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474B - 自行車座管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座管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474B
TWI589474B TW103123618A TW103123618A TWI589474B TW I589474 B TWI589474 B TW I589474B TW 103123618 A TW103123618 A TW 103123618A TW 103123618 A TW103123618 A TW 103123618A TW I589474 B TWI589474 B TW I5894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assembly
cylinder
seat tube
adjustabl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2874A (zh
Inventor
白井豊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185,78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0469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2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4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6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saddle pillars, e.g. adjustable during r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254Lockable at fixed position
    • Y10T403/32426Plural distinct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座管總成 相關申請案的參照
本案為2014年2月20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第14/185,784號的部份連續申請案。該申請案的內容藉著參考而整個地結合於此。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座管總成。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為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自行車操作裝置。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另一個自行車組件為自行車座管總成。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及定位結構。第二缸筒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內。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與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至少部份地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重疊。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具有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的總長度不同的總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第一極小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大 整體長度相等。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之間。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大整體長度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極小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相等。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包含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第一容室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經由第一通道而與第二容室連通。第一容室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經由第二通道而與第二容室連通。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之間切換,以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包含支撐構件、流體缸筒、及可移動構件。支撐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流體缸筒伸縮式地移動,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支撐構件移動。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根據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位置而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之間切換。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通道包含第一閘門,此第一閘門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二通道包含第二閘門,此第二閘門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且被設置於與第一閘門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閘門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第一閘門及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不同的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閘門及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及第二打開位置不同的關閉位置的狀態中關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關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閘門及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及第二打開位置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具有第一截面面積。第二閘門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三打開位置的狀 態中具有第二截面面積。第二截面面積小於第一截面面積。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可移動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於支撐構件且被建構成從支撐構件突出。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以第一突出量從支撐構件突出。在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以與第一突出量不同的第二突出量從支撐構件突出。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流體缸筒包含內周邊表面、及從內周邊表面凹入的凹入內周邊表面。凹入內周邊表面界定比由內周邊表面所界定的內部直徑大的內部直徑。第一通道包含第三閘門,此第三閘門被建構成回應支撐構件與凹入內周邊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而打開及關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支撐構件包含被設置在支撐構件的外周邊上的密封構件。第三閘門在密封構件面對流體缸筒的凹入內周邊表面的狀態中打開。第三閘門在密封構件接觸流體缸筒的內周邊表面的狀態中關閉。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支撐構件與可移動構件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 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一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切換至第一可調整狀態。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二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切換至第二可調整狀態。於自行車操作裝置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不同。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座管總成被建構成使得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改變可移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的位置。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2‧‧‧操作纜線
2a‧‧‧內纜線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內周邊表面
12b‧‧‧中心開口
12c‧‧‧引導開口
12d‧‧‧內部空間
12e‧‧‧纜線導孔
14‧‧‧鉗夾構件
16‧‧‧操作構件
16a‧‧‧軸部
16b‧‧‧頭部
16c‧‧‧通孔
18‧‧‧纜線操作結構
20‧‧‧纜線支撐構件
21‧‧‧纜線支撐主體
22‧‧‧纜線附接部份
23‧‧‧支撐部份
23a‧‧‧突出部
24‧‧‧第一殼體
24a‧‧‧第一環狀部份
24b‧‧‧第一圓筒形部份
24c‧‧‧第一開口
26‧‧‧第二殼體
26a‧‧‧第二環狀部份
26b‧‧‧第二圓筒形部份
26c‧‧‧第二開口
27‧‧‧第三殼體
30‧‧‧第一滑動部件
32‧‧‧第二滑動部件
34‧‧‧桿件耦接結構
36‧‧‧第一桿件支撐部份
36a‧‧‧第一支撐孔
38‧‧‧第二桿件支撐部份
38a‧‧‧第二支撐孔
38b‧‧‧第一狹縫
38c‧‧‧第二狹縫
40‧‧‧樞銷
40a‧‧‧第一端部
40b‧‧‧第二端部
42‧‧‧第一偏壓元件
44‧‧‧第二偏壓元件
46‧‧‧第一偏壓構件
46a‧‧‧第一端部部份
46b‧‧‧第二端部部份
48‧‧‧第一彈簧支座
50‧‧‧第二彈簧支座
100‧‧‧自行車座管總成
102‧‧‧第一缸筒
104‧‧‧第二缸筒
106‧‧‧座椅附接部份
108‧‧‧定位結構
110‧‧‧支撐構件
112‧‧‧流體缸筒
112a‧‧‧凹部
112b‧‧‧第一內周邊表面
112c‧‧‧第二內周邊表面
112d‧‧‧凹入內周邊表面
112e‧‧‧內周邊表面
114‧‧‧可移動構件
116‧‧‧閥操作結構
118‧‧‧內管
120‧‧‧閥接收構件
120a‧‧‧第一通孔
120b‧‧‧第二通孔
121‧‧‧閥結構
122‧‧‧密封構件
210‧‧‧自行車操作裝置
300‧‧‧自行車座管總成
312a‧‧‧凹部
A1‧‧‧縱向軸線
A2‧‧‧旋轉軸線
A3‧‧‧樞轉軸線
A4‧‧‧中心軸線
A5‧‧‧纜線操作軸線
A11‧‧‧第一截面面積
A12‧‧‧第二截面面積
AMP1‧‧‧第一突出量
AMP2‧‧‧第二突出量
AR‧‧‧可調整範圍
AR1‧‧‧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
AR2‧‧‧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
AR31‧‧‧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
B1‧‧‧自行車部件
B2‧‧‧自行車組件
C1‧‧‧第一容室
C2‧‧‧第二容室
C3‧‧‧第一中間容室
C4‧‧‧第二中間容室
C30‧‧‧偏壓容室
D1‧‧‧旋轉方向
D11‧‧‧第一旋轉方向,第一方向
D12‧‧‧第二旋轉方向
D2‧‧‧纜線操作方向
D3‧‧‧第二方向
D10‧‧‧伸縮方向
DM1‧‧‧內部直徑
DM2‧‧‧內部直徑
G1‧‧‧第一引導部份
G2‧‧‧第二引導部份
G3‧‧‧第三引導部份
G22‧‧‧額外引導部份
GT1‧‧‧第一閘門
GT2‧‧‧第二閘門
GT3‧‧‧第三閘門
L0‧‧‧極大整體長度
L1‧‧‧第一整體長度
L2‧‧‧第二整體長度
L3‧‧‧極小整體長度
L31‧‧‧第三整體長度
M1‧‧‧第一移動量
M2‧‧‧第二移動量
P0‧‧‧靜置位置
P1‧‧‧第一操作位置
P2‧‧‧第二操作位置
P10‧‧‧關閉位置
P11‧‧‧第一打開位置
P12‧‧‧第二打開位置
P13‧‧‧第三打開位置
Pn‧‧‧中性位置
PP0‧‧‧靜置定位部份
PP1‧‧‧第一定位部份
PP2‧‧‧第二定位部份
R1‧‧‧第一旋轉角度
R2‧‧‧第二旋轉角度
SM1‧‧‧第一閘門密封構件
SM2‧‧‧第二閘門密封構件
SM4‧‧‧額外密封構件
T1‧‧‧第一路徑
T2‧‧‧第二路徑
T3‧‧‧第三路徑
T22‧‧‧額外路徑
V‧‧‧假想平面
