化鈉之0.01莫耳/升之苄醇溶液滴定而進行測量。指示劑例如使用酚酞溶液即可。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羥基主要在熔融時會發生反咬(backbiting),故會成為在成形中生成散逸氣體之一的THF、鏈狀寡聚物及環狀寡聚物之出發點。因此,就減少模具污染而言,降低此末端羥基之濃度,並抑制成形中的反咬較理想。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羥基的濃度宜為110eq/ton以下,為90eq/ton以下更佳,為70eq/ton以下再更佳,為50eq/ton以下特佳。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末端羥基的濃度(單位:eq/ton)例如可根據利用1 H-NMR測量而得的光譜,由源自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對苯二甲酸的峰值與末端之1,4-丁二醇的峰值,利用預定的計算方式而算出。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係可利用使以對苯二甲酸或其酯之形成性衍生物為主成分之二羧酸、與以乙二醇或其酯之形成性衍生物為主成分之二醇進行聚縮合反應等之一般的聚合方法而獲得之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係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重複單元為80莫耳%以上較理想,為90莫耳%以上更佳,為95莫耳%以上再更佳,為100莫耳%特佳。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在不損及其特性之範圍內,例如在約20質量%以下,可含有其他聚合成分。作為含有其他聚合成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癸二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癸烷二羧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環己二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乙二)酯等。該等成分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本發明藉由使用如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可控制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收縮率。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固有黏度(IV)宜為0.36~1.6dl/g,為0.45~1.35dl/g更佳,為0.5~1.2dl/g再更佳,為0.55~1.05dl/g特佳。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藉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固有黏度(IV)為0.36~1.6dl/g,而使機械性特性及成形性變得良好。上述固有黏度(IV)利用與測量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固有黏度(IV)的方法相同之方法測量即可。
本發明中聚酯樹脂A含有50~10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本發明中為了防止成形時之無機填料D的浮出並改善成形品的表面外觀,且為了控制聚酯樹脂組成物之結晶化行為,聚酯樹脂A含有5質量%以上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係為理想之態樣。聚酯樹脂A宜含有50~95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5~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含有60~9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10~4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更佳,含有70~85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15~3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再更佳。藉由含有如上述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可控制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收縮率,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含量超過50質量%的話,射出成形時的脫模性會惡化,且聚酯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會降低,故較不理想。
聚酯樹脂A中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合計量宜為80質量%以上,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再更佳。又,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合計量亦可為100質量%。
(鈦觸媒) 構成本發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例如可利用1,4-丁二醇與對苯二甲酸或對苯二甲酸二烷酯之使用了鈦觸媒的酯化反應或酯交換反應而獲得。此時,考慮抑制成形時在缸體內的停留所導致之分解的觀點,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鈦原子之含量為50mg/kg以下較理想。亦即,在本發明,聚酯樹脂組成物所含的鈦觸媒之含量依鈦原子之含量進行界定。鈦原子之含量為45mg/kg以下更佳,為40mg/kg以下再更佳,為35mg/kg以下特佳。鈦原子之含量的下限宜為5mg/kg,為8mg/kg更佳,為15mg/kg再更佳。鈦原子之含量超過50mg/kg的話,則難以展現模具污染的抑制效果。
鈦原子之含量可利用濕式灰化等之方法將聚合物中的金屬回收後,使用原子發光、原子吸光或ICP(感應耦合電漿)等之方法進行測量。
作為鈦觸媒可使用公知的鈦化合物。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鈦酸四乙酯、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正丁酯等之含有烷氧化鈦之鈦酸四烷酯、其部分水解物及鈦螯合化合物;乙酸鈦、草酸氧鈦、草酸氧鈦基銨、草酸氧鈦基鈉、草酸氧鈦基鉀、草酸氧鈦基鈣、草酸氧鈦基鍶等之草酸氧鈦基化合物;偏苯三甲酸鈦、硫酸鈦、氯化鈦、鹵化鈦之水解物、溴化鈦、氟化鈦、六氟鈦酸鉀、六氟鈦酸銨、六氟鈦酸鈷、六氟鈦酸錳、乙醯丙酮鈦、羥基多元羧酸或含氮多元羧酸之鈦錯合物、由鈦及矽、或鋯構成的複合氧化物、烷氧化鈦與磷化合物之反應物、烷氧化鈦與芳香族多元羧酸、或其酸酐與預定之磷化合物的反應產物等。
其中,考慮抑制模具污染的觀點,宜使用選自於由鈦酸四乙酯、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正丁酯等之含有烷氧化鈦之鈦酸四烷酯、其部分水解物及鈦螯合化合物構成之群組中之任一種。又,使用選自於由鈦酸四異丙酯、鈦酸四正丙酯、鈦酸四正丁酯、乙醯乙酸乙酯鈦螯合物及三乙醇胺鈦鹽構成之群組中之任一種更佳。
可用錫替換鈦、或將錫與鈦一起作為觸媒使用。此外,除了使用鈦及錫之外,亦可使用乙酸鎂、氫氧化鎂、碳酸鎂、氧化鎂、烷氧化鎂、磷酸氫鎂等之鎂化合物;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烷氧化鈣、磷酸氫鈣等之鈣化合物;三氧化銻等之銻化合物;二氧化鍺、四氧化鍺等之鍺化合物;錳化合物;鋅化合物;鋯化合物;鈷化合物;正磷酸、亞磷酸、次磷酸、聚磷酸、該等之酯或金屬鹽等之磷化合物;氫氧化鈉等之反應助劑。作為反應助劑使用之化合物與後述之有機酸金屬鹽B重複時,將此有機酸金屬鹽B與反應助劑之合計量設定為在本發明中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所允許的範圍內之含量即可。
(鏈狀寡聚物) 據認為本發明中,可抑制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係因以下理由。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在本發明,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所佔的比例最多的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故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控制在低量較理想。鏈狀寡聚物比環狀寡聚物低熔點且低玻璃轉移溫度,故比環狀寡聚物容易附著到模具上。據認為已附著於模具的鏈狀寡聚物帶有黏接性,會發揮如黏結劑般的作用而助長環狀寡聚物附著到模具上。因此,減少聚酯樹脂組成物所含的鏈狀寡聚物之含量對於延遲連續成形時的模具開始污染具有非常有效果的貢獻。因此,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係在抑制模具污染方面極為重要。
如此本發明發現鏈狀寡聚物係模具污染的根本原因。又已知:四氫呋喃係因末端羥基之反咬反應等而生成,從以下所說明的散逸氣體測量亦發現:四氫呋喃的產生量與模具污染的程度有正相關之關係。亦即四氫呋喃的產生量愈增加,模具污染的程度變得愈嚴重。此散逸氣體測量係藉由對於5mg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樣本,以265℃、10分鐘的條件進行加熱,並將產生的成分使用GS/MS(商品名:「TD-20/QP-2010Ultra」,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進行分析而測得四氫呋喃的產生量。檢測成分可利用甲苯換算等來進行定量。另外,模具污染可藉由實施後述之加速試驗等來評價。
由上可知:聚酯樹脂組成物所含的鏈狀寡聚物,以溶進成形中所生成的四氫呋喃的狀態,於射出成形時噴射到樹脂系統外而與模具接觸。據認為此時沸點低的四氫呋喃不會殘留於模具而會蒸發,但溶進四氫呋喃的鏈狀寡聚物會直接附著到模具上。因此,減少成為介質之四氫呋喃的產生量,亦與抑制鏈狀寡聚物餾出到樹脂系統外有關聯,就結果而言可減少鏈狀寡聚物對模具之附著量並抑制模具污染。
