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7411B - Mounting plate - Google Patents

Mounting pl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7411B
TWI647411B TW107104059A TW107104059A TWI647411B TW I647411 B TWI647411 B TW I647411B TW 107104059 A TW107104059 A TW 107104059A TW 107104059 A TW107104059 A TW 107104059A TW I647411 B TWI647411 B TW I647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center
comparative examp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5410A (zh
Inventor
岩津正幸
新木豐
堀川祐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74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5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54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安裝板(20),在面向設置物的本體部(10),於彼此分開的位置設定有第一配置區域(A1)及第二配置區域(A2)。在第一配置區域(A1)設置有於前方向(D1)從周圍突出的第一補強部(11)。在第二配置區域(A2)設置有於前方向(D1)從周圍突出的第二補強部(12)。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延伸的方向,相對於本體部(10)之上下方向傾斜。

Description

安裝板
本發明關於設置物之壁掛設置中使用的安裝板。
以往,在將空氣調和機等之設置物安裝於壁面時,使用安裝板之情形被廣泛採用。藉由將根據設置物而設計的安裝板預先安裝於壁面,提高設置設置物時的作業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安裝板在上緣設置有卡止設置物之支承部的構造被廣泛採用,而支承部以外的部分幾乎為平板狀的本體部,從而因對支承部施加負載而使得安裝板整體容易撓曲。由此,設置物與壁面之間隙變大,又,也被考慮到支承部變形而設置物從支承部脫落的危險。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909964號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空氣調和機之室內單元安裝構造中,沿著室內壁面安裝安裝板,室內單元卡止於安裝板。安裝板具有平板狀的主部、沿著主部之上緣向前方突出的第一凸部、及在主部之上緣的左右兩側之位置分別向上方延伸的鉤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以與上緣之第一凸部連接的方式設置第二凸部,並提出以下內容,即,於廣範圍保持室內單元,連接第一凸部與第二凸部的前後方向之高低差發揮相對於負載之補強作用,藉此使安裝板之撓曲減少,但在抑制安裝板整體之撓曲上並非最佳。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有效地提高剛性、且能夠抑制變形的安裝板。
本發明之安裝板,係於設置物之壁掛設置中使用,其特徵在於,在面向該設置物的本體部,於彼此分開的位置設定有第一配置區域及第二配置區域,在該第一配置區域設置有於該本體部之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第一補強部,在該第二配置區域設置有於該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第二補強部,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延伸的方向,相對於該本體部之上下方向傾斜。
本發明之安裝板,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該第一補強部或該第二補強部相對於該本體部之上下方向,上方接近該中心線,下方往自該中心線遠離的方向傾斜。
在本發明之安裝板中,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該第一補強部與該第二補強部的沿著該本體部之表面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發明之安裝板中,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該第一補強部與該第二補強部,沿著大致相同的直線延伸。
本發明之安裝板,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之中、遠離該中心線的一方,配置成較沿著另一方延伸的直線更靠近該中心線。
在本發明之安裝板中,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在該第一配置區域或該第二配置區域之外緣部的一部分,設置有於該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外緣補強部。
在本發明之安裝板中,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在該第一配置區域與該第二配置區域之間,設定第三配置區域,在該第三配置區域,設有與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相比,往該厚度方向突出較小的第三補強部。
