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8945B - A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film composed of the composition - Google Patents
A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film composed of the composition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8945B TWI538945B TW101114536A TW101114536A TWI538945B TW I538945 B TWI538945 B TW I538945B TW 101114536 A TW101114536 A TW 101114536A TW 101114536 A TW101114536 A TW 101114536A TW I538945 B TWI538945 B TW I53894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component
- film
- propylene
- polypropyle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可獲得不透明性高、滑動性及外觀優異之薄膜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以及由該等所構成之薄膜。
聚丙烯樹脂已廣泛利用於包裝、容器、家電製品、汽車零件等領域。
食品包裝用、醫療用、工業用、農業用等薄膜或薄片依據用途,有要求高透明性(低霧濁值)者,相反的也有要求高不透明性(高霧濁值)者。
至於不透明薄膜為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於由結晶性聚丙烯所成之二軸延伸薄膜之至少一面上層合使由結晶性聚丙烯、聚乙烯、有機過氧化物所成之組成物至少經單軸延伸而成之薄膜而成之半透明二軸延伸層合薄膜。
又,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一種熱密封性消光之二軸延伸聚丙基薄膜,其特徵為將對丙烯共聚物、在190℃下之MFR為1g/10分鐘以下之低密度聚乙烯、在190℃下之MFR為0.01~0.3g/10分鐘之高密度聚乙烯,添加特定量之有機過氧化物、酚系抗氧化劑及脂肪酸之鹼金屬鹽之混合物,層合於聚丙烯薄膜之至少一面上。
[專利文獻1]特開昭56-383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5-329992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薄膜之透明性不足。另外,以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方法,由於使用極低MFR之高密度聚乙烯與低密度聚乙烯,故會有魚眼等問題之顧慮。
本發明所解決之課題係提供不透明性高、滑動性及外觀優異之薄膜,進而本發明提供可使用作為該薄膜之材料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為一種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使含有以下定義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混合物經熔融混合獲得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成分(A):丙烯之均聚物、或丙烯與一種以上之共聚單體所組成,且共聚單體之含量為20質量%以下之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但,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之總質量為100質量%)之聚丙烯成分(B):密度為0.900g/cm3以上未達0.970g/cm3,且在19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為0.5~3g/10分鐘之聚乙烯
成分(C):將1~30質量%之有機過氧化物含浸於粉末狀聚烯烴中獲得之主批料(但,有機過氧化物與粉末狀聚烯烴之合計量為100質量%),且前述混合物,以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時,成分(A)之含量為65~95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5~35質量%,且為相對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0.005~0.5質量份之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混合物。
又,本發明關於一種薄膜,其具有由前述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一層以上之薄膜。
依據本發明,可獲得不透明性高、滑動性及外觀優異之薄膜。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為使含有以下定義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混合物經熔融混合獲得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成分(A):丙烯之均聚物、或丙烯與一種以上之共聚單體所組成,且共聚單體之含量為20質量%以下之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但,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之總質量為100質量%)之聚丙烯
成分(B):密度為0.900g/cm3以上未達0.970g/cm3,且在19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為0.5~3g/10分鐘之聚乙烯成分(C):將1~30質量%之有機過氧化物含浸於粉末狀聚烯烴中獲得之主批料(但,有機過氧化物與粉末狀聚烯烴之合計量為100質量%),且前述混合物,以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時,成分(A)之含量為65~95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5~35質量%,且為相對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0.005~0.5質量份之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混合物。
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在23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以下簡稱為「MFR」),就該組成物之加工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0.1~100g/10分鐘,更好為0.1~50g/10分鐘,又更好為0.1~10g/10分鐘。該組成物之MFR可藉由改變成分(A)及成分(B)之分子量,或成分(C)之添加量予以調整。
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擠出膨脹(die swell)比(以下簡寫為「SR」)較好為1.00~1.25,更好為1.01~1.20。此處,所謂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SR為自毛細模嘴擠出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直徑D,與毛細模嘴之內徑d之比(D/d)。該SR係依據JIS K7199,在230℃之試驗溫度、2.16kg之公稱荷重下測定。
前述混合物中所含成分(A)與成分(B)之含量,以成分
(A)與成分(B)之合計質量作為100質量%時,成分(A)之含量為65~95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5~35質量%,較好成分(A)之含量為65~90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10~35質量%,更好成分(A)之含量為65~80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20~35質量%。
混合物中之成分(A)之含量少於65質量%時,熔融混合該混合物獲得之組成物之製膜性變差,由該組成物製造之薄膜多會出現許魚眼。
