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1775B - Air compress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ir compress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1775B
TWI621775B TW105116511A TW105116511A TWI621775B TW I621775 B TWI621775 B TW I621775B TW 105116511 A TW105116511 A TW 105116511A TW 105116511 A TW105116511 A TW 105116511A TW I621775 B TWI621775 B TW I62177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compressor
section
cool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4640A (zh
Inventor
Masaru Kuromitsu
Yoji Takashima
Hiroshi Nakagawa
Akira Takahashi
Tatsuo Miyauchi
Mitsuyoshi Hamasaki
Genpei Tanaka
Toru Mizufune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04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1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17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1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案揭示一種空氣壓縮裝置,其具備:壓縮機,其產生壓縮空氣;框體,其形成收納上述壓縮機之收納空間;冷卻部,其於上述框體外冷卻上述壓縮空氣;及保護罩,其至少部分覆蓋上述冷卻部。

Description

空氣壓縮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產生壓縮空氣之空氣壓縮裝置。
產生壓縮空氣之空氣壓縮裝置係於多種用途被利用。藉由搭載於車輛(例如,鐵道車輛)之空氣壓縮裝置產生之壓縮空氣亦存在供給至使制動力作用於車輛之制動裝置或開閉驅動車輛之門之空壓機器之情況。
專利文獻1提出一種搭載於鐵道車輛之空氣壓縮裝置。空氣壓縮裝置具有收納所謂之壓縮機或後冷卻器之各種內部裝置之框體。框體可適當保護內部裝置遠離車輛行駛時之飛石等。此外,框體具有對於自內部裝置發出之聲音之防音功能或對於內部裝置之防塵功能。
若壓縮機壓縮空氣,則自壓縮機及經壓縮之空氣產生大量熱量。框體具有上述之保護功能,而另一方面,產生封閉熱之弊害。因此,先前之空氣壓縮裝置無法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實用新案登錄第3150077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冷卻壓縮空氣之空氣壓縮裝置。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空氣壓縮裝置具備:壓縮機,其產生壓縮空 氣;框體,其形成收納上述壓縮機之收納空間;冷卻部,其於上述框體之外冷卻上述壓縮空氣;及保護罩,其至少部分覆蓋上述冷卻部。
上述空氣壓縮裝置藉由將保護罩所覆蓋之冷卻部設置於框體外,與將冷卻部設置於容易變成高溫之收納空間內之情形相比,可一面保護冷卻部遠離車輛行駛時之飛石等,一面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
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優點係藉由以下之詳細說明與附加圖式而變得更加明確。
100‧‧‧空氣壓縮裝置
100A‧‧‧空氣壓縮裝置
110‧‧‧壓縮機構
120‧‧‧冷卻機構
121‧‧‧內風扇裝置
122‧‧‧冷流調整箱
131‧‧‧前板
132‧‧‧後板
133‧‧‧外周板
134‧‧‧外緣
135‧‧‧內緣
136‧‧‧外緣
137‧‧‧內緣
140‧‧‧壓縮機構
150‧‧‧冷卻機構
200‧‧‧壓縮機
200A‧‧‧壓縮機
201‧‧‧埠壁
210‧‧‧馬達
220‧‧‧傳遞機構
221‧‧‧上滑輪
222‧‧‧下滑輪
223‧‧‧無端帶
224‧‧‧張力滑輪
230‧‧‧壓縮機
231‧‧‧埠壁
300‧‧‧框體
300A‧‧‧框體
310‧‧‧收納空間
320‧‧‧第2壁部
321‧‧‧外管道部
322‧‧‧上壁
323‧‧‧下壁
324‧‧‧支持壁
325‧‧‧側壁
326‧‧‧安裝板
327‧‧‧內管道部
328‧‧‧開口區域
329‧‧‧內襯材料
330‧‧‧底板
340‧‧‧支持板
351‧‧‧第1支柱
352‧‧‧第2支柱
353‧‧‧第3支柱
354‧‧‧第4支柱
355‧‧‧中間支柱
356‧‧‧第1樑材
357‧‧‧第2樑材
361‧‧‧側面板
362‧‧‧側面板
370‧‧‧頂板
380‧‧‧轉動罩
381‧‧‧簷板
390‧‧‧第1壁部
391‧‧‧平板
392‧‧‧凸出壁
393‧‧‧過濾罩
400‧‧‧冷卻部
400A‧‧‧冷卻部
410‧‧‧冷卻管
420‧‧‧上游連接端
430‧‧‧外風扇裝置
431‧‧‧吸引空間
432‧‧‧開口區域
440‧‧‧下游連接端
500‧‧‧保護罩
500A‧‧‧保護罩
510‧‧‧擋板
511‧‧‧對向緣
520‧‧‧通風板
521‧‧‧矩形框板
522‧‧‧金屬擴張網
610‧‧‧除濕部
611‧‧‧連接管
612‧‧‧除濕機構
613‧‧‧送出埠
620‧‧‧控制部
621‧‧‧控制箱
622‧‧‧電子機器
623‧‧‧頂板
624‧‧‧輸入連接器壁
625‧‧‧輸出連接器壁
626‧‧‧垂直板
627‧‧‧輸入連接器
628‧‧‧安裝板
629‧‧‧輸出連接器
630‧‧‧矩形開口
631‧‧‧第1開口緣
632‧‧‧第2開口緣
633‧‧‧第3開口緣
634‧‧‧第4開口緣
641‧‧‧第1肋部
642‧‧‧第2肋部
643‧‧‧第3肋部
644‧‧‧第4肋部
645‧‧‧中間部
646‧‧‧第1彎曲部
647‧‧‧第2彎曲部
651‧‧‧第1部分
652‧‧‧第2部分
653‧‧‧第3部分
654‧‧‧流道
655‧‧‧第1部分
656‧‧‧第2部分
657‧‧‧第3部分
658‧‧‧流道
659‧‧‧罩體
660‧‧‧進氣壁
661‧‧‧進氣窗
662‧‧‧開口端
663‧‧‧開口端
671‧‧‧驅動器
672‧‧‧序列產生器
700‧‧‧引導管
710‧‧‧噴出管
720‧‧‧噴出管
730‧‧‧合流部
731‧‧‧歧管
732‧‧‧逆止閥
733‧‧‧逆止閥
740‧‧‧合流管
800‧‧‧進氣引導構造
810‧‧‧進氣管道
811‧‧‧供給管
812‧‧‧供給管
820‧‧‧過濾裝置
831‧‧‧修邊密封圈
832‧‧‧修邊密封圈
833‧‧‧修邊密封圈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概念圖。
