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398B -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398B
TWI620398B TW105127863A TW105127863A TWI620398B TW I620398 B TWI620398 B TW I620398B TW 105127863 A TW105127863 A TW 105127863A TW 105127863 A TW105127863 A TW 105127863A TW I620398 B TWI620398 B TW I6203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winding
tooth portion
stator
th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7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9146A (zh
Inventor
生方康友
長谷川治之
馬場丈典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9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3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定子具備:齒部(5),供捲繞固定繞線;及鐵芯背部(3a、3b),一端部經由薄壁連接部(1a、1b)連結於齒部(5),並構成磁路。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可透過薄壁連接部(1a、1b)的張開閉合而設成張開狀態與閉合狀態。張開狀態中,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係構成鈍角;閉合狀態中,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係相抵接,並構成銳角。

Description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特別是關於線圈(coil)裝設於定子的技術。
習知技術中,電動機的定子通常具備:定子鐵心,具有鐵芯背部、齒部、被鐵芯背部及齒部所包圍之槽;及分別捲繞在齒部的線圈。鐵芯背部也稱為軛部,係指供捲繞線圈的齒部的外側寬幅部。也有內側具前端軛部的定子。
電動機的定子中,為了提升性能,提高線圈的佔空率(亦即,繞線密度)為重要的課題。因此,乃要求將電樞鐵芯內的磁路最佳化,並減少會構成無效磁路的鐵心部,且將線圈捲入此處。
要將構成磁路的鐵芯背部形狀最佳化時,已知會在鐵芯背部和齒部的根部產生底切部(undercut)。底切部係指在鐵芯背部下面,形成在鐵芯背部和齒部相交成 銳角的部分區域。
習知的一般繞線方法中,使用繞線用管嘴(nozzle)一邊在定子鐵心周圍進行環繞運動,一邊進行繞線的管嘴繞線方法係為主流。該管嘴繞線方法可以高速且簡便地進行繞線。然而,卻無法在底切部進行繞線,要提升繞線的線圈佔空率有其困難。
對底切部實施繞線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已揭示有依據繞線位置而改變繞線管嘴角度來實施繞線的方法。
此外,可使用一般的汎用繞線機以提升佔空率的鐵心構造,則如專利文獻2所示,其中揭示有將複數個經由薄壁部使齒部與外周部結合而成L字型品組合成環狀,即可獲得繞線容易往齒部裝設的定子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3662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34701號公報
然而,若依專利文獻1所載的習知鐵心構造,則需要特殊的繞線機,和汎用繞線機相比,其價格高昂,且繞線時的控制技術複雜。
若依專利文獻2所載的習知鐵心構造,因鐵 芯背部的初期位置係位在自最終形狀位置偏離大約90°的部位,故鐵芯背部閉合時的鐵心變形量較大,鐵心的薄壁部需要有強度。此外,鐵心製造時需要有加工精確度,且鐵芯背部需要有彎折精確度。
再者,關於專利文獻2,由於要將捲繞在線軸的空芯線圈插入鐵心,所以線軸需要有強度。因此,會因線軸厚度增加而減少佔空率。而且,由於空芯線圈需要有精確度,所以也有線軸製造需要有精確度或繞線機需要控制張力的問題。
本發明係為有鑒於上述情況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繞線佔空率高且容易製造的定子。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的定子具備複數個分割鐵心,該分割鐵心具有:齒部,供捲繞繞線;及鐵芯背部,其一端部經由薄壁連接部連結於齒部,並構成磁路。其特徵在於,齒部和鐵芯背部可以配設於齒部與鐵芯背部之間的薄壁連接部為支點而抵接,且齒部與鐵芯背部在抵接部構成銳角。
若依本發明,可提供繞線的佔空率高且容易製造的定子。
1a、1b、11a、11b‧‧‧薄壁連接部
1s、11s‧‧‧缺口
2a、2b、12a、12b‧‧‧溝
3a、3b、13a、13b‧‧‧鐵芯背部
3O‧‧‧鐵芯背部中心線
4a、4b‧‧‧底切部
5、15‧‧‧齒部
5O‧‧‧齒部中心線
6‧‧‧繞線
7a1、7a2‧‧‧鐵芯背部線軸
7b1、7b2‧‧‧齒部線軸
7s‧‧‧開縫
10‧‧‧定子
10d‧‧‧分割鐵心
10s‧‧‧分割鐵心部
20‧‧‧轉子
100、100S‧‧‧電動機
第1圖為實施形態1的電動機用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 面圖。
第2圖為第1圖定子的分割鐵心繞線的裝設前狀態的剖面圖。
第3圖(a)至(c)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主要部分放大圖,(a)為剖面圖、(b)為(a)的IIIb-IIIb剖面圖、(c)為(a)的IIIc-IIIc剖面圖。
第4圖為使用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電動機的說明圖。
第5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的步驟剖面圖。