前述混合物中所含源自成分(C)之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相對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0.005~0.5質量份,較好為0.005~0.3質量份,更好為0.01~0.1質量份。含有成分(A)、(B)及(C)之混合物中之有機過氧化物含量少於0.005質量份時,由熔融混合該混合物獲得之組成物製造之薄膜之不透明性變得不足(換言之,該薄膜之霧濁值未充分提高),多於0.5質量份時,會有前述組成物之製膜性變差之情況。另外,將有機過氧化物直接添加於成分(A)與成分(B)中時,有機過氧化物未充分分散,大多會於所得薄膜上出現魚眼。藉由使用將有機過氧化物含浸在粉末狀聚烯烴中獲得之主批料,而提高有機過氧化物在調配時之作業性及安全性,可使有機過氧化物容易地均勻分散,可減低所得薄膜之魚眼。
成分(A)較好為結晶性聚丙烯,更好為等規聚丙烯。此處,所謂「結晶性聚丙烯」意指於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法(DSC)之升溫過程中,在140℃以上之溫度區域中存在波
峰(溶解焓)之聚丙烯。聚丙烯為丙烯之均聚物,或由丙烯與一種以上之共聚單體所成之丙烯系無規共聚物,至於共聚單體列舉為乙烯、碳數4以上之α-烯烴等。前述無規共聚物列舉為例如丙烯與乙烯之無規共聚物、丙烯與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及丙烯與乙烯及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構成前述無規共聚物之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列舉為例如1-丁烯、4-甲基戊烯-1、1-辛烯、1-己烯等,較好為1-丁烯。
成分(A)為丙烯系無規共聚物時,就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成形體之剛性之觀點而言,該共聚物中所含共聚單體之量以該共聚物之總質量作為100質量%時,為20質量%以下,較好為15質量%以下,更好為10質量%以下。
成分(A)之熔點就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成形體之剛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120℃以上,更好為125℃以上,又更好為166℃以下。
依據JIS-K7210,在230℃、2.16kg荷重下測定之成分(A)之MFR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擠出特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0.1~10g/10分鐘,更好為1~10g/10分鐘。
成分(A)可使用習知聚合觸媒,以習知聚合方法製造。
習知聚合觸媒列舉為例如含有鎂、鈦及鹵素之固態觸媒成分,與由有機鋁化合物及視需要使用之供電子性化合物等之第三成分所成之觸媒系統;由具有環戊二烯基環之
週期表第IV族過渡金屬之化合物與烷基鋁氧烷所組成之觸媒系統;及由具有環戊二烯基環之週期表第IV族之過渡金屬化合物、與其反應形成離子性錯合物之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所組成之觸媒系統等。較好為由含有鎂、鈦及鹵素之之固態觸媒成分、有機鋁化合物、及供電子性化合物所組成之觸媒系統,例如特開昭61-218606號公報、特開昭61-287904號公報、特開平1-319508號公報、特開平7-216017號公報等中所記載之觸媒系統。
至於習知之聚合方法列舉為例如使用惰性烴溶劑之漿料聚合法或溶劑聚合法,無溶劑之液相聚合法、氣相聚合法等,較好為氣相聚合法,或者連續進行前述聚合法中之兩種以上之方法,列舉為例如,液相-氣相聚合法等。
成分(B)列舉為例如密度為0.900g/cm3以上未達0.945g/cm3之聚乙烯之所謂「低密度聚乙烯」,密度為0.945g/cm3以上未達0.970g/cm3之聚乙烯之所謂「高密度聚乙烯」。調配密度未達0.900g/cm3之聚乙烯代替成分(B)時,會有薄膜之霧濁度不夠高之情況。
使用密度為0.900g/cm3以上未達0.945g/cm3之聚乙烯作為成分(B)時,該聚乙烯列舉為以TUBLAR法或WESSEL法製造之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但亦可為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構成該聚乙烯之α-烯烴為1-丁烯、1-己烯、1-辛烯等,較好為1-己烯。
成分(B)之熔點較好為100℃以上未達140℃,更好為110℃以上未達140℃。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耐熱性之觀
點而言,成分(B)之熔點較好為100℃以上。
依據JIS-K7210,在190℃、2.16kg荷重下測定之成分(B)之MFR為0.5~3g/10分鐘,較好為0.5~2g/10分鐘。成分(B)之MFR小於0.5g/10分鐘時,會有成為其獲得之薄膜中魚眼產生之原因之情況,大於3g/10分鐘時,會有所得薄膜之不透明性無法充分提高之情況。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有機過氧化物列舉為在10℃以上未達30℃之溫度下為固體者,及在10℃以上未達120℃之溫度下為液體者。亦包含在10℃以上未達30℃之溫度下為固體而藉由加熱至120℃之溫度範圍內亦可溶解成為液體者。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有機過氧化物可使用一種或混合使用兩種以上之有機過氧化物。
另外,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在10℃以上未達30℃之溫度下為固體之有機過氧化物可例示為粉狀或粒狀者。其粒徑並無特別限制,但就操作便利性,或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分布均勻性之觀點而言,通常為100~2000μm(或者可通過9網目之篩網),較好為100~1000μm(或者可通過16網目之篩網),更好為100~500μm(或者可通過32網目之篩網)。此處,以單位μm表示之粒徑為取橫軸為粒徑,取縱軸為粒子之累積重量百分率之粒徑累積分佈曲線中,於重量百分率50%時之粒徑(以下記為D50)。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有機過氧化物列舉為例如過氧化烷基類、過氧化二醯基類、過氧化酯類、過氧化碳酸
酯類等。過氧化烷基類列舉為例如二枯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枯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炔-3、第三丁基枯基、1,3-雙(第三丁基過氧基異丙基)苯、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過氧壬烷等。
過氧化二醯基類列舉為例如苯甲醯基過氧化物、月桂醯基過氧化物、癸醯基過氧化物等。過氧化酯類列舉為例如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新癸酸酯、α-枯基過氧基新癸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新癸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新庚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特戊酸酯、第三己基過氧基特戊酸酯、1,1,3,3-四甲基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第三戊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2-乙基己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異丁酸酯、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六氫對苯二甲酸酯、第三戊基過氧基3,5,5-三甲基己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3,5,5-三甲基己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乙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苯甲酸酯、二丁基過氧基三甲基己二酸酯等。
過氧化碳酸酯類列舉為例如二-3-甲氧基丁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2-乙基己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異丙基過氧基碳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基異丙基碳酸酯、二(4-第三丁基環己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鯨蠟基過氧基二碳酸酯、二肉荳蔻基過氧基二碳酸酯等。
成分(C)之調製中所用之有機過氧化物較好為過氧化
烷類,更好為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1,3-雙(第三丁基過氧基異丙基)苯或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過氧壬烷。
