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9909B -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 Google Patents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9909B
TWI619909B TW105102347A TW105102347A TWI619909B TW I619909 B TWI619909 B TW I619909B TW 105102347 A TW105102347 A TW 105102347A TW 105102347 A TW105102347 A TW 105102347A TW I619909 B TWI619909 B TW I6199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passages
downstream
axial direction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2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1893A (zh
Inventor
小西哲
岸田宏明
德山剣太郎
柴田宏樹
村上彰浩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9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99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0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ir-flow or gas-flow configuration
    • F23R3/04Air inlet arrangements
    • F23R3/06Arrangement of apertures along the flame tub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6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 F02C7/18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the medium being gaseous, e.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08Cooling; Heating; Heat-insulation
    • F01D25/12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5/00Blades; Blade-carrying members; Heating, heat-insulating, cooling or antivibration means on the blades or the members
    • F01D5/02Blade-carrying members, e.g. rotors
    • F01D5/08Heating, heat-insulating or cooling means
    • F01D5/081Cooling fluid being directed on the side of the rotor disc or at the roots of the blades
    • F01D5/082Cooling fluid being directed on the side of the rotor disc or at the roots of the blades on the side of the rotor dis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23Transition ducts between combustor cans and first stage of the turbine in gas-turbine engines; their cooling or sea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02C3/04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having a turb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002Wall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005Combined with pressure or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28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fuel supp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3/00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 F23R3/42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using liquid or gaseous fuel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form of the flame tubes or combustion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2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gas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35Combustors or associated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20Heat transfer, e.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refor
    • F23R2900/03042Film cooled combustion chamber walls or do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RGENERATING COMBUSTION PRODUCTS OF HIGH PRESSURE OR HIGH VELOCITY, e.g. GAS-TURBINE COMBUSTION CHAMBERS
    • F23R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inuous combustion chambers;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refor
    • F23R2900/03043Convection cooled combustion chamber walls with means for guiding the cooling air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在導火過渡管(20),朝向軸向方向(Da)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35),是排列形成於周方向(Dc)及軸向方向(Da)。在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Rc)內之下游側區域(Rd),係形成有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43、44)。在周方向區域(Rc)內之上游側區域(Ru),係形成有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41、42)。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43、44)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係比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41、42)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

Description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界定出可供燃燒氣體流動之流路的導火過渡管、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本案係基於2015年1月30日向日本提出申請的特願2015-017840號而主張優先權,且將此內容援用於此。
燃氣渦輪機的燃燒器,係具備:導火過渡管,其是用以界定出燃燒器體的流路;以及燃料供應器,其是將燃料與空氣一起供應至該導火過渡管內。在導火過渡管內,係燃燒燃料,並且使以燃料之燃燒所生成的燃燒氣體流動。因此,導火過渡管的內周面,係暴露於極為高溫的燃燒氣體中。
於是,例如,在以下之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燃燒器中,係於界定出燃燒氣體之流路的燃燒筒之內周面 與外周面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冷卻通路。在各冷卻通路,係流動有冷卻媒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61318號公報
從耐久性等的觀點來看,導火過渡管係有必要維持於一定的溫度以下。於是,只要在導火過渡管中形成多數個截面積較大的冷卻通路,且對各冷卻通路供應冷卻媒體,就可以將導火過渡管的整體維持於一定的溫度以下。另一方面,從運用成本方面等的觀點來看,也期望能儘量地減少供應至導火過渡管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於是,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可以一邊維持耐久性,同時一邊抑制冷卻媒體之流量的導火過渡管、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及具備該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一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 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在前述周方向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位於前述下游側的下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在前述周方向區域內且相對於前述下游側區域而位於上游側的上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前述下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下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上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上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
導火過渡管內的燃燒氣體流路中的燃料之燃燒,係隨著朝向下游側而進行。因此,在燃燒氣體流路內,下游側是比上游側更高溫。因而,導火過渡管,係暴露於下游側比上游側更高溫的氣體中。又,導火過渡管內的燃燒氣體流路,係多有隨著從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逐漸地變窄的情形。在此情況下,在燃燒氣體流路內,下游側是比上游側還提高氣體流速,在導火過渡管中,下游側是比上游側更提高與氣體的熱傳遞係數。從而,導火過渡管,係下游側比上游側更容易被加熱。
在該導火過渡管中,在周方向之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在下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在該周方向區域內且在上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因此,在該導火過渡管 中,係可以提高藉由冷卻媒體而致使的下游側區域之冷卻能力。更且,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抑制流動於上游側通路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二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區域內之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數目,也可比前述上游側區域內之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數目更多。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三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在前述周方向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位於前述下游側的下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在前述周方向區域內且相對於前述下游側區域而位於上游側的上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下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上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
如前面所述般,導火過渡管,係下游側比上游側更容易被加熱。
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 在周方向之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在下游側區域內的下游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在該周方向區域內且在上游側區域內的上游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因此,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提高藉由冷卻媒體而致使的下游側區域之冷卻能力。更且,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抑制流動於上游側通路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四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三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也可比前述上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五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至第四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也可比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更大。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六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至第五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也可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前述上游側通路及前述下游側通路,係形成於前述軀體部。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七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至第六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 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導火過渡管也可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gas turbine casing)內,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殼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
