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9897B -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 Google Patents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9897B
TWI659897B TW105108708A TW105108708A TWI659897B TW I659897 B TWI659897 B TW I659897B TW 105108708 A TW105108708 A TW 105108708A TW 105108708 A TW105108708 A TW 105108708A TW I659897 B TWI659897 B TW I6598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chain
bicycle
protrusion
p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8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1361A (zh
Inventor
杉本明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9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989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front sprocket chain-wheels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F16H2055/306Chain-wheels with means providing resilience or vibration damping in chain sprocket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該自行車鏈輪具有一旋轉中心軸且包含: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其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一第一鏈輪朝向該自行車鏈輪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及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其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一第二鏈輪朝向該自行車鏈輪之一第二變速操作。該第一鏈輪之第一齒數不同於該第二鏈輪之第二齒數。

Description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鏈輪。
自行車鏈輪用於自行車驅動輪系中以經由一鏈條將來自一騎乘者的踩踏作用之旋轉能傳輸至自行車之一後輪。許多自行車之特徵在於提供在一前鏈輪總成中之多個前鏈輪及提供在一後鏈輪總成中之多個後鏈輪。前總成及後總成之各者具有不同直徑及不同齒數之複數個鏈輪。此等自行車亦包含在前鏈輪總成及後鏈輪總成之不同鏈輪之間變速,以藉此達成一期望齒輪比之變速機構。在此等鏈輪總成之鏈輪上,變速輔助結構已定位在精確位置以協助在變速期間在鏈輪之間轉變鏈條,以減少變速期間的噪聲、振動、脫鏈、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及卡鏈。此等變速輔助結構之精確位置取決於各鏈輪之幾何形狀。
取決於諸如地形、騎乘風格、健康水平等之情況,一騎乘者可期望改變一自行車上的前鏈輪或後鏈輪以達成不同齒輪比。迄今為止,由於前鏈輪總成及後鏈輪總成已經設計使得變速輔助結構在鏈輪間的位置被最佳化,故騎乘者無法在不不利地影響變速操作的情況下根據期望交換鏈輪。換言之,若騎乘者交換一鏈輪以達成不同齒輪比,則存在提供有效變速輔助結構之挑戰。由於先前變速輔助結構已基於鏈輪總成中不同大小的各相鄰對之鏈輪之間的特定幾何關係而定位在鏈輪上,故在將與其他不同大小的鏈輪可交換地配對之一鏈輪上 提供此等變速輔助結構係仍未解決的挑戰。
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其具有一旋轉中心軸且包含: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其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具有一第一齒數之一第一鏈輪朝向自行車鏈輪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及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其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具有一第二齒數之一第二鏈輪朝向自行車鏈輪之一第二變速操作。第一齒數不同於第二齒數。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用自行車鏈輪與第一鏈輪之組合交換自行車鏈輪與第二鏈輪之組合。
在本態樣中,第一鏈輪係比自行車鏈輪小的鏈輪,且第二鏈輪係比自行車鏈輪小的鏈輪。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將較小鏈輪從第一鏈輪交換至第二鏈輪。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一釘銷(spike pin),且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二釘銷。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的變速。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一突部,且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二突部。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的變速。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經定位以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鏈條在第一鏈輪上之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第一突部與鏈條接觸。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第一鏈條相位中達成一平穩變速操作。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經定位以接觸一鏈條,且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鏈條在第一鏈輪上之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 軸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鏈條以將鏈條移離自行車鏈輪,且第二鏈條相位可不同於第一鏈條相位。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藉由第一突部對鏈條之推動可阻止鏈條接觸第一釘銷。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之釘銷,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二突部可經定位以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鏈條在第二鏈輪上之一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第二突部與鏈條接觸,且第二鏈條相位可不同於第一鏈條相位。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第一鏈條相位中達成一平穩變速操作。
在本態樣中,第二突部可經定位以接觸鏈條,且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鏈條在第二鏈輪上之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鏈條以將鏈條移離自行車鏈輪。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藉由第二突部對鏈條之推動可阻止鏈條接觸第二釘銷。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之釘銷,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自行車鏈輪可具有大於第一齒數及第二齒數兩者之一第三齒數,且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可能可交換地安裝以與自行車鏈輪共同旋轉。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之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操作可包含使鏈條從第一鏈輪變速至自行車鏈輪,且第二變速操作可包含使鏈條從第二鏈輪變速至自行車鏈輪。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可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之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相同位置處。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藉由形成一最小變速促進區域而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經提供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在自行車鏈輪上彼此圓周間隔開。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為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複數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之一者且複數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經安置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彼此圓周間隔開。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為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之一者且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經安置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彼此圓周間隔開。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之至少一者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之至少一者可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相同位置處。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藉由形成一最小變速促進區域而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一凹部,且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二凹部。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凹部允許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 鏈輪之齒傾斜,促進不同齒輪之間的切換。
