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4933B -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4933B
TWI664933B TW107110724A TW107110724A TWI664933B TW I664933 B TWI664933 B TW I664933B TW 107110724 A TW107110724 A TW 107110724A TW 107110724 A TW107110724 A TW 107110724A TW I664933 B TWI664933 B TW I6649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reinforcing film
item
zipper
zipper st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6508A (zh
Inventor
三輪泰史
中野皓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6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4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49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方法,其解決因切斷位置的偏差而導致的包圍去除部的增強膜長度發生變動的問題。該製造方法包括:在拉鍊條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的去除部界定的開口的步驟;將至少一對增強膜在開口內進行定位,藉此將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將增強膜的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的步驟;使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壓接的步驟;以及在對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的第二部分與拉鍊帶的設置有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的步驟。

Description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專利文獻1的圖10至圖13示出對拉鍊牙鏈帶(fastener stringer)貼附增強帶的示例。在圖10以及圖11所示的情況下,將被載置於左右拉鍊帶(fastener tape)2上的增強帶10貼附於拉鍊帶2。然後,增強帶10在其U形的下端部被切斷。然後,設置於拉鍊帶的彎折側緣部的鏈牙被去除的去除部6由增強帶10包圍,對去除部6貼附增強帶10。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733332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如專利文獻1那樣切斷增強膜的情況下,可能因切斷位置的偏差而導致包圍去除部的增強膜的長度發生變動。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一形態是有關於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方法,包括: 在拉鍊條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的上述去除部界定的開口的步驟,其中,上述拉鍊條由在拉鍊帶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設置有鏈牙的一對拉鍊牙鏈帶結合而形成,並且在各拉鍊牙鏈帶設置有去除了上述鏈牙的去除部; 將至少一對增強膜在上述開口內進行定位,藉此將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將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的步驟; 使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的步驟;以及 在對上述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上述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二部分與上述拉鍊帶的設置有上述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的步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藉由彎折工具使上述增強膜在上述第一部分側彎折的狀態下,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使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插通在設置於上述彎折工具的一個以上的孔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使上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藉由上述彎折工具使上述增強膜在上述第一部分側彎折的狀態下,將上述增強膜插入到上述開口中。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彎折工具具有被插入到隔開間隔配置的上述至少一對增強膜之間的分隔壁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上述拉鍊條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的去除部界定的開口的步驟包括:將一對杆部插入到上述去除部之間,使上述一對杆部的間隔在上述拉鍊條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下述步驟:以上述拉鍊條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以及上述去除部從第一輸送台所包含的第一台片和第二台片的間隙露出在上述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狀態,在上述第一台片與上述第二台片之間輸送上述拉鍊條。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露出在上述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上述去除部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對由第一拉頭拉開並由第二拉頭閉合的上述拉鍊條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的各部分進行橫拉,使上述彎折側緣部平坦化。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下述步驟作為在第三台片與第四台片之間設置有中間引導件的第二輸送臺上輸送上述拉鍊條的步驟:以配置於上述第三台片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的鏈牙配置在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三台片之間,配置於上述第四台片上的另一側拉鍊牙鏈帶的鏈牙配置在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四台片之間的狀態,輸送上述拉鍊條。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三台片以及第四台片各自主面上,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二部分與上述第一帶面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推動工具推動位於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三台片之間的上述去除部和/或位於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四台片之間的上述去除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開口在相鄰的上述去除部之間和相鄰的未結合的上述鏈牙之間延伸。
根據本發明一形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其包括: 開口形成部,其在拉鍊條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的上述去除部界定的開口, 上述拉鍊條由在拉鍊帶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設置有鏈牙的一對拉鍊牙鏈帶結合而形成,並且在各拉鍊牙鏈帶設置有去除了上述鏈牙的去除部; 握持部,其能夠握持至少一對增強膜; 第一驅動部,其使上述握持部移動,以便將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將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 第一壓接部,其使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 橫拉部,其將上述拉鍊條向鏈條寬度方向的兩側拉開,使得上述彎折側緣部平坦化; 以及第二壓接部,其在藉由上述橫拉部對上述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上述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二部分與上述拉鍊帶的設置有上述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具備:彎折工具,其使上述增強膜在上述第一部分側彎折。