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2715B -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2715B
CN111542715B CN201880084980.4A CN201880084980A CN111542715B CN 111542715 B CN111542715 B CN 111542715B CN 201880084980 A CN201880084980 A CN 201880084980A CN 111542715 B CN111542715 B CN 111542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ixing portion
valve housing
diaphragm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9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2715A (zh
Inventor
川村宪一郎
儿玉幸治
竹村洋
阿知波宽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542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2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2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4Pumps having electric drive
    • F04B43/043Micropumps
    • F04B43/046Micropumps with piezoelectr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61B5/022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close blood vessels, e.g. against the skin; Ophthalmodynamometers
    • A61B5/0235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22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by means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0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04B53/1037Flap valves
    • F04B53/1047Flap valves the valve being formed by one or more flexible elements
    • F04B53/106Flap valves the valve being formed by one or more flexible elements the valve being a membrane
    • F04B53/1062Flap valves the valve being formed by one or more flexible elements the valve being a membrane fixed at two or more points at its periph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36Diaphragm cut-off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7/00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 F16K7/12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 F16K7/14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 F16K7/17Diaphragm valves or cut-off apparatus, e.g. with a member deformed, but not moved bodily, to close the passage ; Pinch valves with flat, dished, or bowl-shaped diaphragm arranged to be deformed against a flat seat the diaphragm being actu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5/047Pumps having electric dr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阀具备第一阀壳体、第二阀壳体、隔膜、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隔膜与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与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够在使上游侧阀室和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的第一位置和使上游侧阀室和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二位置与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第二排出流路和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第一位置使第一排出流路和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Description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装置是用于血压测定的流体控制装置,具备压电泵、阀、以及袖套(cuff)。压电泵将加压流体送入阀,阀切换压电泵与袖套的连通/非连通。在阀设置有用于切换连通/非连通的隔膜。在压电泵的运转时,隔膜处于连通位置,从压电泵送出的加压流体经由阀被送入袖套。若停止压电泵的运转,则加压流体的供给停止,并且隔膜移动至非连通位置。由于阀内部被打开成为大气压,所以袖套中存储的加压流体返回到阀,并经由阀排出到外部。
在专利文献1的流体控制装置中,设置形成阀的外壳的第一阀壳体以及第二阀壳体。在形成第一阀壳体和第二阀壳体的内部空间配置隔膜。隔膜通过其外边缘区域被第一阀壳体以及第二阀壳体从上下夹持,而固定于规定位置。隔膜的外周端向阀的外部露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6155号公报
近年来,需要提高流体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在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压电泵运转时,在隔膜的中央部施加由阀内部的加压流体引起的较高的压力,另一方面在隔膜的外周端施加大气压。像这样由于在隔膜上产生的差压较大,所以存在伴随着压电泵的运转而隔膜缓缓地劣化,且阀的动作恶化的情况。其结果是,存在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的可靠性降低的可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可靠性的阀以及流体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阀具备:第一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流入口和阀座;第二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以及第二排出流路,被层叠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阀壳体;隔膜,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壳体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之间,并具有连通口;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和上述第二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以及第二固定部,在俯视时,在比上述第一固定部靠内侧,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中的任一方,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接触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分离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的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上述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上述第一位置使上述第一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另外,本发明的流体控制装置具备:上述阀;以及泵,将加压流体送入上述阀的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流入口。
