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508U - 卡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52508U TWM452508U TW101215917U TW101215917U TWM452508U TW M452508 U TWM452508 U TW M452508U TW 101215917 U TW101215917 U TW 101215917U TW 101215917 U TW101215917 U TW 101215917U TW M452508 U TWM452508 U TW M45250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fixing portion
- card connector
- fixing
- elastic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3—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ed with pivo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after inser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小厚度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
圖1a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之結構示意圖;且圖1b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之結構示意圖。
如圖1a所示,第一端子10'包括固定部101'、自固定部101'延伸之彈性部102',及位於彈性部102'之末端之接觸部103'。第一端子10'之彈性部102'構成大致「L」形,因此,第一端子10'被稱為「彎折」式端子。
如圖1b所示,第二端子20'包括固定部201'、自固定部201'延伸之彈性部202',及位於彈性部202'之末端的接觸部203'。第二端子20'之彈性部202'構成大致「U」形,因此,第二端子20'被稱為「回折」式端子。
如圖1b所示,因為第二端子20'之彈性部202'構成大致「U」形,因此,第二端子20'之高度H2'較大,此外,為了保證第二端子20'能夠提供足夠的彈性接觸力,第二端子20'之高度H2'亦無法再降低,此將導致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之厚度加大,目前,現有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的厚度一般均大於4.0 mm。
另外,如圖1a所示,第一端子10'之固定部101'之厚度較大,因此,第一端子10'之高度H1'較大,此將進一步導致
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之厚度更難以減小。類似地,如圖1b所示,第二端子20'之固定部201'之亦厚度較大,此亦會導致難以進一步減小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之厚度。
本創作之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之上述問題及缺陷之至少一方面。
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有較小厚度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
根據本創作之一態樣,提供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一本體,水平地設置在一電路板上,所述本體具有一插槽,用於在與所述電路板大致平行之方向上收容一電子卡模組,所述插槽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所述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具有多個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收容在所述上側壁之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在本體中之一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及位於第一彈性部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及一排第二端子,收容在所述下側壁之多個端子槽中,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在本體中之一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及位於第二彈性部末端之一第二接觸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延伸至第二接觸部,且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下側壁之端子槽中。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所述插槽之下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組之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所述上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
組之方向延伸的長度,以容納所述第二端子之所述第二固定部。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延伸至第一接觸部。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不回折之線路包括直線、弧線或波浪線中之一者或多者之組合。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小於或等於2.6 mm。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之表面;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之表面。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向第一接觸部逐漸縮小;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向第二接觸部逐漸縮小。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之最大表面寬度;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之最大表面寬度。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接觸部略向所述插槽內彎曲凸出;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接觸部略向所述插槽內彎曲凸出。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彈性部
與所述上側壁端子槽之內壁之間形成有一第一夾角;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彈性部與所述下側壁端子槽之內壁之間形成有一第二夾角。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的與第一彈性部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且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的與第二彈性部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第一端子亦具有第一焊接腳,所述第一焊接腳自所述第一固定部之第一叉形開口中引出;且所述第二端子亦具有第二焊接腳,所述第二焊接腳自所述第二固定部之第二叉形開口中引出。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所述本體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端子之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中;且所述本體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端子之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中。
在本創作之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彈性部均沿不回折之路線延伸,因此,能夠有效降低第一及第二端子之高度,從而能夠大大減小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
藉由下文中參照附圖對本創作所作之描述,本創作之其他目的及優點將顯而易見,並可幫助對本創作有全面之理解。
下文藉由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創作之技術方案作
進一步具體說明。在說明書中,相同或相似之附圖標號指示相同或相似之部件。下述參照附圖對本創作實施方式之說明旨在對本創作之總體創作構思進行解釋,而不應理解為對本創作之限制。
圖2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立體示意圖。
在使用時,圖2所示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水平地置放在電路板(未圖示)上,例如筆記型電腦之主機板上,因此,能夠減小筆記型電腦之厚度。
