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2791B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2791B
TWI612791B TW105115769A TW105115769A TWI612791B TW I612791 B TWI612791 B TW I612791B TW 105115769 A TW105115769 A TW 105115769A TW 105115769 A TW105115769 A TW 105115769A TW I612791 B TWI612791 B TW I6127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transmitting
cell
transmission
referen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5711A (zh
Inventor
郭豊旗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5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27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6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9Acquisition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e.g. detection of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2011/0096Network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83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種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傳輸參考訊號的方法,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方法包括: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廣播用於測量的第一參考訊號,其中第一參考訊號在每一個週期中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發送第二訊號至使用者設備以用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解調,其中在傳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傳輸第二參考訊號。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本案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網路,特別是關於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隨著在行動通訊裝置上傳輸大量數據的需求迅速增加,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進化為通過網際網路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數據分組在網路上傳輸。通過傳輸網際網路協定(IP)數據分組,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IP電話、多媒體、多重廣播以及隨選通訊的服務。
進化通用行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為一種目前正在標準化的網路架構。進化通用行動通訊系統陸面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速傳輸以實現上述IP電話、多媒體的服務。一個新的無線電技術目前正在第三代通訊系統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進行討論,準備做為下一代的通訊系統標準。為了進化和完善第三代通訊系統標準組織(3GPP)的規格,許多在目前第三代通訊系統標準組織(3GPP)規格及改變持續地被提出及考慮。
本案提供一種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傳輸參考訊號的方法,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方法包括: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廣播用於測量的第一參考訊號,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在每一個週期中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發送第二訊號至使用者設備以用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本案另提供一種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參考訊號的存取網路,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存取網路包括:控制電路; 處理器,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以及記憶體,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並且與該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使得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發送第一參考訊號以用於測量,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發送第二參考訊號至使用者設備以用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本案另提供一種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參考訊號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使用者設備包括: 控制電路; 處理器,安裝在控制電路中;以及記憶體,安裝在控制電路中,並且與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其中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第一參考訊號的測量,其中第一參考訊號由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接收第二參考訊號以用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解調,其中第二參考訊號由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傳輸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為讓本案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案在以下所公開的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和相關的方法使用支援一寬頻服務的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廣泛的用以提供在不同類型的傳輸上,像是語音、數據等。這些無線通訊系統根據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電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其它調變技術來設計。
以下描述的示例的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可用以支持多篇文獻所描述的無線技術。包括:“DOCOMO 5G白皮書”(“DOCOMO 5G White Paper”)作者NTT Docomo公司,以及 METIS Deliverable D2.4,“新興無線電存取的建議解決方案”(“Proposed solutions for new radio access”)。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示例的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可支援一個或多個標準,例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標準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供的標準,包括:TS 36.300 V12.5.0,“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和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網路概述”(“E-UTRA and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3GPP TS 36.211 V12.5.0,“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實體通道和調變”(“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TS 36.331 V12.5.0,“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無線資源控制協議”(“E-UTRA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TS 36.213 V12.3.0,“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實體層協定”(“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以及TS 36.321 V12.5.0,“進化通用陸面無線存取媒體存取控制協議”(“E-UTRA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圖1是顯示根據本案的實施例所述的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的方塊圖。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多個天線群組,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圖1中,每一天線群組暫以兩個天線圖型為代表,實際上每一天線群組的天線數量可多可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通過前向鏈路(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16,以及通過反向鏈路(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傳出的資訊。存取終端122與天線106和108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通過前向鏈路126發送資訊至存取終端122,且通過反向鏈路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傳出的資訊。在一分頻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反向鏈路118、124及前向鏈路120、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通訊。舉例說明,前向鏈路120可用與反向鏈路118不同的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和∕或它們設計涵蓋的區塊通常被稱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一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設計為與存取網路100的區塊所涵蓋區域內的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當使用前向鏈路120及126進行通訊時,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可能利用波束形成(beamforming)以分別改善存取終端116及122的前向鏈路訊雜比。而且相較於使用單個天線與涵蓋範圍中所有存取終端進行傳輸的存取網路來說,利用波束形成技術與在其涵蓋範圍中分散的存取終端進行傳輸的存取網路可降低對位於鄰近細胞中的存取終端的干擾。
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機站或基站,也可稱作存取點、B節點(Node B)、基站、進化基站、進化B節點(eNode B)、或其它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也可稱作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存取終端、或其它專業術語。
