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257B -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3257B
TWI643257B TW105125599A TW105125599A TWI643257B TW I643257 B TWI643257 B TW I643257B TW 105125599 A TW105125599 A TW 105125599A TW 105125599 A TW105125599 A TW 105125599A TW I643257 B TWI643257 B TW I6432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film
thin film
wa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7273A (zh
Inventor
尾辻正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思可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思可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思可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7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2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43Cleaning before device manufacture, i.e. Begin-Of-Line process
    • H01L21/02052Wet cleaning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29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 H01L21/023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re-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9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 H01L21/0231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 H01L21/0234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performed before o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layer post-treatment treatment by exposure to a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4Mechan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polishing, 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發明之基板處理方法包含:基板保持步驟,其將基板保持為水平;液膜形成步驟,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而形成覆蓋該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蒸氣環境充滿步驟,其以包含具有較該處理液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的蒸氣環境,充滿上述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不向上述基板吹送氣體,而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旋轉而將處理液部分地排除,藉此,於上述處理液之液膜形成薄膜區域;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使上述薄膜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外周擴大;及薄膜去除步驟,其於藉由上述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使上述薄膜擴大至上述上表面之整個區域後,將該薄膜自上述上表面去除。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處理液對基板之上表面進行處理之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成為處理對象之基板之例中包含半導體晶圓、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電漿顯示器用基板、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場發射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光磁碟用基板、光罩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能電池用基板等。
於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步驟中,向半導體晶圓等基板之表面供給處理液,而使用處理液對該基板之表面進行處理。
例如,對基板逐片進行處理之單片式基板處理裝置具備:旋轉夾具,其係將基板保持為大致水平之同時並使該基板旋轉;及噴嘴,其用以向藉由該旋轉夾具而進行旋轉之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例如,對保持於旋轉夾具之基板供給藥液,其後,藉由供給潤洗液而將基板上之藥液置換為潤洗液。其後,進行用於將潤洗液自基板之上表面上排除之乾燥處理。
作為乾燥處理,為了抑制水痕之產生,已知有向處於旋轉狀態之基板之表面供給沸點較水低之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之蒸氣的方法。例如,諾塔哥尼乾燥(Rotagoni drying)(參照專利文獻1)為該方法之一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31783號公報
作為此種乾燥方法,具體而言,於基板之上表面形成處理液(潤洗液)之液膜,並向該處理液之液膜吹送低表面張力液(IPA)之蒸氣,藉此形成液膜去除區域。繼而,使液膜去除區域擴大而將液膜去除區域擴大至基板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藉此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然而,於此種乾燥方法中,包含於處理液中之顆粒出現於基板之上表面,其結果,有於乾燥後之基板之表面(處理對象面)產生顆粒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或防止顆粒之產生並且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的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基板保持步驟,其將基板保持為水平;液膜形成步驟,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而形成覆蓋該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蒸氣環境充滿步驟,其以包含具有較該處理液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的蒸氣環境,充滿上述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不向上述基板吹送氣體地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旋轉而將處理液部分地 排除,藉此,於上述處理液之液膜形成薄膜區域;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使上述薄膜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外周擴大;及薄膜去除步驟,其於藉由上述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使上述薄膜擴大至上述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之後,將該薄膜自上述上表面去除。
根據此方法,若一面以包含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蒸氣環境(以下,簡稱為「蒸氣環境」,於該項中同樣)充滿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一面使基板之速度上升,則液膜之一部分之處理液受到基板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朝徑向外側擴展。其結果,該一部分液膜之厚度變薄而形成處理液之薄膜。
由於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故而低表面張力液大量溶入至處理液之薄膜,因此,處理液之薄膜以較高之濃度包含低表面張力液。由於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故而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不進行擴散,其結果,薄膜中所包含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發之進行得到抑制或防止。因此,無法於處理液之液膜之該一部分將所有處理液完全去除,而於該一部分保持處理液之薄膜。即,於該一部分形成薄膜區域。
而且,一面將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一面依次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因此,不管薄膜區域之擴大狀況如何,於薄膜區域之擴大結束之前,處理液之液膜中的與處理液之薄膜之邊界(以下,稱為「邊界」)之附近之部分(以下,稱為「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均保持為蒸氣環境。
若於將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的狀態下使基板旋轉,則因基於彼此相連之處理液之液膜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局部之厚度差的低表面張力液之濃度差,而產生自處理液之薄膜經由邊界附近部分向朝向處理液之液膜之內部之方向流動的馬蘭哥尼對流。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之整個期間內持續產生自處理液之薄膜朝向處理液之液膜之內部之馬蘭哥尼對流。
因此,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所包含之顆粒受到馬蘭哥尼對流而朝著自邊界離開之方向移動。因此,顆粒摻入至處理液之液膜。隨著薄膜區域擴大而邊界朝向基板之徑向外側移動,但顆粒仍然摻入至處理液之液膜,薄膜區域以此狀態擴大。然後,處理液之液膜中所包含之顆粒不出現於薄膜區域而與處理液之液膜一同自基板之上表面排出。其後,將薄膜自基板之上表面去除,藉此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藉此,於基板之乾燥後,顆粒不會殘留於基板之上表面。因此,可抑制或防止顆粒之產生並且使基板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乾燥。
又,由於薄膜包含大量之低表面張力液,故而亦能夠於乾燥後抑制水痕之產生。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方法進而包含遮斷步驟,該遮斷步驟將包含上述基板之上方空間之空間設為自外部遮斷之遮斷狀態,於上述遮斷步驟之後向上述空間供給上述氣體,藉此執行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
根據此方法,藉由將包含基板之上方空間之空間設為 遮斷狀態,而該空間幾乎不受外部環境之干擾之影響。藉由向該空間供給上述氣體,而能夠以蒸氣環境充滿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
上述方法亦可包含開放高速旋轉步驟,該開放高速旋轉步驟使上述空間向上述外部開放,並且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高旋轉速度旋轉。
根據此方法,藉由使上述空間向外部開放,而新鮮之氣體與基板之上表面接觸。因此,於基板之上表面之各處進行處理液之蒸氣之擴散,其結果,於該各處,處理液進行蒸發。然後,可藉由基板之高速旋轉而將基板之上表面上之處理液甩開。藉此,自基板之上表面將有機溶劑之薄膜完全去除,因此,可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又,上述方法亦可進而包含覆液步驟,該覆液步驟與上述液膜形成步驟並行,使上述基板為靜止狀態或者使上述基板繞上述旋轉軸線以覆液速度旋轉。
根據此方法,與液膜形成步驟並行地執行覆液步驟,因此,可將形成於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之厚度保持為較厚。若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之厚度較大,則可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中將彼此相連之處理液之液膜及處理液之薄膜中的低表面張力液之濃度梯度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增強處理液之液膜中產生之馬蘭哥尼對流。
上述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亦可包含第1高速旋轉步驟,該第1高速旋轉步驟使上述基板以較上述薄膜區域形成速度快之第1高速度旋轉。
根據此方法,於乾燥區域擴大步驟時,使基板以高速 度旋轉,因此,對基板作用較強之離心力,可藉由該離心力而使處理液之液膜之界面附近部分之膜厚之差異更明顯。藉此,可將處理液之液膜之界面附近部分中產生之低表面張力液之濃度梯度保持為更大,因此,可進一步增強處理液之液膜之界面附近部分中產生之馬蘭哥尼對流。
又,上述薄膜去除步驟亦可包含:第2高速旋轉步驟,其使上述基板以較上述薄膜區域形成速度快之第2高速度旋轉;及環境置換步驟,其與上述第2高速旋轉步驟並行,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周圍之環境自上述蒸氣環境置換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以外之氣體之環境。
根據此方法,於將基板之上表面之周圍之環境置換為低表面張力液以外之氣體之環境的狀態下,使基板高速旋轉。於該情形時,新鮮之上述氣體與基板之上表面接觸,因此,於基板之上表面之各處進行低表面張力液之擴散,而進行包含該低表面張力液之薄膜之蒸發。因此,可藉由基板之高速旋轉而將薄膜甩開,藉此,可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亦可為,上述處理液包含水,且上述低表面張力液包含有機溶劑。
