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4472B -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4472B
TWI624472B TW102136954A TW102136954A TWI624472B TW I624472 B TWI624472 B TW I624472B TW 102136954 A TW102136954 A TW 102136954A TW 102136954 A TW102136954 A TW 102136954A TW I624472 B TWI624472 B TW I6244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ubstituted
alkyl
carbon atoms
phen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6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7984A (zh
Inventor
竹中宏誌
大田洋一郎
田口祐輔
上田沙悠里
石野祐子
中嶋秀紀
上原幸樹
切畑光統
Original Assignee
史鐵勒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府立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史鐵勒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府立大學 filed Critical 史鐵勒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7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4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7/22Tin compounds
    • C07F7/2208Compounds having tin linked only to carbon, hydrogen and/or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5Boronic and borinic aci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59/00Introduction of isotopes of elements into organic compounds ; Labelled organic compounds per se
    • C07B59/0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0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acyclic and saturated
    • C07C229/06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acyclic and saturated having only one amino and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08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acyclic and saturated having only one amino and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the nitrogen atom of the amino group being further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2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229/34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229/36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amino group and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atom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1/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1/0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 C07C251/24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i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1/00Derivatives of carbamic acid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1/06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 C07C271/08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71/10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the nitrogen atoms of the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71/22Esters of carbamic acids having oxygen atoms of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with the nitrogen atoms of the carbamat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to carbon atoms of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carb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7Organoboranes and organoboro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4Esters of boric ac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之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之衍生物、其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18F標記化BPA(18F-2-氟-4-硼-L-苯丙胺酸;18F-BPA)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調製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
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碘、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進而,將上述化合物與氟化試藥反應,調製被18F標記之BPA。

Description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 18 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新穎的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4-Boronophenylalanine)之衍生物、其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18F標記化BPA(18F-2-氟-4-硼-L-苯丙胺酸;18F-BPA、18F-2-Fluoro-4-Borono-L-phenylalanine)之製造方法。
目前,正子斷層造影法(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因其原理而作為一種靈敏度高定量性優異、影像化容易之技術,因此受到矚目而被廣為運用。此外,包括診斷所用之PET診斷藥(追蹤劑)的半衰期短、由於微量投與故對活體的曝射少、為一種低侵襲性之檢查法,均被認為是PET的主要優點。而且PET對於CT(電腦斷層造影)或MRI(核磁共振造影)難以判定之腫瘤,亦能夠以高靈敏度評估癌組織的影像。
1991年石渡所開發之PET分子探針,係在BNCT(硼中子捕捉療法)中用作硼藥劑之硼化胺基酸BPA中導入18F-氟原子之18F標記化BPA(非專利文獻1)。以往,使用本探針進行藉由18F標記化BPA之PET檢查,為支持BNCT之 重要技術之一。換言之,在臨床或研究的現場,藉由對象事前所測定之18F-BPA‧PET影像,可獲得BPA在體內的堆積分布、腫瘤組織/正常組織存在比(T/N比)等資訊,根據該等資訊可事前推定BNCT的治療效果以決定研究或治療計畫。
