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986B -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Google Patents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986B
TWI669986B TW106102110A TW106102110A TWI669986B TW I669986 B TWI669986 B TW I669986B TW 106102110 A TW106102110 A TW 106102110A TW 106102110 A TW106102110 A TW 106102110A TW I669986 B TWI669986 B TW I6699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tuation
space
air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5227A (zh
Inventor
大林史明
谷口和宏
下田宏
石井裕剛
下中尚忠
杉田耕介
上田樹美
辻雄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5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5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9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tim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55Coordinated control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2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發明係控制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環境之環境控制系統1,且具備:控制部110,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空間3內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及進行空間3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而進行用以於空間3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的情境之情境控制;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其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及休憩情境,其使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且控制部110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

Description

環境控制系統、環境控制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控制用以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環境的環境控制系統、環境控制方法及程式。
對進行腦力作業的使用者而言,進行腦力作業之辦公環境或學習環境等作業環境要求為易於集中注意力之環境。過去以來,已知一種藉由使用包含作業照明裝置與環境照明裝置之複數個照明裝置,可提高作業環境中之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度之照明系統(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2294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僅如上述先前技術般調節照明環境未必可提高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故尋求於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形成包含更易於使用者注意力集中之環境的各種情境。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於適當之時序容易地形成易於使用者集中注意力之情境的環境控制系統、環境控制方法及程式。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態樣之環境控制系統係控制用以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環境的環境控制系統,且具備:控制部,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內之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及進行上述空間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而進行用以於上述空間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的情境之情境控制;且上述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及休憩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且上述控制部係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上述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 又,本發明一態樣之環境控制方法係控制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環境的環境控制方法,且包含:控制步驟,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內之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及進行上述空間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而進行用以於上述空間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情境的情境控制;上述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及休憩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且於上述控制步驟中,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上述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 又,本發明一態樣係可作為用以使電腦執行上述環境控制方法之程式而實現。或,亦可作為儲存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而實現。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環境控制系統等,可於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於適當之時序容易地形成易於使用者注意力集中之情境。
於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及環境控制方法等,使用圖式詳細地進行說明。另,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一者均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具體例者。因此,以下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及連接形態、步驟、步驟之順序等係一例,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因此,關於以下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中之未於顯示本發明最上位概念之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予以記載之構成要素,係作為任意之構成要素進行說明。 又,各圖係模式圖,並非一定嚴格地圖示者。因此,例如,於各圖中比例尺等未必一致。又,於各圖中,對實質上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省略或簡略化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 [概要] 首先,對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概要進行說明。 圖1係模式性顯示應用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空間3之側視圖。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係控制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之環境的系統。 使用者2例如於圖1所示之作業台4中進行腦力作業。腦力作業係工作、學習、或讀書等使用頭腦之作業。 空間3係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空間3係例如辦公樓或補習班、學校等之一個房間,係由天花板3a、地板3b、牆壁3c及3d包圍而成之空間。於地板3b上,配置有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作業台4、與用以供使用者2就坐之椅子6。作業台4係具有例如作業面5之作業桌子。作業面5之至少一部分成為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 另,作業台4可不為學習桌子或辦公用桌子等專用於進行腦力作業者。例如,作業台4可為設置於一般家庭之餐桌等,且不僅用於學校之作業等腦力作業,亦可用於吃飯等腦力作業以外之作業。 又,作業面5可為使用者2手頭之假想面。例如,於使用者2坐在沙發等進行讀書之情形時,作業面5相當於使用者2所持之書之頁面。 如圖1所示,於空間3,設置有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等照明設備、與空調21等空調設備。另,該等照明設備及空調設備係只要可分別調整空間3之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即可,且可不設置於空間3內。例如,照明設備及空調設備可嵌入於天花板3a、地板3b、牆壁3c及3d等而設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環境控制系統1藉由控制空間3之環境,於空間3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之情境。1個以上之情境係包含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注意力集中情境係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之情境。 [注意力集中度] 於本說明書中,「注意力集中」指使用者2專注於某腦力作業。提高「注意力集中度」相當於提高使用者2對腦力作業的專注感。基於該涵義,「注意力集中」與僅簡單地使使用者2之意識清晰之清醒、及消除使用者2疲勞之疲勞恢復不同。 此處,對「注意力集中度」進行說明。注意力集中度可定量化處理,例如,可將以下說明之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用作指標。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係注意力集中狀態之時間相對於人進行腦力作業時之作業時間之比例。 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之概念係基於在人實施腦力作業之期間,包含將認知資源分配為作業對象之狀態、與未將認知資源分配為作業對象之狀態的模型。於該模型中,把將認知資源分配為對象且進行作業之狀態稱為「作業狀態」。把未將認知資源分配為對象且長時間休息之狀態稱為「長期休息」。把將認知資源分配為對象但無意識地短時間停止作業處理之狀態稱為「短期休息」。已知「短期休息」於「作業狀態」之期間在生理上以一定之概率產生。 由於「作業狀態」與「短期休息」係將認知資源分配為對象之狀態,故視為注意力集中之狀態。由於「長期休息」係未將認知資源分配為對象之狀態,故視為注意力非集中狀態。因此,藉由將使用者之狀態分為「作業狀態」、「短期休息」、及「長期休息」之3個狀態、或「作業狀態」及「短期休息」與「長期休息」之2個狀態,可將注意力集中度定量化。 此處對注意力集中度之定量化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 例如,對非即時計測注意力集中度之技術,而係求出於特定期間中為注意力集中狀態之期間之技術進行說明。於該情形時,例如,對計測注意力集中度之受驗者,提出難易度不一較少之多數問題,並對所有問題計測受驗者回答問題所需之時間(回答時間)。接著,對每個回答時間之劃分求出度數產生柱狀圖(橫軸:回答時間,縱軸:度數)。於採用上述模型之情形時,推定該柱狀圖表示將注意力集中狀態與注意力非集中狀態重疊之結果。 於賦予適當之問題之情形時,獲得所謂該柱狀圖為具有2個以上峰值之形狀之實驗結果。即,於柱狀圖產生2個以上之山形區域。包含回答時間最短之峰值之山形區域解釋為表示「作業狀態」及「短期休息」混合存在之狀態,包含其他峰值之山形區域解釋為表示「作業狀態」、「短期休息」、及「長期休息」混合存在之狀態。其係由於即便為注意力集中之狀態,亦有因問題之難易度不一而使回答時間延長之可能性之故。 