成分(C)為將有機過氧化物含浸於粉末狀之聚烯烴中所調製之粉末,本說明書中,稱該粉末為「主批料」。藉由使用該主批料,可獲得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時之有機過氧化物之操作性獲得提高,且可獲得魚眼較少之薄膜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為1~30質量%,較好為3~20質量%(但,有機過氧化物與粉末狀聚丙烯之合計量為100質量%)。
以雷射繞射式粒徑分布測定法獲得之粉末狀聚烯烴之粒徑累積分布曲線中於質量百分率50%之粒徑(D50),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時之有機過氧化物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200μm~700μm。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其一樣態為丙烯均聚物,另一樣態為具有由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與由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及源自碳數4~10之α-烯烴之構造單位所組成之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構造單位之丙烯共聚物,其他樣態為該等之混合物。又,以下說明中,「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與「源自碳數4~10之α-烯烴之構造單位」總稱為「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較好為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80~100質量%,與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0~20質量%之聚烯烴(但,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與源自共聚單體之構
造單位之合計為100質量%)。
作為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丙烯共聚物中所含之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與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較好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80~99.9質量%,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0.1~20質量%,更好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85~99.9質量%,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0.1~15質量%,又更好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90~99質量%,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1~10質量%,最好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90~97質量%,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為3~10質量%(但,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之含量與源自共聚單體之構造單位之含量之合計為100質量%)。
前述丙烯共聚物中所含碳數4~10之α-烯烴列舉為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等,較好為1-丁烯、1-己烯或1-辛烯。
至於前述丙烯共聚物列舉為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丙烯與碳數4~10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丙烯與乙烯與碳數4~10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等。至於丙烯與碳數4~10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列舉為丙烯-1-丁烯無規共聚物、丙烯-1-己烯無規共聚物、丙烯-1-辛烯無規共聚物、丙烯-1-癸烯無規共聚物等。丙烯與乙烯與碳數4~10之α-烯烴之無規共聚物列舉為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己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丙烯-乙烯-1-癸烯共聚物等。成分(C)用之粉末狀聚烯烴可為該等
之丙烯共聚物之混合物,亦可為丙烯均聚物與丙烯共聚物之混合物。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較好為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丙烯-1-丁烯無規共聚物粒子或丙烯-乙烯-1-無規共聚物粒子,更好為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90~97質量%與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3~10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90~97質量%與源自1-丁烯之構造單位3~10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或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80~98質量%、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1~10質量%及源自1-丁烯之構造單位1~10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又更好為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93~97質量%與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3~7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93~97質量%與源自1-丁烯之構造單位3~7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或具有源自丙烯之構造單位85~98質量%、源自乙烯之構造單位1~5質量%、及源自1-丁烯之構造單位1~10質量%之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粒子。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較好為丙烯與其他烯烴之共聚物之顯示結晶性之共聚物粒子。共聚物之結晶性程度可以該共聚物中所含之20℃二甲苯可溶份(以下記為CXS)之量表示,共聚物之CXS較多時表示該共聚物中之非晶部分較多,且該共聚物顯示結晶性低,共聚物之CXS較少時表示該共聚物之非晶部分較少,且該共聚物顯示結晶性高。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CXS含量較好為0.5質量%以上
未達20質量%,更好為0.5質量%以上未達10質量%,又更好為1質量%以上未達5質量%。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熔點較好為120℃以上未達160℃。
此處,所謂熔點意指以示差掃描熱量分析法(DSC)測定之熔融吸熱曲線之最大波峰之波峰溫度。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熔點係與前述CXS之含量同樣,為成分(C)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之結晶性程度之指標。
在溫度230℃、荷重2.16kg測定之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MFR,就所得薄膜之物性或抑制該薄膜中魚眼產生之觀點而言,較好為1~50g/10分鐘,更好為1~30g/10分鐘,又更好為2~20g/10分鐘。
