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2497B - Railway vehicles - Google Patents

Railway vehic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2497B
TWI542497B TW104117757A TW104117757A TWI542497B TW I542497 B TWI542497 B TW I542497B TW 104117757 A TW104117757 A TW 104117757A TW 104117757 A TW104117757 A TW 104117757A TW I542497 B TWI542497 B TW I5424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vehicle
support member
width direc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7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4321A (zh
Inventor
Toshiyuki Hirashima
Naotake Honda
Hiroshi Enomoto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Heavy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Heavy Ind Ltd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Heavy Ind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2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24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4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432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0Fl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00Underframes
    • B61F1/02Underframes with a single central si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00Carriages for ordinary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 B61D1/04General arrangements of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Description

鐵道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鐵道車輛,尤其係關於一種具備提高了隔熱性之底構造之鐵道車輛。
鐵道車輛結構體包括:底架;一對側車身結構體,設置於底架之車寬方向兩側;以及車頂結構體,涵蓋各側車身結構體之上而設置。底架具有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之一對側樑、及沿車寬方向延伸且連接於一對側樑之複數個橫樑。於底架之上方配置有底板,於底板之上方配置有座椅。
作為座椅之支持構造,如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般具有如下構造,即,於複數個橫樑之上方配置沿車輛長邊方向連續地延伸之座椅支承件,使該座椅支承件通過由橫樑支持之底板之間隙而露出於車內,利用該座椅支承件之露出部分支持座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5-664號公報
於專利文獻1之座椅之支持構造中,均將導熱率高之座椅支 承件與底架直接結合,進而座椅支承件露出於車內。尤其,鐵道車輛結構體包含導熱率高之金屬製複數個構件,該等構件藉由焊接或螺栓、鉚接等結合。因此,利用座椅支承件及底架而於車內外形成熱傳遞路徑,因而存在無法確保充分之隔熱性能之問題。而且,為了支持座椅使座椅支承件露出於車內,從而無法應用大尺寸之底板,因而隔熱性降低,並且底板之片數增加。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簡易之構造提高車體之隔熱性之鐵道車輛。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鐵道車輛具備底構造,該底構造包括:底架,具有一對側樑、及配置於上述一對側樑間之複數個橫樑;複數個底板支承件,於上述橫樑之上方,彼此於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隙而沿上述橫樑延伸,且固定於上述橫樑;一個以上之座椅支承件,通過上述間隙而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且固定於上述複數個橫樑;以及底板,自上方涵蓋大致整個面覆蓋上述底板支承件之上部及上述座椅支承件之上部,經由上述底板支承件及上述座椅支承件而由上述橫樑支持。
根據上述構成,並未使座椅支承件露出於車內,一方面利用隔熱性佳之底板自上方覆蓋導熱率高之座椅支承件之上部,一方面經由底板支承件及座椅支承件而由橫樑支持底板,因而能夠抑制由底架與底板之間形成之熱橋(heat bridge)所實現之熱傳遞。即,可抑制車體下方之熱自橫樑傳遞至底板,且可抑制來自底板下之冷氣進入至車內。進而,因利用底板自上方覆蓋座椅支承件之上部,故不必為了使座椅支承件露出於車內 而分割底板,從而可抑制底板之片數增加。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提供以簡易之構造提高車體之隔熱性之鐵道車輛。
G‧‧‧間隙
S1‧‧‧第1空間
S2‧‧‧第2空間
1‧‧‧鐵道車輛
3、103‧‧‧底架
10、110‧‧‧側樑
14‧‧‧橫樑
20‧‧‧底板
21、22、121‧‧‧底板支承件
21a、22a‧‧‧本體部
21b、22b‧‧‧凸緣部(固定部)
23‧‧‧座椅支承件
23a‧‧‧基底部
23b‧‧‧凸緣部
24‧‧‧側樑部底板支承件
25‧‧‧腳部(固定部)
110a‧‧‧上板部
110b‧‧‧側板部
110c‧‧‧下板部
110d‧‧‧連接板部
110g‧‧‧第1板部
110h‧‧‧第2板部
圖1係實施形態之鐵道車輛之概略側視圖。
圖2係底架、底板支持構造及底板之部分立體圖。
圖3係底架、底板支持構造及底板之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之部分剖面圖。
圖4係圖3之IV-IV線箭視剖面圖。