在本態樣中,所提供之第一凹部可相對於鏈輪之一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第一釘銷的下游,且所提供之第二凹部可相對於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第二釘銷的下游。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凹部允許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鏈輪之齒傾斜,促進不同齒輪之間的切換。
在本態樣中,第一凹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從第一釘銷徑向向內定位,且第二凹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從第二釘銷徑向向內定位。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凹部允許自行車鏈條朝向自行車鏈輪之齒傾斜,促進不同齒輪之間的切換。
在本態樣中,自行車鏈輪可進一步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包含一環形部分,該環形部分具有繞其之一外周邊形成之齒,該環形部分包含一較小鏈輪面向側,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提供在該較小鏈輪面向側上。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自行車鏈輪經結構設計以容納兩個較小鏈輪。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相對於鏈輪之一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第一釘銷的下游,且第二突部可相對於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第二釘銷的下游。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從第一釘銷徑向向內定位,且第二突部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從第二釘銷徑向向內定位。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一凹部,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可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一第二 凹部,第一突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在一徑向方向上定位在第一釘銷與第一凹部之間,且第二突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在一徑向方向上定位在第二釘銷與第二凹部之間。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在一圓周方向上定位在第一釘銷與第一凹部之間,且第二突部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在一圓周方向上定位在第二釘銷與第二凹部之間。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一突部可經結構設計以在第二鏈輪安裝至自行車鏈輪的同時,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阻止一鏈條接合第一釘銷。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過多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在本態樣中,第二突部可經結構設計以在第一鏈輪安裝至自行車鏈輪的同時,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阻止一鏈條接合第二釘銷。此結構設計之一潛在優點係突部阻止自行車鏈條非期望地撞擊自行車鏈輪,由此使可能導致跳鏈、滑鏈、延遲鏈條接合、卡鏈及其他問題之多餘噪聲及振動最小化。
此發明內容經提供以依一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的概念之一選擇。此發明內容並非旨在識別所主張標的之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並非旨在用於限制所主張標的之範疇。此外,所主張標的並不限於解決本揭示內容之任何部分中提及之任何或所有缺點之實施方案。
1‧‧‧自行車鏈條
1a‧‧‧外鏈板
10‧‧‧自行車鏈輪
12a‧‧‧軸向表面
12b‧‧‧相對表面
14‧‧‧鏈輪主體
16‧‧‧鏈輪本體
16a‧‧‧齒表面
20‧‧‧自行車鏈輪齒
20a‧‧‧齒底部
20b‧‧‧閉合齒開口
22‧‧‧第一鏈輪
24‧‧‧第一鏈輪主體
26‧‧‧第一鏈輪齒
28‧‧‧底座部分
30‧‧‧蓋部分
32a‧‧‧第一變速促進區域
32b‧‧‧第二變速促進區域
32c‧‧‧共同變速促進區域
34‧‧‧第二鏈輪主體
36‧‧‧第二鏈輪齒
38‧‧‧第二鏈輪
40a‧‧‧第一釘銷
40b‧‧‧第二釘銷
40c‧‧‧第三釘銷
41‧‧‧引導部件
42a‧‧‧第一主凹部
42b‧‧‧第二主凹部
42c‧‧‧第三主凹部
43‧‧‧第一側表面
44a‧‧‧第一次凹部
44b‧‧‧第二次凹部
44c‧‧‧第三次凹部
45‧‧‧第二側表面
46a‧‧‧第一突部
46b‧‧‧第二突部
46c‧‧‧第三突部
47‧‧‧軸向側表面
48‧‧‧第三側表面
49‧‧‧引導表面
210‧‧‧自行車鏈輪
246‧‧‧突部
310‧‧‧自行車鏈輪
312‧‧‧自行車鏈輪構件
316‧‧‧鏈輪本體
350‧‧‧第一鏈輪層
352‧‧‧第二鏈輪層
354‧‧‧第三鏈輪層
410‧‧‧自行車鏈輪
412‧‧‧自行車鏈輪構件
414‧‧‧鏈輪主體
414a‧‧‧鏈輪主體附接表面
416‧‧‧鏈輪本體
416a‧‧‧鏈輪本體附接表面
512‧‧‧後自行車鏈輪
520‧‧‧齒
522‧‧‧第一後鏈輪
526‧‧‧齒
532a‧‧‧第一變速促進區域
532b‧‧‧第二變速促進區域
532c‧‧‧變速促進區域
532d‧‧‧第一輔助變速促進區域
532e‧‧‧第二輔助變速促進區域
536‧‧‧齒
538‧‧‧第二後鏈輪
A‧‧‧旋轉中心軸
D‧‧‧旋轉驅動方向
D1‧‧‧旋轉驅動方向
D2‧‧‧方向
D3‧‧‧軸向方向
L1‧‧‧第一最大長度
L2‧‧‧第二最大長度
L21‧‧‧距離
L22‧‧‧最大縱向長度
L31‧‧‧徑向距離
L32‧‧‧徑向距離
P0‧‧‧中心角
P1‧‧‧第一螺距角
P2‧‧‧第二螺距角
RC‧‧‧齒根圓
舉例而言且非限制地在隨附圖式中闡釋本揭示內容,其中相似參考數字指示相似元件,且其中:
圖1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之一內視圖;圖2係沿著圖1之線III-III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截面圖;圖3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放大內視圖(一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圖4係沿著圖3之線V-V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截面圖;圖5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透視圖;圖6係沿著圖3之線VII-VII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圖7係沿著圖3之線VIII-VIII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圖8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放大內視圖(一第二鏈條相位狀態);圖9係沿著圖8之線X-X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圖10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圖11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及圖12係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
圖13A至圖13C係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後自行車鏈輪、第一後鏈輪及第二後鏈輪之內視圖;圖2至圖13C大致按比例繪製,除非另有指示;但是若期望,可 使用其他相對尺寸。
現在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之一所選擇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本揭示內容明白: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以下描述僅經提供用於闡釋目的且並非為了限制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之本發明。