根据本发明的阀以及流体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流体控制装置的上方立体图。
图2是流体控制装置的下方立体图。
图3是流体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运转流体控制装置之前的非运转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5A是阀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B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6A是用于对流体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纵向剖视图(连通状态、第二位置)。
图6B是用于对流体控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纵向剖视图(非连通状态、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阀,具备:第一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流入口和阀座;第二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以及第二排出流路,被层叠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阀壳体;隔膜,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壳体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之间,并具有连通口;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和上述第二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以及第二固定部,在俯视时,在比上述第一固定部靠内侧,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中的任意一方,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上述第一位置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接触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在上述第二位置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分离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上述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上述第一位置使上述第一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隔膜被固定在比第一固定部靠内侧,所以不会向阀壳体的外侧露出,与露在阀壳体的外侧的方式相比施加到隔膜的表面的差压变小。由此,能够抑制隔膜的损伤,延长隔膜的寿命。
根据第一方式所记载的阀,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阀,上述第二固定部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二阀壳体。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隔膜固定于第二阀壳体时,第一阀壳体的阀座难以成为障碍,而容易制造。
根据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阀,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提供一种阀,还具备第三固定部,在俯视时,上述第三固定部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将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固定。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第三固定部,从而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第一阀壳体和第二阀壳体。另外,能够分开使用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各自所使用的材料。
根据第三方式所记载的阀,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提供一种阀,上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固定部是双面胶带,上述第三固定部是粘结剂。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双面胶带容易定位,第三固定部的粘结剂的粘合力较强。另外,由于第三固定部的粘结剂被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阻挡,所以能够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
根据第四方式所记载的阀,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提供一种阀,上述第三固定部是硅粘结剂。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通用的材料而减少制造成本。
根据第三方式至第五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阀,在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提供一种阀,上述第一阀壳体具有从上述第一固定部中的与上述第二阀壳体的接触位置到上述第三固定部中的与上述第二阀壳体的接触位置的途中齐平地延伸的第一对置面、以及从上述第一对置面的内边缘部凹陷且与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隔膜隔开间隔地齐平地延伸的第二对置面。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对置面与第二对置面之间设置阶梯差,从而即使在第三固定部的粘结剂的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供第三固定部通过该阶梯差逸出的空间。