圖2係第2實施形態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3係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另1個概略性立體圖。
圖4係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保護罩之概略性剖視圖。
圖5係圖3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控制部之概略性立體圖(第3實施形態)。
圖6係圖5所示之控制部之另1個概略性立體圖。
圖7係顯示圖6所示之控制部之內部構造之概略圖(第4實施形態)。
圖8係概略性顯示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框體之骨架構造之立體圖(第5實施形態)。
圖9係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10係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概略性立體圖(第6實施形態)。
圖11A係圖10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冷流調整箱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11B係圖11A所示之冷流調整箱之概略性後視圖。
圖12係顯示圖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內部構造之概略性俯視圖(第7實施形態)。
圖13係圖1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進氣引導構造之概略性剖視圖。
圖14係圖13所示之進氣引導構造之概略性放大橫剖視圖。
圖15係圖12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之引導管之一部分之概略性放大立體圖。
<第1實施形態>
本發明者等已發現於壓縮機之連續運轉下,壓縮空氣之冷卻效率下降之問題。於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於多種運轉環境下,可維持高壓縮效率之技術。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空氣壓縮裝置100之概念圖。參照圖1,說明空氣壓縮裝置100。
空氣壓縮裝置100具備:壓縮機200、框體300、冷卻部400、及保護罩500。壓縮機200亦可為一般渦捲式壓縮機。取而代之,壓縮機200亦可為一般迴轉式壓縮機。進而取而代之,壓縮機200亦可為一般搖擺式壓縮機。進而取而代之,壓縮機200亦可為一般往復動式壓縮機。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限定於壓縮機200之特定構造。
框體300形成收納壓縮機200之收納空間310。壓縮機200係壓縮空氣,產生壓縮空氣,因而壓縮機200變為高溫。此外,自壓縮機200噴出之壓縮空氣亦為高溫。因此,由框體300所覆蓋之具有壓縮機200之收納空間310係較框體300外之環境更易變為高溫。於該收納空間內310內設置冷卻部400,於提高冷卻部之冷卻效率方面較為不利。
冷卻壓縮空氣之冷卻部400配置於框體300之外。冷卻部400亦可直接保持於框體300。取而代之,冷卻部400亦可藉由其他保持構件保持。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限定於對於冷卻部400之特定之保持構造。
壓縮機200產生之壓縮空氣流入至冷卻部400。如上所述,框體300外之外部環境較收納空間310溫度低,因而設置於框體300外之冷卻部400與設置於框體300之收納空間310內之情形相比,可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
冷卻部400亦可具有一面使壓縮空氣流通一面蜿蜒延伸之管體。為了更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管體亦可以熱傳導性高之材料形成,提高散熱性。亦可追加性地於管體安裝多個散熱片。取而代之,冷卻部400亦可具有可冷卻壓縮空氣之其他構造。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限定於冷卻部400之特定構造。
保護罩500至少部分覆蓋冷卻部400。因此,冷卻部400被適當地保護遠離向冷卻部400飛來之物體(例如,石)。保護罩500亦可保持冷卻部400。此外,保護罩500亦可具有容許氣流通過之通氣構造。設計空氣壓縮裝置100之設計者亦可對保護罩500賦予多種構造。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限定於保護罩500之特定之構造。
<第2實施形態>
設計者可基於與第1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設計原理,設計多種空氣壓縮裝置。於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例示性之空氣壓縮裝置。
圖2係第2實施形態之空氣壓縮裝置100A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1及圖2,說明空氣壓縮裝置100A。
空氣壓縮裝置100A具備框體300A、冷卻部400A、保護罩500A、除濕部610、控制部620、及引導管700。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於框體300A內配置有壓縮機(未圖示)。引導管700係將壓縮機所產生之壓縮空氣向冷卻部400A引導。框體300A與參照圖1說明之框體300對應。
框體300A包含大致矩形狀之第2壁部320。保護罩500A、除濕部610及控制部620係安裝於第2壁部320之外側(框體300A之外)。冷卻部400A係藉由保護罩500A保持。第2壁部320係自配置壓縮機之框體 300A之內部空間隔開配置冷卻部400A之空間(即,由保護罩500A包圍之空間),因而,冷卻部400A變得不易受壓縮機之發熱之影響。因此,冷卻部400A之冷卻功能與將冷卻部設置於框體300A之內部空間之情形相比,維持更高水準。第2壁部320係用於保持多種裝置,因而亦可較保護罩500A形成得更堅固。
引導管700連接於框體300A內之壓縮機。壓縮機所產生之壓縮空氣係藉由引導管700而被引導至設置於框體300A之外之冷卻部400A。
冷卻部400A包含使壓縮空氣流通之冷卻管410、位於冷卻管410之上游之上游連接端420、及位於冷卻管410之下游之下游連接端440。上游連接端420係於框體300A之外,連接於引導管700。藉由引導管700引導之壓縮空氣係自上游連接端420向冷卻管410流入。冷卻管410形成於水平方向較長之壓縮空氣之流動區間。冷卻管410係一面蜿蜒一面將壓縮空氣逐漸朝下方引導。配置於上游連接端420之下方之下游連接端440係連接於冷卻管410之下游端與除濕部610。壓縮空氣於沿冷卻管410流動之期間被冷卻。充分冷卻之壓縮空氣係自下游連接端440流入至除濕部610。冷卻部400A與參照圖1說明之冷卻部400對應。