圖2是顯示一發送器系統210(可視為存取網路)及一接收器系統250(可視為存取終端或使用者設備)應用在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MIMO)系統200中的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數據源212提供所產生的數據流中的流量數據至發送(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數據流經由個別的發送天線發送。發送數據處理器214使用特別為此數據流挑選的編碼法將流量數據格式化、編碼、交錯處理並提供編碼後的數據。
每一編碼後的數據流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調變來和引導數據(pilot data)作多工處理。一般來說,引導數據是一串利用一些方法做過處理的已知數據模型,引導數據也可用作在接收端估測通道回應。每一多工處理後的引導數據及編碼後的數據接下來可選用的調變方法(二元相位偏移調變BPSK、正交相位偏移調變QPSK、多級相位偏移調變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作調變(亦即符元對應,symbol mapped)。每一數據的數據傳輸率、編碼、及調變由處理器230指示。
所有數據流產生的調變符號接下來被送到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以繼續處理調變符號(例如,使用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接下來提供NT調變符號流至NT發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狀況下,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會提供波束形成的比重給數據流的符號以及發送符號的天線。
每一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的符號流及提供一至多個類比訊號,並調節(放大、過濾、下調)這些類比訊號,以提供適合以多重輸入多重輸出通道所發送的調變訊號。接下來,由發送器222a至222t送出的NT調變後訊號各自傳送至NT天線224a至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傳送過來的調變後訊號在NR天線252a至252r接收後,每個訊號被傳送到各自的接收器(respective receiver,RCVR) 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a至254r將調節(放大、過濾、下調)各自接收的訊號,將調節後的訊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接下來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的所接收符號流。
NR 接收符號流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至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收數據處理器260將由接收器254a至254r傳送的NR 接收符號流用特定的接收處理技術處理,並且提供NT 「檢測到」符號流。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接下來對每一檢測到得符號流作解調、去交錯、及解碼的動作以還原數據流中的數據資料。在接收數據處理器260所執行的動作與在發送器系統210內的發送多重輸入多重輸出處理器220及發送數據處理器214所執行的動作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決定欲使用的預編碼矩陣(在下文討論)。處理器270制定一由矩陣索引(matrix index)及秩值(rank value)所組成的反向鏈路訊息。
此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各種通訊鏈路和∕或接收數據流的相關資訊。反向鏈路訊息接下來被送至發送數據處理器238,由數據源236傳送的數據流也被送至此彙集並送往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經由接收器254a至254r調節後,再送回發送器系統210。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源自接收器系統250的調變後訊號被天線224接收,在收發器222a至222t被調節,在解調器240作解調,再送往接收數據處理器242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端所送出的反向鏈路訊息244。處理器230接下來即可決定欲使用決定波束形成的比重的預編碼矩陣,並處理提取出的訊息。
接下來,參閱圖3,圖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述的通訊設備的簡化功能方塊圖。在圖3中,通訊裝置300可用以具體化圖1中的使用者設備(UE)(或存取終端(AT))116及122,並且此通訊系統以一長期演進技術(LTE)系統,一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TE-A),或其它與上述兩者近似的系統為佳。通訊裝置300可包括一輸入裝置302、一輸出裝置304、一控制電路306、一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一記憶體310、一程式碼312、一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在記憶體310中通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程式碼312,並以此控制在通訊裝置300中所進行的操作。通訊裝置300可利用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訊號;也可由輸出裝置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圖像及聲音。收發器314在此用作接收及發送無線訊號,將接收的訊號送往控制電路306,以及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的訊號。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無線通訊裝置300也可以用於實現圖1中的天線100。
圖4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表示圖3中程式碼312的簡化功能方塊圖。此實施例中,程式碼312包括一應用層400、一第三層402、一第二層404、並且與第一層406耦接。第三層402一般執行無線電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第一層406一般負責實體連接。
5G無線電存取的概念在DOCOMO 5G白皮書中有描述。該技術的關鍵點在於低頻帶和高頻帶的有效整合。高頻帶更能提供較寬的頻譜資源,但由於路徑損耗更大,其覆蓋範圍受到限制。DOCOMO 5G白皮書中提出5G系統具有由覆蓋層(例如,由巨型細胞組成)和容量層(例如,由微細胞或虛擬細胞組成)組成的雙層結構。覆蓋層一般使用現有的低頻帶以提供基本的覆蓋和行動性。容量層一般使用新的高頻帶以提供高數據速率傳輸。覆蓋層可由增強型長期演進無線電存取技術所支持(enhanced LTE RAT),而容量層可由專用於高頻帶的新的無線電存取技術支援。通過增強型長期演進無線電存取技術和新的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間緊密互通(例如:雙連接),覆蓋層和容量層能有效地整合。在下一代(例如5G)新的無線電技術中,進化B節點可替代地控制多個發送點(TP)或發送和接收點(TRP)以形成支援容量層的虛擬細胞。
雙連接,如3GPP TS36.300中所述,是使用者設備(UE)在無線資源控制_連接(RRC_CONNECTED)狀態下的操作模式,主要細胞群是一組與主演進型B節點(Master Evolved Node B,MeNB)相關聯的服務細胞群(Serving Cells),包括主要細胞(Primary Cell)和可選的一個或多個次要細胞(Secondary Cell))以及輔細胞群(即,與輔基站(SeNB)相關聯的服務細胞群,包括主要輔細胞(Primary Secondary Cell)以及可選的一個或多個輔細胞(SCells))。具備配置雙連接的使用者設備(UE)意味著使用者設備經配置以利用兩個不同的調度器所提供的無線電資源,並且通過於X2介面經由非理想回傳連接兩eNB (MeNB和SeNB)。雙連接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可參見3GPP TS36.300。
此外,容量層上的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可以使用波束形成。波束形成是一種提供發送或接收指向性訊號的天線陣列的訊號處理技術。一般是通過將天線單元(elements)以這樣一種方式結合成相控陣列天線來實現,即,特定指向相長干擾而其它方向相消干擾。波束形成可以同時使用在發送端和接收端以實現空間的可選擇性。與全向接收/發送相比較,波束形成技術提高了接收/發送增益。
波束形成經常應用於雷達系統。與行動雷達相比,相控陣列雷達產生的波束相對較窄並且靈敏度較高。除了探測飛行器外,該特性使得雷達有能力探測小的、快速的目標物,如彈道導彈。
同通道干擾消除的優勢也使波束形成對於行動通訊系統的設計者而言更具吸引力。美國專利公開號No.2010/0165914公開了基於波束分區多址(Beam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BDMA)概念。在BDMA中,基站可以通過窄波束與行動裝置通訊來獲得接收/發送增益。此外,不同波束中的兩個行動裝置可以同時共享同一無線電資源,從而極大提高了行動通訊系統的容量。為此,基站必須知道行動裝置位於哪個波束。
如3GPP TS 36.300中所述,LTE中的訊框結構組成無線訊框結構,並且將每一個無線訊框結構(例如:10ms)分成十個子訊框(subframe)。每個子訊框可包括兩個時隙(slots): 5 E-UTRA的實體層 將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傳輸組成10ms長的多個無線訊框結構。兩個無線訊框結構被支援為: - 類型 1,適用於FDD; - 類型 2,適用於TDD。 圖 5.1-1繪示訊框結構類型 1。將每個10 ms無線訊框結構平均分成十個子訊框。 每個子訊框由兩個等長的時隙組成。對於 FDD來說,在每個10ms的時間間隔中,10個子訊框用於下行鏈路傳輸而10個子訊框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傳輸在頻域中是分開的。 圖5.1-1: 訊框結構類型 1 (本案的圖 5) 圖5.1-2繪示訊框結構類型2。每個10 ms無線訊框結構由兩個5ms的半訊框組成。每個半訊框由8個長度為0.5ms的時隙和三個特殊域(fields)DwPTS,GP 以及UpPTS組成。DwPTS 和UpPTS的長度是可配置的,使得DwPTS,GP和UpPTS的總長度等於1ms。 從而可支援5ms和10ms 的切換點週期(switch-point periodicity)。所有配置中的子訊框1和配置為5ms切換點週期中的子訊框 6由DwPTS,GP以及UpPTS組成。配置為10ms切換點週期中的子訊框6僅由DwPTS組成。其它所有子訊框由兩個等長的時隙組成。 對於TDD,GP預留給下行鏈路至上行鏈路的轉換。其它子訊框/域被分配給下行鏈路或上行鏈路傳輸。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傳輸在時域中是分開的。 圖 5.1-2: 訊框結構類型 2(5ms切換點週期)(本案圖6) Table 5.1-1: 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分配(本案表1) 表1
Figure TWI612791BD00001
每個下行鏈路時隙包括
Figure TWI612791BD00002
OFDM符號,如以下3GPP TS 36.211附圖6.2.2-1 以及表6.2.3-1(分別為本案圖7以及表2)中所示。 表2
Figure TWI612791BD00003
系統訊框編號(SFN)週期性地改變並且由系統資訊提供,例如:主要訊息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如3GPP 36.331中所述)以説明使用者設備(UEs)識別無線訊框結構的訊框號。主要訊息區塊不僅包括SFN也包括如下其它參數(例如:dl-Bandwidth和phich-Config): - 主要訊息區塊 主要訊息區塊包括BCH上傳輸的系統資訊。 信令無線承載(signalling radio bearer): N/A 無線鏈路控制-業務存取點(RLC-SAP): TM 邏輯通道: BCCH 方向: E-UTRAN至UE 主要訊息區塊 -- ASN1START MasterInformationBlock ::= SEQUENCE { dl-Bandwidth ENUMERATED { n6,n15,n25,n50,n75,n100}, phich-Config PHICH-Config, systemFrameNumber BIT STRING (SIZE (8)), spare BIT STRING (SIZE (10)) } -- ASN1STOP
