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3792B -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3792B
TWI653792B TW104136036A TW104136036A TWI653792B TW I653792 B TWI653792 B TW I653792B TW 104136036 A TW104136036 A TW 104136036A TW 104136036 A TW104136036 A TW 104136036A TW I653792 B TWI653792 B TW I6537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outer conductor
caulking
cable connecto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8275A (zh
Inventor
伝法谷郁夫
Original Assignee
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8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8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3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37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同時可進行同軸纜線之阻抗調整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具備:端子;和外罩,係支持端子;和外部導體外殼,係覆蓋外罩之至少一部分與同軸纜線之至少一部分。外部導體外殼,係在與同軸纜線略正交之面內的與同軸纜線之接觸面、及/或沿著前述同軸纜線之軸線方向的接觸面上,具有至少1個凹部與至少1個凸部。

Description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同軸纜線連接器,尤其是有關於,提高了對同軸纜線之壓接強度與阻抗匹配性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專利文獻1中揭露了此種同軸纜線連接器之一例。圖14係該專利文獻1中所揭露的同軸纜線連接器110之分解斜視圖。
同軸纜線連接器110係含有:可2分割的絕緣性之外罩114、被設在絕緣性之外罩114的導電性之端子116、以及覆蓋外罩114之至少一部分與同軸纜線220之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導體外殼112。外部導體外殼112,係具有與對象連接器之圓筒外殼連接的略圓筒部120,在該略圓筒部120之內部,配設有由外罩114之一部分所形成的同心狀之絕緣性圓筒部141,然後,在絕緣性圓筒部141之內部係設有端子116之一部分。
在外部導體外殼112的斂縫部130,係藉由沖壓加工而形成有凹部G。斂縫部130被繞捲於絕緣體221之際, 在藉由圍繞絕緣體221之周圍的凹部G所形成的溝內,絕緣體221之一部分會侵入之,其結果為,可提高斂縫部130與絕緣體221之間的摩擦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97914號公報
若依據此先前構成,則可提高外部導體外殼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可提高對同軸纜線之拉扯的強度,但進入凹部G的絕緣體221的量係沒有很多而摩擦力的提高並不充分。
又,此情況下,由於凹部G,只有在同軸纜線之一部分中,凹部G與芯線224之距離是遠離的狀態,其結果為,只有在凹部G的部分阻抗會變高,亦即,導致整體的阻抗係有紊亂。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此先前技術的問題點而研發,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同時可進行同軸纜線之阻抗調整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1)本發明的同軸纜線連接器,係具備:端 子;和外罩,係支持前述端子;和外部導體外殼,係覆蓋前述外罩之至少一部分與同軸纜線之至少一部分;前述外部導體外殼,係在與前述同軸纜線略正交之面內的與前述同軸纜線之接觸面、及/或沿著前述同軸纜線之軸線方向的接觸面上,具有至少1個凹部與至少1個凸部。
