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496B - bag - Google Patents

ba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496B
TWI617496B TW101115855A TW101115855A TWI617496B TW I617496 B TWI617496 B TW I617496B TW 101115855 A TW101115855 A TW 101115855A TW 101115855 A TW101115855 A TW 101115855A TW I617496 B TWI617496 B TW I6174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g
opening
container body
film
se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5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7499A (en
Inventor
Yuji Kawaguchi
Michiaki Fuji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097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420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098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24068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05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4569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7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7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496B/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收容於在上表面具有開口部且包括覆蓋該開口部之蓋40之箱形容器本體30中之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的袋100A於底部具有角撐部11,上部為平袋型,且於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1窄於上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2,於袋之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根據該袋,能以簡單構成提高收容於箱形容器內之薄膜製袋之便用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填充粉末洗滌劑等粉末狀物質且於箱形容器內作為補充袋使用之袋。
作為用於粉末洗滌劑等顆粒或粉末物質即粉末狀物質之容器,使用有包含紙板、塑膠片等紙板狀材料之箱形容器(專利文獻1)。該箱形容器通常於內容物使用之後遭到廢棄。
相對於此,自省資源化之方面而言眾所周知的是,將內容物填充於補充袋中,並將每個該袋放入箱形容器中,藉此可重複利用箱形容器,且提出使補充袋為厚紙製,為提高該補充袋之開封容易性而於側面上部設置向外側突出之拉離爪、及於與該拉離爪對應之部分設置拉離用導引帶,又,為於廢棄時能壓縮性地摺疊袋而於袋底部設置折彎線(專利文獻2)。
又,作為謀求省資源化者,眾所周知的是將內容物收容於帶有拉鏈之自立性之袋中(專利文獻3)。而且,作為該補充袋與箱形容器之組合而提出有於收容袋之箱形容器本體設置對補充袋之開口緣部進行卡止之卡止部,以免補充袋之開口縮窄(專利文獻4)。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6-122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開平6-3236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404322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0-143635號公報
本發明係收容於在上表面具有開口部且包括覆蓋該開口部之蓋之箱形容器本體中之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其於底部具有角撐部,上部為平袋型,且於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窄於上端部,於袋之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
於上述之厚紙製補充袋中,對袋體加工折彎線,且設置有用以進行開封之拉離爪及拉離用導引帶,從而導致製造成本變高。
即便於使補充袋為薄膜製之情形時,若設為帶有拉鏈之袋則製造成本也會變高。雖存在藉由使補充袋為薄膜製且於其緣部形成凹口而能將補充袋撕裂而開封之袋,但若僅設置凹口則撕裂線不穩定。
又,於將補充袋與箱形容器組合使用之情形時,至於在補充袋開封之後使補充袋之開口緣部卡止於箱形容器之情形,進行該卡止作業較為繁瑣,進而即便使補充袋之開口緣部卡止於箱形容器,若袋之開口面與箱形容器之開口面之位置偏差較大,則於使用計量匙等自箱形容器取出粉末狀物質時,亦有時會出現粉末狀物質進入袋與箱形容器之間之間隙之情形。
由此,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使收容於箱形容器 內且作為粉末狀物質之補充袋使用之袋為薄膜製,補充袋於箱形容器內能簡便地設置為開口較大且易於使用之狀態,又能以低成本提供。
針對上述課題,本發明者發現藉由以於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狀態下成為倒錐形之方式形成作為粉末狀物質之補充用袋而收容於箱形容器中之袋,且對袋之寬度方向賦予撕裂直進性而可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袋,其係收容於在上表面具有開口部且包括覆蓋該開口部之蓋之箱形容器本體中之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該袋於底部具有角撐部,袋之上部為不形成角撐部用之折頁而貼合重合之片材作為袋之前後面之所謂的平袋型,且於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窄於上端部,於袋之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
尤其,本發明提供如下態樣,即該態樣係如上述袋,且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與容器本體之深度大致相同之尺寸; 該態樣係如上述袋,且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於較開封起始部靠袋上端側之薄膜貼附有沿與袋之寬度方向即袋之深度方向垂直之方向延伸之薄膜加強構件;該態樣係如上述袋,且於袋上部具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易開封加工區域,該易開封加工區域之上端緣或下端緣與袋之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或易開封加工區域與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
根據本發明之袋,使袋形狀為於底部具有角撐部、上部 為平袋型且於底端部之袋外側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形狀,因此若向袋填充粉末狀物質則袋整體上成為倒錐形(即為若拿著袋上端部提起該袋則袋之寬度向下方慢慢變細之形狀)。本發明之袋於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狀態下呈倒錐形,因此易於將袋放入容器本體內,且放入容器本體內之後之袋之穩定性佳。即,幾乎不會於袋外側面與容器本體之間產生間隙,袋成為嵌入容器本體內之狀態。
又,若將填充密封有粉末狀物質之袋放入容器本體內,且於放置於容器本體內之狀態下自開封起始部進行開封,則於開封時無需用手承受袋內之內容物之重量。又,該袋於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因此可容易地沿袋之寬度方向直線性地進行開封。而且,袋被內容物強力地擠壓於容器本體,因此袋之開口面維持於較大地敞開之狀態。因此,易於以計量匙等取出內容物。又由此,無需於容器本體設置為使袋於容器本體內較大地開口而使袋鉤掛於容器本體內壁之切口、孔、按壓構件等。