Figure TWI612791BD00004
基於系統訊框編號(SFN),使用者設備(UE)可以確定執行下列所述的時間(timing),例如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R)、探測參考訊號(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報告、和/或隨機存取前導的上行鏈路(UL)傳輸,如3GPP TS 36.211,TS 36.331以及TS 36.213中所述。或者,使用者設備使用系統訊框編號(SFN)來確定不連續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操作的有效時間,如3GPP TS 36.321中所述。
主要訊息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由無線訊框結構中第一子訊框的第二時隙的前4個符號承載,如以下3GPP TS 36.211中所述: 6.6.4 映射到資源單元(resource elements) 每一個天線埠的多個符號塊
Figure TWI612791BD00005
在4個連續的無線訊框結構期間傳輸,每個無線訊框的開始滿足
Figure TWI612791BD00006
且從
Figure TWI612791BD00007
開始依次映射到資源單元
Figure TWI612791BD00008
。至不預留給參考訊號傳輸的資源單元
Figure TWI612791BD00009
的映射,應當首先以索引
Figure TWI612791BD00010
,然後是子訊框 0的時隙 1中的索引
Figure TWI612791BD00011
,最後是無線訊框號的升冪進行。資源單元索引由以下公式給出:
Figure TWI612791BD00012
其中不包括預留給參考訊號的資源單元。無論實際配置如何,映射操作應當假設天線埠0-3的細胞特定參考訊號是存在的。使用者設備應當假設資源單元預留給上述映射操作中參考訊號,但不用於參考訊號傳輸中亦不能用於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DSCH)傳輸。使用者設備不應當對這些資源單元作出其它假設。
同步訊號(比如,細胞中的主同步訊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和次同步訊號(Secon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傳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獲得下行鏈路時間(即,無線訊框結構界限和子訊框界限)。主同步訊號和次同步訊號均由與承載SFN的符號不同的一個符號承載,如以下3GPP TS 36.211中所述: 6.11.1.2 映射到資源單元 序列到資源單元的映射取決於訊框結構。使用者設備不能認為主同步訊號與任一下行鏈路參考訊號在同一天線埠傳輸。使用者設備不能認為主同步訊號的任何傳輸實例與主同步訊號任何其它的傳輸實例使用同一天線埠(或相同的多個天線埠)傳輸。 序列
Figure TWI612791BD00013
應當被映射到資源單元,根據:
Figure TWI612791BD00014
對於訊框結構類型 1,主同步訊號應當映射到時隙0和10的最後一個OFDM符號。 對於訊框結構類型 2,主同步訊號應當映射到子訊框1和6的第三個OFDM符號。OFDM符號中用於主同步訊號傳輸的資源單元被預留且不用於主同步訊號的傳輸,其中
Figure TWI612791BD00015
6.11.2.2 映射到資源單元 序列至資源單元的映射取決於訊框結構。在訊框結構類型1的子訊框中以及在訊框結構類型2的半訊框中,主同步訊號和次同步訊號使用相同的天線埠。 序列
Figure TWI612791BD00016
應當被映射到資源單元,根據:
Figure TWI612791BD00017
資源單元
Figure TWI612791BD00018
被預留且不用於次同步訊號的傳輸,其中
Figure TWI612791BD00019
圖8繪示METIS Deliverable D2.4所提出的UDN系統中TDD最佳化實體子訊框結構,採用以下列出的主要設計原理: l 將雙向(包括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資源)控制部分嵌入每一個子訊框的開始並且與數據部分時間上間隔開。 l 一個子訊框的數據部分包括用於發送或接收的數據符號。用於估測通道和其共變異數矩陣(covariance matrix)的解調參考訊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DMRS)符號,其位於,例如,在動態數據部分的第一個OFDM符號中,並且可以使用與數據相同的向量/矩陣進行預解碼。 l 短的子訊框長度,例如,當假定單載波(Single Carrier,SC)間隔為60 kHz時,在釐米波(cmW)頻率上,子訊框長度為0.25ms,是可行的。根據OFDM協調技術的原理,當應用毫米波時,子訊框各數值(numerology)可進一步依比例確定,從而可導致更小的訊框長度,例如,大約為50μs。 l 在頻率方向上,頻譜可以被劃分成分開且可分配的頻率資源。
子訊框的雙向控制部分允許網路中的裝置在每一個子訊框中接收和發送控制訊號,例如,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s,SRs)和調度授權(Scheduling Grant,SGs)。除了與調度相關的控制資訊,控制部分還可以包括參考訊號和同步訊號以用於細胞探測和選擇、在頻域中調度、預編碼選擇以及通道估測。
在LTE中,如3GPP TS 36.211中所述,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在細胞的所有下行鏈路子訊框中傳輸。因此,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可以用來支援使用者設備測量(例如,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SRP)或者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SRQ))以及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解調。
關於參考訊號(RS),METIS Deliverable D2.4中闡述到:“除了調度相關的控制資訊,TDD子訊框結構中的控制部分還可以包含參考訊號(RS)和同步訊號以用於細胞探測和選擇,頻域中的調度,預編碼器的選擇以及通道估測。”
為了找到可讓使用者設備與基站通訊的波束,DOCOMO 5G白皮書中提出:使用者設備將其所在位置和速度發送至基站,然後基站根據所接收到的位置和速度確定使用者設備的下行鏈路波束的方向。然而,用這種方式的話,由於蜂窩行動通訊系統中極其複雜的傳播環境,基站可能無法精確地確定使用者設備的波束。例如,使用者設備和基站之間的直視距(Line of Sight,LOS)可能被阻擋,而通訊可能是通過其它路徑(Non LOS)進行的。此外,通常,並非所有的細胞中的使用者設備(例如,低階裝置)都配置有定位能力。因此,如果細胞中有很多低階裝置,則並不能享有分波多址(Beam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BDMA)帶來的益處。可以考慮使用其它方式以使基站確定使用者設備的波束。
美國臨時申請案No.62/107,814,名稱為“無線通訊系統中跟蹤波束的方法和裝置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Track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認為:基站用於在細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的波束圖形是固定的。也就是說,細胞中的波束的數量和波束寬度是固定的,而不同方向的波束的波束寬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由於相鄰波束之間存在多個傳播路徑或重疊,使用者設備很可能使用多個波束與基站通訊。在這種情況下,基站需要確定使用者設備所使用的波束集。
考慮到天線數量的增加帶來更寬的頻寬,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其中每個天線單元對應一個收發器)中實施波束形成在總成本和功率消耗方面頗具挑戰性。因此,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同時可產生的最大數量的波束可能少於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所覆蓋的波束總數量,例如,如果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採用由類比波束成形器和數位預編碼組成的混合波束成形器,就會產生這種情況。 因此,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可能需要經由多次來掃描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所有波束以完成一回合(a round)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的傳輸並且細胞特定參考訊號每次都在預定的波束(即,波束集)上傳輸。如圖9中所示,細胞中存在3個波束集。在每一個細胞特定參考訊號的傳輸週期,細胞特定參考訊號將在所有波束集上的每一波束集進行傳輸。此外,在細胞特定參考訊號一個傳輸週期進行3次細胞特定參考訊號的傳輸,從而為所有波束集完成一回合細胞特定參考訊號的傳輸。
在LTE中,使用者設備根據在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上所做的的通道估測執行PDCCH解調。假設採用波束形成的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用於PDCCH解調的通道估測應當在波束域中完成(即,使用者設備需要在那些用於傳輸PDCCH至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上探測細胞特定參考訊號)。然而,如果使用了混合波束成形器,使用者設備不一定總能在每一個子訊框中接收到細胞特定參考訊號,因為細胞特定參考訊號可能並不在PDCCH的子訊框中傳輸。即使細胞特定參考訊號與PDCCH在同一子訊框中,細胞特定參考訊號和PDCCH可能在不同的波束上傳輸。例如,如圖10所示,細胞特定參考訊號在波束1、2、3和4上傳輸,而PDCCH在波束9上傳輸至使用者設備。因此,使用者設備依賴於細胞特定參考訊號進行PDCCH解調是不可行的。因此,除了用於使用者設備測量的細胞特定參考訊號(例如RSRP或RSRQ),需要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定義新的參考訊號(例如,DMRS)伴隨PDCCH傳輸以實現解調。基站可採用的一種潛在的方法是:DMRS和PDCCH在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傳輸。
圖11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角度的流程圖1100。在步驟1105中,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廣播用於測量的第一參考訊號,其中第一參考訊號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在步驟1110中,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發送第二參考訊號至使用者設備以用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解調,其中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PDCCH的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在步驟1115中,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過下行鏈路發送和上行鏈路接收與使用者設備通訊,其中下行鏈路發送和上行鏈路接收由(多個)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參考圖3和4,在從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角度繪示的一實施例中,裝置300包括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啟用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進行(i)週期性地廣播第一參考訊號以用於測量,其中第一參考訊號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ii)發送第二參考訊號至使用者設備以用於PDCCH解調,其中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該PDCCH的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在一個實施例中, CPU可進一步執行程式碼312使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過下行鏈路發送和上行鏈路接收與使用者設備進行通訊,其中該下行鏈路發送和上行鏈路接收由(多個)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無該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實施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文中所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12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1200。