若依據此構成,則不只可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藉由凹部與凸部之組合,可進行同軸纜線之阻抗調整。
又,藉由沿著同軸纜線之軸線方向α而交互排列凹部與前述凸部,可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同時使阻抗調整變得容易。
(2)如上記(1)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至少1個凹部與前述至少1個凸部,係於前述面內左右對稱地設置,較為理想。
藉由將凹部與凸部左右對稱設置,可如例進行阻抗之調整。
(3)如上記(1)或(2)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外部導體外殼係具有:在夾著前述同軸纜線所被配置的配置面而對向的各側分別被配置的成對之斂縫部,較為理想。
阻抗係受到斂縫部所致之斂縫的力道輕重所影響,但藉由在夾著配置面85而對向的各側分別被配置的成對之斂縫部而加以斂縫,就可容易調整對左右各側的力道輕重,可容易進行阻抗之調整。
(4)如上記(1)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外部導體外殼係亦可由一片板狀金屬所形成。
(5)如上記(1)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同軸纜線連接器係亦可為直角型連接器。
若依據本發明,則藉由在外部導體外殼之壓接片上所被設置的至少1個凹部與至少1個凸部所成的組,可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同時,可進行同軸纜線的阻抗調整。
1‧‧‧同軸纜線連接器
10‧‧‧同軸纜線
11‧‧‧絕緣被膜
12‧‧‧外部導體
13‧‧‧絕緣體
14‧‧‧芯線
20‧‧‧端子
24‧‧‧外露部(連接部)
40‧‧‧外罩
41‧‧‧設置面
42‧‧‧圓筒部
46‧‧‧外罩本體部
48‧‧‧外露部(穴)
49‧‧‧隆起部
50‧‧‧壓接片
70‧‧‧外部導體外殼
72‧‧‧略圓筒部
80A、80B‧‧‧前側斂縫部
83‧‧‧中間斂縫部
83a‧‧‧凸部
83b‧‧‧凹部
84‧‧‧後側斂縫部
84a‧‧‧凸部
84b‧‧‧凹部
85‧‧‧配置面
〔圖1〕同軸纜線所被接線的本發明的同軸纜線連接器之底側平面圖。
〔圖2〕本發明的同軸纜線連接器之分解斜視圖。
〔圖3〕外罩的底側斜視圖。
〔圖4〕外罩的上側斜視圖、和外部導體外殼的底側斜視圖。
〔圖5〕圖1的A-A線剖面圖。
〔圖6〕同軸纜線連接器之組裝工程的說明圖。
〔圖7〕同軸纜線連接器之組裝工程的說明圖。
〔圖8〕同軸纜線連接器之組裝工程的說明圖。
〔圖9〕同軸纜線連接器之組裝工程的說明圖。
〔圖10〕圖1的H-H線剖面圖。
〔圖11〕圖1的E-E線剖面圖。
〔圖12〕圖1的F-F線剖面圖。
〔圖13〕圖1的G-G線剖面圖。
〔圖14〕先前的同軸纜線連接器之連接器結構的概略剖面圖。
一面參照添附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的理想的一個實施形態。此外,此處雖然說明所謂的直角型連接器,但本發明當然並非限定於此。
圖1係圖示同軸纜線10所被接線的本發明的同軸纜線連接器1之底側平面圖,圖2係圖示該同軸纜線連接器1的分解斜視圖。同軸纜線連接器1,係夾著圖1的H-H中心軸線而呈左右對稱形狀,主要具備:導電性的端子20、與端子20一體成形的絕緣性之外罩40、覆蓋外罩40之至少一部分與同軸纜線10之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導體外殼70。此外,端子20與外罩40係一體成形,因此實際上無法將它們予以分解,但在圖2中,為了方便起見,是圖示了將它們分解開的狀態。同軸纜線連接器1的組裝時,係端子20及外罩40、或同軸纜線10,係沿著圖示箭頭「β」方向,從同軸纜線連接器1之底側往上側按 照此順序而配置在外部導體外殼70,並被固定在外部導體外殼70。
同軸纜線10,係和先前一般的同軸纜線相同結構,亦即,從最外殼往中心,具有:絕緣被覆11、外部導體12、絕緣體13、芯線14。此結構係已為熟知,因此不詳細說明。