根據此方法,若一面將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包含有機溶劑蒸氣之蒸氣環境(以下,簡稱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於該項中同樣),一面使基板之速度上升,則液膜之一部分之水受到基板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朝徑向外側擴展。其結果,該一部分液膜之厚度變薄,而形成水之薄膜。
由於水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故而有機溶劑 大量溶入至水之薄膜,因此,水之薄膜以較高之濃度包含有機溶劑。由於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故而有機溶劑蒸氣不進行擴散,其結果,薄膜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之蒸發之進行得到抑制或防止。因此,無法於水之液膜之該一部分將所有水完全去除,而於該一部分保持水之薄膜。即,於該一部分形成薄膜區域。
而且,一面將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一面依次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因此,不管薄膜區域之擴大狀況如何,於薄膜區域之擴大結束之前,水之液膜中的與水之薄膜之邊界之附近之部分(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水之薄膜之周圍均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若於將水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水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的狀態下使基板旋轉,則因基於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及水之薄膜之局部之厚度差的有機溶劑之濃度差,而產生自水之薄膜經由邊界附近部分向朝向水之液膜之內部之方向流動的馬蘭哥尼對流。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之整個期間內持續產生自水之薄膜朝向水之液膜之內部之馬蘭哥尼對流。
因此,水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所包含之顆粒受到馬蘭哥尼對流而朝著自邊界離開之方向移動。因此,顆粒摻入至水之液膜中。隨著薄膜區域擴大而邊界朝向基板之徑向外側移動,但顆粒仍然摻入至水之液膜中,薄膜區域以此狀態擴大。然後,水之液膜中所包含之顆粒不出現於薄膜區域而與水之液膜一同自基板之 上表面排出。其後,將薄膜自基板之上表面去除,藉此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藉此,於基板之乾燥後,顆粒不會殘留於基板之上表面。因此,可抑制或防止顆粒之產生並且使基板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乾燥。
又,由於薄膜包含大量之有機溶劑,故而亦能夠於乾燥後抑制水痕之產生。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基板保持單元,其將基板保持為水平;處理液供給單元,其用於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氣體供給單元,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周圍供給包含具有較水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氣體;及控制裝置,其對上述處理液供給單元及上述氣體供給單元進行控制;且上述控制裝置執行:液膜形成步驟,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而形成覆蓋該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蒸氣環境充滿步驟,其以包含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蒸氣環境,充滿上述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不向上述基板吹送氣體地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旋轉而將處理液部分地排除,藉此,於上述處理液之液膜形成薄膜區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使上述薄膜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外周擴大。
根據該構成,若一面以包含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蒸氣環境充滿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一面使基板之速度上升,則液膜之一部分之處理液受到基板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朝徑向外側擴展。其結果,該一部分液膜之 厚度變薄而形成處理液之薄膜。
由於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故而低表面張力液大量溶入至處理液之薄膜,因此,處理液之薄膜以較高之濃度包含低表面張力液。由於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故而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不進行擴散,其結果,薄膜中所包含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發之進行得到抑制或防止。因此,無法於處理液之液膜之該一部分將所有處理液完全去除,而於該一部分保持處理液之薄膜。即,於該一部分形成薄膜區域。
而且,一面將覆蓋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一面依次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因此,不管薄膜區域之擴大狀況如何,於薄膜區域之擴大結束之前,處理液之液膜中的與處理液之薄膜之邊界(以下,稱為「邊界」)之附近之部分(以下,稱為「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均保持為蒸氣環境。
若於將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之周圍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的狀態下使基板旋轉,則因基於彼此相連之處理液之液膜及處理液之薄膜之局部之厚度差的低表面張力液之濃度差,而產生自處理液之薄膜經由邊界附近部分向朝向處理液之液膜之內部之方向流動的馬蘭哥尼對流。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之整個期間內持續產生自處理液之薄膜朝向處理液之液膜之內部之馬蘭哥尼對流。
因此,處理液之液膜之邊界附近部分所包含之顆粒受到馬蘭哥尼對流而朝著自邊界離開之方向移動。因此,顆粒摻入至處理液之液膜中。隨著薄膜區域擴大而邊界朝向基板之徑向外側移 動,但顆粒仍然摻入至處理液之液膜中,薄膜區域以此狀態擴大。然後,處理液之液膜中所包含之顆粒不出現於薄膜區域而與處理液之液膜一同自基板之上表面排出。其後,將薄膜自基板之上表面去除,藉此使基板之上表面乾燥。
藉此,於基板之乾燥後,顆粒不會殘留於基板之上表面。因此,可抑制或防止顆粒之產生並且使基板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乾燥。
又,由於薄膜包含大量之低表面張力液,故而亦能夠於乾燥後抑制水痕之產生。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密閉腔室,該密閉腔室具有自外部密閉之內部空間,於該內部空間收容上述基板保持單元。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將基板收容於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而將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之整個區域設為蒸氣環境。因此,可確實地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
又,只要低表面張力液之液體存在於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內便可將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設為蒸氣環境。
又,上述第1氣體供給單元亦可包含向上述內部空間供給上述氣體之內部氣體供給單元。
又,上述氣體供給單元亦可包含向上述內部空間供給上述氣體之內部氣體供給單元。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自內部氣體供給單元向內部空間供給包含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氣體,而將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之整個區域設為蒸氣環境。藉此,可簡單地實現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 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之構成。
又,亦可為,上述氣體供給單元進而包含:噴嘴,其用於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液體;及低表面張力液供給單元,其用於向上述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上述液體;且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貯存容器,該貯存容器可承接自上述噴嘴吐出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上述液體,並儲存該液體。
根據此方法,可使用藉由貯存於貯存容器之低表面張力液之液體之蒸發所產生的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而將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之整個區域設為蒸氣環境。藉此,可簡單地實現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之構成。
根據該構成,可使用藉由貯存於貯存容器之低表面張力液之液體之蒸發所產生的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而將密閉腔室之內部空間之整個區域設為蒸氣環境。藉此,可簡單地實現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之構成。
亦可為,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處理腔室,其收容上述基板保持單元;及對向構件,其具有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對向之對向面;上述氣體供給單元包含氣體吐出口,該氣體吐出口於上述對向面開口,並吐出上述氣體。
根據該構成,自氣體吐出口吐出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被供給至對向面與基板之上表面之間之空間。藉由將該空間之整個區域設為蒸氣環境,可將對向面與基板之上表面之間之空間自其外部遮斷,藉此,可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
上述對向構件亦可包含對向周緣部,該對向周緣部與 上述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對向,在與該上表面周緣部之間,形成較上述對向面之中央部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之間之間隔窄的窄間隔。
根據該構成,於對向構件之對向周緣部與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之間形成有窄間隔,因此,供給至對向面與基板之上表面之間之空間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不易自該空間排出。因此,可進一步抑制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自該空間流出。藉此,可更確實地將基板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蒸氣環境。
上述氣體吐出口亦可於上述對向面分散配置有數個。
根據該構成,氣體吐出口分散配置有數個,因此,可將來自氣體吐出口之氣體均勻地供給至基板上之處理液之液膜。於該情形時,亦能夠使來自各氣體吐出口之氣體之吐出壓力彼此相等,藉此,可確實地防止處理液之液膜受氣體之吐出壓力擠壓而變形。換言之,分散配置有數個之氣體吐出口為不指向於基板之上表面之局部之形態。
又,亦可進而包含使上述對向構件升降之升降單元,且上述控制單元控制上述升降單元,使上述升降單元之高度根據上述基板之旋轉速度之變化而升降。
若於在基板之上表面形成有處理液之液膜之狀態下使基板之旋轉速度上升,則處理液之液膜之厚度變薄。因此,即便基板之上表面與對向面之間之空間之容積相同,處理液之液膜亦薄化,相應地,處理液之液膜之上表面與對向面之間之空間之容積變大。於該情形時,亦有基板之上表面與對向面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的低表面張力液之濃度降低之虞。
根據該構成,使升降單元之高度根據基板之旋轉速度之變化而升降。於使基板之旋轉速度上升之情形時,使升降單元下降,於使基板之旋轉速度降低之情形時,使升降單元上升。藉此,於該情形時,可將基板之上表面與對向面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濃度保持為較高。因此,可抑制構成薄膜區域之薄膜之蒸發之進行,藉此,可防止薄膜之消失。
本發明中之上述之、或進而其他之目的、特徵及效果,係參照隨附圖式及如下敍述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明確。
1‧‧‧基板處理裝置
2‧‧‧處理單元
3‧‧‧控制裝置
4‧‧‧處理腔室
5‧‧‧旋轉夾具
6‧‧‧藥液供給單元
7‧‧‧水供給單元
8‧‧‧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
11‧‧‧處理護罩
11a‧‧‧上端部
12‧‧‧間隔壁
12a‧‧‧頂壁面
12b‧‧‧底面
13‧‧‧擋板
14‧‧‧排氣單元
15‧‧‧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
15A‧‧‧第1過濾器
16‧‧‧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
17‧‧‧第1流量調整閥
18‧‧‧整流板
18a‧‧‧下表面
18b‧‧‧貫通孔
19‧‧‧排氣管
20‧‧‧排氣裝置
21‧‧‧排氣配管
22‧‧‧排氣閥
23‧‧‧旋轉馬達
24‧‧‧旋轉軸
25‧‧‧旋轉基座
25a‧‧‧上表面
26‧‧‧夾持構件
27‧‧‧藥液噴嘴
28‧‧‧藥液配管
29‧‧‧藥液閥