第6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的步驟剖面圖。
第7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的步驟剖面圖。
第8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斜視圖。
第9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流程圖。
第10圖為實施形態2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面圖。
第11圖為實施形態3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面圖。
第12圖為實施形態4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面圖。
第13圖為使用實施形態4的定子的電動機的剖面圖。
第14圖為實施形態5的定子的分割鐵心剖面圖。
第15圖為使用實施形態5的定子的電動機的剖面圖。
以下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的製造方法。另 外,本發明並不因本實施形態而受到限定,在不逸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仍可進行適當變更。再者,在下文所提示的圖式中,為了容易理解,有各構件尺寸予以縮小而與實際尺寸不同的情況。各圖面間亦相同。此外,即使是平面圖,也有為了容易瞭解圖面而附加陰影線的情況。另一方面,即使為剖面圖,也有為了容易瞭解而未附加剖面線的情況。
[實施形態1]
第1圖為實施形態1的電動機用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面圖。第2圖為第1圖的定子的分割鐵心裝設繞線前的狀態剖面圖。第3圖(a)至(c)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主要部分放大圖,其中,(a)為剖面圖、(b)為(a)的IIIb-IIIb剖面圖、(c)為(a)的IIIc-IIIc剖面圖。第4圖為使用了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電動機的說明圖。
實施形態1的電動機定子在分割鐵心10d的構成上具有特徴。構成定子的分割鐵心10d具備:薄壁連接部1a、1b;以及夾著溝2a、2b而連接的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齒部5係供捲繞固定繞線6。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可透過使形成有薄壁連接部1a、1b的溝2a、2b張開閉合而呈現張開狀態或閉合狀態。齒部與鐵芯背部可以配置於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之間的薄壁連接部1a、1b作為支點而轉動並抵接,且使齒部與鐵芯背部在抵接部構成銳角。
實施形態1的定子分割鐵心10d係如第1圖 所示,在閉合狀態下,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相抵接,屬於齒部5中心線的齒部中心線5o和屬於鐵芯背部3a、3b中心線的鐵芯背部中心線3o所構成的角θc為直角。和鐵芯背部中心線3o所形成的角θc,正確來說,係為齒部中心線5o與其交點的鐵芯背部中心線3o切線所構成的角。再者,在鐵芯背部3a、3b為閉合狀態下,就沒有2條溝2a、2b,而2個薄壁連接部1a、1b則被缺口1s吸收。在第1圖裡,鐵芯背部部3a、3b及齒部5中,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所構成的角度θco係呈銳角,且形成有底切部4a、4b。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的抵接部中,所謂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所構成的角度θco,係指該抵接部內緣點處的鐵芯背部3a、3b內周與齒部5側邊所構成的角。在此處,因鐵芯背部3a、3b的內周為圓弧,位在抵接點內緣點上的切線與齒部5側邊所構成的角即稱為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構成的角度θco
另一方面,如第2圖的分割鐵心剛沖切後狀態所示,在張開狀態下,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中,齒部中心線5o與鐵芯背部中心線3o所構成的角θo為鈍角。亦即,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所構成的角度係呈鈍角。另外,缺口1s係作為彎折時的退讓部,亦即,在彎折時作為多餘薄壁的吸收區域。張開狀態的薄壁連接部1a、1b周圍的主要部分放大圖係顯示於第3圖(a)至第3圖(c)。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之間的狀態整體上係如第3圖(c)所示,在溝2a、2b呈分開狀態,而一部分則如第3圖(b) 所示,構成有由薄壁連接部1a、1b組成的連結部,且呈相連接狀態。溝2a、2b的深度,亦即,連結部的連結寬度及薄壁連接部1a、1b的厚度,係經考量到能滿足連結強度及彎折容易性兩者兼顧而決定者。第3圖(b)及第3圖(c)中,雖然只顯示齒部5和鐵芯背部3a的交界部,但薄壁連接部1a、1b與溝2a、2b係相對於齒部中心線5O呈對稱狀態,故得以使兩側的連結強度及彎折容易性成為相等。
如第4圖所示,電動機100係由具備鐵芯背部3a、3b及齒部5的T字形分割鐵心10d連接複數組並形成圓筒狀而構成定子10,且將轉子20配置在定子所圍繞的中心部所構成。
分割鐵心10d係由電磁鋼片組成的複數層分割鐵心構造體層疊而成。實施形態1的電動機定子在構成定子鐵心的各分割鐵心10d的齒部5係隔著未圖示的絕緣構件捲繞有繞線6。
分割鐵心10d的齒部5的軸向亦即,齒部中心線5O方向的兩端部及側面壁部係藉以絕緣紙或絕緣塗裝形成的非膨張性絕緣構件加以被覆。繞線6則從絕緣構件的上方捲繞於齒部5。
齒部5捲繞有繞線6,而依需要將所捲繞的繞線6外側以熱硬化性樹脂被覆的9個分割鐵心10d中,則使薄壁連接部1a、1b折入,且讓溝2a、2b消失,令鐵芯背部3a、3b密接固定於齒部5。第4圖為顯示具備有圓筒狀定子鐵心的電動機的圖示。圓筒狀定子鐵心的徑向外 側裝設有未圖示的框體,而形成具備定子鐵心的電動機。