本發明之安裝板,也可以為如下之構成: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以相對於該中心線成為大致線對稱的方式,分別配置複數個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
根據本發明,使在分開的區域設置的補強部彼此為相關連的配置,且為利用兩個補強部互相配合補強的構成。藉此,能夠有效地提高本體部的剛性,且能夠抑制本體部的變形。
(第一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板,參照圖式進行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立體圖,圖2係圖1所示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安裝板20(第一實施例1),例如,以金屬等形成,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狀之本體部10,卡止有與安裝板20相應的設置物(未圖示)。圖1及圖2中,示出自與設置物對向的面觀察下的狀態,於以下為了說明,有時會將與設置物對向的面稱為前面,將相反側的面稱為後面。也就是,安裝板20被安裝成後面與建築物等之壁面相接。
於以下為了說明,有時會將安裝板20之厚度方向(前後方向)上、遠離壁面的方向稱為前方向D1,將朝向壁面的方向稱為後方向D2。此外,有時會以安裝板20之前面之中心作為基準,將朝向上緣的方向稱為上方向H1,將朝向下緣的方向稱為下方向H2,將朝向左緣的方向稱為左方向W1,將朝向右緣的方向稱為右方向W2。圖2中的一點鏈線,成為表示本體部10之左右方向(左方向W1及右方向W2)上的中央的中心線CL。
本體部10設定有沿著上緣的第一配置區域A1、沿著下緣的第二配置區域A2、以及第一配置區域A1與第二配置區域A2之間的第三配置區域A3。本體部10在下緣之中央設有矩形狀的缺口,從而第二配置區域A2被分割成左緣側與右緣側之兩個部位。
在本體部10設有向前方向D1突出的補強部(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補強部係周圍與厚度不改變而藉由沖壓加工等使平板彎曲而形成。在本實施形態中,補強部雖成為向前方向D1突出的凸槽,但也可以為向後方向D2突出的凹槽。另外,關於補強部之剖面,參照後述的圖16詳細地進行說明。
第一補強部11設於第一配置區域A1的兩個部位,且設在相對於中心線CL成為線對稱的位置。此外,兩個第一補強部11分別相對於上下方向(上方向H1及下方向H2),向傾斜之方向延伸。具體而言,設置在中心線CL的左方向W1側(左緣側)的第一補強部11,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左方向W1的方式傾斜。相對於此,設置在中心線CL的右方向W2側(右緣側)的第一補強部11,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右方向W2的方式傾斜。也就是,第一補強部11,往上端接近中心線CL、下端遠離中心線CL的方向傾斜。此外,左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與右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相對於上下方向傾斜的角度為大致相同。圖2所示的輔助線HL表示沿著兩個第一補強部11分別延伸的方向的直線。
第二補強部12設於第二配置區域A2的兩個部位,且與第一補強部11同樣地,設在相對於中心線CL成為線對稱的位置。此外,兩個第二補強部12分別配置在左緣側之第二配置區域A2與右緣側之第二配置區域A2。而且,兩個第二補強部12分別相對於上下方向,向傾斜之方向延伸。即,左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左方向W1的方式傾斜,右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右方向W2的方式傾斜。
第二補強部12,相對於第一補強部11,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且沿著大致相同的直線延伸。也就是,左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配置成與沿著左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的輔助線HL重疊,右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配置成與沿著右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的輔助線HL重疊。
在第一配置區域A1,於沿著上緣的三個部位設有上固定部13。此外,在第二配置區域A2,於沿著下緣的兩個部位設有下固定部14。上固定部13及下固定部14係用於將安裝板20安裝於壁面的安裝孔,且將螺釘等貫通安裝孔而埋入壁面,將安裝板20固定於壁面。另外,上固定部13及下固定部14的數量並不限定為此,只要根據安裝板20之尺寸或形狀而適當地變更即可。
在安裝板20,有時會有因被安裝的設置物之構造所造成的限制等而難以於整面設置補強部的情況。本實施形態中,使第三配置區域A3為平坦的形狀,以作為與設置物之突起部等相對向的區域,從而避免與設置物的干擾。
本實施形態中,使在分開的區域設置的補強部彼此為相關連的配置,且為利用兩個補強部互相配合補強的構成。藉此,能夠很有效地提高本體部10的剛性,且能夠抑制本體部10的變形。
又,一般而言,由於設置物的內部零件重量,相對於成為大致線對稱形狀的安裝板20,也成為大致線對稱,因此較佳為補強部也成為線對稱的配置。藉此,能夠效率佳地提高安裝板20的剛性。
圖1及圖2中,示意性地示出安裝板20,並省略卡止設置物的構造。關於卡止設置物的構造,只要應用一般的構造即可,只要在第一配置區域A1或第二配置區域A2形成突部或孔等即可。
接下來,針對相對於第一實施例1,將補強部設為不同之配置的第一比較例2及第二比較例3,參照圖式進行說明,並比較它們的構造與剛性。
