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8496A -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8496A
TW202348496A TW112116363A TW112116363A TW202348496A TW 202348496 A TW202348496 A TW 202348496A TW 112116363 A TW112116363 A TW 112116363A TW 112116363 A TW112116363 A TW 112116363A TW 202348496 A TW202348496 A TW 2023484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rocket
additional
teeth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6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輝文 黎
文強 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8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4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確保後鏈輪之變速性能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本發明之後鏈輪具備鏈輪本體、複數個鏈輪齒及複數個緊固孔,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將後鏈輪與相鄰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1相鄰緊固孔,於與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上以第1節距角度配置,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2相鄰緊固孔,於周向上以第2節距角度配置,第2節距角度與第1節距角度不同,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3相鄰緊固孔,於周向上以第3節距角度配置,第3節距角度與第1節距角度及第2節距角度之各者不同。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本揭示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於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專利文獻1之後鏈輪具備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與複數個緊固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第102328724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若複數個緊固孔配置於對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造成影響之位置,則有抑制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之變速性能提高之虞。
本揭示之1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確保後鏈輪之變速性能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揭示之第1態樣之後鏈輪係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上述後鏈輪具有:軸向外向面;與軸向內向面,其於與上述後鏈輪之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軸向外向面之相反側;上述軸向內向面構成為,於上述後鏈輪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安裝狀態下,朝向上述軸向上之上述人力驅動車之軸向中心面;上述後鏈輪具備:鏈輪本體;複數個鏈輪齒,其等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上述鏈輪本體延伸至徑向外側;及複數個緊固孔,其設置於上述鏈輪本體;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將上述後鏈輪與相鄰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上述相鄰鏈輪,以於上述軸向上,於上述相鄰鏈輪與上述後鏈輪之間無其他鏈輪之方式相鄰;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1相鄰緊固孔,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上,以第1節距角度配置,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2相鄰緊固孔,於上述周向上以第2節距角度配置,上述第2節距角度與上述第1節距角度不同,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3相鄰緊固孔,於上述周向上以第3節距角度配置,上述第3節距角度與上述第1節距角度及上述第2節距角度之各者不同,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 根據第1態樣之後鏈輪,因可根據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之配置,以不同節距角度配置複數個緊固孔,故複數個緊固孔不易配置於對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造成影響之位置。因此,可確保後鏈輪之變速性能。根據第1態樣之後鏈輪,因可以不同節距角度配置複數個緊固孔,故可貢獻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之配置之自由度。根據第1態樣之後鏈輪,因可根據後鏈輪之形狀,以不同節距角度配置複數個緊固孔,故可確保後鏈輪之強度。
如本揭示之第1態樣之第2態樣之後鏈輪中,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1孔中心軸心之第1緊固孔、與具有第2孔中心軸心之第2緊固孔;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3孔中心軸心之第3緊固孔、與具有第4孔中心軸心之第4緊固孔;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5孔中心軸心之第5緊固孔、與具有第6孔中心軸心之第6緊固孔;且上述第1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1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1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2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2參照線定義;上述第2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3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3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4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4參照線定義;上述第3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5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5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6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6參照線定義。 根據第2態樣之後鏈輪,可一邊確保後鏈輪之變速性能,一邊貢獻用於提高變速性能之構造之配置之自由度。
如本揭示之第1或第2態樣之第3態樣之後鏈輪中,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相鄰之較小鏈輪移動至上述後鏈輪之降檔動作;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及降檔凹部齒;且上述降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降檔開始齒與上述降檔凹部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與上述降檔開始齒相鄰;上述降檔凹部齒具有: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上述降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 根據第3態樣之後鏈輪,因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降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故複數個降檔促進齒之變速性能不易受複數個緊固孔之影響。因此,於降檔動作中,可實現變速衝擊較少之順利之降檔。
如本揭示之第1至第3態樣中任一項之第4態樣之後鏈輪中,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移動至相鄰之較小鏈輪之升檔動作;上述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升檔位移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朝向相鄰之較小鏈輪位移;升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脫離;及升檔凹部齒;且上述升檔開始齒具有:第1升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上述升檔開始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開始齒與上述升檔位移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與上述升檔位移齒相鄰;上述升檔凹部齒具有:第2升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上述升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凹部齒與上述升檔開始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與上述升檔開始齒相鄰;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上述第1升檔凹部及上述第2升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 根據第4態樣之後鏈輪,因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第1升檔凹部及第2升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故複數個降檔促進齒之變速性能不易受複數個緊固孔之影響。因此,於降檔動作中,可實現變速衝擊較少之順利之升檔。