除濕部610配置於冷卻部400A之下方。除濕部610包含自冷卻部400A延伸之連接管611、位於連接管611之下游之除濕機構612、及進而位於下游之送出埠613。連接管611連接於冷卻部400A之下游連接端440。連接管611係將冷卻之壓縮空氣自下游連接端440朝下方引導。壓縮空氣係通過連接管611,流入至除濕機構612。除濕機構612將壓縮空氣除濕。除濕機構612亦可具有應用於將壓縮空氣除濕之已知之除濕部之多種構造(例如,具有乾燥劑或中空纖維膜之構造)。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限定於除濕機構612之特定構造。
壓縮空氣係於除濕機構612之除濕處理後,通過送出埠613送出 至下游之空壓機器。送出埠613亦可連接於可貯藏壓縮空氣地設計之貯藏槽。
與除濕部610相同,控制部620配置於蜿蜒延伸之冷卻管410之下方。控制部620電性連接於框體300A內之多種裝置。控制部620控制壓縮機或框體300A內之其他裝置。
圖3係空氣壓縮裝置100A之另1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2及圖3,說明空氣壓縮裝置100A。
為了幫助理解空氣壓縮裝置100A,而自圖3所示之空氣壓縮裝置100A便利地卸除冷卻部400A及保護罩500A。如圖3所示,空氣壓縮裝置100A進而具備配置於框體300A之外之4個外風扇裝置430。4個外風扇裝置430產生朝向冷卻部400A之冷卻管410之冷卻氣流。冷卻管410內之壓縮空氣係藉由自4個外風扇裝置430送出之冷卻氣流而被冷卻。空氣壓縮裝置亦可具備1個外風扇裝置430。取而代之,空氣壓縮裝置亦可具備2或3個外風扇裝置430。進而取而代之,空氣壓縮裝置亦可具備超過4個之數量之外風扇裝置430。設計者可基於冷卻管410之橫方向之長度尺寸、與外風扇裝置430之寬度尺寸,決定將幾個外風扇裝置430裝入於空氣壓縮裝置。因此,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未因將幾個外風扇裝置430安裝於空氣壓縮裝置而受任何限定。
如圖3所示,框體300A之第2壁部320包含於水平方向較長之外管道部321。外管道部321係如圖2所示,由保護罩500A整體包圍。外管道部321形成於水平方向較長之大致矩形狀之開口區域。於框體300A內產生之熱(藉由設置於框體300A內之冷卻機構之作用而冷卻壓縮機後之冷卻氣流)係通過外管道部321,向框體300A外排出。
如圖3所示,外管道部321包含上壁322、下壁323、支持壁324、及側壁325。上壁322於水平方向延伸。下壁323於上壁322之下方於水平方向延伸。將壓縮空氣向冷卻部400A引導之引導管700係以通過外 管道部321內之方式,於上壁322與下壁323之間,自框體300A內延伸。自框體300A內延伸之引導管700係向支持壁324彎曲,貫通支持壁324。支持壁324支持引導管700。如圖2所示,引導管700係於貫通支持壁324後,於支持壁324之附近,連接於冷卻部400A之上游連接端420。外管道部321之側壁325配置於支持壁324之相反側。
產生朝向冷卻部400A之冷卻風之4個外風扇裝置430係位於外管道部321之下方,沿外管道部321之下壁323排列於水平方向。4個外風扇裝置430配置於下壁323、除濕部610及控制部620之組之間。
圖4係保護罩500A之概略性剖視圖。參照圖2至圖4,說明保護罩500A。
如圖4所示,保護罩500A包含擋板510、及通風板520。擋板510係於冷卻管410之下方大致水平地橫置。通風板520係自擋板510大致垂直地立設,與外風扇裝置430對向。
框體300A之第2壁部320包含安裝有保護罩500A及外風扇裝置430之安裝板326。於安裝板326,形成有於水平方向較長之大致矩形狀之開口區域328。外管道部321係以包圍形成於安裝板326之開口區域328之方式配置(參照圖3)。外風扇裝置430配置於安裝板326與冷卻管410之間。關於外風扇裝置430之高度位置,外風扇裝置430配置於外管道部321之下壁323、與保護罩500A之擋板510之間。外風扇裝置430係將冷卻風送向通風板520。其結果,將位於外風扇裝置430與通風板520之間之冷卻管410內之壓縮空氣適當冷卻。
自外風扇裝置430送出之冷卻風之一部分係與冷卻管410及通風板520衝撞,其後欲朝向下方。保護罩500A之擋板510阻斷朝向下方之冷卻風之流動,因而除濕部610及控制部620可不受來自外風扇裝置430之冷卻風影響而適當地動作。
通風板520包含矩形框板521、及金屬擴張網522。金屬擴張網 522係由矩形框板521包圍。於金屬擴張網522形成有多個通風孔,因而外風扇裝置430產生之冷卻風之多數通過金屬擴張網522,向保護罩500A之外排出。因此,冷卻管410內之壓縮空氣被有效地冷卻。亦可替代金屬擴張網522,使用沖孔金屬或具有通風構造之其他板材。本實施形態之原理並不限定於保護罩500A之特定之通風構造。
外風扇裝置430係於水平方向與框體300A之安裝板326隔開。因此,於外風扇裝置430與安裝板326之間,形成有吸引空間431(參照圖4)。外風扇裝置430係自吸引空間431吸引空氣,向冷卻管410及通風板520送出冷卻空氣。
外管道部321之下壁323形成吸引空間431之上側邊界。如上所述,外管道部321之內部空間係用於排出於框體300A內變暖之空氣。下壁323係將吸引空間431與外管道部321之內部空間區隔,因而外風扇裝置430不會吸入於框體300A內變暖之空氣。外管道部321亦可由隔熱性較框體300A之安裝板326更優異之材料形成。
保護罩500A之擋板510包含與框體300A之安裝板326對向之對向緣511。對向緣511係自框體300A之安裝板326隔開。因此,對向緣511與框體300A之安裝板326協動,於外風扇裝置430之下方,形成與吸引空間431相連之開口區域432(參照圖4)。因此,外風扇裝置430通過開口區域432及吸引空間431而吸引冷卻部400A之下方之空間之外氣,且向冷卻管410及通風板520送出冷卻空氣。
<第3實施形態>
與第2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外風扇裝置亦可對控制部之冷卻作出貢獻。於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控制部之冷卻技術。
圖5係控制部620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3及圖5,說明控制部620。
如圖5所示,控制部620具備矩形箱形之控制箱621、及多種電子 機器622。電子機器622係收納於控制箱621內。電子機器622中之至少1者被用於配置於框體300A內之壓縮機(未圖示)之控制。
如圖5所示,控制箱621包含頂板623、輸入連接器壁624、及輸出連接器壁625。如圖3所示,頂板623位於外風扇裝置430之下方。輸入連接器壁624包含垂直板626、及2個輸入連接器627。垂直板626大致垂直地立設。輸入連接器627係自垂直板626朝外側突出。電力亦可通過輸入連接器627向電子機器622供給。電子機器622亦可於通過輸入連接器627之電力供給下,產生用以控制及驅動壓縮機之多種信號。
輸出連接器壁625包含安裝板628、及5個輸出連接器629。安裝板628包含:上緣,其係與頂板623協動而形成於水平方向延伸之角部;及側緣,其係與輸入連接器壁624之垂直板626協動而形成於垂直方向延伸之角部。安裝板628安裝於框體300A。輸出連接器629係自安裝板628突出。輸出連接器629被用於與配置於框體300A內之多種裝置之電性連接。5個輸出連接器629中之一部分亦可用於向驅動壓縮機之驅動源(未圖示)輸出控制信號。5個輸出連接器629之另一部分亦可用於向電子機器622發送來自檢測壓縮機之運轉狀態之檢測元件之檢測信號。