圖5係圖3之V-V線箭視剖面圖。
圖6係圖3之VI-VI線箭視剖面圖。
圖7係自底板支承件之上方觀察之俯視圖。
圖8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底架、底板支持構造及底板之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之部分剖面圖。
(實施形態)
以下,一邊參照各圖一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鐵道車輛]
如圖1所示,鐵道車輛1包括一對轉向架(bogie)2、及支持於轉向架2之車體(鐵道車輛結構體)7。車體7包括底架(底結構體)3、側 車身結構體4、車頂結構體5及端結構體6。側車身結構體4配置於底架3之車寬方向兩側,且形成有門開口4a及窗開口4b。車頂結構體5配置於各側車身結構體4之上方,且與各側車身結構體4連結。端結構體6配置於底架3之車輛長邊方向兩側。
底架3具有側樑10、端樑11、中樑12、枕樑13及橫樑14。側樑10為於底架3之車寬方向兩側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之樑。端樑11為沿車寬方向延伸之樑,將側樑10之兩端連接。枕樑13為沿車寬方向延伸之樑,配置於較各端樑11靠鐵道車輛1之車輛長邊方向之內側,且將一對側樑10連接。於各個枕樑13之下部連結有轉向架2。中樑12為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之樑,配置於端樑11與枕樑13之間,且將端樑11與枕樑13連接。橫樑14為沿車寬方向延伸之樑,於一對枕樑13之間配置有多個,且將一對側樑10連接。
如圖2所示,側樑10包括:第1板材15,具有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為大致L字狀之剖面;第2板材16,與第1板材15組合且具有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為大致W字狀之剖面;以及第3板材17,上表面朝向底架3之車寬方向內側而在水平方向上突出,且連接於第2板材16。第1板材15、第2板材16及第3板材17分別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第2板材16以與第1板材15之間形成內部空間之方式組合於第1板材15,藉此於側樑10形成中空構造。
橫樑14沿車寬方向延伸,且其兩端部藉由焊接而分別固定於一對側樑10。如圖4所示,作為一例,橫樑14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為C字狀之剖面。橫樑14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之上板部14a,自上板部14a向下方離開且沿水平方向延伸之下板部14c,及連接於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一端與下板部14c之車輛長邊方向之一端之側板部14b。
如圖2及3所示,於由一對側樑10及各橫樑14中鄰接之一對橫樑14所包圍之各區域,配置有具有浴缸(bathtub)形狀之底盤18,且該底盤18固定於一對側樑10與一對橫樑14。底盤18作為藉由承擔自一對側樑10或各橫樑14受到之壓縮負載及剪切負載而增強底架3之增強構件發揮功能。因此,作為一例,於底盤18之底壁部18a形成有: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且在車寬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隔配置之複數個凸部18a1,及以分別包圍複數個凸部18a1之方式相連之平坦部18a2。凸部18a1朝向鉛垂方向上側突出。於底盤18之下方配置有固定於車體7之未圖示之複數個車底設備(例如主變壓器或主轉換裝置等)。於底架3之上方配置有底板支持構造19,於底板支持構造19之上方配置有底板20。
[底板支持構造]
如圖2及3所示,底板支持構造19於車體7之內部自下方支持底板20。底板支持構造19具有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且固定於底架3。換言之,底板20涵蓋大致整個面自上方覆蓋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上部,藉此將來自車體7之下方之熱傳遞抑制為最小限度。
底板支承件21、22為配置於與橫樑14對應之位置之沿車寬方向延伸之支持構件,且固定於橫樑14。此處,如圖7所示,底板支承件21、22於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隙G而配置成一行。即,底板支承件21於底架3之車寬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底板支承件22於底架3之車寬方向之中央,在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隙G而配置成一行(參照圖7)。底板支承件21、22經由底盤18而固定於橫樑14之上板部14a。一個橫樑14上之間隙G之車寬方向位置與 車輛長邊方向上鄰接之另一橫樑14上之間隙G之車寬方向位置一致。底板支承件21、22包括:自橫樑14向上方離開且沿橫樑14延伸之本體部21a、22a(參照圖7),以及自本體部21a、22a向下方突出且固定於橫樑14之一個以上之固定部(凸緣部21b、22b及腳部25)。
關於底板支承件21、22之構成,一邊主要例示底板支承件21一邊進行具體說明。如圖4及6所示,底板支承件21之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基本上為通道形狀(字狀),且部分地設置有用以固定於橫樑14之腳部25。如此,與現有之構造相比,底板支承件21與橫樑14之接觸面積較小。
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具體而言,本體部21a具有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延伸之上板部(本體部21a之上部)21a1、及自上板部21a1之車輛長邊方向兩端部向下方延伸之一對側板部21a2,且內部形成有第1空間S1。上板部21a1之上表面形成為平坦。上板部21a1中形成有用以插通螺栓B3之複數個插通孔P1。此處,作為一例,一對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之長度彼此相等,底板支承件22之本體部22a之車寬方向之長度較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之長度長(參照圖2及7)。底板支承件21之上板部21a1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較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之1/3長。作為一例,上板部21a1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設定為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之70%以上且100%以下之範圍之值。另外,上板部21a1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亦可設定得較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長。