圖3係第一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第一比較例2,相對於第一實施例1,第二補強部12之配置不同。具體而言,第一比較例2中,第二補強部12沿著左右方向延伸。也就是,第二補強部12相對於輔助線HL傾斜。
圖4係第二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第二比較例3,相對於第一實施例1,第二補強部12之配置不同。具體而言,第二比較例3中,第二補強部12以相對於輔助線HL正交的方式延伸。
接下來,針對第一實施例1、第一比較例2、及第二比較例3,利用電腦模擬比較了剛性。電腦模擬中,於將安裝板20之固定部(上固定部13及下固定部14)固定,並使第一補強部11往前方向D1伸展的情形下,評價安裝板20之各部中的變形量之分布。
圖5係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圖6係表示第一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圖7係表示第二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在圖5至圖7中,示出安裝板20之各部中的變形量,將變形量就每一既定的值劃分。關於變形量,第一區域R1最小,而依第二區域R2、第三區域R3、...、第九區域R9之順序漸漸地變大。第一邊界線KL1至第八邊界線KL8,表示各區域的界線。也就是,第一邊界線KL1表示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域R2的界線,第二邊界線KL2表示第二區域R2與第三區域R3的界線。
第一實施例1中,外周成為變形量小的第一區域R1,且以隨著朝向本體部10之中心而變形量逐漸變大的方式分布。第三配置區域A3之中央且面向切除了第二配置區域A2的部分之部位的變形量最大,成為第八區域R8。
第一比較例2中,外周的變形量小,且以隨著朝向本體部10之中心而變形量逐漸變大的方式分布。第一比較例2中,與第一實施例1不同,於本體部10之大致中心,存在有變形量較第八區域R8大的第九區域R9。
第二比較例3中,成為與第一比較例2大致相同的變形量的分布,而相較於第一比較例2,第九區域R9的範圍變較大。
圖8係表示第一實施例、第一比較例、及第二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在圖8中,變形量表示圖5至圖7的各者中的最大值,剛性比由以第一實施例1的變形量為基準的變形量之倒數算出。其結果,第一實施例1變形量為「4.73mm」,剛性比為「100%」。第一比較例2變形量為「4.89mm」,剛性比為「97%」。第二比較例3變形量為「5.02mm」,剛性比為「94%」。變形量小者,意味著剛性高,而從圖8所示的結果可知,第一實施例1為剛性較第一比較例2及第二比較例3高的優異構造。
(第二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的安裝板,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另外,第二實施形態中,由於為與第一實施形態大致相同的概略構造,因此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圖式及說明。
圖9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的安裝板20(第二實施例4)中,相對於第一實施例1,第二補強部12的配置不同。具體而言,第二實施例4中,第二補強部12配置於較對應之輔助線HL更靠近中心線CL的位置。也就是,若與第一實施例1相比較,左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以相較於輔助線HL往右方向W2偏移之方式配置,右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以相較於輔助線HL往左方向W1偏移之方式配置。
如上述,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之中、遠離中心線CL的一方,配置成較沿著另一方延伸的直線(輔助線HL)靠近中心線CL。因此,藉由使補強部靠近負載集中的中央,還能夠抑制本體部10之變形。
另外,圖9中,雖第一補強部11配置於較第二補強部12靠近中心線CL的位置,但並不限定為此,第一補強部11與第二補強部12也可以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與中心線CL相距相同程度的位置。
接下來,針對相對於第二實施例4,將補強部設為不同之配置的第三比較例5,參照圖式進行說明,並比較它們的構造與剛性。
圖10係第三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第三比較例5,相對於第二實施例4,使第二補強部12偏移的方向不同。具體而言,第三比較例5中,左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以相較於輔助線HL往左方向W1偏移之方式配置,右緣側之第二補強部12以相較於輔助線HL往右方向W2偏移之方式配置。
接下來,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針對第二實施例4及第三比較例5,利用電腦模擬比較了剛性。
圖11係表示第二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圖12係表示第三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第二實施例4中,外周的變形量小,且以隨著朝向本體部10之中心而變形量逐漸變大的方式分布。第二實施例4中,與第一實施例1同樣地,於本體部10之大致中心,存在有第八區域R8,但相較於第一實施例1,第八區域R8的範圍變較小。
第三比較例5中,成為與第一比較例2大致相同的變形量的分布,而在本體部10之大致中心,存在有變形量較第八區域R8大的第九區域R9。
