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9352B -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9352B
TWI639352B TW105134394A TW105134394A TWI639352B TW I639352 B TWI639352 B TW I639352B TW 105134394 A TW105134394 A TW 105134394A TW 105134394 A TW105134394 A TW 105134394A TW I639352 B TWI639352 B TW I6393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ata
script
data communicatio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8034A (zh
Inventor
八木章好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8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8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9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93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局裝置(1)係與支局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通訊腳本管理部(28)係管理與支局裝置共享的通訊腳本,該通訊腳本係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以作為在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且進一步記載有該1個以上之執行資料通訊程序的執行順序。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係每逢從休眠狀態切換至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支局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

Description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在無線網狀網路(meshed network)或多點跳躍(multi hop)無線網路中之供應用程式(application)間彼此連接之用的通訊協定(protocol),係由ZigBee Alliance(紫蜂聯盟)、Wi-SUN Alliance(Wi-SUN聯盟)等所規定。
例如,在ZigBee Alliance中,成為感測器(sensor)終端的終端裝置(end device)係為電池(battery)驅動。因此,在ZigBee Alliance中,終端裝置係僅在進行通訊時才使通訊功能有效,而在不進行通訊時,則使通訊功能成為休眠(sleep)狀態,藉此而進行低消耗電力化。
以終端裝置的情形而言,因為只要在進行發送給該終端裝置的通訊及該終端裝置所發送的通訊時才使通訊功能有效,其他時間則使之成為休眠狀態即可,因此較易達成低消耗電力化。然而,在成為中繼節點(node)的路由器(router)中,除發送給該路由器的通訊及該路由器所發送的通訊之外,要中繼來自終端裝置的通訊。因此,在路由器中,必須進行考慮到來自終端裝置之通訊的休眠控制(例如非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係記載有持續休眠模式(sleep mode)之時間等的封包(packet),從控制終端傳送至網路內的所有終端。接收到該封包的各終端係轉移至休眠模式,在經過了該封包所記載的時間之後,即從休眠模式復原。如此一來,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實現了包含中繼終端之所有終端的省電力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06749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久保祐樹、柳原健太郎、野崎正典著「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小電力化技術」OKI技術廣報誌(Technical Review)、2009年4月/第214號Vol.76 No.1p.32至35
在習知的無線網狀網路、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如前所述,由於必須進行考慮到來自終端裝置之通訊的休眠控制,因此會有難以進行中繼節點之休眠控制的問題。
此外,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若終端未接收到封包,終端就不會轉移至休眠模式。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當任一個終端因為相當於中繼節點之終端的移動或撤除、無線環境的變動而無法接收到封包時,該終端就無法轉移至休眠模式。
此外,為了低消耗電力化,必須增長休眠時間,但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也會有下列問題:當網路中所包含的複數個終端未以相同的排程(schedule)統一地進行通訊時,在各終端就會頻繁地重複休眠與叫醒,而無法有效地謀求低消耗電力化。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解決上述的問題。換言之,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確實地實現有效率的休眠控制。
本發明之通訊裝置係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該通訊裝置係具有:通訊腳本管理部,其係管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的通訊腳本,該通訊腳本係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以作為在前述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且進一步記載有該1個以上之執行資料通訊程序的執行順序;及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其係每逢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
在本發明中,通訊裝置係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通訊腳本。此外,通訊裝置係每逢從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 狀態,就以記載於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通訊腳本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
因此,依據本發明,通訊裝置與通訊目的地裝置係依照所共享的通訊腳本,以相同的排程統一地進行資料通訊,而可確實地進行有效率的休眠控制。
1‧‧‧本局裝置
2‧‧‧支局裝置
3‧‧‧支局裝置
4‧‧‧支局裝置
5‧‧‧支局裝置
6‧‧‧支局裝置
7‧‧‧支局裝置
8‧‧‧支局裝置
9‧‧‧支局裝置
10‧‧‧支局裝置
11‧‧‧支局裝置
12‧‧‧支局裝置
13‧‧‧無線通訊部
14‧‧‧網路建構管理部
15‧‧‧推送資料收集部
16‧‧‧輪詢控制部
17‧‧‧輪詢資料收集部
18‧‧‧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
19‧‧‧通訊腳本管理部
20‧‧‧休眠啟動控制部
21‧‧‧時刻管理部
22‧‧‧無線通訊部
23‧‧‧網路建構管理部
24‧‧‧感測器部
25‧‧‧推送資料傳送部
26‧‧‧輪詢資料傳送部
27‧‧‧輪詢回應部
28‧‧‧通訊腳本管理部
29‧‧‧休眠啟動控制部
30‧‧‧時刻管理部
31‧‧‧T1階段
32‧‧‧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
33‧‧‧推送資料通訊階段
34‧‧‧輪詢資料通訊階段
35‧‧‧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
36‧‧‧T2階段
37‧‧‧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
38‧‧‧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
39‧‧‧啟動周期
40‧‧‧槽數
41‧‧‧通訊腳本
42‧‧‧下一次執行槽
43‧‧‧事件(1)
44‧‧‧事件(3)
45‧‧‧事件(4)
46‧‧‧支局裝置群組
47‧‧‧支局裝置群組
48‧‧‧支局裝置群組
50‧‧‧時刻同步資訊
51‧‧‧通訊腳本
101‧‧‧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
200‧‧‧支局裝置
201‧‧‧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
901‧‧‧處理器
902‧‧‧記憶裝置
903‧‧‧通訊介面
911‧‧‧處理器
912‧‧‧記憶裝置
913‧‧‧通訊介面
914‧‧‧感測器
t_frame‧‧‧傳送所需時間
t_recv‧‧‧預測接收時刻
t_recvdelay‧‧‧接收延遲時間
t_send‧‧‧傳送開始時刻
t_senddelay‧‧‧傳送延遲時間
第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之構成例的圖。
第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本局裝置之功能構成例的圖。
第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支局裝置之功能構成例的圖。
第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5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在T1階段(phase)與T2階段中之動作例的圖。
第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中之動作例的圖。
第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中之動作例的圖。
第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在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中之動作例的圖。
第9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時刻同步程序之例的圖。
第10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之程序之例的圖。
第1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通訊腳本之例的圖。
第1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每一時槽(time slot)之動作模式與休眠模式之例的圖。
第1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休眠指示之例的圖。
第1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支局裝置之群組之例的圖。
第15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1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1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18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19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20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僅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成為動作模式之例的圖。
第21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本局裝置與支局裝置之間的同步偏移時所進行之程序的圖。
第22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本局裝置與支局裝置之間的同步偏移時所進行之程序的圖。
第23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傳送錯誤產生時所進行之 程序的圖。