石渡的合成方法中,係將BPA直接氟化而獲得18F標記化BPA,因此係以18F plus作為親電子試藥。從被迴旋加速器加速之氘(D)與氖(Ne)調製出18F氣體,然後使其通過填充醋酸鈉之管柱,藉此轉換成CH3COO-18F+後,再將其通氣導入BPA的三氟醋酸溶液中,而完成目的之18F標記化BPA合成。
作為18F標記化BPA之合成方法,Vahatalo等人已提案將如上所述之以往方法進一步部分改善(非專利文獻2)。其手法係使用大量獲得之H18F,經由CH3 18F作為18F2的中間體,於H2 18O中使照射過質子[18O(p,n)18F反應]之H18F與CH3I反應,藉此暫時合成CH3 18F,然後使所得之CH3 18F放電讓C-F鍵結解離而成為18F2,再使用它,以與石渡等人之合成法相同的方式,合成18F標記化BPA。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1:Appl. Radiat. Isot., 42, 325, 1991.
非專利文獻2:J. Label. Compd. Radiopharm., 45, 697, 2002
然而,藉由以往石渡等之合成方法獲得之18F標記化BPA,其比放射能活性低,且產量極少。即使藉由改良法,獲得之18F標記化BPA的比放射能活性雖然提高,但產量仍然稀少。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作為18F標記化BPA合成的中間體之新穎BPA衍生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此類新穎BPA衍生物之方法、及使用其之18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本案發明者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經過致力研究,結果發現18F標記化BPA的新穎合成法,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
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碘、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 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上述化合物中,較佳為:Y表示I、F、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I+R13、(R14-)I+R13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甲基或正丁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R9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高氮雜環己烷;R13表示C1-6烷基取代苯基、C1-6烷氧基取代苯基、或苯基,或含有1或2以上N、S、或O之5~7員之雜環基;R14表示鹵素、四氟硼酸鹽基、硝酸鹽基、三氟甲磺酸鹽基、磺醯氧基、甲苯磺醯氧基、或過氯酸鹽基)。
上述化合物中,較佳為:R表示BR3R4、BX3 -、或BX3M(此處X表示F,M+表示鹼金屬離子、銨離子、四烷基銨離子、四芳基銨離子、四烷基鏻離子、四芳基鏻離子、或咪唑鎓離子);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此處,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之基可選自頻哪醇、3,3-二甲基-1,3-丙烷二醇、N-甲基二乙醇胺、1,8-二胺基萘、N-甲亞胺基二醋酸、1,1,1-參羥甲基乙烷、及兒茶酚所構成之群。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為下述任一之化合物。
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3-(2-胺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碘-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2-(三正-丁錫烷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烷-2-基)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4-鉀三氟硼苯基)丙酸酯;(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鉀三氟硼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造方法,係製造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
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碘、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其包含使用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之步驟。
(此處X1及X2表示相同或相異之鹵素)。
又,上述製造方法,較佳為:包含將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在鹼性觸媒存在下與選自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甲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乙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及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第三丁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苄酯 所構成之群中之1種試藥反應之步驟。
(此處X1及X2表示相同或相異之鹵素)。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18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將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與氟化試藥反應之步驟。
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碘、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 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
(此處,X1表示鹵素;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12表示NH2、NHPG2(PG2為保護基)、或胺亞甲二苯基)。
本發明之新穎BPA衍生物特別適用於18F標記化BPA之製造。
合成18F標記化BPA之既存方法,係將BPA直接氟化之方法,特別是藉由將18F作為親電子試藥進行親電子反應而達成。發明人意識到上述既存的合成路徑中、18F2氣體在迴旋加速器內之調製步驟或由所得之18F2氣體以Fplus的形態利用之步驟等中分別有各種問題,此外由於混在之19F2分子之反 應生成物的產生等,最終獲得之18F標記化BPA的比放射能活性降低、且1次合成可用於PET診斷之18F標記化BPA僅數人份左右的量。本發明之新穎18F標記化BPA合成方法與以往之方法完全不同,係一種可利用18F陰離子之合成方法,對裝置的負擔少,可實現較目前為止之合成方法的產量更多量的18F標記化BPA的合成。
本發明,首先獲得新穎BPA衍生物。該新穎BPA衍生物利用求核取代反應,簡便且高產量地被18F標記,藉此可簡單且有效率地獲得18F標記化BPA。
本發明中,BPA衍生物係與下述式所示之頻哪醇硼衍生物相同意義。
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碘、取代或無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取 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此處,R之BX3 -、或BX3 -M+中,X表示鹵素,特別是以F為宜。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雖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K+、Na+、Li+等鹼金屬離子、銨離子、四烷基銨離子、四芳基銨離子、四烷基鏻離子、四芳基鏻離子、或咪唑鎓離子。此處之「烷基」並無限定,較佳為C1~6烷基。四烷基銨離子之特佳例可列舉四甲基銨離子、四乙基銨離子、四丁基銨離子、四丙基銨離子等。此處之「芳基」較佳為取代或無取代之苯基。
此處,「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意指具有飽和或不飽和之碳及氮之環。
上述化合物中,較佳為Y表示I、F、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I+R13、(R14-)I+R13之任一者。此處,較佳為R6表示甲基或正丁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高氮雜環己烷;R9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R13表示C1-6烷基取代苯基、C1-6烷氧基取代苯基、或苯基,或含有1或2以上N、S、或O之取代或無取代之5~7員之雜環基。此處,雜環基特別是以噻吩基、 呋喃基、吡啶基、哌啶基、或哌嗪基等較佳。R14較佳表示鹵素、四氟硼酸鹽基、硝酸鹽基、三氟甲磺酸鹽基、磺醯氧基、甲苯磺醯氧基、或過氯酸鹽基。