如圖5所示,控制箱621之頂板623包含第1開口緣631、第2開口緣632、第3開口緣633、及第4開口緣634。第1開口緣631、第2開口緣632、第3開口緣633及第4開口緣634形成矩形開口630。第1開口緣631及第2開口緣632係與輸出連接器壁625之安裝板628大致平行。第1開口緣631位於第2開口緣632與輸出連接器壁625之安裝板628之間。第3開口緣633及第4開口緣634係與輸入連接器壁624之垂直板626大致平行。第3開口緣633位於第4開口緣634與輸入連接器壁624之垂直板626之間。
控制箱621包含第1肋部641、第2肋部642、第3肋部643、及第4肋部644。第1肋部641、第2肋部642、第3肋部643及第4肋部644係自頂板623朝上方突出。
第1肋部641係形成為大致C型。第1肋部641包含中間部645、第1彎曲部646、及第2彎曲部647。中間部645係沿第1開口緣631延伸。第1彎曲部646及第2彎曲部647係自中間部645彎曲,自第1開口緣631向第2開口緣632延伸。第1彎曲部646位於較第4肋部644更靠近第3肋部643之位置。第2彎曲部647位於較第3肋部643更靠近第4肋部644之位置。
與第1肋部641不同,第2肋部642係沿第2開口緣632大致直線狀地延伸。
第3肋部643係形成為大致J字狀。第3肋部643包含第1部分651、第2部分652、及第3部分653。第1部分651係沿第3開口緣633延伸。第2部分652係自第1部分651彎曲,沿第1開口緣631延伸。第3部分653係自第2部分652彎曲,且自第1開口緣631向第2開口緣632延伸。
第3肋部643之第3部分653與第1肋部641之第1彎曲部646對向。第3部分653係自第1彎曲部646隔開。因此,於第1彎曲部646與第3部分653之間,形成有流道654。
第4肋部644形成為大致L字狀。第4肋部644包含第1部分655、第2部分656、及第3部分657。第1部分655係沿第4開口緣634延伸。第2部分656係自第1部分655彎曲,沿第1開口緣631延伸。第3部分657係自第2部分656彎曲,且自第1開口緣631向第2開口緣632延伸。
第4肋部644之第3部分657與第1肋部641之第2彎曲部647對向。第3部分657係自第2彎曲部647隔開。因此,於第2彎曲部647與第3部分657之間形成有流道658。
圖6係控制部620之另1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3至圖6,進而說 明控制部620。
如圖6所示,控制箱621包含罩體659、及進氣壁660。罩體659覆蓋參照圖5說明之矩形開口630。進氣壁660立設於參照圖5說明之輸入連接器壁624之相反側。進氣壁660包含進氣窗661。進氣窗661容許通過空氣。
罩體659係與第1肋部641(參照圖5)及第3肋部643(參照圖5)協動,形成流道654(參照圖5)之開口端662。因此,流道654向框體300A開口。罩體659係與第1肋部641及第4肋部644(參照圖5)協動,形成流道658(參照圖5)之開口端663。因此,流道658向框體300A開口。
如參照圖4說明,外風扇裝置430將吸引空間431設為負壓環境。流道654、658之開口端662、663(參照圖6)位於吸引空間431之下方,因而控制箱621內之空氣通過流道654、658,被吸出至吸引空間431。其後,自控制箱621吸出之空氣係藉由外風扇裝置430,而作為冷卻風向冷卻管410(參照圖4)送出。因此,設計者亦可不於控制箱621內配置具有過高冷卻能力之冷卻設備。若外風扇裝置430可充分吸入控制箱621內之空氣,則設計者亦可不於控制箱621內配置冷卻設備。
如上所述,外風扇裝置430可吸出控制箱621內之空氣。其間,外氣自進氣窗661流入。因此,於控制箱621內,產生自進氣窗661朝向流道654、658之開口端662、663之內部氣流。控制箱621內之電子機器622(參照圖5)係藉由內部氣流而適當冷卻。
<第4實施形態>
於與第3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設計原理下,於控制部之框體之頂板之周圍,吸引較多空氣。因此,若於頂板附近配置有排出大量之熱之電子機器,則控制部被有效地冷卻。於第4實施形態中,說明用以有效冷卻控制部之技術。
圖7係顯示控制部620之內部構造之概略圖。參照圖3、圖6及圖 7,說明控制部620。
控制部620作為電子機器622,亦可具備2個驅動器671、及序列產生器672。驅動器671產生用以驅動配置於框體300A(參照圖3)內之壓縮機或其他裝置之驅動信號。序列產生器672亦可接收安裝於空氣壓縮裝置100A(參照圖3)之多種感測器產生之檢測信號。此外,序列產生器672亦可自與空氣壓縮裝置100A一起被利用之其他裝置接收多種信號。序列產生器672亦可處理該等信號,控制驅動器671。
驅動器671排出較序列產生器672溫度更高之熱。如圖7所示,驅動器671配置於較序列產生器672更上方,因而驅動器671排出之熱不易對序列產生器672造成影響。因此,序列產生器672可穩定地動作。
驅動器671配置於控制箱621之罩體659之附近。如圖6所示,罩體659係形成開口端662、663作為由外風扇裝置430吸引之空氣之流出口,因而驅動器671之周圍之空氣自控制箱621被有效地吸出。
驅動器671亦可配置於與橫切進氣窗661之假想水平面交叉之高度位置。該情形時,驅動器671直接暴露於外風扇裝置430之作動下產生於控制箱621內之內部氣流(自進氣窗661向開口端662、663之空氣之流動)。因此,驅動器671被有效地冷卻。
<第5實施形態>
如與上述多種實施形態關聯說明,冷卻部、控制部及除濕部安裝於框體之外側。因此,作業者可容易地接達該等裝置。於第5實施形態中,說明該等裝置對框體之連接構造。
圖8係概略性顯示框體300A之骨架構造之立體圖。參照圖8,說明框體300A。
框體300A包含底板330、支持板340、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第3支柱353、第4支柱354、中間支柱355、第1樑材356、及第2樑材357。底板330為大致矩形狀。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第3支 柱353及第4支柱354各者係自底板330之4個角部分各者朝上方延伸。第1支柱351及第3支柱353排列於底板330之1條對角線上。第2支柱352及第4支柱354排列於底板330之另1條對角線上。第1支柱351及第2支柱352被利用於除濕部610(參照圖2)、控制部620(參照圖2)及形成有外管道部321之第2壁部320(參照圖2)之安裝。
第1樑材356係於第1支柱351與第2支柱352之間大致水平地延伸。第2樑材357係於第3支柱353與第4支柱354之間大致水平地延伸。支持板340係藉由第1樑材356與第2樑材357支持,橫置於底板330上。中間支柱355係於第1支柱351與第2支柱352之間,自底板330大致垂直地延伸至第1樑材356。
除濕部610係以封閉由第2支柱352、中間支柱355、底板330及第1樑材356包圍之大致矩形之空間之方式安裝。控制部620係以封閉由第1支柱351、中間支柱355、底板330及第1樑材356包圍之大致矩形之空間之方式安裝。形成有外管道部321之第2壁部320係以封閉由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及第1樑材356包圍之大致矩形之空間之方式安裝。
除濕部610、控制部620及第2壁部320亦可使用螺絲固定。該情形時,作業者可自框體300A容易地分離除濕部610、控制部620及第2壁部320。因此,作業者可容易地檢查及/或修繕空氣壓縮裝置100A。