端子20,係沿著同軸纜線10之軸線方向α而具有所定之長度。在端子本體部26的中間附近設有階差部25,藉由該階差部25,於一體成形的外罩40中,可使端子20的後端側(24)比前端側(22)更靠近同軸纜線10,反之,可是端子20的前端側(22)比後端側(24)更靠近外部導體外殼70的面78。在端子20之後端側(24),係設有與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接觸的連接部24,在該連接部24,係在同軸纜線連接器1之組裝時,會被設置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又,在端子20之前端側(22),係設有與對象連接器之中心端子(未圖示)接觸的接觸部22。接觸部22,係以朝著與對象連接器之接觸側而站立的狀態而被設置,是以可將對象連接器之中心端子鉗夾在中心的2片所成之彈性位移部22’的方式而被形成。當然,不一定要以彈性位移部22’的方式而被形成,例如,亦可以單純的插入孔的方式而加以形成。
圖3係與端子20一體成形的外罩40之底側斜視圖,圖4係其表側斜視圖。圖4係還將外部導體外殼70之底側斜視圖,改變成與圖2不同角度而圖示。又, 圖5係圖1的A-A線剖面圖。
外罩40,係主要具備:外罩本體部46、被設在外罩本體部46之尖端側的圓筒部42、還有被設在外罩本體部46之後端側的纜線固定部(41、50等)。
這些各部,係藉由樹脂模封而與端子20一體成形。但是,端子20的一部分,係在該一體成形後仍朝外部保持外露。在端子20的外露部係當然包含連接部24,還包含接觸部22之底側之一部分的接觸部22的彈性位移部22’與其週邊部、或接觸部22之上面側之一部分,亦即,在端子20之厚度方向上與端子20的接觸部22相反側(上面側)所被定位的,與外部導體外殼70之對面側的一部分。此外,接觸部22之上面側之一部分也會外露,這是一體成形時所特有之問題所致。亦即,為了在一體成形時對抗樹脂之流動而確實抑制端子20的搖擺,必須要將端子20之一部分藉由模具而按壓,但此時,將原本必須外露的底側的彈性位移部22’,連同彈性位移部22’之上面側以模具來按壓,是有效的。然而,被模具按壓的部分,結果會變成樹脂之貫通孔48所致的外露部27而殘留,因此,在端子20的外露部27,係在端子之厚度方向上,會包含與端子20的接觸部22相反側上所被定位者。
外罩本體部46,係整體而言具有略立方形狀,但在其上面具有往對象連接器之接近側突出的突出部47。該突出部47,係可作為將外部導體外殼70的略圓筒 部72的不連續部分73予以補足的部分來使用。
外罩本體部尖端側的圓筒部42,係從上面部45朝向與對象連接器之接觸側而突出,在其中心配置有端子20的接觸部22。與對象連接器嵌合時,圓筒部42係被插入至對象連接器的圓筒外殼之內部,與此同時,被配置在圓筒部42之中心的接觸部22中,會被配置在圓筒外殼之中心的中心端子(未圖示)所插入、接觸。從圓筒部42的上面部45往尖端側及左右側方延伸的3根突起44,係可利用來將外罩40定位於外部導體外殼70所需。
在外罩本體部後端側之纜線固定部(41、50等)係設有,將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予以設置的設置面41。端子20與外罩40的一體成形後也是,端子20的連接部24,係為從該設置面41外露的狀態。此外,設置面41係為略平坦,但亦可設計成使連接部24從設置面41突出或凹陷的狀態。藉此,可是端子20與芯線14之接觸變得確實。在圖示的例子中,係設計成凹陷部43。
為了固定芯線14,在纜線固定部(41、50等),設有成對的壓接片50A、50B。這些成對的壓接片50A、50B,係分別在夾著設置面41而對向的各側而僅於一邊53被支持,以各支持部53A、53B為中心,可朝著芯線14所被設置之設置面41而曲折。
外部導體外殼70,係將一片板狀金屬進行沖壓、曲折,而被形成。在外部導體外殼70係主要含有:外罩40或同軸纜線10所被配置的配置面85、被設在該 配置面85之尖端側的略圓筒部72、還有複數個斂縫部80、83、84。略圓筒部72,係為與對象連接器嵌合時,與對象連接器的圓筒外殼(未圖示)連接的部分。配置面85之尖端側,整體而言係呈鏟子形狀,藉由構成湯匙部之一部分的站立部74而將略圓筒部72予以包圍,成為將略圓筒部72之強度予以強化的結構。
如圖4所詳細圖示,外罩40係在與外部導體外殼70之對向面45,具有朝外部導體外殼70隆起的隆起部49。該隆起部49係例如,整體而言具有十字形狀,以讓端子20之一部分的外露部27外露的貫通孔48為交點,具有所定寬度的2條直線部分所成,尤其是,在一方的直線部分,係沿著同軸纜線10之軸線方向α而從端子20之前端側延伸長達階差部25之長度以上。對應於該外罩40的隆起部49,在外部導體外殼70中,係在與外罩40的面45對向的面78,設有朝向與外罩40對向之一側的相反側而凹陷的十字狀之凹陷部79。隆起部49,係藉由設置可收容在該凹陷部79中的這些隆起部49與凹陷部79,而在外部導體外殼70配置外罩40之際,可使端子20與外罩40之一體成形時所產生的貫通孔48所致之端子20的外露部27,從外部導體外殼70分離,可使外露部27與外部導體外殼70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因此,可以簡易的結構就使端子20與外部導體外殼70確實絕緣,而且可使連接器矮背化。