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4990B - 電路保護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路保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4990B
TWI614990B TW105101785A TW105101785A TWI614990B TW I614990 B TWI614990 B TW I614990B TW 105101785 A TW105101785 A TW 105101785A TW 105101785 A TW105101785 A TW 105101785A TW I614990 B TWI614990 B TW I614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attern
protection device
sheet
electrode
circuit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7542A (zh
Inventor
朴寅吉
盧泰亨
李明鎬
李松娟
李政勳
姜弦模
Original Assignee
英諾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諾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諾晶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4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49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1/00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9/04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suitable for handling frequencies considerably beyond the audio r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積層體,其中積層有多個片材;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設置於所述積層體中並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且分別設置有多個線圈圖案;外部電極,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並連接至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以及連接電極,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並與所述外部電極間隔開,以連接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因此,本發明的電路保護裝置可抑制具有至少兩種或更多種頻率的雜訊。

Description

電路保護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路保護裝置,且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具有一個其中設置有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common mode noise filter)的積層體以抑制至少兩個或更多個頻帶(frequency band)中的雜訊的電路保護裝置。
近來,隨著例如智慧手機等可攜式電子設備變得多功能化,各種頻帶得到使用。即,一部智慧手機具有使用不同頻帶的多種功能,包括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ireless LAN)、藍牙、及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此外,電子設備的有限內部空間中的內部電路密度隨著電子設備的高度集成化而增大,且因此內部電路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雜訊干擾。舉例而言,750MHz的雜訊會降低智慧手機的通話品質,而1.5GHz的雜訊會降低GPS的品質。
使用多個電路保護裝置抑制可攜式電子設備中各種頻率的雜訊以及抑制內部電路之間的雜訊。舉例而言,電容器(condenser)、晶片珠粒(chip bead)、及共模濾波器分別用於消除相應不同頻帶中的雜訊。共模濾波器具有其中將兩個扼流圈(choke coil)集成於一個元件中的結構,且可通過差模(differential mode)信號電流並僅移除共模雜訊電流。即,共模濾波器可對差模信號電流(其為交流電流)及共模雜訊電流進行分類,並可移除共模雜訊電流。
儘管期望移除所有會降低智慧手機的通話品質及GPS品質的雜訊,然而現存的共模雜訊濾波器僅可移除具有特定頻率的雜訊,而無法移除具有其他頻率的雜訊。因此,所述功能中任意一者的品質會因雜訊而不可避免地降低。 [現有技術文獻] 韓國專利第10-0876206號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其中設置有至少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的積層體的電路保護裝置。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可抑制具有至少兩種或更多種頻率的雜訊的電路保護裝置。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一種電路保護裝置包括:積層體,其中積層有多個片材;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設置於所述積層體中並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所述雜訊濾波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多個線圈圖案;第一外部電極,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並連接至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以及連接電極,與所述第一外部電極間隔開並用以連接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中的至少兩者。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可被安置成在所述片材的積層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連接電極可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或者可形成於所述積層體內部以穿透所述多個片材。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可在共用所述連接電極的同時彼此串聯連接,或者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所述連接電極的同時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可並聯設置。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第一外部電極可連接至電路的一個端子及另一端子,且所述連接電極可相對於所述電路浮動。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雜訊濾波器可包括:所述多個線圈圖案,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上;多個垂直連接線,形成於所選擇片材上,以連接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中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以及多個引線電極,自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中的每一者引至外部,以選擇性地連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電極及所述連接電極。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雜訊濾波器包括第一雜訊濾波器和第二雜訊濾波器,且所述第一雜訊濾波器可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積層方向上包括第一線圈圖案至第四線圈圖案,所述第一線圈圖案及所述第二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三線圈圖案和所述第四線圈圖案中的任一者以分別構成第一電感器及第二電感器,且所述第二雜訊濾波器可與所述第一雜訊濾波器間隔開且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積層方向上包括第五線圈圖案至第八線圈圖案,所述第五線圈圖案及所述第六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七線圈圖案和所述第八線圈圖案中的任一者以分別構成第三電感器及第四電感器中的每一者。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選自所述第一線圈圖案至所述第四線圈圖案中的兩個線圈圖案可經由一側連接電極及另一側連接電極而分別連接至選自所述第五線圈圖案至所述第八線圈圖案中的兩個線圈圖案。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可根據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之間的距離來調整寄生電感及介入損耗頻率。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可根據所述雜訊濾波器之間的所述距離將所述介入損耗頻率調整至近似0.4 GHz至近似5 GHz。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在所述線圈圖案的匝數方面彼此不同。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可還包括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的至少一個線圈圖案的中心形成的磁芯。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電路保護裝置可還包括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保護裝置,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設置於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的下側或上側以遮罩靜電放電。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可包括多個孔及第一引線電極,所述多個孔被填充以靜電放電保護材料,所述第一引線電極自所述孔引至外部以連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電極。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可還包括在與所述第一引線電極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引線電極。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所述第二引線電極可還包括第二外部電極,所述第二外部電極是與所述第一外部電極及所述連接電極間隔開且連接至接地端子。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具體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實施為不同形式而不應被視為僅限於本文所說明的實施例。更確切而言,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將透徹及完整,且將向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充分傳達本發明的範圍。在圖中,為使說明清晰起見,誇大了層及區的尺寸。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
圖1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組裝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圖2是沿圖1所示的線A-A’截取的剖視圖,且圖3是分解圖。此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等效電路圖。
