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5743A -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5743A
CN105655743A CN201510867736.3A CN201510867736A CN105655743A CN 105655743 A CN105655743 A CN 105655743A CN 201510867736 A CN201510867736 A CN 201510867736A CN 105655743 A CN105655743 A CN 105655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ic cable
external conductor
junctor
shell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677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5743B (zh
Inventor
伝法谷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57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57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57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并能调节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同轴电缆连接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端子;对端子进行支承的外壳;以及覆盖外壳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轴电缆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导体壳体。外部导体壳体在与同轴电缆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同轴电缆接触的接触面、和/或在沿着所述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的接触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

Description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连接器,特别地,涉及一种能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和阻抗整合性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这种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一例。图14是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10的分解立体图。
同轴电缆连接器110包括:能一分为二的绝缘性的外壳114;设于绝缘性外壳114的导电性的端子116;以及将外壳114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轴电缆22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外部导体壳体112。外部导体壳体112具有与对方连接器的圆筒壳体连接的大致圆筒部120,在该大致圆筒部120的内部配置有由外壳114的一部分形成的同心状的绝缘性圆筒部141,此外,在绝缘性圆筒部141的内部设有端子116的一部分。
在外部导体壳体112的铆接部130上通过加压加工形成有凹部G。当铆接部130卷绕于绝缘体221时,绝缘体221的一部分侵入由围绕绝缘体221周围的凹部G所形成的槽内,其结果是,在铆接部130与绝缘体221之间提高了摩擦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97914号公报
根据该现有结构,能提高外部导体壳体对同轴电缆的压接强度,提高了同轴电缆应对拉伸的强度,但绝缘体221进入凹部G的量一点都不多,摩擦力的提高不足。
另外,在该情况下,因凹部G而仅在同轴电缆的一部分处于凹部G和芯线224的距离分离的状态,其结果是,仅在凹部G的部分提高了阻抗,即,整体的阻抗紊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并能调节同轴电缆的阻抗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1)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端子;外壳,该外壳支承所述端子;以及外部导体壳体,该外部导体壳体将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轴电缆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外部导体壳体在与所述同轴电缆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所述同轴电缆接触的接触面上,和/或在沿着所述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的接触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
根据该结构,不仅能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还能利用凹部和凸部的组调节同轴电缆的阻抗。
另外,凹部和凸部交替地沿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排列,因此,能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并能容易调节阻抗。
(2)在上述(1)记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凸部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面内。
通过将凹部和凸部设成左右对称,能容易地调节阻抗。
(3)在上述(1)或(2)记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基础上,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外部导体壳体具有各自配置于隔着供所述同轴电缆配置的配置面而相对的各侧的成对的铆接部。
