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4964B -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 Google Patents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4964B
TWI654964B TW106125061A TW106125061A TWI654964B TW I654964 B TWI654964 B TW I654964B TW 106125061 A TW106125061 A TW 106125061A TW 106125061 A TW106125061 A TW 106125061A TW I654964 B TWI654964 B TW I6549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alve
flow path
hole
vent h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8223A (zh
Inventor
川村憲一郎
兒玉幸治
成田幸輔
阿知波寬基
竹村洋
Original Assignee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260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21099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8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9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35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33Occlud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25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the pressure being controlled by electric signals, e.g. derived from Korotkoff sou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5/047Pumps having electric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 F16K7/17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the diaphragm being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氣體控制裝置(100),其具備泵(10)、閥(101)、袖帶(109)及控制部(115)。閥(101)具有設置有第1通氣孔(110)及第1通氣孔(111)之第1板(191)、設置有排氣孔(113)及排氣通路(114)之流路形成部(190)、設置有第2通氣孔(112)之第2板(192)及隔離板(199)。袖帶(109)之腕帶橡膠管(109A)藉由接著劑接合於第2板(192)中之第2通氣孔(112)之周圍,藉此閥(101)連接於袖帶(109)。排氣孔(113)開放於大氣。泵(10)具有設置有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之泵殼體(80)。泵殼體(80)之上表面接合於閥(101)之隔離板(199)之底面。

Description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係關於一種調節氣體之流向之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先前創作有各種控制氣體之流向之氣體控制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具備壓電泵、閥及袖帶(cuff)之氣體控制裝置。壓電泵具有抽吸孔與噴出孔。閥具備具有第1通氣孔之第1板與具有第2通氣孔及排氣孔之第2板。第2板具有噴嘴,噴嘴之內部構成第2通氣孔。壓電泵之噴出孔連接於閥之第1通氣孔。袖帶安裝於閥之噴嘴上,閥之第2通氣孔連接於袖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6/63710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年來,專利文獻1之氣體控制裝置就可用性之觀點而言要求低背化。因此,為了低背化考慮排除噴嘴,於第2板中之第2通氣孔之周圍直接接合袖帶之方法。於該方法中,於第2板中需要用於牢固地接合袖帶之區域。例如,於第2板中需要用於接合袖帶之較寬之接合面積。 然而,於第2板設置有排氣孔。因此,存在於第2板中無法設置用於牢固地接合袖帶之區域之情形。例如,存在於第2板中無法具有用於接合袖帶之較寬之接合面積之情形。因此,於專利文獻1之氣體控制裝置中存在難以使可收容大量空氣之大型之容器與第2板直接接合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低背化,並且可於主面設置用於牢固地接合袖帶等構件之區域之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具備第1板、第2板、流路形成部、第1流路、第2流路、及閥體。第1板具有第1通氣孔。第2板具有第2通氣孔。流路形成部接合於第1板及第2板,具有與外部連通之排氣孔。流路形成部具有連結第1通氣孔與第2通氣孔之第1流路及連結第2通氣孔與排氣孔之第2流路。閥體位於流路形成部之內部,與第1板一起形成第1室,與第2板一起形成第2室。基於第1室之壓力與第2室之壓力,以連接第1流路而遮斷第2流路或遮斷第1流路而連接第2流路之方式變形。第2通氣孔之開口面與第2板之一個主面設置於同一平面。 於該構成中,排氣孔不朝向第2板之一個主面開口。因此,第2板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接合面積為用於接合容器之面積。 因此,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可實現低背化,並且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 又,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中,閥體於第1室之壓力為第2室之壓力以上時,以使自第1通氣孔流入至第1流路之氣體自第2通氣孔向外部流出的方式連接第1流路並且遮斷第2流路。閥體於第1室之壓力未達第2室之壓力時,以使自第2通氣孔流入至第2流路之氣體自排氣孔向外部流出的方式遮斷第1流路並且連接第2流路。 於該構成中,可確實地實現向與第2通氣孔連通之容器之氣體之注入、排出。 又,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中,第1板、第2板、及流路形成部之材料較佳為金屬。 於該構成中,閥之剛性及構造性之可靠性提高。 又,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較佳為如下構成,即,具備:排氣通路形成板,其具有一個主面與另一主面,以至少朝向一個主面開口之方式形成有排氣通路;及中間板,其以覆蓋形成於排氣通路形成板之一個主面上之排氣通路之開口之一部分的方式接合於排氣通路形成板之一個主面;且排氣通路之至少一部分自中間板之外緣突出。 於該構成中,自排氣孔排出之氣體朝向第1板側。藉此,可抑制向接合於第2板之容器施加外力。 又,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較佳為,流路形成部進而具備於內部具有第1室與第2室之框板,中間板於一個主面接合於排氣通路形成板,於另一主面接合於框板,框板以至少於排氣通路突出之區域框板之外緣較中間板之外緣更靠內側之方式構成而成。 