尤其,根據作為本發明之袋且使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與容器本體之深度大致相同之尺寸之態樣,於容器本體內將填充密封有粉末狀物質之袋開封之後,袋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之開口面成為大致同一個面,因此袋之開口端部不會多餘地自容器本體之開口面突出。因此,若使蓋蓋在容器本體上,則容器本體之開口端與蓋之間不會產生間隙,能以蓋密封地封閉容器本體。由此,即便將已閉合蓋之箱形容器保存於洗手間等潮氣較大之場 所,亦可防止內容物受潮。又,藉由使袋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之開口端面為大致同一個面,於以計量匙等取出內容物時,可防止內容物進入袋與容器本體之間。
根據作為本發明之袋且於較開封起始部靠袋上端側之薄膜貼附有薄膜加強構件之態樣,若將密封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放入容器本體內且自開封起始部撕裂袋,則由於係沿薄膜加強構件撕裂袋,故可特別容易地進行開封。
又,根據作為本發明之袋且於上部具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易開封加工區域之態樣,若將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放入容器本體內且將袋自設置於頂密封附近之側密封上之開封起始部撕裂,則首先沿袋之寬度方向撕裂易開封加工區域,繼而沿頂密封之下端緣而於寬度方向撕裂袋,因此可容易地使袋於整個寬度上開口。
以下,參照圖式而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再者,各圖中,同一符號表示同一或同等之構成要素。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100A之立體圖。圖2表示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0A之正視圖(1)、A-A圖(2)及B-B圖(3)。又,圖3A係收容有填充著粉末狀物質之袋100A之箱形容器1之立體圖,圖3B係將該箱形容器1之蓋40打開之狀態之立體圖。
如圖2所示,該袋100A係如下者,即,以形成底部被折入至內側之角撐部11之方式對1片矩形之薄膜片材進行摺疊,藉由熱密封等而於兩側部形成側密封12,於上端部形成密封寬度較寬之頂密封13,且於底部之折回部形成有折 縫密封14。該情形時,頂密封13之密封寬度L1自提高捏住此處而自凹口16進行開封時之易捏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10 mm以上。
兩側部之側密封12於角撐部11之區域中連接於相對於袋100A之底端緣BL而傾斜之斜密封部12a。角撐部11與前後薄膜分別於斜密封部12a上密封。該斜密封部12a之邊緣與底端緣BL之延長線所夾之角度θ(FIG.2A之(1))較佳為40~50°,更佳為45°。由此袋100A之底部外形成為以底端緣BL作為兩邊之矩形,因此於將袋100A收容於箱形容器1之容器本體30內時,可使袋100A之外形良好地吻合於容器本體30之內側形狀。
袋100A之上部藉由頂密封13與側密封12而密封為平袋型。因此,底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1,窄於袋100A之上端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2,若對袋100A填充粉末狀物質且對頂密封13進行密封,則如圖1所示,袋整體上成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可使藉由角撐部11而形成之袋底部之面積為與容器本體30之底面面積相同或其以下。因此,於對容器本體30內之袋100A進行補充時,可容易地將袋100A插入容器本體30內。又,該袋100A於底部形成有折縫密封14,因此若作為內容物之粉末狀物質填充至袋100A中,則袋100A之底部之角撐部11於袋100A之厚度方向展開,由此作為補充袋單體之自立性穩定。
側密封12於袋100A之兩側部向上下方向延伸,且於各側 密封12之端設置有呈V字型切入之凹口16作為開封起始部(圖1之放大圖(a))。再者,本發明中,作為開封起始部,可形成呈I字型切入之凹口(圖1(b))、呈U字型切入之凹口(圖1(C)等,亦可形成開有無數個微小孔之「Magic Cut」(登錄商標)等。
作為凹口16相對於頂密封13之形成位置,較佳為連結袋100A兩側部之開封起始點(凹口16之頂端)之線到達頂密封13下端緣之正下方。於此,正下方係指距頂密封13之下端緣較佳為10 mm以內,更佳為5 mm以內,只要開封起始點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距離處於該範圍即可。由此,自凹口16對袋100A進行開封時,表背面之薄膜均被沿頂密封13撕裂,因此表背面之薄膜之撕裂方向一致,從而可於將袋100A放入容器本體30內之狀態下容易地沿袋100A之寬度方向進行開口。尤其,對袋100A為不具有撕裂性之通用之薄膜之情形時的撕裂直進性之提高較為有用。又,即便於袋100A由具有撕裂性之薄膜形成之情形時,亦有時會因撕裂時之力之施加方式而導致表背面之薄膜不一致、有階差或單側之薄膜突出,從而開封後之袋100A之便用性降低,但藉由於頂密封13之正下方設置凹口16,可消除該不良情況,從而可顯著提高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
本實施例中,側密封12上之凹口16設置於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袋之上下方向之長度H1(圖2)為與箱形容器1之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圖5)大致相同之尺寸的位置。於此,袋內之底端係指於袋內部之最下端處外表面接觸於 箱形容器底部之部分。又,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為與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大致相同之尺寸,係指該些尺寸H1、H2呈自凹口16對袋100A進行開封之情形時之袋100A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可說為同一個面之程度地接近。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之差△H(圖5)較佳為±5 mm以內,更佳為0 mm。於該些情形時袋100A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成為同一個面。
又,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H1,較佳為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以下,例如將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H1之差(△H=H2-H1)設為5 mm~0 mm。若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H1過度大於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於將袋本體100A自開封起始部進行開封之後,袋100A之開口面自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突出,則於以蓋40封閉容器本體30之情形時,有時袋100A之開口端部夾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端與蓋40之間而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端與蓋40之間產生間隙,但藉由使袋100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可不產生該間隙而以蓋40密封地封閉容器本體30。由此,即便將已閉合蓋40之箱形容器1(圖3A)保存於洗手間等潮氣較大之場所,亦可防止內容物之粉末狀物質吸收水分。
又,藉由使袋100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於以計量匙等取出內容物 時,可防止內容物進入袋100A與容器本體30之間。
進而,藉由使袋100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可使開封後之袋100A之開口面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與袋100A內之內容物之上表面之間,因此袋100A被內容物強力地擠壓於容器本體,從而袋100A之開口面維持於較大地敞開之狀態,以計量匙等取出內容物變得容易。又,使袋100A之開口面不自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突出,由此於將容器本體30之蓋40閉合時,無需折彎袋100A之上端部,可容易地將袋100A之開口面維持於較大地敞開之狀態。
