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530B -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knitted fastener chain - Google Pat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knitted fastener chai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530B
TWI620530B TW105139773A TW105139773A TWI620530B TW I620530 B TWI620530 B TW I620530B TW 105139773 A TW105139773 A TW 105139773A TW 105139773 A TW105139773 A TW 105139773A TW I620530 B TWI620530 B TW I6205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fastener
knitting
width direction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0330A (zh
Inventor
Yoshito Ikeguchi
Hidenobu Katou
Toshitaka Inohara
Norio Uozumi
Eiji Takeuch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20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5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 A44B19/56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while knitting the stringer tap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14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1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更有效率地製造針織拉鏈。本發明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是在針織物的鏈帶(91)的一側緣部針織織入螺旋狀的鏈齒列(95)而成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90)的製造方法,當藉由多根導紗針(32)的擺動動作及微動動作與多根編織針(31)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而將鏈齒列編織於鏈帶時,將牙鏈帶以兩根為一組的方式,以一組鏈條製造單位而製造,所述牙鏈帶是藉由兩個導件(34,34)的向編織寬度方向的往復動作與兩個梭鉤(38,38)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將單絲呈螺旋狀彎曲而形成鏈齒列,由此,將鏈齒列針織織入於鏈帶的一側緣部而成,所述兩個導件(34,34)以送出線狀單絲(94,94)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所述兩個梭鉤(38,38)以向捲掛單絲的位置及離開單絲的位置移動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進而,藉由將多組鏈條製造單位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製造多組牙鏈帶。

Description

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針織拉鏈(slide fastener)用牙鏈帶(stringer)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所述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在編織鏈帶(fastener tape)時,將線狀的單絲呈螺旋狀彎曲而形成鏈齒列(element row),由此製造鏈帶的一側緣部針織織入有鏈齒列的牙鏈帶。
所述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已揭示於以下的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429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WO2015/097830
根據該些專利文獻中記載的製造方法,能夠以穩定的形態有效率地製造1根針織拉鏈用牙鏈帶,但如該專利文獻記載般僅連續地製造1根牙鏈帶,其後的步驟變得複雜,從而存在無法有效率地製造針織拉鏈的課題。即,作為實際商品的針織拉鏈具備兩根牙鏈帶、以及使兩根牙鏈帶嚙合及分離的拉鏈頭(slider)。 因此,所製造的牙鏈帶為一根,而無法效率佳地製造針織拉鏈,之後的例如將兩根牙鏈帶向同一場所搬送的步驟、或使兩根牙鏈帶的鏈齒列彼此嚙合而形成鏈條的步驟等後續處理會變得複雜。
本發明考慮所述實際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更有效率地製造針織拉鏈。
本發明中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是在針織物的鏈帶的一側緣部針織織入螺旋狀的鏈齒列而成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當藉由多根導紗針的擺動動作及微動(jogging)動作與多根編織針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而將鏈齒列編織於鏈帶時,將牙鏈帶以兩根為一組的方式,以一組鏈條製造單位而製造,所述牙鏈帶是藉由兩個導件的向編織寬度方向的往復動作與兩個梭鉤(hook)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將單絲呈螺旋狀彎曲而形成鏈齒列,由此,將鏈齒列針織織入於鏈帶的一側緣部而成,所述兩個導件以送出線狀單絲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所述兩個梭鉤以向捲掛單絲的位置及離開單絲的位置移動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進而,藉由將多組鏈條製造單位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製造多組牙鏈帶。
而且,本發明中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裝置包括牙鏈帶製造部,所述牙鏈帶製造部用以製造將螺旋狀的鏈齒列針織織入於針織物的鏈帶的一側緣部而成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而 且,牙鏈帶製造部包括:針床,具有多個針槽;多個編織針,由多個針槽導引;多個導紗針,供鏈帶用的針織紗穿過;導件,供線狀的單絲穿過;梭鉤,捲掛單絲;梭鉤移動裝置,使梭鉤向捲掛單絲的位置及離開單絲的位置移動;以及導件移動裝置,於鏈帶的一側緣部為了將單絲彎曲而形成鏈齒列,使導件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往復移動。其中將包含編織寬度方向上並列的兩個牙鏈帶製造部的一組鏈條製造單位進而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配置多組。
而且,本發明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中,亦可將鏈條製造單位中的兩個導件與兩個梭鉤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非對稱地配置,由此,亦可將兩根牙鏈帶以鏈齒列彼此朝向編織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狀態而製造,但為了使鏈齒列彼此容易嚙合,使兩根牙鏈帶容易形成鏈條,理想為如下。
即,藉由將鏈條製造單位中的多個導件與多個梭鉤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對稱地配置一對,而將兩根牙鏈帶以使鏈齒列彼此相向的對稱狀態製造。
根據本發明,因能夠以與鏈條製造單位的組數相應的數量來製造兩根為一組的牙鏈帶,故之後容易將兩根牙鏈帶製造成一根鏈條,其結果,可有效率地製造針織拉鏈。