W1‧‧‧通道
W11‧‧‧第一通道
W12‧‧‧第二通道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沿圖1的線II-I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 置的剖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分解立體圖。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
圖6為沿圖1的線VI-V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示意剖面圖(第一操作位置)。
圖7為沿圖1的線VII-VI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示意剖面圖(第二操作位置)。
圖8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第一操作位置)。
圖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第二操作位置)。
圖10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11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12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13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14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 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15為圖10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三打開位置)。
圖16為沿圖14的線XVI-XVI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17為沿圖15的線XVII-XVII所取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第三打開位置)。
圖18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剖面圖。
圖19為圖1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關閉位置)。
圖20為圖1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21為圖1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一打開位置)。
圖22為圖18所示的自行車座管總成的部份剖面圖(第二打開位置)。
圖23為根據修改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正視圖。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實施例
首先參考圖1,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可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1。自行車部件B1的可能例子包括自行車車把、把手柱(stem)、及自行車車架。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可操作被建構成可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操作的自行車組件B2。自行車組件B2的可能例子包括座管(seatpost)總成及自行車變速器。因為此些自行車組件在自行車領域中為已知的,所以自行車組件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自行車操作裝置10為由騎車者的右手操作的右手側控制裝置。對於熟習自行車領域者而言很明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組態可被適用於由騎車者的左手操作的左手側控制裝置。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左」、「右」、「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的自行車座椅(未顯示)上而面向自行車車把(未顯示)的騎車者而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0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在處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時所使用者被解讀。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12。底座構件12被建構成可被安裝於自行車部件B1。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具有環狀形狀且包含內周邊表面12a。內周邊表面12a界定中心開口 12b,而自行車部件B1通過中心開口12b。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部件B1具有縱向軸線A1。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建構成將自行車部件B1與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鉗夾在一起的鉗夾構件14。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操作構件16。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由使用者操作,以經由操作纜線2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2。底座構件12包含被建構成界定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可移動區域的引導開口12c。操作構件16延伸通過引導開口12c。
如在圖2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纜線操作結構18。底座構件12包含具有環狀形狀的內部空間12d。纜線操作結構18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的內部空間12d內。纜線操作結構18可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旋轉方向D1旋轉。舉例而言,旋轉軸線A2是由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的中心軸線界定,且與自行車部件B1的縱向軸線A1實質上同軸。
如在圖2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可繞樞轉軸線A3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操作結構18。操作構件16沿著與樞轉軸線A3交叉的中心軸線A4延伸。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垂直於樞轉軸線A3。操作構件16可以與纜線操作結構18一起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旋轉。樞轉軸線A3係實質上沿著纜線操作結構18的旋轉方向D1被界定。樞轉軸線A3可被界定成垂直於底座構件12的內周邊表面12a的徑向方 向。操作構件16及纜線操作結構18的構造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操作構件16可被固定於纜線操作結構18。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操作構件16可以與纜線操作結構18一起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與旋轉方向D1不同的方向傾斜。
如在圖2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纜線支撐構件20。操作纜線2的端部被連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更明確地說,纜線支撐構件20包含纜線支撐主體21及纜線附接部份22。纜線附接部份22被設置在纜線支撐主體21上。操作纜線2的內纜線2a的端部被附接於纜線附接部份22。底座構件12包含纜線導孔12e,而操作纜線2延伸通過纜線導孔12e。纜線導孔12e界定成為其中心縱向軸線的纜線操作軸線A5。
在纜線操作結構18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旋轉方向D1的第一旋轉方向D11旋轉時,操作纜線2(亦即,內纜線2a)從初始位置被拉取。在纜線操作結構18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與第一旋轉方向D11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D12旋轉時,操作纜線2(亦即,內纜線2a)朝向初始位置返回。
如在圖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被建構成可繞旋轉軸線A2旋轉地支撐纜線支撐構件20的支撐部份2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支撐部份23被建構成可滑動地接觸纜線支撐構件20,以可繞旋轉軸線A2旋轉地支撐纜線支撐構件20。底座構件12還包含第一殼體24、 第二殼體26、及第三殼體27。第二殼體26藉著緊固件(未顯示)例如螺釘而被緊固於第一殼體24。第三殼體27藉著緊固件(未顯示)例如螺釘而被緊固於第一殼體24及第二殼體26。第一殼體24具有第一環狀部份24a及第一圓筒形部份24b。第一環狀部份24a具有可供自行車部件B1(圖1)延伸通過的第一開口24c。第一圓筒形部份24b從第一環狀部份24a的外周邊突出。第二殼體26具有第二環狀部份26a及第二圓筒形部份26b。第二環狀部份26a具有可供自行車部件B1延伸通過的第二開口26c。第二圓筒形部份26b從第二環狀部份26a的外周邊突出。第一圓筒形部份24b、第二圓筒形部份26b、與第三殼體27被組裝成提供引導開口12c(圖1)。
支撐部份23被設置在第一殼體24與第二殼體26之間。支撐部份23經由突出部23a而被固定於第一環狀部份24a及第二環狀部份26a。支撐部份23界定底座構件12的中心開口12b。支撐部份23、第一殼體24、第二殼體26、及第三殼體27界定底座構件12的內部空間12d(圖2)。
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纜線支撐主體21具有圓筒形形狀,且被設置於支撐部份23的徑向外側。第一滑動部件30被裝配於纜線支撐構件20內。第二滑動部件32被裝配於纜線支撐構件20內。第一滑動部件30可與支撐部份23的外周邊表面相對滑動。第二滑動部件32可與支撐部份23的外 周邊表面相對滑動。纜線操作結構18的構造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可滑動地設置於纜線支撐主體21內。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滑動部件30及第二滑動部件32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與纜線支撐主體21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的單元構件。
如在圖3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還包含被建構成將操作構件16可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的桿件耦接結構34。桿件耦接結構34被設置在纜線支撐構件20的外周邊表面上。桿件耦接結構34包含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的每一個從纜線支撐主體21徑向向外突出。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於旋轉方向D1與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間隔開。操作構件16被部份地設置在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與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之間(圖2)。桿件耦接結構34還包含樞銷40,而此樞銷40被建構成將操作構件16可樞轉地耦接於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樞銷40被附接於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及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
如在圖4中所見的,樞銷40包含第一端部40a及第二端部40b。第一桿件支撐部份36包含第一支撐孔36a。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包含第二支撐孔38a。樞銷40的第一端部40a被裝配於第一支撐孔36a內。樞銷40 的第二端部40b被裝配於第二支撐孔38a內。
操作構件16包含軸部16a、及被設置於軸部16a的端部處的頭部16b。軸部16a包含可供樞銷40延伸通過的通孔16c。樞銷40界定操作構件16的樞轉軸線A3。頭部16b具有比軸部16a的外部極大直徑大的外部極大直徑。操作構件16可繞樞轉軸線A3相對於纜線支撐構件20樞轉。