另一方面,若袋100A之開口面相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而過於低,則於對袋100A進行開封時,難以於容器本體30內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對袋100A進行開封。又,有時粉末狀物質會自袋100A之開口緣部與容器本體30之開口端部之間之間隙進入並滯留於袋100A與容器本體30之間,且該粉末狀物質因自間隙進入之潮氣而固化,但藉由使袋100A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為大致同一個面而可防止該問題。
將袋100A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開封時之開口部之周長相對於容器本體30之內部尺寸之周長而較佳為大致相同之尺寸。由此,如圖5所示,於對袋100A進行開封之後,袋100A內之粉末狀物質P欲擴散,由此袋100A周面之大致整個面被擠壓於容器本體30之內壁。因此,袋100A之開口形狀較大且穩定,易於以計量匙取出粉末狀物質P。於此, 相同之尺寸程度係指不包含因袋100A之上端開口部之周長相對於容器本體30之內部尺寸之周長而過度短而導致袋100A之上端開口部向內側傾倒,或反之因袋100A之上端開口部之周長過度長而導致於袋100A形成較大之鬆弛之情形,而以於容器本體30內袋100A之上端開口部不向內側傾倒、且於袋100A之上端部未形成鬆弛之程度,使袋100A之開口部之周長與容器本體30之內部尺寸之周長為相同程度。
作為形成袋100A之薄膜,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之聚酯;尼龍等聚醯胺;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low density polyethylen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linear low density poly ethylene)、延伸聚丙烯(OPP,oriented polypropylene)、無延伸聚丙烯(CPP,non-oriented casting polypropylene)等烯烴系薄膜等,可作為單層或積層薄膜使用。其中,較佳為藉由延伸等而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尤其於將形成袋100A之薄膜設為包括外側表層、中間層及內側密封層之積層薄膜、或者包含外側表層與內側密封層之積層薄膜之情形時,較佳為內側密封層與外側表層、中間層分別於袋之寬度方向(圖4之箭頭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作為於內側密封層具有撕裂直進性者,較佳為對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實施了易切斷加工者。
再者,於使用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之情形時,可於袋100A整體上使用該薄膜,亦可僅於賦予撕裂性之袋上部使用該薄膜。自提高袋底部對落下等之耐衝擊性之方面而 言,作為形成袋底部之角撐部11之薄膜,較佳為使用不具有撕裂直進性之普通物性之積層薄膜(OPP、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LDPE、L-LDPE)。
又,作為形成袋100A之薄膜,較佳為根據填充至袋100A中之粉末狀物質而使用對氧、氫等具有阻隔性者。由此,可降低容器本體30自身所必需之阻隔性,從而可降低容器本體30之製造成本,亦可降低箱形容器1整體之製造成本。為使形成袋100A之薄膜具有阻隔性,對形成袋100A之薄膜積層具有阻隔性之薄膜層即可。此外,可根據需要而於形成袋100A之薄膜設置提高適於印刷之層、或提高密封性之層。
作為形成袋100A之薄膜之厚度,為以於無內容物之狀態下袋100A自立之程度使薄膜具有韌性而較佳為40~200 μm,更佳為100~150 μm。由此,於將袋100A開封之後,隨著使用袋100A內之粉末狀物質而導致粉末狀物質減少,即便粉末狀物質低於將袋100A擠壓於容器本體30之內壁之位置,袋100A亦維持於開口狀態,從而可保持粉末狀物質之易取出性。再者,袋100A之自立性如上所述亦可藉由於袋100A之底部形成折縫密封14而得以提高。
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0A可較佳地作為圖3A所示之箱形容器1之內袋而使用。作為該情形時之使用方法,如圖3B所示打開蓋40,然後如圖4所示於將袋100A置於容器本體30中之狀態下以手自凹口等開封起始部將袋100A沿其寬度方向撕裂。藉由該撕裂,袋100A之上端部於其整個寬度 上被除去。繼而,如圖5所示,殘留於容器本體30內之袋100A被袋100A內之粉末狀物質P如箭頭所示般擠壓於容器本體30之內壁而較大地開口。
於隨著袋100A內之粉末狀物質P之使用而用完粉末狀物質P之情形時,準備填充密封有粉末狀物質P之新的補充用袋100A而更換之前之袋100A放入容器本體30內。於進行該更換時,由於填充有粉末狀物質P之袋100A形成倒錐形,因此可容易地將袋100A插入容器本體30內。
以上,根據圖1所示之袋100A而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但本發明可採取多種態樣。例如,圖6及圖7所示之袋100B相對於上述圖1之袋100A而為如下者,即,使頂密封13之密封寬度變窄,於頂密封13之下方且凹口16之正上方形成有撕裂誘導密封15。撕裂誘導密封15係將袋100B之表背面之薄膜沿袋100B之寬度方向呈帶狀加以密封者。根據該袋100B,藉由使撕裂誘導密封15與其正下方之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更具體而言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撕裂誘導密封15之距離較佳為10 mm以內,更佳為5 mm以內,可提高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
作為撕裂誘導密封15之形成方法,可藉由熱密封、超音波密封、高頻密封等而實現。再者,圖7係表示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狀態之袋100B之正視圖(1)、A-A圖(2)及B-B圖(3)者。
對袋100B於連結其兩側部之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線上實施提高易切斷性之雷射加工。圖6及圖7中,符號20表示 實施了該雷射加工之雷射加工線。作為形成雷射加工線20之雷射加工,較佳為對形成袋100B之薄膜表面賦予傷痕之程度。藉由雷射加工而使容器本體內之袋100B之開封變得更容易。
又,於該袋100B中省略折縫密封14。根據薄膜之材質,有時即便省略折縫密封14亦可使袋100B具有自立性。
圖8(1)所示之袋100C與圖6及圖7所示之袋100B相同而為如下者,即,相對於圖1之袋100A而使頂密封13之密封寬度變窄,於頂密封13之下方且凹口16之正上方形成有撕裂誘導密封15。又,該袋100C中,兩側部之側密封12於角撐部11區域中越向底部側去則密封寬度變得越寬,但自袋100C之上端部至底端部之外形尺寸之寬度固定。再者,圖8(2)係(1)之正視圖之A-A圖、(3)係B-B圖、(4)係仰視圖。
該袋100C中,底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實際寬度W3窄於袋100C之上端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實際寬度W4,因此若向袋100C中填充粉末狀物質,則如圖9所示,成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從而可使由角撐部11所形成之底部之面積(圖8(4)中為附有影線之部分所對應之面積S)為與容器本體30之底面面積相同或窄於其。因此,該袋100C於補充容器本體30內之袋時,亦可容易地插入容器本體30內。
圖11及圖12所示之袋101A為如下者,即於較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靠袋上端側,於形成袋軀體部之表背一對薄膜各自之表面沿袋101A之寬度方向貼附有帶狀之薄膜加強構件 25。該袋101A於如下方面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即:形成袋軀體部之表背一對薄膜片材以側密封12密封,形成底部之角撐部11之薄膜與形成袋軀體部之薄膜片材以折縫密封14密封,上端部以密封寬度較寬之頂密封13密封之方面;袋101A之兩側部之側密封12於角撐部11區域具有斜密封部12a之方面;袋101A之上部藉由頂密封13與側密封12而成為平袋型,由此底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1窄於袋101A之上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2,若向袋101A填充粉末狀物質,則如圖9所示,成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藉由角撐部11而形成之袋底部之面積為與容器本體30之底面面積相等或其以下之方面;於底部形成有折縫密封14之方面;及於側密封12具有呈V字型切入之凹口16作為開封起始部之方面。