並且,只要將鏈條製造單位中的導件與梭鉤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對稱地配置一對,則能夠以鏈齒列彼此相向的對稱狀態來 製造兩根牙鏈帶,因而之後容易使兩根牙鏈帶形成為1根鏈條。
1‧‧‧針織紗供給裝置
2‧‧‧單絲供給裝置
3‧‧‧牙鏈帶製造裝置
3a‧‧‧牙鏈帶製造部
3b‧‧‧原動軸
4‧‧‧嚙合裝置
5‧‧‧捲繞裝置
30‧‧‧針床
30a‧‧‧針槽
30b‧‧‧針突出面
31‧‧‧編織針
31a‧‧‧編織針移動裝置
32‧‧‧導紗針
32a‧‧‧導紗針移動裝置
32b‧‧‧孔
32c‧‧‧導紗針座
33‧‧‧沈降片
33a‧‧‧沈降片移動裝置
33b‧‧‧沈降片座
33c‧‧‧沈降片軸
33d‧‧‧沈降片筘
34‧‧‧導件
35‧‧‧導件移動裝置
35a‧‧‧導軸
35b‧‧‧鏈節裝置
36a‧‧‧第1鏈節
36b‧‧‧第2鏈節
36c‧‧‧第3鏈節
36d‧‧‧固定片
36e‧‧‧連結片
36h‧‧‧固定片本體部
36i‧‧‧階部
37a‧‧‧第1連結部
37b‧‧‧第2連結部
37j‧‧‧支軸
38‧‧‧梭鉤
38a‧‧‧棒狀部
38b‧‧‧掛扣部
39‧‧‧梭鉤移動裝置
39a‧‧‧梭鉤軸
39b‧‧‧臂
39c‧‧‧安裝部
40‧‧‧導引路
40a‧‧‧入口
40b‧‧‧出口
50‧‧‧第1基板部
51‧‧‧側方基板部
51a‧‧‧內端面
51b‧‧‧平行面
51c‧‧‧斜面
52‧‧‧外側凸部
53‧‧‧間隔件部
54‧‧‧翼板構件
55‧‧‧中央構件
55a‧‧‧貫通孔
56‧‧‧中央基板部
57‧‧‧中央平行部
58‧‧‧中央傾斜部
59‧‧‧第1中央凸部
60‧‧‧第2基板部
60h‧‧‧固定孔
60s‧‧‧槽部
61‧‧‧第2中央凸部
62‧‧‧基底構件
65‧‧‧間隔部
70‧‧‧按壓部
71‧‧‧桿
71a‧‧‧止動孔
71p‧‧‧止動銷
72‧‧‧固定部
73‧‧‧壓縮盤簧
74‧‧‧擠壓構件
75‧‧‧擠壓部本體
75a‧‧‧通孔
75b‧‧‧內螺紋孔
76‧‧‧外螺紋
90‧‧‧牙鏈帶
90a‧‧‧鏈齒列側
90b‧‧‧非鏈齒列側
91‧‧‧鏈帶
92‧‧‧針織紗
92a‧‧‧鏈式針織紗
92b‧‧‧特里科針織紗
92c‧‧‧緯向夾紗
94‧‧‧單絲
95‧‧‧鏈齒列
95a‧‧‧鏈齒部
95b‧‧‧嚙合頭部
95c‧‧‧腳部
95d‧‧‧折返部
97‧‧‧鏈條
B1‧‧‧螺栓
L1‧‧‧假想的中心線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針織拉鏈用鏈條的製造裝置的方塊圖。
圖2是表示牙鏈帶的製造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牙鏈帶的製造裝置的側視圖。
圖4是導件移動裝置的俯視圖。
圖5是導件移動裝置的側視圖。
圖6是表示牙鏈帶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圖7是表示沈降片離開針床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沈降片接近針床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9是表示梭鉤脫離鏈齒部而導件位於鏈齒部的折返部側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10是表示梭鉤脫離鏈齒部而導件位於鏈齒部的嚙合頭部側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11是表示梭鉤擠壓單絲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12是表示單絲捲掛於梭鉤而導件位於折返部側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13是表示保持沈降片擠壓牙鏈帶的一端而編織針上升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14是嚙合裝置的前視圖。
圖15是嚙合裝置的後視圖。
圖16是嚙合裝置的俯視圖。
圖17是圖16的XVII-XVII線剖視圖及將其一部分放大而表示的剖視圖。
圖18是圖16的XVIII-XVIII線剖視圖。
圖19是表示嚙合裝置的使用狀態的俯視圖。
圖20是圖19的XX-XX線剖視圖。
圖21是圖19的XXI-XXI線剖視圖。
第一實施形態的針織拉鏈用鏈條的製造裝置由多根針織紗與多根線狀單絲製造多組以兩根為一組的牙鏈帶,且由各組兩根牙鏈帶製造一根鏈條。
牙鏈帶90如圖19所示,具備:具有規定長度及寬度的針織物的鏈帶91,以及針織織入於鏈帶91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緣部的螺旋狀的鏈齒列95。而且,牙鏈帶90於其寬度方向的全長中的鏈齒列側90a存在鏈帶91的一部分與鏈齒列95,於其寬度方向的全長中的鏈齒列側90a的相反側,即非鏈齒列側90b,存在鏈帶91的剩餘的部分。
鏈齒列95為樹脂製,且為多圈螺旋狀。而且,將螺旋狀的一圈稱作鏈齒部95a。
鏈齒部95a如圖6所示,具備:嚙合頭部95b,嚙合於另一鏈齒列95的鏈齒部95a;一對腳部95c、腳部95c,自嚙合頭部 95b的長度方向的兩端沿鏈帶91的寬度方向延長;以及折返部95d,為了自一腳部95c中的嚙合頭部95b的相反側的端部連結至另一鏈齒列95的一腳部95c而折返。
鏈帶91為經編而成者,具備鏈式針織紗92a、特里科針織紗92b、緯向夾紗92c作為針織紗92,是利用鏈式針織紗92a形成多根並列的經圈(wale),將特里科針織紗92b針織織入於相鄰的經圈,且將緯向夾紗92c針織織入於規定數量的經圈而成。 而且,鏈帶91的厚度方向的兩側的鏈式針織紗92a遍及鏈齒列95的全長而夾著鏈齒部95a的一對腳部95c、腳部95c,由此固定鏈齒列95。
鏈條97如圖19所示,是利用彼此的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使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嚙合而成。
第一實施形態的針織拉鏈用鏈條的製造裝置如圖1所示,具備:針織紗供給裝置1,供給針織紗92;單絲供給裝置2,供給單絲94;牙鏈帶製造裝置3,藉由自針織紗供給裝置1與單絲供給裝置2供給的針織紗92與單絲94而製造多根(本實施形態中為偶數根)牙鏈帶90;多個嚙合裝置4、嚙合裝置4…,使由牙鏈帶製造裝置3製造的偶數根牙鏈帶90每2根地嚙合而製造所述偶數根的一半數量的鏈條97;以及捲繞裝置5,捲繞由該些嚙合裝置4、嚙合裝置4…製造的多根鏈條97、鏈條97…。
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本體為經編用的編機,例如為單拉舍爾機、雙拉舍爾機,本實施形態中設為單拉舍爾機。而且,牙 鏈帶製造裝置3具備製造牙鏈帶90的多個牙鏈帶製造部3a及使所有牙鏈帶製造部3a同步地驅動的原動軸3b。
所有牙鏈帶製造部3a如圖2所示,於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寬度方向上並列。而且,於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寬度方向上相鄰的兩個牙鏈帶製造部3a為一組鏈條製造單位,製造用以製造鏈條97的兩個牙鏈帶90。圖2中,牙鏈帶製造裝置3全部具備10個牙鏈帶製造部3a,10個牙鏈帶製造部3a為五組鏈條製造單位。 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牙鏈帶製造部3a、牙鏈帶製造部3a於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寬度方向上對稱地配置。
牙鏈帶製造部3a如圖3或圖7所示,具備:具有多個針槽30a的針床30,沿著多個針槽30a往復移動並且自針床30出沒的多個編織針31,使多個編織針31往復移動的編織針移動裝置31a,供針織紗穿過的導紗針32,使導紗針32進行規定動作的導紗針移動裝置32a,擠壓牙鏈帶的一端的多個沈降片33,使沈降片33往復移動的沈降片移動裝置33a,對線狀單絲進行導引的導件34,為了於鏈帶的一側緣部將單絲彎曲而形成螺旋狀的鏈齒列而使導件34往復移動的導件移動裝置35,捲掛單絲的梭鉤38,使梭鉤38向捲掛單絲的位置及離開單絲的位置移動的梭鉤移動裝置39,以及具有凸輪或鏈節等並且將各移動裝置31a、移動裝置32a、移動裝置33a、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8、移動裝置39連結於原動軸的傳遞機構(省略圖示)。
而且,牙鏈帶製造部3a將導件34、梭鉤38、編織針移 動裝置31a、導件移動裝置35及梭鉤移動裝置39相對於針床30配置於其針槽30a的深度方向(針床30的厚度方向)中的一側(更詳細而言自針槽30a內朝向入口的方向側),並且將沈降片33、沈降片移動裝置33a相對於針床30配置於其針槽30a的深度方向中的另一側(更詳細而言自針槽30a的入口朝向內的方向側),將導紗針移動裝置32a相對於針床30配置於編織針31自針床30的針槽30a突出的一側。
