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987B -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 Google Patents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987B
TWI660987B TW103125898A TW103125898A TWI660987B TW I660987 B TWI660987 B TW I660987B TW 103125898 A TW103125898 A TW 103125898A TW 103125898 A TW103125898 A TW 103125898A TW I660987 B TWI660987 B TW I6609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acrylic
water
top coat
prot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2258A (zh
Inventor
天野立巳
新美健二郎
三井數馬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2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9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09J2301/16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the carrier being a laminate constituted by plastic layer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91/00Presence of oils, fats or waxes
    • C09J2491/006Presence of oils, fats or waxes in the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48Three or mor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備基材及黏著劑層,且外觀特性、防黏著力經時上升性、耐刮痕性優異之表面保護膜,該基材具有含有滑動性賦予成分且不易白化之面塗層,該黏著劑層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之基材、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一面上之面塗層、及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二面上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者,並且上述面塗層包含作為滑動劑之蠟及作為黏合劑之聚酯樹脂,上述蠟為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之酯,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係由含有如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及下述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B)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該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作為必須之原料單體而構成,原料單體總量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為70重量%~99.5重量%,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量為0.5重量%~10重量%,且使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進行聚合而成者。
R1O-(PO)a-(EO)b-(PO)c-R2 (I)
(式中,R1及R2表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或者氫原子;PO表示氧基伸丙基,EO表示氧基伸乙基;a、b及c分別為正整數;EO與PO之加成形態為嵌段型)

Description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貼附於被黏著體(保護對象物)而保護其表面之表面保護膜。
表面保護膜(亦稱為表面保護片材)通常具有於膜狀之基材(支持體)上設置有黏著劑之構成。此種保護膜係用於藉由經由上述黏著劑而貼合於被黏著體,保護該被黏著體而於進行加工、搬送等時避免損傷或污染。例如,關於在液晶顯示面板之製造中貼合於液晶單元之偏光板,於暫時製成捲筒形態後,自該捲筒捲出並切割為與液晶單元之形狀對應之所需尺寸而使用。此處,為了防止偏光板於中間步驟中與搬送輥等發生摩擦而受損,現採用對該偏光板之單面或雙面(尤其是單面)貼合表面保護膜之方案。作為此種表面保護膜,例如可列舉於基材之一面側具有塗佈層、於基材之另一面側具有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參照專利文獻1及2)。
於此種表面保護膜中,作為用以形成黏著劑層之組合物,就塗佈時之作業環境性之方面而言,業界逐漸開始使用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073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1-20348號公報
作為此種表面保護膜,就可於貼附有該膜之狀態下進行被黏著體(例如偏光板)之外觀檢查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具有透明性者。近年來,就上述外觀檢查之易進行性或檢查精度等觀點而言,對表面保護膜之外觀品質之要求水準逐漸變高,例如,要求表面保護膜之背面(與貼附於被黏著體之面相反之側之面)不易被擦傷之性質。其原因在於,若表面保護膜存在擦傷,則無法於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狀態下判斷該傷痕係被黏著體之傷痕抑或表面保護膜之傷痕。
作為使表面保護膜之背面不易被擦傷之方法之一,可列舉於該背面設置硬質之表面層(面塗層)之方法。此種面塗層例如係藉由對基材之背面塗佈塗佈材料並使之乾燥及硬化而形成。上述面塗層具有適度之滑動性於實現更高之耐摩擦性(耐刮痕性、表面不易被擦傷之特性)方面有利。其原因在於,藉由上述滑動性,可沿著該面塗層之表面擋開於面塗層受到摩擦之情形時會施加之應力。作為用以對面塗層賦予滑動性之添加劑(潤滑劑),通常使用聚矽氧系潤滑劑(例如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等聚矽氧化合物)、氟系潤滑劑等。
但是,本發明者等人發現,具有添加有聚矽氧系潤滑劑之面塗層的基材因其保存條件(例如保持於高溫多濕條件下)而容易產生外觀泛白之現象(白化)。若表面保護膜之基材白化,則會產生透過該表面保護膜時之被黏著體表面之視認性降低的問題。例如,有時會產生於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狀態下進行被黏著體之外觀檢查之情形時之檢查精度降低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於對此種表面保護膜要求在貼附於被黏著體之期間發揮出充分之接著性,且於達成使用目的之後自被黏著體剝離,故 而要求發揮優異之剝離性(再剝離性)。再者,為了具有優異之再剝離性,除了剝離力較小(輕剝離)以外,亦需要在貼附於被黏著體後黏著力(剝離力)不易經時上升之特性(黏著力上升防止性)。
於作為用於形成黏著劑層之組合物的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中,若為了獲得上述輕剝離或黏著力上升防止性等特性而含有交聯劑,則會因交聯劑而存在如下情形:交聯劑未充分地分散而以較大粒子之形式殘留,由此導致於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中產生「凹陷」等外觀不良。又,於形成黏著劑層時,若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中含有氣泡,則存在如下情形:氣泡殘留於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中,從而產生於黏著劑層表面形成凹陷而導致黏著劑層之外觀惡化、或者黏著劑層之厚度產生偏差等問題。
為了消除此種問題,進行有添加調平劑或界面活性劑之操作。但是,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若含有調平劑或界面活性劑,則存在消泡性降低之情形。就提高消泡性方面而言,雖然添加消泡劑較為有效,但存在添加消泡劑所致之排斥之問題,或者於包含二氧化矽等固體成核劑作為消泡劑之情形時,存在成核劑成為異物而對外觀特性產生不良影響之情形。
因此,作為用於形成表面保護膜中之黏著劑層之水分散型系黏著劑組合物,現狀為尚未獲得可形成接著性及再剝離性優異,且外觀特性優異之黏著劑層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基材及黏著劑層,且外觀特性優異(凹陷等外觀不良得以減少,且不見泛白),進而再剝離性優異,耐刮痕性優異之表面保護膜,該基材具有含有滑動性賦予成分且不易白化之面塗層,該黏著劑層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於包含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之基材、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一面上之面塗層、及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二面上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的表面保護膜中,若將面塗層設為特定之面塗層,將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設為特定之由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則可獲得外觀特性優異,進而耐刮痕性、耐白化性及再剝離性優異之表面保護膜,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表面保護膜,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之基材、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一面上之面塗層、及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二面上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者,並且上述面塗層包含作為滑動劑之蠟及作為黏合劑之聚酯樹脂,上述蠟為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之酯,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係由含有如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及下述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B)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該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作為必須之原料單體而構成,原料單體總量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為70重量%~99.5重量%,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量為0.5重量%~10重量%,且使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進行聚合而成者,R1O-(PO)a-(EO)b-(PO)c-R2 (I)
(式中,R1及R2表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或者氫原子;PO表示氧基伸丙基,EO表示氧基伸乙基;a、b及c分別為正整數;EO與PO之加成形態為嵌段型)。
較佳為上述基材為聚酯樹脂膜。
較佳為上述面塗層含有防靜電成分。
較佳為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進而包含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非水溶性交聯劑(C)。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貼合上述表面保護膜而成之光學構件。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由於具有上述構成,故而外觀特性優異,進而耐刮痕性、耐白化性及再剝離性優異。又,加濕保存化之白化(吸濕白化)亦得以抑制。因此,於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狀態下進行被黏著體之外觀檢查之情形時,可進行高精度之檢查。
1‧‧‧表面保護膜
1A‧‧‧表面(背面)
12‧‧‧基材
12A‧‧‧第一面(背面)
12B‧‧‧第二面(前表面)
14‧‧‧面塗層
20‧‧‧黏著劑層(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20A‧‧‧表面(黏著面)
30‧‧‧剝離襯墊
50‧‧‧被黏著體
60‧‧‧黏著帶(拾取帶)
62‧‧‧基材
64‧‧‧黏著劑層
114‧‧‧面塗層
120A‧‧‧黏著面
130‧‧‧雙面黏著帶
132‧‧‧不鏽鋼板
160‧‧‧黏著帶
162‧‧‧黏著劑
162A‧‧‧黏著面
圖1係表示表面保護膜之使用形態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2係表示表面保護膜於使用前之形態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3係表示表面保護膜之剝離方法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
圖4係表示背面剝離強度之測定方法之說明圖。
以下,列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之一例而對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之圖式中,有時對發揮相同作用之構件、部位標註相同符號而說明,並省略或簡化重複之說明。又,為了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圖式中所記載之實施形態係經模式化,並非準確表示作為製品而實際提供之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尺寸或縮尺。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滑動劑」係指藉由包含於面塗層中可發揮出提高該面塗層之滑動性之作用的成分。面塗層之滑動性提高例如可藉由該面塗層之摩擦係數降低而掌握。又,面塗層中之所謂「黏合劑」係指有助於該面塗層之成膜的基本成分。又,所謂「聚酯樹脂」係指以聚酯(係指具有由單體間之酯鍵形成之主鏈的聚合物)為主成分(較佳為含量高於50重量%之成分)之樹脂。所謂「丙烯酸系黏著劑」係指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為基礎聚合物(該丙烯酸系黏著劑中所含之聚 合物成分中之主成分,較佳為含量高於50重量%之成分)之黏著劑。所謂「丙烯酸系聚合物」係指以於1分子中至少具有1個(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以下,有時將其稱為「丙烯酸系單體」)為主構成單體成分(單體之主成分,較佳為於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之總量中占50重量%以上之成分)之聚合物。上述所謂「(甲基)丙烯醯基」意指包括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之含義。同樣地,所謂「(甲基)丙烯酸酯」意指包括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之含義。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環氧烷鏈」係指包括氧基伸烷基單元(-OR-)及由2個以上氧基伸烷基單元連接而成之部分(即,-(OR)n-所表示之結構部分;其中n≧2;亦可理解為聚環氧烷鏈)的用語。
<表面保護膜之構成及使用形態>
將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構成之一例及其使用形態之一例示於圖1。表面保護膜1包含:基材12,其具有第一面12A及第二面12B;面塗層14,其設置於第一面(背面)12A上;及黏著劑層20(丙烯酸系黏著劑層20),其設置於第二面(前表面)12B上。基材12較佳為透明之樹脂膜(例如聚酯樹脂膜)。又,如圖1所示,較佳為於第一面12A上直接(於不介存其他層之情況下)設置有面塗層14。黏著劑層20雖然較佳為連續地形成,但並不限定於此種形態,例如亦可形成為點狀、條紋狀等規則或無規之圖案。表面保護膜1係將黏著劑層20之表面(黏著面,即貼附至被黏著體之貼附面)20A貼附於被黏著體(保護對象,例如偏光板等光學零件)50之表面而使用。使用前(即,貼附至被黏著體之前)之表面保護膜1較佳為亦可為如圖2所示般利用剝離襯墊30對黏著劑層20之表面20A加以保護之形態。關於剝離襯墊30,至少與該黏著劑層20相對向之面成為剝離面。
完成保護被黏著體50之作用而不再需要之表面保護膜1係自被黏著體50之表面剝下而去除。自被黏著體50之表面去除表面保護膜1之 操作例如可如圖3所示般以包含如下操作之態樣較佳地實施:於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面塗層14之表面)貼附黏著帶60,並且自被黏著體50之表面與該黏著帶(拾取帶)60一併上拉表面保護膜1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至少外緣之一部分)。如此,藉由拉拽貼附於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之拾取帶60,可利用拾取帶60對背面1A之黏著力而獲得自被黏著體50剝下表面保護膜1之起點。根據此種態樣,可高效率地進行自被黏著體50去除表面保護膜1之操作。例如,將拾取帶60如圖3中假想線所示般以其一端自表面保護膜1之外緣伸出之方式貼附於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繼而,如圖3中實線所示,抓持拾取帶60之上述一端而對表面保護膜1以自其外緣向內側回折(揭起)之方式進行拉拽即可。再者,於如圖3所示般自被黏著體50剝下表面保護膜1之外緣之後,將表面保護膜1之剩餘部分自被黏著體50剝離之操作可藉由繼續拉拽拾取帶60而進行,或者亦可藉由直接抓持表面保護膜1中之已自被黏著體50剝下之部分並拉拽而進行。
<基材>