阻抗因铆接部的铆接的力加减而被左右,但通过利用各自配置于配置面而相对的各侧的成对的铆接部进行铆接,能容易地调节相对于左右各侧的力加减,并能容易地进行阻抗的调节。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基础上,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外部导体壳体由一块板状金属形成。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基础上,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是直角型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能利用由设于外部导体壳体的压接片的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构成的组来提高对同轴电缆进行压接的压接强度,并能调节同轴电缆的阻抗。
附图说明
图1是与同轴电缆连接的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底侧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外壳的底侧立体图。
图4是外壳的上侧立体图和外部导体壳体的底侧立体图。
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说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7是说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8是说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9是说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
图10是图1的H-H线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E-E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的F-F线剖视图。
图13是图1的G-G线剖视图。
图14是现有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连接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同轴电缆连接器
10同轴电缆
11绝缘覆膜
12外部导体
13绝缘体
14芯线
20端子
24露出部(连接部)
40外壳
41设置面
42圆筒部
46主体部
48露出部(孔)
49隆起部
50压接片
70外部导体壳体
72大致圆筒部
80A、80B前侧铆接部
83中间铆接部
83a凸部
83b凹部
84后侧铆接部
84a凸部
84b凹部
85配置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此处,对所谓直角型连接器(rightangletypeconnector)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与同轴电缆10连接的本发明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的底侧平面图,图2是该同轴电缆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同轴电缆连接器1隔着图1的H-H中心轴线呈左右对称形状,其主要包括:导电性的端子20;绝缘性的外壳40,该外壳40与端子20一体成形;以及外部导体壳体70,该外部导体壳体70覆盖外壳40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轴电缆10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端子20和外壳40一体成形,因此,实际上不能将它们分解,但在图2中为了方便而示出了将它们分离后的状态。在组装同轴电缆连接器1时,端子20及外壳40、同轴电缆10沿着图示箭头“β”方向从同轴电缆连接器1的底侧朝上侧依次配置于外部导体壳体70,并固定于外部导体壳体70。
同轴电缆10具有与现有一般的同轴电缆相同的结构、即从最外侧朝中心具有绝缘覆膜11、外部导体12、绝缘体13、芯线14。该结构已众所周知,因此,不说明详细结构。
端子20沿着同轴电缆10的轴线方向α具有规定的长度。在主体部26的中间附近设有台阶部25,利用该台阶部25在一体成形的外壳40中使端子20的后端侧(24)比前端侧(22)更靠近同轴电缆10,另一方面,使端子20的前端侧(22)比后端侧(24)更靠近外部导体壳体70的面78。在端子20的后端侧(24)设有与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接触的连接部24,当组装同轴电缆连接器1时,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设置于该连接部24。另外,在端子20的前端侧(22)处设有与对方连接器的中心端子(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22。接触部22被设成朝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的接触侧立起的状态,并形成为由能将对方连接器的中心端子夹在中心的两个片构成的弹性变位部22’。当然,无需形成为弹性变位部22’,例如也可形成为单纯的插入孔。
图3是与端子20一体成形的外壳40的底侧立体图,图4是其表侧立体图。图4中还改变图2的角度来示出外部导体壳体70的底侧立体图。另外,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外壳40主要包括主体部46、设于主体部46的前端侧的圆筒部42、以及设于主体部46的后端侧的电缆固定部(41、50等)。
上述各部通过树脂模塑与端子20一体成形。但是,端子20的一部分在该一体成形后也处于朝外部露出的状态。在端子20的露出部中,当然包含连接部24,还包含有接触部22的底侧的一部分的接触部22的弹性变位部22’及其周边部;以及接触部22的上表面侧的一部分,即位于在端子20的厚度方向上与端子20的接触部22相反一侧(上表面侧)的位置的、与外部导体壳体70相对的相对面侧的一部分。另外,接触部22的上表面侧的一部分也露出是由一体成形时的特有问题引起的。即,为了对抗一体成形时的树脂的流动以可靠地抑制端子20的振动,需要利用模具按压端子20的一部分,但此时,与本来需要露出的底侧的弹性变位部22’一起,利用模具按压弹性变位部22’的上表面侧是有效的。然而,由模具按压的部分在结果上残留为因树脂的通孔48而形成的露出部27,由此,在端子20的露出部27中包含有沿端子的厚度方向位于与端子20的接触部22相反一侧的位置的部分。
主体部46在整体上呈大致立方形状,但在其上表面上具有朝靠近对方连接器的靠近侧突出的突出部47。能使用该突出部47以作为对外部导体壳体70的大致圆筒部72的不连续部分73进行补充的部分。
