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7526B -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3-axis shake correction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3-axis shake corre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7526B
TWI667526B TW107112603A TW107112603A TWI667526B TW I667526 B TWI667526 B TW I667526B TW 107112603 A TW107112603 A TW 107112603A TW 107112603 A TW107112603 A TW 107112603A TW I667526 B TWI667526 B TW I6675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unit
optical
substrate
optical axis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7587A (zh
Inventor
須江猛
南澤伸司
五明正人
小松亮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三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7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7526B/zh

Lin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單元,將具備側傾修正機構的光學單元小型化。光學單元將搭載有拍攝元件的基板固定在與透鏡單元及透鏡保持架分離的旋轉台座上,使旋轉台座旋轉而進行側傾修正。側傾用磁驅動機構的線圈及磁體的光軸方向的投影面積的至少一部分與搭載有拍攝元件的基板重疊。另外,旋轉支承機構具備軸承部及旋轉支承部,旋轉支承部配置於軸承部的徑向外側,因此,與將像軸承部那樣的兩組滾珠軸承沿光軸方向重疊配置的結構相比,光軸方向的厚度小。因此,能夠將光學單元小型化,且能夠將光學單元輕量化。

Description

光學單元及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本發明涉及一種進行修正繞光軸的抖動的側傾(rolling)修正的光學單元(unit)。
在搭載於便攜終端或移動體的光學單元中,為了抑制便攜終端或移動體移動時的拍攝圖像的紊亂,具備使光學模組(module)擺動或旋轉而修正抖動的機構。這種光學單元具備擺動機構,該擺動機構使光學模組與俯仰(pitching)(縱搖/俯仰搖動(tilting))及偏轉(yawing)(橫搖/水平抖動(panning))這兩個方向的傾斜度相對應地在俯仰方向及偏轉方向擺動。另外,具備使光學模組與繞光軸的抖動相對應地繞光軸旋轉的側傾修正機構。
具備側傾修正機構的光學單元使具備透鏡(lens)等光學元件及拍攝元件的光學模組旋轉而進行側傾修正。由於這種光學單元是作為旋轉物件的光學模組不僅包含拍攝元件,而且還包含透鏡等光學元件的大型的單元,因此,需要大的驅動力,構成側傾修正機構的磁驅動機構大型化。另外,為了使大型的單元旋轉,用於驅動側傾修正機構的消耗電力較大。於是,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一種光學單元(拍攝裝置),在進行側傾修正時,不使光學元件(透鏡)旋轉,而使具有搭載有拍攝元件的基板(拍攝基板)的可動部旋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210392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在專利文獻1的光學單元(拍攝裝置)中,側傾修正機構(旋轉抖動(blur)修正機構)是磁驅動機構,固定於具備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的可動部的線圈(coil)和固定於固定部件的磁體在光軸方向上對置。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利用側傾修正機構(旋轉抖動修正機構)旋轉的可動部由設於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的徑向外側的旋轉保持機構以光軸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承。旋轉保持機構是在可動部的外周面和固定部的內周面之間配置作為滾動體的滾珠而構成。另外,在專利文獻1中,作為側傾修正機構的磁驅動機構在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的徑向外側構成。即,固定於可動部的線圈和固定於固定部件的磁體配置於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的徑向外側。這樣,在旋轉保持機構或側傾修正機構配置於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的徑向外側的情況下,難以使光學單元小型化。
鑒於這一點,本發明的課題在於,使具備修正繞光軸的抖動的側傾修正機構的光學單元小型化。 [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單元,其特徵在於,包括:光學元件;拍攝元件,其配置於所述光學元件的反被拍攝體側;旋轉部件,其固定有搭載所述拍攝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旋轉支承機構,其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固定部件的一方的旋轉軸、及設於另一方的軸承部;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旋轉部件繞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旋轉,所述光學元件經由保持所述光學元件的保持架(holder)部件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體和設於另一方的線圈,所述線圈和所述磁體的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方向的投影面積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基板重疊。
根據本發明,由於使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從光學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離而進行旋轉,所以能夠使旋轉的部分輕量。由此,能夠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小型化,從而能夠減少消耗電力。另外,因為對於從側傾用磁驅動機構施加的驅動力的回應性好,所以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側傾修正。進而,通過旋轉的部分的輕量化,也能夠將旋轉支承機構小型化和簡化。另外,本發明中,由於作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的磁體和線圈的光軸方向的投影面積與基板重疊,因此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在徑向上小型化。因此,可以將光學單元在徑向上小型化,從而可以使光學單元輕量化。另外,由於固定基板的旋轉部件具備旋轉軸或軸承部,因此能夠使拍攝元件和旋轉軸接近,且因為從拍攝元件到旋轉軸的介在零件減少,所以累積的公差量也減少,因此,易於使側傾修正的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的交錯引起的像的缺損。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設有所述軸承部,所述軸承部配置於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貫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轉軸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從所述軸承部向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露出。這種旋轉支承機構的光軸方向的尺寸為小型,在光軸方向上被薄型化。因此,可以使光學單元在光軸方向上小型化,從而可以將光學單元輕量化。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單元,其特徵在於,包括:光學元件;拍攝元件,其配置於所述光學元件的反被拍攝體側;旋轉部件,其固定有搭載所述拍攝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旋轉支承機構,其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軸、及設於所述固定部件的軸承部;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旋轉部件繞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旋轉,所述光學元件經由保持所述光學元件的保持架部件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體和設於另一方的線圈,所述軸承部配置於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方向上貫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轉軸從所述軸承部向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露出。
根據本發明,與上述的光學單元同樣,由於使搭載拍攝元件的基板從光學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離而進行旋轉,因此能夠使旋轉的部分輕量。由此,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小型化,從而能夠減少消耗電力。另外,因為對於從側傾用磁驅動機構施加的驅動力的回應性好,所以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側傾修正。進而,通過旋轉的部分的輕量化,也能夠將旋轉支承機構小型化和簡化。另外,本發明中,具備在固定部件的像側露出的旋轉軸的旋轉支承機構的光軸方向的尺寸為小型,所以在光軸方向上薄型化。因此,可以將光學單元在光軸方向上小型化,從而可以使光學單元輕量化。另外,由於固定基板的旋轉部件具備旋轉軸或軸承部,因此能夠使拍攝元件和旋轉軸接近,且因為從拍攝元件到旋轉軸的介在零件減少,所以累積的公差量也減少,因此,易於使側傾修正的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的偏移引起的像的缺損。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線圈和所述磁體的所述光軸方向的投影面積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基板重疊。這樣,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在徑向上小型化。因此,可以將光學單元在徑向上小型化,從而可以使光學單元輕量化。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備使所述旋轉部件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的姿勢恢復機構,所述姿勢恢復機構具備所述磁體和固定於所述旋轉部件及所述固定部件中搭載有所述線圈的一側的部件上的磁性部件,所述磁體在以所述光軸為中心的周向上被分極磁化為兩個,所述磁性部件在所述旋轉部件處於所述基準旋轉位置時,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所述磁性部件的所述周向的中心與所述磁體的磁化分極線重疊。這樣,因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的磁體及磁性部件作為磁力彈簧起作用,所以能夠使旋轉部件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原點位置)。磁力彈簧不必擔心像使用板簧的現有的姿勢恢復機構那樣,安裝時的部件的變形或衝擊導致的部件的變形。另外,因為不必擔心旋轉角度的増大導致的部件的變形,所以能夠將旋轉範圍設定得較大。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有傳遞來自所述基板的熱的散熱部件固定在所述旋轉部件上。另外,該情況下,理想的是,所述旋轉部件是加入填料(filler)的樹脂部件,所述基板與設於所述散熱部件的表面的導熱層接觸。這樣,可以將拍攝元件的發熱從基板高效地傳遞到旋轉部件。因此,可以將拍攝元件的發熱高效地散熱。