30‧‧‧水噴嘴
31‧‧‧水配管
32‧‧‧水閥
34‧‧‧第1噴嘴移動單元
40‧‧‧送風單元
41‧‧‧潔淨空氣配管
42‧‧‧潔淨空氣閥
50‧‧‧液膜
55‧‧‧薄膜區域
56‧‧‧超薄膜
60‧‧‧邊界
65‧‧‧馬蘭哥尼對流
70‧‧‧內周部分
70A‧‧‧第1區域
70B‧‧‧第2部分
71‧‧‧邊界附近區域
72‧‧‧主體
73‧‧‧邊界層
74‧‧‧流動層
75‧‧‧干涉條紋
76‧‧‧熱對流
155‧‧‧液膜去除區域
201‧‧‧基板處理裝置
202‧‧‧處理單元
203‧‧‧有機溶劑液體吐出單元
204‧‧‧有機溶劑液體噴嘴
205‧‧‧第2噴嘴臂
206‧‧‧第2噴嘴移動單元
207‧‧‧待機罐
208‧‧‧排液閥
209‧‧‧有機溶劑配管
210‧‧‧有機溶劑閥
211‧‧‧內部空間
212‧‧‧殼體
212a‧‧‧底壁
213‧‧‧開口
214‧‧‧排出口
215‧‧‧排液配管
301‧‧‧基板處理裝置
302‧‧‧處理單元
304‧‧‧處理腔室
305‧‧‧對向構件
305A‧‧‧對向構件
306‧‧‧對向面
306A‧‧‧對向面
307‧‧‧支座
308‧‧‧升降單元
309‧‧‧第2氣體供給路
310‧‧‧氣體吐出口
311‧‧‧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
311A‧‧‧第2過濾器
312‧‧‧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
313‧‧‧第2流量調整閥
321‧‧‧窄空間
330‧‧‧第2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
333‧‧‧第1氣體供給路
352‧‧‧環狀突部
353‧‧‧錐面
353a‧‧‧外周端
371‧‧‧窄空間
A1‧‧‧旋轉軸線
C‧‧‧載體
CR‧‧‧搬送機器人
D1‧‧‧切線方向
D2‧‧‧切線方向
F‧‧‧方向
H1‧‧‧厚度
H2‧‧‧厚度
H3‧‧‧厚度
IR‧‧‧搬送機器人
LP‧‧‧裝載埠
P‧‧‧顆粒
P1‧‧‧顆粒
P2‧‧‧微細顆粒
P21‧‧‧微細顆粒
P22‧‧‧微細顆粒
SP‧‧‧內部空間
SP1‧‧‧上方空間
SP2‧‧‧下方空間
W‧‧‧基板
圖1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佈局的圖解俯視圖。
圖2係用於說明設於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例的圖解剖面圖。
圖3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之基板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
圖5係用於說明上述基板處理裝置中執行之潤洗步驟(圖4之S3)及旋轉乾燥步驟(圖4之S4)之詳細情況的時序圖。
圖6A係用於說明覆液潤洗步驟(圖5之T1)之情況之圖解剖面圖。
圖6B及6C係用於說明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圖5之T2)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圖5之T3)之情況的圖解剖面圖。
圖6D及6E係用於說明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圖5之T3)之情況之圖解剖面圖。
圖7係放大表示薄膜區域擴大步驟中之水之液膜之狀態的剖面圖。
圖8係用於說明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之內部之馬蘭哥尼對流之產生機制的圖。
圖9A及9B係表示薄膜區域擴大過程中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10係表示參考形態之基板之上表面上之水之液膜中之氣液固界面處之流動分佈模型的圖。
圖11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所包含之微細顆粒之移動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12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所包含之微細顆粒之移動的示意性俯視圖。
圖13A及13B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液膜去除區域擴大過程中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14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例的圖解剖面圖。
圖15A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處理單元之構成例的圖解剖面圖。
圖15B係對向構件之仰視圖。
圖16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中執行之潤洗步驟(S3)及旋轉乾燥步驟(S4)的時序圖。
圖17係表示將對向構件配置於第2接近位置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變形例的剖面圖。
圖1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內部之佈局的圖解俯視圖。基板處理裝置1係對矽晶圓等基板W逐片進行處理之單片式裝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基板W為圓板狀之基板。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數個處理單元2,其等利用處理液對基板W進行處理;裝載埠LP,其供載置收容由處理單元2處理之數片基板W之載體C;搬送機器人IR及CR,其等於裝載埠LP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及控制裝置3,其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搬送機器人IR於載體C與搬送機器人CR之間搬送基板W。搬送機器人CR於搬送機器人IR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數個處理單元2例如具有相同之構成。
圖2係用於說明處理單元2之構成例之圖解剖面圖。
處理單元2包含:箱形之處理腔室(密閉腔室)4,其具有內部空間SP;旋轉夾具(基板保持單元)5,其於處理腔室4內將一片基板W以水平姿勢保持,並使基板W繞通過基板W之中心之鉛垂之旋轉軸線A1旋轉;藥液供給單元6,其用於向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藥液;水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7,其用於向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水(處理液);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內部氣體供給單元、氣體供給單元)8,其將作為設為低表面張力液之有機溶劑蒸氣之一例之IPA之蒸氣(IPA Vapor)供給至內部空間SP;及筒狀之處理護罩11,其包圍旋轉夾具5。
處理腔室4包含:箱形之間隔壁12,其收容旋轉夾具5等;送風單元40,其自間隔壁12之上部向間隔壁12內(相當於處理腔室4內)輸送潔淨空氣(低表面張力液以外之氣體之環境);擋板13,其開關設置於間隔壁12之搬出搬入口;及排氣單元14,其自間隔壁12之下部將處理腔室4內之氣體排出。
送風單元40係配置於間隔壁12之上方,且安裝於間隔壁12之頂壁,自該頂壁向處理腔室4內輸送潔淨空氣。送風單元40包含:潔淨空氣配管41,其供潔淨空氣流通;及潔淨空氣閥42,其對自潔淨空氣配管41向內部空間SP之有機溶劑蒸氣(IPA Vapor)之供給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潔淨空氣配管41之下游端連接於內部空間SP。若潔淨空氣閥42打開,則潔淨空氣經由潔淨空氣配管41輸送至內部空間SP。
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係配置於間隔壁12之上方,且安裝於間隔壁12之頂壁。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包含供有機溶劑蒸氣流通之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之下游端連接於內部空間SP。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進而包含: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其對自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向內部空間SP之有機溶劑蒸氣之供給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第1流量調整閥17,其用於調節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之開度而調整供給至內部空間SP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流量;及第1過濾器15A,其捕獲於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流通之有機溶劑蒸氣中包含之灰塵或塵埃。雖未圖示,但第1流量調整閥17包含:閥本體,其於內部設置有閥座;閥體,其開關閥座;及致動器,其使閥體於打開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移動。關於其他流量調整閥,亦 相同。
若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打開,則有機溶劑蒸氣(灰塵或塵埃已去除之潔淨之有機溶劑蒸氣)經由第1有機溶劑蒸氣配管15輸送至內部空間SP。
處理腔室4包含整流板18,該整流板18將藉由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供給至內部空間SP之氣體(潔淨空氣或有機溶劑蒸氣)整流。整流板18配置於內部空間SP,具體而言,配置於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與旋轉夾具5之間之高度,整流板18以水平姿勢被保持。整流板18係將間隔壁12之內部分隔為整流板18之上方之空間SP1與整流板18之下方之空間SP2。間隔壁12之頂壁面12a與整流板18之間之上方空間SP1係用於供所供給之氣體(潔淨空氣或有機溶劑蒸氣)擴散之擴散空間,整流板18與間隔壁12之底面12b之間之下方空間SP2係供進行基板W之處理之處理空間。上方空間SP1之高度小於下方空間SP2之高度。整流板18之下表面18a包含在俯視下與旋轉夾具重疊之對向部。整流板18係於其整個區域形成有於上下方向貫通之數個貫通孔18b之多孔板。
若於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關閉之狀態下打開潔淨空氣閥42,則向上方空間SP1輸送潔淨空氣。藉由使潔淨空氣閥42繼續開放,而潔淨空氣充滿上方空間SP1,從而潔淨空氣通過貫通孔18b自整流板18之整個區域朝下方流動。藉此,於下方空間SP2形成自整流板18之整個區域朝向下方向之均勻之潔淨空氣之流動。
另一方面,若於潔淨空氣閥42關閉之狀態下打開第 1有機溶劑蒸氣閥16,則向上方空間SP1輸送有機溶劑蒸氣。藉由使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繼續開放,而有機溶劑蒸氣充滿上方空間SP1,從而有機溶劑蒸氣通過貫通孔18b自整流板18之整個區域朝下方流動。藉此,於下方空間SP2形成自整流板18之整個區域朝向下方向之均勻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流動。
排氣單元14包含:排氣管19,其連接至處理護罩11內;抽吸裝置等排氣裝置20,其經由排氣管19抽吸處理腔室4之內部空間SP之環境;排氣配管21,其將排氣管19與排氣裝置20連接;及排氣閥22,其開關排氣配管21。於排氣閥22打開之狀態下,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之環境向處理腔室4外排出,並且於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形成降流(下降流)。另一方面,於排氣閥22關閉之狀態下,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之環境不向處理腔室4外排出。
若潔淨空氣閥42為關閉狀態且排氣閥22關閉,則內部空間SP成為自外部封閉之封閉狀態,而處理腔室4作為自外部封閉之密閉腔室發揮功能。
作為旋轉夾具5,採用沿水平方向夾住基板W並將基板W保持為水平的夾持式夾頭。具體而言,旋轉夾具5包含:旋轉馬達23;旋轉軸24,其與該旋轉馬達23之驅動軸一體化;及圓板狀之旋轉基座25,其大致水平地安裝於旋轉軸24之上端。
旋轉基座25包含具有較基板W之外徑大之外徑之水平且圓形之上表面25a。於上表面25a,於其周緣部配置有數個(3個以上,例如6個)夾持構件26。數個夾持構件26係於旋轉基座25之上表面周緣部,於與基板W之外周形狀對應之圓周上隔開適 當之間隔例如等間隔地配置。
藥液供給單元6包含藥液噴嘴27。藥液噴嘴27係例如以連續流之狀態吐出液體之直噴嘴,於旋轉夾具5之上方使其吐出口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而固定地配置。於藥液噴嘴27連接有供給來自藥液供給源之藥液之藥液配管28。於藥液配管28之中途部介裝有用於對來自藥液噴嘴27之藥液之供給/供給停止進行切換之藥液閥29。若藥液閥29打開,則自藥液配管28供給至藥液噴嘴27之連續流之藥液自設定於藥液噴嘴27之下端之吐出口吐出。又,若藥液閥29關閉,則停止自藥液配管28向藥液噴嘴27供給藥液。
藥液之具體例為蝕刻液及清洗液。更具體而言,藥液亦可為氫氟酸、SC1(氨過氧化氫水混合液)、SC2(鹽酸過氧化氫水混合液)、氟化銨、緩衝氫氟酸(氫氟酸與氟化銨之混合液)等。
水供給單元7包含水噴嘴30。水噴嘴30係例如以連續流之狀態吐出液體之直噴嘴,於旋轉夾具5之上方使其吐出口朝向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而固定地配置。於水噴嘴30連接有供給來自水供給源之水之水配管31。於水配管31之中途部介裝有用於對來自水噴嘴30之水之供給/供給停止進行切換之水閥32。若水閥32打開,則自水配管31供給至水噴嘴30之連續流之水自設定於水噴嘴30之下端之吐出口吐出。又,若水閥32關閉,則停止自水配管31向水噴嘴30供給水。供給至水噴嘴30之水為例如去離子水(DIW),但不限於DIW,亦可為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及稀釋濃度(例如,10ppm~100ppm左右)之鹽酸水之任一者。
再者,藥液噴嘴27及水噴嘴30各自無須相對於旋轉 夾具5固定地配置,例如,亦可採用所謂掃描噴嘴之形態,該掃描噴嘴安裝於可於旋轉夾具5之上方於水平面內擺動之臂,藉由該臂之擺動而掃描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處理液(藥液或水)之觸液位置。
如圖2所示,處理護罩11係配置於相較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更靠外側(自旋轉軸線A1離開之方向)。處理護罩11包圍旋轉基座25。若於旋轉夾具5使基板W旋轉之狀態下向基板W供給處理液,則供給至基板W之處理液被甩至基板W之周圍。當向基板W供給處理液時,向上打開之處理護罩11之上端部11a配置於相較旋轉基座25更靠上方。因此,排出至基板W之周圍之藥液或水等處理液由處理護罩11擋住。而且,由處理護罩11擋住之處理液被送至未圖示之回收裝置或廢液裝置。