此處,若設想問題之難易度一定之理想狀態,則推定柱狀圖所表現之山形區域作為回答時間t之函數,可以對數正規分佈之概率密度函數f(t)近似。然而,現實上無法完全地排除問題難易度之不一。因此,針對2個山形區域中回答時間最短之山形區域,解釋為僅較峰值回答時間更短之部位與峰值附近之部位與對數正規分佈之概率密度函數f(x)一致。且,以近似該部位之方式決定概率密度函數f(x)之參數(期待值及分散)。 若決定了概率密度函數f(x)之參數,則可求出回答時間的期待值。將求出之期待值乘以全部問題數量之結果可解釋為受驗者自拿到問題後直至結束之總時間(總回答時間)中為注意力集中狀態之時間。又,可將自總回答時間減去注意力集中狀態之時間的時間解釋為注意力非集中狀態之時間。因此,將為注意力集中狀態之時間相對於總回答時間之時間比設為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且該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越大判定為注意力集中度越高。 上述注意力集中時間比例只不過係注意力集中度之指標之一例,亦可以其他之技術計測與上述之例等效之注意力集中度之指標。 於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中,藉由統一地控制照明設備群10與空調設備群20,可於空間3形成用以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之注意力集中情境。 [構成] 於以下,對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詳細構成,使用圖2進行說明。圖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構成之方塊圖。 如圖2所示,環境控制系統1具備:照明設備群10、空調設備群20、環境感測器群30、使用者感測器群40、控制裝置100、及操作終端200。 [照明設備群] 照明設備群10包含調整空間3之照明狀態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各自出射照射空間3內之特定區域之照明光。於本實施形態中,照明設備群10含有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 另,照明設備群10所含之照明設備不限定於該等之例,可適當追加、更換、剔除。 作業燈11係出射照射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之第1照明光之第1照明設備的一例。具體而言,作業燈11如圖1所示係出射照射作業面5之照明光11a之照明器具。作業燈11係例如載置於作業台4之檯燈,但不限定於此。作業燈11亦可為例如安裝於天花板3a或牆壁3c等之聚光燈。 天花板照明12係出射照射空間3整體之第2照明光之第2照明設備之一例。具體而言,天花板照明12如圖1所示係出射照射包含作業面5之空間3整體之照明光12a之照明器具。天花板照明12係例如安裝於天花板3a之頂燈,但不限定於此。天花板照明12亦可為嵌入配設於天花板3a之嵌燈、基礎照明器具等。 間接照明13係出射照射與作業區域不同的區域之第3照明光之第3照明設備之一例。具體而言,間接照明13如圖1所示係出射不直接照射作業面5、而照射空間3之牆壁3c及天花板3a等之照明光13a的照明器具。間接照明13係例如安裝於牆壁3c之托架燈或壁燈,但不限定於此。間接照明13亦可為載置於地板3b之立燈等。 照明設備群10所含之該等照明設備(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例如具有調光功能及調色功能。具體而言,該等照明設備與控制裝置100藉由有線或無線連接,且藉由接收來自控制裝置100之控制信號而予以控制點亮、熄滅、調光比及色溫等。另,照明設備群10所含之所有照明設備亦可不具有調光功能及調色功能。 [空調設備群] 空調設備群20包含調整空間3之空調狀態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各自進行空間3之空調。於本實施形態中,空調設備群20包含:空調21、風扇22、濕度調整裝置23、換氣裝置24、及空氣清淨機25。另,包含於空調設備群20之空調設備不限定於該等之例,可適當地追加、更換、剔除。又,圖1中僅圖示空調21。 空調21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至少一者。具體而言,空調21以空間3之溫度接近藉由控制裝置100設定之設定溫度之方式,將冷風或暖風(氣流21a)供給至空間3。又,空調21以空間3之濕度接近藉由控制裝置100設定之設定濕度之方式,將乾燥之風或包含濕氣之風(氣流21a)供給至空間3。或,空調21亦可抽取空間3內之空氣而排出於外部(即進行換氣)。又,空調21於將氣流21a供給至空間3之情形時,可變更氣流21a之強度及方向。 空調21係例如如圖1所示安裝於牆壁3d,但不限定於此。空調21可嵌入於天花板3a等。另,於空調設備群20,可代替空調21而包含全熱交換器。 風扇22係用以將氣流輸送至空間3之氣流產生裝置之一例。風扇22可變更氣流之強度及方向。另,於空調設備群20,可代替風扇22而包含循環器作為氣流產生裝置之一例。 濕度調整裝置23係調整空間3之濕度之裝置,例如係除濕器或加濕器等。 換氣裝置24係進行空間3之換氣之裝置。換氣裝置24藉由將空間3之空氣與外部之空氣進行交換而調整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又,換氣裝置24於因使用者2存在於空間3而導致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之情形時,藉由將包含較多二氧化碳之空氣排出於外,可使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換氣裝置24可調整每單位時間之換氣量。 空氣清淨機25係藉由去除包含於空間3之空氣之塵埃、花粉及家塵等而淨化空氣之裝置。空氣清淨機25抽取空間3之空氣並進行淨化,且將淨化之空氣排出至空間3。藉此,空氣清淨機25可於空間3內產生氣流。空氣清淨機25與濕度調整裝置23同樣亦可具有除濕或加濕功能。 包含於空調設備群20之該等空調設備(空調21、風扇22、濕度調整裝置23、換氣裝置24及空氣清淨機25)與控制裝置100藉由有線或無線連接,且基於來自控制裝置100之控制信號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至少一者。 另,可由一個空調設備單獨控制空間3之空調,亦可相互協作控制空間3之空調。例如,可由空調21單獨控制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全部。或,亦可由空調21主要調整空間3之溫度,由濕度調整裝置23及換氣裝置24主要調整空間3之濕度,由風扇22調整空間3之氣流。又,例如,亦可藉由複數個空調設備而於空間3內產生氣流。 [環境感測器群] 環境感測器群30包含檢測空間3之環境之1個以上之感測器。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環境感測器群30包含:照度感測器31、色溫感測器32、溫濕度感測器33、氣流感測器34、二氧化碳濃度感測器(CO2 感測器)35、及噪音計36。另,包含於環境感測器群30之感測器不限定於該等例,可適當地追加、更換、剔除。又,於圖1未顯示,但該等感測器安裝於天花板3a、地板3b、牆壁3c或3d、作業台4、椅子6、或照明設備或空調設備。 照度感測器31例如安裝於作業台4之作業面5,並檢測作業面5之照度。 色溫感測器32例如安裝於作業台4,並檢測由作業燈11出射之照明光11a之色溫、及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 溫濕度感測器33例如安裝於天花板3a、牆壁3c或3d或空調21,且檢測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另,於環境感測器群30中,可取代溫濕度感測器33而包含僅檢測空間3溫度之溫度感測器、或僅檢測空間3濕度之濕度感測器。 氣流感測器34例如安裝於作業台4,並檢測由空調21供給至空間3內之氣流21a之強度。 CO2 感測器35例如安裝於牆壁3c或3d,且檢測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 噪音計36例如安裝於牆壁3c或3d或空調21,且檢測空間3內之聲音之大小。 環境感測器群30所含之該等感測器(照度感測器31、色溫感測器32、溫濕度感測器33、氣流感測器34、CO2 感測器35及噪音計36)係與控制裝置100以有線或無線連接,而將各種檢測結果發送至控制裝置100。檢測結果之發送可始終或定期地自動進行,或亦可於接收到來自控制裝置100之請求時,作為其應答而進行。 [使用者感測器群] 使用者感測器群40包含檢測存在於空間3之使用者2之狀態之1個以上之感測器。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使用者感測器群40包含有人體感測器41及影像感測器42。另,使用者感測器群40所含之感測器不限定於該等之例,可適當地追加、更換、剔除。又,於圖1雖未顯示,但該等感測器係安裝於天花板3a、地板3b、牆壁3c或3d、作業台4、或照明設備或空調設備。 人體感測器41例如安裝於天花板3a或天花板照明12,檢測使用者2之存在。人體感測器41例如為紅外線感測器等。 影像感測器42例如安裝於天花板3a或天花板照明12,檢測使用者2之存在。影像感測器42例如亦可含在用以拍攝、監視空間3之內部之監視相機(未圖示)等中。影像感測器42藉由拍攝作業台4及椅子6之附近,可檢測使用者2是否待在作業台4附近。又,亦可藉由解析由影像感測器42進行拍攝而獲得之影像,而檢測使用者2正在進行腦力作業還是正在休憩。 使用者感測器群40所含之該等感測器(人體感測器41及影像感測器42)與控制裝置100以有線或無線連接,將各者之檢測結果發送至控制裝置100。檢測結果之發送可始終或定期地自動進行,或亦可於接收到來自控制裝置100之請求時,作為其應答而進行。 使用者感測器群40亦可包含設置於椅子6之就坐感測器等。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100係進行環境控制系統1之主要動作之控制器。控制裝置100係例如設置於屋內之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控制器等。控制裝置100由存儲有程式之非揮發性記憶體、用以執行程式之暫時性記憶區域即揮發性記憶體、輸入輸出埠、執行程式之處理器等實現。 圖3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控制裝置100與操作終端200之功能構成的方塊圖。如圖3所示,控制裝置100具備:控制部110、產生部120、記憶部130、及通信部140。 控制部110藉由控制照明設備群10與空調設備群20,進行用以於空間3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之情境的情境控制。1個以上之情境藉由空間3之照明狀態與空調狀態形成。於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有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注意力集中情境、及使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之休憩情境。例如,控制部110藉由統一地調整照射空間3內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照度或色溫、與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至少一者而進行情境控制。另,關於情境控制之具體控制條件(設定值)之例,以下使用圖4進行說明。 控制部110於滿足特定之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具體而言,控制部110於滿足特定之條件之情形時,進行情境控制之切換。特定之條件包含例如基於排程資訊131之條件、基於經由操作終端200之使用者操作之條件、及基於使用者感測器群40之檢測結果之條件等複數個條件。例如,控制部110於滿足複數個條件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進行向符合條件之情境控制之切換。 例如,控制部110以成為排程資訊131所示之切換時序為條件,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或,控制部110可基於星期幾及時段而以成為預先決定之切換時序為條件,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又,控制部110可以檢測空間3內之使用者存在或不在為條件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關於具體之切換態樣,以下進行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控制部110包含:設備控制部111,其控制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及條件判定部112,其判定切換條件。 設備控制部111控制包含於照明設備群10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與包含於空調設備群20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備控制部111控制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空調21、風扇22、濕度調整裝置23、換氣裝置24及空氣清淨機25。 設備控制部111控制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各者之點亮(接通)及熄滅(斷開)。例如,設備控制部111經由無線或有線,向作業燈11、天花板照明12及間接照明13各者發送用以點亮或熄滅之控制信號。各照明設備基於接收到之控制信號而點亮或熄滅。 又,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具有調光功能及調色功能之照明設備,調整由該照明設備出射之照明光之調光比(光輸出)或色溫。於本實施形態中,至少天花板照明12具有調光功能及調色功能。