又,藉由設置隆起部49與凹陷部79,在將外罩40配置於外部導體外殼70之際,在凹 陷部79中會嵌入隆起部49,可容易將外罩40定位於外部導體外殼70之所定位置。此外,隆起部49或凹陷部79之形狀係不限於十字,例如,亦可為三角形狀或四角形狀等。又,相對於隆起部49而凹陷部79之凹陷之程度亦可較大。甚至,隆起部49,係不一定像是如圖4所示的實施形態,將貫通孔48之邊緣的周圍完全覆蓋,而是亦可在貫通孔48之邊緣附近不設置隆起部49,僅在遠離邊緣的部分,設置隆起部。重點是,利用隆起部49與凹陷部79,使外露部27從外部導體外殼70分離即可,例如,十字部分亦可不連續地形成。尤其是,外部導體外殼70係由板狀金屬所形成,因此凹陷部79藉由沖壓加工就可簡單地形成,可將製造成本壓低。又,凹陷部79,係也有將外部導體外殼70之強度予以補強的角色。
略圓筒部72,係以在折曲部72’為可折曲的狀態,而被連結於配置面85。在外部導體外殼70之所定位置配置了外罩40後,略圓筒部72,係朝配置面85而被折曲。此外,圖1乃至圖5係全部圖示了略圓筒部72被曲折後的狀態。略圓筒部72被曲折時,在略圓筒部72的缺口71、和與外罩40面對的外部導體外殼70的面78之間,從圓筒部42的表部45延伸的左右之突起44係分別夾入,藉此,就可簡單地對外部導體外殼70固定外罩40。同樣地將前方之突起44’所卡合的突起,設在外部導體外殼70的折曲部72’之內面。
斂縫部,係以在夾著配置面85而對向的各側 分別被配置的成對之斂縫部的方式,而被形成。此處係沿著同軸纜線10之軸線方向α而設置總計3組,亦即,前側斂縫部80、中間斂縫部83、後側斂縫部84。前側斂縫部80A、80B係主要是將成對的壓接片50A、50B從外部予以斂縫所需,中間斂縫部83A、B係主要是將外部導體12予以斂縫所需,後側斂縫部84A、B係主要是將絕緣被覆11予以斂縫所需。
參照圖6乃至圖9,說明同軸纜線連接器1的組裝工程。此外,圖8與圖9係都表示組裝完成後之狀態,但在圖8中,為了方便起見,將前側斂縫部80之一部分予以摘除,圖示壓接片50A、50B之狀態。
如圖6所示,在對外部導體外殼70安裝外罩40後,如圖7所示,將同軸纜線10,定位於外罩40或外部導體外殼70。此時,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係被配置在外罩40的設置面41,又,同軸纜線10的外部導體12,係被配置在中間斂縫部83之對應位置,還有,同軸纜線10的絕緣被覆11,係被配置在後側斂縫部84之對應位置。
接下來,如圖8、圖9所示,將前側斂縫部80A、80B、中間斂縫部83、後側斂縫部84,分別對外罩40或同軸纜線10進行斂縫。此時,各壓接片50A、50B,係透過與前側斂縫部80A、80B之接觸而往設置面41曲折,其結果為,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係被夾在壓接片50A、50B與設置面41之間,被其所固定。若依據 此構成,則可將同軸纜線10的芯線14之保持、固定,與前側斂縫部80A、80B之斂縫作業同時進行,因此可簡化作業。此外,關於同軸纜線10的絕緣體13,係只會在成對的壓接片50A、50B被曲折時被成對的壓接片50A、50B之延出部56、57所覆蓋,因此斂縫部不會特別存在。
中間斂縫部83對外部導體12斂縫時,外部導體外殼70,係透過中間斂縫部83與外部導體12之接觸,而與外部導體12電性連接。其結果為,同軸纜線連接器1與對象連接器嵌合時,透過外部導體外殼70的略圓筒部72與對象連接器的圓筒外殼之連接,同軸纜線10的外部導體12與對象連接器的圓筒外殼係被電性連接。以同樣之方法,後側斂縫部84係對絕緣被覆11斂縫,但當然,此處不會發生定性連接。此外,由圖7等可知,即使在同軸纜線連接器1之組裝後,略圓筒部72,係於略圓筒部72之圓筒方向(圖2的箭頭「β」方向)上,與同軸纜線10不會有重疊,因此於外部導體外殼70與外罩40之對面方向上寸法不會變大,因此可謀求連接器之矮背化。
接下來,也參照圖10乃至圖13,針對中間斂縫部83與後側斂縫部84之構成,更詳細說明。此處圖10係表示圖1的H-H線剖面圖,圖11係表示圖1的E-E線剖面圖,圖12係表示圖1的F-F線剖面圖,圖13係表示圖1的G-G線剖面圖。此外,圖10乃至圖13係尤其 表示中間斂縫部83的剖面,但由圖1乃至圖9或其說明可知,關於後側斂縫部84係也可想成和此相同。