在135℃四氫萘中測定之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極限黏度([η]),就所得薄膜之物性或抑制該薄膜中魚眼產生之觀點而言,較好為1dl/g以上未達3dl/g,更好為1.3dl/g以上未達3dl/g,更好為1.5dl/g以上未達2.5dl/g。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表觀鬆比重較好為0.20g/cm3以上未達0.45g/cm3。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較好為粒徑分佈於特定範圍內之粒子之集合。其粒徑分佈係以雷射繞射式粒徑分佈測定法(未使用介質之乾式法)求得。所謂乾式雷射繞射式粒徑分佈測定法係使用雷射繞射式粒徑分佈測定裝置(例如,Sympatec公司製造之HELOS&RODOS(商品名)等),在未使用溶劑下測定粒徑分佈之方法。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粒徑未達100μm之粒子含量較好為1質量%以上未達20質量%,粒徑未達300μm之粒子含量較好為5質量%以上未達80質量%,粒徑未達1000μm之粒子含量較好為80質量%以上。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粒徑累積分佈曲線中,於質量百分率50%之粒徑(D50)較好為100μm以上未達700μm,粒徑累積分佈曲線中,於質量百分率99%之粒徑(以下記為D99)較好為500μm以上未達2000μm。
針對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之粒徑分佈,就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高含量化、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濃度均一性、以及成分(C)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粒徑未達1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未達10質量%,粒徑未達3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上未達70質量%,粒徑未達10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80質量%以上,D50為200μm以上未達700μm,D99為700μm以上未達2000μm,更好,粒徑未達1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1質量%以上未達5質量%,粒徑未達3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10質量%以上未達50質量%,粒徑未達1000μm之粒子之含量為80質量%以上,D50為300μm以上未達700μm,D99為900μm以上未達2000μm。
前述粉末狀聚烯烴例示為使用習知之聚合觸媒,使用烯烴作為單體,以習知聚合方法製造之聚烯烴粒子,將以習知之聚合方法製造之聚烯烴粉碎獲得之粒子,使以習知聚合方法製造之聚烯烴在其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再
經冷卻固化,且粉碎所得固化物獲得之粒子等。
前述聚烯烴粒子或聚烯烴之製造中使用之聚合觸媒可例示為齊格勒(Ziegler)型觸媒系統;齊格勒-納塔(Ziegler-Natta)型觸媒系統;具有環戊二烯環之週期表第IV族過渡金屬之化合物與烷基鋁氧烷所組成之觸媒系統;由具有環戊二烯環之週期表第IV族過渡金屬之化合物、與其反應形成離子性錯合物之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所組成之觸媒系統;以及將如具有環戊二烯環之週期表第IV族過渡金屬之化合物、形成離子性錯合物之化合物及有機鋁化合物之觸媒成分擔持在如二氧化矽及黏土礦物之無機粒子上而成之觸媒系統。該等觸媒系統記載於例如特開昭61-218606號公報、特開平5-194685號公報、特開平7-216017號公報、特開平9-316147號公報、特開平10-212319號公報、特開2004-182981號公報、特開2004-067850號公報中。聚合觸媒亦可為在上述觸媒系統存在下,使單體預聚合而調製之預聚合觸媒。
至於聚烯烴粒子或聚烯烴之製造方法,可例示為以聚合溫度下為液狀之烯烴作為介質進行聚合之塊體聚合法;在如丙烷、丁烷、異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及辛烷之惰性烴溶劑中進行聚合之溶液聚合法或漿料聚合法;及以氣體狀態之單體作為介質,在該介質中使氣體狀態之單體聚合之氣相聚合法。該等聚合方法可以批式、連續式或該等之組合進行。該等聚合方法亦可使用連結兩個以上之聚合反應槽,於各聚合反應槽中調整聚合物之組成或特性之連
續多段式進行。就工業上且經濟之觀點而言,較好為連續式氣相聚合法,或連續的進行塊體聚合法與氣相聚合法之塊體-氣相聚合法。該等聚合方法中之如聚合溫度、聚合壓力、單體濃度、觸媒投入量及聚合時間之條件係依據成分(C)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而適當改變且決定。聚烯烴之粒子或聚烯烴亦可在比其熔解溫度低之溫度下乾燥以去除該聚合中之如超低分子量寡聚物之副產物或殘留溶劑。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為在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聚烯烴,接著經冷卻固化,且粉碎所得固化物獲得之粒子之情況下,其熔融混合方法列舉為使用熔融擠出機或如班伯里混練機之習知熔融混合裝置,在聚烯烴之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該聚烯烴之方法。前述聚烯烴為丙烯聚合物時,熔融混合時之溫度較好為180℃以上,更好為180~300℃,又更好為180~250℃。
習知之熔融混合裝置可例示為如東芝機械(股)製造之SE(註冊商標)、池貝(股)製造之FS(註冊商標)、Technovel(股)製造之SZW(註冊商標)等之單軸擠出機,如Coperion Werner Pfleiderer製造之ZSK(註冊商標)、東芝機械(股)製造之TEM(註冊商標)、日本製鋼所(股)製造之TEX(註冊商標)、Technovel(股)製造之KZW(註冊商標)之二軸同向旋轉擠出機,及如日本製鋼所(股)製造之CMP(註冊商標)、神戶製鋼所(股)製造之FCW(註冊商標)或NCM(註冊商標)或LCM(註冊商標)之二軸不同向旋轉擠出機。
熔融混合聚烯烴,進而冷卻固化獲得之固化物之形狀可例示為線股、薄片、平板、及將線股切斷成適當長度而成之顆粒。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亦可含有中和劑、抗氧化劑等習知之添加劑以抑制儲存中之氧化劣化且使安定化。添加劑之調配可藉混練機等攪拌混合法,或熔融混合法等習知之混合方法進行。調配前述添加劑時其調配量通常相對於前述粉末狀聚烯烴100質量份,為0.001~0.5質量份,較好為0.01~0.2質量份。
使用粉碎聚烯烴獲得之粒子、或在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聚烯烴,接著經冷卻固化,且粉碎所得固化物獲得之粒子作為前述粉末狀聚烯烴時,其粒子之製造可使用習知之粉碎裝置。
習知之粉碎裝置可例示為螺旋研磨機、渦流研磨機(turbo mill)、針腳磨碎機(pin mill)、錘磨機、JET研磨機、噴射氣流粉碎機(單軌噴射研磨機、JET-O-MILL)、切碎研磨機、轉子切碎研磨機、珠粒研磨機、球磨機、滾筒研磨機、介質研磨機(star mill)、顎式壓碎研磨機、葉輪式研磨機、振動研磨機、衝擊式粉碎機等。
用以獲得具有目標粒徑分佈之粉末狀聚烯烴之較佳粉碎方法列舉為使用液態氮粉碎之冷凍粉碎法。
冷凍粉碎法係將在液態氮(約-196℃)環境下粉碎聚烯烴而得之粒子,或將在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聚烯烴,接著經冷卻固化所得之固化物粉碎獲得之粒子,冷卻至其
脆化點以下之溫度後,使用渦流研磨機、針腳式粉碎機、錘磨機、LINREX MILL、葉輪式研磨機、螺旋研磨機等粉碎機進行粉碎之方法。
且,粉碎聚烯烴所得之粒子,為了達成目標之粒徑分佈,可通過過濾器。該過濾器可使用習知規格者。
至於習知過濾器列舉為編織金網、波浪狀金網、熔接金網、除沫器(demister)、螺旋狀金網、層合金屬過濾器、金屬燒結過濾器等。至於編織金網可例示為平織之織金網、斜紋織之織金網、緞紋織之織金網、平疊織之織金網、斜紋疊織之織金網等。過濾器材質可為金屬製或樹脂製之任一種,較好為不鏽鋼製。聚烯烴之粉碎粒子可通過一片過濾器,亦可通過重疊之複數片過濾器,且,可一階段通過過濾器,另亦可分兩階段以上通過過濾器,亦可併用不同規格(材質、形狀、開孔等)之過濾器。過濾器之開孔係依據目標粒徑分佈適當決定。
就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高含量化、成分(C)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濃度均一性之觀點而言,尤其,為了獲得操作性優異之成分(C)之粉末狀聚烯烴,過濾器之開孔較好為100~3000μm,更好為300~2000μm,又更好為300~1500 μm。所謂過濾器之開孔為依據JIS-B8356之方法,由通過過濾器中值之最大玻璃珠之粒徑(μm)定義之值。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為粉碎聚烯烴獲得之粒子時,可高濃度地含有有機過氧化物,且就有效