在以燃氣渦輪機之旋轉軸線為基準的徑向方向,導火過渡管的徑向方向內側,係存在有壓縮機的吐出口。因此,在導火過渡管的轉子側區域,係直接吹送有剛從壓縮機流出後之流速較高的壓縮空氣。另一方面,在導火過渡管的徑向方向外側,由於壓縮空氣會滯留,所以壓縮空氣的流速較低。因而,存在於導火過渡管之外周側的壓縮空氣與該導火過渡管的熱傳遞係數,係在導火過渡管中的周方向之各區域當中的轉子側區域較高,而在殼體側區域較低。結果,藉由存在於導火過渡管之外周側的壓縮空氣而致使的導火過渡管之冷卻功效,係在轉子側區域較高,在殼體側區域較低。
在該導火過渡管中,在軸向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殼 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在該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因此,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提高藉由冷卻媒體而致使的殼體側區域之冷卻能力。更且,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抑制流動於轉子側區域內之冷卻通路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八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內,且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殼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
如前面所述般,藉由存在於導火過渡管之外周側的壓縮空氣而致使的導火過渡管之冷卻功效,係在導火過渡管中之周方向的各區域當中之轉子側區域較高,在 殼體側區域較低。
即便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在軸向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仍是比在該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因此,即便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仍可以提高藉由冷卻媒體而致使的殼體側區域之冷卻能力。更且,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抑制流動於轉子側區域內之冷卻通路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九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七或第八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數目,也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前述轉子側通路的數目更多。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內,且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 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殼體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前述轉子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轉子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
如前面所述般,藉由存在於導火過渡管之外周側的壓縮空氣而致使的導火過渡管之冷卻功效,係在導火過渡管中之周方向的各區域當中之轉子側區域較高,在殼體側區域較低。
在該導火過渡管中,殼體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在軸向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殼體側區域內的殼體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轉子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在該軸向方向區域內且在轉子側區域內的轉子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因此,即便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仍可以提高藉由冷卻媒體而致使的殼體側區域之冷卻能力。更且,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抑制流動於轉子側區域內之冷卻通路的冷卻媒體之流量。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一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十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也可比前述轉子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二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七至第十一態樣中之任一態樣 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截面積,也可比前述轉子側通路的截面積更大。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三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七至第十二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也可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前述轉子側通路及前述殼體側通路,係形成於前述軀體部。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四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六或第十三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離前述接合部最近的接合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也可比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與前述接合側通路鄰接的鄰接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在周方向鄰接的二個冷卻通路當中之於二個冷卻通路間配置有接合部的二個冷卻通路之間隔,係比其他的二個冷卻通路之間隔更寬。因此,藉由接合部被配置於其間的二個冷卻通路之彼此間的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之冷卻媒體而致使的冷卻能力會降低。
於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將作為在周方向離接合部最近之冷卻通路的接合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形成比在周方向鄰接於該接合側通路的其他冷卻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更短。因而,在該導火過渡管中,可以 提高接合側通路的冷卻能力,且可以將接合部配置於其間的二個冷卻通路之彼此間與其他二個冷卻通路彼此間同等地進行冷卻。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五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在前述軀體部,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離前述接合部最近的接合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係比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與前述接合側通路鄰接的鄰接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即便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仍是將在周方向離接合部最近之冷卻通路的接合側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形成比在周方向與該接合側通路鄰接的其他冷卻通路之軸向方向的長度更短。因而,即便是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仍可以提高接合側通路的冷卻能力,且可以將接合部配置於其間的二個冷卻通路之彼此間與其他二個冷卻通路彼此間同等地進行冷卻。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六態樣 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十四或第十五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接合側通路的截面積,也可比前述鄰接通路的截面積還大。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七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至第十六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在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冷卻通路,也可形成有使前述冷卻媒體朝向下游側端部流入的入口,且形成有使前述冷卻媒體朝向上游側端部流出的出口。
在該導火過渡管中,在至少一部分的冷卻通路,係使冷卻媒體從軸向方向之下游側朝向上游側流動。因此,在該導火過渡管中,係可以有效地冷卻該至少一部分的冷卻通路中之下游側。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八態樣的導火過渡管,係如前述第一至第十六態樣中之任一態樣的前述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的截面積,也可無論是在前述軸向方向的任一個位置都相同。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八態樣的燃燒器,係具備:以上任一個的前述導火過渡管;以及燃料供應器,其是將燃料與空氣一起供應至前述燃燒氣體流路內。
作為用以達成上述目的的發明之第十九態樣的燃氣渦輪機,係具備:前述燃燒器;及壓縮機,其是壓縮空氣,並將壓縮後的空氣供應至前述燃燒器;以及渦輪 機,其是藉由來自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燒氣體所驅動。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中,係可以一邊維持導火過渡管的耐久性,同時一邊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1‧‧‧壓縮機
1o‧‧‧吐出口
2‧‧‧壓縮機轉子
3‧‧‧壓縮機殼體
4‧‧‧燃燒器
5‧‧‧渦輪機
5s1‧‧‧第一段定子葉片
6‧‧‧渦輪機轉子
7‧‧‧渦輪機殼體
8‧‧‧燃氣渦輪機轉子
9‧‧‧燃氣渦輪機殼體
10‧‧‧燃料供應器
11‧‧‧火口
12‧‧‧火口保持筒
20、20a至20e‧‧‧導火過渡管
21‧‧‧燃燒氣體流路
30‧‧‧軀體部
31‧‧‧合板
32‧‧‧外側板
32c、34c‧‧‧接合面
32o‧‧‧外周面
33‧‧‧長槽
34‧‧‧內側板
34i‧‧‧內周面
35、55‧‧‧冷卻通路
35i、55i‧‧‧入口
35o、55o‧‧‧出口
36‧‧‧絕熱塗覆層
38‧‧‧接合部
41、41a、41b、35‧‧‧第一上游側通路
42、42a、42b、35‧‧‧第二上游側通路
43、43a、43b、35‧‧‧第一下游側通路
44、44a、44b、35‧‧‧第二下游側通路
41c、41d、41e、35‧‧‧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
42c、42d、42e、35‧‧‧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
43c、43d、43e、35‧‧‧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
44c、44d、44e、35‧‧‧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
45、35‧‧‧第一接合側通路
45e‧‧‧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
46、35‧‧‧第二接合側通路
47、35‧‧‧第三接合側通路
48、35‧‧‧第四接合側通路
49、35‧‧‧第五接合側通路
50‧‧‧凸緣部
51‧‧‧管筒
53‧‧‧凸緣
A‧‧‧壓縮空氣
Ac‧‧‧燃燒器軸線
Ao‧‧‧外部空氣
Ar‧‧‧旋轉軸線
Da‧‧‧軸向方向
Dc‧‧‧周方向
F‧‧‧燃料
G‧‧‧燃燒氣體
GEN‧‧‧發電機
L1至L4、L1a至L1c、L2a至L2c‧‧‧通路長度
Lc、Lc2‧‧‧單位周方向長度
Rc‧‧‧周方向區域
Rcc‧‧‧殼體側區域
Rcr‧‧‧轉子側區域
Rd1、Rd1a、Rd1b‧‧‧第一下游側區域
Rd2、Rd2a、Rd2b‧‧‧第二下游側區域
Ru1、Ru1a、Ru1b‧‧‧第一上游側區域
Ru2、Ru2a、Ru2b‧‧‧第二上游側區域
S1至S3、S1a、S2a‧‧‧通路截面積
Sd‧‧‧下游側
Su‧‧‧上游側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的燃氣渦輪機之構成的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的燃氣渦輪機之燃燒器周圍的剖視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立體圖。
第4圖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示意展開圖。
第5圖係第4圖中的V-V線剖視圖。
第6圖係第4圖中的VI-VI線剖視圖。
第7圖係第4圖中的VII-VII線剖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示意展開圖。
第9圖係第8圖中的IX-IX線剖視圖。
第10圖係第8圖中的X-X線剖視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 示意展開圖。
第12圖係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示意展開圖。