圖13係表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三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圖13中,為了比較,而與第二實施例4及第三比較例5一併地,示出第一實施例1的變形量與剛性比。此外,圖13中的剛性比,由以第一實施例1的變形量為基準的變形量之倒數算出。其結果,第二實施例4變形量為「4.43mm」,剛性比為「107%」。第三比較例5變形量為「4.92mm」,剛性比為「96%」。從圖13所示的結果可知,第二實施例4為剛性較第一實施例1及第三比較例5高的優異構造。
(第三實施形態) 接下來,針對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的安裝板,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另外,針對功能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實施形態實質上相等的構成要素,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圖14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立體圖,圖15係圖14所示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的安裝板20(第三實施例6)中,與第一實施例1同樣地,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狀之本體部10,且形成有補強部。第三實施例6中,具有沿著上緣形成的支承部16。支承部16形成為往前方向D1突出,從而設置物被鉤掛於支承部16而保持。於設置物,只要根據支承部16的形狀而適當地形成有凹部或開口部等即可。
另外,保持設置物的構造,並不限定為此,也可以為如下之構造,即,在安裝板20的一部分設置突出部、孔、或者凹部等,將設置物的一部分嵌合而保持。但是,設置物的重心位於自壁面(本體部10)往前方向D1遠離的位置,且設置物的重量施有鉛直向下(下方向H2)的力,以從安裝板20剝離設置物的方式進行作用。因此,為了減少施加於支承部16的應力,較佳為將支承部16設置於安裝板20之上緣附近。
本體部10成為與第一實施例1大致相同的形狀,設定有沿著上緣的第一配置區域A1、沿著下緣的第二配置區域A2、及第一配置區域A1與第二配置區域A2之間的第三配置區域A3。本體部10在下緣之中央設有矩形狀的缺口,從而第二配置區域A2被分割成左緣側與右緣側之兩個部位。
第三實施例6中,在第一配置區域A1內設有複數個第一補強部11,在第二配置區域A2內設有複數個第二補強部12。複數個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分別相對於上下方向,向傾斜之方向延伸。即,左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左方向W1的方式傾斜,右緣側之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下端相較於上端以朝向右方向W2的方式傾斜。另外,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之全部,也可非為往相同方向傾斜之構成,也可以在左緣側中,具有下端相較於上端向右方向W2傾斜之補強部,或在右緣側中,具有下端相較於上端向左方向W1傾斜之補強部。又,也可以與相對於上下方向傾斜之補強部一併地,形成有與上下方向平行之補強部。圖15中,示出沿著第一補強部11之中的一個延伸的輔助線HL、和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的中心線CL。
在本體部10設有刻上刻印等的刻印區域A4。刻印例如為文字或記號等,示出設置安裝板20或設置物時之說明等。刻印係利用沖壓加工在安裝板20設置凹凸而刻上,較佳為避開補強部等而設置。圖15中,考慮圖式之易於觀察,而示出兩個部位之刻印區域A4,但並不限定為此,可在複數個部位適當地配置。
在第一配置區域A1及第二配置區域A2之外緣部的一部分,設有往前方向D1突出之外緣補強部17。第一配置區域A1及第二配置區域A2之外緣部,相當於安裝板20本身之外緣、或與第三配置區域A3之邊界部,且由第一補強部11或第二補強部12產生的補強效果變弱。因此,藉由設置外緣補強部17,能夠成為有效地提高剛性的構造。
在第三配置區域A3,設有與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相比,往前方向D1突出較小的第三補強部15。如所述,藉由設置不阻礙設置物之安裝的程度的第三補強部15,能夠減少易受負載影響的部分,進一步提高剛性。延伸第三補強部15的方向,只要適當地設定即可,例如,第三補強部15之中的任一者,與輔助線HL平行地延伸。
本實施形態中,在沿著上緣的五個部位設置上固定部13,在沿著下緣的三個部位設置下固定部14。
以相對於中心線CL成為大致線對稱的方式,分別設置複數個第一補強部11、第二補強部12、第三補強部15、及外緣補強部17。藉由以所述方式配置,能夠使負載均等地分散,且提高扭轉剛度。另外,該等補強部也可以避開設於安裝板20的固定部或缺口或刻印區域A4等,成為迂迴或者局部間斷的形狀。
此外,在圖14及圖15中雖省略,但為了輕量化或固定部之輔助等而在安裝板20設有複數個貫通孔。如所述的貫通孔,只要避開補強部或刻印等而設置即可,只要根據安裝板20之形狀而適當地配置即可。
圖16係表示第一補強部或第二補強部附近的概略剖面圖,圖17係表示第三補強部附近的概略剖面圖。
安裝板20為板厚0.5mm之鋼板,第一補強部11及第二補強部12之凸形狀的押出量(第一押出長度LN1)為2mm。又,第三補強部15之凸形狀的押出量(第二押出長度LN2)為1mm。
接下來,針對相對於第三實施例6,將補強部設為不同之配置的第四比較例7,參照圖式進行說明,並比較它們的構造與剛性。
圖18係第四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第四比較例7中,具備用於補強安裝板20的凸槽,例如,如鉛直補強部101般,沿著安裝板20之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設置。