圖3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1之主要部分之電氣構成之方塊圖。
控制裝置3依據預先所規定之程式,對旋轉馬達23、排氣裝置20、第1噴嘴移動單元34等之動作進行控制。進而,控制裝置3對藥液閥29、水閥32、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第1流量調整閥17、潔淨空氣閥42等之開關動作等進行控制。
圖4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之基板處理之一例之流程圖。圖5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301中執行之潤洗步驟(S3)及旋轉乾燥步驟(S4)的時序圖。圖6A~6E係用於說明覆液潤洗步驟(液膜形成步驟、蒸氣環境充滿步驟、覆液步驟)T1、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高速旋轉步驟)T3的圖解圖。
一面參照圖1~圖6E一面對基板處理進行說明。
未處理之基板W藉由搬送機器人IR、CR自載體C 搬入至處理單元2,然後搬入至處理腔室4內,基板W以使其表面(處理對象面,例如圖案形成面)朝向上方之狀態交接給旋轉夾具5,從而基板W保持於旋轉夾具5(S1:基板搬入步驟(基板保持步驟))。於搬入基板W之前,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關閉,潔淨空氣閥42打開,且排氣閥22打開。因此,於下方空間SP2,於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形成潔淨空氣之降流(下降流)。
於搬送機器人CR退避至處理單元2外後,控制裝置3執行藥液步驟(步驟S2)。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驅動旋轉馬達23而使旋轉基座25以既定之液體處理速度(例如約800rpm)旋轉。又,控制裝置3將藥液閥29打開。藉此,自藥液噴嘴27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藥液。所供給之藥液藉由離心力而遍及基板W之整面,對基板W實施使用藥液之藥液處理。若自藥液之吐出開始起經過預先規定之期間,則控制裝置3將藥液閥29關閉,而停止自藥液噴嘴27吐出藥液。
繼而,控制裝置3執行潤洗步驟(步驟S3)。潤洗步驟係將基板W上之藥液置換為水而將藥液自基板W上排除的步驟。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將水閥32打開。藉此,自水噴嘴30向旋轉狀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供給水。所供給之水藉由離心力而遍及基板W之整面。藉由該水沖洗附著於基板W上之藥液。
若自水之供給開始起經過預先規定之期間,則於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由水覆蓋之狀態下,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液體處理速度階段性地減速至覆液速度(零或約40rpm以下之低旋轉速度,例如約10rpm)。其後,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維持為覆液速度(覆液潤洗步驟T1)。藉此,如圖 6A所示,覆蓋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水之液膜呈覆液狀支持於基板W之上表面。於該狀態下,作用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處理液之液膜)50之離心力較於水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發揮作用之表面張力小,或者,上述離心力與上述表面張力大致相抗衡。藉由基板W之減速,作用於基板W上之水之離心力變弱,而自基板W上排出之水之量減少。由於接著藉由藥液自基板W之上表面去除顆粒之藥液步驟執行潤洗步驟,故而有於水之液膜50中包含顆粒之情況。又,亦可於覆液潤洗步驟T1中於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之後亦持續進行對基板W之水之供給。
又,控制裝置3與覆液潤洗步驟T1之開始同步地,將潔淨空氣閥42關閉,並且將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打開。藉此,停止向內部空間SP供給潔淨空氣,並且開始向內部空間SP供給有機溶劑蒸氣。藉此,有機溶劑蒸氣經由貫通孔18b(參照圖2)供給至下方空間SP2。又,控制裝置3將排氣閥22關閉。藉此,將處理腔室4之內部空間SP自外部封閉,而處理腔室4作為密閉腔室發揮功能。於該狀態下,下方空間SP2(包含基板W之上方之空間之空間)係與處理腔室4之外部遮斷(遮斷步驟),因此,供給至下方空間SP2之有機溶劑蒸氣遍及下方空間SP2之整個區域,充滿下方空間SP2。其結果,能夠以有機溶劑蒸氣環境充滿基板W上之水之液膜50之周圍(蒸氣環境充滿步驟)。
與外部空間遮斷之下方空間SP2幾乎不受外部環境之干擾之影響。因此,自此之後,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以高濃度包含有機溶劑蒸氣之環境(以下,稱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形成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之後,控制裝置3將水 閥32關閉,而停止自水噴嘴30吐出水。於有機溶劑蒸氣充滿下方空間SP2之後,覆液潤洗步驟T1結束(潤洗步驟(S3)結束)。
繼而,控制裝置3執行旋轉乾燥步驟(步驟S4)。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首先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如圖6B所示,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係於基板W之水之液膜50之中央部形成水之大部分被去除而非常薄之超薄膜(水之薄膜)56(參照圖7)殘留之圓形之薄膜區域55的步驟。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加速至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例如約50rpm)。藉由基板W之旋轉速度達到上述薄膜區域形成速度(例如約50rpm),而相對較強之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上之水之液膜50,將存在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水朝徑向外側推開,藉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形成圓形之薄膜區域55。薄膜區域形成速度設為約50rpm,但亦可為50rpm以上之旋轉速度。
如上所述,有機溶劑蒸氣充滿下方空間SP2之整個區域。因此,水之液膜50不會受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壓力擠壓而變形。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中將水之液膜50(主體72)保持為儘可能地厚,而可將主體72與薄膜區域55之膜厚之差距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加強產生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馬蘭哥尼對流65。
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後執行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至既定之乾燥速度(第1高速度、第2高速度,例如1000rpm)。伴隨該基板W之旋轉速度之上升, 而如圖6C、6D所示,薄膜區域55擴大。藉由薄膜區域55之擴大,而水之液膜50與薄膜區域55之邊界60朝向基板W之徑向外側移動。繼而,如圖6E所示,薄膜區域55擴大至基板W之整個區域,藉此,水之液膜50全部排出至基板W外。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水之液膜50由於該液膜未受到有機溶劑蒸氣之較強之吐出壓力,故而不變形。因此,可將水之液膜50(主體72)保持為儘可能地厚,而可將主體72與薄膜區域55之膜厚之差距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加強產生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馬蘭哥尼對流65。
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之基板W中央部上之有機溶劑濃度為約300ppm以上,基板W周緣部上之有機溶劑濃度為約300ppm以上,基板W中間部(中央部與周緣部之中間位置)上之有機溶劑濃度為約300ppm以上。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之整個期間內,持續進行自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對內部空間SP之有機溶劑蒸氣之供給。因此,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之整個期間內,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因此,不管薄膜區域55之擴大狀況如何,均可持續將水之液膜(液膜中未形成超薄膜56之部分)之內周部分(邊界附近部分)70之周圍之環境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於薄膜區域55擴大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後,控制裝置3使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結束。伴隨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之結束,控制裝置3將第1有機溶劑蒸氣閥16關閉,而停止自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向內部空間SP供給有機溶劑蒸 氣。又,控制裝置3將潔淨空氣閥42及排氣閥22打開,藉此,於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形成潔淨空氣之降流(下降流)。藉此,將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之環境自有機溶劑蒸氣置換為潔淨空氣。
其後,控制裝置3使基板W仍然以約1000rpm持續進行旋轉(薄膜去除步驟)。藉此,引入至下方空間SP2之新鮮之潔淨空氣與基板W之上表面接觸。因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各處進行水蒸氣之擴散,其結果,於該各處,水進行蒸發。然後,可藉由基板W之高速旋轉而將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水甩開。藉此,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超薄膜56完全去除,因此,可良好地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
若自旋轉乾燥步驟(S4)之開始起經過預先規定之期間,則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而使旋轉夾具5之旋轉停止。其後,搬送機器人CR進入至處理單元2,將處理過之基板W朝處理單元2外搬出(步驟S5)。該基板W自搬送機器人CR交給搬送機器人IR,藉由搬送機器人IR而收納至載體C。
圖7係放大表示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之水之液膜50之狀態的剖面圖。
藉由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加速至薄膜形成速度,而水之液膜50之中央部之水受到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朝徑向外側擴展。其結果,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之水之液膜50之厚度變薄,而於該部分形成水之超薄膜56。
由於水之超薄膜56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故而有機溶劑大量溶入至水之超薄膜56,因此,水之超薄膜 56以較高之濃度包含有機溶劑。由於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故而有機溶劑蒸氣不進行擴散,其結果,水之超薄膜56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之蒸發之進行得到抑制或防止。因此,無法於水之液膜50之中央部將所有水完全去除,而於該一部分保持水之超薄膜56。即,於該一部分形成薄膜區域55。
於有機溶劑蒸氣充滿內部空間SP之狀態下,覆蓋基板W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50之整個區域之周圍及水之超薄膜56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因此,有機溶劑蒸氣溶入至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因此,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內部,因基於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局部之厚度差的有機溶劑之濃度差而產生自水之超薄膜56朝向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側流動之馬蘭哥尼對流65。
水之超薄膜56之厚度為可見光以下之波長以下之厚度(例如數nm)。水之超薄膜56之厚度較理想為儘可能地薄。關於該方面,存在2個理由。
第1個理由如下所述。即,為了加強馬蘭哥尼對流65,必須增大水之液膜50與水之超薄膜56之濃度差(即,使水之超薄膜56之有機溶劑濃度更濃)。藉由使水之超薄膜56進一步薄膜化,而每單位體積之有機溶劑之量增大,從而可使水之超薄膜56之有機溶劑濃度變濃。
第2個理由如下所述。即,若水之超薄膜56較厚,則有機溶劑濃度於水之超薄膜56之表層部分相對較高,而於水之超薄膜56之基層部分相對變低。其結果,導致於水之超薄膜56中 亦產生馬蘭哥尼對流而使自水之超薄膜56朝主體72流動之馬蘭哥尼對流65減弱。
圖8係用於說明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內部之馬蘭哥尼對流65之產生機制的圖。
於基板W旋轉且於水之液膜50形成有薄膜區域55(參照圖7)之狀態下,因藉由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而於水之液膜50產生厚度不同之部分。即,於水之液膜50中的邊界60之附近區域71(以下,簡稱為「邊界附近區域71」),液膜之厚度H1非常薄,且於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液膜之厚度H2較厚(H2>H1)。例如,H1=數nm,H2=約7mm。
又,與邊界60之附近區域71相連地形成水之超薄膜56。水之超薄膜56之厚度設定為H3。H3=數nm。