參考圖1,繪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10、小於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一鏈輪22及小於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二鏈輪38之一示意圖。將暸解,此圖係一示意圖,其態樣未按比例繪製。然按照圖1所示之實施例,自行車鏈輪10可視為一大直徑鏈輪,第一鏈輪22可視為小於自行車鏈輪10之一中直徑鏈輪,且第二鏈輪38可視為小於自行車鏈輪10之一小直徑鏈輪。自行車鏈輪10可為一自行車前鏈輪或自行車後鏈輪,其經結構設計以提供在一自行車之一齒輪曲柄或一自行車之一後輪轂總成上。具有一第一齒數之一第一鏈輪22及具有一第二齒數之一第二鏈輪38可交換地安裝以與自行車鏈輪10共同旋轉。因此,第一鏈輪22及第二鏈輪38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非同時安裝至自行車鏈輪10。自行車鏈輪10具有大於第一齒數及第二齒數兩者之一第三齒數。第一鏈輪22包含一第一鏈輪主體24及第一鏈輪齒26。第二鏈輪38包含一第二鏈輪主體34及第二鏈輪齒36。自行車鏈輪10具有一旋轉中心軸A,且經結構設計以與一自行車鏈條1接合。自行車鏈輪10包含一鏈輪本體16,該鏈輪本體16包含一環形部分,該環形部分具有圍繞其之一外周邊形成之自行車鏈輪齒20。環形部分包含一較小鏈輪面向側,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及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提供在該較小鏈輪面向側上。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較佳地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上之一第一釘銷40a、一第一突部46a、一第一主凹部42a及一第一次凹部44a。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經結構設計以促進一第一變速操作,該第一變速操作包含使鏈條1從具有一第一齒數之一第一鏈輪22朝向自行車鏈輪10變速。第一突部46a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在一徑向或圓周方向上定位在第一釘銷40a與第一 主凹部42a之間。第一釘銷40a、第一突部46a、第一主凹部42a及第一次凹部44a之一或多者可根據需要省略。同樣地,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較佳地包含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上之一第二釘銷40b、一第二突部46b、一第二主凹部42b及一第二次凹部44b。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經結構設計以促進一第二變速操作,該第二變速操作包含使鏈條1從具有不同於第一齒數之一第二齒數之一第二鏈輪38朝向自行車鏈輪10變速。第二突部46b可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在一徑向或圓周方向上定位在第二釘銷40b與第二主凹部42b之間。第二釘銷40b、第二突部46b、第二主凹部42b及第二次凹部44b之一或多者可根據需要省略。因此促進在超過兩個的具有不同齒數的不同齒輪之間變速。
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亦可經結構設計以促進一第一變速操作,該第一變速操作包含使鏈條1從自行車鏈輪10朝向第一鏈輪22變速。同樣地,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亦可經結構設計以促進一變速操作,該變速操作包含使鏈條1從自行車鏈輪10朝向第二鏈輪38變速。相應地,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可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第一鏈輪22及自行車鏈輪10之一者朝向第一鏈輪22及自行車鏈輪10之另一者之一第一變速操作,且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可經結構設計以促進第二鏈輪38及自行車鏈輪10之一者朝向第二鏈輪38及自行車鏈輪10之另一者之一第二變速操作。自行車鏈輪10、第一鏈輪22及第二鏈輪38亦可為自行車後鏈輪,如下文描述。
參考圖1,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經提供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在自行車鏈輪10上彼此圓周間隔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可為提供在自行車鏈輪上之複數個第一變速區域之一者,該複數個第一變速區域被安置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彼此圓周間隔開。相同地,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可為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上之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之一者,該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被安置 以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彼此圓周間隔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未必互相排除,且可在共同變速促進區域32c中重疊,該等共同變速促進區域32c之各者較佳地包含一第三釘銷40c、一第三突部46c、一第三主凹部42c及一第三次凹部44c。換言之,若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之至少一者及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至少一者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上之相同位置處,則提供共同變速促進區域32c。共同變速促進區域32c經結構設計以促進從具有一第一齒數之一第一鏈輪22朝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及從具有一第二齒數之一第二鏈輪38朝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二變速操作兩者。自行車鏈輪10經結構設計以在踩踏期間在一旋轉驅動方向D1上繞旋轉中心軸A旋轉。旋轉驅動方向D1沿著自行車鏈輪10之一圓周方向D界定。一方向D2沿著圓周方向D界定。方向D2與旋轉驅動方向D1相反。
如圖2中繪示,提供自行車鏈輪10及第一鏈輪22之一放大截面圖,其沿著圖1之線III-III取得。自行車鏈輪10包括自行車鏈輪齒20、一鏈輪本體16及一鏈輪主體14。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包括一第一鏈輪主體24及第一鏈輪齒26之第一鏈輪22鄰近於自行車鏈輪10提供,使得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促進一鏈條從第一鏈輪22朝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鏈輪本體16可由包括鐵、鋁及鈦之一者之一第一材料製成。鏈輪主體14可包括一非金屬材料。例如,非金屬材料包括纖維增強塑膠。更具體言之,例如,底座部分28由包括纖維增強塑膠之一非金屬材料製成,而蓋部分30由包括鋁之一金屬材料製成。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鏈輪本體16及鏈輪主體14(即,底座部分28)藉由一整體模製程序附接至彼此。鏈輪本體16至少部分在底座部分28處嵌入於鏈輪主體14中。底座部分28及蓋部分30可一體地附接在一起作為一單個 單一構件。在此一實施例中,例如,鏈輪主體14由包括鋁之一金屬材料製成。
如圖2中所見,自行車鏈輪10包含面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軸向方向D3之一軸向表面12a。軸向方向D3平行於自行車鏈輪10之旋轉中心軸A。自行車鏈輪10進一步包含界定在蓋部分30上之一相對表面12b,其在軸向方向D3上與軸向表面12a相對。軸向表面12a被安置為比相對表面12b更靠近第一鏈輪22。軸向表面12a可相對於軸向方向D3傾斜,且軸向表面12a可甚至相對於軸向方向D3實質上垂直。
如圖3中繪示,一第一鏈條相位中之自行車鏈輪10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一內視圖連同第二鏈輪38之部分之一放大圖被詳細放大。為闡釋目的,已從此視圖移除第一鏈輪22,此係因為第一鏈輪22及第二鏈輪38如上所述非同時安裝至自行車鏈輪10。由於第一變速促進區域、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三變速促進區域皆具有實質上相同結構,故在此將詳細描述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結構來代表所有變速促進區域之結構。
如圖3中所示,自行車鏈輪10包括提供在變速促進區域32b中之一釘銷40b。由金屬材料製成之釘銷40b附接至自行車鏈輪10的鏈輪本體16。釘銷40b亦可由一非金屬材料製成。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釘銷40b單獨於自行車鏈輪10提供;但是,釘銷40b可與自行車鏈輪10一體化提供作為一單個單一構件。釘銷40b經結構設計以在其中自行車鏈條1從第一鏈輪22或第二鏈輪38變速至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引導自行車鏈條1以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相應地,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第一鏈條相位狀態」意指其中一自行車鏈條之一外鏈板定位在一釘銷40b上,使得釘銷40b與外鏈板接合之一狀態。當在齒輪變速操作期間使用一前變速器(未展示)將自行車鏈條1朝向自行車鏈輪10軸向引導時,藉由釘銷40b將自行車鏈條1向上移動以在第一 鏈條相位狀態中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