於該構成中,可抑制接著劑向排氣孔之流入。 又,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中,第2通氣孔較佳為包含複數個孔。 於該構成中,容器內之異物被第2通氣孔擋住,從而進入第2室受到抑制。 又,複數個貫通孔各自之開口面積較佳為小於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 於該構成中,可防止已通過貫通孔之異物堵塞第2流路。 又,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具備:閥,其係上述任一項記載之閥;泵,其具有噴出孔,噴出孔連接於第1通氣孔;及容器,其連接於第2通氣孔,且體積可變。排氣孔之開口面朝向泵。 於該構成中,自排氣孔排出之氣體朝向泵。藉此,可冷卻泵。 又,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中,較佳為泵具有抽吸孔,抽吸孔與噴出孔始終連通。 於該構成中,可實現有效之氣體控制。 又,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血壓計具備上述任一項中記載之氣體控制裝置。 於該構成中,可構成可靠性高且高效率之血壓計。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閥可實現低背化,並且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
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100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氣體控制裝置100具備泵10、閥101、袖帶109及控制部115。氣體控制裝置100例如設置於測定受檢者之血壓之血壓計上。 閥101具有:第1板191,其設置有第1通氣孔110及第1通氣孔111;流路形成部190,其設置有排氣孔113及排氣通路114;第2板192,其設置有第2通氣孔112;及隔離板199。流路形成部190包括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中間板194及框板195。 閥101構成止回閥160與排氣閥170。袖帶109之腕帶橡膠管109A藉由接著劑接合於第2板192中之第2通氣孔112之周圍,藉此閥101連接於袖帶109。排氣孔113開放於大氣。 泵10具有設置有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之泵殼體80。泵殼體80之上表面接合於閥101之隔離板199之底面。藉此,閥101之第1通氣孔110及第1通氣孔111連接於泵10之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 控制部115例如包括微電腦,控制氣體控制裝置100之各部之動作。控制部115連接於泵10,向泵10發送控制信號。控制部115利用商用之交流電源產生交流驅動電壓並施加於泵10,而驅動泵10。然後,控制部115基於收容於袖帶109中之空氣之壓力測定血壓。收容於袖帶109中之空氣之壓力值藉由未圖示之壓力感測器檢測,並輸入至控制部115中。 再者,袖帶109相當於本發明之「容器」之一例。 此處,對泵10與閥101之構造進行詳細說明。首先,使用圖1、圖2對泵10之構造進行詳細說明。 圖2係圖1所示之泵10之分解立體圖。泵10具備基板91、可撓板51、隔片53A、補強板43、振動板單元60、壓電元件42、隔片53B、電極導通用板70、隔片53C及蓋板54,具有該等依序積層而成之構造。 再者,基板91、可撓板51、隔片53A、振動板單元60之一部分、隔片53B、電極導通用板70、隔片53C及蓋板54構成泵殼體80。而且,泵殼體80之內部空間相當於泵室45。泵殼體80之材料例如為金屬。 振動板單元60包括振動板41、框板61、連結部62及外部端子63。振動板單元60藉由對金屬板實施衝壓加工而形成。 於振動板41之周圍設置有框板61。於框板61設置有用於電性地連接之外部端子63。振動板41利用連結部62連結於框板61。連結部62例如形成為細環狀。連結部62具備具有較小彈簧常數之彈性之彈性構造。 因此振動板41利用兩個連結部62於2點柔軟地彈性支持於框板61。因此,幾乎不妨礙振動板41之彎曲振動。即,壓電致動器40之周邊部(當然中心部亦)成為實質上不拘束之狀態。 於圓板狀之振動板41之上表面設置有壓電元件42。於振動板41之下表面設置有補強板43。藉由振動板41、壓電元件42及補強板43構成圓板狀之壓電致動器40。壓電元件42例如包含鈦酸鋯酸鉛系陶瓷。 此處,利用線膨脹係數大於壓電元件42及補強板43之金屬板形成振動板41,接著時亦可使其加熱硬化。藉此,可於壓電致動器40整體不捲曲之情況下,使壓電元件42殘留適當之壓縮應力,可防止壓電元件42破裂。 例如,較佳為將振動板41設為磷青銅(C5210)或不鏽鋼SUS301等線膨脹係數較大之材料,將補強板43設為42鎳或36鎳或不鏽鋼SUS430等。 再者,關於振動板41、壓電元件42、補強板43,亦可自上按照壓電元件42、補強板43、振動板41之順序配置。該情形亦以於壓電元件42殘留適當之壓縮應力之方式設定構成補強板43、振動板41之材料,藉此調整線膨脹係數。 於框板61之上表面設置有隔片53B。隔片53B包含樹脂。隔片53B之厚度與壓電元件42之厚度相同或稍厚。框板61將電極導通用板70與振動板單元60電性地絕緣。 於隔片53B之上表面設置有電極導通用板70。電極導通用板70包含金屬。電極導通用板70包含大致開口為圓形之框部位71、於該開口內突出之內部端子73及向外部突出之外部端子72。 內部端子73之前端利用焊料接合於壓電元件42之表面。藉由將利用焊料接合之位置設為相當於壓電致動器40之彎曲振動之波節之位置可抑制內部端子73之振動。 於電極導通用板70之上表面設置有隔片53C。隔片53C包含樹脂。隔片53C具有與壓電元件42同程度之厚度。隔片53C係於壓電致動器40振動時用於使內部端子73之焊料部分不與蓋板54接觸之隔片。又,防止壓電元件42表面與蓋板54過度地接近而因空氣阻力導致振動振幅降低。因此,隔片53C之厚度只要為與壓電元件42同程度之厚度即可。於隔片53C之上表面設置有蓋板54。於蓋板54設置有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蓋板54覆蓋壓電致動器40之上部。 另一方面,於振動板單元60之下表面設置有隔片53A。即,於可撓板51之上表面與振動板單元60之下表面之間插入有隔片53A。隔片53A具有向補強板43之厚度增加數10 μm左右而成之厚度。隔片53A係用於在壓電致動器40振動時使壓電致動器40不與可撓板51接觸之隔片。於隔片53A之下表面設置有可撓板51。於可撓板51之中心設置有抽吸孔52。 於可撓板51之下表面設置有基板91。於基板91之中央部形成有圓柱形之開口部92。可撓板51具有固定於基板91之固定部57、及較固定部57更靠中心側且面向開口部92之可動部58。 可動部58可藉由伴隨壓電致動器40之振動之空氣之壓力變動,以實質上與壓電致動器40相同之頻率振動。可動部58之固有振動數以變為與壓電致動器40之驅動頻率相同或稍低之頻率之方式設計。 只要可撓板51之振動相位設計為較壓電致動器40之振動相位遲之(例如遲180°之)振動,則實質上可撓板51與壓電致動器40之間之間隙之厚度變動增加。 因此,若藉由控制部115向外部端子63、72施加交流驅動電壓,則壓電致動器40以同心圓狀彎曲振動。進而,伴隨壓電致動器40之振動可撓板51之可動部58亦振動。藉此,泵10經由開口部92及抽吸孔52向泵室45抽吸空氣。進而,泵10自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將泵室45之空氣噴出。又,抽吸孔52、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始終連通。又,抽吸孔52、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始終連通。 此時,於泵10中壓電致動器40之周邊部實質上未固定。因此,根據泵10伴隨壓電致動器40之振動之損失較小,雖小型、低背但可獲得較高之噴出壓力與較大之噴出流量。 