參照圖1至圖3,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積層體1000,積層有多個絕緣片材100;以及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分別包括設置於積層體1000中的多個線圈圖案200。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被設置成在片材100的積層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此外,所述電路保護裝置可還包括:外部電極3100及3200(統稱為外部電極3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且連接至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以及連接電極4100及4200(統稱為連接電極4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至少一個側面上並用以將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連接至彼此。即,如圖4所示,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中,分別包括多個線圈圖案200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經由連接電極4000而串聯連接。
積層體1000是由所積層的多個絕緣片材110至191(統稱為片材100)形成,且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設置於積層體1000中。所述至少兩個或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被設置成例如在片材110至191的積層方向上(即,垂直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與此同時,積層體1000可還包括分別設置於積層體1000的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中的上部覆蓋層(未示出)及下部覆蓋層(未示出)。所述上部覆蓋層及所述下部覆蓋層可分別由所積層的多個磁性片材提供。此外,上部覆蓋層及下部覆蓋層可被設置成相同的厚度、或可被設置成厚度小於或等於設置於其間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厚度。
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包括: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00,選擇性地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00上;孔30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所述導電材料起到垂直連接線圈圖案200的垂直連接線的作用;以及引線電極400,自線圈圖案200引出以暴露於片材100的外部。即,線圈圖案210至280(統稱為線圈圖案200)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00上,且在片材100被積層的垂直方向上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200經由被填充以所述導電材料的孔310至360(統稱為孔30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彼此。因此,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例如,沿垂直方向連接的四個線圈圖案)分別形成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一者,且舉例而言,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積層並彼此間隔開。即,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在片材100的積層方向上被形成為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此外,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經由積層體1000外部的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即,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的至少兩個所選線圈圖案200經由積層體1000外部的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積層體1000中的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彼此串聯連接。
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包括:線圈圖案210至240,形成於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上;孔310、321、322、及33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以及引線電極410至440。線圈圖案210及引線電極410形成於第一片材110上;線圈圖案22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及引線電極420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線圈圖案23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1及322、以及引線電極430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上;而線圈圖案24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及引線電極440形成於第四片材140上。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與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經由第二片材120的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及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1而連接至彼此,而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與第四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40經由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2及第四片材140的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而連接至彼此。即,由於一個線圈圖案在垂直方向上跳過與其相鄰的線圈圖案並連接至下一個線圈圖案,故線圈圖案210至240交替地連接至彼此。線圈圖案210及230構成第一電感器,且線圈圖案220及240構成第二電感器。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及第四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40可經由形成於其間並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而連接至彼此,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及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也可經由形成於其間並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而連接至彼此。由此,形成具有第一電感器及第二電感器的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所述第一電感器及第二電感器由分別形成於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10至24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至330構成。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是由分別包括兩個線圈圖案200的第一電感器及第二電感器構成。
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形成於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上且在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與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之間具有預定厚度的片材150,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包括:線圈圖案250至280,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60至190上;孔340、351、352、及36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以及引線電極450至480。即,形成於第六片材160上的線圈圖案250經由分別形成於第七片材170及第八片材180中且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及352(即,經由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形成於第八片材180上的線圈圖案270,以實作第三電感器。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上的線圈圖案260經由分別形成於第八片材180及第九片材190上且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51及360而連接至形成於第九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80,以實作第四電感器。當然,形成於第六片材160上的線圈圖案250經由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形成於第九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80,且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上的線圈圖案260也可經由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形成於第八片材180上的線圈圖案270。由此,形成具有第三電感器及第四電感器的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所述第三電感器及第四電感器由分別形成於第六片材160至第九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50至28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至360形成。即,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是由分別包括兩個線圈圖案200的第三電感器及第四電感器構成。
此外,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及第九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8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410及480而連接至第一連接電極4100,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及第八片材180上的線圈圖案27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420及470而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及第八片材180上的線圈圖案27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而連接至第一連接電極4100,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及第九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80也可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而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的兩個線圈圖案經由連接電極4000而分別連接至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兩個線圈圖案。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及第七片材170上的線圈圖案26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430及460而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3100,且第四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40及第六片材160上的線圈圖案25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440及450而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3200。由此,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經由外部電極3000及連接電極4000而彼此串聯連接。