在此,本說明書中的鏈狀寡聚物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時係指:合計2~13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成單元與源自1,4-丁二醇之構成單元鍵結而成的直鏈狀結構之寡聚物。又鏈狀寡聚物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時係指:合計2~13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成單元與源自乙二醇之構成單元鍵結而成的直鏈狀結構之寡聚物。鏈狀寡聚物在兩末端具有由羥基或羧基構成的反應性官能基,有時會有兩末端均為羧基或羥基的情況。又,環狀寡聚物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環狀寡聚物時係指:合計4~14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成單元與源自1,4-丁二醇之構成單元鍵結而成的環狀結構之寡聚物。又環狀寡聚物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環狀寡聚物時係指:合計4~14個源自對苯二甲酸之構成單元與源自乙二醇之構成單元鍵結而成的環狀結構之寡聚物。
如上所述,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宜為950mg/kg以下,為900mg/kg以下更佳,為800mg/kg以下再更佳,為700mg/kg以下特佳。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超過1000mg/kg的話,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會變得不足。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下限值理想為0mg/kg。另外,鏈狀寡聚物之含量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兩者時,以其兩者計為1000mg/kg以下。
另一方面,環狀寡聚物之含量若為9000mg/kg以下即可。環狀寡聚物之含量宜為8000mg/kg以下,為6000mg/kg更佳。惟,環狀寡聚物之含量即使為約6000mg/kg,若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超過1000mg/kg的話,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仍會降低。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若為1000mg/kg以下,會有環狀寡聚物之含量愈少,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愈高的傾向。在這方面,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若為1000mg/kg以下,以往據認為係模具污染的原因之環狀寡聚物之含量有相對寬鬆的容許量,可含有到9000mg/kg以下為止。
鏈狀寡聚物及環狀寡聚物之含量可藉由例如:將聚酯樹脂組成物溶解於由六氟異丙醇/氯仿=2/3(體積比)構成的溶劑,並添加氯仿、甲醇等使其沉澱,然後,針對過濾而得的上清液進行乾燥固化,並以二甲基甲醯胺溶解並過濾,針對其濾液實施利用液相層析分析法之分析來測量。例如可將鏈狀寡聚物之含量(定量值)以BHET(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換算、環狀寡聚物之含量(定量值)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環狀三聚物換算而算出。
將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設定為1000mg/kg以下之方法若為可將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設定為1000mg/kg以下之方法則無特別限制。在本發明,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所佔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比例高,故降低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係為有效。
作為將鏈狀寡聚物之含量設定為1000mg/kg以下之方法,可例示:以鈦觸媒與反應助劑進行調整之方法、進行固相聚合之方法及將鏈狀寡聚物以水或溶劑進行萃取之方法等。針對將環狀寡聚物之含量設定為9000mg/kg以下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示:調整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聚合時的溫度、時間、聚合觸媒等之方法、進行固相聚合之方法、在聚合後以熔融狀態進行熱處理之方法、及使用預定溶劑來萃取環狀寡聚物之方法等。又,亦可將該等方法與其他方法組合,而使鏈狀寡聚物及環狀寡聚物兩者減少。
例如在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進行固相聚合之方法,藉由進行酯化或酯交換反應,會有同時降低末端羧基之濃度及末端羥基之濃度的傾向。此方法因為分子量會增加,故需要調整固相聚合前的固有黏度(IV),以及調整固相聚合之溫度及時間。
另外,聚酯樹脂組成物中含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時,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的含量控制在低量亦可對抑制模具污染有貢獻。又,針對減少四氫呋喃的產生量之方法如下所詳述。
<有機酸金屬鹽B>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包含:為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中之任一者或為其兩者之有機酸金屬鹽B。其含量係以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作為基準來界定,具體而言,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005~0.05質量份。亦即在本發明,聚酯樹脂組成物所含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係藉由界定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來掌握。
在此,聚酯樹脂組成物所含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係藉由界定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來掌握的理由係如下所述。亦即據認為:有機酸金屬鹽B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中係以金屬離子呈解離的狀態下存在,故欲知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則必須將金屬(離子)及有機酸(離子)中之任一者或將其兩者進行定量。但是,有機酸容易揮發,且多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之聚合物之結構類似,故常有定量困難的情況。另一方面,金屬原子(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相對地容易殘存於聚酯樹脂組成物中,定量比較容易。因此,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係藉由界定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來掌握。又,由如此的理由明顯可知上述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係源自有機酸金屬鹽B。
而且,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之含量可利用ICP發光分析法來測量。
另外換言之,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每1kg質量的聚酯樹脂A含有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0.05mg以上500mg以下(以下用「mg/kg」表示)。又,有機酸金屬鹽B含有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兩者時,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兩者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005~0.05質量份。
利用有機酸金屬鹽B能減少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所具有的末端羥基在成形時的反咬反應並減少THF的產生量。此源自有機酸金屬鹽B之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未達0.000005質量份(0.05mg/kg)時,利用有機酸金屬鹽B之作用來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會難以展現。又,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超過0.05質量份(500mg/kg)時,有可能會促進聚酯樹脂組成物的分解,並使模具污染及霧化性惡化。
此外,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上述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宜為0.0005~0.05質量份。此數值範圍為0.0005~0.04質量份(5~400mg/kg)更佳,為0.0006~0.03質量份(6~300mg/kg)再更佳,為0.0007~0.02質量份(7~200mg/kg)特佳。
於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可使用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金屬種類,考慮模具污染的觀點,選自於由鋰、鈉、鉀、鈣、及鎂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較理想。其中宜為鋰、鈉、鉀,為鉀最佳。