根据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阀,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中提供一种阀,上述隔膜通过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上述入口接触而堵塞上述入口,从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与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隔膜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将第二排出流路和第一排出流路之间高精度地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具备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述的上述阀;以及泵,将加压流体送入上述阀的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流入口。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隔膜被固定在比第一固定部靠内侧,所以不会向阀壳体的外侧露出,与向阀壳体的外侧露出的方式相比,施加于隔膜的表面的差压变小。由此,能够抑制隔膜的损伤,延长隔膜的寿命。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整体结构>
图1―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流体控制装置2的示意结构的图。图1是流体控制装置2的上方立体图,图2是流体控制装置2的下方立体图。图3是流体控制装置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流体控制装置2的纵向剖视图。图4表示未使流体控制装置2运转的非运转状态。
流体控制装置2是从吸入口24(图2)吸入流体(在实施方式中为空气),并且对所吸入的流体加压而生成加压流体,并控制所生成的加压流体而从排出流路52(图1)排出的装置。如图1―图3所示,流体控制装置2具备泵4、以及阀6。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被使用在用于测定人的血压的血压测定装置3。血压测定装置3除了流体控制装置2以外还具备袖套8。袖套8通过从流体控制装置2被供给加压流体而膨胀,从而作为血压测定用的空气袋而发挥功能。
泵4具有从图2所示的吸入口24吸入流体而生成加压流体,并送出至阀6的结构。阀6具有可切换将从泵4送出的加压流体从排出流路52送入袖套8的方式、和不使加压流体供给至袖套8而将袖套8中存储的加压流体排出的方式的结构。
以下,依次对泵4和阀6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泵4具备盖10、流路板12、薄顶板14、弹簧板16、压电体18、绝缘板20、以及供电板22。
盖10是形成多个吸入口24的部件。盖10粘贴于流路板12。流路板12是形成与吸入口24连通的流路26的部件。流路板12粘贴于薄顶板14。薄顶板14是形成与流路26连通的开口28的部件。弹簧板16是将其外周部安装于薄顶板14的部件,且具备振动部30、框部32、以及连结部34。连结部34是连结并弹性支承振动部30和框部32的部件。
压电体18粘贴于振动部30。压电体18是通过被赋予电压,而弯曲振动的部件。通过具备压电体18,从而泵4作为压电泵而发挥功能。
绝缘板20是粘贴于弹簧板16的框部32的部件。供电板22是被粘贴于绝缘板20的部件,且具备端子36。端子36与压电体18电连接,能够对压电体18赋予电压。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泵4运转并经由端子36对压电体18赋予电压,从而压电体18以及弹簧板16的振动部30弯曲振动(例如约23kHz)。由此,图4所示的泵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升高。由于压力升高,泵4外部的大气压的空气被从吸入口24吸入泵4内。被吸入泵4内的空气被加压而成为加压流体。由泵4生成的加压流体被送入阀6。
如图3所示,阀6具备第一阀壳体38、第二阀壳体40、隔膜42、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
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均是构成阀6的外壳的部件。第一阀壳体38具有流入口48以及阀座50(图4)。第一阀壳体38通过粘结剂49(图4)粘结于泵4的供电板22。第二阀壳体40是形成第一排出流路52以及第二排出流路54的部件。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相互层叠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壳体38、第二阀壳体40均由金属形成。
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通过图3等所示的第一固定部44相互固定。在由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隔膜42。
隔膜42是将由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形成的内部空间分为2个空间(阀室)的部件。如图4所示,隔膜42与第一阀壳体38之间形成上游侧阀室(上游侧空间)A,与第二阀壳体40之间形成下游侧阀室(下游侧空间)B。
隔膜42在中央部具有连通口56。在图4所示的非运转的状态下,隔膜42的连通口56的周围与第一阀壳体38的阀座50接触并密封。此时,上游侧阀室A和下游侧阀室B处于相互不连通的非连通状态。隔膜42能够从图4所示的非连通位置,移动到使上游侧阀室A和下游侧阀室B连通的连通位置。对于隔膜42的具体的动作后述。
实施方式中的隔膜42是橡胶片。
第一固定部44是固定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的部件。第一固定部44固定第一阀壳体38的外边缘区域和第二阀壳体40的外边缘区域。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的外边缘区域的整周由第一固定部44固定,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的连接位置被密封。
第二固定部46是固定隔膜42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固定部46将隔膜42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如图3、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46在比第一固定部44靠内侧将隔膜42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所谓的比第一固定部44靠内侧表示:在俯视阀6时即从垂直于阀6的主面的方向(阀6的层叠方向)观察时的位置关系。此外,隔膜42的外边缘区域的整周由第二固定部46固定。隔膜42的固定位置并不限于外边缘区域,也可以是外边缘区域的内侧。只要将上游侧阀室A和下游侧阀室B环状地固定以相互分隔,则隔膜42的固定位置可以是任意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非运转状态下,隔膜42被固定成隔膜42的连通口56的周围以加压的状态与第一阀壳体38的阀座50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粘着性的双面胶带作为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双面胶带为在片状的基材的两面贴有粘着剂。双面胶带与流动性较高的粘结剂不同为没有流动性的结构(非流动性固定部件),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也难以产生泄漏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6还具备第三固定部58(图4)。第三固定部58与第一固定部44相同,是固定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的部件。第三固定部58被配置在第一固定部44与第二固定部46之间。在图3中省略了第三固定部58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粘结剂作为第三固定部58。粘结剂与第一固定部44、第二固定部46所使用的双面胶带不同,是涂覆液状的原料并使其固化的结构。粘结剂与双面胶带相比,粘合强度较高。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阀壳体38与第二阀壳体40的固定力。
另一方面,粘结剂与双面胶带等不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流动性固定部件),很难配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固定部58被配置于第一固定部44与第二固定部46之间,被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6阻挡。由此,将第三固定部58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第三固定部58特别地在粘结剂中使用硅粘结剂。通过像这样使用通用的材料,能够减少流体控制装置2的制造成本。