接著,就實施形態1的定子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從第5圖至第7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的剖面圖,第8圖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斜視圖,第9圖為顯示實施形態1的定子的製造步驟流程圖。首先,第9圖所示的形成張開狀態的鐵芯的步驟S101中,係如第5圖所示,藉由沖製加工成型分割鐵心構造體,該鐵心構造體的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中,齒部中心線5o與鐵芯背部中心線3o所構成的角θo為鈍角。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之間雖整體上以溝2a、2b呈分開狀,惟其一部分構成由薄壁連接部1a、1b連接形成的連結部,而呈連接狀態。在積層鐵芯的步驟S102中,係將薄型沖切製得的分割鐵心構造體組裝起來,而形成分割鐵心10d。之後,對組裝完成的分割鐵心10d施以接地絕緣處理。該絕緣處理係將絕緣組件安裝在分割鐵心10d的軸,亦即,安裝在相當於齒部中心線5o方向兩端的部分的處理。其他方法中,則有將絕緣塗裝施加於分割鐵心10d整體的處理,或將絕緣紙貼設於分割鐵心10d側面部作為絕緣組件的絕緣處理。再且,也可將前述的複數種處理中的2種以上加以組合作為絕緣處理。
接著,第9圖的捲繞線圈步驟S103中,如第6圖所示,藉由將以絕緣材料被覆導線所成的繞線6捲繞在分割鐵心10d的齒部5,而在齒部5的整個幅寬內設置線圈。另外,繞線6係在銅線製之心線上形成絕緣材料的 被覆層,本實施形態中,係被覆琺瑯質,而使表面絕緣化。構成繞線6的導線並不限定於銅,只要是以導體構成的導線均可。
然後,在鐵芯設成閉合狀態的第9圖之步驟S104中,將薄壁連接部1a、1b折入,使溝2a、2b消失,且如第7圖所示地使鐵芯背部3a、3b密接於齒部5。第8圖表示捲繞有繞線6且設成閉合狀態的分割鐵心10d之斜視圖。分割鐵心10d中,鐵芯背部3a、3b係密接於齒部5,而形成為了要組入電動機100的理想磁路形狀。第8圖中,箭頭A表示分割鐵心的積層方向。將依此方式獲得的9個分割鐵心10d在鄰接的鐵芯背部3a、3b彼此間藉溶接固定形成圓筒狀,即可構成如第4圖所示之定子鐵心。然後,可裝設轉子20等部件而製得電動機100。
若依實施形態1的定子,在張開狀態下,由於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的抵接部空間係呈開放狀態,使任一分割鐵心的線圈匝都能相對於齒部構成鈍角,故可用一般的繞線方法裝設繞線。繞線可以符合後續彎折鐵心時所構成的底切部形狀的樣態以優異之作業性實施。在分割鐵心的底切部也可配置線圈而改善佔空率。分割鐵心係以在鐵芯背部設置薄壁連接部及溝的形態成型,俾使鐵芯背部與齒部所構成的角度為鈍角。藉此方式,即使是習知的繞線機也可將繞線固定於接觸底切部的附近部位。
張開狀態的齒部、薄壁連接部及鐵芯背部,由於是以能夠捲繞繞線之程度的角度形成,故薄壁連接部 的厚度可減少,從而彎折時產生的空隙可獲得抑制。此外,也可考量強度,在一條溝內配設2個或2個以上的薄壁連接部。透過在溝的兩端設置薄壁連接部,並將其分別彎入分割鐵心的內側與外側,即可維持平坦性。而且,繞線固定後,可透過彎折分割鐵心的薄壁連接部而使鐵芯背部形成所期望的形狀,但由於可將彎折所導致的變形量抑制在最小限度,所以薄壁連接部不易發生破裂。因此,不必使用高強度材料作為分割鐵心材料,就可抑制彎折時的破損或咬入異物。於是具有改善效率的功效。
實施形態1中,分割鐵心係藉沖切加工來成型,但也可使用線切割機或雷射切割機沖切等方法來製造。
[實施形態2]
第10圖為實施形態2的定子的分割鐵心剖面圖。在前述之實施形態1中,薄壁連接部1a、1b係從缺口1s構成銳角並朝彼此擴大的方向形成,但在實施形態2中,係就薄壁連接部11a、11b分開設置的例子加以說明。缺口11s則和實施形態1的缺口1s同樣構成彎折時的退讓部。
構成實施形態2的電動機定子的分割鐵心10d具備:彼此分開設置的薄壁連接部11a、11b;及夾著溝12a、12b而連接的鐵芯背部13a、13b與齒部15。齒部15捲繞固定有未圖示的繞線。齒部15與鐵芯背部13a、13b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可透過將薄壁連接部11a、11b張開閉合而設成張開狀態及閉合狀態。
實施形態2的定子的分割鐵心10d在閉合狀態中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齒部15可與鐵芯背部13a、13b相抵接,而使齒部中心線5O與鐵芯背部中心線3O構成的角呈銳角。
若依實施形態2的電動機定子的分割鐵心的薄壁連接部,相較於實施形態1的薄壁連接部,可以減少繞線後的鐵芯背部變形量。而且,在鐵芯背部設置3道以上薄壁連接部及溝部時,每1道的變形量可再加以抑制。
[實施形態3]
實施形態1中,關於分割鐵心10d的絕緣處理,係在繞線後進行,而在實施形態3中,則由於在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之間使用具有開縫7s的分割線軸,使其在繞線實施前可安裝線軸。如第11圖的張開狀態分割鐵心所示,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設置有各自裝設而在閉合狀態中則彼此抵接的鐵芯背部線軸7a1、7a2與齒部線軸7b1、7b2。其他則和實施形態1的分割鐵心相同。
若依實施形態3的電動機定子的分割鐵心,除了實施形態1的分割鐵心的效果外,因可不實施繞線後的絕緣處理,故製造工數得以減少。再者,關於絕緣元件方面,並不限定於線軸,也可使用由槽絕緣片(slot cell)等絕緣性薄膜膠片製成的模製品。
[實施形態4]
實施形態1的分割鐵心10d係個別形成,並在繞線後, 透過將薄壁連接部設成閉合狀態,且配設固定9個分割鐵心而形成定子;但在實施形態4中,則將分割鐵心構造體所組成的9個分割鐵心部10s相連結的狀態下形成定子。如第12圖所示,分割鐵心部10s具備:薄壁連接部1a、1b;及夾著溝2a、2b而連接的鐵芯背部3a、3b與齒部5。齒部5係供捲繞固定繞線。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可透過將薄壁連接部1a、1b張開閉合而設成張開狀態與閉合狀態。