主体部前端侧的圆筒部42从上表面部45朝与对方连接器接触的接触侧突出,在该圆筒部42的中心配置有端子20的接触部22。当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圆筒部42被插入至对方连接器的圆筒壳体的内部,与此同时,配置于圆筒壳体的中心的中心端子(未图示)被插入至配置于圆筒部42的中心的接触部22并与接触部22接触。为了将外壳40定位于外部导体壳体70,能利用从圆筒部42的上表面部45朝前侧及左右侧方延伸的三根突起44。
在主体部后端侧的电缆固定部(41、50等)设有供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设置的设置面41。在端子20和外壳40一体成形后,端子20的连接部24也处于从该设置面41露出的状态。另外,设置面41为大致平坦,但也可将连接部24设为从设置面41突出或凹陷的状态。藉此,能可靠地进行端子20与芯线14的接触。在图示的例子中,设为凹陷部43。
为了固定芯线14,在电缆固定部(41、50等)设有成对的压接片50A、50B。上述成对的压接片50A、50B分别在隔着设置面41相对的各侧仅支承于一边53,并能以各支承部53A、53B为中心朝供芯线14设置的设置面41折曲。
外部导体壳体70是通过将一块板状金属冲压、折曲而形成的。外部导体壳体70主要包括供外壳40、同轴电缆10配置的配置面85;设于该配置面85的前端侧的大致圆筒部72;多个铆接部80、83、84。大致圆筒部72是在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和对方连接器的圆筒壳体(未图示)连接的部分。配置面85的前端侧形成为以下结构:在整体上呈铲子形状,并利用构成匙子部的一部分即立起部74包围大致圆筒部72,强化了大致圆筒部72的强度。
如图4所示,外壳40在与外部导体壳体70相对的相对面45具有朝外部导体壳体70隆起的隆起部49。该隆起部49例如在整体上呈十字形状,由以供端子20的一部分的露出部27露出的通孔48为交点、具有规定宽度的两根直线部分构成,特别地,一方的直线部分沿着同轴电缆10的轴线方向α从端子20的前端侧较长地延伸出台阶部25的长度以上。与该外壳40的隆起部49相对应,在外部导体壳体70的与外壳40的面45相对的面78设有十字状的凹陷部79,该凹陷部79朝与同外壳40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凹陷。隆起部49通过设置能收容于该凹陷部79的上述隆起部49和凹陷部79,当将外壳40配置于外部导体壳体70时,将端子20和外壳40一体成形时产生的基于通孔48的端子20的露出部27拉离外部导体壳体70,以增大露出部27和外部导体壳体70之间的绝缘距离。因此,能利用简易的结构可靠地绝缘端子20和外部导体壳体70,而且,能使连接器低高度化。另外,由于设有隆起部49和凹陷部79,因此,当将外壳40配置于外部导体壳体70时,将隆起部49嵌入凹陷部79,能容易地将外壳40定位于外部导体壳体70的规定位置。另外,隆起部49、凹陷部79的形状并不限于十字,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等。另外,也可相对于隆起部49增大凹陷部79凹陷的程度。此外,隆起部49无需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完全覆盖通孔48的边缘周围,也可在通孔48的边缘附近不设置隆起部49,而仅在远离边缘的部分设置隆起部。总之,只要利用隆起部49和凹陷部79将露出部27从外部导体壳体70拉离即可,因此,例如十字部分也可不连续地形成。特别地,外部导体壳体70由板状金属形成,因此,能通过冲压加工简单地形成凹陷部79,并能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便宜。另外,凹陷部79也可起到加强外部导体壳体70的强度的作用。
大致圆筒部72在能由折曲部72’折曲的状态下与配置面85连接。在外部导体壳体70的规定位置配置完外壳40之后,大致圆筒部72朝配置面85折曲。另外,图1至图5全都示出了大致圆筒部72折曲之后的状态。当大致圆筒部72折曲时,在大致圆筒部72的缺口71与外部导体壳体70的和外壳40相对的面78之间分别夹着从圆筒部42的表部45延伸出的左右的突起44,藉此,能将外壳40简单地固定于外部导体壳体70。同样地,将与前方的突起44’卡合的突起设于外部导体壳体70的折曲部72’的内表面。
铆接部形成为分别配置于隔着配置面85相对的各侧且成对的铆接部。此处,沿着同轴电缆10的轴线方向α共计设有三组、即前侧铆接部80、中间铆接部83、后侧铆接部84。前侧铆接部80A、80B主要用于从外部铆接成对的压接片50A、50B,中间铆接部83A、83B主要用于铆接外部导体12,后侧铆接部84A、84B主要用于铆接绝缘覆膜11。
参照图6至图9,说明同轴电缆连接器1的组装工序。另外,图8和图9都示出了组装结束后的状态,但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去除了前侧铆接部80的一部分而仅示出了压接片50A、50B的状态。
如图6所示,在将外壳40安装于外部导体壳体70之后,如图7所示,将同轴电缆10定位于外壳40、外部导体壳体70。此时,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设置于外壳40的设置面41,另外,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12设置于中间铆接部83的对应位置,同轴电缆10的绝缘覆膜11配置于后侧铆接部84的对应位置。
接着,如图8、图9所示,将前侧铆接部80A、80B、中间铆接部83、后侧铆接部84分别铆接于外壳40、同轴电缆10。此时,各压接片50A、50B通过与前侧铆接部80A、80B的接触朝设置面41折曲,其结果是,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被夹在压接片50A、50B与设置面41之间而固定于此。根据该结构,能在前侧铆接部80A、80B的铆接作业的同时进行同轴电缆10的芯线14的保持、固定,因此,能简化作业。另外,同轴电缆10的绝缘体13仅仅是在成对的压接片50A、50B折曲时被成对的压接片50A、50B的伸出部56、57覆盖,特别是不存在铆接部。
当中间铆接部83铆接于外部导体12时,外部导体壳体70通过中间铆接部83与外部导体12的接触而与外部导体12电连接。其结果是,当同轴电缆连接器1与对方连接器嵌合时,通过外部导体壳体70的大致圆筒部72与对方连接器的圆筒壳体的连接,使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12与对方连接器的圆筒壳体电连接。通过同样的方法,后侧铆接部84铆接于绝缘覆膜11,但当然此处不产生电连接。另外,由图7等可知,在组装完同轴电缆连接器1之后,大致圆筒部72不会在大致圆筒部72的圆筒方向(图2的箭头“β”方向)上具有与同轴电缆10重叠的重叠部分,因此,尺寸不会在外部导体壳体70与外壳40的相对方向上变大,因此,能实现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接着,参照图10至图13,对中间铆接部83及后侧铆接部84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处,图10表示图1的H-H线剖视图,图11表示图1的E-E线剖视图,图12表示图1的F-F线剖视图,图13表示图1的G-G线剖视图。另外,图10至图13特别地表示中间铆接部83的截面,但由图1至图9及其说明可知,能认为后侧铆接部84的截面与中间铆接部83相同。