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彎折工具具有被插入到由上述握持部隔開間隔地保持的上述至少一對增強膜之間的分隔壁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壓接部構成為,藉由插通在設置於上述彎折工具的一個以上的孔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使上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開口形成部包括被插入到各拉鍊牙鏈帶的去除部之間的一對杆部,並且使上述一對杆部的間隔在上述拉鍊條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還具備第一輸送台,其包括以具有沿著上述拉鍊條的輸送方向延伸的間隙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台片以及第二台片,並且以上述拉鍊條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以及上述去除部從上述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狀態,在上述第一台片與上述第二台片之間輸送上述拉鍊條。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壓接部使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露出在上述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上述去除部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橫拉部對由第一拉頭拉開並由第二拉頭閉合的上述拉鍊條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的各部分進行橫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具備第二輸送台,其在第三台片以及第四台片之間設置有中間引導件,並且在下述狀態下輸送上述拉鍊條:配置於上述第三台片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的鏈牙配置在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三台片之間,配置於第四台片上的另一側拉鍊牙鏈帶的鏈牙配置在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四台片214之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壓接部在上述第三台片以及第四台片各自主面上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二部分與上述拉鍊帶的設置有上述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具備推動工具,其將位於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三台片之間的上述去除部和/或位於上述中間引導件與上述第四台片之間的上述去除部向上推。
根據本發明一形態的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貼附方法,其包括: 在拉鍊條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的上述去除部界定的開口的步驟,其中,上述拉鍊條由在拉鍊帶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設置有鏈牙的一對拉鍊牙鏈帶結合而形成,並且在各拉鍊牙鏈帶設置有去除了上述鏈牙的去除部; 將至少一對增強膜在上述開口內進行定位,藉此將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將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的步驟; 使上述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上述去除部壓接的步驟;以及 在對上述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上述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上述增強膜的上述第二部分與上述拉鍊帶的設置有上述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形態,能夠促進更適當地將增強膜貼附於拉鍊牙鏈帶的去除部。
以下,參照圖1至圖23說明本發明的非限定實施方式例。本發明的一個以上的實施方式例的各實施方式例以及各實施方式例中包含的各特徵並非相互獨立。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過度說明就能夠組合各實施方式例和/或各特徵並且也能夠理解藉由該組合獲得的協同效果。原則上省略實施方式例之間的重複說明。參照圖式的主要目的是對發明進行說明,為了方便作圖有時會進行簡化。
圖1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進行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圖2是拉鍊條的概略局部主視圖,示出結合狀態的鏈牙。圖3(a)~圖3(c)是拉鍊條的概略局部主視圖。圖3(a)示出設置於拉鍊帶的彎折側緣部的鏈牙被去除的去除部。圖3(b)示出增強帶的第一部分貼附於去除部的狀態。圖3(c)示出增強帶的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貼附於設置有鏈牙的拉鍊帶的第一帶面的狀態。圖4(a)~圖4(c)是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圖4(a)~圖4(c)對應於圖3(a)~圖3(c)。
如圖1所示,拉鍊條10包括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20。各拉鍊牙鏈帶20具有拉鍊帶30和設置於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的鏈牙40。拉鍊帶30具有帶主體部36和與帶主體部36結合的彎折側緣部35。
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是將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形成的部分。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的折返,使得拉鍊帶30的一個帶面、明確而言即後述的第二帶面32彼此相對。彎折側緣部35包括與帶主體部36結合的彎折部37、以及在與帶主體部36相反一側載置有鏈牙40的載置部38。在拉鍊條10閉合時,各拉鍊牙鏈帶20的彎折部37相互接觸,在拉鍊條10的一面側產生凹部39。凹部39沿著拉鍊條10的長度方向延伸。另外,也可以設想在拉鍊條10閉合時在各拉鍊牙鏈帶20的彎折部37之間形成很小的間隙的形態。
作為一個示例,將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浸泡在合成樹脂液中,加熱該側緣部使浸泡的合成樹脂固化,藉此在拉鍊帶30構築彎折側緣部35。也可以設想藉由其他方法在拉鍊帶30設置彎折側緣部35的情況。
拉鍊帶30具有第一帶面31和第二帶面32。拉鍊帶30的厚度由第一帶面31和第二帶面32決定。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與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的載置部38隔著間隙相對。帶主體部36的第二帶面32與載置部38的第二帶面32隔開間隔相對。拉鍊帶30由紡織物、編織物或它們的混合物等可撓性材料形成,不過不限定於此。
鏈牙40設置於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更詳細而言,設置於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的載置部38的第一帶面31。作為鏈牙40,圖示出由單絲卷成線圈狀的螺旋鏈牙(coilelement)。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使用另一種鏈牙例如樹脂或金屬鏈牙。從圖2清楚地可知,芯繩41在鏈牙40中穿過,使用縫線42藉由雙線鎖縫方式被縫製於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在另一示例中,可藉由另一種方法使鏈牙40固定於彎折側緣部35。
如從圖1以及圖2可知,在拉鍊條10閉合時,結合狀態的左右鏈牙40被左右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覆蓋,妨礙從拉鍊條10的產生凹部39的一面側視覺確認結合狀態的左右鏈牙40。經由左右彎折部37之間的很小的間隙來視覺確認結合狀態的左右鏈牙40的嚙合頭部是被允許的。從這樣的觀點可知,拉鍊條10是能夠以隱藏鏈牙40的形態被縫製於衣物、鞋子、包等的拉鍊用拉鍊條。這種拉鍊使用專用的拉頭進行開閉。關於拉頭的結構示例,例如是專利文獻1的圖5以及圖6所示的結構,專利文獻1的全部公開內容通過參照編入本說明書。
從圖3(a)~圖3(c)可知,在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設置有鏈牙40的左右一對拉鍊牙鏈帶20結合而形成的拉鍊條10中,各拉鍊牙鏈帶20上設置有去除了鏈牙40的去除部50。沿著拉鍊帶30的彎折側緣部35存在有一定長度或不定長度的多個鏈牙40。去除部50是位於在拉鍊條10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鏈牙40之間的區域。從參照圖2的上述說明中可知,在圖3(a)~圖3(c)所示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去除部50中,沒有鏈牙40,而存在有芯線41和縫線42。在一些情況下,在去除部50中,沒有鏈牙40和縫線42,而存在有芯線41。或者,在另一情況下,在去除部50中,沒有鏈牙40、芯線41以及縫線42。
