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3951B - 馬達驅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馬達驅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3951B
TWI613951B TW103101185A TW103101185A TWI613951B TW I613951 B TWI613951 B TW I613951B TW 103101185 A TW103101185 A TW 103101185A TW 103101185 A TW103101185 A TW 103101185A TW I613951 B TWI613951 B TW I6139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riving
frame
motor drive
moto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40615A (zh
Inventor
Wataru Maruyama
Masaya Kuramoto
Hajime Takagi
Kenichi H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40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3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3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馬達驅動裝置,其無論是馬達驅動裝置具有僅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還是馬達驅動裝置具有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均可將裝置小型化。於包括至少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馬達驅動裝置1中,馬達驅動單元2包括:驅動電路基板,其供安裝馬達之驅動電路及控制電路;以及框架4,其供固定驅動電路基板。可於框架4之X2方向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其供安裝用以對驅動電路基板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及蓋構件7,其覆蓋電源電路基板;於自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拆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7之狀態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X2方向端與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X1方向端可接觸。

Description

馬達驅動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驅動馬達之馬達驅動裝置。
目前,已知有一種藉由使具有相同功能之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連結而構成之多軸之馬達驅動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馬達驅動裝置,除包括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外,還包括一個電源單元,自一個電源單元對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供給電力。又,於該馬達驅動裝置中,各馬達驅動單元包括控制電路基板與固定控制電路基板之殼體。同樣地,電源單元亦包括電源電路基板與固定電源電路基板之殼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168293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馬達驅動裝置中,自一個電源單元對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供給電力,因此,無需將電源電路基板安裝於馬達驅動單元之各者。因此,於該馬達驅動裝置中,與電源電路基板安裝於馬達驅動單元之各者之情況相比較,可簡化馬達驅動單元之構成,從而可使裝置小型化。此處,於藉由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馬達驅動裝置對一台馬達進行控制之情況下,只要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一個電源單元與一個馬 達驅動單元即可。然而,於該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中,需要馬達驅動單元用之殼體與電源單元用之殼體,因此馬達驅動裝置大型化。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馬達驅動裝置,無論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僅具有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還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具有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均可使裝置小型化。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馬達驅動裝置之特徵在於,其係包括至少一個用以將特定台數之馬達進行驅動及控制之馬達驅動單元者,且馬達驅動單元包括:驅動電路基板,其供安裝馬達之驅動電路及控制電路;以及框架,其供形成散熱部且固定有驅動電路基板;若將固定於框架之驅動電路基板之厚度方向設為第1方向,則可於框架之第1方向之一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其供安裝用以對驅動電路基板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及蓋構件,其覆蓋電源電路基板;於自某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至少拆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之狀態下,該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一端與另一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另一端可接觸;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安裝於框架上,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安裝於框架之狀態下之馬達驅動單元即一個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配置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之第1方向之另一側、並且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自框架拆下之狀態下之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
於本發明之馬達驅動裝置中,可於固定驅動電路基板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一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及覆蓋電源電路基板之蓋構件,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安裝於框架。因此,於本發明中,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一個馬達 驅動單元之情況下,無需另行設置用以安裝電源電路基板之框架。因此,於本發明中,於馬達驅動裝置僅具有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可使馬達驅動裝置小型化。
又,於本發明之馬達驅動裝置中,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安裝於框架之狀態下之馬達驅動單元即一個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配置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之第1方向之另一側、並且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自框架拆下之狀態下之其餘的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因此,於本發明中,可自設於一個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之電源電路基板對設於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之驅動電路基板供給電力,無需將電源電路基板安裝於馬達驅動單元之各者。
又,於本發明中,於自某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至少拆下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之狀態下,該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一端,與另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另一端可接觸,因此,於將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可使馬達驅動單元彼此於第1方向接近。
如此,於本發明中,無需將電源電路基板安裝於馬達驅動單元之各者,且於將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可使馬達驅動單元彼此於第1方向接近。因此,於本發明中,即便於馬達驅動裝置具有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亦可使馬達驅動裝置小型化。