作為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基材,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樹脂膜。此種樹脂膜較佳為將各種樹脂材料成形為膜形狀而成者。作為上述樹脂材料,較佳為可構成透明性、機械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遮蔽性、各向同性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特性優異之樹脂膜者。例如,可較佳地列舉包含以如下者等為主成分(較佳為含量高於50重量%之成分)之樹脂材料之透明(意指包括著色透明)之樹脂膜,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羧酸乙二酯(PEN)、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酯類;二乙醯纖維素、三乙醯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碳酸酯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類。作為構成上述樹脂膜之其他樹脂材料,可列舉以如下者等為主成分之樹脂材料,即,例如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類;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環狀 乃至降烯結構之聚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烯烴類;聚氯乙烯類;尼龍6、尼龍6,6、芳香族聚醯胺等聚醯胺類。進而,可列舉以如下者等為主成分之樹脂材料,即,聚醯亞胺類、聚碸類、聚醚碸類、聚醚醚酮類、聚苯硫醚類、聚乙烯醇類、聚偏二氯乙烯類、聚乙烯丁醛類、聚芳酯類、聚甲醛類、環氧類。再者,構成上述樹脂膜之樹脂材料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基材用樹脂膜較佳為具有透明性,且其光學特性(相位差等)之各向異性較少者。一般而言,上述各向異性越小越好。尤其對於光學零件用表面保護膜之基材所使用之樹脂膜,有意義的是減少該樹脂膜之光學各向異性。上述樹脂膜可為單層結構,亦可為由組成不同之複數之層進行積層而成之結構。通常較佳為單層結構之樹脂膜。
上述樹脂膜之折射率並無特別限定,就外觀特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處於1.43~1.6之範圍,更佳為1.45~1.5之範圍。作為上述折射率之值,可採用製造商公稱值。於無公稱值之情形時,可採用藉由JIS K 7142 A法所測得之值。又,上述樹脂膜之可見光波長區域內之全光線透過率並無特別限定,就透明性方面而言,較佳為70%以上(例如70%~99%),更佳為80%以上(例如80%~99%),進而較佳為85%以上(例如85%~99%)。作為上述全光線透過率之值,可採用製造商公稱值。於無公稱值之情形時,可採用依據JIS K 7361-1所測得之值。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上述基材較佳為將以聚酯為主成分(較佳為含量高於50重量%之成分)之樹脂(聚酯樹脂)成形為膜狀而成之樹脂膜(聚酯樹脂膜)。尤佳為上述聚酯主要為PET之樹脂膜(PET膜)、上述聚酯主要為PEN之樹脂膜(PEN膜)。
於構成上述基材之樹脂材料中亦可視需要調配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靜電成分、塑化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等各種添加 劑。亦可對基材之第一面(背面,即設置面塗層之側之表面)實施例如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酸處理、鹼處理、底塗劑之塗佈等公知或慣用之表面處理。此種表面處理例如較佳為用以提高基材背面與面塗層之密接性之處理。進而,如對基材背面導入羥基(-OH基)等極性基之表面處理亦較佳。此外,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亦可對基材之第二面(前表面,即形成黏著劑層之側之表面)實施與上述背面相同之表面處理。此種表面處理較佳為用以提高基材(支持體)與黏著劑層之密接性(黏著劑層之抓固性)之處理。
又,上述基材之厚度可考慮表面保護膜之用途、目的、使用形態等而適當選擇。就強度或操作性等作業性與成本或外觀檢查性等之平衡而言,上述基材之厚度較佳為10μm~200μm,更佳為15μm~100μm,進而較佳為20μm~70μm。
<黏合劑>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於上述基材之背面(第一面)具有面塗層。該面塗層包含作為黏合劑之聚酯樹脂及作為滑動劑之蠟。上述聚酯樹脂係包含聚酯作為主成分(較佳為占50重量%以上、更佳為占75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占90重量%以上之成分)之樹脂材料。上述聚酯具有使選自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羧基之多元羧酸類(較佳為二羧酸類)及其衍生物(該多元羧酸之酸酐、酯化物、鹵化物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化合物(多元羧酸成分)、與選自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多元醇類(較佳為二醇類)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化合物(多元醇成分)縮合而成之結構。
相當於上述多元羧酸成分之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草酸、丙二酸、二氟丙二酸、烷基丙二酸、琥珀酸、四氟琥珀酸、烷基琥珀酸、(±)-蘋果酸、內消旋酒石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甲基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甲基反丁烯二酸、乙炔二羧酸、 戊二酸、六氟戊二酸、甲基戊二酸、戊烯二酸、己二酸、二硫代己二酸、甲基己二酸、二甲基己二酸、四甲基己二酸、亞甲基己二酸、己二烯二酸、半乳糖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全氟辛二酸、3,3,6,6-四甲基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全氟癸二酸、十三烷二酸、十二烷二羧酸、十三烷二羧酸、十四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類;環烷基二甲酸(例如1,4-環己烷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1,4-(2-降烯)二羧酸、5-降烯-2,3-二羧酸(雙環庚烯二甲酸)、金剛烷二羧酸、螺庚烷二羧酸等脂環式二羧酸類;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二硫代間苯二甲酸、甲基間苯二甲酸、二甲基間苯二甲酸、氯間苯二甲酸、二氯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甲基對苯二甲酸、二甲基對苯二甲酸、氯對苯二甲酸、溴代對苯二甲酸、萘二羧酸、氧代茀二羧酸、蒽二羧酸、聯苯二羧酸、伸聯苯基二羧酸、二甲基伸聯苯基二羧酸、4,4"-對聯三苯二羧酸、4,4"-對聯四苯二羧酸、聯苄二羧酸、偶氮苯二羧酸、升酞酸、伸苯基二乙酸、伸苯基二丙酸、萘二羧酸、萘二丙酸、聯苯二乙酸、聯苯二丙酸、3,3'-[4,4'-(亞甲基二對伸聯苯基)二丙酸、4,4'-聯苄二乙酸、3,3'-(4,4'-聯苄)二丙酸、氧二對伸苯基二乙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類;上述多元羧酸之酸酐;上述多元羧酸之酯(例如亦可為烷基酯、單酯、二酯等);與上述多元羧酸對應之醯鹵化物(例如二羧醯氯)等。
其中,相當於上述多元羧酸成分之化合物更佳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類及其酸酐;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琥珀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雙環庚烯二甲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類及其酸酐;以及上述二羧酸類之低級烷基酯(例如,與碳原子數為1~3之單醇之酯)等。
另一方面,相當於上述多元醇成分之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 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戊二醇、二乙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苯二甲醇、氫化雙酚A、雙酚A等二醇類。此外,可列舉該等化合物之環氧烷加成物(例如環氧乙烷加成物、環氧丙烷加成物等)。
尤佳為上述聚酯樹脂包含水分散性聚酯。即,較佳為包含水分散性聚酯作為主成分。此種水分散性聚酯例如可列舉藉由於聚合物中導入親水性官能基(例如磺酸金屬鹽基、羧基、醚基、磷酸基等親水性官能基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而提高了水分散性之聚酯等。作為於聚合物中導入親水性官能基之方法,可列舉使具有親水性官能基之化合物進行共聚合之方法、對聚酯或其前驅物(例如多元羧酸成分、多元醇成分、其等之低聚物等)進行改性而產生親水性官能基之方法等公知方法。作為較佳之水分散性聚酯,可列舉使具有親水性官能基之化合物進行共聚合而成之聚酯(共聚合聚酯)。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用作面塗層之黏合劑之聚酯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為以飽和聚酯為主成分者,亦可為以不飽和聚酯為主成分者。其中,用作面塗層之黏合劑之聚酯樹脂較佳為上述聚酯樹脂之主成分為飽和聚酯者。尤其是以被賦予水分散性之飽和聚酯(例如飽和共聚合聚酯)為主成分之聚酯樹脂更佳。
此種聚酯樹脂(亦包括製備成水分散液之形態者)可藉由公知方法而合成,或者可容易地獲得市售品。
上述聚酯樹脂之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定,以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而測定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較佳為0.5×104~15×104(較佳為1×104~6×104)。又,上述聚酯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120℃,更佳為10℃~80℃。
上述面塗層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性能(例如透明 性、耐刮痕性、耐白化性等性能)之範圍內進而含有聚酯樹脂以外之樹脂(例如,選自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丙烯酸-苯乙烯樹脂、丙烯酸-聚矽氧樹脂、聚矽氧樹脂、聚矽氮烷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氟樹脂、聚烯烴樹脂等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樹脂)作為黏合劑。尤其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之黏合劑較佳為實質上僅包含聚酯樹脂。例如,較佳為聚酯樹脂於該黏合劑中所占之比率為98重量%~100重量%之面塗層。黏合劑於面塗層整體中所占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設為50重量%~95重量%,更佳為60重量%~90重量%。
<滑動劑>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面塗層包含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之酯(以下亦稱為「蠟酯」)作為滑動劑。此處,所謂「高級脂肪酸」係指碳原子數為8以上(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0以上且40以下)之羧酸(尤其是一元羧酸)。又,所謂「高級醇」係指碳原子數為6以上(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0以上且40以下)之醇(尤其是一元或二元醇,更佳為一元醇)。組合包含此種蠟酯及上述黏合劑(聚酯樹脂)之組成之面塗層即便保持於高溫多濕條件下亦不易白化。因此,具備具有此種面塗層之基材的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成為外觀品質更高者。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雖然藉由上述構成之面塗層而實現優異之耐白化性(例如即便保持於高溫多濕條件下亦不易白化之性質)的原因尚不明確,但推測為如下原因。即,推測先前所使用之聚矽氧系潤滑劑藉由滲出至面塗層之表面而發揮出對該表面賦予滑動性之功能。但是,就該等聚矽氧系潤滑劑而言,上述滲出之程度容易因保存條件(溫度、濕度、經時等)之不同而變動。因此,例如若以於保持於通常之保存條件(例如25℃、50%RH)之情形時可自表面保護膜剛製造後起跨及相對較長之期間(例如約3個月)獲得適度之滑動性之方式設 定聚矽氧系潤滑劑之使用量,則於在高溫多濕條件(例如60℃、95%RH)下將該表面保護膜保存2週之情形時,潤滑劑會過量地滲出。如此過量地滲出之聚矽氧系潤滑劑會使面塗層(甚至表面保護膜)白化。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採用作為滑動劑之蠟酯與作為面塗層之黏合劑之聚酯樹脂的特定之組合。藉由此種滑動劑與黏合劑之組合,上述蠟酯自面塗層滲出之程度不易受保存條件之影響。由此認為表面保護膜之耐白化性提高。
上述蠟酯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下述通式(W)所示之化合物。又,上述蠟酯可為包含1種下述通式(W)所示之化合物者,亦可為包含2種以上者。
X-COO-Y (W)
此處,上述式(W)中之X及Y分別獨立為碳原子數為10~40(較佳為10~35,更佳為14~35,進而較佳為20~32)之烴基。若上述碳原子數過小,則存在對面塗層賦予滑動性之效果容易變得不足之情形。上述烴基可為飽和亦可為不飽和,較佳為飽和烴基。又,該烴基可為包含芳香族之環的結構,亦可為不包含此種芳香環之結構(脂肪族性烴基)。又,可為包含脂肪族性環之結構之烴基(脂環式烴基),亦可為鏈狀(意指包括直鏈狀及支鏈狀)之烴基。
上述蠟酯較佳為上述式(W)中之X及Y分別獨立為碳原子數為10~40之鏈狀烷基(更佳為直鏈狀烷基)之化合物。作為此種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蠟酸蜜蠟酯(CH3(CH2)24COO(CH2)29CH3)、棕櫚酸蜜蠟酯(CH3(CH2)14COO(CH2)29CH3)、棕櫚酸鯨蠟酯(CH3(CH2)14COO(CH2)15CH3)、硬脂酸硬脂酯(CH3(CH2)16COO(CH2)17CH3)等。
上述蠟酯之熔點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 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進而更佳為75℃以上。若採用此種蠟酯,則可獲得更高之耐白化性。又,上述蠟酯較佳為熔點為100℃以下。此種蠟酯由於賦予滑動性之效果較高,故而可形成耐刮痕性更高之面塗層。若上述蠟酯之熔點為100℃以下,則變得容易製備該蠟酯之水分散液,故而較佳。例如,可較佳地列舉蠟酸蜜蠟酯。
作為上述面塗層之原料,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含有上述蠟酯之天然蠟。作為此種天然蠟,可較佳地列舉以非揮發成分(NV)基準計上述蠟酯之含有比率(於包含2種以上之蠟酯之情形時,為其等之含有比率之合計)為50重量%以上(較佳為65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75重量%以上)者。例如可使用如下等天然蠟:巴西棕櫚蠟(通常以60重量%以上之比率、較佳為以70重量%以上之比率、更佳為以80重量%以上之比率包含蠟酸蜜蠟酯)、棕櫚蠟等植物性蠟;蜂蠟、鯨蠟等動物性蠟。所使用之天然蠟之熔點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60℃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進而更佳為75℃以上)。又,上述面塗層之原料可為藉由化學方式而合成之蠟酯,亦可為對天然蠟進行精製以提高該蠟酯之純度而獲得者。該等原料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滑動劑於面塗層整體中所占之比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重量%~50重量%,更佳為10重量%~40重量%。若滑動劑之含有比率為5重量%以上,則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耐刮痕性,故而較佳。又,若滑動劑之含有比率為50重量%以下,則變得容易獲得耐白化性之提高效果,故而較佳。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除了含有上述蠟酯以外,亦可於無損效果之範圍內含有其他滑動劑。作為此種其他滑動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石油系蠟(石蠟等)、礦物系蠟(褐煤蠟等)、高級脂肪酸(蠟酸等)、中性脂肪(棕櫚酸三酸甘油酯等)之類的各種蠟。 進而,上述面塗層中除了含有上述蠟酯以外,亦可輔助性地含有一般之聚矽氧系潤滑劑、氟系潤滑劑等。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較佳為實質上不含此種聚矽氧系潤滑劑、氟系潤滑劑等(該等之合計含量為面塗層整體之0.01重量%以下,或者為檢測極限以下)。再者,所謂潤滑劑,並不排除含有用於其他目的(例如下文所述之面塗層形成用塗佈材料之消泡劑)之聚矽氧系化合物。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面塗層亦可視需要含有防靜電成分、交聯劑、抗氧化劑、著色劑(顏料、染料等)、流動性調整劑(搖變劑、增黏劑等)、造膜助劑、界面活性劑(消泡劑、分散劑等)、防腐劑等添加劑。
<面塗層之防靜電成分>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較佳為含有防靜電成分。若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於防靜電性方面優異,則例如可於如液晶單元或半導體裝置等般忌避靜電之物品之加工或搬送步驟等過程中較佳地使用。
上述防靜電成分係可發揮出防止或抑制表面保護膜之帶電之作用的成分。於使面塗層含有防靜電成分之情形時,作為其防靜電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有機或無機之導電性物質、各種防靜電劑等。