在步驟1205中,使用者設備對第一參考訊號進行測量,其中第一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在步驟1210中,使用者設備接收用於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解調的第二參考訊號,其中第二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傳輸PDCCH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使用者設備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發送。在步驟1215中,使用者設備通過上行鏈路發送和下行鏈路接收與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訊,其中上行鏈路發送和下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參考圖3和4,在從使用者設備角度進行說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設備300包括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 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以使使用者設備進行(i)執行第一參考訊號的測量,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由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及(ii)接收用於PDCCH解調第二參考訊號,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傳輸該PDCCH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發送。在一個實施例中,CPU可進一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使用者設備能夠通過上行鏈路發送和下行鏈路接收與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訊,其中該上行鏈路發送和下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該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此外,CPU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實施上述所有動作和步驟以及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上述實施例中,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波束的總數量可以是固定的。此外,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每一個波束的波束寬度和方向也可以是固定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無線訊框結構中的每個子訊框可包含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上行鏈路控制部分,和/或數據部分。此外,第一參考訊號和第二參考訊號傳輸於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中。另外,與使用者設備相關的下行鏈路發送和/或上行鏈路接收由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所執行。
如以上所提及的,系統訊框編號(SFN)可用於各種目的。容量層上的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仍需要知道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現行的主要訊息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包括下行鏈路頻寬資訊、實體混合重傳指示通道(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配置資訊、以及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由於使用者設備通過雙連接與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連接,下行鏈路頻寬和PHICH配置可通過MeNB提供。然而,因為系統訊框編號(SFN)隨時間改變,並且兩個基站(MeNB和SeNB)可能通過非理想回程(不固定和無法容許的延遲)連接,系統訊框編號(SFN)不能通過MeNB提供。在這種情況下,改善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給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的效率來減少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控制訊號的開銷需要被考慮。
可以從很多方面來改善SFN的提供效率。可以單獨或聯合採用以下改善方式: l 第一方面是改善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的信令大小。在LTE中,由主要訊息區塊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並且主要訊息區塊還包括dl-Bandwidth和phich-Config。由於假設使用者設備通過雙連接與容量層上的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連接,MeNB配置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基於MeNB和SeNB之間的協商,如3GPP TS 36.331中所述。然後,由於dl-Bandwidth和phich-Config不是動態改變的,當配置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時,dl-Bandwidth和phich-Config可由MeNB提供。這樣,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的信令不需要包括dl-Bandwidth 和phich-Config,從而減少了信令的開銷。 l 第二方面是改善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的時間間隔的長度。時間間隔的長度與提供效率有關。因此,大致上的概念是完整的系統訊框編號(SFN)應當在子訊框的一個符號中傳輸。由於僅一個符號被用於進行系統訊框編號(SFN)的全向傳輸(或被用於在一些波束上提供系統訊框編號),從而最小化了提供系統訊框編號(SFN)的成本並且減少了使用者設備用於接收系統訊框編號(SFN)的功率消耗。 l 第三方面是如果系統訊框編號(SFN)可以和其它與系統訊框編號(SFN)具有類似特性的資訊(例如,所有使用者設備都需要的並且是週期性提供的資訊)一起傳輸,那麼,系統訊框編號(SFN)可以被有效地提供(例如,增加了資源效率並且減少了使用者設備用於接收的功率消耗)。因此,大致上的概念是,完整的系統訊框編號(SFN)或者系統訊框編號(SFN)的一部分在子訊框中傳輸同步訊號的符號中傳輸。更具體地,系統訊框編號(SFN)和同步訊號可具有不同的傳輸週期。或者,系統訊框編號(SFN)的傳輸週期可以等於或者大於同步訊號的傳輸週期。更具體地,系統訊框編號(SFN)的傳輸週期可以是同步訊號的傳輸週期的倍數。
控制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網路節點可採用上述改善方式以實施相應的傳輸。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所服務的使用者設備還可以採用上述改善方式以實施相應的接收。
圖13-15繪示本案列舉的實施例。進一步地,在一個可選的實施例中,本案可以應用於圖8中所示的超密集網路(Ultra Dense Network,UDN)的實體子訊框結構。
圖13繪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UE)如何獲得由基站2(BS2)控制的細胞2的系統訊框編號(SFN)以及下行鏈路頻寬資訊。可通過基站1(BS1),例如,MeNB,控制的細胞1提供配置,配置包括細胞2的下行鏈路頻寬但不包括細胞2的系統訊框編號。然後,通過細胞2以信令方式提供細胞2的系統訊框編號但信令不包括細胞2的下行鏈路頻寬資訊。從而減少了承載系統訊框編號(SFN)的信令開銷。
圖14繪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如何發出系統訊框編號(SFN)。在子訊框的一個符號中發送完整的系統訊框編號(SFN)。承載系統訊框編號的信令可能並不佔據整個頻寬或在整個頻寬中傳播。由於僅有一個符號被用於進行系統訊框編號(SFN)的全向傳輸或被用於在一些波束上提供系統訊框編號,從而最小化了提供系統訊框編號的成本並且減少了使用者設備用於接收系統訊框編號的功率消耗。
圖15繪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如何在一個符號中發出系統訊框編號(SFN)和參考訊號。系統訊框編號(SFN)在子訊框中的傳輸參考訊號的符號中傳輸。系統訊框編號(SFN)和參考訊號佔據符號中不同的頻率資源。
圖16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網路節點角度的流程圖1600。流程圖1600闡述了用於控制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第一網路節點的方法。在步驟1605中,第一網路節點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廣播用於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的第一信令,其中該第一信令不包括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
參考圖3和4,裝置300包括儲存在發送機的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 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以使第一網路節點能夠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廣播用於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不包括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 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以及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17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1700。在步驟1705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二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第二信令,第二信令指示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在步驟1710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不包括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
