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5374B - 电路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路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5374B
CN106685374B CN201610041563.4A CN201610041563A CN106685374B CN 106685374 B CN106685374 B CN 106685374B CN 201610041563 A CN201610041563 A CN 201610041563A CN 106685374 B CN106685374 B CN 106685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attern
sheet material
electrode
common
pro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5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5374A (zh
Inventor
朴寅吉
盧泰亨
李明镐
李松娟
李政勳
姜弦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a Innochip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a Innochip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a Innochip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a Innochip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85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5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5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5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1/00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9/04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suitable for handling frequencies considerably beyond the audio r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包括:积层体,其中积层有多个片材;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积层体中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且分别设置有多个线圈图案;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并连接至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以及连接电极,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并与所述外部电极间隔开,以连接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因此,本发明的电路保护装置可抑制具有至少两种或更多种频率的噪声。

Description

电路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保护装置,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一个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common mode noise filter)的积层体以抑制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频带(frequency band)中的噪声的电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例如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变得多功能化,各种频带得到使用。即,一部智能手机具有使用不同频带的多种功能,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ireless LAN)、蓝牙、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此外,电子设备的有限内部空间中的内部电路密度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而增大,且因此内部电路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干扰。举例而言,750MHz的噪声会降低智能手机的通话质量,而1.5GHz的噪声会降低GPS的质量。
使用多个电路保护装置抑制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各种频率的噪声以及抑制内部电路之间的噪声。举例而言,电容器(eondenser)、芯片珠粒(chip bead)、及共模滤波器分别用于消除相应不同频带中的噪声。共模滤波器具有其中将两个扼流圈(choke coil)集成于一个元件中的结构,且可通过差模(differential mode)信号电流并仅移除共模噪声电流。即,共模滤波器可对差模信号电流(其为交流电流)及共模噪声电流进行分类,并可移除共模噪声电流。
尽管期望移除所有会降低智能手机的通话质量及GPS质量的噪声,然而现存的共模噪声滤波器仅可移除具有特定频率的噪声,而无法移除具有其他频率的噪声。因此,所述功能中任意一个的质量会因噪声而不可避免地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专利第10-087620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其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的积层体的电路保护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抑制具有至少两种或更多种频率的噪声的电路保护装置。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包括:积层体,其中积层有多个片材;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积层体中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噪声滤波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多个线圈图案;第一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并连接至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以及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间隔开并用以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两个。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可被安置成在所述片材的积层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连接电极可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或者可形成于所述积层体内部以穿透所述多个片材。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可在共享所述连接电极的同时彼此串联连接,或者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所述连接电极的同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可并联设置。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可连接至电路的一个端子及另一端子,且所述连接电极可相对于所述电路浮动。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噪声滤波器可包括: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上;多个垂直连接线,形成于所选择片材上,以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以及多个引线电极,自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中的每一个引至外部,以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连接电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噪声滤波器和第二噪声滤波器,且所述第一噪声滤波器可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积层方向上包括第一线圈图案至第四线圈图案,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及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线圈图案和所述第四线圈图案中的任一个以分别构成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且所述第二噪声滤波器可与所述第一噪声滤波器间隔开且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积层方向上包括第五线圈图案至第八线圈图案,所述第五线圈图案及所述第六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七线圈图案和所述第八线圈图案中的任一个以分别构成第三电感器及第四电感器中的每一个。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选自所述第一线圈图案至所述第四线圈图案中的两个线圈图案可经由一侧连接电极及另一侧连接电极而分别连接至选自所述第五线圈图案至所述第八线圈图案中的两个线圈图案。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根据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寄生电感及介入损耗频率。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根据所述噪声滤波器之间的所述距离将所述介入损耗频率调整至近似0.4GHz至近似5GHz。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在所述线圈图案的匝数方面彼此不同。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可还包括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的至少一个线圈图案的中心形成的磁芯。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电路保护装置可还包括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保护装置,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的下侧或上侧以屏蔽静电放电。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可包括多个孔及第一引线电极,所述多个孔被填充以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所述第一引线电极自所述孔引至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可还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引线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引线电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二引线电极可还包括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二外部电极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连接电极间隔开且连接至接地端子。