如圖2所示,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具有一本體1,該本體1例如由塑膠模製而成。
本體1具有一長度方向Y及一寬度方向X,該長度方向Y及寬度方向X共同限定一水平平面,該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以平行於該水平平面之方式設置在電路板上。同時,本體1亦具有垂直於長度方向Y及寬度方向X之高度方向(即,厚度方向)Z。
為了能夠水平且平穩地設置電路板之表面上,該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本體1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均為平行於水平平面之平坦表面。
圖6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未插入至本體1中。
如圖2及圖6所示,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本體1具有一插槽13,用於在與電路板大致平行之方向(即圖2中所示
之寬度方向X)上收容一電子卡模組(未圖示),插槽13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具有多個端子槽。因此,如圖2及圖6所示,第一端子10可自本體1一側插入至上側壁端子槽11中,第二端子20可自本體1之另一側插入至下側壁端子槽12中。
如圖2及圖5所示,插槽13之下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組之方向(即圖2中之寬度方向X)延伸的長度大於上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組之方向延伸的長度,以容納第二端子
圖3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均插入至本體1中。
如圖3a及圖5所示,第一端子10具有用於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一固定部101、自第一固定部10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102、位於第一彈性部102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103及自第一固定部101之另一端引出之第一焊接腳104。
圖3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3b及圖5所示,第二端子20具有用於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二固定部201、自第二固定部201之一端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202、位於第二彈性部202末端之一第二接觸部203及自第二固定部201之另一端引出之第二焊接腳204。
在圖3a所示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著弧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
觸部103。請注意,此處之「不回折之線路」係指在整個線路上之任一位置點處該線路與沿高度方向Z之豎直線之間僅存在一交點。
在圖3b所示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亦沿弧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觸部203。
圖4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的側視圖;且圖4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的側視圖。
與圖1b所示之現有技術之具有回折的彈性部之端子20'相比,在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由於將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設計成沿不回折之線路延伸,因此,如圖4b所示,本創作之第二端子20之整個高度H2能夠遠小於圖1b所示之現有技術之端子20'的整個高度H2'。因此,能夠減小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
如圖3a所示,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本體1之表面,亦即大致平行於前述水平平面。
類似地,如圖3b所示,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本體1之表面,亦即大致平行於前述水平平面。
在本創作中,由於將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及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設計成平行於水平平面之扁平形狀,因此,能夠進一步降低第一端子10及第二端子20之
高度,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小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厚度。
對比圖1a所示之現有技術之第一端子10'的高度H1'與本創作之第一端子10之高度H1,可清楚地看出,本創作之第一端子10的高度H1遠小於現有技術之第一端子10'的高度H1'。
同樣,對比圖1b所示之現有技術之第二端子20'的高度H2'與本創作之第二端子20的高度H2,可清楚地看出,本創作之第二端子20的高度H2遠小於現有技術之第二端子20'的高度H2'。
因此,在本創作中,整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可實際上小於或等於2.6 mm。
繼續參見圖3a,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為扁平的,且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觸部103逐漸縮小。採用此種結構之第一端子10係為了保證第一端子10具有足夠之強度及足夠之可撓性。
類似地,繼續參見圖3b,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為扁平的,且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觸部203逐漸縮小。採用此種結構之第二端子20係為了保證第二端子20具有足夠之強度及足夠之可撓性。
繼續參見圖3a,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102之最大表面寬度。因此,能夠提高第一固定部101之強度,從
而能夠將第一端子10可靠地固定在本體1中。
類似地,繼續參見圖3b,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202之最大表面寬度。因此,能夠提高第二固定部201之強度,從而能夠將第二端子20可靠地固定在本體1中。
參見圖5及圖6,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03略向插槽13內彎曲凸出;且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03亦略向插槽13內彎曲凸出。因此,與插入至插槽13之電子卡模組上的觸點可靠地電接觸。
參見圖5及圖6,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與上側壁端子槽11之內壁1a之間形成有第一夾角,亦即,在未插入電子卡模組之前,第一彈性部102不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a上,因此,可保證第一彈性部102具有足夠之可撓性,便於電子卡模組之插入操作。
類似地,繼續參見圖5及圖6,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與下側壁端子槽12之內壁1b之間形成有第二夾角,亦即,在未插入電子卡模組之前,第二彈性部202不抵靠在本體1之內壁1b上,因此,可保證第二彈性部202具有足夠之可撓性,便於電子卡模組之插入操作。
返回至圖3a,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的與第一彈性部1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101a,且第一焊接腳104自第一固定部101之第一叉形開口101a中引出。在第一固定部101上設置第一叉形開口101a之目的為提高
第一固定部1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另外,儘管未圖示,但亦可在第一固定部101之側邊上形成卡持突起,用於進一步提高第一固定部1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
類似地,參見圖3b,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的與第二彈性部2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201a,第二焊接腳204自第二固定部201之第二叉形開口201a中引出。在第二固定部201上設置第二叉形開口201a之目的為提高第二固定部2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另外,儘管未圖示,但亦可在第二固定部201之側邊上形成卡持突起,用於進一步提高第二固定部201與本體1之間的保持力。