作為上述有機導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如下者等:具有四級銨鹽、吡啶鎓鹽、一級胺基、二級胺基、三級胺基等陽離子性官能基之陽離子型防靜電劑;具有磺酸鹽或硫酸酯鹽、膦酸鹽、磷酸酯鹽等陰離子性官能基之陰離子型防靜電劑;烷基甜菜鹼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衍生物、丙胺酸及其衍生物等兩性離子型防靜電劑;胺基醇及其衍生物、甘油及其衍生物、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等非離子型防靜電劑;使上述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兩性離子型之具有離子導 電性基(例如四級銨鹽基)之單體進行聚合或共聚合而獲得之離子導電性聚合物;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伸乙基亞胺、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等導電性聚合物。此種防靜電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又,作為上述無機導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氧化錫、氧化銻、氧化銦、氧化鎘、氧化鈦、氧化鋅、銦、錫、銻、金、銀、銅、鋁、鎳、鉻、鈦、鐵、鈷、碘化銅、ITO(氧化銦/氧化錫)、ATO(氧化銻/氧化錫)等。再者,此種無機導電性物質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防靜電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陽離子型防靜電劑;陰離子型防靜電劑;兩性離子型防靜電劑;非離子型防靜電劑;使上述陽離子型、陰離子型、兩性離子型之具有離子導電性基之單體進行聚合或共聚合而獲得之離子導電性聚合物等。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上述面塗層所使用之防靜電成分較佳為包含有機導電性物質。作為上述有機導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就兼顧良好之防靜電性與高耐刮痕性方面而言,可較佳地列舉各種導電性聚合物。作為導電性聚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較佳地列舉: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伸乙基亞胺、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等。此種導電性聚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又,上述導電性聚合物等有機導電性物質亦可與其他防靜電成分(無機導電性物質、防靜電劑等)進行組合而使用。上述導電性聚合物之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面塗層中所含之黏合劑100重量份,較佳為10重量份~200重量份,更佳為25重量份~15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40重量份~120重量份。若導電性聚合物之使用量為10重量份以上,則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防靜電效果,故而較佳。又,若為200重量份以下,則充分獲得面塗層中之導電性聚合物之相溶性,而變得容易獲得面塗 層之良好之外觀品質或良好之耐溶劑性,故而較佳。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作為較佳之導電性聚合物,可列舉聚噻吩及聚苯胺。作為聚噻吩,較佳為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記作「Mw」)為40×104以下(更佳為30×104以下)者。又,作為聚苯胺,較佳為Mw為50×104以下(更佳為30×104以下)者。又,該等導電性聚合物之Mw較佳為0.1×104以上(更佳為0.5×104以上)。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聚噻吩係指未經取代或經取代之噻吩之聚合物。尤其是作為經取代之噻吩聚合物,較佳為聚(3,4-伸乙二氧基噻吩)。
作為形成上述面塗層之方法,於採用將面塗層形成用塗佈材料塗佈於基材並乾燥或硬化之方法之情形時,用於該塗佈材料之製備之導電性聚合物較佳為該導電性聚合物溶解或分散於水中之形態者(導電性聚合物水溶液)。此種導電性聚合物水溶液例如係藉由使具有親水性官能基之導電性聚合物(藉由使於分子內具有親水性官能基之單體共聚等方法而合成)溶解或分散於水中而製備。作為上述親水性官能基,可列舉:磺基、胺基、醯胺基、亞胺基、羥基、巰基、肼基、羧基、四級銨基、硫酸酯基(-O-SO3H)、磷酸酯基(例如-O-PO(OH)2)等。此種親水性官能基亦可形成鹽。作為聚噻吩水溶液之市售品,可列舉長瀨化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Denatron」系列。又,作為聚苯胺磺酸水溶液之市售品,可列舉三菱麗陽公司製造之商品名「aqua-PASS」。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較佳為於上述塗佈材料之製備中使用聚噻吩水溶液,更佳為使用包含聚苯乙烯磺酸(PSS)之聚噻吩水溶液(亦可為將PSS作為摻雜劑添加於聚噻吩中之形態)。此種水溶液亦可為以1:1~1:10之質量比含有聚噻吩:PSS者。上述水溶液中之聚噻吩與PSS之合計含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重量%~5重量%。作為此種聚噻吩水溶液之市售品,可列舉H.C.Stark公司之商品名 「Baytron」。
再者,於如上述般使用包含PSS之聚噻吩水溶液之情形時,聚噻吩與PSS之合計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黏合劑100重量份,較佳為5重量份~200重量份,更佳為10重量份~10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25重量份~70重量份。
上述面塗層亦可視需要一併包含導電性聚合物及其他1種或2種以上之防靜電成分(導電性聚合物以外之有機導電性物質、無機導電性物質、防靜電劑等)。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上述面塗層尤佳為實質上不含導電性聚合物以外之防靜電成分。即,尤佳為上述面塗層中所含之防靜電成分實質上僅為導電性聚合物。
<交聯劑>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較佳為面塗層含有交聯劑。作為此種交聯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三聚氰胺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等。再者,交聯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藉由此種交聯劑,可謀求耐刮痕性、耐溶劑性、印字密接性、降低摩擦係數(即,提高滑動性)中之至少1種效果。尤佳為上述交聯劑為三聚氰胺系交聯劑。又,上述面塗層亦可為實質上僅包含三聚氰胺系交聯劑作為交聯劑之層,即實質上不含三聚氰胺系交聯劑以外之交聯劑之層。
<面塗層之形成>
上述面塗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上述面塗層較佳為藉由如下方法而形成,該方法包括:對基材賦予將上述樹脂成分及視需要使用之添加劑分散或溶解於適當之溶劑中而成之液狀組合物(面塗層形成用塗層組合物)。例如,作為上述面塗層之形成方法,可較佳地列舉如下方法:將上述塗層組合物塗佈於基材之第一面並乾燥,並且視需要進行硬化處理(熱處理、紫外線處理等)。上述塗層組合物之NV 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重量%以下(例如0.05重量%~5重量%),更佳為1重量%以下(例如0.10重量%~1重量%)。於形成厚度較小之面塗層之情形時,較佳為將上述塗層組合物之NV設為0.05重量%~0.50重量%(尤其是0.10重量%~0.30重量%)。如此,藉由使用低NV之塗層組合物,而形成更均勻之面塗層。
作為構成上述面塗層形成用塗層組合物之溶劑,較佳為可穩定地溶解或分散面塗層形成成分者。此種溶劑亦可為有機溶劑、水、或該等之混合溶劑。作為上述有機溶劑,例如可列舉如下者等:乙酸乙酯等酯類;甲基乙基酮、丙酮、環己酮等酮類;四氫呋喃(THF)、二烷等環狀醚類;正己烷、環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環族之烴類;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環己醇等脂肪族或脂環族之醇類;烷二醇單烷基醚(例如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二烷二醇單烷基醚等二醇醚類。又,上述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其中,作為構成上述面塗層形成用塗層組合物之溶劑,可較佳地列舉水或者以水為主成分之混合溶劑(例如水與乙醇之混合溶劑)。
<面塗層之性狀>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面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nm~500nm,更佳為4nm~100nm,進而較佳為5nm~60nm。若面塗層之厚度為500nm以下,則於表面保護膜中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透明性(光線透過性),故而較佳。又,若為3nm以上,則變得容易均勻地形成面塗層(例如關於面塗層之厚度,不同部位之厚度之偏差變小),因此變得表面保護膜之外觀不易產生不均,故而較佳。
尤其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就獲得外觀品質更優異者之方面而言,較佳為3nm以上且未達50nm,更佳為3nm以上且未達30nm,進而較佳為4nm以上且未達20 nm,最佳為5nm以上且未達11nm。若表面保護膜之外觀品質優異,則可隔著表面保護膜而精度更佳地進行製品(被黏著體)之外觀檢查。上述面塗層之厚度較小就對基材之特性(光學特性、尺寸穩定性等)所產生之影響較小之觀點而言亦較佳。
上述面塗層之厚度可藉由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觀察該面塗層之剖面而掌握。例如,於對目標試樣(形成有面塗層之基材、具備該基材之表面保護膜等)進行重金屬染色處理以使面塗層變得清晰之後,進行樹脂包埋,並藉由超薄切片法進行試樣剖面之TEM觀察,藉此可掌握面塗層之厚度。作為TEM,可列舉日立公司製造之TEM型號「H-7650」等。於下文所述之實施例中,係於對在加速電壓:100kV、倍率:60,000倍之條件下獲得之剖面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之後,用面塗層之截面積除以視野內之樣品長度,藉此實際測量面塗層之厚度(視野內之平均厚度)。
再者,於即便不進行重金屬染色亦可充分清晰地觀察面塗層之情形時,亦可省略重金屬染色處理。或者亦可針對藉由TEM而掌握之厚度與由各種厚度檢測裝置(例如表面粗糙度計、干涉厚度計、紅外分光測定儀、各種X射線繞射裝置等)獲得之檢測結果之相關性,製作檢量線並進行計算,藉此求出面塗層之厚度。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之表面之表面電阻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012Ω以下,更佳為106Ω~1012Ω。表現出此種表面電阻率之表面保護膜例如可較佳地利用作於如液晶單元或半導體裝置等般忌避靜電之物品之加工或搬送過程等中使用的表面保護膜。尤其是表面電阻率為1011Ω以下(較佳為5×106Ω~1010Ω,更佳為107Ω~109Ω)之表面保護膜更佳。上述表面電阻率之值可根據使用市售之絕緣電阻測定裝置於23℃、50%RH之環境下測定之表面電阻之值而算出。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面塗層之摩擦係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4以下。藉由此種摩擦係數較低之面塗層,於對該面塗層施加有負荷(如產生刮傷之負荷)之情形時,可沿面塗層之表面擋開該負荷,減輕因該負荷而產生之摩擦力。藉此,不易產生面塗層之內聚破壞(面塗層於其內部發生破壞之損傷態樣)或界面破壞(面塗層自基材背面剝下之損傷態樣)。因此,若減小面塗層之摩擦係數,則可更佳地防止表面保護膜產生刮傷之現象。摩擦係數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考慮到與其他特性(外觀品質、印字性等)之平衡,將摩擦係數設為0.1以上(例如0.1以上且0.4以下)較為合適,較佳為設為0.15以上(例如0.15以上且0.4以下)。作為上述摩擦係數,例如可採用於23℃、50%RH之測定環境下以垂直負荷40mN摩擦面塗層之表面而求得之值。上述蠟酯(滑動劑)之使用量較佳為以可實現上述較佳之摩擦係數之方式設定。對於上述摩擦係數之調整,例如藉由添加交聯劑或調整成膜條件而提高面塗層之交聯密度亦較為有效。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具有其背面(面塗層之表面)可利用油性油墨(例如使用油性馬克筆)而容易地印字之性質。此種表面保護膜適於如下情形:於在貼附有該表面保護膜之狀態下進行的被黏著體(例如光學零件)之加工或搬送等過程中,將成為保護對象之被黏著體之識別編號等記載並顯示於上述表面保護膜。因此,較佳為除了外觀品質以外印字性亦優異之表面保護膜。例如,較佳為對於溶劑為醇系且包含顏料之類型之油性油墨具有較高之印字性。又,較佳為所印字之油墨不易因摩擦或沾黏而脫落(即,印字密接性優異)。又,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具有如下程度之耐溶劑性:即便於修正或抹除印字時利用醇(例如乙醇)擦拭該印字,表面保護膜之外觀亦不會產生顯著變化。該耐溶劑性之程度例如可藉由下文所述之耐溶劑性評價而掌握。
由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面塗層含有作為滑動劑之蠟酯,故即便不對該面塗層之表面實施進一步之剝離處理(例如塗佈聚矽氧系剝離劑、長鏈烷基系剝離劑等公知之剝離處理劑並乾燥之處理),亦可獲得充分之滑動性(例如上述較佳之摩擦係數)。就可對於剝離處理劑所引起之白化(例如因保存於加熱加濕條件下而引起之白化)防患於未然等方面而言,較佳為不對如此的面塗層之表面實施進一步之剝離處理之態樣。又,就耐溶劑性方面而言亦較為有利。
<丙烯酸系黏著劑層>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由含有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及化合物(B)作為必須成分之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進而含有非水溶性交聯劑(C)。
<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作為必須之原料單體(原料單體成分)而構成之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即,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由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為必須成分之單體混合物獲得的聚合物。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與上述相同,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係用作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主要單體成分,主要承擔表現接著性、剝離性等作為黏著劑(或黏著劑層)之基本特性之職責。其中,丙烯酸烷基酯存在發揮出對形成黏著劑層(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聚合物賦予柔軟性並使黏著劑層表現 出密接性、黏著性之效果的傾向,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存在發揮出對形成黏著劑層之聚合物賦予硬度並調節黏著劑層之再剝離性之效果的傾向。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具有碳數為1~16(更佳為2~10,進而較佳為4~8)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
其中,作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較佳為具有碳數為2~14(更佳為4~8)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如下者等: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異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異壬酯等具有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或者丙烯酸異酯等脂環式丙烯酸烷基酯。其中較佳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酯。
又,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較佳為具有碳數為1~16(更佳為1~8)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如下者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等具有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異酯等脂環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其中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根據目標黏著性等而適當選擇,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於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總體之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中為70重量%~99.5重量%,更佳為85重量%~99重量%。若上述含量為99.5重量%以下,則不會產生因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量降低而導致由黏 著劑組合物形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抓固性、低污染性或乳液之穩定性降低的問題,又,若上述含量為70重量%以上,則可於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中獲得良好之接著性及良好之再剝離性。於使用有2種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情形時,只要所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合計量(合計含量)滿足上述範圍即可。再者,(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之丙烯酸烷基酯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比(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按重量比較佳為100:0~30:70,更佳為100:0~50:50。
上述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可發揮於包含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乳液粒子表面形成保護層、防止乳液粒子之剪切破壞的功能。該功能藉由利用鹼中和羧基而進一步提高。再者,相對於乳液粒子之剪切破壞之穩定性更一般而言係稱為機械穩定性。又,藉由組合使用1種或2種以上之與羧基反應之多官能化合物(例如多官能性環氧化合物),亦可作為藉由去除水而形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形成階段之交聯點而發揮作用。進而亦可經由多官能化合物而提高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與基材之密接性(抓固性)。作為此種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巴豆酸、丙烯酸羧乙酯、丙烯酸羧戊酯等。再者,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亦包括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含酸酐基之不飽和單體。該等中,丙烯酸因於乳液粒子表面之相對濃度較高、易於形成更高密度之保護層,故而較佳。再者,上述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量於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中為0.5重量%~10重量%,較佳為1重量%~5重量%,更佳為2重量%~4重量%。由於上述含量為10重量%以下,故雖然擔憂因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例如丙 烯酸)通常為水溶性而導致於水中聚合而引起增黏(黏度增加),但此種情況不易發生。進而,不易產生如下問題:於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後,與作為被黏著體之偏光板表面之官能基之相互作用增大,導致黏著力經時增大,剝離變得困難。又,由於上述含量為0.5重量%以上,故可充分獲得乳液粒子之機械穩定性。又,不易產生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與透明膜基材之間之密接性(抓固性)降低,亦不易產生糊劑殘留。