如在圖4中所見的,桿件耦接結構34還包含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被固定於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的每一個為例如板片彈簧(leaf spring)。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的結構不限於舉例說明的實施例。舉例而言,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可為其他的偏壓元件,例如螺旋彈簧。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中的至少一個可被省略。
第二桿件支撐部份38包含第一狹縫38b及第二狹縫38c。第一偏壓元件42被部份地裝配於第一狹縫38b內。第二偏壓元件44被部份地裝配於第二狹縫38c內。操作構件16的軸部16a被設置在第一偏壓元件42與第二偏壓元件44之間。第一偏壓元件42及第二偏壓元件44被建構成將操作構件16彈性地定位於中性位置(neutral position)Pn。如在圖2中所見的,在操作構件 16被定位於中性位置Pn的狀態中,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實質上垂直於旋轉軸線A2。
如在圖5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可在底座構件12的引導開口12c內移動。操作構件16為說明的方便起見在圖5中被省略。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在圖5中,靜置位置P0、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是根據操作構件16的中心軸線A4而被界定。
更明確地說,第一路徑T1被界定成至少從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時的中心軸線A4延伸至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一操作位置P1時的中心軸線A4。第二路徑T2被界定成至少從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時的中心軸線A4延伸至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第二操作位置P2時的中心軸線A4。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至少部份地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完全不同。第一路徑T1被界定成為例如在靜置位置P0與第一操作位置P1之間具有極小行程的路徑。第二路徑T2被界定成為例如在靜置位置P0與第二操作位置P2之間具有極小行程的路徑。靜置位置P0可被界定成為第一路徑T1與第二路徑T2彼此交叉的位置點。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路徑T2被界定在 與上面有第一路徑T1被界定的平面不平行的平面上。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靜置位置」指的是一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例如,操作構件16)在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未被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操作的狀態中維持靜止不動所在的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操作位置」指的是該可移動的部份或零件已被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操作以實施自行車組件B2的操作所在的位置。
如在圖5中所見的,靜置位置P0被設置在垂直於旋轉軸線A2的假想平面V上。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都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第一操作位置P1被設置在相對於假想平面V與第二操作位置P2相反之側。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一個可被設置在假想平面V上。另外,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兩者可相對於假想平面V被設置在相同側。
如在圖5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靜置定位部份PP0、第一定位部份PP1、及第二定位部份PP2。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靜置位置P0。第一定位部份PP1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第一操作位置P1。 第二定位部份PP2被建構成可與操作構件16接觸,以將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定位於第二操作位置P2。
底座構件12包含第一引導部份G1及第二引導部份G2。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一定位部份PP1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二引導部份G2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更明確地說,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第一操作位置P1沿著第三路徑T3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第三路徑T3與第二路徑T2部份相同。
第二引導部份G2係於引導開口12c中在第一引導部份G1的相反側。操作構件16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第一引導部份G1與第二引導部份G2之間移動。底座構件12還包含第三引導部份G3,而此第三引導部份G3被建構成在第一操作位置P1與第二操作位置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三引導部份G3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二操作位置P2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靜置定位部份PP0、第一定位部份PP1、第二定位部份PP2、第一引導部份G1、第二引導部份G2、及第三引導部份G3界定底座構件12的引導開口12c。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將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第一移動量M1。纜線操作方向D2被界定成為例如平行於纜線導孔12e的纜線操作軸線A5的方向。
如在圖5及7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二移動量M2。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將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第二移動量M2。
如在圖6及7中所見的,第二移動量M2與第一移動量M1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移動量M2大於第一移動量M1。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移動量M2可小於第一移動量M1。
如在圖6中所見的,第一定位部份PP1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纜線操作結構18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一旋轉角度R1。第一定位 部份PP1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操作纜線2於纜線操作方向D2的第一移動量M1。
如在圖7中所見的,第二定位部份PP2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纜線操作結構18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第二旋轉角度R2。第二旋轉角度R2大於第一旋轉角度R1。第二定位部份PP2及靜置定位部份PP0被建構成界定操作纜線2於纜線操作方向D2的第二移動量M2。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藉著操作構件16而被移動於第一方向。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方向被界定成為旋轉方向D1的第一旋轉方向D11。第一方向可被界定成為第一旋轉方向D11以外的其他方向。第一旋轉方向D11在以下會被稱為第一方向D11。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繞旋轉軸線A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1旋轉。換句話說,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繞自行車部件B1的縱向軸線A1相對於底座構件12旋轉。
如在圖5及6中所見的,纜線操作結構18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藉著操作構件16而被移動於第一方向D11。纜線支撐構件20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一方向D11移動以於纜線操作方向D2拉取操作纜線2。
如在圖8及9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6被建構 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時被使用者傾斜於與第一方向D11不同的第二方向D3。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在操作構件16從靜置位置P0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的每一個時被使用者傾斜於第二方向D3。
如在圖2、8、及9中所見的,第二方向D3被界定成為操作構件16可繞樞轉軸線A3相對於纜線操作結構18樞轉的樞轉方向。操作構件16被可繞樞轉軸線A3樞轉地耦接於纜線支撐構件20,使得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被傾斜於第二方向D3。
返回至圖2,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一偏壓構件46,而此第一偏壓構件46被建構成偏壓纜線支撐構件20,使得操作構件16被設置於靜置位置P0。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偏壓構件46為拉伸螺旋彈簧(tension coil spring)。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為拉伸螺旋彈簧以外的其他偏壓構件。
纜線操作結構18包含從纜線支撐主體21徑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彈簧支座48。底座構件12包含於旋轉方向D1與第一彈簧支座48間隔開的第二彈簧支座50。第一偏壓構件46的第一端部部份46a被鉤掛於第一彈簧支座48。第一偏壓構件46的第二端部部份46b被鉤掛於第二彈簧支座50。
如在圖2中所見的,第一偏壓構件46被建構 成將纜線操作結構18偏壓成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二旋轉方向D12旋轉。如在圖5中所見的,在纜線操作結構18被偏壓成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第二旋轉方向D12旋轉的狀態中,操作構件16被壓抵於靜置定位部份PP0。此使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靜置位置P0。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偏壓構件46可被設置於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來操作的自行車組件。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用來操作數種自行車組件。以下會參考圖10至17敘述自行車組件B2的一個例子。
如在圖10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例如被用來經由操作纜線2而操作自行車座管總成100。操作纜線2被建構成被連接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以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極大整體長度L0及極小整體長度L3。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在可調整範圍AR內被調整,其中可調整範圍AR係被界定成為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的差異。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第一整體長度L1及第二整體長度L2。第一整體長度L1及第二整體長度L2被界定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一整體長度L1與第二整體長度L2彼此不同。
