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531B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9531B
TWI609531B TW105111580A TW105111580A TWI609531B TW I609531 B TWI609531 B TW I609531B TW 105111580 A TW105111580 A TW 105111580A TW 105111580 A TW105111580 A TW 105111580A TW I609531 B TWI609531 B TW I6095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planar portion
along
plan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1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3354A (zh
Inventor
竹永悠一
帶金宏明
西村貴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3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3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9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95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本申請案係根據及主張2015年7月1日所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5-132627號之優先權的利益,在此以提及方式併入該日本專利申請案之整個揭露。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一種連接器。
迄今,已使用一種板對板連接器總成來作為用以使板之表面彼此連接之連接器。
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包括一插頭連接器及一插座連接器。將該插頭連接器插入該插座連接器,以及使該等連接器之接觸件(導電端子)彼此接觸。因此,使該插頭連接器與該插座連接器彼此電連接(JP-A-2014-170726,以下稱為專利文件1)。
第27圖及第28圖描述此構成。
如第27圖所述,一在專利文件1中所揭露之插座連接器201包括一具有絕緣特性之外殼210;導電端子230,其被排列在該外殼210中;以及焊接栓釘(solder pegs)250,其每一者被配置在該外殼210之每一端的附近。
再者,如第28圖所述,一在專利文件1中所揭露之插頭連接器300包括包括一外殼310及在該外殼310中排列成兩列之導電端子330。
在此,在該等接觸件中,一接觸件係構造成允許一信號電流流過(信號接觸件),它僅需要允許一能傳送信號之小電流流過。再者,近年來,強烈要求接觸件之小型化。結果,該信號接觸件之寬度變得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當亦需要經由該連接器傳導一電源電流時,該信號接觸件不能當作一電源接觸件,因為該信號接觸件具有極小的寬度。
在此情況下,為了使用該信號接觸件作為該電源接觸件,已增加該接觸件之厚度,藉以增加載流量。
然而,當增加該接觸件之厚度時,樹脂在該連接器之製造時在用以形成該外殼之嵌入成形(insert molding)中無法良好地流動。結果,會有製造上的困難。
亦即,為了增加載流量,可以增加該接觸件之厚度。然而,存在下面這樣的權衡(trade-off):當增加該接觸件之厚度時,使該外殼之成形性變差。
有鑑於上述問題而提出本發明,以及本發明之一目的提供一種能確保載流量及成形性兩者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包括:一插座連接器,其包括:一插座側外殼,其包括:一島狀部,其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之長邊且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插座側長壁部,其形成使得一凹部係在該島狀部與該等插座側長壁部之每一者之間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兩者之第三方向形成;一插座側信號接觸件,其包括一接觸部,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中,以便使得該接觸部暴露於該凹部之內部;以及一插座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中,以便與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一起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以及一插頭連接器,其包括:一插頭側外殼,其包括一將被插入該凹部之凸出部;一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凸出部之外部;以及一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凸出部之外部,且將與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接觸,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包括:一第一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 一第二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彼此連接,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階梯部,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一表面相對之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一薄化部,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比一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部分的厚度還薄之厚度。
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可以包括:一第三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四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三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三平面部與該第四平面部彼此連接,且其中該第三平面部之內側與該第四平面部之內側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係等於在該薄化部之內側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與該薄化部相對之一者的內側之間的位置處在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間沿著 該第三方向之距離。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相對於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以及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可以相對於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插頭側外殼可以進一步包括一插頭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以及該插座側外殼可以進一步包括一插座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插頭側強化部及該插座側強化部將可以被使用來在該插頭連接器與該插座連接器彼此裝配在一起之狀態下經由彼此接觸來傳導電源。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插頭側強化部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每一端上,以及該插座側強化部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每一端上。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均等地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以及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可以均等地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