如上所述,中间铆接部83构成为铆接同轴电缆10的尤其是外部导体12,另外,后侧铆接部84构成为铆接同轴电缆10的尤其是绝缘覆膜11。在本结构中,为了提高上述中间铆接部83、后侧铆接部84对同轴电缆10的压接强度,在上述铆接部83、84上设有通过砸压而形成的凸部和凹部。在图10中,沿着α的方向隔着配置面85设置凸部83a和凹部83b。另外,在图11至图13中,在中间铆接部83的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同轴电缆10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在上述面内延伸的凸部83a和至少一个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凹部83b,同样地,在后侧铆接部84的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同轴电缆10接触的接触面上设置同样的至少一个凸部84a和至少一个凹部84b。例如,在中间铆接部83的图11的截面内的和同轴电缆10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位于外部导体壳体70的配置面85的凸部83a、位于与凸部83a左右对称的位置的两个凹部83b,在中间铆接部83的图12的截面内的和同轴电缆10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位于外部导体壳体70的配置面85的凹部83b和位于与凹部83b左右对称的位置的两个凸部83a,在中间铆接部83的图13的截面内的和同轴电缆10接触的接触面上与图11的截面内相同地设有位于外部导体壳体70的配置面85的凸部83a和位于与凸部83a左右对称的位置的两个凹部83b。配置面85的凸部83a和凹部83b由大致相等的长度形成,在各铆接部的除了配置面以外的部分,凸部83a和凹部83b的长度形成为凹部83b的长度形成得较长。另外,位于在板厚方向上与凸部83a相反的一侧的凹陷部83a’是因形成凸部83a而产生的砸压痕迹。由于设有上述凸部及凹部,因此,当将中间铆接部83、后侧铆接部84铆接于同轴电缆10时,能利用与同轴电缆10接触的上述凸部及凹部在同轴电缆10上获得弯曲的高低差,其结果是,能提高对同轴电缆10的压接强度,尤其能提高同轴电缆10在轴线方向α上的压接强度。
凸部及凹部这样发挥出提高对同轴电缆10的压接强度的优异效果,但另一方面,因同轴电缆10的弯曲程度的不同而有时会产生阻抗的紊乱。阻抗的紊乱一般是因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外部导体12与芯线14的径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凹部和凸部以组的方式设于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能抵消该变化。
例如图11、图13所示,由于凸部83a设于配置面85,因而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12在径向上被朝中心侧压入,外部导体12与芯线14的距离变小,在该情况下,阻抗存在降低的倾向,但在本结构中,与配置面85的凸部83a相对应地,将一对凹部83b左右对称地设于隔着配置面85而相对的各侧,使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12朝在径向上从中心侧朝外侧扩大的方向扩散,增大外部导体12与芯线14的距离,在这些部分处,阻抗升高了。这样,在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通过设置凸部83a和凹部83b,因此,“低”倾向的阻抗和“高”倾向的阻抗形成彼此抵消的关系,从而能维持压接强度,并减少阻抗的劣化。
如图10所示,也可将凹部和凸部沿同轴电缆10的轴线方向α交替地排列而形成上述抵消关系。例如,中间铆接部83沿着轴线方向α设有三组的凹部及凸部的组,另外,后侧铆接部84设有两组的凹部及凸部的组。通过这样沿着轴线方向α交替地排列多个组,能进一步提高对同轴电缆的压接强度,并能更容易地调节阻抗。
另外,阻抗因铆接部的铆接的力加减而被左右,但在本结构中,外部导体壳体70具有各自配置于隔着供同轴电缆10配置的配置面85相对的各侧的成对的铆接部83A、83B、84A、84B,因此,通过利用这些成对的铆接部进行铆接,能容易调节相对于左右各侧的力加减,并能容易地调节阻抗。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进行各种变更。因此,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包括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进行的各种变形例。例如,与同轴电缆10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凹部和凸部的数量、轴线方向α上的组数并未被限定。另外,端子20和外壳40未必一定需要一体成形,只要端子20设于外壳40即可。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由于具有提高压接强度及调节阻抗这样的通用效果,因此,能广泛地使用于同轴电缆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
外壳,该外壳支承所述端子;以及
外部导体壳体,该外部导体壳体将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和同轴电缆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所述外部导体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该至少一个凹部和至少一个凸部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壳体的与所述同轴电缆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所述同轴电缆接触的接触面上,和/或设置在所述外部导体壳体的沿着所述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的接触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与所述同轴电缆大致正交的面内的、和所述同轴电缆接触的接触面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凹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凸部左右对称地设于所述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导体壳体具有成对的铆接部,该成对的铆接部分别配置于隔着供所述同轴电缆配置的配置面而相对的各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导体壳体由一块板状金属形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电缆连接器是直角型连接器。