作為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原料單體),亦可併用除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以外之其他單體成分,以賦予特定之功能。作為此種單體成分,例如為了提高凝集力,亦可分別添加(使用)0.1~10重量%左右之(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醯胺基之單體,或者(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丙酯等含胺基之單體。又,基於折射率調整、二次加工性等目的,亦可分別以15重量%以下之比率添加(使用)(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芳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進而,為了提高乳液粒子內交聯及凝集力,亦可分別以未達5重量%之比率添加(使用)(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含環氧基之單體,或者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苯等多官能單體。進而,為了併用醯肼系交聯劑而形成醯肼交聯、特別是提高低污染性,亦能以未達10重量%之比率(較佳為0.5~5重量%)添加(使用)二丙酮丙烯醯胺(DAAM)、乙醯乙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2-(乙醯乙醯氧基)乙酯等含酮基之不飽和單體。
又,作為上述其他單體成分,亦可使用(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 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乙烯醇、烯丙醇、2-羥基乙基乙烯醚、4-羥基丁基乙烯醚、二乙二醇單乙烯醚等含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就進一步降低白化污染之觀點而言,含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添加量(使用量)較少較好。具體而言,含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添加量較佳為未達1重量%,更佳為未達0.1重量%,進而較佳為實質上不含(例如未達0.05重量%)。但是,於為了導入羥基與異氰酸酯基之交聯或金屬交聯之交聯等的交聯點之情形時,亦可添加(使用)0.01重量%~10重量%左右。
再者,上述其他單體成分之添加量(使用量)為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中之含量。
尤其是就提高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外觀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異酯及乙酸乙烯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單體作為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單體成分(原料單體)。尤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中之上述單體(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異酯及乙酸乙烯酯所組成之群中之單體)之含量較佳為1重量%~15重量%,更佳為2重量%~10重量%,進而較佳為2重量%~5重量%。若上述含量為1重量%以上,則變得容易獲得外觀提高效果,故而較佳。又,若上述含量為15重量%以下,則不易產生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變得過硬而導致密接性降低之問題而較佳。再者,於在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中包含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異酯及乙酸乙烯酯所組成之群中之2種以上之單體的情形時,只要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異酯及乙酸乙烯酯之含量之合計量(合計含量)滿足上述範圍即可。
本發明中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藉由利用乳化劑、聚合起始劑對上述原料單體(單體混合物)進行乳化聚合而獲得。
用於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乳化聚合之乳化劑係於分子中導入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即,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使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進行聚合而成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上述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反應基之反應性乳化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以下稱為「反應性乳化劑」)係於分子中(1分子中)至少包含1個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乳化劑。作為上述反應性乳化劑,並無特別限定,可自具有乙烯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乙烯醚基(乙烯氧基)、烯丙基醚基(烯丙氧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各種反應性乳化劑中選擇使用1種或2種以上。藉由使用該反應性乳化劑,乳化劑被引入至聚合物中,從而減少源自乳化劑之污染,故而較佳。
作為上述反應性乳化劑,例如可列舉具有於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鈉、聚氧乙烯烷基苯醚硫酸銨、聚氧乙烯烷基苯醚硫酸鈉、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鈉等非離子陰離子系乳化劑(具有非離子性之親水性基之陰離子系乳化劑)中導入有丙烯基或烯丙基醚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自由基反應性基)之形態(或者相當於該形態)的反應性乳化劑。再者,以下,將具有於陰離子系乳化劑中導入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形態之反應性乳化劑稱為「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又,將具有於非離子陰離子系乳化劑中導入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形態之反應性乳化劑稱為「非離子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
尤其於使用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其中,非離子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之情形時,藉由將乳化劑引入至聚合物中,可提高低污染性。進而,尤其於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具有環氧基之多官能性環氧系交聯劑之情形時,可藉由其觸媒作用而提高交聯劑之反應性。於不 使用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之情形時,於老化過程中交聯反應不會結束,從而存在產生黏著劑層之黏著力經時變化之問題之情形。進而,存在產生因未反應之羧基而導致與被黏著體之黏著力經時上升之問題之情形。又,該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由於被引入至聚合物中,故不會如通常用作環氧系交聯劑之觸媒之四級銨化合物(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7-31585號公報)般析出至被黏著體之表面,從而不可能導致白化污染,故而較佳。
作為此種反應性乳化劑,亦可使用商品名「ADEKA REASOAP SE-10N」(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QUALON HS-10」(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QUALON HS-05」(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市售品。
又,尤其是由於存在雜質離子成為問題之情形,故較理想為使用去除雜質離子、SO4 2-離子濃度為100μg/g以下之反應性乳化劑。又,於陰離子系乳化劑之情形時,較理想為使用銨鹽反應性乳化劑。作為自反應性乳化劑中去除雜質之方法,可使用離子交換樹脂法、膜分離法、使用醇之雜質之沈澱過濾法等適當之方法。
上述反應性乳化劑之調配量(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份,較佳為0.1重量份~5重量份,更佳為0.5重量份~3重量份。若上述調配量為5重量份以下,則可充分獲得黏著劑(黏著劑層)之凝集力,從而抑制對於被黏著體之污染,又,亦可抑制因乳化劑引起之污染而較佳。另一方面,若調配量為0.1重量份以上,則可維持穩定之乳化而較佳。
作為用於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乳化聚合之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如下者等: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脒基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5-甲基-2-咪唑啉-2-基) 丙烷]二鹽酸鹽、2,2'-偶氮雙(2-甲基丙基脒)二硫酸鹽、2,2'-偶氮雙(N,N'-二亞甲基異丁基脒)等偶氮系聚合起始劑;過硫酸鉀、過硫酸銨等過硫酸鹽;過氧化苯甲醯、氫過氧化第三丁基、過氧化氫等過氧化物系聚合起始劑;由過氧化物與還原劑之組合形成之氧化還原系起始劑,例如由過氧化物與抗壞血酸之組合(過氧化氫水與抗壞血酸之組合等)、過氧化物與鐵(II)鹽之組合(過氧化氫水與鐵(II)鹽之組合等)、過硫酸鹽與亞硫酸氫鈉之組合形成的氧化還原系聚合起始劑。再者,上述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聚合起始劑之調配量(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起始劑或原料單體之種類等而適當決定,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總量(所有原料單體)100重量份,較佳為0.01重量份~1重量份,更佳為0.02重量份~0.5重量份。
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乳化聚合可使用普通一次聚合、連續滴加聚合、分割滴加聚合等任意方法,其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再者,就低污染化之觀點而言,較理想為藉由一次聚合且於低溫(例如55℃以下,較佳為30℃以下)下進行聚合。若於此種條件下進行聚合,則變得容易獲得高分子量體,且低分子量體變少,故推斷污染減少。
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以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及源自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結構單元為必須結構單元的聚合物。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70重量%~99.5重量%,更佳為85重量%~99重量%。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中之源自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0.5重量%~10重量%,更佳為1重量%~5重量%,進而較佳為2重量%~4重量%。
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溶劑不溶成分(有時亦稱為溶劑 不溶成分之比率、「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70%(重量%)以上,更佳為75重量%以上,進而較佳為80重量%以上。若溶劑不溶成分為70重量%以上,則於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中低分子量體較少,可藉由交聯而充分降低黏著劑層中之低分子量成分,從而可抑制源自低分子量成分等之被黏著體污染而較佳。又,可抑制黏著力變得過高而較佳。上述溶劑不溶成分可藉由聚合起始劑、反應溫度、乳化劑或原料單體之種類等加以控制。上述溶劑不溶成分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99重量%。
再者,於本發明中,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溶劑不溶成分為藉由以下之「溶劑不溶成分之測定方法」而算出之值。
(溶劑不溶成分之測定方法)
收取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約0.1g並包覆於平均孔徑0.2μm之多孔質四氟乙烯片材(商品名「NTF1122」,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之後,以風箏線捆縛,並測定此時之重量,將該重量設為浸漬前重量。再者,該浸漬前重量係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上述所收取者)、四氟乙烯片材及風箏線之總重量。又,亦測定四氟乙烯片材與風箏線之合計重量,將該重量設為包袋重量。
其次,將以四氟乙烯片材包覆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並以風箏線捆縛而成者(稱為「樣品」)置於充滿乙酸乙酯之50ml容器中,並於23℃下靜置7天。其後,自容器中取出樣品(乙酸乙酯處理後)並移至鋁製杯中,於130℃下於乾燥機中乾燥2小時而去除乙酸乙酯之後,測定重量,將該重量設為浸漬後重量。
繼而,利用下述之式算出溶劑不溶成分。
溶劑不溶成分(重量%)=(X-Y)/(Z-Y)×100 (1)
(式(1)中,X為浸漬後重量,Y為包袋重量,Z為浸漬前重量)
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可溶成分(有時稱為「溶膠成 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4萬~20萬,更佳為5萬~15萬,進而較佳為6萬~10萬。藉由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可溶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萬以上,而使得黏著劑組合物對於被黏著體之潤濕性提高,從而使得對於被黏著體之接著性提高。又,藉由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可溶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萬以下,而使得黏著劑組合物於被黏著體上之殘留量降低,從而使得低污染性提高。
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可溶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法)對在常溫下風乾於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不溶成分之測定中獲得之乙酸乙酯處理後之處理液(乙酸乙酯溶液)而獲得之樣品(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可溶成分)進行測定而求出。具體之測定方法可列舉以下方法。
[測定方法]
GPC測定係使用東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GPC裝置「HLC-8220GPC」而進行,利用聚苯乙烯換算值求出分子量。測定條件如下所述。
樣品濃度:0.2wt%(THF溶液)
樣品注入量:10μl
溶析液:THF
流速:0.6ml/min
測定溫度:40℃
管柱:樣品管柱;TSKguardcolumn SuperHZ-H 1根+TSKgel SuperHZM-H 2根
參考管柱;TSKgel SuperH-RC 1根
檢測器:示差折射計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含量並 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之非揮發成分100重量%,較佳為80重量%以上,更佳為90~99重量%。
<化合物(B)>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化合物(B)為下述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
R1O-(PO)a-(EO)b-(PO)c-R2 (I)
上述式(I)中,R1及R2表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或者氫原子。R1與R2既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作為上述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較佳地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碳數為1~4之烷基。尤佳為上述R1及R2均為氫原子。
上述式(I)中,PO表示氧基伸丙基[-CH2CH(CH3)O-]。又,a及c分別為正整數(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100,更佳為10~50,進而較佳為10~30。a與c既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
上述式(I)中,EO表示氧基伸乙基[-CH2CH2O-]。又,b為正整數(1以上之整數),較佳為1~50,更佳為1~30,進而較佳為1~15。
上述式(I)中,EO與PO之加成形態(共聚形態)為嵌段型。即,上述化合物(B)為於包含EO之嵌段[聚氧乙烯嵌段、聚乙二醇(PEG)嵌段]之兩側具有包含PO之嵌段[聚氧丙烯嵌段、聚丙二醇(PPG)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或其衍生物。
藉由將上述化合物(B)調配於黏著劑組合物中,可利用其消泡性消除源自氣泡之缺陷。