又,於本發明中,可於框架之第1方向之一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因此,無論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僅具有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還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具有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均可使用相同之框架。因此,於本發明中,可減少馬達驅動裝置1中所使用之零件之種類,從而可容易地進行零件之庫存管理等。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可連接於電力供給用電纜之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使用電力供給用電纜,容易地將設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之電源電路基板與設於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之驅動電路基板電性連接或分離。
於本發明中,例如於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輸入用連接器端子與輸出用連接器端子作為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又,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三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連接於在第1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之輸出用連接器端子,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連接於在第1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之輸入用連接器端子。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縮短電力供給用電纜之長度。因此,可整齊地拉繞電力供給用電纜。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以自馬達驅動裝置之底面側插入電力供給用電纜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一般而言,於馬達驅動裝置之正面配置有操作按鈕、顯示器等,因此,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因電力供給用電纜而損害操作按鈕之操作性等。又,一般而言,與馬達等連接之電纜被自馬達驅動裝置之正面引出,因此,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電力供給用電纜妨礙與馬達等連接之電纜之拉繞。又,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塵埃進入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之內部。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可連接於通信用線纜之通信用連接器端子。若採用上述構成,則例如於電源電路基板發生異常之情況下,使用經由通信用線纜傳輸之信號,即便係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以外之馬達驅動單元,亦可掌握電源電路基板之異常。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通信用連接器端子以自馬達驅動裝置之底面側插入通信用線纜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一般而言,於馬 達驅動裝置之正面配置有操作按鈕、顯示器等,因此,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因通信用線纜而損害操作按鈕之操作性等。又,一般而言,與馬達等連接之電纜被自馬達驅動裝置之正面引出,因此,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通信用線纜妨礙與馬達等連接之電纜之拉繞。又,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防止塵埃進入通信用連接器端子之內部。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於框架之背面側形成有兩個供螺絲插通之插通孔,上述螺絲用以將馬達驅動單元固定於供安裝馬達驅動裝置之驅動裝置設置構件,兩個插通孔分別形成於自馬達驅動裝置之正面觀察時形成為大致長方形之框架之一對角線上之各角部,框架包括突出部,該突出部形成有兩個插通孔中之一個插通孔,並且於至少電源電路基板與蓋構件被拆下之狀態下向第1方向之一側突出,於框架之第1方向之另一側形成有缺口部,該缺口部可配置在第1方向上相鄰之另一框架之突出部。
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藉由插通於形成於框架之對角線上之各角部之兩個插通孔之螺絲而將馬達驅動單元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因此,可提高馬達驅動單元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固定強度。又,若採用上述構成,則由於兩個插通孔中之一個插通孔形成於突出部,因此可確保第1方向上之插通孔之間之距離。因此,可有效地提高馬達驅動單元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固定強度。又,若電源電路基板、蓋構件等被拆下,則形成兩個插通孔中之一個插通孔之突出部向第1方向之一側突出,但若採用上述構成,則由於在框架之第1方向之另一側形成有缺口部,該缺口部可配置在第1方向上相鄰之另一個框架之突出部,因此,即便突出部形成於框架,於將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突出部亦不會成為妨礙。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突出部形成於框架之背面側之上端側, 並且於突出部形成有圓孔狀之插通孔,於框架之背面側之下端側形成有下端開口之U形槽狀之插通孔。若採用上述構成,則於將以馬達驅動單元接觸於第1方向之兩側之方式配置之馬達驅動單元拆下之情況下,只要將插通於要拆下之馬達驅動單元之插通孔之螺絲拆下,並使該馬達驅動單元朝上側偏移,或者使該馬達驅動單元朝上側偏移之後再朝正面側偏移,則可拆下該馬達驅動單元。因此,即便係以馬達驅動單元接觸於第1方向之兩側之方式配置之馬達驅動單元,不拆下配置於第1方向之兩側之馬達驅動單元即可拆下該馬達驅動單元。其結果,可容易地進行將以馬達驅動單元接觸於第1方向之兩側之方式配置之馬達驅動單元拆下之情況下之作業。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缺口部係以自框架之上端朝向下側切開之方式形成,缺口部之底面之至少一部分成為隨著朝向框架之背面而朝下側傾斜之傾斜面。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即便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亦可容易地將螺絲自馬達驅動單元之正面側插通形成於突出部之插通孔,或可容易地自插通孔拆下螺絲。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框架包括用以支持且固定電源電路基板之可裝卸之支柱,於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以外之馬達驅動單元拆下支柱。若採用上述構成,則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可利用支柱確保電源電路基板與驅動電路基板之間之間隙,其結果,可確保安裝於電源電路基板、或驅動電路基板之電子零件之配置空間。又,若採用上述構成,則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以外之馬達驅動單元拆下支柱,因此,即便框架包括支柱,於將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其餘馬達驅動單元以於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亦可使馬達驅動單元彼此於第1方向接近。
於本發明中,例如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所有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成為共用。又,於本發明中,亦可採用以下構成: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馬達驅動單元,於兩個以上馬達驅動單元中,包括有框架之第1方向之寬度與另一馬達驅動單元之框架之第1方向之寬度不同之馬達驅動單元。
於該情況下,較佳為,若將與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並將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3方向,則所有框架之第2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所有框架之第3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容易地設計馬達驅動裝置之設置部位。又,若框架之第2方向之寬度、或第3方向之寬度根據框架之第1方向之寬度而不同,則浪費之空間增加,但若採用上述構成,則不會增加浪費之空間。此外,若採用上述構成,則可實現驅動電路基板之共用化、或伴隨著驅動電路基板之共用化之連接器端子位置之共用化。因此,可將連接器端子位置設為相同之位置,其結果,與馬達驅動裝置連接之電纜之配線不會變得雜亂而容易觀察到。
如上所述,於本發明中,無論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僅具有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還是於馬達驅動裝置具有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均可使馬達驅動裝置小型化。