依據該第一態樣,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還寬,以及該插 座側電源接觸件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還寬。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供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插頭側外殼,其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之長邊,該插頭側外殼包括一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延伸的插頭側裝配部;一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插頭側裝配部之外部;以及一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插頭側裝配部之外部,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包括:一第一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二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一方向及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彼此連接,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階梯部,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一表面相對之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一薄化部,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 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比一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部分的厚度還薄之厚度。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可以包括:一第三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四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三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其係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三平面部與該第四平面部彼此連接,以及該第三平面部之內側與該第四平面部之內側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可以等於在該薄化部之內側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與該薄化部相對之一者的內側之間的位置處在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相對於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外殼可以進一步包括一插頭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強化部將可以被使用於電源之傳導。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強化部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每一端上。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均等地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
依據該第二態樣,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可以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還寬。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確保載流量及成形性(moldability)兩者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1‧‧‧第一方向
2‧‧‧第二方向
3‧‧‧第三方向
5‧‧‧插頭側外殼
5A‧‧‧插頭側電源接觸件
5B‧‧‧插頭側電源接觸件
5C‧‧‧插頭側電源接觸件
5D‧‧‧插頭側電源接觸件
7A‧‧‧插頭側信號接觸件
7B‧‧‧插頭側信號接觸件
9‧‧‧插座側外殼
10A‧‧‧插座側強化部
10B‧‧‧插座側強化部
11A‧‧‧插座側信號接觸件
11B‧‧‧插座側信號接觸件
12A‧‧‧插座側電源接觸件
12B‧‧‧插座側電源接觸件
12C‧‧‧插座側電源接觸件
12D‧‧‧插座側電源接觸件
14‧‧‧安裝部
15A‧‧‧插頭側裝配部
15B‧‧‧插頭側裝配部
15C‧‧‧插頭側聯結部
15D‧‧‧插頭側聯結部
20A‧‧‧接觸部
20B‧‧‧接觸部
20C‧‧‧接觸部
20D‧‧‧接觸部
31A‧‧‧插座側長壁部
31B‧‧‧插座側長壁部
31C‧‧‧插座側短壁部
31D‧‧‧插座側短壁部
33A‧‧‧凹部
33B‧‧‧凹部
35A‧‧‧聯結凹部
35B‧‧‧聯結凹部
37‧‧‧島狀部
43A‧‧‧接觸部
43B‧‧‧接觸部
43C‧‧‧接觸部
43D‧‧‧接觸部
81‧‧‧插座側強化主體部
83‧‧‧插座側強化腳部
85A‧‧‧插座側強化聯結部
85B‧‧‧插座側強化聯結部
86A‧‧‧凹槽部
86B‧‧‧凹槽部
87‧‧‧突出部
87A‧‧‧突出部
87B‧‧‧突出部
91‧‧‧第一平面部
93‧‧‧第二平面部
95‧‧‧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
99‧‧‧上端部
100‧‧‧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101‧‧‧插座連接器
103‧‧‧插頭連接器
113‧‧‧薄化部
115‧‧‧階梯部
120‧‧‧突出部
121‧‧‧第三平面部
123‧‧‧第四平面部
125‧‧‧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
127‧‧‧板狀安裝部
129‧‧‧帶狀突出部
141A‧‧‧插頭側強化部
141B‧‧‧插頭側強化部
143‧‧‧插頭側強化主體部
145A‧‧‧插頭側強化腳部
145B‧‧‧插頭側強化腳部
147A‧‧‧插頭側強化腳部
147B‧‧‧插頭側強化腳部
149‧‧‧插頭側強化腳部
151A‧‧‧帶狀突出部
151B‧‧‧帶狀突出部
153A‧‧‧突出部
153B‧‧‧突出部
155A‧‧‧突出部
155B‧‧‧突出部
157A‧‧‧凹槽部
157B‧‧‧凹槽部
159‧‧‧凹槽部
161A‧‧‧凹槽部
161B‧‧‧凹槽部
201‧‧‧插座連接器
210‧‧‧外殼
230‧‧‧導電端子
250‧‧‧焊接栓釘
300‧‧‧插頭連接器
310‧‧‧外殼
330‧‧‧導電端子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T1‧‧‧厚度
T2‧‧‧厚度
W1‧‧‧寬度
W2‧‧‧寬度
第1圖係一板對板連接器總成之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之側視圖。
第3圖係沿著第2圖之線A-A所取得的剖面圖。
第4圖係一插座連接器101之立體圖。
第5圖係該插座連接器101之平面圖。
第6圖係一插頭連接器103之立體圖。
第7圖係在從不同於第6圖之方向觀看時該插頭連接器103之立體圖。
第8圖係該插頭連接器103之側視圖。
第9圖係該插頭連接器103之底視圖。
第10圖係沿著第8圖之線B-B所取得的剖面圖。
第11圖係沿著第8圖之線C-C所取得的剖面圖。
第12圖係沿著第8圖之線D-D所取得的剖面圖。
第13圖係一插座側強化部10A之立體圖。
第14圖係該插座側強化部10A之平面圖。
第15圖係該插座側強化部10A之前視圖。
第16圖係在從不同於第13圖之方向觀看時該插座側強化部10A之立體圖。
第17圖係一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之立體圖。
第18圖係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之平面圖。
第19圖係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之側視圖。
第20圖係一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之立體圖。
第21圖係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之平面圖。
第22圖係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之側視圖。
第23圖係一插頭側強化部141A之立體圖。
第24圖係在從不同於第23圖之方向觀看時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之立體圖。
第25圖係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之側視圖。
第26圖係用以描述使該插頭連接器103與該插座連接器101結合在一起時之程序的立體圖。
第27圖係一相關技藝插座連接器201之立體圖。
第28圖係一相關技藝插頭連接器300之立體圖。
現在,根據該等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一示範性實施例。
注意到,在下面敘述中,如第1圖所述,經由一正交座標系統之使用來指示每一組件之方向。定義一第一方向1、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之第二方向2及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之第三方向3作為在該正交坐標系統中之3個方向。
再者,在該第一方向1、該第二方向2及該第 三方向3中,定義第1圖之箭頭所指示之方位為「正方位」,以及定義與第1圖之箭頭所指示之方位相反的方位為「負方位」。
首先,根據第1圖至第9圖,描述依據此實施例之一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的概要及構成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之連接器。
在此,舉例說明一插座連接器101與一插頭連接器103之結合,以成為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
如第1圖至第3圖所述,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包括該插座連接器101及將連接至該插座連接器101之該插頭連接器103。
如第4圖及第5圖所述,該插座連接器101包括一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及厚板形狀之插座側外殼9;以預定間距朝該插座側外殼9之縱向(朝平行於該第一方向1之方向)配置的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4個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其相對於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9之縱向端部側上且在裝配時與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參見第6圖)接觸;以及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其相對於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9之縱向端部側上(在此情況下,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9之兩個縱向端上)。