接下來,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針對第三實施例6及第四比較例7,利用電腦模擬比較了剛性。
圖19係表示第三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圖20係表示第四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第三實施例6中,外周的變形量小,且以隨著朝向本體部10之中心而變形量逐漸變大的方式分布。第三實施例6中,於自本體部10之大致中心稍微靠向左方向W1的位置,存在有第八區域R8。
第四比較例7中,變形量以類似於第三實施例6的分布推移,但在自本體部10之大致中心稍微靠向左方向W1的位置,存在有變形量大於第八區域R8的第九區域R9。
圖21係表示第三實施例及第四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圖21中的剛性比,由以第三實施例6的變形量為基準的變形量之倒數算出。其結果,第三實施例6變形量為「6.76mm」,剛性比為「100%」。第四比較例7變形量為「9.14mm」,剛性比為「74%」。從圖21所示的結果可知,第三實施例6為剛性較第四比較例7高的優異構造。
如上述,本發明之構造中,與以往習知的構造相比,由於槽(補強部)產生的補強效率佳,因此在安裝板20中,能夠使槽部所佔的面積比例最小化。其結果,由於能夠確保本體部10中的槽部以外的空間多,因此能夠自由地配置固定部,設置大的孔使安裝板20輕量化等。
此外,藉由採用本發明之安裝板20,能夠保持相同剛性、且使本體部10變薄。藉由使本體部10之板厚變薄,能夠謀求材料費之減少或重量之降低,使製造時及安裝作業時之作業性提高。
進一步地,藉由使槽部所佔的面積比例為最小,能夠抑制槽部之周邊因於沖壓加工被拉伸所造成的歪曲、以及鈑金整體之撓曲,且能夠使製造時的品質提高、穩定。
使用本發明之安裝板20而設置的設置物,並不僅限於空氣調和機之室內機,可適用於壁掛電視及揚聲器等進行壁掛設置的電化製品等、或使用板材保持重量物之構造。又,安裝板20能夠抑制由外力造成的變形,且能夠在剛性為必要的平板中利用。例如,可應用於被使用於空氣調和機之室外機的鈑金性的外側罩、頂板、底板、及保持內部之馬達的鈑金零件等。
另外,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於所有方面均為例示,非成為限定性解釋的根據。因此,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非為僅藉由上述的實施形態來解釋者,而是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來劃定。又,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思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另外,本申請請求基於在日本於2017年9月27日已提出申請的特願2017-185955號之優先權。其內容藉由提及此而納入本申請中。又,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文獻,藉由提及此,而其全部被具體地納入。
1‧‧‧第一實施例
2‧‧‧第一比較例
3‧‧‧第二比較例
4‧‧‧第二實施例
5‧‧‧第三比較例
6‧‧‧第三實施例
7‧‧‧第四比較例
10‧‧‧本體部
11‧‧‧第一補強部
12‧‧‧第二補強部
13‧‧‧上固定部
14‧‧‧下固定部
15‧‧‧第三補強部
16‧‧‧支承部
17‧‧‧外緣補強部
20‧‧‧安裝板
A1‧‧‧第一配置區域
A2‧‧‧第二配置區域
A3‧‧‧第三配置區域
A4‧‧‧刻印區域
CL‧‧‧中心線
D1‧‧‧前方向
D2‧‧‧後方向
H1‧‧‧上方向
H2‧‧‧下方向
HL‧‧‧輔助線
W1‧‧‧左方向
W2‧‧‧右方向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3係第一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4係第二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5係表示第一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6係表示第一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7係表示第二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8係表示第一實施例、第一比較例、及第二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圖9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10係第三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11係表示第二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12係表示第三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13係表示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三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圖14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安裝板的立體圖。 圖15係圖14所示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16係表示第一補強部或第二補強部附近的概略剖面圖。 圖17係表示第三補強部附近的概略剖面圖。 圖18係第四比較例之安裝板的前視圖。 圖19係表示第三實施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20係表示第四比較例中的剛性評價結果的特性圖。 圖21係表示第三實施例及第四比較例中的變形量與剛性比之關係的特性圖表。