其次,對泵10之溫度與最大噴出壓力之關係進行說明。 於將壓電元件42作為驅動源之泵10持續驅動之情形時,藉由自發熱而泵10之溫度持續上升。已知若泵10之溫度持續上升,則泵10之噴出性能降低。 再者,自發熱之熱源為壓電致動器40,泵殼體80之材料包括導電性較高之金屬。因此,壓電致動器40之熱經由連結部62立即向泵殼體80傳導。 繼而,使用圖1、圖3對閥101之構造進行詳細說明。 圖3係圖1所示之閥101之分解立體圖。此處,圖3中記載有Z軸向、Y軸向、及X軸向。Z軸向表示構成閥101之構件之積層方向。X軸向表示止回閥160、及排氣閥170之配向方向。Y軸向表示相對於Z軸向及X軸向垂直之方向。 閥101如圖1、圖3所示具備隔離板199、設置有第1通氣孔110及第1通氣孔111之第1板191、框板195、包含長方形狀之薄膜之膜片120、包含長方形狀之薄膜之密封材152、中間板194、排氣通路形成板193、設置有第2通氣孔112之第2板192,且具有該等依序積層而成之構造。藉此,藉由第2板192之內表面(本發明之第2板之另一主面)與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中間板194形成排氣通路114。因此,閥101薄型化。再者,膜片120與密封材152設置於框板195之開口區域。 第2通氣孔112為設置於第2板192之貫通孔。因此,第2通氣孔112之開口面與第2板192之外表面(本發明之第2板之一個主面)為同一平面(略同一平面)。 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中間板194及框板195構成流路形成部190。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一側面部分地突出。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中間板194、及框板195以除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突出部分以外各自之側面處於同一平面之方式積層。 排氣通路形成板193具備排氣通路形成板193與第2板192及中間板194一起形成排氣通路114之槽。槽之一端到達側面之突出部分。槽於第2板192側之開口藉由該第2板192覆蓋。又,排氣通路形成板於與上述槽不同之位置具有貫通孔。貫通孔構成第1流路之一部分。 因排氣通路形成板193與中間板194以上述關係配置,則槽於中間板194側之開口除一端及另一端以外藉由中間板194覆蓋。因此,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槽之一端朝向中間板194側開口。該開口部成為排氣孔113。藉此,排氣孔113設置於閥101之側面,成為朝向泵10側開口之形狀。即,排氣孔113之開口面朝向泵10側。又,排氣孔113不朝向第2板192之表面、即安裝有袖帶109之面開口。 再者,於中間板194中之與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槽之另一端對向之部分設置有貫通孔,該另一端之貫通孔與第2閥室132連通。藉由該等槽及貫通孔於第2板192之面內方向形成有排氣通路114。即排氣通路114可藉由一個主面形成閥101之頂面之第2板192之另一主面形成。因此,雖形成面內方向之排氣通路114但能夠實現閥101之薄型化。又,中間板具有與該貫通孔不同之貫通孔。不同之貫通孔構成第1流路之一部分。 框板195與第2板192及第1板191一起形成內部空間。又,膜片120位於內部空間。 隔離板199之材料例如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第1板191、流路形成部190及第2板192之材料例如為金屬。第2板192、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中間板194、框板195及第1板191之各接合例如藉由雙面膠帶、熱擴散接合、接著劑等進行。 再者,膜片120構成本發明之「閥體」之一例。 第2板192如圖1、圖3所示具有與袖帶109連通之第2通氣孔112。第2板192例如包含金屬或樹脂。 第1板191如圖1、圖3所示具有與泵10之噴出孔56連通之第1通氣孔110及與泵10之噴出孔55連通之第1通氣孔111。第1板191例如包含金屬。 於膜片120中,如圖1、圖3所示於與閥座138對向之區域之中心部設置有圓形之孔部121。孔部121之直徑設置為小於閥座138與膜片120接觸之面之直徑。膜片120之外周小於第1板191與第2板192各自之外周。膜片120例如包含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乙烯丙烯二烯橡膠)或矽酮等橡膠。 膜片120介隔密封材152夾持於第1板191及中間板194。藉此,膜片120之一部分與中間板194之閥座139接觸,並且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與閥座138接觸。閥座138以對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加壓之方式設置於第1板191。閥座138包括突起部138A及突起部138B。突起部138A及突起部138B之材料例如為金屬。 膜片120對藉由第2板192及第1板191與框板195形成之內部空間進行分割。該內部空間之第1板191側成為第1閥室(第1室)131,該內部空間之第2板192側成為第2閥室(第2室)132。第1閥室131與第2閥室132各自之直徑例如為7.0 mm。與膜片120接觸之閥座138之面之直徑例如為1.5 mm。 於閥101中,密封材152之一部分位於第2閥室132內。密封材152例如包含雙面膠帶或接著劑。 其次,對閥101所構成之止回閥160與排氣閥170進行說明。 首先,止回閥160包括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及與其周圍接觸並被覆孔部121之閥座138。於止回閥160中,基於第1閥室131之壓力與第2閥室132之壓力膜片120接觸或遠離閥座138。 繼而,排氣閥170包括膜片120之一部分與位於排氣通路114之周圍之閥座139。於排氣閥170中,基於第1閥室131之壓力與第2閥室132之壓力膜片120之一部分接觸或遠離閥座139。再者,此處將膜片120之一部分接觸之部分稱為閥座139。 其次,對血壓測定時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驅動期間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控制部115於開始血壓之測定時開啟泵10。若泵10驅動,則首先空氣自開口部92及抽吸孔52流入泵10內之泵室45。其次空氣自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噴出並流入至閥101之第1閥室131。 藉此,於排氣閥170中,第1閥室131之壓力變得高於第2閥室132之壓力。因此,如圖4所示膜片120密封排氣通路114而遮斷第2通氣孔112與排氣通路114之連接。 又,於止回閥160中,第1閥室131之壓力變得高於第2閥室132之壓力。因此,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遠離閥座138,第1通氣孔111與第2通氣孔112經由孔部121連接。連結第1通氣孔111與第2通氣孔112之流路相當於本發明之第1流路。 其結果為,空氣自泵10經由閥101之第1通氣孔111、孔部121、及第2通氣孔112向袖帶109送出(參照圖4),袖帶109內之壓力(氣壓)不斷變高。又,於泵10驅動期間,藉由自發熱而泵10之溫度持續上升。 再者,膜片120以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與閥座138接觸之方式固定於第2板192及第1板191。並且,該閥座138對膜片120之孔部121之周圍加壓。 藉此,經由閥101之第1通氣孔111自孔部121流出之空氣成為低於泵10之噴出壓力若干之壓力,自孔部121流入至第2閥室132。另一方面,向第1閥室131施加泵10之噴出壓力。 