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873A - 空气压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压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4873A CN107614873A CN201680031507.0A CN201680031507A CN107614873A CN 107614873 A CN107614873 A CN 107614873A CN 201680031507 A CN201680031507 A CN 201680031507A CN 107614873 A CN107614873 A CN 1076148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air
- housing
- compressor
- fa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1—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装置,该空气压缩装置包括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形成收纳所述压缩机的收纳空间的壳体、用于在所述壳体之外冷却所述压缩空气的冷却部、以及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冷却部的保护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装置可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利用搭载在车辆(例如铁道车辆)上的空气压缩装置生成的压缩空气也有时被供给到用于对车辆作用制动力的制动装置、用于对车辆的门进行开闭驱动的气动设备。
专利文献1提出了搭载在铁道车辆上的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具有用于收纳压缩机、后冷却器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内部装置的壳体。壳体能够适当地保护内部装置不受车辆行驶时的飞石等的损害。此外,壳体具有相对于从内部装置发出的声音而言的隔音功能、相对于内部装置音而言的防尘功能。
在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压缩时,自压缩机和被压缩的空气产生很大的热量。壳体具有上述的保护功能,而另一方面会产生封入热的弊病。因而,以往的空气压缩装置不能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授权第31500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其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壳体,其形成收纳所述压缩机的收纳空间;冷却部,其用于在所述壳体之外冷却所述压缩空气;以及保护罩,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冷却部。
上述的空气压缩装置通过在壳体之外设置被保护罩覆盖的冷却部,从而与在易于成为高温的收纳空间内设置冷却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保护冷却部不受车辆行驶时的飞石等的损伤的同时,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
利用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另一个概略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保护罩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控制部的概略的立体图(第3实施方式)。
图6是图5所示的控制部的另一个概略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控制部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图(第4实施方式)。
图8是概略地表示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壳体的骨架构造的立体图(第5实施方式)。
图9是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第6实施方式)。
图11A是图10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冷流调整箱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冷流调整箱的概略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的俯视图(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图1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进气引导构造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进气引导构造的概略的放大横剖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引导管的一部分的概略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等发现了在压缩机的连续的运转条件下压缩空气的冷却效率下降这样的问题。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各种各样的运转环境下能够维持较高的压缩效率的技术。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100的概念图。参照图1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
空气压缩装置100包括压缩机200、壳体300、冷却部400以及保护罩500。压缩机200也可以是通常的螺旋式压缩机。作为代替,压缩机200也可以是通常的旋转式压缩机。进一步作为代替,压缩机200也可以是通常的摆动式压缩机。进一步作为代替,压缩机200也可以是通常的往复运动式压缩机。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压缩机200的特定的构造。
壳体300形成收纳压缩机200的收纳空间310。由于压缩机200对空气进行压缩并生成压缩空气,因此压缩机200成为高温。此外,从压缩机200喷出的压缩空气也是高温。因而,被壳体300覆盖的具有压缩机200的收纳空间310与壳体300之外的环境相比易于成为高温。在该收纳空间内310内设置冷却部400的方案在提高冷却部的冷却效率的方面较为不利。
用于冷却压缩空气的冷却部400配置在壳体300之外。冷却部400也可以直接保持于壳体300。作为代替,冷却部400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保持构件进行保持。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对于冷却部400的特定的保持构造。
压缩机200生成的压缩空气流入到冷却部400。如上所述,由于壳体300之外的外部环境与收纳空间310相比为低温,因此与冷却部400设置于壳体300的收纳空间310内的情况相比,设置于壳体300之外的冷却部400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
冷却部400也可以具有使压缩空气流通并且蜿蜒曲折地延伸的管体。为了更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管体也可以由导热性较高的材料形成,提高散热性。作为追加,也可以在管体安装有许多个散热片。作为代替,冷却部400也可以具有能够冷却压缩空气的其他的构造。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冷却部400的特定的构造。