作為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鹽,具體而言可例示:該等金屬之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等之飽和脂肪族羧酸鹽;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之不飽和脂肪族羧酸鹽;苯甲酸等之芳香族羧酸鹽;三氯乙酸等之含有鹵素之羧酸鹽;乳酸、檸檬酸、水楊酸、葡萄糖酸等之羥基羧酸鹽;1-丙磺酸、1-戊烷磺酸、萘磺酸等之有機磺酸鹽;月桂基硫酸等之有機硫酸鹽;碳酸鹽等。另外,碳酸鹽通常歸類於無機酸鹽,但在本發明,係將具有碳之酸視為有機酸而將碳酸鹽包含於有機酸鹽的範圍內。
考慮抑制模具污染之效果及操作性的觀點,有機酸金屬鹽B宜選自於由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苯甲酸鋰、苯甲酸鈉、及苯甲酸鉀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其中,選自於由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及乙酸鎂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更佳,為乙酸鉀特佳。另外,該等有機酸金屬鹽B可使用單獨1種,以可將2種以上併用。
使有機酸金屬鹽B含於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在構成聚酯樹脂A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初期(酯化反應後或酯交換反應後)進行添加的方法、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後期(聚縮合步驟(減壓步驟)中或聚合結束後)進行添加的方法、在丸粒化後使其附著於丸粒表面,或使其滲透於丸粒中的方法、或事先製造含有高濃度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並在為了獲得聚酯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揉合時混合該母粒的方法等。此外,亦可在成形為成形體時添加含有高濃度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的方法。另外,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初期及聚合後期係指所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熔融聚合中的聚合初期及聚合後期。
在製造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時使其含有有機酸金屬鹽B時,相對於添加量會有部分有機酸金屬鹽B在減壓條件下而排除到反應系統外的情況。因此有機酸金屬鹽B的添加量必須要考量所使用的反應裝置、條件等,且因應需要在利用數次的試作試驗來掌握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所殘存的有機酸金屬鹽B(亦即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的量之後決定。又,使用雙軸擠壓機等進行揉合來製造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時,在進行通氣孔脫氣(減壓)時有時也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故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決定有機酸金屬鹽B的添加量。
在本發明中,以源自有機酸金屬鹽B之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5~0.05質量份(5~500mg/kg)的方式構成聚酯樹脂組成物時,其聚酯樹脂組成物係藉由使用含有高濃度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而獲得特佳。作為母粒之基礎樹脂宜為構成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樹脂中之任一者,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所佔比例最多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更佳。含有高濃度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可藉由將基礎樹脂與有機酸金屬鹽B混合並熔融揉合而製造。此熔融揉合之方法為公知的方法即可,可使用單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加壓捏合機或班布瑞混合機等。其中宜使用雙軸擠壓機。
母粒中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亦以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為基準來界定,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上述母粒100質量份為0.02~1.5質量份(200~15000mg/kg)較理想。母粒中的含量超過1.5質量份的話,有可能在製作母粒時基礎樹脂會分解,並在使其含於聚酯樹脂組成物時造成不良影響。母粒中的含量未達0.02質量份的話,母粒形式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少,生產性不佳。
據推測該等有機酸金屬鹽B具有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之理由係因如下所述。亦即有機酸金屬鹽B係利用酯基安定化的效果或所謂的緩衝效果(buffer effect),而抑制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水解反應,且抑制末端羥基之反咬反應。藉此,主要可抑制四氫呋喃的生成。因此,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可獲得低產氣性以及大幅地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
在使有機酸金屬鹽B含於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方法中,比起在聚酯聚合步驟中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揉合時或成形時添加事先製得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較理想的理由,係如下所述。 在構成聚酯樹脂A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初期(酯化反應後或酯交換反應後),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後期(聚縮合步驟(減壓步驟)中或聚合結束後)的時機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時,由於其原料即對苯二甲酸會與有機酸金屬鹽B中的鹼金屬或鹼土金屬形成鹽,而失去有機酸金屬鹽B的作用,有可能會降低抑制模具污染的效果。此外,由於形成的鹽析出而成為突起(seeds),無法獲得良好的外觀(尤其是表現平滑性之鏡面外觀),此析出的鹽等之異物有可能會成為材料破壞的起點而亦降低機械特性(在聚合結束後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時,有時會有因樹脂的黏度高而難以均勻分散,有機酸金屬鹽B本身即成為突起的情況)。 另一方面,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揉合時或成形時添加事先製得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母粒時,可在有機酸金屬鹽B的存在下縮短聚酯樹脂A為熔融狀態之時間,不僅可解決上述問題,亦可因減少聚酯樹脂A的分解而抑制色調的惡化(偏黃的增加),且可維持耐霧化性。 因此,比起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時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以母粒形式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揉合時或成形時添加較理想。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因含有有機酸金屬鹽B,使得L*a*b*表色系統得到之Color-b值會增加,會有偏黃增加的傾向,考慮品質及著色時顏色變異(color variation)的觀點,聚酯樹脂組成物之Color-b值控制在6以下較理想。在此,比起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之聚合時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的方法,利用母粒來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的方法會有使Color-b值變低的傾向,故較為理想。聚酯樹脂組成物的Color-b值為5以下更佳,為4以下再更佳。
Color-b值例如可藉由對將聚酯樹脂組成物射出成形而得的在單面具有鏡面之平板(使用具有鏡面之模具成形而得)的鏡面,利用市售的精密型分光光度比色計等,依據JIS Z 8722:2009、JIS Z 8781-4:2013測量而得。
<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係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含有0.05~3質量份之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藉由將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含量設定在如此的範圍內,可有效率地捕捉從後述脫模劑E產生的游離有機酸等之氣體成分、環狀寡聚物、鏈狀寡聚物、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單體等,且可實現包含低霧化性之優良的低產氣性。亦對模具污染的抑制有貢獻。