舉例而言,在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第一操作 位置P1以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的狀態中(圖6),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被調整至第一整體長度L1。在操作構件16被定位於第二操作位置P2以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拉取第二移動量M2的狀態中(圖7),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被調整至第二整體長度L2。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含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舉例而言,第一缸筒102被可拆卸地附接於座管(未顯示)。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缸筒104可被可拆卸地附接於座管。第二缸筒104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第一缸筒102內。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被建構成可於伸縮方向D10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二缸筒104包含座椅附接部份106,而自行車座椅(未顯示)可被附接於此座椅附接部份106。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及第二可調整狀態。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具有被建構成可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的結構。
舉例而言,在鎖定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被保持於經調整的整體長度。在鎖定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相對於彼此於伸縮方向D10被固定地定位。
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只是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而被調整至第一整體長度L1。更明確地說,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當第二缸筒104從相應於極大整體長度L0的位置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下移動時,第二缸筒104會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停止在相應於第一整體長度L1的位置。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可於伸縮方向D10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相對於彼此伸縮式地移動。
另外,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一操作位置P1而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被連續地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及第二缸筒104可於伸縮方向D10在極大整體長度L0與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相對於彼此伸縮式地移動。亦即,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內被連續地調整。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係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之間。
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可藉著將操作構件16操作至第二操作位置P2而在可調整範圍AR內被連續地調整。亦即,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 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可調整範圍AR)內被連續地調整。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係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整體長度L2顯示在可調整範圍AR內的可能的整體長度,而第一整體長度L1為預定的整體長度。
如在圖10中所見的,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彼此不同。更明確地說,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至少部份地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重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整個地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重疊且被包含在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內。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部份地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重疊。
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具有與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的總長度不同的總長度。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的總長度比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的總長度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不同。另一方面,第一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相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第一整體長度L1)比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長。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包 含定位結構108。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相對地定位。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鎖定狀態、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圖5)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切換至第一可調整狀態。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而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切換至第二可調整狀態。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5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為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的操作。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為操作構件16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的操作。
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5中所見的,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不同。另外,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與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不同。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從自行 車操作裝置10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傳輸至自行車座管總成100。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傳輸至自行車座管總成100。
如在圖5中所見的,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例如,第一路徑T1)分別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例如,第二路徑T2)不同。但是,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可以是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之一與第二操作的移動量或移動方向不同。在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與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不同的情況中,第一操作的移動方向及第二操作的移動方向可被界定在相同的假想平面上,且可被界定在相同的假想平面上成為彼此相反。
如在圖10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支撐構件110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流體缸筒112伸縮式地移動。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於伸縮方向D10延伸。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且可與第一缸筒102一起相對於第二缸筒104成整體地移動。流體缸筒112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且可與第二缸筒104一起相對於第一缸筒102成整體地移動。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支撐構件110可被設置於第二缸筒104內,且流體缸筒112可被設置於第一缸筒102內。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可移動構件114。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可相對於支撐構件 110移動。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還包含被附接於第一缸筒102的下方端部的閥操作結構116。閥操作結構116經由操作纜線2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移動構件114經由閥操作構件116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向上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114係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及第二操作(圖10)以經由閥操作構件116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向上移動。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支撐構件110包含內管118及閥接收構件120。閥接收構件120被固定於內管118的上方端部且被可滑動地設置於流體缸筒112內。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圖10)而改變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第一容室C1及第二容室C2。第一容室C1由支撐構件110(閥接收構件120)、流體缸筒112、及可移動構件114界定。第二容室C2由支撐構件110及流體缸筒112界定。第一容室C1及第二容室C2的每一個充填有例如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例如,油)。
支撐構件110及可移動構件114構成閥結構121。閥結構121具有關閉狀態(圖11)、第一打開狀態(圖12及13)、及第二打開狀態(圖14)。關閉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鎖定狀態。第一打開狀態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一可調整狀態。第二打開狀態 相應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第二可調整狀態。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114被可滑動地設置於內管118及閥接收構件120內。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可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在閥結構121的關閉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在閥結構121的第一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在閥結構121的第二打開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定位結構108包含偏壓元件(未顯示),此偏壓元件被建構成將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朝向關閉位置P10偏壓。