第13圖係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示意展開圖。
第14圖係第13圖中的XIV-XIV線剖視圖。
第15圖係第13圖中的XV-XV線剖視圖。
第16圖係第13圖中的XVI-XVI線剖視圖。
第17圖係第13圖中的XVII-XVII線剖視圖。
第18圖係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形態中的導火過渡管之示意展開圖。
以下,有關本發明的各種實施形態,係參照圖式加以詳細說明。
「燃氣渦輪機的實施形態」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燃氣渦輪機,係具備:壓縮機1,其是壓縮外部空氣Ao以生成壓縮空氣A;及複數個燃燒器4,其是使燃料F在壓縮空氣A中燃燒且生成燃燒氣體G;以及渦輪機5,其是藉由燃燒氣體G來驅動。
壓縮機1,係具有:壓縮機轉子2,其是將旋轉軸線Ar作為中心而旋轉;以及壓縮機殼體3,其是能 夠旋轉地覆蓋壓縮機轉子2。渦輪機5,係具有:渦輪機轉子6,其是將旋轉軸Ar作為中心而旋轉;以及渦輪機殼體7,其是能夠旋轉地覆蓋渦輪機轉子6。壓縮機轉子2的旋轉軸線Ar和渦輪機轉子6的旋轉軸線Ar,係位在同一直線上。該壓縮機轉子2和該渦輪機轉子6,係相互地連結而構成燃氣渦輪機轉子8。又,壓縮機殼體3和渦輪機殼體7,係相互地連結而構成燃氣渦輪機殼體9。
在燃氣渦輪機轉子8,係連結有例如發電機GEN的轉子。複數個燃燒器4,係將旋轉軸線Ar作為中心而排列於周方向,並固定於燃氣渦輪機殼體9。
如第2圖所示,燃燒器4,係具有:導火過渡管20;以及燃料供應器10,其是將燃料F及空氣A送至導火過渡管20內。在導火過渡管20的內部,來自燃料供應器10的燃料F,是在來自燃料供應器10的空氣A中燃燒。在導火過渡管20的內部,該燃燒的結果,能生成燃燒氣體G。導火過渡管20,係將該燃燒氣體G送至渦輪機5的燃燒氣體流路。各燃燒器4,係在燃氣渦輪機殼體9內,且配置於經壓縮機1壓縮後的壓縮空氣A所漂流的空間中。
燃料供應器10,係具備:複數個火口(burner)11,其是噴出燃料及空氣;以及火口保持筒12,其是保持複數個火口11。複數個火口11,都是與燃燒器軸線Ac平行地由火口保持筒12所支承。又,複數個火口11,無論哪一個都是從燃燒器軸線Ac所延伸的軸向 方向Da之一側朝向另一側噴出燃料F。導火過渡管20,係構成朝向軸向方向Da延伸的筒狀,並界定出燃燒氣體G所流動的燃燒氣體流路21之周圍。該導火過渡管20,係形成於燃燒器軸線Ac周圍。燃燒氣體流路21,係隨著從軸向方向Da之一側朝向另一側而逐漸地變窄。因而,與導火過渡管20之燃燒器軸線Ac垂直的斷面之截面積,係隨著軸向方向Da之一側朝向另一側而逐漸地變小。另外,以下,係將軸向方向Da之前述一側設為上游側Su,將軸向方向Da之前述另一側設為下游側Sd。又,將燃燒氣體流路21之周方向、換言之與燃燒器軸線Ac相對的周方向單純地設為周方向Dc。
如前面所述般,燃燒器4,係在燃氣渦輪機殼體9內,並配置於經壓縮機1壓縮後的壓縮空氣A所漂流的空間中。因此,導火過渡管20的周方向Dc之一部分的區域是構成與燃氣渦輪機轉子8對向的轉子側區域Rcr,導火過渡管20的周方向Dc之另一部分的區域是成為與燃氣渦輪機殼體9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Rcc。
「導火過渡管的第一實施形態」
有關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3圖至第7圖加以說明。
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係具有:軀體部30;以及出口凸緣部50,其是接合於該軀體部30的下游側Sd。
出口凸緣部50,係具有:管筒51,其是構成筒狀,且界定出燃燒氣體流路21之一部分;以及凸緣53,其是形成於管筒51之下游端。如第2圖所示,凸緣53,係用以將導火過渡管20連接於渦輪機5之第一段定子葉片(stationary blade)5s1者。管筒51和凸緣53,例如是藉由鑄造等所一體成型,且構成出口凸緣部50。在管筒51之內周面,係施有未圖示的絕熱塗覆(Thermal Barrier Coating:TBC)層。又,在該出口凸緣部50,係形成有朝向軸向方向Da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55。該冷卻通路55的入口,係形成於管筒51的外周面,該冷卻通路55的出口,係形成於凸緣53的凸緣端面。
軀體部30,係使複數個合板31彎曲,且將彎曲後的複數個合板31排列於周方向Dc,並以熔接來接合各合板31之周方向Dc的端彼此以形成筒狀者。另外,在第3圖所示之例中,雖然是將二片合板31排列於周方向Dc,但是例如也可為三片以上,例如將四片合板31排列於周方向Dc。又,也可為使一片合板31彎曲成筒狀,且以熔接來接合一片合板31的端彼此。
如第5圖所示,合板31,係具有外側板32和內側板34。在外側板32轉向相反之方向的一對表面當中的一表面是構成外周面32o,而另一表面是構成接合面32c。又,在內側板34轉向相反之方向的一對表面當中的一表面是構成接合面34c,而另一表面是構成內周面34i。在外側板32之接合面32c,係形成有朝向外周面 32o側凹漥,且於一定方向為較長的複數個長槽33。外側板32和內側板34,係以硬焊等來接合相互的接合面32c、34c彼此,以形成合板31。藉由外側板32和內側板34的接合,形成於外側板32的長槽33之開口就能藉由內側板34所堵塞,而該長槽33內則成為冷卻通路35。
複數個合板31,係分別以如下方式所配置:內側板34的內周面34i轉向導火過渡管20的內周側且外側板32的外周面32o轉向導火過渡管20的外周側,而且冷卻通路35所延伸的方向成為導火過渡管20的軸向方向Da,並如前面所述般,能接合周方向Dc的端彼此。藉由複數個合板31之接合而形成管筒。在該管筒的內周面、即內側板34的內周面34i,係施有絕熱塗覆層36。在合板31,係形成有從外側板32之外周面32o連通於冷卻通路35的入口35i。更且,在合板31,係形成有從絕熱塗覆層36之表面連通於冷卻通路35的出口35o。
如前面所述般,燃燒器4,係在燃氣渦輪機殼體9內,且配置於經壓縮機1壓縮後的壓縮空氣A所漂流的空間中。因此,燃氣渦輪機殼體9內的壓縮空氣A,係作為冷卻媒體,從導火過渡管20中之形成於軀體部30之外周面32o的入口35i,流入軀體部30的冷卻通路35。該壓縮空氣A,係從該冷卻通路35經由形成於軀體部30之內周面34i的出口35o,流出至形成於軀體部30之內周側的燃燒氣體流路21。又,壓縮空氣A,係從導火過渡管20中之形成出口凸緣部50之外周面的入口,流入出口凸 緣部50的冷卻通路55。該壓縮空氣A,係從該冷卻通路55經由形成於出口凸緣部50之凸緣端面的出口,流出至外部。
其次,使用第4圖,針對導火過渡管20內的複數個冷卻通路35之配置加以說明。另外,第4圖係將筒狀的導火過渡管20展開於平面上,且從導火過渡管20之內周面34i側觀察此的示意展開圖。
如前面所述般,在導火過渡管20,係形成有朝向軸向方向Da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35、55。作為複數個冷卻通路35、55,係有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複數個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係形成於導火過渡管20的出口凸緣部50。因而,該出口凸緣通路55是構成出口凸緣部50的冷卻通路55。複數個冷卻通路35、55當中之除了出口凸緣通路55以外的其他通路41至49,無論哪一個都是形成於導火過渡管20的軀體部30。因而,其他的通路41至49是構成軀體部30的冷卻通路35。複數個冷卻通路35、55的截面積,無論哪一個在軸向方向Da的任何位置都是相同。但是,如後面所述般,複數個冷卻通路35的截面積,係有彼此不同的情況。同樣地,複數個冷卻通路55的截面積,也有彼此不同的情況。
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係在周方向Dc 排列形成於軸向方向Da且位於軀體部30之最上游的第一上游側區域Ru1。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係在周方向Dc排列形成於比第一上游側區域Ru1還靠下游側Sd的第二上游側區域Ru2。第二上游側區域Ru2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上游側區域Ru1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因而,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上游側通路41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且在周方向Dc偏移。
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係在周方向Dc排列形成於比第二上游側區域Ru2還靠下游側Sd的第一下游側區域Rd1。第一下游側區域Rd1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二上游側區域Ru2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因而,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且在周方向Dc偏移。
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係在周方向Dc排列形成於比第一下游側區域Rd1還靠下游側Sd的第二下游側區域Rd2。該第二下游側區域Rd2,為軀體部30之最下游側Sd的區域。第二下游側區域Rd2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下游側區域Ru1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因而,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且在周方向Dc偏移。
在軀體部30,係形成有朝向軸向方向Da延 伸的接合部38。使用第3圖並如前面所述般,該接合部38,係藉由接合複數個合板31之周方向Dc的端彼此所形成。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無論哪一個都是沿著接合部38而配置。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無論哪一個都是在周方向Dc,比其他的通路41至44更接近接合部38。第一接合側通路45、第二接合側通路46、第三接合側通路47、第四接合側通路48、第五接合側通路49,係依此順序,從軀體部30的上游側Su朝向下游側Sd排列配置。
第一上游側通路41之軸向方向Da的長度和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軸向方向Da的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1。另外,以下,係將通路之軸向方向Da的長度作為通路長度。又,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通路長度和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長度L1和通路長度L2為相同。因而,第一上游側通路41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通路長度、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通路長度,係互為相同的通路長度。
第一接合側通路45、第二接合側通路46、第三接合側通路47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3。又,被配置於彼此等的接合側通路45至47更靠下游側Sd之第四接合側通路48、第五接合側通路49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4。通路長度L3,係比通路長度L1、L2更短。又,通路長度L4,係比通路長度L3還更加短。因 而,各接合側通路45至49的通路長度L3、L4,無論哪一個都是比在周方向Dc所鄰接之任何通路41至44的通路長度還短。
形成於軀體部30的冷卻通路35,無論哪一個都是在冷卻通路35之下游端部形成有入口35i,在冷卻通路35之上游端部形成有出口35o。因此,在形成於軀體部30的各冷卻通路35,係有壓縮空氣A從燃燒器4之下游側Sd往上游側Su流動。因而,各冷卻通路35內的空氣,係向流動於燃燒氣體流路21之燃燒氣體G的相反方向流動。
如第5圖所示,與第一上游側通路41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軸向方向Da垂直的斷面之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1。另外,以下,係將與通路之軸向方向Da垂直的斷面之面積作為通路截面積。又,配置於單位周方向長度Lc之周方向區域內的第一上游側通路41之數目和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數目為相同。
如第6圖所示,第一下游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2。通路截面積S2,係比通路截面積S1還大。又,配置於單位周方向長度Lc之周方向區域內的第一下游側通路43之數目和第二下游側通路44之數目為相同。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下游側區域Rd1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 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上游側區域Ru1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下游側區域Rd1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上游側區域Ru2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又,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下游側區域Rd2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上游側區域Ru1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下游側區域Rd2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上游側區域Ru2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
如第7圖所示,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之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3。該通路截面積S3,係比通路截面積S1、S2還大。另外,在第5圖至第7圖所示之例中,係藉由將各通路的高度設為一定,並改變各通路的寬度,來改變各通路彼此的通路截面積。然而,也可藉由將各通路的寬度設為一定,並改變各通路的高度,來改變各通路彼此的通路截面積。
如第4圖所示,形成於出口凸緣部50的冷卻 通路55、即出口凸緣通路55,無論哪一個都是在出口凸緣通路55的上游端形成有入口55i,在出口凸緣通路55的下游端形成有出口55o。該出口55o,係與形成於軀體部30的冷卻通路35之出口35o不同,而如前面所述般,在凸緣53的下游端面開口。因此,形成於出口凸緣部50的各出口凸緣通路55內之空氣,就與燃燒氣體G同樣,從燃燒器4的上游側Su往下游側Sd流動,從凸緣53的下游端面往外部流出。
其次,針對以上說明的導火過渡管20內之現象、以及該導火過渡管20之作用加以說明。
在導火過渡管20內,係從燃料供應器的複數個火口11同時噴射壓縮空氣A和燃料F。燃料F,係在該壓縮空氣A中燃燒。能藉由該燃料F的燃燒而生成高溫的燃燒氣體G。燃燒氣體G,係在導火過渡管20內朝向下游側Sd流動,且流入渦輪機5的燃燒氣體流路內。
燃料的燃燒,係隨著朝向下游側Sd而進行。因此,在導火過渡管20內的燃燒氣體流路21中,下游側Sd是比上游側Su更高溫。因而,導火過渡管20,係暴露於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高溫的氣體中。又,如前面所述般,導火過渡管20內的燃燒氣體流路21,係隨著從上游側Su朝向下游側Sd而逐漸地變窄。因此,在燃燒氣體流路21內,下游側Sd是比上游側Su還提高氣體流速。因而,在導火過渡管20中,下游側Sd是比上游側Su更提高與氣體的熱傳遞係數。