另,作業燈11及間接照明13可不具有調光功能及調色功能之任一者,或者亦可具有至少一者或兩者。 例如,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天花板照明12,調整由天花板照明12發出之照明光12a之照度或色溫。具體而言,天花板照明12經由無線或有線,向天花板照明12發送用以設定照明光12a之光輸出或色溫等之控制信號。控制信號中含有例如光輸出或色溫等之設定值。天花板照明12以接收到之控制信號中所含之設定值出射照明光12a。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照度係作業台4之作業面5之照度。 又,設備控制部111控制空調21、風扇22、濕度調整裝置23、換氣裝置24及空氣清淨機25各者之動作開始(接通)及停止(斷開)、以及各空調設備所具有之功能。例如,設備控制部111經由無線或有線,向空調21、風扇22、濕度調整裝置23、換氣裝置24及空氣清淨機25各者發送控制信號。控制信號中含有用以使對應之機器接通或斷開之指示、或各功能之設定值等。 設備控制部111要控制空調設備群20所含之複數個空調設備之何者,可任意地變更,作為結果,只要於空間3形成所要求之情境即可。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備控制部111可藉由僅控制空調21而進行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調整。或,設備控制部111亦可為不僅控制空調21,亦與風扇22及濕度調整裝置23等組合而進行控制,而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於以下,為了使說明簡單化,對設備控制部111僅控制空調21而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情形進行說明。 例如,設備控制部111經由無線或有線,向空調21發送用以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21a之控制信號。控制信號中含有例如設定溫度、設定濕度、以及氣流21a之強弱及方向等之設定值。空調21係以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接近控制信號中所含之設定溫度及設定濕度之方式,將氣流21a供給至空間3。此時,空調21基於控制信號中所含之氣流21a之強弱及方向之設定值,調整供給至空間3之氣流21a之強弱及方向。 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是否滿足特定之條件。具體而言,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是否滿足複數個條件之至少1者。 例如,條件判定部112具有計時器功能。具體而言,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是否達到由產生部120產生之排程資訊131所示之切換時序。排程資訊131係表示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之資訊。條件判定部112於計時器所示之時序(當前時序)為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時,判定為滿足該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藉此,控制部110藉由控制成為該情境控制對象之照明設備及空調設備而進行該情境控制。 排程資訊131係基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及休憩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而產生之資訊。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基於排程資訊131進行情境控制而使使用者2習慣腦力作業。例如,無須父母等對使用者2即孩子等敦促「到平時學習的時間了去學習」,而可根據空間3之環境而進行。 又,條件判定部112判定自操作終端200經由通信部140接收到之操作信號是否包含特定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指示。操作信號係使用者2使用操作終端200操作向特定情境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時由操作終端200發送之信號。條件判定部112於在操作信號包含有情境控制之切換指示時,判定為滿足該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藉此,控制部110藉由控制成為該情境控制之對象之照明設備及空調設備而進行該情境控制。如此,控制裝置100可基於來自使用者2之指示控制空間3之環境。 又,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是否檢測到空間3內之使用者2之存在或不在。例如,條件判定部112於使用者2存在於空間3內之作業台4附近(例如椅子6)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使用者2存在之檢測係藉由例如人體感測器41或影像感測器42進行。藉此,控制部110於使用者2存在於空間3內之情形時,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 於該情形時,例如,條件判定部112於在預先決定之時段中檢測到於空間3之特定場所存在使用者2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例如,條件判定部112將平時傍晚時段(例如4點~6點)預先定為可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時段。藉此,例如條件判定部112於孩子等使用者2平時回到家後就坐於椅子6之情形時,可判定為滿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藉此,可藉由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自然地敦促孩子等學習。 或,條件判定部112可預先決定不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特定時段。換言之,條件判定部112可將特定之時段以外之時段預先定為可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時段。例如,於作業台4為餐桌等之情形時,可預先將吃飯之時段等之非預定進行腦力作業之時段除外。藉此,可抑制於吃飯之時段等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可使情境控制符合使用者2之生活節奏,可提高方便性。 又,例如條件判定部112於在空間3內未檢測到使用者2存在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休憩情境控制(或,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以外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具體而言,條件判定部112於特定期間(例如10分鐘以上)未檢測到使用者2存在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朝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藉此,控制部110於使用者2未存在於空間3之情形時,進行自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向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例如,由於在使用者2自作業台4長時間離開之情形等,可使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結束,故可削減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之消耗電力。 產生部120取得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並基於取得之執行歷程產生排程資訊131。產生之排程資訊131保存於記憶部130。於本實施形態中,產生部120取得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及休憩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但亦可取得其他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 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例如包含有藉由使用者2操作操作終端200而執行情境控制之情形、與環境控制系統1利用人體感測器41等而自動地執行情境控制之情形。執行歷程係藉由在特定之期間(1天、1個星期、1個月、1年等)收集情境控制之執行相關之資訊而產生。執行歷程具體而言係表示情境控制之切換時日(或開始時日及結束時日)之資訊。於時日包含有例如星期幾及日期、以及小時、分、秒。 產生部120例如自執行歷程擷取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並產生將擷取到之切換時序設為每天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的排程資訊131。或,產生部120可產生平時與週末不同之排程資訊131。例如,產生部120可自星期一至星期五之執行歷程擷取切換時序,並將擷取到之切換時序設為平時之切換時序。另,於星期一至星期五之每一天中切換時序大致相同(例如,切換時序之差為30分鐘以內)之情形時,可將每一天之切換時序之平均時序設為平時之切換時序。排程資訊131可每星期而產生。 記憶部130係用以記憶排程資訊131之記憶體。記憶部130由HDD (Hard Disk Drive:硬碟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非揮發性記憶體構成。可於記憶部130記憶表示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之歷程資訊。 排程資訊131係顯示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之資訊。另,排程資訊131可表示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及休憩情境控制各自之開始時序及結束時序、或情境控制之持續期間等。於本實施形態中,排程資訊131表示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之時序,但亦可表示進行向其他情境控制之切換之時序。 排程資訊131係例如表示1天、1個星期、1個月、1年等特定期間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等。於排程資訊131為1天量之資訊之情形時,控制部110可基於排程資訊131而於每天既定之時序,進行自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向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或自休憩情境控制向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 另,排程資訊131可不基於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而產生,而係由使用者2基於星期幾及時段而決定之資訊。例如,排程資訊131可藉由例如使用者2經由操作終端200指示進行情境控制之時段等而產生。 例如,使用者2對照自身之生活節奏等而決定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例如,於有工作或上學等時間寬裕較少之平時,交替地重複1個小時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10分鐘之休憩情境控制。於時間較寬裕且處於注意力易於集中之環境之休息日時,交替地重複2個小時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10分鐘之休憩情境控制。如此,使用者2可以能夠以平時與休息日不同之時序及期間進行情境控制之方式預先決定排程資訊131。 又,例如父母可指定孩子之學習時間,並於成為指定之時間時自動地於空間3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藉此,當到指定之時間時,即便父母不提醒孩子,亦可以藉由空間3之環境敦促孩子學習。又,藉由亦預先指定自注意力集中情境向休憩情境切換之時序等,可利用空間3之環境變化而使使用者2養成理想之學習習慣或工作習慣。 通信部140係與操作終端200之通信部240以有線或無線連接之通信介面。又,通信部140與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各者亦以有線或無線連接。通信部140例如由天線及收發電路構成。 通信部140與操作終端200之通信部240、照明設備群10之各照明設備、及空調設備群20之各空調設備之連接係可分別基於不同之通信規格。各連接例如藉由基於Wi-Fi(註冊商標)、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群蜂(ZigBee)(註冊商標)等無線通信規格之無線通信、或使用LAN(Loacl Area Network:局部區域網路)電纜、電線等之有線通信而進行。 於本實施形態中,通信部140自通信部240接收基於操作終端200受理之使用者操作之操作信號。通信部140將控制部110產生之控制信號發送至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各者。通信部140自環境感測器群30及使用者感測器群40各者接收檢測結果。 [操作終端] 操作終端200係受理來自使用者2之操作之終端裝置。操作終端200係例如使用者2所持有之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筆記型電腦等行動機器。