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關閉位置P10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接觸閥接收構件120以關閉閥結構121。關閉位置P10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靜置位置P0(圖5及10)。第一打開位置P11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位置P1(圖5、6、及10)。第二打開位置P12相應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二操作位置P2(圖5、7、及10)。可移動構件114的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圖10)而相對於支撐構件110在關閉位置P10與第二打開位置P12之間被連續地調整。可移動構件114的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第一操作位置P1(圖10)而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調整。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可移動構件114 被可移動地安裝於支撐構件110且被建構成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以第一突出量AMP1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可移動構件114以與第一突出量AMP1不同的第二突出量AMP2從支撐構件110突出。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第二突出量AMP2大於第一突出量AMP1。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包含第一通道W11及第二通道W12。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容室C1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可調整狀態中(亦即,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經由第一通道W11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一容室C1在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可調整狀態中(亦即,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經由第二通道W12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及第二通道W12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支撐構件110與可移動構件114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至少部份地不同。
如在圖12及14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之間切換,以將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 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可移動構件114被建構成根據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00的位置而將流體通道在第一通道W11與第二通道W12之間切換。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包含第一閘門GT1,此第一閘門GT1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一閘門GT1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打開。
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內周邊上的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可與可移動構件114接觸。第一閘門GT1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接觸可移動構件114的狀態中關閉(圖11)。第一閘門GT1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的狀態中打開(圖12)。
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二通道W12包含第二閘門GT2,此第二閘門GT2被建構成回應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二閘門GT2被設置於與第一閘門GT1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明確地說,第二閘門GT2被設置於在伸縮方向D10上與第一閘門GT1間隔開的位置,並且比第一閘門GT1較為靠近可移動構件114的上方端部。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不同的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打開。
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內周邊上的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可與可移動構件114接觸。第二閘門GT2在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的狀態中關閉(圖11)。第二閘門GT2在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的狀態中打開(圖14)。
如在圖11中所見的,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不同的關閉位置P10的狀態中關閉。在此狀態中,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及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使得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關閉。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二閘門GT2關閉。在此狀態中,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可移動構件114間隔開,使得第一閘門GT1打開,並且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接觸可移動構件114,使得第二閘門GT2關閉。
第一中間容室C3被界定在流體缸筒112與閥接收構件120之間。更明確地說,定位結構108包含被設置在閥接收構件120的外周邊上的額外密封構件SM4。第一中間容室C3是由流體缸筒112、閥接收構件120、及額外密封構件SM4界定。
第二中間容室C4被界定在可移動構件114與閥接收構件120之間。閥接收構件120包含第一通孔 120a及第二通孔120b。第一通孔120a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延伸,且被設置在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與第二閘門密封構件SM2之間。
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第一閘門GT1打開的狀態中,第一中間容室C3經由第一通孔120a而與第二中間容室C4連通。第二通孔120b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延伸且相對於第一閘門密封構件SM1被設置在與第一通孔120a相反之側。第二中間容室C4經由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額外密封構件SM4在伸縮方向D10上被設置在第一通孔120a與第二通孔120b之間。
如在圖15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P13的狀態中,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打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三打開位置P13被設置在第一打開位置P11與第二打開位置P12之間。
如在圖16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二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二閘門GT2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第一截面面積A11被界定在沿圖14的線XVI-XVI所取的截面上。如在圖17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設置於第三打開位置P13的狀態中,第二閘門GT2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第二截面面積A12被界定在沿圖15的線XVII-XVII所取的截面上。如在圖16及17 中所見的,第二截面面積A12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因為第二截面面積A12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所以由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大於由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因此,與第二閘門GT2的第一截面面積A11相比,第二閘門GT2的第二截面面積A12減小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移動速率。此容許使用者可精細地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流體缸筒112包含內周邊表面112e、及從內周邊表面112e凹入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界定比由內周邊表面112e所界定的內部直徑DM2大的內部直徑DM1。內周邊表面112e包含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及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被設置在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與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之間。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界定凹部112a。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第一通道W11包含第三閘門GT3,此第三閘門GT3係回應支撐構件110與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之間的相對位置而打開及關閉。第三閘門GT3被建構成打開及關閉被設置在第一容室C1與第一中間容室C3之間的第一通道W11。支撐構件110包含被設置在支撐構件110的外周邊上的密封構件122(第三閘門密封構件)。第三閘門GT3在密封構件122於閥接收構件120的徑向方向面對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 112d的狀態中打開。更明確地說,第三閘門GT3在有空間形成在密封構件122與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之間的狀態中打開。在第三閘門GT3打開的狀態中(亦即,在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的上方端部與下方端部之間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與第一中間容室C3連通。如在圖13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第三閘門GT3關閉。
以下詳細敘述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操作。如在圖11中所見的,在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為極大整體長度L0的狀態中,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的凹部112a的徑向內側。密封構件122與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間隔開,以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與密封構件122之間提供通道W1。通道W1為第一通道W11的一部份。