如以上,因導火過渡管20,係暴露於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高溫的氣體中,而且下游側Sd是比上游側Su更提高與氣體的熱傳遞係數,故而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容易被加熱。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軀體部30的複數個冷卻通路35,係使空氣從燃燒器4的下游側Sd往上游側Su流動,且有效率地冷卻各冷卻通路35中的下游側Sd之部分。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如前面所述般,將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內的複數個下游側通路43、44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形成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上游側區域Ru內的複數個上游側通路41、42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流動於下游側通路43、44的空氣之流量,是比流動於上游側通路41、42的空氣之流量更多,下游側區域Rd的冷卻能力是比上游側區域Ru的冷卻能力更能提高。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流動於比下游側區域Rd更未被加熱的上游側區域Ru內之上游側通路41、42的空氣之流量形成較少,以抑制上游側區域Ru的冷卻能力。
如第7圖所示,在周方向Dc鄰接的二個冷卻通路35當中之二個冷卻通路35間配置有接合部38的二個冷卻通路35之間隔,係比其他的二個冷卻通路35之間隔更寬。因此,藉由接合部38被配置於其間的二個冷卻 通路35之彼此間的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之空氣而致使的冷卻能力會降低。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作為在周方向Dc離接合部38最近之冷卻通路35的接合側通路45至49之通路截面積S3,形成比該接合側通路45至49在周方向Dc鄰接的其他冷卻通路41至44之通路截面積S1或S2更大。更且,如第4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作為在周方向Dc離接合部38最近之冷卻通路35的接合側通路45至49之通路長度L3、L4,形成比該接合側通路45至49在周方向Dc鄰接的其他冷卻通路41至44之通路長度L1及L2更短。當通路長度較短時,與通路長度較長的情況相較,與流動於該通路之過程中之冷卻媒體相對的加熱量就會變少。因而,由於與冷卻媒體相對的加熱量較少的通路長度較短的冷卻通路此方,其冷卻媒體之溫度是比通路長度較長的冷卻通路更低,所以冷卻能力會變高。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接合側通路45至49的冷卻能力會變高,且可以將接合部38被配置於其間的二個冷卻通路45至49之彼此間與其他的二個冷卻通路41至44彼此間同等地進行冷卻。
從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導火過渡管20整體會成為一定溫度以下,而且能謀求溫度的均一化,可以確保導火過渡管20的耐久性。更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以增多流動於加熱量多之區域內之冷卻通路35的冷卻媒體之流量,另一方面,減少流動於加熱量少之區域內 之冷卻通路35的冷卻媒體之流量,所以整體而言,可以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上游側通路41的通路截面積和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然而,也可將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的通路截面積還大。又,第二下游側通路43的通路截面積和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然而,也可將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通路截面積還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上游側通路41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二上游側通路42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第二下游側通路44的上游側部分,係與第一下游側通路43的下游側部分在軸向方向Da重疊。然而,此等的冷卻通路41至44,也可不在軸向方向Da重疊。
「導火過渡管的第二實施形態」
有關第二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8圖至第10圖加以說明。
在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中,係將下游側通路43、44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42的通路截面積更大。另一方面,如第8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a中,雖然下游側通路43a、44a的 通路截面積和上游側通路41a、42a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但是將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下游側通路43a、44a之數目形成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上游側通路41a、42a之數目更多。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a,係在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至於其他的構成則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構成同樣。
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a,也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同樣,形成有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a、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a、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a、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a、複數個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
第一上游側通路41a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側通路42a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1a。又,第一下游側通路43a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側通路44a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a。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長度L1a和通路長度L2a為相同。
如第9圖所示,第一上游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a的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1。又,如第10圖所示,第一下游側通路43a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a的通路截面積,係與第一上游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a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的S1。然而,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下游側通路43a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a之數目,係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a之數目更多。
因而,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也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下游側區域Rd1a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上游側區域Ru1a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下游側區域Rd1a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上游側區域Ru2a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又,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下游側區域Rd2a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一上游側區域Ru1a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下游側區域Rd2a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第二上游側區域Ru2a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a之作用加以說明。
如前面所述般,因導火過渡管,係暴露於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高溫的氣體中,而且下游側Sd是 比上游側Su更提高與氣體的熱傳遞係數,故而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容易被加熱。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增多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下游側通路43a、44a之數目,而將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a內的複數個下游側通路43a、44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形成比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上游側區域Rua內的複數個上游側通路41a、42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流動於下游側區域Rda內之下游側通路43a、44a的空氣之總流量,是比流動於上游側區域Rua內之上游側通路41a、42a的空氣之總流量更多,下游側區域Rda的冷卻能力是比上游側區域Rua的冷卻能力更能提高。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流動於比下游側區域Rda更未被加熱的上游側區域Rua內之上游側通路41a、42a的空氣之總流量形成較少,以抑制上游側區域Rua的冷卻能力。
從而,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可以確保導火過渡管20a的耐久性,並且可以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側通路41a之數目和第二上游側通路42a之數目為相同。然而,也可將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二上游側通路42a之數目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a之數目還多。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下游側 通路43a之數目和第二下游側通路44a之數目為相同。然而,也可將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二下游側通路44a之數目形成比第一下游側通路43a之數目還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也可將第一下游側通路43a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a的通路截面積,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a的通路截面積更大。
「導火過渡管的第三實施形態」
有關第三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11圖加以說明。
在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中,係將下游側通路43、44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42的通路截面積更大。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b中,雖然下游側通路43b、44b的通路截面積和上游側通路41b、42b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但是將下游側通路43b、44b的通路長度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b、42b的通路長度更短。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b,係在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至於其他的構成則是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構成同樣。
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b,也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同樣,形成有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b、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b、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b、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b、複數個第一至 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
第一上游側通路41b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側通路42b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1b。又,第一下游側通路43b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側通路44b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b。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長度L2b,係比通路長度L1b還短。
