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010B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010B
CN102957010B CN201110237779.5A CN201110237779A CN102957010B CN 102957010 B CN102957010 B CN 102957010B CN 201110237779 A CN201110237779 A CN 201110237779A CN 102957010 B CN102957010 B CN 102957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ortion
terminal
fixed part
partially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77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010A (zh
Inventor
雷云
王建新
张镒纬
汪云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77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010B/zh
Priority to TW101130016A priority patent/TWI532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具有插槽的本体,收容在插槽的上侧壁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和收容在插槽的下侧壁端子槽中第二端子。第二端子的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前弯曲节点不与本体的内壁接触,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后,弹性部弹性变形以使至少一个弯曲节点抵靠在本体的内壁上,从而成为弹性部的支撑点。因此,在插入电子卡模组的过程中弹性部的力臂会逐渐变小,即,在刚开始插入电子卡模组时,弹性部的力臂最大,这是为了使弹性部具有足够的柔性,以便于内存条的插入操作,但是,当电子卡模组完全插入时,弹性部的力臂就会变化到最小,这使得弹性部的柔性降低,刚性增强,从而提高对电子卡模组的弹性保持力。

Description

卡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厚度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SO-DIMM,SmallOutlineDualInlineMemoryModule)。
背景技术
图1a显示现有的一种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10’的结构示意图;和图1b显示现有的一种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2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在将内存条(未图示)插入电子卡模组插槽13’之前和之后,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始终悬浮在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本体1’的第一端子插槽11’和插槽13’中,不与本体1’的内壁接触,因此,在插入内存条的过程中,第一端子10’的支点O1’始终保持不变,如图1a所示,第一端子10’的支点O1’始终保持在第一端子10’的固定部处。
类似地,如图1b所示,在将电子卡模组(未图示)插入插槽13’之前和之后,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始终悬浮在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本体1’的第二端子插槽12’和插槽13’中,不与本体1’的内壁接触,因此,在插入内存条的过程中,第二端子20’的支点O2’始终保持不变,如图1b所示,第二端子20’的支点O2’始终保持在第二端子20’的固定部处。
由于图1a和图1b所示的现有端子10’、20’仅有一个支点,因此,不妨称之为单支点端子。
对于这种单支点结构的端子10’、20’,在内存条插入插槽13’之前和之后,端子10’、20’的弹性部102’、202’的力臂保持不变,即,弹性部102’、202’的力臂一直保持最长,使得弹性部102’、202’具有较大的柔性。尽管具有较大柔性的弹性部102’、202’会便于内存条的插入操作,但是,当弹性部102’、202’具有较大的柔性时,在弹性部102’、202’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弹性部102’、202’对内存条施加的弹性保持力就会降低,这会导致端子10’、20’的接触部与内存条之间的电接触不可靠。因此,为了保证弹性部102’、202’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保持力,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增大弹性部102’、202’的变形量,但是,增大弹性部102’、202’的变形量,又需要增大本体1’中容纳弹性部102’、202’的插槽11’、12’、13’的空间,从而导致本体1’的厚度增大,最终导致整个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厚度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便于电子卡模组的插入又能够对电子卡模组内存条提供足够的弹性保持力的卡缘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厚度又能够对电子卡模组提供足够的弹性保持力的卡缘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个本体,水平地设置在一个电路板上,所述本体具有一个插槽,用于在一个与所述电路板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收容一个电子卡模组,所述插槽内部包括一个上侧壁和一个相对的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具有多个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收容在所述上侧壁多个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在本体中的一个第一固定部,从第一固定部延伸的一个第一弹性部和位于第一弹性部末端的一个第一接触部;和一排第二端子,收容在所述下侧壁多个端子槽中,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下侧壁的端子槽中的一个第二固定部,从第二固定部延伸的一个第二弹性部和位于第二弹性部末端的一个第二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前弯曲节点不与本体的内壁接触,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后,第二弹性部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节点抵靠在本体的内壁上,从而成为第二弹性部的一个支撑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前弯曲节点不与本体的内壁接触,在电子卡模组插入插槽之后,第一弹性部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节点抵靠在本体的内壁上,从而成为第一弹性部的一个支撑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部沿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一固定部延伸到第一接触部;和/或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部沿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二固定部延伸到第二接触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不回折的线路包括直线、弧线、或波浪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和其余部分均沿弧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曲率;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和其余部分均沿弧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曲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和其余部分均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斜率;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和其余部分均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斜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沿波浪线延伸,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其余部分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斜率;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沿波浪线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其余部分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