上述化合物中,較佳為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F,M+表示鹼金屬離子或銨離子)。R3及R4分別表示OH,或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
R1表示氫、或羧酸的保護基PG1,此處,PG1並無特別限定,表示業界公知之所有羧酸的保護基。例如可舉出Greene.Watts著「有機合成之保護基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美國Wiley-Interscience公司)記載的保護基。代表上可利用酯縮合條件或烷化條件使成為酯型以進行保護。PG1可列舉例如碳數1~7之烷基、苄基等芳香族基。亦即,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等烷基、苄基、對甲氧苄基、對硝苄基等芳香族基。特佳為脫保護之際不易受消旋化影響之第三丁基或苄基。
R2表示氫、或胺基的保護基PG2。胺基酸的保護基係包含業界公知之所有的保護基。例如可舉出Greene.Watts著「有機合成之保護基第3版(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美國Wiley-Interscience公司)記載的保護基。較佳可列舉苄氧羰基、乙醯基、三氟乙基羰氧基、第三丁氧羰基、茀甲氧羰基、三氯乙氧羰基、三氟乙醯基、烯丙氧羰基、苄基、炔丙氧羰基、苯甲醯基、酞醯基、甲苯磺醯基、硝基苯磺醯基等,但並未限定於此。其中又以可於短時間脫保護之苄氧羰基、第三丁氧羰基為宜。
當R3及R4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時,較佳為形成亦 可被取代之飽和或不飽和之3~10員環之基。此處之環構造亦包含螺環或縮合環。可形成環之基可列舉頻哪醇、2,2-二甲基-1,3-丙烷二醇、N-甲基二乙醇胺、1,8-二胺基萘、N-甲亞胺基二醋酸、1,1,1-參羥甲基乙烷、兒茶酚等,但並未被限定。特別是以O-R5-O(-R5-表示碳數2至7之亦可被取代之伸烷基)所示之基較佳,其中又以頻哪醇為宜。此處,亦可被取代之伸烷基為C1-6烷基、或C1-6烷氧基取代伸烷基。
本發明中,碳數1~7之烷基特別是以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較佳。被鹵素取代之烷基意指碳數1~7之烷基中,任意數之氫原子被鹵素取代之烷基。較佳為三氟甲基,但並未被限定。被取代之苯基意指苯基、或苯基的1~3個位置各自獨立具有取代基之苯基。被取代之3~10員環意指3~10員環、或3~10員環的1~3個位置各自獨立具有取代基之3~10員環。被取代之雜環基意指雜環、或雜環的1~3個位置各自獨立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上述之苯基、3~10員環、或雜環之取代基並無限定,包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等。
本發明之BPA衍生物可藉由例如以下之A步驟、B步驟、或C步驟合成。此處,下述反應式中使用的保護基可適當變更,並未限定於該例。
步驟A
步驟A
步驟B
步驟C
步驟A至C各步驟之反應中,反應溫度隨著溶劑、起始原料、試藥等而異,可適當選擇。又反應時間隨著溶劑、起始原料、試藥、反應溫度等而異,可適當選擇。
各步驟之反應中,反應結束後,各步驟的目的化合物可依照常法自反應混合物中分離獲得。
目的化合物可藉由例如以下方式獲得:(i)視需要將觸媒等不溶物過濾去除;(ii)於反應混合物中添加水及不與水混合之溶劑(例如醋酸乙酯、氯仿 等)以萃取目的化合物;(iii)水洗有機層,視需要使用如無水硫酸鎂等乾燥劑進行乾燥;(iv)餾除溶劑。所得之目的化合物可視需要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矽膠管柱色層分析法等)進一步純化。此外,各步驟之目的化合物亦可不純化即提供至次一反應。
其中,步驟中記號的意思與其他的定義相同,R100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等烷基或被鹵素取代之烷基、氫、被任意取代之苯基、或、取代矽基等酚性OH的保護基;R101表示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
(A-1步驟)
亦即,A-1步驟係於觸媒存在下將化合物(2)與鹵化試藥反應,製造化合物(3)的步驟。化合物(2)可為公知市售者,亦可從市售之化合物合成而得。
X1及X2各自獨立表示鹵素。特佳表示碘或溴。其中從取得性而言X較佳為溴。
使用之鹵化試藥可列舉N-溴化琥珀醯亞胺、二溴化異三聚氰酸、1,3-二碘-5,5’-二甲基乙內醯脲、N-碘化琥珀醯亞胺等。另一方面,使用之觸媒為過氧化物或AIBN等自由基聚合劑。
使用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苯、氯仿、四氯化碳,特佳可舉出四氯化碳。
反應溫度較佳為室溫~120℃,更佳為70~100℃。
反應時間較佳為1小時~24小時,更佳為6小時~18小時。
(A-2步驟)
A-2步驟係於鹼存在下將化合物(3)與一般丸岡反應所用之相間移動觸 媒及修飾胺基酸反應,製造化合物(4)的步驟。
使用之丸岡反應中的修飾胺基酸並未限定,較佳可列舉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甲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乙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第三丁酯、4-氯苯亞甲基甘胺酸第三丁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苄酯。其中又以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第三丁酯特佳。
使用之鹼並無限定,較佳可使用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以及三乙胺等。從反應速度考量,特佳為氫氧化鉀。
使用之丸岡反應中的修飾胺基酸,較佳例可列舉溴化O-烯丙基-N-(9-蒽甲基)辛可尼汀、溴化(S)-(+)-4,4-二丁基1-2,6-雙(3,4,5-三氟苯基)-4,5-二氫-3H-二萘[7,6,1,2-cde]氮雜環庚烷鎓等。
使用之溶劑較佳為甲苯、二氯甲烷、氯仿等。從環境面考量,特佳為甲苯。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00℃,更佳為-4℃~室溫。
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1~18小時。
所得之化合物可純化,亦可不純化即進入次一步驟。
(A-3步驟)
A-3步驟係於酸性水溶液中將化合物(4)中的胺基保護體脫離的步驟。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檸檬酸、或草酸水與丙酮、乙腈、THF、DMF、DMSO之混合溶劑,從餾除溶劑的觀點考量,更佳之例為檸檬酸、或草酸水與丙酮、乙腈或THF之混合溶劑。
此處,反應溫度較佳為室溫~100℃,更佳為室溫~8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1~3小時。
(A-4步驟)
A-4步驟係將化合物(5)於鹼性條件下,使用保護化試藥保護胺基的步驟。使用之保護化試藥可列舉氯甲酸芐酯、二碳酸二第三丁酯等,但並未限定。
使用之鹼較佳為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以及三乙胺等,但並未限定。特別是以緩和的碳酸鈉、碳酸鉀為宜。
使用之溶劑較佳為兩親媒性溶劑。特別可列舉丙酮、乙腈、THF、DMF、DMSO,從餾除溶劑的觀點考量,較佳為丙酮、乙腈、THF。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00℃,更佳為-4℃~室溫。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3小時~18小時。
(A-5步驟)
A-5步驟係化合物(6)於鈀觸媒及配位子存在下,使用頻哪醇硼化試藥,製造頻哪醇硼酸衍生物的步驟。使用之觸媒可列舉鈴木-宮浦偶合反應中一般使用之鈀觸媒,例如肉桂基氯化鈀錯合物、醋酸鈀、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等,但並未限定於此。
配位子為鈴木-宮浦偶合反應中一般所使用的磷系配位子,例如可列舉三環己膦、2-二環己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2-二環己膦基-2,-(N,N)-二甲胺基聯苯、3,5-二甲氧基-2-二環己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3,5-二甲氧基-2-二第三丁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等,但並未限定於此。
使用之鹼可使用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以及三乙胺等,但並未限定。特別是以緩和的碳酸鈉、碳酸鉀為宜。
使用之溶劑較佳為甲苯、二噁烷等。反應溫度較佳為室溫~150℃,更 佳為80~120℃。反應時間較佳為1小時~24小時,更佳為2小時~18小時。
(A-6步驟)