由于第三固定部58是流动性较高的粘结剂,所以涂覆量的控制较难,涂覆量容易出现偏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供多余量的粘结剂逸出的逸出孔。具体而言,使用图5A、图5B进行说明。
图5A是阀6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B是图4的C-C剖视图。如图5A所示,第一阀壳体38作为与第二阀壳体40对置的面,具有第一对置面38A和第二对置面38B。第一对置面38A是从第一阀壳体38在第一固定部44与第二阀壳体40接触的位置齐平地延伸到在第三固定部58与第二阀壳体40接触的位置的途中的面。第二对置面38B是从第一对置面38A的内边缘部凹陷与第三固定部58以及隔膜42空开间隔且齐平地延伸的面。
像这样,通过从第一对置面38A到第二对置面38B设置阶梯差,从而能够与隔膜42之间形成逸出孔47。第三固定部58经由逸出孔47向上游侧阀室A露出。通过设置这样的逸出孔47,从而即使在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的涂覆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多余量的粘结剂逸出的空间。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基于第三固定部58的固定。此外,在图5B中省略第三固定部58的图示。
如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逸出孔47被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6以及隔膜42的整周上。此外,并不限于整周上,也可以是仅在第二固定部46以及隔膜42的周围的一部分设置逸出孔的情况。
在固定并组装这样的结构的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时,首先,将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的双面胶带粘贴于第二阀壳体40的面。之后,使隔膜42的外边缘区域粘着于第二固定部46的背面,而将隔膜42固定。之后,在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6之间涂覆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在该状态下,将第一阀壳体38粘合于第一固定部44和第三固定部58的背面,将第一阀壳体38固定。此时,在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较多的情况下,粘结剂通过逸出孔47流出而附着在隔膜42上。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利用粘结剂的固定。另外,由于能够在将第一阀壳体38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之前将隔膜42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所以能够进行隔膜42的固定,第一阀壳体38的阀座50不会成为障碍。
使用图6A、图6B对具备上述的泵4、阀6以及袖套8的血压测定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A、图6B均是用于对血压测定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若从图4所示的运转停止状态使泵4运转,则如上所述从吸入口24吸入流体(大气压的空气),并在泵4内生成加压流体。所生成的加压流体通过第一阀壳体38的流入口48流入阀6内。
通过加压流体流入,上游侧阀室A的压力上升,变得比下游侧阀室B的压力(大气压)高。由此,如图6A所示,隔膜42中的未通过第二固定部46固定的中央部向远离第一阀壳体38的方向朝向第二阀壳体40移动。由此,隔膜42的连通口56及其周围与第一阀壳体38的阀座50分离。另外,伴随着该移动,第二阀壳体40的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被隔膜42堵塞。此时,第二排出流路54和第一排出流路52相互成为非连通状态,通过隔膜42密封第二排出流路54和第一排出流路52之间。
通过上述动作,隔膜42从图4所示的使上游侧阀室A和下游侧阀室B成为非连通状态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图6A所示的使上游侧阀室A和下游侧阀室B连通的第二位置。在图6A所示的第二位置,加压流体从上游侧阀室A向下游侧阀室B流动,加压流体通过第一排出流路52被送入袖套8。通过使泵4继续运转,加压流体被依次送入袖套8从而袖套8膨胀,作为血压测定用的空气袋发挥功能。
在图6A所示的运转状态下,对隔膜42的表面施加的压力主要是由加压流体引起的压力,仅一部分,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部分施加大气压。这样,在隔膜42中产生较大的差压的区域是很小一部分,当从隔膜42的整体观察差压变小。
若血压测定结束,则停止泵4的运转。通过运转停止由泵4进行的加压流体的供给停止,泵4的内部空间的压力降低。伴随与此,阀6的上游侧阀室A以及下游侧阀室B的压力降低,袖套8侧的压力变得比上游侧阀室A以及下游侧阀室B的压力高。因此,袖套8中储存的加压流体作用而返回到下游侧阀室B。通过加压流体返回到下游侧阀室B的流动,隔膜42的中央部从第二阀壳体40朝向第一阀壳体38移动。由此,如图6B所示隔膜42返回到原来的第一位置,连通口56的周围与阀座50接触并密封。与此同时,隔膜42与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分离,第二排出流路54被开放。此时,第一排出流路52与第二排出流路54相互连通。
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由于从下游侧阀室B向上游侧阀室A的流动被阻止,所以通过第一排出流路52向下游侧阀室B流动的加压流体向第二排出流路54流动。第二排出流路54与阀6的外部连通,加压流体被排出大气。根据这样的排气,在泵4的运转停止后能够进行加压流体的迅速排气。通过迅速排气,下游侧阀室B的压力成为与上游侧阀室A相同的大气压。
在图6B所示的非运转状态下,在隔膜42的表面施加的压力仅为大气压,差压几乎为0。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隔膜42被固定在比第一固定部44靠内侧,不会向第一阀壳体38以及第二阀壳体40的外侧露出。在隔膜42向第一阀壳体38、第二阀壳体40的外侧露出的方式下,在隔膜42的表面产生阀6内的加压状态与阀6外的大气压的较大的差压。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隔膜42处于第一阀壳体38、第二阀壳体40的内侧,所以在隔膜42的表面施加的差压变小。通过这样的差压较低的结构,能够抑制隔膜42的劣化以及损伤,并能够延长隔膜42的寿命。
进一步在俯视时,通过将隔膜42固定于比第一固定部44靠内侧,从而能够缩短隔膜42的长度。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第二固定部46将隔膜42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在将第一阀壳体38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之前,将隔膜42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由此,能够进行隔膜42的固定,而第一阀壳体38的阀座不会成为障碍,且流体控制装置2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除了第一固定部44、第二固定部46以外,还设置有第三固定部58。由此,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另外,能够分开使用第一固定部44、第二固定部46、第三固定部58的每一个所使用的材料。例如,根据粘合对象的材质,能够使用容易固定金属的材料(例如,环氧类)、容易固定橡胶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橡胶系)。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使用双面胶带,第三固定部58使用粘结剂。像这样,通过最外侧的第一固定部44使用不具有流动性的双面胶带,第一固定部44的定位变得容易。