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478B - 滾珠螺桿 - Google Patents

滾珠螺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1478B
TWI651478B TW104139951A TW104139951A TWI651478B TW I651478 B TWI651478 B TW I651478B TW 104139951 A TW104139951 A TW 104139951A TW 104139951 A TW104139951 A TW 104139951A TW I651478 B TWI651478 B TW I6514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ut
guide groove
ball
groove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9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4833A (zh
Inventor
久保田祐次
中村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4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4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2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 F16H25/220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 F16H25/2214Screw mechanisms with balls, rollers, or similar members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parts; Elements essential to the use of such members with balls with elements for guiding the circulating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於管式(包含半管式)之滾珠螺桿中,能朝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或接近切線方向之方向撈取滾珠之滾珠螺桿。
於螺帽2之外表面形成連通於螺帽2內表面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孔穴7a、7b。於螺帽2之孔穴7a、7b插入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於螺帽2之孔穴7a、7b之壁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平面部28。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係朝向平面部28開放。並由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及螺帽2之平面部28構成返回通道22之一部分。

Description

滾珠螺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複數個滾珠能滾動運動地介存於螺桿軸與螺帽之間,而使滾珠能進行循環之滾珠螺桿。
滾珠螺桿具備有螺桿軸、螺帽、及介存於螺桿軸與螺帽之間的複數個滾珠。於螺桿軸形成有螺旋之滾珠滾動溝。於螺帽形成有與螺桿軸之滾珠滾動溝對向之螺旋的負荷滾珠滾動溝。於滾珠滾動溝與負荷滾珠滾動溝之間,介存有複數個滾珠。若使螺桿軸相對於螺帽相對地旋轉,滾珠係於該等之間進行滾動運動。
於螺帽安裝有用以使滾珠循環之循環零件。循環零件具有使自負荷滾珠滾動溝之一端滾出之滾珠返回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另一端的功能。作為循環零件,已知有管式(包含半管式)、導向板式(deflector type)、及端件式(end piece type)者。作為管式之循環零件,例如於專利文獻1提出一種滾珠螺桿,其藉由連接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一端與另一端之管來構成循環零件。於螺帽之外周形成有一對連通螺帽之內周之滾珠滾動溝的孔穴。循環零件之兩端部被插入該一對之孔穴中,而被連接於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12597號
然而,於管式(包含半管式)之滾珠螺桿中,存在有難以朝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撈取滾珠之問題。供循環零件之端部插入之螺帽之孔穴,係利用鑽頭而自將軸向朝水平方向之螺帽的正上方進行加工而成。因此,螺帽之孔穴被開設於與螺帽之軸向呈直角之方向。相對於此,由於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具有導程(lead),因此,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會傾斜於與螺帽之軸向呈直角之方向。其原因在於,螺帽孔穴之方向與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不同所致。