圖9係空氣壓縮裝置100A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2、圖8及圖9,進而說明框體300A之構造。
框體300A進而包含側面板361、362(參照圖2及圖9)、頂板370(參照圖9)、轉動罩380(參照圖9)、及第1壁部390(參照圖9)。頂板370係連接於第1支柱351(參照圖8)、第2支柱352(參照圖8)、第3支柱353(參照圖8)及第4支柱354(參照圖8)之上端,且橫置於支持板340(參照圖8)之上方。側面板361封閉由第2支柱352、第3支柱353、底板330及頂板 370包圍之空間。與側面板361相反側之側面板362封閉由第1支柱351、第4支柱354、底板330及頂板370包圍之空間。轉動罩380可轉動地安裝於第2樑材357。轉動罩380封閉由第2樑材357、底板330、第3支柱353及第4支柱354包圍之空間。第1壁部390配置於轉動罩380之上方。第1壁部390封閉由第2樑材357、頂板370、第3支柱353及第4支柱354包圍之空間。
側面板361、362、頂板370及第1壁部390亦可使用螺絲固定。該情形時,作業者可卸除側面板361、362、頂板370及第1壁部390,且容易地接達配置於框體300A內之各種裝置。因此,作業者可容易地檢查及/或修繕空氣壓縮裝置100A。
轉動罩380可轉動地安裝於第2樑材357,因而作業者可將轉動罩380之下端部朝上方按壓,且容易地接達底板330與支持板340之間之空間。因此,作業者可容易地檢查及/或修繕空氣壓縮裝置100A。
<第6實施形態>
設計者可於與第5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框體內配置多種裝置。於第6實施形態中,說明空氣壓縮裝置之例示性內部構造。
圖10係空氣壓縮裝置100A之概略性立體圖。參照圖1、圖2、圖8至圖10,說明空氣壓縮裝置100A。
空氣壓縮裝置100A具備壓縮機構110、及冷卻機構120。壓縮機構110產生壓縮空氣。冷卻機構120冷卻壓縮機構110。
壓縮機構110包含壓縮機200A、馬達210、及傳遞機構220。壓縮機200A與參照圖1說明之壓縮機200對應。壓縮機200A固定於支持板340之上表面。馬達210安裝於支持板340之下表面。馬達210係於控制部620(參照圖2)之控制下,產生用以驅動壓縮機200A之驅動力。壓縮機200A及馬達210排列於垂直方向,因而設計者可對框體300A之水平剖面之面積賦予較小值。
傳遞機構220係自馬達210向壓縮機200A傳遞驅動力。參照圖9說明之側面板362係立設於傳遞機構220之附近,且如與第5實施形態關聯說明,容易卸除,因而作業者可容易地接達傳遞機構220,且可容易地進行傳遞機構220之修繕或檢查。
傳遞機構220包含上滑輪221、下滑輪222、無端帶223、及張力滑輪224。上滑輪221安裝於壓縮機200A。下滑輪222安裝於馬達210。無端帶223係以圍繞上滑輪221、下滑輪222及張力滑輪224之方式捲掛。張力滑輪224係對無端帶223賦予適當張力。
轉動罩380包含於水平方向延伸之複數個簷板381。複數個簷板381排列於垂直方向。外氣可自形成於鄰接之簷板381之間之空隙流入至框體300A。流入至框體300A之外氣係由冷卻機構120作為冷卻氣流而使用。
冷卻機構120包含內風扇裝置121、及冷流調整箱122。第1壁部390包含平板391、及凸出壁392。平板391係將由第3支柱353(參照圖8)、第4支柱354(參照圖8)、第2梁材357(參照圖8)及頂板370包圍之空間部分封閉。凸出壁392係使用市售之所謂之桿鎖或螺絲之適當之固定具而安裝於平板391。凸出壁392自平板391朝外側凸出。內風扇裝置121係通過形成於平板391之開口區域(未圖示),安裝於凸出壁392。凸出壁392可自平板391卸除。作業者可卸除凸出壁392,且自框體300A取出內風扇裝置121。
與馬達210相同,內風扇裝置121亦可於控制部620之控制下動作。若內風扇裝置121作動,則框體300A內之空氣由內風扇裝置121吸入。其間,框體300A之外之空氣通過轉動罩380向框體300A流入。
冷流調整箱122配置於內風扇裝置121與壓縮機200A之間。冷流調整箱122調整自內風扇裝置121吹出之冷卻風之流域形狀。
圖11A係冷流調整箱122之概略性立體圖。圖11B係冷流調整箱 122之概略性後視圖。使用圖10至圖11B,說明冷流調整箱122。
如圖11A及圖11B所示,冷流調整箱122包含前板131、後板132、及外周板133。前板131與內風扇裝置121(參照圖10)對向。前板131包含外緣134、及內緣135。外緣134形成前板131之大致矩形狀之外形輪廓。內緣135形成大致圓形之開口區域。藉由內緣135形成之開口區域之直徑大致等於內風扇裝置121之風扇葉片之旋轉直徑。或,開口區域之直徑係設定為較風扇葉片之旋轉直徑稍大。因此,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空氣可有效流入至冷流調整箱122。
後板132立設於前板131與壓縮機200A(參照圖10)之間。後板132包含外緣136、及內緣137。與前板131之外緣134相同,後板132之外緣136形成後板132之大致矩形狀之外形輪廓。與多數一般壓縮機相同,壓縮機200A於包含壓縮機200A之旋轉軸之垂直之假想平面上,具有大致矩形狀之剖面輪廓。後板132之內緣137形成以適合壓縮機200A之剖面之形狀及大小之方式形成之大致矩形狀之開口區域。外周板133連接於前板131及後板132之外緣134、136。因此,流入至藉由前板131之內緣135形成之大致圓形之開口區域之冷卻空氣係自藉由後板132之內緣137形成之大致矩形狀之開口區域流出,有效碰觸壓縮機200A。因此,壓縮機200A被有效地冷卻。
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係通過冷流調整箱122,向壓縮機200A流動。冷卻風與壓縮機200A衝撞。其結果,冷卻風可自壓縮機200A奪取熱。
如圖10所示,壓縮機200A配置於冷流調整箱122、與立設於第1壁部390之相反側之第2壁部320之間。因此,藉由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自壓縮機200A奪取熱後,向第2壁部320流動。
如圖4所示,第2壁部320包含配置於框體300A內之內管道部327。內管道部327係與配置於框體300A之外之外管道部321協動,形 成開口部328。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氣流係通過開口部328,自框體300A排出。於本實施形態中,排氣管道係藉由外管道部321與內管道部327例示。
如圖4所示,冷卻管410係跨及第1冷卻區間與第2冷卻區間,蜿蜒延伸。外管道部321係向第1冷卻區間突出。於第1冷卻區間中,冷卻管410與開口部328對向。於第2冷卻區間中,冷卻管410與外風扇裝置430對向。
如上所述,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自開口部328排出,因而冷卻管410於第1冷卻區間中,暴露於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因此,於第1冷卻區間中沿冷卻管410流動之壓縮空氣係藉由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冷卻。冷卻管410於第2冷卻區間中,與外風扇裝置430對向,因而冷卻管410於第2冷卻區間中,暴露於外風扇裝置430產生之冷卻風。因此,於第2冷卻區間中沿冷卻管410流動之壓縮空氣係藉由外風扇裝置430產生之冷卻風冷卻。