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超過3質量份的話,可能因與聚酯樹脂A之反應而造成凝膠化。又,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未達0.05質量份的話,上述的捕捉有可能變得無法有效率地實施以致得到的效果不足。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摻合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宜為0.1~2質量份,為0.15~1質量份更佳。
在此,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係指:將含有環氧丙基之單體與苯乙烯系之單體共聚合而構成,且聚合物1分子中含有多個(理想為3個以上,為4個以上更佳)環氧丙基之聚合物。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係藉由分子內的環氧丙基與從脫模劑E產生的游離有機酸等之氣體成分進行加成反應,而可捕捉該氣體成分。可捕捉環狀寡聚物、鏈狀寡聚物及上述單體等的原因亦為分子內之環氧丙基進行加成反應。
就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而言,宜為與聚酯樹脂A之相容性佳者。例如: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以上,且環氧價為0.5meq/g以上較理想。此時,Mw為5000以上更佳,為7000以上再更佳,為8000以上特佳。Mw若未達1000,每1分子的環氧丙基會變少,上述的捕捉有可能無法有效率地實施以致得到的效果不足。Mw從與聚酯樹脂A之相容性的觀點,宜為50000以下。又,環氧價為0.6meq/g以上更佳,為0.65meq/g以上再更佳,為1.0meq/g以上特佳。環氧價若未達0.5meq/g,上述的捕捉有可能無法有效率地實施以致得到的效果不足。環氧價考慮抑制和聚酯樹脂A之反應成為過量的觀點,3meq/g以下較理想。
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具體的化學組成宜為含有環氧丙基之不飽和單體與乙烯基芳香族系單體之共聚物。
含有環氧丙基之不飽和單體為不飽和羧酸環氧丙酯、不飽和環氧丙醚等。作為不飽和羧酸環氧丙酯可例示: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伊康酸單環氧丙酯等,其中使用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較理想。作為不飽和環氧丙醚可例示:乙烯基環氧丙醚、烯丙基環氧丙醚、2-甲基烯丙基環氧丙醚、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醚酯等,其中使用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醚酯較理想。
作為乙烯基芳香族系單體可例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等之苯乙烯系單體、其中使用苯乙烯較理想。
含有環氧丙基之不飽和單體與乙烯基芳香族系單體之共聚合的比例宜為含有環氧丙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共聚合量為1~30質量%,為2~20質量%更佳。含有環氧丙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共聚合量未達1質量%的話,每1分子的環氧丙基變少,上述的捕捉有可能無法有效率地實施以致得到的效果不足。超過30質量%的話,有時會有損及作為樹脂組成物之安定性的情況。
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在不損及和聚酯樹脂A之相容性的範圍內,亦可共聚合以下單體: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碳數1~7之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甲基)丙烯腈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之乙烯系酯單體;(甲基)丙烯醯胺單體;馬來酸酐、馬來酸單酯、馬來酸二酯等之單體。但是乙烯、丙烯及1-丁烯等之α-烯烴類具有損及和聚酯樹脂A之相容性的傾向,故設定為不用於共聚合。
使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含於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考慮操作性的觀點,宜在為了獲得聚酯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揉合時混合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
在使用以往習知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構成聚酯樹脂組成物,並將以此成形而成的成形品使用作為汽車用車燈零件等時,會發生因經年劣化等導致汽車頭燈的燈罩發黃而模糊之霧化的問題。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利用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可有效果地抑制為霧化的原因之散逸氣體的產生,而可具有優良的低霧化性。具體而言,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藉由在霧化試驗(160℃)後的玻璃平板之霧度值為5%以下,而可解決上述霧化的問題。霧化試驗後的玻璃平板之霧度值超過5%的話,實際用於汽車頭燈的燈罩、其他照明器具等,會發生上述霧化的問題。此外在射出成形時容易發生模具污染,有可能對作為成形品之品質及生產性造成不良影響。
上述霧化試驗可利用以下的方法實施。亦即,從聚酯樹脂組成物射出成形而得的成形品(厚度2mm)切出多片約40mm×40mm大小的小片。然後將合計10g之該等小片,放入包覆鋁箔而製出底部之玻璃筒(例如:φ65×80mm)中,並將此玻璃筒設置於公知的加熱板上使其直立。然後,對上述玻璃筒,以玻璃片(例如,78mm×76mm×1mm)蓋上使其無間隙後,於上述加熱板實施160℃、24小時之熱處理。熱處理的結果,自聚酯樹脂組成物昇華而得的分解物等析出在玻璃片內壁上並附著,故對此玻璃片使用公知的霧度計等測量霧度值。霧度值可由全光線透射光中的散射透射光之比例求得並作為霧度(%)之指標。霧度值愈小(即透明)意味聚酯樹脂組成物具有低霧化性。
<無機填料D> 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含有1~20質量份之平均粒徑為0.05~3μm之無機填料D。藉由將無機填料D設定在如此的範圍內,可更提昇耐熱性及剛性,此外可將收縮率控制為小。尤其收縮率大的話,會有在射出成形時因緊抱模具而造成脫模不良、或在成形品為大型時、形狀複雜時等,成形品發生變形之情況,故利用無機填料D將收縮率控制為小係非常重要。 無機填料D之含量未達1質量份時,耐熱性及剛性之提昇效果小。超過20質量份的話,會因為填料的浮出,而有損為了作為車燈構件使用所必須的表面平滑性。 考慮耐熱性及剛性之提昇、表面平滑性的觀點,無機填料D之含量宜為2質量份以上,此外考慮收縮率控制的觀點,無機填料D之含量為3質量份以上更佳。
前述無機填料D利用雷射繞射法測量而得的平均粒徑(體積累積粒度分佈之50%粒徑)必須為3μm以下。平均粒徑超過3μm的話,會有損聚酯樹脂組成物之成形品的表面平滑性。無機填料D之平均粒徑宜為2μm以下。考慮抑制凝聚(分散不良)、操作性(進料容易性等)的觀點,無機填料D之平均粒徑的下限為0.05μm較理想。
無機填料D為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較理想。該等無機填料相較於其他的無機填料能製得比較小的粒徑,故添加量多仍容易維持表面平滑性。其中,考慮聚酯樹脂組成物之低比重化的觀點,宜為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考慮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分散性、操作性的觀點為碳酸鈣更佳。
為了提高無機填料D和聚酯樹脂組成物之相容性及在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分散性,亦可經表面處理。另外,進行表面處理時,宜在不造成因氣體產生所導致之霧化等之對其他特性之影響的程度進行表面處理。 作為表面處理可列舉:利用胺基矽烷偶合劑、環氧矽烷偶合劑、鈦酸酯系偶合劑、鋁酸酯系偶合劑等之表面處理劑所為之處理;利用二氧化矽所為之處理;利用脂肪酸所為之處理;利用SiO2 -Al2 O3 所為之處理;利用磷化合物等之酸性化合物所為之中和處理等,亦可將該等處理組合。考慮霧化性的觀點,利用二氧化矽所為之處理、利用環氧矽烷偶合劑所為之處理、利用烷基矽烷偶合劑所為之處理較理想。
無機填料D之表面處理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舉將無機填料D與各處理劑物理地混合之方法,例如可使用輥磨機、高速旋轉式粉碎機、噴射研磨機等之粉碎機、或諾塔混合機、螺條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等之混合機。
<其他> (脫模劑E) 本發明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為了使脫模性更提昇,可含有脫模劑E。考慮抑制模具污染的觀點,脫模劑E為脂肪酸酯化合物較理想。此脂肪酸酯化合物可含有:羧酸有部分被單乙二醇或聚乙二醇酯化之化合物、及有部分形成金屬鹽之化合物。由於脫模劑E為脂肪酸酯化合物,利用有機酸金屬鹽B及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作用,會有抑制源於脫模劑E之游離脂肪酸的生成之傾向,可抑制模具污染且可改善霧化性。脫模劑E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宜為0.05~3質量份。脫模劑E之含量未達0.05質量份的話,有可能會無法獲得充分的脫模效果,並發生脫模不良或脫模皺褶等。因脫模劑E其本身氣化或滲出而造成模具污染。此外,例如將此含有脫模劑E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使用於汽車用車燈時,在100℃~200℃之範圍的溫度環境下會附著於頭燈的燈罩或反光鏡等,或使其發生霧化(fogging)。若脫模劑E之含量超過3質量份的話,該等問題即變得明顯。