於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導程較小之情形時,切線方向之傾斜度也較小,對滾珠之循環也不會產生太大之影響。然而,於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導程較大之情形時,切線方向之傾斜度變大,上述差異就會對滾珠圓滑之循環產生影響。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管式(包含半管式)之滾珠螺桿中,能朝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或接近切線方向之方向撈取滾珠之滾珠螺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一態樣係一種滾珠螺桿,其具備有:螺桿軸,其具有螺旋之滾珠滾動溝;螺帽,其具有與上述滾珠滾動溝對向之螺旋的負荷滾珠滾動溝;及循環零件,其構成被連接於上述負荷滾珠滾動溝之一端與另一端之返回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於上述螺帽之外表面,形成有連通於上述螺帽之內表面之上述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孔穴,如此的滾珠螺桿,於上述孔穴之壁面 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平面部,插入於上述孔穴之上述循環零件之端部,係朝向上述平面部開放,且上述返回通道之一部分係由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端部與上述平面部所構成。
根據本發明,由於在螺帽外表面之孔穴壁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構成使滾珠移動之返回通道之一部分的平面部,因此能沿著平面部朝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或接近切線方向之方向撈取滾珠。
1‧‧‧螺桿軸
1a‧‧‧滾珠滾動溝
2‧‧‧螺帽
2-1‧‧‧本體部
2-2‧‧‧螺紋部
2a‧‧‧負荷滾珠滾動溝
2c‧‧‧螺帽之中心線
3‧‧‧滾珠
4‧‧‧循環零件
4’‧‧‧循環零件(比較例)
4a、4b‧‧‧循環零件之端部
4a’‧‧‧端部
4a1’‧‧‧端部之前端
4c‧‧‧循環零件之本體部
4c1‧‧‧本體部之外周面
6‧‧‧螺帽之凹部
6’‧‧‧凹部
6a‧‧‧凹部之座面
6a’‧‧‧座面
7a、7b‧‧‧螺帽之孔穴
7a’‧‧‧孔穴
7a1’‧‧‧孔穴之底面
11a、11b、11c‧‧‧循環零件之返回溝
12‧‧‧螺帽之導引溝
12a、12b‧‧‧導引溝之側壁部
12c‧‧‧導引溝之底壁部
13a、13b‧‧‧螺孔(安裝部)
14a、14b‧‧‧循環零件之安裝座
14a’‧‧‧安裝座
15a、15b‧‧‧通孔
17‧‧‧撈取部
21‧‧‧負荷滾珠滾道
22‧‧‧返回通道
22’‧‧‧返回通道
22a、22b‧‧‧返回通道之端部(返回通道之一部分)
22c‧‧‧返回通道之中央部(返回通道之一部分)
22c’‧‧‧返回通道之中央部
24‧‧‧螺帽孔穴之一端部
25‧‧‧螺帽孔穴之另一端部
28‧‧‧平面部
29‧‧‧彎曲溝
30‧‧‧循環零件
31~33‧‧‧零件
A1‧‧‧小面積部
A2‧‧‧大面積部
P1、P2‧‧‧撈取點
S1‧‧‧第一區域
S2‧‧‧第二區域
δ、δ’‧‧‧間隙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立體圖(將循環零件拆卸下來之狀態)。
圖2為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俯視圖(將循環零件拆卸下來之狀態)。
圖3為自螺桿軸之側面觀察之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剖視圖(包含圖1之螺帽之III-III剖面)。
圖4為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之背面側之立體圖。
圖5(a)為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之仰視圖,圖5(b)為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之側視圖。
圖6為安裝於螺帽之凹部之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之示意剖視圖(圖2之VI-VI剖面)。
圖7為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剖視圖(沿滾珠之循環通道之剖視圖)。
圖8為顯示自圖7之滾珠螺桿去除滾珠之狀態之圖。
圖9為本實施形態之螺帽之孔穴之俯視圖。
圖10為圖9之X部之放大圖。
圖11為本實施形態之螺帽之孔穴之立體圖(包含局部剖視圖)。
圖12為本實施形態之螺帽之孔穴之平面部之前視圖。
圖13為本實施形態之螺帽之孔穴之剖視圖(與螺桿軸之軸向正交之剖視圖)。
圖14為顯示本實施形態之螺帽之其他例子之圖(圖14(a)為螺帽之俯視圖,圖14(b)為圖14(a)之A-A剖面(將導引溝設為半圓之情形),圖14(c)為圖14(a)之A-A剖面(將導引溝設為四邊形之情形))。