與此同時,構成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的線圈圖案210至240在匝數方面彼此相等,且構成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線圈圖案250至280也可在匝數方面彼此相等。然而,在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線圈圖案200可在匝數方面彼此不同。即,線圈圖案210至240的匝數可不同於線圈圖案250至280的匝數。舉例而言,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的線圈圖案匝數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線圈圖案匝數,且線圈圖案匝數的比率可為例如近似1:1至近似1:10。由於分別構成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線圈圖案200在匝數方面彼此不同,故一個電路保護裝置可具有至少兩種或更多種阻抗特性。
外部電極3000可分別設置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即,當將片材100的積層方向確定為垂直方向時,外部電極3000可形成於在與積層體1000的垂直方向垂直的水準方向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側面與第三側面上。此外,外部電極3000可由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的兩者提供。即,相對於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而言,外部電極3000可由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中的每一者上的兩者形成。具體而言,連接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第一外部電極3110與3120彼此相對地形成於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且連接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第二外部電極3210及3220與第一外部電極3110及3120間隔開、且彼此相對地形成於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外部電極3000連接至積層體1000內部的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且可連接至積層體1000外部的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舉例而言,形成於所述電路保護裝置的第一側面上的外部電極3000(即,第一外部電極3110及第二外部電極3210)連接至信號輸入端子,且形成於第三側面上的對應外部電極3000(即,第一外部電極3120及第二外部電極3220)可連接至輸出端子,例如連接至系統。
連接電極4000可被設置成連接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即,包括於彼此不同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至少兩個線圈圖案200經由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以使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連接至彼此。連接電極4000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外部,且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電極3000的至少一個側面上。即,外部電極3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且連接電極4000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電極3000的第二側面及第四側面上。此外,在連接電極4000中,第一連接電極41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第二側面上,且第二連接電極42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第四側面上。第一連接電極4100及第二連接電極4200容許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不同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彼此。與此同時,連接電極4000在電路上浮動。即,連接電極4000起到使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的至少兩個線圈圖案200連接至彼此的作用,且連接電極4000不連接至例如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或接地端子等其他外部電路。儘管本發明的實施例說明連接電極4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外部,然而連接電極4000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內部。即,在選自所述多個片材100的至少兩個片材的線圈圖案200外部界定通孔,且接著將所述通孔填充以導電材料以起到將上部線圈圖案200與下部線圈圖案200連接至彼此的連接電極4000的作用。可通過利用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而改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特性。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依據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之間的距離而變化。舉例而言,寄生電感隨著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之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且寄生電感隨著所述距離的減小而減小。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具有例如近似5 μm至近似500 μm的距離。此外,介入損耗頻率隨著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的增大而減小,且隨著寄生電感的減小而增大。因此,可通過調整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之間的距離來調整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且由此可調整介入損耗頻率。舉例而言,介入損耗頻率可被調整至近似0.4 GHz至近似5 GHz。此外,在所期望的頻帶及寬的帶寬中的低介入損耗特性可通過使用連接電極4000將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連接至彼此來實作。因此,由於具有各種頻率的雜訊可被移除,故可改善雜訊移除特性。
與此同時,儘管在以上實施例中形成於不同層上的所述多個螺旋線圈圖案連接至彼此以實作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一者,然而所述線圈圖案可不被形成為螺旋形狀,而形成於至少一個層上的導電圖案可具有各種形狀,例如線性形狀、或彎曲形狀等。即,根據本發明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具有垂直連接的多個導電圖案,且當所述多個導電圖案中的至少另一者可具有不是螺旋形狀的另一形狀的同時,所述多個導電圖案中的至少任意一者具有螺旋形狀。
以下參照圖3所示的分解剖視圖更詳細地闡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共模雜訊濾波器。
參照圖3,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可包括:所述多個片材110至190;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10至280,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00上;孔310至36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並選擇性地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00中;以及引線電極410至480(統稱為引線電極400),選擇性地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00上、連接至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00並引至外部。
線圈圖案210及引線電極410形成於第一片材110上。片材110可被設置成具有預定厚度的實質上為四邊形的板狀,且一個邊與和所述一個邊正交的另一個邊可例如以1:1的長度比率設置。即,片材110可具有正方形形狀。然而,片材110可具有其中一個邊較與其正交的另一個邊長的矩形形狀。舉例而言,片材110可具有其中彼此相對的兩個邊較與其正交的其他兩個邊長的形狀。即,其上形成有外部電極3000的第一邊及第三邊可被設置成使其長度長於其上形成有連接電極4000的第二邊及第四邊的長度。線圈圖案210可被形成為自第一片材110的一個區域沿一個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舉例而言,線圈圖案210可通過自第一片材110的中心部分朝一個邊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沿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旋轉而形成有預定匝數。所述中心部分可被定義為第一片材110的對角線相交的點,且所述中心部分朝一個邊間隔開的區域可為沿直線朝一個邊的中心行進的區域。線圈圖案210可通過印刷、鍍覆、沉積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等方法形成。此外,線圈圖案210的線寬及線之間的距離可彼此相同或不同。舉例而言,線圈圖案210的線寬可寬於線之間的距離。引線電極410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使引線電極410連接至線圈圖案210的一個端部並延伸以暴露於第一片材110的第二邊,且引線電極410可連接至第一連接電極4100。引線電極410可被形成為暴露於第一片材110的第二邊的中心。即,引線電極410可被形成為暴露於與自第二邊的一個端部至所述第二邊的長度的近似1/2處對應的區域。此外,引線電極410可被形成為使其寬度寬於線圈圖案210的線寬且相同於或窄於第一連接電極4100的寬度,且因此引線電極410與第一連接電極4100的接觸面積增大,使得引線電極410與第一連接電極4100之間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e)可減小。