保护罩500至少局部地覆盖冷却部400。因而,适当地保护冷却部400不受朝向冷却部400飞来的物体(例如石头)的损害。保护罩500也可以保持冷却部400。此外,保护罩500也可以具有容许气流通过的通气构造。设计空气压缩装置100的设计人员也可以对保护罩500赋予各种各样的构造。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保护罩500的特定的构造。
<第2实施方式>
设计人员能够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设计原理设计各种各样的空气压缩装置。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例示的空气压缩装置。
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100A的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1和图2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A。
空气压缩装置100A包括壳体300A、冷却部400A、保护罩500A、除湿部610、控制部620以及引导管70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壳体300A内配置压缩机(未图示)。引导管700用于将由压缩机生成的压缩空气向冷却部400A引导。壳体300A与参照图1说明的壳体300相对应。
壳体300A包括大致矩形的第2壁部320。保护罩500A、除湿部610以及控制部620安装于第2壁部320的外侧(壳体300A之外)。冷却部400A由保护罩500A保持。由于第2壁部320自配置压缩机的壳体300A的内部空间分隔出配置冷却部400A的空间(即由保护罩500A包围的空间),因此冷却部400A难以受到压缩机的发热的影响。因而,与在壳体300A的内部空间设置冷却部的情况相比,冷却部400A的冷却功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准。由于第2壁部320是为了保持各种各样的装置而使用的,因此也可以形成得比保护罩500A结实。
引导管700与壳体300A内的压缩机相连接。由压缩机生成的压缩空气被引导管700引导到设置在壳体300A之外的冷却部400A。
冷却部400A包括供压缩空气流通的冷却管410、位于冷却管410的上游的上游连接端420、以及位于冷却管410的下游的下游连接端440。上游连接端420在壳体300A之外与引导管700相连接。被引导管700引导来的压缩空气从上游连接端420向冷却管410流入。冷却管410形成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压缩空气的流动区间。冷却管410蜿蜒曲折并将压缩空气慢慢地向下方引导。配置在上游连接端420的下方的下游连接端440与冷却管410的下游端和除湿部610相连接。压缩空气在沿着冷却管410流动的期间里被冷却。被充分地冷却了的压缩空气从下游连接端440流入到除湿部610。冷却部400A与参照图1说明的冷却部400相对应。
除湿部610配置在冷却部400A的下方。除湿部610包括从冷却部400A延伸的连接管611、位于连接管611的下游的除湿机构612、以及位于更下游的送出口613。连接管611与冷却部400A的下游连接端440相连接。连接管611将冷却了的压缩空气从下游连接端440向下方引导。压缩空气经过连接管611流入到除湿机构612。除湿机构612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除湿机构612也可以具有应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的已知的除湿部的各种各样的构造(例如具有干燥剂、中空纤维膜的构造)。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除湿机构612的特定的构造。
压缩空气在利用除湿机构612进行了除湿处理之后经过送出口613被送出到下游的气动设备。送出口613也可以与设计为能够储藏压缩空气的储藏容器相连接。
与除湿部610同样,控制部620配置在蜿蜒曲折地延伸的冷却管410的下方。控制部620与壳体300A内的各种各样的装置电连接。控制部620用于控制压缩机、壳体300A内的其他装置。
图3是空气压缩装置100A的另一个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2和图3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A。
为了帮助理解空气压缩装置100A,自图3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100A便利地拆下了冷却部400A和保护罩500A。如图3所示,空气压缩装置100A还包括配置在壳体300A之外的4个外风扇装置430。4个外风扇装置430用于生成朝向冷却部400A的冷却管410的冷却气流。冷却管410内的压缩空气被从4个外风扇装置430送出的冷却气流冷却。空气压缩装置也可以包括1个外风扇装置430。作为代替,空气压缩装置也可以包括2个或3个外风扇装置430。进一步作为代替,空气压缩装置也可以包括超过4个的数量的外风扇装置430。设计人员能够基于冷却管410的横向的长度尺寸和外风扇装置430的宽度尺寸决定在空气压缩装置中装入几个外风扇装置430。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不被空气压缩装置安装有几个外风扇装置430所任何限定。
如图3所示,壳体300A的第2壁部320包括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外管道部321。如图2所示,外管道部321被保护罩500A整体包围。外管道部321形成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开口区域。在壳体300A内产生的热(利用设在壳体300A内的冷却机构的作用对压缩机进行了冷却之后的冷却气流)经过外管道部321被放出到壳体300A之外。
如图3所示,外管道部321包括上壁322、下壁323、支承壁324以及侧壁325。上壁322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下壁323在上壁322的下方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用于向冷却部400A引导压缩空气的引导管700以经过外管道部321内的方式在上壁322和下壁323之间从壳体300A内伸出。从壳体300A内伸出来的引导管700朝向支承壁324弯曲,并贯通支承壁324。支承壁324用于支承引导管700。如图2所示,引导管700在贯通了支承壁324之后在支承壁324附近与冷却部400A的上游连接端420相连接。外管道部321的侧壁325配置在支承壁324的相反侧。
用于生成朝向冷却部400A的冷却风的4个外风扇装置430位于外管道部321的下方,并沿着外管道部321的下壁323在水平方向上排列。4个外风扇装置430配置在下壁323与除湿部610以及控制部620的组之间。
图4是保护罩500A的概略的剖视图。参照图2~图4说明保护罩500A。
如图4所示,保护罩500A包括隔板510和通风板520。隔板510在冷却管410的下方大致水平地横置。通风板520自隔板510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并与外风扇装置430相对。
壳体300A的第2壁部320包括安装保护罩500A和外风扇装置430的安装板326。在安装板326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开口区域328。外管道部321以包围形成于安装板326的开口区域328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外风扇装置430配置在安装板326和冷却管410之间。关于外风扇装置430的高度位置,外风扇装置430配置在外管道部321的下壁323和保护罩500A的隔板510之间。外风扇装置430朝向通风板520输送冷却风。其结果,位于外风扇装置430和通风板520之间的冷却管410内的压缩空气被适当地冷却。
从外风扇装置430送出来的冷却风的一部分与冷却管410以及通风板520相冲撞,之后朝向下方。由于保护罩500A的隔板510阻挡冷却风朝向下方的流动,因此除湿部610和控制部620能够不受来自外风扇装置430的冷却风的影响而适当地进行动作。
