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263B - 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263B
TWI532263B TW101130016A TW101130016A TWI532263B TW I532263 B TWI532263 B TW I532263B TW 101130016 A TW101130016 A TW 101130016A TW 101130016 A TW101130016 A TW 101130016A TW I532263 B TWI532263 B TW I5322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astic
elastic portion
fixing
c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0486A (zh
Inventor
雷雲
汪雲河
王建新
張鎰緯
Original Assignee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0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263B/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卡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小厚度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SO-DIMM,Small Outline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
圖1a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之結構示意圖;且圖1b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1a所示,在將記憶體組(未圖示)插入至電子卡模組插槽13'之前及之後,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始終懸浮在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1'的第一端子插槽11'及插槽13'中,不與本體1'之內壁接觸,因此,在插入記憶體組之過程中,第一端子10'之支點O1'始終保持不變,如圖1a所示,第一端子10'之支點O1'始終保持在第一端子10'之固定部處。
類似地,如圖1b所示,在將電子卡模組(未圖示)插入至插槽13'之前及之後,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始終懸浮在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1'的第二端子插槽12'及插槽13'中,不與本體1'之內壁接觸,因此,在插入記憶體組之過程中,第二端子20'之支點O2'始終保持不變,如圖1b所示,第二端子20'之支點O2'始終保持在第二端子20'之固定部處。
由於圖1a及圖1b所示之現有端子10'、20'僅有一支點, 因此,不妨稱之為單支點端子。
對於此種單支點結構之端子10'、20',在將記憶體組插入至插槽13'之前及之後,端子10'、20'之彈性部102'、202'之力臂保持不變,亦即,彈性部102'、202'之力臂始終保持最長,使得彈性部102'、202'具有較大之可撓性。儘管具有較大可撓性之彈性部102'、202'會便於記憶體組之插入操作,然而,當彈性部102'、202'具有較大之可撓性時,在彈性部102'、202'變形量相同之情況下,彈性部102'、202'對記憶體組施加之彈性保持力會降低,此將導致端子10'、20'之接觸部與記憶體組之間的電接觸不可靠。因此,為了保證彈性部102'、202'能夠提供足夠之彈性保持力,在現有技術中,需要增大彈性部102'、202'之變形量,然而,增大彈性部102'、202'之變形量又需要增大本體1'中容納彈性部102'、202'之插槽11'、12'、13'的空間,從而導致本體1'之厚度增大,最終導致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過大。
本發明提供一種既能夠便於電子卡模組之插入又能夠對電子卡模組記憶體組提供足夠彈性保持力之卡連接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較小厚度又能夠對電子卡模組提供足夠之彈性保持力之卡連接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一本體,水平地設置在一電路板上,所述本體具有一插槽,用於在與所述電路板大致平行之方向上收容一電子卡模 組,所述插槽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所述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具有多個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收容在所述上側壁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在本體中之一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及位於第一彈性部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及一排第二端子,收容在所述下側壁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下側壁之端子槽中之一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及位於第二彈性部末端之一第二接觸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在電子卡模組插入插槽之前,彎曲節點不與本體之內壁接觸,在電子卡模組插入插槽之後,第二彈性部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抵靠在本體之內壁上,從而成為第二彈性部之一支撐點。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在電子卡模組插入插槽之前,彎曲節點不與本體之內壁接觸,在電子卡模組插入插槽之後,第一彈性部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抵靠在本體之內壁上,從而成為第一彈性部之一支撐點。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延伸至第一接觸部;及/或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延伸至第二接觸部。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不回折之線路包括直線、弧線或波浪線中之一者或多者之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彈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及其餘部分均沿弧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曲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曲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之至少一部分及其餘部分均沿弧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曲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曲率。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及其餘部分均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斜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及其餘部分均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斜率。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沿波浪線延伸,所述第一彈性部之其餘部分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斜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沿波浪線延伸,所述第二彈性部之其餘部分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之所述至少一部分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之斜率。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小於或等於2.6 mm。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之表面;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之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向第一接觸部逐漸縮小;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向第二接觸部逐漸縮小。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之最大表面寬度;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之最大表面寬度。