CN201510867736.3A 2014-12-02 2015-12-01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Active CN1056557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4217 2014-12-02
JP2014244217A JP6446725B2 (ja) 2014-12-02 2014-12-02 圧着強度とインピーダンス性能を高め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5743A true CN105655743A (zh) 2016-06-08
CN105655743B CN105655743B (zh) 2019-12-06

Family

ID=5612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67736.3A Active CN105655743B (zh) 2014-12-02 2015-12-01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46725B2 (zh)
KR (1) KR101970040B1 (zh)
CN (1) CN105655743B (zh)
TW (1) TWI65379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387A (zh) * 2018-07-31 2018-12-14 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同轴电缆快插连接器
CN11101000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11541113A (zh) * 2017-04-18 2020-08-14 株式会社藤仓 同轴连接器
CN113412558A (zh) * 2019-02-04 2021-09-17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1472303B2 (en) * 2017-06-02 2022-10-18 Igus Gmbh Multi-conductor cable of reduced diameter and contact apparatus for same
US11967789B2 (en) 2019-02-04 2024-04-23 I-Pex Inc.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amping feature for connecting to a cab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927B (zh) * 2016-11-07 2019-01-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L型同軸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9462Y (zh) * 2006-10-20 2007-10-31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同轴电连接器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WO2011052549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2011210592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13098121A (ja) * 2011-11-04 2013-05-20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
WO2013150857A1 (ja) * 2012-04-02 2013-10-10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CN103378436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TWM477077U (en) * 2013-01-18 2014-04-21 Speedtech Corp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CN203883219U (zh) * 2014-06-11 2014-10-15 昆山康贝莱电子有限公司 母端外壳、母端连接器以及同轴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7260A (ja) * 2004-04-27 2005-11-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同軸コネクタ
US7540774B1 (en) * 2008-04-28 2009-06-02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JP2013097914A (ja) 2011-10-28 2013-05-20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69462Y (zh) * 2006-10-20 2007-10-31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高频同轴电连接器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WO2011052549A1 (ja) * 2009-10-28 2011-05-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着端子
JP2011210592A (ja) * 2010-03-30 2011-10-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金具