參考圖3和4,在從使用者設備角度進行說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裝置300包括儲存在發送機的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 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以使使用者設備(i)在第二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第二信令,該第二信令指示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以及(ii)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不包括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頻寬相關的資訊。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 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以及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可以由第一網路節點控制。進一步地,第二細胞可以是主細胞群(Master Cell Group,MCG)細胞。另外,第二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可以在覆蓋層中並且可由第二網路節點控制。第二網路節點可以是基站或MeNB。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信令可以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設置為服務於使用者設備的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第二信令可指示PHICH配置。此外,使用者設備通過雙連接與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和第二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連接(例如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和第二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由不同的網路節點控制)。
圖18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網路節點角度的流程圖1800。流程圖1800闡述了用於控制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第一網路節點的方法。在步驟1805中,第一網路節點在由第一網路節點控制的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廣播用於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在子訊框的符號中傳輸,並且該符號還承載至少一同步訊號。
參考圖3和4,在從第一網路節點的角度進行說明的實施例中,裝置300包括儲存在發送機的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 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進行(i)廣播用於指示由第一網路節點控制的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在子訊框的符號中傳輸,並且該符號還承載至少一同步訊號。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 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以及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圖19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1900。在步驟1905中,使用者設備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在子訊框的符號中傳輸,並且符號還承載至少一同步訊號。
參考圖3和4,在從使用者設備角度進行說明的一實施例中,設備300包括儲存在發送機的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 312。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以使使用者設備在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指示第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系統訊框編號(SFN)的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在子訊框的符號中傳輸,並且符號還承載至少一同步訊號。此外,CPU 308可執行程式碼 312 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以及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者設備也可以接收同一子訊框符號中的同步訊號。在一個實施例中,同步訊號可佔據子訊框一個以上的符號。或者,同步訊號僅佔據子訊框的一個符號,即,完整的同步訊號可在一個符號中傳輸。此外,第一信令可以佔據子訊框一個以上的符號。或者,第一信令僅佔據子訊框的一個符號,即,完整的第一信令可在一個符號中傳輸。在一個實施例中,符號可包括傳送第一信令的欄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信令和同步訊號可具有不同的傳輸週期。第一信令的傳輸週期可大於同步訊號的傳輸週期。第一信令的傳輸週期可以是同步訊號的傳輸週期的倍數。或者,第一信令的傳輸週期等於同步訊號的傳輸週期。
在一個實施例中,符號可以用於波束形成或全向傳輸。此外,符號可以是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號。符號可以是子訊框中的第一符號、子訊框中的最後一個符號、或者子訊框的控制區(或控制部分)中的最後一個符號。此外,同步訊號可以是主同步訊號PSS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PS)或者次同步訊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信令不指示PHICH配置。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信令只指示系統訊框編號(SFN)而不指示其它配置資訊。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信令可以是系統資訊、主要訊息區塊、隨機存取回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或者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的控制單元。另外,第一信令可以被廣播、週期性地發送、由波束形成傳輸、和/或在子訊框的控制區(或控制部分)中傳輸。此外,第一信令的傳輸可以是全向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信令可指示系統訊框編號(SFN)的部分位元、n個最高有效位元、或全部的位元。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網路節點可以是基站或者SeNB。此外,第一細胞可以是次細胞群(Secondary Cell Group,SCG)細胞和/或可以在容量層中。
以上實施例使用多種角度來描述。顯然這裡的教示可以多種方式呈現,而在範例中公開的任何特定架構或功能僅為一代表性的狀況。根據本文的教示,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本文呈現的內容可獨立利用其它某種型式或綜合多種型式作不同呈現。舉例說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種裝置或某種方法實現。一裝置的實施或一種方式的執行可用任何其它架構、或功能性、又或架構及功能性來實現在前文所述一種或多種型式上。再舉例說明以上觀點,在某些情況下,並行的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所建立。又在某些情況,並行的通道也可基於脈衝位置或偏位建立。在某些情況,並行的通道可基於時序跳頻建立。在某一些情況,並行的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衝位置或偏位、以及時序跳頻建立。
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訊息及訊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現。舉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資料、指令、命令、訊息、訊號、位元、符號、以及碼片(chip)可以伏特、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所呈現。
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會瞭解在此描述各種說明性的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以上所公開的各種情況可用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它技術設計的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的組合)、各種形式的程式或與指示作為連接的設計碼(在內文中為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的組合。為清楚說明此硬體及軟體間的可互換性,多種具描述性的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為主。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呈現,將視加注在整體系統上的特定應用及設計限制而定。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描述的功能以各種不同方法作實現,但此實現的決策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公開的範圍。
此外,多種各種說明性的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以及在此所公開的各種情況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存取終端、存取點;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由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場列可編程閘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或其它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組合的設計以完成在此文內所描述的功能;並可能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兩者皆有的執行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設備的組合所構成,例如:數位訊號處理器及一微電腦的組合、多組微電腦、一組至多組微電腦以及一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或任何其它類似的配置。
在此所公開程式的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的步驟純為一舉例的方式。基於設計上的偏好,必須瞭解到程式上的任何具體順序或分層的步驟可在本案所公開的範圍內被重新調整。伴隨的方法請求項呈現出各種步驟的元件,也因此不應被本案說明書所展示的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本案的說明書所公開的方法和演算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通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者的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資料)和其它數據可存儲在資料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編程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擕式硬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數位視訊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在此領域習知的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的存儲媒體格式。一存儲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的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通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存儲媒體。一存儲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使用者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存儲媒體以不直接連接使用者設備的方式,包含於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式的產品包括可讀取的存儲媒體,其中可讀取的存儲媒體包括一或多個所公開實施例相關的程式碼。而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式的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案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案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122‧‧‧存取終端(使用者設備)