地製造操作性優異之成分(C)之觀點而言,較好為滿足特定粒徑分佈之聚烯烴粒子。
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為粉碎聚烯烴獲得之粒子時,粉碎前之聚烯烴之以D50表示之大小較好為700~5000μm,更好為700~3000μm,又更好為700~1500μm。
另外,成分(C)之調製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為在熔點以上之溫度熔融混合聚烯烴,接著經冷卻固化,且粉碎所得固化物獲得之粒子時,以最長部分之長度表示之該固化物之大小通常為1~50mm,較好為2~10mm,更好為2~5mm。又,該固化物之形狀,就粉碎該固化物獲得之粒子之生產性、生產安定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直徑2~5mm之顆粒狀。
將有機過氧化物含浸在成分(C)中使用之粉末狀聚烯烴中之方法以使用習知混合機邊混合粉末狀聚烯烴邊添加有機過氧化物之方法較佳。習知混合機可例示為滾筒式混合機、亨歇爾混合機、超高速混合機等。
本發明中,亦可於含有前述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前述混合物中添加添加劑。至於添加劑列舉為例如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滑劑、造核劑、防霧劑、抗結塊劑等。
該各種添加劑之調配量相對於成分(A)及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較好為0.01~0.5質量份。
至於滑劑可使用作為樹脂用滑劑而習知之烴系化合物
、脂肪酸系化合物、高級醇系化合物、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脂肪酸酯系化合物、金屬皂系化合物等,尤其以使用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或金屬皂系化合物較佳。
烴系化合物列舉為例如液體石蠟、石蠟、合成聚乙烯蠟等。脂肪酸系化合物列舉為例如肉荳蔻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山萮酸、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油酸、芥酸、鯊油酸(nervonic acid)、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等。高級醇系化合物列舉為例如硬脂醇、山萮醇、油醇、月桂醇等。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列舉為飽和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或不飽和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具體而言列舉為肉荳蔻酸醯胺、棕櫚酸醯胺、硬脂酸醯胺、花生酸醯胺、山萮酸醯胺、二十四烷酸醯胺、油酸醯胺、芥酸醯胺、鯊油酸醯胺、亞油酸醯胺、亞麻酸醯胺、花生四烯酸醯胺、伸乙基雙十八烷醯胺、亞甲基雙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羥基硬脂酸醯胺、伸乙基雙己酸醯胺、伸乙基雙己酸醯胺等,較好為油酸醯胺、山萮酸醯胺、芥酸醯胺,更好為芥酸醯胺。脂肪酸酯系化合物列舉為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單縮水甘油酯、硬化蓖麻油等。至於金屬皂系化合物舉例為硬脂酸鋰、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鋇、硬脂酸鋅、月桂酸鈣、月桂酸鋇、月桂酸鋅、辛酸鋅、蓖麻酸鈣、蓖麻酸鋇、蓖麻酸鋅、山萮基磷酸鋅、硬脂基磷酸鋅等,較好為硬脂酸鎂或硬脂酸鈣。
本發明之薄膜為具有由上述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
一層以上之薄膜,係將該組成物製膜而獲得。
本發明之薄膜厚度,就剛性或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較好為5μm以上未達100μm,更好為10μm以上未達80μm,更好為10μm以上未達70μm。
由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製膜之方法列舉為例如使用樹脂薄膜之製造中通常使用之T模嘴法、吹塑法、軋光法等以單層薄膜製膜之方法,以及以多層薄膜之至少一層而製膜之方法。
本發明之薄膜可為單層薄膜,亦可為含有至少一層由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之多層薄膜。且,本發明之薄膜可為未延伸薄膜,亦可為使該未延伸薄膜以單軸方向或二軸方向延伸而製造之延伸薄膜。較好為未延伸薄膜。
多層薄膜係由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成之層與其他層所成之薄膜,至於其他層列舉為例如由丙烯均聚物所成之層、由丙烯與乙烯及碳數4以上之α-烯烴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之共聚單體所成之丙烯系無規或嵌段共聚物所成之層,或該等之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或聚丁烯等烯烴系樹脂、乙烯與α-烯烴之共聚物彈性體等之混合物之層、聚丙烯二軸延伸薄膜、未延伸或延伸尼龍薄膜或延伸聚對苯二甲酸酯薄膜等。
至於多層薄膜之製造方法,列舉為例如共擠出加工法、擠出層合法、熱層合法、乾式層合法等。
以下,以實施例及比較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物性之測定方法顯示如下述。
高分子材料之MFR係依據JIS K7210測定。
聚丙烯之MFR係在230℃、2.16kg荷重下測定。
聚乙烯之MFR係在190℃、2.16kg之荷重下測定。
含有聚丙烯與聚乙烯,且聚丙烯為主成分之組成物之MFR係在230℃、2.16kg之荷重下測定。
高分子材料之擠出膨脹比係依據JIS K7199,在230℃之試驗溫度、2.16kg之公稱荷重下測定。
聚丙烯中之共聚單體含量係依據高分子分析手冊(1995年,紀伊國書店發行)之第616頁中記載之方法,以紅外線分光法進行測定而求得。
使聚丙烯之試料1g完全溶解於沸騰二甲苯100ml中之後,降溫至20℃,在20℃下放置4小時。隨後,將所
得混合物過濾成析出物與溶液,使濾液乾固且在減壓下於70℃下乾燥,獲得殘留物。測定所得殘留物之質量,算出其相對於溶解之上述試料質量之比例,且藉此求得20℃二甲苯可溶成份量(CXS)。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計(Perkin Elmer公司製造之DSC),在氮氣環境下,使試料片約10mg在220℃保持5分鐘後,以300℃/分鐘之速度冷卻至150℃。該試料片在150℃保持1分鐘後,以5℃/分鐘之速度降溫至50℃。
隨後在50℃保持該試料片1分鐘後,以5℃/分鐘之速度升溫測定熔解吸熱曲線,且以所得熔解吸熱曲線之最大波峰之波峰溫度作為Tm(熔點)。
又,使用本測定器,以5℃/分鐘之降溫速度及5℃/分鐘之升溫速度測定之銦(In)之Tm為156.6℃。
聚乙烯之密度係依據JIS K7112之A法(水中置換法)測定。
薄膜之透明性指標之濁度(單位:%)係依據JIS K7136測定。
薄膜之滑動性指標的摩擦係數(μs、μk)係依據JIS K7125測定。此處,μs、μk分別為靜摩擦係數、動摩擦係數。摩擦係數愈低滑動性愈優異。
使用薄膜之每單位面積存在之魚眼個數作為薄膜外觀良好與否之指標。使用設置於製膜機上之NIRECO(股)公司製造之薄膜缺陷檢查裝置MujiKen,測定薄膜每1m2面積上存在之直徑100μm以上之魚眼數。表1及表2中記載之FE意指魚眼。檢查裝置之規格如下。
照相機:一次元CCD,8,192畫素
掃描速率:最大約0.06msec/線(160MHz)
解析能:50μm/畫素
(A1):丙烯含量=96.0質量%,乙烯含量=4.0質量%,MFR=6.2g/10分鐘,熔點=142℃,CXS含量=2.9質量%之結晶性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
(A2):丙烯含量=94.4質量%,乙烯含量=5.6質量%,MFR=1.4g/10分鐘,熔點=133℃,CXS含量=5.0質量%之結晶性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
(A3):MFR=7.8g/10分鐘,熔點=165℃,CXS含量=0.8質量%之丙烯均聚物
(A4):MFR=0.5g/10分鐘,熔點=165℃,CXS含量=0.4質量%之丙烯均聚物
(A5):丙烯含量=90.7質量%,乙烯含量=2.5質量%,丁烯含量=6.8質量%,MFR=3.5g/10分鐘,熔點=132℃,CXS含量=2.5質量%之結晶性丙烯/乙烯/丁烯無規共聚物
(B1):京葉Polyethylene(股)公司製造 高密度聚乙烯E3100(密度=0.952g/cm3),MFR=1.0g/10分鐘)