如第6圖至第9圖所述,該插頭連接器103包括一為在平面圖中具有矩形形狀之外殼的插頭側外殼5;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其為以預定間距朝該插頭側外 殼5之縱向配置的接觸件;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其相對於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縱向端部側上且均等地配置在靠近該插頭側外殼5之邊緣部分的4個角落之4個位置處;以及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其相對於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縱向端部側上(在此情況下,配置在插頭側外殼5之兩個縱向端上)。
接下來,根據第3圖至第5圖及第13圖至第16圖更詳細描述構成該插座連接器101之每一組件的結構。
如第4圖及第5圖所述,該插座側外殼9包括:一島狀部37,其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1之長邊且朝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之該第二方向2(的正方位)延伸;以及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其係形成使得一凹部33A沿著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之第三方向3形成於該島狀部37與該插座側長壁部31A之間且一凹部33B沿著與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正交之該第三方向3形成於該島狀部37與該插座側長壁部31B之間。
更具體而言,如第4圖及第5圖所述,該插座連接器101之插座側外殼9的縱向對應於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之間距方向。該插座側外殼9包括該對相對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以及一對相對插座側短壁部31C及31D,其每一者使該對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之端部彼此連接。注意到,在此情況下,該等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對應於矩形之長邊,以及該等插座側短壁部31C及31D對應於矩形之短邊。
如第4圖及第5圖所述,該等凹部33A及33B可讓該插頭連接器103插入及係沿著矩形之長邊形成於該插座側外殼9之上表面中。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係以預定間距朝縱向配置成橫跨該等凹部33A及33B。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係沿著該第一方向1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9之端部。
注意到,藉由沿著矩形之短邊所形成的聯結凹部35A及35B連接該等凹部33A及33B之端部。整個來看,該等凹部33A及33B以及該等聯結凹部35A及35B在平面圖中呈現與該插頭連接器103之插頭側外殼5一致的框狀。該插座側外殼9之中心部分構成該島狀部37。
此外,該等板狀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係由像金屬之導電材料所製成及分別配置在該等插座側短壁部31D及31C上。
如第3圖所述,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係板狀構件,每一者具有一C形剖面。該C形剖面之兩端係分別配置在該插座側長壁部31A或31B及該島狀部37上,以便暴露於該凹部33A或33B之內部。
再者,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之C形剖面的兩端包括將與後述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接觸之接觸部43A及43B,且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B之C形剖面的兩端包括將與稍後描述的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B接觸之接觸部43C及43D。
另外,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之C形剖面在該接觸部43A側的端部具有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突出 的形狀及包括一將連接至一板(board)之一墊(pad)(未顯示)的安裝部14。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B之C形剖面在該接觸部43C側的端部具有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突出的形狀及包括一將連接至一板之一墊(未顯示)的安裝部14。
注意到,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具有相同於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之形狀。因此,省略其敘述。
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具有相同於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之那些剖面形狀的剖面形狀。
亦即,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之每一者11A(11B)係一具有C形剖面之板狀構件。該C形剖面之兩端包括將與稍後描述的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7B)接觸之接觸部20A及20B(20C及20D)(參見第5圖)。
如第5圖所述,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至12D之每一者沿著該第一方向1的寬度W1(最大寬度)大於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之每一者沿著該第一方向1的寬度W2(最大寬度)。
如第13圖至第16圖所述,該插座側強化部10A包括一插座側強化主體部81,其具有沿著該插座側短壁部31D(參見第4圖)且沿著該第三方向3延伸之細長板狀;一對插座側強化腳部83,其每一者係形成從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該插座側強化主體部81的一端部朝該第二方向之負方位突出;以及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其每一者具有板狀、在該第一方向1之正方位側上從沿著 該第三方向3之該插座側強化主體部81的一端部之一側面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突出且進一步朝該第一方向1之負方位突出。該等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將與該插頭側強化部接合。
該等插座側強化腳部83之每一者包括一突出部87,該突出部87朝該第一方向1之負方位突出,且當將該插座側強化部10A壓合至該插座側短壁部31D時,將使用該突出部87。
再者,該等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分別包括突出部87A及87B,其分別朝該第三方向3之負方位及正方位突出且能與該插頭側強化部接合。
該插座側強化部10A係以將該等插座側強化腳部83及該等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插入在該插座側外殼之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的每一者中所形成之凹槽部86A及86B(參見第4圖及第5圖)的方式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9中。
注意到,該插座側強化部10B具有相同於該插座側強化部10A之結構。因此,省略其敘述。
上面已描述構成該插座連接器101之每一組件的結構。
接下來,根據第6圖至第12圖及第17圖至第25圖描述構成該插頭連接器103之每一組件的結構。
如第6圖至第9圖所述,該插頭側外殼5包括一對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其具有細長板狀及為以彼此平行方式所形成且將被插入該插座連接器101之凹部33A 及33B(參見第5圖)的凸出部;以及插頭側聯結部15C及15D,其形成使得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之端部彼此連接。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以及該等插頭側聯結部15C及15D在平面圖中呈現框狀。注意到,在第6圖至第9圖中,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對應於沿著該第一方向1延伸之矩形的長邊,以及亦對應於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延伸的部分。該等插頭側聯結部15C及15D對應於沿著該第三方向3延伸之矩形的短邊。
如第10圖及第17圖至第19圖所述,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包括:一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之第一平面部91;一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5之一組件(例如,在此情況中由樹脂所製成)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91之一部分相對的第二平面部93;以及一與該第三方向3及該第一方向1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連接該第一平面部91與該第二平面部93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的端部之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95。