第1空間S1形成於底板支承件21之上板部21a1與橫樑14之上板部(橫樑14之上部)14a之間。底板支承件21於本體部21a之平坦上表面, 經由間隔件32而自下方支持底板20。於較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兩端靠內側之區域,各側板部21a2之下端與橫樑14分別相隔。具體而言,各側板部21a2之下端隔開間隙D而位於較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上表面靠上方處。如此,底板支承件21於橫樑14之上方對底板20進行支持,另一方面,內部形成有第1空間S1,且與橫樑14隔開間隙D而相隔,藉此能夠減少與橫樑14之接觸面積。藉此,橫樑14與底板支承件21之間之熱傳遞得到抑制。另外,若向第1空間S1填充玻璃纖維或陶瓷纖維等隔熱材料,則能夠進一步提高隔熱性能。
如圖2、圖5及7所示,於底板支承件21、22,在俯視時與座椅支承件23重疊的部分設置凸緣部21b、22b。配置於車寬方向兩側之底板支承件21中,一對凸緣部21b設置於底架3之車寬方向內側之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之一端部,且未設置於另一端部。配置於車寬方向中央之底板支承件22中,一對凸緣部22b分別設置於本體部22a之車寬方向之兩端部。即,於底板支承件21、22之任一者中,一對凸緣部21b、22b均未於本體部21a、22a之整個車寬方向上延伸,而是部分地設置於本體部21a、22a。凸緣部21b、22b自底板支承件21、22之下端於車輛長邊方向上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將底板支承件21、22固定於橫樑14。本體部21a、22a之設置有凸緣部21b、22b之部分為與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帽形狀。具體而言,各凸緣部21b、22b與座椅支承件23連結,藉此經由座椅支承件23將底板支承件21、22固定於橫樑14。凸緣部21b、22b除連結於座椅支承件23外,亦可例如連結於橫樑14之上板部14a。
另外,底板支承件22之本體部22a與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長度雖不同,但具有上板部22a1與側板部22b2,自車寬方向 觀察之剖面形狀及尺寸與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相同。而且,底板支承件22之凸緣部22b之形狀及尺寸與底板支承件21之凸緣部21b相同。
如圖6所示,於底板支承件21、22,在俯視時不與座椅支承件23重疊之區域部分地設置有腳部25。腳部25自本體部21a向下方突出,與橫樑14直接連結而將底板支承件21固定於橫樑14。具體而言,腳部25包括:一對側板部25a,藉由焊接而連接於一對側板部21a2,且向下方延伸;以及連接板部25b,將各側板部25a之下部彼此在水平方向上加以連接。腳部25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為朝向下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連接板部25b自上方觀察由本體部21a之上板部21a1所覆蓋。連接板部25b之下表面形成為平坦。連接板部25b之下表面經由底盤18而與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上表面相向。腳部25在連接板部25b之下表面經由底盤18而與上板部14a之上表面重合之狀態下,藉由將螺栓B1緊固而固定於上板部14a。藉此,底板支承件21被固定於橫樑14。自上板部14a之下表面露出之螺栓B1之部分由防水用之密封件35所覆蓋。
於各個底板支承件21、22,固定部之車寬方向長度(凸緣部21b、22b與腳部25之車寬方向之合計長度)設定得較本體部21a、22a之車寬方向長度短。底板支承件21中,於本體部21a之與設置有凸緣部21b之車寬方向之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以車寬方向位置與插通孔P1不同的方式連接有腳部25(參照圖2)。底板支承件22中,本體部21a之車寬方向中央連接有腳部25(參照圖7)。如此,於底板支承件21、22中,可使固定部(凸緣部21b、22b及腳部25)之車寬方向長度相對於本體部21a、22a之車寬方向長度縮短,藉此能夠抑制自橫樑14經由固定部向底板支承件21、22之熱傳遞。
腳部25之連接板部25b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較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之1/3長。作為一例,連接板部25b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設定為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之70%以上且100%以下之範圍之值。另外,連接板部25b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亦可於一對側板部25a能夠與本體部21a之一對側板部21a2連接之範圍內,設定得較上板部14a之車輛長邊方向之長度長。腳部25之材質與本體部21a相同,亦可為與本體部21a不同之材質(例如導熱性較本體部21a低之材料)。
如以上般,底板支承件21、22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之剖面不同之至少3個區。即,底板支承件21、22包括:與橫樑14相隔之第1區(參照圖4),於本體部21a、22a設置有一對凸緣部21b、22b之第2區(參照圖5),及於本體部21a、22a連接有腳部25之第3區(參照圖6)。
為了適當地抑制自橫樑14經由固定部(凸緣部21b、22b及腳部25)向底板支承件21、22傳遞熱,而使底板支承件21、22例如構成為如下。即,於各個底板支承件21、22,當將設置於本體部21a、22a之各凸緣部21b、22b與各座椅支承件23之固定部分的車寬方向之合計長度,與腳部25之車寬方向之合計長度之和設為LA,將該底板支承件21、22與橫樑14相隔之部分之車寬方向之長度設為LB時,LA設定得較LB短。