118、124‧‧‧反向鏈路
120、126‧‧‧前向鏈路
210‧‧‧發送器系統
250‧‧‧接收器系統
200‧‧‧多重輸入多重輸出系統
212‧‧‧數據源
214‧‧‧發送資料處理器
220‧‧‧發送MIMO處理器
222a~222t‧‧‧發送器
224a~224t‧‧‧NT天線
230‧‧‧處理器
238‧‧‧發送數據處理器
236‧‧‧數據源
240‧‧‧解調器
242‧‧‧接收數據處理器
244‧‧‧反向鏈路訊息
252a~252r‧‧‧N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
260‧‧‧接收數據處理器
280‧‧‧調變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406‧‧‧第一層
1100、1200、1600、1700、1800、1900‧‧‧流程圖
1105~1115、1205~1215、1605、1705~1710、1805、1905‧‧‧步驟
圖1是根據本案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案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發送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可視為存取終端或使用者設備)的方塊圖。 圖3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述的通訊設備的簡化功能方塊圖。 圖4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表示圖3中的功能方塊圖。 圖5是3GPP TS 36.300的圖1-1的複製圖。 圖6是3GPP TS 36.300的圖5.1-2的複製圖。 圖7是3GPP TS 36.211的圖6.2.2-1的複製圖。 圖8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的實體子訊框結構。 圖9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的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CRS) 傳輸的時序圖。 圖10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的細胞特定參考訊號(CRS)和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傳輸的視圖。 圖11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角度的流程圖。 圖12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 圖13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的使用者設備如何獲得由基站2(BS2)控制的細胞2的系統訊框編號(SFN)以及下行鏈路頻寬資訊。 圖14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如何發出系統訊框編號(SFN)。 圖15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如何在一個符號中發出系統訊框編號(SFN)和參考訊號。 圖16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網路節點角度的流程圖。 圖17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 圖18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網路節點角度的流程圖。 圖19是根據本案一實施例中從使用者設備角度的流程圖。
1105、1110、1115‧‧‧步驟

Claims (26)

  1. 一種在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傳輸參考訊號的方法,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方法包括: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廣播用於測量的一第一參考訊號,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在每一個週期中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覆蓋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全部該多個波束;以及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發送一第二參考訊號至一使用者設備以用於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該波束的總數量是固定的。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每一個該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寬度是固定的。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過一下行鏈路發送和/或一上行鏈路接收與該使用者設備通訊,其中該下行鏈路發送和該上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該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並且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無線訊框結構中的每個該子訊框包含一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一上行鏈路控制部分、和/或一數據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和該第二參考訊號在該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中傳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與該使用者設備相關的該下行鏈路發送和/或該上行鏈路接收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該多個波束上的執行。
  8. 一種在一使用者設備中接收參考訊號的方法,其中存在多個波束以用於在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所述方法包括:該使用者設備執行一第一參考訊號的測量,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覆蓋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全部該多個波束;以及該使用者設備接收一第二參考訊號以用於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傳輸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該波束的總數量是固定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該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寬度是固定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該使用者設備通過一上行鏈路發送和/或一下行鏈路接收與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訊,其中該上行鏈路發送和該下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該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並且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無線訊框結構中的每個該子訊框包含一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一上行鏈路控制部分、和/或一數據部分。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和該第二參考訊號在該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中傳輸。
  14. 一種接收一參考訊號的使用者設備,其中多個波束用於在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使用者設備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並且與該處理器操作地連接;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一第一參考訊號的測量,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由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 不同的波束上以覆蓋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全部該多個波束;以及接收一第二參考訊號以用於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傳輸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該波束的總數量是固定的。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每一個該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寬度是固定的。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被配置為:通過一上行鏈路發送和一下行鏈路接收與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訊,其中該上行鏈路發送和下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該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並且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無線訊框結構中的每個該子訊框包含一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一上行鏈路控制部分、和/或一數據部分。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和該第二參考訊號在該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中傳 輸。
  20. 一種在一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接收一參考訊號的一存取網路,其中存在多個波束以用於在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進行發送和/或接收,該存取網路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以及一記憶體,安裝在該控制電路中,並且與該處理器可操作地連接;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為執行使得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週期性地廣播一第一參考訊號以用於測量,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在每個週期的多個時間傳輸於不同的波束上以覆蓋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的全部該多個波束;以及發送一第二參考訊號至一使用者設備以用於一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解調,其中該第二參考訊號在傳輸該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同一子訊框或符號中通過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多個波束上傳輸。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該波束的總數量是固定的。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中的每一個該波束的方向和波束寬度是固定的。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被配置為以使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通過一下行鏈路發送和一上行鏈路接收與該使用者設備通訊,其中該下行鏈路發送和該上行鏈路接收由無線訊框結構所組成,該無線訊框結構包含多個子訊框,並且該子訊框包含多個符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該無線訊框結構中的每個該子訊框包含一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一上行鏈路控制部分、和/一或數據部分。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該第一參考訊號和該第二參考訊號在該下行鏈路控制部分中傳輸。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存取網路,其中與該使用者設備相關的該下行鏈路發送和/或該上行鏈路接收由該細胞、發送點、或發送和接收點在該使用者設備的波束集中的該多個波束上的執行。