另外,所述散熱部件配置於所述基板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形成於所述散熱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所述旋轉軸,如果採用這種構造,則可以將向旋轉部件傳遞的熱從旋轉軸散熱。因此,可以將拍攝元件的發熱高效地散熱。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備遮蔽(shield)部,所述遮蔽部經由設於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flexible print)基板、及與所述線圈連接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任一方的圖案(pattern)與接地(ground)電位連接,所述遮蔽部配置在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遮蔽部重疊。這樣,能夠利用接地電位的遮蔽部遮蔽拍攝元件,使其不受線圈中產生的雜訊(noise)影響。因此,能夠減少雜訊的影響導致的視頻紊亂等問題的可能性。
例如,所述遮蔽部構成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或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在所述遮蔽部形成有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的接地圖案。這樣,能夠利用接地電位的圖案(接地圖案)遮蔽拍攝元件,使其不受線圈產生的雜訊的影響。另外,通過穿繞柔性印刷基板,能夠將遮蔽部配置在拍攝元件和旋轉部件之間,因此,能夠容易地設置遮蔽部。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散熱部件為金屬製的板材,經由所述遮蔽部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這樣,因為散熱部件也形成接地電位,所以散熱部件也作為接地電位的遮蔽起作用。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線圈中產生的雜訊的影響。另外,因為能夠使散熱部件具有雜訊遮蔽和散熱性改善這兩種功能,所以可以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多。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散熱部件配置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的面積比所述拍攝元件大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包含所述拍攝元件整體的範圍。這樣,由於可以覆蓋拍攝元件的全面積,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雜訊對拍攝元件的影響。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備配置於所述散熱部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的電磁波吸收片。通過追加電磁波吸收片,可以進一步抑制雜訊對拍攝元件的影響。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備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固定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為從所述旋轉部件的基板支承部向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突出的突出部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端面。這樣,通過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固定於旋轉部件,可以抑制對搭載有拍攝元件的基板和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連接部施加負荷。
該情況下,理想的是,在所述固定面上形成有凸部,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備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卡合孔。這樣,可以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可靠地定位於固定面。
在本發明中,能夠採用下述結構:所述旋轉支承機構作為所述軸承部具有滾珠軸承(ball bearing),所述滾珠軸承具備固定於所述旋轉軸的內圈及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圈,所述旋轉支承機構還具有旋轉支承部,所述旋轉支承部在形成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部件側環狀槽和形成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件側環狀槽之間配置有多個滾動體,所述多個滾動體配置於比所述滾珠軸承的外周面靠徑向外側。這樣,能夠將旋轉支承機構在光軸方向上薄型化。因此,能夠將光學單元在光軸方向上薄型化。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備:彈性部件,其被夾持於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對置的部位;螺釘部件,其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徑向外側將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相對於另一方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螺固。這樣,通過調節螺釘部件的螺釘緊固程度,可以調節保持架部件相對於固定部件的傾斜度。因此,能夠進行光學元件相對於拍攝元件的傾角調整。
在本發明中,理想的是,具有罩(cover)部件,其除規定向所述拍攝元件的光入射區域的孔(aperture)之外,將所述拍攝元件的被拍攝體側覆蓋,所述罩部件具備形成有所述孔的端板部和在所述孔的外周側從所述端板部向所述被拍攝體側立起的筒部,所述保持架部件具備與所述筒部的外周面隔開間隔對置的保持架筒部、及在所述筒部的外周側與所述端板部隔開間隔對置的台階部。這樣,能夠在保持架部件和罩部件之間設置迷宮(labyrinth)構造。因此,能夠減少塵埃向拍攝元件側進入的可能性。
接著,本發明的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具有上述的光學單元、和修正圍繞與所述光學單元的所述光軸交叉的軸的抖動的抖動修正機構。這樣,能夠將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小型化。
該情況下,理想的是,所述所述抖動修正機構是使所述光學單元繞與所述光軸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繞第二方向擺動的擺動用磁驅動機構,所述光學單元由萬向架(gimbal)機構支承,所述萬向架機構具備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位置的擺動支承部和由所述擺動支承部支承的可動框。這樣,可以利用配置擺動用磁驅動機構的角度位置(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之間的空間配置萬向架機構的擺動支承部。因此,可以將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小型化。另外,由於用於側傾修正的旋轉支承機構被直接固定在構成萬向架機構的一部分的光學單元的保持架部件上,因此易於使與光軸交叉的兩軸的交點和側傾修正的旋轉軸一致。另外,光學單元是易於使側傾修正的旋轉軸和拍攝元件的中心一致的構造。因此,可以抑制旋轉軸和拍攝元件的中心的交錯引起的像的缺損。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由於是搭載有拍攝元件的基板從光學元件及保持架部件分離而旋轉,因此能夠使旋轉的部分輕量。由此,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小型化,從而能夠減少消耗電力。另外,因為對於從側傾用磁驅動機構施加的驅動力的回應性好,所以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側傾修正。進而,通過旋轉的部分的輕量化,也能夠將旋轉支承機構小型化和簡化。而且,由於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的徑向的尺寸、或旋轉支承機構的光軸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因此能夠實現光學單元的小型化及輕量化。另外,由於固定基板的旋轉部件具備旋轉軸或軸承部,因此能夠使拍攝元件和旋轉軸接近,且因為從拍攝元件到旋轉軸的介在零件減少,所以累積的公差量也減少,因此,易於使側傾修正的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的中心的交錯引起的像的缺損。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應用了本發明的光學單元1的實施方式。在本說明書中,符號L為光學單元1的光軸,L1方向為光軸L方向的被拍攝體側,L2方向為光軸L方向的反被拍攝體側。
圖1(a)與圖1(b)是應用了本發明的光學單元1的立體圖,圖1(a)是從被拍攝體側L1觀察的立體圖,圖1(b)是從反被拍攝體側L2觀察的立體圖。另外,圖2、圖3是圖1(a)與圖1(b)的光學單元1的剖視圖,圖2是圖1(a)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a)的B-B剖視圖。如圖1(a)與圖1(b)所示,光學單元1具備透鏡單元2、作為保持透鏡單元2的保持架部件的透鏡保持架10、固定於透鏡保持架10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部的固定部件20。如圖2、圖3所示,透鏡單元2是將作為光學元件的透鏡3組裝於鏡筒4而構成。在鏡筒4的被拍攝體側L1的前端安裝有圓筒狀的帽(cap)5及防護玻璃罩(cover glass)6。透鏡保持架10在將後述的彈性部件90夾入其與固定部件20之間的狀態下,利用螺釘部件91螺固於固定部件20。