如本揭示之第1至第4態樣中任一項之第5態樣之後鏈輪中,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上之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上之最大軸向長度;且上述最大徑向長度大於上述最大軸向長度。 根據第5態樣之後鏈輪,因可縮短最大軸向長度,故可增加後鏈輪組件所包含之鏈輪之個數。
本揭示之第6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係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具備:上述後鏈輪,其係本揭示之第1至第5態樣中任1者之上述後鏈輪,具有第1節圓直徑;及上述相鄰鏈輪,其係具有大於上述第1節圓直徑之第2節圓直徑者之上述相鄰鏈輪,於上述後鏈輪組件之組裝狀態下,以與上述後鏈輪同軸之方式配置。 根據第6態樣之後鏈輪組件,可一邊確保變速性能,一邊實現強度優異之後鏈輪組件。
如本揭示之第6態樣之第7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相鄰鏈輪具備:追加鏈輪本體;及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其等於上述徑向上,自上述追加鏈輪本體延伸至徑向外側。 根據第7態樣之後鏈輪組件,可一邊確保變速性能,一邊實現強度優異之後鏈輪組件。
如本揭示之第7態樣之第8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相鄰鏈輪具有:追加軸向外向面;與追加軸向內向面,其於上述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之相反側;上述追加軸向內向面構成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朝向上述軸向上之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軸向中心面;且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包含: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移動至上述相鄰鏈輪之追加降檔動作;上述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包含:追加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追加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及追加降檔凹部齒;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相鄰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相鄰,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具有:追加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追加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 根據第8態樣之後鏈輪組件,可藉由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減少追加降檔動作中之變速衝擊。因此,相鄰鏈輪可進行順利之追加降檔動作。
如本揭示之第8態樣之第9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 根據第9態樣之後鏈輪組件,藉由緊固構件,提高於相鄰鏈輪之徑向上與緊固構件對應之於相鄰鏈輪之部位之軸向上之剛性。
如本揭示之第8態樣或第9態樣之第10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包含相鄰齒;且上述相鄰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相鄰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相鄰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上游側,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相鄰;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相鄰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 根據第10態樣之後鏈輪組件,藉由緊固構件,可提高於相鄰鏈輪之徑向上與緊固構件對應之於相鄰鏈輪之部位之軸向上之剛性。
如本揭示之第10態樣之第11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相鄰齒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間。 根據第11態樣之後鏈輪組件,藉由緊固構件,可提高於相鄰鏈輪之徑向上與緊固構件對應之於相鄰鏈輪之部位之軸向上之剛性。
如本揭示之第7至第11態樣中任一項之第12態樣之後鏈輪組件中,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上之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上之追加最大軸向長度;且上述追加最大徑向長度大於上述追加最大軸向長度。 根據第12態樣之後鏈輪組件,因可縮短追加最大軸向長度,故可增加後鏈輪組件所包含之鏈輪之個數。 [發明之效果]
本揭示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可一邊確保後鏈輪之變速性能,一邊提高複數個緊固孔之配置之自由度。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12,對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30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26進行說明。圖1所示之人力驅動車10係具有至少1個車輪、且至少可由人力驅動力驅動之交通工具。人力驅動車10包含例如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貨運自行車、手搖自行車、及臥式自行車等各種種類之自行車。人力驅動車10具有之車輪之數量並未限定。人力驅動車10亦包含例如1輪車及具有2輪以上之車輪之交通工具。人力驅動車10並不限定於可僅由人力驅動力驅動之交通工具。人力驅動車10不僅包含人力驅動力,亦包含將電動馬達之驅動力用於推進之E-bike(電動自行車)。E-bike包含由電動馬達輔助推進之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於實施形態中,將人力驅動車10說明為自行車。
於本說明書中,表示以下方向之用語「前(前)」、「後(後)」、「前方」、「後方」、「左」、「右」、「橫」、「上方」及「下方」、以及任意其他類似表示方向之用語,意指於人力驅動車10之基準位置(例如,鞍座或座椅上)上,以朝向車把之騎手為基準而決定之該等之方向。
如圖1所示,例如,人力驅動車10包含曲柄12、前鏈輪14、後輪轂組件16及驅動鏈18。前鏈輪14安裝於曲柄12。
曲柄12包含曲柄軸20及一對曲柄臂22。一對曲柄臂22之各者安裝於曲柄軸20。踏板24可旋轉地連結於一對曲柄臂22之各者。
例如,人力驅動車10包含後鏈輪組件26。例如,後輪轂組件16包含後鏈輪組件26及輪轂軸28。後鏈輪組件26相對於人力驅動車10之車架10F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28。輪轂軸28構成為與後鏈輪組件26、及人力驅動車10之後輪一體旋轉。
後鏈輪組件26分別包含尺寸不同之複數個鏈輪。複數個鏈輪之數量可任意選擇。例如,圖2所示之後鏈輪組件26包含10個鏈輪。後鏈輪組件26可包含2個以上且未達10個之鏈輪,亦可包含11個以上之鏈輪。
如圖5所示,驅動鏈18包含複數個滾子18A、複數個外鏈節18B及複數個內鏈節18C。外鏈節18B構成為一對外板排列於軸向AD。內鏈節18C構成為一對內板排列於軸向AD。驅動鏈18捲繞於前鏈輪14及後鏈輪組件26。驅動鏈18將施加於踏板24之人力驅動力,自前鏈輪14傳遞至後鏈輪組件26。後鏈輪組件26經由輪轂軸28,將人力驅動力傳遞至人力驅動車10之後輪。
例如,人力驅動車10進而包含後撥鏈器。後撥鏈器以使扣合於複數個鏈輪之1者之驅動鏈18,自複數個鏈輪之1者移動至另1者之方式,執行換擋動作。
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複數個鏈輪中直徑第2大之鏈輪說明為後鏈輪30。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複數個鏈輪中直徑最大之鏈輪說明為相鄰鏈輪70。相鄰鏈輪70相鄰於後鏈輪30。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複數個鏈輪中直徑第3大之鏈輪說明為相鄰小鏈輪26A。相鄰小鏈輪26A相鄰於後鏈輪30且小於後鏈輪30。
如圖2所示,例如,後鏈輪組件26具備後鏈輪30與相鄰鏈輪70。圖2顯示組裝狀態下之後鏈輪組件26。例如,相鄰鏈輪70以於後鏈輪組件26之組裝狀態下與後鏈輪30同軸之方式配置。相鄰鏈輪70之旋轉中心軸心與後鏈輪30之旋轉中心軸心X1一致。
如圖3所示,例如後鏈輪30具有第1節圓直徑D1。第1節圓直徑D1係於將驅動鏈18假想地配置於後鏈輪30之狀態下,通過驅動鏈18之滾子18A之中心軸心之第1節圓P1之直徑。
如圖9所示,例如,相鄰鏈輪70具有第2節圓直徑D2。第2節圓直徑D2係於將驅動鏈18假想地配置於相鄰鏈輪70之狀態下,通過驅動鏈18之滾子18A之中心軸心之第2節圓P2之直徑。例如,第2節圓直徑D2大於第1節圓直徑D1。
如圖1及圖4所示,後鏈輪30具有軸向外向面30A與軸向內向面30B。軸向內向面30B於與後鏈輪30之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軸向AD上,設置於軸向外向面30A之相反側。軸向內向面30B構成為,於安裝狀態下朝向軸向AD之人力驅動車10之軸向中心面CS。例如,人力驅動車10之軸向中心面CS與人力驅動車10之橫向之中心實質性一致。安裝狀態係後鏈輪3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之狀態。於安裝狀態下,後鏈輪組件26為組裝狀態。於安裝狀態下,相鄰鏈輪70與後鏈輪30同軸配置。
如圖3所示,後鏈輪30具備鏈輪本體32、複數個鏈輪齒34及複數個緊固孔36。例如,鏈輪本體32包含外側環狀部32A、內側環狀部32B及複數個連結臂32C。外側環狀部32A具有內周部32D與外周部32E。內周部32D係外側環狀部32A中、於安裝狀態下朝向輪轂軸28之部分。外周部32E係外側環狀部32A中,於安裝狀態下,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內周部32D之相反側之部分。內側環狀部32B具有與後輪轂組件16之鏈輪支持體扣合之複數個花鍵齒32F。複數個連結臂32C於與後鏈輪30之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位於外側環狀部32A與內側環狀部32B之間。