如此相對於針床30於其針槽30a的深度方向中的兩側,分開進行導件34、梭鉤38、編織針移動裝置31a、導件移動裝置35、梭鉤移動裝置39的配置與沈降片33、沈降片移動裝置33a的配置,因而容易配置該些構件。
針床30為具有規定橫寬、縱寬及厚度的平板,於厚度方向的一面,將沿縱寬方向延長的多個針槽30a於橫寬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而形成。而且,多個針槽30a將編織針31能夠往復移動地加以導引,使編織針31自針床30的縱寬方向的兩面中的一面突出。將針床30的縱寬方向的兩面中的編織針31突出的面稱作針突出面30b。
以後,於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說明中,如以下(1)~(3)般規定方向。
(1)編織寬度方向為針床30的橫寬方向,換言之,為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本體(編機)的寬度方向,為圖7中的左右方向。
(2)高度方向為針床30的縱寬方向,為相對於圖7的紙面 正交的方向,上方向是所述正交的方向中的朝向近前側的方向,下方向是所述正交的方向中的朝向內側的方向。
(3)前後方向為針床30的厚度方向,換言之,為針槽30a的深度方向,前方向為針槽30a的深度方向中的朝向入口側的方向,後方向為針槽30a的深度方向中的朝向針槽30a的底側的方向。
編織針31例如為鉤針,其開口方向設為前方向。
導紗針32如圖3所示,形成著供針織紗92穿過的孔32b。而且,導紗針32分為鎖編用、特里科編用、緯向夾紗用的用途。導紗針32針對每種用途,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並列多根而固定於導紗針座32c。導紗針座32c中為了形成規定的紗圈而固定著導紗針移動裝置32a。
例如鎖編用的導紗針移動裝置使導紗針32進行微動動作(沿編織寬度方向移動的動作)及擺動動作(沿前後方向移動的動作),由此,使鏈式針織紗繞編織針31一圈。而且,緯向夾紗用的導紗針移動裝置使導紗針32於編織針31的後側進行微動動作,由此,將緯向夾紗針織織入於由鏈式針織紗形成的規定數量的經圈(wale)。
導件34為筒,如圖2~圖5所示,筒的貫通方向朝向前後方向。而且,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34、導件34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對稱地配置。另外,導件34如圖9所示,其內部穿過單絲94,並送出單絲94。
導件移動裝置35具備:沿編織寬度方向延長的導軸35a,以及連結於導軸35a並且固定導件34的鏈節裝置35b。
導軸35a至少共同地驅動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而且,導軸35a能夠搖動地支持於牙鏈帶製造裝置的框架(省略圖示),並且經由傳遞機構而連結於原動軸。
鏈節裝置35b將導軸35a的揺動運動轉換為導件34的朝向編織寬度方向的往復運動,具備多根鏈節與多個連結部。圖4、圖5的例中,鏈節裝置35b具備:3根鏈節36a、鏈節36b、鏈節36c,將3根鏈節36a、鏈節36b、鏈節36c每2根地加以連結的兩個連結部37a、連結部37b,以及能夠擺動地支持3根鏈節36a、鏈節36b、鏈節36c中的1根的支軸37j。將3根鏈節36a、鏈節36b、鏈節36c自導軸35a側朝向導件34側依次稱作第1鏈節36a、第2鏈節36b、第3鏈節36c,將兩個連結部37a、連結部37b自導軸35a側朝向導件34側依次稱作第1連結部37a、第2連結部37b。
第1鏈節36a向導軸35a的半徑方向外側延長,將其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固定於導軸35a。附帶說,圖4、圖5的例中,第1鏈節36a使其長度方向與高度方向一致,將其下端部固定於導軸35a。而且,第1鏈節36a將導軸35a的規定角度範圍的揺動運動改為作為第1鏈節36a的頂部的上端部向前後方向的揺動運動(往復運動)。而且,第1鏈節36a為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中共用者。而且,相對於自高度方向觀察將第 1鏈節36a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等分並且沿前後方向延長的假想的中心線L1,將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的兩個鏈節裝置35b、鏈節裝置35b對稱地配置。
第2鏈節36b將其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
第1連結部37a將第2鏈節36b的前端部與第1鏈節36a的上端部加以連結。而且,第1連結部37a為回轉對偶(turning pair)或球面對偶(spherical surface pair)等面對偶,將第1鏈節36a的頂部的向前後方向的往復運動作為第2鏈節36b的向前後方向的往復運動而傳遞。另外,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第1連結部37a、第1連結部37a相對於第1鏈節36a而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的兩外側。
第3鏈節36c自高度方向觀察為L字狀。更詳細而言,第3鏈節36c具備:沿前後方向延長並且固定導件34的固定片36d,以及沿編織寬度方向延長並且連結於第2連結部37b的連結片36e,有時將固定片36d與連結片36e以於相互的一端部彼此間呈直角彎曲的形態而接合。固定片36d與連結片36e的接合的部分稱作彎曲部。而且,固定片36d與連結片36e的兩端部中的遠離彎曲部的端部稱作頂部。而且,彎曲部成為較連結片36e的頂部而更靠近所述假想的中心線L1的位置關係。
固定片36d具備:沿前後方向延長的板狀的固定片本體部36h,以及自固定片本體部36h的頂部向作為高度方向的一方的上方呈階差狀突出的階部36i。階部36i以於前後方向上貫通導件 34的狀態而固定。
支軸37j於高度方向上貫通第3鏈節36c的彎曲部,並且將其高度方向的一部分固定於牙鏈帶製造裝置的框架(省略圖示)。而且,支軸37j將第3鏈節36c以其彎曲部為中心而能夠揺動地加以支持。
第2連結部37b將第2鏈節36b的後端部與第3鏈節36c的連結片36e的頂部加以連結。而且,第2連結部37b為回轉對偶或球面對偶等面對偶,將第2鏈節36b的向前後方向的揺動運動作為第3鏈節36c的連結片36e的向前後方向的揺動運動而傳遞。另外,第2連結部37b配置於第3鏈節36c的連結片36e的頂部的上側。
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鏈節裝置35b、鏈節裝置35b按照以下的要領將導軸35a的移動傳遞至導件34。
(1)若使原動軸驅動,則經由傳遞機構,共用的導軸35a於規定角度範圍內揺動。
(2)伴隨導軸35a的揺動,共用的第1鏈節36a的上部以導軸35a為中心而向前後方向揺動。
(3)伴隨第1鏈節36a的揺動,兩個第2鏈節36b、第2鏈節36b向前後方向揺動。而且,兩個第2鏈節36b、第2鏈節36b左右對稱地揺動。
(4)伴隨第2鏈節36b的揺動,第3鏈節36c以支軸37j為中心而揺動,固定片36d的頂部與導件34一併於編織寬度方向上 揺動。此時,兩個第3鏈節36c及兩個導件34、導件34左右對稱地揺動。
所述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可藉由共用的導軸35a使一對導件34、導件34往復移動,因而較藉由各導軸使各導件34往復移動,可更有效率地製造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進而一對牙鏈帶90、牙鏈帶90,且可減少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零件個數。而且,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因使用共用的第1鏈節36a,故可減少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零件個數,並且可縮短編織寬度方向的尺寸。而且,第3鏈節36c的固定片36d因位於較第2連結部37b的頂部靠近假想的中心線L1的位置,故與例如第3鏈節36c的固定片36d較第2連結部37b的頂部遠離假想的中心線L1的情況相比,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34、導件34位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靠近的位置,從而可縮短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的編織寬度方向的尺寸。
梭鉤38如圖7、圖8所示,具備:前後方向上呈直線狀延長的棒狀部38a,以及與作為棒狀部38a的後端部的頂部相連並且掛扣單絲的掛扣部38b。