第24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3之本局裝置與複數個支局裝置一起啟動時所進行之程序的圖。
第25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本局裝置之硬體構成例的圖。
第26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支局裝置之硬體構成例的圖。
第27圖係為顯示實施形態2之休眠指示之例的圖。
以下使用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以下之實施形態的說明及圖式中,賦予相同符號者係顯示相同的部份或相等的部分。
實施形態1
***構成的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構成例。
本實施形態之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係由本局裝置1及複數個支局裝置2至12所構成。
支局裝置2至12係分散配置,且分別以無線連結方式與附近的支局裝置或本局裝置1連接。與本局裝置1無法直接無線連接的支局裝置,係藉由其他支局裝置的中繼而與本局裝置1連接。如此一來,如第1圖所示,構成以本局裝置1為中心的樹(tree)狀的通訊路徑。
在不需區別支局裝置2至12的時候,係將支局裝置2至12的各者稱為支局裝置200。
此外,在不需區別本局裝置1、支局裝置2至12的時候,係將本局裝置1、支局裝置2至12的各者稱為局裝置。
本局裝置1係周期性地切換休眠模式(休眠狀態)與動作模式(動作狀態)而動作。然而,本局裝置1係可在周期性地解除休眠狀態並在與支局裝置200之間執行後述之複數個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之後,再度轉移至休眠狀態,或亦可為了成為各支局裝置200的基準,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的切換雖予以進行,但實際上不成為休眠狀態。
此外,各支局裝置200係與本局裝置1同步地周期性地切換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而動作。換言之,支局裝置200係在周期性地解除休眠狀態並在與本局裝置1之間執行後述之複數個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之後,再度轉移至休眠狀態。
本局裝置1及各支局裝置200係分別相當於通訊裝置。
對於本局裝置1而言,各支局裝置200係相當於通訊目的地裝置。另一方面,對於各支局裝置200而言,本局裝置1係相當於通訊目的地裝置。
此外,本局裝置1及各支局裝置200所進行的動作,係為通訊方法及通訊程式產品之例。
第2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本局裝置1之功能構成例。
此外,第3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支局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
此外,第25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本局裝置1之硬體構 成例。
此外,第26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支局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例。
首先,參照第25圖來說明本局裝置1的硬體構成例。
本局裝置1係電腦(computer)。
本局裝置1係具備處理器(processor)901、記憶裝置902、及通訊介面(interface)903。
在記憶裝置902中,係記憶有實現第2圖所示之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之功能的程式。
再者,處理器901係執行此等程式,以進行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的動作。
在第3圖中,係示意性地顯示處理器901執行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之功能之程式的狀態。
記憶裝置902係實現第2圖所示之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database)18。
通訊介面903係為了與支局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的介面機器。
接著,參照第26圖來說明支局裝置200的硬體構成例。
支局裝置200亦為電腦。
支局裝置200係具備處理器911、記憶裝置912、通訊介面913及感測器914。
在記憶裝置912中,係記憶有實現第3圖所示之資料通訊 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之功能的程式。
再者,處理器911係執行此等程式,以進行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的動作。
在第3圖中,係示意性地顯示處理器911執行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之功能之程式的狀態。
通訊介面913係為了與本局裝置1或其他支局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的介面機器。
感測器914係實現第3圖所示的感測器部24。
接著,參照第2圖來說明本局裝置1的功能構成例。
無線通訊部13係使用通訊介面903而與支局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
網路建構管理部14係管理支局裝置2至12對於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加入。
推送資料收集部15係透過無線通訊部13,藉由推送資料通訊而取得從支局裝置200所傳送的資料(以下稱推送資料)。再者,推送資料收集部15係將推送資料轉送至後述的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18。
所謂推送資料通訊,不同於後述之因應輪詢要求的資料通訊,而為支局裝置200自發性地傳送資料的通訊形態。
輪詢控制部16係透過無線通訊部13而將輪詢要求傳送給所有的支局裝置200。此外,輪詢控制部16係藉由輪詢要求而取得從各支局裝置200所傳送的資料(以下稱輪詢資料)。再者,輪詢控制部16係將輪詢資料轉送至後述的輪詢 資料收集部17。
輪詢資料收集部17係從輪詢控制部16取得輪詢資料,且將所取得的輪詢資料轉送至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18。
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18係將從推送資料收集部15所轉送的推送資料與從輪詢資料收集部17所轉送的輪詢資料儲存至資料庫。
通訊腳本管理部19係管理通訊腳本。
通訊腳本係為針對複數個時槽,依每一時槽,記載有處於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之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與該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之執行順序的資訊。通訊腳本係在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至12之間共享。
另外,所謂時槽係為對應於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之啟動周期的單位時間。換言之,時槽係為從休眠狀態切換至動作狀態的周期。例如,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以5分鐘間隔啟動時,各時槽係5分鐘。
此外,所謂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係例如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以下稱輪詢資料通訊階段)。此外,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亦可為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以下稱為推送資料通訊階段)。此外,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亦可為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以下稱為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再者,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亦可為為了轉移至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以下稱為休眠指示資料 通訊階段)。
另外,亦將輪詢資料通訊階段、推送資料通訊階段、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分別稱為資料通訊階段。
另外,通訊腳本的詳細內容將於後陳述。
通訊腳本管理部19的動作係為通訊腳本管理步驟之例。
休眠啟動控制部20係進行休眠指示的產生及將休眠指示傳送至支局裝置2至12,此外,控制本局裝置1的休眠及啟動。
時刻管理部21係管理成為休眠及啟動之基準的時刻。
在第2圖中,將無線通訊部13、網路建構管理部14、輪詢控制部16、輪詢資料收集部17、休眠啟動控制部20及時刻管理部21稱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在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所進行的動作,係相當於資料通訊程序執行步驟。
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休眠啟動控制部20係依每一時槽解除休眠狀態。
於通訊腳本記載有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時,無線通訊部13、輪詢控制部16及輪詢資料收集部17,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進行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意即,無線通訊部13及輪詢控制部16將輪詢要求傳送至各支局裝置200,且從各支局裝置200接收輪詢資料。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時,無線通訊部13及推送資料收集部15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 101,從各支局裝置200接收推送資料。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時,網路建構管理部14及無線通訊部22,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將加入回應傳送至支局裝置200。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時,休眠啟動控制部20、時刻管理部21及無線通訊部13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將包含時刻同步用之資訊的休眠指示傳送至支局裝置200。
接著參照第3圖來說明支局裝置200的功能構成例。
無線通訊部22係使用通訊介面903,與本局裝置1或其他支局裝置200進行無線通訊。
若支局裝置200未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為了加入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網路建構管理部23係透過無線通訊部22傳送探索要求。此外,網路建構管理部23係於支局裝置200已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且從未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支局裝置200有了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要求時,透過無線通訊部22將加入要求轉送至本局裝置1。
感測器部24係測量既定的物理量。例如,感測器部24係測量氣溫、溫度、控制對象物的動作溫度、運動量、電力值、電壓值、消耗電力量之類的物理量。另外,感測器部24所測量的物理量,不限定於前述者。
推送資料傳送部25係透過無線通訊部22而將顯示感測器部24之測量結果的感測資料作為推送資料而傳送至 本局裝置1。
輪詢資料傳送部26係於後述之輪詢回應部27取得來自本局裝置1的輪詢要求時,將顯示感測器部24之測量結果的感測資料輸出至輪詢回應部27。