其結果為,於閥101中,第1閥室131之壓力優於第2閥室132之壓力若干,膜片120維持密封排氣通路114而開放孔部121之狀態。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剛停止驅動後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若血壓之測定結束,則控制部115關閉泵10。此處,若泵10之驅動停止,則泵室45與第1閥室131之空氣自泵10之抽吸孔52及開口部92向氣體控制裝置100之外部快速地排氣。又,袖帶109之壓力自第2通氣孔112施加於第2閥室132。 其結果為,於止回閥160中,第1閥室131之壓力相較於第2閥室132之壓力降低。膜片120與閥座138接觸而密封孔部121。又,於排氣閥170中,第1閥室131之壓力相較於第2閥室132之壓力降低。膜片120遠離閥座139而開放排氣通路114。即,於閥101中,第2通氣孔112與排氣通路114經由第2閥室132連接。 如上所述,因排氣孔113朝向泵殼體80側開口,故而袖帶109內之空氣經由第2通氣孔112、第2閥室132及排氣通路114自排氣孔113朝向泵殼體80急速地排出。連結第2通氣孔112與排氣孔113之流路相當於本發明之第2流路。收容於袖帶109中之空氣之體積相比於泵10之體積極大,大量空氣自排氣孔113朝向泵殼體80排出。 因此,氣體控制裝置100即便不具備專用散熱器或專用冷卻裝置亦可對泵殼體80進行冷卻,可抑制泵10之溫度上升。因此,氣體控制裝置100雖為低背但亦可於不使用冷卻裝置之情況下對泵10進行冷卻。 然後,控制部115於開始血壓之測定時開啟泵10,於結束血壓之測定時關閉泵10。藉此,氣體控制裝置100於複數次測定血壓之情形時,每次結束血壓之測定均可對泵10進行冷卻。 又,於以上之構成中排氣孔113自排氣通路形成板193朝向中間板194側開口,不朝向第2板192之表面開口。因此,第2板192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接合面積為用於接合袖帶109之腕帶橡膠管109A之面積。 因此,閥101及氣體控制裝置100可實現低背化,並且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 再者,於閥101中如上所述密封材152之一部分位於第2閥室132內。因此,密封材152可進行第1板191、第2板192及膜片120之接著及存在於各閥室131、132內之異物之捕捉。因此,根據閥101,例如即便於閥101內混入了異物,亦可抑制因異物所致之誤動作。尤其於排氣閥170中,可抑制因異物所致之排氣孔113或排氣通路114之堵塞。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進行說明。 圖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圖7係圖6所示之閥201之分解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200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不同方面為包括框板296及止回板295之流路形成部290。流路形成部290與第1實施形態之流路形成部190之不同方面為具有膜片220及可動部221之方面。第1板291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板191之不同方面為形狀。因關於其他方面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閥201構成止回閥260與排氣閥270。止回閥260包括可動部221與位於第1板291之第1通氣孔111之周圍之閥座238。於止回閥260中,基於第1閥室231之壓力與第2閥室232之壓力可動部221接觸或遠離閥座238。 繼而,排氣閥270包括膜片220與位於排氣通路114之周圍之閥座139。於排氣閥270中,基於第1閥室231之壓力與第2閥室232之壓力,膜片220接觸或遠離閥座139。 其次,對血壓測定時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8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驅動期間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控制部115於開始血壓之測定時開啟泵10。若泵10驅動,則首先空氣自開口部92及抽吸孔52流入泵10內之泵室45。其次空氣自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噴出並流入至閥201之第1閥室231。 藉此,於排氣閥270中,第1閥室231之壓力變得高於第2閥室232之壓力。因此,如圖8所示膜片220密封排氣通路114而遮斷第2通氣孔112與排氣通路114之連接。又,於止回閥260中,第1通氣孔111之壓力變得高於第2閥室232之壓力。因此,可動部221遠離閥座238,第1通氣孔111與第2通氣孔112連接。 其結果為,空氣自泵10經由閥201之第1通氣孔111、第2通氣孔112向袖帶109送出(參照圖8),袖帶109內之壓力(氣壓)不斷變高。又,於泵10驅動期間,藉由自發熱而泵10之溫度持續上升。 再者,經由閥201之第1通氣孔111自可動部221流出之空氣成為低於泵10之噴出壓力若干之壓力,自可動部221流入至第2閥室232。另一方面,向第1閥室231施加泵10之噴出壓力。 其結果為,於閥201中,第1閥室231之壓力優於第2閥室232之壓力若干,膜片220維持密封排氣通路114而開放可動部221之狀態。 圖9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剛停止驅動後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若血壓之測定結束,則控制部115關閉泵10。此處,若泵10之驅動停止,則泵室45與第1閥室231之空氣自泵10之抽吸孔52及開口部92向氣體控制裝置200之外部快速地排氣。又,袖帶109之壓力自第2通氣孔112施加於第2閥室232。 其結果為,於止回閥260中,第1閥室231之壓力相較於第2閥室232之壓力降低。可動部221密封第1通氣孔111。 又,於排氣閥270中,第1閥室231之壓力相較於第2閥室232之壓力降低。膜片220遠離閥座139而開放排氣通路114。即,於閥201中,第2通氣孔112與排氣通路114經由第2閥室232連接。 藉此,以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式,袖帶109內之空氣經由第2通氣孔112、第2閥室232及排氣通路114自排氣孔113朝向泵殼體80急速地排出。收容於袖帶109中之空氣之體積相比於泵10之體積極大,大量空氣自排氣孔113朝向泵殼體80排出。 因此,氣體控制裝置200即便不具備專用散熱器或專用冷卻裝置亦可對泵殼體80進行冷卻,可抑制泵10之溫度上升。因此,氣體控制裝置200雖為低背但亦可於不使用冷卻裝置之情況下對泵10進行冷卻。 然後,控制部115於開始血壓之測定時開啟泵10,於結束血壓之測定時關閉泵10。藉此,氣體控制裝置200於複數次測定血壓之情形時,每次結束血壓之測定均可對泵10進行冷卻。 又,以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方式,於以上之構成中排氣孔113自排氣通路形成板193朝向中間板194側開口,不朝向第2板192之表面開口。因此,第2板192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接合面積為用於接合袖帶109之腕帶橡膠管109A之面積。 因此,閥201及氣體控制裝置200可實現低背化,並且可具有較寬之接合面積。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進行說明。 圖10(A)係放大第3實施形態之閥之排氣孔周邊而成之側面剖視圖。圖10(B)係放大第3實施形態之閥之排氣孔周邊而成之俯視圖。圖10(B)係自第1板側、即自泵側所觀察之俯視圖。 