JP2013098121A (ja) * 2011-11-04 2013-05-20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
WO2013150857A1 (ja) * 2012-04-02 2013-10-10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CN103378436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TWM477077U (en) * 2013-01-18 2014-04-21 Speedtech Corp Coaxial cable end connector
CN203883219U (zh) * 2014-06-11 2014-10-15 昆山康贝莱电子有限公司 母端外壳、母端连接器以及同轴电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113A (zh) * 2017-04-18 2020-08-14 株式会社藤仓 同轴连接器
US11472303B2 (en) * 2017-06-02 2022-10-18 Igus Gmbh Multi-conductor cable of reduced diameter and contact apparatus for same
CN109004387A (zh) * 2018-07-31 2018-12-14 浙江正导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同轴电缆快插连接器
CN109004387B (zh) * 2018-07-31 2024-01-19 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同轴电缆快插连接器
CN111010006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11010006B (zh) * 2018-10-05 2022-11-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13412558A (zh) * 2019-02-04 2021-09-17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3412558B (zh) * 2019-02-04 2024-01-19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1967789B2 (en) 2019-02-04 2024-04-23 I-Pex Inc.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lamping feature for connecting to a c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70040B1 (ko) 2019-04-17
TWI653792B (zh) 2019-03-11
TW201628275A (zh) 2016-08-01
JP2016110710A (ja) 2016-06-20
JP6446725B2 (ja) 2019-01-09
KR20160066514A (ko) 2016-06-10
CN105655743B (zh) 2019-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5743A (zh)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US983774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655742A (zh) 具有芯线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US10971844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conductive voltage detection terminal branching from conduction path
CN105655744A (zh) 包括具有不连续部分的外部导体壳体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JP2021077494A (ja) コネクタ
JP201703773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13704A1 (ja) 雌端子、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05655767B (zh) 提高绝缘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US2015024409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JP2016054057A (ja) コネクタ
WO2020213705A1 (ja) 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20213702A1 (ja)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WO2020213703A1 (ja) 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434061B2 (ja) 芯線の保持、固定機能を有し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65349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317929B2 (ja) コネクタ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US20220320789A1 (en) Connector, wiring harness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JP704242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WO2021166740A1 (ja)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102338051B1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을 구비한 동축 커넥터
KR20100056185A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