參照圖10說明之內風扇裝置121亦可為使風扇葉片繞沿形成於開口部328之下方之假想水平面延伸之旋轉中心軸旋轉之軸流風扇裝置。該情形時,內風扇裝置121產生之冷卻風之多數與第2壁部320衝撞。
如圖4所示,內管道部327包含內襯於與內風扇裝置121相對之第2壁部320之安裝板326之內襯材料329。內襯材料329亦可具有較安裝板326更高之吸音性能。內襯材料329位於開口部328之下方。內襯材料329係沿開口部328之下緣,大致水平地延伸。與第2壁部320衝撞之冷卻風之多數沿內襯材料329流動,因而自開口部328放出之噪音之音量降低。於本實施形態中,吸音區域係藉由配置有內襯材料329之區域例示。
<第7實施形態>
設計者亦可於框體內配置複數個壓縮機。若空氣壓縮裝置具備複數個壓縮機,則空氣壓縮裝置可於短時間產生大量之壓縮空氣。於第7實施形態中,說明具備複數個壓縮機之空氣壓縮裝置。
圖12係顯示空氣壓縮裝置100A之內部構造之概略性俯視圖。參照圖12,進而說明空氣壓縮裝置100A。
空氣壓縮裝置100A具備壓縮機構140、及冷卻機構150。壓縮機構140產生壓縮空氣。冷卻機構150冷卻壓縮機構140。壓縮機構140係與關聯第6實施形態說明之壓縮機構110處於鏡像關係。因此,關於第6實施形態之壓縮機構110之說明係援用於壓縮機構140。冷卻機構150係與關聯第6實施形態說明之冷卻機構120構造上相同。因此,關於第6實施形態之冷卻機構120之說明係援用於冷卻機構150。
壓縮機構140包含壓縮機230。與壓縮機構110之壓縮機200A相同,壓縮機230產生壓縮空氣。壓縮機200A包含埠壁201。壓縮機230包含埠壁231。壓縮機200A之埠壁201與壓縮機230之埠壁231對向。於埠壁201、231各者,形成有供框體300A之外之外氣流入之進氣埠(未圖示)及送出壓縮空氣之送出埠(未圖示)。
空氣壓縮裝置100A進而具備配置於埠壁201、231之間之進氣引導構造800。框體300A之外之外氣係通過進氣引導構造800,流入至壓縮機200A、230各者。壓縮機200A、230各者係壓縮通過進氣引導構造800流入之外氣,產生壓縮空氣。壓縮空氣係通過與第2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引導管700,被送出至框體300A之外。
圖13係進氣引導構造800之概略性剖視圖。參照圖9、圖12及圖13,說明進氣引導構造800。
如圖9所示,第1壁部390包含過濾罩393。過濾罩393配置於形成凸出壁392之山型之凹區域內。與凸出壁392相同,過濾罩393安裝於平板391。作業者可自平板391卸除過濾罩393。
如圖13所示,進氣引導構造800包含進氣管道810、過濾裝置820、及修邊密封圈831。過濾裝置820配置於過濾罩393與進氣管道810之間。修邊密封圈831係將過濾裝置820氣密地連接於進氣管道810之橡膠製之環構件。
進氣管道810係形成為大致長方體形狀之中空之箱構件。若壓縮機200A、230作動,則於進氣管道810內產生負壓環境。其結果,框體300A之外之外氣係通過過濾罩393,流入至框體300A內。其後,外氣通過過濾裝置820。過濾裝置820去除於流入之外氣內浮游之塵埃。藉由過濾裝置820淨化之空氣係向進氣管道810內流入。
圖14係進氣管道810之周圍之進氣引導構造800之概略性放大橫剖視圖。參照圖14,進而說明進氣引導構造800。
進氣引導構造800進而包含2根供給管811、812、及2個修邊密封圈832、833。修邊密封圈832係用於供給管811與進氣管道810之間之連接。修邊密封圈833係用於供給管812與進氣管道810之間之連接。
供給管811係自安裝於進氣管道810之修邊密封圈832連接於壓縮機200A之埠壁201。藉由過濾裝置820淨化之外氣係通過進氣管道810及供給管811向壓縮機200A流入。
供給管812係自安裝於進氣管道810之修邊密封圈833連接於壓縮機230之埠壁231。藉由過濾裝置820淨化之外氣係通過進氣管道810及供給管812向壓縮機230流入。
圖15係引導管700之一部分之概略性放大立體圖。參照圖2至圖4、圖12及圖15,說明引導管700。
如圖12所示,引導管700包含2個噴出管710、720、合流部730、及合流管740。噴出管710係將壓縮機200A產生之壓縮空氣向配置於第1壁部390之附近之合流部730引導。噴出管720係將壓縮機230產生之壓縮空氣向合流部730引導。合流管740係自合流部730向與第1壁部 390相反之側之第2壁部320延伸,於框體300A之外,連接於冷卻管410。
引導管700係將框體300A內較長之流動路徑賦予至壓縮空氣。藉由冷卻機構120、150產生之冷卻風係於直至自開口部328(參照圖4)排出為止之期間,於框體300A內流動。因此,壓縮空氣可於框體300A內,長時間受到藉由冷卻機構120、150產生之冷卻風之冷卻。
如圖15所示,合流部730包含歧管731、及2個逆止閥732、733。逆止閥732、733安裝於歧管731。噴出管710連接於逆止閥732。沿噴出管710流動之壓縮空氣係通過逆止閥732向歧管731流入。逆止閥732阻止自歧管731向噴出管710返回之壓縮空氣之流動。噴出管720連接於逆止閥733。沿噴出管720流動之壓縮空氣係通過逆止閥733向歧管731流入。逆止閥733阻止自歧管731向噴出管720返回之壓縮空氣之流動。
於歧管731之內部,形成有使壓縮空氣之2個流動合流之合流內管(未圖示)。藉由合流內管合流之壓縮空氣係通過合流管740,自歧管731排出。
如圖4所示,合流管740係通過內管道部327,插入至開口部328。如圖3所示,合流管740於外管道部321內彎曲,向外管道部321之支持壁324延伸。合流管740係貫通支持壁324,連接於參照圖2說明之冷卻部400A之上游連接端420。
設計者可根據與上述多種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設計原理,設計多種空氣壓縮裝置。亦可將與上述多種實施形態中之1者關聯說明之多種特徵中之一部分,應用於與另1個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空氣壓縮裝置。
與上述各種實施形態關聯說明之例示性之空氣壓縮裝置主要具備以下之特徵。
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一態樣之空氣壓縮裝置具備:壓縮機,其產生壓縮空氣;框體,其形成收納上述壓縮機之收納空間;冷卻部,其係於上述框體之外,冷卻上述壓縮空氣;及保護罩,其至少部分覆蓋上述冷卻部。
根據上述構成,冷卻部於框體外冷卻壓縮空氣,因而冷卻部不易受到來自收納於框體內之壓縮機之發熱之影響。因此,壓縮空氣與於框體內設置冷卻部之情形相比,被有效地冷卻。保護罩至少部分覆蓋冷卻部,因而配置於框體外之冷卻部由保護罩適當保護。保護罩防止車輛行駛時飛散之飛石等擊中冷卻部而造成損傷。保護罩可以覆蓋冷卻部之整體之方式設置。又,使冷卻氣流通過冷卻部內之情形時,通過冷卻部後之冷卻空氣以避免向其他周邊機器衝撞之方式,向外部之特定空間排出。保護罩亦可藉由至少設置於冷卻部與排出該冷卻空氣之特定空間之間,而防止飛石等通過該特定空間擊中冷卻部。
關於上述構成,空氣壓縮裝置亦可進而具備由上述框體外之空氣產生朝向上述冷卻部之冷卻氣流之外風扇裝置。
根據上述構成,冷卻氣流係藉由外風扇裝置由框體外之空氣產生,且朝向冷卻部,因而通過冷卻部內之壓縮空氣與由框體內之空氣產生冷卻氣流之情形相比,被有效地冷卻。