TW105115769A 2015-05-22 2016-05-2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I612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65646P 2015-05-22 2015-05-22
US62/165,646 2015-05-22
US201562174817P 2015-06-12 2015-06-12
US62/174,817 2015-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711A TW201705711A (zh) 2017-02-01
TWI612791B true TWI612791B (zh) 2018-01-21

Family

ID=561480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283A TWI652927B (zh) 2015-05-22 2016-05-2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105115769A TWI612791B (zh) 2015-05-22 2016-05-2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3283A TWI652927B (zh) 2015-05-22 2016-05-20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20160344519A1 (zh)
EP (2) EP3340522B1 (zh)
JP (3) JP2016220209A (zh)
KR (3) KR101865463B1 (zh)
CN (2) CN106169948B (zh)
ES (1) ES2809721T3 (zh)
TW (2) TWI6529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7299B1 (ko) * 2015-08-13 2022-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백홀을 통해서 무선 접속망과의 연결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244492B2 (en) * 2016-04-04 2019-03-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eaved beam sweeping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P3449578A4 (en) 2016-06-03 2019-10-30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BY BEAM MONITORING IN A NEW RADIO ACCESS SYSTEM
US10355803B2 (en) 2016-10-24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s with scalable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CN108260134B (zh) * 2016-12-28 2023-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波束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60133B (zh) 2016-12-28 2020-05-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测量上报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6656291B (zh) * 2016-12-29 2020-12-2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数据信息的方法及干扰对齐网络系统
CN108289017B (zh) * 2017-01-09 2022-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接收、发送方法、控制信道的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37065A (zh) * 2017-01-18 2018-07-27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6888042B (zh) * 2017-03-01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US10652775B2 (en) * 2017-03-14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for transmissions of a periodic multi-beam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US11140667B2 (en) * 2017-03-24 2021-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index in a tim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CN108667499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8201457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Handling of intermittent disconnection in a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
CN109005548B (zh) * 2017-06-06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15B (zh) * 2017-06-15 2022-01-21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CN109150454B (zh) * 2017-06-16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035010A (ko) * 2017-08-10 2020-04-01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채널 구조 정보를 표시 및 결정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258566B2 (en) 2017-10-18 2022-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eriodic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US10701671B2 (en) * 2017-10-31 2020-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verhead redu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CN109802818B (zh) 2017-11-17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605935B1 (en) 2017-11-17 2022-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011774B (zh) * 2017-12-21 2021-10-2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回程链路传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US10855363B2 (en) 2018-05-07 2020-12-01 Wilson Electronics, Ll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repeater system
CN110831048B (zh) * 2018-08-10 2023-05-09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估计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路径损耗的方法和设备
CN112889224B (zh) * 2018-10-23 2023-01-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Mu-mimo系统中基于波束的预处理
US10833736B2 (en) 2018-11-23 2020-11-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Hybri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beam-base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11038559B2 (en) * 2018-11-29 2021-06-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ased on beamform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73109B (zh) * 2019-01-04 2024-04-12 苹果公司 具有多传输接收点(trp)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JP7222804B2 (ja) * 2019-04-26 2023-02-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の通信方法
US11864036B2 (en) * 2020-02-04 2024-01-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3352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Ari Hottin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20130182594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US20130272263A1 (en) * 2012-04-16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erarchical channel sound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9724B2 (ja) * 2005-06-14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WO2007059496A2 (en) * 2005-11-14 2007-05-24 Neocific, Inc. Multiple-antenna system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broadcasting
JP4806665B2 (ja) * 2007-06-19 2011-11-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45880B1 (ko) * 2007-09-28 2010-03-05 한국과학기술원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빔분할다중접속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527959B (zh) * 2008-03-03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钟同步系统