如上所說明,中間斂縫部83,係將同軸纜線10的尤其是外部導體12,又,後側斂縫部84,係將同軸纜線10的尤其是絕緣被覆11,分別予以斂縫而被構成。在本構成中,為了提高這些中間斂縫部83或後側斂縫部84對同軸纜線10的壓接強度,而在這些的斂縫部83、84,設有藉由沖壓而形成的凸部與凹部。圖10中在α之方向上,凸部83a與凹部83b係夾著配置面85而被設置。又,在圖11乃至13中,在中間斂縫部83,係在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的與同軸纜線10之接觸面,設置至少1個在前述面內延伸的凸部83a與至少1個在同方向延伸的凹部83b,同樣地,在後側斂縫部84,係在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的與同軸纜線10之接觸面,設置同樣的至少1個凸部84a與至少1個凹部84b。例如,關於中間斂縫部83,係在圖11的剖面內的與同軸纜線10之接觸面,係設有在外部導體外殼70的配置面85被定位的凸部83a、和位於其左右對稱位置的2個凹部83b,在圖12的剖面內的與同軸纜線10之接觸面,係設有在外部導體外殼70的配置面85被定位的凹部83b、和位於其左右對稱位置的2個凸部83a,在圖13的剖面內的與同軸纜線10之接觸面,係和圖11的剖面內同樣地,設有在外部導體外殼70的配置面85被定位的凸部83a、和位於其左右對稱位置的2個凹部83b。在配置面85的凸部83a 與凹部83b這邊是被形成大約等長,在各斂縫部的配置面以外的部分則是凸部83a與凹部83b之長度係為凹部83b被形成比較長。此外,在板厚方向上出現於凸部83a之相反側的凹陷83a’,係由於凸部83a的形成而產生的壓痕。藉由設置這些凸部及凹部,在對同軸纜線10而將中間斂縫部83或後側斂縫部84予以斂縫之際,藉由與同軸纜線10接觸的這些凸部及凹部,可在同軸纜線10獲得彎曲之高低差,其結果為,可提高對同軸纜線10的壓接強度,尤其是,同軸纜線10之軸線方向α上的壓接強度。
凸部及凹部係如此發揮提高對同軸纜線10的壓接強度的優異效果,但反面來說,由於同軸纜線10之彎曲的程度,會導致阻抗發生紊亂。阻抗的紊亂,一般來說,在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隨著外部導體12與芯線14在徑方向的距離之變化而發生,但在本發明中,在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凹部與凸部是成組設置,藉此可抵消該變化。
例如,如圖11、圖13所示,藉由在配置面85設置凸部83a,同軸纜線10的外部導體12在徑方向上被朝中心側壓入,外部導體12與芯線14之距離變小的情況下,雖然阻抗會有變低的傾向,但在本構成中,對應於配置面85的凸部83a,藉由在夾著配置面85而對向的各側左右對稱地設置成對的凹部83b,使同軸纜線10的外部導體12在徑方向上從中心側往外側擴展的方向而擴散,使外部導體12與芯線14之距離變大,在這些部分上,阻抗會變高。如此,在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設置凸部83a與凹部83b,藉此,「低」傾向之阻抗與「高」傾向之阻抗就會形成彼此對消的關係,可一面維持壓接強度,一面減少阻抗之劣化。
如圖10所示,亦可將凹部與凸部沿著同軸纜線10之軸線方向α而交互排列,來形成上述的對消關係。例如,關於中間斂縫部83,係沿著軸線方向α而設置3組的凹部及凸部之組對,又,關於後側斂縫部84係設置2組的凹部及凸部之組對。如此藉由沿著軸線方向α而將複數的組對做交互排列,就可更加提高對同軸纜線的壓接強度,同時更容易調整阻抗。
此外,阻抗係受到斂縫部所致之斂縫的力道輕重所影響,但在本構成中,外部導體外殼70係具有,在夾著同軸纜線10所被配置的配置面85而對向的各側所分別被配置的成對之斂縫部83A、B、84A、B,因此,藉由這些成對之斂縫部進行斂縫,就可容易調整對左右各側的力道輕重,可容易進行阻抗之調整。
當然,本發明係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當然可做各種變更。因此,本發明的請求項之範圍中,係包含有當業者通常會進行的各種之變形例。例如,與同軸纜線10略正交的面內中的凹部與凸部之數量或軸線方向α上的組對之數量係沒有限定。又,端子20與外罩40並不一定要一體成形,只要在外罩40設置有端子20即可。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由於具有提高壓接強度、及進行阻抗調整的一般性效果,因此可廣泛使用於同軸纜線連接器。

Claims (5)