的斜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卡缘连接器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2.6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部为扁平的,其表面宽度从第一固定部向第一接触部逐渐缩小;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部为扁平的,其表面宽度从第二固定部向第二接触部逐渐缩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的最大表面宽度;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的最大表面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略向所述插槽内弯曲凸出;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略向所述插槽内弯曲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弹性部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一叉形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弹性部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二叉形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叉形开口中引出;并且所述第二端子还具有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二焊接脚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叉形开口中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并且所述本体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槽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槽中的一个固定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一个弹性部和位于弹性部末端的一个接触部。其中,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在被连接器件插入连接器之前弯曲节点不与端子槽的内壁接触,在被连接器件插入连接器之后,弹性部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节点抵靠在端子槽的内壁上,从而成为弹性部的一个新支撑点。
在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由于在插入电子卡模组(例如内存条)的过程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支点会从固定部变化到弹性部上,因此,在插入内存条的过程中弹性部的力臂会逐渐变小,即,在刚开始插入电子卡模组时,弹性部的力臂最大,这是为了使弹性部具有足够的柔性,以便于电子卡模组的插入操作,但是,当电子卡模组完全插入时,弹性部的力臂就会变化到最小,这使得弹性部的柔性降低,刚性增强,从而提高对电子卡模组的弹性保持力。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现有的一种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显示现有的一种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被插入在本体中;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没有被插入在本体中;
图6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未插入内存条时的侧视图;
图6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插入内存条之后的侧视图;
图7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未插入内存条时的侧视图;
图7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插入内存条之后的侧视图;
图8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结构图;和
图8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在使用时,图2所示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水平地放置在电路板(未图示)上,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母板上,这样,能够减小笔记本电脑的厚度。
如图2所示,双排脚卡缘连接器具有一个本体1,该本体1例如由塑胶模制而成。
本体1具有一个长度方向Y和一个宽度方向X,该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共同限定一个水平平面,该双排脚卡缘连接器以平行于该水平平面的方式设置在电路板上。同时,本体1还具有垂直于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的高度方向(即,厚度方向)Z。
为了能够水平和平稳地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上,该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本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行于水平平面的平坦表面。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其中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20没有被插入在本体1中。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具有一个插槽13,用于在一个与电路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即图2中所示的宽度方向X)上收容一个电子卡模组(未图示),插槽13内部包括一个上侧壁和一个相对的下侧壁,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具有多个端子槽。这样,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端子10可以从本体1一侧插入上侧壁端子槽11中,第二端子20可以从本体1的另一侧插入下侧壁端子槽12中。
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其中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20均被插入在本体1中。
如图3a和图4所示,第一端子10具有用于固定在本体1中的一个第一固定部101,从第一固定部101的一端延伸的一个第一弹性部102、位于第一弹性部102末端的一个第一接触部103、和从第一固定部101的另一端引出的第一焊接脚104。
图3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b和图4所示,第二端子20具有用于固定在本体1中的一个第二固定部201,从第二固定部201的一端延伸的一个第二弹性部202、位于第二弹性部202末端的一个第二接触部203、和从第二固定部201的另一端引出的第二焊接脚204。
在图3a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沿着弧形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一固定部101延伸到第一接触部103。请注意,这里的“不回折的线路”是指在整个线路上的任一位置点处该线路与沿高度方向Z的竖直线之间仅存在一个交点。
在图3b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也沿弧形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二固定部201延伸到第二接触部203。
与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具有回折的弹性部的端子20’相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将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设计成沿不回折的线路延伸,因此,如图3b所示,本发明的第二端子20的整个高度能够远远小于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端子20’的整个高度。这样,就能够减小整个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厚度。
图6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未插入卡缘连接器时的侧视图;和图6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插入电子卡模组之后的侧视图。
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21,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前弯曲节点O21不与本体1的内壁1b接触,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后,第二弹性部202可弹性变形以使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21抵靠在本体1的内壁1b上,从而成为第二弹性部202的一个支撑点,这样,第二弹性部202的支撑点就从图6a所示的初始支撑点O20变化到到图6b所示的弯曲节点O21。