線圈圖案22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及引線電極420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第二片材120可被設置成具有與第一片材11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孔310被形成為在自第二片材120的中心部分朝一個邊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中穿透第二片材120。孔310形成於與第一片材110的線圈圖案210的起始點對應的區域中,且其中可填充有例如金屬膏(metal paste)等導電材料。孔31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以連接至形成於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線圈圖案220可通過自與孔310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沿不會與孔310接觸的一個方向捲繞而形成有預定的匝數。舉例而言,線圈圖案220可通過自與孔310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沿逆時針方向捲繞而形成。線圈圖案220可被形成為交疊第一片材110的線圈圖案210。即,線圈圖案220的線寬及線圈圖案220的線之間的距離可相同於線圈圖案210的線寬及線圈圖案210的線之間的距離,且線圈圖案220可形成有與線圈圖案210相同的匝數。線圈圖案220亦可被形成為交疊其中未形成有線圈圖案210的區域。即,線圈圖案220亦可形成於與線圈圖案210的線之間的空間對應的區域中。引線電極420連接至線圈圖案220的一個端部。引線電極420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暴露於第二片材120的第四邊。即,引線電極420被形成為暴露於與暴露出第一片材110的引線電極410的第二邊相對的第四邊。引線電極420可被形成為暴露於第二片材120的第四邊的中心區域。即,引線電極420可被形成為暴露於與第二邊的長度的近似1/2處對應的區域。引線電極420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此外,引線電極420被形成為使其寬度寬於線圈圖案220的線寬且相同於或窄於第二連接電極4200的寬度。
線圈圖案23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1及322、以及引線電極430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上。第三片材130可被設置成具有與第一片材110及第二片材12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線圈圖案230可被形成為自第三片材130的中心部分朝一個邊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沿一個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線圈圖案230的起始點可形成于與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中的孔310對應的區域中。即,線圈圖案230可通過自與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中的孔310對應的區域沿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而形成有預定匝數。由此,線圈圖案23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1及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中且接著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而連接至第一片材110的線圈圖案210,以實作第一電感器。線圈圖案230可被形成為交疊第二片材120的線圈圖案220,且可被形成為交疊其中未形成有線圈圖案220的區域。與此同時,線圈圖案230的一個端部連接至引線電極430。引線電極430連接至線圈圖案230的一個端部,且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暴露於第三片材130的第三邊。即,引線電極430被形成為沿與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的引線電極420正交的方向引出。引線電極430可形成於自第三片材130的第三邊的中心沿一個方向偏移預定距離的區域中。舉例而言,引線電極430可被形成為暴露於與自第三邊的一個端部至所述第三邊的長度的近似2/3處對應的區域中,且引線電極430可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3110。此外,引線電極430被形成為使其寬度寬於線圈圖案230的線寬且窄於或等於第一連接電極4100的寬度。
線圈圖案24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及引線電極440形成於第四片材140中。第四片材140可被設置成具有與形成于其下方的片材110、120、及13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線圈圖案240可被形成為自第四片材140的中心部分沿一個方向間隔開預定距離的區域沿一個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線圈圖案240的起始點可形成于與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中的孔322對應的區域中。即,線圈圖案240可通過自與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中的孔322對應的區域沿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而形成有預定匝數。此外,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形成於線圈圖案240的起始點中。由此,線圈圖案24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及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中且接著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2而連接至第二片材120的線圈圖案220,以實作第二電感器。線圈圖案240被形成為交疊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且可形成有相同的匝數。即,分別形成於片材110至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10至線圈圖案240可形成有具有相同的線寬及間距的相同匝數。與此同時,線圈圖案240的一個端部連接至引線電極440。引線電極440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自線圈圖案240的一個端部暴露於第四片材140的第三邊。即,引線電極440可被形成為在與引線電極430的引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與引線電極430間隔開預定間距。引線電極440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3220。
第五片材150設置於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之間。片材150被設置成防止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之間的干擾,並起到分隔層的作用。第五片材150可被形成為厚於下部片材110至片材140及上部片材160至片材190。第五片材150也可以多個片材的形式提供,所述片材與片材110至140及片材160至片材190具有相同厚度且積層在一起。此外,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之間的間距是根據第五片材150的厚度而加以確定,且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可相應地進行調整。即,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隨著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彼此遠離而增大,且隨著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彼此靠近而減小。最大介入損耗頻率隨著寄生電感的增大而減小,且隨著寄生電感的減小而增大。因此,可通過調整第五片材150的厚度來調整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2200之間的間距,最大介入損耗頻率可因此得到調整,且具有各種頻率的雜訊可因此被移除。
線圈圖案250及引線電極450形成於第六片材160中。第六片材160可被設置成具有預定厚度且具有與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實質上四邊形的板狀。線圈圖案250可被形成為自與第四片材140的第三孔330對應的區域沿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線圈圖案250可在匝數方面不同於設置於其下方的線圈圖案210至240。舉例而言,線圈圖案250的匝數可多於線圈圖案210至240的匝數。引線電極450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使引線電極450連接至線圈圖案250的一個端部並暴露於第六片材160的第一邊。引線電極450可被形成為交疊形成於第四片材140上的引線電極440,且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3210。
線圈圖案26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及引線電極470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上。第七片材170可被形成為具有與第六片材16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孔340被形成為在與第六片材160的線圈圖案250的起始點對應的區域中穿透第七板材170,並可例如被填充以金屬膏。線圈圖案260可被形成為自與孔340間隔開預定間距的區域(例如,與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1對應的區域)沿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線圈圖案260可被形成為交疊第六片材160的線圈圖案250、或也可被形成為交疊其中未形成有線圈圖案250的區域。此外,所述線圈圖案可形成有與線圈圖案250相同的線寬及間距的相同匝數。引線電極460連接至線圈圖案260的一個端部。引線電極460被形成為與第六片材160的引線電極450間隔開預定距離的線性形狀以暴露於第七片材170的第一邊並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3110。
線圈圖案27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51及352、及引線電極470形成於第八片材180上。孔351形成于與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中的線圈圖案260的起始點交疊的區域中,且其中填充有導電材料。線圈圖案270可被形成為自與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中的孔340交疊的區域沿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的螺旋形狀。此外,線圈圖案270的起始點中形成有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52。由此,線圈圖案27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52及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上且接著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而連接至第六片材160的線圈圖案250,以實作第三電感器。與此同時,線圈圖案270的一個端部連接至引線電極470。引線電極470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使引線電極470連接至線圈圖案270的一個端部且暴露於第八片材180的第四邊的中心。即,引線電極470被形成為交疊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的引線電極420,且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第八片材180的引線電極470及第二片材120的引線電極420被形成為沿同一方向引出並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且因此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可在積層體1000外部連接至彼此。