<聚酯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製造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可藉由將上述各成分及因應需要添加的安定劑等之添加劑混合並進行熔融揉合而製造。熔融揉合的方法能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單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加壓捏合機或班布瑞混合機等進行熔融揉合。其中宜使用雙軸擠壓機。作為一般的熔融揉合之條件,使用雙軸擠壓機時,可將缸體溫度設定為250~280℃,揉合時間設定為2~15分鐘。
就本發明相關之聚酯樹脂組成物的成形方法而言並無特別限制,可利用射出成形、擠壓成形、吹塑成形等之公知的方法進行成形。其中,考慮通用性的觀點,宜使用射出成形法。
<光反射體用零件> 本發明相關之光反射體用零件含有上述聚酯樹脂組成物。光反射體用零件可藉由利用射出成形法、擠壓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等之公知的方法將聚酯樹脂組成物成形而得,考慮通用性的觀點使用射出成形法獲得較理想。光反射體用零件例如藉由具備光反射金屬層而成為後述之光反射體。
<光反射體> 本發明相關之光反射體係於上述光反射體用零件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光反射金屬層。例如:光反射體可藉由在上述光反射體用零件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直接形成作為光反射金屬層之金屬薄膜(例如:鋁箔)而獲得。光反射體藉由在上述光反射體用零件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蒸鍍金屬薄膜而獲得特佳。蒸鍍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公知的方法。
本發明相關之光反射體可使用作為例如:汽車用車燈(頭燈等)、光反射體(車燈飾板、反射器、殼體等)、以及照明器具、電氣零件、電子元件、家庭雜貨品等之各種零件。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受限於該等實施例。另外,實施例所記載之測量值係利用以下方法測量而得的值。
(1)固有黏度(IV):利用烏氏黏度計,使用苯酚/四氯乙烷(質量比1/1)之混合溶劑,並於30℃測量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之固有黏度(IV)。各別測量在30℃時,濃度為0.4g/dl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溶液、濃度為0.4g/dl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溶液、及僅混合溶劑之掉落秒數,並由上述式(I)求得其值。
(2)末端羧基濃度(單位:eq/ton,以酸價形式表示):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 0.5g溶解於苄醇25ml中,使用氫氧化鈉0.01莫耳/升之苄醇溶液進行滴定。使用的指示劑係將酚酞0.10g溶解於乙醇50ml及水50ml的混合液而成之溶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之末端羧基濃度的定量也利用同樣的方法實施。
(3)末端羥基濃度(單位:eq/ton):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之末端羥基濃度的定量係利用共振頻率500MHz之1 H-NMR測量來實施。測量裝置使用NMR裝置(商品名:「AVANCE-500」,BRUKER公司製)。
首先,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 10mg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 10mg溶解於由氘代氯仿/六氟異丙醇=1/1(體積比)構成的溶劑0.12ml後,添加氘代氯仿0.48ml及重吡啶5μl,充分地攪拌製得樹脂溶液。其後,將此樹脂溶液填充於NMR管中實施1 H-NMR測量。鎖場溶劑使用氘代氯仿,累計次數設定在128次。
然後,測量而得的1 H-NMR之光譜中,氯仿的峰值呈現7.29ppm時,源自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對苯二甲酸峰值(i)呈現8.10ppm。此外,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的情況,末端之1,4-丁二醇峰值(ii)呈現3.79ppm。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的情況,末端之乙二醇峰值(iii)呈現4.03ppm。因此,藉由將(i)~(iii)作為各峰值之積分值,利用下式而求得末端羥基濃度。
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的情況:[(ii)×1000000/2]/[(i)×220/4]=末端羥基濃度(eq/ton)。 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的情況:[(iii)×1000000/2]/[(i)×192/4]=末端羥基濃度(eq/ton)。
(4)鈦原子含量、鉀原子含量、鎂原子含量:以電子工業用高純度硫酸及電子工業用高純度硝酸將聚酯樹脂組成物濕式分解,並使用ICP(商品名:「SPECTROBLUE」,AMETEK公司製),利用發光分析法測量而得。
(5)寡聚物含量:將聚酯樹脂組成物0.1g溶解於由六氟異丙醇/氯仿=2/3(體積比)構成的溶劑3ml後,添加氯仿20ml、甲醇10ml使聚合物沉澱。然後針對過濾而得的上清液進行乾燥固化後,以二甲基甲醯胺10ml溶解並過濾,針對此濾液利用液相層析分析法實施各寡聚物成分之定量。鏈狀寡聚物之定量值係以BHET(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換算,環狀寡聚物之定量值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環狀三聚物換算,並使用各檢量線計算而得。測量在下述條件下實施。
液相層析分析裝置:商品名:「Prominence」,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 管柱:Shim-pack XR-ODS 2.2μm(3×100mm); 移動相:A 0.2%乙酸水,B 乙腈; 梯度:0min(10%B),25min(100%B),27min(100%B),27.01min(10%B),32min(10%B); 流速:1.1ml/min; 管柱溫度:50℃; 注射量:5μl; 檢測波長:UV258nm。
(6)Color-b值(平板):準備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使用具有以#6000號之銼刀打磨而成的鏡面之模具,藉由射出成形獲得100mm×100mm×2mm之由聚酯樹脂組成物構成的平板成形品。此平板成形品在單面上具有由模具轉印而得的鏡面。成形時的缸體溫度為260℃,模具溫度為60℃。使用精密型分光光度比色計(商品名:「TC-1500SX」,東京電色公司製),依據JIS Z 8722:2009、JIS Z 8781-4:2013測量平板成形品之鏡面側的Color-b值。測量條件係D65光源、10°視野,使用0°-d法。
(7)霧化性(霧度值):使用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獲得由聚酯樹脂組成物構成的成形品。從該成形品切出多片約30mm×30mm大小的小片,並將其合計10g放入包覆鋁箔而製出底部之玻璃筒(φ65×80mm)中。將此玻璃筒設置於加熱板(商品名:「NEOHOTPLATE HT-1000」,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上使其直立。然後,上述玻璃筒以玻璃片(78mm×76mm×1mm)蓋上後,將加熱板的設定溫度定為160℃,實施24小時之熱處理。熱處理的結果,源於成形品昇華而得的分解物等之附著物析出在玻璃片內壁上。對該等玻璃片使用霧度計(商品名:「NDH2000」,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測量霧度值(霧度%)。霧度值愈小(即透明)意味聚酯樹脂組成物具有低霧化性。
(8)模具污染加速試驗:準備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準備連續成形評價型(具有外徑30mm、內徑20mm、厚度3mm之模槽,流動末端為凹部無脫氣)作為模具。藉由使用此模具,以使散逸氣體、寡聚物等促成模具污染之成分容易蓄積於澆口部對向側之凹部的方式,利用短射(short shot)法連續成形聚酯樹脂組成物,並觀察模具污染的程度。成形時之缸體溫度為260℃,模具溫度為50℃,循環時間以40秒進行成形,評價射出20次後的模具污染。模具污染以數相位機進行拍攝,如下所述利用目視依據為了將圖像的顏色均一化而進行灰階處理所得到的圖像進行評價。
A:未觀察到汙染 B:幾乎無法觀察到污染 C:不鮮明地在澆口部對向側之凹部附近的中心觀察到污染 D:澆口部對向側之凹部附近的中心的污染具有鮮明的輪廓且黑而顯眼。
(9)鏡面外觀 準備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使用具有以#14000號之銼刀打磨而得的鏡面之模具,藉由射出成形獲得100mm×100mm×2mm之由聚酯樹脂組成物構成的平板成形品。此平板成形品在單面上具有從模具轉印而得的鏡面。成形時之缸體溫度為260℃,模具溫度為60℃,循環時間為40秒。以容易造成填料浮出於表面之低速的射出速度來實施。依目視評價成形品的鏡面是否有填料的浮出所導致的不良(白化、表面粗糙)。 ◎:完全無白化、表面粗糙。 ○:依目視的角度可輕微觀察到白化、表面粗糙,但仍為實用上無問題的程度。 ×:白化、表面粗糙顯眼。
(10)熱變形溫度(負荷:0.45MPa) 使用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在缸體溫度為260℃、模具溫度為60℃之條件下,成形ISO-3167之多目的試驗片。對此多目的試驗片依據ISO-75測量於0.45MPa負荷時的熱變形溫度。
(11)成形收縮率 使用射出成形機(商品名:「EC100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在缸體溫度為260℃、模具溫度為60℃之條件下,藉由射出成形獲得100mm×100mm×2mm之由聚酯樹脂組成物構成的平板成形品。成形後經過24小時後,以游標卡尺各別測量成形品的流動方向與相對於流動方向呈直角方向之成形品的寬,並利用下式計算成形收縮率(流動方向、直角方向之成形收縮率的平均值)。 成形收縮率:{[100-(成形品之流動方向的寬)]/100+[100-(成形品之直角方向的寬)]/100}/2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的摻合成分表示如下。 聚酯樹脂A係由以下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中任一者構成、或由以下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中任一者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構成。