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第一接合側通路45、第二接合側通路46、第三接合側通路47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3。又,配置於彼此等的接合側通路45至47更靠下游側Sd之第四接合側通路48、第五接合側通路49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4。通路長度L3,係比通路長度L1b更短。又,通路長度L4,係比通路長度L3及通路長度L2b還短。因而,各接合側通路45至49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比在周方向Dc鄰接的任何通路之通路長度還短。另外,只要通路長度L3,係比通路長度L1b更短,則既可比通路長度L2b還長,又可比通路長度L2b還短。
第一上游側通路41b、第二上游側通路42b、第一下游側通路43b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b的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1。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下游側通路43b之數目、第二下游側通路44b之數目、第一上游側通路41b之數目、第二上游側通路42b之數目,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互為相同。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截面積S1對配 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1b、Rd2b內的下游側通路43b、44b之通路長度L2b的比例(S1/L2b),係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上游側區域Ru1b、Ru2b內的上游側通路41b、42b之通路長度L1b的比例(S1/L1b)更大。
其次,針對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b之作用加以說明。
雖然是重複,但是因導火過渡管,係暴露於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高溫的氣體中,而且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能提高與氣體的熱傳遞係數,故而下游側Sd比上游側Su更容易被加熱。
如前面所述般,通路長度較短的冷卻通路之冷卻能力是比通路長度較長的冷卻通路之冷卻能力更高。於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下游側通路43b、44b的通路長度L2b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b、42b的通路長度L1b更短。
從而,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可以確保導火過渡管20b的耐久性,並且可以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增大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1b、Rd2b內的下游側通路43b、44b之通路長度L2b的比例(S1/L2b)之方法,係採用將下游側通路43b、44b的通路長度L2b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b、42b的通路長度 更短之方法。然而,即便是採用將下游側通路43b、44b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上游側通路41b、42b的通路截面積更大之方法,仍可以增大通路截面積對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1b、Rd2b內的下游側通路43b、44b之通路長度的比例。因而,第一實施形態,係可謂通路截面積S2對配置於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Rc內且下游側區域Rd內的下游側通路43、44之通路長度L2的比例(S2/L2),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該周方向區域Rc且上游側區域Ru內的上游側通路41、42之通路長度L1的比例(S1/L1)更大。
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上游側通路41b的通路長度和第二上游側通路42b的通路長度為相同。然而,也可將第二上游側通路42b的通路長度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b的通路長度還短。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下游側通路43b的通路長度和第二下游側通路44b的通路長度為相同。然而,也可將第二下游側通路44b的通路長度形成比第一下游側通路43b的通路長度還短。
又,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也可將第一下游側通路43b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b的通路截面積,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b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b的通路截面積更大。又,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也可將第一下游側通路43b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b之數目,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形成比第一上游側通路41b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b之數目還多。
「導火過渡管的第四實施形態」
有關第四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12圖加以說明。
使用第2圖及第3圖並如前面所述般,在導火過渡管20,係有:與燃氣渦輪機轉子8對向的轉子側區域Rcr;以及與燃氣渦輪機殼體9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Rcc。在將燃氣渦輪機之旋轉軸線Ar作為基準的徑向方向、且導火過渡管20的徑向方向內側,係存在有壓縮機1的吐出口1o。因此,在導火過渡管20的轉子側區域Rcr,係能直接吹送剛從壓縮機1流出後之流速較高的壓縮空氣A。另一方面,由於在導火過渡管20的徑向方向外側,壓縮空氣A滯留著,所以壓縮空氣A的流速較低。因而,存在於導火過渡管20之外周側的壓縮空氣A與該導火過渡管20的熱傳遞係數,在導火過渡管20中的周方向Dc之各區域當中的轉子側區域Rcr較高,殼體側區域Rcc較低。結果,藉由存在於導火過渡管20之外周側之壓縮空氣A而致使的導火過渡管20之冷卻功效,在導火過渡管20中之周方向Dc的各區域當中之轉子側區域Rcr較高,殼體側區域Rcc較低。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中,係將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形成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更大。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係在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 不同,至於其他的構成則與第一實施形態的構成同樣。從而,即便是本實施形態,仍能達成與第一實施形態基本同樣的功效。
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也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同樣,形成有複數個第一上游側通路41、41c、複數個第二上游側通路42、42c、複數個第一下游側通路43、43c、複數個第二下游側通路44、44c、複數個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
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第一上游側通路41、41c,係有:存在於殼體側區域Rcc內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以及除了殼體側區域Rcc以外,另一方面,存在於包含轉子側區域Rcr之區域內的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同樣地,作為第二上游側通路42、42c,係有:存在於殼體側區域Rcc內的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以及除了殼體側區域Rcc以外,另一方面,存在於包含轉子側區域Rcr之區域內的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又,作為第一下游側通路43、43c,係有:存在於殼體側區域Rcc內的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以及除了殼體側區域Rcc以外,另一方面,存在於包含轉子側區域Rcr之區域內的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同樣地,作為第二下游側通路44、44c,係有:存在於殼體側區域Rcc內的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以及除了殼體側區域Rcc以外,另一方面,存在於包含轉子側區域Rcr之區域內的第二下游轉子 側通路44。
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的通路長度、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的通路長度,係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無論哪一個都是L1。又,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的通路長度、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長度L1和通路長度L2仍為相同。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之數目、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之數目、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之數目、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之數目,係互為相同。
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及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之通路截面積,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第一上游側通路41及第二上游側通路42之通路截面積同樣為S1。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之通路截面積,係與第一實施形態的第一下游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側通路44之通路截面積同樣為S2。因此,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S2,係比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及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的通路截面積S1還大。
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及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的通路截面積,為比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及 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的通路截面積S1還大的S1a。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及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的通路截面積,為比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S2還大的S2a。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及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的通路截面積S2a,係比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及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的通路截面積S1a還大。另外,只要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及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的通路截面積S1a,係比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及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的通路截面積S1還大,且比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及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的通路截面積S2a還小,就可比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及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的通路截面積S2還大或還小。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作為軸向方向Da之一部分區域的第一下游側區域Rd1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之複數個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一下游側區域Rd1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複數個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作為軸向方向Da之一部分區域的第二下游側區域Rd2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之複數個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二下游側區域Rd2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複數個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 更大。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作為軸向方向Da之一部分區域的第一上游側區域Ru1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之複數個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一上游側區域Ru1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複數個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作為軸向方向Da之一部分區域的第二上游側區域Ru2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之複數個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二上游側區域Ru2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複數個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流動於殼體側區域Rcc內之冷卻通路35的空氣之流量,是比流動於轉子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空氣之流量更多,且殼體側區域Rcc的冷卻能力比轉子側區域Rcr的冷卻能力還提高。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比第一實施形態,更可以更進一步地提高導火過渡管20c的耐久性,並且可以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導火過渡管的第五實施形態」