类似地,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11,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前弯曲节点O11不与本体1的内壁1a接触,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后,第一弹性部102可弹性变形以使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11抵靠在本体1的内壁1a上,从而成为第一弹性部102的一个支撑点,这样,第一弹性部102的支撑点就从图6a所示的初始支撑点O10变化到图6b所示的弯曲节点O11。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卡缘连接器2没有插入时,第一弹性部102不与本体1的上侧内壁1a接触,同时,第二弹性部202不与本体1的下侧内壁1b接触。即,在卡缘连接器2没有插入时,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完全悬浮在本体1中。此时,如图6a所示,第一端子10的整个支点O10大致位于第一固定部101的靠近第一弹性部102的末端处,同时,第二端子20的整个支点O20大致位于第二固定部201的靠近第二弹性部202的末端处。此时,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均具有最大的弹性力臂,即,此时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均具有最大的柔性,以便于卡缘连接器的插入操作。
如图6b所示,在插入卡缘连接器2时,卡缘连接器2挤压第一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3和第二端子20的第二接触部203,使得第一弹性部102朝上移动和使得第二弹性部202朝下移动。在卡缘连接器2完全插入之后,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1a上,从而使第一端子10的支点从位于第一固定部101处的第一初始支点O10(图6b中的空心圆圈所示)变化到位于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处的第一最终支点O11(图6b中的实心圆圈所示),同时,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体1的下侧内壁1a上,从而使第二端子20的支点从位于第二固定部201处的第二初始支点O20(图6b中的空心圆圈所示)变化到位于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处的第二最终支点O11(图6b中的实心圆圈所示)。这样,在卡缘连接器完全插入之后,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的力臂就会变化到最小,这使得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的柔性降低,刚性增强,从而提高对卡缘连接器2的弹性保持力。
如图3a所示,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本体1的表面,即大致平行于前述水平平面。
类似地,如图3b所示,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本体1的表面,即大致平行于前述水平平面。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设计成平行于水平平面的扁平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地降低第一端子10和第二端子20的高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小整个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厚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整个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总厚度可以现实小于或等于2.6mm。
请继续参见图3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为扁平的,并且其表面宽度从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触部103逐渐缩小。
类似地,请继续参见图3b,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为扁平的,并且其表面宽度从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触部203逐渐缩小。
请继续参见图3a,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102的最大表面宽度。
类似地,请继续参见图3b,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202的最大表面宽度。
请参见图4和图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3略向插槽13内弯曲凸出;并且第二端子20的第二接触部203也略向插槽13内弯曲凸出。这样,是为了与插入插槽13的卡缘连接器2(参见图6b)上的触点可靠地电接触。
请返回到图3a,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与第一弹性部10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一叉形开口101a,并且第一焊接脚104从第一固定部101的第一叉形开口101a中引出。在第一固定部101上设置第一叉形开口101a的目的是提高第一固定部101与本体1之间的保持力。另外,尽管未图示,还可以在第一固定部101的侧边上形成有卡持凸起,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部101与本体1之间的保持力。
类似地,请参见图3b,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与第二弹性部20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二叉形开口201a,第二焊接脚204从第二固定部201的第二叉形开口201a中引出。在第二固定部201上设置第二叉形开口201a的目的是提高第二固定部201与本体1之间的保持力。另外,尽管未图示,还可以在第二固定部201的侧边上形成有卡持凸起,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固定部201与本体1之间的保持力。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中;并且本体1中还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5中。
如图6a和6b所示,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沿弧线延伸,并且第一弹性部102的其余部分102b也沿弧线延伸。优选地,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曲率。
类似地,如图6a和6b所示,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202a沿弧线延伸,并且第二弹性部202的其余部分202b也沿弧线延伸。优选地,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202a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曲率。
图7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未插入电子卡模组时的侧视图;和图7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插入卡缘连接器之后的侧视图。
与图2-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图7a和图7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弹性部102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沿直线延伸,并且第一弹性部102的其余部分102b也沿直线延伸;第二弹性部202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202a沿直线延伸,并且第二弹性部202的其余部分202b也沿直线延伸。
如图7a和7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02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斜率。同时,第二弹性部202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1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斜率。
图8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10的立体结构图;和图8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双排脚卡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20的立体结构图。