掛扣部38b自編織寬度方向觀察,從棒狀部38a的前端向針突出面30b側彎曲,並且以向棒狀部38a的前端側折返的方式彎曲。
梭鉤移動裝置39如圖2、圖3所示,至少共同地驅動鏈 條製造單位的兩個牙鏈帶製造部3a、牙鏈帶製造部3a,且具備:沿編織寬度方向延長的梭鉤軸39a,以及自梭鉤軸39a向其半徑方向外側且向針突出面30b的上方延長的臂39b。
梭鉤軸39a能夠旋轉地支持於織機的框架,前後方向上位於針床30與導軸35a之間,並且高度方向上位於較鏈節裝置35b向上方的隔開的位置。
臂39b沿前後方向延長,並且將作為其頂部的前端部固定於梭鉤軸39a,將其後端部且編織寬度方向的兩側面作為用以分別安裝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梭鉤38、梭鉤38的一對安裝部39c、安裝部39c。而且,臂39b的編織寬度方向的中心、與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導件移動裝置35、移動裝置35的編織寬度方向的中心,自高度方向觀察位於假想的中心線L1。而且,若將梭鉤38分別固定於臂39b的一對安裝部39c、安裝部39c,則一對梭鉤38、梭鉤38成為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對稱,換言之,相對於假想的中心線L1對稱的配置。而且,一對梭鉤38、梭鉤38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接近且相向,其間隔較鏈帶91的寬度窄。
所述共用的梭鉤移動裝置39中,若梭鉤軸39a揺動,則以梭鉤軸39a為中心而臂39b的頂部向高度方向揺動,一對梭鉤38、梭鉤38於針突出面30b的上方而向高度方向揺動。而且,共用的梭鉤移動裝置39亦可藉由一個梭鉤軸39a使一對梭鉤38、梭鉤38往復移動,因而較藉由各梭鉤軸使各梭鉤往復移動,可更有效率地製造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進而一對牙鏈帶90、牙 鏈帶90,且可減少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零件個數。
沈降片33如圖3、圖7、圖8所示,為沿前後方向延長並且以編織寬度方向為厚度方向的平板。而且,多個沈降片33以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並列的狀態,將其後部固定於沈降片座33b。將固定於沈降片座33b的多個沈降片33稱作沈降片列。 沈降片列沿前後方向往復移動,其往復移動的範圍處於相對於針突出面30b向後方的隔開的位置、與針突出面30b的上方且擠壓牙鏈帶90的位置之間。
而且,牙鏈帶製造部3a將多個沈降片33、沈降片33、…、多個編織針31、編織針31、…、梭鉤38、導件34以彼此不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更詳細而言為以下所示。如圖8所示,於沈降片列為前進狀態的情況下,自高度方向觀察各沈降片33的作為頂部的前端部位於針突出面30b的上方且相鄰的編織針31、編織針31之間,換言之,位於相鄰的針槽30a、針槽30a之間。 而且,在沈降片列為前進狀態的情況下,梭鉤38與導件34自高度方向觀察位於相鄰的編織針31、編織針31之間,且相對於規定數量的編織針(圖中為2根編織針31、編織針31)位於編織寬度方向的兩外側。該規定數量的編織針31捲掛用以固定鏈齒列的針織紗,以下稱作「固定用編織針」。2根固定用編織針31、編織針31的編織寬度方向兩側的兩個針槽30a、針槽30a中未收容編織針31。另外,針槽30a相對於針床30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等間隔地形成,除該些兩個針槽30a、針槽30a外的針槽30a中收容有編織 針31。而且,於2根固定用編織針31、編織針31之間沈降片33以進出的方式配置,相對於2根固定用編織針31、編織針31而編織寬度方向中的一方附近(形成鏈齒部95a的嚙合頭部95b的一側)設定有梭鉤38的位置,相對於2根固定用編織針31、編織針31及梭鉤38,編織寬度方向的兩側的針槽30a、針槽30a的上方設定有導件34的編織寬度方向的往復移動的極限位置。圖7的導件34的實線為左側的極限位置,單點劃線為右側的極限位置。在沈降片列後退狀態下,導件34沿編織寬度方向往復移動。而且,如圖8所示,當沈降片列為前進狀態時,導件34位於左側的極限位置。另外,本實施例中當沈降片列為前進狀態時(擠壓牙鏈帶90的一端時),沈降片列中的兩個沈降片33、沈降片33相對於梭鉤38與編織寬度方向的兩側接近。而且,沈降片列於與梭鉤38對應的位置以外,將沈降片33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等間隔配置,將與梭鉤38對應的位置的兩側的沈降片33、沈降片33的間隔設為所述等間隔的2倍以上,由此,防止沈降片33與梭鉤38的接觸。
沈降片移動裝置33a如圖3所示,具備沿編織寬度方向延長的沈降片軸33c、以及以沈降片軸33c為中心而前後揺動的沈降片筘33d。
沈降片軸33c能夠旋轉地支持於織機的框架。
沈降片筘33d沿編織寬度方向與高度方向延長。而且,自編織寬度方向觀察,沈降片筘33d以使沈降片座33b向前方突出的狀態而固定於高度方向的上端部,沈降片列朝向針突出面30b的 上方。
所述構成的沈降片移動裝置33a以沈降片軸33c為中心而使沈降片筘33d於規定角度範圍內揺動,由此使沈降片列的頂部配置於針突出面30b的上方或遠離。而且,因將沈降片移動裝置33a相對於針床30配置於後側,將導件移動裝置35與梭鉤移動裝置39相對於針床30配置於前側,故較將導件移動裝置35、梭鉤移動裝置39、沈降片移動裝置33a的設置場所設為相對於針床30前後的相同側的情況,更容易設置各移動裝置,且更容易使沈降片33以不與梭鉤38或導件34接觸的方式配置。
所述鏈條製造單位的兩個牙鏈帶製造部3a、牙鏈帶製造部3a按照以下的要領而作動。
若驅動驅動源,則傳遞機構連動,編織針用、導紗針用、沈降片用、梭鉤用、導件用的各移動裝置工作,編織針31、導紗針32、沈降片33、梭鉤38、導件34按照以下(1)~(6)的順序動作。另外,圖9~圖13中,為了容易觀看鏈齒附近的動作狀況,而省略圖示鏈齒附近的沈降片33、最靠鏈齒側的經圈的鏈式針織紗92a及編織針。
(1)如圖9所示,各編織針31完全進入至針槽30a中,各梭鉤38的掛扣部38b於針突出面30b的上方且最遠離的位置處停止。而且,一對導件34、導件34分別位於針突出面30b與梭鉤38的高度方向之間,並且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最遠離的位置處停止。梭鉤38的停止位置為相鄰的編織針31、編織針31之間且鏈 齒的折返部95d側的位置。
(2)各導件34如圖10所示,向鏈齒的嚙合頭部95b側移動而通過梭鉤38與針突出面30b的高度方向之間。利用該移動,於每個牙鏈帶製造部3a中而形成一對腳部95c、腳部95c中的一者。而且,利用該移動,一對導件34成為編織寬度方向上最接近的狀態。
(3)一對梭鉤38、梭鉤38如圖11所示藉由下降而向針突出面30b側移動,於每個牙鏈帶製造部3a中,掛扣部38b於導件34的附近將腳部95c向下方擠壓。而且,每個牙鏈帶製造部3a中,沈降片33開始向針突出面30b側移動。
(4)導件34通過梭鉤38的掛扣部38b中而向折返部95d側移動,如圖12所示,於折返部95d停止。利用該移動,鏈齒部95a捲掛於梭鉤38,鏈齒部95a的嚙合頭部95b及一對腳部95c、腳部95c中的另一者於每個牙鏈帶製造部3a中而形成。而且,利用該移動而一對導件34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成為最遠離的狀態。
(5)編織針31如圖13所示於高度方向上往復移動而相對於針突出面30b出沒規定次數,並且每次導紗針32進行規定的擺動動作或微動動作,由此鏈帶91的織物形成規定緯圈(course)。該例中與圖6對應而形成2緯圈。該2緯圈的織物為相鄰的鏈齒部95a、鏈齒部95a之間的織物,將鏈齒部95a的一對腳部95c、腳部95c針織織入於鏈帶91。而且,於每次編織針31相對於針突出面30b上升的期間,沈降片33進入至相鄰的編織針31、編織針 31之間,於牙鏈帶9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利用沈降片33分別擠壓鏈齒列側90a與非鏈齒列側90b。由此,防止織物伴隨編織針31的上升而一併上升。而且,於編織針31到達上升位置後,沈降片33開始自針突出面30b的上方向後方移動,於編織針31下降的期間不會與針織紗接觸。
(6)接下來,藉由一對梭鉤38向上方移動,而鏈齒部95a脫離梭鉤38,回到(1)的狀態。
藉由重複以上的(1)~(6)的動作,能夠將兩根牙鏈帶90同時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且對稱地製造。