圖11及圖12所示之實施例之袋101A中,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位置一致而該些部分重合。由此,若將袋101A置於容器本體30內且捏起頂密封13自凹口16撕裂,則可將袋101A沿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容易地呈直線狀撕裂。該情形時,如圖11所示,就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即,V字型凹口16之頂端)與薄膜加強構件25之距離D1而言,於進而提高開封容易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將V字型凹口16之頂端即開封起始點設為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之正下方,更具體而言為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之10 mm以內,更佳為設為5 mm以內。
帶狀之薄膜加強構件25之帶寬度L2較佳為3 mm以上以 將薄膜加強構件25確實地貼附於袋軀體部(圖12)。
再者,為對薄膜製之包裝材料進行開封,眾所周知的是,通常將稱作撕條之結實之條帶貼附於薄膜製包裝材料上,但撕條使得以其帶寬度之程度撕裂薄膜製之包裝材料,相對於此,本實施例之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不同之處在於,並非使開封之袋軀體部之薄膜片材以薄膜加強構件25之薄膜寬度之程度撕裂,而貼附於頂密封13上並沿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撕裂袋軀體部之薄膜片材。
作為薄膜加強構件25,可使用OPP(雙軸延伸聚丙烯)、PET、ONy(雙軸延伸尼龍)等薄膜且可使用黏著材進行貼附。就該些薄膜厚度而言,於提高自凹口16開封時之開封線之撕裂直進性之方面、及將頂密封13加以密封時未於作為密封夾具之密封桿與薄膜之間產生階差之方面而言,較佳為80 μm以下,更佳為12~50 μm。
另一方面,作為形成袋軀體部或袋底部之角撐部之薄膜材料之種類或厚度,可設為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
至於側密封12上之凹口16之形成位置,亦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較佳為使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為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H1為與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圖5)大致相同之尺寸,尤其,若使該長度H1為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以下,則較佳為將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之差(△H=H2-H1)設為5 mm以下(即5 mm~0 mm)(圖12、圖5)。
又,使袋101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 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或使自凹口16對袋101A進行開封時之開口部之周長為與容器本體30之內部尺寸之周長大致相同之尺寸,由此可獲得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之效果。
圖16A~圖16F係由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形成袋軀體部且由不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形成底部之角撐部11之情形時之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
首先,如圖16A所示,將用以形成角撐部11之不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110折成兩折,並於其上下積層用以形成袋軀體部之具有撕裂直進性之長條帶狀之薄膜100。其次,如圖16B所示,形成成為側密封12之密封120、及成為折縫密封14之連續密封140,如圖16C所示,將長條帶狀之薄膜加強構件250一面進行位置對準一面加以配置,並以輥牢固地貼合。其後,如圖16D所示,進行相鄰之袋之側密封12之分離、底部之V型切割、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形成。從而獲得圖16E所示之袋101X,自該袋101A之上端開口部填充作為內容物之粉末狀物質,其後以頂密封13封閉袋。從而可獲得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1A(圖11)。
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1A與上述之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0A相同,可較佳地作為圖3A所示之箱形容器1之補充袋而使用。作為該情形時之使用方法,如圖13所示打開蓋40,然後如圖14所示於將袋101A置於容器本體30內之狀態下以手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將袋101A沿其寬度方向撕裂。圖15以虛線表示該情形時之撕裂線。
如該圖般,於開始撕裂時,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頂端撕裂袋101A,但很快就沿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撕裂,該袋101A保持該狀態而於整個寬度上呈直線狀撕裂,從而除去袋101A之上端部。而且,與圖5所示之袋100A之開口狀態相同,殘留於容器本體30內之袋101A被袋101A內之粉末狀物質P如箭頭所示般擠壓於容器本體30之內壁而較大地開口。
於隨著袋101A內之粉末狀物質之使用而用完粉末狀物質之情形時,準備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新的補充用袋101A而更換之前之袋101A。於進行該更換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1A形成倒錐形,因此可容易地將袋101A插入容器本體30內。
圖17A所示之袋101B係如下者,即,將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配置於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間,將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上端緣配置於頂密封13內,且以薄膜加強構件25覆蓋頂密封13之下端緣。
圖17B所示之袋101C係如下者,即,將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配置於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間,且使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上端緣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一致。
又,圖17C所示之袋101D係如下者,即,將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配置於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間,且將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上端緣配置於較頂密封13之下端緣靠下方處。
該些袋101B、101C、101D之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即V字型凹口16之頂端)與薄膜加強構件25之距離D2亦較佳為10 mm以內,更佳為5 mm以內。又,上述袋中,自提高撕裂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薄膜加強構件25之下端緣重合於頂密封13之下端緣之袋101A。
本發明中,薄膜加強構件25亦可僅形成於構成袋軀體部之一對薄膜之任一表面。