輪詢回應部27係透過無線通訊部22而取得來自本局裝置1的輪詢要求,且向輪詢資料傳送部26詢問有無感測資料。再者,當感測資料存在時,輪詢回應部27係從輪詢資料傳送部26取得感測資料,且將所取得的感測資料作為輪詢資料,透過無線通訊部22而傳送至本局裝置1。
通訊腳本管理部28係管理通訊腳本。通訊腳本管理部28所管理的通訊腳本,係與本局裝置1之通訊腳本管理部19所管理的通訊腳本相同。
通訊腳本管理部28的動作係為通訊腳本管理步驟之例。
休眠啟動控制部29係管理支局裝置200的休眠及啟動。
時刻管理部30係管理成為休眠及啟動之基準的時刻。
在第3圖中,將無線通訊部22、網路建構管理部23、推送資料傳送部25、輪詢資料傳送部26、輪詢回應部27、休眠啟動控制部29及時刻管理部30稱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在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所進行的動作,係相當於資料通訊程序執行步驟。
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休眠啟動控制部29係依每一時槽解除休眠狀態。
於通訊腳本記載有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時,無線通訊部22、輪詢資料傳送部26及輪詢回應部27,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進行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意即,無線通訊部22及輪詢回應部27接收輪詢要求,而輪詢資料傳送部26將感測資料輸出至輪詢回應部27,無線通訊部22及輪詢回應部27將感測資料作為輪詢資料而接收於本局裝置1。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推送資料通訊階段時,無線通訊部22及推送資料傳送部25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而傳送推送資料。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時,網路建構管理部23及無線通訊部22,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將探索要求傳送至已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支局裝置200或本局裝置1。網路建構管理部23及無線通訊部22係將未加入探索,傳送至未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支局裝置200。
此外,於通訊腳本記載有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時,休眠啟動控制部29、時刻管理部30及無線通訊部22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從成為傳送局的支局裝置200接收包含有時刻同步用之資訊的休眠指示,且進行與成為傳送局之支局裝置200的時刻同步。此外,休眠啟動控制部29、時刻管理部30及無線通訊部22,係作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將包含時刻同步用之資訊的休眠指示,傳送至成為接收局的支局裝置200。
本局裝置1及各支局裝置200不需進行通訊的時 間係轉移至休眠模式,且停止無線通訊所需之線路、處理器或控制器之時脈(clock)的動作,以進行消耗電力的降低。
此外,當在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進行通訊時,必須在所有傳送來源的局裝置、進行中繼的局裝置、傳送目的地之局裝置之間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1與所有支局裝置200係進行時刻同步,一起進行休眠及啟動。再者,於本局裝置1與所有支局裝置200處於動作模式時進行資料的傳送接收。
***動作的說明***
本局裝置1與所有的支局裝置200係按照通訊腳本,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地重複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
第4圖係顯示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至4中之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的重複。
另外,在第4圖中,基於製圖上的理由,雖省略了支局裝置5至12的圖式,但支局裝置5至12亦同樣地重複休眠模式與動作模式。
如第4圖所示,在動作模式開始時進行T1階段31,在動作模式結束時進行T2階段36。
在T1階段31與T2階段36之間,進行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中之至少1個資料通訊階段。
在第4圖之例中,雖進行了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但例如亦可僅進行該等之中的1個。此外,亦可進 行該等之中的2個或3個。
此外,亦可依動作模式的每一時機,變更通訊階段的組合。例如,亦可設為在第n次的動作模式中,進行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及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在第n+1次的動作模式中,進行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及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T1階段31與T2階段36係任何的動作模式都進行。
要以哪一個動作模式進行哪一個資料通訊階段,係由通訊腳本所規定。
T1階段31、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T2階段36係分別具有所決定的動作時間。
本局裝置1、各支局裝置200係以記載於通訊腳本的順序,在規定的動作時間期間進行各階段,且在動作時間終了的時點轉移至休眠模式。
例如,支局裝置4係透過支局裝置2而與本局裝置1進行通訊。因此,當支局裝置2被移動、撤除時,支局裝置4即無法再與本局裝置1通訊。此外,當支局裝置4因為無線環境的變動而無法與支局裝置2通訊時,支局裝置4亦無法再與本局裝置1通訊。當支局裝置4成為無法與本局裝置1通訊的狀況時,支局裝置4亦依照通訊腳本,重複動作模式與休眠模式。
第5圖係顯示在T1階段31及T2階段36中之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4的動作例。
另外,在第5圖中,基於製圖上的理由,雖省略了支局裝 置5至12的圖式,但支局裝置5至12亦同樣地進行下列的動作。
已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所有支局裝置2至12係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地進行休眠及啟動。然而,因為在支局裝置2至12之各者所使用之振盪器的誤差等,會有在支局裝置2至12之間於啟動的時序產生誤差的情形。例如,假設支局裝置2的時刻比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3至12更慢的情形。當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3至12啟動後立即進行資料通訊時,由於支局裝置2尚為休眠狀態,因此無法接收資料,資料通訊即失敗。
T1階段31係為了吸收此種時刻的誤差所設置。換言之,在T1階段31中,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不進行資料的傳送,僅容許資料的接收。在經過了T1階段31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之資料的傳送亦成為可能。
T1階段31係相當於第1限制期間。
在本局裝置1中,T1階段31係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來執行。在支局裝置2至12中,T1階段31係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9來執行。
此外,當記載於通訊腳本的資料通訊階段完成時,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轉移至休眠模式。
在此,例如,假設支局裝置2的時刻較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3至12更慢的情形。此時,在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3至12轉移至休眠模式之後,當支局裝置2傳送資料至本局裝置1或其他支局裝置時,本局裝置1或其他支局裝置即無法接 收資料,資料通訊即失敗。
T2階段36係為了吸收此種時刻的誤差而設置。在T2階段36中,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不進行資料的傳送,僅容許資料的中繼。在經過了T2階段36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轉移至休眠模式。換言之,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必須在T2階段36前完成資料通訊階段。
T2階段36係相當於第2限制期間。
在本局裝置1中,T2階段36係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來執行。在支局裝置2至12中,T2階段36係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9來執行。
第6圖係顯示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中之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4的動作例。
另外,在第6圖中,基於製圖上的理由,雖省略了支局裝置5至12的圖式,但支局裝置5至12亦同樣地進行以下的動作。
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中,係為了由支局裝置2至12將感測器部24的感測資料中之緊急性較高者迅速地傳送給本局裝置1,而進行支局裝置主導的推送資料傳送。已轉移至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的所有支局裝置2至12,係當具有應傳送至本局裝置1的感測資料時,自發性地將感測資料作為推送資料傳送至本局裝置1。所謂自發性地傳送感測資料,係指即使未接收來自本局裝置1的輪詢要求亦將感測資料傳送至本局裝置1之意。另外,如前所述,未直接與本局裝置1連接的支局裝置,係在與本局裝置1的路徑上將推送資料傳送至位於上游的 支局裝置。
在第6圖中,與本局裝置1直接連接的支局裝置2,係直接將推送資料傳送至本局裝置1。另一方面,連接於支局裝置2的支局裝置3及支局裝置4,係分別將推送資料傳送至支局裝置2。支局裝置2係將來自支局裝置3的推送資料及來自支局裝置4的推送資料中繼至本局裝置1。
為使推送資料的傳送時序不會在支局裝置2至12間重複,需要調整推送資料之傳送的時序。
例如,可考慮在各支局裝置中,依據來自本局裝置1的跳躍數而設置傳送延遲時間,藉此來調整推送資料之傳送的時序。如此一來,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中從接近本局裝置1的支局裝置依序進行推送資料的傳送。
反之,亦可在來自本局裝置1之跳躍數較少的支局裝置設定較大的傳送延遲時間。此時,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中從遠離本局裝置1的支局裝置依序進行推送資料的傳送。
此外,亦可設為不憑藉跳躍數而於各支局裝置隨機地設置傳送延遲時間。
調整支局裝置2至12之推送資料之傳送時序的方法,可以是任何的方法。
在本局裝置1中,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及推送資料收集部15來執行。另一方面,在支局裝置2至12中,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及推送資料傳送部25來執行。
第7圖係顯示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的本局裝置 1及支局裝置2至4的動作例。
另外,在第7圖中,基於製圖上的理由,雖省略了支局裝置5至12的圖式,但支局裝置5至12亦同樣地進行以下的動作。
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為了收集感測資料等的定時資料,係由本局裝置1將輪詢要求傳送至支局裝置200。接收到輪詢要求的支局裝置200,係將感測器部24的感測資料作為輪詢資料傳送至本局裝置1。本局裝置1係當接收到輪詢資料時,或者在一定時間期間未接收到輪詢資料時,將輪詢要求傳送給下一個支局裝置200。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已確保了充分的時間,以供本局裝置1傳送輪詢要求至所有的支局裝置2至12,且從所有的支局裝置2至12接收輪詢資料。