如在圖12中所見的,當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圖10)被使用者從靜置位置P0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可移動構件114從關閉位置P10被移動至第一打開位置P11。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中間容室C3、第一通孔120a、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W11而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可利用施加於座椅附接部 份106的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地移動。
如在圖13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通過凹部112a之後,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第一內周邊表面112b。在密封構件11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第三閘門GT3關閉。此防止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一容室C1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停止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下移動,且在可移動構件114從第一打開位置P11移動至關閉位置P10之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固定地定位於相應於第一整體長度L1(圖10)的位置。因此,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第二缸筒104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從極大整體長度L0向下地移動至由凹部112a所界定的第一整體長度L1。
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操作構件16被使用者從靜置位置P0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時,可移動構件114從關閉位置P10被移動至第二打開位置P12。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通道W12而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可利用施加於座椅附接部份106的騎車者的重量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下地移動。
此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在不經 由第一中間容室C3的情況下從第一容室C1流動至第二容室C2。因此,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與凹部112a無關地被連續地調整。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如在圖10中所見的,定位結構108被建構成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內被連續地調整。在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與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內被連續地調整。因此,可利用彼此不同的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及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而容易地調整自行車座椅(未顯示)的高度。舉例而言,可利用第一可調整狀態以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整體長度從極大整體長度L0容易地且/或精確地調整至預定的第一整體長度L1。
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操作的自行車組件B2不限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被用來操作自行車座管總成100以外的其他自行車組件。
自行車座管總成100不限於使得座管總成的整體長度可被連續地調整的液壓調整式座管。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應用於座管總成的情況中,座管總成可包含 使得座管總成的整體長度可被機械式地調整至多個預定的不同長度的機械結構而非液壓機構。
以自行車操作裝置10,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一路徑T1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另外,操作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從靜置位置P0沿著第二路徑T2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使得操作纜線2相對於底座構件12於纜線操作方向D2被拉取第二移動量M2。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至少部份地不同。第二移動量M2與第一移動量M1不同。因此,操作纜線2可回應單一操作構件(亦即,操作構件16)的操作而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及第二移動量M2的每一個。此容許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被簡化。
第二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8至22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300。除了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1的配置之外,自行車座管總成300具有與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如在圖18中所見的,不像根據第一實施例的 凹部112a,凹部312a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之與第一實施例的凹部112a相比較為上方的部份。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AR31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AR2被界定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之間。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與第二極大整體長度(極大整體長度L0)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極大整體長度(第三整體長度L31)比第二極大整體程度(極大整體長度L0)短。第一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極小整體長度L3)相等。
如在圖19中所見的,在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整體長度為極小整體長度L3的狀態中,密封構件122被設置在被設置於流體缸筒112的凹部312a的徑向內側。密封構件122與流體缸筒112的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間隔開,以在凹入內周邊表面112d與密封構件122之間提供通道W1。
如在圖20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一打開位置P11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一通道W11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在被充填於偏壓容室C30(圖18)內的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的壓力下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上移動。
如在圖21中所見的,在密封構件122經過凹部312a之後,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第二內周邊表面112c。第三閘門GT3在密封構件122接觸流體缸筒112的內周邊表面112e的狀態中關閉。此防止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二容室C2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而使第二缸筒104停止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向上移動,且在可移動構件114從第一打開位置P11移動至關閉位置P10之後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固定地定位於相應於第三整體長度L31(圖18)的位置。因此,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操作構件16被移動至第一操作位置P1時,第二缸筒104可相對於第一缸筒102從極小整體長度L3向上地移動至由凹部312a所界定的第三整體長度L31。
如在圖22中所見的,在可移動構件114被定位於第二打開位置P12的狀態中,第一容室C1經由第二中間容室C4及第二通孔120b而與第二容室C2連通。此容許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從第二容室C2經由第二通道W12而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而容許第二缸筒104在被充填於偏壓容室C30(圖18)內的可壓縮流體(例如,空氣)的壓力下相對於第一缸筒102被向上移動。
此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在不經由第一中間容室C3的情況下從第二容室C2流動至第一容室C1。因此,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位置可藉著使用自行車操作裝置10而與凹部312a無關 地被連續地調整。
如同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在可移動構件114相對於支撐構件110被設置於與第一打開位置P11及第二打開位置P12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P13(圖19至21)的狀態中,第一閘門GT1及第二閘門GT2打開。在此狀態中,因為第二截面面積A12(圖17)小於第一截面面積A11(圖16),所以由具有第二截面面積A12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大於由具有第一截面面積A11的第二閘門GT2所造成的流體阻力。因此,與第二閘門GT2的第一截面面積A11相比,第二閘門GT2的第二截面面積A12減小第一缸筒102與第二缸筒104之間的相對移動速率。此容許使用者可精細地調整自行車座管總成300的整體長度。
以自行車座管總成300,可獲得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座管總成100的功效相同的有利效果。
圖23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210可取代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用於自行車座管總成100及300。自行車操作裝置210除了引導開口的形狀外具有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在此處為簡潔起見將不會被再次詳細敘述及/或圖解說明。
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中,第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至少部份地不同。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 二路徑T2與第一路徑T1部份不同並且與第一路徑T1部份相同。第二路徑T2包含第一路徑T1及額外路徑T22。額外路徑T22是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界定至第二操作位置P2。
第一操作位置P1及第二操作位置P2中的至少一個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操作位置P2被設置在假想平面V上,而第一操作位置P1與假想平面V間隔開。
第二引導部份G2被建構成在靜置定位部份PP0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二引導部份G2包含第一引導部份G1及額外引導部份G22。額外引導部份G22被建構成在第一定位部份PP1與第二定位部份PP2之間引導操作構件16。第一引導部份G1被建構成容許操作構件16可在不經由靜置位置P0的情況下從第一操作位置P1被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P2。