圖18、圖19之袋101E相對於上述圖11之袋101A而亦以形成袋軀體部之薄膜形成角撐部11,且省略折縫密封14。根據薄膜之材質,有時即便省略折縫密封14亦可使袋101E具有自立性。再者,圖19表示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狀態下之袋101E之(1)正視圖、(2)A-A圖、(3)B-B圖。
該袋101E中,於連結兩側部之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線上,與上述袋100B相同實施提高易切斷性之雷射加工。圖18及圖19中,符號20表示藉由實施該雷射加工而形成之雷射加工線。
圖20及圖21之袋102A係於較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更靠袋之上端側,在形成袋軀體部之表背一對薄膜上分別設置有沿袋102A之寬度方向延伸之帶狀之易開封加工區域21者。
該袋102A於如下方面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即:形成袋軀體部之表背一對薄膜片材以側密封12密封,形成底部之角撐部11之薄膜與形成袋軀體部之薄膜片材以折縫密封14密封,且上端部以密封寬度較寬之頂密封13密封之方面;袋102A之兩側部之側密封12於角撐部11區域具有斜密 封部12a之方面;袋102A之上部藉由頂密封13與側密封12而成為平袋型,由此底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1窄於袋102A之上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W2,若向袋102A填充粉末狀物質,則如圖20所示,成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由角撐部11形成之袋底部之面積為與容器本體30之底面面積相同或其以下之方面;於底部形成有折縫密封14之方面;於側密封12具有呈V字型切入之凹口16等作為開封起始部之方面;將開封起始部設置於頂密封13之正下方之方面,更具體而言,使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於圖20所示之V字型凹口16之情形時為該V字型之頂端)與頂密封13之距離D1較佳為10 mm以下,更佳為5 mm以下之方面。
又,至於側密封12上之凹口16之形成位置,亦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較佳為使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為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H1為與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大致相同之尺寸,且較佳為使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之差△H(圖5)為5 mm以內,更佳為0 mm。長度H1尤佳為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以下(圖21、圖5)。
又,使袋102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或使沿寬度方向對袋102A進行開口時之開口部之周長與容器本體30之內部尺寸之周長為大致相同之尺寸,由此可獲得與上述圖1之袋100A相同之效果。
本實施例之袋102A中,易開封加工區域21如圖22所示設為於袋之寬度方向x斷續性地形成之切口22之列沿袋之上下方向排列有複數個之區域。該情形時,切口22既可為形成袋102A之薄膜之貫通傷亦可為非貫通傷。又,亦可代替切口22而直線狀地設置壓紋。
為可將易開封加工區域21沿袋之寬度方向x容易地撕裂,較佳為使沿袋之寬度方向x斷續性地設置之切口22之長度L21為0.5~1.0 mm,更佳為0.7~0.8 mm,且較佳為使相鄰之切口22之間隔L22為0.5~1.0 mm,更佳為0.7~0.8 mm,較佳為使切口22之斷續之列彼此之間隔L23為0.5~1.0 mm,更佳為0.7~0.8 mm。又,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袋102A之上下方向之寬度L20較佳為5~20 mm。
作為形成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薄膜自身之種類或厚度,可使用無特別之撕裂直進性之普通薄膜,又,可設為與形成上述圖1之袋100A之袋軀體部或袋底部之角撐部之薄膜材料相同。
本實施例之袋102A之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中,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重合。即,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以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一致之方式鄰接(圖21)。相比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不鄰接而於該些之間插入有未進行易開封加工之區域之情形,藉由使該些鄰接而可較大地提高袋102A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若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開始撕裂袋102A,則袋102A 可容易地於其整個寬度上開口。從而,可容易地使袋102A之開口面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附近位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面以下。
圖26A~圖26F為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說明圖。首先,如圖26A所示,將用以形成角撐部11之薄膜111折成兩折,並於其上下積層用以形成袋軀體部之表背面之帶狀之薄膜101。其次,如圖26B所示,形成成為側密封12之密封120、及成為折縫密封14之連續密封140,如圖26C所示形成易開封加工區域21。其後,如圖26D所示,進行相鄰之袋之側密封12之分離、底部之V型切割、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形成。從而獲得如圖26E所示之袋102X,自該袋102A之上端開口部填充作為內容物之粉末狀物質,其後以頂密封13封閉袋,從而如圖26F所示可獲得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2A。
再者,於該製造方法中,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形成亦可於表背面之帶狀薄膜101積層之前進行。
袋102A與上述之袋100A相同,可較佳地作為圖3A所示之箱形容器1之補充袋而使用。作為該情形時之使用方法,如圖23所示打開蓋40,然後如圖24所示於將袋102A置於容器本體30內之狀態下,以手捏住袋102A自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將袋102A沿其寬度方向撕裂。圖25以虛線表示該情形時之撕裂線。如該圖般,於開始撕裂時自凹口16之頂端撕裂袋102A,但撕裂很快就到達易開封加工區域21,由此直線性地撕裂,或沿頂密封13之下端緣撕裂,該袋102A 保持該狀態而於整個寬度上呈直線狀地撕裂,從而除去袋102A之上端部。而且,與圖5所示之袋100A之開口狀態相同,殘留於容器本體30內之袋102A被袋102A內之粉末狀物質擠壓於容器本體30之內壁而較大地開口。
於隨著袋102A內之粉末狀物質之使用而用完粉末狀物質之情形時,準備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新的補充用袋102A而更換之前之袋102A。於進行該更換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P之袋102A形成倒錐形,因此可容易地將袋102A插入容器本體30內。
圖27A所示之袋102B係使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重疊者。該情形時,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位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與下端緣21b之間。圖27B所示之袋102C係使頂密封13之形成區域與易開封加工區域21一致者。圖27C所示之袋102D中,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下端緣21b與頂密封之下端緣13b重合,但使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位於頂密封13之上端緣13a與下端緣13b之間之區域。