關於上述構成,空氣壓縮裝置亦可進而具備:外風扇裝置,其配置於上述框體與上述冷卻部之間;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壓縮機;及除濕部,其係將通過上述冷卻部之上述壓縮空氣除濕。上述控制部及上述除濕部亦可配置於上述冷卻部之下方。上述保護罩亦可包含橫置於上述冷卻部之下方之擋板。上述擋板妨礙自上述冷卻部朝向上述控制部及上述除濕部之氣流。
根據上述構成,擋板妨礙自冷卻部朝向控制部及除濕部之氣流,因而藉由流動於冷卻部之壓縮空氣而變暖之氣流不易影響控制部 及除濕部。
關於上述構成,上述保護罩亦可包含自上述擋板立設之通風板。上述冷卻部亦可配置於上述通風板與上述外風扇裝置之間。於上述通風板,形成有通風孔。
根據上述構成,冷卻部配置於通風板與外風扇裝置之間,因而冷卻部被適當保護遠離車輛行駛時之飛石等。於通風板形成有通風孔,因而外風扇裝置產生之冷卻氣流可通過通風板之通風孔而向外部排出。因此,通過冷卻部內之壓縮空氣被有效地冷卻。
關於上述構成,上述擋板亦可包含與上述框體對向之對向緣。上述對向緣係於上述外風扇裝置之下方,與上述框體協動,形成開口區域。
根據上述構成,外風扇裝置可自形成於外風扇裝置之下方之開口區域吸入空氣,因而外風扇裝置可使用幾乎未受流動於冷卻部之壓縮空氣之熱之空氣形成冷卻氣流。
關於上述構成,空氣壓縮裝置亦可進而具備向上述壓縮機產生冷卻氣流之內風扇裝置。上述框體亦可包含配置於上述外風扇裝置之上方之排氣管道。上述冷卻部亦可包含具有與上述排氣管道對向之第1冷卻區間、及與上述外風扇裝置對向之第2冷卻區間之冷卻管。來自上述內風扇裝置之上述冷卻氣流亦可通過上述排氣管道,自上述框體向外部排出。
根據上述構成,壓縮機係由內風扇裝置產生之冷卻氣流而適當冷卻。其後,冷卻氣流可通過配置於外風扇裝置之上方之排氣管道被排出,且適當冷卻流動於冷卻部之第1冷卻區間之壓縮空氣。壓縮空氣其後流動於冷卻部之第2冷卻區間,由外風扇裝置產生之冷卻氣流冷卻,因而空氣壓縮裝置可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
關於上述構成,上述框體亦可包含安裝有上述內風扇裝置之第1 壁部、及與上述第1壁部相反側之第2壁部。上述排氣管道亦可包含配置於上述收納空間內之內管道部、及自形成於上述第2壁部之開口部向上述第1冷卻區間突出之外管道部。上述內管道部亦可包含較上述開口部位於更下方且與上述內風扇裝置相對之吸音區域。
根據上述構成,吸音區域與內風扇裝置相對,因而框體內產生之噪音不易向框體外漏出。
關於上述構成,空氣壓縮裝置亦可進而具備將上述壓縮空氣自上述壓縮機引導至上述冷卻部之引導管。上述引導管亦可通過上述排氣管道,連接於上述冷卻部。
根據上述構成,引導管係通過排氣管道,連接於冷卻部,因而流動於引導管之壓縮空氣由冷卻氣流適當冷卻。因此,空氣壓縮裝置可有效地冷卻壓縮空氣。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上述實施形態之原理被較佳地利用於需要壓縮空氣之多種技術領域。

Claims (8)

  1. 一種空氣壓縮裝置,其包含:壓縮機,其產生壓縮空氣;框體,其形成收納上述壓縮機之收納空間,且上述框體具有:第1壁部,其形成有開口,並具有關閉該開口的構件;及第2壁部,其立設於與上述第1壁部相反側;冷卻部,其以自上述框體的上述第2壁部突出的方式安裝於上述第2壁部的外側,冷卻上述壓縮空氣;及保護罩,其至少部分地覆蓋上述冷卻部。
  2. 如請求項1之空氣壓縮裝置,其進而包含:外風扇裝置,其係由上述框體外之大氣產生朝向上述冷卻部之冷卻氣流。
  3. 一種空氣壓縮裝置,其包含:壓縮機,其產生壓縮空氣;框體,其形成收納上述壓縮機之收納空間;冷卻部,其於上述框體外冷卻上述壓縮空氣;及保護罩,其至少部分地覆蓋上述冷卻部;其中該空氣壓縮裝置進而包含: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壓縮機;及除濕部,其係對通過上述冷卻部之上述壓縮空氣進行除濕;且上述控制部及上述除濕部配置於上述冷卻部之下方;上述保護罩包含橫置於上述冷卻部之下方之擋板;上述擋板妨礙自上述冷卻部朝向上述控制部及上述除濕部之氣流。
  4. 如請求項3之空氣壓縮裝置,其進而包含:外風扇裝置,其係由上述框體外之大氣產生朝向上述冷卻部之冷卻氣流;其中上述保護罩包含自上述擋板立設之通風板;且上述冷卻部配置於上述通風板與上述外風扇裝置之間;於上述通風板形成通風孔。
  5. 如請求項3之空氣壓縮裝置,其中上述擋板包含與上述框體對向之對向緣;且上述對向緣係於上述外風扇裝置之下方,與上述框體協動而形成開口區域。
  6. 如請求項2、4至5中任一項之空氣壓縮裝置,其中進而包含:內風扇裝置,其朝向上述壓縮機產生冷卻氣流;且上述框體包含配置於上述外風扇裝置之上方之排氣管道;上述冷卻部包含冷卻管,該冷卻管具有與上述排氣管道對向之第1冷卻區間、及與上述外風扇裝置對向之第2冷卻區間;來自上述內風扇裝置之上述冷卻氣流係通過上述排氣管道,自上述框體向外部排出。
  7. 如請求項6之空氣壓縮裝置,其中上述框體包含安裝有上述內風扇裝置之第1壁部、及與上述第1壁部相反側之第2壁部;上述排氣管道包含配置於上述收納空間內之內管道部、及自形成於上述第2壁部之開口部向上述第1冷卻區間突出之外管道部;且上述內管道部包含位於較上述開口部更下方且與上述內風扇裝置相對之吸音區域。
  8. 如請求項7之空氣壓縮裝置,其進而包含: 引導管,其係將上述壓縮空氣自上述壓縮機引導至上述冷卻部;且上述引導管係通過上述排氣管道而連接於上述冷卻部。
TW105116511A 2015-05-29 2016-05-26 Air compression device TWI621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0705 2015-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640A TW201704640A (zh) 2017-02-01
TWI621775B true TWI621775B (zh) 2018-04-21

Family

ID=5744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511A TWI621775B (zh) 2015-05-29 2016-05-26 Air compress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2) EP3581799B1 (zh)
JP (1) JP6770954B2 (zh)
CN (1) CN107614873B (zh)
SG (1) SG11201709423WA (zh)
TW (1) TWI621775B (zh)
WO (1) WO201619475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4950A (en) * 1939-11-20 1941-12-02 Waukesha Motor Co Engine-generator unit
US4696626A (en) * 1985-02-08 1987-09-29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Railroad car air compressor unit
US4784585A (en) * 1986-07-17 1988-11-15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Electric air compressor
JPH10176668A (ja) * 1996-12-19 1998-06-30 Kobe Steel Ltd 空冷パッケージ形注油式圧縮機