根據所述構成的牙鏈帶製造裝置3,能夠按照鏈條製造的每單位編織兩根牙鏈帶90,因而可有效率地製造多根牙鏈帶90。因此,可將以兩根為一組的牙鏈帶以與鏈條製造單位的組數相應的數量而製造。而且,因利用沈降片33擠壓牙鏈帶90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故牙鏈帶90的外觀提昇。而且,當沈降片列擠壓牙鏈帶90的一端時,兩個沈降片33、沈降片33相對於梭鉤38位於其兩側,因而較沈降片相對於梭鉤而僅位於其兩側中的一者的情況,擠壓牙鏈帶90的部位增多,因而牙鏈帶90的編織穩定。 並且,將2根牙鏈帶90以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相向的對稱狀態而編織,因而之後容易將2根牙鏈帶90形成為1根鏈條97。利用具有此種效果的牙鏈帶製造裝置3而製造的牙鏈帶90於沿著針床30的後面側下降後,送至嚙合裝置4。
嚙合裝置4如圖19~圖21所示,於其內部具備供一對 牙鏈帶90、牙鏈帶90通過的導引路40來作為空間部。導引路40具備於其寬度方向上隔開的兩個入口40a及一個出口40b。
以後,於嚙合裝置4的說明中如以下般來規定方向。寬度方向為導引路40的寬度方向,且為圖19的左右方向,亦稱作左右方向。長度方向為導引路40的長度方向,且為圖19的上下方向。而且,入口方向為長度方向中的自導引路40的出口40b朝向入口40a的方向,且為圖中的下方向。出口方向為長度方向中的自導引路40的入口40a朝向出口40b的方向,且為圖中的上方向。高度方向為導引路40的高度方向,稱作與圖19的紙面正交的方向,亦稱作上下方向。上方向為正交的方向中的朝向近前側的方向,下方向為該正交的方向中的相對於紙面朝向內側的方向。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寬度方向與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說明中的編織寬度方向相同,長度方向與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說明中的前後方向相同,高度方向與牙鏈帶製造裝置3的說明中的高度方向相同。
嚙合裝置4如圖14~圖21所示,具備:第1基板部50及第2基板部60,為於寬度方向上對稱且用以形成導引路40的構成要素,為了將寬度方向上並列的一對牙鏈帶90、牙鏈帶90自其厚度方向的兩側加以導引,於高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向;間隔部65,於第1基板部50及第2基板部60之間在長度方向的入口40a側利用寬度方向的中間部而隔開,且對分離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的寬度方向的兩內側進行導引;按壓部70,將寬度方向 上分離為3個的第1基板部50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第2基板部60方按壓;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自第1基板部50以縮窄第1基板部50與第2基板部60的間隔的狀態突出並且對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的寬度方向的兩外側進行導引;第1中央凸部59及第2中央凸部61,使第1基板部50及第2基板部60的高度方向的間隔於長度方向的出口側且寬度方向的中間部縮窄而成;以及一對間隔件部53、間隔件部53,於導引路40的寬度方向的兩外側夾在第1基板部50及第2基板部60之間。
第2基板部60為矩形狀的平板,使其厚度方向與高度方向一致。而且,第2基板部60將其上表面設為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上平坦的平面,對一對牙鏈帶90、牙鏈帶90的高度方向的下表面進行導引。另外,第2基板部60藉由螺栓而固定於圖示例中並未圖示的框架上。
第2中央凸部61自第2基板部60的上表面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上方突出,跨及第2基板部60的長度方向的出口側的全長而延長。而且,第2中央凸部61為隨著朝向上方而寬度逐漸變窄的形狀。另外,第2基板部60與第2中央凸部61為一個零件的基底構件62。
第1基板部50具備:於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配置的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以及以夾在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之間的狀態而配置的中央基板部56。本實施形態中,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與中央基板部56為分 開的零件,中央基板部56、間隔部65及第1中央凸部59為一個零件的中央構件55,位於寬度方向的相同側的側方基板部51、間隔件部53及外側凸部52為一個零件的翼板構件54。而且,一對翼板構件54、翼板構件54於第2基板部60的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固定於第2基板部60,中央構件55配置於第2基板部60上,並且於一對翼板構件54、翼板構件54之間能夠向高度方向移動地導引。
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具有於寬度方向上相向的一對內端面51a、內端面51a。一對內端面51a、內端面51a沿長度方向延長,於長度方向的出口側具備於長度方向平行的一對平行面51b、平行面51b,於長度方向的入口側具備相對於長度方向傾斜的一對斜面51c、斜面51c。一對內端面51a、內端面51a的間隔於一對平行面51b、平行面51b中相等,於一對斜面51c、斜面51c中隨著自一對平行面51b、平行面51b至入口方向隔開而逐漸擴展。另外,將側方基板部51的寬度方向的兩緣部中的內端面51a側的緣部稱作內緣部,將相反側的緣部稱作外緣部。
側方基板部51為自高度方向觀察的變形的六邊形的板,將長度方向的尺寸設為與第2基板部60相同,寬度方向的尺寸設為較第2基板部60的寬度的一半短。更詳細而言,側方基板部51的六邊形為如下形狀,即,將具有與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平行的2邊的矩形的入口側的兩個邊角部傾斜切下而成。
中央基板部56為厚度較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 部51厚的平板,具備配置於一對平行面51b、平行面51b之間的中央平行部57、以及自中央平行部57向入口40a側延長並且配置於一對斜面51c、斜面51c之間的中央傾斜部58。
中央平行部57自高度方向觀察,為長度方向上呈一條直線延長的矩形狀。第1中央凸部59自中央平行部57的下表面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第2基板部60突出,並且遍及中央平行部57的長度方向的全長而延長。
而且,中央平行部57及第1中央凸部59將其下表面設為前後及左右方向上平坦的平面,將嚙合狀態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中的一對腳部95c、腳部95c自高度方向的上側導引。
而且,與中央平行部57及第1中央凸部59的下表面相向者,為第2基板部60及第2中央凸部61的上表面。而且,第1中央凸部59及第2中央凸部61縮窄第1基板部50及第2基板部60的高度方向的間隔,對嚙合狀態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中的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側進行導引。
中央傾斜部58自高度方向觀察為三角形狀,且為隨著朝向出口方向而寬度逐漸變窄的形狀。而且,中央傾斜部58將其下表面(與第2基板部60的相向面)設為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上平坦的平面,自該平面的寬度方向中央部使間隔部65向下方突出。因此,中央傾斜部58的下表面露出於間隔部65的寬度方向兩側,自高度方向的上側導引分離狀態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的嚙合頭部95b側。
間隔部65為自高度方向觀察小於中央傾斜部58的三角形狀,且為隨著朝向出口方向而寬度逐漸變窄的形狀。而且,間隔部65的寬度方向的兩面自寬度方向的兩內側導引分離狀態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中的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