於上述之具有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實施例之袋中,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或下端緣21b以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一致之方式重合,或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重合,但作為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頂密封13之位置關係而言,自袋之密閉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如圖21所示,自袋上部起依序形成有頂密封13、易開封加工區域21。
又,圖28A所示之袋如圖21所示,使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鄰接於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且將凹口16形成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內。圖28B係如圖27A所示使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位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與下端緣21b之間且將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形成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內者。圖28C係如圖27A所示使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位於易開封加工區域21之上端緣21a與下端緣21b之間且使凹口16等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頂密封13之下端緣13b之延長線一致。該些情況中,作為易開封加工區域21與凹口16之位置關係而言,自開封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如圖21、圖28A、圖28B所示,自袋上部起依序形成易開封加工區域、開封起始部。
再者,作為收容上述各袋之容器本體30,可設為使用紙板、塑膠片、塑膠盒等紙板狀材料形成之長方體型容器。
又,蓋40只要為覆蓋容器本體30之上表面開口部者即可,例如,可使用一邊緣呈鉸鏈狀結合於容器本體30之背面者。
本發明中,上述袋之各種變形態樣可適當地加以組合。
至於箱形容器1之容器本體30,除上述態樣之外,亦可為於開口部包括卡止袋之開口緣部之卡止部者。例如,如圖10(1)所示,於容器本體30之開口部之折回片31上設置切口32,可將折回片31之一部分作為卡止部33而使用。圖10(2)表示藉由夾持袋100A之開口緣部而卡止於該卡止部33之狀態。
作為填充於上述各袋中之粉末狀物質,可列舉粉末洗滌劑、砂糖、鹽等顆粒或粉末之粉末狀物質。如果粉末狀物質之松密度為700 g/L以上,則可藉由向外側打開袋之作用而使袋完全開口。根據本發明,即便於袋內之粉末狀物質為800 g以上之情形時,亦可使形成袋之薄膜具有足夠收容該填充量之強度且可容易地開封袋。
[實驗] (1)箱形容器之製作
使用塗佈有樹脂之紙板,製作為與圖3A所示之箱形容器(容器本體之深度130 mm、底面之橫向寬度150 mm、縱深130 mm、蓋深度20 mm)相同之箱形容器且包括圖10所示之卡止部33者。
另一方面,作為袋之薄膜材料而使用表層PET、內層LLDPE之積層薄膜(厚度50~150 μm)製作圖1所示之袋100A。該情形時,改變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如表1所示,使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自袋內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之差△H(=H2-H1)(圖5)不同。
又,作為填充於袋中之粉末狀物質,使用粉末洗滌劑(attack high-active bio EX,花王股份公司製造)。
(2)結塊測試
於箱形容器之容器本體內自凹口將袋開封後閉合蓋而於30℃、40~80%RH(relative humidity,相對濕度)循環條件(循環週期:48 hr)保存一個月。該保存中,設定實際使用,7天1次且每次以計量匙取出50 g粉末狀物質。
保存後,以如下評價基準評價粉末狀物質之固化狀態。
評價基準
A:完全不結塊
B:無結塊
C:有若干結塊但為於實用上不會產生問題之程度
D:有結塊
根據表1,於將袋100A收容於無卡止部之箱形容器中之情形時,若容器本體30之深度H2與袋100A之自內部之底端至凹口16為止之長度H1之差(△H=H2-H1)(圖5)為-5 mm~+5 mm之範圍內,則幾乎不產生結塊,尤其若△H=0(即完全為同一個面)則完全不產生結塊。相對於此,若△H大於該範圍,則於袋內之粉末狀物質出現結塊,若△H小於該範圍,則因取出粉末狀物質而導致進入袋與容器本體之間並積存於容器本體之角落部之粉末狀物質出現若干結塊。
又,於使用具有卡止部之箱形容器使袋之開口緣部卡止於卡止部之情形時,即便取出粉末狀物質,粉末狀物質亦幾乎不會積存於袋與容器本體之間,於袋內及袋與容器本 體之間均不會產生結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箱形容器作為粉末洗滌劑等粉末狀物質之容器而較為有用。
本發明關於上述之實施態樣而包含以下態樣。
<1>一種袋,其係收容於在上表面具有開口部且包括覆蓋該開口部之蓋之箱形容器本體中之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且於底部具有角撐部,上部為平袋型,於袋之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
<2>如<1>中記載之袋,其中於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窄於袋之上端部。
<3>如<1>或<2>中記載之袋,其中藉由向袋填充粉末狀物質而使袋成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於袋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與容器本體之深度大致相同之尺寸。
<5>如<4>中記載之袋,其中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容器本體之深度以下。
<6>如<5>中記載之袋,其中容器本體之深度與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之差為5 mm以下。
<7>如<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為實現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袋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該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將袋上部密封之頂密封之下端緣、或於頂密封之下方將袋沿寬度方向呈帶狀密封之撕裂 誘導密封之下端緣之距離為10 mm以內。
<8>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為實現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於較開封起始部靠袋上端側之薄膜上貼附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薄膜加強構件。
<9>如<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為實現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袋上部具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易開封加工區域,且該易開封加工區域之上端緣或下端緣與袋之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或易開封加工區域與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
<10>如<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於底部之角撐部之側部具有斜密封部,且斜密封部之邊緣與底端緣之延長線所夾之角度θ為40~50°。
<11>如<1>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袋,其中為實現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袋兩側部之側密封形成有開封起始部,且將該開封起始部形成於頂密封之正下方。