通风板520包括矩形框板521和金属板网522。金属板网522被矩形框板521所包围。由于在金属板网522形成有许多个通风孔,因此外风扇装置430所生成的冷却风的大部分经过金属板网522被放出到保护罩500A之外。因而,冷却管410内的压缩空气被高效地冷却。替代金属板网522,也可以使用冲孔金属、具有通风构造的其他的板材。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保护罩500A的特定的通风构造。
外风扇装置430在水平方向上自壳体300A的安装板326分开。因而,在外风扇装置430和安装板326之间形成有抽吸空间431(参照图4)。外风扇装置430从抽吸空间431抽吸空气,并朝向冷却管410和通风板520送出冷却空气。
外管道部321的下壁323形成抽吸空间431的上侧边界。如上所述,外管道部321的内部空间用于在壳体300A内加热了的空气的放出。由于下壁323自外管道部321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抽吸空间431,因此外风扇装置430不吸入在壳体300A内加热了的空气。外管道部321也可以由绝热性比壳体300A的安装板326的绝热性优异的材料形成。
保护罩500A的隔板510包括与壳体300A的安装板326相对的相对边缘511。相对边缘511自壳体300A的安装板326分开。因而,相对边缘511与壳体300A的安装板326相协作地在外风扇装置430的下方形成与抽吸空间431相连的开口区域432(参照图4)。因而,外风扇装置430经过开口区域432和抽吸空间431抽吸冷却部400A的下方空间的外部空气,并朝向冷却管410和通风板520送出冷却空气。
<第3实施方式>
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外风扇装置也能够有助于控制部的冷却。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控制部的冷却技术。
图5是控制部620的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3和图5说明控制部620。
如图5所示,控制部620包括矩形箱状的控制箱621和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622。电子设备622收纳在控制箱621内。电子设备622中的至少1者用于配置在壳体300A内的压缩机(未图示)的控制。
如图5所示,控制箱621包括顶板623、输入连接器壁624以及输出连接器壁625。如图3所示,顶板623位于外风扇装置430的下方。输入连接器壁624包括垂直板626和两个输入连接器627。垂直板626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输入连接器627自垂直板626向外方突出。也可以经由输入连接器627向电子设备622供给电力。电子设备622也可以在经由输入连接器627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生成用于控制和驱动压缩机的各种各样的信号。
输出连接器壁625包括安装板628和5个输出连接器629。安装板628包括与顶板623相协作地形成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拐角部的上边缘和与输入连接器壁624的垂直板626相协作地形成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拐角部的侧边缘。安装板628安装于壳体300A。输出连接器629自安装板628突出。输出连接器629用于与配置在壳体300A内的各种各样的装置之间的电连接。5个输出连接器629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用于向驱动压缩机的驱动源(未图示)输出控制信号。5个输出连接器629中的另一部分也可以用于向电子设备622传送来自检测元件的检测信号,该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压缩机的运转状态。
如图5所示,控制箱621的顶板623包括第1开口边缘631、第2开口边缘632、第3开口边缘633以及第4开口边缘634。第1开口边缘631、第2开口边缘632、第3开口边缘633以及第4开口边缘634形成矩形开口630。第1开口边缘631和第2开口边缘632与输出连接器壁625的安装板628大致平行。第1开口边缘631位于第2开口边缘632和输出连接器壁625的安装板628之间。第3开口边缘633和第4开口边缘634与输入连接器壁624的垂直板626大致平行。第3开口边缘633位于第4开口边缘634和输入连接器壁624的垂直板626之间。
控制箱621包括第1肋641、第2肋642、第3肋643以及第4肋644。第1肋641、第2肋642、第3肋643以及第4肋644自顶板623向上方突出。
第1肋641形成为大致字母C形。第1肋641包括中间部645、第1弯曲部646以及第2弯曲部647。中间部645沿着第1开口边缘631延伸。第1弯曲部646和第2弯曲部647自中间部645弯曲,并从第1开口边缘631朝向第2开口边缘632延伸。第1弯曲部646位于比第4肋644靠近第3肋643的位置。第2弯曲部647位于比第3肋643靠近第4肋644的位置。
与第1肋641不同,第2肋642沿着第2开口边缘632呈大致直线状延伸。
第3肋643形成为大致字母J形。第3肋643包括第1部分651、第2部分652以及第3部分653。第1部分651沿着第3开口边缘633延伸。第2部分652自第1部分651弯曲,并沿着第1开口边缘631延伸。第3部分653自第2部分652弯曲,并从第1开口边缘631朝向第2开口边缘632延伸。
第3肋643的第3部分653与第1肋641的第1弯曲部646相对。第3部分653自第1弯曲部646分开。因而,在第1弯曲部646和第3部分653之间形成有流路654。
第4肋644形成为大致字母L形。第4肋644包括第1部分655、第2部分656以及第3部分657。第1部分655沿着第4开口边缘634延伸。第2部分656自第1部分655弯曲,并沿着第1开口边缘631延伸。第3部分657自第2部分656弯曲,并从第1开口边缘631朝向第2开口边缘632延伸。
第4肋644的第3部分657与第1肋641的第2弯曲部647相对。第3部分657自第2弯曲部647分开。因而,在第2弯曲部647和第3部分657之间形成有流路658。
图6是控制部620的另一个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3~图6进一步说明控制部620。
如图6所示,控制箱621包括盖659和进气壁660。盖659覆盖参照图5说明的矩形开口630。进气壁660在参照图5说明的输入连接器壁624的相反侧竖立设置。进气壁660包括进气窗661。进气窗661容许空气通过。
盖659与第1肋641(参照图5)以及第3肋643(参照图5)相协作地形成流路654(参照图5)的开口端662。因而,流路654朝向壳体300A开口。盖659与第1肋641以及第4肋644(参照图5)相协作地形成流路658(参照图5)的开口端663。因而,流路658朝向壳体300A开口。
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外风扇装置430使抽吸空间431成为负压环境。由于流路654的开口端662和流路658的开口端663(参照图6)位于抽吸空间431的下方,因此控制箱621内的空气经过流路654、658被吸出到抽吸空间431。之后,利用外风扇装置430将从控制箱621吸出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朝向冷却管410(参照图4)送出。因而,设计人员也可以不在控制箱621内配置具有过高的冷却能力的冷却设备。只要外风扇装置430能够充分地吸入控制箱621内的空气,设计人员就也可以不在控制箱621内配置冷却设备。
如上所述,外风扇装置430能够吸出控制箱621内的空气。在该期间里,外部空气从进气窗661流入。因而,在控制箱621内,产生从进气窗661朝向流路654的开口端662和流路658的开口端663的内部气流。控制箱621内的电子设备622(参照图5)被内部气流适当地冷却。
<第4实施方式>