A-6步驟係化合物(7)藉由氫化還原製造苯胺衍生物(8)的步驟。使用之觸媒可用氫氧化鈀、鈀碳等,但並未限定於此。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較佳為對還原反應無活性之甲醇、乙醇。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00℃,更佳為室溫至5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3~18小時。
(A-7步驟)
A-7步驟係使化合物(8)經由重氮鎓製造鹵素衍生物(9)的步驟。重氮鎓反應試藥可列舉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以及亞硝酸異丁酯等亞硝酸烷酯等。又碘化試藥可列舉公知的碘化鈉、碘化鉀、碘等。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當中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對重氮化反應無活性之丙酮為宜。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至5℃。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A-8步驟)
A-8步驟係使化合物(9)以鈴木-宮浦偶合反應製造三烷錫化合物(10)的步驟。反應試藥可列舉三丁錫、三甲錫等。又使用之觸媒可列舉鈴木-宮浦偶合反應中一般使用之鈀觸媒,例如肉桂基氯化鈀錯合物、醋酸鈀、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肆(三苯苯基膦)鈀等,但並未限定於此。其中又以四(三苯苯基膦)鈀較佳。
使用之鹼可使用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醋酸鈉、醋酸鉀、以及三乙胺等,其中以較緩和的醋酸鈉、醋酸鉀為宜。
使用之溶劑較佳為甲苯、二噁烷等。反應溫度較佳為室溫~150℃,更佳為80℃~120℃。反應時間較佳為1小時~48小時,更佳為2小時~24小時。
(A-9步驟)
A-9步驟係使化合物(8)經由重氮鎓製造三氮烯衍生物(11)的步驟。
重氮鎓反應試藥可使用亞硝酸鈉、亞硝酸鉀、以及亞硝酸異丁酯等亞硝酸烷酯等。又反應試藥可列舉公知的二甲胺、環戊胺、環己胺等。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對重氮化反應無活性之丙酮為宜。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5℃。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此外,使化合物(10)成為化合物(101)之X-9步驟並未限定,可例示如以下者。
將化合物(10)溶解於溶劑中,在氮氣流下添加Koser's reagent等錪鎓。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氯甲烷、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三氟乙醇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二氯甲烷較佳。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5℃。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
使化合物(101)成為化合物(102)之X-12步驟中使用的試藥,可列舉氟化氫、氯化氫等鹵化氫。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氯甲烷、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 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水與二氯甲烷之組合較佳。
反應溫度較佳為0℃~60℃,更佳為室溫(20~3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1小時~12小時。
使化合物(102)成為化合物(103)之X-13步驟中所用的試藥,可舉出氟化氫。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氯甲烷、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DMF、DMSO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二氯甲烷單獨、或乙腈、DMF、DMSO之組合較佳。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80℃,更佳為80℃~160℃。反應時間較佳為5分鐘~2小時,更佳為10分鐘~1小時。
使化合物(10)成為化合物(104)之X-10步驟
試藥可舉出氟化鹼。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氯甲烷、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二氯甲烷單獨、或水與二氯甲烷之組合較佳。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5℃。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使化合物(7)成為化合物(104)之X-11步驟
試藥可舉出鹵化鹼。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二氯甲烷、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二氯甲烷單獨、或水與二氯甲烷之組合較佳。
反應溫度較佳為0℃~60℃,更佳為室溫(20℃~3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B-1步驟)
B-1步驟係使公知化合物(12)經由重氮鎓製造鹵素衍生物(13)的步驟。
重氮鎓反應試藥可使用亞硝酸鈉、亞硝酸鉀、進而亞硝酸異丁酯等亞硝酸烷酯等。
X3表示鹵素,特別是碘、溴、或氯。鹵化試藥可列舉山德邁耳試藥、公知之碘化鈉、碘化鉀、碘等。其中又以穩定的山德邁耳試藥之溴化銅為較佳。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當中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對重氮化反應無活性之丙酮為宜。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至5℃。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B-2步驟)
B-2步驟係保護化合物(13)之羥基以製造化合物(14)的步驟。
保護基可使用甲基、苄基、甲氧苄基、第三丁基、甲氧甲基、2-四氫哌喃基、乙氧乙基、乙醯基、三甲基乙醯基、苯甲醯基、三甲矽基、三乙矽基、第三丁二甲矽基、三異丙矽基、第三丁二苯矽基等,但並未限定。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與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之混合溶劑,其中又以對重氮化反應無活性之丙酮為宜。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至5℃。
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B-3步驟)
B-3步驟係將化合物(14)之苄位適當鹵化以製造化合物(15)的步驟。
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A-1步驟)相同。
(B-4步驟)
B-4步驟係將化合物(15)進行丸岡反應以製造胺基酸衍生物(16)的步驟。
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A-2步驟)相同。
(B-5步驟)
B-5步驟係將化合物(16)脫二苯甲基化以製造胺衍生物(17)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A-3步驟)相同。
(B-6步驟)
B-6步驟係將保護基導入至化合物(17)中以製造胺衍生物(18)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A-4步驟)相同。
(B-7步驟)
B-7步驟係將頻哪醇硼導入至化合物(18)中以製造頻哪醇硼酸衍生物(19)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A-5步驟)相同。
(B-8步驟)
B-8步驟係將化合物(19)中羥基的保護基脫離以製造酚衍生物(20)的步驟。脫保護試藥可列舉檸檬酸水溶液、草酸水溶液、三氟醋酸、鹽酸、溴化氫酸之甲醇、乙醇、二噁烷、醋酸乙酯等有機溶劑溶液及水溶液,以及硫酸、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酸性成分或氟化物離子等。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水、丙酮、乙腈、THF、甲醇、乙醇等,或該等之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其中又以對重氮化反應無活性之丙酮為宜。
反應溫度較佳為-20℃~室溫,更佳為-10℃~5℃。反應時間較佳為30 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所得之化合物可利用矽膠管柱色層分析法簡單地純化。