<12>一種袋,向<1>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袋中填充有粉末狀物質。
<13>一種箱形容器,其係包括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收容有該袋之箱形容器本體、及包括覆蓋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蓋者,且上述袋於底部具有角撐部,上部為平袋型,上述袋於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
<14>如<13>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窄於袋之上端部。
<15>如<13>或<14>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為下端部之寬度窄於上端部之倒錐形。
<16>如<13>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與容器本體之深度大致相同之尺寸。
<17>如<16>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為容器本體之深度以下。
<18>如<16>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容器本體之深度與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長度之差為5 mm以下。
<19>如<13>至<18>中任一項記載之箱形容器,其中為實現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該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將袋上部密封之頂密封之下端緣、或於頂密封之下方將袋沿寬度方向呈帶狀密封之撕裂誘導密封之下端緣之距離為10 mm以內。
1‧‧‧箱形容器
100A、100B、100C‧‧‧袋
101A、101B、101C、101D、101E、101X‧‧‧袋
102A、102B、102C、102D、102X‧‧‧袋
11‧‧‧角撐部
12‧‧‧側密封(上下方向之密封)
12a‧‧‧斜密封部
13‧‧‧頂密封
13a‧‧‧頂密封之上端緣
13b‧‧‧頂密封之下端緣
14‧‧‧折縫密封
15‧‧‧撕裂誘導密封
16‧‧‧凹口
20‧‧‧雷射加工線
21‧‧‧易開封加工區域
21a‧‧‧易開封加工區域之上端緣
21b‧‧‧易開封加工區域之下端緣
22‧‧‧切口
25‧‧‧薄膜加強構件
30‧‧‧容器本體
31‧‧‧折回片
32‧‧‧切口
33‧‧‧卡止部
40‧‧‧蓋
100‧‧‧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
101‧‧‧形成袋軀體部之帶狀薄膜
110‧‧‧不具有撕裂直進性之薄膜
111‧‧‧形成角撐部之薄膜
120‧‧‧成為側密封之密封
140‧‧‧成為折縫密封之連續密封
250‧‧‧長條帶狀之薄膜加強構件
BL‧‧‧袋之底端緣
D1、D2‧‧‧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薄膜加
D3‧‧‧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頂密封
H1‧‧‧自袋之底端緣至凹口為止之上下方
H2‧‧‧容器本體之深度
L1‧‧‧頂密封之密封寬度
L2‧‧‧薄膜加強構件之帶寬度
L20‧‧‧易開封區域之袋之上下方向之寬度
L21‧‧‧切口之長度
L22‧‧‧切口之間隔
L23‧‧‧切口斷續性地形成之列彼此之間隔
P‧‧‧粉末狀物質
W1‧‧‧袋於底部之外形尺寸之寬度
W2‧‧‧袋於上端部之外形尺寸之寬度
W3‧‧‧於袋底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實際寬度
W4‧‧‧於袋上端部之填充有內容物之袋之實際寬度
X‧‧‧袋之寬度方向
θ‧‧‧斜密封部之邊緣與底端緣之延長線所夾之角度之距離向之長度強構件之距離
圖1(a)-(c)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0A之立體圖。
圖2係未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袋100A之(1)正視圖、(2)A-A圖及(3)B-B圖。
圖3A係收容有袋100A之箱形容器之立體圖。
圖3B係將收容有袋100A之箱形容器之蓋打開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4係將收容於容器本體中之袋100A開封時之立體圖。
圖5係收容於容器本體中之袋100A之開封後之(1)立體圖 及(2)正視圖。
圖6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0B之立體圖。
圖7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0B之(1)正視圖、(2)A-A圖及(3)B-B圖。
圖8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0C之(1)正視圖、(2)A-A圖、(3)B-B圖及(4)仰視圖。
圖9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0C之立體圖。
圖10係於開口部包括袋之卡止部之容器本體之(1)立體圖、及(2)袋收容於該容器本體中且開口緣部被卡止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1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1A之立體圖。
圖12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1A之(1)正視圖、(2)A-A圖及(3)B-B圖。
圖13係將收容有袋101A之箱形容器之蓋打開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14係將收容於容器本體中之袋101A開封時之立體圖。
圖15係袋101A之開封線之說明圖。
圖16A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6B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6C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6D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6E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6F係袋101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17A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1B之局部 正視圖。
圖17B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1C之局部正視圖。
圖17C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1D之局部正視圖。
圖18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1E之立體圖。
圖19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1E之(1)正視圖、(2)A-A圖及(3)B-B圖。
圖20係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2A之立體圖。
圖21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袋102A之(1)正視圖、(2)A-A圖及(3)B-B圖。
圖22係易開封加工區域之切口之排列狀態之說明圖。
圖23係將收容有袋102A之箱形容器之蓋打開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24係將收容於容器本體中之袋102A開封時之立體圖。
圖25係袋102A之撕裂線之說明圖。
圖26A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6B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6C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6D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6E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6F係袋102A之製造方法之說明圖。
圖27A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2B之局部 正視圖。