如圖1(a)與圖1(b)所示,透鏡保持架10具備圓筒狀的保持架筒部11、從保持架筒部11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部向徑向外側擴展的台階部12、從台階部12的外周緣向反被拍攝體側L2呈筒狀延伸的側板部13。透鏡單元2的鏡筒4被保持於保持架筒部11的內周側。在該狀態下,透鏡單元2的光軸L與透鏡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的中心軸線一致。台階部12從光軸L方向觀察時的形狀是將正方形的4處角部切除的形狀。在側板部13形成有將設於一側面及其兩側的角部的倒角面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邊緣以規定的高度切除的缺口部14。另外,在側板部13,在除形成有缺口部14的側面以外的其它三方向的側面分別各形成有一處凸台(boss)部15。
固定部件20整體為板狀,相對於光軸L方向垂直配置。固定部件20是將從光軸L方向觀察側板部13的形狀的一側(缺口部14側)的邊緣在直線上切除的形狀。因此,當固定部件20被固定在側板部13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部時,在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間形成向光軸L方向的反被拍攝體側L2及與光軸L方向正交的方向開口的開口部7。從該開口部7將後述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取出到光學單元1的外部。
固定部件20的外周緣除缺口部14側的邊緣以外,與透鏡保持架10的側板部13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面16在光軸L方向上對置。彈性部件90被夾在固定部件20的外周緣和側板部13的端面16之間。彈性部件90配置於除了形成開口部7的範圍之外的周向的整個範圍。因此,除了形成開口部7的範圍之外,側板部13和固定部件20的間隙由彈性部件90密封。
在固定部件20上,在外周緣的三個部位形成向徑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21。突出部21與形成於側板部13的凸台部15在光軸L方向上對置。將固定部件20固定於透鏡保持架10的螺釘部件91,穿過形成於突出部21的螺紋孔被螺固於凸台部15。螺釘部件91的固定部位比夾著彈性部件90的位置靠徑向外側。通過調節三個部位的螺釘部件91的螺釘緊固狀態來調節保持於透鏡保持架10的透鏡單元2的光軸L的傾斜度。因此,能夠進行透鏡單元2相對於拍攝元件40的傾角調整。
如圖2、圖3所示,在透鏡單元2的反被拍攝體側L2設有:搭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從被拍攝體側L1以覆蓋的方式蓋住拍攝元件40的罩部件30、固定基板41的旋轉台座50、將旋轉台座50支承為能夠圍繞光軸L旋轉的旋轉支承機構60、使旋轉台座50繞光軸L旋轉的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旋轉台座50配置於搭載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的反被拍攝體側L2。旋轉台座50具備與光軸L垂直的板狀的基板支承部51和從基板支承部51的中央向反被拍攝體側L2突出的旋轉軸52。基板41固定在基板支承部51。
在本方式的光學單元1中,旋轉台座50是繞光軸L旋轉的旋轉部件,旋轉台座50、固定於旋轉台座50的基板41及拍攝元件40、罩部件30構成以光軸L為中心一體旋轉的旋轉體1A(參照圖2、圖3)。另一方面,透鏡保持架10、透鏡單元2、及固定部件20構成可旋轉地支承旋轉體1A的固定體1B(參照圖2、圖3)。
罩部件30具備從被拍攝體側L1覆蓋拍攝元件40的大致矩形的端板部31、從端板部31的外周緣向反被拍攝體側L2側突出的側板部32、從側板部32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邊緣向徑向外側擴展的凸緣(flange)部33、從比端板部31的外周緣靠徑向內側向被拍攝體側L1立起的圓筒狀的筒部34。在筒部34的內周側、且端板部31的中央形成有規定向拍攝元件40的光入射區域的孔35。來自透鏡單元2的光通過孔35向拍攝元件40入射。孔35的位置及形狀根據拍攝元件40而定。例如,在從光軸L方向觀察的拍攝元件40的形狀為矩形的情況下,孔35為矩形。
罩部件30的凸緣部33從被拍攝體側L1與基板41的外周緣抵接。由此,拍攝元件40成為除了孔35之外被從外側覆蓋的狀態。環繞孔35向被拍攝體側L1立起的筒部34的外周面與保持架筒部11的內周面隔開規定的間隙在徑向上對置。另外,罩部件30的端板部31在筒部34的外周側,與透鏡保持架10的台階部12隔開規定的間隔在光軸L方向上對置。即,在透鏡保持架10和罩部件30之間形成彎曲的狹窄的間隙36,從而形成迷宮構造。
在旋轉台座50中,在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攝體側L1的面形成有比基板41小一圈的凹部53。在凹部53的底面固定有板狀的散熱部件54,在散熱部件54的基板41側的面上粘貼有導熱性片材(sheet)55。散熱部件54是鋁或銅等金屬製的板材。將基板41固定在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攝體側L1的面上時,基板41與導熱性片材55接觸。因此,拍攝元件40產生的發熱從基板41經由導熱性片材55傳遞到散熱部件54。導熱性片材55只要在基板41和散熱部件54之間形成導熱層即可。或者,也可以將導熱性好的凝膠(gel)狀膏(paste)塗布在散熱部件54的表面,形成導熱層。由於旋轉台座50是加入填料的樹脂部件,所以導熱性好。因此,來自散熱部件54的熱被高效地傳遞到旋轉台座50。另外,在旋轉台座50上,在散熱部件54的反被拍攝體側L2形成有旋轉軸52。因此,傳遞到旋轉台座50的熱從旋轉軸52有效地散熱。
如圖3所示,在凹部53的徑向外側形成有從基板支承部51向被拍攝體側L1突出的定位銷(pin)56。定位銷56形成於沿周向分離的多個部位。在基板41上,在從光軸L方向觀察與定位銷56重疊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42。在本方式中,定位銷56及定位孔42在圖2所示的一個部位、及圖3所示的兩個部位共三個部位形成。通過將多個定位銷56分別穿過定位孔42,基板41相對於基板支承部51被定位。另外,通過將定位銷56穿過形成於凸緣部33的定位孔37,罩部件30相對於基板支承部51及基板41被定位。
如圖3所示,在基板支承部51上,在凹部53的徑向外側、且比定位銷56靠徑向內側的位置,形成有用於安裝磁性部件81的凹部57。凹部57形成於以光軸L為中心對稱的兩個部位。如後述,磁性部件81是構成用於使旋轉台座50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的磁力彈簧(姿勢恢復機構80)的部件。
如圖2所示,在搭載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上連接有拍攝元件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連接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基板41的邊緣面向形成於透鏡保持架10的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間的開口部7。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在從基板41穿過開口部7引出到徑向外側後,呈U字狀折回並穿繞到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攝體側L2。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在開口部7的外側將呈U字狀折回之後的部分固定於旋轉台座50上。在旋轉台座50上形成有從基板支承部51的開口部7側的邊緣向反被拍攝體側L2突出的突出部58。突出部58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面成為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固定面59。關於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固定構造,稍後進行敘述。
(旋轉支承機構) 在固定部件20的徑向的中央形成有軸承保持部22。軸承保持部22具備在光軸L方向上貫通固定部件20的保持孔23。在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面上形成有環繞保持孔23向反被拍攝體側L2立起的環狀突出部24。旋轉支承機構60具備保持於軸承保持部22的軸承部61和在軸承部61的徑向外側構成於固定部件20和旋轉台座50之間的旋轉支承部65。即,旋轉支承機構60由軸承部61及旋轉支承部65兩組旋轉支承部構成。
軸承部61具備固定於保持孔23的內周面的外圈62、固定於旋轉軸52的外周面的內圈63、配置於外圈62和內圈63之間的滾珠(ball)64。如圖2、圖3所示,旋轉軸52的光軸L方向的前端在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攝體側L2露出。更詳細而言,旋轉軸52從軸承部61的內圈63向反被拍攝體側L2突出,突出至比形成於固定部件20的環狀突出部24靠反被拍攝體側L2。旋轉支承部65具備:形成於固定部件20的被拍攝體側L1的面的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形成於旋轉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面的旋轉部件側環狀槽67、配置於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和旋轉部件側環狀槽67之間的滾動體68、在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和旋轉部件側環狀槽67之間保持滾動體68的保持架(retainer)69。
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形成於比軸承部61的外圈62的外周面靠徑向外側。因此,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的底面處於從軸承部61的外圈62的被拍攝體側L1的端面向反被拍攝體側L2凹下的位置。另外,旋轉支承部65形成固定部件側環狀槽66和旋轉部件側環狀槽67在光軸L方向上對置的構造,因此,光軸L方向的厚度比軸承部61小。因此,旋轉支承機構60與將軸承部61那樣的兩組滾珠軸承在光軸L方向上重疊配置的結構相比,形成光軸L方向的高度較小的構造。
(側傾用磁驅動機構) 圖4(a)與圖4(b)是表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及姿勢恢復機構80和旋轉支承機構60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及剖視圖。圖4(a)是從光軸L方向的被拍攝體側L1觀察的俯視圖,是旋轉台座50處於基準旋轉位置時的俯視圖。另外,圖4(b)是圖4(a)的C-C剖視圖。如圖3所示,當經由安裝於軸承保持部22的軸承部61可旋轉地保持旋轉台座50的旋轉軸52時,在旋轉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和固定部件20之間構成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具備夾著旋轉台座50的旋轉軸52配置於徑向兩側的一對線圈71和夾著固定部件20的軸承保持部22配置於徑向的兩側的一對磁體72。線圈71和磁體72在光軸L方向上隔開規定的間隙對置。