(B-9步驟)
B-9步驟係從酚衍生物(20)製造烷基或烯丙基磺醯氧基衍生物(21)的步驟。
反應試藥可列舉甲磺醯氯、三氟甲烷磺醯氯、對甲苯磺醯氯。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噁烷、THF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等。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00℃,更佳為-10℃至室溫。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小時,更佳為30分鐘~1小時。
所得之化合物可利用矽膠管柱色層分析法簡單地純化。
(C-1步驟)
亦即,C-1步驟係將公知化合物(22)之氟與二級胺反應以製造三級胺衍生物的步驟。反應試藥可列舉二甲胺、二乙胺、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等,但並未限定於此。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噁烷、THF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等。
反應溫度較佳為室溫~100℃,更佳為室溫~80℃。
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1小時~6小時。
(C-2步驟)
C-2步驟係化合物(23)與威悌試藥反應,製造烯烴(24)的步驟。
反應試藥可列舉[2-(1,3-二氧戊環烷-2-基)乙基]三苯基溴化鏻、(1,3-二氧戊環烷-2-基-甲基)三苯基溴化鏻、(甲氧甲基)三苯基氯化鏻、(溴甲基)三苯基溴化鏻、異戊基三苯基溴化鏻、二甲基膦醯基醋酸甲酯、二甲基膦醯基 醋酸乙酯等烷膦醯基醋酸烷酯、或二烷膦醯基醋酸苄酯或取代苄酯等。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噁烷、THF等醚系溶劑、二氯甲烷等。
反應溫度較佳為-78℃~100℃,更佳為-20℃~10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24小時,更佳為1小時~6小時。
(C-3步驟)
C-3步驟係將頻哪醇硼導入至化合物(24)中以製造頻哪醇硼酸衍生物(26)的步驟。
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A-5步驟)相同。
(C-4步驟)
C-4步驟係將頻哪醇硼導入至化合物(23)中以製造頻哪醇硼酸衍生物(25)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A-5步驟)相同。
(C-5步驟)
C-5步驟係化合物(25)與威悌試藥反應以製造烯烴(26)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C-2步驟)相同。
(C-6步驟)
C-6步驟係使化合物(26)還原氫化以製造化合物(27)的步驟。反應試藥、條件等係與既述之(C-2步驟)相同。
反應觸媒可列舉氫氧化鈀、鈀碳等鈀觸媒,以及釕錯合物等。
使用之溶劑可列舉二噁烷、THF等醚系溶劑、甲醇等醇系溶劑等。
反應溫度較佳為-20℃~100℃,更佳為室溫~80℃。反應時間較佳為30分鐘~120小時,更佳為1小時~24小時。
如此進行所獲得之本發明之BPA衍生物,藉由進一步進行氟取代,可製 造18F標記化BPA。
例如,將加速之質子照射H2 18O,利用18O(p,n)反應合成H18F-氟化氫酸,再將其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管柱使吸附,與未吸附之原料之H2 18O分離。接著將該管柱以K2CO3水溶液析出獲得K+18F-,可將其用於求核劑。
本發明之BPA衍生物之中,當Y為NO2、N=N-NR7R8時,可藉由公知的方法達成18F標記化。亦即,將所得之18F陰離子作為求核劑,在有機溶劑中與相間移動觸媒一起加溫,藉此得到標記體。又,當Y為NR10R11時,則與碘甲烷等反應,製成所得之四級胺後,再藉由公知的方法得到目的化合物。
另一方面,當Y為NH2時,可經由重氮鎓鹽,與H18F反應,藉此達成標記化。當Y為I或OSO2R9時,雖公知的方法亦可獲得,但利用Donald之方法可於較短時間獲得(非專利文獻Science,325,1661,2009.)。亦即,在鈀觸媒及2-二環己膦-2,4,6-三異丙基聯苯等配位子存在下與求核劑18F-反應,藉此可於短時間得到標記體(參考例1)。
此外,當Y為Sn(R6)3時,可利用Ermert等之方法獲得(非專利文獻J.Label.Compd.Radiopharm.,47,429,2004.)。也就是與Koser’s試藥等之羥基甲苯磺醯碘芳香烴(hydroxyl(tosyloxy)Iodoarene)反應,製成二烯丙基碘鎓鹽,再將其與求核劑18F-反應,藉此可有效得到標記體(參考例2)。
將本前驅物1mg~100mg溶解於反應溶劑中,添加相間移動觸媒及作為捕捉劑之鹼,加熱合成目的物。配合前驅物之取代基添加觸媒、配位子進 行反應。反應溶劑可列舉氯仿、苯、甲苯、二甲苯、乙腈、四氫呋喃、二甲基亞碸、二甲基甲醯胺、醋酸乙酯、丙酮等,但並未限定於此。相間移動觸媒可列舉冠醚、穴醚(Kryptofix)、具有長鏈烷銨陽離子之鹽、例如四丁銨鹽、三辛基甲銨鹽、苄基二甲基十八烷銨鹽等,但並未限定於此。作為捕捉劑之鹼可列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鈉、碳酸銣等,但並未限定於此。反應溫度可在室溫至溶劑的沸點,較佳為60℃~180℃,更佳為90℃~160℃進行反應,但隨著取代基而有較佳的溫度,並未限定於該範圍內。
如此進行而獲得之18F標記化BPA,意指以下之化合物。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方法,可以相對收率良好、且比活性良好的狀態獲得上述18F標記化BPA。
實施例
藉由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述本發明,但該發明並未限定於此。
其中,下述實施例中化合物的分析及分離純化係使用以下機種或試藥進行。NMR質譜:(日本電子公司製,JNM-AL series AL400 400MHz)
實施例1
(1)4-溴-1-(溴甲基)-2-硝基苯的製造
將2-硝-6-溴甲苯(25.0g,116mmol)、N-溴琥珀醯亞胺(28.2g,162mmol)及2,2-偶氮雙(2-甲基丙腈)(1.90mg,11.6mmol)加入四氯化碳(100mL)中,迴流下使反應18小時。然後,過濾反應液,並使濾液減壓濃縮。接著,利用矽膠管柱色層分析法(AcOEt/n-Hexane=1/9)進行純化,獲得目的物18.5g(54%)。
1H-NMR(CDCl3);4.78(s,2H,CH2),7.46(d,J=8.0,1H,Ar),7.74(dd,J=2.0,8.1,1H,Ar),8.18(d,J=1.7,1H,Ar).
(2)(S)-第三丁基3-(4-溴-2-硝苯基)-2-(二苯亞甲基-胺基)-丙酸酯的製造
將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酯(10.0g,33.9mmol)及溴化O-烯丙基-N-9-蒽基甲基辛可尼汀(2.05g,3.39mmol,0.1equiv)添加至9.0M氫氧化鉀溶液(100mL)與甲苯(100mL)之2層混合溶液中。冷卻至0℃後,滴入上述合成化合物(10.0g,33.9mmol)之甲苯(30mL)溶液。滴入結束後,繼續攪拌18小時。然後,以醚類(50mL)粹取反應溶液2次,再將該醚類溶液以飽和食鹽水洗淨,然後再以硫酸鎂進行乾燥,減壓濃縮,獲得粗目的物(17.6g)。其中,不進行純化即進入下一個步驟。
(3)(S)-第三丁基2-胺基-3-(4-溴-2-硝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將前步驟所得之化合物(17.6g,34.6mmol)溶解於THF(176mL)中,進而於其中添加30%檸檬酸水溶液(88mL)。使該混合溶液迴流反應1小時。反應結束後,以醚類(80mL)洗淨,然後再以碳酸鉀中和。然後,以EtOAc(80mL) 粹取2次,再以硫酸鎂進行乾燥後,減壓濃縮,獲得粗目的物(5.44g)。從溴甲苯體來看收率為47.0%。其中,不進行純化即進入下一個步驟。
1H-NMR(CDCl3);1.45(s,9H,t-Bu),3.08(dd,J=8.8,13.6,1H,CH2-α),3.29(dd,J=5.6,13.6,1H,CH2-β),3.62(dd,J=5.6,8.5,1H,CH),7.31(d,J=8.4,1H,Ar),7.66(dd,J=2.0,8.4,1H,Ar),8.10(d,J=2.0,1H,Ar).
(4)(S)-第三丁基3-(4-溴-2-硝苯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丙酸酯的製造
將前步驟所得之化合物(2.72g,7.88mmol)溶解於丙酮(27mL)中,添加Boc2O(2.06g,9.46mmol)。然後,添加碳酸鈉水溶液(1.25g,11.8mmol),於室溫反應18小時。然後,藉由減壓濃縮,將丙酮餾除,並將殘渣以AcOEt(40mL)溶解。將其以飽和食鹽水洗淨,然後以硫酸鎂進行乾燥後,減壓濃縮。然後,利用矽膠管柱進行純化(AcOEt/n-hexane:1/7),獲得目的物(2.80g,80%)。
1H-NMR(CDCl3);1.75(s,12H),1.44(s,9H,t-Bu),3.08(dd,J=8.0,13.2,1H,CH2-α),3.29(dd,J=5.2,13.5,1H,CH2-β),4.54(m,1H,CH),5.15(d,J=8.0,1H,NH),7.29(d,J=8.4,1H,Ar),7.65(dd,J=1.7,8.0,1H,Ar),8.11(d,J=1.7,1H,Ar).