如圖4至圖6所示,複數個鏈輪齒34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自鏈輪本體32延伸至徑向外側。藉由將複數個鏈輪齒34嵌入至外鏈節18B之一對外板之間、及內鏈節18C之一對內板之間,後鏈輪30扣合於驅動鏈18。例如,各鏈輪齒34具有驅動面、及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周向CD上設置於驅動面之相反之非驅動面。驅動面係於後鏈輪3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上位於鏈輪齒34之上游側之側面。於後鏈輪3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之情形時,各鏈輪齒34於驅動面上扣合於驅動鏈18之滾子18A。
如圖4所示,例如,複數個鏈輪齒34之各者具有徑向上之最大徑向長度L1、與軸向AD上之最大軸向長度L2。例如,最大徑向長度L1係自鏈輪本體32之外周部32E至齒尖為止之長度。例如,最大軸向長度L2係自軸向外向面30A至軸向內向面30B為止之長度。最大徑向長度L1大於最大軸向長度L2。
如圖3所示,複數個緊固孔36設置於鏈輪本體32。複數個緊固孔36之各者構成為接收緊固構件38。緊固構件38將後鏈輪30與相鄰鏈輪70彼此緊固。相鄰鏈輪70以於軸向AD上,於相鄰鏈輪70與後鏈輪30之間無其他鏈輪之方式相鄰。複數個緊固孔36之各者例如於軸向AD延伸。複數個緊固孔36之各者於軸向AD貫通鏈輪本體32。例如,緊固構件38包含鉚釘。緊固構件38決定相對於後鏈輪30之相鄰鏈輪70之位置。緊固構件38中被後鏈輪30與相鄰鏈輪70夾著之部分之外徑,例如大於緊固孔36之內徑。
緊固孔36之內徑大於鏈輪齒34之最大軸向長度L2。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之內徑彼此全部相等。複數個緊固孔36之內徑亦可為至少1者不同於其他。緊固構件38之尺寸與緊固構件38所接收之緊固孔36之尺寸對應。
複數個緊固孔36之各者具有中心軸心C。複數個緊固孔36之中心軸心C,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配置於相同位置。複數個節距角度,由複數條參照線A中與鄰接之2個緊固孔36之各者對應之2條參照線A所成之角度定義。複數個參照線A通過旋轉中心軸心X1、與複數個緊固孔36各者之中心軸心C。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條參照線A包含14條參照線A,定義14個節距角度。
複數個緊固孔36例如包含至少3個緊固孔36。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之數量為14。於本實施形態中,以於複數個緊固孔36中、於周向CD上無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其他緊固孔36之方式,將彼此相鄰之2個緊固孔36之組合定義為2個相鄰緊固孔。複數個緊固孔36包含3組以上之2個相鄰緊固孔。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包含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及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複數個緊固孔36亦可包含4組以上之2個相鄰緊固孔。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進而包含2個第4相鄰緊固孔46。2個相鄰緊固孔之組數為3以上,且為複數個緊固孔36之數量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2個相鄰緊固孔之組數為14個。
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及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可自複數個緊固孔36任意選擇。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及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只要自身所包含之2個緊固孔36中之至少1者與其他2組不同即可。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1者可選擇為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中之1個,且為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中之1個。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1者可選擇為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中之1個,且為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中之1個。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1者可選擇為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中之1個,且為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中之1個。
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以於周向CD上於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之間無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其他緊固孔36之方式彼此相鄰。例如,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包含第1緊固孔40A與第2緊固孔40B。例如,第1緊固孔40A具有第1孔中心軸心C1。例如,第2緊固孔40B具有第2孔中心軸心C2。
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2個第1相鄰緊固孔40,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周向CD上以第1節距角度B1配置。例如,第1節距角度B1由第1參照線A1與第2參照線A2定義。例如,第1參照線A1通過第1孔中心軸心C1及旋轉中心軸心X1。例如,第2參照線A2通過第2孔中心軸心C2及旋轉中心軸心X1。第1節距角度B1係第1參照線A1與第2參照線A2所成之角度。
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以於周向CD上於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之間無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其他緊固孔36之方式彼此相鄰。例如,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包含第3緊固孔42A與第4緊固孔42B。例如,第3緊固孔42A具有第3孔中心軸心C3。例如,第4緊固孔42B具有第4孔中心軸心C4。於圖3中,第3緊固孔42A之緊固孔36以兼顧第2緊固孔40B之方式選擇。
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2個第2相鄰緊固孔42,於周向CD上以第2節距角度B2配置。例如,第2節距角度B2由第3參照線A3與第4參照線A4定義。例如,第3參照線A3通過第3孔中心軸心C3及旋轉中心軸心X1。例如,第4參照線A4通過第4孔中心軸心C4及旋轉中心軸心X1。第2節距角度B2係第3參照線A3與第4參照線A4所成之角度。
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以於周向CD上於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之間無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其他緊固孔36之方式彼此相鄰。例如,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包含第5緊固孔44A與第6緊固孔44B。例如,第5緊固孔44A具有第5孔中心軸心C5。例如,第6緊固孔44B具有第6孔中心軸心C6。於圖3中,第5緊固孔44A即緊固孔36以兼顧第4緊固孔42B之方式選擇。
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2個第3相鄰緊固孔44,於周向CD上以第3節距角度B3配置。例如,第3節距角度B3由第5參照線A5與第6參照線A6定義。例如,第5參照線A5通過第5孔中心軸心C5及旋轉中心軸心X1。例如,第6參照線A6通過第6孔中心軸心C6及旋轉中心軸心X1。第3節距角度B3係第5參照線A5與第6參照線A6所成之角度。
例如,2個第4相鄰緊固孔46,以於周向CD上於2個第4相鄰緊固孔46之間無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其他緊固孔36之方式彼此相鄰。例如,2個第4相鄰緊固孔46包含第7緊固孔46A與第8緊固孔46B。例如,第7緊固孔46A具有第7孔中心軸心C7。例如,第8緊固孔46B具有第8孔中心軸心C8。於本實施形態中,第8緊固孔46B即緊固孔36以兼顧第1緊固孔40A之方式選擇。
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2個第4相鄰緊固孔46,於周向CD上以第4節距角度B4配置。例如,第4節距角度B4由第7參照線A7與第8參照線A8定義。例如,第7參照線A7通過第7孔中心軸心C7及旋轉中心軸心X1。例如,第8參照線A8通過第8孔中心軸心C8及旋轉中心軸心X1。第4節距角度B4係第7參照線A7與第8參照線A8所成之角度。
複數個節距角度例如包含3種以上之值之節距角度。例如,複數個節距角度之值之種類之數量為3以上且複數個節距角度之數量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節距角度包含4種值之節距角度。本實施形態之4種值之節距角度分別與第1節距角度B1、第2節距角度B2、第3節距角度B3及第4節距角度B4對應。
第2節距角度B2與第1節距角度B1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節距角度B2大於第1節距角度B1。第3節距角度B3與第1節距角度B1及第2節距角度B2之各者不同。於圖3中,第3節距角度B3大於第1節距角度B1及第2節距角度B2之任一者。於圖3中,第4節距角度B4與第1節距角度B1、第2節距角度B2及第3節距角度B3之各者不同。於圖3中,第4節距角度B4大於第1節距角度B1、第2節距角度B2及第3節距角度B3之任一者。
於圖3中,複數個節距角度除第1節距角度B1、第2節距角度B2、第3節距角度B3及第4節距角度B4外,包含第5節距角度B5、第6節距角度B6、第7節距角度B7、第8節距角度B8、第9節距角度B9、第10節距角度B10、第11節距角度B11、第12節距角度B12、第13節距角度B13、及第14節距角度B14。