上述化合物(B)由於係聚氧乙烯嵌段位於分子之中央部之嵌段型結構,係於分子之兩端部存在包含作為疏水基之PO之嵌段的結構,故不易均勻地排列於氣-液界面,從而可發揮消泡性。於分子之兩端部具有聚氧乙烯嵌段之PEG-PPG-PEG三嵌段共聚物或聚氧乙烯與聚氧丙烯之二嵌段共聚物與PPG-PEG-PPG三嵌段共聚物相比,容易均 勻地排列於氣-液界面,故具有使泡沫穩定之作用。
進而,上述化合物(B)由於疏水性較高,故不易導致於高濕度環境下產生於被黏著體上之白化污染,低污染性提高。於親水性較高之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之情形時,於高濕度環境下,化合物容易溶於水分中而轉印至被黏著體,或者滲出至被黏著體之化合物容易膨潤而白化,故容易引起白化污染。
又,藉由使用上述化合物(B),由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之黏著劑層(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即便於加濕保存下亦不易白化(吸濕白化)。於將黏著片材用於光學構件用表面保護膜之情形時,若黏著劑層白化(即,黏著片材白化),則存在於光學構件之檢查步驟中產生障礙之情形。
上述化合物(B)之「EO之總重量」相對於「化合物(B)之總重量」之比率[(EO之總重量)/(化合物(B)之總重量)×100](單位:重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0重量%以下,更佳為5重量%~50重量%,進而較佳為10重量%~30重量%。若上述比率(EO含有率)超過50重量%,則存在化合物(B)之親水性變高而丟失消泡性之情形。又,若上述比率未達5重量%,則存在化合物(B)之疏水性變得過高而導致排斥之情形。上述所謂「化合物(B)之總重量」,係「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所有化合物(B)之重量之合計量」,所謂「EO之總重量」,係「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所有化合物(B)中所含之EO之重量之合計量」。再者,有時將上述「EO之總重量」相對於「化合物(B)之總重量」之比率稱為「EO含有率」。EO含有率之測定方法例如可列舉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色譜法(層析法)或TOF-SIMS(飛行時間型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上述化合物(B)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500~4000。若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500以上,則抑制化合物(B) 於系統(黏著劑組合物系統)中之相溶性變得過高,而變得容易獲得充分之消泡效果,故而較佳。又,若數量平均分子量為4000以下,則不易產生如下情況而較佳:於系統中之不相溶性變得過高,從而消泡性變高,導致將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等時之排斥。
上述化合物(B)亦可使用市售品,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如下者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DEKA PLURONIC 25R-1」、「ADEKA PLURONIC 25R-2」、「ADEKA PLURONIC 17R-2」、「ADEKA PLURONIC 17R-3」;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LURONIC RPE系列」。
上述化合物(B)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於在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之製作時調配上述化合物(B)時,雖然較佳為不使用溶劑而僅調配化合物(B),但就提高調配作業性等觀點而言,亦可使用使化合物(B)分散或溶解於各種溶劑而成者。作為上述溶劑,可列舉:2-乙基己醇、丁基賽路蘇、二丙二醇、乙二醇、丙二醇、正丙醇、異丙醇等。
上述化合物(B)之調配量(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較佳為0.01重量份~2.5重量份,更佳為0.02重量份~1.5重量份,進而較佳為0.05重量份~1.0重量份,最佳為0.1重量份~0.5重量份。若上述調配量為0.01重量份以上,則可獲得充分之消泡性而較佳。又,若上述調配量為2.5重量份以下,則易於抑制污染而較佳。
[非水溶性交聯劑(C)]
用於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之交聯劑並無特別限定,就能以低污染阻礙黏著力之上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非水溶性交聯劑。進而,較佳為於分子中(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非水溶性交聯劑(C)。於本說明書中,有時將上述「分子中具有2個 以上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非水溶性交聯劑(C)」簡稱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即,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進而包含非水溶性交聯劑(C)。
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非水溶性化合物,係於分子中(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例如2個~6個)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化合物。1分子中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個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個~5個。1分子中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個數越多,黏著劑組合物越密集地交聯(即,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聚合物之交聯結構變得密集)。因此,可防止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形成後之該黏著劑層之潤濕擴散。又,由於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聚合物受到約束,故可防止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中之官能基(羧基)偏析至被黏著體面而導致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與被黏著體之黏著力經時上升。另一方面,於1分子中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個數超過6個而過多之情形時,存在產生凝膠化物之情形。
作為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中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環氧基、異氰酸酯基、碳二醯亞胺基等。其中,就反應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氧基。進而,基於如下觀點,較佳為縮水甘油基胺基:由於反應性較高,故交聯反應中之未反應物不易殘留而有利於低污染性,且可防止因黏著劑層中之未反應之羧基而導致與被黏著體之黏著力經時上升。即,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較佳為具有環氧基之環氧系交聯劑,其中,較佳為具有縮水甘油基胺基之交聯劑(縮水甘油基胺基系交聯劑)。再者,於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環氧系交聯劑(尤其是縮水甘油基胺基系交聯劑)之情形時,1分子中之環氧基(尤其是縮水甘油基胺基)之個數較佳為2個以上(例如2~6個),更佳為3~5個。
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非水溶性化合物。再者,所謂「非水 溶性」係指於25℃下之水100重量份中之溶解度(可溶解於水100重量份中之化合物(交聯劑)之重量)為5重量份以下,較佳為3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2重量份以下。藉由使用非水溶性交聯劑,未交聯而殘留下來之交聯劑不易導致於高濕度環境下(加濕下)產生於被黏著體上之白化污染,低污染性提高。於水溶性交聯劑之情形時,於高濕度環境下(加濕下),殘留之交聯劑容易溶於水分中而轉印至被黏著體,故容易引起白化污染。又,非水溶性交聯劑與水溶性交聯劑相比,對於交聯反應(與羧基之反應)之貢獻度較高,且防黏著力經時上升之效果較高。進而,非水溶性交聯劑由於交聯反應之反應性較高,故於老化過程中迅速進行交聯反應,從而可防止因黏著劑層中之未反應之羧基而導致與被黏著體之黏著力經時上升。
再者,上述交聯劑於水中之溶解度例如能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
(於水中之溶解度之測定方法)
使用攪拌機,於轉速300rpm、10分鐘之條件下混合同重量之水(25℃)與交聯劑,並藉由離心分離而分為水相及油相。繼而,收取水相而於120℃下乾燥1小時,根據乾燥減量求出水相中之非揮發成分(非揮發成分相對於水100重量份之重量份)。
具體而言,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可例示如下者等: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環己烷(例如,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C」等)[於25℃下之水100重量份中之溶解度為2重量份以下]、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苯(例如,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X」等)[於25℃下之水100重量份中之溶解度為2重量份以下]等縮水甘油基胺基系交聯劑;異氰尿酸三(2,3-環氧丙基)酯(例如,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PIC-G」等)[於25℃下之水100重量份中之溶解度為2 重量份以下]等其他環氧系交聯劑。再者,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於在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之製作時調配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時,非水溶性交聯劑(C)係既可直接添加(調配)液狀之非水溶性交聯劑(C),亦可利用有機溶劑加以溶解及/或稀釋而添加(其中,有機溶劑之使用量較佳為儘可能少)。再者,就利用乳化劑乳化非水溶性交聯劑(C)而添加之方法而言,乳化劑容易滲出而引起污染(尤其是白化污染)而不佳。
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調配量(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含量)較佳為設為如下調配量: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相對於用作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羧基1莫耳的莫耳數變為0.3~1.3莫耳。即,「所有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總莫耳數」相對於「用作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之所有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羧基之總莫耳數」之比率[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羧基](莫耳比)較佳為0.3~1.3,更佳為0.4~1.1,進而較佳為0.5~1.0。若[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羧基]為0.3以上,則可抑制於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中較多地存在未反應之羧基,使得不易產生因羧基與被黏著體之相互作用引起的黏著力經時之上升而較佳。又,若[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羧基]為1.3以下,則抑制於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中較多地存在未反應之非水溶性交聯劑(C),而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外觀特性而較佳。
尤其於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環氧系交聯劑之情形時,[環氧基/羧基](莫耳比)較佳為0.3~1.3,更佳為0.4~1.1,進而較佳為0.5~1.0。進而,於非水溶性交聯劑(C)為縮水甘油基胺基系交聯劑之情形時,較佳為[縮水甘油基胺基/羧基](莫耳比)滿足上述範圍。
再者,例如,於在黏著劑組合物中添加(調配)4g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官能基當量為110(g/eq)之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情形時,非水溶性交聯劑(C)所具有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莫耳數例如可如以下般算出。
非水溶性交聯劑(C)所具有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莫耳數=[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調配量(添加量)]/[官能基當量]=4/110
例如,於添加(調配)4g環氧當量為110(g/eq)之環氧系交聯劑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情形時,環氧系交聯劑所具有之環氧基之莫耳數例如可如以下般算出。
環氧系交聯劑所具有之環氧基之莫耳數=[環氧系交聯劑之調配量(添加量)]/[環氧當量]=4/110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為水分散型黏著劑組合物。再者,所謂「水分散型」係指可分散於水性介質中,即,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為可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黏著劑組合物。上述水性介質係以水為必須成分之介質(分散介質),除了單一之水以外,亦可為水與水溶性有機溶劑之混合物。再者,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亦可為使用有上述水性介質等之分散液。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亦可含有多官能性醯肼系交聯劑作為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以外之其他交聯劑。藉由使用多官能性醯肼系交聯劑,可提高由黏著劑組合物形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再剝離性、接著性及與基材之抓固性。多官能性醯肼系交聯劑(有時簡稱為「醯肼系交聯劑」)係於分子中(1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醯肼基之化合物。1分子中之醯肼基之個數較佳為2或3個,更佳為2個。作為用作此種醯肼系交聯劑之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較佳地列舉:草酸二醯肼、丙二酸二醯肼、琥珀酸二醯肼、戊二酸二醯肼、己二酸二醯肼、庚二酸二醯肼、辛二酸二醯肼、壬二酸二醯肼、癸二酸二醯肼、 十二烷二酸二醯肼、鄰苯二甲酸二醯肼、間苯二甲酸二醯肼、對苯二甲酸二醯肼、2,6-萘二羧酸二醯肼、萘二羧酸二醯肼、丙酮二甲酸二醯肼、反丁烯二酸二醯肼、順丁烯二酸二醯肼、伊康酸二醯肼、偏苯三甲酸二醯肼、1,3,5-苯三甲酸二醯肼、焦蜜石酸二醯肼、烏頭酸二醯肼等二醯肼化合物。其中,尤佳為己二酸二醯肼、癸二酸二醯肼。再者,多官能性醯肼系交聯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上述醯肼系交聯劑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己二酸二醯肼(試劑)」、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己二醯基二醯肼(試劑)」等。
上述醯肼系交聯劑之調配量(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用作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原料單體的含酮基之不飽和單體之酮基1莫耳,較佳為0.025莫耳~2.5莫耳,更佳為0.1莫耳~2莫耳,進而較佳為0.2莫耳~1.5莫耳。若上述調配量為0.025莫耳以上,則可充分獲得交聯劑添加之效果,從而抑制丙烯酸系黏著劑層或黏著片材之重剝離化,並且抑制低分子量成分於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聚合物中之殘留,從而可抑制被黏著體之白化污染而較佳。又,若上述調配量為2.5莫耳以下,則可抑制未反應交聯劑成分所致之污染而較佳。
就低污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不添加四級銨鹽,進而較佳為不添加四級銨化合物。因此,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實質上不含四級銨鹽,進而較佳為實質上不含四級銨化合物。該等化合物通常係用作用以提高環氧系交聯劑之反應性之觸媒等。然而,該等化合物由於並不併入至形成黏著劑層之聚合物中而可於黏著劑層中自由移動,故容易析出至被黏著體表面,於在黏著劑組合物中包含該等化合物之情形時,存在容易引起白化污染而無法達成低污染性之情形。具體而言,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四級銨 鹽之含量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非揮發成分)100重量%,較佳為未達0.1重量%,更佳為未達0.01重量%,進而較佳為未達0.005重量%。進而,較佳為四級銨化合物之含量滿足上述範圍。
再者,四級銨鹽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例如為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
上述式中,R3、R4、R5、R6表示烷基、芳基或衍生自其等之基(例如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芳基等),並不表示氫原子。又,X-表示抗衡離子。
上述四級銨鹽或四級銨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如下者等:氫氧化四甲基銨(TMAH)、氫氧化四乙基銨、氫氧化四丙基銨、氫氧化四丁基銨等氫氧化烷基銨或其鹽類;氫氧化四苯基銨等氫氧化芳基銨或其鹽類;以三月桂基甲基銨離子、二癸基二甲基銨離子、二椰油醯基二甲基銨離子、二硬脂基二甲基銨離子、二油烯基二甲基銨離子、鯨蠟基三甲基銨離子、硬脂基三甲基銨離子、山榆基三甲基銨離子、椰油醯基雙(2-羥基乙基)甲基銨離子、聚氧乙烯(15)椰油硬脂基甲基銨離子、油烯基雙(2-羥基乙基)甲基銨離子、椰油苄基二甲基銨離子、月桂基雙(2-羥基乙基)甲基銨離子、癸基雙(2-羥基乙基)甲基銨離子為陽離子之鹼或其鹽類。