Claims (8)

  1. 一種安裝板,係於設置物之壁掛設置中使用,其特徵在於: 在面向該設置物的本體部,於彼此分開的位置設定有第一配置區域及第二配置區域, 在該第一配置區域設置有於該本體部之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第一補強部, 在該第二配置區域設置有於該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第二補強部, 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延伸的方向,相對於該本體部之上下方向傾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安裝板,其中, 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該第一補強部或該第二補強部相對於該本體部之上下方向,上方接近該中心線,下方往自該中心線遠離的方向傾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安裝板,其中, 該第一補強部與該第二補強部的沿著該本體部之表面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安裝板,其中, 該第一補強部與該第二補強部,沿著大致相同的直線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安裝板,其中, 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之中、遠離該中心線的一方,配置成較沿著另一方延伸的直線更靠近該中心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的安裝板,其中, 在該第一配置區域或該第二配置區域之外緣部的一部分,設置有於該厚度方向從周圍突出的外緣補強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的安裝板,其中, 在該第一配置區域與該第二配置區域之間,設定第三配置區域, 在該第三配置區域,設有與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相比,往該厚度方向突出較小的第三補強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的安裝板,其中, 在將通過該本體部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線設為中心線時,以相對於該中心線成為大致線對稱的方式,分別配置複數個該第一補強部及該第二補強部。
TW107104059A 2017-09-27 2018-02-05 Mounting plate TWI647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5955 2017-09-27
JP2017-185955 2017-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7411B true TWI647411B (zh) 2019-01-11
TW201915410A TW201915410A (zh) 2019-04-16

Family

ID=6580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059A TWI647411B (zh) 2017-09-27 2018-02-05 Mounting plat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30132B2 (zh)
CN (1) CN111094830B (zh)
TW (1) TWI647411B (zh)
WO (1) WO201906462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204A (ja) * 1993-06-29 1995-01-13 Shin Meiwa Ind Co Ltd ゴミ吸引輸送装置
JP2537540B2 (ja) * 1988-07-19 1996-09-2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単量体組成物
TW425469B (en) * 1999-01-25 2001-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eiling imbedded typ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TW200626842A (en) * 2004-10-29 2006-08-01 Max Co Ltd Bathroom air conditioner and constructing method of bathroom air conditioner
CN101014805A (zh) * 2004-09-08 2007-08-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高处设置型空调机的顶板结构
CN100348921C (zh) * 2003-04-30 2007-11-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相框式空调机的前面格栅的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3333A (ja) * 1981-09-09 1983-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け装置
JPS5949435A (ja) * 1982-09-16 1984-03-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装置