1‧‧‧電機驅動裝置
2、2B‧‧‧馬達驅動單元
2A‧‧‧馬達驅動單元(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
3‧‧‧驅動電路基板
4‧‧‧框架
4a‧‧‧底座部
4b‧‧‧背面部
4c‧‧‧上表面部
4e‧‧‧散熱部
4f‧‧‧基板固定部
4g‧‧‧支柱安裝部
4h‧‧‧突出部
4j‧‧‧缺口部
4k、4m‧‧‧插通孔
4n‧‧‧缺口部
4p‧‧‧傾斜面
4q‧‧‧水平面
4s‧‧‧卡合爪部
4t‧‧‧卡合爪部
5‧‧‧面板
5A‧‧‧面板
5a‧‧‧卡合爪部
5B‧‧‧面板
5b‧‧‧卡合爪部
6‧‧‧電源電路基板
7‧‧‧蓋構件
7a‧‧‧卡合孔
7b‧‧‧卡合孔
8‧‧‧蓋構件
11‧‧‧風扇
12‧‧‧支柱
13‧‧‧螺絲
15‧‧‧連接器端子(輸入用連接器端子、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
16‧‧‧連接器端子(輸出用連接器端子、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
17‧‧‧連接器端子(通信用連接器端子)
21‧‧‧控制台
25‧‧‧背板
X‧‧‧第1方向
X1‧‧‧方向
X2‧‧‧方向
Y‧‧‧第2方向
Y1‧‧‧方向
Y2‧‧‧方向
Z‧‧‧第3方向
Z1‧‧‧方向
Z2‧‧‧方向
圖1係自正面側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即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之仰視圖。
圖3係自正面側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即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之立體圖。
圖4(A)、(B)係自圖3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拆下蓋構件後之狀態之 立體圖。
圖5係自另一方向表示自圖3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拆下蓋構件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6係圖1所示之框架之立體圖。
圖7係圖1所示之框架之前視圖。
圖8係用以對圖6所示之兩個框架以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之狀態進行說明之後視圖。
圖9係自正面側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即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之立體圖。
圖10係自圖9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拆下蓋構件後之狀態之立體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馬達驅動裝置之構成)
圖1係自正面側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1、即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1之立體圖。圖2係圖1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1之仰視圖。圖3係自正面側表示本發明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1、即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裝置1之立體圖。圖4係自圖3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1拆下蓋構件8後之狀態下之立體圖。圖5係自另一方向表示自圖3所示之馬達驅動裝置1拆下蓋構件7後之狀態之立體圖。圖6係圖1所示之框架4之立體圖。圖7係圖1所示之框架4之前視圖。圖8係用以對圖6所示之兩個框架4以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之狀態進行說明之後視圖。
於以下說明中,將相互正交之三個方向分別設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又,將X方向作為左右方向,Y方向作為前後方向,Z方向作為上下方向。又,將X1方向側設為「右」側,將X2方向側設為 「左」側,將Y1方向側設為「前」側,將Y2方向側設為「後(後方)」側,將Z1方向側設為「上」側,將Z2方向側設為「下」側。
本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裝置1係用以對工業用之伺服馬達(未圖示)進行驅動及控制之機器,包括至少一個用以對一台伺服馬達進行驅動及控制之馬達驅動單元2。例如,如圖1、圖2所示,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以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方式配置之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或者,如圖3~圖5所示,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該馬達驅動裝置1係安裝於搭載馬達驅動裝置1之上位裝置(未圖示)之控制盤等而使用。具體而言,馬達驅動裝置1係安裝於構成控制盤等之一部分之驅動裝置設置構件而使用。
馬達驅動單元2包括:驅動電路基板3,其供安裝伺服馬達之驅動電路(反相器電路)與控制電路;框架4,其固定驅動電路基板3;以及面板5,其固定於框架4之前端。可於框架4之左端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與蓋構件7,於上述電源電路基板6安裝用以對驅動電路基板3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上述蓋構件7覆蓋電源電路基板6。又,可於框架4之右端側安裝覆蓋框架4之右側面之蓋構件8。驅動電路基板3及電源電路基板6係形成為大致四邊形之平板狀之剛性基板。
框架4係由鋁合金等具有散熱性之散熱性材料形成。該框架4包括:底座部4a,其形成為大致長方形狀之平板狀,且以與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式配置;背面部4b,其構成框架4之背面,且為大致平板狀;以及上表面部4c,其構成框架4之上端面,且為大致平板狀。背面部4b以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式配置,上表面部4c以與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式配置。又,背面部4b自底座部4a之後端朝左側突出,上表面部4c自底座部4a之上端朝左側突出。如圖7所示,框架4以自正面觀察時之形狀成為大致長方形狀之方式形成。
於底座部4a之右側面形成有包含散熱用之複數個散熱片之散熱部 4e。如圖4(B)所示,可於散熱部4e(即底座部4a之右側面)安裝冷卻用之風扇11。底座部4a之左側面為固定驅動電路基板3之基板固定部4f。又,於底座部4a之左側面之前下端以朝左前側突出之方式形成有塊狀之支柱安裝部4g。
於支柱安裝部4g,以朝左側突出之方式固定有用以支持且固定電源電路基板6之支柱(螺柱銷)12。支柱12例如形成為六稜柱狀。於支柱12之右端側形成有公螺紋。藉由該公螺紋與形成於支柱安裝部4g之母螺紋而將支柱12固定於支柱安裝部4g,支柱12可對支柱安裝部4g裝卸。
於背面部4b之上端側形成有朝左側突出之突出部4h。即,於背面部4b之上端側,形成有較背面部4b之除突出部4h之外之其他部分更朝左側突出之突出部4h。突出部4h形成為大致正方形之平板狀。於背面部4b之上下方向之中間位置形成有朝右側切開之缺口部4j。又,於背面部4b形成有兩個插通孔4k、4m。於插通孔4k、4m中,插通用以將馬達驅動單元2固定於安裝馬達驅動裝置1之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螺絲13。
兩個插通孔4k、4m分別形成於自正面觀察時之形狀成為大致長方形之框架4之一對角線上之角部之各者。具體而言,插通孔4k形成於突出部4h。即,插通孔4k形成於背面部4b之左上端側之角部。又,插通孔4m形成於背面部4b之右下端側之角部。插通孔4k形成為圓孔狀。另一方面,插通孔4m形成為下端開口之U形槽狀。
於上表面部4c形成有散熱用之複數個通孔。於底座部4a與上表面部4c間之分界部分(即底座部4a之上端側)形成有缺口部4n。具體而言,於底座部4a之後方上端側形成有缺口部4n。缺口部4n係以自底座部4a之上端朝下側切開之方式形成。缺口部4n之底面包含隨著朝向後方側(即,隨著朝向框架4之背面)而朝下側傾斜之傾斜面4p、及與上 下方向正交之水平面4q。水平面4q連結於傾斜面4p之後端。
於本實施方式中,框架4以如下方式構成:若支柱12被自兩個框架4中之一個框架4之支柱安裝部4g拆下,則如圖8所示,一個框架4之左端與另一個框架4之右端接觸。具體而言,框架4以如下方式構成:若支柱12被自一個框架4之支柱安裝部4g拆下,則一個框架4之背面部4b之左端面及上表面部4c之左端面與另一個框架4之底座部4a之右側面密接。
當一個框架4之左端與另一個框架4之右端密接時,如圖8所示,一個框架4之突出部4h配置於另一個框架4之缺口部4n,從而不會產生突出部4h與另一個框架4之底座部4a之左側面接觸而使一個框架4之左端與另一個框架4之右端無法密接之現象。再者,於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被自框架4拆下後之框架4單體之狀態下,突出部4h朝較背面部4b之除突出部4h之外之其他部分更左側之位置突出,但於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安裝於框架4之狀態下,突出部4h之左端面與蓋構件7之左側面於左右方向大致一致。
驅動電路基板3以其厚度方向與左右方向大致一致之方式固定於底座部4a之基板固定部4f。如圖2所示,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下端側,安裝有可與未圖示之電力供給用之電纜(電力供給用電纜)連接之作為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之連接器端子15、16。連接器端子15係用以對驅動電路基板3輸入電力之輸入用連接器端子,連接器端子16係用以自驅動電路基板3輸出電力之輸出用連接器端子。又,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下端側,安裝有可與未圖示之通信用之線纜(通信用線纜)連接之作為通信用連接器端子之兩個連接器端子17。於本實施方式中,左右方向(X方向)係驅動電路基板3之厚度方向即第1方向。又,於本實施方式中,左側係第1方向之一側,右側係第1方向之另一側。