(5)(S)-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氮氣流下,使PdCl2(dba)(246mg,0.38mmol)及三環膦(tricyclophosphine)(246mg,0.88mmol)懸浮於二噁烷(50ml)中,並攪拌30分鐘。然後,添加雙硼酸頻哪醇酯(3.84g,13.8mmol)及KOAc(1.86g,18.9mmol),接著添加化合物3(5.60g,12.6mmol),然後升溫至100℃,並在氮 氣流下於該溫度進行徹夜攪拌。然後,利用矽膠管柱(AcOEt/n-hexane=1/7)進行純化,獲得目的物(11.0g,87%)。
1H-NMR(CDCl3);1.43(s,21H),1.45(s,9H,t-Bu),3.18(dd,J=8.8,13.6,1H,CH2-α),3.52(dd,J=5.2,13.6,1H,CH2-β),4.55(m,1H,CH),5.15(d,J=8.0,1H,NH),7.40(d,J=7.6,1H,Ar),7.91(dd,J=1.4,7.6,1H,Ar),8.34(d,J=1.2,1H,Ar).
實施例2
(6)(S)-第三丁基3-(2-胺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丙酸酯的製造
將上述硝基化合物(5.5g,11.2mmol)之甲醇溶液(20mL)及10%鈀碳(0.55g)之混合物置入中壓氫化用燒瓶中,氫加壓下(0.2MPa),於室溫攪拌18小時。藉由TLC確認反應進行之後,將溶劑減壓餾除而獲得無色油狀物之胺基化合物(3.72g,72%)。其中,不進行純化即進入下一個步驟。
1H-NMR(CDCl3);1.30-1.43(m,30H,pinacol(CH3)4,-Boc,-t-Bu),2.89(dd,J=8.0,14.0,1H,CH2-α),3.03(dd,J=4.4,14.0,1H,CH2-β),4.36(m,1H,CH),5.36(d,J=7.2,1H,NH),6.96(d,J=7.6,1H,Ar),7.09-7.11(m,2H,Ar),8.34(d,J=1.2,1H,Ar).
實施例3
(7)(S)-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碘-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於水(25mL)中添加57% HI(5.0g),再添加CuI(I)(480mg,2.52mmol)。於其中以滴液漏斗緩慢滴加溶解有上述胺基體(2.50g,5.04mmol)之乙腈 (25mL)溶液,再於冰冷下緩慢滴加亞硝酸鈉(365mg,5.29mmol)之水溶液(5mL)。於0℃攪拌30分鐘,然後於室溫下再攪拌30分鐘。然後,以醋酸乙酯粹取3次。將醋酸乙酯層以飽和食鹽水洗淨1次,再以硫酸鎂進行乾燥,並減壓濃縮。然後,利用矽膠管柱(AcOEt/n-hexane=1/9)進行純化,獲得目的物(1.40g,46%)。
1H-NMR(CDCl3);1.33(s,12H,pinacol(CH3)4),1.37(s,9H,t-Bu),1.43(s,9H,t-Bu),2.97(dd,J=9.2,14.0,1H,CH2-α),3.05(dd,J=4.8,13.6,1H,CH2-β),4.50(m,1H,CH),5.06(d J=8.8,1H,NH),6.96(d,J=8.0,1H,Ar),7.57(dd,J=1.6,8.0,1H,Ar),8.16(d,J=1.6,1H,Ar).
實施例4
(8)(S)-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2-(三正丁錫烷基)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茄型燒瓶中,在氬氛圍下將上述化合物(371mg,0.705mmol)溶解於甲苯(30mL)中,再添加Pd(PPh)4與(SnBu3)2,加熱迴流24小時。將反應溶液濃縮,利用矽膠色層分析法(n-hexane/AcOEt=19:1)進行純化,獲得無色油狀物之目的化合物(175mg,34%)。
1H-NMR(CDCl3);0.89(t,J=7.6,9H,-CH2CH2 CH 3 ×3),1.11(m,6H,-CH 2 CH2CH3×3),1.31-1.37(m,21H,-CH2 CH 2 CH3×3,pinacol-CH3×4,t-Bu),1.44(s,9H,t-Bu),2.93(dd,J=9.2,14.4,1H,CH2-α),3.05(dd,J=4.4,14.4,1H,CH2-β),4.41(m,1H,CH),4.73(d,J=8.4,1H,NH),7.23(d,J=7.6,1H,Ar),7.68(dd,J=7,4,1.2,1H,Ar),7.84(m,J=1.2,1H,Ar).
實施例5
(S)-(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4,4,5,5-四甲基 -1,3,2-二氧雜硼烷-2-基)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的製造
於實施例4所得之化合物168mg(0.228mmol)中添加三氟乙醇(2mL),氮氣流下在冰水浴中攪拌1小時。然後在冰冷下添加羥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96.1mg(0.228mmol),冰水浴中攪拌15分鐘。將反應混合液於室溫餾除溶劑,並於所得之混合物中添加己烷(10mL)洗淨,利用傾析法去除溶液部分。進行2次同樣的操作,將所得之混合物的殘留溶劑完全餾除,獲得目的物167mg(收率86%)。
1H-NMR(DMSO-d6);1.31(s,12H,pinacol-CH3×4),1.39(s,9H,t-Bu),1.54(s,9H,t-Bu),2.29(s,3H,TsOH-CH3),3.15(dd,J=10.8,14.8,1H,CH2-α),3.19(m,1H,CH2-β,overlapped with water),3.80(s,3H,-OCH3),4.18(m,1H,CH),7.12(d,J=8.0,2H,TsOH-Ar),7.22(dd,J=2.8,8.8,1H,Ar),7.11-7.47(m,2H,Ar),7.47(d,J=8.0,2H,TsOH-Ar),7.60-7.71(m,2H,Ar),7.83-7.87(m,3H,Ar).
實施例6
(S)-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4-鉀三氟硼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將化合物(6)(104mg,0.211mmol)溶解於MeCN(2mL)中,於該溶液中添加KF(49mg,0.844mmol)的水溶液(200μL),攪拌至基質完全溶解為止。接著將L-酒石酸(65mg,0.433mmol)溶解於THF(1mL)中,再將其滴加至反應溶液中。攪拌30分鐘後,以MeCN洗淨並將生成之沉澱物過濾,將濾液完全濃縮而獲得淡黃色油狀物之目的物(78.2mg,78%)。
1H-NMR(CDCl3);1.25(s,12H,pinacol(CH3)4),1.35(s,9H,t-Bu),3.00 (dd,J=9.6,13.6,1H,CH2-α),3.27(dd,J=5.6,14.0,1H,CH2-β),4.22(m,1H,CH),5.53(d,J=8.0,1H,NH),7.13(d,J=7.2,6H,Ar),7.57(dd,J=1.2,7.6,1H,Ar),7.86(d,J=1.2,1H,Ar).