從圖3(a)~圖3(c)以及圖4(a)~圖4(c)可知,在本發明的形態中,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貼附於去除部50,然後,將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貼附於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先決定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和第二部分62的長度。採用後述的裝置以及方法,將增強膜60適當地貼附於去除部50以及拉鍊帶30。可抑制或避免出現在由圖4(c)的箭頭P1所示的位置上增強膜60剩餘、在由箭頭P2及P3所示的位置上增強膜60相對於彎折側緣部35不充分的密接。
以下,參照圖5至圖20,非限定意圖地對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以及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以下,將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簡稱為製造裝置。圖5是示出製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框圖。圖6是示出藉由製造裝置的第一輸送台進行輸送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以結合狀態的鏈牙和去除部從第一輸送台所包含的第一台片和第二台片的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形態,在第一台片與第二台片之間輸送拉鍊條。圖7是示出藉由製造裝置的開口形成部在圖6所示的拉鍊條形成開口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圖8是示出製造裝置的握持部穿過圖7所示的拉鍊條的開口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圖9是示出製造裝置的握持部的動作的概略圖。握持部穿過形成在一對拉鍊牙鏈帶中相鄰的去除部之間的開口,握持由膜供給部供給的增強膜,然後返回到開口側。圖10是用於說明製造裝置的彎折工具的動作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圖11是用於說明製造裝置的彎折工具的動作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彎折工具使增強膜的第一部分側彎折。圖12是示出製造裝置中由第一驅動部適當地驅動握持部,結果將一對增強膜在開口內定位的狀態的概略示意圖。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增強膜的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與要貼附的帶面相對。為了方便圖示,示出了選擇的彎折工具不與增強膜接觸,但實際上可以設想兩者是接觸的。圖13是示出製造裝置的第一壓接部的結構以及動作的概略示意圖。藉由插通在設置於彎折工具的孔中的按壓部使第一部分部分地與去除部壓接。增強膜在由彎折工具將其在第一部分側彎折的狀態下藉由第一壓接部使其與去除部部分地壓接。圖14是示出製造裝置的第一壓接部的動作的概略示意圖。第一壓接部不經由彎折工具而直接將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壓接。圖15(a)~圖15(d)是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圖15(a)示出增強膜的第一 部分貼附於去除部的狀態。圖15(b)示出拉鍊條被橫拉的狀態。圖15(c)示出在橫拉狀態的拉鍊條中增強膜的第二部分貼附於拉鍊帶的第一帶面的狀態。圖15(d)示出在各拉鍊牙鏈帶貼附有各增強膜的拉鍊條。圖16是示出在製造裝置中藉由第二輸送台進行輸送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藉由橫拉部將處於輸送停止狀態的拉鍊條向鏈條寬度方向的兩側拉開。橫拉部對由第一拉頭拉開並由第二拉頭閉合的拉鍊條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的各部分 進行橫拉。圖17是示出製造裝置的第二輸送台中拉鍊條的輸送狀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第二輸送台具有第三台片及第四台片、以及設置在第三台片與第四台片之間的中間引導件。圖18是示出製造裝置的橫拉部對拉鍊條進行橫拉的狀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圖19是示出藉由製造裝置的推動工具,推動位於中間引導件與第三台片之間的去除部、以及位於中間引導件與第四台片之間的去除部的狀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圖20是示出藉由製造裝置的第二壓接部,在由橫拉部對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的第二部分與拉鍊帶的設置有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的概略截面示意圖。
如圖5所示,製造裝置1具有第一輸送台110、開口形成部120、握持部130、第一驅動部140、膜供給部150、彎折工具160(參照圖10以及圖11)、第一壓接部170、第二輸送台210、橫拉部220以及第二壓接部230。存在如下情況:將開口形成部120稱為開口形成單元,將握持部130稱為握持單元,將第一驅動部140稱為第一驅動單元,將膜供給部150稱為膜供給單元,將第一壓接部170稱為第一壓接單元,將橫拉部220稱為橫拉單元,將第二壓接部230稱為第二壓接單元。
在如圖3(a)所示的彎折側緣部35設置有去除部50的拉鍊牙鏈帶20結合而形成的拉鍊條10藉由第一輸送台110進行輸送。在由第一輸送台110輸送的拉鍊條10停止輸送時,開口形成部120、握持部130以及第一壓接部170等進行動作。作為選擇,使彎折工具160進行動作。藉此,如圖3(b)以及圖4(b)所示,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被貼附於去除部50。
接著,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被貼附於去除部50的拉鍊條10穿過上下翻轉部93,在該過程中拉鍊條10被翻轉,使得鏈牙40從朝向上方變成朝向下方。上下翻轉部93可以根據實施方式進行省略。
接著,拉鍊條10藉由第二輸送台210進行輸送。在由第二輸送台210輸送的拉鍊條10停止輸送時,橫拉部220以及第二壓接部230等進行動作。藉此,如圖3(c)以及圖4(c)所示,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被貼附於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
增強膜60相對於去除部50以及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的貼附,可以藉由各種方法來實施。例如,在增強膜60的一個面上設置黏接層時,僅將增強膜60按壓於去除部50或第一帶面31,就可以將增強膜60貼附於該處而被壓接。在增強膜60由軟性材料形成時,僅將增強膜60按壓於去除部50或第一帶面31,就可以使增強膜60貼附於該處而被壓接。除了能夠藉由上述各種形態進行的壓接以外,作為選擇還可以採用超聲波和/或施加熱。藉由加熱,拉鍊帶30本身或設置於拉鍊帶30的熔融層軟化或熔化,藉此能夠促進增強膜60與拉鍊帶30充分壓接。
在本示例中,增強膜60被熱壓接於去除部50以及第一帶面31,牢固地固接於該處。增強膜60由藉由加熱而具有延展性的樹脂材料形成。藉由加熱而軟化的增強膜60能夠充分密接地貼附於去除部50,同樣地,也能夠充分密接地貼附於拉鍊帶30。在熱壓接時增強膜60被延展,在適當的範圍內實現增強膜60與拉鍊帶30的固接。在增強膜60透明的情況下,如果在增強膜60與拉鍊帶30之間存在有空氣,則不僅降低兩者的固接,還會使增強膜60發生白濁化。藉由橫拉部220以及第二壓接部230協同動作,能夠抑制或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製造裝置1使用第一輸送台110以及第二輸送台210等不同種類的輸送台。在第一輸送台110的周圍配置有開口形成部120、握持部130、第一驅動部140、膜供給部150、彎折工具160以及第一壓接部170,將這些部件的集合稱為第一裝置91。在第二輸送台210的周圍配置有橫拉部220以及第二壓接部230,將這些部件的集合稱為第二裝置92。在一些情況下,第一裝置91的殼體框架與第二裝置92的殼體框架不同,有物理區別。在另一些情況 下,第一裝置91的殼體框架與第二裝置92的殼體框架相同,不具有物理區別。
從圖5可知,第一輸送台110具有上游部110A和下游部110B。從圖6可知,第一輸送台110在上游部110A和下游部110B設置有沿著拉鍊條10的輸送方向延伸且以具有間隙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台片111以及第二台片112。以拉鍊條10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40以及去除部50從第一台片111與第二台片112之間的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115上的形態,在第一台片111與第二台片112之間輸送拉鍊條10。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上游部110A與下游部110B之間存在有允許對拉鍊條10進行操作的自由空間。
從圖12清楚地可知,第一台片111以及第二台片112構成為允許裙(skirt)狀的拉鍊條10的輸送形狀。第一台片111以及第二台片112的主面為平坦面。第一台片111和第二台片112具有彼此隔開間隔相對的側面111r、112r。側面111r與側面112r的間隔在遠離第一台片111和第二台片112的各自主面的方向上增加。即,第一台片111具有朝向第二台片112而前端變細的邊緣部。第二台片112具有朝向第一台片111而前端變細的邊緣部。各邊緣部以維持各台片的主面的平坦性的形態設置。
第一裝置91所包含的開口形成部120可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在圖7的示例中,開口形成部120包括被插入到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之間的一對杆部。使一對杆部的間隔在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藉此,在拉鍊條10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還可以設想藉由與後述圖示例的橫拉部220相同的方法在拉鍊條10形成開口OP10的其他形態。