圖15為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之其他例子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為顯示將循環零件拆卸後之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立體圖。圖2為顯示將循環零件拆卸後之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之俯視圖。圖3為顯示沿著循環通道之滾珠螺桿之剖視圖。
如圖1所示,滾珠螺桿具備有螺桿軸1、包圍螺桿軸1筒形之螺帽2、及被安裝於螺帽2之至少一個循環零件4。若使螺桿軸1相對於螺帽2旋轉,螺帽2便相對於螺桿軸1進行直線運動。滾珠螺桿係作為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或將直線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之機械元件而使用。
於螺桿軸1之外表面,形成有具有固定導程之螺旋之滾珠滾動溝1a。滾珠滾動溝1a係剖面由二個圓弧所構成之哥德式拱形溝、或剖面由一個圓弧所構成之圓弧形溝。滾珠3係於滾珠滾 動溝1a內進行滾動運動。滾珠滾動溝1a之條數,可適當地設定為一條、二條、三條等。對一條之滾珠滾動溝1a設置有一個循環零件4。循環零件4之數量係與滾珠滾動溝1a之條數相等。
螺帽2具備有圓筒形之本體部2-1、及被設於本體部2-1軸向之端部之螺紋部2-2。如圖3所示,於螺帽2之內表面,形成有與螺桿軸1之滾珠滾動溝1a對向之螺旋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導程及條數,係與滾珠滾動溝1a之導程及條數相等。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剖面形狀,亦為哥德式拱形溝或圓弧形溝。於螺紋部2-2形成有公螺紋。螺紋部2-2係為了將螺帽2安裝於配對之零件上而形成。也可設置凸緣來取代螺紋部2-2。
如圖1所示,於螺帽2之本體部2-1之外表面,形成有朝半徑方向貫通螺帽2之一對之孔穴7a、7b。一對之孔穴7a、7b連通於螺帽2之內表面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該一對之孔穴7a、7b係供循環零件4之兩端部4a、4b插入。而孔穴7a、7b之詳細形狀容後述之。
於螺帽2之本體部2-1之外表面,形成有可供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嵌合之凹部6。凹部6係形成為於滾珠螺桿之軸向細長,且整體為大致Z字形。凹部6之詳細形狀容後述之。
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減小螺帽2之外徑,而採用半管式之循環零件4。亦即,循環零件4係朝向螺帽2開放,且並非單獨構成使滾珠3移動之返回通道22(參照圖3),而是由循環零件4與螺帽2構成使滾珠3移動之返回通道22。返回通道22係連接於螺帽2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一端與另一端,以使自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一端滾出之滾珠3返回另一端。藉由使循環零件4朝 向螺帽2開放,能降低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之高度,而可減小螺帽2之外徑。
如圖2所示,於螺帽2之外表面形成有與一對之孔穴7a、7b相連之導引溝12。導引溝12係相對於螺帽2之中心線2c而傾斜。返回通道22之一部分(即,返回通道22之中央部22c(參照圖3)),係由螺帽2之導引溝12與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參照圖1)所構成。返回通道22之中央部22c具有封閉之剖面。
於螺帽2之外表面,形成有可供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參照圖1)嵌合之凹部6。於凹部6之內側形成有導引溝12及一對之孔穴7a、7b。凹部6具有較導引溝12淺之座面6a。凹部6之座面6a具有相對於導引溝12長度方向之中心P1呈點對稱之第一及第二區域S1、S2。第一及第二區域S1、S2分別於導引溝12之一側具有面積較小之小面積部A1,並且於導引溝12之另一側具有面積較小面積部A1大之大面積部A2。小面積部A1係由與導引溝12大致平行之壁面所界定。大面積部A2係由與螺帽2之中心線2c大致平行之壁面所界定。於大面積部A2配置有一對之螺孔13a、13b,該一對之螺孔13a、13b係作為供螺栓等用以將循環零件4安裝於螺帽2之緊固構件緊固之安裝部者。螺孔13a、13b係配置於座面6a之導引溝12之兩側且孔穴7a、7b之附近。此外,螺孔13a、13b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螺帽2之中心線2c上。
圖4為顯示循環零件4之背面側之立體圖。循環零件4一體地具備有可嵌合於螺帽2之凹部6之本體部4c、及可插入於螺帽2之一對之孔穴7a、7b之一對之端部4a、4b。本體部4c係以嵌合於螺帽2之凹部6之方式,而呈凹部6互補之平面形狀。本體 部4c具有與螺帽2之導引溝12對向之返回溝11c,並且一體地具有就座於凹部6之座面6a之安裝座14a、14b。返回通道22係由螺帽2之導引溝12與循環零件4之返回溝11c所構成。於循環部4之安裝座14a、14b,加工有可供螺栓等用以將循環零件4緊固於螺帽2之緊固構件通過之一對之通孔15a、15b。循環零件4係樹脂之成型品。