連接器端子15~17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前端側。連接器端子 15、16以自馬達驅動裝置1之底面側插入電力供給用電纜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同樣地,兩個連接器端子17以自馬達驅動裝置1之底面側插入通信用線纜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即,連接器端子15~17以連接器端子15~17之插入口朝向下側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再者,於驅動電路基板3安裝有各種電子零件。又,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前端側,安裝有自伺服馬達引出之電纜等所連接之各種連接器端子。
電源電路基板6可藉由螺絲等安裝於支柱12之左端面。於支柱12之左端面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狀態下,電源電路基板6之厚度方向與左右方向大致一致。於電源電路基板6安裝有各種電子零件。又,於驅動電路基板6之前端側安裝有與自交流電源引出之電纜連接之連接器端子。本實施方式之電源電路基板6例如係800W用之基板。
如圖5所示,於電源電路基板6之右側面固定有用以對安裝於支柱12之左端面之電源電路基板6進行支持之支持構件20。支持構件20包括當於支柱12之左端面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時、與底座部4a之左側面抵接之腿部(未圖示)等,藉由該腿部等與底座部4a抵接,而可藉由支持構件20支持電源電路基板6。又,於驅動電路基板3形成有使該腿部插通之插通孔(未圖示)。
於蓋構件7之上表面部形成有與形成於框架4之上表面部4c之卡合爪部4s卡合之卡合孔7a,於蓋構件7之下表面部,形成有與形成於框架4之底座部4a之下端之卡合爪部4t(參照圖2)卡合之卡合孔7b。若卡合爪部4s與卡合孔7a卡合、卡合爪部4t與卡合孔7b卡合,則蓋構件7固定於框架4。固定於框架4之蓋構件7自左側覆蓋電源電路基板6。
蓋構件8可藉由未圖示之螺絲固定於底座部4a之右側面。當於散熱部4e安裝有風扇11時,蓋構件8覆蓋風扇11。如圖3所示,於蓋構件8之與風扇11相對應之部位,形成有用以確保空氣流路之通孔8a。於 本實施方式中,藉由蓋構件8之作用而使自風扇11送出之空氣沿著散熱部4e之散熱片高效地流動,因此,可高效地對散熱部4e進行冷卻。
於面板5之上表面形成有與框架4之上表面部4c卡合之卡合爪部5a,於面板5之下表面部形成有與框架4之支柱安裝部4g卡合之卡合爪部5b(參照圖2),藉由卡合爪部5a、5b與框架4卡合,而將面板5固定於框架4。於面板5形成有開口部,該開口部用以使固定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前端側之連接器端子以及固定於電源電路基板6之前端側之連接器端子露出。又,於面板5之上端側配置有控制台21。
再者,如下述,馬達驅動單元2存在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與未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例如圖1之馬達驅動單元2A)之面板5與未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例如圖1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面板5,於左右方向之寬度及控制台21之構成等方面不同。於以下說明中,於將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面板5與未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面板5區別表示之情況下,將前一面板5記作「面板5A」,並將後一面板5記作「面板5B」。
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於支柱安裝部4g固定支柱12,並如圖3~圖5所示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安裝於框架4。又,面板5A及蓋構件8安裝於框架4。於該情況下,根據驅動電路基板3及電源電路基板6之發熱量,不於框架4安裝風扇11(參照圖4(A))或於框架4安裝風扇11(參照圖4(B))。再者,於該情況下,以自電源電路基板6對驅動電路基板3供給電力之方式,藉由未圖示之電纜等而將驅動電路基板3與電源電路基板6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例如,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安裝於框架4之狀態下之一個馬達驅動單元(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與電源電路 基板6及蓋構件7被拆下後之狀態下之其餘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於以下說明中,於將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與除此以外之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區別表示之情況下,將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記作「馬達驅動單元2A」,並將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被拆下後之狀態下之其餘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記作「馬達驅動單元2B」。
如圖1所示,馬達驅動單元2A配置於馬達驅動裝置1之左端。於馬達驅動單元2A中,支柱12固定於支柱安裝部4g。又,於馬達驅動單元2A中,於框架4安裝有面板5A,但未於框架4安裝蓋構件8。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配置於馬達驅動單元2A之右側。於馬達驅動單元2B中,自支柱安裝部4g拆下支柱12。又,於馬達驅動單元2B中,於框架4安裝有面板5B,但未於框架4安裝蓋構件8。又,於配置於馬達驅動裝置1之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中,亦可於框架4安裝有蓋構件8。又,於馬達驅動單元2A、2B中,既可於框架4安裝有風扇11,亦可不於框架4安裝風扇11。
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以於左右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具體而言,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以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且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之方式配置。
再者,即便於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安裝有風扇11,亦可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之方式,配置驅動電路基板3、或風扇11。同樣地,即便於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安裝有風扇11,亦可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之方式,配置驅動電路基板3、風扇11。
於馬達驅動單元2A中,以自電源電路基板6朝驅動電路基板3供給電力之方式,藉由未圖示之電纜等而將驅動電路基板3與電源電路基板6電性連接。又,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馬達驅動裝置1包括兩根電力供給用電纜。兩根中之一根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與馬達驅動單元2A之連接器端子16連接,該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連接器端子15連接。剩餘之一根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連接器端子16連接,該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連接器端子15連接。即,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5連接,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6連接。
又,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馬達驅動裝置1包括兩根通信用線纜。兩根中之一根通信用線纜之一端與馬達驅動單元2A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該通信用線纜之另一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兩個連接器端子17中之一個連接器端子17連接。剩餘之一根通信用線纜之一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另一個連接器端子17連接,該通信用線纜之另一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即,通信用線纜之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通信用線纜之另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於實施方式中,於電源電路基板6發生異常之情況下,自電源電路基板6產生錯誤信號,並經由通信用線纜而於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間進行該錯誤信號之通信。