藉由開口形成部120形成的開口OP10不限於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結構。開口OP10有時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和各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界定。在後者的情況下,開口OP10沿著拉鍊條10的輸送方向會更長,能抑制或避免拉鍊條10與握持部130發生干擾。
第一裝置91所包含的握持部130構成為能夠握持至少一對增強膜60。第一驅動部140使握持部130移動,以便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增強膜60 的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藉由握持部130與第一驅動部140協同動作,將至少一對增強膜60在開口OP10內定位,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之間。即,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要貼附的拉鍊帶30上。
不進行特別限定,圖9等中作為圖示的一個示例的握持部130具有主體部131、以及在與主體部131之間握持增強膜60的一對爪部134。主體部131具有錐體部132和設置於錐體 部132的前端的壁部133。在爪部134與壁部133之間夾持地保持各增強膜60。藉由未圖示的控制部在適當的時刻控制爪部134的開閉。
從圖8以及圖9可知,藉由第一驅動部140使握持部130經由由開口形成部120產生的開口OP10朝向膜供給部150移動。到達膜供給部150附近的握持部130握持從膜供給部150 供給的一對增強膜60。在圖示的示例中,接著,握持部130相對於膜供給部150下降,由握持部130握持的各增強膜60被膜切斷工具152切斷成適當的長度。還能夠設想從膜供給部150向握持部130供給切斷後的增強膜60的另一形態。握持部130繼續下降至圖10所示的更靠近拉鍊條10的位置。
第一驅動部140是由各種機械部件和/或電氣部件的組合來構成的。如公知的那樣,為了沿著一軸的運動,使用滾珠絲杠和電動缸、氣缸等。如公知的那樣,為了沿著雙軸的運動,使用滾珠絲杠和電動缸、氣缸等的組合。在本發明的示例中,握持部130沿著雙軸動作。第一驅動部140可以由滾珠絲杠和電動缸、氣缸等的組合來構成。第一驅動部140根據來自未圖示的主控制部的指令在適當的時刻將握持部130置於適當的位置。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無需提示詳細說明便可以理解使用滾珠絲杠和電動缸、氣缸等電氣機械部件如何來構成驅動部。
膜供給部150在一些情況下具有捲繞有用於固片化的切斷前的增強膜60的一個以上的卷軸。在該情況下,握持增強膜60的握持部130下降,藉此從卷軸送出增強膜60。可以設想 膜供給部150以不同的方式構成的其他示例。
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製造裝置1使用選擇的彎折工具160使增強膜60在第一部分61側彎曲。在製造裝置1中,將增強膜60以藉由彎折工具160使其在第一部分61側彎曲的 狀態插入到開口OP10中。能夠促進增強膜60的彎折了的第一部分61對去除部50的芯繩41的包圍(包覆)。
彎折工具160包括用於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彎曲的壓住部161、以及插入到隔開間隔配置的至少一對增強膜60之間的分隔壁部162。藉由第二驅動部165使彎折工具160從圖10所示的位置移動至圖11所示的位置。在該彎折工具160移動時,分隔壁部162插入到由握持部130握持的一對增強膜60之間的間隙內,然後,由於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壓住部161發生干擾,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向遠離分隔壁部162的一側倒下,藉此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彎折。第二驅動部165如對第一驅動部140所說明的那樣,可以使用滾珠絲杠和電動缸、氣缸構成。
在彎折工具160移動至圖11所示的位置後,彎折工具160與握持部130同步地移動。在彎折工具160移動至圖11所示的位置後,握持部130以及彎折工具160下降,握持部130穿過開口OP10,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或接觸。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115與彎折工具160的壓住部161之間配置有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和去除部50。
從圖7可知,拉鍊條10的開口OP10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上游部110A與下游部110B之間延伸。開口OP10具有上游部110A側的上游端部OP10a、以及下游部110B側的下游端部OP10b。在圖示的示例中,開口OP10的下游端部OP10b位於上游部110A與下游部110B之間的自由空間內。開口OP10的上游端部OP10a位於上游部110A。在本圖示的示例中,第一輸送台110的上游部110A在第一壓接部170進行壓接時發揮基台或操作臺的功能。藉此,能夠避免設置其他基台或操作臺。另外,上游部110A和下游部110B不需要是分開的部件,可以是在上游部110A與下游部110B之間設置有自由空間的一體部件。
握持部130在開口OP10內朝向開口OP10的上游端部OP10a移動,將增強膜60輸送至開口OP10的上游端部OP10a附近。彎折工具160也與握持部130同樣地移動,維持將去除部50配置在彎折工具160與第一輸送台110之間的狀態。還可以設想使增強膜60朝向開口OP10的下游端部OP10b移動的另一形態。此外,還可以設想在握持部130和彎折工具160下降而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接觸之後被供給另一操作臺的形態。
如圖12所示,在彎折工具160的壓住部161設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壓住部161的一個以上的孔168。在孔168中,插通有後述的第一壓接部170的按壓部175。藉此,能夠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115與彎折工具160之間配置有去除部50和增強膜60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部分地壓接。在圖示的示例中,孔168是貫穿壓住部161的平板部分的孔。孔168是主視時呈圓形的孔。
第一壓接部170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第一壓接部170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露出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去除部50壓接。在圖示的示例中,第一壓接部170朝向第一輸送台110下降,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
首先,如圖13所示,第一壓接部170構成為,藉由插通在設置於彎折工具160的一個以上的孔168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175,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的至少一部分與去除部50壓接。藉此,能夠在增強膜60的彎折的第一部分61包圍去除部50的狀態下使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在製造裝置1中,在藉由彎折工具160使增強膜60在第一部分61側彎折的狀態下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
在本發明的示例中,第一壓接部170具有內部或外部的熱源,一邊由按壓部175壓住第一部分61一邊對第一部分61進行加熱。被按壓部175按壓的第一部分61主要因從按壓部175直接傳遞的熱而被熔化或軟化,與去除部50的芯繩41密接。
圖示例的第一壓接部170包括主體172、設置於主體172的兩個收容空間173、以及配置在各收容空間173內的按壓部175和彈性體176的組合。按壓部175具有被彈性體176按壓的基部175k和從基部175k延伸的軸部175p。按壓部175的基部175k被彈性體176的彈簧按壓,按壓部175的軸部175p從收容空間173的開口突出。按壓部175的軸部175p的長度設定為足夠穿過孔168的長度。
緊接著圖13,位於第一壓接部170與第一輸送台110之間的彎折工具160退出。即,彎折工具160移動至並非位於第一壓接部170與第一輸送台110之間的位置。然後,第一壓接部170下降,將去除部50和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夾在第一壓接部170與第一輸送台110之間,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圖13所示的壓接步驟是用於防止去除部50和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的位置發生偏離的壓接步驟。圖14所示的壓接步驟是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本來的壓接步驟,可以實現更大範圍內的壓接。
然後,製造裝置1將圖15(a)所示的拉鍊條10如圖15(b)所示那樣進行橫拉,然後如圖15(c)所示那樣使增強膜60與處於橫拉狀態的拉鍊條10的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壓接。這樣,製造出如圖15(d)所示的帶有增強膜60的拉鍊條10。在一些情況下,製造裝置1或下游側的其他裝置將拉頭穿入拉鍊條10,並且將拉鍊條10在去除部50切斷,並且向去除部50供給止部。這樣,構成未圖示的拉鍊。