圖5(a)為顯示循環零件4之仰視圖,圖5(b)為顯示循環零件4之側視圖。如圖5(b)所示,循環零件4之一對之端部4a、4b係自本體部4c突出。惟,如圖5(a)所示,一對之端部4a、4b並非朝本體部4c之直角方向突出,而是以互相朝相反方向扭轉之方式傾斜。這是為了將端部4a、4b配置於螺帽2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所致。於端部4a、4b,形成有連接於本體部4c之返回溝11c之返回溝11a、11b。如圖4所示,返回溝11c係形成為直線狀。返回溝11a、11b亦形成為直線狀。返回溝11c與返回溝11a、11b之連接部分係形成為圓弧狀。於端部4a、4b,形成有進入螺桿軸1之滾珠滾動溝1a,而自滾珠滾動溝1a撈取滾珠3之撈取部17。如圖5(b)所示,本體部4c之外周面4c1,係對應於螺帽2之外周面而形成為圓筒形(參照圖7)。
圖6為顯示被安裝於螺帽2之凹部6之循環零件4之示意剖視圖。相對於圖6之中心線c1的左側,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4,而中心線c1的右側,則顯示比較例之循環零件4’。於本實施形態之循環零件4中,安裝座14a係貼緊地就座於凹部6之座面6a。而且,於循環零件4之端部4a之前端4a1與孔穴7a之底面7a1之間,存在有間隙δ。因此,即使以緊固構件將循環零件 4之安裝座14a固定於凹部6之座面6a,仍可防止循環零件4下沉而造成返回通道22之中央部22c變窄之情形。相對於此,於比較例之循環零件4’中,於安裝座14a’與凹部6’之座面6a’之間,存在有間隙δ’,而循環零件4’之端部4a’之前端4a1’則抵接於孔穴7a’之底面7a1’。因此,於比較例之循環零件4’中,在以緊固構件將循環零件4’之安裝座14a’固定於螺帽2時,存在有循環零件4’會下沉,而使返回通道22’之中央部22c’變窄的可能性。再者,圖6雖然顯示孔穴7a、7a’之底面7a1、7a1’橫跨孔穴7a、7a’之整個面而形成,但實際上係局部地形成於孔穴7a、7a’。
圖7為顯示自螺桿軸1之軸向觀察之滾珠之循環通道。於螺桿軸1之滾珠滾動溝1a與螺帽2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間,形成有螺旋負荷滾珠滾道21。於循環零件4與螺帽2之導引溝12之間,形成有連接負荷滾珠滾道21之一端與另一端之返回通道22。滾珠3之循環通道係由負荷滾珠滾道21與返回通道22所構成。返回通道22具備有被配置於負荷滾珠滾道21之切線方向之一對直線狀之端部22a、22b、被配置於端部22a、22b之間呈直線狀之中央部22c、及連接端部22a、22b與中央部22c之圓弧狀之轉彎部。
圖8顯示將滾珠3去除後之狀態之循環通道。圖8之一點鏈線顯示循環通道之中心線。圖8之P1、P2顯示撈取點。撈取點P1、P2係滾珠3自螺桿軸1之滾珠滾動溝1a開始離開之點,且為負荷滾珠滾道21與返回通道22之分界點。返回通道22一對之端部22a、22b,係配置於負荷滾珠滾道21之撈取點P1、P2之切線方向。此處,切線方向係指螺旋之負荷滾珠滾道21之切線方向。自螺桿軸1之側面觀察時,返回通道22一對之端部22a、22b,係 對應於負荷滾珠滾道21之導程角而傾斜。
若使螺桿軸1相對於螺帽2相對地旋轉,滾珠3便於螺旋之負荷滾珠滾道21內滾動。滾動至負荷滾珠滾道21之一端(撈取點P1)之滾珠3,被循環零件4之撈取部17所撈取,而進入返回通道22之端部22a。進入至端部22a之滾珠3,係於轉彎部轉換方向後進入中央部22c,並於相反側之轉彎部再次轉換方向,而自相反側之端部22b再次進入負荷滾珠滾道21。由於返回通道22之端部22a、22b係配置於負荷滾珠滾道21之切線方向,因此滾珠3自負荷滾珠滾道21朝返回通道22,以及自返回通道22朝負荷滾珠滾道21圓滑地移動。
以下,對螺帽2之孔穴7a、7b之構造詳細地進行說明。圖9為顯示螺帽2之孔穴7a之俯視圖,圖10為顯示圖9之X部之放大圖,圖11為顯示螺帽2之孔穴7a之立體圖(包含局部剖視圖)。由於孔穴7a與孔穴7b對稱,因此以下僅對孔穴7a進行說明,而省略孔穴7b之說明。
如圖9所示,於俯視時,螺帽2之孔穴7a整體被折彎成ㄑ字形,且具備有沿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細長之一端部24、及沿相對於一端部24傾斜之方向細長之另一端部25。孔穴7a之一端部24,係藉由使自螺帽2之正上方插入之端銑刀(未圖示)朝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移動而形成。孔穴7a之另一端部25,也藉由使端銑刀朝與螺帽2之端面2b平行之方向移動而形成。於孔穴7a與滾珠3之間所生成的間隙,係由循環零件4所填補。孔穴7a之另一端部25,係為了確保循環零件4之撈取部17(參照圖4)之壁厚而設置。於孔穴7a之另一端部25,插入有循環零件 4之撈取部17之所以。以孔穴7a之一端部24及另一端部25來形成ㄑ字,係因為撈取部17被配置於自撈取點P1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偏離之位置所致。圖9之一點鏈線,顯示於返回通道22之滾珠3之軌道中心線。
如圖10所示,於螺帽2之孔穴7a壁面之一部分,形成有與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平行之平面部28。平面部28之表面平坦。圖10之直線A顯示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圖10之直線B顯示沿平面部28之表面延長之直線。直線A與直線B相互平行。平面部28係於形成孔穴7a之一端部24時,藉由使端銑刀朝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移動而形成。圖10之尺寸C顯示平面部28之寬度。