外側凸部52自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的內緣部向下方突出,縮小與第2基板部60的間隔。外側凸部52的突出長度以外側凸部52與第2基板部60的高度方向的間隔為與鏈帶9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尺寸的方式進行設定,使鏈帶91通過外側凸部52與第2基板部60之間。
而且,外側凸部52沿與側方基板部51的內緣部的斜面51c對應的部分延長,該延長的一端位於導引路40的入口40a,該延長的另一端位於側方基板部51的內緣部的平行面51b。因此,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的寬度方向的間隔隨著自入口40a朝向出口40b而逐漸變窄。而且,於導引路40的入口側,間隔部65存在於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之間,各外側凸部52與間隔部65的間隔設定得稍大於鏈齒列95的寬度。另一方面,相對於間隔部65於出口側,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之間不存在間隔部65,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的間隔設定為供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嚙合的適合的尺寸。
而且,外側凸部52於較內端面51a的斜面51c靠寬度方向外側且出口方向上隔開間隔而配置。因此,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與第2基板部60的相向面)於較一對外 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靠寬度方向內側以與第2基板部60相向的狀態而存在,對鏈齒列95的一對腳部95c、腳部95c中的折返部95d側的寬度方向外面側進行導引。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7的放大部分所示,於較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靠寬度方向內側,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高於中央基板部56的中央傾斜部58的下表面。
間隔件部53自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且寬度方向的外緣部而向下方突出。間隔件部53的寬度方向的內端面51a呈朝向側方基板部51的長度方向的出口40b側而逐漸向寬度方向內側的狀態傾斜。因此,一對間隔件部53、間隔件部53的寬度方向的間隔隨著朝向出口方向而逐漸變窄。而且,利用高度方向上貫通間隔件部53與側方基板部51的螺栓B1,將翼板構件54固定於第2基板部60。
按壓部70具備:於高度方向上貫通中央構件55的桿71,將桿71的一端部(下端部)固定於第2基板部60的固定部72,以包圍桿71的外周側的狀態將中央構件55向第2基板部60按壓的作為彈簧的壓縮盤簧73,以及固定於桿71的另一端部(上端部)並且擠壓壓縮盤簧73的擠壓構件74。
桿71為圓桿。而且,供桿71穿過的貫通孔55a於中央構件55以貫通中央傾斜部58與間隔部65的狀態形成。貫通孔55a設為稍大於桿71的直徑,因此,中央構件55能夠沿著桿71而於高度方向上移動。
固定部72具備:固定孔60h,於高度方向上貫通第2基板部60中的間隔部65所接觸的部分,並且供桿71穿過;桿71中的止動孔71a,於與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貫通第2基板部60的下側;以及止動銷71p,插入至止動孔71a並且兩端部自止動孔71a突出。而且,固定部72具備於第2基板部60的入口40a側的端面跨及第2基板部60的全高而通向固定孔60h的槽部60s。槽部60s的寬度方向的全長大於止動銷71p的直徑。由此,於僅將止動銷71p的一端部插入至桿71的狀態下,能夠使桿71相對於固定孔60h進出。
擠壓構件74具備:以呈凸緣狀突出的狀態經桿71穿過的擠壓部本體75,以及將擠壓部本體75固定於桿71的外螺紋76。
擠壓部本體75具備:為圓盤狀且中央部供桿71穿過的通孔75a,且具備於外周面的多處通向通孔75a並且供外螺紋76螺合的內螺紋孔75b。
所述構成的嚙合裝置4將擠壓構件74與固定部72固定於桿71的兩端部,並且於固定部72與擠壓構件74之間以穿過桿71的狀態配置中央構件55與壓縮盤簧73,從而成為使壓縮盤簧73收縮的狀態。因此,恢復力作用於壓縮盤簧73,中央構件55的間隔部65被按壓至第2基板部60。
所述嚙合裝置4如圖19~21所示,按照以下的(1)~(5)的順序使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嚙合。
(1)自牙鏈帶製造裝置3送出的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以使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相向並且於寬度方向上隔開的狀態,而進入至導引路40的兩個入口40a、入口40a。
(2)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中,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被向間隔部65的寬度方向兩側導引,折返部95d由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導引,且沿導引路40前進。附帶說,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的一對鏈齒列側90a、鏈齒列側90a的高度方向的兩側於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與間隔部65之間,由中央基板部56、一對側方基板部51及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與第2基板部60的上表面而導引。
(3)間隔部65朝向出口方向而寬度逐漸變窄,並且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朝向出口方向而於寬度方向上逐漸接近,因而隨著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向出口方向前進,彼此的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逐漸接近。
(4)若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通過間隔部65,則所通過部分的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因一對折返部95d藉由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導引,故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嚙合,從而由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製造出一根鏈條97。而且,此時,一對腳部95c、腳部95c不僅藉由中央基板部56與第2基板部60而向高度方向導引,一對腳部95c、腳部95c的嚙合頭部側亦以藉由一對第一中央凸部59、61而於高度方向上夾住的方式導引,因而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容易嚙合。 另外,於製造鏈條97時,利用按壓部70(壓縮盤簧73)的恢復力而中央構件55與第2基板部60接觸。而且,此時,通過導引路40的牙鏈帶90的鏈齒列側90a的高度為導引路40的高度(更詳細而言,一對外側凸部52、外側凸部52與間隔部65之間且中央基板部56及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的下表面與第2基板部60的上表面的間隔)以下。
然而,牙鏈帶亦存在鏈齒列側90a的高度部分地高於導引路40的高度的情況,即,亦存在所謂的不良的情況。該情況下,鏈齒列側90a抵抗壓縮盤簧73的恢復力而使中央構件55上升,使壓縮盤簧73進一步收縮,擴大導引路40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使得鏈齒列側90a不會堵塞導引路40。
而且,若鏈齒列側90a的不良部分通過導引路40,則如原來般藉由壓縮盤簧73的恢復力而中央構件55與第2基板部60接觸,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嚙合,從而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形成為一根鏈條97。
(5)然後,鏈條97於一對嚙合頭部95b、嚙合頭部95b嚙合的狀態下自導引路40的出口40b送出。
所有的由嚙合裝置4製造的鏈條97分別捲繞於捲繞裝置5。