第3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於閥之排氣孔之周邊之構造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不同。第3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相同,相同部位之說明予以省略。 如圖10(A)、圖10(B)所示,排氣孔113位於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槽之一端,藉由該槽中之未被中間板194覆蓋之部分實現。即,排氣孔113為排氣通路114之自中間板之外緣突出之區域,抵接於中間板194之側面1940。 框板195於流路形成部190中之具有排氣孔113之面配置於較中間板194更凹入內側之位置。換言之,框板195於設置有排氣孔113之側面配置於較中間板194更向內側凹陷之位置。即,於俯視下框板195之側面1950較中間板194之側面1940更靠流路形成部190中央側。換言之,框板195之側面1950位於相對於中間板194之側面1940後移之位置。 藉此,排氣孔113與框板195中之最靠近排氣孔113之側面1950相遠離。因此,於框板195與中間板194之接合面之端面、即側面1950與排氣孔113之間存在中間板194之面。 於此種構成中,於利用接著劑接合中間板194與框板195之情形時,自框板195之側面1950溢出之接著劑積存於中間板194於框板195側之露出面。因此,接著劑流至排氣孔113,可抑制排氣孔113因接著劑而堵塞。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進行說明。 圖11係放大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板之一個主面(外表面)之一部分而成之立體圖。圖12(A)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通氣孔附近之形狀之部分剖視圖。圖12(B)、圖12(C)係形成第2通氣孔之貫通孔之側面剖視圖。 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於閥之第2通氣孔之形狀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不同。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相同,相同部位之說明予以省略。 如圖11所示,於第2板192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1120。藉由該等複數個貫通孔1120構成第2通氣孔。 複數個貫通孔1120為大致相同之形狀,例如於俯視下為圓形。俯視複數個貫通孔1120而得各自之開口面積小於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第2通氣孔之開口面積。例如,複數個貫通孔1120各自之開口面積小於袖帶109內所產生之一般之異物、例如形成袖帶109之材料之破片等之尺寸。 藉此,即便於袖帶109之內部產生異物,亦可抑制該異物流入至閥101之第2閥室132之內部。進而,可抑制該異物夾持於排氣流路114於第2閥室132側之開口面、即閥座139與膜片120之間。 因此,可抑制無法利用膜片120完全地蓋住排氣通路114於第2閥室132側之開口之動作不良情況,可抑制泵之動作不良情況之產生。 又,複數個貫通孔1120之開口面積之合計較佳為第2通氣孔112之開口面積以上。藉此,即便複數個貫通孔1120各自之開口面積較小,亦可抑制該複數個貫通孔1120成為氣體流動之瓶頸。 進而,如圖12(B)、圖12(C)所示,複數個貫通孔1120較佳為分別具備具有自第2板192之一個主面(外表面)朝向另一主面(流路形成部190側之面)開口面積逐漸變小之部分之錐形ta。藉此,源自袖帶109側之異物變得難以進而流入至第2閥室132之內部。 又,複數個貫通孔1120各自之開口面積較佳為小於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表示第2流路之任意位置中截面積最小者。 藉此,即便於袖帶109之內部產生異物並通過貫通孔1120,亦可防止該異物堵塞包括排氣通路114之第2流路。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進行說明。 圖13(A)係放大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板之一個主面(外表面)之一部分而成之立體圖。再者,圖13(A)係將第2板之一個主面(外表面)設為下側進行觀察而成之圖。圖13(B)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通氣孔附近之形狀之部分剖視圖。 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於閥之第2通氣孔附近之形狀方面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不同。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相同,相同部位之說明予以省略。 如圖13(A)、圖13(B)所示,排氣通路形成板193具備連通孔116。連通孔116包含形成於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槽。連通孔116之一端於俯視下與第2通氣孔112重疊,且與第2通氣孔112連通。連通孔116之另一端未圖示,與第2閥室132連通。 連通孔116之一端於俯視下為圓形之開口,該開口與第2通氣孔112重疊。 於第2板192中之排氣通路形成板193側(另一主面側)配置有複數個突起1121。複數個突起1121以包圍第2通氣孔112之外周之方式並以特定間隔配置。該間隔基於自袖帶109所產生之異物之尺寸而設定。 複數個突起1121之高度與排氣通路形成板193之高度大致相同。因此,複數個突起1121之前端抵接於中間板194。藉此,於第2閥室132與第2通氣孔112之間形成藉由複數個突起1121、第2板192、及中間板194包圍之複數個孔1160。該等複數個孔1160之開口面積小於自袖帶109所產生之異物之尺寸。 即便為此種構成亦與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同樣地,即便於袖帶109之內部產生異物,亦可抑制該異物流入至閥101之第2閥室132之內部。因此,可抑制無法利用膜片120完全地堵住排氣通路114於第2閥室132側之開口,可抑制泵之動作不良情況之產生。 進而,複數個孔1160之開口面積之合計較佳為第2通氣孔112之開口面積以上。藉此,即便複數個貫通孔1160各自之開口面積較小,亦可抑制該複數個貫通孔1160成為氣體流動之速率限制。 再者,複數個突起1121之前端亦可不抵接於中間板194,突起1121與中間板194之間隙之高度小於袖帶109之異物之尺寸。藉此,可獲得與上述效果同樣之效果。又,此種複數個突起只要配置於連通孔116與第2通氣孔112連通之端部及與第2閥室132連通之端部之間,則其位置無限定。 其次,對本發明之氣體控制裝置之一派生例進行說明。 圖14係表示氣體控制裝置之閥之節點區域之概略之俯視圖。 如圖14所示,節點區域901為包含因泵之驅動所致之第2板192之振動之節點NODE之區域。第2板192之振動向圓形地擴散之方向傳播,於該傳播方向之途中產生節點NODE。因此,節點NODE成為圓形。藉由於包含節點區域901之第2板192之一個主面接合袖帶109,袖帶109確實地接合於第2板192。 又,節點區域901根據第2板192之平面形狀產生變化。例如,若為正多邊形則相對於自中心點(第2通氣孔112之位置)至角之距離R、若為圓形則相對於半徑R,於a×R(a為常數)之位置產生節點NODE,故而於包含該節點NODE之位置配置接合部901即可。具體而言,於正方形之情形時a=0.53,於正六邊形之情形時a=0.61,於正八邊形之情形時a=0.64,於正十邊形之情形a=0.65,於圓形之情形時a=0.67。 《其他實施形態》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空氣作為氣體,但不限定於此。