線圈圖案28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60、及引線電極480形成於第九片材190上。第九片材190可被形成為具有與形成於其下的片材160、170、及18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孔360可與形成於第八片材180上的孔351形成於相同的區域中。此外,螺旋的線圈圖案280可被形成為自孔360沿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捲繞。線圈圖案280經由孔360及形成於第八片材180中的孔351而連接至形成於第七片材170上的線圈圖案260,以實作第四電感器。與此同時,線圈圖案280的一個端部連接至引線電極480。引線電極480可被形成為線性形狀以自線圈圖案280的一個端部暴露於第九片材190的第二邊。即,引線電極480被形成為交疊第一片材110的引線電極410,且引線電極480連接至第一連接電極4100。
如上所述,第一片材110的線圈圖案210及第九片材190的線圈圖案280經由其相應的電極410及480而連接至第一連接電極4100,且第二片材120的線圈圖案220及第八片材180的線圈圖案270經由其相應的引線電極420及470而連接至第二連接電極4200。此外,第三片材130的線圈圖案230經由引線電極430而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4120,且第七片材170的線圈圖案260經由引線電極460而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4112。第四片材140的線圈圖案240經由引線電極440而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4220,且第六片材160的線圈圖案250經由引線電極450而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4210。與此同時,線圈圖案21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及321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30以形成第一電感器,且線圈圖案22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及352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70以形成第二電感器。此外,線圈圖案25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及352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70以形成第三電感器,且線圈圖案260經由孔351及360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80以形成第四電感器。
因此,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彼此串聯連接,使得線圈圖案200經由片材100中的垂直連接線(即,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00)而選擇性地連接至彼此,所述線圈圖案200經由引線電極400而引至外部,並連接至外部電極3000及連接電極4000。此外,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其線圈圖案可分別形成有彼此不同的匝數,且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因此具有兩種或更多種阻抗特性。連接電極4000的寄生電感根據所述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之間的間距而變化,且因此可改變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特性以使最大介入損耗頻率等得到調整。
圖5是比較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與現有技術的電路保護裝置的特性的曲線圖。即,現有技術的電路保護裝置僅包括一個共模雜訊濾波器,而本發明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經由連接電極而彼此串聯連接的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在現有技術的電路保護裝置(A)中,介入損耗近似為-33dB且頻率近似為0.75GHz。然而,在本發明的電路保護裝置(B)中,介入損耗近似為-50dB且頻率近似為2GHz。由於介入損耗越高時雜訊移除特性優異,因而本發明中的介入損耗特性高於現有技術的介入損耗特性,且因此雜訊移除特性被認為是優異的。此外,本發明(B)的帶寬寬於現有技術(A)的帶寬。舉例而言,當介入損耗為-30dB時,本發明(B)的帶寬寬於現有技術(A)的帶寬。因此,在本發明中,由於介入損耗低,故雜訊移除特性可提高,且由於帶寬寬,故具有各種頻率的雜訊可被移除。
圖6及圖7是相依於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各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間距的頻率特性曲線圖。如圖6所示,隨著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間距增大,連接電極的寄生電感亦增大,且因此介入損耗頻率減小。圖6中的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間距近似為160 µm,且介入損耗頻率近似為0.6 GHz。與此同時,如圖7所示,隨著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間距減小,連接電極的寄生電感亦減小,且介入損耗頻率因此增大。在圖7中,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間距近似為160 µm,且介入損耗頻率近似為1.6 GHz。
與此同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可設置成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及靜電放電保護裝置的裝配。即,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及靜電放電保護裝置被組裝於一起以實作所述電路保護裝置。以下可參照圖8及圖9闡述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這種電路保護裝置。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組裝透視圖,且圖9是其分解透視圖。
參照圖8及圖9,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其中積層有多個絕緣片材100的積層體1000、以及分別包括多個線圈圖案200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且積層體1000中設置有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此外,所述電路保護裝置可還包括:外部電極3100及3200(統稱為外部電極3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且連接至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連接電極4100及4200(統稱為連接電極4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至少一個側面上且用以將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連接至彼此;以及外部電極6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且連接至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外部電極6000可形成於與連接電極4000相同的側面上並與連接電極4000間隔開,其中外部電極6000包括第一外部電極6100及第二外部電極6200。即,在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中,分別包括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00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通過外部電極3000及連接電極4000而彼此串聯連接,且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被設置成與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間隔開。
由於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與根據本發明的前述實施例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相同,故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然而,連接至連接電極4000的引線電極410、420、470、及480被形成為使引線電極410、420、470、及480不引至片材110、120、180、及190的第二邊及第四邊的中心部分,而是朝一個方向偏移引出。因此,連接至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及連接電極4000的外部電極6000可被形成為彼此間隔開。即,連接至連接電極4000的引線電極410、420、470、及480被形成為暴露於與例如第三邊及第四邊的近似1/3處對應的區域。
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包括多個片材195及196,其中引線電極491至引線電極494中的每一者及孔371至孔374中的每一者是選擇性地形成,且所述多個片材195及196積層於一起。片材195及196可被設置成具有與構成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片材100相同的厚度及形狀的四邊形板狀。
多個引線電極491、492、493、及494(統稱為引線電極490)形成於片材195的上表面上。所述多個引線電極490可形成於與連接至外部電極3000的所述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引線電極430、440、450、及460相同的位置。即,引線電極491被形成為交疊引線電極430,引線電極492被形成為交疊引線電極440,引線電極493被形成為交疊引線電極450,且引線電極494被形成為交疊引線電極460。因此,引線電極491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3120,引線電極492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3220,引線電極493連接至第二外部電極3210,且引線電極494連接至第一外部電極3110。此外,多個孔371、372、373、及374形成於片材195中,且所述多個孔371至374可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引線電極491至494的一個端部中。此外,所述多個孔371至374中的每一者均被填充以靜電放電保護材料。所述靜電放電保護材料可由通過將選自氧化釕(RuO2 )、鉑(Pt)、鈀(Pd)、銀(Ag)、金(Au)、鎳(Ni)、鉻(Cr)、鎢(W)或類似材料中的至少一種導電材料與有機材料(例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或聚乙烯醇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混合而獲得的混合物材料形成。此外,靜電放電保護材料也可通過進一步添加絕緣陶瓷材料(例如氧化鋁(Al2 O3 ))或可變電阻材料(例如氧化鋅(ZnO))至所述混合物材料而形成。
片材196設置於片材195下方,且引線電極495形成於片材196上。引線電極495可被形成為分別自片材195的一個邊暴露至與其相對的另一個邊。即,引線電極495被形成為分別暴露于暴露出形成於片材195上的引線電極491至494的一個邊及與其正交的另一個邊。引線電極495連接至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的外部電極6000。此外,引線電極495的預定區域連接至片材195的孔371至374,且其中孔371至374相連的區域可被形成為在寬度上寬於其其他用於連接的區域。
此外,片材197可設置於片材195上。片材197被設置成用於分隔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與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且可被形成為具有能抑制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與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之間的干擾的厚度。片材197可由具有與片材195及196的積層厚度相同的厚度的多個片材形成。