另外,該第一平面部91朝該第二方向2之正方位的端部包括一沒有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相對之上端部99(第19圖)。在該上端部99上形成一朝該第三方向3之正方位突出且將安裝至一板(未顯示)之板狀安裝部127。
該第一平面部91及該第二平面部93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階梯部115,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91及該第二平面部93中之另一者的一表面相對之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91及該第二平面部93中之該另 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包括一薄化部113,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91及該第二平面部93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比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91及該第二平面部93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該上端部99的厚度還薄之厚度。
具體而言,該第一平面部91之該薄化部113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相對及經由該階梯部115之中介連接至該上端部99。
此外,在該第一平面部91中,該薄化部113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厚度T2小於該上端部99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厚度T1。
利用此結構,在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中,該薄化部113之內側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內側間沿著該第三方向3的距離D2大於該上端部99之內側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內側間沿著該第三方向3的距離D1。
利用此結構,在沒有放大該第一平面部91之外側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外側間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距離D3的情況下,可放大該薄化部113之內側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內側間的距離D2。
結果,當藉由嵌入成形在該插頭側外殼5上形成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時,用以形成該插頭側外殼5之樹脂可輕易地流入該第一平面部91與該第二平面部93間之空間。
另一方面,在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中,該 上端部99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厚度T1大於該薄化部113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厚度T2。因此,可防止載流量之減少,載流量之減少可能是因該薄化部113之配置所造成。
因此,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可確保載流量及成形性。
注意到,在該第二平面部93之外側上,形成一帶狀突出部120,其朝該第三方向3之正方位突出且構造成當使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與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之接觸部43A或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B之接觸部43C接合時,可防止脫離(參見第3圖)。
再者,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B、5C及5D具有相同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之結構。因此,省略其敘述。
另外,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係沿著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排列方向(第一方向1)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端部側。因此,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係沿著該第一方向1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端部側上,藉此相較於在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間或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B間配置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之情況,能輕易地在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及5C間或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B及5D間改變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間距。因此,可防止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設計自由度的減少,此可能是因該等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之配置所造成。
再者,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均等地配置在靠近該等插頭側外殼5之4個角落的位置處。同樣地,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均等地配置在靠近該等插座側外殼9之4個角落的位置處。
利用此結構,可將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與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穩定地彼此裝配在一起。
如第11圖及第20圖至第22圖所述,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包括:一第三平面部121,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一第四平面部123,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5之一組件(在此情況下由例如樹脂所形成)的中介而與該第三平面部121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125,其與該第三方向3及該第一方向1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連接該第三平面部121與該第四平面部123朝該第二方向2之負方位的端部。
再者,在該第三平面部121朝該第二方向2之正方位的端部上,形成該板狀安裝部127,其朝該第三方向3之正方位突出且將安裝至一板(未顯示)。
此外,在該第四平面部123之外側(該第三方向3之正方位側)的平面上,形成一帶狀突出部129,其構造成當使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與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之接觸部20A及20B或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B之接觸部20C及20D接合時,可防止脫離。
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每一者的 剖面形狀係相似於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之每一者的剖面形狀。該第三平面部121、該第四平面部123、該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125及該安裝部127皆在板形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同厚度,且該厚度等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之薄化部113的厚度T2(參見第22圖)。
此外,期望在該第三平面部121之內側與該第四平面部123之內側間沿著該第三方向3的距離D4(第22圖)等於該距離D2(第19圖)。理由描述如下。
當製造該插頭連接器103時,例如,在一模具(die)(未顯示)上配置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以及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以便建立一預定位置關係之狀態下,將樹脂倒入該模具(未顯示)且使該樹脂硬化,藉以形成該插頭側外殼5。亦即,使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以及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係藉由嵌入成形與該插頭側外殼5成一體。
此時,期望該樹脂沿著該第一方向1流動,以便輕易地流入該第一平面部91與該第二平面部93間之空間(第17圖),以及流入該第三平面部121與該第四平面部123間之空間(第20圖)。
然而,當該距離D2與該距離D4係彼此不同時,該樹脂在較窄距離中淤塞,此可能阻礙該樹脂流動。