另外,輪詢控制部16、輪詢資料收集部17、感測資料收集資料庫部18未必要存在於本局裝置1內,亦可在本局裝置1之外部的外部裝置設置該等功能。
換言之,亦可設為從外部裝置對本局裝置1指示輪詢要求的傳送,由本局裝置1對支局裝置2至12依序傳送輪詢要求。
此外,亦可設為由本局裝置1將從支局裝置2至12所接收到的輪詢資料轉送至外部裝置,且由外部裝置將輪詢資料儲存於設置於外部裝置的資料庫。
在本局裝置1中,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輪詢控制部16及輪詢資料收集部17來執行。在支局裝置2至12中,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輪詢資料傳送部26及輪詢回應部27來執行。
第8圖係顯示在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的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4的動作例。
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係分配有為了供本局裝置1從所有的支局裝置2至12接收輪詢資料所需的時間。然而,在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支局裝置較少的情形等中,有時會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的動作時間終了之前,本局裝置1就完成接收來自所有支局裝置的輪詢資料。
此種情形下,係以不等待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之動作時間的終了就轉移至休眠模式較理想。
如第8圖所示,當已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支局裝置為支局裝置2至4時,本局裝置1係在完成接收來自支局裝置2至4的輪詢資料的時點,以多播(multicast)方式傳送休眠指示至支局裝置2至4。
接收到休眠指示的支局裝置2,係以多播方式將該休眠指示傳送至支局裝置3及支局裝置4。再者,支局裝置2係當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的動作時間終了時,即轉移至T2階段36。另外,支局裝置2為了不會與其他要傳送休眠指示之支局裝置之休眠指示的傳送時序重複,亦可在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內隨機地使傳送時序延遲。
在第8圖中,支局裝置4未能接收到來自支局裝置2的休眠指示。此時,支局裝置4係與無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時相同,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之動作期間終了的時點轉移至T2階段36。
在本局裝置1中,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係藉 由無線通訊部13及時刻管理部21來執行。另一方面,在支局裝置2至12中,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及時刻管理部30來執行。
在第8圖中,係顯示當屬於領先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之通訊階段(先行資料通訊程序)的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較規定的結束時刻提前結束時,將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較規定的開始時刻更提前開始之例。
此外,亦可設為當屬於領先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之通訊階段(先行資料通訊程序)的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較規定的結束時刻提前結束時,將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較規定的開始時刻更提前開始。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了在本局裝置1與所有支局裝置2至12之間使啟動及休眠的時序同步,必須使本局裝置1與所有支局裝置2至12的時刻同步。在休眠指示中係先設定傳送局的時刻資訊。接收到休眠指示的支局裝置200,係與傳送來源的時刻同步。此外,接收到休眠指示的支局裝置200係作為傳送局,將休眠指示傳送至位於下游的支局裝置200。此時,成為傳送局的支局裝置200,係在休眠指示中先設定成為傳送局之支局裝置200的時刻資訊。
依據來自本局裝置1的路徑將休眠指示從傳送局(上游)的支局裝置200中繼至接收局(下游)的支局裝置200時,將傳送局的時刻逐次反映至接收局的時刻,藉此進行系統整體的時刻同步。
第9圖係顯示時刻同步的程序。
在第9圖的程序中,係由傳送局預測休眠指示在無線上之末尾的時刻,且使所預測的基準時刻(預測接收時刻)包含於休眠指示中。
具體而言,傳送局係算出被預測為屬於無線訊框(frame)之休眠指示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協定資料單元)在無線上的末尾的預測接收時刻t_recv。
傳送局係在屬於已開始休眠指示之傳送處理之時刻的傳送開始時刻t_send,再加計屬於從傳送開始時刻t_send至實際開始往傳送路徑送出休眠指示為止之延遲時間的傳送延遲時間t_senddelay、及休眠指示在傳送路徑的傳送所需時間t_frame,來算出預測接收時刻t_recv。再者,傳送局係將所算出的預測接收時刻t_recv設定於休眠指示的PDU。
在接收局中,係測量屬於從檢測出休眠指示之接收完成的時點至實際從PDU取得預測接收時刻t_recv為止之延遲時間的接收延遲時間t_recvdelay。再者,接收局係將在預測接收時刻t_recv加計接收延遲時間t_recvdelay所獲得的時刻算出作為傳送局之目前的時刻,且使用此時刻與傳送局同步。
另外,基準時刻(設定於PDU的時刻)若為在傳送局及接收局可彼此辨識的時刻,則不限定於PDU之末尾的接收時刻,亦可為PHY標頭(header)之一部分等之任意位置的接收時刻。
在本局裝置1中,第9圖的程序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休眠啟動控制部20及時刻管理部21來執行。在支局裝置200中,第9圖的程序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休眠啟動控制 部29及時刻管理部30來執行。
換言之,在本局裝置1中,係作為傳送局,由時刻管理部21算出預測接收時刻t_recv。再者,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追加預測接收時刻t_recv於休眠指示,且由無線通訊部13無線傳送休眠指示。
此外,在支局裝置200中,當作為傳送局進行動作時,係由時刻管理部30算出預測接收時刻t_recv。再者,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9追加預測接收時刻t_recv於休眠指示,且由無線通訊部22無線傳送休眠指示。另一方面,當作為接收局進行動作時,係由無線通訊部22接收休眠指示。再者,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9測量接收延遲時間t_recvdelay,且由時刻管理部30從預測接收時刻t_recv與接收延遲時間t_recvdelay算出傳送局之目前的時刻。
第10圖係顯示支局裝置3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為止的程序。
在第10圖中,支局裝置2係已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而支局裝置3則未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
支局裝置3係在啟動後作為等待加入狀態而等待休眠指示的接收。本局裝置1係在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傳送休眠指示。支局裝置3係接收支局裝置2所轉送的休眠指示。支局裝置3係當有休眠指示的中繼目的地時,將休眠指示中繼至中繼目的地。接著,支局裝置3係使用所接收的休眠指示,依據第9圖所示的程序,與支局裝置2的時刻同步。藉此,支局裝置3係與本局裝置1及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所含的其他支局裝 置同步。此外,在休眠指示中,係設定有啟動周期、下一次啟動時要使用的通訊腳本。支局裝置3係根據休眠指示的啟動周期,算出下一次的啟動時刻。再者,支局裝置3係經由T2階段36而轉移至休眠模式。之後,支局裝置3係在所算出之下一次的啟動時刻啟動。
支局裝置3係於啟動後在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對於鄰近的支局裝置,以多播方式傳送屬於無線訊框的探索要求。已加入的支局裝置2係接收探索要求,且將屬於無線訊框的未加入探索傳送至支局裝置3。支局裝置3係當從支局裝置2接收到未加入探索時,將對於本局裝置1的加入要求傳送至支局裝置2,且請求支局裝置2中繼該加入要求至本局裝置1。支局裝置2係將來自支局裝置3的加入要求傳送至本局裝置1。
本局裝置1係從支局裝置2接收加入要求。再者,本局裝置1係透過支局裝置2而將加入回應傳送至支局裝置3。
支局裝置3係接收加入回應。藉此,即確立從支局裝置3至本局裝置1的通訊路徑,完成支局裝置3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
本局裝置1係在欲使未加入支局裝置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的時序,先登錄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
在本局裝置1中,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係藉由無線通訊部13及網路建構管理部14來執行。在支局裝置2至12中,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係藉由無線通訊部22及網路建構管理部23來執行。
第11圖係為顯示根據通訊腳本而來的動作的圖。
在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至12中,係預先設定或分配有第11圖的通訊腳本。
在此例中,係假設設定有啟動周期5分鐘之1小時份的腳本,該腳本係將包含藉由輪詢之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的事件(event)(1)1次、及不包含藉由輪詢之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的事件(2)11次予以組合而成。
第12圖係顯示啟動時之每一時槽的動作模式與休眠模式的分布。
在第12圖中,塗有陰影線的部分係顯示動作模式的時間。
在最初之啟動時的時槽(00:00:00)中,係實施事件(1)。在事件(1)中,係進行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因此相較於事件(2),動作模式較長。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在時刻00:00:00啟動,且於T1階段31之後,執行事件(1)所規定的資料通訊階段。當事件(1)的資料通訊階段完成時,於T2階段36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即轉移至休眠模式。
由於啟動周期為5分鐘,因此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在時刻00:05:00啟動,且於T1階段31之後,執行事件(2)所規定的資料通訊階段。當事件(2)的資料通訊階段完成時,於T2階段36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即轉移至休眠模式。
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依每5分鐘啟動而執行事件(2)。
最後之啟動時的時槽(00:55:00)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 局裝置2至12係與最初之啟動時的時槽(00:00:00)同樣地執行事件(1)。
支局裝置2至12即使在成為無法與相當於路徑之上游的支局裝置通訊的狀態時,也會依據通訊腳本,重複啟動與休眠。
***實施形態之效果的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及支局裝置係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通訊腳本。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即使位於下游的支局裝置成為無法與位於上游的支局裝置通訊的狀態時,也可依據通訊腳本,確實地重複啟動與休眠。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及支局裝置係依啟動時的每一時槽,於解除了休眠狀態時,以記載於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通訊腳本的資料通訊階段。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本局裝置與支局裝置係可以相同的排程統一地進行資料通訊,可有效率地進行休眠控制。
另外,當任一個局裝置非為電池(battery)驅動時(例如以商用電源驅動時),該局裝置即使是應轉移至休眠模式的時序,也不需轉移至休眠模式。