圖11為顯示平面部28(以交叉影線顯示)之立體圖。圖12為顯示自正面觀察之平面部28(以交叉影線顯示)之示意圖。平面部28係形成為沿上下方向細長之長方形。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係朝向平面部28開放(參照圖4)。使滾珠3移動之返回通道22之一部分(即,返回通道22長度方向之端部22a、22b),係由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及平面部28所構成。返回通道22之端部22a、22b具有封閉之剖面。如上所述,返回通道22之端部22a、22b係配置於螺帽2之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滾珠3係沿著平面部28朝切線方向(傾斜方向)移動。
圖13為顯示螺帽2之孔穴7a之剖視圖(與軸向正交之剖視圖)。圖中之一點鏈線顯示滾珠3之軌道中心線。符號28顯示平面部(以交叉影線顯示)。符號29顯示構成圓弧狀之返回通道22之彎曲溝(以交叉影線顯示)。
圖14顯示螺帽2之其他例子。於該例之螺帽2,形成有四條負荷滾珠滾動溝2a。於螺帽2之外表面,對應於四條負荷滾珠滾動溝2a,而沿著周方向以等間隔形成有四個凹部6(參照圖14(b))。於凹部6形成有導引溝12、一對之孔穴7a、7b。於圖14(a)中,由於凹部6、導引溝12、一對之孔穴7a、7b,與圖2所示者相同,因此賦予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導引溝12之剖面既可如圖14(b)所示般設為半圓,亦可如圖14(c)所示般設為四邊形。如圖14(c)所示,於導引溝12之剖面為四邊形之情形時,導引溝12具有相互平行之一對直線狀之側壁部12a、12b、及與一對之側壁部12a、12b正交而呈直線狀的底壁部12c。即使將導引溝12形成為四邊形,仍可藉由導引溝12一對之側壁部12a、12b與底壁部12c來導引滾珠3。如圖14(b)所示,於導引溝12之剖面為半圓之情形時,導引溝12係藉由球形端銑刀所加工。如圖14(c)所示,於導引溝12之剖面為四邊形之情形時,導引溝12係藉由立銑刀所加工。以立銑刀加工之情形時,相較於以球形端銑刀加工之情形,導引溝12之加工更為容易。
圖15顯示循環零件之其他例子。相對於圖4之循環零件4係由一體之零件所構成,本例之循環零件30係由三個零件31~33所構成。如圖4所示,於循環零件4由一體之零件所構成之情形時,模具會變複雜。原因在於循環零件4一對之端部4a、4b,係以互相朝相反方向扭轉之方式傾斜,且於一對之端部4a、4b形成有返回溝11a、11b。如圖15所示,藉由與本體部31個別地成形循環零件30一對之端部32、33(以影線顯示),可使循環零件30之成形變容易。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滾珠螺桿,能發揮以下之功效。由於在螺帽2外周之孔穴7a、7b的壁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有構成返回通道22之一部分之平面部28,因此可沿著平面部28朝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撈取滾珠3。
藉由朝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撈取滾珠3,則於撈取滾珠3時,能避免滾珠3與螺桿軸1之凸螺紋之干擾。因此,可增大撈取角α(參照圖8)。
由於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係朝向螺帽2之導引溝12開放,因此可減小螺帽2之外徑。
由於循環零件4之安裝座14a、14b係貼緊地就座於螺帽2之凹部6之座面6a,且於循環零件4之端部4a、4b之前端4a1與孔穴7a、7b之底面7a1之間存在有間隙δ,因此即使以緊固構件將安裝座14a、14b固定於螺帽2之凹部6之座面6a,也能防止返回通道22變窄。
由於自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觀察導引溝12時,導引溝12具有相互平行之一對直線狀之側壁部12a、12b、及與一對之側壁部12a、12b正交而呈直線狀的底壁部12c,因此能以立銑刀加工導引溝12,而使得導引溝12之加工變容易。
於螺帽2之凹部6之座面6a,由於在導引溝12之兩側且孔穴7a、7b之附近配置有使用以將循環零件4安裝於螺帽2之緊固構件緊固之螺孔13a、13b,因此可於接近循環零件4之轉彎部之位置配置螺孔13a、13b,而能防止循環零件4浮起。
由於在俯視螺帽2時,將螺孔13a、13b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螺帽2之中心線2c上,因此能實現螺帽2之凹部6、及與 凹部6呈互補之形狀之循環零件4之本體部4c的小型化。
於俯視螺帽2時,螺帽2之凹部6之座面6a,具有相對於導引溝12長度方向之中心P1呈點對稱之第一及第二區域S1、S2,且第一及第二區域S1、S2分別於導引溝12之一側具有面積較小之小面積部A1,並且於導引溝12之另一側具有面積較小面積部A1大之大面積部A2。因此,即使於螺帽2之凹部6配置螺孔13a、13b,仍能實現螺帽2之凹部6之小型化。
藉由以沿負荷滾珠滾動溝2a之切線方向細長之一端部24、與沿相對於一端部24傾斜之方向細長之另一端部25來構成螺帽2之孔穴7a、7b,能確保循環零件4之撈取部17之壁厚。
再者,本發明不限於被具體化為上述實施形態者,只要於不變更本發明要旨之範圍內,也可具體化為各式各樣之實施形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將返回通道之端部配置於螺帽之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切線方向,但也可配置於切線方向之附近(即,可將返回通道之端部相對於切線方向略微地傾斜)。即使配置於切線方向之附近,也能圓滑地進行滾珠之循環。同樣地,螺帽之孔穴之平面部,只要相對於切線方向實質平行即可,也可相對於切線方向略微地傾斜。