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略向所述插槽內彎曲凸出;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略向所述插槽內彎曲凸出。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與第一彈性部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與第二彈性部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亦具有第一焊接腳,所述第一焊接腳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第一叉形開口中引出;且所述第二端子亦具有第二焊接腳,所述第二焊接腳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之第二叉形開口中引出。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述本體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且所述本體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連接器之導電端子, 所述導電端子收容在連接器殼體之端子槽中,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槽中之一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之一彈性部及位於彈性部末端之一接觸部。其中,所述導電端子之彈性部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在被連接器件插入連接器之前,彎曲節點不與端子槽之內壁接觸,在被連接器件插入連接器之後,彈性部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抵靠在端子槽之內壁上,從而成為彈性部之一新支撐點。
在本發明之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由於在插入電子卡模組(例如記憶體組)之過程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支點會自固定部變化至彈性部上,因此,在插入記憶體組之過程中彈性部之力臂會逐漸變小,亦即,在剛開始插入電子卡模組時,彈性部之力臂最大,此舉係為了使彈性部具有足夠之可撓性,以便於電子卡模組之插入操作,然而,當電子卡模組完全插入時,彈性部之力臂會變化至最小,此使得彈性部之可撓性降低,剛性增強,從而提高對電子卡模組之彈性保持力。
藉由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發明所作之描述,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將顯而易見,且可幫助對本發明有全面之理解。
下文藉由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在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之附圖標號指示相同或相似之部件。下述參照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之 說明旨在對本發明之總體發明構思進行解釋,而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之限制。
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在使用時,圖2所示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水平地置放在電路板(未圖示)上,例如筆記型電腦之主機板上,因此,能夠減小筆記型電腦之厚度。
如圖2所示,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具有一本體1,該本體1例如由塑膠模製而成。
本體1具有一長度方向Y及一寬度方向X,該長度方向Y及寬度方向X共同限定一水平平面,該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以平行於該水平平面之方式設置在電路板上。同時,本體1亦具有垂直於長度方向Y及寬度方向X之高度方向(亦即,厚度方向)Z。
為了能夠水平且平穩地設置在電路板之表面上,該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1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均為平行於水平平面之平坦表面。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未插入至本體1中。
如圖2及圖5所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本體1具有一插槽13,用於在與電路板大致平行之方向(亦即圖2中所示之寬度方向X)上收容一電子卡模組(未圖示),插槽13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 具有多個端子槽。因此,如圖2及圖6所示,第一端子10可自本體1一側插入至上側壁端子槽11中,第二端子20可自本體1之另一側插入至下側壁端子槽12中。
圖3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10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均插入至本體1中。
如圖3a及圖4所示,第一端子10具有用於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一固定部101、自第一固定部10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102、位於第一彈性部102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103及自第一固定部101之另一端引出之第一焊接腳104。
圖3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20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3b及圖4所示,第二端子20具有用於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二固定部201、自第二固定部20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202、位於第二彈性部202末端之一第二接觸部203及自第二固定部201之另一端引出之第二焊接腳204。
在圖3a所示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著弧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觸部103。請注意,此處之「不回折之線路」係指在整個線路上之任一位置點處該線路與沿高度方向Z之豎直線之間僅存在一交點。
在圖3b所示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亦沿弧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 觸部203。
與圖1b所示之現有技術的具有回折之彈性部之端子20'相比,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由於將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設計成沿不回折之線路延伸,因此,如圖4b所示,本發明之第二端子20之整個高度能夠遠小於圖1b所示之現有技術之端子20'的整個高度。因此,能夠減小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
圖6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未插入卡連接器時的側視圖;且圖6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插入電子卡模組之後的側視圖。
如圖6a及圖6b所示,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O21,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至插槽13之前,彎曲節點O21不與本體1之內壁1b接觸,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至插槽13之後,第二彈性部202可彈性變形以使至少一彎曲節點O21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b上,從而成為第二彈性部202之一支撐點,因此,第二彈性部202之支撐點自圖6a所示之初始支撐點O20變化至圖6b所示之彎曲節點O21。
類似地,如圖6a及圖6b所示,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O11,在電子卡模組2至插入插槽13之前,彎曲節點O11不與本體1之內壁1a接觸,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至插槽13之後,第一彈性部102可彈性變形以使至少一彎曲節點O11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a上,從而成為第 一彈性部102之一支撐點,因此,第一彈性部102之支撐點自圖6a所示之初始支撐點O10變化至圖6b所示之彎曲節點O11。
如圖6a及圖6b所示,在未插入卡連接器2時,第一彈性部102不與本體1之上側內壁1a接觸,同時,第二彈性部202不與本體1之下側內壁1b接觸。亦即,在未插入卡連接器2時,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完全懸浮在本體1中。此時,如圖6a所示,第一端子10之整個支點O10大致位於第一固定部101之靠近第一彈性部102的末端處,同時,第二端子20之整個支點O20大致位於第二固定部201之靠近第二彈性部202的末端處。此時,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均具有最大之彈性力臂,亦即,此時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均具有最大之可撓性,以便於卡連接器之插入操作。