因此,期望距離D4係與距離D2相等。
注意到,如第18圖及第21圖所述,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之每一者沿著該第一方向1(沿著該排列方向)的寬度W1(最大寬度)大於該等插頭 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每一者沿著該第一方向1的寬度W2(最大寬度)。這是因為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具有傳導電流之作用,因而需要比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大之載流量。
如第12圖及第23圖至第25圖所述,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包括一插頭側強化主體部143,其在平面圖中具有與該插頭側外殼5之端部的形狀一致之板狀;以及插頭側強化腳部145A及145B及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其從沿著該第三方向3之該插頭側強化主體部143的兩端朝該第二方向2之正方位突出,以便正交於該插頭側強化主體部143。期望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係由像金屬之導電材料所製成,但是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之材料並非侷限於此。
此外,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包括一插頭側強化腳部149,其從在該第一方向1之正方位側上的該插頭側強化主體部143之端部朝該第二方向2之正方位突出,以便正交於該插頭側強化主體部143。
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分別包括帶狀突出部151A及151B,其分別朝該第三方向3之正方位及負方位突出且將與該插座側強化部10A或10B之突出部87A及87B(參見第14圖)接合。
再者,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分別包括突出部153A及153B,其朝該第一方向1之負方位突出且使用於將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壓合至該插頭側外殼5中的時候。
此外,該插頭側強化腳部149包括突出部155A及155B,其形成從該插頭側強化腳部149之兩端沿著該第三方向3突出且使用於將該插頭側強化腳部149壓合至該插頭側外殼5中的時候。
亦根據第6圖,分別將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插入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中所分別形成的凹槽部157A及157B中,以及將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5A及145B分別插入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中所分別形成的凹槽部161A及161B中。另外,將該插頭側強化腳部149插入一在該插頭側聯結部15C或15D中所形成之凹槽部159中。因此,將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固定至該插頭側外殼5。
注意到,該插頭側強化部141B具有相同於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之結構。因此,省略其敘述。
再者,該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該插頭側強化部141B係沿著該第一方向1分別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5之兩端(參見第7圖)。同樣地,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係沿著該第一方向1分別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9之兩端(參見第4圖)。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以及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係配置在上述位置,藉此能增加該插頭連接器103在該等插頭信號接觸件7A及7B之排列方向上(沿著該第一方向1)的強度。
該插頭連接器103之形狀係如上所述。
接下來,根據第3圖及第26圖簡單描述將該插頭連接器103及該插座連接器101組合成該板對板連接器 總成100之程序。
首先,如第26圖所述,使該插座連接器101之凹部33A及33B與該插頭連接器103之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沿著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三方向3分別對齊,且將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分別插入該等凹部33A及33B。
此時,如第3圖所述,使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及5B以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C及5D(未顯示)與該插座連接器101之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以及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未顯示)的C形剖面之兩端接觸,藉以按壓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以及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
以此方式,使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以及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彈性地變形,以便增加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之每一者的C形剖面之兩端間的距離。因此,完成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及5B與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間之接合以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C及5D與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間之接合。
在此情況下,將該插頭連接器103之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及5B及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C及5D夾在該插座連接器101之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及12B及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C及12D中,以便使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與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彼此電連接。
注意到,以類似於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 12A及12B與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及5B間之連接的方式,建立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與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間之連接。於是,省略其敘述。
同樣地,使該等插頭側強化腳部147A及147B之突出部151A及151B(第23圖)分別與該等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之突出部87A及87B(第15圖)接觸且與該等突出部87A及87B接合,以便增加該等插座側強化聯結部85A及85B間之距離。
以此方式,亦使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與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彼此電連接。
在此情況下,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及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具有傳輸信號之作用。
另一方面,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具有傳導電源電流(power current)之作用。
此外,使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分別保持與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接觸,且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及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具有傳導電源電流之作用。
如上所述,在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中,不僅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而且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及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具有傳導電源電流之作用(將用於電源之傳導)。
於是,可在該等強化部與該等電源接觸件間分配電源電流。因此,可減少對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所施加之電流負載。