實施例7
(S)-(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鉀三氟硼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的製造
將化合物107(79mg,0.093mmol)溶解於MeCN(1mL)中,於該溶液中添加KF(22mg,0.372mmol)的水溶液(100μL)並攪拌。接著將L-酒石酸(28mg,0.186mmol)溶解於THF(0.5mL)中,再將其滴加於反應溶液中。攪拌30分鐘後,以MeCN洗淨並將生成之沉澱物過濾,待濾液完全濃縮之後,添加Et2O(20mL)徹夜攪拌。然後濾取生成之沉澱物而獲得無色結晶之目的物(35.1mg,45%)。
1H-NMR(DMSO-d6);1.31(s,9H,t-Bu),1.44(s,9H,t-Bu),2.29(s,3H,TsOH-CH3),3.06(dd,J=9.6,14.8,1H,CH2-α),3.20(m,1H,CH2-β,overlapped with water),3.78(s,3H,-OCH3),4.13(m,1H,CH),7.11(d,J=8.0,2H,TsOH-Ar),7.19(dd,J=2.8,8.8,1H,Ar),7.34-7.49(m,3H,Ar),7.48(d,J=8.0,2H,TsOH-Ar),7.59-7.74(m,2H,Ar),8.21(m,1H,Ar).
實施例8
(9)(S)-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的製造
利用既定方法,將保護基導入FBPA。
1H-NMR(CDCl3);1.33(s,9H,-Boc),1.40(s,21H,t-Bu,pinacol(CH3)4), 3.06(dd,J=8.8,13.6,1H,CH2-α),3.16(dd,J=5.2,13.6,1H,CH2-β),4.45(m,1H,CH),5.04(d,J=8.0,1H,NH),7.20(m,1H,Ar),7.42-7.50(m,2H,Ar).
實施例9
使用實施例1的化合物及實施例3的化合物,實施氟實際上是否被取代的確認試驗。
參考例1
碘化合物之利用氟取代反應之氟標記化反應
將實施例1所得之化合物(0.10mmol)溶解於甲苯中,於氮氣流下添加肉桂基氯化鈀錯合物(5.0mol%),再添加2-二環己膦基-2,4,6-三異丙基聯苯(6.0mol%),然後添加氟化試藥,於氮氣流下以100℃反應1小時。所得之氟標記化合物進行HPLC分析。
參考例2
經由二烯丙基碘鎓鹽之氟標記化反應
將實施例3所得之化合物(2.0mmol)以二氯甲烷溶解後,氮氣流下添加Koser’s reagent(0.81g,2.0mmol)。於室溫攪拌2小時後,將溶劑減壓餾除。 利用二乙醚使殘渣固化,對其不進行純化即提供至次一步驟。氮氣流下於其中添加氟化試藥,在80℃使其反應。所得之氟標記化合物進行HPLC分析。
參考例3
經由鉀三氟取代化合物之氟標記化反應
將實施例5所得之化合物(2.0mmol)以DMF溶解後,氮氣流下於其中添加氟化試藥,在80℃使其反應。所得之氟標記化合物進行HPLC分析。

Claims (6)

  1. 一種化合物,係如下述式所示: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R3及R4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此處,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選自頻哪醇、2,2-二甲基-1,3-丙烷二醇、N-甲基二乙醇胺、1,8-二胺基萘、N-甲亞胺基二醋酸、1,1,1-參羥甲基乙烷、及兒茶酚所構成之群;Y表示I、F、Br、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碘、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化合物,其中Y表示I、F、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I+R13、(R14-)I+R13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甲基或正丁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R9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庚基、三氟甲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氮雜環丙烷、氮雜環丁烷、氮雜環戊烷、氮雜環己烷;R13表示C1-6烷基取代苯基、C1-6烷氧基取代苯基、或苯基,或含有1或2以上N、S、或O之5~7員之雜環基;R14表示鹵素、四氟硼酸鹽基、硝酸鹽基、三氟甲磺酸鹽基、磺醯氧基、甲苯磺醯氧基、或過氯酸鹽基。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化合物,其中R表示BR3R4、BX3 -、或BX3M;此處X表示F,M+表示鹼金屬離子、銨離子、四烷基銨離子、四芳基銨離子、四烷基鏻離子、四芳基鏻離子、或咪唑鎓離子;R3及R4分別表示OH,或R3及R4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此處,與B共同形成作為保護基之環之基選自頻哪醇、2,2-二甲基-1,3-丙烷二醇、N-甲基二乙醇胺、1,8-二胺基萘、N-甲亞胺基二醋酸、1,1,1-參羥甲基乙烷、及兒茶酚所構成之群。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化合物,係選自: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3-(2-胺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碘-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2-(三正丁錫烷基)苯基)丙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氟-4-(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戊烷-2-基)苯基)丙酸酯;(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烷-2-基)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第三丁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2-硝-4-鉀三氟硼苯基)丙酸酯;或(2-(3-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羰胺基)-3-氧丙基)-5-(鉀三氟硼苯基)(3-甲氧苯基)錪鎓甲苯磺酸酯所構成之群。
  5. 一種製造方法,其包含將下述式所示之化合物在鹼性觸媒存在下與選自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甲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乙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及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第三丁酯、N-二苯亞甲基甘胺酸苄酯所構成之群中之1種試藥反應之步驟: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R3及R4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碘、或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其包含使用下述式所示化合物之步驟:此處X1及X2表示相同或相異之鹵素。
  6. 一種18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其包含將以下化合物與氟化試藥反應之步驟:此處,R表示BR3R4、BX3 -、或BX3 -M+;此處X表示鹵素,M+表示1價之單原子陽離子、多原子陽離子、或錯陽離子;R1表示氫或保護基PG1;R2表示氫或保護基PG2;R3及R4分別表示OH,或R3及R4與B(硼原子)共同形成作為B的保護基之環;Y表示鹵素、NO2、NH2、Sn(R6)3、N=N-NR7R8、OSO2R9、NR10R11或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碘、或無取代或被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雜環基碘之任一者;此處,R6表示碳數1~7之烷基;R7及R8可相同或相異,表示氫、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R9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或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R10及R11可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7之烷基、被鹵素取代之碳數1~7之烷基、被任意之C1-6烷基、C1-6烷氧基、羥基、胺基、或硝基取代之苯基,或與N共同形成具有3~7員之環構造;其中,此處當Y為F時,若R1與R2同時為氫,則R3與R4不同時為OH。
TW102136954A 2012-10-15 2013-10-14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TWI624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8053 2012-10-15
JP2012-228053 2012-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7984A TW201427984A (zh) 2014-07-16
TWI624472B true TWI624472B (zh) 2018-05-21

Family

ID=5048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6954A TWI624472B (zh) 2012-10-15 2013-10-14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09926B2 (zh)
EP (1) EP2907818B1 (zh)
JP (1) JP6248042B2 (zh)
RU (1) RU2660433C2 (zh)
TW (1) TWI624472B (zh)
WO (1) WO20140615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367825B9 (en) 2013-12-17 2018-08-16 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 Public Corporation Production method for 2-fluoro-4-borono-L-phenylalanine, and precursor of 2-fluoro-4-borono-L-phenylalanine
WO2015129374A1 (ja) * 2014-02-28 2015-09-03 ステラ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18f原子が導入された4‐ボロノ-l-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18f原子が導入された4‐ボロノ-l-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前駆体
JP2016204314A (ja) * 2015-04-23 2016-12-0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化合物及び4−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CN105348309B (zh) * 2015-11-19 2017-05-1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F‑bpa的亲核合成方法