從圖16以及圖17可知,第二輸送台210包括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以及設置在第三台片213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中間引導件215。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具有用於載置各拉鍊牙鏈帶20的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的主面。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具有朝向中間引導件215呈錐體狀地突出的突出部217。突出部217位於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與載置部38之間。突出部217以將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的平坦的主面延長的方式設置。鏈牙40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突出部217的下方。
中間引導件215在第一拉頭281與第二拉頭282之間延伸,設置在由第一拉頭281拉開並由第二拉頭282閉合的拉鍊條10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20之間。中間引導件215在不與第二壓接部230發生干擾的位置上具有上部引導件218,該上部引導件218包括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的間隙上的第一凸緣部218f、以及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間隙上的第二凸緣部218k。藉由上部引導件218的第一凸緣部218f,能夠抑制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的間隙的鏈牙40從該間隙中脫出。藉由上部引導件218的第二凸緣部218k,能夠抑制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間隙的鏈牙40從該間隙中脫出。
以配置於第三台片213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配置於第四台片214上的另一側的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狀態,輸送拉鍊條10。
橫拉部220將拉鍊條10向鏈條寬度方向的兩側拉開使得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橫拉部220對由第一拉頭281拉開並由第二拉頭282閉合的拉鍊條10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20 的各部分進行橫拉。
如圖16所示,橫拉部220與各拉鍊牙鏈帶20對應地至少具有一個握持部。在圖示的示例中,橫拉部220具有合計為四個的第一握持部至第四握持部221~224。第一握持部221和第二握持部222設置為在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將拉鍊條10夾在中間。第一握持部221握持一側的拉鍊牙鏈帶20的拉鍊帶30。第二握持部222握持另一側的拉鍊牙鏈帶20的拉鍊帶30。第一握持部221和第二握持部222以在鏈條寬度方向上使兩者間的間隔增加的方式移動,藉此能夠促進如圖15(a)以及圖15(b)所示的彎折側緣部35的平坦化。
第三握持部223和第四握持部224設置成在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將拉鍊條10夾在中間。第三握持部223握持一側的拉鍊牙鏈帶20的拉鍊帶30。第四握持部224握持另一 側的拉鍊牙鏈帶20的拉鍊帶30。第三握持部223和第四握持部224以在鏈條寬度方向上使兩者間的間隔增加的方式移動,藉此能夠促進如圖15(a)以及圖15(b)所示的彎折側緣部35的平坦化。各握持部具有夾著拉鍊帶30的一對臂部。對臂部的握持端的間隔適當地進行調整,來握持拉鍊帶30。
如圖18所示,在拉鍊條10由橫拉部220進行橫拉時,增強膜60以沿著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的方式或以靠近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的方式移動,即平鋪在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上。藉此,能夠提高增強膜60與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的第一帶面31壓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情況下,橫拉部220能夠沿著拉鍊條10的輸送方向移動。在拉鍊條10的輸送方向上能夠使下述位置不同:使增強膜60平鋪於拉鍊帶30的帶主體部36上的位置、以及使增強膜60與帶主體部36壓接的位置。在一些情況下,在中間引導件215的寬度較大的部位(未圖示)使增強膜60平鋪於帶主體部36上,而在中間引導件215的寬度較小的部位(未圖示)實施增強膜60與帶主體部36的壓接。
製造裝置1具有推動工具240,該推動工具240將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的去除部50和/或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去除部50向上推。如圖19所示,在拉鍊條10被橫拉部220進行橫拉時,推動工具240將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的去除部50和/或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去除部50向上推。藉此,能夠提高各拉鍊牙鏈帶20的平坦性,促進良好的壓接。
第二壓接部230在藉由橫拉部220對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第二壓 接部230在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的各主面上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
第二壓接部230朝向第二輸送台210下降,在其與第二輸送台210之間夾著增強膜60和拉鍊帶30的層疊部分。與從第二壓接部230傳遞的力對應地,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 鏈帶30的第一帶面31壓接。作為選擇,可以進行超聲波和/或施加熱。
在本發明中,第二壓接部230在內部或外部具有熱源,一邊壓住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一邊對第二部分62進行加熱。被第二壓接部230按壓的第二部分62因從其直接傳遞的熱 而熔融或軟化,與拉鍊帶30的第一帶面31密接。
從關於上述製造裝置1的說明可知,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例還是有關於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括: (1)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的步驟; (2)將至少一對增強膜60在開口OP10內進行定位,藉此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的步驟; (3)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以及 (4)在對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的步驟。
在該製造方法中,在藉由彎折工具160使增強膜60在第一部分61側彎折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
在該製造方法中,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插通在設置於彎折工具160的一個以上的孔168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175,使第一部分61的至少一部分與去除部50壓接。
在該製造方法中,在藉由彎折工具160使增強膜60在第一部分61側彎折的狀態下,將增強膜60插入到開口OP10中。
在該製造方法中,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的步驟包括:將一對杆部插入到去除部50之間,使一對杆部的間隔在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
該製造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以拉鍊條10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40以及去除部50從第一輸送台110所包含的第一台片111與第二台片112之間的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110的 主面上的狀態,在第一台片111與第二台片112之間輸送拉鍊條10。
在該製造方法中,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露出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去除部50壓接。
在該製造方法中,對由第一拉頭281拉開並由第二拉頭282閉合的狀態的拉鍊條10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20的各部分進行橫拉,使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
該製造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作為在第三台片213與第四台片214之間設置有中間引導件215的第二輸送台210上輸送拉鍊條10的步驟:以配置於第三台片213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配置於第四台片214上的另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狀態輸送拉鍊條10。
在該製造方法中,在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各自主面上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