另外,不会产生如粘结剂那样的泄漏路径,而能够可靠地密封阀6。进一步,通过第三固定部58使用粘结剂,从而能够提高固定强度。另外,虽然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的流动性较高,但由于被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6阻挡,所以能够配置于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作为第三固定部58使用硅粘结剂。通过像这样使用通用的材料,能够减少流体控制装置2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在第一对置面38A与第二对置面38B之间设置阶梯差,而形成了逸出孔47。在这样的结构中,即使在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的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的多余的量通过逸出孔47逸出的空间。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流体控制装置2,如图6A所示,隔膜42通过在第二位置与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接触并堵塞入口60,来密封第二排出流路54和第一排出流路52之间。在这样的结构中,在隔膜42处于第二位置时,能够高精度地密封第二排出流路54与第一排出流路52之间。
以上,举出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泵4是具备压电体18的压电泵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只要能够生成加压流体,也可以是压电泵以外的任意形式的泵。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流体控制装置2用于具备袖套8的血压测定装置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用于血压测定以外的用途。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隔膜42被固定于第二阀壳体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隔膜42也可以固定于第一阀壳体38。即,隔膜42也可以固定于第一阀壳体38和第二阀壳体40中的任意一方。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使用双面胶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双面胶带以外的方式。例如,也可以使用环氧类树脂、结构用丙烯酸系树脂、酯系树脂(聚酯)、三聚氰胺系树脂等。此时,也可以使用流动性比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低的粘结剂,由此,也可以有效地发挥阻挡第三固定部58的粘结剂的功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除了第一固定部44以及第二固定部46以外,还设置第三固定部5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是不设置第三固定部58的情况。在不设置第三固定部58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用相同的双面胶带构成第一固定部44和第二固定部46。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第三固定部58使用硅粘结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使用硅粘结剂以外的粘结剂。例如,也可以使用多硫化物系树脂、丙烯酸橡胶系树脂等。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隔膜42通过在第二位置与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接触并堵塞入口60,来密封第二排出流路54和第一排出流路52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隔膜42也可以通过不是与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接触而是与下游侧阀室B的壁面接触,来密封第二排出流路和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即,隔膜42也可以在第二位置与第二排出流路54的入口60或者下游侧阀室B的壁面接触并密封第二排出流路54和第一排出流路52之间。
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且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地充分地进行了记载,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进行各种变形、修正是显而易见的。那样的变形、修正只要不脱离附加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另外,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及思想地、实现各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2…流体控制装置;3…血压测定装置;4…泵;6…阀;8…袖套;10…盖;12…流路板;14…薄顶板;16…弹簧板;18…压电体;20…绝缘板;22…供电板;24…吸入口;26…流路;28…开口;30…振动部;32…框部;34…连结部;36…端子;38…第一阀壳体;40…第二阀壳体;42…隔膜;44…第一固定部;46…第二固定部;47…逸出孔;48…流入口;49…粘结剂;50…阀座;52…第一排出流路;54…第二排出流路;56…连通口;58…第三固定部;60…入口;A…上游侧阀室;B…下游侧阀室。

Claims (6)

1.一种阀,具备:
第一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流入口和阀座;
第二阀壳体,具有加压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以及第二排出流路,被层叠地配置于上述第一阀壳体;
隔膜,被配置在上述第一阀壳体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之间,并具有连通口;
第一固定部,固定上述第一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和上述第二阀壳体的外边缘区域;以及
第二固定部,在俯视时,在比上述第一固定部靠内侧,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中的任一方,
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一阀壳体一起形成上游侧阀室,上述隔膜与上述第二阀壳体一起形成下游侧阀室,上述隔膜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上述第一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接触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非连通状态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使上述连通口的周围从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阀座分离而使上述上游侧阀室和上述下游侧阀室成为连通状态的位置,
上述隔膜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入口或者上述下游侧阀室的壁面接触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在上述第一位置使上述第一排出流路和上述第二排出流路连通,
还具备第三固定部,在俯视时,上述第三固定部在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将上述第一阀壳体和上述第二阀壳体固定,