本說明書係基於2014年12月1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14-242843。其內容全部包含於本說明書中。

Claims (8)

  1. 一種滾珠螺桿,其具備有:螺桿軸,其具有螺旋之滾珠滾動溝;螺帽,其具有與上述滾珠滾動溝對向之螺旋的負荷滾珠滾動溝;及循環零件,其構成被連接於上述負荷滾珠滾動溝之一端與另一端之返回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於上述螺帽之外表面,形成有連通於上述螺帽之內表面之上述負荷滾珠滾動溝之孔穴,如此的滾珠螺桿,於上述孔穴之壁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平面部,插入於上述孔穴且具有將在上述滾珠滾動溝內滾動之滾珠加以撈取之撈取部之上述循環零件之端部,在設置有上述撈取部的部分朝向上述平面部開放,且上述返回通道之一部分係由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端部與上述平面部所構成。
  2. 如請求項1之滾珠螺桿,其中,於上述螺帽之外表面形成有與上述孔穴相連之導引溝,上述循環零件具有朝向上述螺帽之上述導引溝開放之本體部,上述返回通道之一部分係由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本體部與上述導引溝所構成。
  3. 如請求項2之滾珠螺桿,其中,於上述螺帽之外表面形成有可供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本體部嵌合,且具有較上述導引溝淺之座面之凹部, 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本體部,係一體地具有緊貼地就座於上述螺帽之上述凹部之上述座面之安裝座,於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端部之前端與上述螺帽之上述孔穴之底面之間,存在有間隙。
  4. 如請求項2或3之滾珠螺桿,其中,於自與上述導引溝之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觀察時,上述導引溝具有相互平行之一對直線狀之側壁部、及與上述一對之側壁部正交之直線狀之底壁部。
  5. 如請求項2或3之滾珠螺桿,其中,於上述螺帽之外表面形成有供上述循環零件之上述本體部嵌合,且具有較上述導引溝淺之座面之凹部,於上述螺帽之上述凹部之座面,在上述導引溝之兩側且上述孔穴之附近配置有供用以將上述循環零件安裝於上述螺帽之緊固構件緊固之安裝部。
  6. 如請求項5之滾珠螺桿,其中,於俯視上述螺帽時,上述安裝部之至少一部分係配置於上述螺帽之中心線上。
  7. 如請求項5之滾珠螺桿,其中,於俯視上述螺帽時,上述凹部之上述座面,具有相對於上述導引溝長度方向之中心呈點對稱之第一及第二區域,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區域分別於上述導引溝之一側具有面積較小之小面積部,並且於上述導引溝之另一側具有面積較上述小面積部大之大面積部。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滾珠螺桿,其中,上述循環零件係一體之零件、或由三個零件所構成之零件。
TW104139951A 2014-12-01 2015-11-30 滾珠螺桿 TWI651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42843A JP6478595B2 (ja) 2014-12-01 2014-12-01 ボールねじ
JP2014-242843 2014-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4833A TW201634833A (zh) 2016-10-01
TWI651478B true TWI651478B (zh) 2019-02-21

Family

ID=56091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9951A TWI651478B (zh) 2014-12-01 2015-11-30 滾珠螺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78595B2 (zh)
DE (1) DE112015005398T5 (zh)
TW (1) TWI651478B (zh)
WO (1) WO2016088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9993B2 (ja) * 2018-06-14 2020-02-19 上銀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外循環式ボールねじ
DE102018115313A1 (de) 2018-06-26 2020-01-02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Kugelwindetrieb mit außenliegender Zirkulation
CN111986838B (zh) * 2020-07-08 2021-09-24 安徽凌宇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啃咬光伏电缆