該製造方法還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推動件240推動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三台片213之間的去除部50和/或位於中間引導件215與第四台片214之間的去除部50。
在該製造方法中,開口OP10在相鄰的去除部50之間和相鄰的未結合的鏈牙40之間延伸。
從關於上述製造裝置1以及製造方法的說明可知,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例還是有關於將增強膜60貼附於拉鍊條10的貼附方法。該方法包括: (1)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的 步驟; (2)將至少一對增強膜60在開口OP10內進行定位,藉此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 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 20之間的步驟; (3)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以及 (4)在對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 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的步驟。
圖21(a)~圖21(c)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處理的另一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可以設想如圖21(a)~圖21(c)所示那樣藉由本發明的製造裝置1或製造方法處理在去除部50沒有芯繩41和縫線42的拉鍊條10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夠實現與上述說明同樣的效果。
圖22是示出拉鍊條10的開口OP10的第一開口形狀的示意圖。圖23是示出拉鍊條10的開口OP10的第二開口形狀的示意圖。圖23中所示的第二開口形狀的情況與圖22中所示的第一開口形狀的情況不同,開口OP10延伸至未嚙合的左右鏈牙40之間。無論在圖22以及圖23中的哪種情況下,開口OP10均至少部分地由拉鍊條10的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
基於上述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對各實施方式進行各種變更。權利要求中包含的圖式標記是用來參考的,並非用於參照來限定地解釋權利要求。
1‧‧‧製造裝置
10‧‧‧拉鍊條
20‧‧‧拉鍊牙鏈帶
30‧‧‧拉鍊帶
31‧‧‧第一帶面
32‧‧‧第二帶面
35‧‧‧彎折側緣部
36‧‧‧帶主體部
37‧‧‧彎折部
38‧‧‧載置部
39‧‧‧凹部
40‧‧‧鏈牙
41‧‧‧芯繩
42‧‧‧縫線
50‧‧‧去除部
60‧‧‧增強膜
61‧‧‧第一部分
62‧‧‧第二部分
91‧‧‧第一裝置
92‧‧‧第二裝置
93‧‧‧上下翻轉部
110‧‧‧第一輸送台
110A‧‧‧上游部
110B‧‧‧下游部
111‧‧‧第一台片
111r、112r‧‧‧側面
112‧‧‧第二台片
115‧‧‧主面
120‧‧‧開口形成部(開口形成單元)
130‧‧‧握持部(握持單元)
131‧‧‧主體部
132‧‧‧錐體部
133‧‧‧壁部
134‧‧‧爪部
140‧‧‧第一驅動部(第一驅動單元)
150‧‧‧膜供給部
152‧‧‧被膜切斷工具
160‧‧‧彎折工具
161‧‧‧壓住部
162‧‧‧分隔壁部
165‧‧‧第二驅動部
168‧‧‧孔
170‧‧‧第一壓接部(第一壓接單元)
172‧‧‧主體
173‧‧‧收容空間
175‧‧‧按壓部
175k‧‧‧基部
175p‧‧‧軸部
176‧‧‧彈性體
210‧‧‧第二輸送台
213‧‧‧第三台片
214‧‧‧第四台片
215‧‧‧中間引導件
217‧‧‧突出部
218‧‧‧上部引導件
218f‧‧‧第一凸緣部
218k‧‧‧第二凸緣部
220‧‧‧橫拉部(橫拉單元)
221‧‧‧第一握持部
222‧‧‧第二握持部
223‧‧‧第三握持部
224‧‧‧第四握持部
230‧‧‧第二壓接部(第二壓接單元)
240‧‧‧推動工具
281‧‧‧第一拉頭
282‧‧‧第二拉頭
OP10‧‧‧開口
OP10a‧‧‧上游端部
OP10b‧‧‧下游端部
P1~P3‧‧‧箭頭所示的位置
圖1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進行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 圖2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進行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主視圖,並且示出結合狀態的鏈牙。 圖3(a)~圖3(c)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進行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主視圖,其中,圖3(a)示出設置於拉鍊帶的彎折側緣部的鏈牙被去除的去除部,圖3(b)示出增強帶的第一部分貼附於去除部的狀態,圖3(c)示出增強帶的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貼附於設置有鏈牙的拉鍊帶的第一帶面的狀態。 圖4(a)~圖4(c)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進行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其中,圖4(a)~圖4(c)對應於圖3(a)~圖3(c)。 圖5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圖6是示出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所述拉鍊條藉由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第一輸送台進行輸送,其中,以結合狀態的鏈牙和去除部從第一輸送台所包含的第一台片與第二台片的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的主面上的狀態,在第一台片與第二台片之間輸送拉鍊條。 圖7是示出藉由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開口形成部在圖6所示的拉鍊條上形成開口的情況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其中,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所述拉鍊條10是在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被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35設置有鏈牙40的一對拉鍊牙鏈帶20結合而成的,在各拉鍊牙鏈帶20中設置有去除了鏈牙40的去除部50。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握持部穿過圖7中所示的拉鍊條開口的概略局部立體圖。 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握持部的動作的概略圖,其中,握持部穿過形成於一對拉鍊牙鏈帶中相鄰的去除部之間的開口,握持從膜供給部供給的增強膜,然後返回到開口側。 圖10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彎折工具的動作的概略局部立體圖。 圖1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彎折工具的動作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其中,彎折工具使增強膜的第一部分側彎折。 圖12是示出在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中,由第一驅動部適當地驅動握持部,結果將一對增強膜在開口內定位的狀態的概略示意圖,其中,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相鄰地配置,增強膜的第一部分以外的第二部分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之間,並且與要貼附的帶面相對。為了方便圖示,所示出的是選擇的彎折工具沒有與增強膜接觸,但實際上可以設想兩者是接觸的。進行在開口OP10內將至少一對增強膜60定位的步驟,從而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 圖13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第一壓接部的結構以及動作的概略示意圖,其中,藉由插通在設置於彎折工具的孔中的按壓部使第一部分部分地與去除部壓接,增強膜在藉由彎折工具將其在第一部分側彎折的狀態下,由第一壓接部使其與去除部部分地壓接,進行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 圖14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第一壓接部的動作的概略示意圖,其中,第一壓接部不經由彎折工具而直接使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與去除部壓接,進行使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 圖15(a)~圖15(d)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處理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其中,圖15(a)示出增強膜的第一部分貼附於去除部的狀態,圖15(b)示出拉鍊條被橫拉的狀態,圖15(c)示出在橫拉狀態的拉鍊條中增強膜的第二部分貼附於拉鍊帶的第一帶面的狀態,圖15(d)示出在各拉鍊牙鏈帶貼附有各增強膜的拉鍊條。 