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3477B -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3477B
TWI613477B TW105129608A TW105129608A TWI613477B TW I613477 B TWI613477 B TW I613477B TW 105129608 A TW105129608 A TW 105129608A TW 105129608 A TW105129608 A TW 105129608A TW I613477 B TWI613477 B TW I6134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adapter
coil motor
lenses
ti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9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1003A (zh
Inventor
劉錦松
蔡新德
楊聰明
張麒麟
Original Assignee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9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3477B/zh
Priority to CN201610925819.8A priority patent/CN106851056A/zh
Priority to US15/344,607 priority patent/US2018007427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701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1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3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34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6Centering rotors within the stator; Balancing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包括預備、調整及結合等步驟。預備:雙鏡頭設於一個或二個音圈馬達;雙鏡頭的光軸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三者彼此互不平行;或者,雙鏡頭的光軸彼此平行但不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平行;雙鏡頭的光軸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具有第一、第二傾角。調整:移動音圈馬達,以調整第一、第二傾角至0°。結合:音圈馬達底面藉由黏著劑接合固定於配接器的結合面,以獲得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藉此,配接器的基準面在與影像感測器結合後,雙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提高成像品質。

Description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雙鏡頭結構及其調整方法,尤其是一種雙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手機照相功能普及,消費者對手機照相的成像品質要求愈來愈高。成像品質的提升,取決於前段設計以及製造工藝的進步。其中,雙鏡頭的光軸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的相對角度偏移量(亦即,傾角)成為影響成像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
請參閱圖1及圖2,圖1是習知的雙鏡頭結構的其中一音圈馬達的立體圖,圖2是習知的雙鏡頭結構的其中一音圈馬達的分解圖。習知的雙鏡頭結構包含二音圈馬達1(圖中僅顯示其中一音圈馬達的結構)、二鏡頭(圖未示)以及一影像感測器(圖未示)。各音圈馬達1包含外蓋1A、上彈片1B、磁石1C、線圈1D、基座1E、下彈片1F及下蓋1G。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1的基座1E中。影像感測器與該二音圈馬達1的下蓋1G的底面結合。
然而,音圈馬達1的構件本身即有公差的問題,在加上所有構件組裝完成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將使得該二鏡頭的光軸無法垂直於該二音圈馬 達1的下蓋1G的底面。是以,影像感測器結合於該二音圈馬達的下蓋1G的底面之後,該二鏡頭的光軸皆無法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而產生了傾角,從而降低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更嚴重的是,該二鏡頭的光軸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相異,使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降低的情況加劇。
以往改善上述問題的解決方式是提高構件的精密度,縮小構件本身及組裝完成後的堆疊公差,達到縮小傾角的角度的目的,以提升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
現代精密工具機與製造技術雖能生產高精度的產品,但在製造大量同款零件的時候,要求同款的每個零件的精確度達到某一尺度而絲毫不差,其能力仍難辦到。原因在於,受機器的振動、材料的變異、刀具的磨損、溫度的差異變化、零件本身殘留應力等等因素均會影響到精度。因此,無論再怎麼努力,音圈馬達1的構件都無法做到零公差,組裝後更是不可能達到零公差的願景。換言之,藉由提高零件的精密度,以使該二鏡頭的光軸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而達到該二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故此一改良方向提高成像品質十分有限。況且,此一改良方向需要不斷地從製造技術去突破,假以時日或許能藉由高超的精密製造技術,達到上述目的,但曠日費時,而且研發成本及生產成本十分高昂,不符合經濟效益。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雙鏡頭的光軸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之間的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以使雙鏡頭的光軸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達到雙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 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效果,提高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調整方式十分簡單且效率高,成本低。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雙鏡頭的光軸垂直於配接件的基準面,以使雙鏡頭的光軸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達到雙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效果,提高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結構簡單,成本低。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預備:二鏡頭分別設於二音圈馬達,該二音圈馬達的二底面分別與一配接器的一結合面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與該配接器的一基準面的一法線三者彼此互不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與該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具有一第一傾角及一第二傾角。
調整:移動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以調整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並且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
結合: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
較佳地,該調整步驟包括:第一次調整:移動其中一音圈馬達,使該二鏡頭的光軸平行;以及第二次調整:同時移動該二音圈馬達,使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
較佳地,一傾角感測器用以感測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
較佳地,該配接器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二機械手臂移動該二音圈馬達,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二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二音圈馬達移動。
較佳地,一黏著劑設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