根據所述嚙合裝置4,因將兩根牙鏈帶90、牙鏈帶90形成為一根鏈條97,故當之後製造拉鏈時,無須分別準備兩根牙鏈帶90,從而容易製造拉鏈。該嚙合裝置4尤其適合應用於針織拉鏈的生產線,亦可用作針織拉鏈以外類型的環扣拉鏈(coil zipper)的嚙合裝置。
另外,針織拉鏈用鏈條的製造裝置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可進行適當變更。例如可如以下般變更。
牙鏈帶製造裝置3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是將所有數量的牙鏈帶90以2根為單位而以將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相向的狀態製造,但不限於此,亦可將所有數量的牙鏈帶90以鏈齒列95朝向編織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狀態而製造,還可將所有數量的牙鏈帶90中的一部分以2根為單位而以將一對鏈齒列95、鏈齒列95於編織寬度方向上相向的狀態製造,將所有數量的牙鏈帶90中的剩餘的部分以朝向編織寬度方向的一側的狀態而製造。
而且,牙鏈帶製造裝置3於所述實施形態中,按照鏈條製造單位使導件移動裝置35的導軸35a、第1鏈節36a、梭鉤移動裝置39的梭鉤軸39a、臂39b於兩個牙鏈帶製造部3a、牙鏈帶製造部3a中為共用,但不限於此,亦可將導件移動裝置35、梭鉤移動裝置39針對每個牙鏈帶製造部3a而分別設置,還可僅使導件移動裝置35的導軸35a、梭鉤移動裝置39的梭鉤軸39a於多個牙鏈帶製造部3a中可共用。
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具備一對間隔件部53、間隔件部53,亦可無一對間隔件部53、間隔件部53。該情況下,第1基板部50將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與中央基板部 56作為一體,將中央基板部56經由間隔部65而固定於第2基板部60。
而且,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具備按壓部70,但不限於此,亦可無按壓部70。該情況下,中央構件55只要相對於第2基板部60於高度方向上無法移動即可,例如可固定於第2基板部60,或者至少固定於一側方基板部51即可。
而且,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將第1基板部50分離為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及中央基板部56這三個,但不限於此,對於第1基板部50亦可使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與中央基板部56為一體。
而且,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將間隔部65作為中央構件55的一部分,將具有間隔部65的中央構件55設置成能夠相對於一對側方基板部51、側方基板部51於高度方向上移動,但不限於此,可將間隔部65與中央構件55設為分開的構件,亦可將間隔部65與第2基板部60設為一體。
而且,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固定部72使用止動銷71p,但不限於此,固定部72亦可使用將第2基板部60與桿71螺合之螺釘對偶(screw pair)等其他固定手段。
而且,嚙合裝置4於所述實施形態中具備第1中央凸部59及第2中央凸部61,亦可無第1中央凸部59及第2中央凸部61。

Claims (4)

  1. 一種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是在針織物的鏈帶(91)的一側緣部針織織入螺旋狀的鏈齒列(95)而成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90)的製造方法,所述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當藉由多根導紗針(32)的擺動動作及微動動作與多根編織針(31)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而將所述鏈齒列(95)編織於所述鏈帶(91)時,將所述牙鏈帶(90)於共用的針床(30)以兩根為一組的方式,以一組鏈條製造單位而製造,所述牙鏈帶(90)是藉由兩個導件(34,34)的向編織寬度方向的往復動作與兩個梭鉤(38,38)的往復動作的共同動作,將單絲(94)呈螺旋狀彎曲而形成所述鏈齒列(95),由此,將所述鏈齒列(95)針織織入於所述鏈帶(91)的一側緣部而成,所述兩個導件(34,34)以送出線狀的所述單絲(94,94)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所述兩個梭鉤(38,38)以向捲掛所述單絲(94,94)的位置及離開的位置移動的方式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進而,藉由將多組鏈條製造單位以並列狀態配置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製造多組所述牙鏈帶(9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將所述鏈條製造單位中的所述多個導件(34,34)與所述多個梭鉤(38,38)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對稱地配置一對,而將 兩根所述牙鏈帶(90)以鏈齒列(95,95)彼此相向的對稱狀態而製造。
  3. 一種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裝置,包括牙鏈帶製造部(3a),所述牙鏈帶製造部(3a)用以製造將螺旋狀的鏈齒列(95)針織織入於針織物的鏈帶(91)的一側緣部而成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90),所述牙鏈帶製造部(3a)包括:針床(30),具有多個針槽(30a);多個編織針(31),由所述多個針槽(30a)導引;多個導紗針(32),供鏈帶用的針織紗(92)穿過;導件(34),供線狀的單絲(94)穿過;梭鉤(38),捲掛所述單絲(94);梭鉤移動裝置(39),使所述梭鉤(38)向捲掛所述單絲(94)的位置及離開的位置移動;以及導件移動裝置(35),於所述鏈帶(91)的一側緣部為了將所述單絲(94)彎曲而形成所述鏈齒列(95),使所述導件(34)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往復移動,將共用所述針床(30)且在編織寬度方向上並列的兩個所述牙鏈帶製造部(3a)構成的一組鏈條製造單位於編織寬度方向上以並列狀態配置多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裝置,其中 將所述鏈條製造單位中的所述多個導件(34,34)與所述多個梭鉤(38,38)於編織寬度方向上對稱地配置一對。
TW105139773A 2015-12-10 2016-12-02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knitted fastener chain TWI620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4678 WO2017098635A1 (ja) 2015-12-10 2015-12-10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330A TW201720330A (zh) 2017-06-16
TWI620530B true TWI620530B (zh) 2018-04-11

Family

ID=5901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9773A TWI620530B (zh) 2015-12-10 2016-12-02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knitted fastener chai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387940B1 (zh)
CN (1) CN107105834A (zh)
TW (1) TWI620530B (zh)
WO (1) WO20170986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7834A (zh) * 2017-11-09 2019-05-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