有關第五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13圖至第17圖加以說明。
在第四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中,係將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形成比轉 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更大。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d中,雖然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和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為相同,但是將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之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數目形成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之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數目更多。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d,係在此點與第四實施形態不同,至於其他的構成則是與第四實施形態之構成同樣。
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d,也與第四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同樣,形成有複數個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複數個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複數個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複數個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複數個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複數個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複數個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複數個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複數個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
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的通路長度、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為L1a。又,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的通路長度、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的通路長度、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與第二 實施形態同樣為L2a。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通路長度L1a和通路長度L2a為相同。
如第14圖至第17圖所示,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的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1。然而,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及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之數目,係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之數目更多(參照第14圖及第16圖)。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及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之數目,係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及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之數目更多(參照第15圖及第17圖)。更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及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之數目,係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及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之數目更多(參照第14圖及第15圖)。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及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之數目,係比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及第 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之數目更多(參照第16圖及第17圖)。
因而,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與第四實施形態同樣,配置於第一下游側區域Rd1a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一下游側區域Rd1a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複數個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第二下游側區域Rd2a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二下游側區域Rd2a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複數個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更大。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第一上游側區域Ru1a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一上游側區域Ru1a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複數個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更大。同樣地,配置於第二上游側區域Ru2a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2的總截面積,係比配置於第二上游側區域Ru2a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複數個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a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總截面積更大。
因此,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仍與第四實 施形態同樣,流動於殼體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空氣之流量,是比流動於轉子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空氣之流量更多,而可以比轉子側區域Rcr之冷卻能力更提高殼體側區域Rcc之冷卻能力。
「導火過渡管的第六實施形態」
有關第六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係參照第18圖加以說明。
在第四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中,係將殼體側區域Rcc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截面積形成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截面積更大。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e中,雖然殼體側區域Rcc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截面積和轉子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截面積為相同,但是將殼體側區域Rcc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長度形成比轉子側區域Rcr內之冷卻通路35的通路長度更短。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e,係在此點與第四實施形態不同,至於其他的構成則是與第四實施形態的構成同樣。
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e,也與第四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c同樣,形成有複數個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複數個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b、複數個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複數個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b、複數個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複數個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b、複數個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複數 個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b、複數個第一至第五接合側通路45至49、以及複數個出口凸緣通路55。在本實施形態的導火過渡管20e,係更進一步形成有複數個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該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係配置於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
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b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b的通路長度,係與第三實施形態同樣,無論哪一個都是L1b。又,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b的通路長度和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b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b。即便是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長度L2b,仍是比通路長度L1b還短。又,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的通路長度、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1c。又,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的通路長度和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的通路長度和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的通路長度,無論哪一個都是L2c。通路長度L2c,係比通路長度L1c還短。又,通路長度L1c,係比通路長度L1b還短。又,通路長度L2c,係比通路長度L2b還短。另外,只要通路長度L1c,係比通路長度L1b還短,就可比通路長度L2b還長或還短。
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b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b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b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b的通路截面積、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 的通路截面積、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的通路截面積、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的通路截面積,無論哪一個都是S1(參照第5圖、第11圖等)。又,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Lc的第一上游轉子側通路41b之數目、第二上游轉子側通路42b之數目、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之數目、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之數目、第一下游轉子側通路43b之數目、第二下游轉子側通路44b之數目、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之數目、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之數目、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之數目,係與第三實施形態同樣,互為相同。