較佳地,該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預備:二鏡頭分別設於一音圈馬達,該音圈馬達的一底面與一配接器的一結合面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互相平行,但不與該配接器的一基準面的一法線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與該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具有一第一傾角及一第二傾角。
調整:移動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以調整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並且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停止移動。
結合:該音圈馬達的底面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
較佳地,一傾角感測器用以感測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停止移動。
較佳地,該配接器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一機械手臂移動該音圈馬達,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音圈馬達移動。
較佳地,該音圈馬達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一機械手臂移動該配接器,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配接器移動。
較佳地,一黏著劑設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
較佳地,該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不論音圈馬達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能夠將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使該二鏡頭的光軸準確地垂直於配接器的基準面,該二鏡頭的光軸精準地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平行。此時,配接器的基準面在與一影像感測器結合之後,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與影像感測器的一軸線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恰可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調整方式十分簡單且效率高,成本低。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包括二鏡頭、二音圈馬達以及一配接器。
該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
該二音圈馬達各具有一底面,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
該配接器包含一結合面及一基準面,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分別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
較佳地,該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更包括一黏著層,設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將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包括二鏡頭、一音圈馬達以及一配接器。
該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
該音圈馬達具有一底面,該二鏡頭設於該音圈馬達。
該配接器包含一結合面及一基準面,該音圈馬達的底面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
較佳地,該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更包括一黏著層,設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不論音圈馬達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因為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該二鏡頭的光軸垂直於配接器的基準面,該二鏡頭的光軸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平行,該二鏡頭的光軸與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的第一、第二傾角為0°,所以配接器的基準面在與一影像感測器結合之後,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與影像感測器的一軸線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恰可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平行。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同時與影像感測器的軸線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品質,結構簡單,成本低。
1‧‧‧音圈馬達
1A‧‧‧外蓋
1B‧‧‧上彈片
1C‧‧‧磁石
1D‧‧‧線圈
1E‧‧‧基座
1F‧‧‧下彈片
1G‧‧‧下蓋
2‧‧‧影像感測器
2A‧‧‧軸線
11、11’‧‧‧光軸
20、20’、20”‧‧‧音圈馬達
201、201’、201”‧‧‧底面
21、21’、21”‧‧‧外蓋
22、22’、22”‧‧‧上彈片
23、23’、23”‧‧‧磁石
24、24’、24”‧‧‧線圈
25、25’、25”‧‧‧基座
26、26’、26”‧‧‧下彈片
27、27’、27”‧‧‧下蓋
30‧‧‧配接器
31‧‧‧結合面
32‧‧‧基準面
321‧‧‧法線
40‧‧‧傾角感測器
50‧‧‧工作檯
51‧‧‧表面
60‧‧‧黏著層
S1、S101‧‧‧預備
S2、S201‧‧‧調整
S21‧‧‧第一次調整
S22‧‧‧第二次調整
S3、S301‧‧‧結合
θ1、θ10‧‧‧第一傾角
θ2、θ20‧‧‧第二傾角
圖1是習知的雙鏡頭結構的其中一音圈馬達的立體圖。
圖2是習知的雙鏡頭結構的其中一音圈馬達的分解圖。
圖3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A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預備步驟的示意圖。
圖4B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調整步驟中的第一次調整子步驟的示意圖。
圖4C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次調整子步驟的示意圖。
圖4D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結合步驟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7是影像感測器結合於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9A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預備步驟的示意圖。
圖9B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調整步驟的示意圖。
圖9C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結合步驟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1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2是影像感測器結合於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以下配合圖式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請參閱圖3至圖4D,圖3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圖4A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預備步驟的示意圖,圖4B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調整步驟中的第一次調整子步驟的示意圖,圖4C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二次調整子步驟的示意圖,圖4D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的結合步驟的示意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下列步驟:
預備S1:二鏡頭(圖未示)分別設於二音圈馬達20、20’,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二底面201、201’分別與一配接器30的一結合面31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一基準面32的一法線321三者彼此互不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具有一第一傾角θ1及一第二傾角θ2,如圖3及圖4A所示。具體而言,各音圈馬達20、20’包含一外蓋21、21’、一上彈片22、22’、四磁石23、23’、一線圈24、24’、一基座25、25’、一下彈片26、26’及一下蓋27、27’等構件,下蓋27、27’的底面界定為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如圖5及圖6所示。 更明確地說,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開設一穿槽,各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各音圈馬達20、20’的上彈片22、22’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25、25’的上方,各音圈馬達20、20’的該等磁石23、23’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的四個角落,各音圈馬達20、20’的線圈24、24’環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的外側面,各音圈馬達20、20’的下彈片26、26’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25、25’的下方,各音圈馬達20、20’的下蓋27、27’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定為各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的內部。由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該等構件係屬習知,其連結關係以及功能早已被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在此不予贅述。
調整S2:移動該二音圈馬達20、20’與配接器30之中的至少一者,以調整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當第一、第二傾角θ1、θ2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並且該二音圈馬達20、20’與配接器30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如圖3、圖4B及圖4C所示。從另一個角度來談,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為0°代表著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所述「移動」係指在三度空間之中的六個自由度中運動,亦即,物體沿著X軸、Y軸、Z軸水平移動以及繞著X軸、Y軸、Z軸旋轉。據此,在此步驟中,該二音圈馬達20、20’與配接器30之中的至少一者會在X軸、Y軸、Z軸水平移動以及繞著X軸、Y軸、Z軸旋轉,以調整第一、第二傾角θ1、θ2。在本實施例中,調整S2步驟包括第一次調整S21以及第二次調整S22等二個子步驟。第一次調整S21:移動其中一音圈馬達11’,使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平行,如圖3及圖4B所示;第二次調整S22: 同時移動該二音圈馬達20、20’,使第一、第二傾角θ1、θ2調整至0°,如圖3及圖4C所示。較佳地,一傾角感測器40用以感測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當傾角感測器40感測到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為0°(亦即,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時,傾角感測器40會將感測到的結果傳遞給一控制裝置(圖未示),控制裝置再控制該二音圈馬達20、20’與配接器30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藉此,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能夠保持在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配接器30設在一工作檯50的一表面51,二機械手臂(未繪示)移動該二音圈馬達11、11’,傾角感測器40設於工作檯50;當傾角感測器40感測到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為0°(亦即,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時,傾角感測器40會將感測到的結果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再控制該二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二音圈馬達20、20’移動。
結合S3: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接合固定於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如圖3及圖4D所示。更明確地說,一黏著劑設於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60。較佳地,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
藉此,不論音圈馬達20、20’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一實施例能夠將第一、第二傾角θ1、θ2調整至0°,使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準確地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精準地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並且可獲得一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如圖5以及圖6所示。此時,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在與一影像感測器2結合之 後,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與影像感測器2的一軸線2A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恰可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平行,如圖7所示。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同時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2的成像品質,調整方式十分簡單且效率高,成本低。
請參閱圖5至圖7,圖5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6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圖7是影像感測器結合於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二鏡頭(圖未示)、二音圈馬達20、20’、一配接器30以及一黏著層60。
該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11、11’。
該二音圈馬達20、20’各具有一底面201、201’,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11、11’。更明確地說,各音圈馬達20、20’包含一外蓋21、21’、一上彈片22、22’、四磁石23、23’、一線圈24、24’、一基座25、25’、一下彈片26、26’及一下蓋27、27’等構件,下蓋27、27’的底面界定為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更明確地說,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開設一穿槽,各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各音圈馬達20、20’的上彈片22、22’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25、25’的上方,各音圈馬達20、20’的該等磁石23、23’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的四個角落,各音圈馬達20、20’的線圈24、24’環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的外側面,各音圈馬達20、20’的下彈片26、26’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25、25’的下方,各音圈馬達20、20’的下蓋27、27’設於各音圈馬達20、20’的外蓋21、21’的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定為各 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基座25、25’的內部。由於音圈馬達20、20’的該等構件係屬習知,其連結關係以及功能早已被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在此不予贅述。
配接器30包含一結合面31及一基準面32。黏著層60設於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藉以使該二音圈馬達20、20’的底面201、201’分別接合固定於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其中,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分別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易言之,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因此,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的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為0°。