(B2):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 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註冊商標)αCS8051(乙烯/1-己烯共聚物,密度=0.940g/cm3,MFR=2.2g/10分鐘,熔點=127℃)
(B3):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 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註冊商標)E FV102(乙烯/1-己烯共聚物,密度=0.926g/cm3,MFR=0.73g/10分鐘,熔點=125℃)
(B4):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 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註冊商標)F218-0(密度=0.919g/cm3,MFR=1.0g/10分鐘,熔點=109℃)
(B5):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 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註冊商標)E FV103(乙烯/1-己烯共聚物,密度=0.905g/cm3,MFR=1.0g/10分鐘,熔點=113℃)
(B6):京葉Polyethylene(股)公司製造 高密度聚乙烯G2500(密度=0.961g/cm3),MFR=5.4g/10分鐘)
(B7):京葉Polyethylene(股)公司製造 高密度聚乙烯
G1900(密度=0.955g/cm3,MFR=16g/10分鐘)
(B8):PRIME POLYMER(股)公司製造 高密度聚乙烯HI-ZEX(註冊商標)7000F(密度=0.950g/cm3,MFR=0.05g/10分鐘)
(B9):住友化學(股)公司製造 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SUMIKATHENE(註冊商標)E FV401(乙烯/1-己烯共聚物,密度=0.905g/cm3,MFR=3.8g/10分鐘,熔點=113℃)
(B10):三井化學(股)公司製造 超低密度聚乙烯TAFMER(註冊商標)A0550S(乙烯/丁烯共聚物,密度=0.860g/cm3,MFR=0.6g/10分鐘,熔點<50℃)
(C1):使丙烯含量=93.3質量%,乙烯含量=2.2質量%,丁烯含量=4.5質量%,MFR=7.0g/10分鐘,熔點=140℃,CXS含量=1.7質量%之結晶性丙烯/乙烯/丁烯無規共聚物在液態氮中充分冷卻後,將該共聚物連續導入葉輪式混合機中進行粉碎處理,藉由使所得粉碎物通過過濾器予以分級,獲得粒徑D50=400μm之粉末狀聚烯烴,對該粉末含浸8質量%之PERHEXA(註冊商標)25B(日本油脂(股)製造,化學明: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而成之聚烯烴系主批料。
添加聚丙烯(A1)80質量%、聚乙烯(B1)20質量%、對
於(A1)與(B1)之合計量100質量份之含浸有機過氧化物之主批料(C1)為0.31質量份、硬脂酸鈣(共同藥品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05質量份、抗氧化劑(Irganox(註冊商標)1010(汽巴特用化學品公司製造))0.05質量份、抗氧化劑(Irganox(註冊商標)1076(汽巴特用化學品公司製造))0.01質量份,以亨歇爾混合機混合3分鐘後,在220℃熔融混練,獲得顆粒。所得顆粒之MFR為12g/10分鐘,SR為1.06。
在具備T模嘴之50mm 之擠出機中,在溫度240℃下熔融混合先前獲得之顆粒,且自前述T模嘴擠出。使擠出之樹脂調溫至40℃,藉由承載於以18m/分鐘之速度旋轉之冷卻輥上輸送而冷卻固化,獲得厚度30μm之薄膜。所得薄膜之物性示於表1。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分別將聚丙烯(A1)之調配量變更為70質量%,聚乙烯(B1)之調配量變更為30質量%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8.8g/10分鐘,SR為1.18,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2),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4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6.4g/10分鐘,SR為1.10,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3)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5g/10分鐘,SR為1.08,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7.0g/10分鐘,SR為1.10,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2),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28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9.8g/10分鐘,SR為1.06,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
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3),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4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7g/10分鐘,SR為1.11,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3),且其調配量變更為30質量%,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4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1g/10分鐘,SR為1.27,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分別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3),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3)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7g/10分鐘,SR為1.10,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4),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28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6g/10分鐘,SR為1.29,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05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7.0g/10分鐘,SR為1.10,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8.0g/10分鐘,SR為1.09,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主
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油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7.5g/10分鐘,SR為1.08,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山萮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8.2g/10分鐘,SR為1.08,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2),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0.7g/10分鐘,SR為1.08,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5),主