因而,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作為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的轉子側區域Rcr內且下游側區域Rdb內的下游轉子側通路43b、44b之通路長度L2b的比例(S1/L2b),係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轉子側區域Rcr且上游側區域Rub內的上游轉子側通路41b、42b之通路長度L1b的比例(S1/L1b)更大。又,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作為另一部分之周方向區域的殼體側區域Rcc內且下游側區域Rdb內的下游殼體側通路43e、44e、45e之通路長度L2c的比例(S1/L2c),係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殼體側區域Rcc內且上游側區域Rub內的上游殼體側通路41e、42e之通路長度L1c的比例(S1/L1c)更大。更且,在本實施形態中,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作為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的上游側區域Rub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上游殼體側通路41e、42e之通 路長度L1c的比例(S1/L1c),係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上游側區域Rub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上游轉子側通路41b、42b之通路長度L1b的比例(S1/L1b)更大。又,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作為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的下游側區域Rdb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下游殼體側通路43e、44e、45e之通路長度L2c的比例(S1/L2c),係比通路截面積S1對配置於下游側區域Rd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下游轉子側通路43b、44b之通路長度L2b的比例(S1/L2b)更大。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與第三實施形態同樣,可以提高藉由壓縮空氣A而致使的下游側區域Rd之冷卻能力。更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與第四及第五實施形態同樣,可以提高藉由壓縮空氣A而致使的殼體側區域Rcc之冷卻能力。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增大通路截面積對配置於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的比例之方法,係採用將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L1c形成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L1b更短之方法。然而,即便是採用將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形成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截面積更大之方法,仍可以增大通路截面積對配置於該軸向方向Da區域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的比例。因而,第四實施形態,係可謂通路截面 積對配置於一部分之軸向方向區域區域內且殼體側區域Rcc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的比例,比通路截面積對配置於該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轉子側區域Rcr內的冷卻通路35之通路長度的比例更大。
「各變化例」
也可採用第五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作為第四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又,也可採用第六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作為第四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同樣地,也可採用第四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作為第五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又,也可採用第六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 45e,作為第五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又,也可採用第四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c、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c、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c、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c,作為第六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又,也可採用第五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d、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d、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d、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d,作為第六實施形態中的第一上游殼體側通路41e、第二上游殼體側通路42e、第一下游殼體側通路43e、第二下游殼體側通路44e、第三下游殼體側通路45e。
在以上的各實施形態中,軀體部30之全部的冷卻通路35,係在冷卻通路35之下游端部形成有入口35i,在冷卻通路35之上游端部形成有出口35o。然而,也可根據軀體部30的形狀、或設置於軀體部30之周圍的附帶物等之關係,針對軀體部30之一部分的冷卻通路35,在該冷卻通路35之上游端部形成有入口,在該冷卻通路35之下游端部形成有出口。
在以上的各實施形態中,全部的冷卻通路35、55之截面積,無論是在軸向方向Da的任何位置都是相同。然而,任一個冷卻通路的截面積,也可伴隨軸向方 向Da之位置變化而變化。
在以上的各實施形態中,軀體部30,係由具有外側板32和內側板34的合板31所形成。然而,軀體部30,也可不是由合板31所形成,而是由單板所形成。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中,係可以一邊維持導火過渡管的耐久性,同時一邊抑制冷卻媒體的流量。

Claims (21)

  1.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在前述周方向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位於前述下游側的下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在前述周方向區域內且相對於前述下游側區域而位於上游側的上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前述下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下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上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上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係比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更大。
  2.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 述軸向方向,在前述周方向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位於前述下游側的下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在前述周方向區域內且相對於前述下游側區域而位於上游側的上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前述下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下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上游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上游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在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其中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入口,在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出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區域內之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數目,是比前述上游側區域內之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數目更多。
  4.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在前述周方向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周方向區域內且位於前述下游側的下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 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下游側通路,在前述周方向區域內且相對於前述下游側區域而位於上游側的上游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上游側通路,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下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上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是比前述上游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5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下游側通路的截面積,係比前述上游側通路的截面積更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並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前述上游側通路及前述下游側通路,係形成於前述軀體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導火過渡管係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內,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內且 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殼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還大。
  9.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內,且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前述殼體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面積,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中之每一單位周方向長度的總截 面積還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區域內之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數目,是比前述轉子側區域內之前述轉子側通路的數目更多。