實施時該氣體亦可應用除空氣以外之氣體。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泵10具備以單層型彎曲振動之致動器40,亦可具備於振動板之雙面貼合壓電元件而以雙層型彎曲振動之致動器。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泵10具備藉由壓電元件42之伸縮而彎曲振動之致動器40,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具備利用電磁驅動而彎曲振動之致動器。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泵10具備噴出孔55及噴出孔56,但不限定於此。例如泵10亦可具備噴出孔55或噴出孔56中之任一者。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壓電元件包含鈦酸鋯酸鉛系陶瓷,但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包含鈮酸鉀鈉系及鹼鈮酸系陶瓷等非鉛系壓電體陶瓷之壓電材料等。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閥101具備第1通氣孔110及第1通氣孔111,但不限定於此。例如閥101亦可具備第1通氣孔110或第1通氣孔111中之任一者。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排氣孔113之開口面朝向Z軸向、即泵10,但不限定於此。例如排氣孔113之開口面亦可朝向X軸向。 再者,可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之泵並不限定於上述泵10。例如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願2011-244053之圖2所記載之泵等代替泵10。 最後,對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應考慮為於所有方面均為例示,而並非限制者。亦可組合不同實施形態而實施。本發明之範圍並非上述實施形態,而藉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進而,本發明之範圍包含申請專利範圍與均等之範圍。
10‧‧‧泵
40‧‧‧壓電致動器
41‧‧‧振動板
42‧‧‧壓電元件
43‧‧‧補強板
45‧‧‧泵室
51‧‧‧可撓板
52‧‧‧抽吸孔
53A‧‧‧隔片
53B‧‧‧隔片
53C‧‧‧隔片
54‧‧‧蓋板
55‧‧‧噴出孔
56‧‧‧噴出孔
57‧‧‧固定部
58‧‧‧可動部
60‧‧‧振動板單元
61‧‧‧框板
62‧‧‧連結部
63‧‧‧外部端子
70‧‧‧電極導通用板
71‧‧‧框部位
72‧‧‧外部端子
73‧‧‧內部端子
80‧‧‧泵殼體
91‧‧‧基板
92‧‧‧開口部
100‧‧‧氣體控制裝置
101‧‧‧閥
109‧‧‧袖帶
109A‧‧‧腕帶橡膠管
110‧‧‧第1通氣孔
111‧‧‧第1通氣孔
112‧‧‧第2通氣孔
113‧‧‧排氣孔
114‧‧‧排氣通路
115‧‧‧控制部
116‧‧‧連通孔
120‧‧‧膜片
121‧‧‧孔部
131‧‧‧第1室(第1閥室)
132‧‧‧第2室(第2閥室)
138‧‧‧閥座
138A‧‧‧突起部
138B‧‧‧突起部
139‧‧‧閥座
152‧‧‧密封材
160‧‧‧止回閥
170‧‧‧排氣閥
190‧‧‧流路形成部
191‧‧‧第1板
192‧‧‧第2板
193‧‧‧排氣通路形成板
194‧‧‧中間板
195‧‧‧框板
199‧‧‧隔離板
200‧‧‧氣體控制裝置
201‧‧‧閥
220‧‧‧膜片
221‧‧‧可動部
231‧‧‧第1室(第1閥室)
232‧‧‧第2室(第2閥室)
238‧‧‧閥座
260‧‧‧止回閥
270‧‧‧排氣閥
290‧‧‧流路形成部
291‧‧‧第1板
295‧‧‧止回板
296‧‧‧框板
901‧‧‧節點區域
901‧‧‧接合部
1120‧‧‧貫通孔
1121‧‧‧突起
1160‧‧‧貫通孔
1940‧‧‧中間板194之側面
1950‧‧‧框板195之側面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泵10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圖1所示之閥101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驅動期間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泵10剛停止驅動後之氣體控制裝置1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 圖6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7係圖6所示之閥201之分解立體圖。 圖8係表示圖6所示之泵10驅動期間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 圖9係表示圖6所示之泵10剛停止驅動後之氣體控制裝置200之空氣流向之說明圖。 圖10(A)係放大第3實施形態之閥之排氣孔周邊而成之側面剖視圖,(B)係放大第3實施形態之閥之排氣孔周邊而成之俯視圖。 圖11係放大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板之一個主面(外表面)之一部分而成之立體圖。 圖12(A)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通氣孔附近之形狀之部分剖視圖,(B)、(C)係形成第2通氣孔之貫通孔之側面剖視圖。 圖13(A)係放大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板之一個主面(外表面)之一部分而成之立體圖,(B)係表示第5實施形態之氣體控制裝置之第2通氣孔附近之形狀之部分剖視圖。 圖14係表示氣體控制裝置之閥之節點區域之概略之俯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閥,其具備:第1板,其具有第1通氣孔;第2板,其具有第2通氣孔;流路形成部,其接合於上述第1板及上述第2板,具有與外部連通之排氣孔;及閥體,其位於上述流路形成部之內部,與上述第1板一起形成第1室,與上述第2板一起形成第2室;且上述流路形成部具有連結上述第1通氣孔與上述第2通氣孔之第1流路、及連結上述第2通氣孔與上述排氣孔之第2流路,上述閥體基於上述第1室之壓力與上述第2室之壓力,以連接上述第1流路而遮斷上述第2流路或遮斷上述第1流路而連接上述第2流路之方式變形,上述第2通氣孔之開口面與上述第2板之一個主面設置於同一平面。
  2. 如請求項1之閥,其中上述閥體係於上述第1室之壓力為上述第2室之壓力以上時,以使自上述第1通氣孔流入至上述第1流路之氣體自上述第2通氣孔向外部流出的方式連接上述第1流路並且遮斷上述第2流路,於上述第1室之壓力未達上述第2室之壓力時,以使自上述第2通氣孔流入至上述第2流路之氣體自上述排氣孔向外部流出的方式遮斷上述第1流路並且連接上述第2流路。
  3. 如請求項1之閥,其中上述第1板、上述第2板、及上述流路形成部之材料為金屬。
  4. 如請求項2之閥,其中上述第1板、上述第2板、及上述流路形成部之材料為金屬。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閥,其中上述流路形成部具備:排氣通路形成板,其具有一個主面與另一主面,以至少朝向上述一個主面開口之方式形成有排氣通路;及中間板,其以覆蓋形成於上述排氣通路形成板之一個主面上之上述排氣通路之開口之一部分的方式接合於上述排氣通路形成板之一個主面;且上述排氣通路之至少一部分自上述中間板之外緣突出。
  6. 如請求項5之閥,其中上述流路形成部進而具備於內部具有上述第1室與上述第2室之框板,上述中間板於一個主面接合於上述排氣通路形成板,於另一主面接合於上述框板,上述框板係以至少於上述排氣通路突出之區域上述框板之外緣較上述中間板之外緣更靠內側之方式構成而成。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閥,其中上述第2通氣孔包含複數個孔。