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说明可更详细地理解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比较现有技术的特性与本发明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6及图7是说明根据寄生电感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沿图10所示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阐述具体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实施为不同形式而不应被视为仅限于本文所说明的实施例。更确切而言,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此揭露内容将透彻及完整,且将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为使说明清晰起见,夸大了层及区的尺寸。通篇中相同的参考编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图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装后电路保护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所示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且图3是分解图。此外,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积层体1000,积层有多个绝缘片材100;以及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分别包括设置于积层体1000中的多个线圈图案200。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被设置成在片材100的积层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此外,所述电路保护装置可还包括:外部电极3100及3200(统称为外部电极3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连接至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以及连接电极4100及4200(统称为连接电极4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并用以将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连接至彼此。即,如图4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中,分别包括多个线圈图案200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经由连接电极4000而串联连接。
积层体1000是由所积层的多个绝缘片材110至191(统称为片材100)形成,且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设置于积层体1000中。所述至少两个或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被设置成例如在片材110至191的积层方向上(即,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与此同时,积层体1000可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积层体1000的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中的上部覆盖层(未示出)及下部覆盖层(未示出)。所述上部覆盖层及所述下部覆盖层可分别由所积层的多个磁性片材提供。此外,上部覆盖层及下部覆盖层可被设置成相同的厚度、或可被设置成厚度小于或等于设置于其间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厚度。
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包括: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00,选择性地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00上;孔30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起到垂直连接线圈图案200的垂直连接线的作用;以及引线电极400,自线圈图案200引出以暴露于片材100的外部。即,线圈图案210至280(统称为线圈图案200)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00上,且在片材100被积层的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200经由被填充以所述导电材料的孔310至360(统称为孔30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彼此。因此,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例如,沿垂直方向连接的四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一个,且举例而言,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积层并彼此间隔开。即,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在片材100的积层方向上被形成为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此外,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经由积层体1000外部的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即,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两个所选线圈图案200经由积层体1000外部的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积层体1000中的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彼此串联连接。
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包括:线圈图案210至240,形成于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上;孔310、321、322、及33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以及引线电极410至440。线圈图案210及引线电极410形成于第一片材110上;线圈图案22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及引线电极420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线圈图案23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1及322、以及引线电极430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上;而线圈图案24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及引线电极440形成于第四片材140上。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与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经由第二片材120的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及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1而连接至彼此,而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与第四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40经由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2及第四片材140的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而连接至彼此。即,由于一个线圈图案在垂直方向上跳过与其相邻的线圈图案并连接至下一个线圈图案,故线圈图案210至240交替地连接至彼此。线圈图案210及230构成第一电感器,且线圈图案220及240构成第二电感器。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及第四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40可经由形成于其间并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而连接至彼此,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及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也可经由形成于其间并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而连接至彼此。由此,形成具有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的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所述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由分别形成于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10至24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至330构成。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是由分别包括两个线圈图案200的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构成。
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形成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上且在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之间具有预定厚度的片材150,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包括:线圈图案250至280,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60至190上;孔340、351、352、及36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以及引线电极450至480。即,形成于第六片材160上的线圈图案250经由分别形成于第七片材170及第八片材180中且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及352(即,经由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形成于第八片材180上的线圈图案270,以实作第三电感器。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上的线圈图案260经由分别形成于第八片材180及第九片材190上且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51及360而连接至形成于第九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80,以实作第四电感器。当然,形成于第六片材160上的线圈图案250经由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形成于第九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80,且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上的线圈图案260也可经由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形成于第八片材180上的线圈图案270。由此,形成具有第三电感器及第四电感器的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所述第三电感器及第四电感器由分别形成于第六片材160至第九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50至28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至360形成。即,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是由分别包括两个线圈图案200的第三电感器及第四电感器构成。