  11.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配置於覆蓋燃氣渦輪機轉子的燃氣渦輪機殼體內,且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在前述軸向方向上之至少一部分的軸向方向區域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轉子對向的轉子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轉子側通路,在前述軸向方向區域內且與前述燃氣渦輪機殼體之內周面對向的殼體側區域,係形成有作為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之另一部分的一個以上的殼體側通路,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殼體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係比前述轉子側通路的截面積對前述轉子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之比例還大。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是比前述轉子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2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殼體側通路的截面積,係比前述 轉子側通路的截面積更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2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並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前述轉子側通路及前述殼體側通路,係形成於前述軀體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離前述接合部最近的接合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係比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與前述接合側通路鄰接的鄰接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16. 一種導火過渡管,係界定出燃燒氣體從軸線所延伸的軸向方向之上游側流動至下游側的燃燒氣體流路之周圍的導火過渡管,其特徵為,具備:軀體部,其是界定出前述燃燒氣體流路的一部分,使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接合所形成,且具有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接合部,該接合部為前述一個以上的板材端彼此所接合的部分,在前述軀體部,內部流動有冷卻媒體且朝向前述軸向方向延伸的複數個冷卻通路,是排列形成於與前述軸線相對的周方向及前述軸向方向,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離前述接合 部最近的接合側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係比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在前述周方向與前述接合側通路鄰接的鄰接通路之前述軸向方向的長度還短。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接合側通路的截面積,係比前述鄰接通路的截面積還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9、10、11、12、16、1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在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當中之至少一部分的冷卻通路,係形成有使前述冷卻媒體朝向下游側端部流入的入口,且形成有使前述冷卻媒體朝向上游側端部流出的出口。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9、10、11、12、16、1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其中,前述複數個冷卻通路的截面積,無論是在前述軸向方向的任一個位置都相同。
  20. 一種燃燒器,其特徵為,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2、4、5、9、10、11、12、16、17項中之任一項所述的導火過渡管;以及燃料供應器,其是將燃料與空氣一起供應至前述燃燒氣體流路內。
  21. 一種燃氣渦輪機,其特徵為,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燃燒器;及壓縮機,其是壓縮空氣,並將壓縮後的空氣供應至前述燃燒器;以及 渦輪機,其是藉由來自前述燃燒器的前述燃燒氣體所驅動。
TW105102347A 2015-01-30 2016-01-26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TWI619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840 2015-01-30
JP2015017840A JP6476516B2 (ja) 2015-01-30 2015-01-30 トランジションピース、これを備える燃焼器、及び燃焼器を備えるガスタービ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893A TW201641893A (zh) 2016-12-01
TWI619909B true TWI619909B (zh) 2018-04-01

Family

ID=5654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2347A TWI619909B (zh) 2015-01-30 2016-01-26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370235A1 (zh)
EP (1) EP3252287B1 (zh)
JP (1) JP6476516B2 (zh)
KR (1) KR102001746B1 (zh)
CN (1) CN107208555B (zh)
TW (1) TWI619909B (zh)
WO (1) WO20161216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52244B2 (en) * 2014-04-25 2019-07-16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ombustor cooling structure
DE112016005084B4 (de) 2015-11-05 2022-09-2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rbrennungszylinder, Gasturbinenbrennkammer und Gasturbine
EP3464827B1 (en) * 2016-07-25 2023-10-11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 Co. KG Converging duct for a gas turbine engine and gas turbine engine
US10890328B2 (en) * 2018-11-29 2021-01-12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Construction Co., LTD Fin-pin flow guide for efficient transition piece cooling
JP7326399B2 (ja) * 2021-09-30 2023-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ジションピース、燃焼器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JP7370364B2 (ja) 2021-09-30 2023-10-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ジションピース、燃焼器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
EP4177522B1 (en) * 2021-11-04 2024-06-26 Rolls-Royce plc Combustor arrangement
JP2023166152A (ja) * 2022-05-09 2023-11-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器用筒、燃焼器、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0484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 Cooled gas turbine transition duct
JP2008274774A (ja) * 2007-04-25 2008-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
CN102227550A (zh) * 2009-04-30 2011-10-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状体的制造方法、板状体、燃气轮机燃烧器及燃气轮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0543A (ja) 1985-12-24 1987-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再生装置
JP2745694B2 (ja) 1989-06-27 1998-04-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双方向バス伝送方式
JPH1082527A (ja) * 1996-09-05 1998-03-31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JP3846169B2 (ja) * 2000-09-14 2006-11-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の補修方法
JP3993484B2 (ja) 2002-07-15 2007-10-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器冷却構造
JP4823186B2 (ja) * 2007-09-25 2011-11-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RU2530685C2 (ru) * 2010-03-25 2014-10-10 Дженерал Электрик Компани Структуры удар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для систем охлаждения
JP5653705B2 (ja) * 2010-09-30 2015-01-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回収式空気冷却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冷却構造
JP5804872B2 (ja) 2011-09-27 2015-11-04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焼器の尾筒、これを備えているガスタービン、及び尾筒の製造方法
US8834154B2 (en) * 2012-11-28 2014-09-16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Transition piece of combustor, and gas turbine having the same
JP6092597B2 (ja) * 2012-11-30 2017-03-08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US9840924B2 (en) * 2014-08-15 2017-1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as turbine system with a transition duct having axially extending cooling channels
EP3002415A1 (en) * 2014-09-30 2016-04-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urbomachine component, particularly a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 with a cooled wall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0484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Siemens Westinghouse Power Corporation Cooled gas turbine transition duct
JP2008274774A (ja) * 2007-04-25 2008-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
CN102227550A (zh) * 2009-04-30 2011-10-2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板状体的制造方法、板状体、燃气轮机燃烧器及燃气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52287A4 (en) 2018-04-11
JP2016142163A (ja) 2016-08-08
CN107208555B (zh) 2019-05-31
US20210123351A1 (en) 2021-04-29
KR20170095346A (ko) 2017-08-22
KR102001746B1 (ko) 2019-07-18
JP6476516B2 (ja) 2019-03-06
CN107208555A (zh) 2017-09-26
US20170370235A1 (en) 2017-12-28
EP3252287B1 (en) 2019-07-17
EP3252287A1 (en) 2017-12-06
WO2016121694A1 (ja) 2016-08-04
TW201641893A (zh) 2016-12-01
US11525364B2 (en)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909B (zh) 導火過渡管、及具備該導火過渡管的燃燒器、以及具備燃燒器的燃氣渦輪機
JP7051273B2 (ja) タービン部品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266231B2 (ja) タービンロータブレード先端における冷却構造
US7114339B2 (en) Cavity on-board injection for leakage flows
RU2530685C2 (ru) Структуры удар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для систем охлаждения
CN104515146B (zh) 内部冷却的过渡管后架
CN107084000A (zh) 涡轮机流动路径表面的凸肋
JPWO2016136521A1 (ja) 燃焼器用冷却パネル、これを備えるトランジションピース及び燃焼器、並びに燃焼器を備えるガスタービン
WO2014031196A2 (en) Nozzle with extended tab
KR102373726B1 (ko) 로터 샤프트 냉각을 위한 공기 바이패스 시스템
CN107023326A (zh) 用于在空隙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歧管及制造方法
JP5507340B2 (ja) ターボ機械圧縮機ホイール部材
TWI654367B (zh) 燃燒用筒、燃氣渦輪機燃燒器及燃氣渦輪機
JP6307137B2 (ja) 共鳴音響ノイズを抑制するウィンデージシールド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7004595B2 (ja) インペラ、遠心圧縮機、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KR101997979B1 (ko) 블레이드 에어포일, 터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터빈
CN110388236A (zh) 具备嵌件支持部的透平机静叶片
JP2017101670A (ja) 半径方向冷却溝を有するターボ機械ブレードのカバープレート
US7273350B2 (en) Heat transfer arrangement
KR20190044153A (ko) 터빈 블레이드 링 세그멘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빈 및 가스터빈
CN107923318A (zh) 燃烧器用筒、燃烧器以及燃气轮机
CN208486916U (zh) 用于燃气轮机的叶片和燃气轮机
EP3388635A1 (en) Retainer for a gas turbine blade, corresponding turbine unit and gas turbine
RU2790234C1 (ru) Тепловой экран для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US20100119357A1 (en) Gas Turb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