CN113000912B (zh) * 2021-03-12 2022-03-08 义乌市长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杆螺母的自动化制造流水线及工艺
JP2023043009A (ja) * 2021-09-15 2023-03-28 Ntn株式会社 ボールねじ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688A (ja) * 2002-09-27 2004-04-15 Ntn Corp ボールねじ
JP2011247316A (ja) * 2010-05-25 2011-12-08 Jtekt Corp ボール螺子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TWM464558U (zh) * 2013-06-04 2013-11-01 Hiwin Tech Corp 具可調整式迴流模組之滾珠螺桿
DE102012222098A1 (de) * 2012-12-03 2014-06-05 August Steinmeyer Gmbh & Co. Kg Umlenkung für einen Kugelgewindetrieb und Kugelgewindetrieb mit Umlenk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12470A (ja) * 2010-11-25 2012-06-14 Jtekt Corp ディフレクタ、ボール螺子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6688A (ja) * 2002-09-27 2004-04-15 Ntn Corp ボールねじ
JP2011247316A (ja) * 2010-05-25 2011-12-08 Jtekt Corp ボール螺子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2222098A1 (de) * 2012-12-03 2014-06-05 August Steinmeyer Gmbh & Co. Kg Umlenkung für einen Kugelgewindetrieb und Kugelgewindetrieb mit Umlenkung
TWM464558U (zh) * 2013-06-04 2013-11-01 Hiwin Tech Corp 具可調整式迴流模組之滾珠螺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88546A1 (ja) 2016-06-09
TW201634833A (zh) 2016-10-01
DE112015005398T5 (de) 2017-08-10
JP6478595B2 (ja) 2019-03-06
JP2016105000A (ja) 2016-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1478B (zh) 滾珠螺桿
US9003911B2 (en) Ball screw device
TWI503497B (zh) 滾動體螺桿裝置
US20130199324A1 (en) Ball screw assembly
TWI437173B (zh) 滾子螺桿
TWI435986B (zh) 滾子螺桿及滾子螺桿之滾子循環方法
EP1925852B1 (en) Rolling-element screw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130139629A1 (en) Rolling element screw assembly
US20080115609A1 (en)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 Ball Screw
US9599202B2 (en) Internal recirculation insert for a ball screw and ball screw assembly including the insert
TWI473948B (zh) 螺桿裝置
US20130255420A1 (en) Ball Screw Device
US7121723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20060032323A1 (en) Ball circulating member and ball screw
JP4954065B2 (ja) ボールねじ、運動案内装置
KR20060103257A (ko) 롤러 나사
US9188210B2 (en) External circulation type ball screw device
JP6318808B2 (ja) ボールねじ
US11655885B2 (en) Multiliner for multiple start ball nut threads
JP2005083520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WO2023145595A5 (zh)
JP6459574B2 (ja) 循環こま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ボールねじ
JP6383553B2 (ja) ボールスプライン
JP2003269450A (ja) 直動装置
JP2017101776A (ja) ナット、ボールね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