(本實施方式之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於固定驅動電路基板3之框架4之左端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與蓋構件7,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安裝於框架4。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除框架4之外,無需另行設置用以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及蓋構件7之框架。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可使馬達驅動裝置1小型化。
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A與未安裝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以於左右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又,馬達驅動單元2A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用電力供給用電纜連接,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用電力供給用電纜連接。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自設於馬達驅動單元2A之電源電路基板6向設於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之驅動電路基板3供給電力。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無需將電源電路基板6安裝於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各者之馬達驅動單元2。
又,於本實施方式中,框架4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若支柱12被自兩個框架4中之一個框架4之支柱安裝部4g拆下,則一個框架4之背面部4b之左端面及上表面部4c之左端面與另一個框架4之底座部4a之右側面密接,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且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當將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以於左右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可使馬達驅動單元2彼此於左右方向接近。
如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無需將電源電路基板6安裝於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各者之馬達驅動單元2,且當以於左右方向相互接觸之 方式配置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時,可使馬達驅動單元2彼此於左右方向接近。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即便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亦可使馬達驅動裝置1小型化。
又,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於框架4之左端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6與蓋構件7,因此,無論是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還是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均可使用相同之框架4。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減少馬達驅動裝置1中所使用之零件之種類,從而可容易地進行零件之庫存管理等。
於本實施方式中,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連接於在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5,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連接於在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6。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相較於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之各者以電力供給用電纜連接之情況,可縮短將馬達驅動單元2A與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連接之電力供給用電纜之長度。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整齊地拉繞電力供給用電纜。
同樣地,於本實施方式中,通信用線纜之一端連接於在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通信用線纜之另一端連接於在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因此,相較於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之各者以通信用線纜連接之情況,可縮短將馬達驅動單元2A與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連接之通信用線纜之長度。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整齊地拉繞通信用線纜。
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電源電路基板6發生異常之情況下,會自電源電路基板6產生錯誤信號,並經由通信用線纜於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 之間進行該錯誤信號之通信。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電源電路基板6發生異常之情況下,即便是馬達驅動單元2A以外之馬達驅動單元2B,亦可掌握電源電路基板6之異常。
於本實施方式中,連接器端子15~17以其插入口朝向下側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下端側。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防止配置於面板5之控制台21之操作性等因電力供給用電纜、通信用線纜而受影響。又,可防止電力供給用電纜或通信用線纜妨礙自馬達驅動裝置1之正面側引出之各種電纜之拉繞。又,於本實施方式中,可防止塵埃進入連接器端子15~17之內部。
於本實施方式中,用以將馬達驅動單元2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螺絲13插通之插通孔4k、4m分別形成於自正面觀察時之形狀成為大致長方形之框架4之一對角線上之各角部。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提高馬達驅動單元2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固定強度。特別地,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朝左側突出之突出部4h形成有插通孔4k,因此,可確保插通孔4k與插通孔4m於左右方向之距離,其結果,可有效地提高馬達驅動單元2固定於驅動裝置設置構件之固定強度。
又,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框架4形成有缺口部4n,例如,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突出部4h配置於左側配置之另一個框架4之缺口4n。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即便於框架4形成有突出部4h,亦可使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且可使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左端密接。
於本實施方式中,突出部4h形成於背面部4b之上端側。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於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從包含三個 馬達驅動單元2之馬達驅動裝置1拆下之情況下,只要拆下插通於該馬達驅動單元2B之插通孔4k、4m之螺絲13,然後使該馬達驅動單元2B朝上側偏移,或者使該馬達驅動單元2B於朝上側偏移之後朝前側偏移,則即便未將馬達驅動單元2A及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自驅動裝置設置構件拆下,亦可拆下該馬達驅動單元2B。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可容易地進行從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馬達驅動裝置1拆下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情況之作業。
又,於本實施方式中,於背面部4b形成有缺口部4j,因此,即便於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安裝有風扇11,當使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於朝上側偏移之後朝前側偏移而拆下該馬達驅動單元2B時,亦可防止安裝於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風扇11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背面部4b之干涉。
於本實施方式中,框架4之缺口部4n之底面包含隨著朝向後方側而朝下側傾斜之傾斜面4p、與連結於傾斜面4p之後端並且與上下方向正交之水平面4q。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即便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亦可使螺絲13容易地自馬達驅動單元2之正面側插通形成於突出部4h之插通孔4k,或可容易地自插通孔4k拆下螺絲13。