如圖4(a)所示,磁體72在周向上被分割成兩部分,且與線圈71對置的面的磁極被磁化為以沿徑向延伸的磁化分極線73為界而不同。線圈71為空芯線圈,沿徑向延伸的長邊部分被用作有效邊。在一線圈71的內側配置霍爾(hall)元件74。霍爾元件74固定於向線圈71供電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霍爾元件74在旋轉台座50處於預定的基準旋轉位置時,與磁體72的磁化分極線73對置。根據基於霍爾元件74的信號檢測到的側傾方向的原點位置來控制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使旋轉台座50上固定有拍攝元件40及基板41的旋轉體1A繞光軸L旋轉,進行側傾修正。即,光學單元1通過使不含透鏡單元2及透鏡保持架10的小型的旋轉體1A旋轉而進行側傾修正。
如圖2所示,在旋轉台座50上形成有從基板支承部51朝向固定部件20突出的旋轉限制用凸部512。另外,在固定部件20形成有插入旋轉限制用凸部512的前端的旋轉限制用凹部25。旋轉限制用凹部25在規定的角度範圍沿周向延伸。旋轉限制用凸部512及旋轉限制用凹部25構成限制旋轉台座50相對於固定部件20的旋轉範圍(側傾修正的旋轉範圍)的旋轉限制部。
(姿勢恢復機構) 光學單元1具備用於使旋轉台座50恢復到預定的基準旋轉位置的姿勢恢復機構80。姿勢恢復機構80是由固定於旋轉台座50的兩個磁性部件81和構成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兩個磁體72構成的兩組磁力彈簧。如上所述,各磁性部件81被固定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攝體側L1的面的凹部57,夾著線圈71在光軸L方向上與磁體72對置。如圖4(a)所示,磁性部件81為周向的尺寸比徑向的尺寸大的長方形。旋轉台座50位於基準旋轉位置時,磁性部件81的周向的中心82從光軸L方向觀察處於與磁體72的磁化分極線73重疊的位置。
當旋轉台座50從基準旋轉位置開始旋轉時,磁性部件81的中心82從磁體72的磁化分極線73向周向偏移,因此,在磁性部件81和磁體72之間作用使磁性部件81的中心82和磁體72的磁化分極線73的角度位置一致的方向的磁吸引力。即,當旋轉台座50從基準旋轉位置偏移時,姿勢恢復機構80作用使旋轉台座50向基準旋轉位置恢復的方向的磁吸引力。此外,在本方式中,使用兩組由磁性部件81和磁體72構成的磁力彈簧,但磁力彈簧也可以是一組。即,磁性部件81也可以僅為一個。另外,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只要具備至少一組線圈71和磁體72即可。
(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構造) 如圖3所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固定在旋轉台座50。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配置在形成于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面上的固定槽513,並被泵穿繞至線圈71的位置。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固定槽513以旋轉軸52為中心在從一線圈71到另一線圈71的角度範圍沿周向延伸。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從一對線圈71和另一線圈71之間的角度位置向徑向外側引出。在該角度位置設有形成於透鏡保持架10的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間的開口部7。因此,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與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一起從開口部7引出到光學單元1的外部(參照圖1(a)與圖1(b)、圖2、圖3)。
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與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同樣,呈U字狀折回並穿繞至固定部件20的反被拍攝體側L2。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在開口部7的外側呈U字狀折回之後的部分,被固定在設於從旋轉台座50突出的突出部58的固定面59。即,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以重疊的狀態一起固定在固定面59。
圖5(a)與圖5(b)是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固定面59的說明圖,是從反被拍攝體側L2觀察固定面59的立體圖。圖5(a)是省略了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圖示的圖,圖5(b)是省略了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圖示的圖。如圖5(b)所示,固定面59是與引出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方向(即徑向)正交的方向的寬度長的長方形的矩形面。在固定面59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與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厚度對應的深度的寬幅的槽591。在槽591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形成有用於使從旋轉台座50向徑向外側引出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部分(撓性基板9A)穿過的凹部592。
在固定面59上,作為用於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固定部,形成有凸部593及鉤(hook)部594。凸部593從槽591的底面呈圓柱狀突出,在凹部592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各形成有一處。鉤部594在固定面59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各形成有一處。鉤部594為彎曲形狀,具備從固定面59向反被拍攝體側L2突出的抵碰部595和從抵碰部595向徑向外側彎曲延伸的按壓部596。
如圖5(a)所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具備穿過凹部592的寬度的撓性基板9A和與槽591大致同一寬度的寬幅部9B,寬幅部9B構成將加強板固定在撓性基板上的構造。在寬幅部9B,在沿寬度方向分開的兩個部位形成有卡合孔597。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通過使寬幅部9B與槽591重合並將凸部593嵌入各卡合孔597而被定位於固定面59。
如圖1(b)所示,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具備與基板41的寬度方向的兩側連接的兩個撓性基板8A、8B和將撓性基板8A、8B以隔開規定的間隔的狀態連接的寬幅部8C。寬幅部8C設定為在撓性基板上固定加強板的構造。在寬幅部8C,在沿寬度方向分開的兩個部位形成有卡合孔598。另外,在寬幅部8C形成有從寬度方向的兩側的邊緣突出的卡掛部599。在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固定於固定面59時,在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寬幅部9B上重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寬幅部8C,使寬幅部8C沿著固定面59滑動,使卡掛部599卡合於鉤部594。另外,將凸部593嵌入卡合孔598。由此,將寬幅部8C固定於固定面59,將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固定於固定面59。另外,由於寬幅部9B被寬幅部8C按壓,所以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被固定於固定面59。
(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圖6是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的立體圖。另外,圖7是圖6的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的分解立體圖。圖6、圖7所示的XYZ三方向為相互正交的方向,用+X表示X方向的一側,用-X表示另一側,用+Y表示Y方向的一側,用-Y表示另一側,用+Z表示Z方向的一側,用-Z表示另一側。Z方向與光學單元1的光軸L方向一致。被拍攝體側L1與+Z方向一致,反被拍攝體側L2與-Z方向一致。
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構成為,將上述光學單元1組裝於具備修正繞與光軸L正交的軸的抖動的抖動修正機構的單元,進行側傾修正、俯仰(縱搖)方向及偏轉(橫搖)方向的抖動修正。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具備光學單元1、保持光學單元1的保持架300、收容光學單元1及保持架300的殼體(case)即固定體400、相對於固定體400可擺動地支承保持架300的萬向架機構500、使保持架300相對於固定體400擺動的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連接保持架300和固定體400的彈簧部件700。
保持架300通過萬向架機構500被支承為能夠圍繞與光軸L方向(Z方向)正交的第一軸線R1擺動,並且被支承為能夠圍繞與光軸L方向及第一軸線R1正交的第二軸線R2擺動。第一軸線R1及第二軸線R2是固定體400的對角方向,相對於X方向及Y方向傾斜45度。光學單元1固定於保持架300。因此,光學單元1與保持架300一體地擺動。
固定體400具備從光軸L方向(Z方向)觀察時形成大致正方形的外形的第一殼體410和從-Z方向側組裝於第一殼體410的第二殼體420。第一殼體410通過焊接等與第二殼體420固定。第一殼體410具備環繞在保持架300的周圍的方筒狀的主體部411和從主體部411的+Z方向的端部向內側伸出的矩形框狀的端板部412。在端板部412的中央形成有窗413。主體部411具備在X方向上對置的一對側板401、402和在Y方向上對置的一對側板403、404。第二殼體420由矩形框狀的第一部件421和安裝於第一部件421的-Z方向側的矩形框狀的第二部件422這兩個部件構成。
保持架300具備固定光學單元1(帶側傾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保持架本體部310、在固定於保持架本體部310的光學單元1的X方向的兩側沿Y方向延伸的一對壁部301、302、在光學單元1的Y方向的兩側沿X方向延伸的一對壁部303、304。光學單元1以透鏡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配置於壁部303~304的內周側的方式組裝於保持架300。保持架本體部310從光軸方向觀察時為大致矩形,壁部301~304設於保持架本體部310的外周緣。另外,在保持架本體部310的-Z方向的端部,設有與固定體400的第二殼體420抵接而限制保持架300的擺動範圍的止動件(stopper)312。
萬向架機構500構成於保持架300和固定體400之間。萬向架機構500具備設於保持架本體部310的第一軸線R1上的對角位置的第一擺動支承部501、設於固定體400的第二軸線R2上的對角位置的第二擺動支承部502、由第一擺動支承部501及第二擺動支承部502支承的可動框503。第一軸線R1及第二軸線R2是與光軸L方向正交、且相對於X方向及Y方向偏斜了45度的方向,第一軸線R1和第二軸線R2相互正交。第二擺動支承部502形成於構成固定體400的第二殼體420的第一部件421。可動框503是板狀彈簧,具備設於繞光軸的四個部位的支點部504和連接繞光軸相鄰的支點部504的連結部505。