如圖7所示,例如底板支承件22中,LA相當於(L1+L2+L3),該(L1+L2+L3)為配置於本體部22a之車輛長邊方向兩側之各凸緣部22b與各座椅支承件23之固定部分的車寬方向之合計長度(L2+L3),與腳部25之車寬方向之長度L1之和。而且,LB相當於(L4+L5),該(L4+L5)為配置於本體部22a之車輛長邊方向一側之凸緣部22b與腳部25之間的底板 支承件22之車寬方向之長度L4,與配置於本體部22a之車輛長邊方向另一側之凸緣部22b與腳部25之間的底板支承件22之車寬方向之長度L5之和。底板支承件22中,LA(=L1+L2+L3)設定得較LB(=L4+L5)短。作為一例,底板支承件21、22中,LA分別設定為LB之5%以上且20%以下之範圍之值。而且,作為一例,底板支承件21、22中,腳部25之車寬方向之長度L1分別設定為底板支承件21、22之車寬方向之全長L6之1%以上且5%以下之範圍之值。
如圖2所示,座椅支承件23與底板支承件21、22一併在各橫樑14之上方支持底板20,且對配置於車內之座椅(未圖示)進行支持。座椅支承件23於複數個橫樑14之上方,通過在車寬方向上排列之底板支承件21、22之間的間隙G而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且固定於複數個橫樑14。具體而言,一個以上之座椅支承件23沿車輛長邊方向呈直線狀延伸,且固定於鄰接之兩個以上之橫樑14之各上板部14a。鐵道車輛1中,一對座椅支承件23於各個橫樑14之上方,通過在車寬方向上排列之2處之間隙G之各者而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即,座椅支承件23未被底板支承件21、22切斷。
座椅支承件23包含基底部23a及一對凸緣部23b,且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帽形狀。座椅支承件23沿相對於橫樑14正交之車輛長邊方向延伸。因此,座椅支承件23僅於與橫樑14交叉之凸緣部23b處接觸,因而可將熱傳遞路徑抑制為最小限度。座椅支承件23具有基底部23a、及自基底部23a之下部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之一對凸緣部23b,內部形成有第2空間S2。基底部23a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之上板部(基底部23a之上部)23a1、及自上板部23a1之車寬方向兩端部向下方延伸之一對側板部23a2。基底部 23a具有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上板部23a1之上表面平坦,於上板部23a1之上表面,形成有用以在車輛長邊方向上插通螺栓(未圖示)之複數個插通孔P2。第2空間S2形成於基底部23a之上板部23a1與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間。基底部23a之上表面之高度與底板支承件21、22之本體部21a、22a之各上表面之高度大致一致。
如圖5所示,座椅支承件23於基底部23a之平坦上表面,自下方經由間隔件33支持底板20。一對凸緣部23b於與底板支承件21之凸緣部21b重合之狀態下,將螺栓B2與螺母N2緊固而與凸緣部21b連結。而且,雖未圖示,但一對凸緣部23b於與底板支承件22之凸緣部22b重合之狀態下,將螺栓B2與螺母N2緊固,藉此與凸緣部22b連結。一對凸緣部23b於經由底盤18而與橫樑14之上板部14a重合之狀態下,藉由拉釘(blind rivet)BR固定於橫樑14。藉此,座椅支承件23固定於橫樑14,且底板支承件21、22之一端部經由座椅支承件23而固定於橫樑14。如此,座椅支承件23於橫樑14之上方支持底板20,另一方面,於內部形成有第2空間S2,且以長邊方向相對於橫樑14交叉之方式固定,藉此可減少與橫樑14之接觸面積。藉此,橫樑14與座椅支承件23之間之熱傳遞得到抑制。自上板部14a之下表面露出之拉釘BR之部分由防水用之密封件36所覆蓋。另外,座椅支承件23之與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亦可設為通道形狀。
如圖2所示,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於側樑10之上方支持底板20之車寬方向兩端。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配置於第3板材17之上方,且固定於第3板材17之上表面。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與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帽形狀。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包括:具有自車輛 長邊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之本體部24a,及自本體部24a之下部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之一對凸緣部24b。本體部24a之上表面平坦,且於上表面形成有用以在車輛長邊方向上插通螺栓B4(參照圖3)之複數個插通孔P3。本體部24a之上表面之高度與座椅支承件23之基底部23a和底板支承件21、22之本體部21a、22a之各上部之高度大致一致。一對凸緣部24b於與第3板材17之上表面重合之狀態下,藉由焊接而固定於第3板材17。藉此,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增強第3板材17而防止屈曲。而且,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於本體部24a之平坦上表面,經由間隔件31(參照圖3)自下方支持底板20。另外,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亦可與座椅支承件23同樣地,將與其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設為通道形狀。
底板20例如包含由SUS(Steel Use Stainless,不銹鋼)等薄金屬製板或纖維強化樹脂材覆蓋合板或輕木(balsa wood)材、或者發泡樹脂材等之整個面而成者、或者蜂窩板等。因此,底板20具有充分之剛性及不燃性(incombustible),隔熱性亦高。此種底板20具有俯視時沿車寬方向延伸之矩形之輪廓形狀,於底板支持構造19之上方在車輛長邊方向上配置有複數個,且固定於底板支承件21、22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底板20配置於與自鉛垂方向觀察與複數個橫樑14重疊、且與一對側樑10重疊之位置。底板20上,在與底板支承件21、22之插通孔P1對應之位置形成插通孔H1,在與座椅支承件23之插通孔P2對應之位置形成插通孔H2,及在與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插通孔P3對應之位置形成插通孔H3。