此外,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及第九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8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410及480而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4100,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及第八片材180上的线圈图案27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420及470而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及第八片材180上的线圈图案27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而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4100,且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及第九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80也可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而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的两个线圈图案经由连接电极4000而分别连接至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两个线圈图案。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及第七片材170上的线圈图案26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430及460而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3100,且第四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40及第六片材160上的线圈图案25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440及450而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3200。由此,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经由外部电极3000及连接电极4000而彼此串联连接。
与此同时,构成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的线圈图案210至240在匝数方面彼此相等,且构成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线圈图案250至280也可在匝数方面彼此相等。然而,在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线圈图案200可在匝数方面彼此不同。即,线圈图案210至240的匝数可不同于线圈图案250至280的匝数。举例而言,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的线圈图案匝数可等于或小于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线圈图案匝数,且线圈图案匝数的比率可为例如近似11至近似110。由于分别构成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线圈图案200在匝数方面彼此不同,故一个电路保护装置可具有至少两种或更多种阻抗特性。
外部电极3000可分别设置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即,当将片材100的积层方向确定为垂直方向时,外部电极3000可形成于在与积层体1000的垂直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上。此外,外部电极3000可由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的两个提供。即,相对于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而言,外部电极3000可由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中的每一个上的两个形成。具体而言,连接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第一外部电极3110与3120彼此相对地形成于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且连接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第二外部电极3210及3220与第一外部电极3110及3120间隔开、且彼此相对地形成于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外部电极3000连接至积层体1000内部的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且可连接至积层体1000外部的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举例而言,形成于所述电路保护装置的第一侧面上的外部电极3000(即,第一外部电极3110及第二外部电极3210)连接至信号输入端子,且形成于第三侧面上的对应外部电极3000(即,第一外部电极3120及第二外部电极3220)可连接至输出端子,例如连接至系统。
连接电极4000可被设置成连接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即,包括于彼此不同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至少两个线圈图案200经由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连接至彼此。连接电极4000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外部,且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电极300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即,外部电极3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且连接电极4000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电极3000的第二侧面及第四侧面上。此外,在连接电极4000中,第一连接电极41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第二侧面上,且第二连接电极42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第四侧面上。第一连接电极4100及第二连接电极4200容许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不同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彼此。与此同时,连接电极4000在电路上浮动。即,连接电极4000起到使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线圈图案200连接至彼此的作用,且连接电极4000不连接至例如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或接地端子等其他外部电路。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连接电极4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外部,然而连接电极4000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内部。即,在选自所述多个片材100的至少两个片材的线圈图案200外部界定通孔,且接着将所述通孔填充以导电材料以起到将上部线圈图案200与下部线圈图案200连接至彼此的连接电极4000的作用。可通过利用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而改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特性。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依据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之间的距离而变化。举例而言,寄生电感随着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且寄生电感随着所述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具有例如近似5μm至近似500μm的距离。此外,介入损耗频率随着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寄生电感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可通过调整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之间的距离来调整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且由此可调整介入损耗频率。举例而言,介入损耗频率可被调整至近似0.4GHz至近似5GHz。此外,在所期望的频带及宽的带宽中的低介入损耗特性可通过使用连接电极4000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连接至彼此来实作。因此,由于具有各种频率的噪声可被移除,故可改善噪声移除特性。
与此同时,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形成于不同层上的所述多个螺旋线圈图案连接至彼此以实作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一个,然而所述线圈图案可不被形成为螺旋形状,而形成于至少一个层上的导电图案可具有各种形状,例如线性形状、或弯曲形状等。即,根据本发明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具有垂直连接的多个导电图案,且当所述多个导电图案中的至少另一个可具有不是螺旋形状的另一形状的同时,所述多个导电图案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具有螺旋形状。
以下参照图3所示的分解剖视图更详细地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共模噪声滤波器。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可包括:所述多个片材110至190;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10至280,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00上;孔310至36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并选择性地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00中;以及引线电极410至480(统称为引线电极400),选择性地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00上、连接至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00并引至外部。