在可動框503上的各支點部504的內側面,通過焊接等固定有金屬裝的球體(省略圖示)。該球體與被設於保持架300的第一擺動支承部501、及設於固定體400的第二擺動支承部502保持的觸點彈簧511點接觸。觸點彈簧511為板狀彈簧,被第一擺動支承部501保持的觸點彈簧511可在第一軸線R1方向彈性變形,被第二擺動支承部502保持的觸點彈簧511可在第二軸線R2方向彈性變形。因此,可動框503在可繞與光軸L方向正交的兩個方向(第一軸線R1方向及第二軸線R2方向)的各方向旋轉的狀態下被支承。
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具備設於保持架300和固定體400之間的四組磁驅動機構601。各磁驅動機構601具備磁體602和線圈603。線圈603被保持在保持架300的X方向的兩側的壁部301、302、以及保持架300的Y方向的兩側的壁部303、304的外側面。磁體602被保持在設於固定體400的第一殼體410的側板401、402、403、404的內側面。第一殼體410由磁性材料構成,作為相對於磁體602的軛部(yoke)起作用。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利用光學單元1的透鏡保持架10的保持架筒部11的外周側的空間來配置。
在保持架300和固定體400之間,在+X方向側、-X方向側、+Y方向側、-Y方向側的任一側,也構成磁體602和線圈603對置的磁驅動機構601。磁體602在光軸L方向(即Z方向)分割成兩部分,且內面側的磁極被磁化為以分割位置(磁化分極線)為界而不同。線圈603為空芯線圈,+Z方向側及-Z方向側的長邊部分被用作有效邊。
位於保持架300的+Y方向側及-Y方向側的兩組磁驅動機構601被配線連接,以在對線圈603通電時產生繞X軸的同一方向的磁驅動力。另外,位於保持架300的+X方向側及-X方向側的兩組磁驅動機構601被配線連接,以在對線圈603通電時產生繞Y軸的同一方向的磁驅動力。磁驅動機構601通過將位於+Y方向側及-Y方向側的兩組磁驅動機構601實現的繞X軸的旋轉、及位於+X方向側及-X方向側的兩組磁驅動機構601實現的繞Y軸的旋轉合成,使光學單元1繞第一軸線R1及繞第二軸線R2旋轉。在進行繞X軸的抖動修正、及繞Y軸的抖動修正時,將繞第一軸線R1的旋轉及繞第二軸線R2的旋轉合成。
彈簧部件700配置於保持架本體部310的-Z方向的端部,連接保持架300和固定體400。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處於未驅動的靜止狀態時的保持架300及固定於保持架300的光學單元1的姿勢,由彈簧部件700決定。彈簧部件700是通過加工金屬板而形成的矩形框狀的板簧。彈簧部件700的設於其外周部的固定體側連結部701被固定在固定體400的第二殼體420的內周側。另外,設於彈簧部件700的內周部的可動體側連結部702被固定在設於保持架本體部310的外周面的固定用凸部313,固定體側連結部701和可動體側連結部702通過臂(arm)部703相連。此外,也可以使用與光學單元1的姿勢恢復機構80相同的磁力彈簧來代替使用彈簧部件700。
如上所述,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具備進行繞X軸的抖動修正、及繞Y軸的抖動修正的抖動修正部即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光學單元1以在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不進行繞X軸及繞Y軸的抖動修正的基準狀態時,成為光學單元1的光軸L方向與圖6、圖7的Z方向一致的姿勢的方式組裝於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
因此,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能夠進行俯仰(縱搖)方向及偏轉(橫搖)方向的抖動修正。另外,因為在光學單元1中組裝有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所以能夠進行側傾修正。光學單元1具備陀螺儀(gyroscope)等抖動檢測感測器(sensor),通過抖動檢測感測器檢測繞正交的3軸的抖動,驅動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以抵消所檢測的抖動。或者,基於搭載於搭載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的光學設備本體的抖動檢測感測器的信號,光學設備本體的控制部也可以控制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
(本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本方式的光學單元使搭載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從透鏡單元2及透鏡保持架10分離而進行旋轉,進行繞光軸L的旋轉修正(側傾修正)。因此,能夠使旋轉的部分(旋轉體1A)輕量,因此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小型化,能夠減少消耗電力。另外,因為旋轉體1A對於從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施加的驅動力的回應性好,所以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側傾修正。進而,通過旋轉的部分的輕量化,也能夠將旋轉支承機構60小型化和簡化。而且,本方式中,可以將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徑向的尺寸、及旋轉支承機構60的光軸L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因此能夠實現光學單元1的小型化及輕量化。
具體而言,就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線圈71及磁體72而言,光軸L方向的投影面積的至少一部分與搭載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重疊。因此,在從基板41至徑向外側應確保的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配置空間可以較窄,所以能夠實現光學單元1的徑向的小型化。另外,旋轉支承機構60為下述構造,即,由作為滾珠軸承的軸承部61可旋轉地支承設於旋轉台座50的旋轉軸52,並且,由用配置於軸承部61的徑向外側、且配置於基板41的光軸L方向的投影面積的範圍內的旋轉支承部65可旋轉地支承旋轉台座50的基板支承部51。因此,從基板41至徑向外側不需要確保用於設置旋轉支承機構60的空間,所以能夠實現光學單元1的徑向的小型化。
另外,本方式的旋轉支承機構60因為旋轉支承部65的滾動體68配置在軸承部61的徑向外側,所以與將軸承部61那樣的兩組滾珠軸承在光軸L方向上重疊配置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光軸L方向的厚度。即,旋轉支承機構60的徑向的尺寸為小型,且在光軸L方向上也被薄型化。因此,可以將光學單元1小型化,且可以將光學單元1輕量化。另外,旋轉體1A由於在固定基板41的旋轉台座50上形成有旋轉軸52,因此能夠使拍攝元件40和旋轉軸52接近,且因為從拍攝元件40到旋轉軸52的介在零件減少,所以累積的公差量也減少,因此,容易使側傾修正的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40的中心一致。因此,可以抑制旋轉中心和拍攝元件40的中心的交錯引起的像的缺損。
本方式中,作為使旋轉台座50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的姿勢恢復機構80,使用具備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磁體72和搭載於搭載線圈71的旋轉台座50的磁性部件81的磁力彈簧。就這種姿勢恢復機構80而言,不必擔心像目前使用的板簧那樣安裝時的部件的變形、或衝擊導致的部件的變形。另外,因為不必擔心旋轉角度的増大導致的部件的變形,所以能夠將旋轉範圍設定得較大。
在本方式的旋轉台座50上固定有經由導熱性片材55等導熱層傳遞來自基板41的熱的散熱部件54。另外,旋轉台座50是由加入填料的樹脂構成的樹脂部件,在散熱部件54的安裝位置的背側形成有旋轉軸52。因此,可以將拍攝元件40的發熱從基板41向旋轉台座50高效地傳遞,從而可以從旋轉軸52經由旋轉支承機構60高效地向固定部件20散熱。因此,可以將拍攝元件40的發熱高效地散熱。
本方式的旋轉台座50具備形成於開口部7側的邊緣的突出部58,能夠將拍攝元件40用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用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一起固定在突出部58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面(固定面59)。因此,可以抑制在旋轉時對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和拍攝元件40的連接部施加負荷的情況。另外,可以抑制對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施加負荷。由於在固定面59和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上設有由凸部593和卡合孔597、598構成的卡合構造,因此可以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可靠地固定。進而,由於設有由卡掛部599和鉤部594構成的卡合構造,因此可以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可靠地固定。另外,通過將從基板支承部51向反被拍攝體側L2突出的突出部58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面設為固定面59,在引出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時可以形成撓曲成R狀的部分,所以,能夠使旋轉時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動作順暢。
在本方式中,彈性部件90被夾在透鏡保持架10和固定部件20的外周緣之間,在比夾著彈性部件90的位置靠徑向外側的位置,利用螺釘部件91緊固固定有透鏡保持架10和固定部件20。因此,通過調節螺釘部件91的緊固程度,可以調節透鏡保持架10相對於固定部件20的傾斜度,從而可以調節透鏡單元2的光軸L相對於拍攝元件40的傾斜度。
在本方式中,除了規定向拍攝元件40的光入射區域的孔35之外,覆蓋拍攝元件40的罩部件30被固定於基板41,除了孔35之外,覆蓋拍攝元件40的被拍攝體側L1。進而,在罩部件30中,在孔35的外周側設置筒部34,筒部34的外周面及端板部31的被拍攝體側L1的表面在其與透鏡保持架10的內側面之間構成迷宮構造。因此,能夠減少塵埃從基板41的反被拍攝體側L2進入拍攝元件40側的可能性。
能夠將本方式的光學單元1用作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該光學單元100由萬向架機構500可擺動地支承、且利用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進行繞與光軸L正交的X軸的抖動修正、及繞Y軸的抖動修正。另外,在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中,組裝於內部的光學單元1在徑向上被小型化。另外,能夠利用光學單元1的保持架筒部11的外周側的空間來配置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另外,能夠利用配置擺動用磁驅動機構600的角度位置之間的空間來配置萬向架機構500的第一擺動支承部501及第二擺動支承部502。因此,能夠實現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100的小型化。