或,操作終端200亦可為專用之遙控終端、或固定之電腦機器等。 如圖3所示,操作終端200具備:操作受理部210、控制部220、顯示部230、及通信部240。 操作受理部210受理來自使用者2之操作。具體而言,操作受理部210自使用者2受理欲於空間3形成之情境選擇。 操作受理部210係例如觸控感測器、滑鼠等指向器件、實體操作按鈕、鍵盤等各種輸入器件。操作受理部210及顯示部230由例如觸控面板顯示器構成。 控制部220基於操作受理部210受理之操作,產生操作信號。於操作信號,包含有表示使用者2選擇之情境、與用以形成該情境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指示(或切換時序)等之資訊。控制部220經由通信部240發送產生之操作信號。 控制部220例如執行進行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動作之應用程式。控制部220基於該程式,產生情境之選擇畫面、照明設備群10或空調設備群20之操作畫面等,並使其顯示於顯示部230。例如,使用者2藉由操作顯示於顯示部230之選擇畫面可選擇所期望之情境。操作受理部210受理使用者2之選擇,且控制部220將受理之操作作為操作信號,經由通信部240發送至控制裝置100。藉此,可於使用者2所期望之時序進行情境控制之執行及停止。 顯示部230係用以顯示情境選擇畫面或操作畫面等之顯示器。顯示部230係例如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 通信部240係與控制裝置100之通信部140以有線或無線連接之通信介面。通信部240例如由天線及收發電路構成。通信部240例如將控制部220產生之操作信號發送至控制裝置100之通信部140。 [情境控制] 此處,對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用以形成1個以上情境之情境控制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之圖。如圖4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有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注意力集中情境、與使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之休憩情境。於1個以上之情境亦可進而包含與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無關之普通情境。 [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 圖5A係模式性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之側視圖。 於用以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如圖4及圖5A所示,設備控制部111使作業燈11與天花板照明12點亮,並將間接照明13熄滅。於該情形時,設備控制部111控制作業燈11及天花板照明12以使由作業燈11出射之照明光11a之色溫與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相同,或大於照明光12a之色溫。照明光11a之色溫與照明光12a之色溫之差例如係1500 K以下。藉此,可抑制色溫之差過大、作業區域與周圍照明之色調之不同,可不對使用者2造成不協調感。 又,設備控制部111以作業面5之照度成為750 lx之方式控制作業燈11及天花板照明12之光輸出。此時,設備控制部111控制作業燈11及天花板照明12以使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照度低於由作業燈11出射之照明光11a之照度。即,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照明光12a係作業區域之照度低於照明光11a。 例如,如圖4所示,設備控制部111以將由作業燈11出射之照明光11a之色溫設為6200 K,且作業面5之照度變為450 lx之方式調整照明光11a之光輸出。設備控制部111以將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設為5000 K,且作業面5之照度變為300 lx之方式調整照明光12a之光輸出。 此時,作業面5內之由作業燈11照射之區域(照射範圍)係例如以使用者2之作業區域為中心,長300 mm×寬420 mm左右之大小(A3尺寸)~長420 mm×寬600 mm左右之大小(A2尺寸),但並不限定於此。另,於非作業面5之作業,而係使用載置於作業面5之終端機等進行作業(電腦之作業)之情形時,設備控制部111可以作業燈11不影響終端機之方式,調整來自作業燈11之照射範圍。 藉此,藉由照亮作業區域,適當地使其周圍變暗,而降低來自周圍之視覺雜訊資訊,而易於專注於腦力作業。即,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對腦力作業之專注感)。又,藉由提高由作業燈11出射之照明光11a之色溫,可提高文字之閱讀容易度及使用者2之清醒度。 另,設備控制部111可基於照度感測器31及色溫感測器32之至少一者,而調整由照明設備出射之照明光之照度或色溫。例如,由於向作業面5照射來自作業燈11之照明光11a及來自天花板照明12之照明光12a兩者,故有偏離照度及色溫之期望值之虞。藉由使用照度感測器31及色溫感測器32之檢測結果,可微調整照明光11a或照明光12a之照度或色溫,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 又,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如圖4所示,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空調21,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之至少一者。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係將空調21控制為使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之至少一者較不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時更低。例如,設備控制部111於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時,將空調21控制為較進行休息情境控制時之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降低。 設備控制部111取得藉由溫濕度感測器33檢測出之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且基於所取得之溫度及濕度而控制空調21。例如,設備控制部111於自溫濕度感測器33取得之溫度高於設定溫度之情形時,使空調21向空間3供給冷風。設備控制部111於自溫濕度感測器33取得之溫度低於設定溫度之情形時,使空調21向空間3供給暖風。濕度之情形亦相同。設定溫度及設定濕度係例如作為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控制條件而預先決定。 又,如圖5A所示,設備控制部111於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以強度波動之第1氣流21b不直接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控制空調21。第1氣流21b係所謂存在1/f波動之微風。 此時,設備控制部111可基於人體感測器41或影像感測器42之檢測結果判別使用者2之位置,並以第1氣流21b不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調整第1氣流21b之供給方向。或,由於設想進行腦力作業之使用者2就坐於椅子6,故設備控制部111可不依據人體感測器41或影像感測器42之檢測結果,而以第1氣流21b不對著作業台4及椅子6吹之方式控制空調21。 又,設備控制部111係於每當經過預先決定之第1期間時,於短於第1期間之第2期間,以强於第1氣流21b之第2氣流21c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控制空調21。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每隔10分鐘~20分鐘左右之固定時間間隔,以較強之第2氣流21c對著使用者2吹數秒~數十秒左右之較短期間之方式,使空調21供給(產生)第2氣流21c。第2氣流21c之強度之最大值(最大速度)係例如0.4m/秒~0.7m/秒。第2氣流21c係以例如自後方對著使用者2之頭部附近吹之方式產生。藉此,可使因注意力集中而疲勞之使用者2重振,可進一步提高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 此時,為了使使用者2清醒(消除睡意),設備控制部111可使空調21供給(產生)更強之氣流(清醒刺激氣流)。例如,清醒刺激氣流之強度之最大值(最大速度)係例如1.5m/秒~3m/秒。清醒刺激氣流可於與重振用之氣流相同之時序供給,亦可於不同之時序供給。 另,如上所述,可不由空調21單獨供給(產生)氣流,而由空調21與風扇22等之組合、或風扇22單獨等進行,且第1氣流21b及第2氣流21c之產生方法無特別限定。 設備控制部111可取得藉由氣流感測器34檢測之空間3內之氣流之強度,並基於取得之氣流之強度控制空調21。例如,於空間3內有因家具等障礙物而導致自空調21供給之氣流21a於目標方向上不流通之虞。藉由使用氣流感測器34之檢測結果,設備控制部111可適當地調整氣流21a之方向及強度。 又,設備控制部111於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超過特定閾值之情形時,可以二氧化碳濃度低於該閾值之方式控制換氣裝置24。例如,設備控制部111於二氧化碳濃度超過閾值之情形時,開始換氣裝置24之動作,進行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較高之空氣與外部二氧化碳濃度較低之空氣之交換。藉此,可使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降低。 設備控制部111取得藉由CO2 感測器35檢測之二氧化碳濃度,並判定取得之二氧化碳濃度是否超過閾值。閾值係例如1000 ppm,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閾值可為800 ppm。 設備控制部111可以使換氣裝置24動作時之噪音位準變為特定值以下之方式,控制換氣裝置24之動作位準(每單位時間之換氣量)。例如,設備控制部111取得藉由噪音計36檢測之噪音位準,判定取得之噪音位準是否超過特定值。於噪音位準超過特定值之情形時,設備控制部111藉由降低換氣裝置24(或其他發出聲音之設備)之動作位準,可減小噪音位準。 一般而言,換氣裝置24之換氣量越多,換氣裝置24之動作聲音越大。降低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之要因認為係噪音與二氧化碳濃度。因此,例如,可預先決定優先抑制噪音與二氧化碳濃度之何者。 此處,對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具體例,使用圖6進行說明。圖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流程圖。 首先,設備控制部111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照明環境,且進行波動之微風即第1氣流21b之供給(S10)。注意力集中情境之照明環境例如藉由基於圖4所示之控制條件控制照明設備群10而形成。其後,於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期間,設備控制部111以維持形成之照明環境之方式控制照明設備群10。 於自注意力集中情境開始經過第1期間之情形(S12為是)時,設備控制部111使強風即第2氣流21c以對著使用者2吹第2期間之方式供給(S14)。例如,於自注意力集中情境開始經過15分鐘時,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空調21,將用以使使用者2重振之較強之風作為第2氣流21c對著使用者2吹10秒左右。 接著,設備控制部111判定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是否超過閾值(S16)。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取得CO2 感測器35檢測之二氧化碳濃度,並判定取得之二氧化碳濃度是否超過1000 ppm。 於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未超過閾值之情形時(S16為否),返回至步驟S12,並待機直至再次經過第1期間。藉此,可始終一面以不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供給第1氣流21b,一面於每當經過一定期間時使第2氣流21c對著使用者2吹。另,第2氣流21c之重複週期即第1期間可總是相同,或亦可每次重複均不同。又,第2氣流21c之供給期間即第2期間可總是相同,或亦可每次重複均不相同。 於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超過閾值之情形時(S16為是),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換氣裝置24而進行空間3之換氣(S18)。藉由將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較高之空氣與外部之二氧化碳濃度較低之空氣進行交換,可降低空間3之二氧化碳濃度。於進行換氣後,或在換氣中,經過第1期間之情形時(S12為是),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空調21而進行第2氣流21c之供給。 