线圈图案210及引线电极410形成于第一片材110上。片材110可被设置成具有预定厚度的实质上为四边形的板状,且一个边与和所述一个边正交的另一个边可例如以11的长度比率设置。即,片材110可具有正方形形状。然而,片材110可具有其中一个边较与其正交的另一个边长的矩形形状。举例而言,片材110可具有其中彼此相对的两个边较与其正交的其他两个边长的形状。即,其上形成有外部电极3000的第一边及第三边可被设置成使其长度长于其上形成有连接电极4000的第二边及第四边的长度。线圈图案210可被形成为自第一片材110的一个区域沿一个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举例而言,线圈图案210可通过自第一片材110的中心部分朝一个边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沿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形成有预定匝数。所述中心部分可被定义为第一片材110的对角线相交的点,且所述中心部分朝一个边间隔开的区域可为沿直线朝一个边的中心行进的区域。线圈图案210可通过印刷、镀覆、沉积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材料)等方法形成。此外,线圈图案210的线宽及线之间的距离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举例而言,线圈图案210的线宽可宽于线之间的距离。引线电极410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使引线电极410连接至线圈图案210的一个端部并延伸以暴露于第一片材110的第二边,且引线电极410可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4100。引线电极410可被形成为暴露于第一片材110的第二边的中心。即,引线电极410可被形成为暴露于与自第二边的一个端部至所述第二边的长度的近似1/2处对应的区域。此外,引线电极410可被形成为使其宽度宽于线圈图案210的线宽且相同于或窄于第一连接电极4100的宽度,且因此引线电极410与第一连接电极4100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引线电极410与第一连接电极4100之间的片电阻(sheet resistance)可减小。
线圈图案22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及引线电极420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第二片材120可被设置成具有与第一片材11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孔310被形成为在自第二片材120的中心部分朝一个边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中穿透第二片材120。孔310形成于与第一片材110的线圈图案210的起始点对应的区域中,且其中可填充有例如金属膏(metal paste)等导电材料。孔31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以连接至形成于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线圈图案220可通过自与孔31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沿不会与孔310接触的一个方向卷绕而形成有预定的匝数。举例而言,线圈图案220可通过自与孔31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沿逆时针方向卷绕而形成。线圈图案220可被形成为交叠第一片材110的线圈图案210。即,线圈图案220的线宽及线圈图案220的线之间的距离可相同于线圈图案210的线宽及线圈图案210的线之间的距离,且线圈图案220可形成有与线圈图案210相同的匝数。线圈图案220也可被形成为交叠其中未形成有线圈图案210的区域。即,线圈图案220也可形成于与线圈图案210的线之间的空间对应的区域中。引线电极420连接至线圈图案220的一个端部。引线电极420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暴露于第二片材120的第四边。即,引线电极420被形成为暴露于与暴露出第一片材110的引线电极410的第二边相对的第四边。引线电极420可被形成为暴露于第二片材120的第四边的中心区域。即,引线电极420可被形成为暴露于与第二边的长度的近似1/2处对应的区域。引线电极420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此外,引线电极420被形成为使其宽度宽于线圈图案220的线宽且相同于或窄于第二连接电极4200的宽度。
线圈图案23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1及322、以及引线电极430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上。第三片材130可被设置成具有与第一片材110及第二片材12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线圈图案230可被形成为自第三片材130的中心部分朝一个边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沿一个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线圈图案230的起始点可形成于与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中的孔310对应的区域中。即,线圈图案230可通过自与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中的孔310对应的区域沿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而形成有预定匝数。由此,线圈图案23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1及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中且接着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而连接至第一片材110的线圈图案210,以实作第一电感器。线圈图案230可被形成为交叠第二片材120的线圈图案220,且可被形成为交叠其中未形成有线圈图案220的区域。与此同时,线圈图案23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引线电极430。引线电极430连接至线圈图案230的一个端部,且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暴露于第三片材130的第三边。即,引线电极430被形成为沿与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的引线电极420正交的方向引出。引线电极430可形成于自第三片材130的第三边的中心沿一个方向偏移预定距离的区域中。举例而言,引线电极430可被形成为暴露于与自第三边的一个端部至所述第三边的长度的近似2/3处对应的区域中,且引线电极430可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3110。此外,引线电极430被形成为使其宽度宽于线圈图案230的线宽且窄于或等于第一连接电极4100的宽度。
线圈图案24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及引线电极440形成于第四片材140中。第四片材140可被设置成具有与形成于其下方的片材110、120、及13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线圈图案240可被形成为自第四片材140的中心部分沿一个方向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区域沿一个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线圈图案240的起始点可形成于与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中的孔322对应的区域中。即,线圈图案240可通过自与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中的孔322对应的区域沿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而形成有预定匝数。此外,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形成于线圈图案240的起始点中。由此,线圈图案24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及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中且接着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2而连接至第二片材120的线圈图案220,以实作第二电感器。线圈图案240被形成为交叠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且可形成有相同的匝数。即,分别形成于片材110至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10至线圈图案240可形成有具有相同的线宽及间距的相同匝数。与此同时,线圈图案24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引线电极440。引线电极440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自线圈图案240的一个端部暴露于第四片材140的第三边。即,引线电极440可被形成为在与引线电极430的引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与引线电极430间隔开预定间距。引线电极440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3220。
第五片材150设置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之间。片材150被设置成防止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之间的干扰,并起到分隔层的作用。第五片材150可被形成为厚于下部片材110至片材140及上部片材160至片材190。第五片材150也可以多个片材的形式提供,所述片材与片材110至140及片材160至片材190具有相同厚度且积层在一起。此外,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之间的间距是根据第五片材150的厚度而加以确定,且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可相应地进行调整。即,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随着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彼此远离而增大,且随着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彼此靠近而减小。最大介入损耗频率随着寄生电感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寄生电感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可通过调整第五片材150的厚度来调整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2200之间的间距,最大介入损耗频率可因此得到调整,且具有各种频率的噪声可因此被移除。
线圈图案250及引线电极450形成于第六片材160中。第六片材160可被设置成具有预定厚度且具有与第一片材110至第四片材14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实质上四边形的板状。线圈图案250可被形成为自与第四片材140的第三孔330对应的区域沿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线圈图案250可在匝数方面不同于设置于其下方的线圈图案210至240。举例而言,线圈图案250的匝数可多于线圈图案210至240的匝数。引线电极450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使引线电极450连接至线圈图案250的一个端部并暴露于第六片材160的第一边。引线电极450可被形成为交叠形成于第四片材140上的引线电极440,且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3210。
线圈图案26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及引线电极470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上。第七片材170可被形成为具有与第六片材16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孔340被形成为在与第六片材160的线圈图案250的起始点对应的区域中穿透第七板材170,并可例如被填充以金属膏。线圈图案260可被形成为自与孔340间隔开预定间距的区域(例如,与第三片材130的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1对应的区域)沿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线圈图案260可被形成为交叠第六片材160的线圈图案250、或也可被形成为交叠其中未形成有线圈图案250的区域。此外,所述线圈图案可形成有与线圈图案250相同的线宽及间距的相同匝数。引线电极460连接至线圈图案260的一个端部。引线电极460被形成为与第六片材160的引线电极45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线性形状以暴露于第七片材170的第一边并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3110。