圖27B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2C之局部正視圖。
圖27C係未填充有粉末狀物質之實施例之袋102D之局部正視圖。
圖28A係實施例之袋102A之變更態樣之局部正視圖。
圖28B係實施例之袋102B之變更態樣之局部正視圖。
圖28C係實施例之袋102B之變更態樣之局部正視圖。

Claims (4)

  1. 一種袋,其係收容於在上表面具有開口部且包括覆蓋該開口部之蓋之箱形容器本體中之填充粉末狀物質之薄膜製袋,且於底部具有朝袋之內側折入之角撐部,上部為不形成角撐部用之折入而將重疊之片材貼合作為袋之前後之所謂的平袋型,於底端部之袋之外形尺寸之寬度窄於上端部,於袋之寬度方向具有撕裂直進性,且於袋之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以對袋進行開口時之開口面與容器本體之開口面成為同一個面的方式,使自袋內之底端至開封起始部為止之袋之上下方向之長度係容器本體之深度以下,且與容器本體之深度之差為5mm以下,自開封起始部開封時之開口部之周長為與容器本體之開口部之內部尺寸之周長大致相同。
  2. 如請求項1之袋,其中為實現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該開封起始部之開封起始點與將袋上部密封之頂密封之下端緣、或於頂密封之下方將袋沿寬度方向呈帶狀密封之撕裂誘導密封之下端緣之距離為10mm以內。
  3. 如請求項1之袋,其中為實現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性而於側部之密封部具有開封起始部,且於較開封起始部靠袋上端側之薄膜上貼附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薄膜加強構件。
  4. 如請求項1之袋,其中為實現袋之寬度方向之撕裂直進 性而於袋上部具有沿袋之寬度方向延伸之易開封加工區域,且該易開封加工區域之上端緣或下端緣與袋之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或易開封加工區域與頂密封之下端緣重合。
TW101115855A 2011-05-16 2012-05-03 bag TWI6174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9792A JP6242034B2 (ja) 2011-05-16 2011-05-16
JP2011109851A JP2012240688A (ja) 2011-05-16 2011-05-16
JP2011170592A JP5845697B2 (ja) 2011-08-04 2011-08-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7499A TW201247499A (en) 2012-12-01
TWI617496B true TWI617496B (zh) 2018-03-11

Family

ID=4715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5855A TWI617496B (zh) 2011-05-16 2012-05-03 bag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2) CN203094685U (zh)
AU (1) AU2012202849B2 (zh)
TW (1) TWI6174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70024T3 (es) * 2018-07-13 2021-10-26 Mondi Ag Bolsa reciclable
JP2020044808A (ja) * 2018-09-21 2020-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KR20220088930A (ko) * 2019-11-26 2022-06-28 오꾸라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원통 용기용 내장 봉투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복합 용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3393A (ja) * 2002-12-20 2004-07-22 Kao Corp 可撓性袋
TWM367171U (en) * 2009-03-23 2009-10-21 Min-Xiu Xu Improved portable milk powder bag
JP2010143635A (ja) * 2008-12-22 2010-07-01 Kao Corp 箱型容器
TW201023755A (en) * 2008-12-25 2010-07-01 yi-quan Chen Decoction package
WO2011015564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Goglio S.P.A. Package made of flexible material with tearing ope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25878A1 (de) * 1987-08-05 1989-02-16 Stiegler Maschf Gmbh Tragebeutel aus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oli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tragebeuteln
US5709479A (en) * 1996-09-06 1998-01-20 Kapak Corp. Bag construction for distributing material
GB2415684B (en) * 2004-06-30 2007-10-10 Flexipol Packaging Ltd Bags of easy open and closure constru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3393A (ja) * 2002-12-20 2004-07-22 Kao Corp 可撓性袋
JP2010143635A (ja) * 2008-12-22 2010-07-01 Kao Corp 箱型容器
TW201023755A (en) * 2008-12-25 2010-07-01 yi-quan Chen Decoction package
TWM367171U (en) * 2009-03-23 2009-10-21 Min-Xiu Xu Improved portable milk powder bag
WO2011015564A1 (en) * 2009-08-07 2011-02-10 Goglio S.P.A. Package made of flexible material with tearing ope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94685U (zh) 2013-07-31
AU2012202849A1 (en) 2012-12-06
CN102785825A (zh) 2012-11-21
AU2012202849B2 (en) 2016-02-25
TW201247499A (en) 201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1400B2 (ja) ジッパーテープ付袋体
TWI557041B (zh) 可再填充產品配送系統
TWI617496B (zh) bag
JP6332326B2 (ja)
JP6394166B2 (ja) 液体包装容器
JP5002908B2 (ja) 包装体
JP2007204059A (ja) 注出口付き液体容器
CN109310150B (zh) 可收缩烟草容器
JP5742386B2 (ja) 箱形容器
JP5779755B2 (ja) 配送用封筒形袋包装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用いる封筒形袋
JP5828354B2 (ja)
JP2012240688A (ja)
JP2013252871A (ja) 箱形容器
JP5673424B2 (ja)
JP5810586B2 (ja) 箱形容器
JP5845697B2 (ja)
JP6242034B2 (ja)
JP2015224079A (ja) ガゼット袋
JP2015034022A (ja)
TW201637954A (zh) 使用於覆殼式分配器之平坦狀聚合物包裝之面紙包的彎折開啓技術
JP6256522B2 (ja)
JP4798404B2 (ja) 箱形容器
JP2008081196A (ja) 紙とフィルムの複合容器
JP2005298006A (ja) 詰め替え用包装袋
JP2005029196A (ja) 開封容易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