進而,就低污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與上述四級銨鹽(或四級銨化合物)之情形同樣地於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不添加通常用作用 以提高環氧系交聯劑之反應性之觸媒等的三級胺及咪唑化合物。因此,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較佳為實質上不含三級胺及咪唑化合物。具體而言,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三級胺及咪唑化合物之含量(三級胺及咪唑化合物之合計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黏著劑組合物(非揮發成分)100重量%,較佳為未達0.1重量%,更佳為未達0.01重量%,進而較佳為未達0.005重量%。
作為上述三級胺,例如可列舉三乙胺、二甲苄胺及α-甲基苄基-二甲胺等三級胺系化合物。作為上述咪唑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甲咪唑、2-十七基咪唑、2-苯咪唑、4-乙咪唑、4-十二基咪唑、2-苯基-4-羥基甲咪唑、2-乙基-4-羥基甲咪唑、1-氰乙基-4-甲咪唑及2-苯基-4,5-二羥基甲咪唑等。
再者,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亦可於不影響污染性之範圍內含有上述以外之各種添加劑。作為各種添加劑,例如可列舉:顏料、填充劑、調平劑、分散劑、塑化劑、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穩定劑、抗老化劑、防腐劑等。
作為上述調平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乙炔二醇系化合物(於分子內具有炔鍵之二醇化合物)、氟碳改性聚丙烯酸酯等。調平劑之調配量(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100重量份,較佳為0.01重量份~10重量份,更佳為0.1~5重量份。再者,上述調平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可藉由混合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及上述化合物(B)而製作。此外,亦可視需要混合上述非水溶性交聯劑(C)或其他交聯劑、各種添加劑。再者,上述混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慣用之乳液之混合方法,例如較佳為使用攪拌機之攪拌。攪拌條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溫度較佳為10℃~50℃,更佳 為20℃~35℃。攪拌時間較佳為5分鐘~30分鐘,更佳為10分鐘~20分鐘。攪拌轉速較佳為10rpm~2000rpm,更佳為30rpm~1000rpm。
於上述混合中,加入化合物(B)之時序並無特別限定,既可於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之聚合中加入化合物(B),亦可混合聚合後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與化合物(B)。加入非水溶性交聯劑(C)之時序亦無特別限定,就適用期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即將塗佈黏著劑組合物之前。
<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例如可藉由將上述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直接賦予至基材膜之第二面並乾燥或硬化之方法(直接法)而形成。又,可藉由將上述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賦予至剝離襯墊之表面(剝離面)並乾燥或硬化,藉此於該表面上形成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並將該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貼合於基材膜而轉印該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的方法(轉印法)而形成。就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抓固性之觀點而言,通常較佳為上述直接法。於塗佈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時,亦可使用輥塗法、凹版塗佈法、反向塗佈法、輥刷法、噴塗法、氣刀塗佈法、由模具塗佈機進行之塗佈法等表面保護膜之領域中之先前公知之各種方法。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之乾燥可視需要於加熱下進行。例如,可藉由加熱至60℃~150℃而進行。此外,作為使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硬化之方法,可列舉照射紫外線、雷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電子束等活性能量線之操作。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μm~50μm,更佳為1μm~35μm,進而較佳為3μm~25μm。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溶劑不溶成分並 無特別限定,較佳為90重量%以上,更佳為95重量%以上。若上述溶劑不溶成分為90重量%以上,則可抑制污染物向被黏著體之轉印而抑制白化污染之產生,又,抑制重剝離化,而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再剝離性而較佳。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溶劑不溶成分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99重量%。
再者,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交聯後)之溶劑不溶成分可藉由與上述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溶劑不溶成分之測定方法同樣之方法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藉由於上述「溶劑不溶成分之測定方法」中將「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替換為「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交聯後)」之方法進行測定。
又,作為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基礎聚合物的丙烯酸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70℃~-10℃,更佳為-70℃~-20℃,進而較佳為-70℃~-40℃,最佳為-70℃~-60℃。若上述玻璃轉移溫度為-10℃以下,則獲得良好之黏著力而易於抑制加工時等之隆起或剝下而較佳。又,若為-70℃以上,則即便為高速之剝離速度(拉伸速度)區域,亦可抑制重剝離化,而變得容易獲得良好之作業效率而較佳。形成該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丙烯酸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例如亦可藉由製備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時之單體組成而加以調整。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亦可為視需要於該黏著面貼合有剝離襯墊之形態(附剝離襯墊之表面保護膜之形態),以保護黏著面(黏著劑層中之貼附於被黏著體之側之面)。作為構成剝離襯墊之基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紙、合成樹脂膜等。其中,就表面平滑性優異方面而言,較佳為合成樹脂膜。例如,作為剝離襯墊之基材,並無特別限定,可較佳地列舉各種樹脂膜(尤其是聚酯膜)。剝離襯墊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μm~200μm,更佳為10μm~100μm。亦可使用 先前公知之脫模劑(例如聚矽氧系、氟系、長鏈烷基系、脂肪醯胺系等)或二氧化矽粉等對剝離襯墊中之貼合於黏著劑層之面實施有脫模或防污處理。
<表面保護膜之性能>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表現出如下防靜電性能:於23℃、50%RH之測定環境下測定之剝離帶電壓於被黏著體(偏光板)側、表面保護膜側均為±1kV以內(更佳為±0.8kV以內,進而較佳為±0.7kV以內)。尤佳為表現出如下防靜電性能:於23℃、25%RH之測定環境(低濕度環境)下測定之剝離帶電壓於被黏著體側、表面保護膜側均為±1kV以內(更佳為±0.8kV以內,進而較佳為±0.7kV以內)。較佳為至少表面保護膜側之剝離帶電壓於50%RH之測定條件、25%RH之測定條件中之任一情形下均為±0.1kV以內的表面保護膜。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除了含有基材、面塗層及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以外,亦可進而含有其他層。作為此種「其他層」之配置,可列舉基材之第一面(背面)與面塗層之間、基材之第二面(前表面)與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間等。配置於基材背面與面塗層之間之層例如亦可為包含防靜電成分之層(防靜電層)。配置於基材前表面與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間之層例如亦可為提高丙烯酸系黏著劑層相對於上述第二面之抓固性的底塗層(增黏層)、防靜電層等。亦可為於基材前表面配置有防靜電層、於該防靜電層之上配置有增黏層、於增黏層之上配置有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構成的表面保護膜。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例如,如圖1所示,較佳為於基材12之背面12A直接設置面塗層14。即,較佳為於基材背面12A與面塗層14之間不介存其他層(例如防靜電層)。根據此種構成,與在基材背面12A與面塗層14之間介存其他層之構成相比,可提高基材背面12A與面塗層14之密接性。因此,易於獲得耐刮痕性更優異之表面保護膜。
又,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例如亦可如圖3所示般藉由如下操作(拾取操作)而自被黏著體表面剝離:於貼附於被黏著體50之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面塗層14之表面)1A貼附黏著帶60,並拉拽該黏著帶(拾取帶)60而自被黏著體50上拉表面保護膜1之至少一部分。作為拾取帶60,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包含基材(較佳為樹脂膜)64及設置於基材之單面之黏著劑層62的單面黏著帶。構成黏著劑層62之黏著劑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聚酯系、胺基甲酸酯系、聚醚系、橡膠系、聚矽氧系、聚醯胺系、氟系等各種黏著劑。再者,此種各種黏著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黏著劑層62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μm~100μm,更佳為5μm~50μm,進而較佳為10μm~30μm。
此處,若拾取帶60相對於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之黏著力(以下,有時稱為「背面剝離強度」)根據構成其黏著劑層62之黏著劑之種類之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則存在所使用之拾取帶60之選擇自由度降低之情形。又,此種背面剝離強度之不同有讓使用拾取帶60自被黏著體50去除表面保護膜1之作業者難以選擇、從而導致作業效率降低或作業負荷增大之虞。另一方面,就獲得容易性或成本之觀點而言,普通拾取帶大多為具備包含丙烯酸系黏著劑之黏著劑層(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之丙烯酸系拾取帶、具備包含橡膠系黏著劑之黏著劑層(橡膠系黏著劑層)之橡膠系拾取帶。因此,較佳為該等代表性之2種拾取帶表現出相對接近之背面剝離強度的表面保護膜。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面塗層含有蠟酯作為滑動劑。此種組成之面塗層與例如包含聚矽氧系潤滑劑代替上述蠟酯之組成之面塗層相比,存在因拾取帶之黏著劑層之種類引起的背面剝離強度之差異較小(即,背面剝離強度之拾取帶黏著劑依存性較小)的傾向,故而較佳。
上述拾取帶之基材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具有可進行上述拾取 操作之強度及柔軟性者即可。例如,可較佳地列舉與表面保護膜之基材相同之樹脂膜。此外,可列舉如下者等:包含天然橡膠、丁基橡膠等之橡膠片材;使聚胺基甲酸酯、聚氯丁二烯橡膠、聚乙烯等發泡而成之發泡體片材;牛皮紙、皺紋紙、日本紙等紙;棉布、人造短纖維布(Staple fiber cloth)等布;纖維素系不織布、聚酯不織布、維尼綸不織布等不織布;鋁箔、銅箔等金屬箔;該等之複合體。上述拾取片材之基材之厚度可根據目的而適當選擇,較佳為10μm~500μm,更佳為10μm~200μm。
於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中,拉伸速度30m/min下之相對於偏光板(三乙醯纖維素(TAC)板)之黏著力(180°剝離試驗)(對貼附於偏光板之表面保護膜進行剝離時之剝離力)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05N/25mm~2.0N/25mm,更佳為0.1N/25mm~2.0N/25mm,進而較佳為0.2N/25mm~1.5N/25mm、進而更佳為0.3N/25mm~1.1N/25mm,最佳為0.3N/25mm~0.6N/25mm。若上述黏著力為2.0N/25mm以下,則可抑制於偏光板或液晶顯示裝置之製造步驟中表面保護膜難以剝離而導致生產性、操作性降低之問題之產生故而較佳。又,若為0.05N/25mm以上,則於製造步驟中不易產生表面保護膜之隆起或剝下,易於獲得作為表面保護膜之良好之保護功能故而較佳。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可見光波長區域內之全光線透過率(依據JIS K7361-1)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80%~97%,更佳為85%~95%。又,本發明之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霧度(依據JIS K7136)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3.5%,更佳為2.0%~3.2%。
如此,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由於具有含有特定之蠟(即,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之酯)作為滑動劑、且含有聚酯樹脂作為其黏合劑的面塗層,故即便於高溫多濕條件下亦可有效抑制面塗層之白化。又,面塗層由於含有滑動劑,故而耐刮痕性較佳,且耐白化性優異。因此,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之外觀品質更高。
又,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由於具有由本發明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故接著性、防黏著力經時上升性優異,且再剝離性優異。又,凹陷或氣泡缺陷等黏著劑層之外觀不良得以減少,且不易觀察到泛白。因此,外觀特性亦優異。
就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而言,由於可隔著該膜而精度較佳地進行製品之外觀檢查,故可尤佳地用作貼附於光學零件(例如,偏光板、波長板等用作液晶顯示面板構成要素之光學零件,ITO膜、ITO玻璃等用作觸控面板構成要素之導電性光學零件)而於該光學零件之加工時或搬送時保護其表面的表面保護膜(光學零件用表面保護膜)。
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由於接著性及再剝離性(易剝離性)優異,可實現再剝離,故可較佳地用於再剝離之用途(再剝離用)。即,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可較佳地用於再剝離之用途[例如,建築養護用遮蔽膠帶、汽車塗裝用遮蔽膠帶、電子零件(引線框架、印刷基板等)用遮蔽膠帶、噴砂用遮蔽膠帶等遮蔽膠帶類;鋁製窗框用表面保護膜、光學塑膠用表面保護膜、光學玻璃用表面保護膜、汽車保護用表面保護膜、金屬板用表面保護膜等表面保護膜類;背面研磨膠帶、光罩護膜固定用膠帶、切晶用膠帶、引線框架固定用膠帶、清潔膠帶、除塵用膠帶、載帶、包覆帶等半導體、電子零件製造步驟用黏著帶類;電子機器或電子零件之包裝用膠帶類;運輸時之暫時接合膠帶類;捆束用膠帶類;標籤類]等。
進而,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由於凹陷或氣泡缺陷等黏著劑層之外觀不良得以減少,並且儘管具有面塗層亦不易觀察到泛白,故具有優異之外觀特性。又,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藉由具有上述面塗層而可發揮優異之耐刮痕性。因此,本發明之表面保護膜可較佳地用作要求特別優異之外觀特性、耐刮痕性等的構成液晶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元 件(有機EL)、場發射顯示器、觸控面板顯示器等面板之偏光板、相位差板、抗反射板、波長板、光學補償膜、增亮膜、導電性膜等光學構件(光學塑膠、光學玻璃、光學膜等)之表面保護用途(光學構件用表面保護膜等)。但用途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用於半導體、電路、各種印刷基板、各種遮罩、引線框架等微細加工零件之製造時之表面保護或防破損,或者異物等之去除、遮蔽等。
<光學構件>
本發明之光學構件係貼合上述表面保護膜而成之光學構件。即,本發明之光學構件較佳為具有於光學構件上設置有上述表面保護膜之結構。再者,作為光學構件,可較佳地列舉上述光學構件。
本發明之光學構件由於具有其表面由上述表面保護膜保護之結構,故即便於受到不期望之衝擊之情形時,亦可防止光學構件之破損等。又,本發明之光學構件即便隔著上述表面保護膜,亦可精度較佳地進行外觀檢查。進而,於本發明之光學構件中,由於上述表面保護膜之再剝離性優異,故於剝下表面保護膜時,不會產生光學構件之破損等。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而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限定。又,以下之說明中之各特性分別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或評價。
[面塗層之厚度測定]
對表面保護膜進行重金屬染色處理後進行樹脂包埋,並藉由超薄切片法,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裝置名「H-7650」,日立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加速電壓:100kV、倍率:60,000倍之條件下獲得剖面圖像。於進行該剖面圖像之二值化處理後,用面塗層之截面積除以視野內之樣品長度,藉此實際測量面塗層之厚度(視野內之平均 厚度)。