於圖3中,第1節距角度B1為13度,第2節距角度B2為22度,第3節距角度B3為34度,第4節距角度B4為39度。例如,第6節距角度B6、第10節距角度B10及第14節距角度B14為與第1節距角度B1相同之角度。例如,第7節距角度B7及第11節距角度B11為與第2節距角度B2相同之角度。例如,第5節距角度B5、第8節距角度B8、第9節距角度B9、第12節距角度B12及第13節距角度B13為與第3節距角度B3相同之角度。
如圖1、圖3及圖5所示,例如複數個鏈輪齒34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48。例如,複數個降檔促進齒48構成為促進降檔動作。例如,降檔動作係驅動鏈18自相鄰之較小鏈輪移動至後鏈輪30之動作。相鄰之較小鏈輪於安裝狀態下,相鄰於後鏈輪30之軸向外向面30A側。例如,驅動鏈18於降檔動作中,藉由人力驅動車10之後撥鏈器,自相鄰小鏈輪26A移動至後鏈輪30。
例如,複數個降檔促進齒48包含降檔開始齒50與降檔凹部齒52。例如,降檔開始齒50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18。降檔開始齒50之齒尖,於軸向AD上,以自降檔開始齒50之驅動面朝向降檔開始齒50之非驅動面接近軸向外向面30A之方式傾斜。
例如,降檔凹部齒52構成為,於降檔動作中,驅動鏈18可於軸向AD上,於自軸向外向面30A朝向軸向內向面30B之方向移動。例如,降檔凹部齒52以於周向CD上,於降檔開始齒50與降檔凹部齒52之間無複數個鏈輪齒34中之其他鏈輪齒34之方式,相鄰於降檔開始齒50。例如,降檔凹部齒52於與後鏈輪3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降檔開始齒50之下游側,相鄰於降檔開始齒50。降檔凹部齒52之齒尖,於軸向AD上,以自驅動面朝向非驅動面接近軸向內向面30B之方式傾斜。
例如,降檔凹部齒52具有降檔凹部54。例如,降檔凹部54,於軸向AD上,以自軸向外向面30A朝向軸向內向面3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降檔凹部齒52之軸向外向面30A。例如,降檔凹部54包含第1降檔凹部54A與第2降檔凹部54B。第2降檔凹部54B之軸向AD之深度,設置為與第1降檔凹部54A之軸向AD之深度不同。例如,第2降檔凹部54B之軸向AD之深度大於第1降檔凹部54A之軸向AD之深度。第2降檔凹部54B之軸向AD之深度,亦可設置為與第1降檔凹部54A之軸向AD之深度相同。例如,第1降檔凹部54A與第2降檔凹部54B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複數個降檔促進齒48形成後鏈輪30之降檔區域。於降檔區域,作為提高降檔動作中之後鏈輪30之變速性能之構造,形成降檔凹部54。於後鏈輪30形成複數個降檔區域。於複數個降檔區域之各者,形成複數個降檔促進齒48中之降檔開始齒50與降檔凹部齒52。於圖3之後鏈輪30形成3個降檔區域。
對降檔動作中之驅動鏈18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降檔動作中,扣合於相鄰小鏈輪26A之驅動鏈18,藉由後撥鏈器朝向後鏈輪30之降檔凹部齒52移動。驅動鏈18之內鏈節18C移動至與第1降檔凹部54A對向之位置,且驅動鏈18之外鏈節18B移動至與第2降檔凹部54B對向之位置。藉由後撥鏈器,驅動鏈18朝向後鏈輪30移動,且沿降檔凹部54被引導至相鄰小鏈輪26A之徑向外側。因降檔開始齒50之齒尖,以自降檔開始齒50之驅動面朝向降檔開始齒50之非驅動面接近軸向外向面30A之方式傾斜,故驅動鏈18容易嵌入降檔開始齒50。藉由將降檔開始齒50之齒尖嵌入被引導至徑向外側之驅動鏈18,降檔開始齒50扣合於驅動鏈18。其後,伴隨後鏈輪3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驅動鏈18自相鄰小鏈輪26A脫離。藉由自相鄰小鏈輪26A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於後鏈輪30,降檔動作結束。
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以避免與降檔凹部54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以於周向CD上不與降檔凹部54重疊之方式配置。例如,複數個參照線A以不與降檔凹部54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以於徑向上不與降檔凹部54重疊之方式配置。
如圖1、圖3及圖6所示,例如複數個鏈輪齒34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構成為促進升檔動作。升檔動作係驅動鏈18自後鏈輪30移動至相鄰之較小鏈輪之動作。例如,驅動鏈18於升檔動作中,藉由人力驅動車10之後撥鏈器,自後鏈輪30移動至相鄰小鏈輪26A。
例如,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包含升檔位移齒58、升檔開始齒60、及升檔凹部齒62。例如,升檔位移齒58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朝向相鄰之較小鏈輪位移。升檔位移齒58之齒尖,於軸向AD上,以自升檔位移齒58之驅動面朝向升檔位移齒58之非驅動面接近軸向內向面30B之方式傾斜。
例如,升檔開始齒60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18脫離。例如,升檔開始齒60以於周向CD上,於升檔開始齒60與升檔位移齒58之間無複數個鏈輪齒34中之其他鏈輪齒34之方式,相鄰於升檔位移齒58。例如,升檔開始齒60於與後鏈輪3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升檔位移齒58之上游側,相鄰於升檔位移齒58。
例如,升檔開始齒60具有第1升檔凹部60A。例如,第1升檔凹部60A,以於軸向AD上,自軸向外向面30A朝向軸向內向面3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開始齒60之軸向外向面30A。第1升檔凹部60A自升檔開始齒60之驅動面延伸至升檔開始齒60之非驅動面。例如,第1升檔凹部60A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例如,升檔凹部齒62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不與自升檔開始齒60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例如,升檔凹部齒62以於周向CD上,於升檔凹部齒62與升檔開始齒60之間無複數個鏈輪齒34中之其他鏈輪齒34之方式,相鄰於升檔開始齒60。例如,升檔凹部齒62於與後鏈輪3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升檔開始齒60之上游側,相鄰於升檔開始齒60。
例如,升檔凹部齒62具有第2升檔凹部62A。例如,第2升檔凹部62A,以於軸向AD上,自軸向外向面30A朝向軸向內向面3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升檔凹部齒62之軸向外向面30A。第2升檔凹部62A自升檔凹部齒62之驅動面延伸至升檔凹部齒62之非驅動面。例如,第2升檔凹部62A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第2升檔凹部62A之軸向AD之深度,設置為與第1升檔凹部60A之軸向AD之深度不同。例如,第2升檔凹部62A之軸向AD之深度小於第1升檔凹部60A之軸向AD之深度。第2升檔凹部62A之軸向AD之深度,亦可設置為與第1升檔凹部60A之軸向AD之深度相同。
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形成後鏈輪30之升檔區域。於升檔區域,作為提高升檔動作中之後鏈輪30之變速性能之構造,形成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於後鏈輪30形成複數個升檔區域。於複數個升檔區域之各者,形成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中之升檔位移齒58、升檔開始齒60、及升檔凹部齒62。於圖3之後鏈輪30形成4個升檔區域。
對升檔動作中之驅動鏈18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升檔動作中,扣合於後鏈輪30之驅動鏈18,藉由後撥鏈器朝向相鄰小鏈輪26A移動。當驅動鏈條18扣合於升檔位移齒58時,因升檔位移齒58之齒尖,以自升檔位移齒58之驅動面朝向升檔位移齒58之非驅動面接近軸向內向面30B之方式傾斜,故驅動鏈18朝向相鄰小鏈輪26A靠近。因藉由第1升檔凹部60A使升檔開始齒60之齒尖靠近軸向內向面30B,故朝向相鄰小鏈輪26A靠近之驅動鏈18容易自升檔開始齒60脫離。藉由第2升檔凹部62A,升檔凹部齒62之齒尖較升檔開始齒60之齒尖更靠近軸向內向面30B。因此,自升檔開始齒60脫離之驅動鏈18未扣合於升檔凹部齒62。其後,伴隨後鏈輪3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驅動鏈18自後鏈輪30脫離。藉由自後鏈輪30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於相鄰小鏈輪26A,升檔動作結束。
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以避免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例如,以避免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之任一者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亦可以避免僅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之一部分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以於周向CD上,不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重疊之方式配置。例如,複數條參照線A以不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重疊之方式配置。複數個緊固孔36以於徑方向,不與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重疊之方式配置。
如圖7所示,例如,相鄰鏈輪70具備追加鏈輪本體72與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例如,追加鏈輪本體72包含追加外側環狀部72A與複數個追加連結臂72B。追加外側環狀部72A具有追加內周部72C與追加外周部72D。追加內周部72C係追加外側環狀部72A中,於安裝狀態下朝向輪轂軸28之部分。追加外周部72D係追加外側環狀部72A中、於安裝狀態下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追加內周部72C之相反側之部分。複數個追加連結臂72B於與旋轉中心軸線X1相關之徑向上,位於追加外側環狀部72A之內側。