如圖4所示,底板20之位於車輛長邊方向之一端之第1端部30a1與底板20之位於車輛長邊方向之另一端之第2端部30a2,各自之厚度形 成為除底板20之第1端部30a1與第2端部30a2外之部分之厚度的1/2。第1端部30a1之上表面之高度與底板20之除第2端部30a2外之部分之上表面的高度一致,第2端部30a2之下表面之高度與底板20之除第1端部30a1外之部分之下表面的高度一致。於車輛長邊方向上鄰接之一對底板20,一底板20之第1端部30a1與另一底板20之第2端部30a2重合。藉此,鄰接之一對底板20之上表面之高度一致。而且,於第1端部30a1及第2端部30a2重合,且第2端部30a2經由間隔件32而重合於底板支承件21之本體部21a之各上表面之狀態下,經由底板20及底板支承件21之插通孔H1、P1而將螺栓B3與螺桿底座N3緊固,藉此一對底板20分別固定於底板支承件21。又,雖未圖示,但與上述情況同樣地,一對底板20分別固定於底板支承件22。
如圖3所示,於底板20經由間隔件31而與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本體部24a重合之狀態下,經由底板20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插通孔H3、P3(參照圖2)將螺栓B4與螺桿底座N4緊固,藉此底板20固定於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如此,底板20於自上方覆蓋底板支承件21、22之上板部21a1、22a2及座椅支承件23之基底部23a之上板部23a1之狀態下,經由底板支承件21、22而固定於橫樑14,且經由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而固定於側樑10。而且,於上述座椅經由底板20及間隔件33而與座椅支承件23重合之狀態下,經由底板20及座椅支承件23之插通孔H2、P2(參照圖2)將螺栓與螺桿底座(均未圖示)緊固,藉此上述座椅固定於座椅支承件23。
於底架3與底板20之間,用以將底架3與底板20之間隔熱之隔熱材料設置於規定部位。第1空間S1與第2空間S2中分別配置有隔熱材料50。而且,底架3與底板20之間,於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 底板支承件24之各周圍、間隙G、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本體部24a與第3板材17之間、底盤18與底板20之間,均分別配置有未圖示之隔熱材料。於側樑10及橫樑14之各內部未配置隔熱材料。
如以上說明般,鐵道車輛1中,並未使座椅支承件23露出於車內,利用隔熱性佳之底板20自上方覆蓋導熱率高之座椅支承件23之基底部23a,且經由底板支承件21、22及座椅支承件23而由橫樑14支持底板20,因而能夠抑制由底架3與底板20之間形成之熱橋所實現之熱傳遞。即,可抑制車體下方之熱自橫樑14傳遞至底板20,且可抑制來自車體下方之冷氣進入至車內。而且,因側樑10及橫樑14之各者與底板20相隔,故不需要向側樑10及橫樑14之各內部插入隔熱材料。進而,因自上方利用底板20覆蓋座椅支承件23之上板部23a1,故不需要為了使座椅支承件23露出於車內而分割底板20。因此,能夠抑制底板20之片數增加。由此,能夠以簡易之構造提高鐵道車輛1之車體之隔熱性。
而且,於底板支承件21、22之上板部21a1、22a1及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間形成第1空間S1,且於座椅支承件23之上板部23a1及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間形成第2空間S2,藉此可進一步抑制車體下方之熱分別自橫樑14傳遞至底板支承件21、22及座椅支承件23。如此,底板支承件21、22及座椅支承件23使為了支持底板20而固定於橫樑14之固定部分為最小限度而大幅減小與橫樑14之接觸面積,藉此能夠大幅地抑制車體下方與車內之間之熱傳遞。
而且,底板支承件21、22中,本體部21a、22a自橫樑14向上方離開,沿橫樑14延伸,並且底板支承件21、22之與橫樑14固定之固定部之 車寬方向長度(凸緣部21b、22b與腳部25之車寬方向之合計長度)設定得較本體部21a、22a之長度短,因而車體下方之熱不易自橫樑14傳遞至底板支承件21、22。而且,底板支承件21、22之本體部21a、22a隔開間隙D而與橫樑14相隔,因而可進一步抑制車體下方之熱自橫樑14經由底板支承件21、22向底板20傳遞。而且,本體部21a、22a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因而底板支承件21、22具有高結構強度。因此,底板支承件21、22即便例如自上方受到壓縮力亦不易變形,且於底板支承件21、22之上板部21a1、22a1之平坦上表面,能夠穩定地自下方支持底板20。
而且,藉由將底板支承件21、22之凸緣部21b、22b連結於座椅支承件23之凸緣部23b,能夠將複數個底板支承件21、22與一個以上之座椅支承件23牢固地連結。因此,可構成具有高結構強度之底板支持構造19。
而且,座椅支承件23中,基底部23a具有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因而座椅支承件23與底板支承件21、22之本體部21a、22a同樣地,具有高結構強度。因此,座椅支承件23即便例如自上方受到壓縮力亦不易變形,於基底部23a之上板部23a1之平坦上表面,可自下方穩定地支持底板20。而且,因於基底部23a之內部形成第2空間S2,故能夠抑制車體下方之熱自橫樑14經由座椅支承件23而向底板20傳遞。而且,藉由將自基底部23a之下部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之一對凸緣部23b固定於橫樑14,而能夠將座椅支承件23牢固地固定於橫樑14。
而且,底架3與底板20之間,可於間隙G、第1空間S1及第2空間S2之各者配置隔熱材料,因而即便未於側樑10及橫樑14之各內部配置隔熱材料,亦可適當地抑制車體下方之熱自橫樑14傳遞至底板20。
而且,因底板20經由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而支持於一對側樑10,故能夠藉由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自下方穩定地支持底板20。而且,由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支持底板20,藉此能夠避免底板20與一對側樑10接觸,因而可抑制車體下方之熱經由一對側樑10傳遞至底板20。由此,可適當地防止車體之隔熱性降低。
(變形例)
以下,以與實施形態之差異為中心對實施形態之變形例進行說明。圖8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底架103、底板支持構造119及底板20之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之部分剖面圖。