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係使用以下之任一者。 a-1: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8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上述熔融聚合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2: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上述熔融聚合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3: IV=0.83dl/g,末端羥基=90eq/ton,酸價=6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3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上述熔融聚合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4: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上述熔融聚合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2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5: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上述熔融聚合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鎂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6: IV=0.83dl/g(利用熔融聚合而得的樹脂),末端羥基=100eq/ton,酸價=10eq/ton,鈦原子含量=80mg/kg(未進行為了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特殊處理)。惟,於上述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7: IV=0.83dl/g(利用熔融聚合而得的樹脂),末端羥基=100eq/ton,酸價=10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未進行為了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特殊處理)。惟,於上述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1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8: IV=0.83dl/g(利用熔融聚合而得的樹脂),末端羥基=100eq/ton,酸價=10eq/ton,鈦原子含量=80mg/kg(未進行為了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特殊處理)。惟,於上述樹脂之熔融聚合時(酯化反應後)添加乙酸鉀90mg/kg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 a-9: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不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a-10: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8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熔融揉合時利用母粒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a-11: IV=0.83dl/g,末端羥基=95eq/ton,酸價=9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8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熔融揉合時利用母粒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a-12: IV=0.83dl/g,末端羥基=90eq/ton,酸價=6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使用IV=0.73dl/g之熔融聚合樹脂,於210℃進行固相聚合到達IV=0.83dl/g為止)。惟,於熔融揉合時利用母粒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a-13: IV=0.83dl/g(利用熔融聚合而得的樹脂),末端羥基=100eq/ton,酸價=10eq/ton,鈦原子含量=80mg/kg(未進行為了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特殊處理)。惟,於熔融揉合時利用母粒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a-14: IV=0.83dl/g(利用熔融聚合而得的樹脂),末端羥基=100eq/ton,酸價=10eq/ton,鈦原子含量=30mg/kg(未進行為了減少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的特殊處理)。惟,於熔融揉合時利用母粒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另外,針對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1~a-8,係於聚合時添加如上所述的量之由乙酸鉀或乙酸鎂構成的有機酸金屬鹽B。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殘存量(含量)如下表1~6所示。針對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10~a-14,係於獲得聚酯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揉合時,使用事先製得的母粒,將由乙酸鉀或乙酸鎂構成的有機酸金屬鹽B,以成為如下表1~6所示的含量的方式進行調整並添加。針對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9,係設定為不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IV=0.62dl/g,酸價=30eq/ton。
作為有機酸金屬鹽B係使用以下的化合物。 B-1:乙酸鉀(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B-2:乙酸鎂(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B-3:乙酸鉀(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母粒 B-4:乙酸鎂(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之母粒。
另外,作為上述母粒之基礎樹脂係使用與成為添加目的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所存在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相同的樹脂。母粒中的有機酸金屬鹽B之含量,若為B-3則以鉀原子之含量、若為B-4則以鎂的含量各別作為基準。其含量係:B-3之鉀原子相對於母粒100質量份為0.2質量份、B-4之鎂原子相對於母粒100質量份為0.085質量份。
作為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係使用以下之化合物。 C-1:苯乙烯/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商品名:「ARUFON UG-4050」,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Mw:8500,環氧價0.67meq/g,折射率1.55)] C-2:苯乙烯/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商品名:「ARUFON UG-4070」,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製(Mw:9700,環氧價1.4meq/g,折射率1.57)]。
作為無機填料D係使用以下之化合物。 下述平均粒徑係表示利用雷射繞射法測量而得的值(體積累積粒度分佈之50%粒徑)。 D-1:輕質碳酸鈣[商品名:「RK-92BR3F」,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二氧化矽/環氧矽烷偶合劑處理,平均粒徑0.15μm)] D-2:輕質碳酸鈣[商品名:「RK-82BR1F」,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二氧化矽/烷基矽烷偶合劑處理,平均粒徑0.15μm)] D-3:輕質碳酸鈣[商品名:「RK-87BR2F」,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二氧化矽處理,平均粒徑0.15μm)] D-4:熔融二氧化矽[商品名:「MC3000」,KINSEI MATEC股份有限公司製(平均粒徑1.2μm)] D-5:含水高嶺土[商品名:「ASP-200」,BASF公司製(平均粒徑0.4μm)] D-6:沉降性硫酸鋇[商品名:「B-54」,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平均粒徑0.7μm)] D-7:二氧化鈦[商品名:「PF-739」,石原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平均粒徑0.6μm)] D-8:碳酸鈣[商品名:「SCP E-#45」,林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平均粒徑20.0μm)] D-9:硫酸鋇[商品名:「BMH-100」,堺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製(平均粒徑11.6μm)]。