再者,該等插座側強化部10A及10B及該等插頭側強化部141A及141B係作用為利用強化部的電源接觸件。於是,可在不需增加電源接觸件之數目及該等電源接觸件之尺寸下分配電源電流。
上面已描述該插頭連接器103與該插座連接器101之組合程序。
如上所述,依據此實施例,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包括該插座連接器101及該插頭連接器103。該插座連接器101包括該插座側外殼9,其中該插座側外殼9包括該島狀部37,其具有沿著該第一方向1之長邊且沿著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之第二方向2延伸;以及該等插座側長壁部31A及31B,其形成使得該凹部33A沿著正交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兩者之該第三方向3形成於該島狀部37與該插座側長壁部31A之間且該凹部33B沿著該第三方向3形成於該島狀部37與該插座側長壁部31B之間。該插座連接器101進一步包括: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其每一者包含該等接觸部20A及20B;以及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B,其每一者包含該等接觸部20C及20D。使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9中,以便該等接觸部暴露於該等凹部33A及33B之內部。該插座連接器101進一步包括在該插座側外殼9 中所保持之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以便沿著該第一方向1與該等插座側信號接觸件11A及11B排列在一起。該插頭連接器103包括該插頭側外殼5,其包括分別被插入該等凹部33A及33B之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該等插頭側信號接觸件7A及7B,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5中,以便暴露於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之外部;以及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5中,以便暴露於該等插頭側裝配部15A及15B之外部,且將分別與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12A、12B、12C及12D接觸。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5A、5B、5C及5D之每一者包括該第一平面部91,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1及該第二方向2;該第二平面部93,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5之一組件(在此情況下由例如樹脂所製成)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91之一部分相對;以及該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95,其與該第三方向3及該第一方向1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一平面部91與該第二平面部93彼此連接。該第一平面部91包括該階梯部115,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在該第一平面部91側上的表面相對的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在該第一平面部91側上的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包括該薄化部113,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在該第一平面部91側上的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3比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二平面部93之在該第一平面部91側上的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該上端部99的厚 度還薄之厚度。
因此,該板對板連接器總成100可確保載流量及成形性兩者。
以上,係根據上述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侷限於上述實施例。
顯然,熟悉該項技藝者可在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想出各種修改及改良,以及可以理解該等修改及該等改良係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5A‧‧‧插頭側電源接觸件
91‧‧‧第一平面部
93‧‧‧第二平面部
95‧‧‧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
99‧‧‧上端部
113‧‧‧薄化部
115‧‧‧階梯部
120‧‧‧突出部
127‧‧‧板狀安裝部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T1‧‧‧厚度
T2‧‧‧厚度

Claims (16)

  1. 一種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包括:一插座連接器,其包括:一插座側外殼,其包括:一島狀部,其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之長邊且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延伸;以及插座側長壁部,其形成使得一凹部係在該島狀部與該等插座側長壁部之每一者之間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兩者之第三方向形成;一插座側信號接觸件,其包括一接觸部,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中,以便使得該接觸部暴露於該凹部之內部;以及一插座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座側外殼中,以便與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一起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以及一插頭連接器,其包括:一插頭側外殼,其包括一將被插入該凹部之凸出部;一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凸出部之外部;以及一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凸出部之外部,且將與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接觸,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包括:一第一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 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二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彼此連接,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階梯部,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一表面相對之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一薄化部,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比一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部分的厚度還薄之厚度。
  2. 如請求項1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包括:一第三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四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三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 一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三平面部與該第四平面部彼此連接,以及其中該第三平面部之內側與該第四平面部之內側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係等於在該薄化部之內側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與該薄化部相對之一者的內側之間的位置處在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
  3. 如請求項1或2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以及其中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係相對於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外殼進一步包括一插頭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以及其中該插座側外殼進一步包括一插座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
  5. 如請求項4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強化部及該插座側強化部係將被使用來在該插頭連接器與該插座連接器彼此裝配在一起之狀態下經由彼此接觸來 傳導電源。