當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包含有電池驅動的局裝置時,電池驅動的局裝置係依以上的程序轉移至休眠模式,藉此而謀求省電力化。
實施形態2
第27圖係顯示休眠指示之例。
在休眠指示中,係包含有時刻同步資訊50、啟動周期39、 槽數40、及通訊腳本41。
在時刻同步資訊50中,係顯示第9圖所說明的預測接收時刻t_recv。在第27圖中,時刻同步資訊50雖配置於啟動周期39、槽數40、通訊腳本41之前,但當以第9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時刻同步時,時刻同步資訊50係配置於啟動周期39、槽數40、通訊腳本41之後(PDU的末尾)。
啟動周期39係為由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從休眠啟動的周期。
在第27圖的例中,啟動周期係5分鐘。換言之,在第27圖的例中,各時槽係5分鐘。
槽數40係為通訊腳本41中所含之時槽的個數。在第27圖的例中,係規定「12」作為槽數40。
在通訊腳本41中,係定義有在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至12之間所執行的資料通訊階段。
具體而言,係於最初的時槽中定義有事件(1),而其餘的11個時槽中定義有事件(2)。
在事件(1)中,係以T1階段31、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及T2階段36的順序執行。
在事件(2)中,係以T1階段31、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及T2階段36的順序執行。
另外,第27圖所示的休眠指示,係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而產生。更具體而言,係由時刻管理部21將時刻同 步資訊50與啟動周期39輸出至休眠啟動控制部20,且由通訊腳本管理部19將通訊腳本41與槽數40輸出至休眠啟動控制部20。再者,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從此等時刻同步資訊50、啟動周期39、通訊腳本41、及槽數40產生休眠指示。
在支局裝置2至12中,當接收休眠指示時,即由通訊腳本管理部28管理通訊腳本41與槽數40。
***實施形態之效果的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顯示本局裝置及支局裝置,用以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通訊腳本之分配時之格式(format)的一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及支局裝置係於依每一時槽解除了休眠狀態時,以記載於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通訊腳本的資料通訊階段。因此,依據本實施形態,本局裝置與支局裝置係可以相同的排程統一地進行資料通訊,而可效率地進行休眠控制之點,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
另外,當任一個局裝置非為電池驅動時(例如以商用電源驅動時),該局裝置即使是應轉移至休眠模式的時序,也不需轉移至休眠模式。
當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包含有電池驅動的局裝置時,電池驅動的局裝置係依以上的程序轉移至休眠模式,藉此而謀求省電力化之點,亦與實施形態1相同。
實施形態3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00協同作業而切換通訊腳本之例。
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1、及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 路後的所有支局裝置2至12,係依據根據預先設定或分配之通訊腳本而來的啟動周期與動作時間,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而重複啟動與休眠之內容雖未改變,但藉由在運用中將第13圖所記載的通訊腳本從本局裝置1分配於所有的支局裝置2至12,藉此即可在運用中變更預先設定或分配的通訊腳本。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亦如第1圖所示。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本局裝置1的功能構成例亦如第2圖所示,本局裝置1的硬體構成例亦如第25圖所示。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支局裝置200的功能構成例亦如第3圖所示,支局裝置200的硬體構成例亦如第26圖所示。
以下主要說明與實施形態1的差異。以下未說明的事項,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
第13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休眠指示之例。
在第13圖中,時刻同步資訊50係與第11圖所說明者相同。
在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37中,係顯示在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至12之間於目前所利用的通訊腳本。在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37中,係包含有第27圖所示的啟動周期39、槽數40及通訊腳本41。
在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中,係顯示切換後的通訊腳本。在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中,如第13圖所示,係包含有啟動周期39、槽數40、下一次執行槽42及下一次的通訊腳本51。
啟動周期39及槽數40係與第27圖所示者相同。惟第13 圖的槽數40,係為下一次的通訊腳本中所含的槽數。另外,第13圖之例,槽數40亦為12個。
下一次執行槽42係通知下一次應要執行的槽。更具體而言,下一次執行槽42係顯示在下一次的啟動要執行之事件的編號。例如,當在下一次執行槽42中記載了「3」時,係顯示目前的事件為第2個(在第12圖中係啟動時槽(00:05:00))的事件,在下一次啟動時執行下一次的通訊腳本的第3個(在第12圖中係啟動時槽(00:10:00))事件。再者,之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每逢啟動周期來到,就進行下一次之通訊腳本之相符之時槽的事件。如此,下一次執行槽42係通知從目前的通訊腳本51切換為下一次的通訊腳本的時槽(切換時序)。
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於1次叫醒執行1個事件,且依序執行每逢叫醒就以通訊腳本所要執行之事件的清單。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係當執行所設定之所有的事件時,若休眠指示中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則執行下一次的通訊腳本的事件,若未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則再度從目前執行中的通訊腳本的前頭執行事件。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係為與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37相同的形式。此外,當在休眠指示中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且執行了下一次之通訊腳本的所有事件時,若分配有下一個通訊腳本,則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至12即執行記載於下一個通訊腳本的事件,但假若在未分配有下一個通訊腳本或是未能接收時,則執行前次接收的通訊腳本。或者,本局裝置1及支局 裝置2至12係執行預先設定或分配的腳本。
在第13圖之例中,係於目前的通訊腳本51中包含有事件(1)、事件(3)以及事件(4)。
事件(1)43係與第11圖所示者相同。
在事件(3)44中,係以T1階段31、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階段32、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及T2階段36的順序來執行。
在事件(4)45中,係以T1階段31、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及T2階段36的順序來執行。
事件(1)43係僅在前頭的時槽執行。因此,輪詢資料的收集及未加入的支局裝置的網路加入係以較長的周期來執行。
事件(3)44係在下一次之通訊腳本51的途中僅執行1次。僅依靠事件(3)44的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時刻同步的頻率會有所不足,因此要在通訊腳本51的中間階段進行時刻同步。
事件(4)45係在下一次之通訊腳本51內之大部分的時槽執行。因此,從支局裝置2至12,係將感測資料作為推送資料而實時地傳送至本局裝置1。
支局裝置2至12係若在所接收的休眠指示中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則執行下一次之通訊腳本的事件。另一方面,若在所接收的休眠指示中未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則支局裝置2至12再度從目前執行中之通訊腳本51的前頭執行事件。
此外,若在休眠指示中設定有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直到執行下一次之通訊腳本的所有事件之前,又進一步被本局裝置1通知下一個通訊腳本,則支局裝置2至12即在下一次之通訊腳本的途中,進一步切換為下一個通訊腳本。此時,本局裝置1亦進一步切換為下一個通訊腳本。
另一方面,當直到下一次之通訊腳本的所有事件的執行完成前,都未進一步被本局裝置1通知下一個通訊腳本時,支局裝置2至12即再度執行下一次的通訊腳本。此時,本局裝置1亦再度執行下一次的通訊腳本。或者,亦可設為支局裝置2至12再度執行通訊腳本51。此時,本局裝置1亦再度執行通訊腳本51。
第13圖所示的休眠指示,係在本局裝置1中,藉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而產生。更具體而言,係由時刻管理部21將時刻同步資訊50與啟動周期39輸出於休眠啟動控制部20,且由通訊腳本管理部19將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37及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輸出於休眠啟動控制部20。再者,由休眠啟動控制部20從此等時刻同步資訊50、啟動周期39、目前執行中腳本資訊37、及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38產生休眠指示。
此外,在本局裝置1中係由通訊腳本管理部19進行切換至下一次的通訊腳本51,而在支局裝置200中則由通訊腳本管理部28進行切換至下一次的通訊腳本51。
另外,在實施形態1、2及本實施形態中,係假設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由本局裝置1將輪詢要求傳送至所有的支局裝置2至12。然而,亦可設為本局裝置1僅對於一 部分的支局裝置傳送輪詢要求,且從一部分的支局裝置接收輪詢資料。此時,可縮短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的時間。
具體而言,如以下所示,本局裝置1係將支局裝置2至12分組為複數個通訊群組,且以通訊群組的單位傳送輪詢要求,及以通訊群組的單位收集輪詢資料。此時,僅屬於成為輪詢要求之對象之通訊群組的支局裝置啟動,而屬於其他通訊群組的支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
本局裝置1的通訊腳本管理部19係管理通訊群組別的通訊腳本,且以通訊群組的單位共享支局裝置200與通訊群組別的通訊腳本。再者,本局裝置1的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係依每一時槽,按通訊群組別,以記載於相符之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相符之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