另,對於步驟S14後進行二氧化碳濃度之判定(S16)之例進行顯示,但並不限定於此。二氧化碳濃度之判定可定期地重複進行。又,亦可與換氣及第2氣流21c之供給同時進行。 又,對由換氣裝置24進行換氣之例進行顯示,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與空調21等不同之空調設備進行換氣。又,設備控制部111亦可藉由打開設置於牆壁3c或3d等之門或窗而進行換氣。 [休憩情境控制] 圖5B係模式性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休憩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之側視圖。 於用以形成休憩情境之休憩情境控制中,如圖4及圖5B所示,設備控制部111將作業燈11熄滅,並使天花板照明12與間接照明13點亮。於該情形時,設備控制部111使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及照度降低至低於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光12a之色溫及照度。 例如,如圖4所示,設備控制部111調整照明光12a之光輸出以將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調整為3000 K~4000 K之範圍,且作業面5之照度成為300 lx以下。藉此,可使使用者2處為低清醒狀態,可誘發與注意力集中情境之心理上之切換與放鬆。 又,設備控制部111藉由使間接照明13點亮而產生空間之寬闊感。例如,設備控制部111如圖4所示,將由間接照明13出射之照明光13a之色溫調整為2700 K~3000 K之範圍。間接照明13之光輸出無特別限定,但例如可小於天花板照明12。具體而言,間接照明13之亮度可為能夠辨識照射在牆壁3c及天花板3a等牆面之程度之亮度。關於來自間接照明13之照明光13a之照射範圍無特別限定,只要進入休憩中之使用者2之視界之程度即可。即,來自間接照明13之照明光13a可不照射作業面5。 又,於休憩情境控制中,如圖4所示,設備控制部111藉由控制空調21,調整空間3之溫度、濕度及氣流。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控制空調21以使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之至少一者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時更高。例如,設備控制部111以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時之空間3之溫度及濕度更高之方式控制空調21。 例如,設備控制部111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提高空調21之設定溫度及設定濕度之至少一者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高。此時,設備控制部111以空間3之溫度之上升率低於特定值之方式調整設定溫度。此處之特定值係例如可設為2℃/分鐘。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可階段性地使設定溫度自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第1設定溫度上升至休憩情境控制之第2設定溫度。 例如,設備控制部111於切換為休憩情境控制後馬上調整為將第1設定溫度加上特定之上升值(例如1℃)之設定溫度。於自切換為休憩情境控制之時點經過特定期間(例如10分鐘)後,將設定溫度進而再加上特定之上升值。藉由將其重複進行直至設定溫度成為第2設定溫度,設備控制部111可階段性地使空間3之溫度上升。 又,如圖5B所示,設備控制部111將氣流21d供給至空間3。例如,設備控制部111使空調21以不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供給氣流21d。此處,氣流21d之強度等無特別限定。例如,氣流21d可為與第1氣流21b相同之存在1/f波動之微風。 另,注意力集中情境及休憩情境之空調狀態亦可使用例如溫熱環境評價指數之一即PMV(Predicted Mean Vote:預測溫冷感報告)而表示。例如,注意力集中情境係PMV為0~-1範圍之環境,休憩情境係PMV為0~+1範圍之環境。又,普通情境係PMV為大致與0一致之環境。設備控制部111於進行各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以PMV滿足對應之情境控制之範圍之方式,調整溫度、濕度及氣流。 [動作(環境控制方法)]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動作(環境控制方法)使用圖7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動作(環境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如圖7所示,首先,控制裝置100之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是否滿足朝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S20)。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包含複數個條件。 具體而言,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複數個切換條件,包含有如下等:(i)達到排程資訊131所示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ii)於空間3內檢測到使用者2之存在、及(iii)操作信號包含朝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指示。條件判定部112於滿足該等複數個條件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切換條件。 於滿足切換條件之情形時(S20為是),控制部110進行向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且記錄切換時日(S22)。 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以於空間3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方式,統一地控制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例如,設備控制部111基於圖4中所示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調整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之接通斷開及各功能。關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具體動作係如使用圖5A及圖6之說明。 此時,產生部120將表示切換時日之歷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130。或,產生部120可代替將歷程資訊記憶於記憶部130而基於切換時日更新記憶於記憶部130之排程資訊131。 於不滿足切換條件之情形時(S20為否),控制部110待機至滿足切換條件為止。另,待機中控制部110可進行休憩情境控制等其他之情境控制,或亦可不進行任意之情境控制。例如,設備控制部111可使包含於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之各設備之動作停止。 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於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期間中,是否滿足自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向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S24)。於本實施形態中,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包含複數個。 具體而言,休憩情境控制之複數個切換條件,包含有如下等:(i)達到排程資訊131所示之朝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ii)於空間3內未檢測到使用者2之存在、及(iii)操作信號包含朝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指示。條件判定部112於滿足該等複數個條件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判定為滿足切換條件。 於滿足自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向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之情形時(S24為是),控制部110進行向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且記錄切換時日(S26)。記錄切換時日之具體處理與步驟S22相同。 具體而言,設備控制部111以停止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於空間3形成休憩情境之方式,統一地控制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例如,設備控制部111基於圖4所示之休憩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調整照明設備群10及空調設備群20之接通斷開及各功能。 於切換為休憩情境控制後,返回至步驟S20,條件判定部112判定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期間中,是否滿足朝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以後之處理係如上所述。 於未滿足切換條件之情形時(S24為否),控制部110待機至滿足切換條件為止。待機中控制部110繼續休憩情境控制。 另,於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及休憩情境以外之其他情境之情形時,於滿足朝用以形成其他情境之情境控制之切換條件之情形時,控制部110可進行向該情境控制之切換。即,控制部110於滿足朝複數個情境控制之任一者之切換條件之情形時,可自執行中之情境控制切換為滿足切換條件之情境控制。 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110於步驟S22及S26中,記錄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日。藉此,控制部110可保留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及休憩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該等執行歷程用於產生排程資訊131。 [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1係控制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之環境的環境控制系統,具備:控制部110,其係藉由控制出射照射空間3內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照明設備群10)、與進行空間3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空調設備群20),而進行用於於空間3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情境之情境控制;1個以上之情境係包含: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注意力集中情境、與使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之休憩情境,控制部110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 藉此,可於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於適當之時序容易地形成易於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之情境。例如,藉由於空間3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由於不僅調整照明狀態,還調整空調狀態,故可進一步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 又,由於於滿足特定之條件之情形時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故例如於使用者2不進行腦力作業之情形時,可使其執行休憩情境控制。如此,例如由於可根據使用者2之狀態而切換情境控制,故對使用者2而言為為方便性較高之系統。例如,於使用者2預先決定切換條件之情形時,可於使用者2所期望之時序進行情境之切換。 又,例如,於照明設備群10,包含出射照射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之第1照明光的第1照明設備(例如作業燈11)、與出射照射空間3整體之第2照明光之第2照明設備(例如天花板照明12),且控制部110於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使作業燈11出射照明光11a,且使天花板照明12出射照明光12a,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不使作業燈11出射照明光11a,且使天花板照明12出射照明光12a。 