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之高濃度狀態。於該狀態下,有機溶劑蒸氣均勻地溶入至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各處。水之超薄膜56中之有機溶劑濃度與主體72中之有機溶劑濃度相比相對較高。其結果,於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內部產生濃度梯度,其結果,產生自超薄膜56朝向主體72流動之馬蘭哥尼對流65。該馬蘭哥尼對流65將產生於下述之第2部分70B(參照圖10)之熱對流76(參照圖10)抵消,不僅如此,而且藉由馬蘭哥尼對流65於該第2部分70B(參照圖10)製造自邊界附近區域71朝向主體72流動之新流動。因此,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具體而言,圖10所示之第2部分70B)包含微細顆粒P2的情形時,如圖8所示,受到馬蘭哥尼對流65而自邊界附近區域71朝向主體72之方向、即自邊界60離 開之方向之較強之力作用於微細顆粒P2。藉此,邊界附近區域71中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朝向徑向外側(自邊界60離開之方向)移動。
圖9A、9B係表示薄膜區域55擴大過程中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狀態的俯視圖。於圖9A中,為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具體而言,圖10所示之第2部分70B)包含微細顆粒P2之狀態。微細顆粒P2沿著邊界60之線排列。
於該情形時,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第2部分70B)中包含之微細顆粒P2受到朝自邊界60離開之方向流動之馬蘭哥尼對流65(參照圖7)而朝向徑向外側(自邊界60離開之方向)移動,其結果,摻入至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然後,隨著薄膜區域55擴大而邊界60朝基板W之徑向外側(朝向主體72之方向)移動,但微細顆粒P2仍然摻入至主體72,薄膜區域55以此狀態擴大。即,若隨著薄膜區域55擴大而邊界60朝基板W之徑向外側移動,則與此同時,如圖9B所示,微細顆粒P2亦朝向徑向外側移動。
然後,薄膜區域55擴大至基板W之整個區域,而水之液膜50自基板W之上表面完全排出(圖6E所示之狀態),藉此,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具有較大之厚度之水之液膜50去除。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中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不出現於薄膜區域55而與水之液膜50一同自基板W之上表面去除。
又,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結束後,內部空間SP(下方空間SP2)之環境自有機溶劑蒸氣置換為潔淨空氣。又,使基板W仍然以約1000rpm之高速持續進行旋轉。藉此,自基板W之上表面將超薄膜56完全去除,因此,可良好地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
於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圍之環境置換為潔淨空氣 之狀態下,使基板W高速旋轉。於該情形時,新鮮之潔淨空氣與基板W之上表面接觸,因此,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各處進行有機溶劑之擴散,而進行包含該有機溶劑之水之超薄膜56之蒸發。因此,可藉由基板W之高速旋轉而將水之超薄膜56甩開,藉此,可使基板W之上表面完全乾燥。
根據以上情況,根據本實施形態,一面以有機溶劑蒸氣環境充滿覆蓋基板W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50之整個區域之周圍,一面依次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因此,不管薄膜區域55之擴大狀況如何,於薄膜區域55之擴大結束之前,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周圍及水之超薄膜56之周圍均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若於將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周圍及水之超薄膜56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的狀態下使基板W旋轉,則因基於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局部之厚度差的有機溶劑之濃度差而產生自水之超薄膜56經由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向朝向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之方向流動的馬蘭哥尼對流65。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之整個期間內持續產生自水之超薄膜56朝向水之液膜50之主體72之馬蘭哥尼對流65。
因此,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中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受到馬蘭哥尼對流65而朝著朝向主體72之方向、即自邊界60離開之方向移動。因此,顆粒摻入至水之液膜50。隨著薄膜區域55擴大而邊界60朝向基板W之徑向外側(朝向主體72之方向)移動,但微細顆粒P2仍然摻入至水之液膜50,薄膜區域55以此狀態 擴大。然後,水之液膜50中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不出現於薄膜區域55而與水之液膜50一同自基板W之上表面排出。其後,將超薄膜56自基板W之上表面去除,藉此,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
藉此,於基板W乾燥後,微細顆粒P2不會殘留於基板W之上表面。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微細顆粒P2之產生並且使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乾燥。
又,由於超薄膜56包含大量之有機溶劑,故而亦能夠於乾燥後抑制水痕之產生。
又,於覆液潤洗步驟T1中,未對基板W作用較大之離心力,因此,可將形成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水之液膜50之厚度保持為較厚。若水之液膜50之厚度較大,則可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將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中產生的有機溶劑之濃度梯度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加強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中產生之馬蘭哥尼對流65。
又,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時,使基板W以高速度旋轉,因此,對基板W作用較強之離心力,藉由該離心力,可使彼此相連之水之液膜50及水之超薄膜56之膜厚之差異更明顯。藉此,可將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中產生之有機溶劑之濃度梯度保持為更大,因此,可進一步加強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中產生之馬蘭哥尼對流65。
又,藉由將基板W收容至作為密閉腔室之處理腔室4之內部空間SP且自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向內部空間SP供給有機溶劑蒸氣,可將該內部空間SP之整個區域設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藉此,可確實地將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 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接下來,對伴隨旋轉乾燥步驟(S4)之顆粒產生之機制進行說明。
圖10係表示參考形態之基板W之上表面上之水之液膜(處理液之液膜)50中之氣液固界面處之流動分佈模型的圖。
於本參考形態中,與上述實施形態之處理例同樣地,執行覆液潤洗步驟T1、液膜去除區域形成步驟(相當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及液膜去除區域擴大步驟(相當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然而,於液膜去除區域形成步驟及液膜去除區域擴大步驟中,並非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圍之整個區域設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而將該上表面之周圍之整個區域設為乾燥空氣(Dry Air)之環境,本參考形態於該方面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又,於本參考形態中,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2中,不同於上述實施形態,亦不進行針對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的有機溶劑蒸氣環境之吹送,而僅利用基板W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形成液膜去除區域155(相當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薄膜區域55)。
於該情形時,如圖10所示,於液膜去除區域擴大步驟中,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內部產生熱對流76。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中之熱對流76係於位於主體72側之第1區域70A,朝向自邊界60側離開之方向流動,如圖10所示,於包含邊界附近區域71之邊界60側之第2部分70B,自主體72側朝向邊界60側流動。因此,於內周部分70之第2部分70B包含微細顆粒P2(參照圖11~圖13A等)之情形時,該微細顆粒P2朝邊界60側牽引,而聚集於邊界附近區域71。認為此種微細顆粒P2之聚集不僅由上述 熱對流76引起,亦由鄰接之微細顆粒P2彼此之凡得瓦耳力或庫侖力引起。
圖11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之移動的示意性剖面圖。圖12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之移動的示意性俯視圖。
如圖11所示,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包含形成於與基板W上表面之邊界附近之邊界層(Boundary layer)73、及形成於相對於邊界層73與基板W上表面為相反側之流動層(Flowing layer)74。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包含微細顆粒P2之情形時,於流動層74,顆粒P不管其粒徑之大小如何,均強烈受到流動之影響。因此,位於流動層74之顆粒P可沿著沿流動之方向移動。
另一方面,於邊界層73,較大之顆粒P1受到流動之影響,但微細顆粒P2幾乎未受到流動之影響。即,位於邊界層73之較大之顆粒P1可於邊界層73內沿著沿流動之方向移動,但微細顆粒P2於邊界層73內不沿著沿流動之方向F(參照圖12)移動。但是,微細顆粒P2並非附著於基板W之上表面,而空出微小間隔地設置於基板W之上表面。
於圖10所示之邊界附近區域71,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大部分為圖11所示之邊界層73。而且,於圖10中,隨著自邊界附近區域71朝向主體72側,流動層74(參照圖11)之比例增大。因此,位於邊界附近區域71之微細顆粒P2只要未受到另外之較大之力之作用,則不沿著沿流動之方向移動。
如圖12所示,於邊界附近區域71,因液膜50之厚 度差而用肉眼觀察看到干涉條紋75。干涉條紋75成為等高線。
微細顆粒P2如上所述不沿著沿流動之方向F(參照圖12)移動,但可於干涉條紋75之切線方向D1、D2移動。微細顆粒P2係於邊界附近區域71,以沿著干涉條紋75之切線方向D1、D2形成行之方式排列。換言之,微細顆粒P2沿著邊界60之線排列。微細顆粒P2以顆粒P自身之大小為單位而形成行。具有相對較大之直徑之微細顆粒P21配置於相較具有相對較小之直徑之微細顆粒P22更靠徑向外側。
圖13A、13B係表示參考形態之液膜去除區域155(相當於上述實施形態之薄膜區域55)擴大過程中之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狀態的俯視圖。
於圖13A中,為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具體而言,圖10所示之第2部分70B)包含微細顆粒P2之狀態。微細顆粒P2沿著邊界60之線排列。
若如圖13B所示般隨著液膜去除區域155擴大而邊界60朝向基板W之徑向外側(朝向主體72之方向)移動,則於邊界附近區域71,產生自主體72側朝向邊界60側流動之熱對流76(參照圖10),因此,對微細顆粒P2作用將其朝徑向內側推壓之力。隨著液膜去除區域155擴大而邊界60朝向基板W之徑向外側(朝向主體72之方向)移動。但是,微細顆粒P2無法於徑向(沿流動之方向)移動,因此,即便邊界60移動,微細顆粒P2亦不移動。因此,邊界附近區域71中所包含之微細顆粒P2自邊界60移動至液膜去除區域155,並析出至液膜去除區域155上。然後,微細顆粒P2殘留於水之液膜50去除後之基板W之上表面。
圖14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201之處理單元202之構成例的圖解剖面圖。
於第2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各部對應之部分標註與圖1~圖9之情形相同之參照符號而表示,並省略說明。
處理單元202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不同之方面為將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廢除之方面、及具備吐出作為設為低表面張力液之有機溶劑之液體之一例之IPA之液體之有機溶劑液體吐出單元(低表面張力液供給單元)203的方面。
有機溶劑液體吐出單元203包含: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噴嘴),其吐出IPA之液體;第2噴嘴臂205,其於前端部安裝有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第2噴嘴移動單元206,其藉由使第2噴嘴臂205移動而使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移動;待機罐207(貯存容器),其於俯視下繞著處理護罩11配置;及排液閥208,其用於對待機罐207內之液體之排液/排液停止進行切換。由有機溶劑液體吐出單元203、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及待機罐207構成氣體供給單元。