如圖8所示,底架103之側樑110具有上板部110a、側板部110b、下板部110c及連接板部110d。上板部110a於較橫樑14之車寬方向一端部之上板部14a靠上方處,沿水平方向延伸。下板部110c於較橫樑14之車寬方向一端部之下部(下板部14c)靠下方處,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固定於下板部14c。下板部14c之下表面與下板部110c之上表面重疊。側板部110b於較橫樑14之車寬方向一端部靠車寬方向外側處,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與側車身結構體4連接,且將上板部110a與下板部110c連接。具體而言,側板部110b將分別位於車寬方向外側之上板部110a之端部110e與下板部110c之端部110f連接。連接板部110d包含第1板部110g與第2板部110h,且將上板部110a與橫樑14之車寬方向一端部之上板部14a連接。第1板部110g自上板部110a之車寬方向內側之端部朝向橫樑14之上板部14a而向下方延伸。第2板部110h自第1板部110g之下端部沿橫樑14朝向車寬方向內側延伸,且連接於橫樑14之上板部14a。第2板部110h之下表面與上板部14a之上表面重疊。側樑110於上板部 110a,經由間隔件31自下方支持底板20。
於配置於底架103之車寬方向一端側之底板支承件121,在車寬方向外側之本體部121a之車寬方向之端部設置有一對凸緣部121c。一對凸緣部121c於經由底盤18而與第2板部110h之上表面重合之狀態下,藉由將螺栓與螺母或者螺桿底座(均未圖示)緊固,而連結於第2板部110h。藉此,車寬方向外側之底板支承件121之車寬方向之端部被固定於第2板部110h之上表面。為了避免本體部121a與第2板部110h之干涉,將位於第2板部110h之上方之本體部121a之下部部分地向上方切開。
如此,藉由將底板支承件121分別固定於橫樑14與側樑110,而可提高底架103與底板支持構造119之固定強度。而且,將連接板部110d之第1板部110g之高度尺寸相應於橫樑14之上板部14a之上表面之高度進行調節,藉此例如於維持著上板部110a之上表面之高度之狀態下,可降低橫樑14之高度尺寸,且可將上板部14a與下板部14c分別固定於側樑110。藉此,可維持底板20之上表面之高度,且可利用底板支持構造119適當地防止車體對於車體下方之熱之隔熱性降低,並且可實現橫樑14之重量減輕。而且,藉由例如降低側板部110b及橫樑14之各高度尺寸,而可降低底板20之上表面之高度,確保車內空間較大。
(其他)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形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變更、追加、或者刪除其構成。上述實施形態及上述變形例彼此可任意地加以組合,例如亦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一部分構成或方法應用於上述變形例。
上述實施形態中,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亦可不經由間隔件31~33而自下方直接支持底板20。而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底架3與底板20之間,於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各周圍、間隙G、第1空間S1及第2空間S2、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本體部24a與第3板材17之間、底盤18與底板20之間,可不必設置隔熱材料,而設置空氣層。而且,側樑10及橫樑14之各內部亦可配置隔熱材料。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底板20可設為涵蓋整個面自上方覆蓋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及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之構成,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即,不必完全覆蓋該等之全部,而以獲得大致同等之性能之程度或者獲得所需之隔熱性能之程度地覆蓋底板支承件21、22、座椅支承件23、側樑部底板支承件24。
3‧‧‧底架
4‧‧‧側車身結構體
10‧‧‧側樑
14‧‧‧橫樑
14a‧‧‧上板部
15‧‧‧第1板材
16‧‧‧第2板材
17‧‧‧第3板材
18‧‧‧底盤
18a‧‧‧底壁部
18a1‧‧‧凸部
18a2‧‧‧平坦部
19‧‧‧底板支持構造
20‧‧‧底板
21‧‧‧底板支承件
21a‧‧‧本體部
21b‧‧‧凸緣部
22‧‧‧底板支承件
22a‧‧‧本體部
22b‧‧‧凸緣部
23‧‧‧座椅支承件
23a‧‧‧基底部
23a1‧‧‧上板部
23b‧‧‧凸緣部
24‧‧‧側樑部底板支承件
24a‧‧‧本體部
24b‧‧‧凸緣部
25‧‧‧腳部
30a1‧‧‧第1端部
30a2‧‧‧第2端部
D‧‧‧間隙
G‧‧‧間隙
H1‧‧‧插通孔
H2‧‧‧插通孔
H3‧‧‧插通孔
S1‧‧‧第1空間
S2‧‧‧第2空間
P1‧‧‧插通孔
P2‧‧‧插通孔
P3‧‧‧插通孔

Claims (9)

  1. 一種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該底構造包括:底架,具有一對側樑、及配置於上述一對側樑間之複數個橫樑;複數個底板支承件,於上述橫樑之上方,彼此於車寬方向上隔開間隙而沿上述橫樑延伸,且固定於上述橫樑;一個以上之座椅支承件,通過上述間隙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且固定於上述複數個橫樑;以及底板,自上方涵蓋大致整個面覆蓋上述底板支承件之上部及上述座椅支承件之上部,經由上述底板支承件及上述座椅支承件而由上述橫樑支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於上述底板支承件之上部與上述橫樑之上部之間形成有第1空間,且於上述座椅支承件之上部與上述橫樑之上部之間形成有第2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進而包括側樑底板支承件,該側樑底板支承件於上述側樑之上方沿車輛長邊方向延伸,上述側樑底板支承件、上述底板支承件及上述座椅支承件之上部之高度大致一致,上述底板自上方涵蓋大致整個面覆蓋上述側樑底板支承件、上述底板支承件及上述座椅支承件之上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進而包括底盤,該底盤配置於由上述一對側樑及上述複數個橫樑中之鄰接之一對橫樑所包圍之區域,且固定於上述底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上述底板支承件包括:自上述橫樑向上方離開