另外,光學單元1具備與構成萬向架機構500的保持架300一體旋轉的透鏡保持架10,用於側傾修正的旋轉支承機構60被直接固定在該透鏡保持架10。因此,容易使與光軸L正交的X軸方向及Y軸方向這兩軸的交點和側傾修正的旋轉軸一致。另外,光學單元1是容易使側傾修正的旋轉軸52和拍攝元件40的中心一致的構造。因此,可以抑制旋轉軸52和拍攝元件40的中心的交錯引起的像的缺損。
(變形例) (1)上述方式中,旋轉軸52設置在旋轉台座50上,軸承部61設置在固定部件20上,但也可以是,軸承部設置在旋轉台座50上,旋轉軸設置在固定部件20上。另外,作為軸承部61,也可以不是滾珠軸承而使用滑動軸承。
(2)上述方式中,線圈71固定在旋轉台座50上,磁體72固定在固定部件20上,但也可以是,磁體固定在旋轉台座50上,線圈固定在固定部件20上。該情況下,構成姿勢恢復機構80的磁性部件81只要固定於旋轉台座50和固定部件20中、固定線圈的一側的部件(固定部件20)上即可。
(3)在上述方式中,在透鏡保持架10形成有缺口部14,在缺口部14和固定部件20之間形成與外部連通的開口部7,柔性印刷基板8、9從該開口部7被取出到光學單元1的外部,但也可以採用不設置開口部7而利用固定部件20將透鏡保持架10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端部完全封閉的構造。這樣,可以抑制塵埃向光學單元1的內部的侵入。另外,該情況下,在固定部件20上安裝兩面基板,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相對於雙面基板分為從被拍攝體側L1連接的部分和從雙面基板的反被拍攝體側L2引出到光學單元1的外部的部分,由此,能夠將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與外部連接。
(4)在上述方式中,旋轉台座50具備板狀的基板支承部51,搭載拍攝元件40的基板41配置於基板支承部51的被拍攝體側L1,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的線圈71配置於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攝體側L2。因此,在驅動側傾用磁驅動機構70時,搭載於基板41的電路或拍攝元件40有可能受到在線圈71側產生的各種雜訊的影響,有可能產生視頻紊亂等問題。例如,在通過PWM控制進行對線圈71的通電的情況下,因PWM控制的控制波形引起的電雜訊,有可能產生視頻紊亂。於是,為了降低雜訊對基板41及拍攝元件40的影響,優選在光學單元1設置雜訊遮蔽構造。
圖8是變形例的光學單元1的雜訊遮蔽構造的說明圖,是旋轉部件50、散熱部件54、基板41、拍攝元件40、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剖視圖(圖1(a)與圖1(b)的A-A線的位置的剖視圖)。在圖8的方式中,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具備形成有與線圈71連接的供電用圖案的線圈連接部9C和形成有與散熱部件54連接的接地圖案的遮蔽部9D。與上述方式同樣,線圈連接部9C配置在形成於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面的固定槽513(參照圖3),且被穿繞至線圈71的位置。另一方面,遮蔽部9D配置在形成於基板支承部51的凹部53的底面。
線圈連接部9C及遮蔽部9D從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撓性基板9A分支延伸。即,遮蔽部9D構成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一部分。在遮蔽部9D形成有接地圖案。形成於遮蔽部9D的接地圖案經由形成於撓性基板9A的圖案與控制光學單元1的上位裝置的接地電位連接。接地圖案可以形成於遮蔽部9D整體,也可以形成於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在遮蔽部9D形成網眼狀的接地圖案。接地圖案與金屬製的板材即散熱部件54電連接。即,構成為散熱部件54經由遮蔽部9D形成接地電位。
在圖8的例子中,配置散熱部件54的凹部53在穿繞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的一側(即,在旋轉台座50上形成突出部58的一側)延伸到基板支承部51的外周緣。因此,遮蔽部9D從基板支承部51的外周側穿繞至凹部53,配置在配置於凹部53的散熱部件54和凹部53的底面之間。另外,在散熱部件54和基板41之間夾裝有導熱性片材55等導熱層。散熱部件54以從光軸L方向觀察時與拍攝元件40重疊的方式配置。在圖8的例子中,散熱部件54從光軸L方向觀察的面積比拍攝元件40大,散熱部件54配置在包含拍攝元件40整體的範圍。換言之,拍攝元件40從光軸L方向觀察其整體與散熱部件54重疊。
這樣,在圖8的例子中,在拍攝元件40及基板41和旋轉部件50的基板支承部51之間配置有接地電位的遮蔽部9D。因此,因為在安裝於基板支承部51的反被拍攝體側L2的線圈71和拍攝元件40及基板41之間配置遮蔽部9D,所以能夠遮蔽拍攝元件40及基板41,使其不受線圈71中產生的雜訊影響。因此,能夠降低線圈71產生的雜訊的影響,能夠減少視頻紊亂等問題產生的可能性。
另外,在圖8的例子中,金屬製的散熱部件54與接地圖案連接,散熱部件54也形成接地電位。因此,因為散熱部件54也作為遮蔽起作用,所以能夠進一步降低線圈71產生的雜訊的影響。另外,散熱部件54在從光軸L方向觀察時與拍攝元件40重疊,被配置在包含拍攝元件40整體的範圍內。因此,能夠有效地遮蔽拍攝元件40,使其不受線圈71中產生的雜訊影響,能夠有效地降低雜訊的影響。另外,因為能夠使散熱部件54擁有雜訊遮蔽和散熱性改善兩種功能,所以可以抑制零件數量的增多。
此外,在圖8的例子中,遮蔽部9D配置在與散熱部件54相同的範圍,接地圖案也設置在包含拍攝元件40整體的範圍,但接地圖案也可以比拍攝元件40小。另外,散熱部件54也可以比拍攝元件40小。即,也能夠採用從光軸L方向觀察,形成於遮蔽部9D的接地圖案及散熱部件54與拍攝元件40的一部分重疊的結構。在這樣的結構中,與圖8的例子相比,雖然雜訊的遮蔽效果小,但能夠降低線圈71產生的雜訊的影響。
(5)圖9是雜訊遮蔽構造的變形例的說明圖。以下,僅說明與圖8的例子不同的點。在圖9的例子中,在散熱部件54和遮蔽部9D之間配置有電磁波吸收片9E。這樣,通過追加電磁波吸收片9E,可以利用電磁波吸收片9E遮蔽雜訊。因此,能夠提高雜訊的遮蔽效果。此外,在圖9的例子中,電磁波吸收片9E與散熱部件54為相同形狀,設於包含拍攝元件40整體的範圍內,但也可以是電磁波吸收片9E比拍攝元件40小、一部分與拍攝元件40重疊的結構。另外,電磁波吸收片9E和遮蔽部9D的配置也可以顛倒。
(6)在圖8、圖9的方式中,遮蔽部9D也可以不設置於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而設於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另外,遮蔽部9D也可以是與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分離的部件。例如,能夠在與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及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分離的基板上設置接地圖案並將其配置於凹部53,且經由形成於第二柔性印刷基板9或第一柔性印刷基板8的圖案將配置於凹部53的基板的接地圖案與上位裝置的接地電位連接。
1‧‧‧光學單元
1A‧‧‧旋轉體
1B‧‧‧固定體
2‧‧‧透鏡單元
3‧‧‧透鏡
4‧‧‧鏡筒
5‧‧‧帽
6‧‧‧防護玻璃罩
7‧‧‧開口部
8‧‧‧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
8A、8B‧‧‧撓性基板
8C‧‧‧寬幅部
9‧‧‧第二柔性印刷基板(柔性印刷基板)
9A‧‧‧撓性基板
9B‧‧‧寬幅部
9C‧‧‧線圈連接部
9D‧‧‧遮蔽部
9E‧‧‧電磁波吸收片
10‧‧‧透鏡保持架(保持架部件)
11‧‧‧保持架筒部
12‧‧‧台階部
13‧‧‧側板部
14‧‧‧缺口部
15‧‧‧凸台部
16‧‧‧端面
20‧‧‧固定部件
21‧‧‧突出部
22‧‧‧軸承保持部
23‧‧‧保持孔
24‧‧‧環狀突出部
25‧‧‧旋轉限制用凹部
30‧‧‧罩部件
31‧‧‧端板部
32‧‧‧側板部
33‧‧‧凸緣部
34‧‧‧筒部
35‧‧‧孔
36‧‧‧間隙
37‧‧‧定位孔
40‧‧‧拍攝元件
41‧‧‧基板
42‧‧‧定位孔
50‧‧‧旋轉台座(旋轉部件)
51‧‧‧基板支承部
52‧‧‧旋轉軸
53‧‧‧凹部
54‧‧‧散熱部件
55‧‧‧導熱性片材
56‧‧‧定位銷
57‧‧‧凹部
58‧‧‧突出部
59‧‧‧固定面
60‧‧‧旋轉支承機構
61‧‧‧軸承部
62‧‧‧外圈
63‧‧‧內圈
64‧‧‧滾珠
65‧‧‧旋轉支承部
66‧‧‧固定部件側環狀槽
67‧‧‧旋轉部件側環狀槽
68‧‧‧滾動體
69‧‧‧保持架
70‧‧‧側傾用磁驅動機構
71‧‧‧線圈
72‧‧‧磁體
73‧‧‧磁化分極線
74‧‧‧霍爾元件
80‧‧‧姿勢恢復機構
81‧‧‧磁性部件
82‧‧‧磁性部件的中心
90‧‧‧彈性部件
91‧‧‧螺釘部件
100‧‧‧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300‧‧‧保持架
301、302、303、304‧‧‧壁部
310‧‧‧保持架本體部
312‧‧‧止動件
313‧‧‧固定用凸部
400‧‧‧固定體
401、402、403、404‧‧‧側板
410‧‧‧第一殼體
411‧‧‧主體部
412‧‧‧端板部
413‧‧‧窗
420‧‧‧第二殼體
421‧‧‧第一部件
422‧‧‧第二部件
500‧‧‧萬向架機構
501‧‧‧第一擺動支承部
502‧‧‧第二擺動支承部
503‧‧‧可動框
504‧‧‧支點部
505‧‧‧連結部
511‧‧‧觸點彈簧
512‧‧‧旋轉限制用凸部
513‧‧‧固定槽
591‧‧‧槽
592‧‧‧凹部
593‧‧‧凸部
594‧‧‧鉤部
595‧‧‧抵碰部
596‧‧‧按壓部
597‧‧‧卡合孔
598‧‧‧卡合孔
599‧‧‧卡掛部
600‧‧‧擺動用磁驅動機構
601‧‧‧磁驅動機構
602‧‧‧磁體
603‧‧‧線圈
700‧‧‧彈簧部件
701‧‧‧固定體側連結部
702‧‧‧可動體側連結部
703‧‧‧臂部
L‧‧‧光軸
L1‧‧‧被拍攝體側
L2‧‧‧反被拍攝體側
R1‧‧‧第一軸線
R2‧‧‧第二軸線
圖1(a)與圖1(b)是從被拍攝體側及反被拍攝體側觀察應用了本發明的光學單元的立體圖。 圖2是圖1(a)與圖1(b)的光學單元的剖視圖。 圖3是圖1(a)與圖1(b)的光學單元的剖視圖。 圖4(a)與圖4(b)是表示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及姿勢恢復機構和旋轉支承機構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及剖視圖。 圖5(a)與5(b)是固定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及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的說明圖。 圖6是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立體圖。 圖7是圖6的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變形例的光學單元中的雜訊遮蔽構造的說明圖。 圖9是雜訊遮蔽構造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Claims (33)