在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设计原理下,在控制部的壳体的顶板周围抽吸了很多空气。因而,若在顶板的附近配置放出很大热量的电子设备,则控制部被有效地冷却。在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有效地冷却控制部的技术。
图7是表示控制部620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图。参照图3、图6以及图7说明控制部620。
控制部620作为电子设备622也可以包括程序装置672和两个驱动器671。驱动器671生成用于驱动配置在壳体300A(参照图3)内的压缩机、其他装置的驱动信号。程序装置672也可以接收安装于空气压缩装置100A(参照图3)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生成的检测信号。此外,程序装置672也可以从与空气压缩装置100A一同使用的其他装置接收各种各样的信号。程序装置672也可以处理这些信号并控制驱动器671。
驱动器671放出比程序装置672高温的热。如图7所示,由于驱动器671配置在比程序装置672靠上方的位置,因此,驱动器671所放出的热不易对程序装置672产生影响。因而,程序装置672能够稳定地进行动作。
驱动器671配置在控制箱621的盖659的附近。如图6所示,由于盖659形成作为由外风扇装置430抽吸来的空气的流出口的开口端662、663,因此会从控制箱621有效地吸出驱动器671的周围的空气。
驱动器671也可以配置在与横穿进气窗661的假想的水平面交叉的高度位置。在该情况下,驱动器671在外风扇装置430的工作下直接暴露于在控制箱621内产生的内部气流(从进气窗661朝向开口端662、663的空气的流动)。因而,驱动器671被高效地冷却。
<第5实施方式>
如与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冷却部、控制部以及除湿部安装于壳体的外侧。因而,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接近这些装置。在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这些装置向壳体连接的连接构造。
图8是概略地表示壳体300A的骨架构造的立体图。参照图8说明壳体300A。
壳体300A包括底板330、支承板340、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第3支柱353、第4支柱354、中间支柱355、第1横梁件356以及第2横梁件357。底板330为大致矩形。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第3支柱353以及第4支柱354分别从底板330的4个拐角部向上方延伸。第1支柱351和第3支柱353在底板330的1个对角线上排列。第2支柱352和第4支柱354在底板330的另一个对角线上排列。第1支柱351和第2支柱352用于除湿部610(参照图2)、控制部620(参照图2)以及形成有外管道部321的第2壁部320(参照图2)的安装。
第1横梁件356在第1支柱351和第2支柱352之间大致水平地延伸。第2横梁件357在第3支柱353和第4支柱354之间大致水平地延伸。支承板340由第1横梁件356和第2横梁件357进行支承,并在底板330之上横置。中间支柱355在第1支柱351和第2支柱352之间大致垂直地从底板330延伸到第1横梁件356。
除湿部610以封闭由第2支柱352、中间支柱355、底板330以及第1横梁件356围成的大致矩形的空间的方式安装。控制部620以封闭由第1支柱351、中间支柱355、底板330以及第1横梁件356围成的大致矩形的空间的方式安装。形成有外管道部321的第2壁部320以封闭由第1支柱351、第2支柱352以及第1横梁件356围成的大致矩形的空间的方式安装。
除湿部610、控制部620以及第2壁部320也可以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将除湿部610、控制部620以及第2壁部320自壳体300A分离。因而,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检查和/或修缮空气压缩装置100A。
图9是空气压缩装置100A的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2、图8以及图9进一步说明壳体300A的构造。
壳体300A还包括侧板361、362(参照图2和图9)、顶板370(参照图9)、转动罩380(参照图9)以及第1壁部390(参照图9)。顶板370与第1支柱351(参照图8)、第2支柱352(参照图8)、第3支柱353(参照图8)以及第4支柱354(参照图8)的上端相连接,并在支承板340(参照图8)的上方横置。侧板361封闭由第2支柱352、第3支柱353、底板330以及顶板370围成的空间。与侧板361相反侧的侧板362封闭由第1支柱351、第4支柱354、底板330以及顶板370围成的空间。转动罩38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2横梁件357。转动罩380封闭由第2横梁件357、底板330、第3支柱353以及第4支柱354围成的空间。第1壁部390配置在转动罩380的上方。第1壁部390封闭由第2横梁件357、顶板370、第3支柱353以及第4支柱354围成的空间。
侧板361、362、顶板370以及第1壁部390也可以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拆卸侧板361、362、顶板370以及第1壁部390,并容易地接近配置在壳体300A内的各种各样的装置。因而,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检查和/或修缮空气压缩装置100A。
由于转动罩38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2横梁件357,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向上方推起转动罩380的下端部,并容易地接近底板330和支承板340之间的空间。因而,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检查和/或修缮空气压缩装置100A。
<第6实施方式>
设计人员能够在与第5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壳体内配置各种各样的装置。在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空气压缩装置的例示的内部构造。
图10是空气压缩装置100A的概略的立体图。参照图1、图2、图8~图10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A。
空气压缩装置100A包括压缩机构110和冷却机构120。压缩机构110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冷却机构120用于冷却压缩机构110。
压缩机构110包括压缩机200A、马达210以及传递机构220。压缩机200A与参照图1说明的压缩机200相对应。压缩机200A固定于支承板340的上表面。马达210安装于支承板340的下表面。马达210在控制部620(参照图2)的控制下生成用于驱动压缩机200A的驱动力。由于压缩机200A和马达210在垂直方向上排列,因此设计人员能够对壳体300A的水平截面的面积赋予较小的值。
传递机构220用于从马达210向压缩机200A传递驱动力。由于参照图9说明的侧板362在传递机构220的旁边竖立设置,而且如与第5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那样容易拆卸,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接近传递机构220,能够容易地进行传递机构220的修缮、检查。
传递机构220包括上带轮221、下带轮222、环形带223以及张紧带轮224。上带轮221安装于压缩机200A。下带轮222安装于马达210。环形带223以围绕上带轮221、下带轮222以及张紧带轮224的方式挂绕。张紧带轮224对环形带223赋予适当的张力。
转动罩380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檐板381。多个檐板381在垂直方向上排列。外部空气能够从形成于相邻的檐板381之间的空隙向壳体300A流入。流入到壳体300A的外部空气被冷却机构120用作冷却气流。