JP5276172B2 (ja) * 2008-08-14 2013-08-2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Ofdma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多重基準信号を支援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00110896A1 (en) * 2008-11-06 2010-05-06 Li-Chih Tseng Method of improv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functionalit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33542A (zh) * 2011-08-15 2014-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1847400B1 (ko) * 2011-09-01 2018-04-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적의 빔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028397A (ko) * 2011-09-09 2013-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및 시스템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719085B2 (ja) * 2011-10-24 2015-05-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9282509B2 (en) * 2012-01-25 2016-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conserv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single-carri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US10791542B2 (en) * 2012-01-27 2020-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gional and narrow b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CRS) for user equipment (UE) relays
KR101881847B1 (ko) * 2012-02-21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491755B2 (en) * 2012-03-09 2016-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30124004A (ko) * 2012-05-04 201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밀리미터 전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기법에 따른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91264B (zh) * 2012-05-08 2017-04-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载波类型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JP5993238B2 (ja) * 2012-07-25 2016-09-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2936702B1 (en) * 2012-12-21 2021-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by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44731B (zh) * 2013-03-17 2018-11-09 Lg 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广播信道的方法、发送和接收广播信道信号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其的设备
WO2014163543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Broadcast of information for new carrier type
US9210690B2 (en) * 2013-08-08 2015-12-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without network coverage
KR102151021B1 (ko) * 2013-08-08 2020-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지원 사용자 장치 간 프레임번호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9591644B2 (en) * 2013-08-16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procedures for LTE/LTE-A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unlicensed spectrum
JP6275422B2 (ja) * 2013-09-06 2018-02-0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5070300A (ja) * 2013-09-26 2015-04-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5065152A1 (ko) * 2013-11-04 2015-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075087A1 (en) * 2013-11-27 2016-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respectivel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an associated information
KR102169662B1 (ko) * 2014-03-10 2020-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076504A1 (ko) * 2014-11-13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074185A1 (en) * 2014-11-13 2016-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ndalone carrier sense adaptive transmission (csat)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146376B2 (en) * 2015-04-22 2021-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type dependent 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MIB)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13352A1 (en) * 2003-07-16 2005-01-20 Ari Hottinen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20130182594A1 (en) * 2012-01-16 2013-07-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US20130272263A1 (en) * 2012-04-16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erarchical channel sounding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assive mimo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lte Schellmann, Huawei ERC, "ICT-317669-METIS/D2.4 Project Name: 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Twenty-twenty Information Society (METIS)", https://www.metis2020.com/wp-content/uploads/deliverables/METIS_D2.4_v1.pdf, Feb. 28, 20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9948A (zh) 2016-11-30
KR20180065017A (ko) 2018-06-15
US11431456B2 (en) 2022-08-30
CN110011776A (zh) 2019-07-12
EP3096580B1 (en) 2018-08-01
JP2018196145A (ja) 2018-12-06
JP6821628B2 (ja) 2021-01-27
JP2016220209A (ja) 2016-12-22
ES2809721T3 (es) 2021-03-05
US11664946B2 (en) 2023-05-30
US10985885B2 (en) 2021-04-20
JP2018196144A (ja) 2018-12-06
KR20160137431A (ko) 2016-11-30
EP3340522B1 (en) 2020-06-03
US20210234645A1 (en) 2021-07-29
EP3096580A1 (en) 2016-11-23
KR101952073B1 (ko) 2019-02-25
US20190312690A1 (en) 2019-10-10
EP3340522A1 (en) 2018-06-27
CN110011776B (zh) 2022-01-28
CN106169948B (zh) 2019-11-01
TW201807976A (zh) 2018-03-01
US20210211245A1 (en) 2021-07-08
US20160344519A1 (en) 2016-11-24
TW201705711A (zh) 2017-02-01
US10992439B2 (en) 2021-04-27
KR101939022B1 (ko) 2019-01-15
KR20180064346A (ko) 2018-06-14
TWI652927B (zh) 2019-03-01
KR101865463B1 (ko) 2018-06-07
US20190173629A1 (en)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2791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執行參考訊號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I608719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傳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
US9185668B2 (en) Dynamic TDD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1661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rmsi coreset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86371A (ko) 물리 임의 접속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70056527A (ko) 비면허 스펙트럼 상에서의 셀 검출, 동기화 및 측정
US20160105871A1 (en) Additional configuration of small cell network data resource using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WO2023014547A1 (e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beam mapping across different remote radio heads
KR20230038699A (ko) 사이드링크 통신들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블록 파형 설계를 위한 기법들
US11909496B2 (en) Beam switching in near-field operations
US2023030896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management for inter-cell mo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