如圖3中描繪,自行車鏈輪10包含一主凹部42b,該主凹部42b經結構設計以在釘銷40b引導自行車鏈條1以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時減小自行車鏈輪10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在本實例中,繪示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第二主凹部42b。第二主凹部42b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定位在第二釘銷40b的下游及/或從第二釘銷40b徑向向內定位。第二主凹部42b提供在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中,使得第二主凹部42b經結構設計以在自行車鏈條1之一外鏈板1a部分安置在主凹部42b中時減小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自行車鏈輪10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同樣地,在圖1中繪示第一主凹部42a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定位在第一釘銷40a下游及/或從第一釘銷40a徑向向內定位。第一主凹部42a提供在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中,使得第一主凹部42a經結構設計以在自行車鏈條1之一外鏈板1a部分安置在第一主凹部42a中時減小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自行車鏈輪10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圖5從一替代角度提供主凹部42b之另一視圖。
如圖3中所見,自行車鏈輪10之變速促進區域32b亦包含一次凹部44b。次凹部44b至少部分提供在釘銷40b與主凹部42b之間以在釘銷40b引導自行車鏈條1以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時減小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自行車鏈輪10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圖5從一替代角度提供次凹部44b之另一視圖。
如圖3中描繪,自行車鏈輪10包括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上之變速促進區域32b中之一突部46b。在本實例中,繪示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第二突部46b。第二突部46b提供在第二釘銷40b與第二主凹部42b之間,且至少部分提供在第二主凹部42b與第二次凹部44b之間。第二突部46b在旋轉驅動方向D1上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圖1中描繪)定位在第二釘銷40b的下游及/或從第二釘銷40b徑向向內定位。第二突 部46b經定位以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圖3中繪示之鏈條1在第二鏈輪38上之一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第二突部46b與鏈條1的接觸。同樣地,在圖1中繪示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中,第一突部46a經定位以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鏈條1在第一鏈輪22上之一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第一突部46a與鏈條1接觸。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突部46b與鏈輪主體14一體化提供作為一單個單一構件。更具體言之,突部46b由一非金屬材料製成,且被提供至鏈輪主體14之底座部分。但是,突部46b可單獨於自行車鏈輪10以及釘銷40b提供,且例如,藉由黏著劑或一緊固件附著至自行車鏈輪。突部46b亦可由一金屬材料製成,與自行車鏈輪一體化形成或例如藉由焊接或一緊固件附著至其。
如圖3中所見,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突部46b被安置在自行車鏈條1之相鄰兩個外鏈板1a之間,當從軸向方向D3上觀看時未與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重疊,使得突部46b不干涉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圖5從一替代角度提供突部46b之另一視圖。
參考圖3,釘銷40b與突部46b之間的距離L21等於或短於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之一最大縱向長度L22。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釘銷40b與突部46b之間的距離L21短於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之最大縱向長度L22。自行車鏈輪齒20在自行車鏈輪10之圓周方向D上依一第一螺距角P1配置。對應於釘銷40b與突部46b之間的最小圓周距離之一中心角P0小於第一螺距角P1。類似地,第二鏈輪齒36在圓周方向D上依一第二螺距角P2配置。對應於釘銷40b與突部46b之間的最小圓周距離之中心角P0小於第二螺距角P2。中心角P0、第一螺距角P1及第二螺距角P2繞旋轉中心軸A界定。
如圖3中所示,自行車鏈輪齒20之各者具有界定自行車鏈輪齒20之一齒根圓RC之一齒底部20a。釘銷40b鄰近於齒根圓RC安置。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當從軸向方向D3觀看時,釘銷40b與至自行車鏈輪 10之一內周邊12b相比更靠近齒根圓RC。當從軸向方向D3觀看時,在自行車鏈輪10之一徑向方向上,突部46b與至自行車鏈輪10之內周邊12b相比更靠近齒根圓RC。突部46b從釘銷40b徑向向內定位。更具體言之,突部46b之一徑向最外端相對於釘銷40b之一徑向最外端(即,引導部件41)徑向向內安置。當從軸向方向D3觀看時,釘銷40b比突部46b更靠近齒根圓RC。在自行車鏈輪10之一徑向方向上,釘銷40b與齒根圓RC之間之一徑向距離L31小於突部46b與齒根圓RC之間之一徑向距離L32。但是,在自行車鏈輪10之徑向方向上,徑向距離L31可等於或短於徑向距離L32。
如圖3中繪示,自行車鏈輪10可進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從齒根圓RC徑向向外定位之一閉合齒開口。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自行車鏈輪10包含至少部分從齒根圓RC徑向向外定位之閉合齒開口20b。閉合齒開口20b分別提供至自行車鏈輪齒20;但是自行車鏈輪齒20之至少一者可包含閉合齒開口20b。此外,若需要及/或期望,閉合開口20b可從自行車鏈輪10省略。
如圖4中所見,提供沿著圖3之線V-V取得之自行車鏈輪10之一放大截面圖,其詳細繪示釘銷40b。自行車鏈輪10包括自行車鏈輪齒20、一鏈輪本體16及一鏈輪主體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第二鏈輪38包括一第二鏈輪主體34及第二鏈輪齒36。第二鏈輪38鄰近於自行車鏈輪10提供,使得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促進一鏈條從第二鏈輪38朝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二變速操作。釘銷40b至少部分從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12a突出。釘銷40b包含一引導部件41及一軸向側表面47。軸向表面12a被安置為比相對表面12b更靠近第二鏈輪38。引導部件41具有一徑向向外面,且經結構設計以在釘銷40b引導自行車鏈條以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時接 觸自行車鏈條之外鏈板。
如圖4中繪示,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之軸向方向D3上,釘銷40b從鏈輪本體16之一齒表面16a突出達一第一最大長度L1。齒表面16a面向軸向方向D3,且可在其中自行車鏈條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之一狀態中與自行車鏈條接觸。第一最大長度L1被界定為在軸向方向D3上齒表面16a與釘銷40b之軸向側表面47之間之距離。
如圖5中所見,提供圖1中所示之自行車鏈輪10之一部分之一透視圖,該部分面向自行車鏈輪10之自行車鏈輪齒20及鏈輪本體16。在此,詳細繪示主凹部42b及次凹部44b。主凹部42b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之鏈輪主體14上,該主凹部42b經結構設計以在鏈條之一外鏈板部分安置在主凹部42b中時,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減小自行車鏈輪10與在一旋轉驅動方向D1上移動之自行車鏈條之間的干涉。主凹部42b包含一第一側表面43及一第二側表面45,其等在軸向方向D3上從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12a朝向鏈輪本體16偏移。第一側表面43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側表面45朝向鏈輪本體16偏移。
如圖5中繪示,一次凹部44b亦提供在自行車鏈輪10之鏈輪主體14上,該次凹部44b經結構設計以在釘銷40b之引導部件41引導鏈條以與自行車鏈輪10接合時減小自行車鏈輪10與鏈條之間的干涉。次凹部44b包含一第三側表面48,該第三側表面48在軸向方向D3上從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12a朝向鏈輪本體16偏移。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次凹部44b之第三側表面48被界定在鏈輪本體16之鄰近釘銷40b之軸向側表面47之一表面上。
如圖6中所見,描繪沿著圖3之線VII-VII取得之自行車鏈輪10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在此,詳細繪示其中鏈條之一外鏈板1a部分安置在主凹部42b之第一側表面43上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之突部46b、次凹部44b及釘銷40b。自行車鏈輪10包括一鏈輪本體16、一鏈輪主體 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突部46b在軸向方向D3上從自行車鏈輪10之齒表面突出達一第二最大長度L2,使得引導表面49在軸向方向D3上背離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引導鏈條。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被界定為軸向方向D3上齒表面與釘銷40b之軸向側表面47之間之距離之第一最大長度L1實質上等於被界定為軸向方向D3上齒表面與突部46b之引導表面49之間之第二最大長度L2。第二最大長度L2短於第一最大長度L1;但是第二最大長度L2亦可長於第一最大長度L1。