CN109384806B (zh) * 2017-08-03 2021-04-27 王璐 一种[18f]fbpa新型制备方法
JP6996443B2 (ja) * 2018-07-19 2022-02-04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4-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前駆体、2-[18f]フルオロ-4-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前駆体の製造方法、2-[18f]フルオロ-4-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製造方法
CN110835352B (zh) 2018-08-17 2022-05-24 南京中硼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18f-bpa的方法
CN112979684B (zh) * 2019-12-13 2023-11-03 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制备18f-bpa的方法
CN113045592A (zh) * 2019-12-26 2021-06-29 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电子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18f-bpa的制备方法
CN111729622A (zh) * 2020-04-22 2020-10-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苯丙氨酸衍生的手性超分子水凝胶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2185A (ja) * 1999-01-14 2000-08-02 Ajinomoto Co Inc パラ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RU2395489C2 (ru) * 2006-11-01 2010-07-27 Институт элементо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мени А.Н.Несмеяно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НЭОС РАН) [f-18] меченная l-глютаминовая кислота, [f-18] меченный l-глютамин, их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JP5037971B2 (ja) * 2007-02-28 2012-10-0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監視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8214319A (ja) * 2007-03-07 2008-09-18 Stella Chemifa Corp フェニルホウ素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p−ボロノ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rwich et al,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1996, 80, p117-124
Davis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75, 18(7), p752-755
Endo et al, Chem. Pharm. Bull. et al, 1996, 44(5), p1138-1140
Falco-Magnus Meyer et al., Functionalization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via Direct C−H Activation: Generation of Versatile Building Blocks for Accessing Novel Peptide Space, Organic Letters, vol.12, 2010, pp.3870-3873
Falco-Magnus Meyer et al., Functionalization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via Direct C−H Activation: Generation of Versatile Building Blocks for Accessing Novel Peptide Space, Organic Letters, vol.12, 2010, pp.3870-3873 M. Suominen et al.,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a Novel Iodinated Analogue of BPA, Frontiers i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vol.1, 2001, pp.839-841 Solin et al, Journal of Labelled Compounds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2002, 45, p697-704 Shi et al, Supporting Information, 2008, pS1-S63 Liao et al, Applied Radiation anf Isotopes, 2010, 68, p422-426 Porcari et al,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6, 51(12), p3141-3154 Porcari et al, Applo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9, 67,S365-S368 Endo et al, Chem. Pharm. Bull. et al, 1996, 44(5), p1138-1140 Darwich et al,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1996, 80, p117-124 Davis et al,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75, 18(7), p752-755 Jamison B. Tuttle et al., Synthesis of ortho-substituted nitroaromatics via improved Negishi coupling conditions *
Jamison B. Tuttle et al., Synthesis of ortho-substituted nitroaromatics via improved Negishi coupling conditions, Tetrahedron Letters, vol.52, 2011, pp.5211-5213
Liao et al, Applied Radiation anf Isotopes, 2010, 68, p422-426
M. Suominen et al.,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a Novel Iodinated Analogue of BPA, Frontiers i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vol.1, 2001, pp.839-841
McAllister et 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1, 76, p3484-3497
Mccord Tommy J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arrangement of some 6- and 7-halo-substituted 3-amino-3,4-dihydro-1-hydroxycarbostyrils in concentrated hydrohalic acids,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vol.19, 1982, pp.401-406
Porcari et al, Applo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09, 67,S365-S368
Porcari et al,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06, 51(12), p3141-3154
Shi et al, Supporting Information, 2008, pS1-S63
Solin et al, Journal of Labelled Compounds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2002, 45, p697-7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9926B2 (en) 2016-08-09
RU2015118150A (ru) 2016-12-10
EP2907818A1 (en) 2015-08-19
EP2907818B1 (en) 2018-08-15
EP2907818A4 (en) 2016-05-04
JP6248042B2 (ja) 2017-12-13
US20150329564A1 (en) 2015-11-19
JPWO2014061508A1 (ja) 2016-09-05
RU2660433C2 (ru) 2018-07-06
TW201427984A (zh) 2014-07-16
WO2014061508A1 (ja)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472B (zh) 掌性4-硼苯丙胺酸(bpa)衍生物與製造方法、及使用該衍生物之f標記化bpa之製造方法
TWI640496B (zh) 2-氟-4-二羥硼基-l-苯基丙胺酸之製造方法及2-氟-4-二羥硼基-l-苯基丙胺酸之前驅物
JP6405573B2 (ja) 18f原子が導入された4‐ボロノ−l−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製造方法および18f原子が導入された4‐ボロノ−l−フェニルアラニンの前駆体
KR102111792B1 (ko) 에스트로겐 수용체 하향 조절제로서의 치환된 인돌 화합물
KR102031652B1 (ko) 전이체 단백질 과발현 관련 질환의 양성자방출단층촬영 방사성추적자, 형광영상 진단 및 광역학 치료를 위한 전이체 단백질 표적 리간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S2714628B2 (es) Compuestos derivados de la vitamina D
TWI392510B (zh) N-甲基-3-(2-三丁基錫苯氧基)-3-苯丙胺之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Debnath New 18 F PET Tracers and Novel Methods for Their Production
Neubig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fluorinated Au (III) Complexes
NZ720609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2-fluoro-4-borono-l-phenylalanine, and precursor of 2-fluoro-4-borono-l-phenylala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