以自行車操作裝置210,操作纜線2可回應單一操作構件(亦即,操作構件16)的操作而被拉取第一移動量M1(圖6)及第二移動量M2(圖7)的每一個。如同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此容許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結構可被簡化。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被附接」或「附接」涵蓋藉著將一元件直接附加於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該元件經由一或多個 中間構件而被間接地附接於該另一元件的組態、及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成整體亦即一個元件實質上為另一個元件的零件或部份的組態。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思的字眼,例如「被接合」、「被連接」、「被耦接」、「被安裝」、「被結合」、「被固定」、及其衍生字。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件」、及「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 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圖10:
2‧‧‧操作纜線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6‧‧‧操作構件
100‧‧‧自行車座管總成
102‧‧‧第一缸筒
104‧‧‧第二缸筒
106‧‧‧座椅附接部份
108‧‧‧定位結構
110‧‧‧支撐構件
112‧‧‧流體缸筒
112a‧‧‧凹部
114‧‧‧可移動構件
116‧‧‧閥操作結構
121‧‧‧閥結構
A1‧‧‧縱向軸線
A2‧‧‧旋轉軸線
A4‧‧‧中心軸線
AR‧‧‧可調整範圍
AR1‧‧‧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
AR2‧‧‧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
C30‧‧‧偏壓容室
D10‧‧‧伸縮方向
L0‧‧‧極大整體長度
L1‧‧‧第一整體長度
L2‧‧‧第二整體長度
L3‧‧‧極小整體長度
P0‧‧‧靜置位置
P1‧‧‧第一操作位置
P2‧‧‧第二操作位置
圖12:
100‧‧‧自行車座管總成
108‧‧‧定位結構
110‧‧‧支撐構件
112‧‧‧流體缸筒
112a‧‧‧凹部
112b‧‧‧第一內周邊表面
112c‧‧‧第二內周邊表面
112d‧‧‧凹入內周邊表面
112e‧‧‧內周邊表面
114‧‧‧可移動構件
118‧‧‧內管
120‧‧‧閥接收構件
120a‧‧‧第一通孔
120b‧‧‧第二通孔
121‧‧‧閥結構
122‧‧‧密封構件
AMP1‧‧‧第一突出量
C1‧‧‧第一容室
C2‧‧‧第二容室
C3‧‧‧第一中間容室
C4‧‧‧第二中間容室
D10‧‧‧伸縮方向
GT1‧‧‧第一閘門
GT2‧‧‧第二閘門
GT3‧‧‧第三閘門
P10‧‧‧關閉位置
P11‧‧‧第一打開位置
SM1‧‧‧第一閘門密封構件
SM2‧‧‧第二閘門密封構件
SM4‧‧‧額外密封構件
W1‧‧‧通道
W11‧‧‧第一通道

Claims (21)

  1.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及定位結構,其包含可移動構件,可移動地被設置在該第一缸筒及該第二缸筒的至少一者上,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回應該可移動構件的移動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其中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且在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該位置關係可在與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至少部份地與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具有與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的總長度不同的總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之間,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之間,且該第一極小整體長度與該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不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該第二極大整體長度相等。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一極小整體長度之間,該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被界定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第二極大整體長度與第二極小整體長度之間,且該第一極大整體長度與該第二極大整體長度不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極小整體長度與該第二極小整體長度相等。
  8.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及 定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其中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且在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該位置關係可在與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該定位結構包含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該第一容室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第一可調整狀態中經由該第一通道而與該第二容室連通,該第一容室在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中經由該第二通道而與該第二容室連通,且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將流體通道在該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之間切換,以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狀態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與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定位結構包含支撐構件、流體缸筒、及可移動構件,該支撐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流體缸筒伸縮式地移動,該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移動,且 該可移動構件被建構成根據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的位置而將該流體通道在該第一通道與該第二通道之間切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通道包含第一閘門,該第一閘門被建構成回應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的該位置而打開及關閉,且該第二通道包含第二閘門,該第二閘門被建構成回應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的位置而打開及關閉且被設置於與該第一閘門的位置不同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且該第一閘門及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該第一打開位置不同的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閘門及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該第一打開位置及該第二打開位置不同的關閉位置的狀態中關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 其中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關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閘門及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被設置於與該第一打開位置及該第二打開位置不同的第三打開位置的狀態中打開,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具有第一截面面積,該第二閘門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三打開位置的狀態中具有第二截面面積,且該第二截面面積小於該第一截面面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可移動構件被可移動地安裝於該支撐構件且被建構成從該支撐構件突出,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中,該可移動構件以第一突出量從該支撐構件突出,且在該可移動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中,該可移動構件以與該第一突出量不同的第二突出量從該支撐構件突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 該流體缸筒包含內周邊表面、及從該內周邊表面凹入的凹入內周邊表面,該凹入內周邊表面界定比由該內周邊表面所界定的內部直徑大的內部直徑,且該第一通道包含第三閘門,該第三閘門被建構成回應該支撐構件與該凹入內周邊表面之間的相對位置而打開及關閉。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支撐構件包含被設置在該支撐構件的外周邊上的密封構件,該第三閘門在該密封構件面對該流體缸筒的該凹入內周邊表面的狀態中打開,且該第三閘門在該密封構件接觸該流體缸筒的該內周邊表面的狀態中關閉。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第一通道及該第二通道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該支撐構件與該可移動構件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其中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狀態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與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
  20. 一種自行車座管總成,包含: 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其被建構成被伸縮式地接收於該第一缸筒內;及定位結構,其被建構成將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相對地定位,且被建構成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狀態在第一可調整狀態與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其中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位置關係可在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且在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中,該第一缸筒與該第二缸筒之間的該位置關係可在與該第一可調整位置範圍不同的第二可調整位置範圍內被連續地調整,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狀態在該第一可調整狀態與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之間切換,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一操作而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狀態切換至該第一可調整狀態,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第二操作而將該自行車座管總成的該狀態切換至該第二可調整狀態,且於該自行車操作裝置中,該第一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與該第二操作的移動量及移動方向中之至少一者不同。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自行車座管總成, 其中該定位結構被建構成回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操作而改變該可移動構件相對於該支撐構件的位置。
TW103123618A 2014-02-20 2014-07-09 自行車座管總成 TWI589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85,784 US9604691B2 (en) 2014-02-20 2014-02-20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4/300,172 US9499224B2 (en) 2014-02-20 2014-06-09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874A TW201532874A (zh) 2015-09-01