又,例如,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照明光12a於作業區域之照度係低於照明光11a。 藉此,例如,於注意力集中情境中,藉由照亮作業區域,並適當地使其周圍變暗,降低來自周圍之視覺雜訊資訊,而易於專注於腦力作業。即,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對腦力作業之專注感)。另一方面,於休憩情境中,由於來自天花板照明12之照明光12a之色溫低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故可產生空間3之寬闊感,對使用者2心理上賦予開放感。 又,例如,於照明設備群10進而包含出射照射與作業區域不同之區域之第3照明光之第3照明設備(例如間接照明13),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之情形時,進而使間接照明13出射照明光13a。 藉此,於休憩情境中,藉由間接照明13可進一步擴大空間3之寬闊感。 又,例如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照明光之色溫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降低。 藉此,於休憩情境中,可降低使用者2之清醒度,可提高放鬆感。 又,例如,於空調設備群20,包含有調整空間3之溫度之空調設備(例如空調21),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空調21之設定溫度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提高。 藉此,於休憩情境中,可緩和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而提高放鬆感。 又,例如,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以空間3之溫度之上升率低於特定值之方式調整設定溫度。 藉此,可抑制於自注意力集中情境切換為休憩情境之情形時,空間3之溫度急劇地增加。因此,由於可使使用者2慢慢地習慣環境之變化,故可自然地降低使用者2之清醒度而提高放鬆感。 又,例如,於空調設備群20,包含調整空間3之濕度之空調設備(例如空調21),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空調21之設定濕度較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提高。 藉此,於休憩情境中,可緩和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而提高放鬆感。 又,例如,於空調設備群20,包含於空間3內產生氣流之空調設備(例如空調21),控制部110於進行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以氣流不直接對著使用者2吹之方式控制空調21。 藉此,於休息情境中,可緩和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而提高放鬆感。 又,例如,環境控制系統1具備:產生部120,其取得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及休憩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並基於取得之執行歷程,產生表示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排程資訊131,控制部110將達到排程資訊131所示之切換時序作為條件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 藉此,可使使用者2養成進行腦力作業之習慣。 又,例如,控制部110可基於星期幾及時段,以達到預先決定之切換時序為條件,而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 藉此,可使使用者2養成進行腦力作業之習慣。又,例如由於可以平時與休息日不同之條件切換情境控制,故可進行符合使用者2之生活節奏之情境控制。 又,例如控制部110可以檢測到空間3內之使用者2存在或不在作為條件而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 藉此,例如由於可於檢測到使用者2存在之情形時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故可於使用者2存在時確實地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 又,例如,本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方法係控制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環境的環境控制方法,且包含:控制步驟,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空間3內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照明設備群10)、與進行空間3之空氣調整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空調設備群20),而進行用以於空間3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情境的情境控制;且於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使使用者2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之注意力集中情境、與使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之休憩情境,於控制步驟中,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 藉此,可於用以供使用者2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3容易地形成易於使用者2集中注意力之情境。例如,藉由於空間3形成注意力集中情境,可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由於不僅調整照明狀態,還調整空調狀態,故可進一步提高使用者2之注意力集中度。 又,由於於滿足特定之條件之情形時切換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故例如於使用者2不進行腦力作業之情形時,可使其執行休憩情境控制。 (變化例) 於以下,對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化例進行說明。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空間3為1個房間之例進行說明,但於本變化例中,對於1個房間中形成有複數個空間3之情形進行說明。另,於本變化例中,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有省略或簡略化共通點之說明之情形。 圖8係模式性顯示應用本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空間303a~303f之立體圖。 環境控制系統1係如圖8所示,控制6個空間303a~303f各者之環境。空間303a~303f係分別藉由隔牆(隔板)306分割較大之空間301(具體而言係1個房間)而成之空間。具體而言,空間303a~303f係設置於學習室或圖書館等之個別小間。另,成為由環境控制系統1控制環境之對象之空間之個數不限定於6個,只要為複數個即可。 本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1之構成如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般(參照圖2及圖3)。於本變化例中,環境控制系統1並非控制1個空間3之環境,而係控制複數個空間303a~303f之環境。具體而言,環境控制系統1於空間303a~303f各者中進行情境控制。即,於本變化例中,可於每個空間進行不同之情境控制。 由於空間303a~303f係個別小間,故使用者2開始腦力作業之時序多數不同。因此,於空間303a~303f中,相互獨立地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具體而言,各空間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開始時序不同。 另,空間303a~303f並非互相完全分離之空間,而係一部分(上方等)相連之空間。因此,空間303a~303f各者之環境有受到相鄰空間影響之情形。 於本變化例中,於空間303a~303f各者,設置有:作業台304,其具有作業面305;作業燈11,其出射照射作業面305之照明光;及間接照明13,其出射照射隔牆306之牆面之照明光。藉此,於空間303a~303f各者中,可藉由作業燈11與間接照明13個別的調節照明狀態。 另一方面,天花板照明12以出射一起照射空間303a~303f之照明光之方式設施於天花板。即,於本變化例中,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大致均一地照射空間303a~303f各者之作業面305。因此,各空間之作業面305之照度、及色溫係互相大致相同。另,天花板照明12亦可個別地照明空間303a~303f各者。 又,空調21以一起調整空間303a~303f之溫度及濕度之方式設置於房間之牆壁。由於空調21可變更供給之氣流之方向,故可個別地將氣流供給至空間303a~303f各者。 又,雖未圖示,但亦可於空間303a~303f各者,設置分別對應之個別之空調設備(例如桌上風扇等)。個別之空調設備係幾乎不會對其他空間之空調狀態造成影響,而用以進行設置之空間之空調狀態調整的設備。 [情境控制] 於以下,對針對1個空間之情境控制之具體例進行說明。 <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 圖9A及圖9B係分別模式性顯示本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之俯視圖及前視圖。圖9A及圖9B係分別對空間303a~303f中之一個空間進行顯示。 本變化例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係例如基於影像感測器42等之檢測結果而開始。例如,於檢測到使用者2存在於空間303a之情形時,對空間303a開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對使用者2不存在之空間303b~303f可進行休憩情境控制等其他之情境控制,或亦可不進行情境控制。 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設備控制部111係如圖9A及圖9B所示,使作業燈11與天花板照明12點亮,且將間接照明13熄滅。作業燈11之照明條件係例如如圖4所示般與實施形態相同。 此時,亦有於其他空間中,進行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因此,設備控制部111使一起照明空間303a~空間303f之天花板照明12以例如圖4所示之休憩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出射照明光12a。或,設備控制部111亦可使天花板照明12出射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之中間值的照明光12a。例如,設備控制部111以將由天花板照明12出射之照明光12a之色溫設為4000 K~5000 K,且作業面305之照度變為300 lx以下之方式調整照明光12a之光輸出。 又,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設備控制部111與實施形態1相同,例如藉由控制空調21使其供給(產生)強度波動之第1氣流21b。設備控制部111於設想所有空間303a~303f均存在使用者2之情形時,使空調21朝向如不對著所有使用者2吹之方向供給第1氣流21b。或,可藉由影像感測器42等檢測空間301中之使用者2之位置,且設備控制部111以避開檢測結果所示之使用者2之位置之方式使空調21供給第1氣流21b。藉此,即便於空間301存在複數個使用者2之情形,亦可以不對著複數個使用者2全員吹之方式供給第1氣流21b。 又,設備控制部111係例如藉由控制空調21、或設置於空間303a~303f各者之桌上風扇(未圖示)等,使其每當經過第1期間時以對著使用者2吹第2期間之方式供給第2氣流21c。設備控制部111根據空間303a~303f之各個情境控制之開始時序,使空調21個別地供給第2氣流21c。 另,於本變化例中,由於空間303a~303f未完全分離,故難以個別地調整各空間之溫度及濕度。因此,設備控制部111例如以成為圖4所示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之中間值之方式調整空間303a~303f的溫度及濕度。或,於將濕度調整裝置23(例如桌上加濕器)等設置於空間303a~303f各者之情形等可個別地控制溫度及濕度之情形時,設備控制部111可於每個空間進行空調。 <休憩情境控制> 圖10A及圖10B係分別模式性顯示本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1進行之休憩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之俯視圖及前視圖。圖10A及圖10B係分別對空間303a~303f中之一個空間進行顯示。 於休憩情境控制中,設備控制部111係如圖10A及圖10B所示,將作業燈11熄滅,且使天花板照明12與間接照明13點亮。間接照明13之照明條件係例如如圖4所示般與實施形態相同。或,於本變化例中,將間接照明13設置於每個空間之隔牆306,且位於接近作業面305之位置。因此,由於間接照明13位於接近在作業台304附近休憩中之使用者2之位置,故間接照明13之照射範圍及照度可小於實施形態之情形。 