  1. 一種光學單元,包括:光學元件;拍攝元件,其配置於所述光學元件的反被拍攝體側;旋轉部件,其固定有搭載所述拍攝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旋轉支承機構,其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旋轉軸、及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軸承部;以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旋轉部件繞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旋轉,所述光學元件經由保持所述光學元件的保持架部件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體和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線圈,所述線圈和所述磁體的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方向的投影面積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基板重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設有所述軸承部,所述軸承部配置於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貫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轉軸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從所述軸承部向所述固定部 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露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使所述旋轉部件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的姿勢恢復機構,所述姿勢恢復機構具備所述磁體和固定於所述旋轉部件及所述固定部件中搭載有所述線圈的一側的部件上的磁性部件,所述磁體在以所述光軸為中心的周向上被分極磁化為兩個,所述磁性部件在所述旋轉部件處於所述基準旋轉位置時,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所述磁性部件的所述周向的中心與所述磁體的磁化分極線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傳遞來自所述基板的熱的散熱部件固定於所述旋轉部件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旋轉部件是加入填料的樹脂部件,所述基板與設於所述散熱部件的表面的導熱層接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配置於所述基板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形成於所述散熱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所述旋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遮蔽部,所述遮蔽部經由設於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及與所述線圈連接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任一方的圖案與接地電位連接, 所述遮蔽部配置在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遮蔽部重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遮蔽部構成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或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在所述遮蔽部形成有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的接地圖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為金屬製的板材,經由所述遮蔽部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配置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的面積比所述拍攝元件大、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包含所述拍攝元件整體的範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配置於所述散熱部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的電磁波吸收片。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固定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為從所述旋轉部件的基板支承部向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突出的突出部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端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 在所述固定面上形成有凸部,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備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卡合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旋轉支承機構作為所述軸承部具有滾珠軸承,所述滾珠軸承具備固定於所述旋轉軸的內圈及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圈,所述旋轉支承機構還具有旋轉支承部,所述旋轉支承部在形成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部件側環狀槽和形成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件側環狀槽之間配置有多個滾動體,所述多個滾動體配置於比所述滾珠軸承的外周面靠徑向外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彈性部件,其被夾持於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對置的部位;螺釘部件,其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徑向外側將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相對於另一方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螺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有罩部件,其形成規定向所述拍攝元件的光入射區域的孔,且除了所述孔之外,將所述拍攝元件的被拍攝體側覆蓋,所述罩部件具備形成有所述孔的端板部和在所述孔的外周側從所述端板部向所述被拍攝體側立起的筒部,所述保持架部件具備與所述筒部的外周面隔開間隔對置的保 持架筒部、及在所述筒部的外周側與所述端板部隔開間隔對置的台階部。
  17. 一種光學單元,包括:光學元件;拍攝元件,其配置於所述光學元件的反被拍攝體側;旋轉部件,其固定有搭載所述拍攝元件的基板;固定部件,其配置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旋轉支承機構,其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軸、及設於所述固定部件的軸承部;以及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旋轉部件繞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旋轉,所述光學元件經由保持所述光學元件的保持架部件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側傾用磁驅動機構具備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的磁體和設於所述旋轉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另一方的線圈,所述軸承部配置於在所述光學元件的光軸方向上貫通所述固定部件的保持孔,所述旋轉軸從所述軸承部向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露出。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使所述旋轉部件恢復到基準旋轉位置的姿勢恢復機構, 所述姿勢恢復機構具備所述磁體和固定於所述旋轉部件及所述固定部件中搭載有所述線圈的一側的部件上的磁性部件,所述磁體在以所述光軸為中心的周向上被分極磁化為兩個,所述磁性部件在所述旋轉部件處於所述基準旋轉位置時,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所述磁性部件的所述周向的中心與所述磁體的磁化分極線重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傳遞來自所述基板的熱的散熱部件固定在所述旋轉部件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旋轉部件是加入填料的樹脂部件,所述基板與設於所述散熱部件的表面的導熱層接觸。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配置於所述基板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形成於所述散熱部件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所述旋轉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遮蔽部,所述遮蔽部經由設於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及與所述線圈連接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任一方的圖案與接地電位連接,所述遮蔽部配置在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所述拍攝元件和所述遮蔽部重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 所述遮蔽部構成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或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的一部分,在所述遮蔽部形成有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的接地圖案。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為金屬製的板材,經由所述遮蔽部與所述接地電位連接。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散熱部件配置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的面積比所述拍攝元件大且在從所述光軸方向觀察時包含所述拍攝元件整體的範圍。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配置於所述散熱部件和所述旋轉部件之間的電磁波吸收片。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備與所述基板連接的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旋轉部件具備固定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為從所述旋轉部件的基板支承部向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突出的突出部的所述反被拍攝體側的端面。