TWI589474B true TWI589474B (zh) 2017-07-01

Family

ID=5375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618A TWI589474B (zh) 2014-02-20 2014-07-09 自行車座管總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99224B2 (zh)
DE (1) DE102015200012B4 (zh)
TW (1) TWI589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86137B1 (en) * 2014-08-26 2021-10-13 Nine Point Eigh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telescoping elements
US9725124B2 (en) * 2015-09-18 2017-08-08 Chin-Sung Tsai Hidden adjustable seat tube device for bicycle
US10759483B2 (en) 2015-10-01 2020-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and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US9540063B1 (en) * 2015-10-09 2017-01-10 Shimano Inc. Bicycle actuation structure and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9963181B2 (en) * 2015-10-19 2018-05-08 Fox Factory, Inc. Infinite adjust seat post with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10472012B2 (en) 2016-02-05 2019-11-12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10131391B2 (en) * 2016-05-25 201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9957008B1 (en) * 2017-03-06 2018-05-01 Taiwan Hodaka Industrial Co., Ltd. Bicycle seatpost structure
ES1185933Y (es) * 2017-06-06 2017-09-14 Bages Estopa Ricard Tija telescopica para bicicletas
US10322762B2 (en) 2017-08-31 2019-06-18 Shimano Inc.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US10933935B2 (en) 2018-04-02 2021-03-02 Wolf Tooth Components, LLC Linear actuator system
US20190367114A1 (en) * 2018-05-31 2019-12-05 Crank Brothers, Inc. Height adjustable seat post
US11180212B2 (en) * 2018-07-17 2021-11-23 Shimano Inc.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for a telescopic apparatus of a human powered vehicle
CA3077761A1 (en) 2019-04-06 2020-10-06 D3 Innovation Inc. Dropper pos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ES2796976B2 (es) * 2019-05-31 2021-06-25 Univ Valladolid Tija universal regulable
US11767073B2 (en) * 2020-10-09 2023-09-26 D3 Innovation Inc. Bicycle dropper seat post assembly with a locking spring cartridge
CN113020657B (zh) * 2021-03-19 2022-04-08 重庆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短版镗孔加工装置
US11780520B1 (en) 2022-04-10 2023-10-10 D3 Innovation Inc. Bicycle dropper seat post assembly with a narrow gas spring cartridge
US11834121B2 (en) 2022-04-10 2023-12-05 D3 Innovation Inc. Bicycle dropper seat post assembly with a bottom mounted gas spring cartridge
US20230322318A1 (en) * 2022-04-10 2023-10-12 D3 Innovation Inc. Spring cartridge assembly with low oil level for bicycle dropper po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42311A (en) 1934-10-27 1936-02-06 Villiers Engineering Co Ltd Improvements in means for operating the wires or cabl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change-speed gears and for like purposes
AT216373B (de) 1959-05-13 1961-07-25 Magenwirth Kg Gustav Drehgriffbetätigte Bowdenzugverstelleinrichtung für Schaltvorrichtungen am Lenker einspurig gelenkter Fahrzeuge
US3406587A (en) 1966-09-23 1968-10-22 Schwinn Bicycle Co Bicycle gear shift mechanism
US3443825A (en) 1967-07-03 1969-05-13 Huffman Mfg Co Shift console for bicycle
JPS5016247A (zh) 1973-06-18 1975-02-20
US4807856A (en) 1987-10-08 1989-02-28 Gary Teckenbrock Adjustable bicycle seat post
US4938733A (en) 1988-01-06 1990-07-03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gear shi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872696A (en) 1988-05-27 1989-10-10 Gill G Herbert Remote release saddle post clamp
US4924723A (en) 1989-03-20 1990-05-15 Martin Cristie Shift console for bicycles
US5007675A (en) 1989-07-14 1991-04-16 Musto Mario S Fore-and-aft adjuster for bicycle seat
US5044592A (en) * 1990-02-16 1991-09-03 Henry Cienfuegos Adjustable seat for bicycles and the like
US5149034A (en) 1991-08-08 1992-09-22 Scott Ganaja Saddle positioning device for bicycles
US5370017A (en) 1993-07-07 1994-12-06 Krauer; Alwin Handlebar cable control with biased return feature
JP3470820B2 (ja) 1993-10-06 2003-1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装置
US5682794A (en) 1996-06-05 1997-11-0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control unit
US5829733A (en) 1996-11-29 1998-11-03 Becker; William R. Adjustable height shock absorbing bicycle seat mounting assembly
US5881602A (en) 1997-03-20 1999-03-16 Cirami; Salvatore Gearshift for dual derailleur bicycle
DE29806919U1 (de) 1998-04-17 1998-07-02 Tang Jen Hui Durch Drehen des Griffs zu betätigende Bremseinrichtung
DE19915336A1 (de) 1999-04-03 2000-10-05 Sram De Gmbh Schalter für ein Fahrradgetriebe
JP4065290B2 (ja) 2005-05-23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9797434B2 (en) 2005-09-14 2017-10-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JP4040057B2 (ja) 2005-09-14 2008-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CA2601207C (en) * 2006-07-07 2014-04-08 Jean Girard Single-leg support
TWI543903B (zh) * 2009-09-04 2016-08-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座椅高度調整方法
US8550551B2 (en) * 2010-04-16 2013-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 height adjustment method
US9511809B2 (en) 2010-02-23 2016-12-06 Shimano Inc.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ssembly
US8833786B2 (en) * 2011-08-24 2014-09-16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Automatic drop seatpo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9224B2 (en) 2016-11-22
DE102015200012A1 (de) 2015-08-20
DE102015200012B4 (de) 2021-05-06
TW201532874A (zh) 2015-09-01
US20150232142A1 (en) 2015-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474B (zh) 自行車座管總成
US9580123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TWI714823B (zh) 自行車伸縮裝置
TWI673204B (zh) 鏈條張力裝置
TWI586584B (zh) 鏈條張緊裝置
US9969447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9580124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9409588B2 (en) Steering damper with active adjustment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TWI693175B (zh) 自行車座桿總成
TWI639531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5123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67164B (zh) 自行車致動結構及自行車座管總成
TWI653178B (zh) 自行車輪圈之煞車
TWI642583B (zh) 自行車座管總成
US8408572B2 (en) Steering damper with active adjustment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CN106143697B (zh) 自行车座杆组件
EP2496468B1 (en) Steering damper with active adjustment of damping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