作為脫模劑E係使用以下之化合物。 E-1:二十二酸三甘油酯全酯(商品名:「POEM TR-FB」,RIKEN VITAMIN股份有限公司製) E-2:硬脂酸新戊四醇酯全酯及棕櫚酸新戊四醇酯全酯之混合物(商品名:「RIKESTER EW-440A」,RIKEN VITAMIN股份有限公司製)。
使用抗氧化劑(商品名:「IRGANOX1010」,BASF公司製)作為安定劑。此安定劑之含量相對於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2質量份。
(實施例1~27、比較例1~19) 將以如表1~6所示之組合摻合而成的摻合成分,在缸體溫度已設定為260℃之同方向雙軸擠壓機實施揉合,再將得到的股線水冷並丸粒化。將得到的各丸粒在130℃乾燥4小時,獲得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對應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將該等聚酯樹脂組成物作為對象,實施上述各評價試驗(4)~(11)。
針對有機酸金屬鹽B的量,在聚合時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於熔融揉合後之聚酯樹脂組成物中的殘存量(含量)相對於添加時的量有減少(據認為有可能在聚合後期的減壓步驟、熔融揉合時的通氣孔脫氣步驟時已餾去)。又,比較例6、7(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a-9的例子)不添加有機酸金屬鹽B。將以上結果記載於下表1~6。
[表1]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表2]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表3]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表4]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表5]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表6] ※1有機酸金屬鹽B之質量份係表示聚酯樹脂組成物中殘存的金屬原子(鉀或鎂)之質量份。
如表1~3所示可知:實施例1~27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在連續成形時的模具污染非常少,且霧化試驗後的玻璃平板之霧度值為5%以下,具有優良的特性。如實施例1及實施例2般組成相同的情況,鈦原子含量少者霧度值會變低,故具有霧化性良好的傾向。
如表4、5所示,比較例1~14係關於鏈狀寡聚物含量比規定的範圍多的例子、不含有機酸金屬鹽B的例子、有機酸金屬鹽B過多的例子、不含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的例子、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過多的例子中之至少任一者,與實施例相比有模具容易污染、霧度值變高霧化性變差的傾向。比較例15係聚酯樹脂A中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過多的例子,脫模性顯著降低且因脫模皺褶導致鏡面外觀降低。比較例17係無機填料D過多,因填料的浮出導致觀察到外觀不良。比較例18、19係無機填料D之平均粒徑超過預定值且大,因分散不良導致鏡面外觀惡化。如實施例1及比較例4般,將除了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之外的組成相同的情況相比的話,藉由含有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會有減少鏈狀寡聚物量的傾向。
比較例3在聚合中添加的有機酸金屬鹽B的量多,故在聚合中會促進分解反應,鏈狀寡聚物的含量會增加,Color-b值及霧度值均惡化。又,在不含無機填料之比較例16與除了無機填料之外的組成物構成相同之實施例9、20,比較熱變形溫度的話,比較例16為122℃,而另一方面,實施例9為135℃、實施例20為152℃,評價為比較例16係耐熱性低。此外實施例1~27之成形收縮率為13/1000~14/1000,反觀比較例16之成形收縮率為16/1000。比較例16可說有很高可能性在射出成形時,因緊抱模具導致脫模不良、或在成形品為大型的情況、形狀為複雜的情況等時,成形品會產生變形。
如上已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實施說明,但將上述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之構成適當地組合亦為當初所預定。
本次所揭示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不應被認為係以所有的點為例示而予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並非是由上述說明所示而是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且意欲包含和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義及範圍內之所有的變更。

Claims (12)

  1. 一種聚酯樹脂組成物,包含:含有50~10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與0~50質量%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之聚酯樹脂A;該聚酯樹脂組成物尚包含:為有機酸鹼金屬鹽及有機酸鹼土金屬鹽中之任一者或為其兩者之有機酸金屬鹽B、含量相對於該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係為0.05~3質量份之多官能含環氧丙基之苯乙烯系聚合物C、及1~20質量份之平均粒徑為0.05~3μm之無機填料D;該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鹼金屬原子及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該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005~0.05質量份,且該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或該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之鏈狀寡聚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鏈狀寡聚物之含量為1000mg/kg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聚酯樹脂組成物中,該鹼金屬原子及該鹼土金屬原子中之任一者或其兩者之含量相對於該聚酯樹脂A100質量份,為0.0005~0.05質量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聚酯樹脂組成物中,鈦原子之含量為50mg/kg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酸金屬鹽B之金屬種類係選自於由鋰、鈉、鉀、鈣、及鎂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酸金屬鹽B係選自於由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苯甲酸鋰、苯甲酸鈉、及苯甲酸鉀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有機酸金屬鹽B係選自於由乙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鈣、乙酸鎂、苯甲酸鋰、苯甲酸鈉、及苯甲酸鉀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填料D係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填料D係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填料D係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其中,該無機填料D係選自於由碳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硫酸鋇、及二氧化鈦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或2種以上。
  11. 一種光反射體用零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聚酯樹脂組成物。
  12. 一種光反射體,係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光反射金屬層。
TW105127944A 2015-09-02 2016-08-31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TWI6703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2882 2015-09-02
JP2015172882 2015-09-02
JP2016154457 2016-08-05
JP2016-154457 2016-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761A TW201718761A (zh) 2017-06-01
TWI670322B true TWI670322B (zh) 2019-09-01

Family

ID=5818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944A TWI670322B (zh) 2015-09-02 2016-08-31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5205B2 (zh)
JP (1) JP6119936B1 (zh)
CN (1) CN108026358B (zh)
TW (1) TWI670322B (zh)