如第12圖所示,在張開狀態中,鐵芯背部3a、3b係使其外緣部處在一直線上,但在各個分割鐵心部10s中,則是經由薄壁連接部1a、1b及夾著溝2a、2b而形成和實施形態1相同的形狀。
本實施形態中,除了鄰接的鐵芯背部3a、3b係連續形成,且9個分割鐵心部10s連續形成在1條直線上之外,其他則和實施形態1相同,故在此省略其說明。
在捲繞線圈的步驟中,由於在張開狀態下齒部5與鐵芯背部3a、3b係呈比直角大5度到10度左右的鈍角,所以可容易捲繞,但也可在溝2a、2b從張開狀態再行擴大的狀態來進行繞線6的裝設。接著,在裝設繞線後,藉由將9個分割鐵心部10s在保持連結狀態下設成為閉合狀態而形成為環狀,即得以形成具備第13圖所示之環狀鐵心的定子10。之後,和實施形態1相同,可透過進行轉子20的裝設而獲得和實施形態1相同的電動機。
若依實施形態4,因可統一形成分割鐵心部,故不僅組裝作業性大幅提升,而且,除了可以鐵芯背部的 外緣大致位在一直線上的方式形成分割鐵心部之外,因不需要連接部,故可謀求分割鐵心材料的大幅減少。而且,因連接部較少,所以可按設計值形成磁路。
[實施形態5]
第14圖為顯示實施形態5的定子的分割鐵心的剖面圖,第15圖為顯示使用實施形態5的定子的電動機100S的剖面圖。在實施形態4中,分割鐵心構造體所構成的9個分割鐵心部10s係以連結狀態形成。相對於此,實施形態5的定子則構成為藉由將鐵心設成更多數個連結構造體,而在張開狀態中齒部5外緣位於一直線上,且在閉合狀態中齒部5外緣成為接近圓形的狀態。
若依實施形態5,由於齒部5的外緣呈接近圓形的狀態,相較於實施形態4的定子,可謀求更進一步提升分割鐵心部10s的連結構造體所構成的鐵心的磁特性。而且,可以降低鐵心材料的浪費,鐵心材料可更為節省。
實施形態1至5中,齒部與鐵芯背部係構成為在張開狀態中使抵接部的齒部與鐵芯背部所構成的角為鈍角,在閉合狀態中構成銳角,但從張開狀態轉換至閉合狀態時的角度以盡量小為佳。因此,齒部與鐵芯背部在張開狀態中以構成比直角大5度到10度左右的鈍角為佳。由於此種構成,線圈的捲繞很容易,並且,可獲得薄壁連結部的強度劣化較少的定子。
另外,實施形態1至5中,係透過將分割鐵心構造體或連結分割鐵心構造體的鐵心構造體實施積層而 形成積層構造體,但也可不採積層構造,而以單層構造體來構成。以單層構造體構成時,若考量到減少從張開狀態形成閉合狀態時的應力(stress)及轉動的容易性,則薄壁連結部的壁厚以盡量減小為佳。
再者,實施形態1至5中,鐵芯背部的內周緣係呈沒有階梯差的平滑面,但也可有階梯差,只要各分割鐵心的鐵芯背部的內周緣外端部的連結線與齒部所構成的角在張開狀態中為鈍角,而在閉合狀態中為銳角即可。
上述實施形態所揭示的構成係為本發明內容的一個例子,但也可和其他公知技術組合。在不逸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將一部分構成予以省略或變更。

Claims (14)

  1. 一種定子,具備複數個分割鐵心,該分割鐵心具有:齒部,供捲繞繞線;及鐵芯背部,其一端部經由薄壁連接部連結於前述齒部,並構成磁路,其特徵在: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可以配置於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間的前述薄壁連接部作為支點而抵接,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係在抵接部構成銳角,前述繞線捲繞至構成前述齒部之銳角的前述抵接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子,其中,前述分割鐵心係由具備前述齒部、前述鐵芯背部及前述薄壁連接部的薄片積層複數層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子,其中,前述薄壁連接部可設成張開狀態與閉合狀態,在張開狀態中,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為鈍角,在閉合狀態中,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係相抵接,而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為銳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子,其中,前述薄壁連接部係以分開設置的複數薄壁部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子,其中,前述齒部係經由前述薄壁連接部連結有複數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定子,其中,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係具有分別裝設而在閉合狀態時互相抵接的齒部線軸與鐵芯背部線軸。
  7. 一種電動機,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定子;及配置於前述齒部圍繞區域的轉子。
  8. 一種定子之製造方法,包含:鐵心構造體的成型步驟,該鐵心構造體具備:齒部,供捲繞繞線;及鐵芯背部,其一端部經由薄壁連接部連結於前述齒部,並構成磁路;前述繞線的捲繞步驟,在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為鈍角的張開狀態中,將前述繞線捲繞至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交界為止;及設成為閉合狀態的步驟,使前述鐵芯背部接近到捲繞有前述繞線的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呈銳角的位置為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定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薄壁連接部為以分開設置的複數個薄壁部所構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定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鐵心構造體的成型步驟為前述齒部經由前述薄壁連接部連結2個以上的構造體的成型步