又,於本變化例中,由於天花板照明12無法個別地照明空間303a~303f,故設備控制部111係可藉由控制天花板照明12而出射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與休憩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之中間值的照明光12a。具體而言,於本變化例中,來自天花板照明12之照明光12a之照度及色溫於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休憩情境控制可相同。 (其他) 以上,對本發明之環境控制系統及環境控制方法等,基於上述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由控制裝置100進行環境控制系統1之主要動作之例進行顯示,但由控制裝置100進行之動作亦可使用複數個電腦等分散進行。例如,控制裝置100可由經由網路連接之複數個電腦(雲端伺服器)構成。 又,例如,控制裝置100與操作終端200可為安裝於室內之牆壁等之控制器(例如HEMS控制器)等一體化之1個裝置。 又,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控制部110控制照明設備群10與空調設備群20之例進行顯示,但亦可控制能夠變更空間3之環境之其他設備。例如,控制部110可控制電動窗簾等採光設備。 具體而言,控制部110根據時序控制電動窗簾之開閉而調整自外部導入之光(外光)之量。可藉由導入之外光補充照明設備群10之照明光。藉此,由於可減少照明設備群10之光輸出,故可削減消耗電力。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各構成要素可以專用之硬體構成,或,亦可藉由執行應用於各構成要素之軟體程式而實現。各構成要素可藉由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處理器等程式執行部讀出並執行記錄於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記錄媒體之軟體程式而實現。 另,本發明並非僅可作為環境控制系統或控制裝置等而實現,亦可作為包含以環境控制系統或控制裝置之各構成要素進行之處理為步驟之程式、及記錄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之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等記錄媒體而實現。 即,上述概括性或具體之態樣可以系統、裝置、積體電路、電腦程式或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實現,亦可以系統、裝置、積體電路、電腦程式及記錄媒體之任意組合而實現。 其他,對各實施形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想到之實施各種變化而獲得之形態、或藉由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任意組合各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及功能而實現之形態均亦包含於本發明。
1‧‧‧環境控制系統
2‧‧‧使用者
3‧‧‧空間
3a‧‧‧天花板
3b‧‧‧地板
3c‧‧‧牆壁
3d‧‧‧牆壁
4‧‧‧作業台
5‧‧‧作業面
6‧‧‧椅子
10‧‧‧照明設備群
11‧‧‧作業燈(照明設備)
11a‧‧‧照明光
12‧‧‧天花板照明(照明設備)
12a‧‧‧照明光
13‧‧‧間接照明(照明設備)
13a‧‧‧照明光
20‧‧‧空調設備群
21‧‧‧空調(空調設備)
21a‧‧‧氣流
21b‧‧‧第1氣流
21c‧‧‧第2氣流
21d‧‧‧氣流
22‧‧‧風扇(空調設備)
23‧‧‧濕度調整裝置(空調設備)
24‧‧‧換氣裝置(空調設備)
25‧‧‧空氣清淨機(空調設備)
30‧‧‧照明設備群
31‧‧‧照度感測器
32‧‧‧色溫感測器
33‧‧‧溫濕度感測器
34‧‧‧氣流感測器
35‧‧‧CO2感測器
36‧‧‧噪音計
40‧‧‧使用者感測器群
41‧‧‧人體感測器
42‧‧‧影像感測器
100‧‧‧控制裝置
110‧‧‧控制部
111‧‧‧設備控制部
112‧‧‧條件判定部
120‧‧‧產生部
130‧‧‧記憶部
131‧‧‧排程資訊
140‧‧‧通信部
200‧‧‧操作終端
210‧‧‧操作受理部
220‧‧‧控制部
230‧‧‧顯示部
240‧‧‧通信部
301‧‧‧空間
303a~303f‧‧‧空間
304‧‧‧作業
305‧‧‧作業面
306‧‧‧隔牆
S10‧‧‧步驟
S12‧‧‧步驟
S14‧‧‧步驟
S16‧‧‧步驟
S18‧‧‧步驟
S20‧‧‧步驟
S22‧‧‧步驟
S24‧‧‧步驟
S26‧‧‧步驟
圖1係模式性顯示應用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空間之側視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控制裝置與操作終端之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圖4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情境控制之控制條件的圖。 圖5A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的側視圖。 圖5B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休憩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及空調狀態的側視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動作(環境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圖8係模式性顯示應用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之空間的立體圖。 圖9A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的俯視圖。 圖9B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的前視圖。 圖10A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休憩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的俯視圖。 圖10B係模式性顯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環境控制系統進行之休憩情境控制之照明狀態的前視圖。

Claims (11)

  1. 一種環境控制系統,其控制用以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之環境,且具備:控制部,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內之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及進行上述空間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而進行用以於上述空間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的情境之情境控制;且上述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及休憩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且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係:(i)相較於上述休憩情境,上述使用者進行上述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為較明亮且上述空間之溫度為較低之情境;或(ii)於上述休憩情境係不產生氣流之情境的情形時,相較於上述休憩情境,上述使用者進行上述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為較明亮,且產生上述氣流之情境;上述控制部係: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上述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上述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包含:第1照明設備,其出射第1照明光,該第1照明光僅照射上述空間之包括上述作業區域的一部分區域;及第2照明設備,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整體之第2照明光;上述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包含:於上述空間內產生上述氣流之第1空調設備;且上述控制部係:於進行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使上述第1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1照明光,且使上述第2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2照明光,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不使上述第1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1照明光,且使上述第2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2照明光,且(i)於預先決定之第1期間,以上述第1空調設備所產生之第1氣流不對著上述使用者之方式控制上述第1空調設備,(ii)每當經過上述第1期間時,於短於上述第1期間之第2期間,以上述第1空調設備所產生之強於上述第1氣流之第2氣流對著上述使用者之方式控制上述第1空調設備。
  2. 如請求項1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於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中,上述第2照明光之於上述作業區域之照度小於上述第1照明光。
  3. 如請求項1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進而包含:第3照明設備,其出射照射與上述作業區域不同的區域之第3照明光;且上述控制部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之情形時,進而使上述第3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3照明光。
  4. 如請求項1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控制部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較進行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為降低上述照明光之色溫。
  5. 如請求項1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包含調整上述空間之溫度之空調設備,且上述控制部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較進行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為提高調整上述溫度之空調設備的設定溫度。
  6. 如請求項5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控制部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以上述空間溫度之上升率低於特定值之方式調整上述設定溫度。
  7. 如請求項1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包含調整上述空間之濕度之空調設備,且上述控制部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較進行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更為提高調整上述濕度之空調設備的設定濕度。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環境控制系統,其具備:產生部,其取得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及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執行歷程,且基於所取得之執行歷程,產生表示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切換時序的排程資訊,且上述控制部將達到上述排程資訊所表示之切換時序作為上述條件,而切換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上述休憩情境控制。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環境控制系統,其中上述控制部基於星期幾及時段,以達到預先決定之切換時序為條件,而切換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上述休憩情境控制。