[耐白化性評價]
戴有手套之試驗者利用厚度38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對表面保護膜之背面(面塗層之表面)用力摩擦1次,並以目視觀察其受到摩擦之部分(摩擦部)與周圍(非摩擦部)相比是否失去透明。其結果,於能以目視確認非摩擦部與摩擦部之透明性之差異之情形時,判定為觀察到白化。若白化較為顯著,則可觀察到透明之摩擦部與其周圍(白化之非摩擦部)之對比度變得更清楚之現象。
上述目視觀察係按以下方式於暗室(反射法、透過法)及明室內進行。
(a)暗室內之藉由反射法進行之觀察:於已遮蔽外部光之室內(暗室),於距各例之表面保護膜之背面(面塗層之表面)100cm之位置配置100W之螢光燈(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LUPICA LINE」),一面改變視點一面目視觀察樣品之背面。
(b)暗室內之藉由透過法進行之觀察:於上述暗室內,於距表面保護膜之前表面(與設置有面塗層之側相反之側之表面)10cm之位置配置上述螢光燈,一面改變視點一面目視觀察樣品之背面。
(c)明室內之觀察:於具有外部光進入之窗之室內(明室),於晴天之正午,於不照射直射日光之窗邊目視觀察樣品之背面。
按以下之5個等級記述該等3種條件下之觀察結果。
0:於任一觀察條件下均未觀察到白化(摩擦部及非摩擦部透明)。
1:於暗室內之藉由反射法進行之觀察中觀察到些許白化。
2:於暗室內之藉由透過法進行之觀察中觀察到些許白化。
3:於明室內之觀察中觀察到些許白化。
4:於明室內之觀察中觀察到明顯之白化。
對初期(製作後,於50℃、15%RH之條件下保持3天而得者)及加溫加濕後(製作後,於50℃、15%RH之條件下保持3天,進而於60℃、95%RH之高溫多濕條件下保持2週而得者)之表面保護膜進行上述耐白化性評價。
[外觀特性評價]
於製作表面保護膜之前,對於用於表面保護膜之附面塗層之基材,於具有外部光進入之窗之室內(明室),於晴天之正午,於不照射直射日光之窗邊目視觀察背面(面塗層側之表面)。繼而,將未確認到不均或條紋者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良好,將確認到不均或條紋者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不良。
其次,於製作表面保護膜之後,以目視觀察表面保護膜之黏著劑層表面之狀態,測定縱10cm、橫10cm之觀察範圍內之缺陷(凹陷及氣泡)之個數。繼而,於外觀缺陷之個數為0~100個之情形時,評價為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良好,於外觀缺陷之個數為101個以上之情形時,評價為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不良。
繼而,於可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及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兩者良好之情形時,將表面保護膜之外觀特性評價為良好。另一方面,於可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及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兩者不良之情形、可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良好且可評價為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不良之情形、以及可評價為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外觀特性不良且可評價為黏著劑層之外觀特性良好之情形時,將表面保護膜之外觀特性評價為不良。
[耐溶劑性評價]
於上述暗室中,以滲入有乙醇之碎布(布)將表面保護膜之背面(即,面塗層之表面)擦拭5次,目視觀察其背面之外觀。其結果,於在以乙醇擦拭過之部分與其他部分之間未確認到外觀上之不同之情形 (未觀察到以乙醇進行擦拭所引起之外觀變化之情形)時評價為耐溶劑性「良好」,於確認到擦拭不均之情形時評價為耐溶劑性「不良」。
[背面剝離強度測定]
如圖4所示,將表面保護膜1切割為寬度70mm、長度100mm之尺寸,並使用雙面黏著帶130將該表面保護膜1之黏著面(設置有黏著劑層之側)20A固定於SUS304不鏽鋼板132上。
將於玻璃紙膜(基材)上具有天然橡膠系黏著劑之單面黏著帶(米其邦公司製造,商品名「Sellotape(註冊商標)」,寬度24mm)切割為100mm之長度。於0.25MPa之壓力、0.3m/min之速度下將該黏著帶160之黏著面162A壓接至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即,面塗層14之表面)1A。將其於23℃、50%RH之條件下放置30分鐘。其後,使用萬能拉伸試驗機,於剝離速度0.3m/min、剝離角度180°之條件下自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剝離黏著帶160,並測定此時之剝離強度[N/24mm]。
再者,雙面黏著帶130係用以防止於自表面保護膜1之背面1A剝離黏著帶160時該表面保護膜1被黏著帶160拉拽而自不鏽鋼板132隆起,以更準確地測定上述背面剝離強度者,可適當選擇使用適合此種目的者。此處,使用雙面黏著帶(商品名「No.500A」,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測定]
準備寬度70mm、長度100mm之普通偏光板(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之TAC偏光板,SEG1425DU)作為被黏著體。將表面保護膜切割為寬度25mm、長度100mm之尺寸,並於0.25MPa之壓力、0.3m/min之速度下將其黏著面壓接至上述偏光板。將其於23℃、50%RH之環境下放置30分鐘後,於相同環境下使用萬能拉伸試驗機而於剝離速度30m/min、剝離角度180°之條件下自上述偏光板剝離表面保護膜,並測定此時之剝離強度(相對於偏光板之剝離強度)[N/25mm]。
對初期者(剛製作之後者)及於40℃環境下保管1週而得者(40℃×1週保管後者)進行上述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測定。
[黏著力上升防止性之評價]
求出上述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測定中之「初期之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初期剝離強度)」與「40℃×1週保管後之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40℃×1週之剝離強度)」之差,並按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良好(○):差為0.2N/25mm以下之情形
不良(×):差超過0.2N/25mm之情形
[拾取特性評價](再剝離性評價)
求出上述表面保護膜之「背面剝離強度」與「40℃×1週保管後之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強度(40℃×1週之剝離強度)」之比[(背面剝離強度)/(40℃×1週之剝離強度)],並按下述基準進行評價。
更良好(◎):可評價為上述黏著力上升防止性良好、且上述之比為3.8以上之情形
良好(○):可評價為上述黏著力上升防止性良好、且上述之比為2.0以上之情形
不良(×):可評價為上述黏著力上升防止性良好、且上述之比未達2.0之情形
[表面電阻率評價]
依據JIS K6911,使用絕緣電阻計(三菱化學ANALYTECH公司製造,商品名「Hiresta-up MCP-HT450」),於23℃、相對濕度55%之環境下測定各例之表面保護膜樣品之背面的表面電阻Rs。施加電壓設為100V,且表面電阻Rs之讀取係自測定開始60秒之後進行。根據其結果,按下式算出表面電阻率。
ρs=Rs×E/V×π(D+d)/(D-d)
此處,上述式中之ρs表示表面電阻率(Ω/□),Rs表示表面電阻(Ω), E表示施加電壓(V),V表示測定電壓(V),D表示表面之環狀電極之內徑(cm),d表示表面電極之內圓之外徑(cm)。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黏著劑1)
於容器中調配水90重量份及如表1所示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96重量份、丙烯酸(AA)4重量份、非離子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商品名「AQUALON HS-10」,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3重量份之後,利用均質混合機攪拌混合,製備成單體乳液。
繼而,於配備冷卻管、氮氣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容器中添加水50重量份、聚合起始劑(過硫酸銨)0.01重量份及上述所製備之單體乳液中之相當於10重量%之量,一面攪拌一面於75℃下乳化聚合1小時。其後,進而添加聚合起始劑(過硫酸銨)0.05重量份,繼而一面攪拌一面經3小時添加所有剩餘之單體乳液(相當於90重量%之量),其後,於75℃下反應3小時。繼而,將其冷卻至30℃,並加入濃度10重量%之氨水而將pH值調整至8,製備成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水分散液。
使用攪拌機,於23℃、300rpm、10分鐘之攪拌條件下於上述所獲得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水分散液中相對於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固形物成分)100重量份攪拌混合作為化合物(B)之「ADEKA PLURONIC 25R-1」1.0重量份、作為調平劑之「EFKA-3570」0.2重量份、及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之環氧系交聯劑[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C」,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環己烷,環氧當量:110,官能基數:4]3重量份,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1」)。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2)(黏著劑2)
如表1所示,使用「ADEKA REASOAP SE-10N」3重量份代替「AQUALON HS-10」作為反應性乳化劑,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 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2」)。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3)(黏著劑3)
如表1所示,將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單體原料變更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9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重量份、丙烯酸(AA)4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3」)。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4)(黏著劑4)
如表1所示,使用「ADEKA PLURONIC 17R-3」0.5重量份代替「ADEKA PLURONIC 25R-1」作為化合物(B),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2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4」)。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5)(黏著劑5)
如表1所示,使用「PPO-PEO-PPO」0.5重量份代替「ADEKA PLURONIC 25R-1」作為化合物(B),使用「Tetrad-X」3重量份代替「Tetrad-C」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5」)。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6)(黏著劑6)
如表1所示,使用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之環氧系交聯劑[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C」,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環己烷,環氧當量:110,官能基數:4]2重量份,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6」)。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7)(黏著劑7)
如表1所示,未使用作為化合物(B)之共聚物,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7」)。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8)(黏著劑8)
如表1所示,使用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POLYRan(EO-PO)」0.5重量份)代替作為化合物(B)之共聚物,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8」)。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9)(黏著劑9)
如表1所示,使用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PEO-PPO-PEO」3.0重量份)代替作為化合物(B)之共聚物,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9」)。
(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10)(黏著劑10)
如表1所示,將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之單體原料變更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99.6重量份、丙烯酸(AA)0.4重量份,進而,將「Tetrad-C」之調配量設為0.3重量份作為非水溶性交聯劑(C),除此以外,以與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之製造例4相同之方式製備成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有時稱為「黏著劑10」)。
表1中,下述表達為下述意義。
再者,以下,將「EO之總重量」相對於「化合物(B)之總重量」之比率記述為「EO含有率」。
[原料單體]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AA:丙烯酸
[乳化劑]
HS-10:第一工業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QUALON HS-10」(非離子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
SE-10N: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DEKA REASOAP SE-10N」(非離子陰離子系反應性乳化劑)
[交聯劑]
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C」(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環己烷,環氧當量:110,官能基數:4)
Tetrad X: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TETRAD-X」(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甲基)苯,環氧當量:100,官能基數:4)
[化合物(B)]
ADEKA PLURONIC 25R-1: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DEKA PLURONIC 25R-1」(數量平均分子量2800,EO含有率10重量%,有效成分100重量%)
ADEKA PLURONIC 17R-3: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ADEKA PLURONIC 17R-3」(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EO含有率30重量%,有效成分100重量%)
PPO-PEO-PPO:SIGMA-ALDRICH(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EO含有率50重量%,有效成分100重量%)
[化合物(B)以外之化合物]
POLYRan(EO-PO):SIGMA-ALDRICH(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聚(乙二醇-無規-丙二醇)(數量平均分子量2500,EO含有率75重量%,有效成分100重量%)
PEO-PPO-PEO:SIGMA-ALDRICH(西格瑪-奧瑞奇)公司製造,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數量平均分子量1900,EO含有率50重量%,有效成分100重量%)
<實施例1>
(塗佈材料之製備)
準備作為黏合劑的包含25%之聚酯樹脂之分散液(黏合劑分散液)(商品名「Vylonal MD-148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飽和共聚合聚酯樹脂之水分散液)。又,準備作為滑動劑之巴西棕櫚蠟之水分散液(滑動劑分散液)。進而,準備作為導電性聚合物的包含0.5%之聚(3,4-二氧乙基噻吩)(PEDOT)及0.8%之聚苯乙烯磺酸(數量平均分子量15萬)(PSS)之水溶液(導電性聚合物水溶液)(商品名「Baytron P」H.C.Stark公司製造)。