如圖7及圖10所示,例如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於徑向上自追加鏈輪本體72延伸至徑向外側。藉由將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嵌入至外鏈節18B之一對外板之間、及內鏈節18C之一對內板之間,相鄰鏈輪70扣合於驅動鏈18。例如,各追加鏈輪齒74具有追加驅動面、及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周向CD上設置於追加驅動面之相反之追加非驅動面。追加驅動面係於追加鏈輪齒74之驅動旋轉方向RD1上位於追加鏈輪齒74之上游側之側面。於相鄰鏈輪7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之情形時,各追加鏈輪齒74於追加驅動面上扣合於驅動鏈18之滾子18A。
如圖4所示,例如,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之各者具有徑向上之追加最大徑向長度L3、與軸向AD上之追加最大軸向長度L4。例如,追加最大徑向長度L3係自追加鏈輪本體72之追加外周部72D至齒尖為止之長度。例如,追加最大軸向長度L4係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至追加軸向內向面70B為止之長度。例如,追加最大徑向長度L3大於追加最大軸向長度L4。
如圖8及圖9所示,例如相鄰鏈輪70具備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之各者構成為接收緊固構件38。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以於軸向AD上對應於複數個緊固孔36之方式,設置於追加鏈輪本體72。藉由以貫通緊固孔36及追加緊固孔76之方式設置複數個緊固構件38,相鄰鏈輪70緊固於後鏈輪30。
例如,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之數量根據複數個緊固孔36之數量決定。例如,追加緊固孔76之內徑等於緊固孔36之內徑。例如,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包含14個追加緊固孔76。例如,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之內徑彼此全部相等。複數個追加緊固孔76之內徑亦可為至少1者不同於其他。
如圖1及圖4所示,例如,相鄰鏈輪70具有追加軸向外向面70A與追加軸向內向面70B。例如,追加軸向內向面70B於軸向AD上,設置於追加軸向外向面70A之相反側。例如,追加軸向內向面70B構成為,於安裝狀態下朝向軸向AD之人力驅動車10之軸向中心面CS。
如圖1、圖7及圖10所示,例如,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包含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78。例如,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78構成為促進追加降檔動作。例如,追加降檔動作係驅動鏈18自後鏈輪30移動至相鄰鏈輪70之動作。例如,驅動鏈18於追加降檔動作中,藉由人力驅動車10之後撥鏈器,自後鏈輪30移動至相鄰鏈輪70。
例如,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78包含追加降檔開始齒80與追加降檔凹部齒82。例如,追加降檔開始齒80構成為於追加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18。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齒尖,於軸向AD上,以自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追加驅動面朝向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追加非驅動面接近追加軸向外向面70A之方式傾斜。
例如,追加降檔凹部齒82構成為,於追加降檔動作中,驅動鏈18可於軸向AD上,於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朝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之方向移動。例如,追加降檔凹部齒82以於周向CD上,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與追加降檔凹部齒82之間無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74之方式,相鄰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例如,追加降檔凹部齒82於與相鄰鏈輪7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下游側,相鄰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
例如,追加降檔凹部齒82具有追加降檔凹部84。例如,追加降檔凹部84,於軸向AD上,以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朝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追加降檔凹部齒82之追加軸向外向面70A。例如,追加降檔凹部84包含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與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之軸向AD之深度,設置為與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之軸向AD之深度不同。例如,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之軸向AD之深度,大於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之軸向AD之深度。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之軸向AD之深度,亦可設置於與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之軸向AD之深度相同。例如,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與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78形成相鄰鏈輪70之追加降檔區域。於追加降檔區域,作為提高追加降檔動作中之相鄰鏈輪70之變速性能之構造,形成追加降檔凹部84。於相鄰鏈輪70形成複數個追加降檔區域。於複數個追加降檔區域之各者,形成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78中之追加降檔開始齒80與追加降檔凹部齒82。於圖7之相鄰鏈輪70形成3個追加降檔區域。
對追加降檔動作中之驅動鏈18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追加降檔動作中,扣合於後鏈輪30之驅動鏈18,藉由後撥鏈器朝向相鄰鏈輪70之追加降檔凹部齒82移動。驅動鏈18之內鏈節18C移動至與第1追加降檔凹部84A對向之位置,且驅動鏈18之外鏈節18B移動至與第2追加降檔凹部84B對向之位置。藉由後撥鏈器,驅動鏈18朝向相鄰鏈輪70移動,且沿追加降檔凹部84被引導至後鏈輪30之徑向外側。因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齒尖,以自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追加驅動面朝向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追加非驅動面接近追加軸向外向面70A之方式傾斜,故驅動鏈18容易嵌入追加降檔開始齒80。藉由將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齒尖嵌入被引導至徑向外側之驅動鏈18,追加降檔開始齒80扣合於驅動鏈18。其後,伴隨相鄰鏈輪7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驅動鏈18自後鏈輪30脫離。藉由自後鏈輪30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於相鄰鏈輪70,追加降檔動作結束。
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之至少1者,於自軸向AD觀察之情形時,於周向CD上,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與追加降檔凹部齒82之間至少配置一部分。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包含特定緊固孔36A。特定緊固孔36A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追加參照線AL1與第2追加參照線AL2之間,且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第1追加參照線AL1之下游側。第1追加參照線AL1通過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齒尖及旋轉中心軸心X1。第2追加參照線AL2通過追加降檔凹部齒82之齒尖及旋轉中心軸心X1。例如,特定緊固孔36A以於軸向AD上與第2追加參照線AL2重疊之方式配置。
例如,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包含相鄰齒86。例如,相鄰齒86以於周向CD上,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與相鄰齒86之間無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74之方式,相鄰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例如,相鄰齒86於與相鄰鏈輪70之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上游側,相鄰於追加降檔開始齒80。
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之至少1者,於自軸向AD觀察之情形時,於周向CD上,於相鄰齒86與追加降檔凹部齒82之間至少配置一部分。特定緊固孔36A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2追加參照線AL2與第3追加參照線AL3之間,且位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第3追加參照線AL3之下游側。第3追加參照線AL3通過相鄰齒86之齒尖及旋轉中心軸心X1。
例如,複數個緊固孔36之至少1者,於自軸向AD觀察之情形時,於周向CD上,於相鄰齒86與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間至少配置一部分。特定緊固孔36A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追加參照線AL1與第3追加參照線AL3之間,且位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第3追加參照線AL3之下游側。
如圖1、圖7及圖11所示,例如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包含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構成為促進追加升檔動作。追加升檔動作係驅動鏈18自相鄰鏈輪70移動至相鄰之較小鏈輪之動作。例如,驅動鏈18於追加升檔動作中,藉由人力驅動車10之後撥鏈器,自相鄰鏈輪70移動至後鏈輪30。