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定子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鐵心構造體的成型步驟包含使前述鐵芯背部外周配置在一直線上的鐵心構造體成型的步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定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在捲繞前述繞線的步驟之前,在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分別裝設齒部線軸與鐵芯背部線軸的步驟;及在捲繞前述繞線的步驟後,使捲繞有前述繞線的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抵接至構成為銳角的位置,且使前述鐵芯背部接近並設為閉合狀態,同時令齒部線軸與鐵芯背部線軸互相抵接的步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定子之製造方法,其中,在捲繞前述繞線的步驟之前,包含積層複數層鐵心構造體的步驟。
  14. 一種電動機之製造方法,包含:將具備供捲繞繞線之齒部、及一端部經由薄壁連接部連結於前述齒部並構成磁路之鐵芯背部的定子,設為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呈鈍角的張開狀態的步驟;將前述繞線捲繞至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交界為止的步驟;使前述鐵芯背部接近至捲繞有前述繞線的前述齒部與前述鐵芯背部的抵接部的打開角度呈銳角的位置為止的閉合狀態的步驟;及 將轉子插入於設為前述閉合狀態的步驟中所獲得的定子內的步驟。
TW105127863A 2016-04-26 2016-08-30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TWI620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3088 WO2017187522A1 (ja) 2016-04-26 2016-04-26 固定子、電動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63088 2016-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146A TW201739146A (zh) 2017-11-01
TWI620398B true TWI620398B (zh) 2018-04-01

Family

ID=59997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7863A TWI620398B (zh) 2016-04-26 2016-08-30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07769B1 (zh)
TW (1) TWI620398B (zh)
WO (1) WO2017187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0891B2 (ja) * 2019-09-19 2022-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天井扇風機
JP7426318B2 (ja) * 2020-09-28 2024-02-0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動機、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4526A (ja) * 1997-11-27 1999-06-18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製造方法等
US20090066183A1 (en) * 2005-05-06 2009-03-12 Noriyuki Aramaki M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01652914A (zh) * 2007-05-01 2010-0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和压缩机
TW201218580A (en) * 2010-04-28 2012-05-01 Kawamura Sangyo Co Ltd Bobbin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948039A (zh) * 2010-06-04 2013-02-27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的铁芯和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7085B2 (ja) * 1995-11-02 2000-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99168B2 (ja) * 1999-02-12 2004-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032280B2 (ja) * 2001-10-29 2008-01-1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Acモータ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4062723B2 (ja) * 2002-03-13 2008-03-1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回転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46077B2 (ja) * 2008-04-22 2013-02-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24366A (ja) * 2009-07-17 2011-02-03 Yaskawa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5587233B2 (ja) * 2011-03-28 2014-09-1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ステータコア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モータ