上述第一固定部以及上述第二固定部是双面胶带,上述第三固定部是被上述第一固定部和上述第二固定部阻挡地涂覆液状的原料并使该液状的原料固化的粘结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上述第二固定部将上述隔膜固定于上述第二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中,
上述第三固定部是硅粘结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上述第一阀壳体具有第一对置面和第二对置面,其中,所述第一对置面是从上述第一固定部中的与上述第二阀壳体的接触位置到上述第三固定部中的与上述第二阀壳体的接触位置的途中为止齐平地延伸的面,所述第二对置面是从上述第一对置面的内边缘部凹陷且与上述第三固定部以及上述隔膜空开间隔地齐平地延伸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中,
上述隔膜通过在上述第二位置与上述第二排出流路的上述入口接触而堵塞上述入口,从而将上述第二排出流路与上述第一排出流路之间密封。
6.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以及
泵,将加压流体送入上述阀的上述第一阀壳体的上述流入口。
CN201880084980.4A 2018-03-09 2018-12-28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542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3271 2018-03-09
JP2018043271 2018-03-09
PCT/JP2018/048512 WO2019171736A1 (ja) 2018-03-09 2018-12-28 バルブおよびバルブを備える流体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2715A CN111542715A (zh) 2020-08-14
CN111542715B true CN111542715B (zh) 2022-10-18

Family

ID=6784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4980.4A Active CN111542715B (zh) 2018-03-09 2018-12-28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3427B2 (zh)
JP (1) JP6743994B2 (zh)
CN (1) CN111542715B (zh)
WO (1) WO2019171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56255B1 (en) * 2016-05-09 2023-12-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Valve, fluid control device, and blood-pressure monitor
JPWO2021090729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TW202217146A (zh) * 2020-10-20 2022-05-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TWI771885B (zh) * 2021-01-29 2022-07-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TWI763286B (zh) * 2021-01-29 2022-05-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氣體傳輸裝置
CN114810560A (zh) * 2021-01-29 2022-07-2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113623188B (zh) * 2021-06-28 2023-02-03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多功能压电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6454A (ja) * 2007-12-28 2009-07-16 Star Micronics Co Ltd 逆止弁
CN10376769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205260908U (zh) * 2013-05-24 2016-05-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流体控制装置
WO2018021099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WO2018020882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6131A (en) * 1988-08-22 1989-05-02 Ford Motor Company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valve etched from silicon substrates
CN103140166B (zh) 2011-04-11 2015-09-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流体控制装置
CN107072563B (zh) * 2014-10-21 2019-05-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流体控制装置以及血压计
EP3203079B1 (en) * 2016-01-29 2021-05-19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iezoelectric actuator
TWI681120B (zh) * 2018-05-21 2020-01-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輸送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6454A (ja) * 2007-12-28 2009-07-16 Star Micronics Co Ltd 逆止弁
CN205260908U (zh) * 2013-05-24 2016-05-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阀、流体控制装置
CN103767695A (zh) * 2014-01-21 2014-05-07 深圳市金亿帝科技有限公司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WO2018021099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WO2018020882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バルブ、気体制御装置、及び血圧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1736A1 (ja) 2019-09-12
JPWO2019171736A1 (ja) 2020-08-20
CN111542715A (zh) 2020-08-14
US11293427B2 (en) 2022-04-05
JP6743994B2 (ja) 2020-08-19
US20200355278A1 (en) 202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2715B (zh) 阀以及具备阀的流体控制装置
US10502328B2 (en) Valve and fluid control appratus
US11486388B2 (en) Valve and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US9237854B2 (en) Valve, fluid control device
US11939969B2 (en) Pump
US10065328B2 (en) Suction device
CN112771295B (zh) 阀以及气体控制装置
US20190038145A1 (en) Valve, fluid controller, and sphygmomanometer
US20240183348A1 (en) Pump
WO2012140932A1 (ja) アクティブバルブ、流体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