  8. 如請求項5之閥,其中上述第2通氣孔包含複數個孔。
  9. 如請求項6之閥,其中上述第2通氣孔包含複數個孔。
  10. 如請求項7之閥,其中上述複數個貫通孔各自之開口面積小於上述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
  11. 如請求項8之閥,其中上述複數個貫通孔各自之開口面積小於上述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
  12. 如請求項9之閥,其中上述複數個貫通孔各自之開口面積小於上述第2流路之最小面積。
  13. 一種氣體控制裝置,其具備:閥,其係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閥;泵,其具有噴出孔,上述噴出孔連接於上述第1通氣孔;及容器,其連接於上述第2通氣孔,且體積可變;且上述排氣孔之開口面朝向上述泵。
  14. 如請求項13之氣體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泵具有抽吸孔,上述抽吸孔與上述噴出孔始終連通。
  15. 一種血壓計,其具備如請求項13或14之氣體控制裝置。
TW106125061A 2016-07-29 2017-07-26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TWI654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0123 2016-07-29
JP2016150123 2016-07-29
PCT/JP2017/021898 WO2018020882A1 (ja) 2016-07-29 2017-06-14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PCT/JP2017/021898 2017-06-14
PCT/JP2017/026021 WO2018021099A1 (ja) 2016-07-29 2017-07-19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PCT/JP2017/026021 2017-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223A TW201808223A (zh) 2018-03-16
TWI654964B true TWI654964B (zh) 2019-04-01

Family

ID=6101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061A TWI654964B (zh) 2016-07-29 2017-07-26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1014B2 (zh)
EP (1) EP3450760B1 (zh)
JP (1) JP6760377B2 (zh)
CN (1) CN108884823B (zh)
TW (1) TWI654964B (zh)
WO (1) WO2018020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86472B1 (en) 2006-04-14 2017-08-16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System for fluid pumping
EP3533481B1 (en) 2007-02-27 2024-04-03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Hemodialysis systems
US20080253911A1 (en) 2007-02-27 2008-10-16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Pumping Cassette
US8042563B2 (en) 2007-02-27 2011-10-25 Deka Products Limited Partnership Cassette system integrated apparatus
TWI611103B (zh) * 2016-02-03 2018-01-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適用於壓電致動泵浦之驅動電路之控制方法及其驅動電路
EP3456255B1 (en) * 2016-05-09 2023-12-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lve, fluid control device, and blood-pressure monitor
WO2019171736A1 (ja) 2018-03-09 2019-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およびバルブを備える流体制御装置
CN112154269B (zh) 2018-03-30 2023-03-10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液体泵送盒和相关联的压力分配歧管以及相关方法
CN117146007A (zh) 2018-10-22 2023-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以及气体控制装置
JP7237575B2 (ja) * 2018-12-27 2023-03-13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CN112773344B (zh) * 2019-11-07 2023-09-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压量测模块
CN112914532A (zh) * 2019-12-06 2021-06-08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压测量模块
TWI722701B (zh) * 2019-12-06 2021-03-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壓測量模組
TWI721743B (zh) * 2019-12-31 2021-03-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CN113123947B (zh) * 2019-12-31 2022-12-27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气体传输装置
CN113339244A (zh) * 2020-02-18 2021-09-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气体传输装置
TWI709208B (zh) * 2020-02-18 2020-11-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TWI720878B (zh) * 2020-04-24 2021-03-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致動傳感模組
TW202217146A (zh) * 2020-10-20 2022-05-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CN114810560A (zh) * 2021-01-29 2022-07-2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TWI763286B (zh) * 2021-01-29 2022-05-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氣體傳輸裝置