如圖6b所示,在插入卡連接器2時,卡連接器2擠壓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03及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03,使得第一彈性部102朝上移動且使得第二彈性部202朝下移動。在卡連接器2完全插入之後,第一彈性部102之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體1之上側內壁1a上,從而使第一端子10之支點自位於第一固定部101處之第一初始支點O10(圖6b中之空心圓圈所示)變化至位於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處的第一最終支點O11(圖6b中之實心圓圈所示),同時,第二彈性部202之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體1之下側內 壁1a上,從而使第二端子20之支點自位於第二固定部201處之第二初始支點O20(圖6b中之空心圓圈所示)變化至位於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處的第二最終支點O11(圖6b中之實心圓圈所示)。因此,在卡連接器完全插入之後,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之力臂會變化至最小,此使得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之可撓性降低,剛性增強,從而提高對卡連接器2之彈性保持力。
如圖3a所示,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本體1之表面,亦即大致平行於前述水平平面。
類似地,如圖3b所示,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本體1之表面,亦即大致平行於前述水平平面。
在本發明中,由於將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及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設計成平行於水平平面之扁平形狀,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之高度,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小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
因此,在本發明中,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可實際上小於或等於2.6 mm。
繼續參見圖3a,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為扁平的,且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觸部103逐漸縮小。
類似地,繼續參見圖3b,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 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為扁平的,且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觸部203逐漸縮小。
繼續參見圖3a,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102之最大表面寬度。
類似地,繼續參見圖3b,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202之最大表面寬度。
參見圖4及圖5,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03略向插槽13內彎曲凸出;且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03亦略向插槽13內彎曲凸出。因此,與插入插槽13之卡連接器2(參見圖6b)上之觸點可靠地電接觸。
返回至圖3a,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的與第一彈性部1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101a,且第一焊接腳104自第一固定部101之第一叉形開口101a中引出。在第一固定部101上設置第一叉形開口101a之目的係提高第一固定部1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另外,儘管未圖示,但亦可在第一固定部101之側邊上形成卡持凸起,用於進一步提高第一固定部1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
類似地,參見圖3b,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的與第二彈性部2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201a,第二焊接腳204自第二固定部201之第二叉形開口201a中引出。在第二固定部201上設置第二叉形開口201a之目的係提高第二固定部2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另外,儘管未 圖示,但亦可在第二固定部201之側邊上形成卡持凸起,用於進一步提高第二固定部2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
如圖4及圖5所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本體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中;且本體1中亦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5中。
如圖6a及6b所示,第一彈性部102之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沿弧線延伸,且第一彈性部102之其餘部分102b亦沿弧線延伸。較佳地,第一彈性部102之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的曲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曲率。
類似地,如圖6a及6b所示,第二彈性部202之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202a沿弧線延伸,且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202b亦沿弧線延伸。較佳地,第二彈性部202之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202a的曲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曲率。
圖7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未插入電子卡模組時的側視圖;且圖7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插入卡連接器之後的側視圖。
與圖2至圖6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相比,圖7a及圖7b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一彈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沿直線延伸,且第一彈性部102之 其餘部分102b亦沿直線延伸;第二彈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202a沿直線延伸,且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202b亦沿直線延伸。
如圖7a及7b所示,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彈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斜率。同時,第二彈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1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斜率。
圖8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10之立體結構圖;且圖8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20之立體結構圖。
與圖2至圖6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相比,圖8a及圖8b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一彈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沿波浪線延伸,且第一彈性部102之其餘部分102b沿直線延伸;第二彈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202a沿波浪線延伸,且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202b沿直線延伸。