此外,支局裝置200的通訊腳本管理部28係將依通訊群組別所設置的複數個通訊腳本中之設置於該支局裝置200所屬之所屬通訊群組的通訊腳本作為所屬通訊腳本予以管理,且與本局裝置1共享所屬通訊腳本。再者,支局裝置200的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係依每一時槽,以記載於所屬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所屬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
第14圖係顯示第1圖之多點跳躍無線網路中之支局裝置之通訊群組之例。
在第14圖中,係由本局裝置1的網路建構管理部23將支局裝置2至12區分為支局裝置群組46、支局裝置群組47、支 局裝置群組48。
例如,在最初的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僅屬於支局裝置群組46的支局裝置2至4啟動,而屬於支局裝置群組47、支局裝置群組48的支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再者,本局裝置1係傳送輪詢要求至支局裝置2至4,且從支局裝置2至4收集輪詢資料。本局裝置1一完成對於支局裝置2至4的輪詢,支局裝置2至4就全都轉移至休眠狀態。
再者,在下一個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係屬於支局裝置群組47的支局裝置5至9啟動,而屬於支局裝置群組46、支局裝置群組48的支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
之後,依每一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僅屬於輪詢對象之群組的支局裝置啟動,而本局裝置1僅對於輪詢對象之群組的支局裝置傳送輪詢要求。
此外,亦可設為在輪詢資料通訊階段34中,僅傳送輪詢要求的局裝置、接收輪詢要求的局裝置、中繼輪詢要求的局裝置、傳送輪詢資料的局裝置、中繼輪詢資料的局裝置及接收輪詢資料的局裝置啟動,而其他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
第15圖至第20圖係顯示具體例。
在第15圖至第17圖中,係顯示從本局裝置1傳送輪詢要求至支局裝置7。
另外,在第15圖至第17圖中,已啟動的局裝置係以黑底白字來呈現。
在第15圖中,僅本局裝置1、及中繼來自本局裝置1之輪詢要求的支局裝置5啟動,而其他支局裝置則維持休 眠狀態。支局裝置5係從本局裝置1接收輪詢要求。
在第16圖中,係支局裝置6啟動。支局裝置5係將輪詢要求傳送至支局裝置6。支局裝置6係接收輪詢要求。在第16圖中,本局裝置1及其他支局裝置係為休眠狀態。
在第17圖中,係支局裝置7啟動。支局裝置6係將輪詢要求傳送至支局裝置7。支局裝置7係接收輪詢要求。在第17圖中,本局裝置1及其他支局裝置係為休眠狀態。
在第18圖至第20圖中,係顯示從支局裝置7傳送輪詢資料至本局裝置1。
另外,在第18圖至第20圖中,已啟動的局裝置係以黑底白字來呈現。
在第18圖中,僅支局裝置7、及從支局裝置7中繼輪詢資料至本局裝置1的支局裝置6啟動,而其他支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支局裝置7係將輪詢資料傳送至支局裝置6,而支局裝置6則從支局裝置7接收輪詢資料。
在第19圖中,係支局裝置5啟動。支局裝置6係將輪詢資料傳送至支局裝置5。支局裝置5係接收輪詢資料。在第19圖中,本局裝置1及其他支局裝置係為休眠狀態。
在第20圖中,係本局裝置1啟動。支局裝置5係將輪詢資料傳送至本局裝置1。本局裝置1係接收輪詢資料。在第20圖中,其他支局裝置係為休眠狀態。
亦可設為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中,亦將支局裝置2至12分組為複數個通訊群組,且以通訊群組的單位傳送推送資料。此時,僅屬於成為推送資料之傳送之對象之通訊群 組的支局裝置啟動,而屬於其他通訊群組的支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
至於推送資料的傳送,亦可例如第14圖所示進行分組。
此外,亦可設為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中,亦如第18圖至第20圖所示,僅進行推送資料之傳送、推送資料之中繼、推送資料之接收的局裝置啟動,而其他局裝置則維持休眠狀態。
第21圖係顯示在支局裝置中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因為某種要因而偏移時的動作。
在第21圖中,係支局裝置2之時刻比本局裝置1更慢,此外支局裝置5的時刻比本局裝置1更快。
由於支局裝置2的時刻比本局裝置1更慢,因此在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接收休眠指示。支局裝置2係於接收到休眠指示的時點恢復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且中斷推送資料通訊階段33,轉移至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
由於支局裝置5的時刻比本局裝置1更快,因此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係比本局裝置1提早結束相應於同步偏移的程度。支局裝置5係於接收到休眠指示的時點恢復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且執行休眠指示資料通訊階段35直到取得與本局裝置1同步後之正確的結束時序。
第22圖係顯示與本局裝置1之時刻同步大幅偏移的支局裝置2、及來自本局裝置1的通訊不再到達之支局裝置5的動作。
支局裝置2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係大幅偏移,且於本 局裝置1通訊的期間呈現休眠。支局裝置2係當於一定時間期間來自本局裝置1的某個通訊未到達時,即返回等待加入狀態,執行第10圖的加入序列(sequence)。
由於支局裝置5係於來自本局裝置1的通訊未到達時,與支局裝置2同樣地於一定時間期間來自本局裝置1的通訊未到達,因此返回等待加入狀態,執行第10圖的加入序列。
第23圖係顯示因為通訊異常所導致之網路的脫離、及再加入的動作。
支局裝置3雖對於屬於路徑上游的支局裝置2傳送推送資料,但會成為傳送錯誤。支局裝置3係由於傳送錯誤而從多點跳躍無線網路脫離,成為等待加入狀態。另外,支局裝置3係可於判斷為傳送錯誤之前,嚐試資料的再送或以其他替代路徑的傳送。已成為等待加入的支局裝置3係進行第10圖的加入序列,且於通訊成為可能的時點加入至多點跳躍無線網路。
在第24圖中,係顯示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支局裝置3、支局裝置5、支局裝置6一起啟動時的動作。
本局裝置1係於啟動後,開始依循著通訊腳本的動作。支局裝置2、支局裝置3、支局裝置5、支局裝置6係於啟動後成為等待加入狀態。本局裝置1係將休眠指示傳送至支局裝置2及支局裝置5。
支局裝置2及支局裝置5係在等待加入的狀態下接收來自本局裝置1的休眠指示,且進行與本局裝置1的時刻同步,此外,取得通訊腳本。
支局裝置2係將來自本局裝置1的休眠指示轉送至支局裝 置3。此外,支局裝置5係將來自本局裝置1的休眠指示轉送至支局裝置6。
支局裝置3及支局裝置6係分別接收休眠指示,且與支局裝置2及支局裝置5同樣地進行時刻同步,此外,取得通訊腳本。
由於進行了時刻同步,因此本局裝置1與支局裝置2、支局裝置3、支局裝置5、支局裝置6係一起進行休眠及啟動。之後係進行第10圖的加入序列。
以上雖已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亦可將該等實施形態中之2個以上予以組合來實施。
或者,亦可將該等實施形態中之1個予以局部地實施。
或者,亦可將該等實施形態中之2個以上予以局部地組合來實施。
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等實施形態,亦可視需要而進行各種變更。
***硬體構成的說明***
最後,進行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00之硬體構成的補充說明。
處理器901及處理器911係為進行處理的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
處理器901及處理器911係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等。
記憶裝置902及記憶裝置912係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等。
通訊介面903及通訊介面913係包含接收資料的接收器(receiver)及傳送資料的傳送器(transmitter)。
通訊介面903及通訊介面913係例如為通訊晶片(chip)或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網路介面卡)。
此外,在記憶裝置902中,係記憶有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
再者,OS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處理器901來執行。
處理器901係一面執行OS的至少一部分,一面執行用以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之功能的程式。
由處理器901執行OS,藉此來進行工作(task)管理、記憶體管理、檔案(file)管理、通訊控制等。
此外,在記憶裝置912中亦記憶有OS。
再者,OS的至少一部分係藉由處理器911來執行。
處理器911係一面執行OS的至少一部分,一面執行用以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之功能的程式。
由處理器911執行OS,藉此來進行工作管理、記憶體管理、檔案管理、通訊控制等。
此外,顯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之處理之結果的資訊或資料或訊號值或變數值,係 記憶於記憶裝置902、處理器901內之暫存器(register)及快取記憶體(cashe memory)的至少任一者。
此外,用以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19之功能的程式,亦可記憶於磁碟、軟碟(flexible disk)、光磁碟、CD(compact disk,光碟)、藍光(blue-ray)(註冊商標)磁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化多功能光碟)等的可攜式記憶媒體。
同樣地,顯示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之處理之結果的資訊或資料或訊號值或變數值,係記憶於記憶裝置912、處理器911內之暫存器及快取記憶體的至少任一者。
此外,用以實現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之功能的程式,亦可記憶於磁碟、軟碟、光磁碟、CD、藍光(註冊商標)磁碟、DVD等的可攜式記憶媒體。
此外,亦可將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101、通訊腳本管理部19、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201及通訊腳本管理部28的「部」,改稱為「電路」或「步驟」或「程序」或「處理」。
此外,本局裝置1及支局裝置200亦可藉由邏輯(logic)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GA(Gate Array,閘陣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之類的電子電路來實現。
另外,處理器及上述的電子電路亦可統稱為處理電路系統(processing circuitry)。

Claims (18)