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框架4固定有支柱12。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於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可利用支柱12確保驅動電路基板3與電源電路基板6之間之間隙,其結果,可確保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電源電路基板6之電子零件之配置空間。又,於本實施方式中,例如,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於馬達驅動單元2B中,由於自框架4拆下支柱12,因此,即便支柱12可安裝於框架4,當將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以於左右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時,亦可使馬達驅動單元2彼此於左右方向接近。
(另一實施方式)
上述實施方式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中之一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可於不改變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化而實施。
於上述之實施方式中,電源電路基板6例如係800W用之基板,但電源電路基板6亦可為與較800W大之容量相對應之基板。例如,電源電路基板6亦可為2kW用之基板。於該情況下,如圖9、圖10所示,框架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面板5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蓋構件7、8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分別較上述實施方式中之框架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面板5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蓋構件7、8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寬。又,固定於框架7之支柱12之固定位置與支柱12之根數,於圖9、圖10所示之馬達驅動單元2與上述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單元2不同。
另一方面,圖9、圖10所示之框架4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面板5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蓋構件7、8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分別與上述實施方式中之框架4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面板5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蓋構件7、8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相同。於該情況下,容易設計馬達驅動裝置1之設置部位。又,當框架4等之前後方向之寬度及上下方向之高度根據所對應之容量而不同時,浪費之空間會增加,但於上述情況下,不會增加浪費之空間。此外,於上述情況下,可實現驅動電路基板3之共用化、伴隨著驅動電路基板3之共用化之連接器端子位置之共用化。因此,可將連接器端子位置設為相同之位置,其結果,與馬達驅動裝置1連接之電纜之配線不會變得雜亂而容易觀察到。又,於上述情況下,前後方向為第2方向,上下方向為第3方向。
又,於上述情況下,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之馬達驅動單元2或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 2之情況下之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即馬達驅動單元2A)中,於框架4之背面部4b之左側安裝有背板25。又,於上述情況下、即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之除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2以外之馬達驅動單元2(即馬達驅動單元2B)中,背板25被拆下。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包含複數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除此之外,例如,馬達驅動裝置1既可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A與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B,亦可包含一個馬達驅動單元2A與三個以上之馬達驅動單元2B。
又,馬達驅動裝置1亦可藉由上述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單元2與圖9、圖10所示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組合而構成。即,亦可藉由框架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等不同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組合而構成馬達驅動裝置1。於上述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框架4與圖9、圖10所示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框架4這兩個框架4中,亦以若自兩個框架4中之一個框架4拆下支柱12則一個框架4之左端與另一個框架4之右端接觸之方式,構成上述實施方式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框架4以及圖9、圖10所示之馬達驅動單元2之框架4。又,亦可藉由框架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等不同之三種以上馬達驅動單元2之組合而構成馬達驅動裝置1。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於馬達驅動單元2B中,自支柱安裝部4g拆下支柱12,但亦可於馬達驅動單元2B中將支柱12安裝於支柱安裝部4g。於該情況下,於馬達驅動裝置1包含三個馬達驅動單元2之情況下,馬達驅動單元2A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支柱12之左端接觸,且配置於正中間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框架4之右端與配置於右端之馬達驅動單元2B之支柱12之左端接觸。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 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5連接,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6連接。除此之外,例如亦可為具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之各者利用電力供給用電纜連接。同樣地,於上述實施方式中,通信用線纜之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通信用線纜之另一端與於左右方向上相鄰之馬達驅動單元2中之另一馬達驅動單元2之連接器端子17連接,但亦可為具有電源電路基板6之馬達驅動單元2A與兩個馬達驅動單元2B中之各者利用通信用線纜連接。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連接器端子15~17以其插入口朝向下側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下端側。除此之外,例如亦可為連接器端子15~17以其插入口朝向上側之方式安裝於驅動電路基板3之上端側。又,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突出部4h形成於背面部4b之上端側,但突出部4h亦可形成於背面部4b之下端側。又,亦可不於背面部4b形成突出部4h。於該情況下,亦可不於框架4形成缺口部4n。又,於上述實施方式中,馬達驅動單元2對一台伺服馬達進行驅動及控制,但馬達驅動單元2例如亦可對兩台或三台等多台伺服馬達進行驅動及控制。
1‧‧‧電機驅動裝置
2、2B‧‧‧馬達驅動單元
2A‧‧‧馬達驅動單元(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
4‧‧‧框架
4a‧‧‧底座部
4b‧‧‧背面部
4c‧‧‧上表面部
4e‧‧‧散熱部
4h‧‧‧突出部
4k、4m‧‧‧插通孔
4n‧‧‧缺口部
4p‧‧‧傾斜面
4q‧‧‧水平面
4s‧‧‧卡合爪部
5‧‧‧面板
5A‧‧‧面板
5a‧‧‧卡合爪部
5B‧‧‧面板
7‧‧‧蓋構件
7a‧‧‧卡合孔
21‧‧‧控制台
X‧‧‧第1方向
X1‧‧‧方向
X2‧‧‧方向
Y‧‧‧第2方向
Y1‧‧‧方向
Y2‧‧‧方向
Z‧‧‧第3方向
Z1‧‧‧方向