CN109924616B (zh) * 2017-12-19 2021-09-17 Ykk株式会社 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9421A (en) * 1975-06-18 1976-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Air-fuel ratio control device
JPH1042916A (ja) * 1996-08-08 1998-02-17 Ykk Corp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CN1656965A (zh) * 2004-02-17 2005-08-24 Ykk株式会社 针织拉链
JP2007002367A (ja) * 2005-06-24 2007-01-11 Ykk Corp 経編ファスナーテープ製造機
CN102686124B (zh) * 2009-12-25 2015-01-28 Ykk株式会社 编织拉链
WO2015097830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Ykk株式会社 編み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6053B1 (de) * 1969-07-16 1971-03-25 Opti Holding Ag Vorrichtung zum Annaehen fortlaufender Reissverschlussgliederreihen an fortlaufende Tragbaender
FR2188976A1 (en) * 1972-06-16 1974-01-25 Elastelle Fonta Ille Fil Sliding clasp fastener - has teeth formed by helical filament knitted into edge wale of backing fabric
US4137733A (en) * 1976-05-20 1979-02-06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Slide-fastener-stringer half with knitted-in coupl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3621987A1 (de) * 1986-07-01 1988-01-14 Opti Patent Forschung Fab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reissverschlussbandes durch weben
JPS6342916A (ja) 1986-08-05 1988-02-24 Toray Ind Inc 芯鞘型複合繊維
DE3634162A1 (de) * 1986-10-07 1988-04-21 Ries Gmbh Bekleidungsverschlus Reissverschlus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102154784A (zh) * 2011-05-12 2011-08-17 江苏汇源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拉链带编织机及其所织造的拉链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9421A (en) * 1975-06-18 1976-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Air-fuel ratio control device
JPH1042916A (ja) * 1996-08-08 1998-02-17 Ykk Corp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CN1656965A (zh) * 2004-02-17 2005-08-24 Ykk株式会社 针织拉链
JP2007002367A (ja) * 2005-06-24 2007-01-11 Ykk Corp 経編ファスナーテープ製造機
CN102686124B (zh) * 2009-12-25 2015-01-28 Ykk株式会社 编织拉链
WO2015097830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Ykk株式会社 編み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330A (zh) 2017-06-16
EP3387940B1 (en) 2022-08-10
CN107105834A (zh) 2017-08-29
EP3387940A4 (en) 2019-08-14
WO2017098635A1 (ja) 2017-06-15
EP3387940A1 (en)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1234B (zh) 編織型鏈布齒條製造裝置
CN1084180C (zh) 针织拉链
TWI620530B (zh)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knitted fastener chain
JPWO2014119150A1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の被着物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TWI639741B (zh) 針織拉鏈用牙鏈帶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N106858932B (zh) 编织拉链用长链的制造方法及啮合装置
JP3549335B2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JP579507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549677B2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
WO2015056327A1 (ja) ミシン及び針板構造、並びにエレメント列の縫製方法
TWI616156B (zh)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fastener chain for knitted zipper
CN1883330A (zh) 经编拉链带的生产机器
US9510650B2 (en) Knitted fastener stringer
US4492098A (en) Method of making a slide fastener coupling strip
CN108813810A (zh) 线纹布、鞋垫、线纹布的制作方法、鞋垫的制作方法
US3657904A (en) Sliding clasp fastener stringers
WO2016016952A1 (ja)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トリンガー、ファスナーテープ無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物品
KR840002098B1 (ko) 직입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스트링거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장치
WO2023058641A1 (ja) 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トリンガー部材
CN11783647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方法
CN109757834A (zh) 拉链牙链带制造装置
IL34886A (en) Sliding clasp fastener stringers
DE2034147B2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Reißverschlußstreifens und Kettenwirk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2012057269A (ja) 装飾用細幅織物、ニードル織機、チェーン支持装置、装飾用細幅織物を製造する製造方法
TW201329306A (zh) 擬似雙鏈式線跡構造及形成該線跡的多針式縫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