WO (1) WO20170385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9936B1 (ja) 2015-09-02 2017-04-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197975B1 (ja) * 2015-12-25 2017-09-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10815347B2 (en) * 2016-08-11 2020-10-27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Blush-resistant film including pigments
CN110234706B (zh) * 2017-02-02 2022-01-11 东洋纺株式会社 聚酯树脂组合物、含该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光反射体用部件和光反射体
JP6447780B1 (ja) * 2017-02-02 2019-01-09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447781B1 (ja) * 2017-02-02 2019-01-09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WO2018143100A1 (ja) * 2017-02-02 2018-08-09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WO2019188921A1 (ja) * 2018-03-26 2019-10-03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3837A (ja) * 2003-04-09 2004-11-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
JP200716184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樹脂成形体並びに積層体
JP2014028883A (ja) * 2012-07-31 2014-02-13 Toyobo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936A (ja) 1984-07-06 1986-01-2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過給圧制御装置
JPH05301273A (ja) * 1992-04-24 1993-11-16 Polyplastics Co ブロー成形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の中空成形品
JP3100765B2 (ja) 1992-06-24 2000-10-23 帝人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JPH1030054A (ja) 1996-07-12 1998-02-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
US5981628A (en) * 1997-02-28 1999-11-09 Kuraray Co.,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molded article
JP4725514B2 (ja) 2004-06-11 2011-07-13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645809B2 (ja) 2004-12-24 2011-03-09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146047A (ja) * 2005-11-29 2007-06-1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金属板積層用フィルム
WO2008133262A1 (ja) 2007-04-24 2008-11-06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ポリエステル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5612B2 (ja) * 2007-07-02 2014-01-0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09227750A (ja) * 2008-03-19 2009-10-08 Toray Ind Inc 難燃性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412057B2 (ja) 2008-06-03 2014-02-1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絶縁部品
JP5593383B2 (ja) 2010-05-26 2014-09-24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樹脂組成物
WO2012147871A1 (ja) * 2011-04-28 2012-11-01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反射体
JP5895567B2 (ja) * 2012-02-07 2016-03-30 東洋紡株式会社 無機強化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14210850A (ja) * 2013-04-18 2014-11-13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大型成形品
CN104672797A (zh) * 2013-11-29 2015-06-03 青岛佳亿阳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低成本再生pet和pbt共混合金
WO2016117586A1 (ja) 2015-01-20 2016-07-28 東洋紡株式会社 赤外光透過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EP3327085B1 (en) 2015-07-22 2020-05-13 Polyplastics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molded article
JP2017036442A (ja) 2015-08-12 2017-02-1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119936B1 (ja) 2015-09-02 2017-04-26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3837A (ja) * 2003-04-09 2004-11-1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
JP200716184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樹脂成形体並びに積層体
JP2014028883A (ja) * 2012-07-31 2014-02-13 Toyobo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9936B1 (ja) 2017-04-26
JPWO2017038581A1 (ja) 2017-09-07
WO2017038581A1 (ja) 2017-03-09
TW201718761A (zh) 2017-06-01
US20180282538A1 (en) 2018-10-04
CN108026358B (zh) 2020-05-26
CN108026358A (zh) 2018-05-11
US10385205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0322B (zh)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含有此組成物之光反射體用零件與光反射體
JP6197975B1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ならびに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664270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WO2016117586A1 (ja) 赤外光透過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1703644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WO2016194758A1 (ja) 赤外光透過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6447780B1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64270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2017048374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2017119855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813153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76929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447781B1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725547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6558196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反射体
JP2018123257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2018123256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
JP2017119854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これを含む光反射体用部品および光反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