Z2‧‧‧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馬達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包括至少一個用以將特定台數之馬達進行驅動及控制之馬達驅動單元者,且上述馬達驅動單元包括:驅動電路基板,其供安裝上述馬達之驅動電路及控制電路;以及框架,其供形成散熱部且固定上述驅動電路基板,於上述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可連接於電力供給用電纜之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上述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係以自上述馬達驅動裝置之底面側插入上述電力供給用電纜之方式安裝於上述驅動電路基板,若將固定於上述框架之上述驅動電路基板之厚度方向設為第1方向,則可於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一側,安裝:電源電路基板,其供安裝用以對上述驅動電路基板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以及蓋構件,其覆蓋上述電源電路基板,於自某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至少拆下上述電源電路基板與上述蓋構件之狀態下,該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一端,與另一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另一端可接觸,於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一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於上述框架安裝上述電源電路基板與上述蓋構件,於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一個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與其餘的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係以於上述第1方向相互接觸之方式配置,上述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係於上述電源電路基板與上述蓋構件安裝於上述框 架之狀態下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其餘的上述馬達驅動單元則係配置於上述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第1方向之另一側,並且為上述電源電路基板與上述蓋構件自上述框架拆下之狀態。
  2. 如請求項1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於上述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輸入用連接器端子與輸出用連接器端子作為上述電力供給用連接器端子。
  3. 如請求項2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三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上述電力供給用電纜之一端連接於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鄰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之一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輸出用連接器端子,上述電力供給用電纜之另一端連接於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鄰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之另一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輸入用連接器端子。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於上述驅動電路基板安裝有可連接於通信用線纜之通信用連接器端子。
  5. 如請求項4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通信用連接器端子以自上述馬達驅動裝置之底面側插入上述通信用線纜之方式安裝於上述驅動電路基板。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於上述框架之背面側形成有供螺絲插通之兩個插通孔,該螺絲係用以將上述馬達驅動單元固定於安裝上述馬達驅動裝置之驅動裝置設置構件,兩個上述插通孔分別形成於自上述馬達驅動裝置之正面觀察時形成為大致長方形之上述框架之一對角線上之各角部,上述框架包括突出部,該突出部形成有兩個上述插通孔中之一個,並且至少於上述電源電路基板與上述蓋構件被拆下之狀 態下朝上述第1方向之一側突出,於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另一側形成有缺口部,該缺口部可配置: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鄰之另一上述框架之上述突出部。
  7. 如請求項6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突出部形成於上述框架之背面側之上端側,並且於上述突出部形成有圓孔狀之上述插通孔,且於上述框架之背面側之下端側形成有下端開口之U形槽狀之上述插通孔。
  8. 如請求項7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缺口部以自上述框架之上端朝下側切開之方式形成,上述缺口部之底面之至少一部分成為隨著朝向上述框架之背面而朝下側傾斜之傾斜面。
  9. 如請求項1或2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框架包括可裝卸之支柱,該支柱用以支持且固定上述電源電路基板,且於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情況下,於上述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以外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上述支柱被拆下。
  10. 如請求項3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框架包括可裝卸之支柱,該支柱用以支持且固定上述電源電路基板,且於上述帶有電源之馬達驅動單元以外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上述支柱被拆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且所有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為共用。
  12. 如請求項3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所有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為共用。
  13. 如請求項1或2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上述馬達驅動裝置包含兩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且於兩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包含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與另一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不同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
  14. 如請求項3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於兩個以上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中,包含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與另一上述馬達驅動單元之上述框架之上述第1方向之寬度不同之上述馬達驅動單元。
  15. 如請求項13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若將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並將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3方向,則所有上述框架之上述第2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所有上述框架之上述第3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
  16. 如請求項14之馬達驅動裝置,其中若將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2方向,並將與上述第1方向及上述第2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第3方向,則所有上述框架之上述第2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所有上述框架之上述第3方向之寬度互為相等。
TW103101185A 2013-03-21 2014-01-13 馬達驅動裝置 TWI613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8418A JP6125287B2 (ja) 2013-03-21 2013-03-21 モータ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615A TW201440615A (zh) 2014-10-16
TWI613951B true TWI613951B (zh) 2018-02-01

Family

ID=5047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185A TWI613951B (zh) 2013-03-21 2014-01-13 馬達驅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25287B2 (zh)
KR (1) KR101715993B1 (zh)
CN (2) CN104065310B (zh)
TW (1) TWI613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287B2 (ja) * 2013-03-21 2017-05-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271265B2 (ja) * 2014-01-24 2018-01-3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6673546B2 (ja) * 2016-02-29 2020-03-25 Smc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組立体