如圖7中所見,提供沿著圖3之線VIII-VIII取得之自行車鏈輪10之一部分之一截面圖,其詳細繪示突部46b。自行車鏈輪10包括具有一齒表面16a之自行車鏈輪齒20、一鏈輪本體16、一鏈輪主體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包括一第二鏈輪主體34及第二鏈輪齒36之第二鏈輪38鄰近於自行車鏈輪10提供,使得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促進一鏈條從第二鏈輪38朝向自行車鏈輪10之一第二變速操作。突部46b提供於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12a上以在軸向方向D3上從軸向表面12a突出達一第二最大長度L2,該軸向表面12a被安置為比相對表面12b更靠近第二鏈輪38。突部46b包含一引導表面49,該引導表面49經結構設計以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之軸向方向D3上背離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12a引導自行車鏈條。
如圖8中所見,一第二鏈條相位中之自行車鏈輪10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一內視圖,連同第二鏈輪38之部分之一放大圖被詳細放大,該第二鏈輪38包含第二鏈輪主體34及第二鏈輪齒36。為闡釋目的,已從此視圖移除第一鏈輪。如同圖3,由於第一變速促進區域、 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及第三變速促進區域皆具有實質上相同結構,故在此將詳細描述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結構來代表所有變速促進區域之結構。
如圖8中所示,在不同於第一鏈條相位之一第二鏈條相位中,自行車鏈條1可相對於圖3中繪示之自行車鏈條1之第一鏈條相位狀態偏移達自行車鏈條1之一鏈條節距。在本實例中,描繪第二變速促進區域32b之第二突部46b。第二突部46b經定位以接觸鏈條1,且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圖8中繪示之鏈條1在第二鏈輪38上之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鏈條1以將鏈條1移離自行車鏈輪10。在一實例中,藉由第二突部46b對鏈條1之推動可阻止鏈條接觸第二釘銷40b。第二突部46b經結構設計以在第一鏈輪22(未展示)安裝至自行車鏈輪10的同時阻止鏈條1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接合第二釘銷40b(藉由接觸鏈條1)。同樣地,在圖1中繪示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32a中,第一突部46a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定位在第一釘銷40a下游及/或從第一釘銷40a徑向向內定位。第一突部46a經定位以接觸鏈條1,且在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如圖8中描繪之鏈條1在第一鏈輪22上之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鏈條1以將鏈條1移離自行車鏈輪10。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藉由第一突部46a對鏈條1之推動可阻止鏈條接觸第一釘銷40a。第一突部46a經結構設計以在第二鏈輪38安裝至自行車鏈輪10的同時,在第二變速操作期間阻止鏈條1接合第一釘銷40a(藉由接觸鏈條1)。將暸解,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突部46b至少部分與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重疊,而當從軸向方向D3觀看時,在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中突部46b不與外鏈板1a重疊。例如,當從軸向方向D3觀看時,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突部46b至少部分與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之一縱向中間部分重疊。
如圖9中所見,提供沿著圖8之線X-X取得之自行車鏈輪之一部分 之一截面圖。在此,詳細繪示第二鏈條相位中之主凹部42b、突部46b、次凹部44b及釘銷40b,其中突部46b至少部分與在一旋轉驅動方向D1上移動之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之一縱向中間部分重疊,且釘銷40b之軸向側表面47至少部分與自行車鏈條1之鄰近外鏈板1a之一內鏈重疊。自行車鏈輪10包括一鏈輪本體16、一鏈輪主體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突部46b之引導表面49經結構設計以在不同於第一鏈條相位狀態之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圖1中描繪)之軸向方向D3上背離自行車鏈輪10引導自行車鏈條1。突部46b經結構設計以在處於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時,在軸向方向D3上背離自行車鏈輪10之軸向表面引導自行車鏈條1。當在齒輪變速操作期間使用前變速器(未展示)朝向自行車鏈輪10軸向引導自行車鏈條1時,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藉由突部46b在軸向方向D3上將自行車鏈條1移離自行車鏈輪10。此減小齒輪變速操作期間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釘銷40b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相應地,使用自行車鏈輪10,可減小齒輪變速操作期間之非期望衝擊及/或噪聲。
參考圖10,下文將描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210。自行車鏈輪210具有與自行車鏈輪10相同的結構設計,除突部246之結構之外。因此,在此,與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之元件將相同地編號。在此,詳細繪示第二鏈條相位中之主凹部42b、突部246、次凹部44b及釘銷40b,其中突部246之引導表面49至少部分與在一旋轉驅動方向D1上移動之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之一縱向中間部分重疊,釘銷40b之軸向側表面47至少部分與自行車鏈條1之一內鏈重疊,且主凹部42b之第一側表面43與自行車鏈條1之外鏈板1a分開。釘銷40b在軸向方向D3上從鏈輪本體之一齒表面突出達一第一最 大長度L1,且突部246在軸向方向D3上從自行車鏈輪10之齒表面突出達一第二最大長度L2。
自行車鏈輪210包括提供至自行車鏈輪10之一突部246。與第一實施例之突部46b不同,突部246附接至自行車鏈輪10作為單獨於鏈輪主體14之一構件,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突部246附接至鏈輪本體16作為單獨於鏈輪主體14之構件。突部246可由不同於自行車鏈輪10之材料之材料製成。突部246亦可由相同於自行車鏈輪10之材料之材料製成。
使用自行車鏈輪210,突部246經結構設計以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A(圖1中描繪)之軸向方向D3上背離自行車鏈輪10引導自行車鏈條1。此在齒輪變速期間在第二鏈條相位狀態中減小釘銷40b與自行車鏈條1之間的干涉。相應地,使用自行車鏈輪210,可減小齒輪變速操作期間之非期望衝擊。
參考圖11,下文將描述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310,其中詳細繪示突部46b及自行車鏈輪構件312。自行車鏈輪310具有與自行車鏈輪10相同的結構設計,除自行車鏈輪構件312之結構之外。因此,在此,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之元件將相同地編號。
如圖11中所見,自行車鏈輪310包括一自行車鏈輪構件312。自行車鏈輪構件312包含鏈輪本體316、鏈輪主體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3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316附接至鏈輪主體14且包含在自行車鏈輪310之圓周方向上配置之第一鏈輪齒。鏈輪本體316具有一多層結構,該多層材料具有不同材料。
鏈輪本體316包含一第一鏈輪層350、一第二鏈輪層352及一第三鏈輪層354。第一鏈輪層350由包括鐵之一第一層材料製成。第二鏈輪層352由包括鋁之一第二層材料製成。第三鏈輪層354由包括鐵之一第三層材料製成。第二鏈輪層352在軸向方向D3上提供於第一鏈輪層350與第三鏈輪層354之間。第一鏈輪層350及第三鏈輪層354之材料之可能實例包含鐵及不鏽鋼。第二鏈輪層352之材料之可能實例包含鋁、鈦、鎂及鈹。
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鏈輪層350及第三鏈輪層354藉由例如擴散接合而接合至第二鏈輪層352。第一鏈輪層350及第三鏈輪層354之至少一者可用黏著劑接合至第二鏈輪層352。第二鏈輪層352由一金屬材料製成;但是第二鏈輪層352可由包括一非金屬材料之一第二層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層材料可包括纖維增強塑膠。在其中第二層材料為纖維增強塑膠之一情況中,第一鏈輪層350及第三鏈輪層354可藉由一整體模製程序接合至第二鏈輪層352。因此,使用自行車鏈輪310,除在齒輪變速操作期間減小非期望衝擊外,可節省自行車鏈輪310之重量。
參考圖12,下文將描述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自行車鏈輪410,其中詳細繪示突部46b及自行車鏈輪構件412。自行車鏈輪410具有與自行車鏈輪10相同的結構設計,除自行車鏈輪構件412之外。因此,在此,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之元件將相同地編號。