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5.4g/10分鐘,SR為1.05,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5),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5),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7.7g/10分鐘,SR為1.05,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魚眼少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分別將聚丙烯(A1)之調配量變更為60質量%,聚乙烯(B1)之調配量變更為40質量%,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4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7.0g/10分鐘,SR為1.24,所得薄膜有無數個開孔。
實施例1中,除將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04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
。所得顆粒之MFR為6.5g/10分鐘,SR為1.22,所得薄膜之霧濁度不夠高。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6)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8g/10分鐘,SR為1.15,所得薄膜之霧濁度不夠高。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換成聚乙烯(B7)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20g/10分鐘,SR為2.29,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低,魚眼多,外觀差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8),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3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5g/10分鐘,SR為1.14。所得薄膜為以缺陷檢測器檢出之魚眼較多,出現許多極大的魚眼,且外觀差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之調配量變更為100質
量%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29g/10分鐘,SR為1.00,所得薄膜為霧濁度高、滑動性差之薄膜。
以滾筒混合機將比較例6中獲得之顆粒80質量%及聚乙烯(B1)20質量%進行顆粒摻混後,以實施例1為準進行製膜,獲得薄膜。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不夠高,魚眼多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3),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04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6.2g/10分鐘,SR為1.29,所得薄膜之霧濁度不夠高。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9)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5g/10分鐘,SR為1.84,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低,滑動性差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3),且
其調配量變更為40質量%,主批料(C1)之調配量變更為0.45質量份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6.0g/10分鐘,SR為1.43,所得薄膜之霧濁度雖高,但魚眼多,且薄膜上有無數個開孔。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聚乙烯(B1)變更為聚乙烯(B10),主批料(C1)之量變更為0.80質量份,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15g/10分鐘,SR為1.84。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低,滑動性差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未使用主批料(C1)而添加0.064質量份之PERHEXA(註冊商標)25B(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3.3g/10分鐘,SR為1.53,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低,魚眼極多,且外觀差之薄膜。
實施例1中,除將聚丙烯(A1)變更為聚丙烯(A4),未
使用主批料(C1)而添加0.080質量份之PERHEXA(註冊商標)25B(日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且添加0.1質量份之芥酸醯胺作為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以外,餘以實施例1為準,製備顆粒,且獲得薄膜。所得顆粒之MFR為6.9g/10分鐘,SR為1.16,所得薄膜為霧濁度低,魚眼極多,且外觀差之薄膜。
本發明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可利用於食品用、工業用
、農業用等之薄片或薄膜。若使用本組成物製膜,則即使未使用如抗結塊劑之無機物仍可使表面粗面化,獲得霧濁度高、滑動性優異、如魚眼般之外觀上缺陷少之薄膜。
Claims (8)
- 一種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使含有以下定義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混合物經熔融混合獲得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成分(A):丙烯之均聚物、或丙烯與一種以上之共聚單體所組成,且共聚單體之含量為20質量%以下之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但,丙烯系無規共聚物之總質量為100質量%)之聚丙烯、成分(B):密度為0.900g/cm3以上未達0.970g/cm3,且在19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為0.5~3g/10分鐘之聚乙烯、成分(C):將1~30質量%之有機過氧化物含浸於粉末狀聚烯烴中獲得之主批料(但,有機過氧化物與粉末狀聚烯烴之合計量為100質量%),且前述混合物中,以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時,成分(A)之含量為65~95質量%,成分(B)之含量為5~35質量%,且成分(C)之含量為相對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使前述有機過氧化物成為含有0.005~0.5質量份的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中成分(B)為密度0.900g/cm3以上未達0.945g/cm3之聚乙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 中成分(B)為密度0.945g/cm3以上未達0.970g/cm3之聚乙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中成分(A)係在23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為0.1~10g/10分鐘之聚丙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混合物相對於成分(A)與成分(B)之合計100質量份,另含有0.01~0.5質量份之脂肪酸醯胺系化合物。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中成分(A)係在230℃、2.16kg荷重下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為0.1~10g/10分鐘之聚丙烯。
- 一種薄膜,其具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所組成之一層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薄膜,其係未延伸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00885 | 2011-04-28 | ||
JP2011100884 | 2011-04-28 | ||