如圖5及圖6所示,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本體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第一固定槽14中;且本體1中亦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第二固定槽15中。
圖7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10之側視圖;且圖7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20之側視圖。
與圖2至圖6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相比,圖7a及圖7b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著直線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觸部103。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亦沿直線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觸部203。
圖8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10之立體結構圖;且圖8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
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20之立體結構圖。
與圖2至圖6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相比,圖8a及圖8b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主要區別在於: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著波浪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觸部103。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亦沿波浪形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觸部203。
儘管在前述實施例中描述了不回折之線路包括弧線、直線及波浪線之實施例,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不回折之線路亦可為弧線、直線、波浪線或其他類型的線之組合。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創作進行了說明,然而,附圖中揭示之實施例旨在對本創作之實施方式進行示例性說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創作之限制。
雖然本總體創作構思之一些實施例已被展示及說明,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總體創作構思之原則及精神之情況下,可對此等實施例做出改變,本創作之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限定。應注意,措詞「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驟,措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多個。另外,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何元件標號不應理解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
1‧‧‧本體
1a‧‧‧內壁
1b‧‧‧內壁
10‧‧‧第一端子
10'‧‧‧第一端子
11‧‧‧上側壁端子槽
12‧‧‧下側壁端子槽
13‧‧‧插槽
14‧‧‧第一固定槽
15‧‧‧第二固定槽
20‧‧‧第二端子
20'‧‧‧第二端子
101‧‧‧第一固定部
101'‧‧‧固定部
102‧‧‧第一彈性部
102'‧‧‧彈性部
103‧‧‧第一接觸部
103'‧‧‧接觸部
104‧‧‧第一焊接腳
201‧‧‧第二固定部
201'‧‧‧固定部
202‧‧‧第二彈性部
202'‧‧‧彈性部
203‧‧‧第二接觸部
203'‧‧‧接觸部
204‧‧‧第二焊接腳
圖1a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一端子10'之結構示意圖;圖1b展示現有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第二端子20'之結
構示意圖;圖2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圖3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側視圖;圖4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之側視圖;圖5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插入至本體中;圖6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之橫向剖視圖,其中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未插入至本體中;圖7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側視圖;圖7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二端子之側視圖;圖8a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器的第一端子之立體結構圖;及圖8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雙列直插式卡連接
器的第二端子之立體結構圖。
20‧‧‧第二端子
201‧‧‧第二固定部
202‧‧‧第二彈性部
203‧‧‧第二接觸部
204‧‧‧第二焊接腳
Claims (13)
- 一種卡連接器,其包括:一本體(1),水平地設置在一電路板上,所述本體具有一插槽(13),用於在與所述電路板大致平行之一方向上收容一電子卡模組,所述插槽內部包括一上側壁及一相對之下側壁,所述上側壁及下側壁分別具有多個端子槽;一排第一端子(10),收容在所述上側壁之多個端子槽(11)中,所述第一端子(10)具有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一固定部(101)、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之一第一彈性部(102)及位於第一彈性部(102)末端之一第一接觸部(103);及一排第二端子(20),收容在所述下側壁之多個端子槽(12)中,所述第二端子(20)具有固定在本體(1)中之一第二固定部(201)、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之一第二彈性部(202)及位於第二彈性部(202)末端之之一第二接觸部(203),所述卡連接器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二固定部(201)延伸至第二接觸部(203),且所述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所述下側壁之端子槽中。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插槽之下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組之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所述上側壁沿插接電子卡模組之方向延伸的長度,以容納所述第二端子之 所述第二固定部(201)。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沿不回折之線路自第一固定部(101)延伸至第一接觸部(103)。
- 如請求項1或3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不回折之線路包括直線、弧線或波浪線中之一者或多者之組合。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卡連接器之總厚度小於或等於2.6 mm。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1)之表面;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為扁平的,其表面大致平行於所述本體(1)之表面。
- 如請求項6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一固定部(101)向第一接觸部(103)逐漸縮小;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為扁平的,其表面寬度自第二固定部(201)向第二接觸部(203)逐漸縮小。