如圖12中所見,自行車鏈輪410包括一自行車鏈輪構件412。自行車鏈輪構件412包含一鏈輪本體416、一鏈輪主體414,該鏈輪主體14包含:一底座部分28,鏈輪本體416附接至該底座部分28;及一蓋部分30,其附接至底座部分28以至少部分覆蓋底座部分28,使得鏈輪本體416附接至鏈輪主體414。
與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鏈輪10不同,粗糙化程序被應用於第一主體414及鏈輪本體416之至少一者之一附接表面。粗糙化程序之可能實例包含諸如噴砂之加工程序、諸如蝕刻之化學程序、及諸如雷射加工之其他程序。更具體言之,鏈輪本體416包含一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鏈輪主體414包含一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該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經結構設計以附接至鏈輪本體416之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及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之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比自行車鏈輪構件412之除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及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以外之一表面粗糙。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粗糙化程序被應用於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及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之各者。
鏈輪本體附接表面416a及鏈輪主體附接表面414a之區域不限於圖12中之所繪示實施例。例如,附接表面之長度及傾斜度可取決於鏈輪本體及鏈輪主體之尺寸及期望附接強度而變化。根據第四實施例,除在齒輪變速操作期間減小非期望衝擊外,可增大鏈輪主體414與鏈輪本體416之間之附接強度。
參考圖13A至圖13C,描述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其特徵在於一後鏈輪總成。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後鏈輪總成已被拆卸以依單獨圖式展示一後自行車鏈輪512、一第一後鏈輪522及一第二後鏈輪538。參考圖13A,根據第五實施例展示具有13個齒520之一後自行車鏈輪512之一描繪。與習知技術不同,後自行車鏈輪512包括兩個變速促進區域: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532a,其促進包括使一鏈條從第一後鏈輪522變速至後自行車鏈輪512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及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532b,其促進包含使一鏈條從第二後鏈輪538變速至後自行車鏈輪512之一第二變速操作。參考圖13B,描繪具有十二個齒526之一第一後鏈輪522,其比自行車鏈輪512小,具有一變速促進區域532c,該變速促進區域532c促進包含使鏈條從第二後鏈輪538變速至第一後鏈輪 522之一變速操作。參考圖13C,描繪具有十一個齒536之一第二後鏈輪538,其比自行車鏈輪512及第一後鏈輪522小。第二後鏈輪538包括兩個變速促進區域:一第一輔助變速促進區域532d,其促進包含使鏈條從第二後鏈輪538變速至第一後鏈輪522之一變速操作;及一第二輔助變速促進區域532e,其促進包含使鏈條從第二後鏈輪538變速至自行車鏈輪512之一變速操作。
將暸解,與習知技術不同,在所主張之後鏈輪總成之自行車鏈輪512及第二鏈輪538中,提供兩個變速促進區域。相應地,可根據需要用來自多後鏈輪總成之第一後鏈輪522及第二後鏈輪538之一者替代第一後鏈輪522及第二後鏈輪538之另一者。各鏈輪之齒數不受限,只要第一後鏈輪522小於自行車鏈輪512,且第二後鏈輪538小於自行車鏈輪512及第一後鏈輪522。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經附接」或「附接」涵蓋其中藉由將一元件直接附貼至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至該另一元件之結構設計;其中經由(若干)中間構件將元件間接附接至另一元件之結構設計;及其中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成一體(即,一元件本質上係另一元件之部分)之結構設計。此概念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之字詞,例如「結合」、「連接」、「耦合」、「安裝」、「固定」及其等衍生詞,術語「經接合」及「接合」除外。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旨在作為開放式術語,其等指定所陳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之存在。此概念亦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之字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等衍生詞。
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中敘述之序數(諸如術語「第一」或「第二」)僅僅係識別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意義(例如,一特定順序及類似物)。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非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非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如本文中使用的術語「自行車」及其衍生詞旨在作為開放性術語,其指定具有藉由一自行車手的腳部在踏板上的作用而推動之一車輪之任何車輛或機器,且涵蓋戶外自行車、固定自行車、健身自行車、室內自行車及類似自行車。
最後,如本文所使用之程度術語(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意謂所修飾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未顯著改變(例如,製造公差)。
顯然,根據上述教示本發明之許多修改及變動係可能的。因此應理解,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可依不同於如本文中具體描述之其他方式實踐本發明。

Claims (27)

  1. 一種自行車鏈輪,其具有一旋轉中心軸,該自行車鏈輪為一大直徑鏈輪,包含:一第一變速促進區域,提供於該大直徑鏈輪之一表面上,且結構設計以促進將一鏈條從具有一第一齒數之一中直徑鏈輪變速至該大直徑鏈輪之一第一變速操作;及一第二變速促進區域,提供於該大直徑鏈輪之一表面上,且結構設計以促進將該鏈條從具有一第二齒數之一小直徑鏈輪變速至該大直徑鏈輪之一第二變速操作;其中該第一齒數大於該第二齒數;該大直徑鏈輪具有一第三齒數,該第三齒數大於該第一齒數及該第二齒數;該中直徑鏈輪及該小直徑鏈輪為可交換地安裝以與該大直徑鏈輪共同旋轉;及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提供於該大直徑鏈輪的相同位置作為共同變速促進區域以促進該第一變速操作及該第二變速操作。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中直徑鏈輪係比該大直徑鏈輪還小之一鏈輪;及該小直徑鏈輪係比該大直徑鏈輪還小之一鏈輪。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一釘銷;及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釘銷。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一突部;及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突部。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經定位以在該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該鏈條在該中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該第一突部與該鏈條接觸。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經定位以接觸一鏈條,且在該第一變速操作期間在該鏈條在該中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該鏈條以將該鏈條移離該大直徑鏈輪;且該第二鏈條相位不同於該第一鏈條相位。
  7. 如請求項6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藉由該第一突部對該鏈條之該推動阻止該鏈條接觸該第一釘銷。
  8.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二突部經定位以在該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該鏈條在該小直徑鏈輪上之該第一鏈條相位中避免該第二突部與該鏈條接觸。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二突部經定位以接觸該鏈條,且在該第二變速操作期間在該鏈條在該小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鏈條相位中,在平行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推動該鏈條以將該鏈條移離該大直徑鏈輪;且該第二鏈條相位不同於該第一鏈條相位。
  10.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藉由該第二突部對該鏈條之該推動阻止該鏈條接觸該第二釘銷。
  11.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操作包含使一鏈條從該中直徑鏈輪變速至該大直徑鏈輪;且該第二變速操作包含使該鏈條從該小直徑鏈輪變速至該大直徑鏈輪。