TWI768809B (zh) * 2021-04-06 2022-06-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氣體傳輸裝置
EP4278961A1 (en) * 2022-05-19 2023-11-2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ressure sens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23222450A1 (en) * 2022-05-19 2023-11-2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Pressure sens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3611U (en) * 2005-08-16 2005-12-21 Ya Tung Rubber Hydraulic Entpr Air-releasing valve
TWI371260B (en) * 2007-03-26 2012-09-01 Ind Tech Res Inst Pressure relief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pressure relief element thereof and sphygmomanometer
TWM438896U (en) * 2012-05-21 2012-10-11 Huan Lan Internat Corp Air valve for pressure gauge with wave stabilizing and pressurization eff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4374A (ja) * 1999-03-24 2000-10-03 Kasei Optonix Co Ltd 小型ポンプ
CN2549202Y (zh) * 2001-12-17 2003-05-07 曾瑞春 小型打气装置之构造
JP2005076535A (ja) 2003-08-29 2005-03-2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排気弁装置及び血圧計に用いられる排気弁装置
JP2005076534A (ja) 2003-08-29 2005-03-2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排気弁装置付小型ポンプ及びその排気弁装置付小型ポンプを使用した血圧計
US20060147329A1 (en) * 2004-12-30 2006-07-06 Tanner Edward T Active valve and active valving for pump
JP4971030B2 (ja) * 2007-05-21 2012-07-11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弁
US8526651B2 (en) * 2010-01-25 2013-09-03 Sonion Nederland Bv Receiver module for inflating a membrane in an ear device
JP5185475B2 (ja) * 2011-04-11 2013-04-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JP5907256B2 (ja) 2012-04-19 2016-04-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WO2013168551A1 (ja) * 2012-05-09 2013-11-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冷却装置、加熱冷却装置
WO2014188915A1 (ja) * 2013-05-24 2014-11-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CN107072563B (zh) 2014-10-21 2019-05-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流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
CN105134568B (zh) * 2015-08-27 2017-08-25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排气一体式气泵以及包含该气泵的电子血压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83611U (en) * 2005-08-16 2005-12-21 Ya Tung Rubber Hydraulic Entpr Air-releasing valve
TWI371260B (en) * 2007-03-26 2012-09-01 Ind Tech Res Inst Pressure relief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pressure relief element thereof and sphygmomanometer
TWM438896U (en) * 2012-05-21 2012-10-11 Huan Lan Internat Corp Air valve for pressure gauge with wave stabilizing and pressurization eff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0760B1 (en) 2021-01-20
EP3450760A1 (en) 2019-03-06
CN108884823B (zh) 2020-01-24
CN108884823A (zh) 2018-11-23
EP3450760A4 (en) 2019-12-11
US11701014B2 (en) 2023-07-18
JP6760377B2 (ja) 2020-09-23
JPWO2018021099A1 (ja) 2019-04-25
TW201808223A (zh) 2018-03-16
US20180368704A1 (en) 2018-12-27
WO2018020882A1 (ja) 201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964B (zh) 閥、氣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US11486388B2 (en) Valve and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US10502328B2 (en) Valve and fluid control appratus
JP5185475B2 (ja)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US9028226B2 (en) Fluid control device
WO2018021099A1 (ja)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WO2016063710A1 (ja) 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および血圧計
JP2016200067A (ja) 流体制御装置
CN112771295B (zh) 阀以及气体控制装置
TWI646989B (zh) 閥、流體控制裝置及血壓計
JP5500310B2 (ja) アクティブ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