与图2-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图8a和图8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弹性部102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沿波浪线延伸,并且第一弹性部102的其余部分102b沿直线延伸;第二弹性部202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202a沿波浪线延伸,并且第二弹性部202的其余部分202b沿直线延伸。
如图8a和8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02靠近第一固定部101的一部分1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斜率。同时,第二弹性部202靠近第二固定部201的一部分2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斜率。
如图8a和8b所示,在第一弹性部102上形成有两个弯曲支点O11、O12。同时,在第二弹性部202上形成有两个弯曲支点O21、O22。但是,请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弹性部102和第二弹性部202上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弯曲支点。
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不回折的线路包括弧线、直线和波浪线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不回折的线路也可以是弧线、直线、波浪线或其它类型的线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
一个本体(1),水平地设置在一个电路板上,所述本体具有一个插槽(13),用于在一个与所述电路板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收容一个电子卡模组,所述插槽内部包括一个上侧壁和一个相对的下侧壁,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具有多个端子槽;
一排第一端子(10),收容在所述上侧壁多个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10)具有固定在本体(1)中的一个第一固定部(101),从第一固定部(101)延伸的一个第一弹性部(102)和位于第一弹性部(102)末端的一个第一接触部(103);和
一排第二端子(20),收容在所述下侧壁多个端子槽中,所述第二端子(20)具有固定在所述下侧壁的端子槽中的一个第二固定部(201),从第二固定部(201)延伸的一个第二弹性部(202)和位于第二弹性部(202)末端的一个第二接触部(20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21、O22),在所述电子卡模组(2)插入所述插槽(13)之前,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21、O22)不与本体(1)的内壁(1b)接触,使得第二弹性部(202)具有最大的弹性力臂;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后,第二弹性部(202)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21、O22)抵靠在本体(1)的内壁(1b)上,从而成为第二弹性部(202)的一个支撑点,使得第二弹性部(202)的力臂变化到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11),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前,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11)不与本体(1)的内壁(1b)接触,使得第一弹性部(102)具有最大的弹性力臂;在电子卡模组(2)插入插槽(13)之后,第一弹性部(102)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至少一个弯曲节点(O11)抵靠在本体(1)的内壁(1a)上,从而成为第一弹性部(102)的一个支撑点,使得第一弹性部(102)的力臂变化到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沿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一固定部(101)延伸到第一接触部(103);和/或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沿不回折的线路从第二固定部(201)延伸到第二接触部(2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回折的线路包括直线、弧线、或波浪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卡模组(2)完全插入插槽(13)之后,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1a)上,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201)的至少一部分(202a)抵靠在本体(1)的下侧内壁(1a)上;
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和其余部分(102b)均沿弧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曲率;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和其余部分(202b)均沿弧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的曲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卡模组(2)完全插入插槽(13)之后,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1a)上,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201)的至少一部分(202a)抵靠在本体(1)的下侧内壁(1a)上;
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和其余部分(102b)均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斜率;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和其余部分(202b)均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斜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卡模组(2)完全插入插槽(13)之后,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102a)抵靠在本体(1)的上侧内壁(1a)上,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201)的至少一部分(202a)抵靠在本体(1)的下侧内壁(1a)上;
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沿波浪线延伸,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其余部分(102b)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1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102b)的斜率;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沿波浪线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其余部分(202b)沿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202)的所述至少一部分(202a)的斜率小于其余部分(202b)的斜率。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的总厚度小于或等于2.6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1)的表面;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本体(1)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弹性部(102)为扁平的,其表面宽度从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触部(103)逐渐缩小;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弹性部(202)为扁平的,其表面宽度从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触部(203)逐渐缩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102)的最大表面宽度;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的表面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202)的最大表面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接触部(103)略向所述插槽(13)内弯曲凸出;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接触部(203)略向所述插槽(13)内弯曲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与第一弹性部(10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一叉形开口(101a);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与第二弹性部(20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一个第二叉形开口(201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10)还具有第一焊接脚(104),所述第一焊接脚(104)从所述第一固定部(101)的第一叉形开口(101a)中引出;并且