於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連接有有機溶劑配管209,該有機溶劑配管209將來自有機溶劑供給源之常溫之液體之有機溶劑(IPA)供給至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於有機溶劑配管209介裝有有機溶劑閥210,該有機溶劑閥210對自有機溶劑配管209向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之有機溶劑之液體之供給及供給停止進行切換。
待機罐207係用以接住自配置於自基板W之上表面 退避之退避位置之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吐出之有機溶劑之液體的罐。待機罐207包含劃分內部空間211之箱狀之殼體212。殼體212包含形成於殼體212之上表面之開口213、及形成於殼體212之底壁212a之排出口214。於待機罐207之排出口214連接有排液配管215之一端。排液配管215之另一端連接於機外之廢液處理設備。於排液配管215之中途部介裝有排液閥208。控制裝置3控制排液閥208之開關動作。
於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配置於退避位置之狀態下,控制裝置3將排液閥208關閉,並且將有機溶劑閥210打開而自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吐出有機溶劑之液體,藉此,可將有機溶劑之液體貯存至待機罐207之內部空間211。
基板處理裝置201中執行之基板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之情形不同之方面為,並非利用自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向內部空間SP供給有機溶劑蒸氣之方法,而利用如下方法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圍之整個區域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即,預先將有機溶劑之液體貯存於待機罐207之內部空間211,使藉由該有機溶劑之液體之蒸發而產生之有機溶劑蒸氣充滿於內部空間SP。
具體而言,控制裝置3與覆液潤洗步驟T1之開始同步地,將潔淨空氣閥42關閉。藉此,內部空間SP成為自外部封閉之封閉狀態,而處理腔室4作為自外部封閉之密閉腔室發揮功能。
又,控制裝置3與覆液潤洗步驟T1之開始同步地,將排液閥208關閉,並且將有機溶劑閥210打開。藉此,將有機溶劑之液體貯存至待機罐207之內部空間211。當貯存於內部空間211 之有機溶劑之液體達到既定量時,停止自有機溶劑液體噴嘴204吐出有機溶劑之液體。貯存於內部空間211之有機溶劑沸點較水低,因此,蒸發量較多。藉由有機溶劑之液體之蒸發而產生之有機溶劑蒸氣係供給至內部空間SP,並充滿於內部空間SP之整個區域。
又,控制裝置3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結束後,將排液閥208打開。藉此,將排液配管215打開,將貯存於內部空間211之有機溶劑之液體通過排液配管215送至機外之廢液處理設備。又,控制裝置3將潔淨空氣閥42及排氣閥22打開,而將內部空間SP之環境自有機溶劑蒸氣置換為潔淨空氣。
圖15A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301之處理單元302之構成例的圖解剖面圖。圖15B係對向構件305之仰視圖。
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各部對應之部分標註與圖1~圖9之情形相同之參照符號而表示,並省略說明。
處理單元302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不同之一個方面為具備並非密閉腔室之處理腔室304作為腔室。即,於處理腔室304,未結合有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及送風單元40,而代替其等,處理腔室304具備向間隔壁12內輸送潔淨空氣之作為送風單元之FFU(風扇‧過濾器‧單元)320。又,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排氣單元14之排氣配管21未設置成可進行開關。
又,處理單元302與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單元2不同之另一方面為,於處理腔室304內具備與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之對向構件305。於對向構件305連接有第2有機 溶劑蒸氣供給單元(氣體供給單元)330,該第2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氣體供給單元)330將作為設為低表面張力液之有機溶劑蒸氣之一例的IPA之蒸氣(IPA Vapor)供給至氣體吐出口310。
FFU320係配置於間隔壁12之上方,且安裝於間隔壁12之頂壁。FFU320自間隔壁12之頂壁向處理腔室304內輸送潔淨空氣。藉由FFU320及排氣單元14,於處理腔室304內形成降流(下降流)。
對向構件305為圓板狀。對向構件305之直徑與基板W之直徑相同或者大於基板W之直徑。於對向構件305之下表面形成有與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的由平坦面構成之圓形之對向面306。對向面306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對向。如圖15B所示,於對向面306,於除其中央部(與基板W之旋轉中心對向之部分)以外之整個區域等密度地分散配置有多個(數個)氣體吐出口310。
對向構件305例如使用全氟烷氧基乙烯(PFA,perfluoro alkoxyethylene)或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ethylene)、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等樹脂材料而形成。對向構件305為中空。詳細而言,於對向構件305之內部形成有圓板狀之第1氣體供給路333。第1氣體供給路333與所有氣體吐出口310連通。
於對向構件305之上表面,固定有以通過對向構件305之中心之鉛垂軸線(與旋轉夾具5之旋轉軸線A1一致之鉛垂軸線)為中心軸線的支座307。於支座307結合有升降單元308。對向構件305係以對向構件305之中心軸線位於旋轉夾具5之旋轉軸線 A1上之方式且以水平姿勢由支座307支持。支座307形成為中空,於其內部,以沿鉛垂方向延伸之狀態插通有第2氣體供給路309。第2氣體供給路309與第1氣體供給路333連通。
第2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330具備連接於第2氣體供給路309之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自有機溶劑蒸氣供給源對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供給有機溶劑蒸氣。於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介裝有: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312,其用於開關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第2流量調整閥313,其用於調節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之開度而調整自各氣體吐出口310吐出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流量;及第2過濾器311A,其捕獲於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流通之有機溶劑蒸氣中所包含之灰塵或塵埃。若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312打開,則自第2有機溶劑蒸氣配管311供給至第2氣體供給路309之有機溶劑蒸氣(灰塵或塵埃已去除之潔淨之有機溶劑蒸氣)自氣體吐出口310向下方吐出。
升降單元308連接於控制裝置3(參照圖2等)。控制裝置3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之對向面306於與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接近之第1~第3接近位置(例如,第2接近位置為圖17所示之位置)與大幅度地退避至旋轉夾具5之上方之退避位置(圖15所示之位置)之間升降。
控制裝置3使用例如微電腦而構成。控制裝置3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運算單元、固定記憶體器件、硬碟驅動器等記憶單元、及輸入輸出單元。於記憶單元記憶有運算單元執行之程式。
控制裝置3依據預先規定之程式,控制升降單元308 之動作。進而,控制裝置3對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312、第2流量調整閥313等之開關動作等進行控制。
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301,執行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之情形相同之基板處理(圖4之S1~S5)。以下,以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301中執行之基板處理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1不同之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於基板處理時,將未處理之基板W搬入至處理單元302,然後搬入至處理腔室304內。於搬入基板W時,對向構件305配置於退避位置。於搬入基板W後,控制裝置3依次執行藥液步驟(圖4之S2)及潤洗步驟(圖4之S3)。
圖16係用於說明基板處理裝置301中執行之潤洗步驟(圖4之S3)及旋轉乾燥步驟(圖4之S4)的時序圖。
於潤洗步驟中,若自水之供給開始起經過預先規定之期間,則於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由水覆蓋之狀態下,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自液體處理速度階段性地減速至覆液速度(零或約40rpm以下之低旋轉速度,例如約10rpm)。即,執行覆液潤洗步驟T11。覆液潤洗步驟T11係與覆液潤洗步驟T1(參照圖5)相同之步驟。
又,控制裝置3於覆液潤洗步驟T11開始之前,控制升降單元308,如圖17所示,使對向構件305下降至第1接近位置。對向構件305之第1接近位置係對向面306不與覆液潤洗步驟T11中之水之液膜50之上表面接液般的高度,當對向構件305位於第1接近位置時,對向面306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之間隔為約7mm,於對向面306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形成與其周圍(外部)遮斷之窄 空間(基板W之上方空間)321(遮斷步驟)。
又,控制裝置3與覆液潤洗步驟T11之開始同步地,將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312打開,自氣體吐出口310吐出有機溶劑蒸氣。此時之來自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總吐出流量為低流量之L1(L/min)。又,來自各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流量彼此相等。自各氣體吐出口310吐出之有機溶劑蒸氣被供給至窄空間321。由於窄空間321與周圍遮斷,故而所供給之有機溶劑蒸氣充滿窄空間321。其結果,水之液膜50之周圍由有機溶劑蒸氣充滿(蒸氣環境充滿步驟)。
與周圍遮斷之窄空間321幾乎不受周圍之環境之干擾之影響。因此,基板W之上表面整個區域之周圍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換言之,形成有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之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圍之整個區域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又,由於氣體吐出口310分散配置有數個,故而可將來自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均勻地供給至基板W上之水之液膜50。又,由於來自各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流量為彼此相等之小流量,故而來自各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壓力彼此相等。藉此,可確實地防止水之液膜50受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壓力擠壓而變形。換言之,分散配置有數個之氣體吐出口310為不指向於基板W之上表面之局部之形態。
形成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後,控制裝置3將水閥32關閉,而停止自水噴嘴30吐出水。藉此,覆液潤洗步驟T11結束。
繼而,控制裝置3執行旋轉乾燥步驟(圖4之S4)。控制裝置3首先執行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
又,控制裝置3與基板W之旋轉速度之上升同步地,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下降至設定於較第1接近位置更靠下方之第2接近位置。當對向構件305位於第2接近位置時,對向面306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之間隔為約5mm,窄空間321較此之前進一步變窄。
於第3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加速至既定之速度(例如約50rpm)。藉由基板W之旋轉速度達到既定之速度(例如約50rpm),而相對較強之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上之水之液膜50。藉由該等,於基板W之上表面中央部形成圓形之薄膜區域55。
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如上所述,水之液膜50由於該液膜未受到有機溶劑蒸氣之較強之吐出壓力,故而不變形。因此,可將水之液膜50(主體72)保持為儘可能地厚,而可將主體72與薄膜區域55之膜厚之差距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加強產生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馬蘭哥尼對流65。