例如,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包含追加升檔位移齒90、追加升檔開始齒92、及追加升檔凹部齒94。例如,追加升檔位移齒90構成為於追加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18朝向相鄰之後鏈輪30位移。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齒尖,以於軸向AD上,自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追加驅動面朝向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追加非驅動面接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之方式傾斜。
例如,追加升檔開始齒92構成為於追加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18脫離。例如,追加升檔開始齒92,以於周向CD上,於追加升檔開始齒92與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間無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74之方式,相鄰於追加升檔位移齒90。例如,追加升檔開始齒92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上游側,相鄰於追加升檔位移齒90。
例如,追加升檔開始齒92具有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例如,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以於軸向AD上,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朝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追加軸向外向面70A。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追加驅動面延伸至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追加非驅動面。例如,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例如,追加升檔凹部齒94構成為,於追加升檔動作中,不與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例如,追加升檔凹部齒94,以於周向CD上,於追加升檔凹部齒94與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間無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74之方式,相鄰於追加升檔開始齒92。例如,追加升檔凹部齒94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上游側,相鄰於追加升檔開始齒92。
例如,追加升檔凹部齒94具有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例如,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以於軸向AD上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朝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追加升檔凹部齒94之追加軸向外向面70A。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自追加升檔凹部齒94之追加驅動面延伸至追加升檔凹部齒94之追加非驅動面。例如,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藉由段壓加工形成。
例如,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包含反升檔位移齒96。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構成為,於追加升檔動作中,使扣合於相鄰鏈輪70之驅動鏈18,於軸向AD上靠近後鏈輪30之相反側。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以於周向CD上,於反升檔位移齒96與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間有2個複數個追加鏈輪齒74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74之方式配置。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配置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下游側。
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具有第3追加升檔凹部96A。例如,第3追加升檔凹部96A,以於軸向AD上自追加軸向外向面70A朝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凹陷之方式,設置於反升檔位移齒96之追加軸向外向面70A。第3追加升檔凹部96A自反升檔位移齒96之追加驅動面延伸至追加升檔凹部齒94之追加非驅動面。
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形成相鄰鏈輪70之追加升檔區域。於追加升檔區域,作為提高升檔動作中之相鄰鏈輪70之變速性能之構造,形成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及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於相鄰鏈輪70形成複數個追加升檔區域。於複數個追加升檔區域之各者,形成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88中之追加升檔位移齒90、追加升檔開始齒92、及追加升檔凹部齒94。於圖7之相鄰鏈輪70形成4個追加升檔區域。
參照圖12,對追加升檔動作中之驅動鏈18之動作進行說明。 於追加升檔動作中,扣合於相鄰鏈輪70之驅動鏈18,藉由後撥鏈器朝向後鏈輪30移動。驅動鏈18之外鏈節18B扣合於追加升檔位移齒90。當驅動鏈條18扣合於追加升檔位移齒90時,因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齒尖,以自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追加驅動面朝向追加升檔位移齒90之追加非驅動面接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之方式傾斜,故驅動鏈18朝向後鏈輪30靠近。驅動鏈18之內鏈節18C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因藉由第1追加升檔凹部92A,使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齒尖靠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故朝向後鏈輪30靠近之驅動鏈18容易30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之驅動鏈18向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內側移動。驅動鏈18之外鏈節18B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藉由第2追加升檔凹部94A,追加升檔凹部齒94之齒尖較追加升檔開始齒92之齒尖更靠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因此,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之驅動鏈18未扣合於追加升檔凹部齒94。其後,伴隨相鄰鏈輪70於驅動旋轉方向RD1旋轉,驅動鏈18自相鄰鏈輪70脫離。自相鄰鏈輪70脫離之驅動鏈18扣合於後鏈輪30,追加升檔動作結束。
於追加升檔動作中,於驅動鏈18自追加升檔開始齒92脫離之情形時,與位於較追加升檔開始齒92更靠驅動旋轉方向RD1之下游側之追加鏈輪齒74扣合之驅動鏈18,以追加升檔位移齒90為支點,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側旋轉。於追加升檔動作中,驅動鏈18之內鏈節18C扣合於反升檔位移齒96。藉由第3追加升檔凹部96A使反升檔位移齒96之齒尖靠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因而驅動鏈18容易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側移動。藉由反升檔位移齒96,與位於較追加升檔開始齒92更靠驅動旋轉方向RD1之下游側之追加鏈輪齒74扣合之驅動鏈18,容易向追加軸向內向面70B側旋轉。因此,藉由反升檔位移齒96,可減少追加升檔動作中之變速衝擊。
後鏈輪藉由於緊固孔配置緊固構件,提高軸向上之剛性。後鏈輪30以不與降檔凹部54、第1升檔凹部60A及第2升檔凹部62A重疊之方式,於鏈輪本體32設置緊固孔36。因此,後鏈輪30,於緊固孔36配置緊固構件38之情形時,可一邊具備充分之變速性能,一邊藉由緊固構件38提高剛性。
<變更例> 實施形態相關之說明係依照本揭示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可取得之形態之例示,並非意欲限制其形態。依照本揭示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可取得例如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之變更例、及至少2個彼此不矛盾之變更例組合之形態。於以下之變更例中,對與實施形態之形態共通之部分,標註與實施形態同一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複數個緊固孔36之全部亦可構成為,分別接收將後鏈輪30與相鄰小鏈輪26A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
·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至少1者,亦可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配置於與其他不同之位置。即使於複數個緊固孔36中之至少1者,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1相關之徑向上,配置於與其他不同之位置之情形時,複數個緊固孔36之全部亦較佳構成為,分別接收將後鏈輪30與相鄰鏈輪70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38。