藉此,不論音圈馬達20、20’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因為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的第一、第二傾角θ1、θ2為0°,所以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在與一影像感測器2結合之後,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與影像感測器2的一軸線2A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恰可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平行,如圖7所示。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同時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2的成像品質,結構簡單,成本低。
請參閱圖8至圖9C,圖8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圖9A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預備步驟的示意圖,圖9B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調整步驟的示意圖,圖9C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 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的結合步驟的示意圖。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包括下列步驟:
預備S101:二鏡頭(圖未示)分別設於一音圈馬達20”,音圈馬達20”的一底面201”與一配接器30的一結合面31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11、11’互相平行,但不與配接器30的一基準面32的一法線321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分別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具有一第一傾角θ10及一第二傾角θ20,如圖8及圖9A所示。具體而言,音圈馬達20”包含一外蓋21”、二上彈片22”、八磁石23”、二線圈24”、二基座25”、二下彈片26”及二下蓋27”等構件,該二下蓋27”的底面界定為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如圖10及圖11所示。更明確地說,外蓋21”開設二穿槽,該二基座25”分別設於該二穿槽,該二上彈片22”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25”的上方,該等磁石23”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四個角落,該二線圈24”分別環設於該二基座25”的外側面,該二下彈片26”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25”的下方,該二下蓋27”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定為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該二鏡頭分別設於音圈馬達20”的該二基座25”的內部。由於音圈馬達20”的該等構件係屬習知,其連結關係以及功能早已被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在此不予贅述。
調整:移動音圈馬達20”及/或配接器30,以調整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當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並且音圈馬達20”及/或配接器30停止移動,如圖8及圖9B所示。從另一個角度來談,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代表著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所述「移動」係指在三度空間之中的六個自由度中運動,亦即,物體沿著X軸、Y軸、Z軸水平移動以及繞著X軸、Y軸、Z軸旋轉。據此,在此步驟中,音圈馬達20” 及/或配接器30會在X軸、Y軸、Z軸水平移動以及繞著X軸、Y軸、Z軸旋轉,以調整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較佳地,一傾角感測器40用以感測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當傾角感測器40感測到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亦即,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平行)時,傾角感測器40會將感測到的結果傳遞給一控制裝置(圖未示),控制裝置再控制音圈馬達20”及/或配接器30停止移動。藉此,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能夠保持在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狀態。在本實施例中,配接器30設在一工作檯50的一表面51,一機械手臂(未繪示)移動音圈馬達20”,傾角感測器40設於工作檯50;當傾角感測器40感測到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亦即,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時,傾角感測器40會將感測到的結果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再控制機械手臂停止驅動音圈馬達20”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反過來將音圈馬達20”設在工作檯50的表面51,機械手臂移動配接器30;當傾角感測器40感測到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亦即,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時,傾角感測器40會將感測到的結果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再控制機械手臂停止驅動配接器30移動。
結合S3: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接合固定於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如圖8及圖9C所示。更明確地說,一黏著劑設於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60。較佳地,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
藉此,不論音圈馬達20”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的第二實施例能夠將第 一、第二傾角θ10、θ20調整至0°,使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準確地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精準地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並且可獲得一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此時,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在與一影像感測器2結合之後,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與影像感測器2的一軸線2A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恰可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平行,如圖12所示。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同時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2的成像品質,調整方式十分簡單且效率高,成本低。
請參閱圖10至圖12,圖10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1是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圖12是影像感測器結合於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包括二鏡頭(圖未示)、一音圈馬達20”、一配接器30以及一黏著層60。
該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11、11’。