  1. 一種通訊裝置,其係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該通訊裝置係具有:通訊腳本管理部,其係管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的通訊腳本,該通訊腳本係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以作為在前述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且進一步記載有該1個以上之執行資料通訊程序的執行順序;及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於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接收的第1限制期間之後,以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在執行了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前述1個以上的所有的資料通訊程序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中繼的第2限制期間之後,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係管理被定義有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與前述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之執行順序的事件,依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的每一切換周期所記載的通訊腳本;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依每一前述切換周期,以定義於所對應之事件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定義於所對應之事件之1個以上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有時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協同作業而切換前述通訊腳本;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當被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切換了前述通訊腳本時,每逢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前述切換後之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切換後之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係對於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通知前述通訊腳本的切換時序,以令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在前述切換時序切換前述通訊腳本,並且在前述切換時序切換前述通訊腳本。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係被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通知前述通訊腳本的切換時序,且在被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所通知的前述切換時序切換前述通訊腳本。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在進行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的時刻同步之後,每逢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前述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執行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且在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從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接收使用於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時刻同步的資料,及使用所接收的資料,進行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的時刻同步。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通訊裝置,其中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在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接收從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所傳送的資料,且為記載有預測接收時刻的資料,且測量屬於前述通訊裝置偵測到前述資料之接收的完成之後直到實際上從前述資料取得前述預測接收時刻為止的延遲時間的接收延遲時間,其中該預測接收時刻係為在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開始前述資料之傳送處理後的傳送開始時刻,再加計屬於從前述傳送開始時刻至前述資料實際開始往傳送路徑送出為止之延遲時間的傳送延遲時間及在前述傳送路徑上之前述資料的傳送所需時間所獲得者;且使用前述預測接收時刻與前述接收延遲時間來進行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的時刻同步。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裝置係包含於本局裝置與複數個支局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的通訊網路、或無線網狀網路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裝置係為作為複數個通訊目的地裝置而包含有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通訊網路中的本局裝置;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當為了以前述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進行前述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的至少任一者作為先行資料通訊程序而在與前述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間執行之後,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之資料通訊程序在與前述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間執行時,且前述先行資料通訊程序較規定的結束時刻提前結束時,將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較規定的開始時刻更提前開始。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裝置係為包含於作為複數個通訊目的地裝置而將複數個支局裝置分組成複數個通訊群組所含的通訊網路中的本局裝置;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係管理通訊群組別的通訊腳本,且以通訊群組的單位與支局裝置共享通訊群組別的通訊腳本;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依通訊群組別,每逢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相符之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相符之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通訊程序。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通訊裝置係為包含於作為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而包含有本局裝置,且在與前述本局裝置之間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之複數個支局裝置分類為複數個通訊群組所含的通訊網路中,歸屬於前述複數個通訊群組中之任一個通訊群組的支局裝置;前述通訊腳本管理部係將依通訊群組別所設之複數個通訊腳本中,設於前述通訊裝置所屬之所屬通訊群組的通訊腳本作為所屬通訊腳本予以管理,且將前述所屬通訊腳本與前述本局裝置共享;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每逢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就以記載於前述所屬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來執行記載於前述所屬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通訊程序。
  13. 一種通訊方法,係由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之屬於電腦的通訊裝置管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的通訊腳本,該通訊腳本係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以作為在前述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且進一步記載有該1個以上之執行資料通訊程序的執行順序;及於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接收的第1限制期間之後,以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在執行了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前述1個以上的所有的資料通訊程序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中繼的第2限制期間之後,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
  14. 一種通訊程式產品,係令與通訊目的地裝置同步切換休眠狀態與動作狀態之屬於電腦的通訊裝置執行下列處理:通訊腳本管理處理,其係管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共享的通訊腳本,該通訊腳本係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的資料通訊程序、為了加入至通訊網路的資料通訊程序及為了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的資料通訊程序中之任一個以上以作為在前述動作狀態時所要執行的執行資料通訊程序,且進一步記載有該1個以上之執行資料通訊程序的執行順序;及資料通訊程序執行處理,於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接收的第1限制期間之後,以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的執行順序,在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之間執行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1個以上的資料通訊程序,在執行了記載於前述通訊腳本之前述1個以上的所有的資料通訊程序之後,在經過了僅容許資料之中繼的第2限制期間之後,轉移至前述休眠狀態。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在進行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的時刻同步之後,當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時,於前述通訊腳本記載有為了進行推送資料通訊之資料通訊程序的情形下;前述推送資料所進行之上行方向資料通訊的傳送時序,係為了防止在各支局裝置間的重複,而依據來自本局裝置的跳躍數將傳送延遲時間增大,藉此從距本局裝置較近的支局裝置進行資料傳送。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為包含於包含有本局裝置與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通訊網路中的通訊裝置;在進行了與前述通訊目的地裝置的時刻同步之後,當從前述休眠狀態切換至前述動作狀態時,於前述通訊腳本記載有為了以輪詢方式進行資料通訊之資料通訊程序的情形下;進行從本局裝置對於所有或特定之支局裝置的輪詢資料要求,且從接收到要求的支局裝置傳回感測資料。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為包含於包含有本局裝置與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通訊網路中的通訊裝置;於未加入網路時,支局裝置係在啟動後維持等待加入狀態,等待自本局裝置接收下行資料通訊,藉由下行資料通訊的接收,首先進行時刻同步,之後,藉由進行前述無線網狀網路之路徑控制的網路建構資料通訊,進行加入要求,藉此加入至網路。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訊裝置,其中前述資料通訊程序執行部係為包含於包含有本局裝置與複數個支局裝置之通訊網路中的通訊裝置;在來自前述本局裝置的下行資料通訊中,除時刻同步資訊外,還設定目前執行中的腳本資訊、下一次執行腳本資訊進行傳送,藉此即可進行前述預先設定之腳本的變更。