·於相鄰鏈輪70中,亦可以第1追加參照線AL1通過特定緊固孔36A之中心軸心C之方式,配置追加降檔開始齒80。於以第1追加參照線AL1通過特定緊固孔36A之中心軸心C之方式配置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情形時,藉由緊固構件38,可進一步提高追加降檔開始齒80之軸向AD之剛性。
·亦可將反升檔位移齒96配置於後鏈輪30。例如,複數個升檔促進齒56包含反升檔位移齒。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構成為,於升檔動作中,使扣合於後鏈輪30之驅動鏈18,於軸向AD上靠近軸向內向面30B側。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以於周向CD上,於反升檔位移齒96與升檔位移齒58之間有2個複數個鏈輪齒34中之其他鏈輪齒34之方式配置。例如,反升檔位移齒96配置於與驅動旋轉方向RD1相關之升檔位移齒58之下游側。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意為所期望之選擇項之「1個以上」。作為一例,若選擇項之數量為2個,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意為「僅1個選擇項」或「2個選擇項之兩者」。作為另一例,若選擇項之數量為3個以上,則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意為「僅1個選擇項」或「2個以上之任意選擇項之組合」。
10:人力驅動車 10F:車架 12:曲柄 14:前鏈輪 16:後輪轂組件 18:驅動鏈 18A:滾子 18B:外鏈節 18C:內鏈節 20:曲柄軸 22:曲柄臂 24:踏板 26:後鏈輪組件 26A:相鄰小鏈輪 28:輪轂軸 30:後鏈輪 30A:軸向外向面 30B:軸向內向面 32:鏈輪本體 32A:外側環狀部 32B:內側環狀部 32C:連結臂 32D:內周部 32E:外周部 32F:花鍵齒 34:鏈輪齒 36:緊固孔 36A:特定緊固孔 38:緊固構件 40:第1相鄰緊固孔 40A:第1緊固孔 40B:第2緊固孔 42:第2相鄰緊固孔 42A:第3緊固孔 42B:第4緊固孔 44:第3相鄰緊固孔 44A:第5緊固孔 44B:第6緊固孔 46:第4相鄰緊固孔 46A:第7緊固孔 46B:第8緊固孔 48:降檔促進齒 50:降檔開始齒 52:降檔凹部齒 54:降檔凹部 54A:第1降檔凹部 54B:第2降檔凹部 56:升檔促進齒 58:升檔位移齒 60:升檔開始齒 60A:第1升檔凹部 62:升檔凹部齒 62A:第2升檔凹部 70:相鄰鏈輪 70A:追加軸向外向面 70B:追加軸向內向面 72:追加鏈輪本體 72A:追加外側環狀部 72B:複數個追加連結臂 72C:追加內周部 72D:追加外周部 74:追加鏈輪齒 76:追加緊固孔 78:追加降檔促進齒 80:追加降檔開始齒 82:追加降檔凹部齒 84:追加降檔凹部 84A:第1追加降檔凹部 84B:第2追加降檔凹部 86:相鄰齒 88:追加升檔促進齒 90:追加升檔位移齒 92:追加升檔開始齒 92A:第1追加升檔凹部 94:追加升檔凹部齒 94A:第2追加升檔凹部 96:反升檔位移齒 96A:第3追加升檔凹部 A:參照線 A1:第1參照線 A2:第2參照線 A3:第3參照線 A4:第4參照線 A5:第5參照線 A6:第6參照線 A7:第7參照線 A8:第8參照線 AD:軸向 AL1:第1追加參照線 AL2:第2追加參照線 AL3:第3追加參照線 B1:第1節距角度 B2:第2節距角度 B3:第3節距角度 B4:第4節距角度 B5:第5節距角度 B6:第6節距角度 B7:第7節距角度 B8:第8節距角度 B9:第9節距角度 B10:第10節距角度 B11:第11節距角度 B12:第12節距角度 B13:第13節距角度 B14:第14節距角度 C:中心軸心 C1:第1孔中心軸心 C2:第2孔中心軸心 C3:第3孔中心軸心 C4:第4孔中心軸心 C5:第5孔中心軸心 C6:第6孔中心軸心 C7:第7孔中心軸心 C8:第8孔中心軸心 CD:周向 CS:軸向中心面 D1:第1節圓直徑 D2:第2節圓直徑 D4:第4節圓直徑 L1:最大徑向長度 L2:最大軸向長度 L3:追加最大徑向長度 L4:追加最大軸向長度 P1:第1節圓 P2:第2節圓 RD1:驅動旋轉方向 X1:旋轉中心軸心
圖1係顯示包含具備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之人力驅動車之模式圖。 圖2係圖1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之側視圖。 圖3係圖2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之側視圖。 圖4係圖2之D4-D4線之剖視圖。 圖5係顯示圖3之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及鏈條之俯視圖。 圖6係顯示圖3之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及鏈條之俯視圖。 圖7係圖2之相鄰鏈輪之側視圖。 圖8係圖2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相鄰鏈輪、及緊固構件之第1側視圖。 圖9係圖1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相鄰鏈輪、及緊固構件之第2側視圖。 圖10係顯示圖7之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及鏈條之俯視圖。 圖11係顯示圖7之複數個追加升檔促進齒及鏈條之俯視圖。 圖12係顯示於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中,藉由追加升檔動作,驅動鏈欲自相鄰鏈輪移動至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之狀態之一例之俯視圖。
18:驅動鏈
18A:滾子
30:後鏈輪
30A:軸向外向面
32:鏈輪本體
32A:外側環狀部
32B:內側環狀部
32C:連結臂
32D:內周部
32E:外周部
32F:花鍵齒
34:鏈輪齒
36:緊固孔
40:第1相鄰緊固孔
40A:第1緊固孔
40B:第2緊固孔
42:第2相鄰緊固孔
42A:第3緊固孔
42B:第4緊固孔
44:第3相鄰緊固孔
44A:第5緊固孔
44B:第6緊固孔
46:第4相鄰緊固孔
46A:第7緊固孔
46B:第8緊固孔
48:降檔促進齒
50:降檔開始齒
52:降檔凹部齒
56:升檔促進齒
58:升檔位移齒
60:升檔開始齒
62:升檔凹部齒
A:參照線
A1:第1參照線
A2:第2參照線
A3:第3參照線
A4:第4參照線
A5:第5參照線
A6:第6參照線
A7:第7參照線
A8:第8參照線
AD:軸向
B1:第1節距角度
B2:第2節距角度
B3:第3節距角度
B4:第4節距角度
B5:第5節距角度
B6:第6節距角度
B7:第7節距角度
B8:第8節距角度
B9:第9節距角度
B10:第10節距角度
B11:第11節距角度
B12:第12節距角度
B13:第13節距角度
B14:第14節距角度
C:中心軸心
C1:第1孔中心軸心
C2:第2孔中心軸心
C3:第3孔中心軸心
C4:第4孔中心軸心
C5:第5孔中心軸心
C6:第6孔中心軸心
C7:第7孔中心軸心
C8:第8孔中心軸心
CD:周向
D1:第1節圓直徑
P1:第1節圓
RD1:驅動旋轉方向
X1:旋轉中心軸心

Claims (12)

  1. 一種後鏈輪,其係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且 上述後鏈輪具有:軸向外向面;與軸向內向面,其於與上述後鏈輪之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軸向外向面之相反側; 上述軸向內向面構成為,於上述後鏈輪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安裝狀態下,朝向上述軸向上之上述人力驅動車之軸向中心面; 上述後鏈輪具備: 鏈輪本體; 複數個鏈輪齒,其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徑向上,自上述鏈輪本體延伸至徑向外側;及 複數個緊固孔,其等設置於上述鏈輪本體;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各者,構成為接收將上述後鏈輪與相鄰鏈輪彼此緊固之緊固構件; 上述相鄰鏈輪,以於上述軸向上,於上述相鄰鏈輪與上述後鏈輪之間無其他鏈輪之方式相鄰;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1相鄰緊固孔,於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相關之周向上,以第1節距角度配置,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2相鄰緊固孔,於上述周向上以第2節距角度配置,上述第2節距角度與上述第1節距角度不同,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2個第3相鄰緊固孔,於上述周向上以第3節距角度配置,上述第3節距角度與上述第1節距角度及上述第2節距角度之各者不同,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之間無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中之其他緊固孔之方式彼此相鄰。
  2. 如請求項1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2個第1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1孔中心軸心之第1緊固孔、與具有第2孔中心軸心之第2緊固孔; 上述2個第2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3孔中心軸心之第3緊固孔、與具有第4孔中心軸心之第4緊固孔; 上述2個第3相鄰緊固孔包含具有第5孔中心軸心之第5緊固孔、與具有第6孔中心軸心之第6緊固孔;且 上述第1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1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1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2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2參照線定義; 上述第2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3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3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4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4參照線定義; 上述第3節距角度,藉由通過上述第5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5參照線、與通過上述第6孔中心軸心及上述旋轉中心軸心之第6參照線定義。