音圈馬達20”具有一底面201”,該二鏡頭設於音圈馬達20”。更明確地說,音圈馬達20”包含一外蓋21”、二上彈片22”、八磁石23”、二線圈24”、二基座25”、二下彈片26”及二下蓋27”等構件,該二下蓋27”的底面界定為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更明確地說,外蓋21”開設二穿槽,該二基座25”分別設於該二穿槽,該二上彈片22”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25”的上方,該等磁石23”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四個角落,該二線圈24”分別環設於該二基座25”的外側面,該二下彈片26”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25”的下方,該二下蓋27”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 定為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該二鏡頭分別設於音圈馬達20”的該二基座25”的內部。
配接器30包含一結合面31及一基準面32。黏著層60設於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與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之間,藉以使音圈馬達20”的底面201”接合固定於配接器30的結合面31。其中,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分別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易言之,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因此,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的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
藉此,不論音圈馬達20”的所有構件的公差以及組裝後所產生的堆疊公差為何,因為本發明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的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垂直於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平行,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與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的第一、第二傾角θ10、θ20為0°,所以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在與一影像感測器2結合之後,配接器30的基準面32的法線321與影像感測器2的一軸線2A重疊,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恰可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平行,如圖12所示。藉此,本發明能夠達成該二鏡頭的光軸11、11’同時與影像感測器2的軸線2A之間的傾角為0°的目的,提高影像感測器2的成像品質,結構簡單,成本低。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的範疇。
2‧‧‧影像感測器
2A‧‧‧軸線
11、11’‧‧‧光軸
20、20’‧‧‧音圈馬達
201、201’‧‧‧底面
21、21’‧‧‧外蓋
27、27’‧‧‧下蓋
30‧‧‧配接器
31‧‧‧結合面
32‧‧‧基準面
321‧‧‧法線
60‧‧‧黏著層
θ1‧‧‧第一傾角
θ2‧‧‧第二傾角

Claims (16)

  1. 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預備:二鏡頭分別設於二音圈馬達,該二音圈馬達的二底面分別與一配接器的一結合面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與該配接器的一基準面的一法線三者彼此互不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與該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具有一第一傾角及一第二傾角;調整:移動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以調整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並且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以及結合: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調整步驟包括:第一次調整:移動其中一音圈馬達,使該二鏡頭的光軸平行;以及第二次調整:同時移動該二音圈馬達,使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一傾角感測器用以感測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二音圈馬達與該配接器之中的至少一者停止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配接器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二機械手臂 移動該二音圈馬達,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二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二音圈馬達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一黏著劑設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7. 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預備:二鏡頭分別設於一音圈馬達,該音圈馬達的一底面與一配接器的一結合面保持一段距離,該二鏡頭的二光軸互相平行,但不與該配接器的一基準面的一法線平行,從而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與該配接器的基準面的法線具有一第一傾角及一第二傾角;調整:移動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以調整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第一、第二傾角調整至0°時,該二鏡頭的光軸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並且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停止移動;以及結合:該音圈馬達的底面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一傾角感測器用以感測該第一、第二傾角,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音圈馬達及/或該配接器停止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配接器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一機械手臂移動該音圈馬達,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音圈馬達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音圈馬達設於一工作檯的一表面,一機械手臂移動該配接器,該傾角感測器設於該工作檯,當該傾角感測器感測到該第一、第二傾角為0°時,該機械手臂停止驅動該配接器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一黏著劑設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其中,該黏著劑係以點膠的方式塗佈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13. 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包括: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二音圈馬達,各包含一外蓋、一基座、一上彈片、四磁石、一線圈、一下彈片及一下蓋,各音圈馬達的外蓋開設一穿槽,各音圈馬達的基座設於各音圈馬達的外蓋的穿槽,各音圈馬達的上彈片設於各音圈馬達的外蓋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的上方,各音圈馬達的該等磁石設於各音圈馬達的外蓋的穿槽的四個角落,各音圈馬達的線圈環設於各音圈 馬達的基座的外側面,各音圈馬達的下彈片設於各音圈馬達的外蓋的穿槽並且位於該基座的下方,各音圈馬達的下蓋設於各音圈馬達的外蓋的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定為各音圈馬達的底面,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基座的內部;以及一配接器,包含一結合面及一基準面,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分別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更包括一黏著層,設於該二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15. 一種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包括:二鏡頭,各具有一光軸;一音圈馬達,包含一外蓋、二基座、二上彈片、八磁石、二線圈、二下彈片及二下蓋,該外蓋開設二穿槽,該二基座分別設於該二穿槽,該二上彈片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的上方,該等磁石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四個角落,該二線圈分別環設於該二基座的外側面,該二下彈片分別設於該二穿槽並且位於該二基座的下方,該二下蓋分別設於該二穿槽的底部並且其底面界定為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該二鏡頭分別設於該音圈馬達的該二基座的內部;以及一配接器,包含一結合面及一基準面,該音圈馬達的底面 接合固定於該配接器的結合面,該二鏡頭的光軸分別垂直於該配接器的基準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更包括一黏著層,設於該音圈馬達的底面與該配接器的結合面之間。