又,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於在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有水之液膜50之狀態下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因此,水之液膜50之厚度較覆液步驟T11時薄。因此,若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使對向構件305之高度仍然保持於第1接近位置,則水之液膜50薄化,相應地,水之液膜50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之容積變大。於該情形時,亦有基板W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之IPA蒸氣之濃度降低之虞。於該情形時,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蒸氣之量減少,其結果,亦有構成薄膜區域55之超薄膜56之全部或一部分消失(膜斷 開、開孔)之虞。
然而,控制裝置3伴隨基板W之旋轉速度之上升而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下降至第2接近拉置。藉此,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水之液膜50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之容積保持為與覆液步驟T11時相同。藉此,基板W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濃度保持為較高。因此,可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抑制構成薄膜區域55之超薄膜56之蒸發之進行,藉此,可防止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中之超薄膜56之消失。
繼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後執行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至既定之乾燥速度(例如1000rpm)。隨著該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而薄膜區域55擴大(參照圖6D、6E)。
又,控制裝置3與基板W之旋轉速度之上升同步地,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下降至設定於較第2接近位置更靠下方之第3接近位置。當對向構件305位於第3接近位置時,對向面306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間之間隔為約3mm,窄空間321較此之前進一步變窄。
藉由薄膜區域55之擴大,而水之液膜50之與薄膜區域55及基板W上表面之邊界60朝向基板W之徑向外側移動。然後,薄膜區域55擴大至基板W之整個區域(參照圖6E),藉此,水之液膜50全部排出至基板W外。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如上所述,水之液膜50由於該液膜未受到有機溶劑蒸氣之較強之吐出壓力,故而不變形。因此,可將水之液膜50(主體72)保持為儘可能地厚,而可將主體72與薄膜區域55之膜厚之差距保持為較大。藉此,可加強產生於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馬蘭哥尼對流65。
又,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於在基板W之上表面形成有水之液膜50之狀態下使基板W之旋轉速度上升,因此,水之液膜50之厚度較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時薄。因此,若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使對向構件305之高度仍然保持於第2接近位置,則水之液膜50薄化,相應地,水之液膜50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之容積變大。於該情形時,亦有基板W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濃度降低之虞。於該情形時,供給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有機溶劑蒸氣之量減少,其結果,亦有構成薄膜區域55之超薄膜56之全部或一部分消失(膜斷開、開孔)之虞。
然而,控制裝置3伴隨基板W之旋轉速度之上升而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下降至第3接近位置。藉此,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水之液膜50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之容積保持為與薄膜區域形成步驟T12時相同。藉此,基板W之上表面與對向面306之間之空間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蒸氣之濃度保持為較高。因此,可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抑制構成薄膜區域55之超薄膜56之蒸發之進行,藉此,可防止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中之超薄膜56之消失。
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之整個期間內,持續進行來 自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因此,於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之整個期間內,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保持於有機溶劑蒸氣。因此,不管薄膜區域55之擴大狀況如何,均可持續將水之液膜之內周部分70之周圍之環境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於薄膜區域55擴大至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後,控制裝置3使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結束。隨著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13結束,而控制裝置3將第2有機溶劑蒸氣閥312關閉,停止自氣體吐出口310吐出有機溶劑蒸氣。又,控制裝置3控制升降單元308,使對向構件305自第3接近位置上升至分離位置。藉此,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之環境自有機溶劑蒸氣置換為潔淨空氣。
其後,控制裝置3使基板W仍然以約1000rpm之旋轉速度持續進行旋轉(薄膜去除步驟)。藉此,將超薄膜56自基板W之上表面完全去除,因此,可良好地使基板W之上表面乾燥。
若自旋轉乾燥步驟(圖4之S4)之開始起經過預先規定之期間,則控制裝置3控制旋轉馬達23而使旋轉夾具5之旋轉停止。其後,藉由搬送機器人CR,將處理過之基板W朝處理單元302外搬出(圖4之S5)。
以上,對本發明之3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亦能夠以進而其他之形態實施。
圖1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處理裝置301之變形例的圖。
於圖18中,對與第3實施形態共通之部分標註與圖15~圖17之情形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於圖18所示之變形 例中,設置有對向構件305A而代替第3實施形態之對向構件305。
對向構件305A為圓板狀。對向構件305A之直徑可與基板W之直徑相等,亦可如圖18所示般大於基板W之直徑。於對向構件305A之下表面形成有與由旋轉夾具5保持之基板W之上表面對向之對向面306A。對向面306A之中央部形成為水平平坦狀。於對向面306A之周緣部形成有環狀突部352(對向周緣部)。於環狀突部352之下表面,形成有隨著朝向徑向外側而降低之錐面353。如圖18所示,對向構件305A之直徑大於基板W之直徑之情形時,對向構件305A之周端緣於俯視下伸出至較基板W之周端緣更靠外側。
於對向構件305A配置於第1~第3接近位置之狀態下,如圖18所示,錐面353之外周端353a於上下方向上位於較基板W之上表面更靠下方。因此,由對向面306A與基板W之上表面劃分之窄空間(基板W之上方空間)371形成自其周圍(外部)大致密閉之密閉空間,而自該周圍大致完全地遮斷(遮斷步驟)。而且,基板W之上表面之周緣部與環狀突部352(即錐面353)之間設置為明顯較對向面306A之中央部與基板W之上表面之中央部之間之間隔窄。
於該情形時,由對向面306A與基板W之上表面劃分之窄空間371自其外側空間大致密閉,因此,供給至窄空間371之有機溶劑蒸氣幾乎不自該窄空間371排出。又,亦不受周圍之環境之干擾之影響。藉由該等,可確實地將基板W之上表面之整個區域持續保持為有機溶劑蒸氣環境。
又,於第3實施形態及作為其變形例之圖18之形態 中,列舉各氣體吐出口310朝向鉛垂下方吐出有機溶劑蒸氣之構成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採用各氣體吐出口310沿隨著朝向下方而朝向外周方向之斜向吐出有機溶劑蒸氣的構成。
又,於第3實施形態及作為其變形例之圖18之形態中,氣體吐出口310亦可配置於對向面306、306A之中央部。於該情形時,來自配置於對向面306、306A之中央部之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之吐出壓力較佳為與來自其他氣體吐出口310之有機溶劑蒸氣相比為弱壓力。
又,氣體吐出口310亦可配置於對向面306、306A以外之位置,例如,亦可於旋轉基座25之周圍且較支持於該旋轉基座25之基板W更靠下方之位置設置氣體吐出口310。
又,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將第1有機溶劑蒸氣供給單元8設為供給有機溶劑蒸氣之單元而進行了說明,但供給單元8亦可為供給有機溶劑蒸氣與惰性氣體(例如氮氣)之混合氣體之構成。同樣地,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設為對氣體吐出口310供給有機溶劑蒸氣而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供給有機溶劑蒸氣與惰性氣體(例如氮氣)之混合氣體。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薄膜區域擴大步驟T3中之基板W之旋轉速度(第1高速度)與用於去除超薄膜56之(薄膜去除步驟中之)基板W之旋轉速度(第2高速度)設為相同之速度(1000rpm),但亦可使第1高速度與第2高速度互不相同。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如下構成進行了說明,即,藉由將基板W之旋轉速度維持為覆液速度而於基板W上表面形成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並於該覆液狀之水之液膜50設置薄膜 區域55,但水之液膜50並不限定於覆液狀,亦可於以較覆液速度高之速度旋轉之水之液膜設置薄膜區域55。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為具有較水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列舉作為有機溶劑之一例之IPA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作為此種低表面張力液,除IPA以外,可採用例如甲醇、乙醇、丙酮、及氫氟醚(HFE,hydrofluoroether)等有機溶劑。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列舉構成處理液之液膜(水之液膜50)之處理液為水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構成液膜之處理液亦可為IPA(液體)。於該情形時,可採用HFE作為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基板處理裝置1、201、301為對圓板狀之基板W進行處理之裝置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基板處理裝置1、201、301亦可為對液晶顯示裝置用玻璃基板等多邊形之基板進行處理之裝置。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詳細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只不過是用於使本發明之技術內容明確之具體例,本發明不應限定於該等具體例而進行解釋,本發明之範圍僅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本申請案係與於2015年8月18日向日本專利廳提出之日本專利特願2015-161326號對應,該申請案之所有揭示藉由引用而併入於本文中。

Claims (15)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其包含:基板保持步驟,其將基板保持為水平;液膜形成步驟,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而形成覆蓋該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蒸氣環境充滿步驟,其以包含具有較該處理液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的蒸氣環境,充滿上述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不向上述基板吹送氣體地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旋轉而將處理液部分地排除,藉此,於上述處理液之液膜,形成與該處理液之液膜相連且厚度較上述處理液之液膜薄的薄膜區域;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使上述薄膜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外周擴大;及薄膜去除步驟,其於藉由上述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將上述薄膜擴大至上述上表面之整個區域後,將該薄膜自上述上表面去除。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遮斷步驟,該遮斷步驟將包含上述基板之上方空間之空間設為自外部遮斷之遮斷狀態;藉由在上述遮斷步驟之後向上述空間供給上述氣體,而執行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
  3. 如請求項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薄膜去除步驟包含開放高速旋轉步驟,該開放高速旋轉步驟使上述空間向上述外部開放,並且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高旋轉速度旋轉。
  4.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進而包含覆液步驟,該覆液步驟與上述液膜形成步驟並行,使上述基板為靜止狀態或者使上述基板以覆液速度旋轉。