TW105134394A 2016-08-29 2016-10-25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TWI639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5223 2016-08-29
PCT/JP2016/075223 WO2018042496A1 (ja) 2016-08-29 2016-08-29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8034A TW201808034A (zh) 2018-03-01
TWI639352B true TWI639352B (zh) 2018-10-21

Family

ID=60205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394A TWI639352B (zh) 2016-08-29 2016-10-25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5880B2 (zh)
JP (1) JP6223625B1 (zh)
KR (1) KR102060943B1 (zh)
CN (1) CN109644394B (zh)
DE (1) DE112016007094B4 (zh)
TW (1) TWI639352B (zh)
WO (1) WO20180424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4638B (en) * 2016-09-28 2019-12-04 Advanced Risc Mach Ltd Error detec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7149513B2 (ja) * 2018-06-21 2022-10-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US11252070B2 (en) 2018-10-09 2022-02-15 Vmware, Inc. Adaptive poll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environments
JP7321699B2 (ja) * 2018-12-04 2023-08-07 信一 西浦 無線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11082354B2 (en) * 2019-06-12 2021-08-03 Vmware, Inc. Adaptive poll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environments
US11169585B2 (en) * 2019-08-16 2021-11-09 Apple Inc. Dashboard with push model for receiving sensor data
JP7452871B2 (ja) * 2021-06-03 2024-03-1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親機、端末、中継機、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4017A (ja) 2005-06-09 2006-12-21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7005991A (ja) 2005-06-22 2007-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省電力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79880B2 (en) 2005-12-05 2012-05-15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32518B (zh) * 2008-01-31 2011-03-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节点动态休眠的低功耗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JP5006815B2 (ja) 2008-02-27 2012-08-22 アドソル日進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5128353B2 (ja) 2008-04-17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ノードシステム、無線ノードおよび無線ノード同期方法
JP5426190B2 (ja) * 2009-02-20 2014-02-26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センサノード、センタノード、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情報収集方法
JP5430481B2 (ja) 2010-04-12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エイおよび端末
FI20105658A (fi) 2010-06-10 2011-12-11 Defendec Inc Laite ja menetelmä liikkuvaa ad hoc -monijänneverkkoa varten
JP5492021B2 (ja) 2010-08-26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825131B2 (ja) 2012-02-09 2015-1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ゲートウエイ装置、ノード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動作期間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917467B (zh) * 2012-03-19 2015-05-20 姚国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异步预约信道接入方法
JP5961748B2 (ja) * 2012-04-28 2016-08-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WO2014051373A1 (en) * 2012-09-29 2014-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KR102166184B1 (ko) * 2012-11-30 2020-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무선랜 시스템
US20150163827A1 (en) * 2013-12-06 2015-06-11 Broadcom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ging for Mutli-Standby Devices
US10542477B2 (en) * 2016-12-14 2020-01-21 The Boeing Company Multi-hop networking protocol for wide-area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network deployments
EP3592043B1 (en) * 2017-03-24 2021-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ower consumption parame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05880B2 (en) 2020-10-13
KR20190026936A (ko) 2019-03-13
KR102060943B1 (ko) 2019-12-31
CN109644394A (zh) 2019-04-16
JPWO2018042496A1 (ja) 2018-09-06
CN109644394B (zh) 2021-08-06
TW201808034A (zh) 2018-03-01
US20190306796A1 (en) 2019-10-03
DE112016007094B4 (de) 2020-01-16
WO2018042496A1 (ja) 2018-03-08
JP6223625B1 (ja) 2017-11-01
DE112016007094T5 (de)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9352B (zh) 通訊裝置、通訊方法以及通訊程式產品
US20190098694A1 (en) Ble scatternet system and method
US81497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588119B2 (en) Asynchronous low-power multi-channel media access control
Zheng et al. Optimal block design for asynchronous wake-up schedule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US20170214604A1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and node device for mesh network
CN104041151A (zh) 用于使无线网络与外部定时源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JP517741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CN101855868A (zh) 用于在异步无线通信网络中发送信息分组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网络节点
JP5183228B2 (ja)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535565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中継器、中継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中継方法
CN114584246A (zh) 基于fpga的无线自组网时间同步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1931883B (zh) 一种同步时间更新方法及装置
US893459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659509B2 (en) Multi-hop relay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150111732A (ko) 동시 전송을 이용한 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Sharma et al. Tunable synchronization in duty-cycl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O2016101781A1 (zh) 一种网络邻居发现方法及系统
CN111491354B (zh) 自组网中的节点同步方法、装置和自组网系统
JP6558872B2 (ja) 集約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順番・ウェイク時間決定方法及び通信順番・ウェイク時間決定プログラム
JP4118868B2 (ja) 中継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起動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その記録媒体
KR100892321B1 (ko) 가변 듀티 사이클을 이용한 센서 네트워크상의 통신 방법
Liu et al. A token scheduled high throughput multi-channel data collec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P7238243B2 (ja) バッテリ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JP596758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無線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