CN113661645B (zh) * 2019-04-09 2022-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背板及电动机驱动装置单元
WO2020217765A1 (ja) * 2019-04-25 2020-10-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サーボアンプ装置、および多軸サーボ制御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6180B (en) * 2000-02-16 2002-10-11 Brother Ind Ltd Circuit board
TWM297578U (en) * 2006-03-17 2006-09-11 Chi-Shin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motor controller
TWM334381U (en) * 2007-12-31 2008-06-11 Antec Inc Power supply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TW200843620A (en) * 2007-01-22 2008-11-01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Motor control device
TWM356947U (en) * 2008-11-10 2009-05-11 Advantech Co Ltd Industrial computer module structure
TWM373605U (en) * 2009-09-30 2010-02-01 Heng-Ming Chen Motor controller
TWI350640B (zh) * 2006-12-13 2011-10-11 Hitachi Ind Equipment Sys
TW201201001A (en) * 2010-06-21 2012-01-01 Acbel Polytech Inc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supply for miniaturized server use
CN202271081U (zh) * 2011-06-23 2012-06-13 王明伟 一种侧进风mosfet逆变式焊接设备
CN202815657U (zh) * 2008-10-24 2013-03-20 孔繁忠 箱式计算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9391B2 (ja) * 1991-11-27 1998-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輸液ポンプのモータ制御装置
JPH08163883A (ja) * 1994-12-05 1996-06-21 Sony Corp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H08168293A (ja) * 1994-12-15 1996-06-25 Japan Servo Co Ltd 多軸モータ駆動装置の連結方法
EP0862755A4 (en) * 1995-11-20 1998-12-30 Foxboro Co EXTENSIBLE FIELD CONTROLLER IN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JP3510092B2 (ja) * 1997-12-01 2004-03-22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型電気機器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1057487A (ja) * 1999-08-18 2001-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ユニット
DE10153748A1 (de) * 2001-10-31 2003-05-22 Siemens Ag Stromrichtereinheit in Modulbauweise
KR100776713B1 (ko) * 2007-05-18 2007-11-19 (주)서전기전 멀티 커넥터형 절연패널이 구비된 모터 컨트롤 센터
WO2009128216A1 (ja) * 2008-04-15 2009-10-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備えた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並びに集積回路装置
JP2010198807A (ja) * 2009-02-23 2010-09-09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JP5225221B2 (ja) * 2009-07-03 2013-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KR101058812B1 (ko) * 2011-01-31 2011-08-23 위드시스템 주식회사 직렬 연결되는 확장유닛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 모듈 테스트 장치
JP5803327B2 (ja) * 2011-06-27 2015-11-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の防水カバー
JP2013027282A (ja) * 2011-07-26 2013-02-04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JP6125287B2 (ja) * 2013-03-21 2017-05-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6180B (en) * 2000-02-16 2002-10-11 Brother Ind Ltd Circuit board
TWM297578U (en) * 2006-03-17 2006-09-11 Chi-Shin Jang Improved structure of motor controller
TWI350640B (zh) * 2006-12-13 2011-10-11 Hitachi Ind Equipment Sys
TW200843620A (en) * 2007-01-22 2008-11-01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Motor control device
TWM334381U (en) * 2007-12-31 2008-06-11 Antec Inc Power supply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CN202815657U (zh) * 2008-10-24 2013-03-20 孔繁忠 箱式计算机
TWM356947U (en) * 2008-11-10 2009-05-11 Advantech Co Ltd Industrial computer module structure
TWM373605U (en) * 2009-09-30 2010-02-01 Heng-Ming Chen Motor controller
TW201201001A (en) * 2010-06-21 2012-01-01 Acbel Polytech Inc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supply for miniaturized server use
CN202271081U (zh) * 2011-06-23 2012-06-13 王明伟 一种侧进风mosfet逆变式焊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54337U (zh) 2014-04-16
KR20140117261A (ko) 2014-10-07
KR101715993B1 (ko) 2017-03-13
TW201440615A (zh) 2014-10-16
CN104065310B (zh) 2017-01-11
JP2014183711A (ja) 2014-09-29
JP6125287B2 (ja) 2017-05-10
CN104065310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3951B (zh) 馬達驅動裝置
US7428151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JP6673546B2 (ja) コントローラ組立体
US10602611B2 (en) Robot control apparatus, robot, and robot system
US1079884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2035509B2 (en) Assembly with a heat sink core element forming a supporting structure
TWI527361B (zh) Motor drive
KR101718201B1 (ko) 모터 구동 장치
KR101999880B1 (ko) 모터 구동 장치
JP6705978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619177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599077B1 (ja) バックプレーンおよびモータ駆動装置ユニット
KR102642224B1 (ko) 히트 싱크 및 전자 기기 유닛
JP6657656B2 (ja)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2023028308A (ja) コントローラ
JP2003111893A (ja) スロットマシン
JP2023028306A (ja) コントローラ
CN115915690A (zh) 控制器
JP2017039182A (ja)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KR20120004910U (ko) 방열 팬의 장착 위치 조정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