  6. 如請求項4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強化部係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每一端上,以及其中該插座側強化部係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每一端上。
  7. 如請求項1或2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係均等地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以及其中該等插座側電源接觸件係均等地配置在該插座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
  8. 如請求項1或2之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其中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還寬,以及其中該插座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座側信號接觸件還寬。
  9. 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插頭側外殼,其具有沿著一第一方向之長邊,該插頭側外殼包括一沿著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延伸的插頭側裝配部;一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插頭側裝配部之外部;以及一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其保持在該插頭側外殼中,以便暴露於該插頭側裝配部之外部,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包括: 一第一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二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一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電源接觸件側連接部,其與該第一方向及一正交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之第三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彼此連接,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階梯部,其在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一表面相對之表面與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間;以及一薄化部,其對應於一具有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該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的部分,且具有沿著該第三方向比一具有除了平行地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之另一者的該表面相對之表面以外的表面之部分的厚度還薄之厚度。
  10. 如請求項9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包括:一第三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一第四平面部,其具有板狀且經由該插頭側外殼 之該組件的中介而與該第三平面部之一部分相對;以及一信號接觸件側連接部,其係與該第三方向及該第一方向平行地形成且構造成將該第三平面部與該第四平面部彼此連接,且其中該第三平面部之內側與該第四平面部之內側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係等於在該薄化部之內側與該第一平面部及該第二平面部中與該薄化部相對之一者的內側之間的位置處在該第一平面部與該第二平面部之間沿著該第三方向之距離。
  11. 如請求項9或10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一端部側上。
  12. 如請求項9或10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外殼進一步包括一插頭側強化部,其係相對於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該端部側上。
  13. 如請求項12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強化部係將被使用於電源之傳導。
  14. 如請求項12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強化部係沿著該第一方向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每一端上。
  15. 如請求項9或10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插頭側電源接觸件均等地配置在該插頭側外殼之4個位置上。
  16. 如請求項9或10之連接器,其中該插頭側電源接觸件沿著該第一方向比該插頭側信號接觸件還寬。
TW105111580A 2015-07-01 2016-04-14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TWI609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2627A JP6513509B2 (ja) 2015-07-01 2015-07-01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3354A TW201703354A (zh) 2017-01-16
TWI609531B true TWI609531B (zh) 2017-12-21

Family

ID=5768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1580A TWI609531B (zh) 2015-07-01 2016-04-14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43675B1 (zh)
JP (1) JP6513509B2 (zh)
KR (1) KR101867666B1 (zh)
CN (1) CN106329248B (zh)
FI (1) FI127976B (zh)
TW (1) TWI609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654B (zh) * 2014-01-17 2017-09-0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WO2017188053A1 (ja) * 2016-04-28 2017-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JP6761736B2 (ja) * 2016-11-11 2020-09-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950740B2 (ja) 2017-07-24 2021-10-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894320B2 (ja) 2017-08-21 2021-06-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9186062A (ja) * 2018-04-11 2019-10-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041368B1 (ko) 2018-05-24 2019-11-07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7253337B2 (ja) 2018-08-22 2023-04-0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KR102659117B1 (ko) * 2018-12-27 2024-04-18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6986039B2 (ja) 2019-03-15 2021-12-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20218385A1 (ja) * 2019-04-24 2020-10-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CN209929525U (zh) * 2019-05-29 2020-01-10 连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JP7411882B2 (ja) * 2019-08-08 2024-01-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72464B2 (ja) * 2019-12-09 2023-05-12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対