冷却机构120包括内风扇装置121和冷流调整箱122。第1壁部390包括平板391和鼓出壁392。平板391局部地封闭由第3支柱353(参照图8)、第4支柱354(参照图8)、第2横梁件357(参照图8)以及顶板370围成的空间。鼓出壁392使用市面上销售的杆锁、螺钉这样的适当的固定件安装于平板391。鼓出壁392自平板391向外方鼓出。内风扇装置121经过形成在平板391的开口区域(未图示)安装于鼓出壁392。鼓出壁392能够自平板391拆卸。作业人员能够拆卸鼓出壁392并从壳体300A取出内风扇装置121。
与马达210同样,内风扇装置121也可以在控制部62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若内风扇装置121进行工作,则壳体300A内的空气被内风扇装置121吸入。在该期间里,壳体300A之外的空气经过转动罩380向壳体300A流入。
冷流调整箱122配置在内风扇装置121和压缩机200A之间。冷流调整箱122用于调整从内风扇装置121吹出的冷却风的流域形状。
图11A是冷流调整箱122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1B是冷流调整箱122的概略的后视图。使用图10~图11B说明冷流调整箱122。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冷流调整箱122包括前板131、后板132以及外周板133。前板131与内风扇装置121(参照图10)相对。前板131包括外边缘134和内边缘135。外边缘134形成前板131的大致矩形的外形轮廓。内边缘135形成大致圆形的开口区域。由内边缘135形成的开口区域的直径与内风扇装置121的风扇叶片的旋转直径大致相等。或者,开口区域的直径被设定得比风扇叶片的旋转直径大一些。因而,内风扇装置121所生成的冷却空气能够高效地流入到冷流调整箱122。
后板132在前板131和压缩机200A(参照图10)之间竖立设置。后板132包括外边缘136和内边缘137。与前板131的外边缘134同样,后板132的外边缘136形成后板132的大致矩形的外形轮廓。与大部分通常的压缩机同样,压缩机200A在包含压缩机200A的旋转轴线的垂直的假想平面上具有大致矩形的截面轮廓。后板132的内边缘137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区域,该大致矩形的开口区域以适合压缩机200A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的方式形成。外周板133与前板131的外边缘134以及后板132的外边缘136相连接。因而,流入到由前板131的内边缘135形成的大致圆形的开口区域的冷却空气从由后板132的内边缘137形成的大致矩形的开口区域流出,高效地与压缩机200A相碰撞。因而,压缩机200A被高效地冷却。
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风经过冷流调整箱122朝向压缩机200A流动。冷却风冲撞于压缩机200A。其结果,冷却风能够从压缩机200A夺去热。
如图10所示,压缩机200A配置在冷流调整箱122和第2壁部320之间,第2壁部320在与第1壁部390相反侧竖立设置。因而,由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风在从压缩机200A夺去了热之后朝向第2壁部320流动。
如图4所示,第2壁部320包括配置在壳体300A内的内管道部327。内管道部327与配置在壳体300A之外的外管道部321相协作地形成开口部328。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气流经过开口部328从壳体300A放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管道由外管道部321和内管道部327来例示。
如图4所示,冷却管410在第1冷却区间和第2冷却区间的整个范围内蜿蜒曲折地延伸。外管道部321朝向第1冷却区间突出。在第1冷却区间中,冷却管410与开口部328相对。在第2冷却区间中,冷却管410与外风扇装置430相对。
如上所述,由于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风从开口部328放出,因此冷却管410在第1冷却区间中暴露于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风。因而,在第1冷却区间中沿着冷却管410流动的压缩空气被内风扇装置121生成的冷却风冷却。由于冷却管410在第2冷却区间中与外风扇装置430相对,因此冷却管410在第2冷却区间中暴露于外风扇装置430生成的冷却风。因而,在第2冷却区间中沿着冷却管410流动的压缩空气被外风扇装置430生成的冷却风冷却。
参照图10说明的内风扇装置121也可以是使风扇叶片绕沿着在开口部328的下方形成的假想的水平面延伸的旋转中心轴线进行旋转的轴流风扇装置。在该情况下,内风扇装置121所生成的冷却风的大部分冲撞于第2壁部320。
如图4所示,内管道部327包括内衬件329,内衬件329内衬于与内风扇装置121相对的第2壁部320的安装板326。内衬件329也可以具有比安装板326的吸音性能高的吸音性能。内衬件329位于开口部328的下方。内衬件329沿着开口部328的下边缘大致水平地延伸。由于冲撞于第2壁部320的冷却风的大部分沿着内衬件329流动,因此降低了从开口部328放出的噪声的音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音区域由配置有内衬件329的区域来例示。
<第7实施方式>
设计人员也可以在壳体内配置多个压缩机。若空气压缩装置具备多个压缩机,空气压缩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压缩空气。在第7实施方式中,说明具备多个压缩机的空气压缩装置。
图12是表示空气压缩装置100A的内部构造的概略的俯视图。参照图12进一步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A。
空气压缩装置100A包括压缩机构140和冷却机构150。压缩机构140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冷却机构150用于冷却压缩机构140。压缩机构140同与第6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压缩机构110处于镜像关系。因而,与第6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110相关的说明被引用于压缩机构140。冷却机构150同与第6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冷却机构120在构造上相同。因而,与第6实施方式的冷却机构120相关的说明被引用于冷却机构150。
压缩机构140包括压缩机230。与压缩机构110的压缩机200A同样,压缩机230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压缩机200A包括口壁201。压缩机230包括口壁231。压缩机200A的口壁201与压缩机230的口壁231相对。在口壁201、231分别形成有供壳体300A之外的外部空气流入的进气口(未图示)和送出压缩空气的送出口(未图示)。
空气压缩装置100A还包括配置在口壁201、231之间的进气引导构造800。壳体300A之外的外部空气经过进气引导构造800分别流入到压缩机200A、230。压缩机200A、230分别用于对经过进气引导构造800流入的外部空气进行压缩,并生成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过与第2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引导管700被送出到壳体300A之外。
图13是进气引导构造800的概略的剖视图。参照图9、图12以及图13说明进气引导构造800。
如图9所示,第1壁部390包括过滤器罩393。过滤器罩393配置在鼓出壁392形成的山形的凹区域内。与鼓出壁392同样,过滤器罩393安装于平板391。作业人员能够自平板391拆卸过滤器罩393。