线圈图案27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51及352、及引线电极470形成于第八片材180上。孔351形成于与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中的线圈图案260的起始点交叠的区域中,且其中填充有导电材料。线圈图案270可被形成为自与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中的孔340交叠的区域沿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的螺旋形状。此外,线圈图案270的起始点中形成有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52。由此,线圈图案27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52及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上且接着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而连接至第六片材160的线圈图案250,以实作第三电感器。与此同时,线圈图案27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引线电极470。引线电极470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使引线电极470连接至线圈图案270的一个端部且暴露于第八片材180的第四边的中心。即,引线电极470被形成为交叠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的引线电极420,且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第八片材180的引线电极470及第二片材120的引线电极420被形成为沿同一方向引出并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且因此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可在积层体1000外部连接至彼此。
线圈图案28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60、及引线电极480形成于第九片材190上。第九片材190可被形成为具有与形成于其下的片材160、170、及18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孔360可与形成于第八片材180上的孔351形成于相同的区域中。此外,螺旋的线圈图案280可被形成为自孔360沿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卷绕。线圈图案280经由孔360及形成于第八片材180中的孔351而连接至形成于第七片材170上的线圈图案260,以实作第四电感器。与此同时,线圈图案28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引线电极480。引线电极480可被形成为线性形状以自线圈图案280的一个端部暴露于第九片材190的第二边。即,引线电极480被形成为交叠第一片材110的引线电极410,且引线电极480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4100。
如上所述,第一片材110的线圈图案210及第九片材190的线圈图案280经由其相应的电极410及480而连接至第一连接电极4100,且第二片材120的线圈图案220及第八片材180的线圈图案270经由其相应的引线电极420及470而连接至第二连接电极4200。此外,第三片材130的线圈图案230经由引线电极430而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4120,且第七片材170的线圈图案260经由引线电极460而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4112。第四片材140的线圈图案240经由引线电极440而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4220,且第六片材160的线圈图案250经由引线电极450而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4210。与此同时,线圈图案21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及321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30以形成第一电感器,且线圈图案22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及352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70以形成第二电感器。此外,线圈图案25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及352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70以形成第三电感器,且线圈图案260经由孔351及360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80以形成第四电感器。
因此,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彼此串联连接,使得线圈图案200经由片材100中的垂直连接线(即,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00)而选择性地连接至彼此,所述线圈图案200经由引线电极400而引至外部,并连接至外部电极3000及连接电极4000。此外,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其线圈图案可分别形成有彼此不同的匝数,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因此具有两种或更多种阻抗特性。连接电极4000的寄生电感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之间的间距而变化,且因此可改变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特性以使最大介入损耗频率等得到调整。
图5是比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特性的曲线图。即,现有技术的电路保护装置仅包括一个共模噪声滤波器,而本发明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经由连接电极而彼此串联连接的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在现有技术的电路保护装置(A)中,介入损耗近似为-33dB且频率近似为0.75GHz。然而,在本发明的电路保护装置(B)中,介入损耗近似为-50dB且频率近似为2GHz。由于介入损耗越高时噪声移除特性优异,因而本发明中的介入损耗特性高于现有技术的介入损耗特性,且因此噪声移除特性被认为是优异的。此外,本发明(B)的带宽宽于现有技术(A)的带宽。举例而言,当介入损耗为-30dB时,本发明(B)的带宽宽于现有技术(A)的带宽。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介入损耗低,故噪声移除特性可提高,且由于带宽宽,故具有各种频率的噪声可被移除。
图6及图7是相依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各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间距的频率特性曲线图。如图6所示,随着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间距增大,连接电极的寄生电感也增大,且因此介入损耗频率减小。图6中的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间距近似为160μm,且介入损耗频率近似为0.6GHz。与此同时,如图7所示,随着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间距减小,连接电极的寄生电感也减小,且介入损耗频率因此增大。在图7中,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间距近似为160μm,且介入损耗频率近似为1.6GHz。
与此同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可设置成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及静电放电保护装置的装配。即,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及静电放电保护装置被组装于一起以实作所述电路保护装置。以下可参照图8及图9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这种电路保护装置。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组装透视图,且图9是其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及图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其中积层有多个绝缘片材100的积层体1000、以及分别包括多个线圈图案200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且积层体1000中设置有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此外,所述电路保护装置可还包括:外部电极3100及3200(统称为外部电极3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连接至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连接电极4100及4200(统称为连接电极4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且用以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连接至彼此;以及外部电极6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外部电极6000可形成于与连接电极4000相同的侧面上并与连接电极4000间隔开,其中外部电极6000包括第一外部电极6100及第二外部电极6200。即,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中,分别包括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00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通过外部电极3000及连接电极4000而彼此串联连接,且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被设置成与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间隔开。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与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相同,故将不再对其予以赘述。然而,连接至连接电极4000的引线电极410、420、470、及480被形成为使引线电极410、420、470、及480不引至片材110、120、180、及190的第二边及第四边的中心部分,而是朝一个方向偏移引出。因此,连接至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及连接电极4000的外部电极6000可被形成为彼此间隔开。即,连接至连接电极4000的引线电极410、420、470、及480被形成为暴露于与例如第三边及第四边的近似1/3处对应的区域。
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包括多个片材195及196,其中引线电极491至引线电极494中的每一个及孔371至孔374中的每一个是选择性地形成,且所述多个片材195及196积层于一起。片材195及196可被设置成具有与构成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片材100相同的厚度及形状的四边形板状。