  1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經提供以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該大直徑鏈輪上彼此圓周間隔開。
  1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係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複數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之一者,且該複數個第一變速促進區域經安置以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彼此圓周間隔開。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係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之一者,且該複數個第二變速促進區域經安置以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彼此圓周間隔開。
  15. 如請求項1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等第一變速促進區域之至少一者及該等第二變速促進區域之至少一者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相同位置處。
  16.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一凹部;且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凹部。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鏈輪,其中:所提供之該第一凹部相對於該大直徑鏈輪之一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該第一釘銷之下游;且所提供之該第二凹部相對於該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該第二釘銷之下游。
  18.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凹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從該第一釘銷徑向向內定位;且該第二凹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從該第二釘銷徑向向內定位。
  19.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大直徑鏈輪進一步包含一鏈輪本體,該鏈輪本體包含一環形部分,該環形部分具有繞其之一外周邊形成之鏈輪齒,該環形部分包含一較小鏈輪面向側,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及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提供在該較小鏈輪面向側上。
  20.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相對於該大直徑鏈輪之一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該第一釘銷之下游;且該第二突部相對於該旋轉驅動方向定位在該第二釘銷之下游。
  21.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從該第一釘銷徑向向內定位;且該第二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從該第二釘銷徑向向內定位。
  22.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一凹部;該第二變速促進區域包含提供在該大直徑鏈輪上之一第二凹部;該第一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一徑向方向上定位在該第一釘銷與該第一凹部之間;且該第二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一徑向方向上定位在該第二釘銷與該第二凹部之間。
  23.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一圓周方向上定位在該第一釘銷與該第一凹部之間;且該第二突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一圓周方向上定位在該第二釘銷與該第二凹部之間。
  24.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一突部經結構設計以在該小直徑鏈輪安裝至該大直徑鏈輪的同時,在該第二變速操作期間阻止一鏈條接合該第一釘銷。
  25. 如請求項24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第二突部經結構設計以在該中直徑鏈輪安裝至該大直徑鏈輪的同時,在該第一變速操作期間阻止一鏈條接合該第二釘銷。
  26.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大直徑鏈輪係一自行車前鏈輪。
  2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鏈輪,其中:該大直徑鏈輪係一自行車後鏈輪。
TW105108708A 2015-05-20 2016-03-21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TWI659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717,990 US10155566B2 (en) 2015-05-20 2015-05-20 Interchangeable bicycle sprocket
US14/717,990 2015-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361A TW201641361A (zh) 2016-12-01
TWI659897B true TWI659897B (zh) 2019-05-21

Family

ID=57231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8708A TWI659897B (zh) 2015-05-20 2016-03-21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5566B2 (zh)
CN (1) CN106167071B (zh)
DE (1) DE102016004822A1 (zh)
TW (1) TWI6598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0192B2 (en) 2009-04-29 2014-09-02 Race Face Prerformance Products Inc. Bicycle crank arm and insert therefore
US9182027B2 (en) * 2011-12-06 2015-11-10 Sram, Llc Chainring
WO2015131023A1 (en) * 2014-02-27 2015-09-03 Eko Sport, Inc. Alternating tooth chain ring
US9919763B2 (en) * 2014-06-16 2018-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WO2016168078A1 (en) 2015-04-13 2016-10-20 Eko Sport, Inc. Chain ring with teeth oppositely laterally engaging a drive chain
US10549816B2 (en) * 2016-02-26 2020-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CN112517887A (zh) 2016-04-11 2021-03-19 福克斯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自行车前链轮组件的方法
US20180194431A1 (en) 2017-01-06 2018-07-12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sprocket assembly,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drive train of bicycle
US10309515B2 (en) * 2017-04-17 2019-06-04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11014628B2 (en) 2017-04-28 2021-05-25 Fox Factory, Inc. Cinch direct mount 2X ring system
US10683057B2 (en) * 2017-09-08 2020-06-16 Drivetrain Tech Solution Inc. Guiding belt pulley for bicycle
IT201700107554A1 (it) * 2017-09-26 2019-03-26 Campagnolo Srl Componente di pacco pignoni per bicicletta e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per bicicletta
US11359709B2 (en) * 2018-12-18 2022-06-14 Fox Factory, Inc. Chainring
US11680633B2 (en) * 2019-02-08 2023-06-20 Fox Factory, Inc. Chainring
US11691693B2 (en) * 2021-05-27 2023-07-04 Shimano Inc. Front sprocket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N113998049B (zh) * 2021-11-02 2023-04-07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载荷链传动用变速链轮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8A (zh) * 1991-10-21 1993-08-18 株式会社岛津 用于自行车链轮总成的链条换挡辅助装置