在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中,填充於孔371至374中的靜電放電保護材料存在於其中導電材料與絕緣材料以預定比率混合的狀態中。即,導電粒子存在於絕緣材料中,且當等於或小於預定電壓的電壓施加至引線電極491至494時維持在絕緣狀態,而當高於預定電壓的電壓施加至引線電極491至494時,所述導電粒子之間發生放電,使得對應引線電極491至494之間的電壓差減小。
在包括分別由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兩個電感器構成的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及靜電放電保護裝置5000的複合型電路保護裝置中,第一外部電極及第二外部電極3000連接於用於電子設備的信號輸入端子與用於連接的系統之間,且第三外部電極6000連接至接地端子以移除共模雜訊,且引入至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的靜電也可放電至接地端子。此外,由於靜電放電保護5000連接至輸入端子與輸出端子之間的接地端子,因此當等於或小於預定電壓的非期望電壓施加於兩個端子之間時,靜電放電保護材料的導電粒子之間發生放電以使電流流至接地端子來減小對應電路保護裝置的兩個端子之間的電壓差。由於所述電路保護裝置的兩個端子並非處於導電狀態,故輸入信號被原樣傳送至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而不失真。即,在電路保護裝置中,當產生靜電時,對應靜電被經由對應電路保護裝置而放電至地面以保護電路,且同時由系統傳送及接收的信號維持原樣。
儘管上述實施例已闡述了其中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經由外部電極3000及連接電極4000而彼此串聯連接的情形,然而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也可平行地設置。即,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200通過使用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且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通過使用不同的外部電極3000而連接至彼此以使所述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平行地設置。以下參照圖式闡述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這種電路保護裝置。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組裝透視圖,圖11是沿線A-A’截取的剖視圖,且圖12是分解透視圖。
參照圖10至圖12,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其中積層有多個絕緣片材的積層體1000,且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設置於積層體1000中。此外,所述電路保護裝置可還包括:外部電極3100及3200(統稱為外部電極3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且分別連接至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以及連接電極4100及4200(統稱為連接電極40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一個側面上且用以連接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相應線圈圖案。即,在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另一實施例中,外部電極3000與連接電極4000經由彼此不同的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線圈圖案200及引線電極400而連接,但在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中,外部電極3000及連接電極4000經由引線電極400而連接相同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線圈圖案200。
積層體1000由積層於一起的多個絕緣片材110至190形成,且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設置於積層體1000內部。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沿例如片材110至190的積層方向(即,垂直方向)設置,且被設置成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包括:多個線圈圖案200,選擇性地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10至190上;孔30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以及引線電極400。即,至少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210至280(統稱為線圈圖案200)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片材110至190上、沿片材100的積層方向(即,垂直方向)設置、且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至340(統稱為孔30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彼此。此外,構成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一者的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00中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線圈圖案200經由積層體1000外部的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由此,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例如,沿垂直方向連接的四個線圈圖案)分別形成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一者,且舉例而言,其間具有為預定厚度的片材150的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2200(統稱為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在垂直方向上間隔開並積層於一起。
線圈圖案210形成於第一片材110上,線圈圖案22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線圈圖案230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上,且線圈圖案24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0形成於第四片材140上。第一片材110上的線圈圖案210及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而連接至彼此,且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及第四片材140上的線圈圖案24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0而連接至彼此。此外,形成於第二片材120上的線圈圖案220及形成於第三片材130上的線圈圖案230經由連接電極4100而連接至彼此。因此,線圈圖案21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20,線圈圖案220經由外部連接電極4100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30,且線圈圖案23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40,以實作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即,線圈圖案210、220、230、及24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連接電極410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0而連接至彼此,以形成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
此外,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形成於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上,在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與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之間有具有預定厚度的片材150,且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是與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相等地形成。即,形成於片材160上的線圈圖案25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且形成於片材170上的孔33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線圈圖案260,線圈圖案260經由連接電極4200而連接至形成於片材180上的線圈圖案270,且線圈圖案270經由形成於片材190中且接著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即,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形成於片材190上的線圈圖案280。由此,線圈圖案250、260、270、及28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30、連接電極4200、及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40而連接至彼此以形成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與此同時,由於形成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與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線圈圖案的匝數彼此不同,故一個電路保護裝置可具有至少兩種或更多種阻抗特性。
外部電極3000可分別設置於積層體1000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上。此外,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的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可各設置有一個外部電極3000。因此,兩個外部電極3000可分別針對兩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2200形成於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即,在外部電極3000中,連接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的第一外部電極3110及3120形成於第一側面及第三側面上以彼此相對,連接至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第二外部電極3210及3220形成於第一側及第三側上以彼此相對,並與第一外部電極3110及3120間隔開。外部電極3000分別連接至積層體1000內部的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且可連接至積層體1000外部的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舉例而言,形成於所述電路保護裝置的第一側面上的外部電極3110及3210連接至信號輸入端子,且形成於第三側面上的對應外部電極3120及3220可連接至輸出端子,例如連接至系統。