如圖8a及8b所示,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彈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之一部分1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斜率。同時,第二彈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之一部分2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斜率。
如圖8a及8b所示,在第一彈性部102上形成有兩個彎曲支點O11、O12。同時,在第二彈性部202上形成有兩個彎曲支點O21、O22。然而,請注意,本發明不限於此,亦 可在第一彈性部102及第二彈性部202上形成三個或三個以上之彎曲支點。
儘管在前述實施例中描述了不回折之線路包括弧線、直線及波浪線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不回折之線路亦可為弧線、直線、波浪線或其他類型的線之組合。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然而,附圖中揭示之實施例旨在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示例性說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之限制。
雖然本總體發明構思之一些實施例已被展示及說明,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總體發明構思之原則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做出改變,本發明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限定。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措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1‧‧‧本體
1'‧‧‧本體
1a‧‧‧內壁
1b‧‧‧內壁
2‧‧‧電子卡模組
10‧‧‧第一端子
10'‧‧‧第一端子
11‧‧‧上側壁端子槽
11'‧‧‧第一端子插槽
12‧‧‧下側壁端子槽
12'‧‧‧插槽
13‧‧‧插槽
13'‧‧‧電子卡模組插槽
14‧‧‧第一固定槽
15‧‧‧第二固定槽
20‧‧‧第二端子
20'‧‧‧第二端子
101‧‧‧第一固定部
101a‧‧‧第一叉形開口
102‧‧‧第一彈性部
102'‧‧‧第一彈性部
102a‧‧‧第一彈性部102之一部分
102b‧‧‧第一彈性部102之其餘部分
103‧‧‧第一接觸部
104‧‧‧第一焊接腳
201‧‧‧第二固定部
201a‧‧‧第二叉形開口
202‧‧‧第二彈性部
202'‧‧‧第二彈性部
202a‧‧‧第二彈性部202之一部分
202b‧‧‧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
203‧‧‧第二接觸部
204‧‧‧第二焊接腳
O1'‧‧‧支點
O2'‧‧‧支點
O10‧‧‧初始支撐點
O11‧‧‧彎曲節點
O20‧‧‧初始支撐點
O21‧‧‧彎曲節點
圖1a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之結構示意圖;圖1b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之結構示意圖;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圖3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插入至本體中;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未插入至本體中;圖6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未插入記憶體組時的側視圖;圖6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插入記憶體組之後的側視圖;圖7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未插入記憶體組時的側視圖;圖7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在插入記憶體組之後的側視圖;圖8a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立體結構圖;及圖8b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之立體結構圖。
1‧‧‧本體
2‧‧‧電子卡模組
102‧‧‧第一彈性部
102a‧‧‧第一彈性部102之一部分
102b‧‧‧第一彈性部102之其餘部分
202‧‧‧第二彈性部
202a‧‧‧第二彈性部202之一部分
202b‧‧‧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
O10‧‧‧初始支撐點
O11‧‧‧彎曲節點
O20‧‧‧初始支撐點
O21‧‧‧彎曲節點

Claims (16)

  1. 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一本體(1),水平地設置在一電路板上,所述本體具有一插槽(13),用於在與所述電路板大致平行之一方向上收容一電子卡模組,所述插槽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所述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具有多個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10),收容在所述上側壁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10)具有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一固定部(101)、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102)及位於第一彈性部(102)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103);及一排第二端子(20),收容在所述下側壁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二端子(20)具有固定在所述下側壁之端子槽中之一第二固定部(201)、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202)及位於第二彈性部(202)末端之一第二接觸部(203),所述卡連接器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O21、O22),在所述電子卡模組(2)插入至所述插槽(13)之前,所述彎曲節點(O21、O22)不與本體(1)之內壁(1b)接觸,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插槽(13)之後,第二彈性部(202)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O21、O22)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b)上,從而成為第二彈性部(202)之一支撐點。
  2.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O11),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至插槽(13)之前,彎曲節點(O11)不與本體(1)之內壁(1b)接觸,在電子卡模組(2)插入插槽(13)之後,第一彈性部(102)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O11)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a)上,從而成為第一彈性部(102)之一支撐點。
  3. 如請求項2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觸部(103);及/或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觸部(203)。
  4.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不回折之線路包括直線、弧線或波浪線中之一者或多者之組合。
  5.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及其餘部分(102b)均沿弧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之曲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曲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及其餘部分(202b)均沿弧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之曲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曲率。
  6.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及其餘部分(102b)均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斜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及其餘部分(202b)均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斜率。