  5.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包含第1高速旋轉步驟,該第1高速旋轉步驟使上述基板以較上述薄膜區域形成速度快之第1高速度旋轉。
  6.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薄膜去除步驟包含:第2高速旋轉步驟,其使上述基板以較上述薄膜區域形成速度快之第2高速度旋轉;及環境置換步驟,其與上述第2高速旋轉步驟並行,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周圍之環境自上述蒸氣環境置換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以外之氣體之環境。
  7. 如請求項1或2之基板處理方法,其中,上述處理液包含水,上述低表面張力液包含有機溶劑。
  8.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其包含:基板保持單元,其將基板保持為水平;處理液供給單元,其用於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氣體供給單元,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之周圍供給包含具有較水低之表面張力之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的氣體;及控制裝置,其對上述處理液供給單元及上述氣體供給單元進行控制;上述控制裝置執行:液膜形成步驟,其向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供給處理液,而形成覆蓋該基板之上表面之處理液之液膜;蒸氣環境充滿步驟,其以包含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蒸氣之蒸氣環境,充滿上述處理液之液膜之周圍;薄膜區域形成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不向上述基板吹送氣體地使上述基板以既定之薄膜區域形成速度旋轉而將處理液部分地排除,藉此,於上述處理液之液膜,形成與該處理液之液膜相連且厚度較上述處理液之液膜薄的薄膜區域;及薄膜區域擴大步驟,其與上述蒸氣環境充滿步驟並行,使上述薄膜區域朝向上述基板之外周擴大。
  9. 如請求項8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密閉腔室,該密閉腔室具有自外部密閉之內部空間,於該內部空間收容上述基板保持單元。
  10. 如請求項9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氣體供給單元包含向上述內部空間供給上述氣體之內部氣體供給單元。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氣體供給單元進而包含:噴嘴,其用於吐出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液體;及低表面張力液供給單元,其用於向上述噴嘴供給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上述液體;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貯存容器,該貯存容器可承接自上述噴嘴吐出之上述低表面張力液之上述液體,並儲存該液體。
  12. 如請求項8或9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基板處理裝置進而包含:處理腔室,其收容上述基板保持單元;及對向構件,其具有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對向之對向面;上述氣體供給單元包含氣體吐出口,該氣體吐出口於上述對向面開口,並吐出上述氣體。
  13.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對向構件具有對向周緣部,該對向周緣部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周緣部對向,在與該上表面周緣部之間,形成較上述對向面之中央部與上述基板之上表面中央部之間的間隔窄之窄間隔。
  14.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中,上述氣體吐出口於上述對向面分散配置有數個。
  15. 如請求項12之基板處理裝置,其進而包含使上述對向構件升降之升降單元,上述控制裝置控制上述升降單元,使上述升降單元之高度根據上述基板之旋轉速度之變化而升降。
TW105125599A 2015-08-18 2016-08-11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TWI643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1326 2015-08-18
JP2015161326A JP6593920B2 (ja) 2015-08-18 2015-08-18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273A TW201717273A (zh) 2017-05-16
TWI643257B true TWI643257B (zh) 2018-12-01

Family

ID=580516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780A TWI681453B (zh) 2015-08-18 2016-08-11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105125599A TWI643257B (zh) 2015-08-18 2016-08-11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780A TWI681453B (zh) 2015-08-18 2016-08-11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1067B2 (zh)
JP (1) JP6593920B2 (zh)
KR (1) KR102113931B1 (zh)
CN (1) CN107851571B (zh)
TW (2) TWI681453B (zh)
WO (1) WO2017029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5594B2 (ja) * 2019-05-30 2023-03-0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102342742B1 (ko) * 2019-11-14 2021-12-28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동력 미소액적 혼합 및 유동제어 기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5099A (ja) * 1997-11-07 1999-05-28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4128495A (ja) * 2002-09-30 2004-04-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ウェーハ乾燥装置
JP2007158270A (ja) * 2005-12-08 2007-06-21 Ses Co Ltd 枚葉式基板処理装置
JP2008034455A (ja) * 2006-07-26 2008-02-1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1774A (en) * 1990-03-01 1993-12-2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moving in a centrifuge a liquid from a surface of a substrate
US5660642A (en) * 1995-05-26 1997-08-2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oving zone Marangoni drying of wet objects using naturally evaporated solvent vapor
US6701941B1 (en) * 1997-05-09 2004-03-09 Semitool,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 of a workpiece
US7614411B2 (en) * 2002-09-30 2009-11-10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Controls of ambient environment during wafer drying using proximity head
JP4498893B2 (ja) * 2004-11-11 2010-07-07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US8211242B2 (en) * 2005-02-07 2012-07-03 Ebara Corporatio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US8070884B2 (en) * 2005-04-01 2011-12-06 Fsi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for rinsing microelectronic substrates utilizing cool rinse fluid within a gas enviroment including a drying enhancement substance
KR100696378B1 (ko) * 2005-04-13 2007-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기판을 세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8034612A (ja) 2006-07-28 2008-02-1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4886544B2 (ja) * 2007-02-09 2012-02-29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US7964042B2 (en) * 2007-07-30 2011-06-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JP5188216B2 (ja) * 2007-07-30 2013-04-24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EP2051285B1 (en) 2007-10-17 2011-08-24 Ebara Corporation Substrate cleaning apparatus
JP5242242B2 (ja) 2007-10-17 2013-07-24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基板洗浄装置
JP2009238793A (ja) 2008-03-26 2009-10-15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4927158B2 (ja) * 2009-12-25 2012-05-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その基板処理方法を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304592B2 (ja) * 2014-03-25 2018-04-04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6418554B2 (ja) * 2015-06-10 2018-11-0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5099A (ja) * 1997-11-07 1999-05-28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4128495A (ja) * 2002-09-30 2004-04-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ウェーハ乾燥装置
JP2007158270A (ja) * 2005-12-08 2007-06-21 Ses Co Ltd 枚葉式基板処理装置
JP2008034455A (ja) * 2006-07-26 2008-02-14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21184A (ko) 2018-02-28
JP6593920B2 (ja) 2019-10-23
JP2017041510A (ja) 2017-02-23
WO2017029900A1 (ja) 2017-02-23
US11201067B2 (en) 2021-12-14
TW201909271A (zh) 2019-03-01
TW201717273A (zh) 2017-05-16
CN107851571B (zh) 2021-12-24
KR102113931B1 (ko) 2020-05-21
CN107851571A (zh) 2018-03-27
TWI681453B (zh) 2020-01-01
US20180269079A1 (en)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906B (zh)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JP5253592B2 (ja) 基板処理方法
TWI635556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JP2008124429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2017117954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6418554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WO2018037982A1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TWI775574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201703882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43257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TWI578390B (zh)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device
TWI667076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17175041A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JP5641592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