所述第二端子(20)还具有第二焊接脚(204),所述第二焊接脚(204)从所述第二固定部(201)的第二叉形开口(201a)中引出。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所述第一端子(10)的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4)中;并且
所述本体(1)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所述第二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15)中。
16.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连接器壳体的端子槽中,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槽中的一个固定部,从固定部延伸的一个弹性部和位于弹性部末端的一个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节点,在被连接器件插入连接器之前,弯曲节点不与端子槽的内壁接触,使得弹性部具有最大的弹性力臂;在被连接器件插入连接器之后,弹性部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节点抵靠在端子槽的内壁上,从而成为弹性部的一个新支撑点,使得弹性部的力臂变化到最小。
CN201110237779.5A 2011-08-18 2011-08-18 卡缘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7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7779.5A CN102957010B (zh) 2011-08-18 2011-08-18 卡缘连接器
TW101130016A TWI532263B (zh) 2011-08-18 2012-08-17 卡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7779.5A CN102957010B (zh) 2011-08-18 2011-08-18 卡缘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010A CN102957010A (zh) 2013-03-06
CN102957010B true CN102957010B (zh) 2015-12-16

Family

ID=47765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77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7010B (zh) 2011-08-18 2011-08-18 卡缘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010B (zh)
TW (1) TWI532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8408B (zh) * 2014-05-23 2017-10-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电子卡模块、及电子卡组件
US10141696B2 (en) * 2014-09-19 2018-11-27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23118328A1 (de) * 2021-12-22 2023-06-29 ept Holding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federkontakt und steckeraufnahme und steckverbind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738Y (zh) * 1994-09-08 1995-06-21 拓洋实业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连接器
CN1722527A (zh) * 2004-04-27 2006-01-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及使用于此连接器的卡用接点端子
CN2840352Y (zh) * 2005-03-04 2006-11-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1060215A (zh) * 2006-04-20 2007-10-2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1267071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2259773U (zh) * 2011-08-18 2012-05-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卡缘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1738Y (zh) * 1994-09-08 1995-06-21 拓洋实业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连接器
CN1722527A (zh) * 2004-04-27 2006-01-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卡用连接器及使用于此连接器的卡用接点端子
CN2840352Y (zh) * 2005-03-04 2006-11-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1060215A (zh) * 2006-04-20 2007-10-2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1267071A (zh) * 2007-03-16 2008-09-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202259773U (zh) * 2011-08-18 2012-05-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卡缘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010A (zh) 2013-03-06
TW201320486A (zh) 2013-05-16
TWI532263B (zh) 201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3451B (zh) 卡用连接器
CN204464550U (zh) 卡连接器
CN201204309Y (zh) 电连接器
US7621755B2 (en) Contact and IC socket using the contact
CN202217811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2315542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US8888507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03490203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形成方法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JP2007324029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102957010B (zh) 卡缘连接器
US9136621B1 (en) Guides and tab arrangement to retain a card having an edg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07910676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18022551A (ja) 雌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CN204030043U (zh) 兼容卡座连接器及电子产品
CN201197031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5071821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968273A (zh)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CN202259773U (zh) 一种卡缘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CN101399407B (zh)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模块
CN103779696A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440477U (zh) 电连接器
CN102324642B (zh) 电连接器
CN202564641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9544652U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