  10. 一種環境控制方法,其控制用以供使用者進行腦力作業之空間之環境,且包含:控制步驟,其藉由控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內之特定區域之照明光之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及進行上述空間之空調之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而進行用以於上述空間形成預先決定之1個以上的情境之情境控制;且上述1個以上之情境包含:注意力集中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注意力集中於腦力作業;及休憩情境,其使上述使用者之注意力集中得以緩和;且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係:(i)相較於上述休憩情境,上述使用者進行上述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為較明亮且上述空間之溫度為較低之情境;或(ii)於上述休憩情境係不產生氣流之情境的情形時,相較於上述休憩情境,上述使用者進行上述腦力作業之作業區域為較明亮,且產生上述氣流之情境;於上述控制步驟中,於滿足特定條件之情形時,切換用以形成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之情境控制即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與用以形成上述休憩情境之情境控制即休憩情境控制;上述1個以上之照明設備包含:第1照明設備,其出射第1照明光,該第1照明光僅照射上述空間之包括上述作業區域的一部分區域;及第2照明設備,其出射照射上述空間整體之第2照明光;上述1個以上之空調設備包含:於上述空間內產生上述氣流之第1空調設備;且上述控制步驟係:於進行上述注意力集中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使上述第1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1照明光,且使上述第2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2照明光,於進行上述休憩情境控制之情形時,不使上述第1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1照明光,且使上述第2照明設備出射上述第2照明光,且(i)於預先決定之第1期間,以上述第1空調設備所產生之第1氣流不對著上述使用者之方式控制上述第1空調設備,(ii)每當經過上述第1期間時,於短於上述第1期間之第2期間,以上述第1空調設備所產生之強於上述第1氣流之第2氣流對著上述使用者之方式控制上述第1空調設備。
  11. 一種程式,其用以使電腦執行如請求項10之環境控制方法。
TW106102110A 2016-09-29 2017-01-20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TWI669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2315A JP6771151B2 (ja) 2016-09-29 2016-09-29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環境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92315 201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5227A TW201815227A (zh) 2018-04-16
TWI669986B true TWI669986B (zh) 2019-08-21

Family

ID=61760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110A TWI669986B (zh) 2016-09-29 2017-01-20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7416A1 (zh)
EP (1) EP3522684A4 (zh)
JP (1) JP6771151B2 (zh)
TW (1) TWI669986B (zh)
WO (1) WO20180612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56012A (ja) * 2016-09-29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環境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022079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環境設備制御装置
JP6658822B2 (ja) * 2017-10-30 2020-03-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集中度推定装置
CA3115718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Cser Ventures, LLC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 output file
CN109409617B (zh) * 2018-11-27 2021-11-26 河海大学 一种公共楼宇环境因素预测不确定性用电鲁棒优化方法
JP2020129310A (ja) * 2019-02-08 2020-08-27 トヨタホーム株式会社 建物内設備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21039883A (ja) * 2019-09-03 2021-03-11 株式会社Lixil 照明ユニット
JP7370000B2 (ja) * 2019-09-24 2023-10-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7373724B2 (ja) * 2019-10-28 2023-11-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KR20210100355A (ko) * 2020-02-06 2021-08-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WO2021181664A1 (ja) * 2020-03-13 2021-09-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照明システム及び照明方法
JP7361313B2 (ja) * 2020-04-14 2023-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CN111578173B (zh) * 2020-05-25 2022-07-12 佛山市锐安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智能家居照明灯装置
CN114423120A (zh) * 2022-01-31 2022-04-29 绿城科技产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物智慧照明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13423U (zh) * 2015-08-26 2015-12-01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病房之智慧環控系統
TWI524293B (zh) * 2014-12-10 2016-03-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環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統
TWI545990B (zh) * 2011-01-31 2016-08-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有多功能用途的照明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1130B2 (ja) * 2003-08-28 2009-08-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エリア別環境提供システム、環境提供装置、検出装置及びエリア別環境提供方法
JP2010238407A (ja) * 2009-03-30 2010-10-21 Sharp Corp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WO2013001407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nvironment control apparatus
JP2014212095A (ja) * 2013-04-22 2014-11-13 株式会社東芝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機器制御方法
JP6160956B2 (ja) * 2013-07-19 2017-07-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JP2015022945A (ja) * 2013-07-19 2015-02-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CN105916540A (zh) * 2014-01-14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环境控制系统、控制装置、程序
JP2016035365A (ja) * 2014-08-04 2016-03-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環境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5990B (zh) * 2011-01-31 2016-08-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有多功能用途的照明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524293B (zh) * 2014-12-10 2016-03-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環境控制方法及其系統
TWM513423U (zh) * 2015-08-26 2015-12-01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病房之智慧環控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37416A1 (en) 2020-01-30
TW201815227A (zh) 2018-04-16
JP6771151B2 (ja) 2020-10-21
EP3522684A4 (en) 2019-08-14
JP2018056014A (ja) 2018-04-05
EP3522684A1 (en) 2019-08-07
WO2018061245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4489B (zh) 環境控制系統、環境控制方法及記錄媒體
TWI669986B (zh)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nvironment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731506B2 (ja) 適切な瞬間において非警報ステータス信号を与えるスマートホームハザード検出器
US11960264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responsive to sensors and mobile devices
US20220292835A1 (en)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 visible light sensor
JP6395087B2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
JP7108885B2 (ja) 覚醒誘導制御装置、および、覚醒誘導システム
KR102607881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00263894A1 (en) Air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air environment control device, and air environment control method
JP2017116236A (ja) 建物及び住環境システム
US20180214663A1 (en) Light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method
WO2020121995A1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環境制御方法
CN113841013A (zh) 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室内环境控制方法
JP6711037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9190785A (ja) 環境再現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環境再現システム
JP2020053210A (ja) 照明装置
JP2013029275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157404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KR20230150048A (ko) IoT 연동 스마트오피스의 조명을 제어하는 방법
JP6699416B2 (ja) 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91834A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