圖16是示出在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中藉由第二輸送台進行輸送的拉鍊條的概略局部立體圖,其中,藉由橫拉部將處於輸送停止狀態的拉鍊條向鏈條寬度方向的兩側拉開,橫拉部對由第一拉頭拉開並由第二拉頭閉合的拉鍊條的處於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的各部分進行橫拉。 圖17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第二輸送台中的拉鍊條的輸送形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其中,第二輸送台具有第三台片及第四台片、以及設置在第三台片與第四台片之間的中間引導件。 圖18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橫拉部對拉鍊條進行橫拉的狀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 圖19是示出藉由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推動工具推動位於中間引導件與第三台片之間的去除部、以及位於中間引導件與第四台片之間的去除部的狀態的概略截面示意圖。 圖20是示出藉由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定示例的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的第二壓接部,在藉由橫拉部對拉鍊條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的第二部分與拉鍊帶的設置有鏈牙的第一帶面壓接的概略截面示意圖,其中,進行在對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增強膜60的第二部分62與拉鍊帶30的設置有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的步驟。 圖21(a)~圖21(c)是藉由本發明的裝置以及方法處理的另一非限定示例的拉鍊條的概略截面示意圖。 圖22是示出拉鍊條的開口的第一開口形狀的示意圖。 圖23是示出拉鍊條的開口的第二開口形狀的示意圖。

Claims (24)

  1. 一種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的步驟,其中,所述拉鍊條(10)由在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35)設置有鏈牙(40)的一對拉鍊牙鏈帶(20)結合而形成,並且在各拉鍊牙鏈帶(20)設置有去除了所述鏈牙(40)的所述去除部(50);對至少一對增強膜(60)在所述開口(OP10)內進行定位,藉此將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的步驟;使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以及在對所述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所述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與所述拉鍊帶(30)的設置有所述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的步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藉由彎折工具(160)使所述增強膜(60)在所述第一部分(61)側彎折的狀態下,使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使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的步驟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插通在設置於所述彎折工具(160)的一個以上的孔(168)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175),使所述第一部分(61)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藉由所述彎折工具(160)使所述增強膜(60)在所述第一部分(61)側彎折的狀態下,將所述增強膜(60)插入到所述開口(OP10)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彎折工具(160)具有被插入到隔開間隔配置的所述至少一對增強膜(60)之間的分隔壁部(16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的步驟包括:將一對杆部插入到所述去除部(50)之間,使所述一對杆部的間隔在所述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或第6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還包括下述步驟:以所述拉鍊條(10)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40)以及所述去除部(50)從第一輸送台(110)所包含的第一台片(111)和第二台片(112)的間隙露出在所述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狀態,在所述第一台片(111)與所述第二台片(112)之間輸送所述拉鍊條(1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露出在所述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所述去除部(50)壓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對由第一拉頭(281)拉開並由第二拉頭(282)閉合的所述拉鍊條(10)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20)的各部分進行橫拉,使所述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9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還包括下述步驟作為在第三台片(213)與第四台片(214)之間設置有中間引導件(215)的第二輸送台(210)上輸送所述拉鍊條(10)的步驟:以配置於所述第三台片(213)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三台片(213)之間,配置於所述第四台片(214)上的另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四台片(214)之間的狀態,輸送所述拉鍊條(1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各自主面上,使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與所述第一帶面(31)壓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還包括下述步驟:藉由推動工具(240)推動位於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三台片(213)之間的所述去除部(50)和/或位於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四台片(214)之間的所述去除部(50)。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開口(OP10)在相鄰的所述去除部(50)之間和相鄰的未結合的所述鏈牙(40)之間延伸。
  14. 一種帶有增強膜的拉鍊條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開口形成部(120),其在拉鍊條(10)中形成至少部分地由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界定的開口(OP10),所述拉鍊條(10)由在拉鍊帶(30)的一個側緣部折返而成的彎折側緣部(35)設置有鏈牙(40)的一對拉鍊牙鏈帶(20)結合而形成,並且在各拉鍊牙鏈帶(20)設置有去除了所述鏈牙(40)的所述去除部(50);握持部(130),其能夠握持至少一對增強膜(60);第一驅動部(140),其使所述握持部(130)移動,以便將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相鄰地配置,將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一部分(61)以外的第二部分(62)配置在各拉鍊牙鏈帶(20)之間;第一壓接部(170),其使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橫拉部(220),其將所述拉鍊條(10)向鏈條寬度方向的兩側拉開,使得所述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以及第二壓接部(230),其在藉由所述橫拉部(220)對所述拉鍊條(10)進行橫拉使得所述彎折側緣部(35)平坦化的狀態下,使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與所述拉鍊帶(30)的設置有所述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還具備:彎折工具(160),其使所述增強膜(60)在所述第一部分(61)側彎折。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彎折工具(160)具有被插入到由所述握持部(130)隔開間隔地保持的所述至少一對增強膜(60)之間的分隔壁部(162)。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壓接部(170)構成為,藉由插通在設置於所述彎折工具(160)的一個以上的孔(168)中的一個以上的按壓部(175),使所述第一部分(61)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去除部(50)壓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開口形成部(120)包括被插入到各拉鍊牙鏈帶(20)的去除部(50)之間的一對杆部,並且使所述一對杆部的間隔在所述拉鍊條(10)的鏈條寬度方向上增加。