如图13所示,进气引导构造800包括进气管道810、过滤器装置820以及调整密封件831。过滤器装置820配置在过滤器罩393和进气管道810之间。调整密封件831是用于将过滤器装置820气密地连接于进气管道810的橡胶制的环构件。
进气管道810是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心的箱构件。若压缩机200A、230进行工作,则在进气管道810内产生负压环境。其结果,壳体300A之外的外部空气经过过滤器罩393流入到壳体300A内。之后,外部空气通过过滤器装置820。过滤器装置820用于除去在流入的外部空气内浮游的灰尘。被过滤器装置820清洁化了的空气向进气管道810内流入。
图14是进气管道810的周围的进气引导构造800的概略的放大横剖视图。参照图14进一步说明进气引导构造800。
进气引导构造800还包括两个供给管811、812和两个调整密封件832、833。调整密封件832用于供给管811和进气管道810之间的连接。调整密封件833用于供给管812和进气管道810之间的连接。
供给管811从安装于进气管道810的调整密封件832连接于压缩机200A的口壁201。被过滤器装置820净化了的外部空气经过进气管道810和供给管811向压缩机200A流入。
供给管812从安装于进气管道810的调整密封件833连接于压缩机230的口壁231。被过滤器装置820净化了的外部空气经过进气管道810和供给管812向压缩机230流入。
图15是引导管700的一部分的概略的放大立体图。参照图2~图4、图12以及图15说明引导管700。
如图12所示,引导管700包括两个喷出管710、720、合流部730以及合流管740。喷出管710用于向配置在第1壁部390附近的合流部730引导压缩机200A生成的压缩空气。喷出管720用于向合流部730引导压缩机230生成的压缩空气。合流管740从合流部730朝向与第1壁部390相反侧的第2壁部320延伸,并在壳体300A之外连接于冷却管410。
引导管700在壳体300A内对压缩空气赋予较长的流动路径。由冷却机构120、150生成的冷却风在直到从开口部328(参照图4)放出为止的期间里在壳体300A内流动。因而,压缩空气在壳体300A内能够长时间地接受由冷却机构120、150生成的冷却风进行的冷却。
如图15所示,合流部730包括歧管731和两个止回阀732、733。止回阀732、733安装于歧管731。喷出管710连接于止回阀732。沿着喷出管710流动的压缩空气经由止回阀732向歧管731流入。止回阀732用于阻止从歧管731向喷出管710返回的压缩空气的流动。喷出管720连接于止回阀733。沿着喷出管720流动的压缩空气经由止回阀733向歧管731流入。止回阀733用于阻止从歧管731向喷出管720返回的压缩空气的流动。
在歧管73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使压缩空气的两个流动合流的合流内管(未图示)。利用合流内管合流了的压缩空气经过合流管740从歧管731排出。
如图4所示,合流管740经过内管道部327插入到开口部328。如图3所示,合流管740在外管道部321内弯曲,并朝向外管道部321的支承壁324延伸。合流管740贯通支承壁324,并与参照图2说明的冷却部400A的上游连接端420相连接。
设计人员能够遵照与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设计原理设计各种各样的空气压缩装置。与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之一相关联地说明的各种各样的特征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应用于与另一个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空气压缩装置。
与上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说明的例示的空气压缩装置主要具有以下的特征。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空气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其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壳体,其形成收纳所述压缩机的收纳空间;冷却部,其用于在所述壳体之外冷却所述压缩空气;以及保护罩,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冷却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部在壳体之外冷却压缩空气,因此冷却部难以受到来自收纳在壳体内的压缩机的发热的影响。因而,与在壳体内设置冷却部的情况相比,压缩空气被高效地冷却。由于保护罩至少局部地覆盖冷却部,因此利用保护罩适当地保护配置在壳体之外的冷却部。保护罩防止在车辆行驶时飞散的飞石等与冷却部相碰撞而给冷却部造成损伤。保护罩能够以覆盖冷却部整体的方式设置。此外,在使冷却气流经过冷却部内的情况下,经过了冷却部之后的冷却空气为了避免对其他的周边设备产生冲撞而被朝向外部的规定空间放出。保护罩也可以通过至少设置在冷却部和放出该冷却空气的规定空间之间来防止飞石等穿过该规定空间与冷却部相碰撞。
关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空气压缩装置还包括外风扇装置,该外风扇装置用于自所述壳体之外的空气生成朝向所述冷却部的冷却气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气流是利用外风扇装置自壳体之外的空气生成的,并朝向冷却部,因此与自壳体内的空气生成冷却气流的情况相比,在冷却部内经过的压缩空气被高效地冷却。
关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空气压缩装置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冷却部之间的外风扇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的控制部、以及用于对经过了所述冷却部的所述压缩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除湿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所述保护罩也可以包括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横置的隔板。所述隔板阻碍从所述冷却部朝向所述控制部和所述除湿部的气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隔板阻碍从冷却部朝向控制部和除湿部的气流,因此被在冷却部流动的压缩空气加热了的气流难以对控制部和除湿部造成影响。
关于上述结构,所述保护罩也可以包括自所述隔板竖立设置的通风板。所述冷却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通风板和所述外风扇装置之间。在所述通风板形成有通风孔。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冷却部配置在通风板和外风扇装置之间,因此适当地保护了冷却部不受车辆行驶时的飞石等的损伤。由于在通风板形成有通风孔,因此外风扇装置所生成的冷却气流能够穿过通风板的通风孔向外部放出。因而,在冷却部内经过的压缩空气被高效地冷却。
关于上述结构,所述隔板也可以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的相对边缘。所述相对边缘在所述外风扇装置的下方与所述壳体相协作地形成开口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外风扇装置能够从在外风扇装置的下方形成的开口区域吸入空气,因此外风扇装置能够使用几乎未接受在冷却部流动的压缩空气的热的空气制成冷却气流。