多个引线电极491、492、493、及494(统称为引线电极490)形成于片材195的上表面上。所述多个引线电极490可形成于与连接至外部电极3000的所述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引线电极430、440、450、及460相同的位置。即,引线电极491被形成为交叠引线电极430,引线电极492被形成为交叠引线电极440,引线电极493被形成为交叠引线电极450,且引线电极494被形成为交叠引线电极460。因此,引线电极491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3120,引线电极492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3220,引线电极493连接至第二外部电极3210,且引线电极494连接至第一外部电极3110。此外,多个孔371、372、373、及374形成于片材195中,且所述多个孔371至374可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引线电极491至494的一个端部中。此外,所述多个孔371至374中的每一个均被填充以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所述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可由通过将选自氧化钌(RuO2)、铂(Pt)、钯(Pd)、银(Ag)、金(Au)、镍(Ni)、铬(Cr)、钨(W)或类似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与有机材料(例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PVB))混合而获得的混合物材料形成。此外,静电放电保护材料也可通过进一步添加绝缘陶瓷材料(例如氧化铝(Al2O3))或可变电阻材料(例如氧化锌(ZnO))至所述混合物材料而形成。
片材196设置于片材195下方,且引线电极495形成于片材196上。引线电极495可被形成为分别自片材195的一个边暴露至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边。即,引线电极495被形成为分别暴露于暴露出形成于片材195上的引线电极491至494的一个边及与其正交的另一个边。引线电极495连接至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的外部电极6000。此外,引线电极495的预定区域连接至片材195的孔371至374,且其中孔371至374相连的区域可被形成为在宽度上宽于其其他用于连接的区域。
此外,片材197可设置于片材195上。片材197被设置成用于分隔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与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且可被形成为具有能抑制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与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之间的干扰的厚度。片材197可由具有与片材195及196的积层厚度相同的厚度的多个片材形成。
在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中,填充于孔371至374中的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存在于其中导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以预定比率混合的状态中。即,导电粒子存在于绝缘材料中,且当等于或小于预定电压的电压施加至引线电极491至494时维持在绝缘状态,而当高于预定电压的电压施加至引线电极491至494时,所述导电粒子之间发生放电,使得对应引线电极491至494之间的电压差减小。
在包括分别由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两个电感器构成的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及静电放电保护装置5000的复合型电路保护装置中,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3000连接于用于电子设备的信号输入端子与用于连接的系统之间,且第三外部电极6000连接至接地端子以移除共模噪声,且引入至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的静电也可放电至接地端子。此外,由于静电放电保护5000连接至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接地端子,因此当等于或小于预定电压的非期望电压施加于两个端子之间时,静电放电保护材料的导电粒子之间发生放电以使电流流至接地端子来减小对应电路保护装置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差。由于所述电路保护装置的两个端子并非处于导电状态,故输入信号被原样传送至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而不失真。即,在电路保护装置中,当产生静电时,对应静电被经由对应电路保护装置而放电至地面以保护电路,且同时由系统传送及接收的信号维持原样。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阐述了其中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经由外部电极3000及连接电极4000而彼此串联连接的情形,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也可平行地设置。即,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200通过使用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且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通过使用不同的外部电极3000而连接至彼此以使所述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平行地设置。以下参照图式阐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这种电路保护装置。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的组装透视图,图11是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且图12是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0至图1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其中积层有多个绝缘片材的积层体1000,且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设置于积层体1000中。此外,所述电路保护装置可还包括:外部电极3100及3200(统称为外部电极3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且分别连接至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以及连接电极4100及4200(统称为连接电极40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一个侧面上且用以连接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相应线圈图案。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另一实施例中,外部电极3000与连接电极4000经由彼此不同的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线圈图案200及引线电极400而连接,但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外部电极3000及连接电极4000经由引线电极400而连接相同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线圈图案200。
积层体1000由积层于一起的多个绝缘片材110至190形成,且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设置于积层体1000内部。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沿例如片材110至190的积层方向(即,垂直方向)设置,且被设置成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包括:多个线圈图案200,选择性地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10至190上;孔30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以及引线电极400。即,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210至280(统称为线圈图案200)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110至190上、沿片材100的积层方向(即,垂直方向)设置、且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至340(统称为孔30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彼此。此外,构成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一个的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00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200经由积层体1000外部的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由此,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例如,沿垂直方向连接的四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一个,且举例而言,其间具有为预定厚度的片材150的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2200(统称为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并积层于一起。
线圈图案210形成于第一片材110上,线圈图案22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线圈图案230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上,且线圈图案24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0形成于第四片材140上。第一片材110上的线圈图案210及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而连接至彼此,且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及第四片材140上的线圈图案24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0而连接至彼此。此外,形成于第二片材120上的线圈图案220及形成于第三片材130上的线圈图案230经由连接电极4100而连接至彼此。因此,线圈图案21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20,线圈图案220经由外部连接电极4100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30,且线圈图案23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40,以实作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即,线圈图案210、220、230、及24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连接电极410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0而连接至彼此,以形成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