  3. 如請求項1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相鄰之較小鏈輪移動至上述後鏈輪之降檔動作; 上述複數個降檔促進齒包含: 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及 降檔凹部齒;且 上述降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降檔開始齒與上述降檔凹部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與上述降檔開始齒相鄰; 上述降檔凹部齒具有: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上述降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
  4. 如請求項1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移動至相鄰之較小鏈輪之升檔動作; 上述複數個升檔促進齒包含: 升檔位移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使驅動鏈朝向相鄰之較小鏈輪位移; 升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升檔動作中,最先自驅動鏈脫離;及 升檔凹部齒;且 上述升檔開始齒具有:第1升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 上述升檔開始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開始齒與上述升檔位移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位移齒之上游側,與上述升檔位移齒相鄰; 上述升檔凹部齒具有:第2升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升檔凹部齒之上述軸向外向面; 上述升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升檔凹部齒與上述升檔開始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中之其他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後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升檔開始齒之上游側,與上述升檔開始齒相鄰;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以避免與上述第1升檔凹部及上述第2升檔凹部重疊之方式配置。
  5. 如請求項1之後鏈輪,其中 上述複數個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上之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上之最大軸向長度;且 上述最大徑向長度大於上述最大軸向長度。
  6. 一種後鏈輪組件,其係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具備: 上述後鏈輪,其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上述後鏈輪,具有第1節圓直徑;及 上述相鄰鏈輪,其係具有大於上述第1節圓直徑之第2節圓直徑之上述相鄰鏈輪,於上述後鏈輪組件之組裝狀態下,以與上述後鏈輪同軸之方式配置。
  7. 如請求項6之後鏈輪組件,其中 上述相鄰鏈輪具備: 追加鏈輪本體;及 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其於上述徑向上,自上述追加鏈輪本體延伸至徑向外側。
  8. 如請求項7之後鏈輪組件,其中 上述相鄰鏈輪具有:追加軸向外向面;與追加軸向內向面,其於上述軸向上,設置於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之相反側; 上述追加軸向內向面構成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朝向上述軸向上之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軸向中心面;且 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包含: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其等構成為促進驅動鏈自上述後鏈輪移動至上述相鄰鏈輪之追加降檔動作; 上述複數個追加降檔促進齒包含: 追加降檔開始齒,其構成為於上述追加降檔動作中最先扣合於驅動鏈;及 追加降檔凹部齒; 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相鄰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下游側,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相鄰,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具有:追加降檔凹部,其以於上述軸向上,自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朝向上述追加軸向內向面凹陷之方式,設置於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上述追加軸向外向面。
  9. 如請求項8之後鏈輪組件,其中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
  10. 如請求項8之後鏈輪組件,其中 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包含相鄰齒;且 上述相鄰齒,以於上述周向上,於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與上述相鄰齒之間無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中之其他追加鏈輪齒之方式,於與上述相鄰鏈輪之驅動旋轉方向相關之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上游側,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相鄰; 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相鄰齒與上述追加降檔凹部齒之間。
  11. 如請求項10之後鏈輪組件,其中上述複數個緊固孔之至少1者,於自上述軸向觀察之情形時,於上述周向上,其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相鄰齒與上述追加降檔開始齒之間。
  12. 如請求項7之後鏈輪組件,其中 上述複數個追加鏈輪齒之各者,具有於上述徑向上之追加最大徑向長度、與於上述軸向上之追加最大軸向長度;且 上述追加最大徑向長度大於上述追加最大軸向長度。
TW112116363A 2022-06-08 2023-05-03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TW2023484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3078A JP2023180031A (ja) 2022-06-08 2022-06-08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JP2022-093078 2022-06-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496A true TW202348496A (zh) 2023-12-16

Family

ID=8887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6363A TW202348496A (zh) 2022-06-08 2023-05-03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80031A (zh)
CN (1) CN117184307A (zh)
DE (1) DE102023204502A1 (zh)
TW (1) TW20234849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8724B (zh) 2011-10-14 2014-06-04 中山新宝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80031A (ja) 2023-12-20
CN117184307A (zh) 2023-12-08
DE102023204502A1 (de)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897B (zh) 可交換自行車鏈輪
TWI72619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535624B (zh) 腳踏車前鏈輪
CN110239655B (zh) 自行车链轮
JP2016117489A (ja) 自転車のスプロ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EP1564130B1 (en) Transmission casing for bicycle
US20240092455A1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lock device
US20240067299A1 (en) Rear sprocket
TW202348496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及人力驅動車用之後鏈輪組件
JP2024008714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を支持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るスプロケットキャリア
TWI842698B (zh) 自行車鏈輪
US11691693B2 (en) Front sprocket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400465A (zh) 人力驅動車輛用後鏈輪
JP2023180031A5 (zh)
JP2023146626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
TW202337761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鏈輪
TW202323128A (zh) 後鏈輪
US20220213939A1 (en) Planar ratchet assembly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EP4400402A2 (en) Powertrain for electric bicycle
TW202308895A (zh) 後鏈輪
WO2023031295A2 (en) Electric bicycle
JP2024049872A (ja) 人力駆動車両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
TWM605183U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鏈輪
CN112572051A (zh) 车轮结构
WO2023031307A2 (en) Shifting and gear assembly for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