US20130299529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Wabtec Holding Corp. Modular Support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 Equipment
US20140216578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ed air supply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3648A (en) * 1978-10-17 1980-04-19 Mitsui Seiki Kogyo Kk Compressed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for air compressor
DE10117791A1 (de) * 2001-04-10 2002-10-17 Boge Kompressoren Kompressoranlage
JP3951697B2 (ja) * 2001-12-14 2007-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クリュー型コンプレッサ
US20040191085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Ingersoll-Rand Company Fluid coo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JP3150077U (ja) 2009-01-29 2009-04-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空気圧縮装置
CN201461332U (zh) * 2009-08-07 2010-05-12 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 压缩机风冷模块结构
CN203441708U (zh) * 2013-08-13 2014-02-19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一种燃气轮机压缩空气模块装置
CN204140325U (zh) * 2014-08-18 2015-02-04 青阳县天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4950A (en) * 1939-11-20 1941-12-02 Waukesha Motor Co Engine-generator unit
US4696626A (en) * 1985-02-08 1987-09-29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Railroad car air compressor unit
US4784585A (en) * 1986-07-17 1988-11-15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Electric air compressor
JPH10176668A (ja) * 1996-12-19 1998-06-30 Kobe Steel Ltd 空冷パッケージ形注油式圧縮機
US20130299529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Wabtec Holding Corp. Modular Support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 Equipment
US20140216578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ompressed air suppl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0954B2 (ja) 2020-10-21
EP3306087A1 (en) 2018-04-11
WO2016194750A1 (ja) 2016-12-08
EP3581799A1 (en) 2019-12-18
JPWO2016194750A1 (ja) 2018-03-15
EP3581799B1 (en) 2020-10-07
EP3306087A4 (en) 2018-12-19
CN107614873A (zh) 2018-01-19
CN107614873B (zh) 2019-11-12
TW201704640A (zh) 2017-02-01
SG11201709423WA (en) 2017-12-28
EP3306087B1 (en) 202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0378B2 (ja)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039320B2 (ja) 車両
JP5012260B2 (ja) ダクトファン
JP638581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JP6225034B2 (ja) 防音箱の吸排気口構造
TWI621775B (zh) Air compression device
JP2005248934A (ja) ダクトファン
JP5433611B2 (ja)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JP4203381B2 (ja) 防音型エンジン駆動作業機
TW201629404A (zh) 空氣清淨裝置
JP5251246B2 (ja)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JP5521648B2 (ja)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TWI641760B (zh) Air compression device
JP5217891B2 (ja)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JP2007023913A (ja) 送風機用の低騒音ファン装置
JP5217893B2 (ja) 消音ボックス付送風機
JP6998011B2 (ja) エアファンの消音器
JP2018193958A (ja) 送風装置
JP4456081B2 (ja) 開閉弁装置
JP200613857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6189198A (ja) 天井吊形空気調和機
JPH0815199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14432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8091184A (ja) 発電ユニット用エンクロージャ
JPH0336432A (ja) 空気調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