  1. 一種同軸纜線連接器,其特徵為:具備:端子;和外罩,係支持前述端子;和外部導體外殼,係覆蓋前述外罩之至少一部分與同軸纜線之至少一部分;前述外部導體外殼具有:前述同軸纜線所被配置的配置面、對配置於該配置面的前述同軸纜線施以歛縫的歛縫部,在前述配置面,沿著配置於該配置面的前述同軸纜線的軸線方向,設有凹部與凸部,在對前述同軸纜線施以歛縫的歛縫部之與前述同軸纜線的接觸面,沿著前述軸線方向,設有凸部與凹部,設於前述配置面的凹部與設於前述接觸面的凸部、及設於前述配置面的凸部與設於前述接觸面的凹部,分別在與前述軸線方向略正交的面內,以成組的狀態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凹部及前述凸部沿著前述軸線方向交互地設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凹部及前述凸部,分別沿著與前述軸線方向略正交的方向具有長度,前述凹部的長度,設定成較前述凸部的長度更長。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在與前述軸線方向略正交之面內的與前述同軸纜線之接觸面上所被設置的前述至少1個凹部與前述至少1個凸部,係於前述面內左右對稱地設置。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同軸纜線連接器,其中,前述外部導體外殼係具有:在夾著前述配置面而對向的各側分別被配置的成對之斂縫部。
TW104136036A 2014-12-02 2015-11-02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TWI653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217 2014-12-02
JP2014244217A JP6446725B2 (ja) 2014-12-02 2014-12-02 圧着強度とインピーダンス性能を高め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8275A TW201628275A (zh) 2016-08-01
TWI653792B true TWI653792B (zh) 2019-03-11

Family

ID=5612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6036A TWI653792B (zh) 2014-12-02 2015-11-02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46725B2 (zh)
KR (1) KR101970040B1 (zh)
CN (1) CN105655743B (zh)
TW (1) TWI653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927B (zh) * 2016-11-07 2019-01-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L型同軸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JP2018181696A (ja) * 2017-04-18 2018-11-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同軸コネクタ
DE202017103370U1 (de) * 2017-06-02 2017-09-05 Igus Gmbh Durchmesserreduziertes Mehrleiterkabel und Kontaktvorrichtung hierfür
CN109004387B (zh) * 2018-07-31 2024-01-19 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同轴电缆快插连接器
JP7040394B2 (ja) * 2018-10-05 2022-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11967789B2 (en) 2019-02-04 2024-04-23 I-Pex Inc.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amping feature for connecting to a cable
JP7298628B2 (ja) * 2019-02-04 2023-06-27 I-Pex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260A (ja) * 2004-04-27 2005-11-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同軸コネクタ
CN200969462Y (zh) * 2006-10-20 2007-10-31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同轴电连接器