此外,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形成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上,在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之间有具有预定厚度的片材150,且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是与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相等地形成。即,形成于片材160上的线圈图案25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且形成于片材170上的孔33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线圈图案260,线圈图案260经由连接电极4200而连接至形成于片材180上的线圈图案270,且线圈图案270经由形成于片材190中且接着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即,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形成于片材190上的线圈图案280。由此,线圈图案250、260、270、及28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30、连接电极4200、及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40而连接至彼此以形成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与此同时,由于形成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与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线圈图案的匝数彼此不同,故一个电路保护装置可具有至少两种或更多种阻抗特性。
外部电极3000可分别设置于积层体10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此外,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的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可各设置有一个外部电极3000。因此,两个外部电极3000可分别针对两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2200形成于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即,在外部电极3000中,连接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的第一外部电极3110及3120形成于第一侧面及第三侧面上以彼此相对,连接至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第二外部电极3210及3220形成于第一侧及第三侧上以彼此相对,并与第一外部电极3110及3120间隔开。外部电极3000分别连接至积层体1000内部的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及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且可连接至积层体1000外部的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举例而言,形成于所述电路保护装置的第一侧面上的外部电极3110及3210连接至信号输入端子,且形成于第三侧面上的对应外部电极3120及3220可连接至输出端子,例如连接至系统。
连接电极4000被设置成将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线圈图案200连接至彼此。即,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包括形成于彼此不同的层上的多个线圈图案200,至少两个线圈图案200经由积层体1000内部的垂直连接线而连接至彼此,且至少两个未经由垂直连接线连接的线圈图案200通过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举例而言,在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中,第一片材110的线圈图案210及第二片材120的线圈图案22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10而连接至彼此,第三片材130的线圈图案230及第四片材140的线圈图案24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20而连接至彼此,且第二片材120的线圈图案220及第三片材130的线圈图案230经由连接电极4100而连接至彼此。连接电极4000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外部,且可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其上未形成有外部电极3000的至少一个侧面上。此外,在连接电极4000中,连接至第一共模噪声滤波器2100的第一连接电极41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第二侧面上,且连接至第二共模噪声滤波器2200的第二连接电极4200形成于积层体1000的第四侧面上。连接电极4000起到使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两个线圈图案200连接至彼此而不连接至其他电路(例如来自外部的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或接地端子等)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其中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线圈图案200;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00;以及引线电极400,且构成一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的所述多个线圈图案200经由被填充以导电材料的孔300及连接电极4000而连接至彼此。因此,由于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积层、且通过彼此不同的外部电极3000而连接,故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平行地设置于一个积层体1000内部。
与此同时,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沿垂直方向积层但并非仅限于此,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也可沿水平方向排列。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电路保护装置中,所述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被阐述为使形成于其上部部分及下部部分上的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彼此以实作电感器。然而,共模噪声滤波器2000可被配置成使线圈图案环绕磁芯(magnetic core)。即,在片材110至190的中心区域中形成孔,且接着以导电材料填充所述孔以使所述磁芯沿上下方向设置,且可实作用以沿上下方向环绕磁芯的电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路保护装置可使用设置于积层体外部的外部电极或使用连接电极而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彼此串联连接。此外,所述连接电极的寄生电感依据所述共模噪声滤波器之间的距离而变化,且因此可调整介入损耗频率。
且此外,可通过将至少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串联连接来实作所期望频带中的深入的(in-depth)介入损耗特性,由此可实作更宽的带宽。
与此同时,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中,线圈图案可分别被形成为具有彼此不同的匝数,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共模噪声滤波器可因此具有两种或更多种阻抗特性。
尽管已参照具体实施例阐述了所述电路保护装置,然而所述电路保护装置并非仅限于此。因此,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易于理解,可对其作出各种润饰及改变,而此并不背离由随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积层体,其中积层有多个片材;
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积层体中并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噪声滤波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多个线圈图案;
第一外部电极,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并连接至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以及
连接电极,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间隔开并用以连接所述噪声滤波器中的至少两个,
其中根据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之间的距离来调整寄生电感及介入损耗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被设置成在所述片材的积层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极设置于所述积层体外部,或者形成于所述积层体内部以穿透所述多个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在共享所述连接电极的同时彼此串联连接,或者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所述连接电极的同时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连接至电路的一个端子及另一端子,且所述连接电极相对于所述电路浮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滤波器包括:
所述多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片材上;
多个垂直连接线,形成于所选择片材上,以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中的至少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图案;以及
多个引线电极,自所述多个线圈图案中的每一个引至外部,以选择性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连接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滤波器包括第一噪声滤波器和第二噪声滤波器,且所述第一噪声滤波器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积层方向上包括第一线圈图案、第二线圈图案、第三线圈图案和第四线圈图案,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及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三线圈图案和所述第四线圈图案中的任一个以分别构成第一电感器及第二电感器,且
其中所述第二噪声滤波器是与所述第一噪声滤波器间隔开且在所述片材的所述积层方向上包括第五线圈图案、第六线圈图案、第七线圈图案和第八线圈图案,所述第五线圈图案及所述第六线圈图案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七线圈图案和所述第八线圈图案中的任一个以分别构成第三电感器及第四电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选自所述第一线圈图案至所述第四线圈图案中的两个线圈图案经由一侧连接电极及另一侧连接电极而分别连接至选自所述第五线圈图案至所述第八线圈图案中的两个线圈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噪声滤波器之间的所述距离将所述介入损耗频率调整至0.4GHz至5GHz。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在所述线圈图案的匝数方面彼此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的至少一个线圈图案的中心形成的磁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电放电保护装置,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噪声滤波器的下侧或上侧以屏蔽静电放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孔及第一引线电极,所述多个孔被填充以静电放电保护材料,所述第一引线电极自所述孔引至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装置还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引线电极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第二引线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线电极还包括第二外部电极,所述第二外部电极是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所述连接电极间隔开且连接至接地端子。