連接電極4000被設置成將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的至少兩個線圈圖案200連接至彼此。即,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包括形成於彼此不同的層上的多個線圈圖案200,至少兩個線圈圖案200經由積層體1000內部的垂直連接線而連接至彼此,且至少兩個未經由垂直連接線連接的線圈圖案200通過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舉例而言,在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中,第一片材110的線圈圖案210及第二片材120的線圈圖案22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10而連接至彼此,第三片材130的線圈圖案230及第四片材140的線圈圖案24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20而連接至彼此,且第二片材120的線圈圖案220及第三片材130的線圈圖案230經由連接電極4100而連接至彼此。連接電極4000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外部,且可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電極3000的至少一個側面上。此外,在連接電極4000中,連接至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2100的第一連接電極41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第二側面上,且連接至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2200的第二連接電極4200形成於積層體1000的第四側面上。連接電極4000起到使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的至少兩個線圈圖案200連接至彼此而不連接至其他電路(例如來自外部的輸入端子及輸出端子、或接地端子等)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其中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中的每一者包括:多個線圈圖案200;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00;以及引線電極400,且構成一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的所述多個線圈圖案200經由被填充以導電材料的孔300及連接電極4000而連接至彼此。因此,由於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積層、且通過彼此不同的外部電極3000而連接,故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平行地設置於一個積層體1000內部。
與此同時,在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中,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積層但並非僅限於此,在再一實施例中,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也可沿水準方向排列。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中,所述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被闡述為使形成於其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上的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彼此以實作電感器。然而,共模雜訊濾波器2000可被配置成使線圈圖案環繞磁芯(magnetic core)。即,在片材110至190的中心區域中形成孔,且接著以導電材料填充所述孔以使所述磁芯沿上下方向設置,且可實作用以沿上下方向環繞磁芯的電感器。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電路保護裝置可使用設置於積層體外部的外部電極或使用連接電極而將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彼此串聯連接。此外,所述連接電極的寄生電感依據所述共模雜訊濾波器之間的距離而變化,且因此可調整介入損耗頻率。
且此外,可通過將至少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串聯連接來實作所期望頻帶中的深入的(in-depth)介入損耗特性,由此可實作更寬的帶寬。
與此同時,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中,線圈圖案可分別被形成為具有彼此不同的匝數,且所述兩個或更多個共模雜訊濾波器可因此具有兩種或更多種阻抗特性。
儘管已參照具體實施例闡述了所述電路保護裝置,然而所述電路保護裝置並非僅限於此。因此,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將易於理解,可對其作出各種潤飾及改變,而此並不背離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91、195、196、197‧‧‧片材
210、220、230、240、250、260、270、280‧‧‧線圈圖案
310、320、321、322、330、340、351、352、360、371、372、373、374‧‧‧孔
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1、492、493、494、495‧‧‧引線電極
1000‧‧‧積層體
2000‧‧‧共模雜訊濾波器
2100‧‧‧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
2200‧‧‧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
3000、6000‧‧‧外部電極
3100‧‧‧第一外部電極
3110、3120‧‧‧第一外部電極
3200‧‧‧第二外部電極
3210、3220‧‧‧第二外部電極
4000‧‧‧連接電極
4100、6100‧‧‧第一連接電極
4200、6200‧‧‧第二連接電極
5000‧‧‧靜電放電保護裝置
A- A’‧‧‧線
A‧‧‧現有技術的電路保護裝置
B‧‧‧本發明的電路保護裝置
通過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說明可更詳細地理解示例性實施例,其中: 圖1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組裝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圖2是沿圖1所示的線A-A’截取的剖視圖。 圖3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分解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路保護裝置的等效電路圖。 圖5是比較現有技術的特性與本發明的特性的曲線圖。 圖6及圖7是說明根據寄生電感的頻率特性的曲線圖。 圖8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組裝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圖9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分解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圖10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組裝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圖11是沿圖10所示的線A-A’截取的剖視圖。 圖12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分解後電路保護裝置的透視圖。
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91‧‧‧片材
210、220、230、240、250、260、270、280‧‧‧線圈圖案
310、330、340、360‧‧‧孔
410、420、430、440、450、460、470、480‧‧‧引線電極
2000‧‧‧共模雜訊濾波器
2100‧‧‧第一共模雜訊濾波器
2200‧‧‧第二共模雜訊濾波器
4100‧‧‧第一連接電極
4200‧‧‧第二連接電極

Claims (15)

  1. 一種電路保護裝置,包括:積層體,其中積層有多個片材;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設置於所述積層體中並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以及第一外部電極,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並連接至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其中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中的每一者包括多個線圈圖案以及至少一垂直連接線,所述垂直連接線將至少兩個所述線圈圖案彼此連接,且所述電路保護裝置還包括連接電極,所述連接電極用以將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彼此連接,其中根據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之間的距離來調整寄生電感及介入損耗頻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被設置成在所述片材的積層方向上彼此間隔開預定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連接電極設置於所述積層體外部,或者形成於所述積層體內部以穿透所述多個片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在共用所述連接電極的同時彼此串聯連 接,或者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所述連接電極的同時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並聯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外部電極連接至電路的一個端子及另一端子,且所述連接電極相對於所述電路浮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雜訊濾波器還包括:多個引線電極,自所述多個線圈圖案中的每一者引至外部,以選擇性地連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電極及所述連接電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雜訊濾波器包括第一雜訊濾波器和第二雜訊濾波器,且所述第一雜訊濾波器在所述片材的積層方向上包括第一線圈圖案至第四線圈圖案,所述第一線圈圖案及所述第二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三線圈圖案和所述第四線圈圖案中的任一者以分別構成第一電感器及第二電感器,且其中所述第二雜訊濾波器是與所述第一雜訊濾波器間隔開且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積層方向上包括第五線圈圖案至第八線圈圖案,所述第五線圈圖案及所述第六線圈圖案分別連接至所述第七線圈圖案和所述第八線圈圖案中的任一者以分別構成第三電感器及第四電感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選自所述第一線圈圖案至所述第四線圈圖案中的兩個線圈圖案經由一 側連接電極及另一側連接電極而分別連接至選自所述第五線圈圖案至所述第八線圈圖案中的兩個線圈圖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根據所述雜訊濾波器之間的所述距離將所述介入損耗頻率調整至0.4GHz至5GHz。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在所述線圈圖案的匝數方面彼此不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還包括在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的至少一個線圈圖案的中心形成的磁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還包括靜電放電保護裝置,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設置於所述兩個或更多個雜訊濾波器的下側或上側以遮罩靜電放電。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包括多個孔及第一引線電極,所述多個孔被填充以靜電放電保護材料,所述第一引線電極自所述孔引至外部以連接至所述第一外部電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靜電放電保護裝置還包括在與所述第一引線電極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引線電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電路保護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引線電極還包括第二外部電極,所述第二外部電極是與所述第一外部電極及所述連接電極間隔開且連接至接地端子。