TW105129608A 2016-09-12 2016-09-12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TWI613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9608A TWI613477B (zh) 2016-09-12 2016-09-12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CN201610925819.8A CN106851056A (zh) 2016-09-12 2016-10-24 双镜头机械零倾角结构及其调整方法
US15/344,607 US20180074279A1 (en) 2016-09-12 2016-11-07 Structure of dual-lens with mechanic zero tilt angle and adjustment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9608A TWI613477B (zh) 2016-09-12 2016-09-12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003A TW201701003A (zh) 2017-01-01
TWI613477B true TWI613477B (zh) 2018-02-01

Family

ID=5840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9608A TWI613477B (zh) 2016-09-12 2016-09-12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74279A1 (zh)
CN (1) CN106851056A (zh)
TW (1) TWI613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1324B (zh) * 2017-01-09 2018-04-1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機構及其組裝方法
TWM545271U (zh) * 2017-02-09 2017-07-11 Largan Digital Co Ltd 雙鏡頭驅動裝置與電子裝置
TWM541586U (zh) * 2017-02-10 2017-05-1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驅動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29528B (zh) * 2017-05-19 2018-07-11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裝置及其調整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7834U (zh) * 2015-08-20 2016-03-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影像模组主动对准的镜头吸附治具
CN105449974A (zh) * 2015-12-30 2016-03-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68223B1 (ko) * 2003-06-18 2006-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체 촬상용 반도체 장치
US8891185B2 (en) * 2011-08-16 2014-11-18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998765B (zh) * 2011-09-16 2016-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组装方法及相机模组
TWI537670B (zh) * 2011-12-13 2016-06-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鏡頭拍攝裝置
CN105359006B (zh) * 2013-07-04 2018-06-22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小型长焦透镜套件
CN108718376B (zh) * 2013-08-01 2020-08-14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聚焦的纤薄多孔径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41404A (zh) * 2014-03-18 2014-06-04 江西省一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维影像拍摄模组
CN105187695A (zh) * 2015-07-21 2015-12-23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CN105611138A (zh) * 2016-03-21 2016-05-2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7834U (zh) * 2015-08-20 2016-03-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影像模组主动对准的镜头吸附治具
CN105449974A (zh) * 2015-12-30 2016-03-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圈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003A (zh) 2017-01-01
CN106851056A (zh) 2017-06-13
US20180074279A1 (en)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3477B (zh) 雙鏡頭機械零傾角結構及其調整方法
JP725807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I537627B (zh) 音圈馬達及鏡頭模組
TWI525802B (zh) 變焦透鏡、光學裝置、用以製造其之方法及包含其之手持式電子器件
JP521874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622247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US9417425B2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carrier
TWI545361B (zh) 鏡頭模組
TWI537625B (zh) 鏡頭模組
TW200903741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wafer scale package
JPWO2012165281A1 (ja) 複眼ユニット
TW201736934A (zh) 分體式陣列攝像模組及其組裝和應用方法
CN113020978A (zh) 分体式镜头模组的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US9815689B2 (e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carrier
JP5464509B2 (ja) 金型の製造方法
WO2020173223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组装方法
CN110978738A (zh) 贴合设备及其贴合方法
US80165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elements
TWI613478B (zh) 單鏡頭機械零傾角的調整方法
JP2013174784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組み付け方法、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型
JP542398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6200250A (zh) 一种多镜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JP6509157B2 (ja) レンズ素子搬送機構、光学モジュール製造設備
TWI610109B (zh)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鏡頭驅動裝置
JP2015003351A (ja) 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治具セ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