CN201610041563.4A 2015-11-11 2016-01-21 电路保护装置 Active CN106685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58473 2015-11-11
KR1020150158473A KR101735599B1 (ko) 2015-11-11 2015-11-11 회로 보호 소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5374A CN106685374A (zh) 2017-05-17
CN106685374B true CN106685374B (zh) 2019-11-19

Family

ID=5866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563.4A Active CN106685374B (zh) 2015-11-11 2016-01-21 电路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0105B2 (zh)
JP (1) JP6577670B2 (zh)
KR (1) KR101735599B1 (zh)
CN (1) CN106685374B (zh)
TW (1) TWI614990B (zh)
WO (1) WO20170824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32848B2 (en) * 2017-06-26 2020-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DC resistance and high RF resistance power amplifier choke inductor
JP6885834B2 (ja) * 2017-09-19 2021-06-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ワイヤレス充電用回路用の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ワイヤレス充電用回路
WO2019107984A1 (ko) * 2017-11-30 2019-06-06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필터
KR102122026B1 (ko) * 2017-11-30 2020-06-11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필터
KR102064072B1 (ko) * 2018-04-26 2020-01-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102084066B1 (ko) * 2018-06-12 2020-03-04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적층형 소자
WO2021019812A1 (ja) * 2019-07-31 2021-02-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Rficモジュール及びrfidタグ
CN112087938A (zh) * 2020-09-07 2020-12-15 深圳市智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主板抗电磁干扰方法、电路及其系统
KR20230067946A (ko) * 2021-11-10 2023-05-17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KR20240043296A (ko) * 2022-09-27 2024-04-03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1962A (ja) * 2005-06-17 2006-12-28 Tdk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アレイ
CN102160134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叠层型电子部件
JP2014212189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118A (en) * 1992-07-27 1995-04-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nd pass filter with resonator having spiral electrodes formed of coil electrodes on plurality of dielectric layers
US7321485B2 (en) * 1997-04-08 2008-01-22 X2Y Attenuators, Llc Arrangement for energy conditioning
WO2001067470A1 (fr) * 2000-03-08 2001-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tre de bruit et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utilisant un tel filtre
JP2004072006A (ja) * 2002-08-09 2004-03-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4370838B2 (ja) * 2002-08-21 2009-11-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3900104B2 (ja) * 2003-04-10 2007-04-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静電気対策部品
JP4246716B2 (ja) * 2005-05-02 2009-04-02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フィルタ
US20090295526A1 (en) * 2006-03-29 2009-12-03 Hideto Mikami Coil Compon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0876206B1 (ko) 2007-04-11 2008-12-31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493704B2 (en) * 2007-04-11 2013-07-23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9044941A1 (en) * 2007-09-29 2009-04-09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Vibr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167789B1 (ko) * 2010-09-30 2012-07-25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적층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JP5896638B2 (ja) 2010-12-13 2016-03-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力分配器
JP2012195332A (ja) * 2011-03-15 2012-10-11 Panasonic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5849241B2 (ja) * 2011-05-25 2016-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2256757A (ja) * 2011-06-09 2012-12-27 Tdk Corp Lc複合部品及びlc複合部品の実装構造
WO2013031873A1 (ja) 2011-08-31 2013-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および高周波部品
KR20130101849A (ko) * 2012-03-06 2013-09-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박막형 공통 모드 필터
JP6031854B2 (ja) * 2012-07-04 2016-11-24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024418B2 (ja) * 2012-11-28 2016-11-16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248276B2 (ja) * 2012-12-21 2017-12-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32105A (ko) * 2013-05-07 2014-1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공통모드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45741B1 (ko) * 2013-05-24 2014-10-07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KR101554333B1 (ko) * 2014-03-28 2015-09-21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회로 보호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51962A (ja) * 2005-06-17 2006-12-28 Tdk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アレイ
CN102160134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叠层型电子部件
JP2014212189A (ja) * 2013-04-18 2014-1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2451A1 (ko) 2017-05-18
JP2019504468A (ja) 2019-02-14
KR101735599B1 (ko) 2017-05-16
TW201717542A (zh) 2017-05-16
CN106685374A (zh) 2017-05-17
US20170133142A1 (en) 2017-05-11
TWI614990B (zh) 2018-02-11
JP6577670B2 (ja) 2019-09-18
US10020105B2 (en)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5374B (zh) 电路保护装置
JP5840731B2 (ja) 回路保護素子
CN106664069A (zh) 共模噪声滤波器
TWI684324B (zh) 電路保護裝置
CN105990287A (zh) 层压芯片装置
JP5613790B2 (ja) 回路保護素子
KR20180088611A (ko) 회로 보호 소자
KR101900881B1 (ko) 적층형 소자
CN109003778A (zh) Lc复合部件
CN107452460A (zh) 电子部件
CN110114847A (zh) 层叠式滤波器
JP4741566B2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および積層ノイズフィルタ
KR102522082B1 (ko) 적층형 소자
JP4794469B2 (ja) 積層型誘電体フィルタ
KR20180044018A (ko) 회로 보호 소자
JP2005130242A (ja) ノイズフィルタ
KR20200063452A (ko) 적층형 소자
JP2005295300A (ja) 誘電体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