TW105101785A 2015-11-11 2016-01-21 電路保護裝置 TWI614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0-2015-0158473 2015-11-11
KR1020150158473A KR101735599B1 (ko) 2015-11-11 2015-11-11 회로 보호 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7542A TW201717542A (zh) 2017-05-16
TWI614990B true TWI614990B (zh) 2018-02-11

Family

ID=5866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85A TWI614990B (zh) 2015-11-11 2016-01-21 電路保護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0105B2 (zh)
JP (1) JP6577670B2 (zh)
KR (1) KR101735599B1 (zh)
CN (1) CN106685374B (zh)
TW (1) TWI614990B (zh)
WO (1) WO20170824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2848B2 (en) * 2017-06-26 2020-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DC resistance and high RF resistance power amplifier choke inductor
JP6885834B2 (ja) * 2017-09-19 2021-06-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ワイヤレス充電用回路用の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ワイヤレス充電用回路
KR102122026B1 (ko) * 2017-11-30 2020-06-11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필터
WO2019107984A1 (ko) * 2017-11-30 2019-06-06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필터
KR102064072B1 (ko) * 2018-04-26 2020-01-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102084066B1 (ko) * 2018-06-12 2020-03-04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소자
WO2021019812A1 (ja) * 2019-07-31 2021-0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cモジュール及びrfidタグ
CN112087938A (zh) * 2020-09-07 2020-12-15 深圳市智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主板抗电磁干扰方法、电路及其系统
KR20230067946A (ko) * 2021-11-10 2023-05-17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KR20240043296A (ko) * 2022-09-27 2024-04-03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2398A1 (en) * 2010-12-13 2014-06-05 Taiyo Yuden Co., Ltd. Multilayer power splitter
US20140176287A1 (en) * 2011-08-31 2014-06-2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inate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118A (en) * 1992-07-27 1995-04-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nd pass filter with resonator having spiral electrodes formed of coil electrodes on plurality of dielectric layers
US7321485B2 (en) * 1997-04-08 2008-01-22 X2Y Attenuators, Llc Arrangement for energy conditioning
KR100686991B1 (ko) * 2000-03-08 2007-02-27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노이즈 필터 및 노이즈 필터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
JP2004072006A (ja) * 2002-08-09 2004-03-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4370838B2 (ja) * 2002-08-21 2009-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3900104B2 (ja) * 2003-04-10 2007-04-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静電気対策部品
JP4246716B2 (ja) * 2005-05-02 2009-04-02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フィルタ
JP2006351962A (ja) * 2005-06-17 2006-12-28 Tdk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アレイ
JP5182087B2 (ja) * 2006-03-29 2013-04-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27023A1 (en) * 2007-04-11 2008-10-23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76206B1 (ko) 2007-04-11 2008-12-31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09044941A1 (en) * 2007-09-29 2009-04-09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Vib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0032464A1 (ja) * 2008-09-22 2010-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子部品
KR101167789B1 (ko) * 2010-09-30 2012-07-25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JP2012195332A (ja) * 2011-03-15 2012-10-11 Panasonic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5849241B2 (ja) * 2011-05-25 2016-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2256757A (ja) * 2011-06-09 2012-12-27 Tdk Corp Lc複合部品及びlc複合部品の実装構造
KR20130101849A (ko) * 2012-03-06 2013-09-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박막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JP6031854B2 (ja) * 2012-07-04 2016-11-24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024418B2 (ja) * 2012-11-28 2016-11-16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248276B2 (ja) * 2012-12-21 2017-12-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12189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20140132105A (ko) * 2013-05-07 2014-1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공통모드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45741B1 (ko) 2013-05-24 2014-10-07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KR101554333B1 (ko) * 2014-03-28 2015-09-21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2398A1 (en) * 2010-12-13 2014-06-05 Taiyo Yuden Co., Ltd. Multilayer power splitter
US20140176287A1 (en) * 2011-08-31 2014-06-2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Laminated common mode choke coil and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35599B1 (ko) 2017-05-16
JP2019504468A (ja) 2019-02-14
CN106685374B (zh) 2019-11-19
US10020105B2 (en) 2018-07-10
CN106685374A (zh) 2017-05-17
JP6577670B2 (ja) 2019-09-18
WO2017082451A1 (ko) 2017-05-18
TW201717542A (zh) 2017-05-16
US20170133142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4990B (zh) 電路保護裝置
US9478976B2 (en)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US10176927B2 (en) Composit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0861635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10204741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554333B1 (ko) 회로 보호 소자
EP3460812B1 (en) Element for protecting circuit
JP2012256757A (ja) Lc複合部品及びlc複合部品の実装構造
US20130293338A1 (en)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TWI655747B (zh) 電路保護裝置
JP6273498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KR20180101048A (ko) 적층형 소자
KR20150080679A (ko) 적층형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620307B2 (ja) 複合部品
KR102122026B1 (ko) 적층형 필터
KR102522082B1 (ko) 적층형 소자
KR20180044018A (ko) 회로 보호 소자
KR102175234B1 (ko) 회로 보호 소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