而沿上述橫樑延伸之本體部,及自上述本體部向下方突出而固定於上述橫樑之一個以上之固定部,於車寬方向上,上述固定部之長度較上述本體部之長度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上述本體部具有自車寬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於上述本體部之內部形成有上述第1空間,上述底板支承件於上述本體部之上部自下方支持上述底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上述座椅支承件包括基底部,該基底部具有自車輛長邊方向觀察為朝向上方凹陷之槽形狀之剖面,於上述基底部之內部形成有上述第2空間,上述座椅支承件於上述基底部之上部自下方支持上述底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上述座椅支承件、上述底板支承件及上述側樑底板支承件各自之與長邊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通道形狀或帽形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備底構造之鐵道車輛,其中上述側樑底板支承件包括:上板部,於較上述橫樑之車寬方向之一端部之上部靠上方處沿水平方向延伸;下板部,於較上述橫樑之車寬方向之一端部之下部靠下方處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固定於上述橫樑之車寬方向之一端部之下部;側板部,於較上述橫樑之車寬方向之一端部靠車寬方向外側處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將上述上板部與上述下板部加以連接;以及連接板部,將上述上板部與上述 橫樑之車寬方向一端部之上部加以連接,上述連接板部包括:第1板部,自上述上板部之車寬方向內側之端部朝向上述橫樑之上部向下方延伸;以及第2板部,自上述第1板部之下端部沿上述橫樑朝向車寬方向內側延伸,且與上述橫樑之上部連接,上述底板支承件之車寬方向外側之端部固定於上述第2板部之上表面。
TW104117757A 2015-03-20 2015-06-02 Railway vehicles TWI542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01569 WO2016151613A1 (ja) 2015-03-20 2015-03-20 鉄道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2497B true TWI542497B (zh) 2016-07-21
TW201634321A TW201634321A (zh) 2016-10-01

Family

ID=56977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7757A TWI542497B (zh) 2015-03-20 2015-06-02 Railway vehicle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1974B2 (zh)
JP (1) JP6522111B2 (zh)
CN (1) CN107406085B (zh)
SG (1) SG11201707601YA (zh)
TW (1) TWI542497B (zh)
WO (1) WO20161516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49764B2 (en) * 2015-02-27 2020-02-04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Attaching metal fitting, attaching unit, and railcar
CN107406085B (zh) * 2015-03-20 2019-04-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DE102017102561B4 (de) * 2017-02-09 2023-06-01 CG Rail - Chinesisch-Deutsches Forschungs- und Entwicklungszentrum für Bahn- und Verkehrstechnik Dresden GmbH Querträger zur Drehzapfenaufnahme mit Lastverteilungselement
FR3075142A1 (fr) * 2017-12-15 2019-06-21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Voiture de vehicule ferroviaire
CN110341792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梁盖板组件
RU195244U1 (ru) * 2019-04-30 2020-01-21 Сименс Акциенгезельшафт (Сименс АГ) Несъ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в подвагон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CA3112745A1 (en) * 2020-03-31 2021-09-30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Railroad freight car structure
CN111674413A (zh) * 2020-06-17 2020-09-18 江苏华复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列车上层地板结构
CN111976769B (zh) * 2020-08-20 2021-11-26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
US11787449B2 (en) * 2021-03-05 2023-10-17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Floor structure of a rail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floor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21736A (en) * 1914-06-17 1915-04-29 Warren Manlove Smith Impro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and Tramway and other Passenger Vehicles.