- 如請求項7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一彈性部(102)之最大表面寬度;且 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之表面寬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彈性部(202)之最大表面寬度。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接觸部(103)略向所述插槽(13)內彎曲凸出;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接觸部(203)略向所述插槽(13)內彎曲凸出。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彈性部(102)與所述上側壁端子槽(11)之內壁(1a)之間形成一第一夾角;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彈性部(202)與所述下側壁端子槽(12)之內壁(1b)之間形成一第二夾角。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的與第一彈性部(1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叉形開口(101a);且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的與第二彈性部(202)相對之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叉形開口(201a)。
- 如請求項1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10)亦具有第一焊接腳(104),所述第一焊接腳(104)自所述第一固定部(101)之第一叉形開口(101a)中引出;且所述第二端子(20)亦具有第二焊接腳(204),所述第二焊接腳(204)自所述第二固定部(201)之第二叉形開口(201a)中引出。
- 如請求項1之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本體(1)中形成有第一固定槽(14),所述第一端子(10)之第一固定部(101)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4)中;且所述本體(1)中形成有第二固定槽(15),所述第二端子(20)之第二固定部(201)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15)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025498U CN202217811U (zh) | 2011-08-18 | 2011-08-18 | 卡缘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52508U true TWM452508U (zh) | 2013-05-01 |
Family
ID=46017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215917U TWM452508U (zh) | 2011-08-18 | 2012-08-17 | 卡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45637A1 (zh) |
CN (1) | CN202217811U (zh) |
TW (1) | TWM452508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977797U (zh) * | 2012-06-20 | 2013-06-05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TWI496367B (zh) * | 2012-10-09 | 2015-08-11 | Molex Inc | Card edge connector |
CN203056150U (zh) | 2012-11-29 | 2013-07-1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03135017U (zh) | 2013-01-09 | 2013-08-1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03367548U (zh) | 2013-04-22 | 2013-12-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106549268B (zh) * | 2015-09-23 | 2019-08-06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12009612B2 (en) | 2020-09-25 | 2024-06-11 | Intel Corporation | Dual-sided socket device with corrugation structures and shield structures |
US11916322B2 (en) * | 2020-09-25 | 2024-02-27 | Intel Corporation | Dual-sided socket device with corrugation structur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25651A (en) * | 1994-03-04 | 1995-06-2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ard edge connector providing non-simultaneou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B9525266D0 (en) * | 1995-12-11 | 1996-02-07 | Amp Great Britai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card connector |
JP3232240B2 (ja) * | 1996-04-26 | 2001-11-2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6832936B2 (en) * | 2002-10-17 | 2004-12-21 | Molex Incorporated | Terminal module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I236633B (en) * | 2003-04-03 | 2005-07-21 | Egbon Electronics Ltd | Memory card socket |
TWM266576U (en) * | 2004-07-07 | 2005-06-01 | Kingconn Technology Co Ltd | Many-in-one memory card connection socket |
JP2007287589A (ja) * | 2006-04-20 | 2007-11-01 | D D K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1
- 2011-08-18 CN CN2011203025498U patent/CN2022178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8-17 US US13/588,385 patent/US2013004563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8-17 TW TW101215917U patent/TWM45250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17811U (zh) | 2012-05-09 |
US20130045637A1 (en) | 2013-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452508U (zh) | 卡連接器 | |
JP2010067510A (ja) | コネクタ | |
TWI767029B (zh) | 卡緣連接器 | |
TWM518826U (zh) | 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 | |
TWI312212B (en) | Low insertion force socket | |
TW547801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32263B (zh) | 卡連接器 | |
JP5673786B1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M267702U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guider | |
JP595672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M472992U (zh) | 浮動式電連接器 | |
US8613628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 |
TW201628270A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
US20170033483A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Terminal Assembly | |
CN219937451U (zh) | 一种单体端子 | |
CN103247886B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2513318U (zh) | 电池连接器 | |
TWM398227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73331B (zh) | 卡連接器 | |
TWI662758B (zh) | 高速連接器 | |
TWM286484U (en) | Conductive terminals for socket connector | |
TWM452513U (zh) | 卡連接器 | |
TWI477001B (zh) | 電連接器 | |
TWM632382U (zh) | 電連接器總成 | |
TWM346156U (en) | Clamping structure of card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