JP7388901B2 (ja) * 2019-12-10 2023-11-2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US20230006376A1 (en) * 2019-12-25 2023-01-05 Kyocera Corporatio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355060B (zh) * 2020-03-13 2021-08-17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CN111613922B (zh) * 2020-04-13 2021-08-31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CN111613920B (zh) * 2020-04-13 2021-08-31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CN111509430B (zh) * 2020-04-13 2021-06-08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CN111613921B (zh) * 2020-04-13 2021-11-30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座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JP2022028182A (ja) * 2020-08-03 2022-02-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JP7484062B2 (ja) * 2020-08-17 2024-05-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JP7441147B2 (ja) * 2020-09-17 2024-02-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2022103929A (ja) 2020-12-28 2022-07-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677262B1 (ko) * 2021-04-02 2024-06-24 몰렉스 엘엘씨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용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7245943B2 (ja) 2021-04-02 2023-03-2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632070B1 (ko) * 2021-04-02 2024-02-02 몰렉스 엘엘씨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용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22160921A (ja) 2021-04-07 2022-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0270A1 (en) * 2010-06-28 2013-08-15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201436376A (zh) * 2013-03-14 2014-09-1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連接器
TWM500365U (zh) * 2014-08-06 2015-05-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連接器組合
US20150140841A1 (en) * 2013-11-19 2015-05-21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eceptacl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7220B2 (ja) * 1996-11-26 2005-02-0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260343B2 (ja) * 1999-09-08 2002-02-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ピンヘッダ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45987B2 (en) * 2005-12-01 2010-12-07 Ddk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4207952B2 (ja) * 2005-12-1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33884B2 (ja) * 2007-03-01 2009-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12347B2 (ja) * 2007-04-24 2010-02-1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接続体
JP4809816B2 (ja) * 2007-08-31 2011-11-09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849145B2 (ja) * 2009-03-24 2012-01-11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とヘッダの嵌合状態を保持するロック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4911735B2 (ja) * 2009-08-18 2012-04-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049361B2 (ja) * 2010-02-10 2012-10-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CN103168395B (zh) * 2010-09-08 2015-11-25 莫列斯公司 电路板对电路板连接器
JP2012089336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
JP5807181B2 (ja) * 2011-02-07 2015-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908225B2 (ja) * 2011-07-06 2016-04-2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469722B2 (en) * 2011-11-24 2013-06-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137307A1 (en) * 2011-11-24 2013-05-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4170726A (ja) 2013-02-05 2014-09-18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電気コネクタ
JP6293431B2 (ja) * 2013-03-05 2018-03-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972855B2 (ja) * 2013-12-24 2016-08-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M497353U (zh) * 2014-08-20 2015-03-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04118319U (zh) * 2014-10-21 2015-01-21 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板到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0270A1 (en) * 2010-06-28 2013-08-15 Molex Incorpora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TW201436376A (zh) * 2013-03-14 2014-09-1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連接器
US20150140841A1 (en) * 2013-11-19 2015-05-21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500365U (zh) * 2014-08-06 2015-05-0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連接器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127976B (en) 2019-06-28
KR20170004840A (ko) 2017-01-11
JP6513509B2 (ja) 2019-05-15
US9543675B1 (en) 2017-01-10
JP2017016897A (ja) 2017-01-19
FI20165319A (fi) 2017-01-02
CN106329248B (zh) 2019-06-21
TW201703354A (zh) 2017-01-16
US20170005423A1 (en) 2017-01-05
CN106329248A (zh) 2017-01-11
KR101867666B1 (ko)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9531B (zh)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及連接器
JP7445703B2 (ja) コネクタ
TWI524598B (zh) 電連接器
CN212542738U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942818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13178718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装置
US1064442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set
TWI558002B (zh) 連接器
US10763604B2 (en) Plug, receptacle, and connector
CN108429029B (zh)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系统
TW201841442A (zh) 安裝金屬配件、連接器、插頭及連接系統
JP7403614B2 (ja) コネクタ
JP7562768B2 (ja) コネクタ
JP7266251B2 (ja) コネクタ
JP3217610U (ja) シリアルバスコネクタ
JP2014132586A (ja) 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