US5609536A (en) * 1995-06-13 1997-03-11 Tracer Company, Ltd. Bicycle freewheel gear cluster gear-shifting mechanism
CN1337340A (zh) * 2000-06-30 2002-02-27 株式会社岛野 带有链条支撑凸台的自行车链轮
JP200600811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Shimano Inc 自転車スプロケット用シフト補助突起
CN101264783A (zh) * 2007-03-15 2008-09-17 株式会社荣技研 自行车用前变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0736A (zh) * 1972-12-07 1974-08-03
US4198876A (en) * 1977-11-14 1980-04-22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JPS5736488Y2 (zh) * 1978-04-14 1982-08-12
JP2901268B2 (ja) * 1989-05-01 1999-06-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多段ギヤ装置
JP3111072B2 (ja) * 1990-02-28 2000-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ット装置
US5192249A (en) * 1990-02-28 1993-03-09 Shimano, Inc.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bicycle
US5192248A (en) * 1990-06-24 1993-03-09 Shimano, Inc. Multi-stage sprocket assembly for bicycle
JPH06199268A (ja) * 1992-12-28 1994-07-19 Mori San Tsuaa:Kk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ット装置
US5464373A (en) * 1994-11-15 1995-11-07 Cyclone Precision Inc.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with a chain guiding means
DE4445035C1 (de) * 1994-12-16 1996-06-05 Fichtel & Sachs Ag Kettenschaltung
DE19606667C2 (de) * 1996-02-23 1999-10-14 Sram De Gmbh Kettenschaltung für Fahrräder
DE19703930A1 (de) * 1997-02-04 1998-08-06 Sram De Gmbh Kettenschaltung,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TW373616U (en) * 1997-04-16 1999-11-01 Ind Tech Res Inst Tooth structure of the chainwheels set of the bicycle
US6860171B1 (en) * 1999-12-29 2005-03-01 Shimano, Inc. Drive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assist mechanism
US6805645B2 (en) * 2001-10-15 2004-10-19 Apex Bicycle Components Corporation Ltd. Tooth contour structure for large sprocket set of bicycle
US6923741B2 (en) * 2002-08-30 2005-08-02 Shimano Inc. Top sprocket for a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rear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DE10347784B4 (de) * 2003-10-10 2017-04-06 Sram Deutschland Gmbh Geräuscharme Kettenschaltung
US8096908B2 (en) * 2004-12-14 2012-01-17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US7585240B2 (en) * 2005-02-03 2009-09-08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8092329B2 (en) * 2005-08-31 2012-01-10 Wick Werks, LLC Bicycle chain rings with ramps
US8617015B2 (en) * 2005-09-27 2013-12-31 Wick Werks, LLC Bicycle chain rings
US7942771B2 (en) * 2005-12-13 2011-05-17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pparatus with a shift inhibiting structure
US7871347B2 (en) * 2007-10-11 2011-01-1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EP2222541A1 (fr) * 2007-11-22 2010-09-01 DELALE, Jean-Yves Pedalier a plateaux interchangeables
US8550944B2 (en) * 2008-10-01 2013-10-08 Sram, Llc Multi-speed sprocket assembly
US8235850B2 (en) * 2008-12-01 2012-08-07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8A (zh) * 1991-10-21 1993-08-18 株式会社岛津 用于自行车链轮总成的链条换挡辅助装置
US5609536A (en) * 1995-06-13 1997-03-11 Tracer Company, Ltd. Bicycle freewheel gear cluster gear-shifting mechanism
CN1337340A (zh) * 2000-06-30 2002-02-27 株式会社岛野 带有链条支撑凸台的自行车链轮
JP2006008111A (ja) * 2004-06-22 2006-01-12 Shimano Inc 自転車スプロケット用シフト補助突起
CN101264783A (zh) * 2007-03-15 2008-09-17 株式会社荣技研 自行车用前变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361A (zh) 2016-12-01
CN106167071A (zh) 2016-11-30
US10155566B2 (en) 2018-12-18
DE102016004822A1 (de) 2016-11-24
US20160339995A1 (en) 2016-11-24
CN106167071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897B (zh)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TWI597440B (zh) 自行車鏈輪
TWI661979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648493B (zh) 自行車鏈輪
TWI639785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US8096908B2 (en)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TWI704086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JP3779706B2 (ja) 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のためのトップ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のため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US8226511B2 (en) Bicycle sprocket tooth with a shift assist radius greater than a reference tooth radius
TWI72619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07914819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I706893B (zh) 自行車鏈輪
US10865870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10717495B2 (en) Bicycle sprocket
TW202122304A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M512542U (zh) 自行車鏈輪
CN109421888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JP2023146626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
TW202348496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JP2024008714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を支持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るスプロケットキャリア
JP2023180031A5 (zh)
TW202246120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前鏈輪總成
TWM605183U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鏈輪
TW201938447A (zh) 自行車鏈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