JP3431790B2 (ja) * 1997-02-17 2003-07-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分離型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据付け具
JP2001116350A (ja) * 1999-10-20 2001-04-27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装置
JP2001133033A (ja) * 1999-11-08 2001-05-18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取付用据付板
KR100337902B1 (ko) * 2000-06-19 2002-05-24 황한규 수직설치 가능한 벽걸이형 룸 에어컨 및 이의고정브라켓구조
JP2004053104A (ja) * 2002-07-18 2004-02-1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装置
JP2008170096A (ja) 2007-01-12 2008-07-24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け装置
CN101782265B (zh) 2009-04-02 2012-07-1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的支撑机构
CN204494757U (zh) * 2015-04-15 2015-07-22 宁波吉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空调安装板及包括该安装板的空调
CN205372980U (zh) * 2016-01-29 2016-07-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挂墙板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7540B2 (ja) * 1988-07-19 1996-09-2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単量体組成物
JPH0710204A (ja) * 1993-06-29 1995-01-13 Shin Meiwa Ind Co Ltd ゴミ吸引輸送装置
TW425469B (en) * 1999-01-25 2001-03-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eiling imbedded typ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N100348921C (zh) * 2003-04-30 2007-11-1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相框式空调机的前面格栅的安装结构
CN101014805A (zh) * 2004-09-08 2007-08-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高处设置型空调机的顶板结构
TW200626842A (en) * 2004-10-29 2006-08-01 Max Co Ltd Bathroom air conditioner and constructing method of bathroom air condit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830A (zh) 2020-05-01
JP7030132B2 (ja) 2022-03-04
WO2019064627A1 (ja) 2019-04-04
CN111094830B (zh) 2022-04-12
JPWO2019064627A1 (ja) 2020-11-05
TW201915410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1503B2 (en) Front spoiler device
JP5852877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車両用ドアの止水構造
JP2017193881A (ja) ホルダ
CA3023012A1 (en) Mounting bracket with support tabs
TWI647411B (zh) Mounting plate
JP3638679B2 (ja) フリーアクセスフロア
JP6006025B2 (ja) 制御ユニット
JP2013155891A (ja) 換気扇
WO2018135022A1 (ja) 据付板
JP6193049B2 (ja) 太陽光パネル支持構造及び支持部材
JP4271191B2 (ja) 二重床構造
JP4465131B2 (ja) 二重床構造
US20150099137A1 (en) Base frame
JP6161502B2 (ja) 車載用電子装置
CN211611964U (zh) 金属框架过滤器
JP6061839B2 (ja) 換気扇
CN108758317B (zh) 板件
JP5686610B2 (ja) 点検口構造
JP2019189076A (ja) フードパネル構造
JP73382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1938B2 (ja) 電気接続箱
CN208394013U (zh) 板状电子器件的防尘箱
JP2023117726A (ja) 筐体の取付構造
CN103162076B (zh) 支撑架
JP2016079621A (ja) ブレース取付金具及び天井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