US3626464A (en) * 1969-04-22 1971-12-07 Pullman Inc Railroad car construction
DE3115699A1 (de) * 1981-04-18 1982-10-28 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GmbH, 8000 München Ausbildung des fussbodenbereiches von fahrzeugen mit befestigungseinrichtungen
JPS59153654A (ja) 1983-02-23 1984-09-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の床構造
JPS636970U (zh) 1986-06-27 1988-01-18
JPH0355263Y2 (zh) 1987-07-31 1991-12-09
JP2752004B2 (ja) 1991-02-05 1998-05-18 川重鉄道車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株式会社 乗物用胴体
JPH05254429A (ja) * 1992-03-13 1993-10-05 Tokyu Car Corp 鉄道車両用台枠
ZA933714B (en) * 1992-06-24 1994-01-03 Alusuisse Lonza Services Ag Sound proofing and vibration dampening elastic connecting element
DE19927005C1 (de) * 1999-06-09 2001-01-25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ositionieren und Nivellieren von Auflagern für den Fußbodenaufbau und für sonstige Einbauteile in Fahrzeugen,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e zur Personenbeförderung
JP2002362358A (ja) * 2001-06-05 2002-12-18 Hitachi Ltd 鉄道車両車体
US6554225B1 (en) * 2002-06-14 2003-04-29 The Boeing Company Commercial aircraft low cost, lightweight floor design
JP4640959B2 (ja) * 2005-07-08 2011-03-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軌条車両の床構造
JP2007090960A (ja) * 2005-09-27 2007-04-12 Tokyu Car Corp 鉄道車両の構体
JP4850519B2 (ja) * 2006-01-18 2012-0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軌条車両の床構造
DE102006032333B4 (de) * 2006-07-12 2008-06-26 Siemens Ag Fußbodenaufbau eines Fahrzeuges, insbesondere eines Schienenfahrzeuges
JP5086031B2 (ja) * 2007-10-30 2012-11-28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継ぎ手構造及び鉄道車両構体
AT508827B1 (de) * 2009-09-02 2011-06-15 Siemens Ag Oesterreich Längsverstärktes schienenfahrzeug
US8544796B2 (en) * 2010-03-23 2013-10-01 Be Aerospace, Inc. Passenger seat assembly with associated floor panel and aircraft sidewall attachment, and method
EP2550175A4 (en) * 2010-03-23 2015-04-01 Be Aerospace Inc PASSENGER SEAT ARRANGEMENT WITH CORRESPONDING FLOOR PANEL STRUCTURE
DE102010014301A1 (de) * 2010-04-09 2011-10-13 Premium Aerotec Gmbh Befestigungsanordnung und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eine Befestigungsanordnung
JP5697953B2 (ja) * 2010-11-08 2015-04-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床構造
JP5583553B2 (ja) * 2010-11-08 2014-09-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台枠構造
JP5858624B2 (ja) * 2011-02-11 2016-02-10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軌条車両車体
DE102011011633A1 (de) * 2011-02-17 2012-08-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b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Schienenfahrzeug-Fußboden
WO2012127533A1 (ja) * 2011-03-23 2012-09-2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耐熱床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FR2974615B1 (fr) * 2011-04-26 2014-05-30 Airbus Operations Sas Traverse destinee a etre utilisee pour realiser un plancher d'aeronef et plancher d'aeronef utilisant une telle traverse
JP5739829B2 (ja) * 2012-03-28 2015-06-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床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鉄道車両
FR2988687B1 (fr) * 2012-03-30 2014-09-05 Sogeclair Panneau monobloc de plancher pour vehicule de transport, plancher et vehicule de transport comprenant un tel panneau monobloc
JP5931548B2 (ja) * 2012-04-02 2016-06-0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DE102012214153A1 (de) * 2012-08-09 2014-03-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inschaliges Bodenprofil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CA2806886C (en) * 2013-02-20 2015-04-28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Heat resistant floor assembly for a rail vehicle
JP6106282B2 (ja) * 2013-11-12 2017-03-2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CN203727395U (zh) * 2014-03-17 2014-07-2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座椅安装结构
CN107249960B (zh) * 2015-02-27 2019-08-3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CN107406085B (zh) * 2015-03-20 2019-04-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铁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2111B2 (ja) 2019-05-29
CN107406085B (zh) 2019-04-16
CN107406085A (zh) 2017-11-28
TW201634321A (zh) 2016-10-01
US10471974B2 (en) 2019-11-12
SG11201707601YA (en) 2017-10-30
WO2016151613A1 (ja) 2016-09-29
JPWO2016151613A1 (ja) 2017-08-31
US20180043907A1 (en)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2497B (zh) Railway vehicles
US9592839B2 (en) Railcar
JP5243399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EP2204309B1 (en) Car body structure
US10549765B2 (en) Railcar
US9533692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railcar and railcar including same
US9751539B2 (en) Side bodyshell of railcar
JPWO2013157464A1 (ja) 軌条車両構体
US9487221B2 (en) Railcar bodyshell and railcar including same
CN108367758B (zh) 铁道车辆的车身
CN109109892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JP2012218571A (ja) 鉄道車両構体
KR100985165B1 (ko) 차량 구조체
JP6462534B2 (ja) 軌条車両構体
WO2020133934A1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JP5432733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JP2016037188A (ja) 軌条車両構体
JP7237692B2 (ja) 鉄道車両構体
JP2023022366A (ja) 軌条車両
JP2012051495A (ja) 鉄道車両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