US7540774B1 (en) * 2008-04-28 2009-06-02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JP4761320B2 (ja) * 2008-10-29 2011-08-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096452A (ja) * 2009-10-28 2011-05-12 Yazaki Corp 圧着端子
JP5505033B2 (ja) * 2010-03-30 2014-05-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13097914A (ja) 2011-10-28 2013-05-20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
JP5807512B2 (ja) * 2011-11-04 2015-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JP5947885B2 (ja) * 2012-04-02 2016-07-0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JP5615319B2 (ja) * 2012-04-19 2014-10-2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M477077U (en) * 2013-01-18 2014-04-21 Speedtech Corp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CN203883219U (zh) * 2014-06-11 2014-10-15 昆山康贝莱电子有限公司 母端外壳、母端连接器以及同轴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5743B (zh) 2019-12-06
KR20160066514A (ko) 2016-06-10
JP6446725B2 (ja) 2019-01-09
KR101970040B1 (ko) 2019-04-17
TW201628275A (zh) 2016-08-01
CN105655743A (zh) 2016-06-08
JP2016110710A (ja) 2016-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3792B (zh) 提高壓接強度與阻抗性能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TWI656698B (zh) 具有芯線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TWI653794B (zh) 具備含有不連續部分之外部導體外殼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TWI729127B (zh) 同軸連接器、及使用該同軸連接器的同軸連接器裝置
JP2021089815A5 (zh)
JP627858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TWI653791B (zh) 絕緣性能高的同軸電纜連接器
JP5853908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74226B2 (ja) 対の圧着片を有するハウジングを備え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6434061B2 (ja) 芯線の保持、固定機能を有し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3299228B2 (ja) 同軸中継コネクタ
CN108023194B (zh)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
TWI784211B (zh) 具備設有成對壓接片之殼體的同軸纜線連接器
WO2017043272A1 (ja) 端子金具及び連鎖端子
JP5044507B2 (ja) コネクタ
JP61124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H1055837A (ja) 雌側端子金具
JP2009187915A (ja) プラ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59581A (ja) 防水部材
TWM518836U (zh) 纜線插頭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