JP5645205B2 (ja) * 2011-04-13 2014-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巻線機
JP5712785B2 (ja) * 2011-05-16 2015-05-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2013081288A (ja) * 2011-10-03 2013-05-02 Jtekt Corp 電動機
DE102014110073A1 (de) * 2014-07-17 2016-01-21 Pfeiffer Vacuum Gmbh Vakuumpum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4526A (ja) * 1997-11-27 1999-06-18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製造方法等
US20090066183A1 (en) * 2005-05-06 2009-03-12 Noriyuki Aramaki M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its sta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tator
CN101652914A (zh) * 2007-05-01 2010-02-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和压缩机
TW201218580A (en) * 2010-04-28 2012-05-01 Kawamura Sangyo Co Ltd Bobbin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948039A (zh) * 2010-06-04 2013-02-27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旋转电机的铁芯和旋转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87522A1 (ja) 2018-05-17
TW201739146A (zh) 2017-11-01
WO2017187522A1 (ja) 2017-11-02
JP6207769B1 (ja) 2017-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91671A1 (en) Stator core, split core block,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JP5877035B2 (ja) 平角線の巻線構造
CN102737804B (zh) 电磁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998450B2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1151884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097723A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EP3166206B1 (en) Electric motor
TWI620398B (zh) 定子、電動機、定子之製造方法及電動機之製造方法
JP2016036223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07228720A (ja) コア
JP2006254617A (ja) モータの積層コア
WO2016047033A1 (ja) 電動機
JP5309674B2 (ja) 固定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187856A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絶縁構造及びステータの組付方法
JP2007082282A (ja) ステータコア、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52486B (zh) Axial air gap motor
JP2009142065A (ja) 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帯状鉄心片
JP2018023232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08109746A (ja) ステータ
JP5528164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04721A (ja)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組立体製造方法
JP5029049B2 (ja) 電機子、回転電機、圧縮機、送風機、空気調和機
US20130033135A1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re connecting substrate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ire connecting substrate of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6811781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21433B2 (ja) 内転型電動機の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