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在所述固定面上形成有凸部,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備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卡合孔。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 所述旋轉支承機構作為所述軸承部具有滾珠軸承,所述滾珠軸承具備固定於所述旋轉軸的內圈及固定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圈,所述旋轉支承機構還具有旋轉支承部,所述旋轉支承部在形成於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部件側環狀槽和形成於所述固定部件的固定部件側環狀槽之間配置有多個滾動體,所述多個滾動體配置於比所述滾珠軸承的外周面靠徑向外側。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彈性部件,其被夾持於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對置的部位;螺釘部件,其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徑向外側將所述保持架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的一方相對于另一方在所述光軸方向上螺固。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其中具有罩部件,其形成規定向所述拍攝元件的光入射區域的孔,且除所述孔之外,將所述拍攝元件的被拍攝體側覆蓋,所述罩部件具備形成有所述孔的端板部和在所述孔的外周側從所述端板部向所述被拍攝體側立起的筒部,所述保持架部件具備與所述筒部的外周面隔開間隔對置的保持架筒部、及在所述筒部的外周側與所述端板部隔開間隔對置的台階部。
  32. 一種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單元、和修正所述光學單元的繞與所述光軸交叉的軸的抖動的抖動修正機構。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的帶3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其中所述抖動修正機構是使所述光學單元繞與所述光軸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繞第二方向擺動的擺動用磁驅動機構,所述光學單元由萬向架機構支承,所述萬向架機構具備配置於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位置的擺動支承部和由所述擺動支承部支承的可動框。
TW107112603A 2017-04-12 2018-04-12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3-axis shake correction TWI667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8792 2017-04-12
JP2017-078792 2017-04-12
JP2017-194255 2017-10-04
JP2017194255A JP6969961B2 (ja) 2017-04-12 2017-10-04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3軸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7587A TW201837587A (zh) 2018-10-16
TWI667526B true TWI667526B (zh) 2019-08-01

Family

ID=6427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603A TWI667526B (zh) 2017-04-12 2018-04-12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3-axis shake correction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9961B2 (zh)
TW (1) TWI667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22700B1 (ko) 2019-01-08 2023-04-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JP7381241B2 (ja) * 2019-08-01 2023-11-15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US11927826B2 (en) * 2020-06-22 2024-03-12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JP7481918B2 (ja) 2020-06-22 2024-05-13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040522A (ja) * 2020-08-31 2022-03-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02288B2 (ja) 2021-09-23 2023-12-20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画像センサ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642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7009998A (ja) * 2015-06-25 2017-01-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TW201710770A (zh) * 2015-08-31 2017-03-16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7123A (ja) * 2003-10-03 2005-04-28 Rohm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08085927A (ja) * 2006-09-29 2008-04-10 Citizen Miyota Co Ltd 固体撮像装置
JP2008116836A (ja) * 2006-11-07 2008-05-22 Canon Inc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88720A (ja) * 2008-02-06 2009-08-20 Panasonic Corp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71172A (ja) * 2012-09-28 2014-04-21 Nidec Copal Corp 光学要素の取付装置
JP2015132725A (ja) * 2014-01-14 2015-07-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ぶれ補正装置
JP6691001B2 (ja) * 2015-07-02 2020-04-2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7044795A (ja) * 2015-08-25 2017-03-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8642A (zh) * 2012-12-20 2014-06-25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7009998A (ja) * 2015-06-25 2017-01-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TW201710770A (zh) * 2015-08-31 2017-03-16 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80506A (ja) 2018-11-15
JP6969961B2 (ja) 2021-11-24
TW201837587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7526B (zh) Optical unit and optical unit with 3-axis shake correction
TWI658314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TWI661261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TWI664488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64487B (zh) Optical unit with vibration correction function
TWI662297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TWI684821B (zh) 帶滾動修正功能及帶三軸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
TW201820015A (zh) 光學單元
CN112513733B (zh) 光学单元
JP741144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8693681B (zh) 光学单元及带3轴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1028658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KR20200115172A (ko) 광학 유닛
JP7235558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TWI665509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JP734478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109265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672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2341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158848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158847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023131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3103525A (ja) 光学ユニット、光学ユニット固定方法、揺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スマートフォン
JP2023158846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22156415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