JP2012039771A JP5895590B2 (ja) | 2011-04-28 | 2012-02-27 |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5267A TW201305267A (zh) | 2013-02-01 |
TWI538945B true TWI538945B (zh) | 2016-06-21 |
Family
ID=4746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4536A TWI538945B (zh) | 2011-04-28 | 2012-04-24 | A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film composed of the composition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95590B2 (zh) |
TW (1) | TWI5389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89633A (ja) * | 2013-03-27 | 2014-10-06 | Japan Polyethylene Corp |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封止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6281950B2 (ja) * | 2014-01-29 | 2018-02-21 | サン・トックス株式会社 |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無延伸多層フィルム |
CN106188823A (zh) * | 2015-05-07 | 2016-12-07 | 余知荫 | 一种彩色保鲜袋或彩色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
JP7167486B2 (ja) * | 2018-05-21 | 2022-11-09 |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積層フィルム |
CN112708208B (zh) * | 2020-12-23 | 2023-07-11 | 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47412B2 (ja) * | 1979-09-05 | 1983-10-22 |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 半透明二軸延伸積層フィルム |
JP3077394B2 (ja) * | 1992-06-02 | 2000-08-14 | チッソ株式会社 | ヒートシール性艶消しフィルム |
JP3111652B2 (ja) * | 1992-06-30 | 2000-11-27 |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及びそのフィルム |
JP2001002946A (ja) * | 1999-06-24 | 2001-01-09 |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 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当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 |
JP5127097B2 (ja) * | 2001-01-16 | 2013-01-2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
JP5039464B2 (ja) * | 2007-07-12 | 2012-10-0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
JP2009155422A (ja) * | 2007-12-26 | 2009-07-16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
2012
- 2012-02-27 JP JP2012039771A patent/JP58955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4-24 TW TW101114536A patent/TWI53894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5267A (zh) | 2013-02-01 |
JP5895590B2 (ja) | 2016-03-30 |
JP2012236973A (ja) | 2012-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8945B (zh) | A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film composed of the composition | |
JP5998526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 | |
CN107073908B (zh) | 多层膜和相关材料和方法 | |
WO2012036237A1 (ja) |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熱処理用包装体 | |
JP5169262B2 (ja) | プロピレン系共重合体材料、それからなるフィルム、およびプロピレン系共重合体材料の製造方法 | |
JP6243195B2 (ja) |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チレ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 |
JPWO2018025863A1 (ja) | ヘテロファジックプロピレン重合材料 | |
JP2005264151A (ja) | 二軸延伸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 |
KR101884471B1 (ko) |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필름 | |
JP4806914B2 (ja) | アンチブロッキング剤マスターバッチ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653366B2 (ja) | フィルム | |
JP5583142B2 (ja) | Pe m1b フィルム zn/cr | |
JP5540904B2 (ja) |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マスターバッチ、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 | |
JP2019049001A (ja) |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延伸容器 | |
TW201008985A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olefin resin, polyolefin resin, its solution and film | |
JP4250993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 |
JP2021161381A (ja) | 二軸延伸フィルム、多層フィルム、包装袋、および二軸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7393505B2 (ja) | エ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 |
JP4182290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 |
JP4182291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 |
JP4013497B2 (ja) | フィルム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フィルム | |
TWI849593B (zh) | 乙烯系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 | |
JP2002275217A (ja) | 生分解性樹脂改質用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共重合体、その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 |
JPS646654B2 (zh) | ||
JP2010208178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延伸多層フィル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