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還具備:第一輸送台(110),其包括以具有沿著所述拉鍊條(10)的輸送方向延伸的間隙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台片(111)以及第二台片(112),並且以所述拉鍊條(10)所包含的結合狀態的鏈牙(40)以及所述去除部(50)從所述間隙露出在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狀態,在所述第一台片(111)與所述第二台片(112)之間輸送所述拉鍊條(10)。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壓接部(170)使所述增強膜(60)的第一部分(61)與露出在所述第一輸送台(110)的主面上的所述去除部(50)壓接。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橫拉部(220)對由第一拉頭(281)拉開並由第二拉頭(282)閉合的所述拉鍊條(10)的拉開狀態的拉鍊牙鏈帶(20)的各部分進行橫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21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還具備:第二輸送台(210),其在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之間設置有中間引導件(215),並且在下述狀態下輸送所述拉鍊條(10):配置於所述第三台片(213)上的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三台片(213)之間,配置於第四台片(214)上的另一側拉鍊牙鏈帶(20)的鏈牙(40)配置在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四台片(214)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壓接部(230)在所述第三台片(213)以及第四台片(214)各自主面上使所述增強膜(60)的所述第二部分(62)與所述拉鍊帶(30)的設置有所述鏈牙(40)的第一帶面(31)壓接。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製造裝置,其中,還具備:推動工具(240),其將位於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三台片(213)之間的所述去除部(50)和/或位於所述中間引導件(215)與所述第四台片(214)之間的所述去除部(50)向上推。
TW107110724A 2017-03-29 2018-03-28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TWI664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196141.9 2017-03-29
CN201710196141.9A CN108652144B (zh) 2017-03-29 2017-03-29 拉链条制造装置及方法、以及对拉链条贴附增强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6508A TW201836508A (zh) 2018-10-16
TWI664933B true TWI664933B (zh) 2019-07-11

Family

ID=63786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724A TWI664933B (zh) 2017-03-29 2018-03-28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52144B (zh)
TW (1) TWI66493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8953B1 (en) * 1987-04-25 1992-09-30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op stops to slide fastener chain
TW587983B (en) * 2001-12-28 2004-05-21 Ykk Corp Ultrasonic we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lding reinforcing tape piece to fastener tape
CN204763765U (zh) * 2015-07-01 2015-11-18 Ykk株式会社 增强膜粘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4689A (ja) * 1992-11-06 1994-05-24 Yoshida Kogyo Kk <Ykk>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熱溶着性テープ片の自動貼着装置
JPH0775604A (ja) * 1993-09-08 1995-03-20 Ykk Kk 開離嵌挿具付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CN104582522B (zh) * 2013-08-07 2017-03-15 Ykk株式会社 补强膜供给匣以及补强膜粘接装置
CN104507348B (zh) * 2013-12-24 2018-02-02 Ykk株式会社 增强膜粘着装置
CN106413459B (zh) * 2014-06-09 2019-08-20 Ykk株式会社 补强膜接着装置以及补强膜接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88953B1 (en) * 1987-04-25 1992-09-30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op stops to slide fastener chain
TW587983B (en) * 2001-12-28 2004-05-21 Ykk Corp Ultrasonic we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lding reinforcing tape piece to fastener tape
CN204763765U (zh) * 2015-07-01 2015-11-18 Ykk株式会社 增强膜粘着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52144B (zh) 2020-11-10
CN108652144A (zh) 2018-10-16
TW201836508A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591B (zh) The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zipper and the product containing the zipper
TWI492718B (zh) 拉鏈組合裝置
TWI546031B (zh) 拉鏈組裝裝置
JP362101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チェンおよびその末端成形方法ならびに末端成形装置
EP0580064B1 (en) Slide fastener coupling element forming apparatus and cutting punch
TWI664933B (zh) 拉鍊條製造裝置及方法、以及對拉鍊條貼附增強膜的方法
KR850001104B1 (ko) 연속 합성 수지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체인과 연속 합성 수지 슬라이드 파스너체인의 제조 방법과 스페이스 형성 장치와 스페이스 형성수단과, 감삽구가 부착되어 있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I653002B (zh) 拉鏈帶、拉鏈及拉鏈帶製作設備
KR900006025B1 (ko) 분리형 슬라이드 파스터 생산방법
TWI594709B (zh) Zipp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lide fastener
TW201528995A (zh) 增強膜黏著裝置及具有可分離式嵌插件的拉鏈
WO2015097763A1 (ja) 補強フィルム接着装置
JPS5852642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製造方法
CN109106010B (zh) 拉链的制造装置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JP354516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715926A (en) Apparatus for severing and joining joint piece
EP0288953A1 (en)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top stops to slide fastener chain
TW201542125A (zh) 隱形拉鏈及下止部成形裝置
TWI552698B (zh) 拉鍊鍊條的間隙作成方法及其裝置
TWI546027B (zh) 拉鏈鏈條的空隙部加工裝置
US354166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app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TW562661B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zipper
KR101404718B1 (ko) 자수기를 이용한 스팽글 부착방법
CN110973774A (zh) 穿双拉头机以及方法
TWI612917B (zh) 薄膜分割器、拉鍊鏈條的製造裝置和方法及薄膜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