於水與乙醇之混合溶劑中加入以固形物成分量計100重量份之上述黏合劑分散液、以固形物成分量計30重量份之上述滑動劑分散液、以固形物成分量計50重量份之上述導電性聚合物水溶液、及三聚氰胺系交聯劑,並攪拌約20分鐘而充分混合。以如此方式製備成NV約0.15%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準備於一面(第一面)實施有電暈處理的厚度38μm、寬度30cm、 長度40cm之透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利用棒式塗佈機於該PET膜之電暈處理面塗佈上述塗佈材料,並於130℃下加熱2分鐘而進行乾燥。以如此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1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1(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實施例2>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2(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實施例3>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3(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實施例4>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4(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實施例5>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5(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實施例6>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6(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比較例1>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7(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比較例2>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8(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比較例3>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9(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比較例4>
(塗佈材料之製備)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備成NV約0.3%之塗佈材料。
(面塗層之形成)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5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10(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比較例5>
(塗佈材料之製備)
準備於水-醇溶劑中包含以NV基準計100:46.7之質量比之包含陽離子性高分子之防靜電劑(KONISH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BONDEIP-P主劑」)及作為硬化劑之環氧樹脂(KONISH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BONDEIP-P硬化劑」)的溶液。
(面塗層的形成)
準備於一面(第一面)實施有電暈處理的厚度38μm、寬度30cm、長度40cm之透明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利用棒式塗佈機於該PET膜之電暈處理面塗佈上述塗佈材料,並於130℃下加熱2分鐘而進行乾燥。以如此方式於PET膜之第一面獲得厚度80nm之透明之面塗層。
繼而,於上述面塗層之表面以變為以NV基準計0.02g/m2之方式塗佈胺基甲酸長鏈烷基酯系剝離處理劑(商品名「PEELOIL1010」,一方社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乾燥,藉此對面塗層賦予滑動性。
以如此方式製作成於PET膜之第一面具有厚度80nm之透明之面塗層的基材(附面塗層之基材)。
(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準備於PET膜之單面實施有利用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之剝離處理的脫模片材。於該脫模片材之剝離面(實施有上述剝離處理之面)上塗佈上述黏著劑6(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並乾燥,形成厚度15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將該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附面塗層之基材之另一面(第二面,即未設置有上述面塗層之面)之後,於50℃、15%RH之環境下固化(老化)3天,獲得表面保護膜。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表面保護膜之概略構成、以及藉由上述方法對該等進行測定或評價之結果示於表2。
再者,若上述拾取特性為「更良好」(即,[(背面剝離強度)/(40℃×1週之剝離強度)]為3.8以上),則高速下之拾取性能更優異。因此,作業人員可更迅速、效率更佳地進行拾取,作業性優異。

Claims (8)

  1. 一種表面保護膜,其特徵在於:其係具備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之基材、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一面上之面塗層、及設置於上述基材之上述第二面上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者,並且上述面塗層為表面層,且包含作為滑動劑之蠟及作為黏合劑之聚酯樹脂,上述蠟為高級脂肪酸與高級醇之酯,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層係由含有如下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及下述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B)的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所形成,該丙烯酸系乳液系聚合物(A)係將(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作為必須之原料單體而構成,原料單體總量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為70重量%~99.5重量%,含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含量為0.5重量%~10重量%,且使用分子中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基之反應性乳化劑進行聚合而成者,R1O-(PO)a-(EO)b-(PO)c-R2 (I)(式中,R1及R2表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烷基、或者氫原子;PO表示氧基伸丙基,EO表示氧基伸乙基;a、b及c分別為正整數;EO與PO之加成形態為嵌段型)。
  2. 如請求項1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基材為聚酯樹脂膜。
  3.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面塗層含有防靜電成分。
  4.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進而包含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非水溶性交聯劑(C)。
  5. 如請求項3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水分散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進而包含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可與羧基進行反應之官能基的非水溶性交聯劑(C)。
  6.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面塗層為包含聚酯樹脂、交聯劑及蠟之組合物的硬化物。
  7. 如請求項1或2之表面保護膜,其中上述面塗層之厚度為3~60nm。
  8. 一種光學構件,其係貼合如上述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表面保護膜而成。
TW103125898A 2013-07-30 2014-07-29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TWI660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8189A JP6092034B2 (ja) 2013-07-30 2013-07-30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13-158189 2013-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258A TW201512258A (zh) 2015-04-01
TWI660987B true TWI660987B (zh) 2019-06-01

Family

ID=5242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898A TWI660987B (zh) 2013-07-30 2014-07-29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37573A1 (zh)
JP (1) JP6092034B2 (zh)
KR (1) KR102251539B1 (zh)
CN (1) CN104342053B (zh)
TW (1) TWI6609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2723B2 (ja) * 2015-01-16 2020-08-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光学部材
JP6097466B2 (ja) * 2015-02-14 2017-03-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偏光板製造工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599618B2 (ja) * 2015-02-17 2019-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599619B2 (ja) * 2015-02-17 2019-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CN107835845B (zh) * 2015-07-15 2021-06-25 Dic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和表面保护膜
JP6697876B2 (ja) * 2015-12-28 2020-05-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KR102346869B1 (ko) * 2016-03-29 2022-01-03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복층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DE102016112700A1 (de) * 2016-07-11 2018-01-11 Logis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inseitigen Klebefolie und einseitige Klebefolie
JP2018077355A (ja) * 2016-11-09 2018-05-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73167A (ja) * 2017-03-30 2018-11-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遮熱断熱基板
CN110476003B (zh) * 2017-03-30 2022-04-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隔热绝热基板
TWI677543B (zh) * 2018-01-19 2019-11-21 南韓商Mti股份有限公司 切片工藝用保護性塗層劑的剝離劑
KR20210098975A (ko) * 2018-12-05 2021-08-11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보호막 형성용 복합 시트, 및 반도체 칩의 제조 방법
CN110561745A (zh) * 2019-10-15 2019-12-13 广州捷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性的超润滑膜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7602A (en) * 2002-06-04 2003-12-16 Teijin Jupont Films Japan Lt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and laminated thin film
TW201247827A (en) * 2011-04-13 2012-12-01 Nitto Denko Corp Removable water-dispersible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5158A (ja) * 2000-11-21 2002-05-28 Teiji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積層フィルム
TWI387629B (zh) * 2004-07-26 2013-03-01 Nitto Denko Corp 壓感黏合劑組成物、壓感黏合片及表面保護膜
JP5313455B2 (ja) * 2007-03-05 2013-10-09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KR101447311B1 (ko) * 2007-09-20 2014-10-06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시트, 터치패널용 상부전극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2009107329A (ja) 2007-10-10 2009-05-21 Jsr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0234533A (ja) * 2009-03-30 2010-10-21 Toray Ind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34728B2 (ja) * 2009-07-15 2014-07-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2725141B (zh) * 2010-01-21 2015-09-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膜及其利用
JP5113277B2 (ja) * 2010-04-20 2013-01-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KR101271469B1 (ko) * 2010-11-16 2013-06-0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패널용 산화방지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KR101883519B1 (ko) * 2011-04-15 2018-07-30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 시트
JP5751905B2 (ja) * 2011-04-15 2015-07-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5751906B2 (ja) * 2011-04-15 2015-07-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034123B2 (ja) * 2011-10-19 2016-1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JP6230233B2 (ja) * 2012-04-23 2017-11-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6239302B2 (ja) * 2013-07-31 2017-11-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7602A (en) * 2002-06-04 2003-12-16 Teijin Jupont Films Japan Lt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and laminated thin film
TW201247827A (en) * 2011-04-13 2012-12-01 Nitto Denko Corp Removable water-dispersible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2034B2 (ja) 2017-03-08
JP2015027765A (ja) 2015-02-12
CN104342053B (zh) 2019-06-11
KR102251539B1 (ko) 2021-05-14
US20150037573A1 (en) 2015-02-05
TW201512258A (zh) 2015-04-01
KR20150014866A (ko) 2015-02-09
CN104342053A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987B (zh)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TWI660988B (zh)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構件
KR102252651B1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및 광학 부재
TWI571384B (zh)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KR101878010B1 (ko) 점착 시트
KR101297003B1 (ko) 수분산형 아크릴계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시트
JP6239302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258681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光学部材
JP6203563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KR20160063987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표면 보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부재
JP2015030770A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599618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6599619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
JP5751905B2 (ja) 粘着シート
JP5751906B2 (ja) 粘着シート
JP6454372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