  7.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沿波浪線延伸,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其餘部分(102b)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一彈性部(1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102b)之斜率;及/或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沿波浪線延伸,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其餘部分(202b)沿直線延伸,且所述第二彈性部(202)之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之斜率小於其餘部分(202b)之斜率。
  8.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小於或等於2.6 mm。
  9.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1)之表面;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1)之表面。
  10. 如請求項9之卡連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觸部(103)逐漸縮小;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觸部(203)逐漸縮小。
  11. 如請求項10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102)之最大表面寬度;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202)之最大表面寬度。
  12.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03)略向所述插槽(13)內彎曲凸出;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03)略向所述插槽(13)內彎曲凸出。
  13.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的與第一彈性部(1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101a);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的與第二彈性部(2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201a)。
  14. 如請求項1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亦具有第一焊接腳(104),所述第一焊接腳(104)自所述第一固定部(101)之第一叉形開口 (101a)中引出;且所述第二端子(20)亦具有第二焊接腳(204),所述第二焊接腳(204)自所述第二固定部(201)之第二叉形開口(201a)中引出。
  15. 如請求項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本體(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4)中;且所述本體(1)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15)中。
  16. 一種連接器之導電端子,所述導電端子收容在連接器殼體之端子槽中,所述導電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槽中之一固定部、自固定部延伸之一彈性部及位於彈性部末端之一接觸部,所述導電端子特徵在於:所述導電端子之彈性部包括至少一彎曲節點,在被連接器件插入連接器之前,彎曲節點不與端子槽之內壁接觸,在被連接器件插入連接器之後,彈性部可彈性變形以使所述至少一彎曲節點抵靠在端子槽之內壁上,從而成為彈性部之一新支撐點。
TW101130016A 2011-08-18 2012-08-17 卡連接器 TWI532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7779.5A CN102957010B (zh) 2011-08-18 2011-08-18 卡缘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486A TW201320486A (zh) 2013-05-16
TWI532263B true TWI532263B (zh) 2016-05-01

Family

ID=47765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016A TWI532263B (zh) 2011-08-18 2012-08-17 卡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010B (zh)
TW (1) TWI532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08B (zh) * 2014-05-23 2017-10-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电子卡模块、及电子卡组件
US10141696B2 (en) * 2014-09-19 2018-11-27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23118328A1 (de) * 2021-12-22 2023-06-29 ept Holding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federkontakt und steckeraufnahme und steckverb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738Y (zh) * 1994-09-08 1995-06-21 拓洋实业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连接器
JP4020885B2 (ja) * 2004-04-27 2007-12-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カード用コンタクト端子
CN2840352Y (zh) * 2005-03-04 2006-11-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JP2007287589A (ja) * 2006-04-20 2007-11-01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7390208B1 (en) * 2006-12-06 2008-06-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CN202259773U (zh) * 2011-08-18 2012-05-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卡缘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010A (zh) 2013-03-06
CN102957010B (zh) 2015-12-16
TW201320486A (zh) 201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52508U (zh) 卡連接器
CN101299494B (zh) 连接器
US7300320B2 (en) Conductive elastic component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radle
JP6776050B2 (ja) 雌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CN107305982A (zh) 连接器端子
CN204088671U (zh) 卡连接器
TWI532263B (zh) 卡連接器
TWI296867B (en)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TWI767029B (zh) 卡緣連接器
TWM361159U (en) Socket contact and socket for PGA type IC
JP2003168533A (ja)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JP595672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249262U (en) Card connector
CN107666046A (zh) 双面卡缘连接器
CN202259773U (zh) 一种卡缘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TW201628270A (zh) 電子卡連接器
TWI600215B (zh) 電子卡連接器組合
TWM331221U (en) Card connector
TWM495640U (zh) 連接器及其端子結構
TWI573331B (zh) 卡連接器
TWI281295B (en) Terminals of socket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578342B (en) Slot structure for storage medium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1081991A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コネクタ
TWM416899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