关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空气压缩装置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压缩机生成冷却气流的内风扇装置。所述壳体也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外风扇装置的上方的排气管道。所述冷却部也可以包括冷却管,该冷却管具有与所述排气管道相对的第1冷却区间和与所述外风扇装置相对的第2冷却区间。来自所述内风扇装置的所述冷却气流经过所述排气管道被从所述壳体排出到外部。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内风扇装置生成的冷却气流适当地冷却压缩机。之后,冷却气流能够经过配置在外风扇装置的上方的排气管道被排出,并适当地冷却在冷却部的第1冷却区间流动的压缩空气。由于压缩空气之后在冷却部的第2冷却区间流动并被外风扇装置生成的冷却气流冷却,因此空气压缩装置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
关于上述结构,所述壳体也可以包括安装所述内风扇装置的第1壁部和与所述第1壁部相反侧的第2壁部。所述排气管道也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内管道部和从形成于所述第2壁部的开口部朝向所述第1冷却区间突出的外管道部。所述内管道部也可以包括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内风扇装置相对的吸音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吸音区域与内风扇装置相对,因此在壳体内产生的噪声难以漏出到壳体之外。
关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空气压缩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压缩机引导到所述冷却部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也可以经过所述排气管道而与所述冷却部相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引导管经过排气管道而与冷却部相连接,因此利用冷却气流适当地冷却了在引导管中流动的压缩空气。因而,空气压缩装置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原理适宜地应用于需要压缩空气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领域。
Claims (8)
1.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包括:
压缩机,其用于生成压缩空气;
壳体,其形成收纳所述压缩机的收纳空间;
冷却部,其用于在所述壳体之外冷却所述压缩空气;以及
保护罩,其至少局部地覆盖所述冷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还包括用于自所述壳体之外的大气生成朝向所述冷却部的冷却气流的外风扇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还包括:
控制部,其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以及
除湿部,其用于对经过了所述冷却部的所述压缩空气进行除湿,
所述控制部和所述除湿部配置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
所述保护罩包括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横置的隔板,
所述隔板阻碍从所述冷却部朝向所述控制部和所述除湿部的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罩包括自所述隔板竖立设置的通风板,
所述冷却部配置在所述通风板和所述外风扇装置之间,
在所述通风板形成有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所述隔板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的相对边缘,
所述相对边缘在所述外风扇装置的下方与所述壳体相协作地形成开口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还包括用于朝向所述压缩机生成冷却气流的内风扇装置,
所述壳体包括配置在所述外风扇装置的上方的排气管道,
所述冷却部包括冷却管,该冷却管具有与所述排气管道相对的第1冷却区间和与所述外风扇装置相对的第2冷却区间,
来自所述内风扇装置的所述冷却气流经过所述排气管道被从所述壳体排出到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安装所述内风扇装置的第1壁部和与所述第1壁部相反侧的第2壁部,
所述排气管道包括配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的内管道部和从形成于所述第2壁部的开口部朝向所述第1冷却区间突出的外管道部,
所述内管道部包括吸音区域,该吸音区域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与所述内风扇装置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压缩机引导到所述冷却部的引导管,
所述引导管经过所述排气管道而与所述冷却部相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10705 | 2015-05-29 | ||
JP2015-110705 | 2015-05-29 | ||
PCT/JP2016/065533 WO2016194750A1 (ja) | 2015-05-29 | 2016-05-26 | 空気圧縮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4873A true CN107614873A (zh) | 2018-01-19 |
CN107614873B CN107614873B (zh) | 2019-11-12 |
Family
ID=5744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1507.0A Active CN107614873B (zh) | 2015-05-29 | 2016-05-26 | 空气压缩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2) | EP3306087B1 (zh) |
JP (1) | JP6770954B2 (zh) |
CN (1) | CN107614873B (zh) |
SG (1) | SG11201709423WA (zh) |
TW (1) | TWI621775B (zh) |
WO (1) | WO2016194750A1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53648A (en) * | 1978-10-17 | 1980-04-19 | Mitsui Seiki Kogyo Kk | Compressed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for air compressor |
JPH0110454Y2 (zh) * | 1985-02-08 | 1989-03-24 | ||
JPH10176668A (ja) * | 1996-12-19 | 1998-06-30 | Kobe Steel Ltd | 空冷パッケージ形注油式圧縮機 |
DE10117791A1 (de) * | 2001-04-10 | 2002-10-17 | Boge Kompressoren | Kompressoranlage |
JP2003184767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Nippon Soken Inc | スクリュー型コンプレッサ |
US20040191085A1 (en) * | 2003-03-26 | 2004-09-30 | Ingersoll-Rand Company | Fluid coo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
CN201461332U (zh) * | 2009-08-07 | 2010-05-12 | 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 | 压缩机风冷模块结构 |
CN203441708U (zh) * | 2013-08-13 | 2014-02-19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 一种燃气轮机压缩空气模块装置 |
CN204140325U (zh) * | 2014-08-18 | 2015-02-04 | 青阳县天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空压机散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264950A (en) * | 1939-11-20 | 1941-12-02 | Waukesha Motor Co | Engine-generator unit |
JPS6315265U (zh) * | 1986-07-17 | 1988-02-01 | ||
JP3150077U (ja) | 2009-01-29 | 2009-04-3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鉄道車両用空気圧縮装置 |
US9393972B2 (en) * | 2012-05-09 | 2016-07-19 | Wabtec Holding Corp. | Modular support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 equipment |
JP6004961B2 (ja) * | 2013-02-06 | 2016-10-1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圧縮空気供給装置 |
-
2016
- 2016-05-26 EP EP16803185.4A patent/EP33060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5-26 CN CN201680031507.0A patent/CN107614873B/zh active Active
- 2016-05-26 SG SG11201709423WA patent/SG11201709423WA/en unknown
- 2016-05-26 EP EP19187990.7A patent/EP3581799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5-26 WO PCT/JP2016/065533 patent/WO2016194750A1/ja unknown
- 2016-05-26 TW TW105116511A patent/TWI621775B/zh active
- 2016-05-26 JP JP2017521867A patent/JP6770954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53648A (en) * | 1978-10-17 | 1980-04-19 | Mitsui Seiki Kogyo Kk | Compressed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for air compressor |
JPH0110454Y2 (zh) * | 1985-02-08 | 1989-03-24 | ||
JPH10176668A (ja) * | 1996-12-19 | 1998-06-30 | Kobe Steel Ltd | 空冷パッケージ形注油式圧縮機 |
DE10117791A1 (de) * | 2001-04-10 | 2002-10-17 | Boge Kompressoren | Kompressoranlage |
JP2003184767A (ja) * | 2001-12-14 | 2003-07-03 | Nippon Soken Inc | スクリュー型コンプレッサ |
US20040191085A1 (en) * | 2003-03-26 | 2004-09-30 | Ingersoll-Rand Company | Fluid coo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
CN201461332U (zh) * | 2009-08-07 | 2010-05-12 | 上海斯可络压缩机有限公司 | 压缩机风冷模块结构 |
CN203441708U (zh) * | 2013-08-13 | 2014-02-19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 一种燃气轮机压缩空气模块装置 |
CN204140325U (zh) * | 2014-08-18 | 2015-02-04 | 青阳县天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空压机散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4873B (zh) | 2019-11-12 |
EP3306087B1 (en) | 2020-01-29 |
JP6770954B2 (ja) | 2020-10-21 |
JPWO2016194750A1 (ja) | 2018-03-15 |
EP3306087A4 (en) | 2018-12-19 |
WO2016194750A1 (ja) | 2016-12-08 |
EP3306087A1 (en) | 2018-04-11 |
SG11201709423WA (en) | 2017-12-28 |
EP3581799A1 (en) | 2019-12-18 |
TW201704640A (zh) | 2017-02-01 |
EP3581799B1 (en) | 2020-10-07 |
TWI621775B (zh) | 2018-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56076B1 (ko) | 발전 터빈 패키지용 관류 통기 시스템 | |
JP5510524B2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US9815350B2 (en) |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13015318A5 (zh) | ||
JP200916842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07279848U (zh) | 一种除湿机的散热装置 | |
JP2009168323A (ja) | 高所設置型空気調和機 | |
JP6078777B2 (ja) | 空気清浄装置 | |
WO2014174625A1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225034B2 (ja) | 防音箱の吸排気口構造 | |
EP3438442B1 (en) | Sub-engine type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 |
CN107614873A (zh) | 空气压缩装置 | |
CN103912926B (zh) | 室外单元 | |
JP5433611B2 (ja) |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 |
JP6467623B2 (ja) | 空気清浄装置 | |
CN103429966A (zh) | 空调机 | |
JP2010117118A (ja) | 出入口遮断装置 | |
CN205843226U (zh) | 能够远程控制的智能竹燕窝烘干机 | |
CN205606772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卧式除湿机 | |
TWI600863B (zh) | 除濕機 | |
JP6421324B2 (ja) | 空気清浄装置 | |
JP4639121B2 (ja) | 車輌用の洗車機の送風機 | |
JP2020079596A (ja) | サブエンジン式輸送用冷凍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 |
JP2557204Y2 (ja) |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 |
JP2001304673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